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范文

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精选(九篇)

计算机硬件与外设

第1篇: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可能会出现病毒植入、木马攻击等现象,这对计算机硬件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本文将分析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和维护措施,进而提高网络环境安全。

【关键词】网络环境 计算机硬件 安全保障 维护对策

计算机硬件包括计算机内由机械元件、物理电器元件等组成的设备系统,它的安全运行是计算机高效率上网的重要保障,因此,保障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的安全,对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效率有重要影响。

1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影响因素

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运行,能够保障计算机上网的通畅性,提高服务效率。网络技术在给计算机的使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计算机造成了许多安全隐患,威胁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计算机硬件安全涉及到硬盘、路由器、处理器、内存设备等的运行安全,只有当计算机处于适当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计算机才能为使用者提供正常、高效率的网络服务。例如,计算机设备所处的空气湿度、环境温度、电磁场强弱、静电大小等问题,都是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影响因素。

当计算机周围空气湿度较大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可能会聚集在计算机设备的表面,从而导致一些金属设备的表面出现腐蚀或锈蚀的现象,严重时可能造成计算机线路出现短路的故障,对计算机的硬件设备造成损坏;然而,当空气的湿度较低时,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由于设备的摩擦而出现静电,干扰人们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可能造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冻结、设备难以启动;环境温度过高时,则会降低计算机的散热效率,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当计算机周围存在强大的电磁场或静电场时,将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硬件正常的接收和发出信号,甚至导致计算机发生系统的瘫痪。

2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安全的维护原则和步骤

2.1由基础到复杂

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一些基础设备出现问题,可能直接导致硬件设备出现故障。因此,面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运行的问题,应该首先从基础设备进行检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例如,首先检查电源是否接好、检查排风扇、散热器等是否正常工作、内存设备是否松动等;在确保这些设备部件都正常工作后,再对计算机的其他复杂设备进行检查,从而按照从基础到复杂设备检查的顺序,更快地发现并解决计算机硬件出现的问题。

2.2 由外部到内部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内外硬件在运行中出现各种故障,都可能导致系统运行故障。为了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应该首先从外部硬件开始检查,外部硬件的问题表现较为明显,维修过程也比较容易;在确定和维修好外部硬件后,再对内部硬件进行仔细检查,进而保证计算机内外部的硬件都能安全运行。

2.3 由静态到动态

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护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检修效率,应该先对计算机的静态硬件设备进行检测,静态硬件是指不需要连接电源就可以检测的设备,这种检修过程比较简单;动态设备是指需要接通电源,才能检测出其是否正常运行的设备,这种检修过程比较复杂、耗时比较长。这样,由静态到动态设备的检修过程,能够缩短检修过程消耗的时间,提高硬件设备的检修效率。

3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全维护对策

3.1 计算机硬盘的安全维护

硬盘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计算机在运行中的大部分数据进行记忆和处理,硬盘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很关键,它的结构也比较精密、复杂,也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当外界活动打乱计算机硬盘的正常储存记忆后,会使硬盘表面受到损坏,就会导致计算机的工作数据丢失,进而会影响计算机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硬盘设备的安全,可以对其进行加密处理,设置一定难度的开启密码,从而对硬盘内的计算机数据进行安全保护,可以有效防止外界对计算机硬盘的各种访问和修改,避免硬盘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停止运行,能够使计算机更迅速地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保证计算机的运行效率,维护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全。

3.2 计算机处理器的安全维护

处理器作为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关键,提高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安全,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因此,做好对计算机处理器的安全维护措施,对保证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计算机处理器的正常运行,要求周围环境相对稳定,温度应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处理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夏天温度较高,处理器在单位时间内散发的热量较多,散热设备则十分重要,如果散热设备安装运行的不好,容易使处理器过度发热而缩短使用寿命。因此,除了对计算机处理器周围安装一定的散热设备外,还可以设置冷水散热系统,加快处理器的散热,保证处理器正常运行,进而维护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运行。

3.3 计算机内存设备的安全维护

内存是计算机其他硬件与中央处理器进行沟通的关键部分,内存的正常运行仍然要求计算机的运行温度适中、不会受到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干扰、散热设备运行较好等。导致内存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计算机散热不好、周围温度过高导致内存出现烧毁;电源插座处电压不稳定,使内存损坏;人为操作时行为不规范,在插取内存条时,造成内存损坏等等。因此,为了维护计算机内存的安全,使用者应该规范操作行为,提高责任意识;保证计算机工作的电压和电流稳定,不会使内存的运行电压发生突变;增加计算机内存设备的散热装置,保证计算机的运行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等。为了有效防止计算机黑客入侵、对内存设备造成损坏,可以采用内存条分离的方法,这样计算机的其他部分不会随意改变内存区域,保证内存的运行安全,从而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计算机硬件在网络环境下的运行安全也越来越重要。硬件安全关系到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它的运行又受到环境和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做好计算机硬件的安全维护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按照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安全维护原则和步骤,采取科学有效的维护措施,保证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运行,促进科技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志伟,李岳.基于计算机资源知识库的安全预警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34(1):55-58,65.

第2篇: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环境;硬件安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在使用计算机、享受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企业也必然会面临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一旦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来巨大的不便,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对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的硬件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如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计算机硬件的安全。

1.影响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因素

影响计算机硬件安全的首要因素就是计算机运行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计算机做好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来确保硬件安全,例如加密硬盘、路由器、内存设备和处理器等等[1]。

其次,计算机的工作环境也会对计算机硬盘产生影响,甚至带来安全问题。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工作环境必须保障安全,不会受到病毒和木马等的侵袭。

第三,计算机的周围环境也会影响计算机硬件,例如电压的稳定性、电磁场、静电和空气湿度等等。如果周围的湿度过大、温度过低,则电线和电路板上就会聚集大量空气中的水分子,从而腐蚀电线和内部金属,甚至出现计算机的短路,造成硬件故障。此外,空气中的尘埃过多,会影响电路板的阻值,从而造成计算机误动和元器件放电,甚至会引起火灾。周围环境中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波和电磁场也会对计算机硬件造成干扰。

2.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原则

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原则有由外到内、由静到动、由先到后、由易到难。

计算机外部硬件故障的发现比较容易,在进行计算机硬件安全检查时,要秉承由外到内的原则,先检查和修理外部硬件设备,再检查和修理主机硬件设备。

在进行设备安全的检测时,首先要进行静态检测,就是在未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检测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果静态检测检测不能对硬件故障进行检测,则进行动态检测,也就是接通电源。这样一来,检修就不会损害其他设备。

电源问题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然而很多情况下计算机硬件的故障往往是由于电源功率不足而导致的。因此遵循由先到后的原则对计算机硬件的电源设备进行检查。

