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文

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精选(九篇)

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

第1篇: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文

传统的生物保护战略被动地强调现存濒危物种和景观元素的保护,如果将物种运动和生态过程作为一个能动的景观控制过程来对待,我们将会有一种全新的景观规划途径。其中有三个方面的概念对这种新的景观规划途径有启发意义:即景观的空间构型对生态过程的作用,生物进化空间轨迹与景观格局设计及景观阻力与潜在的生态基础设施的设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正是在这些方向上的一个新的探索。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物保护,景观生态,景观规划。

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景观规划设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已引起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用wilson(1992,p317)的话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环境日益人工化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林地、绿带、水系、水库和人工池塘及湖泊的巧妙布置来使生物多样性保持在很高的程度。总体规划不但考虑经济效益和美,同时考虑生物种类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包含三个层次的含意:(i)遗传多样性,即指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它包含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内;(ii)物种多样性,即生命机体的变化和多样化;(iii)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物圈内生态过程的多样化(见 mcneely等1990;soule1991;nas1992)。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分别在环环相扣的多个生物空间等级层次(biospatial hierarchy)上进行,即(i)景观或生态系统综合体层次,(ii)群落层次,(iii)物种层次,(iv)种群层次和(v) 基因层次。生物多样性的空间等级层次与空间位置和格局紧密相关, 这也正是本文关于生物保护景观规划讨论的出发点。

总起来讲,生物多样性保护可分为两种途径:以物种为中心的途径和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途径。前者强调濒危物种本身的保护,而后者则强调景观系统和自然地的整体保护,力图通过保护景观的多样性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战略上的两种不同途径也体现在以生物保护为目的的景观规划设计中:以物种为出发点的的规划途径和以景观元素为出发点的的规划途径。尽管两者都考虑物种和生态基础设施的保护,但前者的规划过程是从物种到景观格局,而后者是从景观元素到景观格局。

1.1以物种为出发点的景观规划途径

该规划方法强调,使景观生态规划具有意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选准保护对象,并对其习性、运动规律和所有相关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以此为基础来设计针对特定物种的景观保护格局。一个整体优化的生物保护景观格局是由多个以单一物种保护为对象的景观最佳格局的叠加与谐调(amstel等1988;selm 1988)。这一途径一般可分为下列五个步骤:

(i)根据物种的重要性,选择目前的或潜在的保护对象。

(ii)收集关于保护对象的信息,包括查阅文献,明确适合于每一保护对象的最佳景观结构。

(iii)汇总和比较所有保护对象对景观的需要。

(iv)修改保护物种清单以取得保护的谐调与一致性。

(v)综合以单一物种保护为目的的景观规划来获得某一地域的总体生物保护景观规划。

如果有足够详尽的关于物种及其相关联系的信息的话, 以物种为中心的景观规划途径可以说是,最有效和科学的生物保护途径。但是,这一途径一开始就将可能遇到规划师和生物学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什么物种应优先保护的问题。人们一般从三个方面的标准来选择优先保护的物种:

(i)目前的稀有、特有性,受协状态及其实用性,大型哺乳动物和那些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名单之列的物种显然应作为首选的保护对象。往往被作为首选对象。

(ii)物种在生态系统及群落中的地位。保护对象应对维护整体生态平衡有关键作用。

(iii)物种的进化意义。一种杂草可能本身很不起眼,在群落内也表现不出重要意义,但却有可能对进化史及未来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有重要价值。用进化的观点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比被动地保护现存的濒危物种更具有意义(edwin 1991)。

1.2以景观元素保护为出发点的途径

这一途径并不基于对单一物种的深入研究来作景观规划,而是把生物空间等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集中针对景观的整体特征如景观的连续性,异质性和景观的动态变化来进行规划设计。该途径认为,现实的生态过程发生在一个时空嵌合体中,包含生物等级系统的各个层次。而批评以物种或群落保护为对象的规划只是偏面地解决了一个连续的复杂系列的局部和片段(noss and harris,1986)。因此,以景观元素为核心的整体规划途径强调以下的步骤(harris 1984, noss and harris 1986; noss1991):

(i)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成份包含在一个广泛的时空尺度上,因此,一个全面的规划应该以生物等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受协成分或节点(node)作为保护对象。强调节点的多样性,这些节点小到一棵孤树或一个森林斑块,大到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而对单一物种本身则不作深入考察。

(ii)因为景观的破碎和分割被认为是危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所以,规划强调景观的连结关系和格局设计。规划的目标是将每一景观中各种大小的节点连接成为整体的保护网络,并在区域和大陆尺度上建立景观保护体系。

(iii)景观及其保护必须从时空系统和动态的、飘移的嵌合体(shifting mosaic)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所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旨在维护嵌合体的稳定性,综合考虑保护及发展规划,以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性。

与以物种为核心的规划不同,以景观元素为核心的规划的第一步不是确定单一物种作为保护对象与研究其特性,而是首先分析现存景观元素及相互间的空间联系或障碍,然后提出方案来利用和改进现存的格局,建立景观保护基础设施(conservation infrastruture)。包括在现有景观格局基础上,加宽景观元素间的联接廊道、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引入新的景观斑块和调整土地利用格局。此景观元素为核心的规划途径的理论指导包括岛屿生物地理学(island biogeography)和景观生态学。景观的连续性、异质性、动态和飘移等是规划着重考虑的景观特性。

这一规划途径的一个典型代表是所谓的景观群岛模式(archipelago model),或称为综合利用模式(multiple-use model,简称mums)(harris,1984;noss and harris 1986)。这一模式包括一个绝对保护的核心区和周围缓冲区。沿核心区向外人类活动强度逐渐增加。核心区是生物多样性等级系统中任一层次上的某一节点。

一个关于整体景观保护的类似的概念是所谓的景观补偿区网络(network of landscape compensative areas),这一概念强调景观规划和管理的一个最重要原则是景观的多样性和最优格局。而这样一种最优格局表现为地域内多层次的景观补偿系统和生态基础设施(mander等1988)。这一理想的景观格局实际上是一个等边六角形。在这样一个六角形中,景观的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通过多层次的生态过渡带和补偿区网络来实现。

以景观元素为导向的规划避免了上述的以特定物种为核心的规划途径的缺点,而从整体上来设计全面的、包容的景观格局。对于景观这一复杂的系统来说,这似乎是合理的。问题是,这种从形式出发的景观格局设计是否能满足内容即物种的保护需要?景观格局是为谁而设计的?

