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范措施范文

防范措施精选(九篇)

防范措施

第1篇:防范措施范文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极端天气防范措施

一、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极端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维护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杜绝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工程安全平稳进行,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防范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应于施工现场受到严重威胁的暴雨、寒潮、低温冰冻、大风、冰雹、霜冻、大雾、暴雪等极端天气而造成的自然灾害,以及其次生、衍生灾害。

三、编制依据

1、突发事件应对法

2、内蒙古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3、内蒙古气象管理办法

4、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布试行办法

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14

6、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定

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2011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长:******

长:******

员:******

2、工作职责:

(1)负责综合协调、指挥各部门、各专业开展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2)督促检查预案落实情况。

(3)负责和上级部门的联系衔接工作。

(4)负责传达上级领导的安排及要求。

(5)负责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络。

(6)负责灾害发生后向站务中心等相关上级部门的汇报工作以及与公安110、消防119、医疗急救120等救援单位联系的工作。

五、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相关数据:

1.

气温:多年年平均气温8.0℃;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0.5℃;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6.3℃;

2.

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3%;

3.

风向、风速:多年平均风速1.6

m/s

;多年最大十分钟平均风速14.7m/s。

4.

降水:多年年平均降水量349.2mm;多年年最大降水量509.7mm;多年年最小降水量196.1mm;

5.

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69mm;多年一次连续最长降水日数2天,降水总量为72.4mm;

6.

最大冻土深度:多年最大冻土深度137cm;

7.

最大积雪厚度:多年最大积雪厚度25cm;

六、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1、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红色),重大灾害(Ⅱ级橙色),较大灾害(Ⅲ级黄色),一般灾害(Ⅳ级蓝色),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2、预防和预警机制

(1)应当确定预警人员,落实预警职责,日常预警工作由调度室及综合部负责。

(2)防灾工作小组应当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组织开展防灾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3)对经常出现的受暴雨、雪灾、冰冻等恶劣气候影响的季节,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值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信息,加强对灾害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采取预警、转移人员和财产等措施。

3、应急响应

(1)一般气象灾害级(蓝色):

接到灾情消息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灾情的观察,专门进行有关预防知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做好应急抗灾准备。

(2)较大气象灾害级(黄色):

接到灾情警报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部署防灾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组织,指挥施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各施工人员传达预报预警信息。根据预案做好危险地方人员转移的准备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及时将防灾情况上报防灾领导部门。

(3)重特大气象灾害级(红色及橙色):

①、接到紧急警报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等级响应,根据上级要求动员部署防灾工作施工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向各部门传达灾害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方人员组织人力物力抢险救灾及时将防灾情况上报防灾领导部门。

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坚守岗位,检查落实防灾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手机及其他部门负责人的手机全天候开机确保通信畅通。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出现重大灾情时,立即将灾情上报当地政府防灾指挥部。请求支援施工工地立即停工,加固工地的脚手架建筑模板确保施工工地,安全并积极与有关部门人员配合。避免建材水泡受潮,减少损失。组织抢险小组待命,抢险救灾做好工地停工人员转移贵重物品转移安置等工作以确保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七、各类灾害防范措施与处置措施

1、暴雨天气:主要是指连续的暴雨和短时间内的大暴雨对施工现场造成的人员伤害、设备损坏、地质灾害及其它的财产损失等。

1)

汛期到来之前,项目部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工人参加联合大检查,对施工管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机械设备以及河道排水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这是作好防洪工作的前提,对检查的处所应在现场判定其稳定性。由此提出防洪工作重点汛期危险地点和看守地段;

2)

项目组织人员在雨季前,对受施工影响的侧沟、吊沟、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疏通清理工作。沟不积水涵不堵塞,要针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对破旧老化不稳固的地方进行加固,确保汛期排水通畅不危及项目安全;

3)

及时天气预警信息,在发生暴雨期间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对排水疏水系统和各泵坑的巡视检查及时疏通排水沟道管道和泵坑积水确保系统排水畅通;

4)

当出现厂区内排水系统不能满足暴雨排水出力时,值班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及时启动各类排水设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排水设施的出力;

5)

若遇特大暴雨而排水不畅时可在各可能发生倒灌的地方筑临时挡水设施。

6)

临时设施四周截、排水系统保持畅通,专人进行清理,防止冲刷。设施在大风季节前,提前按设计作好防护。整个工地、住房、料库四周要保持排水畅通,保证暴雨、大风来时无漏雨或地面水流入室内。

7)

大风暴雨影响期间,停止施工作业,切断电源,严密监控工地围墙、基坑支护、垂直起重设备机械设备等安全状况以及现场排水情况,采取相应的防风加固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围墙倒塌、基坑坍塌、设备倾覆、触电等重大安全事故和现场大面积积水,发现重大险情,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8)

对正处于基坑施工的工地,基坑四周防护栏杆必须坚实可靠,排水设施齐全,要特别注意土体的稳定性,发现土体裂缝及坍塌预兆的,要及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9)

临时设施四周截、排水系统保持畅通,专人进行清理,防止冲刷。设施在大风季节前,提前按设计作好防护。整个工地、住房、料库四周要保持排水畅通,保证暴雨、大风来时无漏雨或地面水流入室内。

2、突发性大风天气:大风会毁坏地面设施和建筑物,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

1)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现场检查,对高处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高空作业及临边作业中的所有小件及漂浮物件应采取固定措施,防止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2)

在接到大风预报信息时,立即组织对整个施工现场(包括生活区、办公区)的安全检查,包括人员作业过程中的防护,电源线及配电箱的检查及固定工作,保证埋入土中的锚固长度能抵抗大风袭击,所有的跨越悬空电线(电缆)应进行支吊处理,在跨越悬挂空间采用铁丝拉紧,避免大风吹断电线(电缆)造成触电事故;所有物体全部进行固定。

3)

在大风影响期间,停止施工作业,切断电源,严密监控施工现场围墙、基坑支护、起重机械设备等安全状况,提前采取相应的防风加固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围墙倒塌、基坑坍塌、设备倾覆、触电等重大安全事故,发现重大险情,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大雪、冰冻天气:由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突发事故,出现城镇大面积停电、停水、停气中断;由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路面封冻,交通中断,导致车辆、人员流动出现严重滞留和拥堵。

1)

加强对大雪及冰冻天气的关注工作,在发生大雪及冰冻现象

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对路面及现场作业区域进行清理、消除等工作,防止发生人员伤害。

2)

作业人员在大雪冰冻天气行走应小心防滑,上下楼梯时应抓牢楼梯扶手并应检查所绑扎的防滑草垫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散现象,若有应及时联系处理。骑自行车或开车上下班应慢,特别在转弯和斜坡防止滑跌若有凝冻或地面有积雪时严禁骑自行车或开车。

3)

冬季有凝冻时,日常巡检应特别谨慎。安排作业人员在白天进行对经常通行的路面有积雪及结冰时应及时清除,以防结冰滑跌。无法清除时,应立即汇报上级协高处理,采取防范措施

4)