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的原因很多,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检测比较简单的故障点,例如计算机主机内积灰、网卡插槽接触不良等等。将简单问题排除后再进行复杂问题的检测。

3.如何保障计算机硬件的安全

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原因都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的安全问题,而计算机又与企业运营,资料保密等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保障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基本措施有数据总线加密、全加密硬盘、隔离内存区域、安全微处理器等等[2]。特别是在重要的场所,例如实验室、机房等等,还必须设置硬盘保护卡。硬盘保护卡可以避免使用者修改、删除和写入硬盘,在使用者退出系统之后,系统又会重新回到原始的状态。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指数,避免计算机硬件受到非法用户的篡改与破坏。

3.1数据总线加密

在进行普通数据加密和系统应用程序相关指令加密时,可以对数据总线中的数据实行密钥加密[3]。数据总线加密对计算机的安全级别要求较高,一般应用于特殊企业专用设备和军事设备等等。只有两台计算机的处理器能够以数据总线进行交互的情况时,才能够使用数据线总加密。

3.2全加密硬盘

全加密硬盘是计算机硬件重要的安全设备,能够加密硬盘中的数据。全加密硬盘能够拒绝对硬盘中数据的访问,并对磁盘硬件和软件进行加密,这样一来能够在网络环境中保证硬件的安全。但全加密硬盘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加密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分区的硬盘,而不能加密计算机中全部的数据。因此,全加密硬盘应该通过磁盘硬件来实现,这样一来能够全加密计算机系统中的引导分区部分,对计算机用户数据的保护也更为迅速。

3.3隔离内存区域

计算机的隔离内存区域可以使计算机内部形成一个安全的区域地带,与外界实行安全隔离,对敏感数据进行存储。这样一来能够保护计算机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数据,这些数据被隔离之后,只有所属的程序可以对隔离内存区域中的数据进行访问,拒绝了其他程序的访问。可以将级别较高、比较安全的源程序代码存储到隔离内存区域,避免外界设备对这些源程序代码访问和调出,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能得以提升,计算机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更加稳定和安全。

3.4安全微处理器

安全微处理器也称为安全中央处理器。安全微处理器对于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非常重要,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保障系统。安全微处理器能够接受系统程序的完全加密指令,并对相应的指令进行解密处理并执行要求的指令。安全微处理器能够提取并处理加密后的操作码,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对指令进行解密和操作,而解密之后并不会外泄系统程序指令。安全微处理器避免了计算机硬件内的程序或重要、机密的文件和数据受到外界的入侵或者篡改。用户可以使用安全微处理器,先处理重要的数据信息再对其进行录入和存储。计算机可以对用户进行授权,而用户得到授权之后,就可能会对计算机硬件信息进行篡改,影响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安全微处理器则可以对计算机的系统应用程序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经过认证之后,被安全微处理器解密的数据才可以进行站点程序的传输,最后在计算机的隔离内存区域中将数据进行存储。安全微处理器能够有效的防止计算机系统中的其他程序调用或者访问、篡改硬件设备中的重要数据,保障了计算机硬件的安全。

4.结语

在网络环境中,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硬件安全性受到影响,会对企业用户的数据和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措施,希望能够对企业计算机用户的硬件安全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潇潇,许诺飞.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J]. 科技资讯. 2012(09)

第3篇: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护;创新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引语

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在现代化上的进程也在科技这一动力之下加快了前进的脚步。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类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以及最大的推动工具之一,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现实生活中,计算机早已家喻户晓,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甚至国防科研中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的销售市场随着它的不断普及也在逐渐扩大,然而作为机器工具,它总会出现各种机械故障,计算机虽然是智能工具的代表,依然不能逃出这个定律。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软件原因和硬件原因都能是使计算机发生故障,导致最后不能很好地运行,本文主要是硬件这方面来讨论关于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二、计算机的硬件构成以及故障分析

作为日常使用的最常用的工具之,要想解决计算机的故障,我们都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构成有个清晰的认识。以至于如何去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都是需要去考虑计算机的硬件。

(一)计算机的硬件构成

计算机的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电子机械以及电元件的物理装置的总称。设计人员通过设计合理的系统构成方案,然后经过生产厂家的实际操作,将构成设计图纸上所需要的物质设备按照程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硬件是计算机的核心之一,也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构成部分。从计算机的外部看,计算机主要是由主机的机箱和键盘显示器等外部设备组成,从计算机的内部看,包括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核心元素CPU,以及内存、主板和驱动器以及电源等。除了机箱的外部设备之外还有的外部设备主要有,显示器,外置键盘,鼠标,摄像头还有自定义的音响设备,以及连接着这些设备与电脑的连接线。一旦,其中的某个硬件出了问题,整个电脑可能不会正常运行。

(二)计算机硬件故障分析

计算机的硬件构成十分复杂,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它的故障也是难以分辨并且有的也不好解决。例如黑屏,显示器花屏,死机以及非正常关机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常见的问题,也是经常容易发生的问题。但是不一定每次都会是同一个原因。产生这些故障主要包括计算机CPU故障,内存故障,硬盘故障以及显示器故障等等。根据经验分析,一般CPU故障出现时,开机无法自检,并且无法重启。内存故障严重的话会表现为显示器毫无反应,机箱出现不正常的声音,还有就是系统异常。若是电源故障的话,经常会表现为无法开机或者是反复重启。显示器的话表现为开机不亮或者屏幕抖动以及花屏等。假如是硬盘原因,电脑基本上是无法工作。

解决故障,我们必须要先找到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分析故障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排除软件原因引起的故障。计算机的故障有时候是软件故障,所以排除挂障首先要断定是否为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的话经常会出现文件异常或者丢失,或者是注册表丢失以及系统中毒等等情况,排除以上的故障才有可能是硬件故障,不然,就很有可能是硬件故障。

第二,判断为硬件故障后,对故障的表现进行观察,查看故障时电脑各个硬件的运行状态,先从外部进行查找,接着逐渐查找内部设备。如先查看外部的开关、连接线、指示灯,若没有问题,就去查看内部是否有灰尘或者是烧焦的气味,查看好各种元件是否良好,接触是否正常。再去看计算机的整体运行环境和配置的状态。计算机虽然对外部的环境要求不高,但是它毕竟是属于高科技的一种机械工具,在阴湿的外部环境下,组成电脑的各个元件很有可能发生损坏,导致故障发生。

第三,过滤排除外设故障。外设故障是针对于外置的硬件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等,显示器的故障是由于工作时间过长,键盘和鼠标也是使用过于频繁,电源则是供电或者是UPS的问题。

