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

矿产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矿产发展趋势

第1篇:矿产发展趋势范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钢铁产量及消费量稳步增长。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了对房地产的开发,加快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机电等行业对钢铁的强劲需求,刺激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使得近年来钢铁产量和消费量有加速增长的态势。 由此带动了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

1.1 铁矿石的进口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外钢铁企业争取获得低成本原料稳定供给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自1981年宝钢投产起,钢铁工业开始大量利用国外铁矿资源。23年来,累计进口铁矿石7.5亿吨。2002年进口铁矿石1.1575亿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铁矿进口国。 进入21世纪的三年间,我国进口铁矿石每年以20%以上幅度增长,2003年进口量达到1.4813亿吨以上,相当于2000年进口量的一倍。 请见图表一和图表二。

图表一 中国铁矿石生产量

在中国,由于运输能力增长和能源工业增长都滞后于钢材生产的增长,而且港口接运能

力与铁路疏运能力不平衡制约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进口矿石量。 这样,市场拉动和

消费结构升级使得中国钢铁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中国钢铁产量和钢材消费量高

图表二 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量

速增长的同时,对铁矿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国内铁矿资源总量不足,禀赋不佳,生产能力有限,自给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缺口长期存在,并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从1990年以来铁矿石进口量由1419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14812万吨,进口量占消费量(按铁含量计)的比重由10.57%上升到49.59%。铁矿石消费增量基本上依赖于进口。

1.2 我国铁矿石的生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铁矿石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生产能力的增长和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03年到2005年,全国铁矿企业消失生产能力1596万吨,新矿建设和老矿改造挖潜增加生产能力2410万吨,累计增加生产能力815万吨;

第二阶段是从2005年到2010年,全国铁矿企业消失生产能力2850万吨,老矿改造挖潜和新建矿山增加能力6940万吨,累计增加生产能力4090万吨;

第三阶段是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铁矿企业消失生产能力2640万吨,老矿改造挖潜和新建矿山增加能力2200万吨,累计减少生产能力440万吨。

二 中国铁矿资源现状

2.1 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目前已探明的铁矿资源总保有储量576亿吨,居世界第5位。除上海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外,铁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华北地区资源最为丰富,西南、中南地区次之。就省(区)而言,探明储量辽宁位居榜首,铁矿在中国的分布较广,在全国31个省市区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辽宁等13个省、市、区,这些省、市、区目前的探明保有资源总量均在10亿吨以上,共拥有铁矿资源储量571.9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的88.52%。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内蒙古次之。中国铁矿以贫矿为主,富铁矿较少,富矿石保有储量在总储量中占2.53%。

铁矿在中国的分布较广,截止2009年底,全国共有铁矿区3637个,查明铁矿石资源储量646亿吨。其中,基础储量213亿吨,资源量433亿吨。在全国31个省市区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辽宁等13个省、市、区,这些省、市、区目前的探明保有资源总量均在10亿吨以上,共拥有铁矿资源储量571.9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的88.52%。详情见表一。

地区 基础储量 资源量 查明资源储量 所占比例(%)

辽宁 70.2 55 125.2 19.38

四川 28.9 69.8 98.7 15.28

河北 35.7 47.2 82.9 12.83

安徽 7.3 36 43.3 6.7

山西 5.8 31.8 37.6 5.82

山东 9.7 26.6 36.3 5.62

内蒙古 15.8 20.3 36.1 5.59

云南 4.2 31.3 35.5 5.5

湖北 3.9 24.9 28.8 4.46

河南 1.7 12.5 14.2 2.2

湖南 1.6 10.1 11.7 1.81

新疆 3.6 7.8 11.4 1.76

北京 3 7.2 10.2 1.58

以上省市区 191.4 380.5 571.9 88.52

全国 213 433 646 100

表一 主要省市区铁矿资源储量的分布

2.2 铁矿资源的现状

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已开发利用的铁矿区1386个,保有查明资源储量235.53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27.69亿吨,已开发利用的矿区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占全部铁矿保有查明资源储量的37.36%。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开发利用铁矿区1079个,查明资源储量247.88亿吨,占全部铁矿查明资源储量的42.99%;可规划利用矿区353个,查明资源储量191.83亿吨,占全部铁矿查明铁矿资源储量的33.27%;暂难利用矿区550个,查明资源储量136.91亿吨,占全部铁矿查明资源储量的23.74%。

尽管我国的铁矿资源分布较广,储量较大,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查明的铁矿资源储量中,储量和基础储量少,资源量多;

2、经济的基础储量少,边际经济、次边际经济和内蕴经济的资源量多;

3、推断的资源储量占了查明资源储量的1/3,探明的不足30%;

4、储量增长滞后于消耗速度,查明的铁矿资源呈下降趋势;

5、铁矿资源储量不足世界储量的9%,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6-1/4;

6、97%以上是难直接利用的贫矿,平均品位3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7、中小型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矿山规模偏小,大型矿床仅占矿产地的5%,大型矿山不足矿山数的1%;

8、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资源区域分布相对不均。

2.3 铁矿资源远景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预测(中国矿产资源年报),中国东部地区铁矿资源状况已经基本清楚,在浅部找到新的大型铁矿已不大可能,在老区深部及其,寻找一些中小型,甚至大型矿体还有希望。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勘查评价程度相对较低,未查明的铁矿资源量320亿吨。估计全国未查明的铁矿资源量在1000亿吨以上。

因此,中国铁矿资源的潜力仍然很大。

三 铁矿矿山产能建设现状分析

3.1 铁矿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通过对铁矿资源储量的强化开发,目前一直保持着近9亿吨/年的原矿生产能力。

已开发利用的铁矿区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安徽、四川、云南、山西、内蒙古、山东、甘肃和湖北等省区,已经形成了鞍山-本溪、西昌-攀枝花、冀东-密云、五台-岚县、包头-白云鄂博、鄂东、宁芜、酒泉、海南石碌、邯郸-邢台、承德等一批铁矿石生产基地。2008年全国共有铁矿山4230处,其中,大型矿山81处,中型矿山193处

但同时也有一批矿山因资源枯竭而导致原矿生产能力消失,其中有:河北钢铁集团79.5万吨,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15万吨,鞍钢的720万吨,马钢130万吨,北京密云威克17.6万吨。

近年来我国铁矿石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03年原矿产量26146万吨,到2008年已经发展到82401万吨,是2003年产量的3.15倍,年均增长25.8%。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铁矿石产量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但全年产量仍达到8.8亿吨,比上年增长6.8%。原矿品位较低,入选平均品位不足30%。其中,露天开采占70%,地下开采占30%。而2009年国内铁矿石市场的需求更高达18.17亿吨,缺口部分靠进口解决。当年共进口富铁矿砂6.27亿吨,比上年增长41.6%,占国内铁矿石市场需求的69%。

