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精选(九篇)

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

第1篇: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关键词: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财务风险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财务风险是指特定的环境下和特定的时期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资本损失的可能性。概括起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国家风险,主要包括风险和政治风险;二是经济和管理风险(或称商业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利润风险、税务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其他风险。

一、利率风险及防范

利率风险是指不同类型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利率变化,直接或间接造成投资价值或收益损失的风险。

(一)国库券利率风险及防范。国库券(又称无违约债券)由国家发行,不存在破产而不能履约的问题。但国库券也存在利率风险。国库券的市场价值(现值)变动与市场利率变动成反比,而且,期限较长的国库券所承担的利率风险也较大。因此,随着市场利率波动而产生的债券价格波动,实际上反映了利率风险的存在。从表面上看,好像投资于短期债券可以避免或减少这种利率风险,但是必须看到,投资短期债券还会承担另一种利率风险即“息票息率风险”。因为投资者在购进短期债券的同时,也必然购进与这些债券相联系的各种息票。而市场利率的变动对债券价格及其息票均有影响,所以利率风险依然存在。因此,投资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定时间内无特殊用途的资金,可以投资于适当期限的债券;而近期内需要动用的资金,则可以投资于短期债券。

(二)公司债券利率风险及防范。公司债券同样存在着息票利率风险和价格变动风险两类利率风险。公司债券往往较国库券的利率高,以便与其存在的较大风险相适应。公司债券的价格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作反方向变动。在通常情况下,债券资信级别是影响债券价格的直接因素。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公司债券时,首先,要对债券的资信评级特别是新发行债券的资信评级了解清楚,否则遇到风险,轻则是减少利得,重则是企业破产。另外,投资者还要在报酬与风险两者之间作出权衡。对于债券的期限,投资者应尽可能使投资的债券的到期日期与现金的支付日期相吻合。证券不到期虽可以贴现,但贴现率总要高于报酬率即利率,这会使贴现人(即投资者)蒙受损失。

(三)公司股票利率风险及防范。公司股票包括优先股票和普通股股票,其都存在风险。除享有累积分红权利的优先股股票的累积现金红利支付的金额和时间是固定的外,其余大多数非累积优先股股票的现金红利,在发行公司遇到经济困难时,则可以不付;至于普通股股票的现金股息,如果公司认为盈利情况不确定,或者支付红利将给公司带来严重经济困难,也可以取消普通股股息的支付。因此,普通股股票的股息收益所存在的风险要大于债券的息票收益。利率风险对优先股股票和普通股股票的影响,一般是通过现值机制从股票的价格上得到反映。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一方面要看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另一方面还要将所要投资的股票的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进行比较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二、利润风险及防范

(一)利润分配风险及防范。通常与外国合资办企业之前,应该签订明确的利润分配比例条款,但如果遇到该国政府的更替或政策变动,且制定的新政策强行规定外国投资方在合营企业中只能占有较小的比例时,这对于那些原来占有较大比例(如占50%以上)的外国投资方来说,无疑是突然的打击,其结果是利润分配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另外,有些国家虽然不是采用这种武断的方式来改变投资比例,但是也规定外资比例在一定年限内必须逐渐降低。除这两种方式以外,还有协议的外资逐步减少股权方式,那么,在经营初期,投资者应尽可能采用多种加速资金周转的方式来多获利润,这样,即使以后逐步减少股权比例,也能达到投资的初衷。

(二)投资利得加税风险及防范。对于外国投资者的利得另加收税,无疑是直接减少他们的利润收入。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征收扣缴税,它是指东道国政府对支付给外国投资者的股利、商标、专利、技术等特许使用费或利息所征收的税费。例如,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在意大利的商标权所得只能向美国母公司分派70%,其余的30%要以扣缴税的形式向意大利政府缴纳。因此,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应考虑将资本投入到那些没有开征这种特别税种的国家。如果是突然加征这种特别税种,除非这个国家的投资利得特别丰厚,否则,可以考虑逐步向外转移资本直至撤资。另外,也可以采取国际避税的方式。

(三)利润汇出风险及防范。比较典型的利润汇出风险就是外汇管理,可分为宽松型的外汇管理和严格型的外汇管制两种。例如,发达国家一般要求向境外汇款时,金额超过一定限额就要向银行部门申报,这是形式上的外汇管制,属宽松型的外汇管理;而有些发展中国家规定投资每年汇往境外的金额不得超过投资利润的若干比例,而且还要经东道国主管部门批准,这是严格型的外汇管制,也正是这种管制才是影响外方投资者利益的实际因素。对于宽松型的外汇管理,外方投资者可以来用支持特许费和劳务费、偿还债务等方法转移利润。对于那些采用严格型外汇管制的国家,外方投资者的投资利润不能自由地汇出境外,投资者可将分得的利润购买某些短期会升值的资产或当地的国库券,也可将其存进银行或对其他公司贷款等,借以保值并获收益。也可以通过转移价格的方法,将所赚取的利润调回本国。外方投资者还可采用在东道国开辟新的出口业务的方法,这样既可帮助东道国解决外汇短缺问题,又可为资金的转移提供新的途径。

(四)利率变动风险及防范。当市场利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应增大,可能导致经营效益下降,盈利减少,从而使投资者遭受收益下降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减少融资以防范风险,如果是因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扩大急需资金时,可考虑其他方式的融资,如将企业的留存收益转增为资本等。当然,留存收益太多,可能需交纳高额的留存收益税,那么,企业只有在利率和留存收益税之间进行选择了。

摘要:国际资本流动中的财务风险是指特定的环境下和特定的时期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资本损失的可能性。概括起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国家风险,主要包括风险和政治风险;二是经济和管理风险(或称商业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利润风险、税务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其他风险。

关键词: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财务风险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财务风险是指特定的环境下和特定的时期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资本损失的可能性。概括起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国家风险,主要包括风险和政治风险;二是经济和管理风险(或称商业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利润风险、税务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其他风险。

一、利率风险及防范

利率风险是指不同类型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利率变化,直接或间接造成投资价值或收益损失的风险。

(一)国库券利率风险及防范。国库券(又称无违约债券)由国家发行,不存在破产而不能履约的问题。但国库券也存在利率风险。国库券的市场价值(现值)变动与市场利率变动成反比,而且,期限较长的国库券所承担的利率风险也较大。因此,随着市场利率波动而产生的债券价格波动,实际上反映了利率风险的存在。从表面上看,好像投资于短期债券可以避免或减少这种利率风险,但是必须看到,投资短期债券还会承担另一种利率风险即“息票息率风险”。因为投资者在购进短期债券的同时,也必然购进与这些债券相联系的各种息票。而市场利率的变动对债券价格及其息票均有影响,所以利率风险依然存在。因此,投资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定时间内无特殊用途的资金,可以投资于适当期限的债券;而近期内需要动用的资金,则可以投资于短期债券。

(二)公司债券利率风险及防范。公司债券同样存在着息票利率风险和价格变动风险两类利率风险。公司债券往往较国库券的利率高,以便与其存在的较大风险相适应。公司债券的价格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作反方向变动。在通常情况下,债券资信级别是影响债券价格的直接因素。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公司债券时,首先,要对债券的资信评级特别是新发行债券的资信评级了解清楚,否则遇到风险,轻则是减少利得,重则是企业破产。另外,投资者还要在报酬与风险两者之间作出权衡。对于债券的期限,投资者应尽可能使投资的债券的到期日期与现金的支付日期相吻合。证券不到期虽可以贴现,但贴现率总要高于报酬率即利率,这会使贴现人(即投资者)蒙受损失。

(三)公司股票利率风险及防范。公司股票包括优先股票和普通股股票,其都存在风险。除享有累积分红权利的优先股股票的累积现金红利支付的金额和时间是固定的外,其余大多数非累积优先股股票的现金红利,在发行公司遇到经济困难时,则可以不付;至于普通股股票的现金股息,如果公司认为盈利情况不确定,或者支付红利将给公司带来严重经济困难,也可以取消普通股股息的支付。因此,普通股股票的股息收益所存在的风险要大于债券的息票收益。利率风险对优先股股票和普通股股票的影响,一般是通过现值机制从股票的价格上得到反映。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一方面要看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另一方面还要将所要投资的股票的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进行比较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二、利润风险及防范

(一)利润分配风险及防范。通常与外国合资办企业之前,应该签订明确的利润分配比例条款,但如果遇到该国政府的更替或政策变动,且制定的新政策强行规定外国投资方在合营企业中只能占有较小的比例时,这对于那些原来占有较大比例(如占50%以上)的外国投资方来说,无疑是突然的打击,其结果是利润分配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另外,有些国家虽然不是采用这种武断的方式来改变投资比例,但是也规定外资比例在一定年限内必须逐渐降低。除这两种方式以外,还有协议的外资逐步减少股权方式,那么,在经营初期,投资者应尽可能采用多种加速资金周转的方式来多获利润,这样,即使以后逐步减少股权比例,也能达到投资的初衷。

