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范文

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精选(九篇)

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

第1篇: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JCI;入院评估单

《联合委员会国际医院评审标准 》是源于美国的专门用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认证体系,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其核心价值是医疗质量改进和患者安全。我院于2009年3月引进JCI标准,护理部根据患者评估标准要求,设计了《住院患者入院评估单》内容包括对每一位患者的生理、社会心理,疼痛、跌到风险、营养、功能康复等进行评估。

1、入院评估方法

1.1 住院患者入院评估表的分类和完成时间,住院患者评估内容为:“住院患者入院初始评估单、产科、儿科、新生儿科、重症监护有特定表格。

1.2 评估方法:对所有住院患者采用表格式问卷形式评估。评估对象:神志清楚的患者对本人进行评估,意识不清的危重和老年患者及情绪异常、儿童、新生儿等特殊人群第患者家属进行问卷收集资料。

2、入院评估项目

2.1一般情况及基础评估:一般情况评估包括患者的、民族、职业、婚姻状况、入院时间、方式、过敏史等进行评估,基础评估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医师以及视力、听力、语言沟通是否困难等进行评估。新疆多民族地区、我院维吾尔族族、哈萨克族、俄罗斯等少数民族患者较多,为消除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语言障碍,我愿全天提供语言服务帮助,包括提供藏语、撒拉语、英语的翻译人员的充分沟通,使得我们获取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2专科评估:专科评估报或患者神志、瞳孔、五官以及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及四骨骼肌肉等各个器官评估,主要对专科阳性症状、体征或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客观的专科评估为医疗得出初步诊断提供了依据。

2.3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运用国际的ADL评分表对患者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移动、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十个方面评估,总分60分,表示生活基本自理.维护时提供帮助提供依据.

2.4患者跌到风险评估:护士用morse评分表完成入院评估中跌倒评估,内容包括患者跌倒病史、视觉、听觉是否退化、几个医学诊断、是否有静脉输液、置管、药物的使用、意识状态、步态、患者年龄R70岁等引起跌倒的高危因素。当跌到风险评估R45分即为跌倒高风险患者,启动“住院患者跌倒评估及预防措施记录单”并对患者进行特殊标识(患者佩戴红色跌到高位胸牌,床头挂“防跌倒”标识牌),提醒患者和照顾着及医护人员该患者具有跌到风险,兵进行相应的干预和宣教,防止患者跌倒。

2.5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运用Branden压疮风险评估表,从患者感知能力、潮湿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及摩擦力/剪切力六个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总分越低,发生芽庄的危险性越高。总分≤12分,每班进行在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压疮措施。

2.6疼痛评估:疼痛是疾病中最常见症状,对所有患者必须进行疼痛的筛查,并在画着疼痛发生时及时得到评估及处理。疼痛评估方法包括Wong-Baker面部疼痛程度质量表、NIPS新生儿疼痛程度量表、COPT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和FLACC疼痛程度量表。如疼痛评分1-3分,每天评估两次;评估评分4-6分每天评估四次;评估评分7-10分,每2小时1次,疼痛评分≥4分,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与处理,并记录在“疼痛评估记录表”中,所有疼痛评分均记录在体温单上,评分≥4分要体现缓解标志。

2.7社会心理评估:包括近期生活或工作有无不良事件、目前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对疾病是够理解,家庭支持系统是否良好、有无特殊隐私需求等。

2.8患者营养筛查评估:患者入院后,护士进行营养筛查,营养分析安帅茶内容包括:营养状况得分0-3分;影响营养状况得分0-3分;总分为营养状况受损评分+疾病状况评分,若年龄≥70岁,则+1分。若总分≥3分既为营养筛选阳性。主管医生根据护士营养筛查结果,提出营养师会诊要求。营养师在参考医生、护士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对存在营养风险者,营养是要对患者做全面营养评估,制定营养干预计划,提供营养治疗。

3、入院评估单子模块的应用

3.1系统自动生成或自动导入项目: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等基本信息可自动从病案首页读取并生成,不需要护士录入。

3.2采用下拉框结构化形式录入项目:传统手工书写格式实现模式化、规范化。减少了护士文字录入时间,方便、快捷,并且有效的提高效率和质量。

3.3信息共享:有利于护理管理的质量实时控制。可是质量控制小组及护理部定期或随时从网上查阅病历,了解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有利于医疗护理记录同步。医生首次病程记录、体温单记录可以与入院评估记录单的信息实时共享,达到分散输入、信息共享的效果,较少医护记录的误差及护理记录缺陷的发生。

4、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应注意的问题及误区

4.1由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进行评估:JCI标准要求评估者必须受过专业教育、培训,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医院不断组织学习,加强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社会、心理、营养、康复、疼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对患者做出准确、全面的评估。

4.2患者评估资料的分析利用:入院评估单由护士完成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参与评估的营养师、康复医生等相关人员一起及时对每一个患者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适当的时候让其参与,加以利用,制定患者的综合诊疗计划。

