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精选(九篇)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第1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识逐步得到提升,财务审计成为企业发展中比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的作用逐步的凸显出来。随着国家各项新措施的出台,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关注性明显提升,我国审计制度不断进行变革,财务审计工作随着规范性提升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了解审计相应理论,掌握出现风险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积极的应对这些风险。

一、财务审计风险含义

审计工作在企业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国际上对审计中误报的情况对于实际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就称为是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当的操作也是造成风险的重要方面。我国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理解主要是在会计报表中存在严重错误和漏报的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发表不恰当的财务审计报告。虽然财务审计误报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审计风险可以定义为:审计人员对存在与事实不符的重大失误或者误报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错误或者漏报是不存在的,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风险。

二、审计风险具体形式

(一)固有风险

这种风险和财务管理工作相关联,财务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错误,这是财务工作中固有的状态,不会独立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之外而存在,是进行财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法杜绝,因此固有风险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造成财务数据出错误,这是财务工作存在的必然。

(二)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往往是在审计过程中对数据和审计单位控制的过程,在进行财务审计控制中,审计人员对单位与财务数据的掌握不能达到尽善尽美,造成控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财务数据不能保证准确性。

(三)现场风险

财务审计中对于会计师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行现场检查的过程中,对于数据的准确性掌握不够彻底,一些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仍然存在,审计单位的报表数据不真实,但是现场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数据问题,造成设计风险。而且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工作状况不了解,获取信息准确性受到影响。

三、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防止发生财务的行为,被审计单位如果自身内部控制建立不足,很有可能造成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存在偏差,但是这些现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很难察觉到,增加了审计风险。而且内部控制主要是对部门内部财务工作进行监督,部门之间联系较为密切,不能完全公正的实现监督和管理。

(二)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拥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全面的财务知识,在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谨慎,防止出现错误,对于财务工作考虑的更加全面,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就高。反之,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并存心对财务数据进行隐瞒,可能造成对审计工作缺乏正确的判断。

(三)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复杂程度也相应提升,导致会计科目的增加,一些会计核算经常出现科目错误的情况,造成会计核算的错误,会计报表出现问题。例如在会计核算中经常出现预提费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串号的情况造成会计核算的失误。而且在一些需要估算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核算时,毕竟不能真实计算其价格,只能按照会计经验人员进行估算,准确性难以保证。

四、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

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出现操作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导致审计问题层出不穷。例如,进行财务审计取证,许多的审计单位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或者票据贴现的一些取证,管理存在不足,造成项目审核不合理,对于审计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审计中容易出现纰漏,审计报告真实性和严谨性受到影响,最终审计质量受到质疑。

(二)审计手段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作为指导,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不足,为了避免工作的复杂性往往忽视一些细节操作,对法律法规的把握也存在不足,造成实际审计中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不合理审计现象的出现。同时,审计人员对于科学审计手段认识不足,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组织纪律性,职业素养不高,造成审计中责任心的缺乏,对于数据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忽视,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各种数据失误的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严重的隐患。

(三)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数据准确性做出判断。但是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技术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环境时并没有良好的应对手段,也没有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专业素养存在严重的不足,造成工作中畏首畏尾,不能果断地进行判断,工作中出现责任心匮乏的情况,使得检查的准确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不能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真实有效的审计资料,造成审计出现风险,影响审计的初衷。

五、规避财务审计风险措施

(一)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

审计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因此可以定期地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将一些新的理论和审计方法进行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行提升,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对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注重细节的操作,保证操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杜绝在审计中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保证审计质量。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审计程序

在进行审计工作中,需要关注审计的规范化操作,对审计各项步骤进行明确的规定,并根据规定的步骤完成设计工作,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规划和取证工作,合理的安排各个细节和程序,出现问题积极进行解决,并对不合理的程序进行积极的改进。同时,在制定科学规范的审计流程时需要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借鉴西方的经验,并和中国实际审计工作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我国审计的工作方法,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三)健全法律监管体制,建立专项基金

为了保证审计任务的顺利展开,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对风险进行防范,设置专门的账户,对于审计出现的损失进行专项资金的赔偿,减少审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利用资金对风险进行一定的防范,提升企业对审计的信任度。同时,审计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利用国家强制力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约束,通过国家法律的强制规范,改善现阶段审计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一旦出现审计中的重大问题,国家法律介入其中进行调查,增加了对审计工作的合理规范,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约束,提升法律规范的作用,增加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企业为了适应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对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财务审计风险的出现。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对新的市场环境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新型的会计核算手段,坚持职业操守,提升职业素养,在审计工作中严谨科学的展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合理规避财务审计风险。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过法律手段合理规范审计各项行为,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叶翠蔚.财务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J].商,2015,43:154.

[2]尚德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探讨[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3]薛艳.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65-67.

