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精选(九篇)

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

第1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同期收治的2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观察组年龄19~39(27.9±19.3)岁,住院时间(4.57±1.26)d,男婴71例、女婴61例。对照组年龄18~40(36.7±18.6)岁,住院时间(4.23±1.17)d,男婴72例、女婴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简单介绍母婴注意事项,且产妇及其家属不参与新生儿的护理,整个护理过程由护理人员在沐浴室内独自完成。

1.2.2观察组

实施床旁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床旁健康宣教:产妇入院早期护理人员就向产妇介绍产科环境,并就分娩相关常识进行详细介绍,使得产妇对分娩情况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分娩后向产妇及家属介绍产妇保健知识,告知产后康复相关科普知识,并鼓励产妇之间互相讨论和提出问题,及时予以解答。②床旁沐浴: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床旁沐浴,通过实际操作,向产妇及家属示范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使产妇及其家属充分掌握新生儿沐浴要领,并鼓励产妇及家属亲自为新生儿沐浴。③床旁抚触:指导产妇及家属在新生儿沐浴前后,当新生儿处于较为平静和清醒状态下进行新生儿抚触,不但详细告知抚触步骤和抚触的好处,同时积极鼓励产妇及家属参与到抚触操作中,保证其熟练掌握抚触技术。④床旁脐部护理: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每天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并告知产妇及其家属脐部护理的相关操作要点,使其充分掌握脐部护理方法。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对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新生儿护理能力。其中,采用我科人员设计的初产妇产后自我保健调查问卷,了解初产妇对产妇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前1d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心理状态、产褥期卫生、异常症状、产后饮食以及产妇休息环境等问题,满分100分,80~100分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出院前1d,由两名护士考察产妇对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以及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正确情况,记录操作正确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第2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04-03

产妇和新生儿的产后健康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临床研究人员探讨的热点,虽然优秀的围产期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可以基本保证顺利分娩,但产妇出院后至恢复正常的这段时间(产褥期)仍然存在护理空白[1]。院内进行的健康教育会在一段时间后遗忘,同时一些产妇存在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因为知识缺乏,对一些疾病先兆无意识,因此需要出院后继续护理。产后访视护理和管理是针对产褥期护理空白所设立的一种护理方法,其应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乡自2014年11月-2016年6月分娩的产妇61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5例。观察组年龄22~34?q,平均(27.9±2.0)岁;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52例,初中78例,高中83例,大专及以上92例。对照组年龄23~33岁,平均(27.3±2.1)岁;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51例,初中79例,高中81例,大专及以上94例。纳入标准:自然分娩者,足月妊娠者,新生儿Apgar评分>9分者,单胎者,已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妊娠期并发症者,产后出血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围产期护理,要求产妇在产后42 d回院进行复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后访视护理和管理,为产妇建立单独的档案,记录产妇的性别、年龄、生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等详细资料,通过资料了解,分析产妇产后是否易发生产后并发症,给予预防措施,对产妇的休息环境、饮食等进行干预指导。在访视期间询问产妇的睡眠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时间、生活安排等,同时了解产妇是否有不适感,或者异常发生,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产后易出现产后抑郁,在访视期间,要倾听产妇的疑问,了解产妇的担忧,给予详细耐心的解答,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让产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进入产妇的房间内,对产妇进行检查,包括产妇的血压、体温、乳腺情况、乳汁分泌情况、子宫底高度、恶露的量及颜色、会阴的恢复情况等,同时对新生儿体重、体温进行测量,观察新生儿是否发生黄疸,听诊了解新生儿心肺功能,对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指导产妇如何选择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和体位,将访视期间了解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指导产妇了解自我护理、新生儿照顾及并发症预防等相关知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要求产妇在产后42 d复诊,对产妇自我护理、新生儿照顾、并发症预防等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定,自拟调查问卷,共25条问题,每条目4分,满分100分;优秀:95~100分;良好:80~94分;尚可:60~79分;较差:0~59分;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本组例数×100%。对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疾病进行记录及统计,包括产后抑郁、乳房胀痛、尿潴留、贫血、感染及便秘等;同时记录新生儿发生的疾病,包括黄疸15 d以上、臀红及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93.11%,对照组优良率71.48%,观察组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的产褥期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褥期疾病发生率7.87%,对照组发生率54.10%,观察组产妇的产褥期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2.62%,对照组发生率18.36%,观察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科是院内重要科室,以确保产妇顺利渡过围产期,保证母儿安全为主要目标,因此围产期护理方法成为了热点探讨问题,围产期优秀的护理方法无疑对产妇和新生儿存在重要影响,但产后护理容易被忽视,一般产褥期仅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但产妇容易遗忘,实际知识掌握率并不高,因此产后护理和管理也需要引起重视[2-3]。