进入没有采取防滑措施的地方工作时,应事先进行除冰或采取其它可靠的防滑措施后方可进行。

5)

凡施工现场地面和其它有人行走的通道平台及攀爬扶手有积雪积冰和有易使人滑跌处,应及时打扫。对暂时无法处理的应设置安全围栏并挂相关内容的警告牌。

6)冬季大雪及冰冻天气尽量避免高空作业实在不能避免的应及时汇报上级部门。

4、扬尘天气:

1)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洒水频次,以保持现场主要道路持续湿润,以道路不扬尘为标准。对施工存土等苫盖密目网。

2)

施工现场在遇到四级风以上天气时,对正在进行挖土、回填土方、转运土方、清理施工垃圾及使用水泥、白灰等细颗粒物建筑材料等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活动时,应立即停止,并对细颗粒物进行苫盖遮挡。

3)

在作业面上使用的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遇到四级风以上天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苫盖。

4)

对裸露地面应采用夯实、铺撒碎石、苫盖密目网等方法减少扬尘,遇风时进行洒水处理。开袋的水泥、白灰粉等细颗粒建筑材料尾料不露天存放。

5)

玻璃丝棉、阻热岩棉等露天存放时,如遇大风,发现刮动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入库,防止刮散、刮烂。对已经刮至施工现场外的材料立即拣回,以防造成不良影响。

6)

在发生扬尘、能见度低的情况下,现场所有车辆必须减速或暂停行驶,待视线良好时,方可继续作业;作业人员及起重机械必须立即停止工作,视线恢复后,方可继续。

5、高温天气:

(1)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中午炎热时间段严禁进行室外作业。

(2)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在夏季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3)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

现场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的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4)落实防暑降温药品

要切实关心在高温下坚持实干的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

(5)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针对高温施工,工人穿戴问题。项目部要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的检查。严禁赤脚和穿拖鞋上岗,确保劳动防护措施的真正落实。

6、极寒天气:根据气象专业制定的“寒冷程度等级表”,气温从-40℃以下至9.9℃,由低到高共分为八级。其中一级为“极寒”,代表-40℃以下的天气。

1)日常工作中,各部门要关注对极寒天气的预报工作,并根据天气特点提前做好安全示及相关应急工作。

2)要重视和关心对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醒员工上下班时做好保暖工作。

3)做好冬、春季节人员、设备、设施的取暖保温工作,防止低温恶劣天气下造成人员伤害、设备设施冻堵事故的发生。

4)积极开展冬季安全行培训教育,要求驾驶员严格按照冬季行车的要求和规定驾驶,避免由于低温、路况不好造成人员、车辆伤害事故。

5)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员工冬季安全培训计划,细化到每人岗位,注意实效,提高员工对极端天气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我保护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大雾、霜雪天气:根据天气气温,温差较大,会出现大雾、霜雪天气。需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1)大雾天气,浓见度较低,现场吊装机械严格执行防碰撞措施。

2)现场车辆限速行驶,禁止大型车辆进行施工。

3)对于高处脚手架上面严禁作业,钢架上面要进行冰雪清理后方可施工。

4)做好冬季施工交底工作,遇此天气前需做好防护和清扫工作。

八、严格落实值班制度

第2篇: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人为灾害;防范措施;灾害管理;灾害预警

中图分类号:F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09-02

一、提出问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件,仅2011年度就爆发了众多意想不到的灾害,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件、10月土耳其凡城地震事件、12月菲律宾热带风暴“天鹰”入侵导致的洪灾等。同样,我国近年也是灾害不断,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春节期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1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等,除此,各类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废水污染以及矿难等灾害更是接连不断发生,可以说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及地区可以避免遭受灾害的袭击。各种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并因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计造成4.3 亿人次受灾,死亡(含失踪112人)1126人,紧急转移安置939.4万人次,最终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1]

面对这些残酷的事实,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灾害问题,积极探求灾害产生巨大破坏性的原因。而大量事实表明人类自身的不当行为会导致灾害发生或进一步激发某些已经存在的事故隐患,最终使得这些隐患显性化为灾害事故,如人类修建道路、劈山开矿、滥砍乱伐等行为就会诱使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现在常见的温室效应、酸雨、大气污染等,虽然是以自然灾害的形态表现出来,实际却是由人类行为所诱发导致的。由此可见在诱发灾害的因素中,不仅包含自然因素还包含人为因素,而且随着人类活动性的加强,自然诱因的比重在相对下降,人为诱因所占比重却呈上升趋势。如据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月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4.5万元,其中人为致灾7起,占总数的47%,虽然数量少于自然致灾,但不能忽视的是,直接经济损失却是以人为因素诱发为主,主要为采矿和工程建设等,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231万元,占总数的81%。[2] 由此可见,人为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损失,如何防范人为灾害的产生,或面对人为灾害应该采取何种措施降低其造成的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二、人为灾害的内涵界定

灾害是指能够造成国家或社会财富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各种自然、社会现象。它们是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的异常现象。根据诱发灾害产生的原因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及复合灾害。具体到每类别的灾害又可以再划分为若干子类别或子子类别。而我们研究的人为灾害主要是指由于人类自身的不合理行为对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的现象及过程。根据不同分类标准,人为灾害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如按照导致形成灾害的人员数目可以分为个体人为灾害与团体人为灾害;按照人为灾害发生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与事后灾害;按照人们是否具有主观动机可以分为道德性灾害及过失性灾害;按照灾害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灾害、管理灾害、技术灾害及社会灾害等,这些都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三、人为灾害的主要防范措施

与自然灾害不同,人为灾害具有主观性,通过采取某些相应措施是可以提前预防或避免发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人为灾害,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建立完善人为灾害防范体系,减少或避免人为灾害的产生。

(一)建立健全综合性灾害管理机构

灾害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要想良性运转,有效指挥,必须设立一个综合性的常设灾害管理机构。而事实也证明面对任何灾害,仅靠单个部门、单个临时指挥机构都无法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它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协调和联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综合性的常设灾害管理机构,实现对各种风险和安全隐患治理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完善决策指挥机制,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各类相关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机制,负责理顺各级灾害管理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从而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性。

(二)进一步完善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

作为政府,应当迅速展开灾害管理的立法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并对出现的新型灾害及时研究其特点、成因,有针对性的制订相关法律法规,使对其的防治工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对现有法律法规中的薄弱环节如灾情统计、民众救灾救援义务等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快各灾害层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如根据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定期修订预案体系,根据日常演练效果查找不足、改进预案体系,使其真正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

(三)完善对政府行政人员的奖惩机制

政府官员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及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会影响灾害的防治工作,甚至会导致灾害发生或加大灾害损害程度。因此,国家应完善对政府行政人员的奖惩机制,加大对于防灾减灾工作业绩的考核比重,改变政府官员只注重GDP发展模式的观点,将其与相关人员的职务升迁、工资晋级、日常考核与行政问责等相联系,对于分管地区或领域出现灾害事故的人员实施问责制;对于分管地区或领域防灾减灾工作出色的加大奖励力度。通过这些激励措施的实行来改进政府官员的态度,使其能够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减少或杜绝相关人员因为追求地区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不当措施或不道德行为。

