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经济要素范文

工程经济要素精选(九篇)

工程经济要素

第1篇:工程经济要素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3-0149-02

近年来,国家对于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体现出国家对公路建设工程也越来越重视。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呈现出迅猛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公路的建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许多便利。

而在公路工程的建设中,不能不注意经济管理对其产生的影响。为了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实行,维持公路工程建设最终的工程质量,必须要注意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妥善的处理。

1 现阶段公路工程建设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 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重视性不强

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方面,首先要注意的是从心理和精神层面认识到经济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某些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对于经济管理的认知不足,经济管理的观念也不强,对后续展开的成本核算和工程建设经济也不够重视。经济管理人员大多认为只要公路工程施工最后完成的质量没有太大问题就算完成了公路工程建设的工作,不看重或看轻在公路工程建设当中经济管理的作用。不会节约公路工程建设的成本,对资金问题含糊不清,对工程施工所用的款项使用情况没有尽到及时收集和反馈的工作。造成了工程建设资金不是大量超出预支就是在建设中不够使用,造成工程延期,并且还会对后期工程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

1.2 公路工程的成本核算出现问题

现阶段,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方面爆发的问题还存在于对于工程建设所需的成本核算方面。工程建设所需的成本核算包括对工程前期建设的成本进行核算、建设中期所消耗的建材或设备的损耗以及最终验收中对工程质量的检测成本。忽视了公路工程的成本核算工作,就会使公路工程所使用的经济款项和预期款项发生错漏,与计划中的资金不符合而制定出的公路工程建设方案会极大程度的拖沓工程建设的进度,不仅不利于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还对公路工程的财务监督和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1.3 经济管理层管理人员素质能力问题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包含的问题还囊括了经济管理层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当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相关管理人员工作素质不到位,就不能保证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工作顺利正常运行。任何因为工作人员产生的数据失误和经济管理的错漏都会使公路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进而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过老过旧的经济管理方法也不适用于现代经济管理的要求,在当代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一旦管理层工作人员不能从技术手段、工作素养等方面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就会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2 解决方法

2.1 重视公路工程中的经济管理

重视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方面不仅要从心理和精神上对经济管理工作加以重视,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从体系中制定应对出现的各种经济管理问题,才能够切实的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根据相关的经济管理信息,建立不同的经济管理部门,对每一个需要落实的经济管理工作都做到有人管、有法管、好好管的基本政策。

根据上级单位制定的相关公路工程建设经济要求,建立起合适的经济管理审核制度,并按照相关监管程序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按规章制度进行监督和管理,从制度上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2.2 推行岗位责任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素质

公路工程建设的成本核算问题属于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要运用先进的运算技术和设备以外,也要保证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素质。

从公路工程建设工作开始的初期,筛选合适的公路工程建设成本核算人员就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选用合适恰当并且具备相当的专业工作素质的成本核算人员能够有效的加强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

除此以外,在经济管理工作当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度也是保证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有效举措,通过岗位责任制度,把每个人需要工作的岗位进行分配,明晰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让工程建设中每个经济管理人员都更加明白自身的工作内容。有助于他们对经济管理工作的纠错和改正,并且还方便了经济管理监督人员的监管工作,能够按照相关制度查看经济管理人员是否完成了相应的经济管理任务。

2.3 提高管理层监管人员的素质

经济管理层人员的监管素质也会影响到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在开始公路工程建设工作时,不仅需要对经济管理的监管人员进行素质考核,还需要定期开展相应的素质培训工作。从公路工程建设工作开始时,结合当时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管理层人员需要切实做好带头作用,对于公路工程建设中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和信息的收集。以防止下次类似经济管理问题爆发时准备好相应的预防手段。

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让管理层人员对于经济管理的经验进行汇总和总结,通过这些方式增强经济管理的管理层人员的监管素质,加强公路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工作,保证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

3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视,其经济管理层面爆发的问题也受到了领导的重点关注。解决公路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实施和进行,促进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高效快速建立,提高最终的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并且对于施工单位也有着提升公路工程建设的核心竞争力等积极影响。加深对公路工程建设经济管理的研究,可以为以后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做下一个良好的铺垫,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 宋绕来.浅析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36).

[2] 池洲.公路工程质量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5.

[3] 乔雪姬.公路工程分包管理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J].交通世界(运输.车 辆),2013,(12).

第2篇:工程经济要素范文

[关键词] 工程项目;审计;特点;难点;重点

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工程项目的特点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工程项目的特点可以推论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1)项目之间经济效益的可比性较低。工程项目具有多样性、单件性和差异性,即每个工程项目都具有特定的实物形态和不同的功能,几乎没有任何两个项目是完全一样的。因此,项目之间的可比性是相对的,不可比则是绝对的。在对项目之间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和评价的时候,必须注意将不可比的因素予以剔除。

(2)工程项目收入的确定比较困难。工程项目施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施工工期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这期间由于设计变更,施工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影响(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工资标准、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单价的变动以及利率、汇率的变化,诸多动态因素都会影响项目的造价,因此加大了确定项目收入的难度。

(3)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工程项目计价方法具有多样性,计价依据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的项目、项目的不同部分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而计价依据除设计文件外,还包括消耗量依据、单价依据、费率依据、价格调整依据等诸多方面。这一特点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工程造价方面的必要知识,才能有效地开展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

(4)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相对性。工程项目计价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工程造价的确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涉及政策、方法、依据等各个方面,不同的人计算出来的造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人两次计算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工程造价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承认一定幅度差异的存在,是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由于很多因素(如:变更设计、价差调整或索赔项目)长期难以确定、变数较大,因此,审计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也只能做到相对准确。

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

由于上述特点的存在,使得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非常复杂,相对其他类型的审计项目具有较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标准的确定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遵循客观性、可比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评价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可供选择的标准众多,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最合理的评价指标,却是相当困难的。

可供选择的评价标准主要有:

(1)行业标准:政府统计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公布的有关工程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又可分为先进水平、平均水平)。

(2)企业标准: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技术指标的平均水平(参与指标计算的工程项目分类越细,范围越大,数量越多,计算出来的指标就越具有代表性)。