3.2 扩大国产铁矿石生产能力的资源储量基础及其特点

在我国,目前尚有两千多个铁矿区未曾开发,占全国探明铁矿区总数的61.89%;未动用的铁矿石资源储量高达410.47亿吨,占全国保有探明铁矿石资源储量的63.54%。62%的探明矿区64%的探明资源储量未动用,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因为交通情况不佳,有的是因为选冶技术未过关,有的是因为埋藏深度较大,有的是因为品位较低,有的是因为地下水过大。

近年来,随着全国基础设施等的不断改善,尤其是铁矿石价格的大幅提高,未动用探明矿区中有不少的内外部建设条件初步具备。根据2008年的资料,在未曾开发的两千多个矿区中,已经有1015个列入了可规划利用矿区,占全国未开发铁矿区总数的45.09%,拥有铁矿石资源储量209.45亿吨,占全国保有探明铁矿石资源储量的32.42%。

被列入暂难利用的矿区有1236个,占全国探明铁矿区总数的34%,铁矿石资源储量高达201亿吨。列入暂难利用矿区表明,这些矿区目前尚不具备规模开发的内外部条件,例如,有的交通条件还很不佳,有的选冶技术仍未过关,有的地下水对开采的破坏性影响问题还没彻底解决,需要有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技术攻关。

四 中国铁矿山生产能力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铁矿区在地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我国在继续加大铁矿开发力度方面有了新的课题。同时在产能发展和建设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4.1 难选冶铁矿的规模开发已经有序展开

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台及周边的鄂、湘、赣、桂、滇、黔、渝、川、甘、陕、豫11个省市区,经地质勘查提交矿产地212处,查明铁矿资源储量37.2亿吨,约占全国铁矿资源总量的7%。鄂西铁矿区为宁乡式铁矿最重要的产区,探明资源储量19.92亿吨,占宁乡式铁矿总量的53.57%。资源远景超过40亿吨。代表性的矿床有:火烧坪、海洋、大石桥、松木坪、阮家河、碧鸡山、官店、十八格、鱼子甸、菜园子、六市、杨家坊、利泌溪、乌石山。宁乡式鲕状赤铁矿石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难选的铁矿石类型之一。难就难在:因为铁矿物嵌布粒度极细,且常与菱铁矿、鲕绿泥石和含磷矿物共生或相互包裹。从理论上来说,绝大部分矿石根本无法实现物理分离。分离的只是铁矿集合体(含杂质硅、磷、粘土、炭质)与脉石。

为了开发利用鄂西铁矿,武钢和首钢先后投巨资在采选冶三个环节进行提铁和除磷试验,并取得一定成效。随着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改扩建的完工以及电力装机的不断增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大规模开发恩施铁矿的时机已经成熟。

新首钢资源控股公司火烧坪60万吨/年高磷铁矿采选项目,2007年6月通过已通过湖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该项目总投资32253万元,兴建年产60万吨/年采选矿项目,并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球团项目。项目定于年内开工建设,建成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建设周期12个月。

2008年11月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开发恩施铁矿的工业化试验50万吨选矿厂和50万吨粉矿厂项目在建始县官店镇正式开工,这标志着武钢集团公司开发鄂西铁矿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是恩施州实施产业兴州战略迈出的重大一步。鄂西铁矿区是湖北省第二个铁矿床集中分布地区,资源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70%,特别是恩施州铁矿资源储量丰富,已经探明储量13亿吨,远景储量可能超过40亿吨,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4.2 低品位铁矿将得到更大规模的利用

2003年-2007年,在铁矿石价格高涨、政策又相对比较宽松的情况下,低品位铁矿得到大规模的利用,铁矿石产量年年有新的突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表统计之外的超贫铁矿也进入可利用范围。河北承德超贫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成为合理开发利用低品位铁矿资源的成功典范。河北省超贫钒钛磁铁矿查明资源储量55.37亿吨,预测资源储量接近100亿吨。辽宁省超贫磁铁矿资源总量预计为107亿吨。这充分显示了我国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与政策调控的无比威力。

4.3 铁矿山产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003年以来,黑色金属矿产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国内铁矿采选业历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0亿元。其中,2007年达到427.19亿元,是2003年的8.5倍。2008年黑色金属矿产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增长,达到创记录的680亿元,比上年增长59.2%。

第2篇:矿产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综采机械;液压支架;采煤机;输送机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232-02

综采技术是我国煤炭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其技术的采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今煤炭工业的面貌,导致的最直接的效果是:煤炭的开采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 各煤矿的生产能力和工作效率急剧增长,煤矿的工作环境和安全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从20 世纪80 年代起, 经过30 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综采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煤炭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综采技术也进一步成熟,部分煤矿采用先进的综采工作面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而综采过程中使用的综采机电设备, 其发展直接影响着煤矿能否高产高效。我国目前采用的综采机电设备的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科学管理、高新技术利用等方面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 我国煤矿主要综采机电设备发展历程及技术成果

第1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大量的技术攻关,我国先后研制开发出节式、垛式、掩护式和支撑掩护式的各类液压支架,同时与液压支架相关的立柱油缸、支架阀类、密封件和高压油管等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使我国采煤用液压支架实现了从无到有,达到了基本工作要求。

这个时期,先后研制出垛式、节式、掩护式和支撑掩护式支架,同时集中力量对支架阀类、立柱油缸、密封件和高压胶管等进行攻关研究,使我国液压支架从无到有,实现了“顶得住、走得动”的基本要求。采煤机主要有:DY-100及DY-150型单滚筒采煤机和MD-150型及MLS-170型双滚筒采煤机,其主要特点是装机功率小、有链牵引,输出功率小、牵引速度低,自开缺口差,工作可靠性差。刮板输送机主要为SGW-150 型边双链刮板输送机。

第2阶段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各国综采技术的极大发展,我国在消化和吸收外国先进综采技术的同时,也积极地进行综采机电设备技术的开发,从设备的基本设计、具体制造、日常检测和生产使用等方面对液压支架的基本架型、主要结构、工作阻力和系统控制等进行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时综采技术开始在全国各煤矿大面积地进行推广应用。

这个时期,在国内研究攻关的基础上,通过对引进国外支架技术的消化吸收,从设计、制造、检测和使用等各个方面对液压支架的架型、工作阻力、结构和控制系统等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探索,自主开发了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采煤方法的各种不同的液压支架,主要有ZY 及QY 系列、ZYZ 及ZYQ 系列、大采高液压支架、薄煤层支架、大倾角液压支架、铺网液压支架等,可以说我国液压支架的多样性是世界上最丰富的。

采煤机主要有:MG-300W、MXA -300/3.5、AM-500 型双滚筒采煤机,其主要特点是:无链牵引的推广应用,使采煤机工作平稳、使用安全,元部件研制和加工技术的提高,促使采煤机土作可靠性大大提高。我国的输送机基本形成了槽宽为730mm和764mm 两种系列、多种型式这样的格局。

第3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煤矿综采设备和技术得到了完善、改进和创新,高产高效的综采工作面和矿井得到大量的建设。