(四)将灾害预警机制常规化,坚持灾害源头预防与治理

近年来,我们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灾害事故越来越多,防治灾害已成为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因此要做好常规的灾害预警工作,做到把灾害控制在源头,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

1.加强对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教育。正如前文所说,现今灾害中,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占八成以上,很多灾害就是由于人的不当行为造成。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民众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定期深入社区、校园、农村及工厂等人口密集地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建立新闻媒体、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培训、演习等措施在民众中普及防灾避险、安全自救互救等知识。

2.建立健全灾害风险评估、动态监管机制。据有关数据表明,做好灾害风险的评估、监管工作,提前预报灾害隐患至少可以杜绝60%以上人为灾害的发生。由此可见风险评估与监管的重要性。这里的监管不仅包括政府对企业安全管理的监管,也包括企业自身的监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风险评估工作,构建合理风险评估体系;做到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监管工作;实施分级、分区域管理和动态监管;对危险地区、重点风险源头实行标注等各项工作,并使之长效化。

3.加强信息建设,及时披露灾害信息。作为权威信息的掌握者和控制者,政府应当对能够预见的灾害通过合理的渠道及时、准确告知民众,使之做到提前防范;对不能预见的突发灾害,在事件发生之初应当第一时间通报情况并对民众提供指导与帮助。通过建立权威的信息机制,可以引导民众排除不安定因素,消除恐慌心理,从而保持社会稳定,降低灾害所带来的衍生危害。如在我国,甲流H1N1发生初期也因为政府在第一时间及时向公众通报相关情况,并提供详细指导,才没有引起大范围的恐慌。

(五) 优化地区基础防灾设施建设

防灾设施可以说是一个地区安全体系的主要硬件部分,因此在设计本地区城市建设规划时要将减灾防灾功能纳入规划,尤其是交通、电力、给排水、消防、防洪等基础设施承担着地区防灾救灾的主要功能,直接面对灾害的考验,更要重点加强其防灾和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建设标准的设定和施工质量的监管与验收。除此,防灾设施的建设布局还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灾害的特点,做到合理布局,并使它们与相关部门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络渠道,形成防灾设施的联动机制。

(六)积极推进科技防灾减灾,提高灾害管理的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较低,不能及时准确提供预警导致灾害发生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气象、地震等破坏力较大的灾害。因此,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科技防灾减灾迫在眉睫。作为灾害防范的主体,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当积极鼓励开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科学研究,根据灾害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发风险管理核心技术,并加以应用,如提高对恶劣天气、地震的预测预报能力;提高对煤矿渗水层的勘探等。此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各种救援装备的技术含量,支持并鼓励灾害管理专家进行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工作的智囊团作用。

(七)加大灾害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

灾害管理保障体系贯穿于灾前、灾时及灾后整个灾害管理过程,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人、财、物的保障,可以说保障体系的完整与否将会决定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如何。1.对于人的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灾害类型不同建立针对性的救援队伍,并逐步增加人员数量;此外,还应积极宣传、培训,引导更多民众加入防灾救援的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提高其社会化程度,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专业、兼职、志愿者三支队伍有机结合的机制。2.对于财的保障:应加大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资金投入力度,并积极探寻多种筹资渠道,实行政府、社会、经济主体各方面相结合的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同样对于救灾及灾后重建应积极完善损失补偿机制,加大商业保险及社会公益性基金的补偿作用,尤其是进一步扩大巨灾保险体系的险种,强调它的公益性和适度强制性,从而有效分散风险,减少政府压力及害损失。3.对于物的保障:应完善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的地区布局,合理确定物资品种及储藏方式,扩大应急物资调配运送渠道。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灾害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 魏礼群.中国应急管理报告.2010[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1).

第3篇:防范措施范文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检查、治疗、诊断和抢救等工作的特殊场所。患者从入手术室接受手术到手术完毕,医护人员的任何疏忽都可酿成严重后果。我院手术室共有12个手术间,年手术量约5000台,主要涉及胸科、骨科、普外科、儿科、耳鼻喉科及妇产科手术。近年来,针对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防范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现总结如下:1 护理安全隐患

1.1 术前接送患者的安全隐患 随着我院手术量的增加,术前接送手术患者工作量大,时间短,同时因我院的客观条件如人力和运送设备短缺,易发生接错患者、接送患者的运具损坏导致受伤等隐患。

1.2 术中的安全隐患 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不配合等情况;手术床狭小,固定不够稳妥,易发生坠床的隐患;②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不力,有手术部位开错的隐患;③手术物品清点核对制度执行不力,有手术物品清点不清、遗留在患者体内的隐患;④“三查七对”执行不力,有用药错误的隐患;“三查八对”执行不力,有输血错误的隐患;⑤标本留送制度执行不力,有标本的丢失等隐患;⑥摆放不当,有引起压疮的隐患;⑦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有切口感染的隐患;⑧不规范使用高频电刀,有电烧伤的隐患;⑨术中器械设备配件缺失,为手术带来不安全隐患。

1.3 术后的安全隐患 ①手术结束后麻醉清醒期,患者躁动有坠床的危险;②送危重患者回重症监护室或病房时,由于患者生命体征往往尚不稳定,有发生病情突变及患者抓落各种管道的危险;③在运送病人途中,如果病人未完全清醒,有发生窒息的危险。2 防范措施

2.1 术前的防范措施

2.1.1 安全接送患者 我科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师每季度给予工作人员及使用平车的护工安全接送患者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求接送患者时使用平车,应系好安全带、固定两侧的防护栏,防止患者摔倒,推患者时要注意安全,用力均匀,通过电梯、手术室门时应注意,避免撞伤病人。推患者下坡时避免失控,应将患者头部向上,工作人员在下。规定每季度检修、保养平车,平时不定期抽查运送患者情况,杜绝不规范不安全的接送方式。

2.1.2 防止接错患者 我科规定由巡回护士持手术通知单和手术排程表进行查对,查对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台次、手术间号。巡回护士接患者时,认真按手术通知单和病历再次查对患者的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与病房护士一同到相应的病房对患者的身份及腕带上的各项内容进行核对并签字,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2 术中的防范措施

2.2.1 防止患者坠床、摔伤 我科规定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必须专人守候。手术间必须保证至少一名医务人员在场,并与病人沟通,做好解释,用适当的保护器具保护好患者并妥善固定。

2.2.2 防止手术部位开错 我科规定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①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对的工作。②手术患者配带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③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④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及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情况、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及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施手术方式、术前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物品,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⑤三方确认后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字。

2.2.3 防止器械、缝针、敷料等遗留在患者体内 我科规定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手术物品的查对,不仅要清点数目,同时也要查看物品的完整性:①体腔及深部组织手术使用的器械、缝针、纱布、纱垫等必须认真清点数目及完整性。②把好四关: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清点数目相符。③清点责任人:手术医师、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四清点时,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应对每一件物品查点两遍并准确记录。④手术实行专人负责制,原则上不更换手术护士,否则严格交接,交接者共同签名,确保物品清点无误[1]。

2.2.4 防止用药错误 手术前30分钟我们都要进行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认真地核对术中医嘱单与药品是否相同,抗生素的皮试,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

2.2.5 防止输错血 ①我科规定术中由总务护士负责取血,血取回来时总务护士要与巡回护士进行三查八对,输血时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单、血量,检查血袋的完整性、有无血中凝块、溶血及污染等现象,无误后方可输入;②输血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术后送回血库,血袋保留24h;③护理记录增加“输血情况”栏,以记录术中输血的血型、成分、已输血量和剩余量[2]。

第4篇:防范措施范文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a symbol of urban modernization level, there are many internal blind area for controlling, which is easy to appear kinds of cases, and fire is the fatal enemy of high-rise buildings. High-rise building fire prevention should be primarily from the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of building facilities and fire prevention.