(3)预期标准:按照企业现有技术、管理水平和中标当时相关资源的价格水平,项目应该达到的经济效益水平。

(4)调整后的预期标准:根据施工期间的客观情况变化对预期经济效益调整后的经济效益水平。

从上述标准的特点来看,由于行业标准无法及时公布,存在时差,因此,只能作为参考标准。企业标准可用于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预期标准特别是调整后的预期标准作为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标准较为合适。

从考核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来看,由于企业可能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向项目经理部下达不同水平的责任成本预算或收取不同比例的管理费用,如果使用项目的利润总额和利润率作为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则项目之间缺乏可比性。为了增加项目之间的可比性,经济效益指标最好采用毛利和毛利率指标(毛利=收入-成本-税金,毛利率=毛利÷收入×100%)。

2.收入的确定

由于工程项目具有计价方法多样性、计价依据复杂性和造价总额模糊性的特点,影响工程项目收入的因素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收入确定的难度相当大。

工程项目收入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合同内收入和合同外收入。由于合同的约束,承包商和业主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合同内的收入一般比较容易确认。合同外收入主要包括变更、索赔、奖励等。由于工作量增减造成工程价款的变更,承包商和业主双方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虽然收入可能不能及时确认,但一般情况下都能计回;施工组织措施的变更增加的费用,业主一般不予支付,但如果承包商事先能够征得业主同意,也有可能得到部分补偿;合同中一般对奖励和惩罚都有明文规定,比较容易确定;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工、机械台班和材料价格变动是通过价格调整来解决的,调与不调、调整的范围和调整的幅度一般情况下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承包商与业主双方往往存在较大争议,确定比较困难;索赔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并非自己的过错,而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实际损失,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时间补偿的要求。但困难的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因为事件的责任归属(即应不应该索赔),是工期索赔还是工期、费用索赔以及索赔费用的计算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往往久拖不决。

3.影响效益因素的分析

影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项目经理部愿意将其掌握影响效益外部因素的资料和盘托出,但其全面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不易确认。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企业内部客观因素容易获得准确、全面的资料。由于对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内部主观因素事关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管理业绩,因此,他们往往设法隐瞒,资料不易获得,应当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

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内容的重点,二是审计工作的重点。

1.审计内容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应该根据审计的目的来确定。

在施工企业,一般都对项目经理部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审计部门通过对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为项目的中期兑现(工期较长者)和最终兑现提供客观依据。因此,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水平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任务。

内部控制制度是项目经理部做好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对项目经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效果情况的审计,既是作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需要,也能对健全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的确认当然是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任务。但是,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高或者低,为了能够回答这一问题,审计人员必须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通过分析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发现项目经理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项目管理工作的审计建议,为提高项目后期经济效益指出努力的方向,才能达到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有3个方面,即:确定经济效益、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和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具体来说,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有:

    (1)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

1)项目收入的确定:包括合同内收入、变更收入、索赔收入和奖励收入等;

2)项目成本的确定:成本是否与收入相匹配,有无多列、少列、重列、漏列,属于当期的费用是否在当期计入损益。

(2)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效果。

(3)影响经济效益因素的分析(包括:主观、客观、内部、外部):

1)项目投标决策是否科学,投标报价有无漏项,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2)施工组织措施是否科学、可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3)为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增加收入、降低成本)采取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经营措施与实际效果,或因措施不当造成的损失;

4)变更设计、价差调整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5)可索赔因素及实际索赔情况对效益的影响;

6)不可索赔外部因素的影响。

以上仅列出了分析的主要方向,实际情况却是千差万别、复杂多样的,要根据下述审计工作重点的确定方法和审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确定分析的重点。

2.审计工作的重点

以上虽然明确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但是审计人员并不需要对所有方面平均用力,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重点,以便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重点的方法主要有:

(1)通过内控制度的了解、测试和分析,对内部控制的弱点进行重点审计。

(2)通过成本项目的节超分析,对节超较多的成本项目进行重点审计。

(3)通过分部分项工程盈亏对比,对亏损较多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重点审计。

(4)通过对安全、质量、工期、协作队伍、材料、机械各项管理工作的初步了解和分析,对相对薄弱的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审计。

综上可知,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对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求较高。了解、分析、掌握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是做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有较好的审计效果。本文在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仅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策略作了简要的论述,并未涉及属于技术问题的具体审计方法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为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明辉.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3篇:工程经济要素范文

一、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嬗变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假设为不受经济系统内任何变量影响的外生变量,好像技术是从天上掉下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PaulRoraer)、卢卡斯(Robert Lucas)、巴罗(Robert Barro)和斯克特(Maurice Scott)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源泉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本和知识的生产和积累,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别和收入水平的差异源自各国对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的不同刺激,以及向他人学习的能力。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轨迹经历了从强调物质资本(哈罗德、多马)、外生技术进步(索洛、斯旺、丹尼森)、人力资本(舒尔茨)、内生技术进步(罗默、卢卡斯)到产权制度(诺斯)的演变过程。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焦点经历了一个从“物”到“人”,由“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发展演化道路。从崇尚物质资本积累的资本决定论,发展到注重科技创新与进步,尤其是强调以人的素质为中心的人力资本论。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历程表明,人们对经济增长要素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在不同的区域、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及各要素作用的方式和强度是不同的。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力资本和技术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现,除此之外,有识之士关注到制度的作用和环境的制约更是无法回避。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在地球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变量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因此,本文将制度和环境变量内生化,构建内生性新型工业化理论框架。