第3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第4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随着母婴同室的普遍建立,母乳喂养得以大力推广。新生儿护理工作模式已有过去传统的母婴分离.封闭式的婴儿室集中护理.转变为母婴同室的开放性护理[1,2]。由于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的感情特别投入。新生儿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她们关心的重点。并且产妇多数初为人母,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不同程度的缺乏[3]。她们迫切需要接受和掌握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这就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护理难点

1.1授乳知识缺乏

首先是哺乳方法,不知如何操作,产前缺乏必要的学习和训练。同时大多数产妇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产后2-3d才开始有乳汁分泌,新生儿吸吮是“空吸”,不能主动早吸吮亦不能很好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对母乳喂养的优点不了解,顾虑乳汁少而加喂糖水或牛奶等。另外由于新生儿较长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认为新生儿并不饥饿或认为不能打扰其睡眠,造成吸吮次数少(每天小于4次)。不足以刺激乳汁的分泌而乳量少,不能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4]。

1.2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缺乏

受长辈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现下列情况;(1)认为室内不宜通风,对新生儿包裹太厚,保暖过度,导致体温过热。(2)注重新生儿睡头型(后脑勺扁平)常取平卧位,造成溢乳或呕吐。(3)留恋传统蜡烛包,用绳子捆扎新生儿的四肢。(4)所谓给新生儿“清胎热”,即使用黄连,金银花露等,导致新生儿呕吐或腹泻;用乳汁擦新生儿的眼睛,认为可治结膜炎。(5)对新生儿脐带的”暴露法”护理不够理解。

1.3缺乏正常的新生儿生理知识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肿胀、女婴出现阴道分泌物及少量出血,生理性黄疸等生理表现缺乏了解,并对此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2护理对策

2.1传授哺乳知识。认真讲解乳汁分泌的生理知识及早吸吮、早分泌的道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初乳具有的免疫功能及产妇乳汁分泌的自身调节功能,指导具体的哺乳方法及,特别对初产妇,医护人员要多次讲解、示范,使之熟练掌握。在讲解的同时给予早吸吮指导,告诉产妇有效的早吸吮可提早乳汁分泌时间,增加泌乳量,增强产妇的哺乳信心,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实现母乳喂养。在母婴同室内禁用奶粉奶瓶,同时嘱产妇要按需哺乳,新生儿睡眠超过3h,尤其在夜间,一定要催醒哺乳。

2.2及时讲解新生儿生理性表现

新生儿的生理性表现是产妇及家属集中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讲解的主要内容。(1)生后1-3d!由于新生儿摄入少,排出水分相对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不超过6%-9%;3d后体重开始回升,如体重下降超过10%,要观察乳汁量和新生儿吸吮情况,加强喂哺。(2)生后2-3d由于新生儿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肝内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不足,出现生理性黄疸,5-6d达高峰,10-14d消退,不需处理。(3)生后3-5d新生儿受母亲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乳腺肿胀,2-3周后消退,嘱产妇勿用手挤压,!以防感染.5-7d女婴阴道可出现分泌物或少量出血,1-3d可自然停止.通过及时讲解,产妇及家属均能理解,并解除了紧张焦虑心理.

