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生态规划范文

城市生态规划精选(九篇)

城市生态规划

第1篇:城市生态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1导言

随着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重视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我国在城市建设规划发展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建筑设计是主要解决办法和唯一选择。只有将生态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生态环保效果最大化,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国家建设发展需求。

2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2.1有效控制城市人口数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城市拥有很多魅力吸引着外来人员,大量的农民工和各种择业者涌入城市,给城市的有效运转造成很大的负担,远远超过了城市科学负载的能力。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城市发展中很多矛盾突出出来,以交通拥堵为例,就能形象表明人口涌入造成的城市病。基于这种情况,当地政府想要确保城市的生态良好发展,就需要采取合理手段,适当地控制外来人口的涌入,以保证实现城市的承载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2.2与时俱进地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要能够将城市的生态环境综合考虑进去,只有将城市的环境资源和城市的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通过建立一定的低碳环保体系来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传统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人们更多的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进行环境保护过程中,要能够将城市居民的意识进行改变,通过采取建设生态保障体系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同时能够将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才有可能促使生态环境和生态结构健康发展。

2.3遵守城市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做城市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根据城市的不断发展而进行适时的变化调整,确保城市的发展方向是科学合理的。同时也为未来城市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将城市的成长性这一原则应运于城市规划中,就是尽可能地将一个城市中的文化、建筑、经济、环境等作为一个生命体征对待,我们人类要尽最大的能力来维护生命体成长,不断帮助它发展壮大。

3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3.1土地利用布局与生态功能区划

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对于生态城市规划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土地利用布局、生态功能区划。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城市环境条件、城市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要以实际情况为根据,提出相应的改进、优化建议。

3.2建立低碳生态规划指标

进行生态城市规划中,要能够从各项指标上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规定,其中生态低碳指标是整个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通过生态低碳指标能够反应出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科学环保程度。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要能够从根本上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要能够通过指标制定来完成,而生态指标的制定通常包括更多的方面,比如城市的基本功能、生态环境、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以及城市新能源的有效利用等情况,对其进行生态规划能够更好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3.3重视整体和局部间的关系

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城市的区域性设计,尤其是要有效地强调生态变化频繁的区域,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上进行城市规划考量设计,从大的城市背景出发,认真设计细部的生态规划。强调能源以及资源的再利用。城市生态规划主要强调的是物质循环以及能量循环,这2种循环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不断地合成新物质,同时新物质又被分解成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使之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周而复始地循环利用是我国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设计初衷。

3.4调整人力资源

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能够不断提高对城市建设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在进行人员分配上,不断更新管理模式,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只有合理分配生态城市建设者的职能和责任,优化人员管理责任,才能够保证整个自然资源的的使用率达到最佳效果,有助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

3.5明确城市交通设计及要求

完善合理的交通网,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城市生态压力,所以对城市交通网的建设,应尽可能完善、便捷。能源清洁,秩序井然。健康安全,美化环境的效果。提倡人们低碳生活,文明出行。加大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投放力度。建设完备的地下轨道交通。多途径多方法地实现城市交通的科学发展。

3.6综合防治环境污染的规划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综合防治环境污染的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整体上做好控制污染物排放,并要建立完善的预防环境污染的监管机制,实时监测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功能区目标的不同为根据,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并逐步实现生态城市规划的要求。

4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城市建设也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应当用生态视角来探索城市在未来的发展模式,并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不断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作者:高姗 单位:安阳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

参考文献:

[1]褚忠兴.浅谈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5:173.

[2]俸荣伟.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3:95-96.

[3]吴一真.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析[J].江西建材,2016,15:32-33.

[4]周力锋.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6,33:50-51.

[5]赵悦.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120.