二、内生性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经验前提――要素变化与工业化的耦合

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张,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的演进及优化。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由经济要素重要性变化所引致持续不断的经济增长,最终的结果都表现为结构变迁。工业化的进程也体现了上述规律,随着工业内生增长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致不断的、持续的结构变迁。钱纳里指出“把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进程理解为经济结构全面转变的一个组成部分最恰如其分”。赛尔奎因认为结构转变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中心特征,是解释经济增长速度和模式的本质要素。周振华指出要解释现代经济增长为什么会发生和怎样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结构问题的阐述。实际上产业结构是各经济增长要素质态的反映和表征,产业结构直接反映经济运行的整体功能和效益。经济发展实际上表现为一个由要素变动导致结构变动的过程。工业化阶段作为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其演进过程也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征出来。从工业经济增长的要素层面上来看,先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重化工业阶段,包括以原材料、基础工业为重心和以加工装配工业为重心两个时期;第二个阶段是高加工度化阶段,包括以一般加工工业(资源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和以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时期;第三个阶段为技术集约化阶段,包括以一般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心和以高新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心时期。这三个工业结构变动阶段之间是相互衔接和部分重叠的。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看,这三个阶段既存在着演进的先后顺序,又往往受国家工业发展战略的影响而交错在一起。一般来说,当工业结构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第一个时期时,工业化处于初期阶段;当工业结构由重化工业阶段向高加工度化阶段迅速推进时,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而当工业结构由高加工度化阶段向技术集约化阶段转变、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起主要推动作用时,工业化到了后期阶段。可以看出,资本、劳动、技术三要素组合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民经济物质技术基础的变化,可以反映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工业化水平越低,劳动投入比例越大;随工业化水平提高,资本投入比例不断上升,而劳动投入比例不断下降,在工业化进入到更高阶段之后,技术投入比例则超过劳动投入比例和资本投入比例。上述研究表明,传统要素重要性的变化与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耦合现象。

(二)理论框架的创新――制度和环境的内生化

一国工业化道路选择与国家的资源禀赋、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制度性因素、政府的干预等密切相关。工业化的发端和推进都与劳动、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和环境密不可分,它们都是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其中,劳动和资本是工业化的基础性要素,技术进步是工业化的关键性要素,制度是工业化的遍在性要素,环境是工业化重要的约束性要素。本研究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将制度和环境内生化,从而拓展新经济增长模型,把制度和环境看作与资本、劳动和技术同等重要的内生性要素。本文分析框架的前提和假设是:工业化演进和要素变化的耦合关系;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不断将增长要素内生化,从而引致结构的变化。本文引入制度和环境这两个要素的经济学意义是:其一,恰当的制度安排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带来工业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其二,环境要素的内生化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工业经济增长的负外部性。

本文工业产出被表示为:

y(t)=F(K(t),L(t),A(t),i(t),E(t)

(2-1)

式2-1中,K(t)为总资本投入,L(t)表示社会全体劳动力,A(t)是工业部门技术水平,i(t)代表工业部门制度要素,E(t)反映环境要素对工业部门的影响。

根据曼昆(Mankiw)、罗默(Romer)等建立的拓展卢卡斯(Lucas)模型,本文构建的内生工业经济增长模型F可进一步地具体表示为:

式2-3中:d是资本投入工业生产中的比例;是劳动力在工业部门的比例。由式2-3两边对t求导得:

式2-5表述了工业经济增长与资本、劳动、技术、制度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为我们分析工业化路径选择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三、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证分析

工业化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有序演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工业化路径是国家推进本国工业化的途径和办法的总称,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工业化道

路应该由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和本国的具体国情共同决定,不存在一条普遍性的工业化道路。当然,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也是不同的。一般来看,在工业化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的要素存在一个转换规律,即经济增长依次依赖于劳动、资本、技术(知识、信息等)、制度和环境等。

新中国的工业化及其路径选择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工业化道路上表现出迥异的特征。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时期。受原苏联工业化模式影响,中国并没有沿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采用的轻纺工业起步的工业化道路,这一时期中国走的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一种政府主导、重工业优先发展、封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以高积累、高投入、以追求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在经济制度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创建了大量的国有企业,以保证能够通过高积累的方式集中大量建设资金,进行大规模的重化工业投资和建设。这一时期,中国虽然初步构建起了独立、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但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不明晰的产权,增加了交易成本,阻碍了个人和单位积极性的发挥,牺牲了经济效率,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缺乏重工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付出了资源极度浪费、城市化严重滞后、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等沉重的代价。

第二个阶段是1978--2002年,为工业化发展的转轨时期和快速推动期。1978年以后,中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产业结构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了调整,对外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工业化道路的制度选择从过去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吸引外资和扩大对外贸易,大大缓解了资金、技术短缺所造成的发展制约,经济由封闭开始走向开放。当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新的结构性矛盾,出现了能源、原材料等的紧缺,该时期的工业增长模式同样对资源与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超常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超常的资源与环境代价。总体上,这个阶段沿袭了前一阶段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仍然实行了以高投入和追求数量为特征的外延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阶段是2002年以来,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和形成阶段。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和中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十六大确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决不仅是主观认识的提高,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所在。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增长,总量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却不高,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延续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意味着我们必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内生经济增长要求改变传统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加大资源和环境利用的成本核算。另一方面,步入新世纪,世界工业化发展呈现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和市场全球一体化、可持续发展观强化等趋势,信息产业、知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工业化生产方式随之改变。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中国必须实现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与传统工业化道路不同,新型工业化强调内生性增长,其本质是内生性要素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所引致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主要特征有:①以知识为内生变量的工业化。依靠知识创新和新知识利用,实现工业经济的边际效益递增。罗默提出“知识外溢长期增长模式”,强调专业化知识的积累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卢卡斯则提出“人力资本完整性增长模式”,强调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新型工业化是以集约型经济增长为基础的,强调经济增长要素要逐步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转变。②以环境为内生变量的工业化。传统工业化忽视了工业化进程中环境盈亏的核算,以高投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新型工业化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就要求将环境作为工业经济增长的内生约束变量,唯有如此,人与自然才能和谐。③以制度为内生变量的工业化。制度变迁是经济和社会演变的基本核心,有效的制度安排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North,1990)。古典经济学用利益驱动来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但经济理性对经济行为的作用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制度(institution)。新型工业化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基础性方式的工业化,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基础。④以要素和结构相互作用的工业化。传统工业强调资本、劳动等要素的投入与扩张,新型工业化更强调的是新的增长要素的导入,更强调的是要素的变化所引致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空间结构的优化。⑤以发挥比较和竞争优势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强调充分利用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以历史的眼光看,50多年来中国对工业化道路的三次选择,都是事物在新条件、新形势下向更高层次的演进,是扬弃而不是否定。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一种工业化道路向另一种道路的转换和演进,是系统内外要素变化的结果。