2.多样性保护的空间战略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原因:

第2篇: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雷电;危害;过电压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40-01

一、引言

自然界的雷电对于自动气象站的影响与危害,在我们的生产实践中不容忽视,其后果很有可能会给社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在自动气象站的工作中注重对雷电及其过电压的防护工作,尽可能的减少雷电过电压对气象站的设备造成损失。为了做好防护措施,就要首先对气象站的系统设备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由于自动气象站的系统一般都是采用高科技的微电子产品,对于外界的低压能够承受,但是对于强烈的电磁干扰,尤其是电磁脉冲的冲击,其抗性就会大大降低。再加上自然界的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可以借助多种途径侵入自动气象站的设备。情况较为轻的就是干扰设备的正常功能,时系统无法进行准确的气象观测与预测,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就会有可能造成整个气象站系统的瘫痪,最终导致设备的报废,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雷电过电压的危害,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工作中注重各种经验的积累,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雷电过电压进行防护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带来的危害。

二、自动气象站的雷电干扰和入侵途径

(一)自动气象站的雷电干扰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自动气象站监测系统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大量的高科技产品,也就是电子元器件,由这些电子元器件有机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微电子的系统设备。由于气象站系统的电子设备对于外界强烈的电磁干扰非常敏感,因此,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干扰,但是这种人为的电磁干扰能够很好地被控制,所造成的危害也是较小的。然而来自大自然的电磁干扰就比较严重。比如自然界的电磁干扰主要有雷电发生时产生的放电和过电压,宇宙中的强烈射线,还有其他的气象活动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气象站的正常工作。其中雷电的放电和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最大。雷电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两种形式,有直击雷、感应雷。其中直击雷能击中自动站的可能性较小,在工作中采用一般的避雷网或者避雷针都可以对自动站进行有效地保护,但是感应雷所产生的危害就比较大,针对此情况,应该采用综合性的措施进行防护工作。

(二)自动气象站的雷电入侵途径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入侵途径有多种形式,主要是通过辐射耦合和传导耦合两种形式进行的,通过这两种形式将雷电过电压输送到自动气象站,导致气象站的系统设备受到严重损害。从子动气象站的组成系统来看,雷电入侵的主要途径会有电源线的入侵、各种连接部件之间的通道和网络的通信电路等,其中以电源线的入侵最为利害,掌握几种雷电过电压的入侵途径,才能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护。在电源线入侵途径中,由于自动气象站的电源是由低压线进行传输电力,进而引到电源室内,这就会有可能导致输送电力的路线受到雷电的损害,雷电的过点烟就会沿着电力路线周围的配电线路进行传播,最终侵入电源,使其功能失效,受到危害。直击雷和感应雷都会在低压的线路上产生过电压,都会对电源设备造成危害。在通信线的入侵途径中,对于直击雷来说,只有当对其的防护措施不力时,才会导致灾害发生。比如,路面的高层建筑物或者突起的物体就会受到是直击雷的危害,直击雷所产生的过电压就会有可能击穿地面上的土壤,后果也是较为严重,不仅会使室外的气象站中的设备系统,轻则失去正常的功能,重则就会全体瘫痪,过电压还会击穿各个连接处的保护电缆线的绝缘层,这样的情况下,直击雷所产生的过电压就会顺着通信线入侵气象站的系统。如果通信线遭到的是感应电所产生的过电压,其后果将会更严重,因为感应电过电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强大的电压,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自动气象站的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了解了自动气象站的电磁干扰源及其所产生的危害,还有雷电过电压入侵系统的主要途径,就要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强有力的预防。一下就介绍几种有效的也较为常用的防护措施。

(一)接地的防护措施

接地的防护措施在雷电过电压的防护工作中较为常见,也有很不错的效果。接地防护是防雷击的重要基础,接地的种类和运行的形式也有多种,种类主要有交流电源的接地、防雷接地以及直流电源接地等,其运行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共地运行和分地运行,对于自动气象站而言,经过分析后,建立联合的共地运行方式较为有效。一股情况下,为了防止频率较低而且杂散的电流危害,就要把气象站的设备多处进行接地,比如电源接地,感应器和采集器也要接地,还有保护接地等,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有效地将这些接地的系统和防雷系统分开,这些接地都要采用整体统一的单点接地才可以。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来说,可以通过建筑物底层的接地系统中的壁垒装备有效地将建筑物之间的接地系统自动连通,有效保护自动气象站的安全。

(二)屏蔽的防护措施

屏蔽的防护措施在生产实践中也很有效。采用屏蔽防护就是将外界中所有的电磁干扰拒之于门外,阻碍其侵入自动气象站的内部系统。一般情况下,就是采用能导电的一些物体,比如金属网、管子以及金属箔等导体,利用它们有效将自动气象站系统内需要保护的设备完全包起来,不与外界环境接触,可有有效地实行保护。如果进行传输的电缆是暴漏在外面的,就要采用全面屏蔽的措施进行保护,可以使用全屏蔽线对其进行直接有效的保护,在接地上也要注意采用对点同时进行接地。对于自动气象站周围雷电活动较多的地方,可以采用在电缆的上方大约有30厘米之处,建立与电缆相互平行一致的金属导体,必须要接地。对于与电源相连的低压电源线,要安置在地面以下,再加上屏蔽层,切记暴漏在空中。另外在有些的网线上也要装上信号避雷针,这样才会有效阻断雷电过电压的危害,进而保护自动气象站的系统。

(三)分流的防护措施

分流是近年来兴起来的,主要的防护原理就是在电源线以及有关的通信线路等雷电入侵通道和接地线之间并上一个避雷装置,例如避雷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雷电过电压对自动气象站的破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雷电过电压的防护工作,就能保证自动气象站有效长久的为人类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第3篇: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护理分析Percutaneous 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coronary intervention operation nursing analysis

Zhang BinHu XiaoyunLuo Yu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ZhejiangHang Zhou, 310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percutaneous 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coronary intervention operation analysis for clinical nursing, percutaneous 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coronary intervention operation nurs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in 2009 October ~2012 year in October 80 cases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as well as for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and nursing care. Results: there were 6 postoperative patients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s of complications, 6.74%. Conclusion: patients were given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 for the percutaneous 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coronary intervention oper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as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Percutaneous 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 operation; nursing analysis【中图分类号】R322.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33-02