(二)投资利得加税风险及防范。对于外国投资者的利得另加收税,无疑是直接减少他们的利润收入。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征收扣缴税,它是指东道国政府对支付给外国投资者的股利、商标、专利、技术等特许使用费或利息所征收的税费。例如,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在意大利的商标权所得只能向美国母公司分派70%,其余的30%要以扣缴税的形式向意大利政府缴纳。因此,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应考虑将资本投入到那些没有开征这种特别税种的国家。如果是突然加征这种特别税种,除非这个国家的投资利得特别丰厚,否则,可以考虑逐步向外转移资本直至撤资。另外,也可以采取国际避税的方式。

(三)利润汇出风险及防范。比较典型的利润汇出风险就是外汇管理,可分为宽松型的外汇管理和严格型的外汇管制两种。例如,发达国家一般要求向境外汇款时,金额超过一定限额就要向银行部门申报,这是形式上的外汇管制,属宽松型的外汇管理;而有些发展中国家规定投资每年汇往境外的金额不得超过投资利润的若干比例,而且还要经东道国主管部门批准,这是严格型的外汇管制,也正是这种管制才是影响外方投资者利益的实际因素。对于宽松型的外汇管理,外方投资者可以来用支持特许费和劳务费、偿还债务等方法转移利润。对于那些采用严格型外汇管制的国家,外方投资者的投资利润不能自由地汇出境外,投资者可将分得的利润购买某些短期会升值的资产或当地的国库券,也可将其存进银行或对其他公司贷款等,借以保值并获收益。也可以通过转移价格的方法,将所赚取的利润调回本国。外方投资者还可采用在东道国开辟新的出口业务的方法,这样既可帮助东道国解决外汇短缺问题,又可为资金的转移提供新的途径。

(四)利率变动风险及防范。当市场利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应增大,可能导致经营效益下降,盈利减少,从而使投资者遭受收益下降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减少融资以防范风险,如果是因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扩大急需资金时,可考虑其他方式的融资,如将企业的留存收益转增为资本等。当然,留存收益太多,可能需交纳高额的留存收益税,那么,企业只有在利率和留存收益税之间进行选择了。

三、税务风险及防范

国际资本在流动中会碰到税收种类、税负水平、税收优惠及某些突变因素对税务产生影响,因此,在事前应充分了解资本流动中的税务负担,尽可能准确地预测税收政策可能产生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及时采取各种适当的措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使资本流动中的税负最小化。同时,对于突变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

(一)利用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化解高额税负。仔细研究各国的税收制度。根据该国税收的特征,制订出减少税负的措施。如在所得税方面各国的税率一般都在50%左右,无大的差别,但是在公司留存收益及股利分派方面,各国的做法就不相同。如德国、日本对企业的留存收益按56%的税率征税,对分派给股东的股利和红利则按36%的税率课征预扣税。当生产规模扩大而需要追加营运资金时,不是将留存收益转增为资本,而是向外部借款。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是可避免缴纳较高的留存收益税,二是借款的利息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可作为成本或费用扣除,公司的所得税税负因此而有所减少。

(二)争取本国政府的税收饶让抵免政策。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有些资本流入到了那些旨在吸引外国资本和外国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国家,这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时期内享受了收入(或所得)免税和减税的优惠。然而,这种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财税政策的实施,必须以有关国家之间加强国际税务合作为前提,即由东道国政府出面要求投资者母国的税务当局,对于这部分优惠减免的税收视同已向东道国政府纳税而给予饶让抵免。

(三)采用转移价格策略,减少税负。一般做法是:处在高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向处在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出售商品、提供劳务和技术时,采用调低转移价格的策略,使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进货成本下降,利润提高,税负也相对减少;反之,处于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向处在高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出售商品、提供劳务和技术时,采用调高转移价格的策略,同样也起到利润增加,税负减少的作用。

(四)对税收政策突变的防范。一些中小国家为了吸引资金,往往给予外国投资者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的税收优惠条件。但由于政府不稳定,在政权更迭后,原来政府许诺的税收优惠条件可能会被取消和废除。在这种情况下,外方投资者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加大费用支出减少利润,其通常采用加速折旧或高价从别国的子公司进口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配件的方法,以尽可能避免因税收政策的改变而带来的税务负担。

(五)研究各国的税基范围和税率差别,决定资本流向。准确地规定税基范围是确定计税标准、计算应缴税额的前提条件。各国在规定特定课税对象的课税范围方面,差异很大。尤其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各国对允许作为费用而扣除的项目及其数额的规定相差悬殊,这直接关系到税基的大小,从而也决定了外方投资者的税负轻重。投资者在将资本投入该国前,应仔细研究对方的有关税法、会计法规及会计制度,并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做到心中有数。就税率的差别而言,对同一课税对象征税,有的国家采用比例税率,有的国家实行累进税率,还有的国家可能会以定额税率(或称“固定税额”)来开征,很少有两个国家税率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外方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东道国税制结构和税率高低要进行研究比较,以决定投资行为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模式。

四、偿债能力风险

我们可从现金流量表中选取有关指标判断企业的偿债风险。

(一)现金比率,用企业期末的现金金额与企业的流动负债之比,判断企业的偿债风险。由于流动负债期限短(不超过一年),很快就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如果企业手中没有一定量的现金储备,在债务到期时就容易出现问题。

(二)经营净现金比率,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企业流动负债相比。为什么要使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呢?首先,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情况下,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先要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支出,然后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支出。第二,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主要活动,是获取自有资金的主要来源,应该说也是最为安全而且是最规范的取得现金流量的办法,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来衡量企业的偿债风险,能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状况。

(三)经营净现金与全部负债之比,用以衡量企业用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偿付全部负债的能力,这个指标能够综合地反映企业偿债风险状况。我们在对某系统30家企业的现金比率进行比较发现,现金比率在40%—80%之间的企业都是经营稳定、资金运转良好的现金比率在100%以上的企业,有的是经营情况特殊,有的是年末由于一些原因现金余额增大,虽然他们的资金状况良好,但过高的现金比率会使资产过多地保留在盈利能力最低的现金上,虽然企业没有偿债风险,但降低了获利能力。现金比率在20%以下的企业,经营上存在各种问题,其中现金紧张是共同特点,而且其中有几家企业已经出现现金周转的极度困难,偿债风险巨大。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偿债风险的预警信号:在现金比率低于30%时,企业的偿债风险加大,这时候,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应引起高度重视。

五、支付能力风险

支付能力是指企业除了用现金偿还债务外,用现金来支付企业的其他各项开支,企业如果没有支付能力,拖欠职工工资,拖欠货款,不能如常支付股利,不仅会造成员工队伍不稳定,生产经营不正常,而且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信心,形成支付上的风险。

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指标,我们可以得到这方面的信息。

1.普通股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股利的经营净现金流量。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比反映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之比来反映企业年度内使用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证明企业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会形成支付风险。

2.综合支付能力。用本期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加上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减去偿还债务的现金支出再减去经营活动的各项支出,如果结果大于0,说明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和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足以支付本期的债务和日常经营活动支出,可以有一部分余额用于投资和分派股利,反之则无法用于投资活动和分派股利,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得不到扭转,则说明企业面临支付风险。

参考文献

第2篇: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及其防范

作者:朱忱上传时间:2021-9-24

13:54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采用债务融资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易面临较大经营风险。鉴于此种风险危害较大,本文在对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来源和衡量方法分析基础上,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提醒中小企业更加注重债务融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目前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国内生产总值的55.6%,工业新增产值74.7%,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出口总额的62.3%。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它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因此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的延续、发展不仅要有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还要有一定的扩大再生产资金,这些资金仅凭企业自身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从外部进行融资。向银行等金融企业贷款,负债经营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债务融资既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又能获得财务杠杆效益,减少货币贬值损失,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但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损失,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现状

(一)融资渠道单一

在我国中小企业规模一般不大,自有资金往往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其基本素质较差、经营透明度低、偿债能力弱、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信用状况不佳和过高的经营风险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使他不能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筹集资金,只能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筹措资金,融资渠道单一。

(二)面临“逆向选择”问题

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使贷款单位资金监管成本提高,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资金风险往往不愿意向其提供贷款,形成“逆向选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正式的债务市场,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方面存在一定的市场失效。

三、风险的来源及原因

债务融资风险,是指由资金供需情况、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即与企业债务融资相关的风险。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债务筹资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下降的风险;二是指债务筹资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我国中小企业债务筹资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定性

企业投资利润率即投资报酬率,是指企业所得利润与初始投资额的比率;借入资金利息率是企业借款时按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与借入资金的比率。由于企业某个期间所获利润无法确切估量,同期市场利率也处于变化之中,因而,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使用一部分借入资金,可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当投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甚至发生亏损,严重的则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导

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二)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

中小企业还本付息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收益。企业收益与其日常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经营管理的好坏,影响当期收益的高低,决定现金流的多少,从而影响偿还到期债务本息“保证金”的充足与否,决定财务风险的高低。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会给市场传递一种不良信号,使企业信誉受损,降低其在融资市场中的信用等级,导致筹资困难,使企业面临再融资资金短缺的风险,无法满足后续发展需要,使企业发展缓慢或停滞。