4.3常见误区及对策

4.3.1常见误区:其一,护士对入院资料收集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简单套用。缺乏收集资料后的整理、分析、综合、判断的思维过程,既不能正确的反映患者的病情,又很难把握患者的问题的程度,使入院评估流于形式。其二,忽视对各类评估工具及评估频次掌握不熟练,如疼痛评估的各类量表、跌倒、压疮评分表、昏迷评分表等。其三,护理评估资料的收集来源大部分是患者的主观感受,随意性和各种干扰因素很多,护士对评估内容的隐含性不能识别。

4.3.2对策:护理部规范入院评估框架、加强护士对评估工具及评估频次的培训,加强日常评估质量督导,室护士重视入院评估,建立评估思维,使患者入院评估真正意义上体现患者病情,为制定护理计划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范文

施萍,1957年生,中国-澳大利亚《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部级专家,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部级继续教育项目--专家带你练,全科医师实用技能培训项目主讲人,中华预防医学会辽宁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儿童保健和疾病诊治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制定了“儿童保健服务规范”,规范的实施对明确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提高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保障儿童获得基本保健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和意识明显增强,医学科学的发展也对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委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自2006年8月开始修订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经多次调研、讨论和征求各地意见,于2009年10月30日定稿。2009年12月17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作为在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利用现行社区进行儿童计划免疫的有力条件,承担起全科医生社区儿童健康维护的任务,逐步实现全科医学赋予全科医生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等服务目标。

范围

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职责

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当地儿童保健工作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适应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或协助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收集和上报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

内容

胎儿保健 动态监测胎儿发育状况,为孕妇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指导,避免或减少孕期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

新生儿保健 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单位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进行,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建立儿童保健册(表、卡),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或生长监测服务,做到正确评估和指导。

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1岁以内婴儿每年4次,1~2岁儿童每年2次,≥3岁儿童每年1次。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和口腔卫生行为指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

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咨询。

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及转诊工作,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指导。

开展儿童五官保健服务,重点对龋齿、听力障碍、弱视、屈光不正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防治。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要求

专业机构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机构必须为卫生行政部门已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

专业人员 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业务用房

县(市)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 儿童保健管理用房:开展儿童保健群体工作和信息资料管理业务,房屋面积各≥15 m2;儿童保健门诊用房: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向合理、符合儿童特点;应设立分诊区和候诊区,总面积≥100 m2;儿童健康检查门诊诊室≥2间;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根据当地儿童保健需求、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业务量配置用房,面积参照本规范执行。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儿童保健相关专业门诊,根据业务工作量参照本规范执行。

各专业门诊设施设备 根据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配备必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

评估

第3篇: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c)-0160-03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WANG Huan

Neonatal Department,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on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Methods 60 neonates with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high-quality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nursing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fter nurs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ure rate (66.67% vs 43.33%) (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Neonate;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属于一种获得性疾病[1],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与患病新生儿中间[2],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肠黏膜损伤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新生儿小肠、结肠发生坏死的一种疾病[3]。其主要症状是腹胀、便血等,该疾病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4]。近年来关于新生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该病症的治疗及护理方式有很多,但何种方式更具疗效是目前医学领域重点研究对象[5]。对此,该院采用优质护理针对2013 年5 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愈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3 年5 月―2015年8月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60例,男32例,女28例;其中42例胎龄>35周,32~35周的18例;44例患儿出生时体质量>2 000 g,1 800~2 000 g的1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胎龄(35.1±0.3)周,原发病:新生儿肺炎15例,窒息3例,新生儿败血症12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胎龄(35.0±0.4)周,原发病:新生儿肺炎16例,窒息4例,新生儿败血症10例。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原发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禁食1~2周,恢复喂养并从水开始逐渐增加奶量与浓度,保证患儿舒适并防止腹胀,注意患儿早期征象等。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NEC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及干预。

1.2.1 新生儿NEC高危因素的评估 ①胎龄评估:NEC主要是发生在早产儿与患病新生儿中间,早产儿因其在发育的特殊时期,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易引起肠黏膜缺血性损伤,另因其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肠道内胃酸少及各种蛋白酶活性低,肠道的穿透性较高,以及肠道分解产物不完全,导致细菌容易侵入肠壁内繁殖,导致早产儿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其病死率也高于足月儿。在临床上胎龄是判断肠道发育是否成熟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新生儿进行胎龄评估,对于胎龄小的新生儿将其列为可能发生NEC的高危儿,及时进行预防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②体重评估:新生儿出生体重越轻,其NEC发病率与死亡率越高。因肌肉及肠壁神经细胞发育不成熟,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另轻体重新生儿需进行长期住院观察而更容易引起感染,都会引发NEC。因此需对新生儿体重进行评估,体重轻的需对其列入NEC高危儿,进行重点观察。③窒息评估:NEC发生及发展的基础是因其肠道黏膜损伤。新生儿发生窒息缺氧时,会导致肠道血管的收缩,血流量变少,导致肠粘膜缺氧,从而引起黏膜损伤。因此围产期新生儿患有窒息史的需将其列入NEC高危儿,进行重点观察。④感染评估:细菌感染易导致NEC的发生,肠道内病菌过多会直接导致肠道的损伤,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临床表现为典型、全身状况差、发病进展快,预后效果不理想,通常易导致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因此需对患儿进行感染状况的评估,如有感染者将其列入NEC高危儿,需进行重点观察治疗。⑤喂养评估:肠道运动方式不成熟、消化能力降低都易引起新生儿发生NEC,针对新生儿免疫、营养、生理等方面而言,母乳对新生儿脆弱的消化道更适宜,需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喂养。⑥药物评估:新生儿的各项功能都比较不成熟,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肠道黏膜损伤等,从而引发NEC。另可通过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用药,提高患儿预后效果。

