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

第1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教学科研;教学评价

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师队伍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教师队伍的胜任力,不仅能有效开展教学和管理活动,还能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校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小学教师胜任力提升方面存在不足,需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提供启示与参考。

1.小学教师胜任力的内涵与特征

在小学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胜任力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并具有显著特点,相关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

(1)内涵。教师胜任力是用来衡量教师知识、技能、能力的概念,在相关研究和具体应用中,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和关注。小学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价值和个性特质。[1]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学教师胜任力提升,有利于更好应对日常工作需要,出色完成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任务,对任课老师综合技能的提升和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

(2)特征。就其构成要素来看,小学教师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个人效能、成绩特征、组织管理、人际关系等内容。并且具有自身显著特点,主要表现为综合性、绩效性、动态性等。该概念综合反映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组织管理能力等,对小学教师日常工作也具有积极作用。

2.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的意义

对小学教师来说,采取有效对策促进他们提升胜任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些小学教师虽然在教学中注重积累经验,学历层次也相对较高,但在教学观念、专业技能等方面有所欠缺。再加上忽视总结教学经验,学校管理培训不到位,制约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而采取措施提高教师队伍胜任力,这是增强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求在进一步提高。为有效落实这些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小学教师胜任力,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利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3)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进步。小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教师队伍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学校发展和进步不能忽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工作,调动教师队伍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师队伍胜任力,有利于更好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让教师队伍在工作岗位做出更大的业绩,为学校教学和各项工作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学校发展与进步。

3.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虽然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老师对该问题不重视,再加上学校的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制约小学教师胜任力提升,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相关调查显示,约有5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缺乏,知识储备有待提高,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升。一些任课老师在开展教学时,未能有效适应教学工作需要,课堂组织能力不强,缺乏课程资源整合能力,难以有效贯彻和落实新课标及新要求。教学过程缺乏活力,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2)职业态度方面的不足。尽管小学教师的职业态度在进一步提升,整体呈现健康、积极趋势,但也不免存在消极现象。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升,职业倦怠感依然存在,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严谨性不足。[3]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不足,忽视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与互动,不仅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还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3)个性特征方面的不足。小学教师的个性特征要求为自信,沉稳,独立,善于制订教学计划,能够自我反思,具有良好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但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教学中存在消极现象,随机应变能力欠缺,课堂观察不仔细,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的方式方法。

4.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的策略

为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完善对策。

(1)发挥活动载体作用,提升教师胜任力。采用学习、演讲、运动、微笑等方式,以这些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队伍胜任力提升,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健全自身的个性特质。

首先,创造学习机会,让小学教师努力学习,从而变得更加睿智。重视自身理论修养,认真阅读教育学专著,增强教师队伍自身的理论功底,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以更好指导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和培训,认真听讲座,观摩同事课堂教学活动,与同事进行交流互动,增进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断进步。注重加强课外知识的学习,了解小学教学前沿信息,明确自身不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4]重视校内学习研讨活动,邀请名校名师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与任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其次,搭建演讲平台,让教师队伍围绕小学教学活动开展即兴演讲,陈述自己的观点,展示和表现自己。其他任课老师和学校领导作为评委,对任课老师进行评价,指出其闪光点和不足,让任课老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并在演讲过程中增强自信,不断进步,逐渐提高胜任力。

再次,倡导运动理念,积极参与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为教师队伍从事体育锻炼创造条件,释放工作压力,培养小学教师良好的心态,更好适应教学工作。

最后,营造微笑氛围,学校应该关注教师成长,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存在的困难,让小学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心。小学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明确不足,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2)发挥教研平台作用,提升教师胜任力。小学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工作,也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以科研为平台,提升教师队伍的胜任力。具体来说,应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构建健全的教师培训体系,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胜任力创造条件。

一方面,建立健全校本研修体系。扎实开展校内教学与科研活动,关注小学教学实际,探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方案,从而更好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要精心设计教学科研活动,与任课老师之间加强联系,努力构建科研交流平台,相互形成合力,提高任课老师的科研工作水平。

另一方面,健全教师队伍培训机制。根据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更好满足科研工作需要。[5]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提高胜任力,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努力做出业绩。

(3)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提升教师胜任力。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任课老师发挥引导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一方面,结合小学教学具体需要,构建相应的教学课堂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包括课程标准领悟能力、课程资源整合能力、教学过程呈现力、教学语言表达力、教学效果等内容,每项内容又包括不同指标,并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实现量化评价,从而有效引导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课堂评价量表,从而规范和引导教学活动。并利用教学活动检验评价活动,根据具体情况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要发挥示范课的导向作用,将教学与评价相结合,并正确使用评价量表,找到任课老师存在的薄弱环节,[6]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实现提高小学教师胜任力的目的。