这一阶段,液压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手动快速移架和大流量供液系统的实现及高稳定和高可靠性支架的成功研制,为我国煤矿的高产高效创造了基本的条件。此阶段,我国煤矿采用的放顶煤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其采用的放顶煤液压支架大都是四柱低位放顶煤支架,主要有三大类:①轻型单摆杆放顶煤液压支架,其典型代表有ZF2600/16/24B 等; ②四柱支撑掩护式低位小插板放顶煤液压支架,主要类型有ZFS6200/18/35 等;③四柱反四连杆低位大插板放顶煤液压支架,基本类型有ZFSB4200/17/28 等采煤机主要有MG 系列型双滚筒采煤机,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多电机驱动横向布置的总体结构,全部实现电牵引,液压紧固技术的成功研制和使用。输送机主要研制了SGZ880/800 型整体铸焊溜槽、交叉侧卸式刮板输送机和可伸缩机尾调链的SGZ96O/750 和SGZ900/750 型刮板输送机。

2 我国主要综采机电设备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矿业集团的主要综采机电设备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外采用的先进综采机电设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采机电设备零部件的标准化、规范化不足。由于各零部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当零部件出现问题时,零部件的换装将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在设备成本投入上的较大浪费, 即造成了生产成本的较大提高,降低煤矿企业的竞争力。

(2)综采机电设备的材料、加工工艺及总体性能等落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以综采工作面三大件之一的液压支架为例,先进国家已广泛采用屈服极限为700~900 MPa的钢板,而我国各煤矿采用的液压支架仍然采用的是300~600 MPa左右的钢板,在稳定性和焊接加工工艺等方面差距还十分明显,故部分综采机电设备仍需进口。

(3)综采主要机电设备部分实现了远程监控、诊断保护和自动报警等功能,但未能覆盖大部分的机电设备。国外先进煤矿已广泛采用了对综采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控等技术,覆盖面相对广泛,我国煤矿仍有改善提高的空间;

(4)管理综采机电设备的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对我国煤矿机电方面安全事故的了解,很大部分的安全事故是由于管理操作人员的疏于检查管理、误操作、使用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部分单位还存在对机电专业队伍的人才建设投入不重视等现象,造成了管理操作综采机电设备的人员队伍的落后。

3、我国煤矿主要综采机电设备的发展趋势

3.1 双滚筒采煤机

按电机类型分为直流电机驱动和交流电机驱动。而以电牵引取代液压牵引,体现了新的设计思路,综合技术水平也有了飞跃性提高。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开发高产高效矿井综合配套技术是我国煤炭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根据世界采煤机发展潮流和煤炭科技前沿最新消息,我国采煤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发展趋势。

(1)大功率、大截深电牵引采煤机采用多电机横向布置设计方案,使机器结构布置有了新发展,此设计省去了圆弧锥齿轮,简化了机械传动系统,提高了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传动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且操作简单安全,维修方便,为大幅度提高采煤机功率创造了条件。

(2)大功率采煤机的工况监测、故障诊断与控制系统装备了以微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电控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和传感技术,对采煤机的运行工况和各种技术参数信息进行采集、处理、显示、存储和传输,并通过编程对采煤机继续全面控制、监测和保护,故障自动查询诊断功能。

(3)应用高新技术,严格管理,提高可靠性和易维修性。

3.2 液压支架

(1)用电液控制系统代替手工操作实现了双向邻架自动顺序控制和在组顺序控制,并能够按照采煤机运行位置和方向实现全工作面液压支架的自动控制。不仅大大提高了移驾速度,同时也可使支架对煤层顶板的支护经常处于稳定状态,实现带压移驾,避免对顶板和支架产生冲击载荷,使支架受力平衡,延长使用寿命。

(3)结构、强度的改进和提高架型向掩护式、高支护强度、高工作阻力、大中心距、高稳定性和整架重量轻,寿命长等方向发展。液压支架技术,特别是其控制技术-电液控制系统的使用和推广,为电牵引采煤机生产能力的充分发展和工作面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

3.3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和皮带输送机

( 1 )普遍采用十字交叉侧卸式卸载装置,具有卸载能力高、底槽回煤少、卸载高度低等特点,为实现大运量、低能耗及采煤机顺利割通工作面创造条件。

(2)链条技术取得长足进步,链条尺寸不断加大,强度不断提高,并发展了新型链条。

(3)适当地提高链速不仅有利于减小链条运行阻力系数,同时在槽宽一定的条件下,也有利于提高输送机输送量。

(4)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工作面运输巷普遍选用长距离、大运量、大功率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正向单点多电动机、可控驱动和监测监控保护系统齐全、自动化程度高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综采工作面的机电设备是矿井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它是实现矿井机械化的最基本的工具,综采机电设备对于保障煤矿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综采设备的管理水平,降低煤矿生产中的机电事故,从而保证煤矿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志强.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管理浅谈[J]. 管理科学.

[2] 王明飞.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创新研究[J]. 矿山天地.

[3] 李家胜.浅谈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安装拆卸工作[J]. 煤矿天地.

[4] 寇建国.优化机电要素提高轻放面单产[J]. 煤炭技术.

[5] 张锐,许志刚,王宝军. 综采机电设备的改进[J]. 煤矿机械.

[6]. 盛增山,马军. 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安装拆除现状及改进方法[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3篇:矿产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矿山机械;发展趋势

前言:我国近年来大力整合、改造现有大矿、关闭小矿、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快大型矿产基地和现代化大型矿企的建设,这为我国矿山机械设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机遇就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是中国矿山机械设备行业给矿山机械设备企业的的挑战。才可以保护我国的资源能够长期稳定工业、国防等的需要个供应。

中国的经济发展太快,矿山资源的开采也是发展迅速,随着开采的深度也在逐渐加大,开采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陆地到海洋,有浅层开发到深层开采,使得对矿山机械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使得原来的单一型设备向着更精密,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机械工程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微型化、生命化和生态化。矿山机械作为机械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也遵循着这个发展的总趋势。同时,结合矿山行业的特点,其发展趋向是大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和国际化。矿山机械制造业应不断融入人类在各领域的优秀成果,面向国家经济建设重大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

1、大型化

一系列世界级矿产基地在西部地区陆续发现,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分布格局正在发生全面改变。矿山机械产品的大型化是现阶段的普遍需求,这不仅能保证稳定性,也能保证效率,更有利的节约成本。根据三个矿山分布密集地区分析,我国已经进入矿山机械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的行列,但是大而不强。基于当今矿山机械行业的形势,中国矿山机械企业应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端矿山机械、选矿设备、破碎机设备及关键零件的研发和市场开拓,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全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坚持走绿色创新大道,才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完成由大变强的目标。