1.2.2 新生儿NEC的干预 ①病情观察:早期NEC可通过内科保守治疗,早期患儿的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发生误诊现象,故在护理过程中应全面、系统的进行观察患儿的变化以便能及时发现异常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精神、面色、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是否有烦躁不安、心率减慢、呼吸暂停等到现象;密切观察患儿大便颜色、性状、量、次数,如排粘液便或鲜血样便,应立即送检;观察呕吐物的量及颜色,如为黄绿色、鲜红色及咖啡样色应注意;密切观察腹部情况,腹胀一般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并伴有肠鸣音减弱,应及早拍摄腹部 X 线平片,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②胃肠减压:胃肠减压的有效性能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效果,是治疗NEC首要方法,具体方式可用经口插胃管连上胃肠减压器,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护士每班测量胃肠减压引出的胃液量及性质,并详细记录。③正确:错误的易引起患儿发生窒息及猝死现象,应采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可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④感染预防:患儿感染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死亡,因此需对感染问题进行预防,集中进行护理操作,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床边保护性隔离,各种器具应定期消毒。⑤合理喂养:在静脉营养供给的基础上,恢复饮食要循序渐进,一般先试喂5%葡萄糖水,连续试喂2~3次后,患儿如无腹胀和呕吐,可通过微量配方奶或母乳进行喂养,从少到多,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⑥药物合理使用:为避免错误用药导致患儿不良反应,需严格执行医嘱,并密切观察因药物引起的相关副作用,及时采取措施。⑦情绪护理:患儿由于长期禁食、腹痛而易烦躁哭闹,可给予患儿非营养性吸吮、病室内播放轻柔音乐,使患儿安静,以利于疾病恢复。因患儿出生时就被送进监护室隔离治疗,易导致家长心理焦虑、紧张等,从而对治疗不配合,因此需积极主动的讲解病情并进行安慰,让其得到正确的了解,减轻其顾虑,增加信任感,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过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儿不同胎龄、体重与发生NEC严重程度的关系。②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疗效。③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通过数据SPSS16.0软件来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使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

2 结果

2.1 观察患儿胎龄、体质量与NEC严重程度比较

胎龄小及体质量轻的患儿,其NEC越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预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8±1.5)d,对照组为(29.1±3.6)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以小肠急性广泛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消化系统急症,又称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节段性肠炎[6]。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的症状,起病快速,病情变化也快,多数患儿的症状严重,病死率极高[7]。如治疗不当或延迟,患儿可能数天就会导致死亡[8]。其护理的好坏同样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效果,对患儿的恢复及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优质护理通过提前对患儿进行相关评估及护理干预,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

通过该研究发现,NEC轻微的有37例,胎龄为(36.89±2.05)周、体质量(2245.73±228.56)g;较严重的有15例,其胎龄为(35.85±1.73)周、体质量(2144.63±215.57)g;严重者有8例,其胎龄为(34.76±1.62)周,体质量(1982.11±152.41)g,说明患儿的胎龄越小并体质量越轻,其NEC越严重,护理过程中对胎龄小及体质量轻的患儿需进行重点关注。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患儿有20例(66.67%)治愈,10例(33.33%)好转,;对照组患儿有13例(43.33%)治愈,17例(56.67%)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患儿进行相关因素进行评估,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观察及护理,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因疏忽而无法及时对患儿进行治疗。通过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琳.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69.

[2] 朱樱梅,任雪军,.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4(1):44-46.

[3] 林剑清.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3266.

[4] 王淑秀,梁彩平.早产儿86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330-331.

[5] 王琴.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2):1397-1398.

[6] 杨颖.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5):43-44.

[7] 孔祥永,黄俊谨,陈颖,等.2010年至2012年新生儿监护病房胎龄小于32周极早产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0):1566-1570.

[8] 温晨露,王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9):2707-2708.

[9] 陈文敏.双歧杆菌联合护理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2013,25(2):189-190.

第4篇: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母乳喂养;评估量表;母婴分离;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 15-04

约有10.0%~21.1%新生儿出生后即转入新生儿病房,造成母婴分离。研究指出,高危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为55.51%,混合母乳喂养率为17.55%,人工喂养率为26.94%。母婴分离使产妇产后未能正常护理照顾新生儿,不能正常哺乳,同时担心新生儿病情易产生焦虑情绪。负面心理情绪的出现,母婴分离产妇PRL水平降低、泌乳始动时间延长、乳汁量减少,婴儿护理缺乏动手机会,出院后母乳喂养的依从性差,后期母乳喂养率降低。MBFES量表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全面评估,预测母乳喂养行为,为探究其在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中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160例母婴分离2周内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中年龄20~33岁,平均(26.4±2.7)岁;初产妇69例,经产妇11例。对照组中年龄21~35岁,平均(26.6±2.8)岁;初产妇70例,经产妇10例。观察组年龄与孕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比较性。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两组产妇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调查;无认知障碍及行为异常;自愿选择母乳喂养无母乳喂养禁忌证;新生儿住院2周内,可自行完成量表。(2)排除标准:非自愿参加本调查;非母乳喂养产妇;有母乳喂养禁忌证的产妇;有精神病史,新生儿住院2周外。