三、计算机硬件维护以及创新管理分析

计算机的外部硬件包括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内部设备主要是主机内的部件,对于硬件的维护也是从几个方面开展的:

(一)外部设备的维护

第一,显示器的维护。显示器是计算机内容最后的现实终端,用户接受信息的最后渠道,若是使用不当,就会对显示器造成损伤,导致显示器性能下降,对客户接受信息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要注意显示器的维护与保养。显示器的保养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过多的灰尘以及做好防潮工作,这一点可以通过清洁剂以及抹布来清理,还有就是不要经常开关显示器,经常开关会降低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第二,鼠标的维护。计算机的外部设施中,鼠标时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硬件设备,因为鼠标操作相当频繁。现在的鼠标大多是光标鼠标,若是大力点击鼠标就会损坏它的开关,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清洁。

第三,键盘的维护。使用键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避免进水,液体渗漏到键盘里面很有可能造成键盘内部元件的腐蚀以及短路。更换键盘时要注意关掉电脑,在任何时候随意不关掉电脑的情况下进行外部设备的更换都会对电脑造成损坏。

(二)内部硬件的维护

第4篇: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范文

目前,计算机出现安全问题的时候人们主要想到的是计算机病毒,而常常忽略了计算机硬件的安全问题。网络是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和办公工具,网络环境可能出现病毒等安全问题,但是计算机的安全维护主要是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本文讨论计算机网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影响网络安全运行的一些方法,计算机硬件能安全运行十分重要。在如今信息化时代中,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十分重要,其中包括了硬件和软件的运行安全,为保障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人们不断提高技术手段,才能够从根本上有效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效率,同时做好计算机硬件的完全维护措施是十分必要。对于软件的安全就需要专业的熟悉网络的编程人员研究出可靠性高的软件保护网络运行的安全。

1网络环境对计算机硬件安全影响

计算机的硬件和运行环境相互影响,同时也是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除此之外,计算机要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才能保证正常的运行状态,因此,计算机的运行环境也是影响计算机硬件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各种自然灾害和设备的自然损坏,甚至环境的干扰都会影响计算机设备和信息的安全。而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空气湿度、静电问题、电磁场与电磁波等。一般而言,当计算机的工作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应较低时,空气中水分比较密集,空气湿度较大,容易导致计算机内部的电路板和电线表面水分子凝聚较多,而金属材料容易被腐蚀、生锈,所以电路板和电线容易被损害。一旦硬件设备出现问题,计算机就会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因此,计算机所处环境的空气湿度要低于80%。此外,若环境空气颗粒、尘埃较多,对电路板电阻值也会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因为计算机出现错误启动程序,引发元件放电,进而造成火灾。同时温度的影响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一般计算机在室内的温度在15℃到355℃之间,这种状况下计算机是否能够保证机器正常运转,若温度一旦超过最高限度,散热系统的效果就并不明显,很容易导致死机,严重的会烧坏内部硬件结构,若温度低于15℃,驱动的读写能力瞬间下降,基本的读写操作也许都无法完成。这样对计算的干扰十分严重。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电磁场与较强的电磁波,会造成计算机硬件设备抖动,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还有黑客和病毒都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

2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安全维护原则

计算机硬件安全维护原则主要有三点:(1)由基础到复杂;计算机的运行是由基础设备及主要的设备进行运行,但无论是基础设备还是核心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计算机的软件设备出现故障,进而计算机无法运行。因此,针对计算机硬件的各种问题,应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进行。首先应从基础设备开始检测,确认基础设备没有任何问题,能正常工作之后,然后在对复杂设备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2)由外部到内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计算机在网络状态长期暴露在一个充满各种病毒的环境中室分容易受到侵袭,从而影响到硬件,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应该细心维护硬件,不要随意拆装,发现问题应该到特定的地点进行维修。判断是内部故障还是外部故障的时候很好分辨,外部故障一般都很明显,若没有发现线路问题就基本可以判定是内部问题,需要做更加详细的检查,确定检修完成之后需要仔细的检查。(3)由静态到动态;静态和动态的区别在于是否连接电源。静态检修在不连接任何电源的情况下,对计算机进行检修,过程比较简单,针对一些硬件问题就能够处理好。动态检修花费的时间较长,连接电源之后才能确定设备哪里出现问题,而且维修也并不方便。因此,由静态到动态设备的检修过程,能够缩短检修过程消耗的时间,提高硬件设备的检修效率。

3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维护策略

3.1计算机硬盘的安全维护

计算机硬件设备组成部分之一是硬盘,占有非要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对计算机运行中的各项信息以及大多数的数据进行记忆和处理。因此,硬盘的架构较为精细、复杂,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打乱计算机硬盘的正常运行,就会导致硬盘的功能作用受到损害,进而导致数据的丢失,还会导致计算机无法再正常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硬盘加密的方式对硬盘进行保护。并加大设置密码的难度,保证计算机硬盘内数据的安全。也可以有效防止外界对计算机硬盘的各种访问和修改,避免硬盘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停止运行,能够使计算机更迅速地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保证计算机的运行效率,进而维护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全。

3.2计算机处理器的安全维护

硬盘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处理器就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计算机能否正常运行处理器是关键所在,因此,处理器的安全运行能保证计算机安全运行,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同时处理器的维护非常重要,决定其检修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十分严密,才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对于计算机环境所处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处理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负面影响。如温度较高,处理器在单位时间内散发的热量较多,则需要散热器进行处理。若散热器的安装运行不好,那么热量散发不出去,容易使处理器损坏,影响使用寿命。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水冷散热系统的方式进行散热,能够提高计算机硬件的整体散热效果。高压环境必须做好防雷措施,并配备专用的UPS进行稳压,保证处理器稳定安全运转。

3.3计算机硬盘设备的安全维护

硬盘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储存计算机原始数据,属于外部储存,对于用户使用过后的数据基本自动会保存在硬盘中。现代计算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仍有部分计算机使用HDD硬盘,这种硬盘的结构十分精密,对外界的干扰十分敏感,在遭受轻微的震动或者撞击之后内部的元件就会损坏,造成硬件损坏,最终破坏硬盘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才不断发展更加先进的技术,提高硬盘的质量,更加适合现代人使用,开发出多种多样的硬件,对于内存和芯片元件的结构要求十分高。

4结束语

第5篇: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修;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5-0198-01

社会的发展促进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现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时间较长及意外受损难免会出现硬件故障,因此这便需要人们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硬件故障维修措施,准确判断故障产生原因,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1计算机常见硬件问题