四、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的作用与贡献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都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ner)在其《国家竞争优势》c11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0f Nationsl一书中提出六大要素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中政府是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影响钻石体系另外几个核心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从而达到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指出: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一国要想培育发达的工业,就必须对尚且幼稚的工业加以保护。汉密尔顿(Hamilton)和克鲁格曼(Krugman)都强调保护幼稚工业和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过程中通过政府的产业政策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当前,中国政府的作用非常关键,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既要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又要引导微观经济健康发展。政府不能只担当“守夜人”的角色,而应当成为引导新型工业化积极健康发

展的施动者。作为变革的启动者和制度的安排者,政府必须创建通向市场经济的必备制度和意识。要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实现改革的新突破。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要着眼于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采取深化改革的措施和办法,积极探索和开拓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经济领域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进步事件。如何以内生性新型工业化理念为指导,处理好与工业化密切相关的几个重大关系尤为重要。

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的关系。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会动摇,一个人口上10亿的巨型大国,农业永远是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的根基。农业是中国的母亲产业,没有农业,工业就成了无本之木,没有工业的反哺,农业发展步伐将会极其缓慢。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有着有机的内在联系,两者必须协调,不可失衡,更不可对立。

新型工业化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新型工业化是在吸取传统工业化的“先污染再治理”和高资源消耗教训基础上,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新型工业化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自然资源的约束决定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途径,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减少自然资源消耗。

新型工业化与服务业的关系。新型工业化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从一个侧面讲,没有工业化,服务业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另一个侧面讲,没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工业化也新不起来。

新型工业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生产过程的进行,必须不断组合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生产要素优化结合方式,从人与物的关系上说,这种新的要素结合方式就是技术,而能增进效率的要素结合方式的变动就是技术创新。新型工业化,要求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会对工业及其他行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会形成工业化不断升级的良性循环。

新型工业化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当一种新事物、新现象出现,原有的制度对它的运行起不到应有的保障作用的时候,就需要选择新的制度,实行制度创新。中国正处于综合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期,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十分重要。新型工业化变革不仅是一次技术变革,也是一次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一次意识形态的变革。有效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既要求建立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还要求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技术市场运行机制和技术创新评价体制,从而推动产权制度、金融制度、分配制度、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等的创新。

新型工业化与环境友好的关系。人类在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大自然已经开始了报复,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20世纪末,一批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集体向全球发出警告:“人与自然正处于迎头相撞的险境。”莱斯特・R・布朗甚至呼喊:“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传统工业化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过程,经济越发展,生态失衡越严重。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要求社会经济运行方式进行调整甚至变革,以缓解生态压力,遏止环境恶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4篇:工程经济要素范文

1,我国工业经济的运行现状

我国的工业经济是我国整体经济中的重要力量,经过改革开放之后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工业经济已经彻底改变面貌,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历程。在这个生死攸关的关头,我国工业经济不仅具有着充沛的动力,更面对着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工业经济飞发展遇到以下几个挑战。

首先,我国工业的增长面临着极限,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长一直是靠资源和各种要素的投入为支撑的,但我国目前已经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经过经济发展,这种高储蓄率即将慢慢下降,必定引发投资回落,不能继续保持经济的高增长率。其次,伴随着工业经济发展的后果就是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就资源来说,我国目前每年的资源消耗量位居世界二位,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环境来讲,我国毒气体排放位于世界第一位,当前的雾霾环境十分严峻,人们上街都要带着消毒口罩,这都是由于我国长期依靠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日积月累的结果,对资源的开采严重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更是在不断恶化。最后,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谁的问题,在国外工业化的前期就是对资源高投入,环境的高污染,在后期通过前期积累的资本在对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我们当前就处于这个阶段,是先污染后治理,还是边污染边治理,或者是控制并时治理污染的同时发展工业经济,这就需要我国及时进行选择。

2,工业经济高效运行的限制因素

2.1技术变革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世界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都是科学技术,对技术进行创新直接就会导致工作效率的提高,当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增长的关键因素就是技术变革。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在我国工业生产的地位发生了改变,知识,技术变革慢慢的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也是影响我国工业经济提高运行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2.2制度创新因素

一套有序的制度会提高工业的生产率,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历了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分别为核心的制度模式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工业经济运行的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制度对经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定要制定与国情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制度,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2.3规模限制因素

大规模的生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理论对规模效率进行了解释,此理论来源于美国,马歇尔说到规模的作用主要经过两个途径,一是个别企业内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组织而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二是通过各种企业之间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

2.4人力资本的制约因素

人力资本主要是指生产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管理经验、健康素质等总和。在工业经济的增长中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3,提高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策略

3.1进行产业结构优化

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是同效率的增长相辅相成的,只有对结构进行合理和优化,对结构进行升级,我国的经济才能全面增长,并且是高效的、节约型的经济增长。从国际工业发展经验看出,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能过多对资源进行依赖,这是快速提高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结构作为一种对经济促进的新的增长点,已经被国内外所看好,调整结构是科学合理的。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对别的产业存在特有的分离效应,应该尽量少的消耗劳动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率,服务业为工业化发展作支撑,没有服务业,工业化就会停留在粗放型的阶段,毫无进步。服务业具有低污染、低消耗的优点,应该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提高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样就能够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广阔,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为扩大再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动力支撑的,所以要想提高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就应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3.2对技术进行创新

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就是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是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产物,把技术在应用到实践中去再进行创新,科技创新刺激技术进步,从而带动整个工业生产的提高,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们之所以国民生产总值高,是因为他们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大对人力的培养,对技术的革新。从我国发展来看,目前资源配置的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革新的必然结果,原创性技术的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加强对工业信息的收集

无论在那种经济形态中,对信息的及时收集与把握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生产要素中具有着特殊性,同土地、资本等传统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它的边际收益是持续增长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同时也有强大的穿透力,在生产要素的各个环节中,能都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结构产生优化的作用,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3.4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

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形态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自然经济、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前两种经济模式主要都是依靠对资源的消耗而产出的,而循环经济是指利用资源加工成产品之后,把之后的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当前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对资源的高投入,高度消耗资源的线性经济,顺应时展的潮流,由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并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不同的方案,政策表明我国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工业经济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3.5减少能源消耗,建设节约型工业经济