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诊治冠心病一种微创性的手术疗法,传统意义上的经股动脉途径存在术后穿刺的部位局部出血率较高以及术侧的下肢需要进行制动,制动时间为1~3d,长时间的卧床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的不适。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了8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或者心肌梗死患者以及拟诊冠心病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检查的患者,现将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8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或者心肌梗死患者以及拟诊冠心病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检查的患者,其中男55例,女34例;年龄39~78岁,平均58.5岁;89例患者当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有62例,经皮冠脉成形 以及内支架植入术有27例。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并发症,其中前臂张力性血肿有1例,桡动脉痉挛有1例,无症状性桡动脉阻塞有2例,穿刺部位血肿有2例。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1)术前的各项辅助检查工作要完善,术前4h做好患者备皮工作;(2)做好碘过敏试验以及Allen 试验检测;(3)术前嘱患者服用抗血小板类药物;(4)嘱患者术前6h禁食禁水,术前30min需要排空大小便。

2.1.2 心理护理: 对于第一次接触介入手术的患者,对介入手术不太熟悉,而且介入性操作是有创性的诊疗,手术费用较高,再加上患者对预后的担忧,患者所产生的情绪比较复杂,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术前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主要是担心什么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护士要详细向患者讲解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于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在交谈的时候护士必须要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举止端庄,给患者以亲切感与安全感、信赖感。对于难以入睡的患者,可以给予服用安眠药,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对于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可以请一些手术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实例来教育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2.2 术中护理

(1)当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手术室护士可以使用轻松的语调与患者进行交谈,缓解患者过于紧张的心理压力,并通过抚摸额头、紧握患者的双手等动作来让患者放松,取得患者的配合。(2)随着手术的进行,患者会逐渐产生出紧张情绪,导致血压升高,护士要严密地观察心电监护仪,同时与患者积极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1]。

2.3 术后护理

2.3.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患者进入病房之后,给予心电监护,根据患者情况时间可以在8~24h,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律以及心率。嘱患者要卧床休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需要休息1~3h,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需要休息3~5h。护士要加强巡视,积极做到勤询问与勤观察,不能放过任何的有疑问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

2.3.2术侧肢体的护理:(1)护士要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的敷料有没有渗液、渗血等情况,患者进行活动等可能使敷料松动,要及时进行重新包扎。(2)严密观察患者术侧上肢远端的血运情况,观察患者的手指活动度、皮肤颜色、皮肤温度以及手掌肿胀程度等。

2.3.3健康指导:(1)穿刺上肢在3个月之内不能提重物等,防止穿刺部位出血;(2)嘱患者要多饮水,增加排尿次数,以将造影剂排泄出来;(3)嘱患者要减少屈腕等动作,穿刺部位必须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出现感染;(4)嘱患者不要盲目停药,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要忌烟忌酒,防止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5)在饮食方面,嘱患者禁食肥腻较辣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多食用高蛋白的高营养的食物。

3 讨论

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相比较[2],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具有较多的优点:(1)可早期活动,卧床时间短,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患者可以早期进行活动;(2)患者的出血少,在术后比较容易进行压迫止血,不需要血管封闭器来进行止血,有效预防了皮下血肿的形成;(4)降低了缺血以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4)术后患者耐受能力强,易于护士进行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效率。

虽然效果较好,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护士要做好术前准备,在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在术后要对手部进行仔细观察,掌握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以便于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在术后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工作,以保障治疗效果;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环境;设施;途径

1概述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水系统中,城市重工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污水排放,给城市带来严重的水污染,从而使水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水系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一旦水系统得到恶化的趋势而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与管理,就会造成地质污染、土壤污染等,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文章通过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的严重性进行探讨,提出必须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2 问题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

在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充分利用当地专家,邀请长期生活工作在当地的各方代表,进行一次全面的问题总结和相关目标的确定。

2.1 问题综合――政策

德尔菲法政策德尔菲法是传统德尔菲法的衍生物,通过一个7~15名成员的德尔菲专家意见组来完成。政策德尔菲法是一个多次反复、互动的过程,专家意见组会聚到一块,相互交流;它在规划的初期对明确问题及确立初步目标时尤为有效,结果可以为更为深入的研讨或讨论提供前期准备。德尔菲法途径已成为研究城市和环境问题的有效工具。本次规划中的政策德尔菲意见组由15名成员组成,分别来自规划、园林、水利、土地、环保、交通、农业、旅游等部门,分别代表专业规划人员、与城市建设有关的政府管理机构及公众利益代表,得出的问题和目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2 问题归纳与多目标确定

根据对某市的研究,某市的生态环境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和人类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两种。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安全及其具备的结构功能,给人类及各类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也为人们提供便生产生活环境、便利的服务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人类的配合与保护,生态系统是人类及各个生物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2.3 常规的、单一目标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其评价

从某市已有的教训看,以上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按通常方式、通过土地利用规划、防洪排涝规划、环境治理、城市空间和建筑设计、园林绿化等途径和相应的工程来单一地解决问题,结果往往在解决某一问题的同时,引起其它问题的出现或恶化。

3 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3.1 关于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是保证生态环境的重要系统,能够全面、综合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改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活服务功能。其中,生活服务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中氧气、植物、动物、场地、绿化、环境美化等等,都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是对自然环境进行综合性的维护,保护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并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3.2 某市EI建设的关键战略

在系统分析某市的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尺度上提出某市EI建设的关键战略和策略。

3.2.1 宏观区域战略

(1)宏观目标:维护区域国土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城市能获得可持续的自然服务。(2)景观战略:建立“黄河绿色廊道-中心城区湿地系统-滨海生态保护带“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将中心城区生态系统融入区域生态网络中,使其成为区域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

3.2.2 中观城区战略

(1)中观目标:维护自然系统自身的健康,并能使区域EI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城区景观网络,公平地、通畅地传送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2)景观战略之一:建立中心城区湿地水循环系统,实现水资源再利用规划提出3个小循环系统,包括两个淡水循环系统和一个盐碱水循环系统。将淡水循环系统与盐碱水循环系统分离,淡水河道在台地上修建,避免受地下盐碱水的影响。利用风能为水循环提供动力。(3)景观战略之二:建立与湿地系统相结合的游憩网络游憩网络由斑块、结点和廊道3种元素组成。①斑块系统包括10个大型生态斑块,利用现状水体及低洼地改造而成,面积大,生态及休闲价值高。②结点系统分级配置,包括13个城市级结点和21个社区级生态游憩结点。城市级结点充分利用现状面积较大的乱掘地、荒草地、水塘等,各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生态休闲价值;社区级生态游憩结点充分利用现状面积较小的水塘、林地、水田等形成,主要为其服务半径范围内的居民提供生态服务。