1.3方法

1.3.1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1)产后当天:①热情接待产妇,安排住无婴儿的病室。②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模拟早吸允。③指导产妇及家属理及挤奶手法,1次/3h,每次双侧挤奶时间持续约20min。(2)产后第1天:①产妇的饮食、活动、会护理、用药指导;②提供新生儿健康状况的信息。(3)产后第2~3天:①模型示范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会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②指导判断奶量是否充足的方法和说明按需哺乳的重要性;③模型示范或现场参观指导有关新生儿护理技能,并鼓励家属参与护理等。(4)产后第4天:①指导坚持产后4~6个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②指导产后功能锻炼的技巧;③告知院内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电话。

1.3.2观察组干预方法 观察组采用MBFES量表进行评估,量表包括3个维度:产妇满意度、婴儿满意度、产妇生活方式。共30个条目,所有条目均采用Likerts5级评分,其中11个条目为反向计分,总分30~150分。87分为量表总分理论中值,若>87分为高于中等水平,若

1.4观测指标

(1)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在产妇出院时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方法、护理技术、护理态度等10项,总分100分,根据得分规定:非常满意:>8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满意度、舒适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护理正确率采用率表示并用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结果

2.1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8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舒适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产妇出院后7、14、28d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出院后7、14和28d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产妇出院后7、14、28d护理正确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出院后7d和14d护理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母乳喂养为自然生理过程,但同样需要学习。大量研究证实,母亲和其他照护者在开始和持续进行适宜母乳喂养时需得到积极支持。产科中对于弱视群体、特殊群体易发生母婴分离,母婴分离后产妇不能正常照顾新生儿,也不能正常哺乳。研究表明,产后不进行不如可反射引起泌乳时间延长、乳汁量减少,同时产妇缺乏实际动手护理能力,在出院后影响母乳喂养依从性,导致后期母婴喂养成功率降低,不利于婴儿健康成长。各级产科医务人员对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心理、社会发展日益灌注,戴红霞等采用质性研究法,母亲在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存在困惑:直接母乳喂养的困难、哺乳不确定性的困惑、母乳不足的烦恼以及哺乳知识的缺乏。

临床中对产妇护理干预提出许多措施,杨怀洁研究在护理过程实施关爱护理,从护理服务态度,婴儿护理及喂乳技能模型示范及实例参观,有效地满足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对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需求。罗琳雪对剖宫产术后母婴分离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路径表式宣教,由责任护士按健康教育路径表的时间和内容对产妇产后当天直至出院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更全面的健康知识。产妇产后住院时间较短,常规临床路径护理并不能提

高产妇产后护理知识,在产妇住院期间进行预测性评估并针对性宣教、护理极为重要。

第5篇: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新生患儿 大面积皮肤损伤 评估 护理 干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48-01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和葡萄球菌性烫伤共同的表现是皮肤发生大面积的水疱样损伤。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少见的多基因遗传性水疱样皮肤疾病,具体表征是患者皮肤一旦受到压力和摩擦就会在手脚以及四肢躯干甚至是口腔黏膜和阴囊等部位出现大疱;而葡萄球菌性烫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急性皮肤疾病,主要特征是松弛性大疱和大片的表皮剥脱,它的病死率很高,传染性很强。这种水疱样皮肤疾病患者没有皮肤的屏障保护,黏膜暴露,各感觉敏感,所以为抢救患者生命对其进行细致的护理评估和疼痛干预以及预防感染是重中之重。

我科2013年1~12月共收治此类新生儿5例,其中4例治愈,1例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2月我科共收治5例皮肤大面积水疱样损害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3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2例,皮肤损伤部位:颜面部、四肢、躯干、腋下及臀部多处皮肤损伤;损伤程度:浅黄色渗出液2例;双小腿内侧膝盖至足踝处皮肤破溃、糜烂至真皮层3例;耳部皮肤损伤潮红2例;口腔内有疱疹l例。5例患儿均为足月产男性患儿,体质量2.51~5.30 kg。

1.2 方法

对五例患儿本院都是根据血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对其静脉进行抗生素的滴注和支持治疗。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或1∶20的日舒安液进行局部泡浴,再用百多邦软膏涂抹,将患儿全身暴露放在暖箱里隔离。

1.3 结果

两例患儿的皮肤在3天内结痂出现好转,其他患儿发生在五天内,3例患儿3天内出院,2例14天内出院,有一例患儿家长在14天出现好转后放弃给患儿治疗,决定出院。另外,患儿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进行安静睡眠的时间也有所延长,患儿体征趋向稳定,没有感染的发生。并且,家长也能在患儿出院前了解患儿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护理方法

2.1 护理评估

(1)要求责任护士根据外科小儿烫伤的面积估算法对患儿皮肤的损伤部位和损伤面积、损伤深浅进行评估,细致描述,认真记录。

(2)责任护士根据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对新生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按时测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3)责任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评估,通过面对面询问等方式评估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对该疾病护理知识,了解他们对患儿疾病的护理和技能水平,进而为家长制定出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并高质量实施计划。