计算机硬件故障如主板线路损坏、硬盘盘体破损等一般不易维修,属物理性能损害,而大多数的硬件问题多由人为因素产生。常见的计算机硬件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CPU故障:CPU一般产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系统散热不佳,插座接触不良及阵脚断裂等问题引起,主要表现为开机自检过程中显示工作频率不正常[1],频繁死机及开机断电等。

1.2硬盘故障:硬盘故障主要是指由于数据线路接触不良、磁盘老化等问题引起的计算机硬盘无法正常识别,在读取硬盘数据时,显示错误或发出异常声响。

1.3显卡故障:显卡故障产生多由于显卡与主板之间接触不良、显卡损坏及数据线接触不良等问题引起,主要表现在显卡显示颜色不正常,显卡参数不可修改,电脑屏幕上出现不正常杂点。

1.4主板故障:主板故障产生原因多由于外在因素例如灰尘及温湿度等引起内存条与插槽之间接触不良,导致电脑系统不稳定[2],重启,内存不足等故障产生。

1.5电源故障:电源故障的产生多由空气湿度及电源负载能力等因素引起,导致在电脑使用过程中出现电源烧毁、电压不稳及死机等故障。

2硬件维修一般性原则

计算机硬件设备在维修时,应遵循相应原则实现维修。计算机硬件问题的产生多由外界环境引起,计算机工作环境差不利于计算机硬件维修,因此计算机在故障检查及维修时,应先使用相应工具将计算机内部杂物清理干净,后再进行相关问题检测;计算机机内故障多有外在表现,不同的外在表现表明内部硬件产生的相应故障,因此在对计算机故障检查时,应由外入内,逐步排查;维修时,应先注重对电源等的检查,保证供电系统未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各功能系统的检查;在检查时,应先使计算机处于断电状态[3],在未通电的情况下对相关问题先进行排查,后进行通电进行检查,通电检查必须在停电检查完成后才能予以操作,避免更大范围故障的产生;计算机硬件故障中,其中简单故障占大多数,因此在检修过程中,应先对简单、带有共性的故障进行检查,后再针对其中存在的相对较复杂问题进行分析与排查。

3计算机硬件维修方法

3.1观察法:观察法在计算机硬件维修中具有简单可行性,在使用中,可打开设备后盖,直观的观察计算机设备内部是否存在缺损、短线及烧坏等情况,后进行通电检查观察是否具有异味及异常现象。断线常见问题有电源线断裂、保险丝熔断机脱焊等等;短路故障多现于印制线路及芯片引线之间,元器件及与金属地板、散热板之间的接触也易产生短路;使用观察法进行漏电检测,故障多有外壳炸裂、电流液流出及高压元器件漏电,高压元器件漏电主要由外界不良环境引起导致放电现象出现;过热主要是元器件在运行过程中放热[4],常伴随异味,观察法观察其可使用手背轻触其表面,检查是否存在过热现象;接触不良一般由可调动的元件松动、元器件焊接不良导致。在对计算机进行观察法应用时,还应对出现故障的现象进行检查,在对电路等结构熟悉的情况下,使用相应的故障观察法对其进行故障检查,确定产生故障的位置,根据故障原因进行相关电路数据测量,排除故障。

3.2电路检测法:电流检测:该方法一般检查电源电路电流负载程度及电路各部直流工作电流;通常情况下,若电流值处于正常状态,则晶体管及芯片等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负载电流正常则表明负载无短路,电流过大时则表明电路出现故障。电压检测:电压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各设备电路主要端点电压及元器件电压进行测量,后针对所得出的电压结果与正常电压值进行对比,若异常则说明出现故障,电压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静态及动态两种电压形式,在进行故障判断时,应对二者进行综合分析[5]。

静态电压主要是指计算机在工作状态下不接受主机信号,对静态电压的测量一般可检查电源电路整流及稳压输出电压,将测量到的数据与相应的测量值进行对比,从而针对相关数据对其故障进行判断。动态电压则指计算机主体接受主机信号下的工作电压。电阻检测:电阻检测方法在计算机硬件检测方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使用中可利用万用表的欧姆挡实现对电路故障疑似点及元件对地电阻值的检测,将数据与正常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元件是否出现故障。电阻法在使用中分为“在线”及“脱焊”两种方式,前者在使用中具有较大局限性,只对部分短路性及开路性故障进行有效检查,后者则在计算机故障检测中具有广泛性应用。

3.3替换法:该方法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硬件设备维修时,将疑似故障设备元器件进行更换,若在更换后计算机故障消除则表明更换正确,若无明显差异,则需对其再进行进一步检查,该方法在芯片故障检测中具有重要广泛应用。

3.4人工干预法: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在计算机硬件设备出现软故障时需要使用人工干预的方法进行故障排查。加热法主要对加电后较长时间产生设备进行检查,可对故障进行快速排除并缩减维修所用时间;冷却法主要是指在疑似故障元器件的外部涂抹酒精以使元器件降温,若故障消退则表明该器件散热功能失效;干扰法主要是指将计算机硬件设备置于强大电磁干扰源,使表现轻微故障严重化,从而降低维修的难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硬件故障及维修方法进行简单总结及分析。计算机故障种类具有繁杂性,因此主要了解基本的维修方法,对计算机中可能存在的故障进行仔细观察与系统分析,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实现对故障的维修,保障计算机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广君.关于计算机硬件维修的探究[J].信息通信,2012,03:139-140.

[2]李瑞,童玲.计算机硬件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17:91-92.

[3]刘勤.计算机硬件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通讯世界,2014,20:16-17.

[4]赵灵子.浅谈计算机硬件维修与日常维护维修[J].电子测试,2015,06:140-141.

第6篇: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范文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对大多数高校而言又是很薄弱的部分,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本科教学改革整体上在压缩课内学时,将时间回归给学生自主支配,但信息量必须保证不能减少。这样,学生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又不知道如何支配,特别是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硬件课程,学生不知道应该去实验室做什么,甚至害怕自己进实验室。

“课内外一体化”是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之间相互协作的新教学模式,最初源自大学体育、音乐课程,后来延伸到学生素质拓展等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中,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之上,通过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时间,以学生自觉、自主学习为主,由教师引导与监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针对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极其迅速,硬件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硬件教学实践性强、而各课程课内学时少等特点,计算机学院于2004年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计算机硬件教学,通过近3年的改革实践,初步取得了好的成效。现阶段,学校在统一修订2008版教学计划,我们想将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的改革继续深入,现愿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与交流。

1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1.1硬件课程体系的改革

进入21世纪以后,计算机硬件技术虽然进一步在加速发展,但仔细分析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发展更多的是体现在应用层面,即与计算机硬件紧密相关的接口与外设技术;至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并没有大的变化。这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就是根据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来进行的。计算机更新换代的主要标志,除了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改进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外,电子元器件的更新是主要的因素,而电子元器件是属于电子技术的范畴,所以不作讨论;二是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及相应的汇编语言是计算机硬件技术中偏软部分,由于计算机硬件基本原理的不变性,所以它们的变化较小。