第2篇:城市生态规划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内容;城市规划;要素;建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平衡思想已经被融入到现代城市规划之中,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城市规划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现阶段我国城市的发展受到环境的污染,废水废气的增加以及固体垃圾堆积的严重影响。因此生态城市的规划发展非常迫切。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生态城市规划内容众多,主要可分为城市人居规划和城市区域规划:

1、城市人居规划。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应突出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社区生态建设,创造和谐人居环境。(1)生态建筑,采用节水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技术、自然通透技术、环保材料技术,增加人居环境适宜度;(2)生态景观,既要加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也要强调历史文化传承,充分发掘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使其符合城市文化和人居环境需要;(3)生态产业,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绿色GDP的要求,建设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4)生态教育,生态城市需要人人参与,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普及生态城市知识,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2、城市区域规划。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与资源情况,给城市以准确的定位,实现区域和区域间各类资源互补、协调发展。(1)土地规划,应全面考虑土地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健全土地规划利用体系;(2)水资源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城市亲水空间,开发节水技术,保护饮用水源,建立高效的城市排污系统,保护水生物种多样性;(3)能源规划,节约减排,提倡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能、风能、水能,开发绿色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4)交通规划,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控制燃油汽车在城市中的通行,提高交通规划运行效率;(5)绿地规划,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范围,提高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的组成要素

生态规划包括了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生态化。

1、社会的生态化表现为:人们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生态文明得到全社会倡导和遵守;消费模式日趋生态化,可持续的消费理念成为自觉行为;人们生理和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且能自动调谐;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城乡交通便捷安全。具有以上含义的生态城市(地区)已远不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人类生态,也标志着人类传统的唯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进入一个复合生态发展模式的新境界。

2、环境的生态化表现为: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保护好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有良好的区域大地景观和生态系统,合理地利用好各类土地,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盖率和乔、灌、草的合理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获得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3、经济的生态化表现为:经济增长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生态农业的全方位实施;实施工业的清洁生产,从改进生产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维护、综合利用等生产和服务的全环节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大面积推广生态化交通方式、生态化旅游方式和生态化住区方式,以节能、节水、无污染、高舒适度为目标具有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自然空调技术、雨水收集和污水资源化技术、环保建材等的生态建筑和环保屋普及发展。

三、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议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使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上文笔者已经阐述了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4、注意城市缓冲性公共空间的规划。城市中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建筑和工业厂房,还需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空间来为紧张的生活缓冲,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只是注重对城市的公共广场、绿地等进行了规划安排,而对城市的周边环境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地带更应深入的研究,使这一地带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5、提升城市交通规划水平。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多、人均拥有道路量低、私家车发展迅速等因素,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树立公共交通优先意识,在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加强法规与经济支持,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地位。同时,应研发新技术、新能源交通工具,为未来城市交通打下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生态城市规划水平,通过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加强城市生态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措施,创造安全、高效、和谐的生态城市。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参考文献:

第3篇:城市生态规划范文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城市规划;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生态型城市和城市生态的建设

1.1 生态型城市

什么是生态型城市?它是指,在城市的建设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将社会发展,经济和自然充分协调。利用自然资源,物质和信息。从而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实现合理的布局。建立生态城市,是解决目前城市化出现问题的一个最好办法,只有建立生态城市,才能使经济发展可持续,才能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好地生活环境。他是一种科学的建设模式。

1.2 城市的生态建设

在建立生态型城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按照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进行。运用科学的方式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注重利益原有的生态资源,建立良好的生态型城市。使自然和人类达到和谐发展的状态。建设合理的城市结构。在注重保护生态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护生态文明,我们在改造世界建造城市的同时,应该减少因为改造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使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从而建立一个有序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在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2 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

2.1 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下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在生态规划中,我们要把城市、乡村、人类、和自然环境当做一个统一的整体。要实现他们的和谐发展。只有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保护得到共同的发展,才可以实现。而我们建立生态城市的最终目的,就是咬是自然和人类生活共同协调发展。最终使城市发展达到可持续。

2.2 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是遵循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的信息与规律,来规划、调节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现有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而进行的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其目标是:

2.2.1 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

2.2.2 城市人工化环境结构内部比例要协调。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城市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结构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区域回旋空间。城市生态规划的目的。它是在一定的可接受的人类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使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城市生态规划应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规划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治理、污染控制和保护,而且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控制的综合研究与规划,据此进行城市结构调整、规划设计、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规划建设。