2.2 皮肤护理

(1)药浴护理。

①环境温度控制:进行患儿药浴护理时要将室温控制在28 ℃,湿度控制在55%~65%。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保证药浴时的环境良好,避免患儿发生受凉。

②药浴水温控制:药浴护理的水温控制分为清洁皮肤水温和药浴时水温,前者控制温度为37 ℃,或者控制温度为39 ℃。另外,在清洁患儿皮肤时一定要特别清除掉皮肤的残留药物,避免对药浴效果造成影响。进行药浴时,用薄膜覆盖浴盆,选用特定比例的高锰酸钾液或日舒安液,控制水温,药浴进行10~15 min。

③控制:首先将患儿俯卧,清洗其臀部和背部,然后将患儿仰卧,清洗其胸部腹部以及四肢等部位,泡浴过程中将患儿全身弯曲在药浴液里,并保持患儿的下颌靠近胸部,手足贴靠躯干中线的姿势。

④特殊部位护理:对面部皮肤发生损伤以及口周出现放射性皲裂的患儿,要用浸泡药浴液的美容面膜湿敷患儿面部五分钟的方法。

(2)甸面水疱处理:进行完药浴后的患儿要用消毒过的毛巾来吸干其表层水分,一定注意给患儿保暖。然后对患儿皮肤创面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把水疱里的脓液用无菌注射器抽出,避免感染皮肤。再用百多邦软膏等进行外涂。

2.3 疼痛干预

(1)选择适宜的操作时机。为减少对患儿的刺激,要求进行集束化护理,根据本科的五个病例分析可知,患儿易啼哭,易惊醒,觉醒时间较长,为避免对患儿造成频繁的刺激,要求选择合适的护理时间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不在患儿睡眠过程中做静脉穿刺等刺激性的护理。

(2)合理干预操作过程。在对患儿做洗浴、涂药等易疼痛的操作时要求唤醒患儿,并及时给患儿奶嘴诱导其吸吮。

2.4 保护性隔离

患儿的皮肤大面积受损,加之皮肤的屏障功能消失,这就非常容易发生皮肤的感染,所以,需要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一般情况下采用入暖箱隔离的标准,暖箱定时消毒。各种诊疗用品专人专用,护理人员也尽量保证专人进行,另外,在接触患儿前后,一定要严格的洗手。

2.5 给患儿的个体化发育提供适宜的支持技术

为给患儿提供良好的环境空间,要求调低个相关仪器的音量,医护人员的说话声音也尽可能降到最低,使室内音量保持在60dB以下。给患儿提供安抚奶嘴,另外定时打开暖箱上的遮光布。为减少患儿的躁动情绪,要求给患儿以鸟巢,给家属提供定时的探视时间,让他们给患儿进行抚摸和交流。

2.6 给患儿家长提供心理支持,提高家长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

在患儿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要和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对他们的心理了解,给他们讲解一定的疾病知识,并传授相关护理技能。在患儿恢复期,允许家长参观患儿的病房,并对护理人员给患儿喂养和进行皮肤护理时进行观看,避免情绪的焦虑躁动。

3 讨论

对皮肤出现的大面积水疱样损伤的传统护理方法多数重在给患儿进行皮肤护理和水疱的处理及预防感染等工作上,本研究则是根据皮肤损伤的面积和疼痛评分情况分析,患儿的皮肤大面积出现水疱样损害,造成皮肤没有了屏障保护功能,由于受损的皮肤黏膜暴露,各感觉敏感,所以对患儿进行皮肤清洁时必须保证水温在37 ℃,以便扩张患儿的毛细血管,升高皮肤温度。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细致的评估,做好减通护理工作,并为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感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护护理技术,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室内的噪声与疼痛刺激有协同作用,所以我们调低各种仪器设备报警音量,将室内音量控制在60 dB以下;暖箱上覆盖遮光布,定时打开,以减少声光刺激保证患儿安静睡眠并建立良好的昼夜规律。患儿皮肤损害部位多分布在前胸腹部、四肢及臀部,将包被卷曲放于棉垫之下形如鸟巢,患儿睡在中间,既可以减少患儿躁动。让患儿犹如在母亲怀里一样有安全感,也可以减少皮肤摩擦带来的疼痛,减少新的皮肤损害出现。通过护士对患儿进行细致全面的评估,根据患儿皮肤损伤面积、疼痛评分情况及家长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评估结果制定适合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应用各种减轻疼痛的护理方法,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对促进大面积水疱样皮肤损伤患儿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第6篇: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范文

新生儿在产房的Apgar评分利用五项简单的指标,反映了新生儿早期的状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很多信息。

Apgar评分是在1952年由美国的一名麻醉科医生Virginia Apgar提出。他发现,刚出生的新生儿常常缺乏一种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来衡量其状态,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并且判断远期的预后。由于Apgar评分简便易行,该方法在1952年发表后很快就在全球范围内被推广,被作为反映新生儿窒息、远期神经系统预后和死亡的指标。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对Apgar评分认识的加深,Apgar评分从早期制定到被广泛接受,到后期被质疑,再到后来被客观的应用,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