3.2.3 微观战略

(1)微观目标通过设计实现并维护城市和区域生态基础本身的完整性;同时,在场地尺度上,让人体验EI的生态服务。(2)景观设计导则分别提出各类斑块、结点和廊道的规划设计导则。a.斑块和结点设计导则以湿地斑块为例,导则要求:自然堤岸;湿地水位低于河流洪水位;种植耐盐碱及净化污染物的植被;湿地平浅,湿地边缘种植挺水植物,等等。b.竖向处理方式长期的农耕活动,使当地人总结出了一整套应对盐碱的土地处理技术,如台田,在微观尺度上有效地解决了种植、排碱、防涝等问题。被更加昂贵的城市绿化方式所替代。

4 综合途径的多目标评价

生态基础设施的建立,不仅实现单一问题的解决,还能够从多方面综合性的将环境问题进行解决。根据对某地区的实践总结出,该地区生态基础设施战略的提出,发挥了其具有的整体性与综合性,有针对性的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解决。在此基础上,在生态问题解决中,生态基础设施需要相关的管理及战略来辅助其问题的及解决,为生态环境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单一特性的措施不能满足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反之,利用生态基础途径系统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所在,能够充分解决环境问题,利于环境保护。EI的提出,不仅仅针对单一形式的环境问题所提出的,而是在生态系统中,水环境的严重污染预示着其它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程度进行全方位的解决,由于水资源出现的问题,反映出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于土地的改善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增强生态系统功能,这就需要EI的辅助,通过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系统的建立,能够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及资源利用问题,提高我国资源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 脑缺血 亚低温 PI3K Akt途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虽然亚低温可以通过降低脑代谢率而起保护作用,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其保护机制。一般认为,脑缺血可引起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亚低温通过影响凋亡/抗凋亡生化途径中的相关因子,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目前对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本实验使用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研究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通过抑制抗凋亡的PI3K/Akt途径探讨亚低温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50~300 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I/R)、低温缺血/再灌注组(hypothermic ischemia/reperfusion, HI/R)、低温缺血/再灌注给药组(HI/R+LY294002)、低温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HI/R+DMSO)。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模型制备 按本实验室已建立的大鼠四动脉结扎模型,动物以20%水合氯醛(300~3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电凝椎动脉。手术第2天动物于清醒状态下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全脑缺血15 min,然后再灌注5天。缺血时保持大鼠(非低温组)直肠温度37℃,以体征表现判断缺血模型的可靠性。假手术组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低温组从缺血前10 min开始通过体表全身喷洒乙醇物理降温,开始再灌注后持续3 h保持大鼠直肠温度32℃。

1.2.2 给药 LY294002溶于DMSO中,浓度为 25 mmol/L,给药体积5 μl,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给药;溶剂对照组给予等体积DMSO。

1.2.3 样品制备和组织学检查 再灌注5天后,以水合氯醛麻醉大鼠。接着以生理盐水和4%多聚甲醛进行心室灌注。然后取脑块放于4℃下4%多聚甲醛中固定1天。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取海马齿状回互包段连续冠状切片,片厚5 μm,切片经脱蜡、晾干,0.1%焦油紫(cresyl violet)染色10~20 min,梯度乙醇分色,光镜下观察神经元紫色而背景基本无色为止,脱水,透明,封片。显微镜下计数CA1区1 mm宽度内的存活锥体细胞。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应用Sigma Stat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

2 结 果

光镜下可见:Sham组、HI/R组和HI/R+DMSO组海马CA1区细胞分布均匀整齐;I/R组和HI/R+LY294002组出现大量死亡细胞,存活细胞较少,表现为细胞破碎、核固缩、溶解(图1)。各组大鼠脑缺血复灌后海马CA1区细胞存活量统计结果见表1。与I/R组相比,HI/R组存活细胞明显增加(P

3 讨 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是多种途径共同参与的结果,线粒体途径通过从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激活caspase-3导致细胞凋亡;细胞核途径则通过激活MAPK家族成员,如JNK等,进一步通过调控核内转录因子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2]。近年来,抗凋亡(促增殖)途径,如PI3K/Akt途径,在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化而产生的类脂产物3,4—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和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IP3)作为第二信使可激活细胞内多种靶蛋白,最终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等过程[3]。Akt,即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KB),是PI3K直接的下游作用靶点。Akt通过磷酸化一系列凋亡调控蛋白,如BAD、caspase-9、NF-κB等,进一步调节抗凋亡基因的转录,促进细胞存活[4]。对PI3K/Akt途径的调控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5]。 亚低温可以通过抑制凋亡途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如亚低温不仅降低caspase-3依赖性通路中的关键酶caspase-3的表达,而且降低caspase-3非依赖性通路中的关键蛋白AIF的表达[6]。对于抗凋亡的PI3K/Akt途径,在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中发现,亚低温组比常温组Ak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抑制NF-κB的核内移,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7]。同时,亚低温还通过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发挥其保护作用[8]。但是,在全脑缺血模型中,对亚低温保护机制的研究目前还相对较少。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考察缺血/再灌注早期3 h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发现缺血/再灌注早期3 h亚低温很好地减少了再灌注5天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死亡;同时,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PI3K的抑制剂LY294002降低了3 h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这说明,亚低温对全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和抗凋亡(促增殖)的PI3K/Akt途径相关的。本实验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Konstas AA, Choi JH, Pile-Spellman J. Neuroprotection for ischemic stroke using hypothermia [J]. Neurocrit Care,2006,4(2):168-178.

[2] Zhang F, Yin W, Chen J. Apopto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executional and regulatory signaling mechanisms [J]. Neurol Res,2004,26(8):835-845.

[3] Katso R, Okkenhaug K, Ahmadi K, et al. Cellular function of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homeostasis, and cancer [J]. Annu Rev Cell Dev Biol,2001,17:615-675.

[4] Mullonkal CJ, Toledo-Pereyra LH. Akt in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J]. J Invest Surg,2007,20(3):195-203.

[5] Williams DL, Ozment-Skelton T, Li C. Modulation of 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alters host response to sepsis, inflammation, an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 Shock,2006,25(5):432-439.