第2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审计环境日趋复杂,财务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对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防范财务审计风险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如何防范财务审计的风险问题,是当前财务领域内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关分析,探讨财务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财务审计已越来越成为财务审计中的重要环节。鉴于财政状况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务审计业务中所出现的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在国家出台政策部署审计工作的大背景下,尽管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随之有了不少改进,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财务审计中出现了不少新风险和新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把握审计风险的出现原因,采取积极的措施规避这些风险。

1、财务审计风险定义

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国际审计标准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分中认为审计的实质是对误报财务资料可能造成的不适当影响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中对重要的错报财务报表没有进行适当的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性因素。我国审计准则中认为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和漏报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尽管误报的情况也在考虑范围中,但是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说在基本的涵义表述上是一致的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误或者误报的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审计意见风险。

2、财务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以及再检查风险的组合,这是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提出的看法。不可否认其对我国的财务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其中就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方面内容的揭示。

2.1固有中风险。顾名思义,固有中的风险指的就是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回避的实际风险,往往会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而存在,也会依附于会计报表的偏差错误而出现,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体现。

2.2控制中风险。控制中风险往往不能为审计人所清晰掌握,而财务审计单位往往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其识别控制,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固有风险类似,多会存在于财务报表中的漏洞。

2.3检查中风险。财务审计在注册会计师采取控制和管理中依然会存在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检查中风险,而其也经常表现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的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

3、财务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中,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下文对此作出简单概述:

3.1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财务审计的实际操作流程中经常伴随着不规范,这就导致相应的审计问题的出现。以财务审计取证环节为例,许多时候相关人员并没有安装国家法规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票据贴现等重要环节也往往疏于管理。不但不重视报表的项目合理性审核,更谈不上妥善审计,具体到审计方法上由于成本与指标的制约而极易出现纰漏,挂一漏十的情况常常出现,这对审计的最终质量有十分不利影响。

3.2财务审计缺乏科学手段,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其科学性与严肃权威性并重,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所不能回避的,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做出相应的把握。但在我国不少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不合理的审计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未能使用科学严谨的手段进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人为原因也是财务审计中的重要因素,许多审计工作人员缺乏组织纪律,没有责任心和行业素养,甚者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这种风险审计意识的缺少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财务审计风险的破坏和影响,给相关工作留下隐患。

3.3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弱,被审单位不主动配合。同上文所述,审计从业人员的人为原因是审计风险评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相应的工作人员根本不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他们不但不能驾驭审计风险,更无法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许多时候这些缺乏扎实专业知识的人员在面对多变的审计环境时没有对应的应对手段,由于并没有适当的洞察和判断力,所以就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审计任务。具体到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是否主动配合也影响着最终结果,如果相关单位存在瞻前顾后,不认真开展就会使工作中的阻碍或抵触增加,给正常的检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审计人员不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下,被审单位不提供有效的审计资料,有意隐匿其经济活动内容,如此种种,都直接制约着审计质量的提升。

4、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4.1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修养。在面对时展和市场环境变更等情况时,对于新问题、新理论和新状况,都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新型人才。而具体到培训实践中,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有关人员的修养。克服财务审计中的不良心理。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重视自我道德的养成,重视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让智慧、真实、勤奋、诚恳等美德体现在审计人员身上。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人。肩负起新时期财务审计赋予的光荣使命,不但做一名合格的工作者,而且更要做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也是十分关键的,要保障设计工作对审计业务质量的合理管控,杜绝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着重保证审计质量。

4.2审计程序规范化,审计方法科学化。审计程序规范化是保证现代财务审计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程序规范化,审计将一盘散沙,不能体现财务审计的实质性作用。落实到具体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做好计划和取证工作,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工作侧重点,积极遵守相关的法律条文。当出现不合理情况时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逐一进行、逐一解决;再者是在方法上做到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积极运用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和国外先进的基础审计模式,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收集审计工序,紧密联系实际,通过综合分析真实合法的采集资料,尽最大可能降低审计风险。

4.3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基金,健全审计法律法规。为保证审计业务顺利开展,设置符合比例的风险防范基金就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实行专户专储,专门用于因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也可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这样便可从资金利用的角度防范风险,弥补一些因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强对审计人员应对能力和执法选择的培养是增强约束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通过相关机制推动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自觉地依据相应法规完成相关工作,并在专门机关审查时做好配合工作。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就是要突出审计机关和有关人员中成的表率楷模作用。

5、结语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市场环境正向着日益复杂的趋势迈进,这给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为此,如何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审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加强企业财务审计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无疑是推动风险审计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梁婷.企业财务审计及决策支持信息化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4(36)

[2]臧芝红,董立友,王晓,毕春梅,许树强.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探索———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视角[J].中国医院.2015(01)

[3]夏宁,邱飞飞.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财务审计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04)

[4]叶立新.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性实施分析[J].中国商贸.2013(26)