关键词:消防管理;高层建筑物;火灾预防

Key words: fire management;high-rise buildings;fire prevention

1 高层建筑物与消防

高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从火灾的扑救到人员的逃生等,都有着更大的困难和更高的技术要求。我国的高层建筑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地加快,高层建筑物在我国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其安全问题,特别是消防安全,我们不得不给予足够的关注。我国的高层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一类和二类。性质重要、火灾危险性大、疏散和扑救难度大的高层建筑划为一类,其他为二类。

2 高层建筑物的火灾特点

2.1 燃烧迅速,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中,火势的发展速度比在普通建筑中快得多,主要原因有:①易形成“烟囱效应”。高层建筑有许多竖向井道,如楼梯间、电梯井、电缆井、排气道等,如果没有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措施不当,发生火灾时,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形成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②易受风力的影响。

风力对高层建筑火灾蔓延有明显的影响,据测定建筑物10米高处的风速为5米/秒,在30米高处的风速为8.7米/秒,在60米高处的风速为12.3米/秒,在90米高处的风速为15米/秒,风速增大,势必会加速火势的蔓延扩大,因而更加难以控制火势和迅速有效地灭火。③高层建筑自身特点引发火灾传播速度快。高层建筑为了维持其坚牢稳固,通常建筑基地比较大,楼层越高,相对的所要求的基地也就越大,由此单一楼层面积也就比普通的建筑物要大,整体的楼层面积也就更为宽阔,发生火灾时,燃烧的范围也就很大,火灾的传播速度快。同时,高层建筑物多走廊、通道、出口,也会加速火势的扩展。

2.2 火灾温度高 不燃结构的一般建筑物火灾温度大约在900℃,而高层建筑物火灾的温度可达1300℃,人在70℃的条件下,只能承受半分钟左右,所以人在如此高温下进行逃生时,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同时高温高热使外部的施救人员不易靠近,而且因为高热蓄积的结果,一旦外部有大量的空气进人,瞬间就会引起大火。

2.3 毒气危害大,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在高层建筑物火灾死亡的人中,70%-80%是中毒窒息而死的,烟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在装修的过程中,追求美观、新颖,使用合板、塑胶、纤维等易燃材料,火灾时不断燃烧迅速,并产生大量烟雾及有毒气体,危害很大。

2.4 火灾扑救难度很大 ①疏散营救难。由于高层建筑物楼房高、层次多、垂直距离大,着火后,被困人员多,疏散距离很大,导致救人与灭火的冲突,特别是在有烟、断电情况下疏散,更易造成疏散营救难的情况。②指挥难。由于浓烟高温,消防员不易接近起火部位,易造成错误判断。在指挥高层建筑物灭火中要立体救火,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技术战术措施必须一致正确,后勤保障力量一定要跟得上,这都是火场指挥员要考虑到的,同时由于受到建筑物屏蔽和火区高温的影响,通讯联系干扰很大,指挥必须要现场调整解决好,才能有效地指挥。

3 高层建筑物火灾原因

3.1 电气使用引发火灾 高层建筑物中用电量大,电气用具种类繁多,安装时为了美观,电线隐蔽式铺设,隐藏在吊顶和装饰墙内,散热条件差,易发生故障,造成事故。

3.2 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这是高层建筑物火灾最常见的原因。高层建筑物内居民使用明火,如厨房和锅炉用火会引起火灾,一些可燃气体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爆炸,也有儿童玩火引起火灾,甚或是抽烟时的不慎,也可以引发火灾。

3.3 违章操作引发火灾 有些高层建筑物在维修建筑物和设备时,进行切割焊接,因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火灾事故。

4 高层建筑物火灾的防范

4.1 规范高层建筑物设施 ①高层建筑物都必须有火灾自动报警、灭火喷淋系统,消防设施要完备有效。②防火分区要严格控制面积大小,防火分区是用较高耐火极限的墙和楼板等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的防火区域,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要严格: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物的每层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1000平方米,二类的高层建筑物为1500平方米,地下室为500平方米。控制最大面积是为了在允许时间内把火扑灭,确保人员疏散安全。③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避难层或避难间是保障高层建筑物内人员在发生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措施。④设置消防电梯。在高层建筑物工作生活的人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电梯,当发生火灾时人们会下意识地逃往电梯,若在火灾刚发生时,利用电梯或许可以成功的疏散人员。⑤室内装修应当用不燃材料装修。

4.2 加强消防管理工作 ①落实消防制度,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对高层建筑物内的工作人员要制定岗位防火职责,每一幢高层建筑物内至少有一个专职防火人员,每一层最好有一名兼职防火人员,同时这些人员要经过严格的消防知识培训,要做到分工明、责任清、各负其责。②制定灭火预案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演练。这一点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8章中有具体的要求,高层建筑物火灾作为突发事件,应制定火灾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并按照处置方案进行教育训练和模拟演练,做到发生火灾时按照预案规范处置,临危不乱,从而减少人员伤亡。③定期检查、维修、测试固定消防设施,确保完好有效。这些固定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是发现火灾以及扑灭火灾强有力的保障。④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制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很多火灾都是由于隐患长期不整改或没有及时消除而引起来的,每日防火巡查制度的落实,也能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5篇:防范措施范文

国库是国家执行预算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库系统发生了一些贪污、挪用、盗窃国库资金的案件,给国家资金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给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社会反响很大。国库资金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各级行领导和国库干部的高度重视。如何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以成为当前国库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拟就国库资金风险和防范措施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国库资金风险的几种表现形式:

(一)、税款上解、入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税款入库、上解环节多。国库资金结算环节多,税款划转手续繁锁,特别是税款报解和库款支拨都需要层层化解才能实现。[范文为文秘站 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文秘站 外部链接!注:]目前税款入库、报解的途径主要是:国库经收处-经收处管辖行-票据交换所-人行营业部-国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税款的入库进度,造成积压。另外,按规定国库经收处收到税款,应逐日上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国库经收处收到的税款不按规定上解,甚至按旬、按月上解,延解占压税款,造成税款上解周期长,影响税款入库进度。