(4)发挥学校管理作用,重视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要想促进小学教师提升胜任力,推动学校有效发展和进步,加强教学管理是必要的。这样不仅能调动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更好规范和引导他们的日常工作。具体来说,学校应该提高思想重视程度,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提升教师队伍的胜任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小学教师提升胜任力。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进修、访问等方式,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课堂组织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从而能够更好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岗位上做出业绩。[7]小学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提升自己,增强胜任力,努力在教学岗位上做出业绩,促进学校发展和进步。

5.结束语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学教师提升胜任力,能更好开展教学工作,有效应对实际需要。日常工作中,小学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学校还要注重管理工作,综合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小学教师提升胜任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对促进学校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惠兰,展宁宁,陈京军,等.中小学教师胜任力、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 2015,(1):35-44.

[2]张佳洁.中国教师胜任力研究及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35-36.

[3]梁 燕,唐和川.小学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策略探析――以重庆大学城第一小学校为例[J].亚太教育,2014,(1):12-13.

[4]于秋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班主任的胜任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9):101-102.

[5]王燮辞.从“专业标准”视角论幼儿教师胜任力的提升[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5):130-133.

第2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教师;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23-02

培养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而拥有众多具有极强实践教学能力的优秀高校教师,是实现上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障。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掌握本专业相关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把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融为一体,运用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过程的能力。目前,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习惯于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不愿到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将实践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而科研成果和的数量成为衡量教师能否晋升的基本要求,助长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到学校各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可以说,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已迫在眉睫。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为基础,以强化高等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为保障,是全面提高具有创新意识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既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借助团队平台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适应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

一、教师制定个人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计划,增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要以人为本,激发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自身要有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内驱动力,才能借助于学校提供的政策自觉地参与和主动地寻找提高的机会。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学生及周围的工作环境,用心于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并进行习惯性的反思,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和教学实践素养。任何一位教师,都没有什么老本可吃,只有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是快速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学校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有效合作。学校可以派老师和学生到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直接接触到实际性课题,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实际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在实战中提高老师和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企业的研发人员,通过承担学生的见习、实习及毕业论文或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与相关教师进行交流,提高广大师生综合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主动、自觉地到生产第一线去实践、锻炼,积累生产实践经验,增长才干,提升自己实践教学能力。专业课程知识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能够开阔教师课堂的授课思路,使教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具体、深入工程实践。

三、以教学为基础,以企业科研真题为导向,两者相结合,带动教师整体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以教学为基础,以企业科研真题为导向,教学与实际科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意识。教师与企业科研真题的接触,使教师在学校内的课堂教学实践更有针对性。这样,教师既熟悉企业实际课题需求,又能及时补充到他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使教师的整体实践教学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提升。只有得到企业的支持,学校才能得以长远的、更好的发展。而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学校必须超前发展,要培养能解决企业技术问题超前发展的教师。

四、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平台的建设

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平台的建设。学校通过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所有教师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平台的建设中,使教师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其结果必然是,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应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平台的建设,结合实训项目投身教学、科研设备的开发与研制。这是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五、重视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地位

重视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地位。学校通过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财力投入,改变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局面,把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强化实践教学管理,能增强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技能的意识,激发他们提高实践教学技能的自觉性。学校要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于实践教学中,对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经济奖励,向广大教师传递正能量,引导更多的教师自觉、自愿、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使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平台需要建设

根据学校整体发展、专业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学校需要建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平台,开展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培训,重视教师行业意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学校还要邀请企业的专家、高级工程师来学校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或进行培训或给教师上公开课,为教师讲解工程中的先进技术,让教师及时了解工程设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能更加明确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增加教师教学知识的丰富性,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七、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

目前对于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的评价比较规范,但是,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却过于简单。职称评定过于依赖科研学术水平,而很少考虑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这种导向严重阻碍了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非常有必要把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引入教师的整体考核中,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在制度上建立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考核的有效机制。对于实践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学校给予奖励,保障教师综合能力的迅速提高。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将职称评定、名师评选等聘用、选拔条件与实践教学水平挂钩。

八、创新理念,积极引导,强化教师对提升自己实践教学综合素质的认识

我国高校思想上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环节、轻视实践训练,重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轻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因此,创新教学理念,是保证高等学校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学校要强化教师对提升自己实践教学综合素质的认识,让教师增强自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转变教学观念,让他们意识到拥有充实的实践教学能力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学校还要强调实践教学研究,对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政策,使他们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完美结合,实现教学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

九、利用教学团队平台,提升高校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

把不同年龄、不同学缘、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特长、不同教学特点的一些教师组织在一起形成教学团队,借助教学团队内部丰富的公共资源,为更多谋求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底蕴丰富的教师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通过利用教学团队平台,提供给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十、借助企业平成学生毕业论文,提供教师在企业实践、交流、合作的机会