2.3讲解科学育儿常识

使她们自觉接受新知识,转变旧观念。①母婴同室内空气要清新流通,每日通风1-2次,每次半小时,室温保持在22'C -24 C ,湿度以55%-66%为宜,新生儿衣着和包被以四肢温和为度,体温保持在36'C -37'C :②新生儿因消化道的解剖特点易发生滋奶,哺乳后30min内宜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以头高脚低位抱人怀中或轻拍新生儿后背,使胃内多余气体排出,以减少溢奶;③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四肢逐渐伸展,应取消捆绑式包被,更换柔软宽松的衣裤,以便于哺乳,增加新生儿活动量,促进其健康发育;④暴露脐带护理。即出生3d沐浴后不再包扎脐部,只需用家而康棉签擦拭脐轮及脐带残端,1-2次/d,保持干燥、清洁至脱落;⑤由于胎儿在宫内受羊水刺激或通过产道时接触含有细菌的粘液,出生后可出现结膜浮肿或炎性分泌物,可用金霉素眼液滴眼3次/d, 2-3 d可治愈。

参考文献

[1]张俊茹.母婴同室探视人员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E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2):2697.

[2]向丽,杜鹃。谢立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E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6.

第5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剖宫产术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229-03

Impact of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on puerperae receiving cesarean section

LI Wenyu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the Second Hospital of Qinhuangdao City,Changli 066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on puerperae receiving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210 eligible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105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105 patients. Puerpera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ir families participated in health decision-making and self-care activities within their power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Postoperative self-care activity time and ability to take care of neon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Postoperative self-care activity time and ability to take care of neonat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poor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Initiative question raising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not only is in favor of postoperative maternal self-care ability after caesarean section,but also encourages puerperae to seek for knowledge. The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is an optimized care model.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Cesarean section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贯穿到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1]。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产科也不例外。笔者所在科室自2002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高剖宫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术后恢复及提高新生儿护理能力,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tire Care Model,CCM) 指导健康教育工作,临床实践取得满意效果。协同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指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能动性,使患者参与到对自己的健康决策和自我护理中来。本研究就协同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6~12月在产科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共2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两组产妇均为初产,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麻醉,术式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例)

1.2方法

1.2.1 实施方法将科室护理人员分成两个护理小组,每组3名护士,所有护士都经过有关剖宫产术后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的相关知识培训,并在学历水平、技术职称、交流技巧上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护士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这种护理模式可通过如下步骤完成:首先护士要了解产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欠缺,然后双方一起明确教育内容及目标并共同制定出合适的教育方法,最后协同完成所定计划,并由护士长对护理效果及产妇自护能力作出评估。对照组则按责任制护理的常规程序进行护理。

1.2.2 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与剖宫产后产妇自理活动、护理新生儿及主动提问有关,专人专表动态收集21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自理与主动提问方面有关的护理记录,发放210份调查表,回收210份。然后根据评价标准对调查表进行统计。

1.2.3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理能力标准①术后护理新生儿能力标准:了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给新生儿洗澡及进行皮肤、臀部和脐部的护理,对新生儿应激反应、面色、大小便的观察。依据产妇达到的时间段可分为三个标准。A:产妇基本掌握了卧位及环抱姿势给新生儿哺乳的技巧,但需要护士及家属的协助,还不能亲自护理新生儿;B:产妇较熟练的掌握了上述两种喂奶姿势,还需护士进行必要的指导,产妇部分掌握了护理新生儿的技巧;C:产妇已能够独立完成母乳喂养,能独立给新生儿洗澡,做皮肤护理等。按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标准进行对比分析。②术后自理能力标准:术后24 h内,产妇未拔掉尿管之前在床上进行活动,如自己翻身等;24~48 h产妇下床做适当的活动,还需在护士及家属的协助下完成;48~72 h内则完全自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比较(表2)

表2 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比较(例)

2.2 两组产妇术后自理活动时间比较(表3)

表3 两组产妇术后自理活动时间比较[n(%)]

2.3 两组产妇主动寻求知识提问比较

实验组105例产妇,主动向责任护士提问有关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者99例,占94.29%;对照组105例产妇,主动向责任护士提问有关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者63例,占60%。两组比较χ2=11.67,P<0.05。