2、零星税款户不及时解库,造成税款积压。对一些零星的、分散的小额税收,税务机关一般采取自收汇缴的办法,即税务机关先开具完税证,收取现金,存入在银行的零星税款过渡户,然后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具汇总缴款书解库,形成积压。同时,还有一些企业因经营效益差,大量拖欠银行贷款,害怕银行扣收贷款,而与税务机关达成协议,使用现金缴税。现金一般由税收征管员经收后,存入零星税款过渡户,定期或不定期解库。甚至长期滞留库外,形成积压

3、税款缴款书凭证填写不规范,影响资金及时、足额入库。在预算收入征收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征管员业务素质不高,填写的缴款书不符合要求,给纳税人、经收处占压、延解税款提供方便。此外,有的缴款书存在科目不清,预算级次不明等问题,致使国库部门无法入库,造成退票,也影响了预算收入的入库进度。

二)、国库资金在支拨和退付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财政资金拨付的管理难度。财政部门在办理拨款时,不向国库部门提供本年度各个预算拨款单位的预算拨款计划和月度拨款计划,有的拨款用途不符合政策规定,给非预算单位拨款等等,都会给国库资金造成风险。另外,财政拨款凭证不按重要凭证管理,凭证与印章都由一人保管。有时财政部门在办理拨款时,由预算单位人员送达票据,这些现象都存在不安全因素。

2、预算收入退库监管难度大。国库资金退库漏洞很多:一是国库部门退库手续欠规范,即国库在办理退库业务时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操作程序,容易造成因操作不规范而发生资金损失;二是退库业务的政策规定出于多门,有的退库即有财政部的文件又有国家税务局的文件,国库部门是以财政部的文件为准还是以国家税务局的文件为准,容易出现对执行政策时发生偏差造成资金损失;三是国库部门对退库业务的依据审核时其依据的可靠性、适应性、真实性难以把握,差错在所难免。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企业特别是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了得到照顾、减免,弄虚作假,套取退库资金,还有的企业采取弄虚作假手段骗取出口退税、先征后退、超缴、多缴退税。二是征收部门超越权限、超范围退库现象严重。三是税务部门凭借各种理由年终突击退库,压低收入基数。

三)、国库内控制度建设方面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近年来,各级国库部门都非常重视国库内部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始终是国库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加强内部控制方面都采取许多措施。如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完善岗位制约机制、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强化内部检查监督等等。内控水平和化解风险能力大大提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

1、国库内控制度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够强。目前国库制度很多,但制度之间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不够,制度本身存在漏洞,不利于制度的有效执行。如国库与财政核对库存余额只核对财政存款每月余额,不核对发生额。如某笔拨款从财政开具拨款凭证到国库拨付再到收款单位开户银行,经过多个环节、多个经办行,最终是否真正到收款单位的账户上,这之间缺乏相互核对。

2、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操作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国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有的甚至相当严重,内控制度相同虚设,内部管理不严格。如国库内外对帐制度是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与会计部门“行库往来”对帐,与财政、税务部门财政库存和预算收入对帐,但有的国库对帐工作流于表面,虽然对帐印章齐全,实际上根本没有核对,存在极大风险隐患。青海国库案件和佛山案件,都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国库资金严重损失。

3、技术防范措施相对滞后。近年来,国库业务电子化的普及,带来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国库的防范技术、系统控制却相对落后,防御能力较弱。

二、建议及对策

1、针对税款入库环节多、入库不及时问题,相关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对预算收入在收纳、报解、入库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解决。

2、加快财、税、库横向联网进程,减少预算收入流转环节。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财、税、库、行(社)横向联网奠定了基础。相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网上传输数据共享,信息相互反馈,不但减轻各部门的劳动强度,而且使财政、税务部门及时掌握资金运行情况,减少预算收入报解的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国库部门可以自动核对经收处的划款时间和税务部门开票的时间差,有效防止商业银行积压国库资金。

3、加强预算收入支拨、退付、的监督管理。在受理财政预算部门的拨款业务时,应要求财政部门在拨款前,向国库提交本年度各预算拨款单位的拨款计划,对其拨款凭证认真审核,拨款用途是否合理,数额是否在预算支出的计划之内,是否符合有关政策,对不符合规定的拨款,国库不予受理。为防止国库资金的流失,必须严把退库关,认真审查预算收入的退付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退库项目和范围,是否符合文件规定,退库原

第6篇: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输血反应;护理;预防

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多用于急救和疾病的治疗。其目的主要是补充血容量、升高血浆蛋白,改善血循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补充凝血因子,改善血液成分,增强免疫力。但临床输血时,输血反应时有发生,一些严重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须针对输血反应的原因、类型加以预防和采取积极护理措施。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6年至2010年五年静脉输血共502例,其中半直接输血396例(95年12月以前),间接输血106例。男性212例,女性290例。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79岁。平均年龄51岁。502例输血患者中,发生发热反应23例,过敏反应19例,都采取紧急治疗、护理措施而纠正,未产生任何不良后果。同时通过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使输血反应发生率逐年减少。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2 输血反应的预防

2.1发热反应的预防[1] 尽可能不输全血,依据病情需要选择成分血液。输血前半小时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或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隔绝热未进入体内:①严格检查一次性输血器的质量。输血器是否漏气,包装有无损坏及是否在有效期。2006年夏,我院曾在短期内连续发生4例热原反应,我们从第一例开始进行调查、登记、分析,终于发现为使用同一批号输血器进行输血者均有反应,及时更换一次性输血器后反应立即停止。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输液室人员流动,可减少污染机会。使用库血前,必须认真检查。核对血单,采血日期,检查血袋有无损坏;再检查血质量。若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紫色、界限不清,可能是溶血,则不能使用。接血前,血袋进行消毒:首先用2%碘酊消毒,其次用75%酒精棉签脱碘,再用干棉签擦干,取后一次成功地插入输血器针头。③注意调节滴速,密切观察患者局部和全身情况。输血开始15分钟,滴速宜慢,并每隔15~20分钟观察一次。如果滴速过快,短时间内热原进入过多,危重、衰弱病人对热原耐受性差;库血温度与病员体温相差过大都易发生反应,亦应注意。

2.2 过敏反应的预防 采血前4小时供血者不得吃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可饮糖水或仅吃少量清淡饮食,以免血内含有致敏物质。不选用有过敏史的供血者,对过敏体质者输血前给抗组胺药,有IgA患者应用洗涤红细胞。

2.3 溶血反应的预防 严格配血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对红细胞抗体效价低,配血时出现弱凝集者要重视,有冷凝集血要慎输或不输。

2.4 细菌污染输血反应的预防 对采血器具、血液保养液要严格灭菌。采血室与污染源隔离,采血前应彻底消毒并对空气进行细菌学监护。采取密闭采血系统,对献血员应认真进行严格检查,采取部位皮肤要严格消毒。贮血冰箱温度要恒定,由于过长时间或反复停电会影响血液质量,对库血要定期检查,发现血变混、暗灰、黄褐或血液变成玫瑰色、紫红色及出现絮状物均不能再使用。