毕业论文在企业完成,利用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及真题实做,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提问能力、交流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综合能力等诸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供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了解、熟悉未来工作环境,培养企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和高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一定具有基础知识、原理扎实的特点。参与学生毕业论文在企业完成的过程,也提供了教师与企业研发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的机会,有利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

十一、改进高校进人用人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应该将那些既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吸收到教师队伍来。对那些具有高学历但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初期尽量减少其教学工作量,而是把他们送到实训基地或相关部门亲自去体验、学习,让其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如何讲好一门课、PPT的制作方法等;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展现他们的教学风格。这些教学实践活动能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影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其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才能确实有效地解决教师实践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开展教师实践教学素养的培养工作。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理念的更新、科学合理培养机制的建立、奖励和激励制度的完善,使教师自觉、自愿、积极主动、有强烈愿望地想要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高质量各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是否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也关系到我国是否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参考文献:

[1]卢建平,熊杰.基于提升中职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校企合作探略[J].中职教育,2013,(09):35-39.

[2]谭红梅,郭莉.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对策探索[J].教育教学,2012,(12):360-361.

第3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专业发展;学校管理;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迎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立体式深化,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素质都要求甚高。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管理者讨论的焦点,成为教师业务能力修炼提升的发展方向,成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旋律。校长应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师队伍素质,实现学校内涵化发展。笔者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在实践中逐渐丰富学校管理的策略。

一、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摸索教师专业发展新路

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丰富多样,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铸造教师优秀品格,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师终身学习,为教师创造专业发展的环境,发挥教师自主性,引领教师加强反思与实践。

笔者作为学校管理者重视更新教师的观念: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更是博大精深的专业,教师不仅要重视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提升能力,铸造自身品质;教师要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营养,挖掘专业发展的潜力;教师要深化对学校发展,自身发展的认识与理解;教师要坚持在实践与反思中提升自己,让教师职业生活更加高质量,教师要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要加强行动研究,加强自我修炼,提高行动的质量和效率。

二、剖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

1.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总动态

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研究与学习,笔者逐渐总结出:

小学教师都在自我发展的路上,重视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虽然很多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差别,但都有着积极的追求。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上,相对年龄大些的教师要比年龄小些的教师薄弱,但专业素质上年龄越大的教师相对素质更高。教育管理者要扬长避短,增强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加强教师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保持教师旺盛的上进热情。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教师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等方面的修炼与提升,采取一些措施全面塑造自己:

(1)积累专业知识。教师要弥补专业知识的缺漏,追求自身的知识积累,加强培训、积极进修,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

(2)提升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决定教学的效率,资源的利用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率。教师要提升教学技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步。

(3)培养专业素质。教师要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提高教师师德,增强亲和力,提升教师的影响力,用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要努力让课堂充满快乐的空气,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重视给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提升教师自身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速率

1.强调以人为本,优化教师的心理质态

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成绩,增强教学效率,就要重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保健,并及时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疏导,重视心理检测,加强心理咨询,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加强心理教育研究,引进专业人员,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协调协作发展的立体式心理支撑体系,构建多方支持与管理的机制,提升广大教师的心理素质。

2.健全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与学校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要完善教师奖励制度,健全教师评价体系,重视解决教师生活困惑,激发教师积极性,实现教师个人发展、愿景和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长足发展的结合,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可以外聘专家指导,形成教师个人成长记录档案,加强教师行动研究,实现教师教学和研究的并进,拓展教师培养的路径,走促进教师内涵发展的道路,优化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质态,让学校的氛围更加和谐化、人性化、科学化。

3.重视教师专业合作,加强学校校本教研

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时代,教师要重视和广大教师加强合作,学校要为教师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要建立校本教研的制度,重视职业规划的实现,努力进行工作创新,加强工作反思,重视同伴合作,引进教研的引领力量。

(1)加强合作交流。学校可以开展“师德事迹报告会”,相互宣传教师的教学故事,以真实的情感和优秀的品德感染别人,让教师逐渐确立教学的信条,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教学中的宝贵经历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重要财富和源泉。

(2)创造开放教室。教师要公开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共同交流,相互评价,交流教学经验,在学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活动,让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共同努力。

(3)开展课例研究。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研究课的活动,实施课程计划,加强小组总结,重视教学反思,讨论教学实况,共享教学经验,让教师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重视课例研究的深入发展,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实现教师自我提升。

四、鼓励全面参与,创造研究氛围

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校长要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创造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物质条件和研究环境,教师要钻研教科研方法,重视知识积累,提升自身素质,创造好的研究氛围。

(1)引进好的资源和经验。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优秀教育力量到学校里开展专家讲座、进行解析和评述活动,加强合作研究,实现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素养,教会教师研究方法。