(三)负债结构不合理

负债结构是企业负债中各种负债数量的比例关系,尤其是短期负债资金的比例。影响负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1、企业使用长期借款融资,其利息费用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固定不变;采用短期借款融资,其利息费用可能会有大幅度波动。2、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当借款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此时,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将借款展期,企业经营将陷入困境。3、长期借款融资速度慢,资金成本较高,并且附带一些限制性条款。

(四)市场利率和汇率变动

企业筹措资金,可能面临利率或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当国家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利息率不断提高,使得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增加。反之当国家实行“双松”

政策,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量增加,贷款利息率不断降低,企业筹资的资金成本降低,所负担的经营成本减少。同样,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也给企业

带来了外币的收付风险。,

四、风险的衡量

为了加强对债务融资风险的控制,必须对风险进行定量衡量,从而判别风险的大小,更好的向决策者发出预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类衡量方法:

(一)单变量方法

主要使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财务杠杆系数等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确定合理的财务指标,在获取财务杠杆收益的同时,兼顾企业

风险,使风险最小化。

(二)多变量方法

多变量方法即使用多个指标建立评价模型。

1、判别分析法

判别分析法能根据已知类别事物的性质建立判别函数,然后通过该函数对未知类别的新事物进行类别判断。1968年Altman用此方法建立了评估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可能性的Z

值模型,Z值取值不同,所代表的风险程度也不同,运用此模型,使企业对所面临风险有了大致的了解。由于该模型是建立在美国企业样本基础上的,我国企业应重新建立结合自身情

况的风险评价模型。

2、主成分法

主成分法是通过数学变换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换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然后选取前面几个方差较大的主成分代替原始指标。使用Z分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转换公式X’=

(X-μ)/σ,计算标准化数据协方差矩阵R及其前m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等,计算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以贡献率构建主成分模型。使用贡献率作为权重,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臆断,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单变量法是具体的、“微观”的分析方法;而多变量法则是抽象的、“宏观”的分析方法。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两种风险衡量方法,做到具体与抽象、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准确判定风险增加的具体来源,有效指导经营者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降低债务融资风险带来

的损失。

五、防范风险的对策

(一)树立风险意识

做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须独立承担生产经营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并将其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强风险管理和预测,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使债务融资在强风险意识下进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为整个风险管理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立足于市场,建立完善的内控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建立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及时预报风险,并发出警告,从源头防范风险的发生,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债务融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三)确定适度的负债比率

确定适度的负债比率、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企业适度负债经营是指企业的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常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应不定期进行测算,掌握资产、负债状况,并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根据实际情况,对比率进行适当调整,维持一个适度的负债规模。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反之,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筹资风险。同样,企业还应对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和债务偿还期限进行合理安排,防止

在日后经营过程中本金和利息的偿付风险。

(四)制定切实的负债偿还计划

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还款计划,保证到期还本付息。对于短期负债,企业一般应将其速动比率保持在不低于1:1,流动比率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区域,以保证企业在短期内有足够的资产偿还到期债务;长期负债主要依靠长期资产偿还,一般情况下,企业应将利息保障倍数控制在大于1的水平,否则难以保证有足够的资产偿还到期本息。只有预先制定好负债偿还计划,中小企业才能更为有效地降低债务融资风险,

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五)分析利率、汇率走势,合理筹资

针对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我国资金市场供求情况,正确把握未来利率走向。当预计未来市场利率将会逐渐走高的时候,采用固定利率的方式向银行借款,能够把融资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线上。当预计未来市场利率将逐渐走低的时候,采用浮动利率的方式向银行借款,能够使融资成本随利率逐渐走低而降低。对于筹集外币带来的风险,应预测和分析汇价变动趋势,制定外汇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其内在规律找出汇率变动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在预测汇率变动的同时,还应在筹资战略上和具体筹资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例如:注意债务币种和期限的分散以及对债务货币实行“配对管理”

等。

六、总结

债务融资既是一种财务策略,更是一种筹资战略。企业在债务融资决策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充分考虑融资结构和还款期限等因素,树立债务融资风险意识。在正确进行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制定必要的预防措施,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庆华.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J].经济师,2021

(2):23-26.

[2]狄娜、顾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21

(20):15-19.

[3]郭斌.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理论综述及其启示[J].金融研究,2021

(3):12-17.

[4]胡天然.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现实初探[J].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21

(12):9-12.

[5]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J].金融研究,2021

(5):18-20.

[6]章昌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21

(11):24-26.

[7]安广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因及对策思考[J].特区经济,2021(10):8-12.

[8]杨静等.融资风险及其化解对策[J].企业技术进步,2021(7):19-22.

第3篇: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涉外业务中因汇率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通常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变动带给保险公司的风险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中,交易风险是指以外汇计价成交的交易因汇率波动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可能性;折算风险是指公司为了编制财务报表,将以外汇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换算成本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时所面临的风险,它会影响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开财务报表的结果;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公司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

以上三类外汇风险的不同特点,见表1。

由于持有外汇负债、存在对外支付需求以及经营外汇相关业务的要求等方面的考虑,保险公司需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既包括编制财务报表时面临的折算风险、汇兑交易时面临的交易风险,也包括潜在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风险。

二、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造成的潜在影响

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外汇业务、偿付能力以及投融资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形成潜在威胁。

(一)在外汇资产和负债方面

汇率变动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外币净敞口是在资产方还是在负债方,主要体现为外币资产和负债不匹配带来的重估风险。

一方面,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本金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影响其实际价值。人民币升值会给持有美元资产的保险公司带来负的财富效应,导致以本币计算的外汇资本金缩水。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预测,2006年人民币可能升值3%-4%,摩根士坦利则认为,到200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达到7.5。分析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见图1)发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较长时期。如果不采取汇率风险防范措施,保险业现在所持有的外汇资产将遭受更大损失。

另一方面,对外汇负债来说,保险公司的外汇负债主要是应付外汇赔款。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在支付等额的外币赔款时所对应的人民币实际价值降低。

总之,如果外币资产多于外币负债,净敞口在资产方,人民币升值虽然会导致外币资产和负债在折算成人民币时都有所减少,但资产减少的更多,从而对保险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外币净敞口在负债方,人民币升值则会带来正面影响。

(二)在外汇业务方面

汇率变化对保险公司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外币保单与国内一般保单最大的差异,是外币保单是以外币定价。保户用外币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在给付满期金或理赔金时,也依保户指定的外币支付。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下降。

2.影响保险公司的再保经营。由于保险公司的直保业务通常是用人民币计价,如果在再保业务中再保摊回赔款以美元计价,那么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再保实际摊回赔款的人民币价值将会下降,保险公司所承担的实际自负赔款额度上升,从而增加了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风险。

3.影响保险外汇业务需求。长期持有外币资产的民众在汇率风险意识提高后,会主动寻求规避汇率风险和分散投资风险的措施,从而大大增加对长期型的外币保单,如外汇储蓄类保险(外币的教育金保险)、外币投资类保险等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的需求,这将为保险公司拓展保险业务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当前外汇保险业务范围,仅限于人身意外险和财产险等短期险种,不包括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和长期寿险,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境内居民购买外汇人身保险的限制将会逐步放宽,境内保险公司将逐渐可以经营长期型外币保单、甚至是投资理财类外币保单业务。

(三)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影响公司经营的最重要因素。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本金、准备金和公积金、业务规模及保险费率。除此之外,保险资金的运用、再保险业务等情况也会对偿付能力产生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引起保险公司外汇资本金的实际人民币价值贬值,也会给公司的业务经营带来重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在外汇资金投资方面,由于政策的限制,中资保险公司不能进行外汇衍生品交易,这使得保险公司无法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作为对冲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在保险外汇资金投资收益不高的情况下,如果未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将无法弥补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也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带来一定影响。

(四)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

汇率变动也会对国际商业资本的进入产生影响。从积极因素看,对于已进人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其利润汇出因人民币升值而实实在在地获得增加,其所获得的人民币收益的国际购买力也得到了提高,汇兑收益将促进已进入外资的扩张。在此示范效应下,如果海外预期人民币继续升值,将有利于增强我国保险公司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的谈判地位;

从消极方面看,初始资本门槛提高将对新资本的进入产生抑制作用。一国货币升值后,就会使该国成为更昂贵的投资地。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五)在海外并购方面

海外并购是我国保险公司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汇率变动会影响国内保险企业的并购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力。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兑换的外币数量就会相应增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保险企业的海外扩张欲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后,保险公司外债本息还付压力减小,可以在外国向当地金融机构贷款,适时进行海外并购。

三、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随着国家外汇政策的逐步开放,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投资领域也在逐步扩大,这对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应增强紧迫感,学习运用先进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一)树立汇率风险防范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这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的汇率风险意识较弱,把为防范汇率风险所付出的成本看作是额外负担。现在随着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逐渐增大,各保险公司必须要增强汇率风险意识。保险公司必须要在公司内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公司统一的风险管理文化,依靠最高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各个层次的相互配合,把风险管理贯穿到业务的每个环节。