2.5 传播疾病的预防 严格选择供血者,对献血员常规询问病史,凡有黄疸史、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丙肝抗体阳性者或脾大者,都不得供血。对献血人员进行严格的输血前检测,尤其是对皮肤化脓性感染、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要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方法。不合要求,一律不得献血。献血员在半年内输过血,注射过血液制品,接受过血清治疗或血清疫苗接种者,都不得供血。严格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血器。

2.6 循环负荷过重的预防 在输血过程中注意滴速不宜过快,血量不宜过多。对心脏病员、老年患者及儿童,输血过程中勤观察,必须特别注意滴注速度。

3 输液反应的护理措施

3.1 发热反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发展。应立即停止输血,改用其他液体滴入,并调换输血器。热原反应往往从畏寒、寒颤开始,继而发热,轻者肌注异丙嗪或地塞米松,重者可根据医嘱立即肌注杜冷丁50mg。杜冷丁对解除寒颤效果快,同时有利于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但用药前应注意该药对呼吸中枢抑制的副作用。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3.2 过敏反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按反应轻重给予处理。临床上以荨麻疹最常见,此时可减慢输血速度,给予异丙嗪25mg肌注,效果佳。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根据医嘱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1m1作皮下注射。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可作气管切开。有循环衰竭患者,按抗休克处理。

3.3 溶血反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并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送化验室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用热水袋敷双侧腰部,以解除血管痉挛而保护肾脏。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当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协同医生按过敏性休克处理。碱化尿液,可增加血红蛋白在尿中的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控制入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控制感染,行透析疗法。

3.4 细菌污染输血反应的护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根据病情采取必要急救措施,并迅速进行原因检查。采患者血及供者血进行细菌培养,并做厌氧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血压,严密观察病员的各种表现。对休克患者须进行抗休克及抗感染处理,防止肾功能衰竭及DIC发生。抗生素要选用快速杀菌剂,剂量要足,病原未明时按杆菌败血症选用抗生素。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中毒症状,并注意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留置导尿管,并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有高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

3.5 传播疾病的护理措施 根据输血后血液传播疾病种类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必要时为病员肌注丙种球蛋白。

若输血后三个月无明显原因发热者,应考虑疟疾之可能,可给予抗疟药物,如奎宁。

3.6 循环负荷过重的护理措施 一旦出现急性肺水肿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加压给氧,可给予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按医嘱给用镇静剂和扩血管药物及毛地黄等强心剂。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并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第7篇:防范措施范文

一、充分认识布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布病是严重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被列入国家二类多种动物共患疫病目录。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主要侵害人和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布病的家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通过流产物、和乳汁排菌病传染。病畜通常表现为流产、死胎、不孕和炎等。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病情严重的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5年以来,全县每年都有人间布病新发病例报告,累计已达73人,新发病例遍布各乡镇,且有上升趋势。县畜牧、卫生等部门以人间布病为线索,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加强了羊子布病的检测,2008年以来共血检羊子7030只,检出阳性羊子116只,阳性检出率1.73%,,远远高于国家控制标准0.5%和稳定控制标准0.1%以上,抽检说明我县羊子布病呈流行扩散态势,布病疫情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为此,县政府决定按照《农业部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对全县6个乡镇、2个中心社区存栏的所有羊子同步开展布病血检、免疫、消毒及阳性羊子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工作,彻底切断传染源,控制羊子布病疫情,解决布病疫情反复发生流行的问题,力争5年内控制羊子布病的发生,8年内达到稳定控制县标准。

二、工作步骤

(一)摸底普查阶段(2012年8月1日—10日)

由各乡镇、中心社区具体组织实施,全面统计辖区内羊子的实际存栏数量,普查工作必须进圈入舍逐户核查,如实填写羊子养殖情况统计表,全面查清羊子实际饲养量、分布区域等基本情况。

(二)采血检验阶段(2012年8月11日—9月30日)

1、采血工作。由县畜牧局统一安排,逐乡镇逐村逐羊进行采血,各乡镇、中心社区要明确专人配合,在检疫的前一天通知养殖户将所有羊子全部圈养,不得外出放牧或私自转移、隐藏、买卖羊子。

2、检验工作。检验组接到血样后经平板检测进行筛查,对阳性和疑似阳性的送市动物疫控中心进行试管检测复查。

(三)扑杀处置阶段(2012年8月20日—10月10日)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根据市动物疫控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对确诊为阳性的下达布病阳性病畜扑杀通知书。扑杀处置组接到阳性病畜扑杀通知书后,由乡镇、中心社区牵头,当地派出所配合,对阳性羊子集中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扑杀结束后,由县财政局和畜牧兽医局核实后对养殖户给予适当补助。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0月11日—30日)

各成员单位对照实施方案,将本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县布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领导小组和县委、县政府形成书面总结报告。

三、分组及职责

(一)综合信息组:负责收集、整理、汇总血检净化工作动态,并于每日下午六时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普查采血组:组长石慧,下设四个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全县羊子普查、采血和同步免疫的技术工作。采血组在采血过程中要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采血完成后要对场地、废弃用具等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采集的血样须待凝血后在冷藏条件下运送,并准确编号和登记,于当天将血样送回化验室。

第一工作组:负责桥镇乡、下寺湾镇羊子普查、采血和同步免疫的技术工作。

第二工作组:负责人唐志强,负责石门乡、高哨中心社区羊子普查、采血和同步免疫的技术工作。

第三工作组:负责人刘继军,负责劳山乡、城关镇羊子普查、采血和同步免疫的技术工作。

第四工作组:负责人王东平,负责道镇、东沟中心社区羊子普查、采血和同步免疫的技术工作。

(三)化验检验组:及市局5名技术专家。负责县动物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的布病血清初步检验工作,并协调市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的复检确认工作。

(四)扑杀处置组:负责对经采血检验确诊的阳性羊子进行隔离、称重和建档登记,登记表要有畜主签字,加盖乡镇、中心社区和村委会两级公章,依法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等行政执法工作。

(五)人间线索调查组:组长白占军,成员由县卫生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在人患布病的村子或检出阳性羊子的村子开展人间线索调查工作,对确诊的布病患者进行治疗。

(六)环境消毒技术指导组:组长成员由县疾控中心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人间居住环境、羊子圈舍、人居环境、水源、扑杀和采血场地的消毒方案,指导乡镇、中心社区和村委会实施消毒工作。

(七)宣传教育组:组长。负责全县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八)后勤保障组:组长。负责全县布病防控工作经费、物资、设备保障等工作。