第4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艺术表现力的重要作用艺术表现力是一种艺术的至高境界,也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艺术表现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应深入挖掘学生的思想艺术境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多种培养方式,最常用的培养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体悟演奏的艺术表现力。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有一定帮助,但这种量的积累,不一定能促成质的变化。在多年的钢琴学习中,学生已经对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有所掌控,这些技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会有很大帮助,但为了寻求突破,学生不能仅局限于技能的熟练。师生需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求艺术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艺术表现力。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能让听众享受到情感与内容都极丰富的曲目,二是能让演奏者获得自身价值与技艺能力的提升。

提升音乐基础素养由于音乐的基础素养对于提升学生艺术表现力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音乐基础素养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声音的判别,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声音感觉意识,通过对不同的音质音色的有效判别,学生可以在训练中逐步提升对音乐的欣赏与感悟能力。钢琴课的教学需与情感课的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握音乐情感,注重音乐的意境与节奏,使音乐具有整体性,而不是单独的、脱节的音乐,在整体感受中逐步使音乐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学生依据音律的高低自由演奏,能在弹奏过程中提升境界,提升艺术感,增强艺术表现力。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获取知识与联想能力的有效途径,运用丰富的实践知识去联想,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更为深刻,从而提升音乐基础素养,提高艺术表现力。选择丰富的素材与学生展开艺术交流艺术形式具有随意性,创造音乐时每个人都有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差异性是普遍存在于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与感悟能力之中的,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依据差异性进行有区别的培养,学生对于艺术表现力的感悟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以及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与自己展开互动式的交流,在互动交流中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增强艺术表现力,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广泛选取音乐素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支持,让学生在体验丰富音乐素材中,获得启发,开启创新思维。

钢琴的演奏伴随着一定的背景开展,真正的艺术表现力需要有背景的烘托,像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都离不开经典的电影画面,艺术也不可以脱离背景、脱离生活单独存在。师生通过对音乐的形式与音乐的内容展开交流,增强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多与学生一起分享艺术的成果和对艺术的见解。准确把握调性与调式调式与调性作为音乐的一种要素,是用于规定作品的风格与特征的。音乐中的调性与调式正如同不同地区与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生活习性一样。调性与调式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分析时,必须要对这两项内容进行着重分析。当作品突然出现临时性的升降或者开始进行转调时,需要明确指出此时的调性与调式。讲解调式与调性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的深度,体悟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很多学生在考试或者演奏时会出现错弹或弹不下去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缺乏对音乐作品的深刻认识有关,这种认识不足更显示了教师对调性与调式分析的必要性,只有学生对于不同音乐作品的个性与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使弹奏的作品具有艺术表现力,才能使音乐作品更富有情感。提高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提升学生艺术表现力的重要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伴随着感悟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由于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为了在学习钢琴演奏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包括对基本的文化知识的了解,还包含自身的艺术素养。不同的文化素养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学生需要仔细体悟,感悟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强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感悟。其次,提升审美能力也是增强学生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审美能力包含对弹奏曲目音色美的感受,还包括对作品的处理、理解与技能等更大程度上的音乐审美价值。审美能力需要在反复欣赏与体悟中逐渐提升,钢琴演奏极具艺术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反复对历代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得到锻炼。学生必须具备稳定的演奏心理素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注重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沉稳地进行演奏,在演奏中进行自我提升、自我感悟,不断获取能力上的提升。

作者:郝光 单位: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第5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现代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现代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而实验能够有效的实验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实验与化学学科的学习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实验引起高度重视。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

一、存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现代教学不管是在教学质量方面,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实验作为学生进行化学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是值得我们欣喜与自豪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依然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影响了学生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首先就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师的实验水平尚待提升

高中化学教师受到过专业的学习与训练,因此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毋庸置疑,然而对于实验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已经掌握的实验技能。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教师如果不能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及时提升自身的实验水平将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目前高中化学教师的化学实验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

(二)探究性实验较少

高中阶段需要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做的实验有很多,但就化学教材上的实验而言,有很多需要学生亲自到实验室操作,然而我们细细的翻看高中教材上的实验不难发现,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实验却不多。受实验器材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少数的探究性实验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到实验室进行探究,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对未知“进军”,是培养学生的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目前进行的探究性实验较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多种实验能力的发展。

(三)实验的准确度尚待提升

实验活动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活动,尤其在高中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更应该处处留心。而目前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准确度并不高,很多学生在对实验定位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将重点定位于实验过程,而将重点定位于实验结果,这就导致学生一味的追求是否能够得出结果,而难以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考、观察与研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准确度不高,不仅影响了实验的有效性,也影响了预期实验结果的出现,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造成了困扰。