工业在我国能源消耗中是处于榜首的地位,并且我国工业的能源利用率一直很低,一直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最实际的方法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所以,必须要开发节能技术、发展各种节能减排的工艺、开发变频技术等等。积极寻找可代替的新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对企业制定相应的能源消耗标准,带领我国企业进行节能,共同建设节约型工业经济。

第5篇:工程经济要素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

作者:李瑛

0引言

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行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改革,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做好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是体现建筑工程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保障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一般是一项长期的经济建设活动,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比较多,导致了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然而经济成本管理与建筑工程的生产管理,建筑原材料使用,劳动效率以及企业经济管理等内容具有密切的联系,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能直接有效的反映出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以及建筑企业经营决策的主要根据,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影响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因素

建筑工程经济成本主要可由直接费,管理费,业务费,临建费以及进出场费组成,由其组成部分可知影响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因素可以从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进行剖析。

(1)外部因素。建筑工程的施工场地的气候条件,地基以及地下水等因素都能直接或是间接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除此之外,造价改革的发展等国家政策的出台逐步让建筑工程价格构成更接近实际的施工生产成本,加上国家安全与环保条例的日益完善导致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实际生产成本有所上升,而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速让建筑工程施工的场内外运输,施工场地的应用等方面费用增加了从而造成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上涨。

(2)内部因素。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形式简单粗放,项目承包管理经济责任制在分权管制下出现的政令不通,以包代管,甚至是以包抗管的情况都会造成建筑工程经济成本增加,不利于建筑企业的整体效益。除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形式,承包形式,管理制度等以外,施工队伍整体业务水平较低,技术不熟练,因为施工质量,现场管理与协调等问题导致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返工现象,以及建筑施工材料的采购加工不符合规范性等问题都是造成建筑工程经济成本增加的内部因素。

3目前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成为了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在传统经济逐渐转变与完善的背景环境下,目前潜在于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暴露的越发明显,目前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片面的重结果与重制定现象,造成了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性与战略性。目前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只看重成本管理结果,只重视结果是否达标,而忽略了如何达标以及成本管理过程的监控是如何实施管理的,轻视了结果是过程的最终体现原则,本末倒置,造成了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漏洞百出。另一方面过于追求与满足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程序和形式上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上单方面的注重管理制度的制定,而忽视制定后的执行情况,只让制度停留于一纸空文上让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实际工作的开展只限于纸上谈兵。

(2)没有科学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目标,具体的管理方法不科学,不合理。目前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局限的狭义生产经济成本的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与体系,在制定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方案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对于不同技术施工方案没有给予有效,科学且合理技术经济评估,让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没有可靠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传统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模式与目前建筑工程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脱节,盲目的沿用会造成建筑工程报价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经济效益严重流失。

(3)制度设立不到位、不完善,对于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认识不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正常运行过程中英爱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是制度与文化,制度是建筑工程建设的根本,而文化则是建筑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没有完善的制度,如没有设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考核制度,让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流程与效率得不到科学的评价,让成本管理工作得到严格的执行,甚至导致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受到阻碍。再加上对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制度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不能全面,容易忽视细节,未能让制度涵盖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

4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全面的开展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不仅要定位工程成本管理的主体与对象,还需要构建科学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重点和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方案。规范和完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制度开展的可行性,抓好管理与考核两个环节,确保成本管理目标的圆满实现。推行以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建筑工程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中所有经营活动的可控性,可调性,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水平。建筑工程施工要有效的实施好工程经济成本管理,需要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具体措施的执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工作水平,强化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层对于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筑工程施工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中尽可能动用最少的财力消耗,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经营发展,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以推展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制度的工作为首。所以为了能让建筑工程施工从执行管理层到被管理层都能有相同的共识,建筑工程施工一方面必须加强自身领导层对于成本管理工作开展深入理念的认识意识,让他们多参加相关的成本管理知识培训,使得他们能深刻的意识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开展成本管理制度工作的重要性。

(2)完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制度,以及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体系。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在科学的成本管理估测之下,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展的各种支出以及收入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底下,合理的编制相关成本管理方案,统筹建筑工程施工的各项资金安排的同时,给予建筑工程施工发展项目中的重点开发研究施工项目,在于资金的使用上给予优先安排,对于一些不大合理的支出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建筑工程施工在资金安排上实现科学配置。以预防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的形式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制度。明确的界定建筑工程施工层的职能和权限。通过分析各项成本费用动因和属性,运用相应的依据和方法,制定建筑工程施工中资金流向以及资金一次性批出的定额标准。建立与业务量相关的各单项经济数据指标模型。

第6篇:工程经济要素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工程成本管理 对策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房地产企业企业有了较大进步,各类房地产工程不断涌现,较好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涉及到多种内容,如果管理质量不高,不仅会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还会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重大影响。但是很多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都没有较好的工程成本管理意识,只是偏重于经济效益的获取,致使工程成本管理出现了较多隐患,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基于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完善工程成本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房地产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的意义

房地产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工程成本管理质量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如果工程成本管理质量不高,将会导致企业相关业务的开展受到较大影响,进而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企业工程成本管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加强工程成本管理是提高房地产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工程成本管理是企业日常工作的基础内容,也是关键内容,对多方面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求企业注重进行工程成本管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对工程成本管理没有较高的重视度,只偏重于经济效益的获取,致使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多种风险因素,如果不及时进行解决,将会危害企业经营。随着各房地产企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成本管理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所以在新的环境下,只有加强工程成本管理,才能更好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整体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因此,企业须提高工程成本管理质量,以满足企业正常运作的需求,确保各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加强工程成本管理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的关键条件。在房地产企业实际运作中,各经济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资金作为支持,这就对工程成本管理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有效进行工程成本管理,合理配置相应的资金,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成本管理质量不高,将很容易出现资金流短缺问题,进而给工程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工程成本管理是维持企业稳定运作的关键条件。

加强工程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基于房地产企业自身特性,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必须重视工程成本管理,并将其置于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位置,以提高工程成本管理质量。在实际情况中,只有当工程成本管理质量较高时,才能准确反映出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决策,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房地产企业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在房地产企业工程成本管理中,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与工程成本管理质量有着紧密联系,如果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不仅会影响到工程成本管理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还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进而损害企业经济效益。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不注重对工程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监管,而一些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又不高,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随意性,在对相关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致使工程成本管理质量不高。很多房地产企业不注重审核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不注重对已聘用的会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导致一些职业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进入相关岗位,有些会计人员甚至无证上岗,致使会计信息在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严重影响企业工程成本管理质量。