(九)技术专家组:组长(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副组长(市动物疫控中心副主任),成员(市动物疫控中心兽医科长)、(市动物疫控中心化验科长)及市局5名技术专家。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布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县布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明确工作职责。乡镇、中心社区作为本辖区羊子血检净化工作的实施主体,乡镇长、中心社区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羊子普查、免疫、采血和阳性羊子扑杀等工作,要采取强制措施,限制羊子在普查登记、采血后的流动和买卖,并提供业务人员开展工作所需的一切条件,要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做到组织、经费、人员、任务、责任五落实。财政局负责所需资金的筹集、拨付和监督使用。卫生局负责做好职业人群的布病普查、治疗及控制和相关职业人群的定期体检,做好人畜环境消毒防护工作。公安局负责维护强制扑杀过程中的社会秩序,并协助做好阳性动物扑杀和拒不接受布病检测养羊户的强制执法工作。工商局负责加大对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加工、运输等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监察局对不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纪严格问责处理。广播电视台和信息中心负责布病防控工作进展报道及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县畜牧兽医局要履行布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羊子布病防控工作的实施和督促检查,根据布病防治监测检验、生物安全、检查诊断等工作需要,配备仪器设备、试剂和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资。县动物疫控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县动监所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组织对阳性羊子的扑杀处理,依法查处违反《动物防疫法》等违法违规案件。

(三)加强宣传教育。畜牧、卫生等部门要联合举办培训班,加强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和养羊户的布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广电部门、信息中心要在电视上、网络上开辟布病知识宣传教育专栏,提高布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增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乡镇和中心社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新闻媒介、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宣传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布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真正具备自我防范布病的技能,达到群防群治。

(四)强化检疫监管。县动监所要严格执行《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跨省调运种禽产地检疫规程》和报批报检制度。对异地调运的羊子,必须凭检疫合格证明调运,调入后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100%检疫。同时要加强羊子交易市场的检疫监管;对县内交易羊子,必须凭检疫合格证明交易;对外来羊子,进入我县进行交易前,无检疫证明的一律进行100%检疫,有检疫证明的要按10%抽检(一旦发现检疫呈阳性,必须进行100%复检),未检出阳性的方可交易,一旦发现阳性羊子,同群羊子就地扑杀、无害化处理。各乡镇、中心社区要及时相互通报疫情信息及采取的防控措施,解决区域间羊子监管上存在争议和问题,发现有新调入的羊子,要及时向业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县动监所尽快派员进行复核,核实其报批报检等情况。

(五)切断传染途径。各乡镇、中心社区要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全面提高重点人群预防布病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改变当前一些养羊户徒手接羔、接触污染物不洗手、进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布病阳性羊子扑杀后,要对圈舍、人居环境、水源、扑杀、采血等场地进行彻底地清理消毒。卫生部门要制定消毒技术方案,并进行集中培训。消毒工作由乡镇包村干部、村干部及村级防疫员负责落实完成,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彻底无害化处理。县动物疫控中心要制定人员防护方案,并负责落实,确保采血技术人员的安全。

第8篇: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环境污染;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38-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效推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工程项目以工业建筑、商业建筑、民用建筑为主,有效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但是随着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相关资料中显示,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污染范围在不断扩大。因此,在今后的建筑施工管理中,必须注重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并且加强各种防范措施的应用,以促进国内建筑行业的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建筑施工中的常见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在国内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噪音污染、粉尘污染、水污染、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等,下面对各种污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1.1 噪音污染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噪音污染是群众反应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据统计,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捣、打桩机运转时的瞬间噪音可以达到85dB(A)以上。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阶段噪音的来源也有所区别,具体情况如下:1)土石方施工中,噪音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与运输车辆等;2)打桩施工中,噪音主要来源于振捣棒、打桩机、混凝土、石料搅拌车等;3)结构施工中,噪音主要来源于汽车泵、地泵、电锯、模板修理、支拆模板、振捣棒、混凝土搅拌车、外用电梯、搭拆脚手架等;4)室内装修与机电设备安装中,噪音主要来源于电锯、外用电梯、石材切割、拆除脚手架等。

1.2 粉尘污染

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控中,建筑施工的粉尘污染是造成地表扬尘的客观因素,也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建筑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现场土方平整、木工房锯末、混凝土搅拌,以及水泥、石料、回填土等材料的运输与搬运。造成建筑施工粉尘污染以人为或气象等因素为主,其中施工现场管理措施不力是最为重要的。

1.3 水污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各种生产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从而造成城市下水管道的堵塞或对周边的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建筑施工中的水污染源主要包括:砼浇注废水、废泥浆液、井点降水,以及骨料冲洗、混凝土搅拌、砼养护等环节产生的生产废水。如果不能对建筑施工中的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将对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危及到区域地下水、河流、湖泊的水质。

1.4 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污染较为广泛,而且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筑施工现场中常见的有毒有害废弃物主要包括:废弃化工材料与包装物、工业棉布、废铝箔纸、漆刷、废玻璃丝布、废旧测温计、油手套,以及试验室中丢弃的各种有毒有害试验容器或清洗液,其中含有高浓度的氢氧化钠、重铬酸钾、强酸、氢氧化钾的化学物质,如果不能进行科学的处理,将造成水、空气等环境污染问题。

2.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的有效防范措施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绝不容忽视,而是要对其污染源、传播途径、危害性等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从而才能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结合笔者多年工程监督管理经验,总结了以下防范施工中环境污染的措施:

2.1 提高建筑施工队伍的环保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提高施工队伍的环保意识是实现文明施工,防范各种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在对国内建筑施工队伍定期进行环保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应将环境保护列为建筑企业的主要管理项目,与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管理项目有机结合。在建筑施工中,对于各岗位操作人员的监管要符合相关工艺和技术标准,尤其是要注重对环境污染防范措施的研究,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从而推进全员环保意识的提高。

2.2 强化环境污染的动态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环境污染问题防范中,应注重动态管理模式的强化,即针对各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分别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2.1 噪音污染的防范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国家及地区相关界定标准,施工单位在开工前15d内,应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工程项目申报,其中包括:项目名称、施工场地、总工期、主要噪音污染源和具体的防范措施等。在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原则上禁止在夜间进行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如:打夯机、打桩机、电锯、振捣棒、搅拌机等。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进行夜间施工,施工单位应根据分级管理权限提前向环保部门上报申请,在获取《夜间施工许可证》后,及时向施工现场周边的居民发放通报,以赢得周边居民的谅解。

2.2.2 粉尘污染的防范

在建筑施工中的粉尘污染防范中,应注意以下措施:1)保证施工现场中生活、办公区的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并且配备专人定期洒水和清扫,以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2)在市区内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应尽量控制现场的混凝土搅拌,而是要使用质量合格的商品混凝土;3)在市郊建筑工程项目的混凝土搅拌中,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封闭管理,以尽量减少或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水泥、石料尘量;4)在土方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限制运载车辆的装土高度,并且对土方表面进行覆盖、喷洒水处理;5)在进行桩基施工时,尽量选用环傣性能突出的先张法预应力静压管桩,并且配合使用无循环的环保泥浆工法,从而有效减少泥浆循环钻孔、灌注中的粉尘污染;6)在进行建筑装修工程时,应尽量使用半成品或成品,以减少扬尘。