目前,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硬件系列课程普遍设置了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等课程。这些课程设置虽然相对独立,但课程和所提供的教材内容划分不明确,相互重叠现象比较严重。譬如有关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指令系统的内容,在多门课程教材中都有出现。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2008版教学计划中重新修订了计算机硬件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目的是将硬件系列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压缩学时都非常有力。

课程体系按课程内容分为三层,第一层中的“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虽然在教学体系上不属于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但它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技术基础,是必修的前续课;第二层中的3门课是硬件系列中重要的课程,其中“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与“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中的汇编语言部分内容有交叉,两门课中哪门先作为前续课,各学校并不统一,我们是将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作为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前续课;在第三层的应用层中,既可以是微机接口技术方面的应用,也可以是嵌入式技术方面的应用。这些课程都配有相应的实验环节,具体的教学计划安排如表1所示。

1.2硬件课程内容的改革

为了使学生在学过该系列课程后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在该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体现出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既要重视计算机硬件的基础内容,又要结合当今电子与计算机的最新发展。为此,我们对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创新。

(1)“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内容在重点讲述传统的数字电路内容基础上,弱化器件,增加与EDA有关的内容。

(2)“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内容在重点讲述CPU、存储系统、系统总线、输入/输出系统的基础上,要强调系统的设计。

(3) 对“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及应用”两门课,在优化原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高档微机系统涉及的部分内容,形成由三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①基本模块,主要以16位8086为背景组成的微机系统作为核心内容,这样可以保持较长的稳定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和基本教学质量;②提高模块,重点以Pentium处理器为核心内容的,以跟上新技术发展的速度。主要讲解CPU的保护模式、Pentium处理器的结构、超标量流水线体系结构的特点、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和虚拟存储器、Flash闪速存储器以及现代PC机的总线技术等等;③应用模块,以微机接口技术为主要内容,包括中断技术概念、Pentium处理器的中断处理、典型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既保留了国内目前广泛采用的16位微机系统的基本内容,又紧跟了时代的发展,使教学体系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4)“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两门课,以目前流行的32位ARM为核心,主要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设计、嵌入式基本硬件接口、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及应用,并适当学习嵌入式系统复杂的实用模块开发例程等内容。

对于以上课程,每门课程中都增加了实验学时,加强了实验操作,有的课程还独立开设了实验课,目的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工程开发能力。

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计算机硬件教学,使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1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计算机硬件课内教学是指每门硬件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学时内的教学,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课内实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由于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中涉及的各类硬件结构复杂,课程内容多,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们对每门硬件关课程不仅仅开发了内容充实、富于变化的电子教案,而且还对部分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开发了CAI教学课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通过动画技术、动态模拟、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如对“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中的时序和寻址方式、指令系统部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的CPU组成与机器指令执行等部分,都采用了动画形式,如图2所示为push指令执行前后的动画演示界面。同时,课件也挂在了学校的BB网站上,以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手段。

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同其他计算机课程相比,总的来说除了零碎之外,还比较枯燥和抽象,理论性强,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改变了原来的“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而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譬如在讲“计算机组成原理”课时,从“为什么我们在编辑文件时掉电,文件会丢失?”来说明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工作原理;在讲到虚拟存储器的页面寻址、页表的作用时,把页表比作一本书的目录,通过查目录的索引(虚页地址),来得到对应内容的页码(实页地址)。同时,在讲授过程中还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如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可以从就业考研方面、从“微机原理”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不同,“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操作系统”的关系等来说明该课程的重要性及在计算机专业的地位。

2.2课外教学的改革创新

计算机硬件课外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包括课外作业、课外实验、课程设计(大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科技活动等,充分利用学校的BB网络平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2.2.1开展网络教学

每门硬件课程都充分利用学校的BB网络平台,组建了自己的网络课程,在网上进行课外教学。内容除了挂接有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课外作业、电子教案、CAI课件等基本信息媒体,供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化学习外,针对硬件器件的飞速发展,还对该领域中的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等最新参考资料和有用网站也挂在了网上,另外,还通过“讨论板”实现师生或同学间的网上交流和学习。如课外作业,规定每门课每章至少有5道题的作业量,学生在一周之内在网上提交,教师在网上直接进行点评;对正在教学的课程,教师每周须有1-2个论坛题目供学生讨论,针对与课程有关的内容,每个学生随时都可提出问题,也可回答问题。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他们对课程内容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扩充了知识面。如图3所示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网络课程的部分图示。

2.2.2强化实践教学

因为实践教学对硬件系列课程非常重要,因此,实践教学是硬件课程课外教学的重点。计算机学院规定,对每门有实验的硬件课程,除正常教学时数中的实验外,都必须有20时的课外实验,让学生在课外必须完成。每门课在实验内容上都分为三个层次: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和部分简单设计性实验原则上规定在课内完成,有纸质的或电子版的实验指导书,但我们也正在尝试利用网络将这部分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硬件知识的能力。20时的课外实验主要完成有难度的设计性实验。

课程设计(或大作业)是对一门课程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是硬件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我们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接口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4门课程安排有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该门课程结束后学期末的最后2~3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4人共同完成一个题目,但每人有自己的子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如:“交通智能灯的设计”、“基于ARM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设计”、“数据采集及温度控制设计”,用汇编语言设计实现“计算器”、“模拟霓虹灯”、“打字练习”等,都是04级本科生做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该门课程知识的能力。

毕业实习是为毕业设计准备的,在第7个学期的学期末最后5周,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对硬件感兴趣、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采取开放性实验的条件,内容是结合老师的科研,布置一些与实际工程应用有关的设计性、研究探索性或综合应用性实验任务。近年来,硬件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虽然较少,选硬件题目的学生也相对软件较少,但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些真正搞硬件的学生毕业就业好,后劲也很足。近两年来搞的毕业设计题目有:“基于GPRS的TCP/IP的研究与实现”、“基于CY7C68013的数据传输模块主机端程序设计与实现”、“短消息群发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短消息的家居监控系统”、“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视频采集卡驱动程序设计”等等。

2.2.3加强实验室管理与建设

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首先加强了硬件实验室建设。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80台微机,80台清华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各40台16位和32位唐都西安电子微机接口实验仪,20台华中科技大学ARM嵌入式系统实验仪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高档微机40台,“MFID-USB多功能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平台”10台,“MFPT多功能微机接口实训平台”20台,“MF-PCC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10台,“ARM10嵌入式教学实验系统”50台,实验环境的改善为硬件实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实验管理方面也制定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切实贯彻执行,使每位实验教师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将实验室繁杂的各项工作,如实验的准备,仪器的维护、维修、管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硬件设备的改进,软件的开发及实验内容的改革等都与本职工作量挂钩,以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更加重视,对实验设备更加爱护和了解。