第3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防范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从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行为没有发现,从而作出错误审计结论,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抽样审计是现代审计采用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为审计节省了时间,但是由于样本与总体特征上的差异性,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给审计带来错误的结论。即使采取详细审计的方法,由于审计人员道德、业务水平的高低以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审计结论也可能会与客观情况不一致。因此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

2.审计活动始终存在审计风险。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这是由于产生审计风险的因素涵盖了审计的过程。如抽样的技术局限性,内控结构控制力差,对项目的虚假注释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增加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如果没有被发现或是被接受,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结果就不需要承担责任,审计风险就只存在潜在阶段。由于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的因素,以及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认识的不同,对审计的结果不加以验证,审计风险就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但并不说明审计风险是不存在的。

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审计取证模式由最初的账目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取证审计,它的发展表明: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审计风险的可控性促使我们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通过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方法去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工作能力。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日益复杂及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提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越来越广的知识面及专业判断能力。审计是一个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判断的职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应是具备丰富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在审计过程中具有运用应有的技术进行工作的能力。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除了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工作能力外,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对审计结论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风险意识、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遵守职业准则的要求,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保持职业关注,进行扩大范围审查。

3.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控制度健全的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为前提。出于成本角度的考虑,一些审计人员会放弃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依赖样本来进行审查,甚至放弃相当部分的样本资料,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可能会因为样本的特殊性导致主观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偏离,加大了给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

(二)客观原因

1.审计职业环境。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原有的审计法律法规由于惩戒配套制度不到位、规范力度不够等原因,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在审计过程中会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这种缺失使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加大了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的难度,以至于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及审计内容的广泛性。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复杂化,财务报表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现代审计的范围除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外,还增加了内控审计等其他方面的内容,使得审计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加大。

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背景。企业的经营管理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比较完善能防止错漏但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如果出于成本效率的考虑企业就会放松内部控制,这会审计信息发生错漏的几率增加,增加审计风险。此外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原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是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建设一支具有一定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是决定审计质量的根本因素。作为一名审计人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通过建立过错追究制,坚持谁违法谁负责的原则,以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以及抵抗经济利益诱惑的能力。审计人员要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按照审计程序操作;其次要倡导终身学习得思想观念。审计机构要定期对审计人员培训,不仅要学习审计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管理、法律等知识。审计人员要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职业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审计职业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情况不断出现,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新任务。为了保证审计执法效率、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审计准则,有关监督内容和条款应尽量具体和细化,审计准则要不断完善。要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程序,避免审计中的随意性,使审计行为有法可依;各级审计机关都要坚持独立审计的原则,实行审计机关垂直领导机制,可以强化监督力度,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事实等信息应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应予以公告,以提升审计的公信力,在社会上形成重视审计工作、支持审计工作、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局面。

(三)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和技术创新

在审计准备阶段就要开始考虑审计风险,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加强审计前调查和制定实施方案。要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在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间找到平衡点。在采取抽样审计过程中,要具备设计和使用抽样方案的能力。审计人员通过学习运用最新的审计技术,加强技术创新,采用包括计算机技术、分析性复核技术、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等方法,以审计技术方法创新降低审计风险。在面对审计的不确定因素时,审计人员要对产生审计风险的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减轻审计人员的责任,减低审计风险。(作者单位:广西区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栾岚、边丽丽、张晓铭.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经济师,2012年第11期

[2] 闻庆新.浅议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及防范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第04期

第4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

Abstract: Audit risks are inevitable, bu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avoid risks and minimize risks.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are analysed deeply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proposed.

关键词:审计风险;形成原因;防范措施

Key words: audit risk;causes;precautions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20-02

0引言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未能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为审计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所以不可避免的就会有审计风险的存在。即便是这样,虽然审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审计人员正确的认识审计风险,通过自身努力,寻找事物发展之间的规律,发现风险点,进而人为的改变风险的存在,这样就会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将审计风险的发生率降低,减少损失。因此,研究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审计人员预防审计风险,提高自身的审计水平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审计风险的发生原因以及防范预防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1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1 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1.1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现代审计对象繁多复杂,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一些补偿贸易等金融衍生业务,已成为很普遍的经营行为,这就导致了企业的审计工作更加复杂。审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有些失误很容易被隐藏起来不被发现,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几年来审计对象的兼并,重组现象有很多,这就使审计人员难以得到真实的客观的信息,也就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另一方面,目前的审计工作已经不是传统的财务报表,还要对企业内部的重要错误和舞弊现象进行揭发,并对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进行评估,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的现状,使得审计人员的工作更加困难,也增加了审计风险的概率。

1.1.2 法律、政策的不完善、不稳定法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如果没有法律依据,审计工作就没有了统一的断定标准,也会增加审计风险。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这些调整直接影响了我国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容易形成审计风险。