(二)工程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实际情况中,虽然我国在房地产企业工程成本管理方面颁布了一些制度规范,但是这些条例并没有被较好执行,而且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不注重对工程成本管理进行监督,导致企业工程成本管理质量不高。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的内容较多,包括投资、支出、销售等内容,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落实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房地产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各种风险因素也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决策不合理、不准确,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工程成本管理工作自身特性,要求管理人员加强对会计人员工作的监管,提高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度,以降低各种风险因素,但是很多管理人不注重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管,致使企业工程成本管理存在多种隐患。

(三)工程成本管理审核存在缺陷

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进行需要以适宜的监督机制为条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房地产企业的监督机制都不完善,而且一些监督工作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较好作用。一些监管部门在对房地产企业进行检查时,也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范进行检查,致使企业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进而降低了企业工程成本管理质量。成本审核是企业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工程项目的开展,却忽视了成本审核,而一些工程成本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又不高,致使工程成本管理数据难以反映出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仅影响到管理人员的正常决策,而且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房地产企业工程成本管理质量的方法

(一)完善工程成本管理制度

良好的制度体系是提高房地产企业工程成本管理工作规范性的重要条件,但是很多企业相关制度并不完善,致使工程成本管理中出现多种问题,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完善相关工程成本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各环节的监督,提高工程成本管理人员行为的规范性,从而更好保障确成本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人员须对自身内部情况进行明确,严格审核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相关数据,落实资金日报表制度,实行责任制以及奖惩制,以降低各种风险隐患,提高工程成本管理质量。

(二)加强工程成本管理审核

很多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都不注重进行工程成本审核,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给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工程成本审核。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成本审核部门,制定出完善的成本审核规范,并要求审核人员准确了解企业各环节成本情况,严格审核相应成本数据。由于房地产企业各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存在差异,所以审核人员必须扩大审核范围、细化审核内容,准确了解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从而提高企业工程成本管理质量。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很多工程成本管理人员职业素质不高,有些员工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私自修改各种成本数据,致使企业工程成本管理数据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给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提高工程成本管理人员素质有着重大意义。企业必须对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工程成本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清除各种风险因素。例如,某房地产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工程成本管理质量,决定对相应的会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企业首先了解了员工的实际情况,之后制定出了适宜的培训方案。在培训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设计了一些成本管理活动让员工合作完成,然后管理人员再评选出优秀会计人人员,并给予奖励,从而更好提高工程成本管理质量。

四、结束语

工程成本管理虽然是企业日常工作的关键内容,但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并不注重进行工程成本管理,一些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也不高,致使企业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风险因素,影响成本管理质量。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工程成本管理的监管,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完善相关工程成本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企业必须严格审核各项成本管理数据,及时处理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家杰.论标杆房地产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J].中华民居,2014,(24):434-435

[2]张志勇.价值链视角下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5,(25):39-40

[3]姜春秀,肖翔.论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市场经济思维[J].价值工程,2015,(11):7-8

第7篇:工程经济要素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过程管理;电力工程;方法

引言

新时代电力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财务管理愈加重要。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用电用户对用电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在电力工程中引入先进的全经济过程管理方法,提高企业收益,对电力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综合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所以,电力工程中如何实现全经济的过程管理十分重要,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和探讨。

1经济全过程管理含义及特征概述

1.1经济全过程管理含义

经济全过程管理方法具体是指为达到相应的经济运行目标,经济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途径以及手段行使自身经济管理职能。就去管理过程而言,经济全过程管理包括收集信息、确定目标、实施、控制调节以及反馈信息等环节[1]。

1.2经济全过程管理的特征

经济全过程管理有五大特征,分别是关联特征、公开特征、间接特征、平等特征、有偿特征.

2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建设水平。电力工程的建设水平具体是指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标准以及施工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标准,电力工程的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造价,比如工程的建设标准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造价,造成电力企业的成本浪费,若工程建设标准低,相关技术不达标,则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得不到保证。所以,在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时,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以及施工设备,制定合理的建设标准,以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2]。(2)建设规模。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明确建设规模,若规模较大,和相应的市场需求不相符,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导致剩余产品无法销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工程的造价,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本。若工程的建设规模太小,则相应的资源配置不达标,造成施工成本过高,从而影响了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由此可知,电力工程的造价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大小。为减小这两种因素对电力工程的造价影响,应在电力工程中实施经济全过程管理,以降低工程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对电力工程造价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电力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结合经济全过程管理的特征,对电力工程中经济全过程管理方法的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3电力工程经济全过程管理方法的实施方法

大量的实践表明,电力工程中的经济全过程管理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在对电力工程进行经济全过程管理时,必须保证管理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工作到位,以降低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缩短电力工程的工期,据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在对电力工程进行经济全过程管理时,应对电力工程的进度进行划分,分别划分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结算阶段,对应的经济全过程管理实施方法如下。

3.1工程设计阶段的经济全过程管理实施方法

电力工程的设计阶段造价约占整个工程的1%左右,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却能达到75%左右。电力工程的设计包括工程的建设规模、结构、标准以及功能等,在对工程造价进行明确时,这些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在明确工程设计造价时,必须结合工程设计的施工条件、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施工区域的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性价比合理同时又安全稳定的设计方案。例如某电力企业针对某工程设计了三个方案,分别为A方案、B方案、C方案,该企业在选择方案时,以方案的造价合理为标准,对三个方案中涉及到的工程的规模、结构、所需的施工期限、施工设备等因素的最大投资限额进行明确,并将所有因素的投资限额相加,计算出的A方案造价最高,B方案居中,C方案造价虽然最低,但方案设计的相应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该企业最终选择了B方案。B方案造价最为合理,且相应的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3]。