[6] 张 丽,苏志强,陈丽霞,等.亚低温通过抑制两种凋亡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3):318-321.

第6篇: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 湿地 自然保护区 湿地公园 人类因子

中图分类号 Q-49

文献标识 E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区域,也称生态交错带,包含了湖泊、河流、沼泽、滩地、盐湖、盐沼以及海岸带区域的珊瑚滩、海草区、红树林和河口等。湿地在抵御与调节洪水、控制污染与降解污染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然而人们对湿地作用的认识依然不足,全球范围内,湿地总面积仍在减少,湿地质量仍在下降。人类究竟怎样才能保护好湿地,或者说究竟怎样才能可持续性地利用这些湿地,这是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以往湿地生态保护过程中,科学家们都提倡通过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恢复区域环境。在严重受损的区域,也需遵循最小人为干扰原则,仅在最初实施恢复工程,并主要由系统自行恢复。这种生态保护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限制人为活动。其中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就是典型手段。而近几年中,生态学界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理念,即人和自然不再是对立的因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是我们的更高目标。在这个目标下,人应该是生态系统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承认人类是生态系统进化的主要驱动力。目前在中国蓬勃兴起的“湿地公园”正是这一理念的产物。

“人类因子”,意指人类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生态系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人类通过对自身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权衡,决定参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途径”和“度”。下面试图通过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比较,并以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建设规划为例,阐述两种理念在湿地生态保护中的差异,并由此探讨人类因子在湿地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及其介入的途径。

1 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

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约有40%的自然湿地已被纳入了433处自然保护区而得到保护。湿地保护区成立后,其核心区和缓冲区将采取非常严格的封闭式管理,禁止从事经济生产活动,实验区原则上也只能选择性的开展参观旅游、动植物繁育等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活动。不难看出,这里的保护区要保护的就是纯自然对象,而且以努力排除人为干扰为主要措施。因此,可以说这里是拒绝“人类因子”的,更不可能发生与自然相关的经济活动。

湿地公园则是继自然保护区之后出现的一种更灵活的保护形式。湿地公园是指具有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功能。其建立的宗旨就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人们提供游憩的场所,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相比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显然在很大程度上介入了“人类因子”。就设计目的而言,不仅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更是为了给人类以可以直接利用的休闲、旅游、教育空间。湿地公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一种公开合法的载体。这种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生态效应双赢的形式显然更容易让地方政府和百姓接受。通过生态旅游开发来保护和利用湿地已成为当今湿地保护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

2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位于太湖东侧湖畔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境内,地处镇湖、东渚和吴中区的光福三镇交界处。

2.1湿地动植物配置

鉴于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建设之前,其所在区域长期被用作淡水鱼、虾、蟹养殖塘,除狭窄的塘埂上保留有少量野生植被外,规划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当匮乏。因此,进行植被重建并引入适当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已是在所难免。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在动植物品种筛选方面,重点考虑了苏州农渔文化中涉及的主要农作物和经济品种。素有“姑苏水乡”美誉的苏州,孕育了大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品种,是本湿地公园所要重点保护和展示的对象。如苏州的“水八鲜”,包括莼菜、菱、莲藕、芡实(俗称“鸡头米”)、茭白、慈菇、荸荠和水芹菜,每一样都曾经是水乡人家特有的菜肴,部分也还可作为孩子们餐间的点心。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中能说全“水八鲜”为何物的已经不多了,能认识其植物形态并知道其生长环境的更是寥寥无几。太湖湿地公园的建立为抢救这些植物资源提供了空间与契机。设计方案中以生态展示区水域为主体,依据各物种适宜的水深梯度和水质要求,同时考虑一定的规模,以“水上菜园”的形式集中再现太湖“水八鲜”。

鉴于东太湖沿岸独特区域小气候和劳动人民的育种驯化,该地区拥有许多优良的林果、茶树种质资源,如东山的小红桔、西山的白果(银杏)、光福的杨梅、糖沙枇杷等,这正是人类文明的精髓。而由于区域工业化的迅速扩张,这些优质种源也将随着相应生产活动的终止而濒临消失。针对这一现象,太湖湿地公园设计者将不同果树品种或集中种植以形成特色果园,供游客和孩子们采摘;或零散安插在密林深处和池塘边,给探险的游客以惊喜,为这些“岸上”的经济物种提供了避难所。

位于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之滨,公园中重点要保护和展示的动物资源是鱼类和鸟类。其中“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是太湖最具代表性的经济鱼类,但由于其对水质环境的特殊要求,预计不能在公园浅水水域中存活,因而只能在特制的展示厅里少量喂养。太湖中还有大量长江中下游典型鱼类,如“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鳜鱼、胭脂鱼、松江鲈鱼等,都值得在湿地公园中广泛投放。一方面保护了鱼类资源,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利于系统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至于鸟类,规划中并不提倡直接引种大量人工驯养的鸟类,而是针对不同鸟类栖息、觅食和产卵繁殖的习惯,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以招引鸟类自然回归。如公园中将建设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多个小型滩洲裸地,意图招引苏州沿太湖地区久已消失的凤头鹧、野鸭等保护动物。

2.2湿地景观配置

在湿地景观配置中,依据保护对象和服务功能的不同要求,在核心区规划了湿地生态培育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展示区和湿地渔业体验区。除了在生态培育区和生态栖息地要尽量减少人为干扰而保护纯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主外,在湿地展示区和渔业体验区,还设计了不少兼具江南水乡文化特色的湿地景观。这里仅选择其中部分进行介绍。

2.2.1珍珠养殖场

苏州是中国淡水珍珠的原产地和研发地,其渭塘镇更被誉为“中国珍珠之乡”。在湿地公园内养上一池育珠蚌,岸边倚水小筑里,娴熟的村姑就地展示着珍珠养殖加工的全套工艺。游客至此,不仅可以了解珍珠的来历,更能深刻体验人类向自然索取财富的智慧。

2.2.2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景点的设计不仅是传统桑蚕养殖过程的延伸,还是现代生态工程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

三者有机结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在避免洼地水涝,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2.2.3原始渔业体验区