(二)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更加系统、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保险公司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关系清晰的组织体系,制定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为汇率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激励经营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汇率风险的管理水平。要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检查制度,明确各岗位的义务和职责,并通过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促进汇率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加强保险外汇资金运用管理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管理,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经营效率等途径,减弱甚至抵消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

1.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加强外汇资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加强外汇资金运用管理的前提。保险公司应在充分考虑外汇资产和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外汇资金投资策略,使不同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上相匹配,以便有效控制汇率风险。

2.扩大保险外汇资金运用规模

某保险集团公司海外投资收益率扣除汇兑损失后,依然高于国内投资,从一个侧面说明扩大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应共同努力,扩大外汇资金运用规模,实现外汇资金有效益的流动,以收益冲抵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3.提高保险外汇资金投资绩效

即使在人民币存在预期升值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投资渠道、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绩效依然有可能抵消汇兑损失的影响。根据《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可投资于银行存款、外国债券、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股票等投资工具。但目前,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境内银行存款,投资品种比较单一,收益局限性较大。因此,保险公司应拓展外汇资金的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以提高外汇资金的投资收益,减弱汇率风险的消极影响。

4.充分利用专业投资管理公司

根据规定,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该实行托管制,并委托境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境外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同时,由于各保险公司单独进行外汇资金投资的成本较高,因此可以选择委托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方式,通过外汇资金投资专业化来提高投资绩效、降低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使用金融产品交易

管理汇率风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有赖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完善,尤其是外汇衍生品的丰富。对远期、掉期业务等金融工具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保险公司防范汇率风险。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人民币汇率衍生工具,所以,通过资金管理的方式,即资产负债方式来管理汇率风险比较适合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应逐步放宽避险工具的使用,切实做好对冲方面的制度安排,并取消对保险资金投资金融衍生品部分限制,以便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

(五)合理配置外汇资产币种

由于外汇市场上,各外汇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情况不一样,为分散外汇波动风险,可以考虑对外汇资产的币种及相应的持有量进行调整,使一币种外汇资产升值所带来的影响与另一币种外汇资产贬值所带来的影响产生抵消效应,从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例如,在当前时期内,根据汇率走势,可以适当减少美元资产持有量、增加欧元资产持有量。但是,由于各外币之间以及外币与人民币之间存在多重关系,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增多、也更加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现阶段不宜过多进行外币间的对冲。

第4篇: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关键词: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财务风险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财务风险是指特定的环境下和特定的时期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资本损失的可能性。概括起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国家风险,主要包括主 权风险和政治风险;二是经济和管理风险(或称商业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利润风险、税务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 其他风险。

一、利率风险及防范

利率风险是指不同类型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利率变化,直接或间接造成投资价值或收益损失的风险。

(一)国库券利率风险及防范。国库券(又称无违约债券)由国家发行,不存在破产而不能履约的问题。但国库券也存在利率风险。国库券的市场价值 (现值)变动与市场利率变动成反比,而且,期限较长的国库券所承担的利率风险也较大。因此,随着市场利率波动而产生的债券价格波动,实际上反映了利率风险 的存在。从表面上看,好像投资于短期债券可以避免或减少这种利率风险,但是必须看到,投资短期债券还会承担另一种利率风险即“息票息率风险”。因为投资者 在购进短期债券的同时,也必然购进与这些债券相联系的各种息票。而市场利率的变动对债券价格及其息票均有影响,所以利率风险依然存在。因此,投资者应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定时间内无特殊用途的资金,可以投资于适当期限的债券;而近期内需要动用的资金,则可以投资于短期债券。

(二)公司债券利率风险及防范。公司债券同样存在着息票利率风险和价格变动风险两类利率风险。公司债券往往较国库券的利率高,以便与其存在的较 大风险相适应。公司债券的价格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作反方向变动。在通常情况下,债券资信级别是影响债券价格的直接因素。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公司债券时,首 先,要对债券的资信评级特别是新发行债券的资信评级了解清楚,否则遇到风险,轻则是减少利得,重则是企业破产。另外,投资者还要在报酬与风险两者之间作出 权衡。对于债券的期限,投资者应尽可能使投资的债券的到期日期与现金的支付日期相吻合。证券不到期虽可以贴现,但贴现率总要高于报酬率即利率,这会使贴现 人(即投资者)蒙受损失。

(三)公司股票利率风险及防范。公司股票包括优先股票和普通股股票,其都存在风险。除享有累积分红权利的优先股股票的累积现金红利支付的金额和 时间是固定的外,其余大多数非累积优先股股票的现金红利,在发行公司遇到经济困难时,则可以不付;至于普通股股票的现金股息,如果公司认为盈利情况不确 定,或者支付红利将给公司带来严重经济困难,也可以取消普通股股息的支付。因此,普通股股票的股息收益所存在的风险要大于债券的息票收益。利率风险对优先 股股票和普通股股票的影响,一般是通过现值机制从股票的价格上得到反映。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一方面要看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另一方面还要将所 要投资的股票的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进行比较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二、利润风险及防范

(一)利润分配风险及防范。通常与外国合资办企业之前,应该签订明确的利润分配比例条款,但如果遇到该国政府的更替或政策变动,且制定的新政策 强行规定外国投资方在合营企业中只能占有较小的比例时,这对于那些原来占有较大比例(如占50%以上)的外国投资方来说,无疑是突然的打击,其结果是利润 分配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另外,有些国家虽然不是采用这种武断的方式来改变投资比例,但是也规定外资比例在一定年限内必须逐渐降低。除这两种方式以外,还有 协议的外资逐步减少股权方式,那么,在经营初期,投资者应尽可能采用多种加速资金周转的方式来多获利润,这样,即使以后逐步减少股权比例,也能达到投资的 初衷。

(二)投资利得加税风险及防范。对于外国投资者的利得另加收税,无疑是直接减少他们的利润收入。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征收扣缴税,它是指东道国政府 对支付给外国投资者的股利、商标、专利、技术等特许使用费或利息所征收的税费。例如,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在意大利的商标权所得只能向美国母公司分派70%, 其余的30%要以扣缴税的形式向意大利政府缴纳。因此,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应考虑将资本投入到那些没有开征这种特别税种的国家。如果是突然加征这种特别税 种,除非这个国家的投资利得特别丰厚,否则,可以考虑逐步向外转移资本直至撤资。另外,也可以采取国际避税的方式。

(三)利润汇出风险及防范。比较典型的利润汇出风险就是外汇管理,可分为宽松型的外汇管理和严格型的外汇管制两种。例如,发达国家一般要求向境 外汇款时,金额超过一定限额就要向银行部门申报,这是形式上的外汇管制,属宽松型的外汇管理;而有些发展中国家规定投资每年汇往境外的金额不得超过投资利 润的若干比例,而且还要经东道国主管部门批准,这是严格型的外汇管制,也正是这种管制才是影响外方投资者利益的实际因素。对于宽松型的外汇管理,外方投资 者可以来用支持特许费和劳务费、偿还债务等方法转移利润。对于那些采用严格型外汇管制的国家,外方投资者的投资利润不能自由地汇出境外,投资者可将分得的 利润购买某些短期会升值的资产或当地的国库券,也可将其存进银行或对其他公司贷款等,借以保值并获收益。也可以通过转移价格的方法,将所赚取的利润调回本 国。外方投资者还可采用在东道国开辟新的出口业务的方法,这样既可帮助东道国解决外汇短缺问题,又可为资金的转移提供新的途径。

(四)利率变动风险及防范。当市场利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应增大,可能导致经营效益下降,盈利减少,从而使投资者遭受收益下降的风险。在这 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减少融资以防范风险,如果是因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扩大急需资金时,可考虑其他方式的融资,如将企业的留存收益转增为资本等。当然,留 存收益太多,可能需交纳高额的留存收益税,那么,企业只有在利率和留存收益税之间进行选择了。

三、税务风险及防范

国际资本在流动中会碰到税收种类、税负水平、税收优惠及某些突变因素对税务产生影响,因此,在事前应充分了解资本流动中的税务负担,尽可能准确 地预测税收政策可能产生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及时采取各种适当的措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使资本流动中的税负最小化。同时,对于突变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 化解风险。

(一)利用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化解高额税负。仔细研究各国的税收制度。根据该国税收的特征,制订出减少税负的措施。如在所得税方面各国的税率 一般都在50%左右,无大的差别,但是在公司留存收益及股利分派方面,各国的做法就不相同。如德国、日本对企业的留存收益按56%的税率征税,对分派给股 东的股利和红利则按36%的税率课征预扣税。当生产规模扩大而需要追加营运资金时,不是将留存收益转增为资本,而是向外部借款。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是可避 免缴纳较高的留存收益税,二是借款的利息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可作为成本或费用扣除,公司的所得税税负因此而有所减少。

(二)争取本国政府 的税收饶让抵免政策。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有些资本流入到了那些旨在吸引外国资本和外国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国家,这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 和在一定时期内享受了收入(或所得)免税和减税的优惠。然而,这种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财税政策的实施,必须以有关国家之间加强国际税务合作为前提,即由东 道国政府出面要求投资者母国的税务当局,对于这部分优惠减免的税收视同已向东道国政府纳税而给予饶让抵免。