3 讨论

3.1 协同护理模式能充分提高产妇自理能力

美国护理学家Orem认为,个人应对其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并强调护士的责任是帮助而不是替代。护理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从而使之增进健康,促进疾病的痊愈或安然死去。目前健康教育的作用仅在普及一些疾病卫生知识,患者及家属习惯了单纯接受,助长了对医疗、护理的依赖性。近年来,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科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而大多数进入育龄期的孕产妇又受到各方面的重点保护,其自理能力相对不足,就加大了医院护理的工作量,所以,要帮助剖宫产产妇在术后尽快的恢复自理能力、学会护理新生儿,既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又能体现出产妇的自身价值。协同护理模式就着重体现护士、医师、患者及家属几个方面的协同作用,共同帮助产妇掌握护理新生儿及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知识、技巧。在协同护理模式中,实验组产妇术后进入病房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充分评估,预订出护理计划,详细地解说给产妇,争取产妇的意见使其主动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并与其及家属就术后怎样尽快恢复自理能力制定出适合其本人的自理活动计划。然后,护士在必要时给予协助指导并鼓励产妇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自理计划。护士充分调动产妇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给产妇提供学习的条件。如:①医护人员在病房做示范操作。②带领产妇观看壁报、幻灯片等。③科室把相关的小册子发给产妇学习。④鼓励产妇之间互相学习。协同护理模式中,产妇能积极主动为达到每个目标而努力,从中锻炼自理能力。护士在一旁协给予帮助、解释及鼓励,护患间关系融洽、彼此信任,充分调动了产妇的自主能力,主要表现在术后产妇能提前进行床上活动,这也为较早的下床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能较快较强的完全自理。产妇在自理的同时经过护士的协助尽快地掌握哺乳技巧及护理新生儿的常识。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恢复自理活动及学会新生儿护理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3.2 协同护理模式促进产妇主动寻求知识,增进母子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产妇产后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服务,还迫切希望得到一些自我保健、母乳喂养及婴儿护理方面的知识,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2]。现在,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由于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不同程度的缺乏,她们迫切需要接受和掌握新生儿护理的方法。在协同护理模式中,笔者所在医院运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工作,以满足产妇的需求作为工作的中心,护士和产妇一起定出护理计划,在不断的交流中产妇学到并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产妇们在学习护理新生儿及母乳喂养的过程中,随时发现自己知识及技能的缺陷和不足,这又促使她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寻求知识率高。护士教,产妇学,默契合作,共同向自理、健康方向努力。

3.3 护患关系融洽

整体护理要求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要求,按护理程序提出并解决护理问题,强调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但并不是要求护士包揽一切,全部承担患者的生活护理和疾病护理。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护士不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强化产妇“安于” 患者角色,不利康复[3]。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的新型护理模式,在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充分体现了护士与患者各自的价值所在。Orem认为:护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自理需求,自我照顾和帮助他人都是有价值的社会活动[4]。在协同护理模式中,护士运用自己的特长对产妇进行指导和教育,使产妇在住院期间充分掌握自我护理和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和技巧。住院期间护患双方能够和谐、默契地度过,同时,产妇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学习欲望较强,这样也使护士从中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激励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增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优化的护理模式能充分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产妇术后的自理能力及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有效地调动产妇学习相关卫生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护患关系得到良好改善,也充分体现了护士的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戴丽华,郗君梅,张,等.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37.

[2]裴显俊,李瑛,李旭红,等.病人参与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病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4.

[3]杜杏芳,刘晓荣,吴西英.母婴同室健康教育的体会[J].护理学杂志,2000,15(6):381.

[4]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58-60.