在太湖湿地公园中,除了不同时代渔具的展示外,部分工具也可以租给游客。在渔业体验区内,专门开辟一两片鱼塘供游客垂钓消遣,由于是在封闭系统中操作,对整个湿地公园中鱼群数量并无影响。偶尔有游客意图到区外开放水域体验一番,则需要对渔具种类和规格进行严格限定,同时还必须避开鱼类集中繁殖区和产卵孵化季,以保证鱼群数量的稳定。除此以外,凡以渔业为生的地方往往会盛行鱼祭。在太湖湿地公园的渔业体验区也专门设置了献头鱼祭台以重现这一典礼。游客还可以顺便参观鱼类知识园和鱼市街等。

2.3人类参与途径设置

在湿地公园中,参与湿地运转的人类远多于自然保护区,因此对人类参与途径的设计与管理就成了湿地环境能否真正得到保护的关键。在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中,除固定的公园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外,还对另两类人群的参与方式进行了明确限定,即游客和社区居民。

游客的参与方式可分成集中型和分散型。公园中各个大型景点,如瓜果采摘区、钓鱼台、观鸟塔、游船码头以及前面所提到的珍珠养殖塘、桑基鱼塘等是游客相对集中的区域,这些景点都散布在游览主干道的两侧,便于游客到达,沿途还附有说明文字,便于游客理解其中的自然知识。

另外,公园内还专门设置了分散型旅游路线,诸如密林探险、曲径通幽等。这里的游览路线多数为仅供一人通过的泥土小径,仅在石壁或木桩上进行简单的标记,作为安全性和方向提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游览小径上运用了大量桥的设计,从木栈道、石板桥到索桥甚至一个个用木柱串起来的简单桩桥,它们一方面可以激发游览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为动植物提供了迁徙的廊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生境破碎化。

第7篇: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结肠途径治疗机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423-02

结肠途径治疗机是一种利用人体结肠粘膜功能的新型物理疗法,它通过结肠途径进行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向肠道灌注液体(药液)并停留一定时间,然后排出废液,利用结肠粘膜、肠腺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机体内的病原体及毒素、有毒物质,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在治疗液体相同的前提下,治疗目的的达到与否,与液体进入深度(如低位结肠和高位结肠)、滤过面积、保留时间、灌注量、排出量、灌注的安全压力、速度、温度控制等因素有关。结肠途径治疗仪(又称:结肠途径治疗机、结肠透析机等)进入我国医疗市场时间不长,但其治疗效果已有一定口碑,它比一般灌肠仪器在提高上述因素方面有一定效果,已经在国内很多医院实际临床应用。本文对其近年治疗应用情况、范围及相应治疗机理进行一总结。

1 慢性肾脏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病发展的最终结局,通常采用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甚则进行肾移植,但这些治疗费用昂贵,均不能适用于早中期CRF。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本病是通过在肠腔内建立透析系统,用大量的低渗透压水分子置换结肠黏膜,肠腺和毛细血管中的病原体及毒素,再将药液注入肠腔内,药物通过肠腺和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目的。与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相比,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方式简单,作用面积小,临床应用疗效欠佳,而结肠途径治疗机采用现代电子技术辅以专门设计的探头,充分扩大了结肠黏膜的可透析面积,使体内有毒溶质及时地通过结肠黏膜排出体外,并较好地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另一方面,通过微机管理,使中药灌肠液在结肠内灌注与停贮的时间能够有序、有控地自动运作,药液与肠道黏膜的接触面积与接触时间显著增加,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一般临床治疗时,先进行清洁灌肠,再做结肠透析,这样成功率高,效果更好。该方法患者容易接受,而且费用低廉,能够长期坚持,无肠道疾患者都可行该法治疗。对慢性肾衰早中期,在目前尚无确实可行治疗方法的情况下,采用结肠透析治疗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冯继伟等[1]观察了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运用结肠途径治疗机,可深达肠腔50cm,使用自行研制的透析方,给予高位结肠透析,然后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明显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对照组治疗后,SCr、BUN、CCr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另外,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是高位结肠透析可显著延缓肾功能衰竭速度,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保守治疗的有效手段。

李芳等[2]观察了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并评价了其安全性。他们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和30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稳定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的面色晦暗和倦怠乏力优于对照组,P

黄雪霞等[3]应用本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00例,与常规的中药直肠点滴治疗80例作对照,观察治疗前后2个月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24h尿量变化及倦怠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水肿、夜尿增多等5项症状、体征积分等指标、症状。结果:经2个月治疗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65%,对照组总有效率31.25%。

2 结肠疾患

通过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结肠疾患,可排除肠腔和肠黏膜上的病原体及其毒素、有毒物质,同时将已软化、稀释的宿便排出体外,增大了肠腔容量,直肠压力相应减少,避免因直肠压力刺激而引起排便反射,对括约肌的刺激强度减少,液体在肠内保留时间相应延长。另一方面,可减少粪便对药液与肠黏膜的阻隔,使药液与肠黏膜充分接触,有利于药物的局部吸收,从而提高结肠疾患的药物保留灌肠疗效。采用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结肠疾患还有以下优点:(1)洗肠的药液为体内所需的电解质,避免电解质紊乱,药液恒温,病人舒适。(2)插管深度深(40cm-45cm),病人不用改变,适合行动不便、老年、危重病人。(3)可在药液中加入山莨菪碱能阻断乙酰胆碱、组织胺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的受体,解除痉挛,从而使药液保留在肠内的时间延长,增加疗效。(4)洗出的粪便通过肛管流入下水道,病人不用反复上洗手间,

陆美林[4]探讨了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结肠炎的可行性。方法:对80例结肠炎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

马秀珍等[5]探讨了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肠法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 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可减少粪便对药液与肠黏膜的阻隔。使药液与肠黏膜充分接触,有利于保留灌肠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保留灌肠的疗效。

李积锦[6]观察了高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结肠途径治疗仪对高位溃疡性结肠炎进行灌洗后注入中药作保留灌肠。结果:采用结肠途径治疗仪给药对高位溃疡结炎的治疗效果,比常规保留灌肠效果好,提高了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

王娟等[7]比较了使用结肠途径治疗机与传统保留灌肠给药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结果:使用结肠途径治疗机组总有效率为93.5%,单纯保留灌肠组为73.3%。

吕黄勇等[8]进行了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3例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6.41% ,对照组总有效率52.75%。

3 肠道清洁

目前结肠镜广泛应用于疾病检查、辅助诊断和肠镜微创治疗,因此,术前肠道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肠道准备是否清洁、彻底,将直接影响肠镜的检查和治疗能否顺利完成。临床常用的肠道清洁方法较多,如番泻叶、大黄泡茶、甘露醇等口服给药,或者清洁灌肠,但这些方法,不能完全保证肠道准备的效果。使用结肠途径治疗机可以有效地进行肠道清洁,取得满意效果。