(四)难以实现实验途径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和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能够体会到实验的重要性,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与良好实验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就目前高中学生的实验而言,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同时受实验室器材的影响,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机会有限,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除了实验室之外,学生不能积极地寻找多种途径进行实验,例如:难以在生活中展开实验活动,这些都影响了高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分有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实际的化学实验情况进行分析,看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应该及时加以解决。针对上文中提出的问题,本人采取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化学教师的实验水平

为了使化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点的输出,同时又要注意知识点的输入,使自身的实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水平的过程中途径有很多种,本人认为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途径,就是一方面教师要自觉的进行自我充电,积极关注新的化学实验方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为高中化学教师实验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平台。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化学教师参加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实验能力的培训等,使教师的实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机会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进行的探究性实验较少的情况,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机会。当然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学生的实验能够顺利开展,这样不仅达到提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究能力的目的,而且使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机会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进行探究性实验。

(三)进一步提升学生实验的准确度

我们在谈及实验的准确度的过程中,应该明白影响实验准确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态度问题,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实验准确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实验态度着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是一项很严谨的活动,不管是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还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都应该十分严谨,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品质,进而学生的实验准确度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只有准确的进行实验才能有新的发现,也才能顺利的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

(四)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6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艺术;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64-01

现代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使教师更好的迎接现代教学面临的挑战,必须重点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是现代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展开论述,希望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一、提高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性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学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使教师的教学更加顺利开展。一个具有较强教学艺术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较强的教学艺术性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还能使学生有轻松的课堂体验。教师较强的课堂教学艺术性,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整个课堂教学大放光彩;教师较强的教学艺术还能够使教师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使学生信服教师,进而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更好的进行学科学习。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具有较强教学艺术的教师往往更加受到学生的爱戴,并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提升,有助于知识点更好的从教师向学生传递。地理虽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然而进入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学习的知识点难度与复杂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教学艺术性的不断提升,使得教师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在既定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3、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世界地图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对地图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学生会由于在高中阶段要掌握大量的地图而感到沉重的负担。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将世界地图分割成不同的板块,同时将地图知识的学习与当地人文、自然等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不仅会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性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提高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得到有效提升。

1、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性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必要,因为并不是每一个教师与生俱来就掌握了较强的教学艺术。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方法,尤其对于地理这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讲究方法。新课改要求教师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等,都是提升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有效途径。当然为了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艺术性,教师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具有艺术性。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有效途径。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提升过程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十分关键。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试图通过提高自身教学的艺术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为了提升教学艺术,本人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学生。学生作为教师的教学对象,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反思学生。艺术性的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要反思学生需要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怎样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接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反思个人。教师不仅要反思学生,还要对个人的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出在实际的教学中,哪些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哪些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不适合,进而使教师能够对个人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调整。

3、努力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性的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提升。本人认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教师如果对学科专业技能把握的不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居高临下的感觉,自然难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科知识掌握的非常熟练,那么不仅能够准确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同时还能够使复杂的知识点更加有条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第7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终身教育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是“人们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培养的总和”,涵盖“教育的一切方面”。我国20世纪末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面建成我国终身教育发展体系。这不仅为高校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广大高校教师要顺应学习化社会建设的潮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点,坚持终身接受教育,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以此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将最先进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文章从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谈起,结合自身经验对影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期对广大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所助益。

一、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终身教育理念是由保罗•朗格让于1965年提出的,他认为教育并非是存在于人类某个成长阶段的特定学习行为,而是贯穿人一生的、经常性的知识与技能获取活动。高校教师作为整个社会教育的中坚力量,理应成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典范,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一,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求。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高校陆续扩大招生规模,高等院校毛入学率从最初的不足10%迅速提升到将近40%,基本完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高等院校的生源属性、招生规模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不断满足大众知识与技能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应对学生多层次化带来的挑战。可以说,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开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实践,是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第二,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课堂、网络公开课、网络资源共享、手机学习终端等教学新手段层出不穷,高科技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最高层级,应尽一切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适应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和教学理念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这对作为高校教学中坚力量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终身教育培训中去,与时俱进地掌握新技术、新科技,以此引导学生利用现代科技获取知识、改善学习方式、解决学习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引导其他层次教育实现现代化改革目标。第三,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国际化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将我国高等教育推向了国际市场,这既为高等院校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容、手段均未实现国际化,这使得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一情况下,提升国际化人才培2016年3月上养质量的重任就落到了高校教师身上。高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持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并将自身能力的提升转化为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加速高等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的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二、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

1.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厚积薄发。

终身教育思想为高校教育带了新的变革,教师已然成为高校教育的主力军。但是,教师个人知识储备量却未能跟上终身教育发展的步伐,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使得教师难以厚积薄发,直接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越全面、越充分,在教学时就越能加速学生的智力开发,其教学能力也越会得到快速提升;而知识储备缺乏,则会使得教学过程捉襟见肘,不仅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教师传授知识的效率与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在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精,还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满足终身教育理念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2.专业发展停滞不前,能力提升遭遇“瓶颈期”。