第6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4-0057-03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premature infants care

LIAO Qinghui, ZHONG Lin, FU Siyong

(Nursing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Xinyu 338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6 100 cases of newborn infa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premature infants were all nursed by nurses, and the parents did not take part i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hen leaving hospital, the nurses made discharge instruction to the par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family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basic nursing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s, par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incidence of nursing problems in preterm infants after discharge and success rate of breast 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nursing knowledg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the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 nursing; parents participating nursing mode; effect

我??的早产儿发生率居高不下,不同龄的早产儿其成熟度亦不同,胎龄越小,成熟度越差,并且成为了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1]。有研究报道,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也是早产儿护理的一部分,但生育早产儿的家长往往会有忧虑和罪恶感,接受早产儿需要的特殊照顾常需一段时间,而早产儿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这使家长无法确切了解孩子的生活[2]。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对早产儿的护理知识缺乏,因此应在提供隔离措施的前提下鼓励家长进入早产儿室参与护理,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并树立照顾早产儿的信心[3]。本次研究旨在评估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护理早产儿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早产儿。纳入标准为体质量低于2 500 g;胎龄低于37周;Apgar评分高于8分。排除标准为先天性畸形患儿;合并重度缺氧缺血性脑部患儿;存在代谢性疾病的患儿。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胎龄在28~35周,平均胎龄为(31.2±1.1)周;体质量880~2 300g,平均为(1 650±150)g;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在27~35周,平均胎龄为(31.1±1.3)周;体质量880~2 200g,平均为(1 600±175)g。两组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遵循的程序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均获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早产儿住院期间,全部由护士护理,家长不参与,出院时护士向家长做出院宣教)。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其内容:

(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通过积极沟通,让患儿家属了解早产儿护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并反复强调护理工作对于早产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各种护理措施实施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程度和责任感,并能够积极地融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定期反馈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确保患儿得到正确的护理和照顾。

(2)定期培训

培训由早产儿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指导患儿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并使其能够明确患儿身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基本特征。为患儿家属示范早产儿洗澡、喂养等工作步骤,并指导其掌握和完成。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强调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前,须先做好消毒工作,并戴上帽子和口罩,避免出现感染影响患儿的康复。指导患儿家属掌握一定的早产儿急救措施,保证患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置,从而降低早产儿护理中意外发生的风险。

(3)强化互动

在早产儿被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后,指导并鼓励家属给早产儿进行生活护理,同时鼓励家属与其进行积极互动,通过哼唱儿歌帮助患儿睡眠、拥抱、使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等方式使患儿能够保持在活跃、开心、兴奋状态,从而有助于其健康发育。

(4)出院指导

若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由医师评估后即可出院。护理人员应叮嘱早产儿家属定期复诊,并在其出院后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掌握患儿的最新动态、身心发育状况,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各项细节护理工作。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家长的认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满意度均由本次研究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估,其中家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家属之间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平均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的平均得分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62,P

干预后,观察组的家长满意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呼吸功能较差,容易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形,因此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帮助其度过危险期[4]。而在此过程中,患儿家属只能通过观察窗进行观察,无法直接参与患儿的护理工作,再加上对患儿的关心、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很容易对整个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干扰,甚至引发医患纠纷[5]。所以及时打破家属对早产儿救治的神秘感,搭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沟通平台是关键[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护理当中不仅可提高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而且还提高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减少了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使早产儿护理由院内顺利延伸至家庭。

第7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整体护理是近年来我国推行的一种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的护理工作模式。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对分娩的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灵石县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孕产妇120例。入选条件:产妇年龄22~34岁,孕周38~41周,单胎妊娠,无妊娠并发症,均为阴道顺产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2.5~4kg,阿氏评分8~10分。排除条件:产后出现发热或其他并发症者。将12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阿氏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实施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产科护理过程的新型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在婴儿早吸吮、乳房按摩、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等方面的完成情况。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产前健康教育

向孕妇普及分娩知识与母乳喂养知识、合理膳食与科学运动的重要性等内容,树立健康观念和自然分娩信心。着重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母婴同室的重要意义及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对促进早泌乳的重要性,并发放母乳喂养宣传资料。由资深护士教孕妇通过呼吸减痛法缓解宫缩,教孕妇待产期间自数胎动,出现胎动过多或过少、腹痛加剧、阴道流血、流水等产前先兆时,应及时告诉护士。对孕妇的身心需求尽量予以满足,以促进彼此关系。每日评估1次住院孕妇的健康教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做到针对性教育。

2.产时健康教育

通过“一对一”形式对产妇进行全程陪护,协助产妇进食足够的营养热量,积极开导安抚产妇以消除其紧张情绪。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以更好地配合分娩工作,并指导产妇在宫缩间歇注意休息。对有剖宫产指征产妇做好相应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消除产妇恐惧感。