2、数字化

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辊式破碎机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产品开发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产品开发和产品性能的可预测性。矿山机械是技术含量和集成化很高的装备,新设备的开发中不断将人类在各领域成果融合进来,随着材料科学、制造工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每一轮产品都有新的技术注入,零部件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设备换代越来越快,尤其是大型矿山机械的开发,无成熟的经验可借鉴,而又不允许设计中出现任何失误,因此必须借助多学科技术的融合,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矿山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综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数字化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无人采矿技术,从传统采矿工艺的自动采矿或遥控采矿向智能采矿、数字通信等无人化矿山的方向发展。露天矿运输作业成本约占总成本60%,大型露天矿中电铲和汽车调度是矿山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GPS卫星定位和多频道无线电通信,实现车-铲-调度室之间的信息传递。在软件上采用线性规划加动态规划的自动调度模式。首先在每班作业前用线性规划做出总体安排,然后随作业的进展在线及时地用动态规划予以修正,美国Modular公司着名的DISPATCH软件就是典型的示例,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

数字化给矿山描绘了新的远景,挖掘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实现露天采矿工业流程的再造,完成矿床地质环境建模、生产计划制定执行、生产调度、产品质量监控、设备状况诊断、人员调配、物流、资金流以及工程灾害预警、局域环境监测、特殊工况条件下专家评估决策等子系统的构建、融合,使整个企业成为一个完整、流畅的管理系统,

3、智能化、

自动化无人工作面开采是井下或危险环境采矿的发展方向,也是保障工作面安全开采的有效途径。综合运用采矿学、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进行自动化无人工作面开采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装备,使矿山机械将向着机器人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矿山机械的结构健康直接影响矿山安全生产和矿工生命安全,矿山机械结构自检测及自诊断系统采用集成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器为一体的智能结构,赋予结构健康自诊断、环境自适应,以及损伤自修复等某些智能功能与生命特征,达到增强结构安全,减轻质量,降低能耗,提高性能的目的,是未来重大矿山机械产品在线监测的方向。

4、生态化

矿山机械是消耗资源的大户、污染的源头。面向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发展,要求矿山机械“生态化”,借助各种先进技术对制造模式、制造资源、制造工艺制造组织进行不断创新,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化。高效、零污染的燃料电池矿山机械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燃料电池是一种将蓄藏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由含催化剂的阳极、阴极和导电的电解质组成。燃料在阳极氧化,氧化剂在阳极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外部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路,产生电能而驱动负载工作。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不同在于,它工作时需要不断地向电池内输入燃料和氧化剂,通过化学反应而生成水,并释放出能。只要保持燃料供应,燃料电池就会不断工作,不断向负载供电。从而具有高效、清洁、运行安静、能量密度高的优点。

5、国际化

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在自禁的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经济建设的需求也促进矿山机械的发展,矿山机械制造业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合作设计和合制造、自主设计的发展道路。同时在新工业、新装备、新技术原始性开发及工程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有一定距离。这一现象也促使国家出台了很多新政策:这不仅是从环保的角度提出的需求,且矿山机械行业的矿山机械设备大型化和高质量化的发展趋势。而如何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配置资源,矿山机械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国内的矿山机械行业的矿山设备主要分为破碎设备、磨粉设备和人工制砂设备等,其中人工制砂设备领域已经基本开始采用国内设备替代进口设备。且矿山机械行业的矿山机械设备大型化和高质量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矿业矿山机械行业来说,对一些低附加值、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品已经逐渐失去市场,甚至已经不在矿山里使用。

参考文献

[1]蔡宣全 潘东 李晨;非煤矿山机械设备大型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研究《安全与健康》 2012年 第03期

[2]徐振普;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 第28期

第4篇:矿产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工艺发展

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069-01

1 煤矿开拓技术概述

我国煤矿开拓技术具有开拓方式多样;大、中、小型矿井并存和矿井开拓各具特点三个方面的特征,其具体内容如下。

1.1 开拓方式多样

开拓方式多样是我国煤矿开拓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煤层的不同赋存条件决定的。在我国煤矿开拓中,作为分类标志的基本型式主要是以主井、副井的井简型式,一般都包含了平响开拓、斜井开拓、综合开拓、立井开拓等等方面。平响开拓受到了各种地质因素(地质、地形、地貌等构造)条件的限制,在矿井中应用不广。中小型矿井一般采用较多的是斜井开拓,同时还被广泛的应用于煤层倾角较小,表土层方面不厚,无流砂层的一些矿区中大型或者特大型的矿井;综合开拓主要是随着矿井的不断延深,在技术改造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立井开拓的生产系统比较简单,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表土层较厚、倾角较大、煤层埋藏较深含有流砂层的井田。

1.2 大、中、小型矿井并存

大、中、小型矿井并存是我国煤矿工业结构的现状,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煤矿工业结构中,小型煤矿数量最多。既有受地质变动和破坏轻的无限煤田,又有受地质变动和破坏较多的有限煤田,井田的几何尺寸相差悬殊。同时,由于矿井开采技术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多种所有制的存在,使得我国矿井大小井型并存。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以大、中型矿井为主,还有一部分大型和特大型矿井;地方国有煤矿以中、小型矿井为主,其平均生产能力为8.45万吨。由于井型的差异,使得并田的几何尺寸相差悬殊。

1.3 矿井开拓各具特点

由于我国煤层赋存条件的多样性,对于采煤业来说,在煤矿开采中,矿井开拓还存在着各具特点的特征。

从我国煤矿赋存现状出发,煤矿开拓技术的开采条件较为特殊,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各具特点,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开拓方式和开拓系统。一般来讲,多数地形都可以采用开拓系统,针对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则需采用特殊的开拓方式。在工艺技术方面,对不同的矿井开拓也应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

2 煤矿开采技术分析

采煤方法是煤矿生产的核心技术。采煤方法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是除资源条件外决定矿井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特点,一是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二是煤炭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三是开采煤层条件类型多样;四是多种办矿体制并存;五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开采技术协同发展。我国煤矿开采以井工开采为主,露天开采的比重不大。采煤机械化是煤矿开采技术的核心和技术层次的主要标志,我国与世界先进来煤国家相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多样,开采技术条件各异,因而促使了采煤方法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我国是世界上采煤方法种类最多的国家。常见的几种主要采煤方法为: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刀柱式采煤法;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倾斜分层倾斜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倾斜分层长壁上行充填采煤法;放顶煤采煤法;水平分层、斜切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掩护支架采煤法;水力采煤法;柱式体系采煤法。

3 采煤工艺的发展趋势

采煤工艺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随着应用的水平与理论的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逐步提高,煤矿采煤工艺的发展主要呈现两个发展趋势,即壁式体系采煤技术和采煤机方面的创新,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3.1 壁式体系采煤技术

壁式体系可实现连续采煤,具有单产高、工效高、采出率高及适用性强等优点。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多样,开采条件较复杂,主体将发展以壁式体系纵才为主的不同类型的长壁式开采技术。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矿井缓斜煤层可采储量及产量比重均在85%左右,综采程度尚不到50%,长壁综采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另外,我国缓斜厚煤层储量丰富,从厚煤层中采出的产量占国有重点煤矿的40%以上,也主要采用倾斜分层长壁开采。虽然近几年来,我国较广泛采用放顶煤开采,分层开采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目前仍占主导地位。分层开采的装备与中厚煤层有通用性,特点是:顶分层需增设铺网工艺及有关装备;中下分层需在网下进行开采。缓斜厚煤层采用命层综采在中国、前苏联等国得到广泛应用。但从长远来看,壁式体系采煤技术仍是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3.2 采煤机方面的创新