终身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保持稳步提升,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初期发展较快,几年之后教学能力提升容易遭遇“瓶颈期”,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甚至产生“滑坡”。进入“瓶颈期”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很难再得到提升,容易阻碍高校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学校因素

1.学校重外部引进,轻内部培养。

为弥补教师队伍断层以及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高校开始有计划地从校外引进优秀教师。这种做法固然可取,但在执行中存在严重的“重外部引进,轻内部培养”的倾向。高校热衷于引进校外高学历、高职称的毕业生或在职人员,对于外部引进人员“一掷千金”。与此同时,却忽略了对现有在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精力上还是财力上都明显投入不足。这样始终无法打造出一支真正适合本校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教学能力也无法满足终身教育的要求。

2.考核制度欠合理,评价方式不完善。

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地发展,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才能紧跟终身教育以及时展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在科研理论以及实际教学经验上存有很大的不平衡,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内部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以及评价方式,在进行职称评定以及绩效考核的时候往往“重科研、轻教学”,主要依据教师上课量以及的多少来进行评定,而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这种片面化的考核制度使得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却不重视自身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更违背了终身教育理念的初衷。

3.欠缺能力助长机制,能力提升没保障。

教师教学理念的培养与提升既依赖于内在需求,又深受外部环境影响。其中,教师教学能力助长机制是最为关键的外部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能力助长机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得不到切实保障,具体表现在高校教师入职前的岗前培训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过场秀”,高校内部的师资培训沦为职称评定的“加油站”,本应用作开展科研以及实践教学的教研室“徒有虚名”,而各种教学优秀奖、示范课、先进奖等的评比颁发也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在这些影响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自然会遭遇种种障碍。

三、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自主发展: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

1.终身学习:

能力提升的基础。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首要途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罗•朗格让曾经提出,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最大特征之一。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更应该将终身学习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凭借不断拓宽、加深的知识来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引导学生的终身学习。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终身学习内容既包括不同学科知识以及教育理论的学习,也包括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学习。首先,高校教师要将教学能力的提升与终身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的动力和自主学习精神,不仅要熟知本专业的最新知识以及发展动态,还要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更加符合人民教师这一身份的同时,为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是高校知识的拥有者和创作者,终身学习是高校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在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2.反思经验:

能力提升的关键。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之所以遭遇“瓶颈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教师没有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尤其是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更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主要思考对象,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终身性的自省、自责、自励,以一种自我考察的途径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师经验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调节反思,这三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实现:一是教学反思日记,及时对教学能力培养进度以及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二是观摩教学,在观察中反思自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是讨论教学,展开头脑风暴,在反思中创新思维理念;四是开展行动研究,用实际行动验证反思结果。高校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反思方式,并且终身地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使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立足学校: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良好平台

1.成立“教学发展中心”,培养常规教学能力。

终身教育理念指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高校要高度重视在校教师的终身学习以及教学能力培养。为此,我国高校可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培养制度,在学校内部建立“教学发展中心”,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分为不同的部分,从不同的方面给予指导,以更加有效地提升高校教师的常规教学能力。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第一,组织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体教研以及备课活动,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经验,以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高校教师研究意识的提升。第二,鼓励高校教师进行“磨课”,即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活动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以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最具智慧的教学风格。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认知到教学理念与学生知识获得之间的差异,从而不断探究并改进新的教学方案。第三,给予教师自由思想的空间。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多倾听教师的想法,给予教师自由思想以及创新的空间,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2.构建绩效考核制度,加大教学比重。

针对目前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以引导高校教师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这与终身教育倡导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具体来说,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大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比重,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将教学与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操作能力。二是考核内容要全面,包括具体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长、教学质量、理论教学、实践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要综合校方、院方、学生、同事多方面的意见给予考核评定,避免采用主观的定量评价体系,尽可能采用质性研讨方式进行教学评定。三是将绩效考核制度同教师聘用、晋升、职位以及待遇等联系起来,奖励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以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燃起高校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激情和斗志。

3.拓宽培训渠道,完善师资培训环节。

终身教育理念指出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以及组织进修的方式来提高培训质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层次教学水平的高校教师和实际情况,高校可设置各种短期、长期的师资培训班,既要有全日制的,也要有非全日制的,在主抓校内培训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校外进修,还要将脱产学习与业余时间培训、系统学习与专项研究等结合起来,以拓宽培训的各种渠道,并且进一步完善师资培训环节。例如,设置“高校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完整而又先进开放的教师培训网络;提供一定的科研奖金以及学术休假,从物质上鼓励教师走出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与推进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的阶段,并为社会发展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而要想进一步培养出我国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必须从个人以及学校双角度出发,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准、高标准的高校教师队伍,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法)保罗•朗格让.终身教育导论[M].滕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余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校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2(7).