3 城市生态建设中城市生态规划的重点

3.1 城市生态和谐度评价

任何城市都是在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城市在任何发展时段都存在着人类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生态”而各城市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水平、生态意识等的差异,这种城市中“人类与其周围环境”关系质量的优劣程度可称为城市的“生态和谐度”这种城市生态和谐度应包括三层含义:a.城市人类的健康;b.城市环境的持续;c.两者之间的和谐。

3.2 创建城市生态管理系统

在处理城市生活排出的污染物时,我们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处理。还要加强对城市噪声污染的治理。实现城市环境的良好状态,是人类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3.3 做好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是在对城市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土地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确定对城市生存、运行和发展具有关键制约作用的生态因子及其所在的空间区域;通过对城市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弹性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的用地性质、建设项目、建设强度等规定、管理和控制的区域;通过对人类聚居地生态健康分析,确定聚居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区域或人工建立的模拟自然景观区域。

3.4 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核心作用。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这些森林对于保证城市的发展及补充城市绿地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4.1 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这里所指的自然景观要素(或称原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仅仅是指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还应包括历史文物古迹经历了长期的环境演变,这些景观要素无论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是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上,都已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空间,具有很大的生态保留价值不仅如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这些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新城的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

4.2 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他是地球的净化机。它是由地球表面上的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注重对湿地的保护。对已经破坏的湿地要进行积极地修复。

4.3 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城市中不仅要有先进现代化的建筑和工业集散地。还应该有一部分空间作为紧张生活的缓冲。这部分地带可以用于休闲和绿化。我们不能只对城市中那些广场公园作出合理的规划,而对城市周边的环境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建立绿化带,使这一地区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这样可以使城市的建设更加完善,更加整体。而且在与乡村的接壤地带增加合理的建设和规划,对农村建设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4篇:城市生态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建设是一个期限很长的过程,所有建设规划都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是要以可以促进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从而进行分析和设计。城市是人民重要的生活环境,不只是要满足人民对于生存功能的需求,同时也要可以反映人文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对于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要注重城市形象的建设,这些都要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进行展开。

一、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现状

以当前情况来看,尽管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还是有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各种难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管理水平低、不科学的城市建设方式以及部分政府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引进高污染的工业,导致城市的污染十分严重,生态环境也破坏的十分严重。土地荒漠化、水土的流失、许多物种灭绝、森林的面积锐减、水体受到污染各项问题,在严重影响城市人民生活环境的同时,还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

二、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有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新生环境在自然方面的属性,也就是城市的区位以及地势气候等方面,这是人们进行活动的自然层次,它包含生态位的趋势、竞争、开拓以及平衡等一系列过程,最终能够达到地尽其能和物尽其用的目的;其次是社会的功能属性,这主要表现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结构两个方面,它包含了协调每个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城市有机体共生的能力进行增强;再其次是在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属性,这涉及到对城市历史的文脉加以延续,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居民的历史文化意识进行加强,将外在控制变更成内在调节,将自发变成自为;最后是管理的意识以及规划意识属性,要做到这点,重点在于提高人们的规划意识,同时对规划管理的体制进行加强,以确保规划依照计划进行按期实施。

规划的主要内容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周围新生的环境所具备的自然条件;对于区域的经济分析以及对于资源的充分的开发与利用,生产力的布局以及功能的相互弥补;具有合理体系的城镇以及城镇职能有效、科学的分配;城市所具的规模以及城市的环境容量应当具有适宜性;具有科学以及完善的形态的城市;一定程度的土地使用以及合理科学的功能布局;良好涵养的绿化系统,完善的生态保护系统,以及区域环境的保持;对于可再生性的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废弃物的无污化处置,以及对于环境已经受到污染的事后防治体系;城市的基础设施所具备的现代化的水平高低;城市建筑以及交通的绿色化;管理体系的完善。

三、规划生态城市具体措施

1、自然环境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当今社会,城市的高速化运作导致了“城市病”的严重加剧。追根溯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地不恰当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人类的行为超越了大自然的环境容量及其承载力的结果。所以,对城市进行规划必须要坚持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点出发,如此才能够体现出技术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符合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这一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在规划和预测城市某个时期的“合理的”发展模式

城市建设应该建立在对未来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而一个城市的人口运动也容易受到较多的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重的、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因此,需要对其展开多层次的、多元化的深入分析。