采煤工艺的发展趋势还表现在采煤机方面的创新上。采煤机是综采成套装备的主要设备之一。发展大功率、高可靠性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是一个趋势。只有大功率,才会有更高的可靠性与更广的适应性。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薄煤层采煤机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主电机功率与机面高度的矛盾较难解决,研制适用于薄层采煤机使用的体积小、功率大的电机是当务之急。我国薄层采煤工作面输送机的设计长度一般仅为150~200 m,而国外普遍为250 m,有的达300 m以上,差距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采煤机研发有了长足的发展,研制了30余种放顶煤液压支架架型。并对矿压显现规律、顶煤碎裂规律及可放性、放煤规律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生产起了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在架型结构功能、参数、理论研究及使用效果等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厚煤层储量大,因此,加快完善与发展放顶煤综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4 结语

总之,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与工艺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发展现代采煤工艺,应改进小煤矿的采煤方法和开采工艺,适应壁式体系采煤技术和采煤机方面的创新的煤矿开采发展趋势。对煤矿企业而言,煤矿企业则应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加大理论研究,不断探索煤矿开采技术与工艺发展趋势,发展多层次、与多样化的采煤的工艺,促进煤矿开采技术与工艺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采煤工作面的单产和工效。

参考文献

[1] 王浩.采煤方法选择之我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3).

[2] 付崇禹,高海涛.生产矿井采煤方法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经济,2008(1).

[3] 齐俊德.采煤方法的合理选择及实践[J].矿冶,2007(3).

[4] 郝忠军.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3).

第5篇:矿产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露天采矿技术 采矿设备 发展 趋势

[中图分类号] TD8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251-1

0引言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随着对资源的开采程度不断加深,露天矿山成为一种常见的开采形式。但由于采用的设备与工艺较为落后,产能与社会的需求形成巨大的反差,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但同时与井工矿开采相比,露天采矿存在着其自身的优势,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实现进一步自动化,资源的回收率高,生产成本自然会低一些,相对安全。目前我国对于露天采矿的技术与应用的设备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可从中看到未来的技术发展与设备的发展方向。

1露天采矿技术发展与趋势分析

目前,随着矿业资源本身的需求增多,以及工装设备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于露天矿的开采技术发展也进行了一场深化的改革。从技术上来讲,开采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连续化程度提高,装备更加现代化。采用的几种主要的开矿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改革提升。随着我国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政策不断加强,在未来的露天开矿中,开始走向绿色环保的道路,建立了低能耗高效率的先进工艺流程,做到少排放,多生产,既不对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1]。

1.1爆破技术分析

爆破作业是矿山开采中一道重要的工序,爆破技术在挤压、微差爆破、孔内微差爆破等作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使难爆矿岩的破碎块问题和爆破减震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随着各种新型的炸药以及爆破器材的应用(如铵油炸药及各种衍生含水炸药、防水浆状炸药、爆药雷管等,新型爆破材料和器材的运用),使得爆破精度不断提高,爆破质量也不断提升,在爆破安全方面也获得了更为有效的保障[2]。

1.2陡帮开采技术

随着露天矿区的地形不断复杂化,作业条件不断严峻,采用陡帮开采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量,在最短的周期内,实现最大的效果体现,提升整体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传统的开采模式,实现了创新[3]。

1.3露天采矿技术趋势分析

开采顺序由单一的纵向布置向横向布置方式发展,施行强化开采,提高工作线推进速度,为资源均化搭配创造条件。采用组合台阶、分期开采、陡帮开采,以便均衡生产剥采比。除了技术的发展外,还有设备多样化发展趋势。另外国外在露天采矿时特别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我国在未来的露天采矿中,也需要坚持低能耗、高效率技术理念,保持周围的景观不受严重影响。

2露天采矿设备的发展分析

2.1露天采矿设备向大型化发展

近20年来,随着矿业的不断发展,露天采矿设备逐渐走向大型化。首先露天穿孔设备的钻孔直径不断扩大,甚至达到560mm;另外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露天装载设备的斗容量不断增大,某公司生产的轮式装载机斗容量已经可以达到31立方米;露天运输设备的吨位开始不断增大。大型液压挖掘机与轮式装载机的重量轻,能够机动灵活,投资少,容易形成无级调速与控制。大型设备在露天采矿生产中,能够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能够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承受力强,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目前几个大型的重型采矿设备生产供应商正在进行大型设备的研发与测试,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投放市场进行应用[4]。

2.2露天采矿设备向智能化发展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车载视频系统已经开始应用于露天采矿业,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力的保障。GPS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露天矿山测量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准确度;现代汽车安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采矿设备的安全生产系数。除此之外,露天采矿设备也开始向着人性化发展方向迈进。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多的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设备性能提升上,对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安全防护以及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思路。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矿山三维空间进行描述,建立生产管理系统,指导设备进行精确开采。在露天采矿的设备与生产管理中,增强智能化系统研究,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5]。

2.3露天采矿设备向个性化发展

随着矿区地形的复杂多变,存在当前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用特定化的设备与工装。设备生产企业面对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开发个性设备,在较短的制造周期内设计生产完成需要定制的设备,满足多种情况的露天采矿。露天采矿设备的个性化发展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开采设备,而针对主要设备、辅助设备以及其他工装等进行的全面生产方案制定。设备服务商不但需要保证设备的性能与使用需求,同时对与设备相关的配套均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协助采矿单位完成整体开采流程最优化,达到共同双赢的目的。个性化、全面化设备是未来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单一的产品不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6]。

3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露天采矿行业中,使用的技术与设备均需要进一步提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在采矿设备升级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采矿企业要克服这些问题,勇往直前,为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敢为人先,创新思维,稳中求进。我国未来的采矿行业前景一片光明,需要行业技术人员不断探索发现,创造更多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卜必明.浅议国内采矿设备发展现状及趋势[J].工程建设,2009,04:56-59.

[2]宗玉良.露天采矿设备的发展趋势及对采矿技术的推进作用[J].河北企业,2010,08:39-40.

[3]姬振华.露天采矿技术及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63.

[4]李恒武.探究露天采矿技术及采矿设备的发展形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62.