(三)采用转移价格策略,减少税负。一般做法是:处在高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向处在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出售商品、提供劳务和技术时,采用调低转移价 格的策略,使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进货成本下降,利润提高,税负也相对减少;反之,处于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向处在高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出售商品、提供劳务和技 术时,采用调高转移价格的策略,同样也起到利润增加,税负减少的作用。

(四)对税收政策突变的防范。一些中小国家为了吸引资金,往往给予外国投资者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的税收优惠条件。但由于政府不稳定,在政权更迭 后,原来政府许诺的税收优惠条件可能会被取消和废除。在这种情况下,外方投资者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加大费用支出减少利润,其通常采用加速折旧或高价从别国的 子公司进口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配件的方法,以尽可能避免因税收政策的改变而带来的税务负担。

(五)研究各国的税基范围和税率差别,决定资本流向。准确地规定税基范围是确定计税标准、计算应缴税额的前提条件。各国在规定特定课税对象的课 税范围方面,差异很大。尤其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各国对允许作为费用而扣除的项目及其数额的规定相差悬殊,这直接关系到税基的大小,从而也决定了外方投资者 的税负轻重。投资者在将资本投入该国前,应仔细研究对方的有关税法、会计法规及会计制度,并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做到心中有数。就税率的差别而言,对同一 课税对象征税,有的国家采用比例税率,有的国家实行累进税率,还有的国家可能会以定额税率(或称“固定税额”)来开征,很少有两个国家税率结构是完全相同 的。外方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东道国税制结构和税率高低要进行研究比较,以决定投资行为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模式。

四、偿债能力风险

我们可从现金流量表中选取有关指标判断企业的偿债风险。

(一)现金比率,用企业期末的现金金额与企业的流动负债之比,判断企业的偿债风险。由于流动负债期限短(不超过一年),很快就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如果企业手中没有一定量的现金储备,在债务到期时就容易出现问题。

(二)经营净现金比率,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企业流动负债相比。为什么要使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呢?首先,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情况 下,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先要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支出,然后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支出。第二,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主要活动,是获取自有资金的主要来源, 应该说也是最为安全而且是最规范的取得现金流量的办法,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来衡量企业的偿债风险,能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 状况。

(三)经营净现金与全部负债之比,用以衡量企业用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偿付全部负债的能力,这个指标能够综合地反映企业偿债风险状况。我们 在对某系统30家企业的现金比率进行比较发现,现金比率在40%—80%之间的企业都是经营稳定、资金运转良好的现金比率在100%以上的企业,有的是经 营情况特殊,有的是年末由于一些原因现金余额增大,虽然他们的资金状况良好,但过高的现金比率会使资产过多地保留在盈利能力最低的现金上,虽然企业没有偿 债风险,但降低了获利能力。现金比率在20%以下的企业,经营上存在各种问题,其中现金紧张是共同特点,而且其中有几家企业已经出现现金周转的极度困难, 偿债风险巨大。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偿债风险的预警信号:在现金比率低于30%时,企业的偿债风险加大,这时候,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应引起高 度重视。

五、支付能力风险

支付能力是指企业除了用现金偿还债务外,用现金来支付企业的其他各项开支,企业如果没有支付能力,拖欠职工工资,拖欠货款,不能如常支付股利,不仅会造成员工队伍不稳定,生产经营不正常,而且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信心,形成支付上的风险。

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指标,我们可以得到这方面的信息。

1.普通股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股利的经营净现金流量。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比反映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 支出的能力,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之比来反映企业年度内使用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证明企业支付能力越强,反之, 则会形成支付风险。

2.综合支付能力。用本期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加上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减去偿还债务的现金支出再减去经营活动的各项支出,如果结果大于 0,说明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和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足以支付本期的债务和日常经营活动支出,可以有一部分余额用于投资和分派股利,反之则无法用 于投资活动和分派股利,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得不到扭转,则说明企业面临支付风险。

参考文献

第5篇: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目前,地方中小银行绝大多数均未开办金融衍生产品和理财业务,涉及市场风险的主要是债券和外汇两类业务,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外汇类净资产在人民币升值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由于中小银行均未取得衍生产品交易资格,多数机构也未获准开办自营外汇买卖业务,缺乏对冲汇率风险的工具和手段,除了运用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尽量保持零头寸等有限手段控制即期的汇兑风险外,难以有效规避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营运资金汇率风险,法人机构的外汇净资产普遍出现缩水。另外,由于外汇市场主体对于美元贬值的预期,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外汇负债的减少以及企业和居民大量结汇造成的银行外汇头寸急剧增加,在外汇市场预期趋同及缺少衍生工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很难在市场上及时平掉这些巨额头寸,从而面临损失的可能。

(二)利率波动可能引发的债券投资价格风险

2007年央行已经连续加息。2008年以来,随着CPI指数上涨并高位徘徊,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根据经验测算,假定升息0.25个百分点,银行所持有中长期固息券平均期限为7年,如果事先不能准确预期,则理论上会有大约1.5%的跌幅。一些被调查中小银行的交易人员反映,他们所持有的部分债券将成为“垃圾债券”。

(三)流动性约束带来的收益风险

绝大多数中小银行参与同业市场交易的动机,是兼顾流动性和盈利性。从调查情况看,地方中小银行中长期债券占比较大,个别机构持债规模过大、债券结构不合理情况突出,一旦债市变盘或资金紧张时,这些机构不得不通过低价抛售债券来获得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将会变为损失。

二、中小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行交易账户划分工作滞后,给市场风险管理和监管带来困难

目前省内中小银行均没有实施银行、交易账户划分,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交易账户的概念和内容。由于普遍没有开展账户划分,各行在填报银监会监管信息系统的市场风险报表时,都将债券投资填报在银行账户,而交易账户均填报为零,掩盖了真实风险程度。账户划分工作滞后,为以后的风险分析和资本计提带来很大困难。

(二)董事会、高管层对市场风险的重视程度和监控能力不足

相对于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地方法人机构董事会和高管层对市场风险的关注程度和认识程度远远不够。在高级管理层对市场风险没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要求其制定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要求其对市场风险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容易流于形式。

(三)缺乏市场风险定价能力

绝大多数银行反映风险定价是当前实施市场风险管理的难点,由于缺乏真实连贯的人民币国债收益率曲线和成熟的定价模型,各行对一些产品进行日损益计算有难度。调查问卷反映,全省28家法人机构尚无一家对市场敞口风险进行计量,也没有一家建立风险计量的内部模型,没有一家对交易账户头寸按市值每日重估。

(四)缺乏管理和对冲市场风险的工具和技术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近70家银行法人机构取得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资格,而山东省尚无一家。同时,市场风险管理涉及大量技术问题,如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基础数据的采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等,各行普遍缺乏技术手段支撑。

(五)缺乏高素质的市场风险管理人才

债券、外汇市场本身的创新层出不穷,业务对专业素质的要求甚高,必须配备专门的人才队伍。从调查看,各行熟悉债券、外汇业务的操作人员比较稀缺,管理人员更为匮乏;另外,审计人员市场风险管理知识欠缺,不能有效发挥对市场风险管理的再监督作用。

(六)业务操作和管理层面存在较多风险隐患

根据典型调查,各行在办理债券、外汇业务时,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加大了市场风险管理难度。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少数银行前台、后台未实现严格分离。调查发现,个别行甚至出现后台人员离岗后,前台人员代替登录业务的现象,隐藏较大的道德风险。二是授权授信随意性较大。授权机制粗放,授权人对被授权人的授权未经充分讨论和研究,对交易权限、授信额度规定得过于简单,重大交易缺乏严密的审批流程。三是业务人员轮岗、交流和强制休假执行不力。由于债券、外汇业务操作和管理层面的人员普遍缺乏,大部分银行难以执行三项制度,有的自开办债券业务以来该部门人员从未轮岗或交流过。四是审慎规则执行不严。部分银行没有对债券投资按风险大小实施分类管理,也没有按规定对市价持续两年低于账面价值的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五是绩效考核导向错位。对市场风险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混同于资金交易人员,只是下达资金交易量和利润指标,没有把风险防控要素纳入考核

内容,放大了管理人员扩张规模的冲动。

三、加强市场风险管控的几点建议

(一)推动划分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

首先,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各行按照《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市场风险管理指引》要求,结合本行实际,明确制定账户划分的标准和程序,并将账户划分结果报告监管部门。其次,要定期对各行的账户划分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是否遵守内部的账户划分政策、是否存在为减少监管资本要求而人为在两个账户之间调节头寸等。同时,建议银监会根据地方法人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能力,制定账户划分的具体意见。

(二)支持加快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

监管部门应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法人机构申请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资格,并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督促地方法人机构逐步推行管理会计,引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建立内部核算和激励制度,加强防范市场风险。同时,要严把新业务市场准入关,对法人机构开办的新业务、新产品,严格审查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在风险可控下开展新业务。