Apgar评分使得助产士及其他工作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对新生儿有一个简单的评价,并且由于需要反复评估,这使得助产士或儿科医生能够对早期新生儿进行持续关注。对于生后早期Apgar评分有异常的新生儿,也可以通过不同时间评分的变化来体现抢救、处理措施的效果。

Apgar评分包括5方面的内容,每一个字母代表一项检查,包括:肌张力(Activity)、脉搏(Pulse)、皱眉动作即对刺激的反应(Grimace)、外貌(肤色)(Appearance)、呼吸(Respiration)。5个项目均有三个等级的评分:0、1、2,总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该评分需要在生后1分钟和5分钟、10分钟进行,对于5分钟时评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需要每隔5分钟进行一次评估直到20分钟,并且应对复苏抢救过程进行备注,其中包括给氧、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按压、使用肾上腺素等。

以这五项体征为依据,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的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考虑患有重度窒息。

但在实际操作上,从孩子胎头娩出开始,医护人员就已经开始进行观察了。孩子娩出后首先进行4项评估,①足月吗? ②羊水清吗?③肌张力好吗?④有呼吸和哭声吗?如果均为是,说明孩子状态不错,没有危险,医护人员接着要帮孩子剪断脐带,并给孩子擦干、保暖、处理脐带和母婴皮肤接触,必要时给予孩子清理呼吸道,并称体重和测量身长。熟练的医护人员完全可以把上述工作在1分钟之内搞定,并于1分钟时开始进行第1次Apgar评测,这时候要依次观察孩子的呼吸、心率、肤色和肌张力,然后刺激孩子看他的反应。若评分正常,之后医护人员继续观察,等到5分钟时重复Apgar评测。但是,如果出生后上述4项评估有任何一项是“否”,则需立即对婴儿按照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评估及初步复苏,同时在孩子生后1分钟时进行Apgar评分。新生儿的复苏是根据出生后即刻的评估结果进行的,而不是单纯根据1分钟时Apgar评分的情况。不能够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进行评估,而要等到1分钟,这应该算是Apger评分的一个局限。

Apgar评分还有其他的局限性。由于宫内窘迫、缺氧、先天畸形、早产等因素可导致新生儿早期出现低Apgar评分,在复苏抢救之后Apgar评分可得到恢复。但由于Apgar评分各项指标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早产、分娩前产妇使用药物和先天畸形等,低Apgar评分与远期神经预后不良并非明确相关。所以,在1996年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曾经联合发表声明:Apgar评分不能作为远期神经系统预后的预测指标。

接著,再来说一说Apger评分的分值,那是不是Apgar评分低就说明对孩子影响很大呢?其实不然,大部分新生儿的评分在7分~10分,医生会根据孩子的评分予以相应的处理。轻度窒息的新生儿一般经清理呼吸道、吸氧等措施后会很快好转,预后良好。

同时,正如刚才所说,由于在生后1分钟时才进行首次评价,而对于生后就出现呼吸、心率、肤色异常的新生儿,并不会等到1分钟才开始进行新生儿复苏,因此Apgar评分并不作为新生儿复苏开始的指标,而往往作为复苏效果的反应。

几年来的研究表明,1分钟低Apgar评分不能预测远期预后。5分钟Apgar评分为0分~3分与死亡率相关,而相比5分钟7~10分的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为0分~3分者发生脑瘫的风险将增加20倍~100倍。

第7篇: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 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

护理健康教育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进行的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社会教育活动。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今年以来,我科在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中应用pdca循环,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实效与依从性。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计划

1.1.1评估收集资料 每月安排一名护士主要负责资料的评估收集。针对就诊患儿家长对疾病及其他健康相关知识的心理需求,小儿常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评估及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的收集。

1.1.2 制定完善计划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选择,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的主题及计划并在护士例会上进行讨论修改,主动征求科主任和医生的意见,使计划更加科学可行。

1.2 实施

1.2.1 组织培训学习 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充实丰富专业知识,使每个参与手足口病护理的护士都能真正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从事传染病护理护士的根本任务,真正适应新模式下护士角色多元化。要求护士切实将计划落实到位,防止走过场。

1.2.2 贯彻落实措施 注意将评估、内容、时机、方法四者随机有效结合。做到因人、因时、因材、因病施教,达到预期效果。

1.3 检查

1.3.1 检查对象 护士长、责任组长检查护士是否按照计划要求按时执行健康教育,确保计划落到实处。取得的效果、宣传资料、展板、板报等是否及时更新,与陪护人员交流了解检查其对宣教知识的理解、依从情况。 1.3.2 检查方法 护士长不定时利用床边交接班时的口头提问护士对健康教育计划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问护士每人每月不少于1次,以促进护士不断学习。管床护士通过实际查看与交流评判患儿及陪护人员对健康教育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行为依从性。

1.4 处理

1.4.1 及时评价 健康教育是护士与服务对象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管床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后需对护理对象的行为作出及时的评价,指导其不足之处。同时注意征询和听取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建议。

1.4.2 持续改进 每月召开1次护士例会,以总结,交流,听取,汇总及服务对象对本月健康教育的反馈,肯定优点,继续更好的深化保持。对薄弱之处及时提出建议进行讨论修改,定下个月的健康教育计划,以不断促进和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1.4.3 激励机制 对健康教育主题选择适时实用,内容先进丰富,实施效果明显,受到服务对象好评的护士在例会上应给予表扬和肯定,并记入护士绩效考核,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2 实施效果