第6篇:矿产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煤矿自动化发展现状分析

1、煤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自动化产品质量的提升

煤矿自动化产品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相互融合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具体体现,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煤矿自动化产品拥有大量类似于机械手等执行机构,且质量较高,能够直接实现生产作业。同时,煤矿自动化产品还拥有通讯模块,应用这些产品将能够实现数据的传输,在我国很多的煤矿生产现场,自动化产品的网络通信方式多样化,能够进一步提升煤矿生产作业的效率和自动化水平。这一层面是当前煤矿自动化发展的优势体现。

2、煤矿自动化的生产环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煤矿企业的生产操作只局限在生产环节的自动化发展趋势,从整体上来看,自动化的程度还有所欠缺。先从煤矿企业安全监测系统来讲,该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意义上的集散式监控模式,这一模式的运行速度较慢,却缺乏稳定性,对于煤矿企业整个系统的良性运行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因素,同时影响到了自动化的推进。再从煤矿井下的电力监控系统来分析,其监控的范围较小,不能够实现系统化的监控,加之监控装置和保护措施的应用不到位,很容易发生事故,这样也影响了煤矿自动化的运行。

3、煤矿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监控系统缺乏完善性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动化的发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煤矿企业主要有专用的工业控制网、MCTP系统、工业以太网等高速的监控网络系统,虽然这些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煤矿企业当中很少有企业应用这些技术手段,这样将会影响到煤矿企业的自动化发展进程。

二、煤矿自动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1、大力推动煤矿自动化产品的发展,并扩展其应用空间

上文中指出,当前煤矿自动化产品的发展趋势良好,因此需要就势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具体说来,第一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并将其作为煤矿自动化发展的核心,利用其强大的存储和运算能力实现煤矿自动化产品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则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证煤矿自动化产品的质量性和可靠性,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动化产品的性能,提升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的性能。第三,要投入技术力量,加强对新开发煤矿自动化产品的深入研究,尤其是煤矿通信功能的研究,确保通信模块的良好性能,增强其开放性,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煤矿自动化产品和网络的有效链接。为了更好的促进煤矿自动化产品的发展,可以将现代的智能自动化技术融入到煤矿自动化产品当中,并且结合周围的实际环境,对具体的情况进行监督和预测,并强化故障诊断工作。

2、建立健全煤矿自动化机制,减少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缺陷

在煤矿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健全的体制机制的支撑,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具体说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要应用自动化技术,加强对煤矿生产信息和生产程序以及矿井安全系统的监督和控制,并建立起动态的监督控制平台,及时的掌握煤矿自动化发展的现状,并且建立动态的信息共享平台,对煤矿自动化发展信息进行综合的利用,以实现系统建设的自动化。第二,需要进一步强化整个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发展体系建设,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融合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自动化技术手段,实现对煤矿企业的自动化管理,建设成为完整系统的煤矿自动化发展信息结构体系。第三,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对矿井的建设、煤矿的开采以及框扇的设计等问题融入到自动化系统中,实现全方位和立体化的自动化发展。

3、要仅仅把握煤矿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实现自动化发展质的飞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煤矿自动化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和国际上的整体水平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紧跟煤矿自动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促进自身企业的良性发展。为此,需要进一步提升煤矿自动化系统的处理能力,并且充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硅电子技术,提升煤矿自动化产品的质量性能。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监控系统,将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逐步的应用在在煤矿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自动化发展的性能和水平。除此之外,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基础和子系统的建设,确保煤矿自动化系统中拥有可靠的底层设备,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设备的自动化性能。加强软件的建设,实现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有效结合,促进煤矿自动化系统的更好应用,是煤矿自动化朝着更为高效的趋势发展。

三、新时期下中国煤矿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强化煤矿企业监控技术发展

需要结合煤矿企业类型、总装机容量、单机容量,针对性地选择计算机监控系统及监控模式,不能盲目地抄袭、沿用大型煤矿企业的配置与设计标准。

1.1监控模式

计算机早期的监控技术不完善,监控系统不可靠、不稳定,通过采用常规控制的监控模式,以计算机监控为辅。随着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监控模式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大幅度提高,传统的监控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全计算机监控模式对于技术、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相对来说投资比较大。以计算机监控模式为主,辅助以常规监控方式,投资比较少,对于系统要求比较低,煤矿企业应该采用计算机监控为主,辅助常规监控的方式。

1.2监控系统结构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监控可以分为集中式监控及分布式监控两种方式。分布式监控方式又可分为全分布监控系统结构及分层分布监控系统结构。由于集中式监控结构可靠性比较差,因此,不适合在煤矿企业中应用。全分布监控结构是将数据库分到不同计算机节点上,大大降低了某个节点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充性,但是,投资比较大、系统比较复杂。分层分布监控结构,把不涉及安全性的结构安排在底层,加快了控制过程的实现,大大降低了信息传输量及控制中心的负荷。如果某个部分发生障碍,不影响其它部分正常运行,可靠性比较高,灵活性较强。综合性价比、灵活性及可靠性等因素,煤矿企业可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控方式。

2、强化网络通讯系统建设

网络通讯系统是自动化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基础,要想建立现代化、自动化的小型水电站,必须要求网络通讯系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合理的宽带、强大的数据吞吐能力及通信的可维护性、集成性与开放性,保障信息交换的顺利进行及实时通信。现阶段,各个煤矿企业普遍采用工业以太网形式进行连接,有着扩展方便、速度快、开放性好等优势。值班员工作站与主控层工作站以以太网形式进行连接,在现地层配置一体化的工控机,内部设置智能化模板,集中采集压力、直流、温度、电气量等信号。实现主模块转换之后,与工作站通过RS485总线进行通讯。值班员工作站通过标准接口RS232、RS485完成与直流系统、励磁装置、微机调速器的通讯。

3、采掘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

在西方等发达国家,普遍通过计算机控制采掘机械的工作,综合分析开采环境,合理配备采煤机、支架、运输设备之间的有效联合。要想促进中国自动化建设水平的发展,必须积极研究新技术,尤其是对于高强度的工作面采煤技术发展,真正实现自动化控制。“无人化”的工作面采煤,成为了未来煤矿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与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作面装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采煤技术、环境及安全方面的协调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高强度工作面中围岩活动规律,需要深入探究。未来煤矿自动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安全性、高效性、结构优化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煤矿开采,是煤矿自动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结束语

当前,煤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想使自己的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基于此,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十分必要。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煤矿自动化发展的现状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煤矿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申.煤矿自动化发展趋势[J].工矿自动化,2013,02:27-33.

[2]张军利.浅析煤矿自动化发展现状和应对策略[J].电子世界,2013,14:74.