(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改变目前风险管理分散的现状,设立独立的、综合性的风险管理部门,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纳入部门职责,在此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市场风险管理的信息传递路径。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岗位分离、三项制度等,加强授权授信管理,研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把市场风险管理纳入绩效考核的框架。

(四)提高市场风险量化管理能力

由监管部门牵头,研究中小法人机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标准化及其设计框架,在人才培训、模型研制、数据库建设、市场风险管理知识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以较小的成本推出适应中小法人机构的标准化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应用于市场风险管理中。

第6篇: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关键词:资金;融资风险;对策和措施

引言

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的很多外贸公司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下,开始尝试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公司的外贸交易范围和贸易数额都在不同程度地扩张,国际贸易中的国际结算工具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与此对应,国内企业在融资方式上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杂,因此,融资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也就不断加大,并且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也不断增大。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如何把握时展的机遇,选择最优的融资策略,最大限度地获得融资效益,有效控制融资风险,合理规避和防范融资风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对影响企业融资风险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企业融资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措施,以及风险出现时的处理对策,从而为企业合理融资、最大限度减小融资风险提供参考。

一、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1.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1)企业规模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运营必须以对一定量资金的占有支配为前提。只要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就与运营规模有着一定的量的对应关系。企业规模越大,越有条件实施多元化经营和纵向一体化经营,经营风险可以依靠多元化经营来分散,纵向一体化则可以通过交易内部化,调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大规模企业比小规模企业更加稳定,具有更低的预期破产成本,可以承受较高的负债水平。银行业的风险规避体系决定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重重阻力,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其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企业以借贷融资为主。(2)融资成本过高,企业不堪重负。(3)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融资难度。

(2)企业的投资决策

企业的投资决策者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根据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和投资的必要性,分析投资结构、投资成本、收益和其他经济活动的重大问题,做出判断和选择,以实现其投资的预期使用目标。投资决策的针对性要求企业投资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投资决策的现实性是投资行动的基础,投资经营管理是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循环过程,正确的投资决策是合理的投资行动的基础。投资决策的风险性要求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一定要顾及到实践中将出现的各种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变化,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风险的出现也具有偶然性和客观性,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分析史料和现状,并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对风险进行估计,达到控制降低风险的目的。企业的投资决策正确与否,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好坏,正确的决策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错误的决策可能使企业陷入泥淖。

(3)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来源组成和比例关系。企业的资本可分为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股权资本是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或发行股票获得的可长期持有和使用的资本,债务资本包括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企业的资本结构即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组合结构和比例。最佳资本结构是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资本结构,它要求既要取得最大化的收益,又要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企业资本结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本结构是否兼顾收益性与安全性,与企业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需要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更多地依赖流动负债筹集资金,资产适用于抵押的企业通常负债较多,以技术研发为主的企业一般负债较少。不同类型的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本结构,企业应因地制宜地制定风险规避措施,充分发挥不同资本之间的互补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风险。

(4)企业的负债状况

负债规模和期限影响融资风险。企业的债务规模越大,利息费用开支越多,不能按时偿付债务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收益减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导致企业融资风险加大。在债务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到期不能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也越大,导致破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企业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融资风险也越大。负债的期限结构应该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合理地安排负债的期限结构,力求借款资金的期限与投资项目的期限保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平,从而尽量减少企业的融资风险。

2.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1)经营环境因素

企业经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构成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内部经营环境包括内部功能机构和组织机构。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可分为直接环境因素和间接环境因素,直接环境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因素、竞争因素、资源因素、国家政策因素。市场需求量取决于需求者的数量和现实的购买力。竞争因素是指与企业平行存在或可以相互替代的各种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竞争对手的情况。资源因素就是企业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运用企业资源。外界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十分显著,企业应时刻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变动,以及国家经济制度、经济环境和经济走势的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引领企业发展路径。间接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政治形势、政治制度、政治发展趋势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也是企业经营的影响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引领企业走在行业的前列。社会观念、人民的观点态度习惯等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内部条件包括生产要素和管理要素。其中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是企业经营的管理要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开拓销售渠道、创新管理理念、实行多元化经营,才能抵挡来自市场的冲击,为企业更好地融通资金奠定基础。

(2)汇率变动因素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具有时效性,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任何国际国内形势都会引起汇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导致拥有涉外业务的企业的收益随着汇率的波动而起伏,甚至可能因汇率的变动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为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而对企业融资产生影响。

(3)通货膨胀因素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量,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在持续的通货膨胀下,物价不断上涨,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愈加强烈,强烈的社会资金需求引起融资成本的水涨船高,企业不惜以高利率融入资金,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一旦资金链断裂或商品销售不畅,将会导致企业融资风险不断升级,严重的可能引起企业破产。

二、企业融资风险的规避措施及风险出现时的处理策略

1.规避措施

(1)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市场维护与开拓,营销是企业盈利的根本来源,找到适销对路的市场和客户群体,在努力维护现有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的基础上,适当开拓新市场与新客户,为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开辟道路;二是产品创新与改革,创新是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在市场化竞争的浪潮中,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勇于改革陈旧产品框架的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是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好的团队需要高效、具有凝聚力的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应以世界500强为榜样,学习他们优秀的管理经验,为我所用,使企业的管理不落后于时代。

(2)采用可行的投资项目

可行的投资项目是企业融资的前提,如果没有可行的投资项目,企业的融资就会有风险。企业应采用科学恰当的评估方法来研究分析评估投资项目,企业应该从背景情况、受益范围分析、地区需求分析、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人员条件、原材料条件等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分析,在投资前做出正确的判断,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以期在规避融资风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获取投资报酬,为企业谋取利润。

(3)保持负债的合理性

一方面,要判断企业是否可以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须满足一个先决条件: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应高于借款利息率,如果无法满足这个条件,那么企业只能采用增资的方法筹资,并努力减少现有债务,避免财务杠杆的反作用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负债规划,企业应根据自身资产规模、经营能力与资金需求量,制定合理的负债规划,然后根据实际获得的融资额度,制定相应的还款计划,竭力避免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影响企业信誉。

(4)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分割风险、转移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经济效率的作用,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宏观方面,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金的有效流动,可以增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微观方面,衍生金融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和个人规避金融风险,减少损失,具体有投机获利和套期保值的作用。远期合约、远期利率协议、期货合约、金融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都是规避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有效途径。

(5)充分利用负债的抵税作用

负债具有抵税作用,负债所发生的利息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股本融资在盈利能力差或没有利润时,可以少支付甚至不支付股息,因此,如果经营状况不佳,企业在做出负债决定之前,应权衡更多的债务和股权资本少分配的税收抵扣额股息,再作出决定。如果债务的抵税金额小于权益资金少分配的股利,那么企业应该增加权益资金的筹集,相反,如果债务的税收抵扣额超过权益资金少分配的股利,那么企业应考虑增加负债资金的筹集。

2.融资风险出现时的处理方法

(1)实施债务重组

融资风险一旦出现,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意味着可能面临损失,如果处理不当,企业和债权人双方都要受到损失,此时,债务重组便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让步,以利于债权的实现,减少双方损失。及时的债务重组,能减少企业融资的风险,是一种避免因企业破产而造成债权人损失的对策。

(2)科学管理负债和还款事宜

融资风险一旦出现,企业就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科学合理的管理负债和还款事宜,变被动为主动,化解风险。首先,企业应该优化债务融资行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比进行适当调整,力求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同时,企业应对长期和短期债务的偿还期限进行合理调整,力求圆满完成还款任务。其次,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最后,企业应加强组织管理,通过对员工的鼓励,使企业上下干劲十足,使企业能够更加高效运转,创造更多的利润,以应对负债及还款压力。

四、结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企业融资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经营不善导致支付能力下降而产生的支付风险、举债引发的财务杠杆风险,都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企业要规避和防范这些风险,必须确定最优资本结构、选择最佳融资方案、科学管理企业运营。在融资活动中,只有做好全程动态管理、关注经济环境市场变化、科学评估融资风险、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全局把握融资活动,才能规避和防范融资风险,防患于未然。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参考文献:

[1] 雷春萍,朱艳梅,于辉.试论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及其构建[J].黑龙江金融,2005.

[2] 高金玲,熊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3] 戴小平,陈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

[4] 唐玉莲,徐大进,唐娜.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

[5] 蓝虹,穆争社.中国企业融资风险生成与转嫁的博弈分析[J].财经科学,2004.

[6] 冯曰欣.企业融资风险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

[7] 蓝裕平.企业融资战略.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8] 准秀.项目融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杨硕.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与融资体系研究[D].2008.