我科将pdca循环应用于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中,护士专业综合知识,沟通技巧都有了明显提高。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1]。刚入院的患儿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对医院环境陌生,又要进行隔离,往往不知所措,患儿哭闹不安,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环境、消毒、疾病的转归情况、流行情况、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一一告知。对患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进行动作及鼓励赏识。并通过健康教育平台向患儿家长传递了更为科学切实可行的健康行为指导,对小儿常见传染病,季节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理解。促使其改变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喂养和传统陈旧的医疗护理观念。逐步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有效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开发式的沟通与宣教同时也改善了患儿及家长焦虑烦躁的情绪[2]。

3 讨论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运用pdca循环对护士健康教育进行质量管理,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管过程,能科学、真实、及时、系统地控制健康教育质量。实践证明,运用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应用pdca质量管理的程序与健康教育目标有机结合,注重护患双向的反馈与交流,持续的改进,以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依从性。

参 考 文 献

第8篇: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范文

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河南南阳 473003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路径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应用的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观察组。其中,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最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状况、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在50例对照组患儿中,救治成功40例,成功率为80%;护理风险事件4例,护理风险发生率8%。在50例观察组患儿中,救治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护理风险事件1例,护理风险发生率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对照组NICU护理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NICU护理中运用临床路径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为母婴提供安全保障,值得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

[ http://

关键词 ] 新生儿;NICU护理;临床路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149-03

[作者简介] 方东洋(1977.10-),女,河南南阳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新生儿重症监护。

由于新生儿大脑发育还未完善,免疫力差,处于特殊阶段,易出现不稳定状况。对于重症新生儿而言,其情况多变、病情来势急骤,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科学的方式加强护理,确保健康成长。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各医院纷纷建立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危急重症新生儿、早产儿进行集中收治,连续监护、治疗新生儿,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在NICU护理中,由于患儿疑难杂症多、数量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NICU护理风险增多,护理管理急需开展。该研究选取该院在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新生儿,分别各对50例新生儿采取常规的NICU护理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NICU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NICU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均表现不同重症。在100例NICU患儿中,男患儿52例,女患儿48例,日龄均为1~16 d,平均日龄为(6.01±2.3) d;体重为3 050~2 500 g。按照随机分布的方式,将100例NICU患儿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观察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有效比较。

1.2 NICU护理方法

对5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NICU护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给予对症治疗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在50例观察组患儿NICU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护理部人员相互讨论制定临床路径,包括患儿入院基本情况评估路径,护理人员综合质量控制路径,药品、设备、急救仪器质量控制路径等,护理人员根据具体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1]。同时,全面、动态记录护理项目、护理效果,并及时了解患儿情况,培训护理人员,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最后观察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儿NICU护理整个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出现的院内感染例数、救治成功例数、护理风险事故发生例数等。同时,按照知识、技能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满分100分,通过书面知识作答、平时护理观察、考核评估护士的文书书写规范性、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工作热情度等[2]。此外,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护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操作熟练程度等,家属对其进行评分,满分100分,统计比较家属的护理满意度[3]。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并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且用t检验,经过数据处理,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状况

在50例对照组患儿中,救治成功40例,成功率为80%;院内感染2例,院内感染率为4%;护理风险事件4例,护理风险发生率8%。在50例观察组患儿中,救治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院内感染0例;护理风险事件1例,护理风险发生率2%。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护理中护士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

在50例对照组患儿NICU护理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为(82.5±7.2)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3±8.4)分;同时,对照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9.1±8.7)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5±9.6)分。两组在护士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3 讨论

护理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医疗整体护理模式,规范临床护理、诊断、治疗行为,使护理流程具有条理性,指导护士主动的、有预见性的开展工作,为患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在具体实施中,护理临床护理根据住院期间患者群体的具体情况,以时间为横纵、以手段为纵轴,从入院接待、检查、宣教、用药、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方面制定日程计划表,明确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检查、治疗、护理,患者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等,以此准确开展护理工作,实现护理目标,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4]。

由于护理临床路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护理开展条理性,护理人员不再单一的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明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护理积极性增加,从而避免护理项目遗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在马巧灵等人的研究报告中,在232例实施临床路径NICU护理的患儿中,出现2例护理差错,而在217例常规护理患儿中,出现8例护理差错。而在该研究中,50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NICU护理患儿,其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儿的8%,研究结果与马巧灵等人[5]研究报告一致,进一步说明了护理的安全性。同时,护理护理路径内容包括入院接待、宣教、治疗、护理,内容全面,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周到,患儿的院内感染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分析何红玉[6]研究报告,产妇对实施临床护理中的786项满意,对常规护理中的709项满意,55项不满意。在该研究在50例临床路径护理的患儿中,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8.5±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8.7)分,进一步验证临床路径应用效果。在NICU护理中,临床路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所示。

(1)制定临床路径。针对NICU护理,NICU护理部组织,科室的科主任、医护专家、护士长工程组成路径制定小组,全面分析NICU护理内容、存在问题,制定护理人员质量控制、患儿情况评估、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路径,并对护理涉内容、项目进行审核,确保护理的全面性,避免护理项目遗漏。在临床路径制定后,科护士长将制定表发送给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讲解、培训,指导、监督护理实施,并总结护理效果,及时纠正,不断完善护理临床路径,确保路径的规范化、科学化。