3.2施工阶段的经济全过程管理实施方法

①对施工阶段的造价进行预算,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提高电力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作为电力企业对电力工程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预算管理保证了工程造价计算的全面性及可靠性。②对施工阶段变更项目的审查进行完善。施工阶段的变更项目一般有设计项目的变更、工程量的变更、施工日期变更以及施工环境变更等,施工阶段的变更项目对施工阶段的造价计算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某电力工程的施工阶段造价为1.15亿元,中途因设计项目变更导致工程量变更,使得工程量增加,相应的工程量造价也增加,最终施工阶段的造价从上升了整整356万元,对相应的电力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设计变更工作的完善有利于施工阶段的造价预算。特别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电力工程中,即使出现一些细小的设计变更,导致的工程量变更也会比较大,最终造成电力企业的损失,因此,设计上的变更应及早进行,以减小对电力企业的影响。③签证审查现场化。相应的签证工作人员应熟悉工程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以降低不合格项目的签证率。④对于施工单位的签证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无误才可以盖章,如图1所示。比如通过协调企业和监理工作人员之间的的经济利益,结合经济全过程管理的关联性和公开性,通过制定相应的监理制度,调整监理待遇,激发监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非法行为,并增强监理人员的审查工作力度。⑤结合经济全过程管理的平等特征,完善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比如调整投标单位和企业之间的经济杠杆,实现两者之间的平等性,发挥出经济全过程管理的平等特征具有的功能,促成投标单位和企业的相关合同签订。

3.3电力工程结算阶段经济全过程管理的实施方法

在电力工程的结算阶段,需要进行工程量的审查,在进行工程量审查时,应结合经济全过程管理的间接特征、关联特征、有偿特征,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工程量造价的审查工作,在对工程量造价进行审查时,应根据具体的合同文件和相应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查,相关人员应充分了解相应项目的单价或定额,进行工程量的套用核算。例如通过调节核查人员的经济利益,激发核查人员的积极性,以缩小核查的误差,减小企业的损失[4]。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电力工程进行经济全过程管理时,应结合经济全过程管理的相关特征,发挥出经济全过程管理相关特征的功能,对电力工程的造价进行管理,避免造成企业的成本损失,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全超.试析电力工程经济全过程管理方法[J].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03).

[2]杨小植.如何实施电力工程经济全过程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3]史玉华.电力工程经济全过程管理的方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

第8篇:工程经济要素范文

关键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重要作用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building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ate of the business. In the face of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only improve construction level, strengthen building economic cost management,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have a great development, the invincible position.

Keywords: building economy; Cost management; Important role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企业作为从事工程施工活动的赢利性组织,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合同要求的前提下,把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目标。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施工水平,在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同时,用科学的方法计划、控制建筑经济成本。本文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内容、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重要性等方面做出以下分析。

一、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方面,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建筑成本进行系统化管理,是增强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和适应力的有力保障。

经济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等一系列科学管理的总称。它的职能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建筑成本管理涉及到工程建设人、财、物等众多方面,管理关系复杂。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是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重视加强建筑成本管理工作,可在管理中仍存在问题,制约着建筑企业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瓶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忽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连贯控制。工程建设成本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之中,但项目建设单位多重视单个单项成本核算,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连贯性关注不够。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方案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合同的签订及材料的使用、完成情况等方面管理力度不够。这样会使项目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掌握了解项目成本的情况,易造成项目成本失控。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基础薄弱,机制不够健全。第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目前仅局限于财务人员进行,没有鼓励工程全员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没有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企业内部缺乏协调和约束机制,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沟通反馈情况,配合不够默契;第二,建设单位目前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只停留在预算和结算上,缺乏工程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在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下,建设单位对设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监督,没有具体措施去促使设计单位限额设计和精细设计,在施工阶段会出现设计变更等情况;第三,工程建设成本追踪考核机制还不健全,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缺少必要的考核、评价和监督,不利于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和水平的提高。

(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需加强技术理论支撑,管理中的科技含量需进一步提高。大多数的建筑业企业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理解仍然局限于狭义的降低建筑经济成本本身,还没有形成科学的降低成本目标体系,不能在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对工程进行经济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

对于工程建设管理中投标项目上应使用的设备、人力等情况,不能做到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评估,忽视了各个施工方案的个体差异性,减弱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技术支撑。

三、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一)完善建筑经济成本的预算体系。加强建筑经济成本控制首先要做到科学的成本预测,结合科学的方法根据项目的实施条件进行成本控制。成本的核算人员在对施工项目进行核算管理时,在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现行的成本管理核算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建筑经济成本体系管理,提高管理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在机构和人员设置管理上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其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专人负责,为能够准确的预算成本费用提供有力保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经济方面要采取措施,审核运算准确,配比科学,控制工程成本。人工、材料费都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配置,对材料的用量要进行科学的运用方式,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价格的择优处理。

(三)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的培养,提高其对工作的整体认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改进经营模式。第二,加强对工程项目人员专项技能的培训,进行上岗考核,这样不但激发项目人员的积极性,还能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重视项目经理管理素质的提高。项目经理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的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管理素质,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促进建设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人员的综合素质。项目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还是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加强建筑成本管理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拥有过硬的职业素质,加强建筑成本管理可以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整体管理能力和从业素质的提升。

(二)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有利于建筑成本管理内部机制的健全。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约束机制的同时,还能鼓励全体项目人员参与到建筑成本管理中去,同时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各企业各部门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增强内部的凝聚力。

(三)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企业进行科学信息技术一体化的经营管理。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加快了构建降低成本目标体系的进程,促进科学技术更好的融入到建筑成本管理中去,增强了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建筑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此外,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有利于合理补偿施工耗费,可以保证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在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同时,科学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完善建筑成本的管理体系,可以保证企业管理的快速、健康发展。

结束语:

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对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的发展壮大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建筑企业整体管理中,经济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建筑企业要从本企业的自身情况出发,强化成本管理意识,不断改进和完善,从根本上保证建筑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刘尔烈,骆刚.工程项目管理中工期―成本―质量综合均衡优化[J].系统工程学报,2004,(02)

[2]马四海.浅谈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4(9):100-101

第9篇:工程经济要素范文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力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涵盖范围广等特点,其工程造价的管控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投资决策阶段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阶段,加强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对与保障工程造价的科学合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

【关键词】

电力;决策;投资;阶段;技术;经济

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力工程技术经济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电力建设事业的发展与技术经济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目前电力工程造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电力工程的发展。因此,在电力工程决策阶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1技术经济分析概述