第7篇:矿产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械;高新技术;研制应用;发展趋势

1.前言

煤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煤炭的开采历史较为悠久,在经济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现在,煤矿机械也在不断的更新。煤炭开采行业逐渐变成工业操作的发展模式,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煤炭企业也更加关注开采工作中的机械化水平,但是在煤炭开采机械化进程中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出处理。

2.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现状

2.1.我国煤矿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开始走向国家化。我国煤炭行业的机械也在不断提升,从最开始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自主研究不断创新,彻底改变了我国煤矿机械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走向了煤矿机械自主研发创新的路。煤矿机械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也在增加,上世纪末我国主要的煤炭开采在晋陕蒙宁地区,这些地区所开采出来的煤炭量占我国煤炭总量的一半,这些地区的煤炭开采比较适合大规模的煤矿设备,因为对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增加,所以要不段的加大开发规模,因此对煤矿设备的需求也有所提升,这影响和带动了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煤矿开采设备已经在性能和使用上满足了生产要求,这也代表煤矿机械要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争取生产出安全、可靠的智能化一体化的设备,不断的缩短我国煤矿设备和其他国家的差距,以此来满足煤炭资源开发的需求。

2.2.我国煤矿机械行业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

2.2.1.煤矿机械的自主研发能力仍然不够强

我国是煤炭生产的大国之一,我国的煤炭使用量也是巨大的。所以煤矿机械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跟上发展的脚步,给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保障。我国的煤矿机械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还是缺乏一定的竞争力,还有很多核心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不是很多,我国在国外引进的一些核心技术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并没有对引进的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使用到开发应用上,因此就无法形成好的自主研发不断创新的氛围。我国的制造产业在世界发展水平上来讲相对落后,因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如果可以提高制造工艺就会大大带动煤矿机械的发展。

2.2.2.我国煤矿机械设施的主要性能指标仍旧比较落后

通过和发达国家进行煤矿机械制造业的理论研究进行比较,我国煤矿机械业也只能是不断的模仿,对外观进行仿制,对理论基础并不重视,因此导致我国煤矿机械的基础不牢固,所以我国的煤矿机械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指数都较低,因此难以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

3.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趋势

3.1.我国煤矿机械朝着煤矿机电一体化

现在,我国传统的机械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煤炭的开采工作,机电一体化的煤炭设备在煤炭开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煤矿机械一体化的到来可以有效的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让煤炭的开采运输逐渐走向一体化,保障煤炭资源开发的一体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保障生产的安全性。提高煤炭产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尽快实现煤矿机械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煤矿机械的创新,让其不断的走向现代化、智能化是现在市场的需求。所以,煤炭设备的发展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机械设备的灵活性指的是机械设备有较强的适应性,一台设备可以适应不同的地质和工作环境。提高机械设备的灵活性可以开采环境较差的煤炭资源,因此可以提高煤炭行业的生产力。

3.2.我国煤矿机械呈现智能化

煤矿机械的发展正在逐渐的从传统的制造技术向先进技术进行发展,争取不断的走向智能化的操作系统,让它自身具有的优势可以在整个行业中不断的发展。因此使用到更广的领域中,把智能化的生产技术使用在煤矿机械的生产中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把煤矿机械的操作系统变得更精确更智能,不但可以有效提高煤炭开采的产量,还要保证一定的安全和可靠性。综合化指的是机械设备功能的一体性,也就是让一台设备具有多种功能。让机械设备变得综合化,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资源,提高设备的使用率。现在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个行业都在逐渐的走向智能和现代化。煤炭机械行业也要紧跟时展。

3.3.我国煤矿机械主动预防性维护技术

煤矿机械的安全运行是保证煤矿产业正常发展的前提,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我国进行煤炭机械方面的维护工作大多是在出现一定问题之后进行检修工作,也正是这种检修方式的存在出现了很大的弊端。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现在的检修工作已经在超前进行,这种超前预防的检修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可以延长煤矿机械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

3.4.我国煤矿机械功能综合化及设备现代化发展趋势

机械操作逐渐向着自动智能的趋势转变,煤炭行业如果想在市场和资源竞争中取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就要逐渐的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煤炭行业的发展要在现在的基础之上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操作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变更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企业人员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推广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可以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摆脱国外技术的制约。

4.总结

近年来,由于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扩大,很多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的煤矿机械设备都被外国垄断,我国煤炭机械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煤炭机械设备水平比较低,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煤炭行业的需求,只有尽快改善这种局面,才能提高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在国际领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洪华,王荣国. 浅谈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1)

第8篇:矿产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露天采矿 前景 初探

1 露天采矿概述

露天采矿是采用采掘、运输设备从敞露地表的采矿场剥离岩石并采出有用矿物的一种采矿方法。这种开采方法主要运用于开采金属矿、冶金辅助原料、建筑材料、化工原料等矿物。其优点是开采空间限制小,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开采成本较低,且矿石产量大适合大规模开采低品位矿石;资源利用充分,矿石损失贫化小,回收率高;基础建设时间短,投资较小;开采高温易燃矿体安全系数高;劳动条件较好,生产安全。但也有其缺点即开采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粉尘,运输设备排放废气以及爆破岩石产生的有害成分对于周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且对开采工作人员健康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开采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开采作业中产生大量的剥离岩级废土需要排放到排土场,占地面积较大。

2 目前露天采矿工艺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采矿技术条件的进一步复杂化,机械化大规模采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充填采矿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将逐步发展露天地下联合采矿技术、无爆破采矿技术、自动化采矿技术和连续采矿技术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露天矿将向着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降低用工数量,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降低管理的复杂程度,各矿山企业正在积极研究生产管控模式。目前国内冶金矿山露天开采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2.1 设备大型化,开采集中化

在合理范围内,采用大型开采设备可以明显提高露天采矿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例如,目前国内外常用采矿器械电铲,国外特大级电铲容积早已达168m3,是技术上重大突破。而国内目前最大铲斗容积约为76m3,每小时理论挖掘量约6600m3,产量可观。

(1)钻机。国内重点冶金矿山穿孔设备主要是牙轮钻与潜孔钻机,牙轮钻机比例较高(占88﹪),中型矿山以潜孔钻为主。

(2)电铲。国内重点露天矿主要以电铲为主,斗容最大为16.8m3。

(3)采矿技术高效化、实用化。露天矿开采工艺更加成熟、运输方式多样化。

(4)露天矿采剥方法多为陡帮开采,如组合台阶开采、高台阶开采、倾斜分条开采以及横采横扩等。同时采用分期开采、分区开采,尽可能地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5)采矿工艺连续化、半连续化。最具代表性的全连续工艺是轮斗铲采掘——胶带运输机运输——排土机排土,采用这种工艺可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化露天采矿作业。利于生产规模扩大和降低生产成本,但受限于场地、矿产资源等因素,全连续工艺推广运用不及露天矿半连续工艺。

(6)露天矿开采用半连续工艺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它的实际应用已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国内矿山通过引进大型可移动破碎站—胶带运输装备,建成采场内可移动式矿岩破碎—胶带运输系统,标志着我国间断—连续开采工艺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7)可移动式破碎站。可移动式破碎站是汽车、破碎机和胶带运输机组成的间断—连续运输工艺的核心技术装备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破碎机组可以随时快速移动,保证汽车始终处于最佳运距下工作。

2.3 矿山数字化、智能化

矿山自动化调度系统、采矿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已在一些矿山推广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 开采工艺的综合化

随着矿山开采的集中化趋势,单个露天矿的开采范围趋于扩大,开采深度日益增加,开采境界内矿岩赋存条件往往复杂多变。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单一开采工艺方式往往不能与之相适应,使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提高。近年来,多种开采工艺综合应用已经成为大型露天开采的一种发展模式。