同时,在课外实验时间上我们也予以保证,走开放性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全天除正常的教学外,其余时间全部免费向学生开放,这给师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便于学生集中进行实验或设计,保障学生有“练武的平台”。

3改革考核方法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考试内容、考试题型、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关心的问题。那具体怎样考试,考试的比例如何分配,老师并没有决定的权力,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来定。根据硬件课程的特点,若以实验占一定比例,再以书面考试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考核是最为理想的方式,但比例上应有所不同。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因其理论性较强,还是考研科目,所以应以书面考试的比例为主,适当加入实验考核的比例;对于“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或者“嵌入式体系结构”等偏重于实践应用的课,实验和理论考试的比例就基本上应当是1:1了;而对于“嵌入式开发与应用”等足属于应用性的课程,就应以平时做实验和最后的设计为主来进行考核了。即在考核上要改变传统单纯地靠答卷考试的模式,而采用 “综合化”的考核方法,课程最后总分成绩的考核包含多个方面,具体为:平时学习表现(指考勤、提问和课外作业),实验(指实验考勤、课内外的实验报告、程序设计与调试过程、实验结果演示),最后卷面成绩等,各部分的比例分配应根据各门课程而定。

这样,对实践性强的硬件课程来说,可从思想深处克服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只有将实验成绩作为学生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真正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全面情况。

4结束语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学习空间大,弹性强,能让学生在理想的环境与氛围中担任不同角色,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起了终身学习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作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是我们在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希望有关专家和同行能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易法令等. 计算机硬件教学的系统性与实践性探讨[J]. 理工高教研究,2005,(1):83-84.

[2] 李露蓉.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究[J]. 教学与管理,2007:133-134.

[3] 琚生根等. 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的探究与改革[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5):65-67.

第7篇: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维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正发挥出巨大作用与潜力,已成为科研、生产、管理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计算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的食品药品稽查抽验信息平台,正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相关工作内容的信息化管理,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用现代化手段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增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更好地服务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养和维护好一台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够正常工作,最大限度地延长电脑的使用寿命,逐渐成为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

一、计算机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的工作环境

环境对电脑寿命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电脑理想的工作温度应在10℃-35℃,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配件的寿命,相对湿度应为30%-80%,太高会影响配件的性能发挥,甚至引起一些配件的短路。例如天气较为潮湿时,最好每天都使用电脑或使电脑通电一段时间。

有人认为使用电脑的次数少或使用的时间短,就能延长电脑寿命,这是片面的观点。相反,电脑长时间不用,由于潮湿或灰尘的原因,会引起配件的损坏。当然,如果天气潮湿到了极点,比如显示器或机箱表面有水汽,这时是绝对不能给机器通电的。湿度太低易产生静电,同样对配件的使用不利。另外,空气中灰尘含量对电脑影响也较大。灰尘大,天长日久就会腐蚀各配件的电路板。所以,要经常对电脑进行除尘。

电脑对电源也有要求。交流电正常的范围应在220V±10%,频率范围是50Hz±5%,并且具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有可能的话,应使用UPS来保护电脑,使得电脑在市电中断时能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2.使用习惯

个人使用习惯对电脑的影响也很大,首先是要正常开关机,开机的顺序是,先打开外设(如打印机,扫描仪等)的电源,显示器电源不与主机电源相连的,还要先打开显示器电源,然后再开主机电源。关机顺序相反,先关闭主机电源,再关闭外设电源。其道理是,尽量地减少对主机的损害,因为在主机通电的情况下,关闭外设的瞬间,对主机产生的冲击较大。关机后一段时间内,不能频繁地做开机关机的动作,因为这样对各配件的冲击很大,尤其是对硬盘的损伤更为严重。一般关机后距离下一次开机的时间,至少应有10秒钟。特别要注意当电脑工作时,应避免进行关机操作。如机器正在读写数据时突然关机,很可能会损坏驱动器(硬盘、软驱等)。另外,应尽量避免搬动机器,因为过大的振动会对硬盘一类的配件造成损坏。另外,关机时必须先关闭所有的程序,再按正常的顺序退出,否则有可能损坏应用程序。

3.硬件故障

安装好一台电脑后,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这些故障可能是硬件的故障,也可是软件的故障。一般情况下,刚刚安装的机器出现硬件故障的可能性较大,机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其故障率相对降低。对于硬件故障,我们只要了解各种配件的特性及常见故障的发生,就能逐个排除各个故障。

(1)接触不良的故障

接触不良一般反映在各种插卡、内存、CPU等与主板的接触不良,或电源线、数据线、音频线等未正确连接。其中各种接口卡、内存与主板接触不良的现象较为常见,通常只要更换相应的插槽位置或用像皮擦一擦灰尘,就可排除故障。

(2)未正确设置参数

CMOS参数的设置主要有硬盘、软驱、内存的类型,以及口令、机器启动顺序、病毒警告开关等等。由于参数没有设置或没有正确设置,系统都会提示出错。

(3)硬件本身故障

硬件出现故障,除了本身的质量问题外,也可能是负荷太大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如电源的功率不足或CPU超频使用等,都有可能引起机器的故障。

(4)硬件不兼容

硬件不兼容是指电啮中两个以上部件之间不能配合工作。硬件不兼容一般会造成电脑无法启动、死机或蓝屏等故障。

(5)电磁波干扰

外部电磁波干扰通常会引起显示器、主板或调制解调器等部件无法正常工作。例如,在变压器附近的电脑通常会造成显示不正常或不能上网等故障。

4.软件故障

计算机硬件安装好之后,就需要让这些硬件运行起来,这就离不开相关软件的应用,软件故障通常是由兼容性、安装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1)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不兼容

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不兼容将造成应用软件无法正常运行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2)应用软件驱动未正确安装

如未安置驱动程序或驱动程序之间产生冲突,则在计算机的设备管理器中可以发现一些标记,其中“?”表示未知设备,通常是设备没有正确安装设备驱动程序,“!”表示设备间有冲突。

(3)应用程序损坏或文件丢失

应用程序损坏、应用程序文件丢失通常会造成应用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4)病毒影响

病毒对电脑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轻则影响机器速度,重则破坏文件、应用程序或损坏硬件系统。为方便随时对电脑进行保养和维护,计算机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和磁盘工具软件等,以应付系统感染病毒或硬盘不能启动等情况,对一些重要的数据和文件一家要做好备份工作,避免计算机发生故障时造成文件的丢失,此外还应准备各种配件如声卡、显示卡等的驱动程序。