第8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分离

近两年来,我院产科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所造成的母婴分离住院产妇有所增加,据统计,仅2010年112月就有100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些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刚刚尝试做妈妈的喜悦,却遭受婴儿患病母婴分离的挫折,易出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加之对婴儿疾病状况的担心,尤其对婴儿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心理压力相当大,影响乳汁分泌和产褥期休养康复等。另外,由于婴儿不在身边,产妇对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希望能有针对性地为她们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利用人性关爱护理活动的服务方式,更多、更好地关心、支持、帮助这些母婴分离的新妈妈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12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或剖宫产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共100例,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5.5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2009年16月的产妇为对照组50例,2009年612月的初产妇为实验组50例。

2护理

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病人的疾病感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1]。对于产科的母婴分离产妇而言,她们可以说是产科病房中的弱势群体。其新生儿出生后因窒息、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自己刚刚经历分娩阵痛或剖宫手术的切口痛,对在痛苦—喜悦—担心辗转中的产妇,这的确让她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她们往往自责、自卑、倍感焦虑、担心婴儿的健康状况;而由于母婴分离,她们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也存在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护士在业务称职的前提下,更需要注意护理服务的方式、态度,也更需要评估服务对象的一些独特需求[2]。

2.1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及做好心理护理 母婴分离产妇常有自责感、焦虑、心理脆弱。调查显示100%的产妇认为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支持,而与痛苦中的产妇交往,不能太职业化,倾注一些情感,能使沟通更有效。因此,根据产妇的需求,我们与其谈心,态度友善,语言温婉,接受她们的消极情感,表现出朋友般的善解人意,促进建立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使产妇感到亲切、温暖、踏实,获得安慰;同时获取更多保健信息,与产妇的家属及时交流,共同给予其爱的支持,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她们对患儿疾病恢复的信心。

2.2针对性给予产妇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指导 由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未能及时哺乳,学习母乳喂养较困难,同时也容易发生乳房胀痛。另外,对婴儿沐浴、更换尿垫等相关知识及技能也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因此,我们每天安排两头班人员深入产休区对实验组的产妇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模型示范、讲解,实例参观(征得其他产妇允许),通过教与学的促进,最终让产妇掌握这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出院回家后,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婴儿。

2.3加强人文关怀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尊重患者,关爱弱势群体,加强人性化护理,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健康需求。我们把“八声”服务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减轻病人痛苦,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3结果

表中可见,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实验组母婴分离产妇的“三率”即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掌握率,对婴儿疾病恢复信心率,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较接受传统产后护理的对照组有大幅度上升(p

3结论

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其特殊状况,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高。通过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让产妇面对现实,保持良好心态,并获得相关知识、技能和积极的态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促进她们生理、心理全方位的康复,同时通过人性化护理活动的实施,提高了产妇对我们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提升了我们护理人员本身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护理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产科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提高护理质量。2009年我科对孕产妇实施孕期、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9年1-6月,我科共收治孕产妇1100例,年龄21-38岁,平均28岁,高中以上学历849人,占77.2%,对其实施健康教育,为观察组。2008年1-6月共收治孕产妇1021例,年龄19-42岁,平均27岁,高中以上学历812人,占79.5%,未实施健康教育,为对照组。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评估孕妇情绪、新生儿护理知识。采用X2检验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在孕期情绪、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差异

2 结果

3 讨论

3.1孕期健康教育每周六上午开设孕妇课堂,组织专业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进行系列讲课。利用多媒体或模具,通过语言教育、图文宣传、视听教材播放等形式灵活教学。授课内容均由课内集体备课讨论决定。内容包括:妊娠期心理生理变化,孕期营养与保健,孕期胎动自测,认识孕期各种危险因素,乳房护理,分娩前兆知识和分娩知识等。通过互动学习交流,使孕妇掌握相关知识,对其进行持续性心理安慰情感支持,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正确对待分娩,增加其安全感和自信心。