3、城市发展应该与周围环境所能够承载的“容量”相符合

一个城市的环境的容量,其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城市本身所处的自然条件。因此分析一个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应当以自然因素的研究为切入点。在如今的中国,尤其是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是影响城市环境容量的核心要素。

4、产业结构的可再生性和可循环性的构建

城市需要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其产业结构必须要合理,应当使其具有可再生性以及可循环性,如此,才能够降低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周围所处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一个城市具有的性质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城市活动的基本方向、基本形式,城市的活动内容以及空间分布,同时,也决定了该城市的产业结构的基本轮廓。因此,在确定一个城市所具有的性质以及其职能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城市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具有的作用。还应当考虑这个城市的生产力的布局,城市对于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程度等综合因素。同时严格遵循生态工艺的基本原理,以便使得各个部门能够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相互利用各自的产品以及废弃物,使他们能够首尾相接而形成统一配合的有机整体。最终使其形成拥有效率高、耗能低、规模化以及污染少的集团化的绿色产业结构。

5、加大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力度

在我国长久以来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对于城市绿地部分的规划环节向来都是相对比较薄弱,以前大多都是在规划图上“见缝插针”式的利用边角或者比较零碎的地带插入绿地,只是尽可能的在规划设计图上去完成“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以及“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这两项城市规划的硬性指标。而不是系统地从城市建设的生态角度分析,去对不同的城市的绿地总量和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往往缺乏定量的分析和量化的研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6、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例如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绿色工艺主要指那些耗能比较低、耗材比较少、不产生废弃物、没有污染、没有公害、可以全面运用每种能源的工业生产工艺;而绿色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回收加以重复的利用以及可再生利用、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的运用于工业的产品),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例如对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还能在建筑中运用隔音和隔热等方法。

7、创造市区和郊区复合的生态系统

郊区和城市在社会、经济和生态各方面都存在十分广泛的联系。站在经济和社会的联系角度来看,城市为其中的强者。郊区乡村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程度对城市有着相当大依附性。站在生态联系的角度来看,城市则为其中的弱者。因为郊区生物的生产能力以及其环境的容量是一个市区能否存在的根基。所以,要达到对一个城市生态自律性的协调机制加以增强的目的,就要把郊区与市区当作一个整体的复合生态系统,统一对城市的运行进行调控。

结束语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分析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文章讨论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并提出了若干条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为生态城市的规划提供良好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9)

第5篇:城市生态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化;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ur country cit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but it comes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cological problem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ignore the ecological benefit,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of people to the city construction of growing.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our city planningecological problems, city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importance and urgenc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specific descriptionlanguage, city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measures.

Keywords: city planning; ecology;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低碳环保理念也传达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关于建设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生态化等相关议题引起极大讨论,诸多发达国家不仅建构出较为成熟的城市规划生态化理论,并且将之付诸于实践。我国近年也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理念,但是就如何将城市规划生态化理念导入现有的城市规划实践中仍然成为一个亟需攻坚的难题。在当前许多城市中,城市规划生态化理念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是否实践、如何实践等问题仍未解决。除此之外,城市规划生态化也缺乏国家政策保护与法律规范定位,生态规划实施主体也未明确界定,种种问题导致了我国城市生态规划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1.城市规划生态化的紧迫性

自出现城市以来,其对人群聚居的扩大、人居环境的改善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城市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包容经济、政治、社会与环境的实体,其在自身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发展至今,这些问题愈加明显。以环境问题而言,据有关纸媒报道,当前全国各地有超过两百个城市正被垃圾所包围。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问题不但有碍城市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城郊、农村等其他城市外的区域也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从本质上来说,城市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城市中的人没有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摆正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没有深刻意识到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发展自始至终都不能离开生态文明的发展。诸多现象已经表明,城市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城市规划生态化已经迫在眉睫。

2.城市规划生态化的对策与思路

城市规划生态化将生态化理念导入传统的城市规划体系中,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一大突破。针对当前种种城市问题,城市规划生态化进程必须向前推进。我们必须以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为基础,但又要跳出既定的城市规划模式,以一种全新的具有生态价值的价值理念诉诸于城市规划实施进程中。具体而言,我们应该从当前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城市的地情出发,在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拿来”的基础上,在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指导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将西方社会城市发展中的不可能变成现实,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康庄大道,实现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历史性发展。现笔者就城市规划生态化的对策逐一阐述:

首先,在城市规划生态化进程中必须积极应对,主动应对,缓解城乡矛盾,统筹城乡发展。当前,城市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城乡差距过大导致城乡冲突不断。要想缓解城乡冲突,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之间的平等,让乡村的发展机会变多,这就涉及到了政策、法律以及城市化进程等诸多问题。缓解城乡矛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之间的平等并不等同于将农村改造成另一个城市,而是将农村与城市视为一个整体,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能仅仅着眼于城市,还要放眼于城市之外的农村,使农村能够与城市共同发展、互相促进。针对以前的城市规划,我们必须革故鼎新,摒弃传统理念中城市规划的数量型,而要对其进行升级,转变成质量型。农村的人口并不需要大量涌入城市才能称作城市化,只要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作机会增多,生活配套设施更为完善,这也可以视为城市化。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更可以使其真正从土地中解放。

其次,在城市规划生态化进程中必须加速经济结构的转变,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进程。传统城市规划注重经济发展,尤其注重重工业发展,往往导致环境问题加剧、资源问题严重。因此,在推进城市规划生态化进程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市场经济路线,积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城乡产业结构需要大力进行调整,将粗放型生产方式积极转变为集约型,将外延型生产方式转变为内涵式,积极发展一批质量高、资源省、生态好、高科技的企业作为先导力量,大力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进程。针对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的情况,必须大力实行垃圾最少化政策,积极提高资源使用率,鼓励研发清洁能源,将以不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变成多元化能源并用的能源结构,这样不仅践行了资源节约理念,也实现了环境友好理念。

再次,在城市规划生态化进程中必须增强公共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优化人口结构。加快教育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公共教育事业,在生态化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在推行公共教育时,必须积极推进生态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向各个年龄各个行业的人提供生态教育,增强生态意识。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人口多、素质普遍偏低的国情,因此在城市规划生态化进程中必须推行人口结构优化与人口素质提高的双轨制理念,在重视人口素质提高的同时控制人口数量,尤其是农村人口数量控制与素质提高方面是重中之重。

最后,在城市规划生态化进程中必须大力建设生态化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提高人居环境,这首先要从人居环境的软件入手,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等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大力推进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其次必须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对落后、蒙昧的文化及时更新,建立生态伦理等文化,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结语

在城市规划生态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深刻意识到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发展自始至终都不能离开生态文明的发展。从当前国情与地情出发,在借鉴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将西方社会城市发展中的不可能变成现实,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康庄大道,实现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历史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宏,吕连宏,何美梅.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J]. 环境科技. 2010(06)

[2] 刘钧霆,程伟,宋雅杰.从狭义生态到广义生态的后发国家视角分析[J]. 国际经济评论. 2010(06)

第6篇:城市生态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1-0070-03

一、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很强的人工性。除了人这一主体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这种划分是一种广义生态系统观,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组成方式可以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生态机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在社会学中,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部分。城市社会包括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组织,城市空间则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集合。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重新分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命系统,指城市人群和自然生物(包括野生动植物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动植物)。二是环境系统,包括次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广域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就是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人工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广域环境是在更大的范围上来说的环境,包括城市周边的郊区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环境。 这种组成形式严格遵循了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关系。在城市中,自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安排的,在人的干预下,城市生物种群单一,优势物种突出,群落结构简单,空间分布也受到人为的限制。

三、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

(一)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二)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1.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5.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从生态规划内容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归根到底,城市生态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居民作为城市中的主体,在生态规划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围绕主体――人来展开各种规划措施。城市生态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又集中体现在以土地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宗旨,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特征探讨[J].华中建筑,1997.

[2]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3]王发曾.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理论问题辨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7.