2.2.3 水污染的防范

在建筑施工的水污染防范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对于各种生产废水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处理后,方可排放至指定的位置;2)在混凝土搅拌站内要设置沉淀池,以保证沉淀后的生产废水可以二次循环使用;3)在施工现场的生活、办公区设置沉淀池、排水沟、隔油池、化粪池等,以减少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降低对周边水资源的污染。

2.2.4 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的防范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的防范应坚持“回收利用”的基本原则,例如:铁钉、钢筋、木头、塑料、包装纸、废渣、废砖头等废弃物都可以在施工进行再利用。而对于有毒有害的固体、气体、液体废弃物则要经过严格的处理,在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后,方可将其排放到指定位置,以减少对于区域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3.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环境污染和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是保障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化、环保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各种常见的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问题,国内施工单位应加强分析,并且积极制定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建筑行业的环保水准。

参考文献

[1]任排英,梁文.浅谈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J].煤炭设计,2001,(3):35—36

[2]白永环,张永金,建筑施工噪音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2):44—45

第9篇: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 施工企业 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加快了步伐,现代建筑施工项目也逐渐的发展壮大,但建筑施工项目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不仅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还要做好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上的管理,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

(一)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

1、施工企业建立的合同风险

在施工前期,一般施工单位会进行招标、报价、签订合同等工作,但在这些方面会存在风险,例如招标风险、报价风险、合同条款风险,对于招标风险,虽然一些项目建设方在资金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但这些项目建设方的诚信度不够,往往不按照签订的合同条款进行资金的投入,导致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工程的资金;有的项目业主利用虚假的工程信息进行竞标,从而骗取施工企业的保证金。报价风险是指施工企业为了在竞标中中标,不仅采取压价的方式增加中标几率,并且向项目建设方提高施工标准、缩短施工工期等项目,却没有充分考虑施工企业本身的施工成本及利润等,最终形成高成本、低利润的承包工程。而合同条款风险是指施工企业为了中标,与项目建设方签订合同时,没有认真仔细分析项目建设方拟定的合同方案,未认真研究合同中的不平等条款,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都由施工企业负责。

2、施工企业法律风险

施工企业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诉讼风险和总包合同风险,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资金拖欠、建筑材料价格问题等,若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未提出不平等的条款,则施工企业在施工前期就会面临困难。而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诉讼风险是指施工企业拖欠材料货款、拖欠分包工程款,而采取法律对施工企业进行诉讼。

(二)施工企业管理风险

1、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风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施工安全管理也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这不仅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没有保障,而且也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声誉,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风险

建筑施工项目是一个规模大、操作复杂、施工人员多的工程,若在施工管理中,不合理的分配人员、不明确分工、未按照施工流程进行作业等,则容易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施工工程,甚至会加大施工建设的资金投入。

3、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分包风险

施工企业有时不能按时完成复杂庞大项目工程,因此,采用分包工程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施工企业的工程任务量,所以施工企业需要与分包工程的施工单位共同承担责任,签订合同。但是,由于分包单位的施工管理不到位,导致工程亏损,甚至分包方用施工企业的名义进行原材料的订购,最终导致施工企业承担分包单位的风险。

(三)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1、施工资金风险

资金的保障是工程施工的前提,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若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资金保障,投入的工程款、为项目建设方垫付的资金或项目的保证金无法收回,则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风险。

2、施工项目的投资风险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原材料、机械设备、操作工具的资金投入,如施工企业的流动资金出现失衡现象,则容易导致施工的财务风险。

3、施工项目成本风险

若施工企业在项目设计方案上存在不足,并且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施工的管理,则会加大施工的成本;采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机械设备,影响了施工质量,也会加大施工成本;经济市场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如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材料价格的变化、机械设备租赁价格的变化等,这些现象都会加大工程项目成本风险。

二、施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

施工企业应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对风险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行。

(一)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竞标前,充分了解项目建设方的性格特点,诚信度是否较高,对项目建设方拟定的招标文件进行全面分析,仔细研究招标文件的条款及项目建设方的要求。进行竞标过程中,施工企业在编制标书时,应慎重报价,首先应全面分析项目的招标文件,对于有经济实力的施工企业,应建立企业的估价信息系统,从而确保竞标报价时,能提高工程项目报价的准确性,对于单项工程项目,也应确保工程报价计算的准确性。另外,施工企业人员应充分了解目前的建材行情,原材料的价格等,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预算工程项目资金,从而准确的进行工程项目的报价。

(二)签订合同条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签订合同时,应坚持公平性的原则,不管是施工企业,还是项目建设方,都应建立有效的合同制,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对于施工企业,应注意几个要点:不符合招标的文件不签,如工程项目文件中所涉及的资金、环保设计等程序,尤其是环保设计,若没有得到主管部门的签字,则施工企业很难进行施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导致施工很难进行,施工企业会有巨大的经济损失;施工企业对没有审查的合同不签;不符合法律的合同不签;没有成本利润的合同不签;不具公平性的合同不签。因此,在施工合同签约前,施工企业的经营部门应带领各个部门的职员对合同进行综合评审,运用法律法规等政策,修改完善合同中的条款,特别是合同中的附加条款,如项目工程款的资金支付、工程项目的垫付资金、建筑材料的拨款等,应明确规定工程项目的资金,若工程项目存在垫资等情况,应明确规定项目业主按时交付并返还利息。

(三)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提高法律意识,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严格把关合同的相关条款,修改完善不平等的条款,在一些重要条款上应坚持法律的原则,对于分包商、材料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应要求成立建设方与施工企业共同承担分包商、材料供应商的货款条款。

(四)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资金风险的防范措施,第一,做好结算工作,施工企业应对项目建设方加大施工企业已垫付资金、项目工程款的催收力度,采用有效的催收措施,及时按合同约定付款节点及工程进度陆续回款,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若项目建设方的资金比较薄弱,在竞标时应淘汰项目建设方的中标,或不承接项目工程的垫资;第二,施工企业应要求项目建设方提供资金担保,例如银行、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等;第三,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对工程项目的资金收入支出进行统计,并且扩大工程项目的资金渠道,与建设方达成协议,共同承担项目建设的资金,从而建立强大的资金支持体系并严格按照付款审批流程执行资金支付;第四,转移资金风险,制定分包合同工程条款、材料订购合同条款,分包商、材料供应商的支付额度应低于施工企业制定的支付额度。

成本风险防范措施。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对施工的成本进行预算、估算,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充分考虑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根据合同条款,对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求进行施工索赔,采用法律等手段,有必要时请律师进行诉讼谈判,从而要求项目建设方赔偿施工的经济损失,或要求延长工期等。

(五)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明确分工、明确施工人员的工作职责,必须要求施工人员按照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标准进行施工,做好施工中的检查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对于安全事故,建立保险机制,如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等形式,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建筑行业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但建筑施工还存在许多风险,分析施工企业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使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甘毅.施工企业分包合同管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金融经济,2013,10

[2]李卫.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广东科技,2012,0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