(2)强化患儿护理、院内感染质量控制。在患儿如NICU后,做好记录,包括生命体征、全身皮肤、呼吸、神志反应、全身营养等情况,全面评估患儿健康状况,并告知家属。在NICU护理中,护理按照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并在做好护理项目实施记录,及时发现护理的不足及遗漏的项目。同时,熟练进行基础护理工作,如口部护理、皮肤护理、臀部护理、脐部护理,防止皮肤感染、黏膜受损[7]。在输液、喂药、喂奶护理中,要及时清理患儿周皮肤,并将患儿头偏一侧,拍背斜卧进行喂奶,避免呛奶。此外,护理人员应注意NICU卫生、环境良好,护士必须更换工作衣进入NICU,用消毒剂洗手,无菌操作,消毒奶瓶,室内消毒,确保NICU环境安静、避免噪音,适时调节光线,确保新生儿睡眠良好。

(3)护理人员综合质量控制。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教育、培训,派专门的高素质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NICU护理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教育,并经过一段培训后,严格按照相应要求考核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确保考核合格上岗。同时,对护理人员开展思想政治、职业素养教育,确保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情操、职业道德修养,认识到工作责任性,以良好的态度对待NICU护理工作,吃苦耐劳,态度和蔼、工作认真[8]。此外,在NICU护理中,制定规范的交班制度、查岗制度,降低护理工作疏忽,量化工作成绩,奖励工作质量评分较高的护理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

[ http://

参考文献]

[1] 邓宜雅,赵香枝,黄辉文,等.NICU患儿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1(9):52,54.

[2] 易青梅,刘会会,姚招,等.危重新生儿压疮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13):74-75.

[3] 郭贵香.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50):250-251.

[4] 潘秀云.关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护理的思考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59-360.

[5] 马巧灵,韩书环.临床路径在N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2):227.

[6] 何红玉.应用临床路径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护理,2012,4(1):35-37.

[7] 刘三梅.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2,31(24):131-132.

第9篇: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7.098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下的新生儿, 其体内各器官均未发育成熟, 且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 g, 胎儿机体免疫力较低下, 且出生后易发生感染、缺氧等并发症。近年来,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 虽有效提高了早产儿的成活率, 但部分早产儿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智力障碍, 其中脑瘫发生率约占3%, 智力低下发生率约占6.7%, 严重影响着早产儿的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发展[1]。故为提高早产儿发育商及减少早产儿脑瘫情况, 本院近年来对早产儿实施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干预, 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早产儿共300例。其中男168例, 女132例;胎龄29~36周, 平均胎龄(32.6±1.8)周;出生体重1600~2450 g, 平均出生体重(2100.4±150.3)g;出生时Apgar评分7.5~9.0分, 平均Apgar评分(8.2±0.5)分。300例早?a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各150例。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指导新生儿喂养、皮肤护理、保暖及母婴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建立追踪随访档案 详细记录早产儿出生时身高、体重、并发症等基本情况, 并依据丹佛发育筛查法制定0~3岁幼儿成长追踪档案, 可采取电话、网络视频或上门访视的方式进行随访。

1. 2. 2 健康教育 以发育护理知识技能为主要健康教育内容, 包括听觉及视力发育护理, 吸吮吞咽反射训练及抚触护理等, 健康教育中根据早产儿生长发育的评估结果制定选择视听材料。同时, 向家属重点演示音乐疗法、视听训练、被动体操及抚触等, 并向早产儿家属免费发放发育支持护理知识技能等相关护理手册[2]。

1. 2. 3 减少疼痛刺激 因过多的侵入性操作可导致患儿消耗过多能量, 并对患儿造成疼痛刺激。为尽量减少对胎儿进行疼痛刺激, 应在患儿清醒时集中进行各种操作检查, 并严格执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探视制度, 使患儿有充足的安全感。

1. 2. 4 康复训练 若早产儿存在语言、姿势异常或缺氧缺血性脑病, 应积极预约专家门诊接受治疗, 在治疗结束后可进行语言、动作及感官刺激等家庭康复训练, 20~30 min/次, 1~2次/d, 出院后定期返院复查。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 3. 1 发育商的评估 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早产儿月龄3个月、6个月及1岁时的智能发育情况, 本表共包括5个方面的测验内容, 分别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社交, 所测结果为发育商。婴幼儿智能发育正常则发育商值高于90分, 婴幼儿智能发育落后则发育商值低于60分。

1. 3. 2 脑瘫诊断 由护理小组对早产儿随诊到1.5~2.0岁, 根据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为轻度脑瘫、中度脑瘫及重度脑瘫, 并对两组脑瘫程度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不同年龄段发育商比较 干预组3个月、6个月及1岁时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社交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早产儿1岁时脑瘫情况比较 干预组1岁时脑瘫检出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是针对早产儿使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该护理是指由护理人员预先估计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应激能力, 并采用科学的支持性护理手段减轻对患儿造成的刺激减少, 从而促进其体质量增长及神经行为发育。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