第7篇:城市生态规划范文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城市;规划

1. “生态经济”概念与相关研究

“生态经济”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尔丁(Kenneth Boulding, 1966)出版《一门新的学科―生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协调”理论中,生态经济协调的核目的在于如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平衡上。城市的实质就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特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将进一步要求生态经济平衡。生态经济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生态经济城市”与在目前社会界流行的“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概念相比,存在较大差别。当前在探讨“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时,都是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生态城市”关注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而低碳则主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绿色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形式。相对来说,生态经济城市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多样的衡量标准。

生态经济城市规划,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城市规划,是以“人与自然协调”为规划原则,在多学科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态经济规划技术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通过广泛的部门协商和公众参与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等来实现城市复合系统的良性运转。目前,城市规划已从基于解决具体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常规规划路径如彼得.卡尔索(Peter Calthorpe,1993)提出的“公交主导发展模式”(Transit Orient Development,TOD)和安德雷斯・杜安伊和伊莉沙白.普拉特夫妇(Andres Danny& Elizabeth Plater, 2001)提出的“传统邻里发展模式”(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TND),发展为“一体化规划发展模式”,如集能源、交通、水、固体废物于一体的城市规划―哈默比湖城(RonaldWennersten,2007)。

2. 湘潭湘江生态经济带规划

湖南最大河流湘江,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湘江孕育着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自古以来,湘江就是湖南省最重要的通江达海的航运河流。国家经济战略向内陆中部转移之后,对其重视度日渐提高,湘江经济走廊势必逐渐发展壮大。湘江作为湖南沿江带城市群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滨水景观,同时,在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生态基底中承担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2湘潭湘江生态经济带规划措施

2.2.1总体规划策略

我们把湘潭湘江生态经济带的定位为湘潭的城市名片,文化之源、生活之乐、休闲之所、生态之谷。其总体规划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

2.2.1.1结构规划

形成“生活居中,产业两头”“商贸入城,休闲临江”“拥抱湘江,江城联动”圈层发展,梯度推进,江城共生的整体发展结构圈层发展:区域空间发展以湘潭城区为核心,向南向北,圈层发展;商业商贸旅游为中心,居住向外,产业两头;绿地东西向楔入分隔,层次分明。

梯度推进:城市空间布局为沿江至城市内部,东西向梯度推进,沿江以服务休闲,生态绿化休闲为主,商贸入城,工业外拓。江城联动:沿江产业功能,与城市广大腹地产业功能共生共融共进,空间格局透江透绿,绿脉通江。最终形成,内外衔接,有主有辅,绿蓝相间的和谐城市蓝图。

2.2.1.2功能规划

坚持腹地与沿江统一策划的原则,加强城市功能的延续性,共生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兼顾的原则,积极保护滨江岸线的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岸线利用的条块分割,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增加生活岸线和中央商务岸线长度,增加滨江公共空间。对重点地段编制相应的规划,并在土地利用规划上加以落实。

2.2.2详细规划策略

2.2.2.1道路结构规划

①两纵十横:跨湘江的10处城市道路桥梁以及沿岸的滨江大道构成湘潭湘江经济带的核心道路交通系统。加强城市主要道路,过江桥梁与城市铁路站场,城市快速路的联系,将外部交通利用最大化,建立起城市快速交通系统。②增加雨湖大桥:在一桥与三桥之间增加一座桥梁(雨湖大桥),疏解一桥交通压力,连通旧城旅游区、火车站和新城行政中心区。远期预留壶山过江隧道位置。③沿江大道分段控制:九华片区沿江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50-60米宽,车行道为双向8车道;万楼片区到一桥,沿江大道控制红线40米宽,双向6车道;湘江三桥至望衡亭东侧附近道路控制红线为30米宽,双向4车道。

2.2.2.2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区域整体公共设施布置原则为:商贸入城,休闲临江。由现在的“双城记”走向“复合中心”将人流量大、商贸性强的商业活动布置在远离江边用地条件更适合的中心区域,而休闲、文化、娱乐生态等优雅闲逸的活动沿江布置,打造诗意湘江的生活。湘潭的城市规模和发展趋势,应该由两岸“双城”式的分离发展,走向以文化休闲为中心的复合式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湘潭市的核心区,从而提升城市建设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