1.1.3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的经济组织都利用计算机进行财政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财政管理上,这使得我国的财政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财政信息的生成过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达不到现在的要求。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审计人员不仅要对审计对象进行审计,还要对计算机审计系统进行审计,才能得到真实的客观的数据资料。但是目前由于水平有限,审计人员在利用计算机审计系统行使经济经营的企业审计时,缺少计算机的辅助审计环节,而目前的计算机舞弊现象更加隐蔽,不容易被发现,这必然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1.1.4 内部控制失灵产生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力的强弱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舞弊现象,减少审计风险的概率。但是,如果被审计的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控制系统,而且管理上松散,有明显的漏洞,那么就可能为审计风险埋下了隐患,那么使得审计人员难以发现其中的舞弊现象。

1.2 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1.2.1 审计方法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一是审计方法模式滞后,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财务报表是以历史去表现企业的资金情况,但有些资产和负债得不到公开,使得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对报表使用人没有了实际的时效性。二是统计抽样的局限性。现代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张,审计人员不可能对企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因此目前运用的是抽样审计的方式。但是抽样审计的对象肯定不能代表企业的整体,这样也就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在采用判断抽样法时,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有误,同样产生审计风险。三是审计操作不规范。国家审计署制定颁布并贯彻执行的《审计法》、《中国审计规范》明确了规范化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忽视这些法律法规的权威性,私自进行违规操作,这样也会增加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

1.2.2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审计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在复杂的审计工作中后的可靠的证据,并作出正确的分析,得到客观实际的审计结果。但是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是有限的。目前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当中,有一半的人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面对目前的审计形势,他们难以胜任这份工作。另外,要求审计人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正直的人格,还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有些审计人员办事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在工作中的态度不端正,就会酿下严重的后果。审计证据不全、不足、不充分、不恰当,经不起推敲,一旦发生纠纷诉讼往往败诉。所以,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风险的大小。

2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2.1 审计人员在承接业务时,首先必须慎重地选择被审计单位

一是要选择信誉度较高的被审计单位,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客户、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的诚信度很差,则蒙骗注册会计师的可能性也很大;二是对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尤为注意。其次要进行风险评估,要判断自己可接受的风险。当风险超过了事务所的承受能力时,应拒绝接受委托。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要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下列各种迹象: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主要财务指标恶化;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大量低效和不良资产挂账;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主要产品市场份额萎缩;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人力资源或其他生产要素短缺;未能达到预期经营目标;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存在数额巨大的或有损失等。上述这些迹象通常表现为表外信息,一旦由隐形转为显形,将会扭曲财务报表的客观表述。如果注册会计师只注重表内信息的审计,忽视对表外信息的关注,则极有可能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充分考虑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的可能性。当在审计中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时,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判断持续经营假设对被审单位的适用与否。

2.2 通过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审计技术,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追踪被审计单位的每一笔可疑的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与有关第三方取得联系,进行电子函证、电子查询,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另外,审计财务报告系统的应用,也便于审计人员随时垂询企业最新的财务报告,实现审计的实时跟踪性。

2.3 审计人员在采用抽样审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5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形成机理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于引进外资,于证券市场形成之中,毁誉于上市公司会计丑闻频曝之期。审计风险从这一行业开始之期就与之相伴,只是从“老三大案件”到“新三大案件”以及2001年的集中引曝———审计失败的后果出现后,审计风险才被人们关注。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可以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只要会计报表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而审计意见不能恰当反映的,就是审计风险。它是从结果来看的,造成这种结果可能是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高,也可能是专业标准存在。二是由于某种原因,例如被审计单位营业失败导致无力偿债或倒闭,受损失的一方试图找到可以弥补其损失的路径,此时往往从注册会计师或其会计师事务所着手,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惹火上身”。

二、审计风险形成机理

审计风险不仅仅某几个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还可能影响整个市场会计信息的失真。在总体上制约市场运行效率和资源的配置效果,同时会殃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生存和健康发展。而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必须找出审计风险的形成机理。

(一)独立审计准则的滞后性

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应具备的条件及其开展审计业务应遵循的规范,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如果审计准则这个标准或尺度本身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根据一把错误或有弹性的尺度进行审计,审计的结果必然是不恰当的。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起步较晚,其制定工作始于1995年,并于当年了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1996年开始实施。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先于此的,即在一段时间内,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标准并不完善。另外,从审计准则的起源看,先来源于审计实践,然后上升到、法规才会对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具有普遍约束力。这势必会造成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无法处理,其结果将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从审计准则的制定看,出台一个会计准则,相应的审计准则很快就制定出来,并且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地方比较多,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我国的现状看,就有些和现实不相符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科目的,实务部分是从交易循环的角度论述的,但是审计实务中多数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是按会计要素审计的。