1.1技术经济分析的任务与内容

技术经济分析的任务是根据技术与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对实现某一预定目的而可能采用的各种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措施、投资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评价,找出经济效果较佳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研究的问题,大到国家各项技术经济政策,小至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措施和方案。

1.2技术经济分析原则

1.2.1满足需要可比性原则

任何技术方案均有满足的特定需要。所有电力技术方案为了满足其特定需要所提供的有效成果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彼此之间能相互代替,为了达到同一需要的不同技术方案之间才具有可比性。在电力技术方案比较中,如果各种方案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数量和质量上不同,必须通过适当的调整,把原来不可比的环境、条件、需要、指标等转化为可比的,使不同方案具有等同的使用价值,这样技术方案才具有可比性。

1.2.2总消耗费用计算范围的可比

为了使各方案在消耗费用上具有可比性,既要考虑各方案本身的劳动耗费,也要考虑各方案引起的相邻部门的劳动耗费,进行综合效益的分析比较.但是,实现任何一个方案所影响到的部门非常广泛,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只要把那些今后直接维持建设方案长期生产所必需的相邻部门的劳动耗费,计算到相应方案的总劳动耗费中。

1.2.3价格指标的可比

当产品的价格与价值基本相符时,可直接采用实际价格进行计算.当某些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相差很大时,应对所采用的实际价格指标进行修正.当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时,不仅要采用相同意义下的价格指标,还要采用相同时期的价格指标。

1.2.4时间因素的可比

时间是否一致对不同的技术方案的比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方案在时间因素上具有可比性,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条件:①必须采用相同的计算期;②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年。

1.3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步骤

(1)建立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围绕所要实现的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所收集的各种原始资料,从各种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角度出发,建立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2)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分析;(3)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计算:进行技术经济计算:①要明确研究的问题的范围,对不同的方案所考察的范围应当一致;②要明确不同的方案的差别,把各方案的共同点舍去,只研究方案之间的差别;③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4)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1.4电力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1.4.1盈亏平衡原理

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项目或技术方案决策者从经营保本、盈亏的角度来预测项目或技术方案投资的风险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项目或技术方案投入后的盈亏平衡点或保本点的预测分析,从而判断该项目或技术方案的投入可能会承受多大的风险大小,或定量找到不会发生亏损的经济界限,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

1.4.2成本效益比法

成本效益比评价法,首先按评价对象的功能对项目或技术方案进行功能分析,然后进行方案评分。在技术方案评分中,成本比例起着权衡方案优劣的关键性作用。在预测成本构成中,还需进行敏感度分析,此方法对于评价电力工程项目的预测方案较为适用。

1.4.3价值工程法

所谓价值工程是指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价值工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分析,提高对象的价值。

1.4.4概率分析方法

概率分析方法是运用概率论的基本原理,研究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对电力项目经济评价影响的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由于概率分析要利用概率论方法进行计算,其分布结果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相关变量概率判断的正确性。因而,一般应该根据过去事件发生概率的经验,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预测和推算出今后将要采用的数据。一般在对某电力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很多变量因素都难以肯定,分析中采用的很多变量都带有预测性。因此,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概率分析,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许多方法如灰色理论法、神经元网络法、模糊分析法等等。

2电力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特点

电力工程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在投资决策阶段是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建设前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目前其他建设工程项目也需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但是电力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具有其自身的特点:①目前电力工程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粗放,没有实现对具体工程的分析,仅仅是参考一些类似工程进行比较简单的分析;②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技术;与此同时,电力工程施工条件都比较复杂,因而对电力工程建设成本的影响因素的控制是比较难的;③电力工程造价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并且很难对其进行控制;④电力工程在建成投运之后通常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之后才能够将投资成本回收,因而这就要求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和投资估算同时间完成;⑤在对建设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时,需要将输变电工程的整体作为一个单位,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评价经济技术。

3决策阶段电力工程技术经济的影响因素

电力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技术经济分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3.1项目经济规模决策

一般来说,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规模越大,电力工程的造价也就会越高。但是要知道项目合理的经济规模与工程的造价是不存在必要的联系的。在决策阶段,技术经济分析人员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规模效益、技术水平、社会因素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来对合理的项目经济规模进行确定的。

3.2建设标准水平

在电力工程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高低的重要因素就是建立标准水平。建设标准作为编写可行性研究的基础,对对工程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价的客观标准。工程造价很大程度上受到建设标准的影响,如果建设标准过高,那么可能会导致工程投资浪费;而如果建设标准过低,会导致工程项目抵御实际承受能力,不能做到高效运行。

3.3项目建设地点的选取

建设的地点的选取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工程造价的高低。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要尽量选择国家发展规划的地区,利用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政策尽可能的压缩项目的造价。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和水文情况,做到经济合理性。

3.4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确定

生产工艺的原则一般是先进适用和经济合理,它技术合理性与经济可行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设备作为项目最积极、最活跃的投资,是项目获得预期效益的基本保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投资占电力工程造价的比重越来越大。设备的选用也应该遵循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

4电力工程决策阶段技济工作的措施

4.1加强对投资决策阶段的科学管理

要积极借鉴国外同类工程对投资决策阶段的管理,形成科学化的项目投资决策管理流程,以提高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准确性。对于投资估算工作也应从经济角度向投资方进行可行性论证,要向投资方证明所投建项目具有可投资性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4.2严格执行符合电力行业自身特征的造价计价方法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符合电力行业自身特征的造价计价方法。要做好技经分析工作,就要严格执行当前的造价计价方法,并在全面分析所投建工程的特点、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工程项目的造价方案。

4.3改善前期工作

在决策阶段的初期,需要全面并且细致的调研电力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工程建设标准、施工工艺、自然环境、设备材料等一些较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实现在决策阶段对工程投资进行合理的控制。

5结束语

在电力工层项目建设中,技术经济分析是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要相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实现经济的合理性,重点还是在于决策阶段是技术经济分析。上文主要阐述了电力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特点和方法,希望对电力工程的技术经济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杜方毅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参考文献

[1]陈阿丹.电力工程在可研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9):29~31.

[2]李囡囡.关于电力工程决策阶段技术经济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