规划形成“一主三副”公共设施系统:一主:河东河西复合中心,城市的主中心;三副:万搂、板塘城市副中心;九华滨江新城副中心易俗河新城副中心。同时,在各社区的中心规划相应的商业公共设施,满足社区发展需要。

2.2.2.3生态绿地系统

湘江要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生态基础是前提条件,生态安全,尤其是水生态安全。重点防治水污染,在湘江综合水利枢纽建设后,由于水流速降低,自净能力下降,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建设沿江截污管网,将污水排放至于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湘江生态带是区域生态的核心,在确保湘江水生态的基础上以间隔渗透绿地的形式楔入两岸,将生态“带”延伸为生态“网”构建更全面的生态绿化体系。结合长株潭绿心的背景山体,形成外有群山环抱,内有碧水蜿蜒的依山傍水,交织渗透的生态网络体系,也是“山水湖南、诗意湘江”的基本保障。

2.2.2.4滨水岸线规划

1)景观规划:以自然柔性植被缓坡岸线为主,以人工块石驳岸为辅,局部点缀人工亲水平台硬质岸线,同时充分利用湿地本身自净功能,过滤水中杂质。水域种植莲藕、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并养殖一定数量的水生动物(鱼类),将自然景观与经济作物结合起来,争取获得双丰收。

2)功能规划:根据功能规划,沿湘江由北往南,功能带组合依次为九华北段生态公共岸线、九华金沙滩开放岸线、昭山自然岸线、九华生产岸线、易家湾生态岸线等18段滨江岸线。

2.2.2.5防洪排涝规划

湘潭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匀,季节性较强,春夏之间,降水量集中,秋季多旱,暑热期长。结合道路以及排水管道的走向。43米以上区域的排水直接排入湘江,43米以下区域的就近排入河道水体,日常直接排入湘江,洪水期由排渍站排出。

为确保防汛安全。拟建的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将会起到调蓄作用,减少湘江水患的发生。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降低洪水爆发的机率。

第8篇:城市生态规划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特点

1 .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代表了当代及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载体。生态城市基于生态学理论,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协调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和谐共处、互利互惠,实现城市又好又快发展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 .2 生态城市的特征

1.2.1 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既指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又指环境发展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和谐。根据以往的城市发展理念,人们过于重视物质和经济利益,忽略了自然环境,致使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人类最终也受到自然的惩罚,如:沙尘暴、酸雨、泥石流等。生态城市重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相处,希望能营造一个充满绿色、爱与生机的人居环境。

1.2.2 持续性

生态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重点研发可再生资源,努力实现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1.2.3 整体性

生态城市的整体性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要协调环境、社会和经济之间的整体关系,谋求共同发展,重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1.2.4 高效性

生态城市的高效性主要提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高效率的流转系统和转换系统。流转系统依靠城市基础设施,保证城市的信息流、能源流、物流和价值流等高效、有序运转,从而提高流转效率,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源、经济消耗,有效防止城市生态污染;转换系统是指把自然物质转换为经济物质,通过人类对经济物质的利用和消耗,再把经济物质转换为废弃物,生态城市的目标:用最少的自然物质转换为最多的经济物质,并减少废弃物的排泄。产业结构方面表现为第一产业小于第二产业小于第三产业的金字塔结构。

1.2.5 区域性

生态城市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它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作用的产物。生态城市的很多生态问题都是跨区域的,因此生态城市要加强与周围区域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经济和维护生态环境。

2 生态城市的规划

2 . 1 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综合考虑社会心理与自然生态两方面的因素,建立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最优环境,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类的创造潜能和生产力,有效提高人类的精神文化水平和物质经济水平。

2 . 2 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是一个由自然、经济、社会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还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所以,在规划生态城市的过程中,不能只单纯的遵循社会生态原则、经济生态原则和自然生态原则,还要充分考虑复合系统原则。

2.2.1 社会生态原则

人类在某一区域生活、集聚并最终形成城市。人类文化观念的更新与社会行为的进步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在规划生态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以切实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只有被大多数人支持并接受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才能被最终确定。

2.2.2 经济生态原则

城市经济是生态城市规划的物质基础,是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保障。因此,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一定要让规划方案促进经济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的方式换取经济的暂时发展,而要以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为指导发展城市经济。