二、计算机维护的措施

认真分析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因素,确保计算机正常运行,围绕我们单位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情况,应从以下层面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

1.电脑应摆放在宽敞的空间内,周围要保留散热空间,不要与其它杂物混放。注意防尘,防潮与通风;

2.定期对磁盘进行整理,对重要文件及时做好备份,并且不要安装不可靠或来源不正的软件;

3.不要频繁地开关机,且开关机每次应间隔片刻时间,电脑打开时,不要轻易移动主机或使其受到冲击震动,对于硬盘来讲这是非常危险的动作;

4.定期检查一下CPU与电源的风扇的完全性与稳定性,不要对各种配件或接口在开机的状态下插拔(支持热插拔的设备除外),否则,可能会造成烧毁相关芯片或电路板的严重后果;

5.要用专业的清洗液与清洁纸擦拭液晶屏,确保不留划痕;

6.应妥善保管电脑各种板卡及外设的驱动光盘及说明书,尤其是主板说明书;

7.环境干燥的情况下,应谨防静对电脑配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华.家用电脑的使用与理解误区[J].有线电视技术,2010(11).

[2]云小林.浅谈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的经验[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4).

[3]易先卉.计算机常见硬件故障的诊断和处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1).

[4]简显锐.计算机硬件故障检查与维修的规范化操作[J].中国科技博览,2009(24).

第8篇: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0-0246-02

1 概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展。不仅能够为各项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辅助,同时也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载体,是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就越大,不仅面临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还会遭到人为因素的破坏。在计算机所发生的故障中,软件故障可以能够软件重新安装与修补的方式进行解决,但对于硬件故障,则维修起来比较麻烦。签于此,对需要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策略进行研究,只有充分掌握计算机中相关硬件的维护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性能,大幅提高计算机的使用寿命,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提高计算机使用方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2 硬件维护原则分析

其实,计算机中的硬件就是存在于计算机中的各种电子线路与物理设备。对这些硬件设备的维护,就是对所有物理部件的维护。尽管计算机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其硬件故障不可避免,但只要使用人员具备必要的硬件使用与维护常识与意识,就能够大幅降低计算机故障的发生概率,从而使计算机处于更加稳定的运行状态,延长其工作时间与使用寿命。

2.1 预防为主的原则

1)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使用中要掌握正确的开头机方法,这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由于计算机中所配置电源的电压通常为110V,但市面上的电源电压为220V,这两者之间存在电压差。因此,在开机的时候要先接通电源,然后再启动计算机,这样能够避免间隔时间过短所导致的电压瞬间增大所导致的电源过早老化问题。

在关机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计算机的关机功能进行关机,除非出现死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不要通过主机上的开关。此外,不要对计算机进行频繁的开关机操作,以免对计算机中的硬盘设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关机后,应至少间隔15秒才能再次开机。同时,为了节省电能消耗、杜绝火灾隐患,应该在关闭电源后,及时将电源插头拔出。

2)要本着环境优先的原则

计算机所处环境中的温度与湿度以及周围环境,应该满足一定的需求限度,为计算机硬件的工作提供环境支持。通常,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18~30℃之间,而环境的湿度范围则应该控制在40%~70%之间。计算机尽可能放置与通风且空气流通顺畅的地方,避免阳光对其直射,机房中最好安装冷暖空调。这样,才能变房间温度的调节提供便利,因为环境温度的或者过低,都会给计算机造成严重损害。在计算机的工作环境过于干燥的情况下,会更加便于产生静电,给其中的集成电路芯片造成损坏;同时,大量静电的存在,会对硬盘中的数据产生破坏,导致相关数据与信息的丢失。环境中的湿度如果较大,也会浸蚀计算机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导致计算机发生严重的短路或者断路,所以,计算机要严格避开液体的侵害。

使用中还应该注意防尘,因为灰尘对计算机的危害也非常严重。计算机硬件被灰尘覆盖后,会造成设备接触的不良、频繁死机与各种工作异常的出现。

2.2 检测过程中要分清先后顺序

1)依据先易后难的原则

计算机日常使用中所遇到的故障,很多都是由较为简单的原因所引起的,所以,就应该采用由易而难进行逐层的排查。比如,可以先对计算机的灰尘积聚量、数据线路的松动情况等进行检查,然后再对各个部件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检测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的维护效率。

2)根据由外到内的原则

在具体的硬件维护过程中,人们对于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故障往往容易忽略。所以,就应该先对计算机的外部设备进行排查,在确认所有外部设备正常的基础上,才可以对主机进行检测。

3)依据先电源后部件的原则

经验表明,由计算机电源所造成的故障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在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维护时,首先就要对计算机的电源进行检测。比如,在遇到突然停电或者电源电压不稳的情况下,就会造成电源、电气设备的严重损坏。在检测中要在断电的状态下才能够进行操作,在确认电源正常后,就能够对其他部件进行检测。

3 能够采用的硬件维护方法

构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主机与外部设备。其中,在计算机主机中则主要包括了CPU与内部存储器,外部设备则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与外部存储器等。在计算机中,相对比较重要的部件都安装于主板上,比如内存条与CPU等。要对计算机的主板对定期的除尘操作,避免主板上的灰尘过多引起其他部件与主板之间的接触不良,进而导致设备的故障;同时,还要防止由于空气中的湿度过大所导致的主板变形。本节将针对计算机中的不同部件,对其维护方法进行区别介绍。

3.1 CPU维护方法

作为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CPU是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从计算机启动到关机结束,CPU就一直处于运行的状态中。所以,对CPU的维护则显得至关重要。首先,应该确保CPU工作于额定的频率,采用超频的方式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是不科学的,如果频率过高则会造成CPU性能下降或者损毁。其次,要切实注意CPU的散热问题,因为CPU在正常工作中的发热量较大,如果散热不畅则会导致计算机温度过高,进而引起计算机在正常使用中出现死机、重启、烧毁等故障,因此,应该变CPU配置性能优良的散热风扇。最后,如果CPU风扇上所积聚的灰尘过多,则会给风扇的运转速度造成影响,使得风扇的噪音增大,且导致计算机的散热能力降低,进而引起CPU出现故障。因此,应该在使用中经常性地擦拭CPU散热片与风扇上的灰尘。