[10] 方舟,民间借贷的利与弊,企业家天地,2010

[11] 翟中良,浅谈生产型企业的融资,财经界(学术版),2011

[12] 刘建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综述《学术动态综述》2009

[13] 林祥友,宋浩,债务利息和所得税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财会月刊,2008(2),29―30

[14] 秦伦超,财务杠杆原理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时代经贸,2008

[15] 张锡凤,试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中国对外贸易,2011

第7篇: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一、外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

(一)中外资企业外债管理区别对待,影响中资企业对外融资。目前,除试点地区外,我国对中外资企业举借外债实施差别化管理,外资企业举借外债的条件比中资企业要宽松得多。外资企业在“差”范围内可举借外债,而中资企业中长期外债须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短期外债额度须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在国际资本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可以便捷地融入境外低成本资金,而中资企业受规模限制和审批流程约束,跨境融资能力受限。中外资企业在外债政策待遇上的不平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资企业融资渠道,制约了中资企业发展。

(二)现行外债余额管理方式注重个体风险防范,缺乏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现行外债管理仍以微观管理为主,注重对个体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而缺乏对宏观环境、政策及金融市场的关注,比如大量资本流入是否会使汇率升值和导致金融体系流动性增加等。随着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资本流动限制的逐渐放开,仅依赖微观审慎管理已经不能保证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不能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而宏观审慎管理重点关注机构面临的共同风险,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健。

(三)现行企业外债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外债管理要求。当前“差”外债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企业可采取扩大“差”方式调增可借外债额度,使外债额度控制失去意义;二是“差”管理未对短债期时间、次数和长债提前偿还进行明确限制,对借款利率没有明确要求,导致外债期限结构和融资成本难以控制,为投机资金通过融资渠道跨境流动提供了条件;三是未从行业特点、经营状况、信用记录等方面对借款企业进行差别化管理,政策导向不清晰,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外债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构建框架

(一)总体思路

围绕外汇管理方式“五个转变”的要求,依托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外汇账户系统、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系统,探索构建监测分析预警指标体系,在有效满足企业境外融资需求的同时,合理控制外债规模,降低外债风险,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二)构建模式

1.科学动态地核定外债额度。

统一中外资企业外债管理政策,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外债监管原则,外汇局与人民银行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同核定中外资企业可借本外币外债额度。中外资企业外债额度以其上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一定比例举借,企业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内容,综合体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实际偿债能力,且采取余额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系数,对不同的借债主体和所处行业赋予不同的数值,即:中外资企业可借外债额度=上年度(或半年度)经审计净资产额×宏观审慎监管系数。同时,充分考量企业遵守相关政策规定情况、所处行业以及所借外债币种和期限等因素,从而使外债规模管理更为灵活高效。

2.强化外债事后监管和统计预警。

在宏观审慎框架下设定企业外债额度后,应强化对企业外债的事后监管和统计预警。一是完善事后监管制度,提升监测分析水平。由于外债数据采集方式较为分散,债务人登记、银行代客申报和贸易信贷抽样调查等多种方式并存,导致部分数据质量不高,应不断提升外债数据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同时,针对我国外债数据统计未包括中国海外机构的对外负债,应将外债数据统计口径与国际标准通行做法统一,全面评估外债风险。二是对外债流入可建立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实时监控借债主体的借债频率、期限结构、币别结构、利率结构和资金流动情况,实现全方位的非现场监测。宏观层面,可根据监测情况,对外债形势进行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并据此实施宏观调控,经济过热时,适当调低宏观审慎参数,经济遇冷时,适当调高宏观审慎参数。

3.规划监管运作流程。

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按照“确认债务主体资格―总体状况监测预警―延伸核查可疑交易―选择工具灵活调节”的运作流程,对企业外债实行全流程规划监管。在确认债务主体资格环节,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可借用外债规模,引入财务分析从微观审慎角度防范单一企业偿债风险,并依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进行差别化管理。在总体状况监测预警环节,建立涵盖企业综合信息的外债管理信息数据库,设计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从宏观审慎角度识别外债宏观风险点,针对部分风险进一步确定重点关注企业。在延伸核查可疑交易环节,对已确定重点企业进行常规核查或风险核查。选择工具灵活调节则贯穿于企业外债管理的全过程,针对已确认的宏观风险点,动用工具进行调节,同时完善系统功能,调整监测指标(如图)。

企业外债管理流程图

三、外债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实施路径

为配合上述监管框架,应明确外债额度核定部门及核定方式;建立完善的统计监测制度,为开展非现场监测分析核查提供抓手;同时应完善配套处罚措施,规范企业外债市场秩序,防范外债风险。

(一)外债额度核定部门及核定方式

外债额度核定工作可由外汇局与人民银行共同完成,具体就是按照上述外债额度核定方式,两部门共同核定企业可借本外币外债总额度,并共同研究制定统一的本外币外债管理办法和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实现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管理系统与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的信息互通与共享,将企业外债额度核定计算方式同时嵌入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与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由系统后台自动完成企业外债额度的计算,事后企业无论是借用外币外债还是本币外债,均在两个系统中同步扣减企业可借外债总额度。

(二)整合监测系统,建立外债管理信息数据库

整合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国际收支申报系统、跨境资金流动与监测系统、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等系统资源,实现中外资企业和本外币外债统计监测的统一。同时,制定完善的事后核查工作制度,结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国际收支状况、区域外汇收支特点,设定外债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研究设置外债监测预警指标,设定科学的指标阈值,将之嵌入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由系统自动筛选异常交易数据,确定重点监测企业。

建立全面的外债管理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借款企业资信情况的分析和信息披露。外债管理信息数据库应采集借款企业基本情况、财务信息、境内外融资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已有信用记录、既往涉诉情况等,便于主管部门知悉借款企业经济活动全貌。

与此同时,数据库中还应嵌入地区、行业经济金融数据等信息,以便对外债宏观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

(三)延伸核查可疑交易,加强风险核查。

一是对非现场监测或常规核查中发现的可疑线索,及时开展延伸核查,重点核查企业市场准入阶段提供资料真实性及所借外债资金使用情况,对核查确认借用外债存在实质违规行为的,一方面可实施经济处罚,增加企业违规借债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可在企业后续借债过程中,提高其准入门槛,对违规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实施一定期限内的市场禁入。

二是加强风险核查。针对借用外债金额较大、频率较高的重点企业,现场核查其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控制人及企业高层等情况,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判断企业借债合理性、评估外债偿付能力。对债务杠杆较高、存在潜在偿付风险的企业进行窗口指导,建议企业做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对于非现场监测中暴露的宏观风险隐患,可选择一定量样本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企业经济行为合理性,查找风险产生原因,对于确认的宏观风险点,动用相应工具进行调节,切实防范外债风险,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第8篇: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关键词]汇率风险,外汇资产,外汇业务,偿付能力,资金运用

目前保险业有超过1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海外上市融资,外汇保单业务收入,少量外资、合资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和外汇运营资金,以及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吸收的外资股份等,其中以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三大公司的海外融资为主。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保险公司外汇资产面临严重的汇率风险。至2005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2.5%,由此造成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和中国平安13.6亿元人民币的汇兑损失。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各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特别是保险公司海外投资政策的放开,对保险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的类型及特点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涉外业务中因汇率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通常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变动带给保险公司的风险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中,交易风险是指以外汇计价成交的交易因汇率波动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可能性;折算风险是指公司为了编制财务报表,将以外汇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换算成本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时所面临的风险,它会影响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开财务报表的结果;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公司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

以上三类外汇风险的不同特点,见表1。

由于持有外汇负债、存在对外支付需求以及经营外汇相关业务的要求等方面的考虑,保险公司需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既包括编制财务报表时面临的折算风险、汇兑交易时面临的交易风险,也包括潜在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风险。

二、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造成的潜在影响

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外汇业务、偿付能力以及投融资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形成潜在威胁。

(一)在外汇资产和负债方面

汇率变动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外币净敞口是在资产方还是在负债方,主要体现为外币资产和负债不匹配带来的重估风险。

一方面,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本金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影响其实际价值。人民币升值会给持有美元资产的保险公司带来负的财富效应,导致以本币计算的外汇资本金缩水。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预测,2006年人民币可能升值3%-4%,摩根士坦利则认为,到200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达到7.5。分析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见图1)发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较长时期。如果不采取汇率风险防范措施,保险业现在所持有的外汇资产将遭受更大损失。

另一方面,对外汇负债来说,保险公司的外汇负债主要是应付外汇赔款。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在支付等额的外币赔款时所对应的人民币实际价值降低。

总之,如果外币资产多于外币负债,净敞口在资产方,人民币升值虽然会导致外币资产和负债在折算成人民币时都有所减少,但资产减少的更多,从而对保险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外币净敞口在负债方,人民币升值则会带来正面影响。

(二)在外汇业务方面

汇率变化对保险公司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外币保单与国内一般保单最大的差异,是外币保单是以外币定价。保户用外币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在给付满期金或理赔金时,也依保户指定的外币支付。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下降。

2.影响保险公司的再保经营。由于保险公司的直保业务通常是用人民币计价,如果在再保业务中再保摊回赔款以美元计价,那么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再保实际摊回赔款的人民币价值将会下降,保险公司所承担的实际自负赔款额度上升,从而增加了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风险。

3.影响保险外汇业务需求。长期持有外币资产的民众在汇率风险意识提高后,会主动寻求规避汇率风险和分散投资风险的措施,从而大大增加对长期型的外币保单,如外汇储蓄类保险(外币的教育金保险)、外币投资类保险等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的需求,这将为保险公司拓展保险业务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当前外汇保险业务范围,仅限于人身意外险和财产险等短期险种,不包括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和长期寿险,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境内居民购买外汇人身保险的限制将会逐步放宽,境内保险公司将逐渐可以经营长期型外币保单、甚至是投资理财类外币保单业务。