2.2.3 自然生态原则

城市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城市发展的限制因素。所以,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首先,应明确城市自然环境的现状及承载能力;其次,认真研究经济活动及人类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结果,再结合城市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和总体发展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3 生态城市的设计

做好生态城市的设计工作,使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设计,充分体现不同城市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在设计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3 . 1 城市景观设计

生态城市景观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不同城市的特色环境,对城市各类自然生态景观加以规划并进行适当的人工处理,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建立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在设计建筑景观时,应在做好建筑景观平面规划的基础上,重点设计空间天际轮廓线,尤其是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对低层建筑与高层超高层建筑进行优化布局;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重点考虑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并加强城市溪、河、湖、江周边的林带和草地建设,使城市的人文特色、生态环境和现展理念完美融合,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共享性。

3 . 2 城市产业设计

设计城市产业时,应学习发达国家设计生态城市产业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以循环经济为特色、以绿色环保为宗旨、以高效节能为目标、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型工业体统。与此同时,城市还应重视文化、医疗、教育、信息、旅游和物流等产业的投入力度,逐步调整和改造现有产业的不足,努力实现城市产业的生态转型。加大清洁生产的审核力度,建立环境信用评价体系,让企业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从而促进城市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 . 3 城市住区设计

合理应用生态建筑原理,科学设计城市住区。首先,对城市住区进行合理布局。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并对住区进行合理规划;其次,坚持节能低耗无污染的原则。通过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的朝向等问题的合理设计,解决建筑物的采光、透气、保暖等问题,从而降低由于取暖和采光等造成的能源消耗。

4.低碳生态城市试点启动

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24项指标,其中关于资源环境的8项指标中有7项是约束性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已经被提到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未来,中国只有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采用低碳发展模式和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为手段,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健康发展。

5实例―漳州城市规划建设

构筑“两轴、两带”的生态环境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加强自然生态通道的保护与建设,必须预留城市东部的生态发展空间,以保持区域东西向生态通道的连通。两轴:包括北溪西溪在内形成的水域及其沿岸生态轴线。其中北溪是漳州城区北部重要生态通道,是北部区域水气、生物等生态的重要通道。西溪既是九龙江三角洲区域的生态水气通道,同时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观通道,是重点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地带。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九龙江两侧要划定生态保育区,保留足够生态空间,必须进行严格的建设控制,以保持区域生态通道的贯通。两带:构筑圆山生态通道和云洞岩生态通道这两条生态保护带。圆山生态通道 :以圆山风景区为核心,分别向西南及东北延伸,南部过乌石步水库向南部山脉延伸,北部与芝山公园、马鞍山公园相接,经石牛山、红老山向岩边山方向延伸。云洞岩生态通道 :以云洞岩风景区为核心,南北分别向官浔及天柱山延伸,南接凤山、照镜山与白云山相接,并向官浔方向延伸,北接三峰山、近鸡山与天柱山相接。

6 结语

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制约和依赖而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变得非常严峻。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文明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时,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因此研究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问题显得愈发重要。本文认真探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希望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能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景江,王汝江.小议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6)

[2] 杭云飞.现代城市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03)

[3] 李彩国.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设想[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20)

[4] 卓雄标.浅谈高校校园绿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5] 曾海祥.初探厂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原则[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3)

[6] 宋俊峰,周爱萍.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J]. 甘肃科技. 2011(11)

[7] 张雨薇.探究步行街空间环境质量[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0)

[8] 张建伟,徐克雷.规划设计生态社区[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0)

第9篇:城市生态规划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 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 城市风格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是当前各地十分关心的问题,该文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构想。

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者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指标要突出速度、结构、效益三个重点,建立起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各产业比例合理、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加快能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比例、规模化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大于500万元的工业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的比例、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科学合理等。

社会发展指标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城市载体功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系统)完好率,消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等自然灾害、防洪抗旱、交通安全、工业事故(包括化学品泄漏)、反恐与治安、重大气象灾害等应急救援系统,燃气普及率、高等教育入学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等。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医疗废弃物处置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等。注重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上述指标体系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和生态活动,合理确定城市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同时,应优先考虑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