3.1.1孕期心理护理孕期孕妇常因生理不适或对妊娠、分娩认知不足导致焦虑情绪。通过健康教育及孕妇间相互交流,指导其采用相应措施缓解不适,并通过家属的有效支持,减轻焦虑情绪。通过健康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有焦虑情绪者明显减少,共105人,占9.55%。讲授正常分娩与剖宫产对母婴双方的利弊关系,从产后出血量、母亲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婴儿抵挡力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对媒体观察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不同恢复情况,使孕妇树立信心,积极主动的面对分娩,自然分娩率达71.35%。

3.1.2孕期营养与保健 孕期孕妇全身血液循环量增加,代谢旺盛,指导孕妇摄取广食谱营养,维持自身健康和婴儿需要。孕期乳房逐渐增大,宜穿大小合适的棉质乳罩,减轻不适感。常用温水清洗乳头,锻炼乳头韧性。乳头凹陷者,经常将乳头向外牵拉,防治哺乳时乳头破裂或婴儿吸允困难。

3.1.3孕期胎动自测 胎动计数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宫内情况的一种实用方法。孕妇每日早中晚各数1次胎动,每次1h。每小时胎动数应不小于3次,胎动频繁或胎动减少时应及时就诊。

3.1.4临床先兆告知孕妇临近预产期使应提早做好入院准备,出现见红、阵发性下腹坠胀等为临产先兆,应及时入院。

3.2产前健康教育

3.2.1入院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孕妇,做好自我介绍,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护人员、病区规章制度。通过沟通取得信任,建立指导合作式护患关系,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满意度[1]。

3.2.2待产健康教育 评估孕妇身体状况,确定健康教育重点。如糖尿病孕妇给予饮食指导;妊高症孕妇指导左侧卧位,间隙给氧,自计胎动;胎膜早破孕妇讲解卧床方法,提高臀部,保持会阴清洁,观察羊水性状等。

3.3产时健康教育

孕妇进入产房后安排有经验的助产士进行“一对一”护理模式,指导产妇通过合适的呼吸模式,减轻宫缩疼痛。同时给予安慰、抚摸消除其紧张情绪。及时告知产程进展,开设导乐分娩,让家属陪伴给予精神支持,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之顺利度过分娩过程[2]。胎儿娩出后祝贺产妇初为人母,并早接触早吸允,建立母子感情。通过吸允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并为母乳喂养打好基础。

3.4产后健康教育

3.4.1饮食休息指导 产妇经历了艰苦的分娩过程,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状态,指导产妇食用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汤汁或易消化食物促进体力恢复,并有利于乳汁分泌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进食适量蔬菜补充维生素,为婴儿提供丰富营养。产后24h卧床休息,无特殊24h后可下床室内活动,促进恶露排除、子宫恢复,保证充足睡眠。

3.4.2 母乳喂养指导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讲解母乳喂养知识,提供录像观看并示范指导正确喂奶姿势、挤奶手法,帮助婴儿正确含接,婴儿按需哺乳。做到早吸允、早接触、早开奶,使母乳喂养率达89.64%。对有母乳喂养禁忌症者教会人工喂养方法。

3.4.3 新生儿护理指导 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哭声及大小便情况,脐部护理,更换尿片,婴儿淋浴、抚摸等,指导更换小儿体位,定时翻身和侧卧。讲解新生儿期常见生理现象,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5-7天高峰,2周后逐渐消退。女婴受母体雌激素影响出现白带、血迹,数天后消退。通过健康教育,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评分达95分,明显高于未经过健康教育者。

3.4.4 出院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合理搭配饮食,劳逸结合,保证母乳喂养4-6个月;嘱产后42天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采取有效避孕措施;42天到医院行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检查;建立新生儿预防接种档案,使母婴健康照顾由依赖医院逐步转向依赖自己和家庭[3]。

4 小结

通过对孕产妇实施孕期、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使产妇正确认识孕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缓解焦虑情绪,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大大提高,产妇较好的掌握了新生儿护理、产后计划生育、新生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同时通过互动交流,拓宽了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沟通技巧,增强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姚梅萍.浅谈在产科开展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1):3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