(二)注册会计师的技术缺陷

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门槛”较低,大专以上学历只要参加指定的注册会计师的五门考试,通过者就可以取得注册会计师的全课合格证书,并在事务所实习两年就可以申请执业注册会计师。参加考试人员的学历较低,必然会影响将来在执业过程当中的执业判断能力。同时,五门考试相对比较单薄。

2. 注册会计师的后续薄弱。后续教育包括注册会计师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的后续培养,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被审计单位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现,很显然不就很难适应审计工作;此外注册会计师是在不断成长的,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而这些都来源于后续教育的培训和实践。但是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实践看,往往流于形式。对于事务所而言,由于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在培训成本尚未收回之时,从业的注册会计师要么转行,要么不转入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从成本和收益对比的角度看,没有进行后续教育的动机,必然引发短期行为。为了应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硬性规定,有的事务所出现找人代替上课的事情,更谈不上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生涯设计从业人员的后续培训之事。

(三)注册师的道德底线放大

注册会计师在从业过程中,对其行为的选择或趋向,是在平衡诱惑和约束之后做出的。或者说在平稳审计风险转化为审计失败的可能性,以及审计失败的危害之后做出的。诱惑的形成是风险利益作为一种外部刺激使人们萌发某种动机,进而做出某种风险选择并导致风险行为。诱惑程度的大小取决于风险利益和风险代价及其组合方式。

诱惑因素包括:审计风险事件带来的潜在机会或赢利机会;审计风险成本小于审计风险利益的机会与大小;审计风险被发现和识别的难度与程度;审计风险事件激发决策者的潜能、创造力和成功欲望的强度。因此,风险诱惑程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风险利益一个因素,而是上述四因素的复合作用。

审计风险约束是指当人们受到审计风险事件可能的损失或某种危险信号剌激后所做出的回避或抵抗损失和危险的选择及采取的回避行为。审计风险因素所产生的威慑、抑制和阻碍作用就是风险的约束效力。它取决于致险因素出现的概率、损害能力、审计风险成本投入与变动情况及人们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等。

注册会计师在平衡审计风险的诱惑和约束过程中,当风险诱惑力大于约束力时,会促使其做出风险选择,开始冒险行为;相反,则会趋于保守状态。如果两种作用力相等,会处于犹豫不决、无所适从的状态,需要有新的动力或力才会做出选择。

注册会计师制度在我国恢复与重建仅有二十多年的,加之资本市场的不健全,、法规的不完善,执法不严,导致了法律风险水平较低,审计的法律环境相当宽松。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约束,有人称之为“注册会计师的世外桃源”。迄今为止,我国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还没有一个完全由审计主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在这种审计法律环境下,潜在审计风险转化为现实审计风险的能力将会大大降低,注册会计师往往“偷工减料”。即使被发现、被起诉,处罚也主要是以行政处罚为主,民事赔偿的种种限制使赔偿的概率非常低,赔偿金额则少之又少,基本上起不到对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阻吓作用。相反,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下,追求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就会失去市场份额,甚至导致事务所关门。可想而知,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作出的平衡只能是积极的作假了,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放大了道德风险的底线。从老三大件到新三大件上市公司的舞弊案可见一斑。

三、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

审计准则制定的滞后性会随着业务的复杂性而凸现出来,从根本上解决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减少审计准则对具体审计业务的影响程度。首先,在制定会计准则的同时,推出相应的审计准则指导意见,并根据审计实际的反馈,及时制定审计准则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其次,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渠道,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迅速的传递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并由协会组织专家进行处理(处理意见及时公布,以使其他注册会计师得以借鉴)。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门槛”,把优秀人员吸引到注册会计师行业中来。加大中国注册会计师对后续准则的贯彻和监督的力度。搞好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建设,加强公司治理,从根本上提高事务所培训的积极性,激发培训的动机。

第6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审计处,河北 邯郸 056004)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在保护国家公有财产安全、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贪腐腐败行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经济责任审计所面临的风险及压力也日益加大。了解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旨在为国家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等提重要的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腐败;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12-02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监督管理,防止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促进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对各级领导干部任期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工作业绩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利于继任者了解该部门的真实财务状况,尽快完成交接,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也是明确经济责任,划清前后任经济责任界限,同时也是真实反映各级领导的工作能力,是正确评价及使用干部的基础及依据。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任期财政及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可以查明部门领导贪污腐败现象,通过对贪污腐败分子进行打击及处罚,阻止类似现象的发生,促进党风廉洁建设。

二、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风险

(一)责任经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首先,在责任经济审计过程当中,由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及复杂性,很多审计内容需要责任经济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的技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然而,很多责任经济审计人员缺少广泛的知识及专业的技能,遇到某些问题时又缺乏审计经验,从而产生审计风险。其次,很多责任经济审计人员虽然具备广泛的知识及专业的技能,但是却不具备一名审计人员该有的职业操守,在审计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进行审计,完全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最后,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信息搜集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差,责任经济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当中,或是由于被审计部门提供的材料过多,或是由于其提供的材料不足,导致审计人员不能发现被审计部门真实存在的问题,造成审计结论的不准确,造成审计风险。