梁慕珍[9]探讨了结肠途径治疗机清洁肠道过程中,运用探头边灌洗边渐进结肠腔的灌洗方法,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胀、便意、情绪紧张、灌洗时间增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先清洁灌肠后用结肠机清洁肠道时,配合探头边灌洗边渐进结肠腔50cm以上的灌洗方法,既减少清洗过程中的不适症状,又缩短清洁肠道干净时间,节省护士工作时间,使患者及护士乐于接受,值得推广。

4 急性胰腺炎

结肠途径治疗机通过结肠灌注使肠腔内建立行之有效的透析系统,提高肠腔内毒素及有毒物质的清除率,使附着在肠粘膜上正在侵袭、繁殖的病原体及其毒素、毒物得以清除,有效控制了肠道细菌易位感染。及时解除了梗阻。减轻胰腺炎性反应,促进胰腺功能的恢复。并使肠腔内液体的离子、溶质、药物进行充分交换、吸收,避免了口服给药与禁食、胃肠减压的治疗矛盾。有效控制了胰腺炎的恶性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可对降低手术率、病死率和缩短住院天数起到作用。

进行这方面探讨的有张克明[10]、石莉[11]、罗永琼[12]等。

目前结肠途径治疗仪机器本身性价比可以为基础医院所接受,在肾脏内科、消化内科、肛肠科、急诊科和妇科等均有一定用武之地。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和设备本身工艺、性能的进一步完善,有理由相信结肠途径治疗仪的应用范围还会进一步有所拓展。

参考文献

[1]冯继伟,皮小陵.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J].中医药学刊.2005;23(3): 558.

[2]李芳,庞嶷,杨霓芝,等.KYD-238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疗效分析[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6):868.

[3]黄雪霞,吴金玉,覃祚莲.中药结肠透析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393.

[4]陆美林.经结肠途径治疗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 海南医学.2004;15(9): 68.

[5]马秀珍,伊玲玲.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疗效观察[J].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3):227.

[6]李积锦.结肠治疗仪给药治疗高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3):271.

[7]王娟,李晓慧,邵立春,等.使用结肠途径治疗机与传统保留灌肠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8):2748.

[8]吕黄勇,李政文,尧登华.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3例临床观察[J]. 西南军医.2004;6(2):19.

[9]梁慕珍.结肠机清洁肠道时采用不同方法灌洗的临床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57-58.

[10]张克明,陈晓丽,杜永仙.结肠途径治疗机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云南医药.2001;22(3):231.

第8篇: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环境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13-01

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化学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而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一、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

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承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光化学烟雾等等。诸多污染使得森林和农作物被破坏、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加速了建筑物的腐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减少、地表气温升高、土地沙漠化……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差,环境污染尤其严重,资源浪费,生态平衡严重破坏,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仍在上升,以城市为中心的污染蔓延到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刻不容缓

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加强环境教育,是树立和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而化学教师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无旁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根据实例剖析环境污染的产生和防治是一个有说服力的途径。环境污染物大部分来自人类在化工行业的生产和化学品的使用过程,在处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要用化学知识对污染源,污染物进行分析;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要用化学知识加以控制、解决。因此,化学教师应该自觉担负起环境教育的责任,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已成为化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化学教育中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养成自觉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识别监督抵制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三、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化学知识,使用仪器、药品或者其他手段,按照条件和步骤进行的过程,以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得出结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环境教育,有意识引导学生探究有关环境问题。

1.加强实验设计教学,强化环保教育。在不影响原有实验目的、观察效果和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仪器装置或实验形式,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增强环保事例的真实性、可行性。可着重从药品用量、仪器装置、废弃物处理、采用微型化学实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注重实验教学过程,使环保行为落到实处。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落实环保行为可从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多方面展开。对实验中常见的药品用量,可从基本原理出发,树立学生的定量意识,注意节约的环保教育使学生明白:剂量多了,既浪费药品,又危险(如过量的钾、钠等活泼金属与水反应),也是不环保的行为(如用层析液分离色素时,过量的层析液里,石油醚、丙酮和苯挥发后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3.妥善处理废弃物,使环境污染减到最低限度。在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而且要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当前,处理废弃物的国际潮流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即“三R”行动:减少浪费,物尽其用和回收利用。处理实验废弃物一般可采用如下措施:①减少废弃物生产量;②降低或消除废弃物毒性;③回收利用,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分类回收,若不能回收利用,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教学中,注意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境教育,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密切联系实际,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环境教育。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结合当地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就在身边,增强他们对环境的关注,认识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需要建立和谐共存的新关系。①根据学生来自各地的特点,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家乡开展生态环境调查;②组织成立环境保护兴趣小组;③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借助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开展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④开展专题讲座;⑤从学校环境教育,扩展到家庭环境教育。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既能促进化学教育,又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环保知识,有利于实现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高素质的未来公民的目标。化学教师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化学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提高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掌握较多环保方面的知识,联系实际,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主体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麟生,等.环境化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马继龙.无机化学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实践[J].环境教育,1999,(2).

[3]张惠丽.寓环保教育于实验教学中[J].环境教育,2002,(3).

[4]董素静,曾红鹰.“专题中心式互动教学法”在环境教育中的应用[J].环境教育,1999,(1).

第9篇: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珠江三角洲道路改建工程

Abstract:Take DongGuan Zhongma Road Reconstruction Project as an exemple,In the analysi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of the foundation, proposed the proj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practice content and the effect, for local similar proj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Keyword:Soil and 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Pearl River DeltaRoad Reconstruction Project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道路工程改建、扩建过程中的挖、填等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对地表造成扰动。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热条件良好,未扰动区域植被茂密,水土保持功能良好,且雨季降雨量较大,且集中,若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地表、挖填边坡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因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地表、边坡的冲蚀,易对道路周边的城市居民以及下游的河道等造成不良影响。及时通过生态修复途径,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确保工程正常运行,以及周边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本文以东莞中麻公路改造工程为例,对珠江三角洲道路改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途径进行分析与评价。