[4]谈传生,丁丹.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成人教育模式转型发展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朱敏,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4(2).

[6]时伟.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析——基于大学教学学术性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8(7).

第8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幼儿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强调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本文立足于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从强化教育资源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两个方面,阐述了提升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幼儿教师。

关键词: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在现代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当前,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小学、幼儿园教育,都强调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幼儿教师信息能力的发展,一方面是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升教师信息能力,有助于推进幼儿教育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构成元素,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因此,在笔者看来,提升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当前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在深化发展的进程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外部环境:强化教育资源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依托于良好的外部环境,教育资源的建设及更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以民办、公办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资源的建设、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总体而言,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对不足,教育资源建设不到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缺乏良好实践操作基础。为此,首先,幼儿园应强化幼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其次,强化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让教师在与外校教师的交流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相关的经验,帮助教师不断的自我发展;再次,强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并切实抓好基础设施的维护等工作。特别是对于农村幼儿园而言,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缺乏信息技术能力的应用,教师信息能力的无法体现,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要强化幼儿教育资源的投入,在推进幼儿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要夯实发展的基础,为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夯实内在基础: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技术信息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实现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幼儿园老师多为中专幼师专业毕业,信息技术能力相对欠缺,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帮助教师系统的知识学习,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因此,切实做好教师教育培训,应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落实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教师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从实际来看,幼儿园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且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师培训内容的制定中,应充分立足于实际需求,强调培训内容应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培训内容应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二是抓好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立足于实际需求,开展实践操作培训。

2.培训方式灵活选择,落实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有的放矢,培训方式也应灵活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培训的全覆盖。当前,培训方式多以理论教育培训为主,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培训的实效性。为此,在教育培训的工作中,一方面要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教育培训方式,满足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师的基础差异,在教育培训中,应确保教育培训面向全体老师,确保其技能的有效培养。因此,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针对教师的不同情况,有侧重性的开展。

3.培训后续支撑到位,形成有效的培训力量。

培训效力难以一次到位,也无法基于一次或两次的培训,就是想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深化培训建设的过程中,应构建完备的后续支撑力量,并在教师培训资源的配置上,进行适当的倾斜,扎实幼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通过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方式、平台及渠道,为教师培训创造更加多元化的环境。在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当前,提高幼儿教师综合技能,是推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之下,幼儿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以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教学的需求。当前,提升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途径,关键在于如何强化教师主体地位下,优化教育资源建设,并切实开展教师教育培训工作,从本质上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需求。

作者:陈夷秋 单位:南通市电化教育馆

[参考文献]

[1]徐萍,张红军.浅谈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应用新型技术的能力[J].幼儿教学研究,2014,(10).

第9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新升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

新升本科院校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大众化教育背景的战略调整下,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通过自身提升、合并将原有专科层次的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的院校。新升本科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3种职能。

(一)目的性突出

新升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明显不同于原有本科院校和专科学校。首先,它是为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而生,因此,一定要承担着培养本科教育的重要责任;其次,由于源于“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人才的专科学校”,新升本科院校教育势必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需要的“已较好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者”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多元化冲突并存

尽管新升本科院校成立的方式有多种,但无论是原有单一专科院校升格,还是多所院校合并而成,首先,均要从办学理念上实现专升本的转变,改变以往简单讲授技能的授课方式,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在制度供给和遵循方面,重点关注本科教育办学定位和培养模式的贯彻和落实。

(三)职业性明显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就是高校职业性特征突出,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更要突出专业设置的职业性。从目前的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新升本科院校属于地方性院校,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线高级职业人才需要而设立的院校。一方面,从新升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的依据看,均要考虑学生就业后职业能力提升和社会需求;另一方面,相对于专科职业教育的层次而言,本科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适应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的能力,还应当使之在与专业相关的领域具有职业开创能力,即实现职业适应能力向职业创造力转变的人才。

二、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新升本科院校,虽然总体上基本完成了由专科到本科的转变,但经过系统研究和深入调研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主动发展能力不强

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普遍不强,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更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教学上,教师只是满足于知识的单向传递,缺乏对前沿知识的了解、把握与运用,缺少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兴趣与爱好的了解,缺少对教学的研究,将教学工作视为简单的搬运工作。科研上,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术研究与创新的内在动力,只是满足于科研数量的增加,满足于学校等相关部门规定的科研成果数量的完成。在社会服务方面,由于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不愿意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二)片面理解专业发展内涵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丰富而广博,但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受制于专科教育的传统,将专业发展片面理解为教学上的专业发展;或盲目崇拜科学研究,将专业发展过程等同于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或只认识到专业发展中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却忽视了社会服务维度。