(二)被审计部门财务信息准确度低

审计报告的依据是被审计部门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准确性。被审计部门或是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或是本身财务信息记载有误,都会影响审计报告的准确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虚假财务信息层出不穷,且造假手法多样,造假方式隐蔽。虚假的财务信息并不能真实反映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造成审计风险。

(三)审计评价不够准确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大部分都是部门领导,因此审计报告往往会涉及到部门领导的自身利益。这就更加要求审计报告要客观公正。在审计报告的评价中,要有依据,对于审计当中没有涉及的经济项目要坚决不予评价。对在审计当中证据不足的方面进行人为的推断,加以评价。对证据充分的经济项目要客观的的评价,不能不加评价或是一笔带过。在评价用词方面,要恰当。

(四)经济责任界定模糊

经济责任界定易导致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很难区分出是现任责任还是前任责任、集体责任

还是个人责任、直接责任还是主管责任、领导责任还是管理责任等等[1]。在很多情况下,审计客体出现经济责任问题时,可能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前任的决策失误造成的。某些决策可能就是部门领导班子的集体决策,当决策出现问题后,难以区分到底是谁的责任。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往往还会涉及到一些不可量化的非经济责任的内容,审计人员只能根据短期的审计调查作出自己的判断,使得审计风险增加[2]。

三、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策略

(一)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职业素质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难度大,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广泛的知识及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部门领导要定期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进行知识的更新。不仅要进行审计知识培训,还要进行其他知识的培训。不仅要进行理论培训,更要进行实践培训,要高度重视培训,培训不是走过程,更不是形式主义。部门领导有必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素质教育,以提高审计人的风险意识及员的道德水平。另外,部门领导要建立科学的淘汰制度,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对平时审计工作表现突出的审计人员要进行奖励,对平时审计工作经常出错的人员要进行处罚。同时,部门领导应该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部门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进优秀的审计人员。

(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提前对被调查部门进行调查

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之前,要充分考虑到被调查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准确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应该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考察。可以在被审计部门开展民主测评,民主测评的内容是领导在任期的表现情况、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遵守情况及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情况。民主测评的对象为部门各级人员,主要为基层工作人员。审计人员也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的实际情况多少开展审前座谈会,审前座谈会的内容为对部门领导任期财政履行情况,对象为部门代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审前调查,审计人员可以对被审计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审计报告的准确度,降低审计风险。同时,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在审计工作的不同阶段,审计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内部控制测试阶段主要考察部门领导是否违反纪律,符合性测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被审计部门相关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实质性测试阶段则着重考察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审计人员提供的审计报告应该是经过多次复核的,确保不是由于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审计报告的失真。2014年8月,扶风县卫生局对下属乡镇卫生院院长任责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在正式实施审计前,审计人员主动进行了审前调查:主动向群众了解被审计对象任期内的情况;摸清了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

(三)制订统一规范的审计评价标准

在审计评价标准方面,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并没有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法律法规,导致审计评价出现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在进行评价时,审计人员要客观公正,对进行了的经济项目要合理的评价,对没有进行的经济项目要坚决不予评价,审计人员不能因为审计客体的贿赂而对不该评价的项目进行评价。对某些证据不足的项目,要如实评价,不能自己主观判断,妄下结论。在评价措辞方面,要规范实在,不能追求华丽,表达模糊不清,更不能表里不一,扭曲事实。

(四)全方位多层次界定经济责任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应该多与其他部门交流,为审计工作提供帮助。当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部门领导存在严重违反经济纪律且不好界定经济责任时,这时,审计人员应该积极与人事部,纪检监察部等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商讨被审计干部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在平时界定审计客体经济责任时,审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经济事件的性质,该经济事件损失的大小及事件涉及的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不熟悉领域的问题时,应该及时与相关领域专家取得联系,对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例如,审计署在对中石化等九大集团公司的审计过程中,为了合理界定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署在发现有重大经济事故时,积极与国家人事部门等相关用人部门联系,合理界定经济责任。

四、结论

经济责任审计是保护国家公有财产安全,监督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存在贪污腐败的有效手段,是我党搞好党风廉洁建设的秘密武器,是保证国家政治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保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举措。通过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职业素质、提前对被调查部门进行调查、制订统一规范的审计评价标准及全方位多层次界定经济责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为国家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同等提供参考依据,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雅乔,权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企业技术开发.2015(05)

第7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

目前,我国的审计方法还在账项基础审计的套路上停滞不前,较少去考虑风险因素,而国外的先进审计方法已经是围绕风险导向审计开展了。

2、法律体系不完善。

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否则审计工作就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这就潜藏了风险因素。目前我国审计界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惩戒配套制度不到位,规范力度不够,致使审计独立性差,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差,抗风险能力差。