(三)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影响公司经营的最重要因素。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本金、准备金和公积金、业务规模及保险费率。除此之外,保险资金的运用、再保险业务等情况也会对偿付能力产生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引起保险公司外汇资本金的实际人民币价值贬值,也会给公司的业务经营带来重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在外汇资金投资方面,由于政策的限制,中资保险公司不能进行外汇衍生品交易,这使得保险公司无法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作为对冲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在保险外汇资金投资收益不高的情况下,如果未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将无法弥补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也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带来一定影响。

(四)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

汇率变动也会对国际商业资本的进入产生影响。从积极因素看,对于已进人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其利润汇出因人民币升值而实实在在地获得增加,其所获得的人民币收益的国际购买力也得到了提高,汇兑收益将促进已进入外资的扩张。在此示范效应下,如果海外预期人民币继续升值,将有利于增强我国保险公司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的谈判地位;

从消极方面看,初始资本门槛提高将对新资本的进入产生抑制作用。一国货币升值后,就会使该国成为更昂贵的投资地。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五)在海外并购方面

海外并购是我国保险公司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汇率变动会影响国内保险企业的并购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力。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兑换的外币数量就会相应增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保险企业的海外扩张欲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后,保险公司外债本息还付压力减小,可以在外国向当地金融机构贷款,适时进行海外并购。

三、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随着国家外汇政策的逐步开放,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投资领域也在逐步扩大,这对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应增强紧迫感,学习运用先进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一)树立汇率风险防范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这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的汇率风险意识较弱,把为防范汇率风险所付出的成本看作是额外负担。现在随着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逐渐增大,各保险公司必须要增强汇率风险意识。保险公司必须要在公司内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公司统一的风险管理文化,依靠最高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各个层次的相互配合,把风险管理贯穿到业务的每个环节。

(二)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更加系统、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保险公司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关系清晰的组织体系,制定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为汇率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激励经营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汇率风险的管理水平。要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检查制度,明确各岗位的义务和职责,并通过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促进汇率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加强保险外汇资金运用管理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管理,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经营效率等途径,减弱甚至抵消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

1.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加强外汇资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加强外汇资金运用管理的前提。保险公司应在充分考虑外汇资产和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外汇资金投资策略,使不同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上相匹配,以便有效控制汇率风险。

2.扩大保险外汇资金运用规模

某保险集团公司海外投资收益率扣除汇兑损失后,依然高于国内投资,从一个侧面说明扩大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应共同努力,扩大外汇资金运用规模,实现外汇资金有效益的流动,以收益冲抵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3.提高保险外汇资金投资绩效

即使在人民币存在预期升值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投资渠道、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绩效依然有可能抵消汇兑损失的影响。根据《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可投资于银行存款、外国债券、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股票等投资工具。但目前,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境内银行存款,投资品种比较单一,收益局限性较大。因此,保险公司应拓展外汇资金的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以提高外汇资金的投资收益,减弱汇率风险的消极影响。

4.充分利用专业投资管理公司

根据规定,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该实行托管制,并委托境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境外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同时,由于各保险公司单独进行外汇资金投资的成本较高,因此可以选择委托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方式,通过外汇资金投资专业化来提高投资绩效、降低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使用金融产品交易

管理汇率风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有赖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完善,尤其是外汇衍生品的丰富。对远期、掉期业务等金融工具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保险公司防范汇率风险。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人民币汇率衍生工具,所以,通过资金管理的方式,即资产负债方式来管理汇率风险比较适合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应逐步放宽避险工具的使用,切实做好对冲方面的制度安排,并取消对保险资金投资金融衍生品部分限制,以便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

(五)合理配置外汇资产币种

由于外汇市场上,各外汇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情况不一样,为分散外汇波动风险,可以考虑对外汇资产的币种及相应的持有量进行调整,使一币种外汇资产升值所带来的影响与另一币种外汇资产贬值所带来的影响产生抵消效应,从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例如,在当前时期内,根据汇率走势,可以适当减少美元资产持有量、增加欧元资产持有量。但是,由于各外币之间以及外币与人民币之间存在多重关系,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增多、也更加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现阶段不宜过多进行外币间的对冲。

第9篇: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一、合理制定经营目标,确保全年各项指标的完成 二、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努力增收节支

1、根据上年财务管理经验,结合今年改革实际情况,以“总量控制,效益优先,以收定支,超额审批,超限停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为原则,控制水电费、公杂费、邮电费等费用全年限额,业务招待费严格按照利息收入的5‰序时列支,其他费用开支必须报经联社审批,并下批复作为年终考核认账因素。同时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又给每个网点额外增加了****元费用,从而保证了各网点经营和管理所需各项费用的开支。

2、规范财务行为,合理控制财务开支。继续执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和《费用结报制度》,在联社费用管理委员会管理下,详细规范了财务开支的范围、标准、审批权限、程序等,不断完善了费管会的管理制度,对于核定费用以外的费用开支

,一律提前上报费管费研究、审批。截止11月末,经费管会研究审批通过的各项费用为******元,其中:各项垫支费用*****,购买的低值易耗品费用为*****元,各种修理费用为******元,营业外支出为****元,其他各项费用为*****元。

3、减少非生息资金的占比,加强应收利息的管理。截止11月末,我社应收利息帐面余额为***万元,已超过银监部门的风险控制警戒线,我部根据实际情况,在主任室的要求下,坚持“谁分片地区,谁负责清理”的原则,对各网点进行跟踪督促,限期清理。截止11月末,应收利息余额为***万元,预计年末将全面完成应收利息的清理工作。

三、及时清收违规投资,规范投资行为

根据银监部门和省联社清理违规投资的要求,加大了对违规债券和保险投资的清收力度,通过采取上门催收洽谈、电话追问和网上查询、委托出售等方式,及时清收了申银万国****万元国债和保险投资****万元。目前仍有保险投资**万元未收回,正继续与太平洋保险公司洽谈给付;密切关注南方证券托管工作,债权一经确定,及时清收南方证券****万元国债投资。为规范投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营,我部于今年十月制定了《**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投资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资金拆借、债券买卖、债券回购等投资业务行为。十月份以来,委托省联社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购买债券*****万元,同时与省联社进行短期资金拆放业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四、申请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万元 五、充实资本金,增强自身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根据农村信用社“资本自聚、资金自筹、经营自主、盈亏自负、风险自担”的要求,通过宣传发动,募集股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必备程序,共增扩股金****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三农”的服务,同时自身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六、加强内控建设,堵塞经济案件的发生

1、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信用

社的业务操作,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各营业网点依法合规经营,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我们修改和补充了《**市农村信用社违反业务管理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处罚办法》,把内控制度考核分为财务会计部分、信息科技部分、资金营运部分、监察审计部分、安全保卫部分、人力资源部分、资产保全部分共七个部分,详细、完整地制定了各项业务操作规程的处罚办法,以处罚为手段,有效地规范了各项业务操作规范,提高了全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加强了风险防范,防止违章违法行为的发生。 七、加强账户管理、现金管理及人民币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今年以来,为加强我社账户管理和现金管理,配合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业务监管的需要,分别进行了账户管理检查、大额现金检查。检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现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各基层网点首先展开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上报我部;第二阶段,我部对各网点自查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报告报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第三阶段,配合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对各网点进行抽查。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如违规支取现金、违规开设基本账户等进行通报,结合处罚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并要求限期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整改。检查通过现场指导、问题讨论等方式,促进了基层网点内勤员工相关业务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规范了我社账户开立、变更、撤销和人民币现金存、取等业务操作行为,进一步确保了我社依法合规经营。7月份,结合全市开展“反假宣传周”活动,积极开展了反*宣传活动,在真州农贸市场、新城镇街道等地进行宣传,反假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内勤员工防假、反假的能力,而且也提高市民防假意识和对*的识别能力,有效地预防了金融犯罪,防范了金融风险。

八、加强培训,强化辅导,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1、利用会计例会之机,组织各网点主办会计学习了《代收行政罚没款操作说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规程》等文件。在综合业务上线后,对全辖各网点主办会计、记账员、储蓄员分别进行了操作业务培训,并进行理论和操作实践考试,对考试合格者方允许上岗。今年以来,我部下发了三期会计业务培训资料,分别是《出纳业务培训资料》、

《会计凭证编制及装订规范标准》和《**市农村信用社报表填制说明及相关要求》,并根据《出纳业务培训资料》的内容,单独对出纳员进行了一期培训。通过多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了内勤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了内勤人员适应上线后新的业务系统操作要求。

2、会计检查与辅导。每个季度对全辖各营业网点的会计出纳基本制度的落实、工作质量、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现场纠正,并针对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罚款和通报,促进各网点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九、下一年度工作目标

1、加强柜面人员业务培训与考核,组织技术练兵、技能评级等,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2、开展柜员制调研,争取尽早实行柜员制。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