3.2 硬盘维护方法

作为计算机中所有程序与数据的载体,硬盘在工作过程中的转速很高,突然断电或移动会造成硬盘的损坏。根据硬盘的物理结构,磁头与盘片之间只有几微米的浮动高度,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会使得磁头与盘片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造成硬盘的损坏。因此,在关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机箱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如果指示灯处于不停地闪烁状态,则说明硬盘的读、写操作还没有完成,此时不能关机;只有在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后,才能够关机。同样,硬盘在工作状态时,不应该移动计算机,否则也会造成磁头与盘片的摩擦,造成硬盘的损毁。

3.3显示器的维护方法

显示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输出设备,可以对计算机的运行状态与结果进行展示,为用户操作计算机提供方便。在显示器的使用与维护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其中相关器件的老化问题;其次,就应该注意显示器的清洁问题,就其进行经常性的除尘,要不然显示器上的灰尘量会非常多,造成显示设备的散热出现问题,引发电子元件的短路;最后,在使用中则应该注意显示器的亮度问题,避免直接的强光照射,显示器的对比度、亮度、分辨率都应该调整到比较合理的状态;在长时间不用的情况下,则应该启用系统的屏幕保护程序,这样能够起到显示器中物理元件的延缓老化作用,使得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

3.4 内存条维护方法

内存条是计算机系统的内部存储设备。如果计算机在长时间的闲置后,开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屏幕变黑、无法启动以及报警等情况,这都有可能是内存问题所导致的,比如内存条的接触不良、过度氧化等,此时就应该将内存条拔出,对主板上的内存槽进行清理,并用橡皮擦对上面的氧化层进行擦除;然后,再将内存条插入插槽;最后,才能够启动计算机。如果要升级计算机中的内存条,则应该选择与原装内存型号一致或者兼容的内存条,可以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故障。

3.5 键盘鼠标维护方法

作为计算机系统中的输入设备,对键盘与鼠标的维护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不应该长时间按住按键不放,在敲击时也要力度均匀,不能过大;否则造成键盘按键的弹性降低。不要将其他杂物比如饲料、水、各种小型的固体等掉入键盘,避免键盘出现短路与断路现象。长期不使用键盘,则应该将其装入防护罩内,防止灰尘的进入,同时还要定期对键盘进行清洁。鼠标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故障,主要表现为按键弹性的消失或者控制的失灵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则鼠标键的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不应该长时间按住不放,并应将鼠标放在比较光滑、平整与清洁的桌面上。

3.6光驱维护方法

光驱作为一种易于损坏的部件,包含了对光盘进行读写的光学元件,其使用寿命的长短与维护方法息息相关。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要采用水平放置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光盘的不平衡转动所造成的光学元件损坏,保护光驱的读写能力。不应质量较差且划痕过多的光盘,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则应将其从光驱中取出。

4 结束语

对计算机相关硬件的维护,只有遵循科学的原则,采用合理的方法,才能为计算机硬件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并提高计算机的使用与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军.关于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及方法的具体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

第9篇: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范文

计算机硬件作为计算机整体中的一部分,其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了各式各样的电元件,类型包括了电子的、机械的等。在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硬件系统的稳定实现计算机系统整体得以运行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计算机硬件即为计算机的核心所在。对计算机硬件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大类,即计算机的外部硬件与内部硬件。其中,外部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的显示屏、鼠标、音响等这类的外设设备;其内部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的硬盘、内存盘以及处理器等。计算机的硬件部分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的主机进行连接。如果硬件出现故障将会使得计算机的主机难以运行。由此,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发展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发展途径

2.1加强清洁

计算机硬件倘若不能做到定期的清洁,轻则会使得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变慢,严重的时候,可能会使得计算机难以正常使用。

2.2先电源后部件

在对计算机的进行维修检测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对其电源功率的检测,进而使得其检测任务变得复杂且缺乏实效性。

2.3从外到内

对于计算机的故障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注意到,应当首先从其外部进行检查,然后再对其内部状况进行检测。

2.4从简单到复杂

由于计算机的故障很多时候是由于简单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对硬件进行维护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检测。

3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发展

对于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发展是保障计算机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举措,因此,为了使得计算机的日常使用得以顺利开展,需要加强对于计算机的硬件进行关注。

3.1计算机硬件的外部维护

3.1.1显示屏

显示屏作为计算机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的合理使用是实现计算机性能得以充分保障,使得计算机功能可以充分体现。同时,也能减少对于计算机的寿命影响,延长其使用期限。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显示屏进行平稳放置,保证其环境能够做到防尘防潮,避免其遭受不必要的损坏。其次,需要正确使用显示屏的开关设置,避免由于不当的开关机方式进而使得其产生故障;最后,在对显示屏进行灰尘打扫的时候,需要切断电源与信号线,同时,也要采用专门的清洗液进行清洁工作。

3.1.2键盘

在对键盘进行维护与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到不能随意地敲击,导致人为破坏的产生。其次,不要将细碎的垃圾与液体弄到键盘上,导致其受到腐蚀。最后,如若需要更换键盘,需要切断电源,进而开展相关活动。

3.1.3鼠标

在计算机的鼠标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相关的故障,所以,需要加强对其的关注。首先,在使用鼠标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轻柔,使得其因受到人为的破坏而无法工作;再者,对于其灵敏度的提高可以通过除尘的方式来实现;最后,应当配合鼠标垫与其使用,实现鼠标的寿命的延长,同时,也能使得其使用更加方便。

3.2对计算机的内部硬件进行维护与发展

计算机的内部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的处理器、内存盘与硬盘,对计算机的内部硬件的维护与发展,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

3.2.1处理器

计算机的处理器指的即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即所谓的CPU,它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也是实现计算机工作开展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对于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维护与发展是整个计算机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中央处理器的运行频率进行稳定,保障其工作运行的正常开展;再者,需要加强对其的日常定期的清洁与除尘,提高其使用寿命;最后,配备相关的散热系统,使得其工作环境的通风状况良好,避免死机现象的产生。

3.2.2内存

计算机的内部硬件中,内存盘是实现计算机的性能得以充分实现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其的维护与发展,首先,需要做到不要频繁的拆装,避免其氧化;再者。为了减少氧化现象的产生,可以通过使用橡皮擦来进行擦拭,使得其氧化程度得以降低;最后,在对内存盘进行升级与优化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同一品牌的产品,实现其兼容率的提高。

3.2.3硬盘

在计算机的运行与使用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数据的存储。因此,对于计算机的内存盘进行维护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到减少对其的使用次数进而实现使用寿命;再者,减少对其的不必要地移动与更换,即在使用的过程中,确保使用环境的稳定性,具体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海绵或者泡沫等物质进行固定,进而确保其工作的稳定性;最后,不要频繁地对其进行清理,防止其老化地加剧。同时,也减少手机、电视、录音机等电器的磁场影响,提高其工作效率。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