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 项目概况

广东省东莞市中麻公路改造工程全线位于东莞市中堂镇和麻涌镇。线路起于中堂镇中明大酒店与107国道交界处,止于广州经济开发区出港公路的东江大桥南引桥,全长约15.371km,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大修,全线新建大桥231.12m/2座、中桥25.52m/1座、人行天桥177.88m/4座、涵洞19道,通道1道;拆除重建大桥1023m/1座(槎滘大桥);对3座大桥(麻涌大桥、第二涌桥、第三滘桥)及1座中桥(新基桥)进行加固改造利用。桥面净宽36.5~40m,设计车辆荷载为新建桥公路I级。新建槎滘大桥桥头立交1座(平交改立交)。槎滘大桥及引道工程于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其他部分于2009年4月2日正式动工,2011年7月29日,完成交工验收。

1.2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河网平原区,沿途大部分地段为平原微丘,沿线地势较为平缓,地形起伏不大。沿线多为开发用地,部分区域城市化程度较高。项目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22.4℃,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800mm。沿线主要土层为第四纪河流冲洪积物和浅海沉积形成的粉沙、粉质粘土、亚砂土等,主要土壤类型为赤红壤、水稻土等。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现状沿线植被主要为菜地和香蕉园等。

2 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1 破坏原状地表,改变下垫面性质

工程建设占地、临时用地、及弃土弃渣占地等扰动,均不可避免对项目区造成破坏。建设过程中土地的利用方式被改变。项目征占地范围内的全部植被(包括乔、灌、草及枯枝落叶层)均被清理,表层土壤被挖除。项目区地表出现大量下垫面,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的破坏,抗冲与抗蚀性能减弱,在外营力作用下侵蚀强度大幅度提高。

2.2 重塑地貌,改变微地形,加剧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区域因开挖、回填和弃渣堆积等施工,地貌从平台塑造成开挖、填筑、堆渣坡面。再塑地貌具有与周边相对高差较原地貌增大、坡度较大、岩(土)体松散、易受干扰流失等特点。项目区内原本土体相对稳定、植被覆盖防护的地表被破坏,地表松散颗粒物增多。未采取地表恢复措施的重塑地貌,为土壤侵蚀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流失物质基础和发生途径。项目区周边河网密集,鱼塘等水域众多,大量流失物质随暴雨径流进入水体,水流含沙量增大,容易形成泥沙沉积,造成下游水系或市政排水管网的过水能力受影响。下游水域的含沙量变化,长期持续甚至可能引起水生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变化,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丧失,生态环境恶化。

3 水土保持生态恢复途径

3.1 植被恢复与重建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

项目区所在地东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水热条件良好,项目区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尤其是通过镇区的路段周边,基本实现园林景观绿化。道路改建工程建设过程,因施工人为扰动破坏项目区内原有生态环境,原有植被被清除,大量地表产生,除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影响周边环境外,无法与周边绿化景观相协调,也是对周边景观环境的极大破坏。项目区施工完成后,对其扰动范围内的可绿化地实施植被恢复与重建是解决开发建设项目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最有效途径。植被恢复与重建就是对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再塑地貌,通过人为措施恢复原来的植物群落,或重新建立新的植物群落。发挥根系的网络固结能力,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地表径流及其冲刷作用,拦截泥沙,调蓄土体水分,改变下垫面的物质能量循环,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3.2 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原则

(1)植被营造时应采取乔、灌、 草相结合高矮搭配的原则,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

(2)树种选择上应根据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要求和立地条件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乡土、速生物种,并分析所选物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参照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确定植物种群组合。

(3)恢复的植物景观与周边植被状况相协调,促进周边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

3.3 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实践

本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实践,根据各扰动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立地条件等,选择不同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方式。

(1)弃渣场

项目弃渣堆置于当地政府制定的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范围内,未扰动前地表植被以当地乡土草本为主。弃渣堆置后,渣面进行初步平整,并实施弃渣场地表植被恢复。选择耐贫瘠、速生、水土保持效果明显的草本植物(如画眉草、狗牙根),进行撒播以达到快速绿化,增强土壤的抗蚀性,避免土壤流失的发生,保持土壤资源。通过近2年的恢复,弃渣场内植物群落已逐渐演变成乡土草本植物与水土保持草本植物相融合,与周边的草地景观相协调。

(2)高填筑边坡

该项目高填筑边坡主要位于桥梁及立交桥头位置,大部分采用硬化措施防护,少量采用植物+硬化的措施进行防护。最高填筑边坡位于鱼塘段桥头边坡(K4+832左侧路堤),坡度接近35°,单纯的植物防护措施无法确保边坡安全。为确保边坡安全并避免其水土流失对下游鱼塘及水系的影响,采用浆砌石护坡、排水系统结合上边坡铺草皮的形式进行植被恢复。草种选择根系较深长的类型。通过近1年的恢复,植被生长良好,与周边植物基本融合。

(3)中低填筑边坡

对于坡高低于2m的边坡,采用撒播植草+覆土工膜防护的形式实施绿化,草籽选择当地常用地被草本植物狗牙根、画眉草等混合。对于坡高2-3m及坡比较大的边坡,采用挂三维网植草防护。三维网植草的植物品种选择狗牙根、百喜草、野花生,以及银合欢、猪屎豆等低矮灌木混合。通过1年的恢复,低矮边坡草本植物生长良好,覆盖率达99%以上。水土保持效果良好。中低边坡的灌、草植物生长良好,基本与周边绿化景观协调。

(4)道路绿化带

该项目所处镇区麻涌镇、中堂镇均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周边绿化景观要求较高。为配合当地镇区景观要求,该项目道路中央及分隔绿化带采用园林绿化设计,以不同的乔灌草立体绿化,选用秋枫、黄花风铃木、大叶紫薇等13种乔木,细叶紫薇、黄金叶、铁冬青等13种灌木,以及龙船花、紫花马缨丹、孔雀草等17种草本植物,营造立体绿化美化效果,实现各路段不同的景观效果。

4 结语

道路改建工程的建设,对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中麻公路改造工程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因地制宜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重新建立项目区内人工生态系统,不仅可有效控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还考虑项目区绿化措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通过提高绿化标准,营造不同景观效果的园林景观,改善项目区所在地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 李智广.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08: 24~39 .

[2] 哈岸英,朱记伟,马斌,等.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宁夏段水土保持生物植被恢复措施研究 [ J ].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26 (4) : 52~55 .

[3] 刘红秀.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 [J]. 山东林业科技 , 2008 (1) : 99~100 .

[4]李文银,王治国,蔡继清. 工矿区水土保持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6: 145~168 .

[5]白中科.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2000: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