2.5 开采设备自动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迅猛发展,许多自动化、智能计算机设备已经运用到露天开采的许多领域。例如,矿床勘探与地质模型建立、矿山设计计划、矿区及矿山生产管理到设备故障监测等。计算机的合理化运用有利于露天开采的自动化发展。

2.6 对开采矿产资源及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开发保护合理化

充分利用资源,重建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对于矿山环境保护方面,如复垦造田,三废处理,滑坡防治,煤炭自燃防治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合理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涉及子孙后代长远利益,己受到各国普遍关注。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和规范,对矿山开采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尽量使用节能、环保、高效的矿山开采设备。高效率开采设备、专业化合作分工将是未来大型矿山发展趋势。液压挖掘机在未来的矿山应用中将以大型化、电驱动为主要发展方向。露天矿山开采总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大型化,效益更高化。

3 我国露天采矿发展现状与建议

3.1 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科技发展,国内外采矿技术都有了新的提高,我国目前露天采矿采用现代先进开采技术与工艺,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积极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采矿工艺技术,提高了我国的采矿技术水平,并实行高度集中化开采,逐步合理规范的开发矿产资源,发展前景相当乐观。

3.2 关于发展思路的若干建议

(1)对优势矿产资源实行集中化开采,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

(2)根据开采需求,引进国外各种先进开采工艺,投入及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并基于现状运用合理适宜的采矿技术,逐步实现产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

(3)逐步完善与增加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有利于露天采矿的良性发展。

(4)增强露天采矿作业面的设计前瞻性及实用性,对露天采矿场周边环境同时进行合理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设计。

(5)加快矿山环境治理技术的科研与转化。研究矿业开发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变化及防治技术及对污染物处理及综合利用回收技术,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矿山环境保护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转化。引进和开发适于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重建新技术,开展示范性工程。实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矿山。

(6)强化监管,预防和控制矿山环境的恶化。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环境保护治理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对生产矿山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矿山开采行为,确保环保投入,达到“二废”的合理排放与潜在隐患的及早防治。对已破坏的环境,应限期恢复治理。

参考文献:

第9篇:矿产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采煤技术;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采煤技术的现状

1.1 煤矿勘探技术

地质工作者针对煤矿地质勘探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技术,特别是煤炭资源预测和评价、煤层气资源测试技术和开发技术、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研究方法及抽放技术、存煤矿勘探理论、煤矿开采的地质条件预测评估,其中在采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水土保持两个研究领域上的重要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2 井下钻探技术

我国在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和全液篷坑道钻机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功研制出煤炭系统第一台全液压动力头式坑道钻机,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我国煤矿坑道钻机更新换代的序幕。历经30年的不断实践和改进,MK系列钻机已涵盖孔深75~2000m的能力范围,成为国内规格品种最全、应用效果最好的坑道钻机,其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地质勘探扩展到煤矿安全和工程施工等方面。最近几年,研发人员还根据现代化煤矿生产的需要,成功研制出了履带自行式全液压钻机,更是大幅度的提高了钻机的生产效率。

1.3 采煤设备发展

我国在传统的采煤技术上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有效的完善了那些条件较好的设备。例如技术人员选用900kw的电牵引煤机,开发出了快速移架系统,设计出了新型支架,并且加大了后部输送机溜槽的宽度和相应采煤机的截深等措施。这套设备的应用,使得我国煤矿总的开采量和技术水平都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

2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煤矿按所有制来划分,分为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三种。这三种煤矿按照生产技术水平来划分,则分别是机械化劳动开采、半机械化劳动开采和手工劳动开采。不难看出,我国的采煤技术,上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机械化的高产和高效技术,下有较为落后的人工开采方法,在发展上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因此科学高效的集约化开采将成为我国采煤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式。具体来讲,我国采煤技术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采工艺多元化。在不断发展现代化采煤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同时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采煤工艺,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采煤技术理论,以更好的指导我国采煤技术的日后发展。

完善采场围岩的控制技术。技术人员要根据相应煤矿采场的地质围岩结构压力等实际情况,以及调整煤矿采场围岩的控制技术,以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和高效。大力发展深矿井。大力发展深矿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冲击矿压防治、煤层开采的矿压的控制、井巷布置、瓦斯和热害治理和深井通风等等。现在急需大力研究深井作业场所的工作环境的变化、围岩状态及应力场和分布状态的特点、冲击矿压的防治技术同监测、监控技术、巷道的快速掘进和支护技术及装备以及深井的高产高效开采的有关配套技术和深矿井开采的热害治理装备及技术等。深化“三下”采煤技术。深化对开采上覆岩层的运动机地表的沉陷规律的深入研究、深化对开采系数及优化系数的深入研究,积极发展相应沉降关键性技术和控制理论;不断的研究并应用多种填充技术,对村庄的房屋进行加固、改造和重建,以适合相应村庄的保护性开采发展趋势。巷道及矸石排放量的发展。以开采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不断改进并完善现在的采煤方法及开采的布置,形成一套研究开发相应煤矿地质条件、布置开采巷道、工艺技术的评价体系的专家性系统,从而达到开采的方法、开采的布置和煤层的地质条件都进行最优配置的效果。有效总结并大力推广潞安漳村矿、神华集团大柳塔矿所实行的全煤巷道,布置单一的开采煤层,基本不将矸石运出地面,简化生产系统,实行无轨胶轮、单轨吊的辅助运输一条龙形式,综掘和综采进行同步的发展,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对高产高效的开拓部署和巷道布置系统的优化进行重点的研究,对巷道的布置进行简化,对采区和工作面的参数进行优化,积极研究单一煤层的集中性开拓、集中性准备及集中性回采的关键性技术,有效降低相应岩巷的掘进率,多开发煤巷,从而有效减少出矸了率;研发在井下直接处理矸石的技术和当做填充材料的技术。大力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主要是指一种整体性的新型绿色采煤技术。它主要采用高科技的手段有控制的燃烧深埋在地下的煤炭资源,这样煤炭就会发生相应的热化学作用,产生可燃性气体,从而将固体资源转化为气态能源,利用一定的管道将地下的气体输送到地面,这样煤矿的井下固体开采工作就会变为采气作业。这种方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特别适合那些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劣质煤的比例偏高的煤矿,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语

煤炭资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能源,虽然我国的煤炭总量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但除以13亿的人口基数后就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如果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开采,不仅会大量浪费煤炭资源,还会导致采煤安全事故的频发,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此外,采煤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国际之间科技竞争的重中之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敏感时期,而当下采煤技术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只有跟上先进采煤技术发展趋势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相关部门给予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魏学贵.现代采煤工艺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5).

[2]刘影.基于我国采矿及安全防护技术变革的安全观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2009.

[3]付崇禹,高海涛.生产矿井采煤方法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经济,2008(1). [4]姜波,陈何.我国地下深孔采矿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8,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