(三)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新升本科院校虽然在引进人才、师资培训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的数量上基本达到了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但由于习惯于长期的专科办学,师资队伍整体上还存在科研能力偏弱、知识老化、学术视野狭窄、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很大一部分院校师资队伍的学历和职称比例虽然达到了教育部的基本要求,但博士学历和教授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极低。特别是高学历教师所学习的专业与所从事的教学科研相匹配的程度较低,例如,有的教师硕士、博士学习专业与所讲授的课程没什么关联,甚至有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博士所学专业均不相同。

(四)教师在职培训体制不完善,专业发展途径单一

目前,国内外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主要有教师交流计划、学术休假、参加学术共同体、岗前培训、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听课观摩、教学比赛、校本教研、教学反思等。新升本科院校与历史悠久的高校相比,整体水平低下,缺少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名师,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也不能为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现有的教师在职培训体制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培训的目的具有功利倾向,只重视培训的参与,而忽视培训的效果,政策上缺乏连续性。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的是一种管理性评价,也就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和指标体系,通过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注重的是终结性评价,而非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多以奖惩为主,不仅不能有效引导和激励教师发展,反而会加重教师的负担、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评价主体是校方管理者,教师是评价对象,教师很少真正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评价主体单一,存在着不平等的评价关系。

三、快速提高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种不断学习、持续更新、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制约因素,如国家和社会的切实投入、学校的政策支持、教师自我的专业成长等等。新升本科院校及教育行政主管机构基于地方高校的发展环境和特点,探索和建立一套快速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制定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

1.加强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

体制上的完善是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要以制度化的方式赋予新升本科院校教师较大的学术和专业自主权,为教师参与高校决策提供更多的机会,激发教师的职业动力,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2.建立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从事大学教育工作特有的操守、责任和追求;其次高校教师还要具备扎实深入的专业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学术能力以及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鉴于此,基于高等教育管理的需要和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非常迫切。通过推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标准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带动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学术能力、教育学知识以及教育技能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也为处于不同管理条件下的地方高校提供可比较的一致的标准,尤其是为地方高校的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提供客观的科学的工作原则,以避免行政权力的盲目和滥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机制,也是快速提高新升本科院校教育质量的保证。

(二)建立校内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发展中心”

1.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开展职业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将组织新入职教师的师德养成和教学技能培训并编写入职导航,通过“师道”工程开展师德、授课技巧、教学组织、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制作和课程网站建设等多种课程,为新入职教师提供系统的职前培训。其次,开展在职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将为在职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专项培训。面向中青年教师及不同学科专业、职称等不同类型的教师,举办教学专题培训班、专题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最后,“教师发展中心”将选派教师赴国(境)内外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研修与社会实践,同时,检查考核教师在校外研修和企业实践的方案和效果。

2.开展教学咨询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组织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开展教学专题研讨和咨询、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组织教学研究和教学发展专项研究和优秀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合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名师资源,就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和交流,在充分发挥有经验老教师优势的基础上,广泛搜寻国内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名师,聘请专家为师生作专题报告。

3.关注教师素质测评,引导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一方面,开展教师综合素质测评。如通过对教师能力、知识、个性匹配测评,形成教学能力综合适应性评测报告等,分析各项测评报告,针对制约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个性因素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由专业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出个人职业规划。“教师发展中心”的活动形式将包括职业规划工作室、青年教师研习营、名师工作坊、专家讲坛、文化沙龙、心理导航室等。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资源共享

“教师发展中心”引进和采用现代的教学培训软件,建设教师专业能力实训实验室,组建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兼职实训团队,开发教学设计案例库、教学反思系统、心理测评系统、创造性人才选拔系统、网络互动平台等实训资源库和软件系统,探索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实训模式;实施教师专业能力等级证书制度,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质教师能力实训提供引领和示范;搭建教学资源平台。建立并维护教学资源网站,提供专家、项目、课程、课件等资源,提供网络教学素材,建立跨学科、跨学校和跨区域的资源共享服务。

(三)教师树立专业理想,快速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1.增强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所以,教师个人对专业发展的不懈追求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走出发展误区和困境的内部动因。教师不要因学校在世人眼中的“三流”地位而甘做“三流教师”,要意识到学校和自身肩负着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使命,在专业发展方面要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以消极的眼光看待专业工作的倾向,树立崇高而远大的专业理想,争做专家型教师、学者型良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合理地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教师个人应该基于对高校教师专业性的充分理解和学校情况的判断,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自己拟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其次,在努力中寻求机会,充分使用各种资源来促进教师个人的自我专业发展。最后,教师最好确定专业发展的短、中、长期目标,以保证专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