3、社会环境不佳。

越来越多的行政干预,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公信力。被审单位弄虚作假,审计证据真实性不足,恶化了风险环境。融资及募集股本、、逃避债务和偷税等动机,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惜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对本自己的报表及投入资本进行肆意的修改,使重要的审计证据失实,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营者既是被审人又是委托人,极大削弱了审计的独立性,这一切都使得审计风险日益加重。

4、经济环境不佳。

随着市场多元化的逐步发展,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涌现,被审单位改组、兼并等经营的不稳定性,直接导致了审计人员不能全面的反应和评价企业的整体情况,因此得出的工作结论就不够精确,增加了审计风险。其次,网络电子技术如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与电算化审计研究开发过于缓慢的矛盾,也使审计风险潜藏其中。

5、默契度不足。

如果审计人员在开展过程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无法取得精确的审计证据,那么肯定就是审计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被审单位隐匿部分经济活动内容,所提供的资料过于片面且并未对资料做出承诺,审计人员并不了解被审单位具体情况,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二是因为担心审计人员揭露自身弊端,所以妨碍审计工作正常开展,有意对其限制和阻挠。三、怎样应对审计风险

(一)遵循工作规范,建立风险责任制。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工作准则,提前认真做好工作准备,制定出具体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把工作质量放在首位。要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审计组织内部的全面管理制度,明确审计风险责任,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监督,出了问题就能及时反映,分清责任。

(二)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做好风险预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慎重选择被审计的单位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小审计风险,避免法律诉讼。对那些声誉不佳的、或有不良纪录的单位,可拒绝其委托来降低风险。同时,要搞好审前调查,预测潜在风险,充分利用专业指导机构,多方咨询权威人士,从而增强审计结论对审计风险的负荷。

(三)优化工作方法。审计人员应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的工作经验,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对那些有内部管理较薄弱、经济状况不佳、经营业务涉猎繁杂、资金流动性较大或所有权难以确定等问题的企业要高度重视,像这一类风险较高的审计事项,需要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和灵活的审计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审计证据说服力。如适当增加样本量、扩大审计覆盖面等。

(四)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建立相互间融洽协调的配合。审计人员经常和被审单位接触,认真听取被审单位的情况介绍和汇报,尽力掌握全面详实的情况,建立融洽的工作关系,才能得到被审单位的积极配合,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五)要正确的区分会计与审计各自的责任。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学会正确的区分会计和审计各自的责任。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应根据《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法》等有关规定,重视审计承诺书的作用,完善审计承诺制度,界定会计责任,化解审计风险。

(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一是要树立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正确认识,加强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解,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二是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让审计人员遵守审计规范,秉公执法,树立廉洁自律的工作思想,倡导敬业精神,借此达到预防审计风险的目的;三是强化审计工作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第8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审计 廉政风险 防范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85-02

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在反腐倡廉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法制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审计系统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要紧密结合审计实际,审计权力运行和廉政风险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层次人员,防范审计廉政风险,既要全过程跟进监督,又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部位、重点环节,做到有的放矢。审计组是实施审计的主体,长期处在审计第一线,直接与被审计单位打交道。因此,具有相对的独立行使审计权力,不仅是审计质量的基础,而且是审计形象的窗口,应作为审计实施过程的关键部位;审计期间是审计实施的过程,也是审计权力运行的期间,是发生问题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因此,要抓住“审计组”和“审计期间”这些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强化廉政监督,对建设廉政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审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重大意义

1.审计廉政风险是指审计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把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以有效防范或及时化解为核心内容,通过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理等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

2.开展审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创新举措,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实现关口前移,把有效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的责任落实每个岗位和每个人,从而建立预防腐败的长效工作机制,有利于掌握反腐倡廉建设主动权、增强预见性,真正把十七大提出的“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

二、审计权力运行的廉政风险

防范廉政风险是规范权力运行的根本目的,也是审计机关“免疫系统”功能的内在要求。法律赋予审计机关检查、评价、处理处罚、移送处理四项审计监督权。审计权力运行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权力寻租风险也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涉及参与审计事项的各层次人员。

1.在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时,存在“审不审”的权力寻租风险。《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除安排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审计任务外,各级审计机关都有自定审计项目的权力,而且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在安排审计项目时,哪些单位安排审计,哪些单位不安排审计,没有统一的要求,存在“审不审”的权力寻租风险。

2.在实施审计时,存在检查力度“大不大”的权力寻租风险。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很多,现场审计是否查深查透是一个关键因素。《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虽然对现场审计提出了操作规范,但如何抓住审计重点和判断可能存在舞弊问题未能做出具体规定。审计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审计实施方案、能否发现问题、初步发现问题后是否进一步查证,涉及需要变更审计实施方案的、能否主动提出,很大程度上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造成审计在实施阶段存在检查权力寻租风险。

3.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存在对发现的问题“报不报”的权力寻租风险。《审计法》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这就涉及三个环节,而且存在权力寻租风险:一是审计人员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是否避重就轻、隐匿一些审计发现的问题;二是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是否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内容;三是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公正、评价是否文过饰非。

4.在审计处理处罚时,存在“妥不妥”的权力寻租风险。《审计法》规定,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由于财经法规政出多门,存在同一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可轻可重,导致审计机关在处理处罚上具有选择余地,存在处理处罚轻重的权力寻租风险。

5.在案件线索管理上,存在“移不移”的权力寻租风险。《审计法》规定,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国家规定,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案件线索短时间内难以理清,对相关责任人是否需要追究党政纪和法律责任判断不准确,有可移可不移的问题,存在案件线索“移不移”的权力寻租风险。

三、防范审计廉政风险的预防措施

针对一些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相关规定不明确、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监督不到位等情形,是审计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寻租可能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深化审计机关廉政建设,防范廉政风险,规范审计权力运行,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建立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预防。

一是筑牢勤政廉政思想防线。借助党风廉政教育、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执法教育等活动平台,教育和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纪观念和审计职业道德意识;并通过观看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表彰先进典型人物、举办廉政教育宣传栏等措施营造廉政审计氛围。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忠诚党的事业、忠诚审计职责、忠诚审计工作岗位的思想情操,增强审计干部抵制不正之风的免疫功能和做好审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构筑廉洁审计内控防线。建立完善《审计工作责任制》、《审计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审计质量内控制度实施细则》、《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一系列的审计廉政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对审计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审计程序管理、审计人员行为管理、审计工作质量管理、审计纪律及责任追究等作出明确规定。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审计廉政风险。

三是注重细节抓跟踪,严防审计实施过程风险。对审计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对重点项目和项目的重点环节实行重点跟踪,及时掌握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重点抓好审前调查环节,为审计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抓好现场审计实施,防范审计过程暗箱操作等。

四是规范运行抓质量,不断提升审计成果水平。实行集体会审制,项目审计终结由相关领导及法制复核人员集体听取审计情况汇报,集体研究把关,防止个人说了算,私自消化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审计过程中出现错漏和违纪违规行为,按照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予以追究;实行三级复核制,是由科长、法制复核人员、局长办公会逐级对审计质量进行复核把关;实行审计公示制,每一个项目进点时都要在被审计单位的醒目位置张贴审计公告,告知审计事项、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组人员的组成和审计纪律,并选择部分审计结果在适当场合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五是动态管理抓监督,强化廉洁审计制约机制。始终坚持审计组全程跟进政府投资项目,全程跟进投资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对审计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纪律和审计工作纪律情况实行全程监督,动态管理,做到定期、不定期地到被审计单位明查暗访,及时掌握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张贴审计公告、签订审计承诺书、发放廉政反馈卡等措施多方位拓展监督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妙辉,叶向阳(福建省漳州市审计局).防范审计权力运行廉政风险的思考,2010

2.蒲建芳(吴忠市审计局).关于审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思考,2009

第9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

(一)风险、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赵曙明、杨钟,1998)。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等特点。在风险的形成过程中,要涉及到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方面。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为人类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标,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近代的科学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我国的陈佳贯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

内部审计之所以涉足风险管理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

为了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也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管理咨询师,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内部审计对发展的渴求

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不断地发展,为了在企业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是不断寻找新的对企业又十分重要的领域,企业经理人员对风险的空前重视,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一??绝好的机会。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介入,将会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企业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

(三)内部审计能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独特作用有三: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

近年来,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在其所扩展的新的保证服务业务中就包括了风险评估,且是主要业务之一。这不能不对内部审计界产生影响,因为,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在风险管理方面拥有注册会计师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既然外部审计可以从事此项业务,内部审计就更可以从事这一工作。

三、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是在一般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其风险管理过程应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

第二,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

第三,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

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原有的已识别风险是否充分进行评价,即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风险。采用的方法包括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统计预测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流程图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因果分析、损失清单分析、保险调查法和专家调查法等。

(二)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

风险衡量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定量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对策。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已有的风险的衡量结果进行再检验,以确定其是否信当,对不恰当的估计予以更正。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调查和专家打分法、风险报酬法(又称调整标准贴现率法)、风险当量法、解析方法、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等。

(三)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风险的防范措施是指为降低已识别出并已衡量的风险所采取的措施,也称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有关部门针对风险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充分、得当。对于风险缺乏充分的控制措施的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应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已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损失。采用的方法有:避免风险、损失控制、分离风险单位、非保险方式的转移风险(包括转移风险源、签订免除责任协议、利用合同中的转移责任条款)、保险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