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国工匠范文

大国工匠精选(九篇)

大国工匠

第1篇:大国工匠范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工匠精神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1有一种精神,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一种精神。

在我的家乡泉州的丰泽广场上有一座“鲤鱼化龙”的石刻球体城雕。整个球体由一百二十一块花岗石榫接拼成。上面雕刻了五条腾飞盘绕的蛟龙、三条正在演化的龙首鲤鱼和十一条跳跃波涛的鲤鱼,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鲤鱼化龙”因此得名。

妈妈告诉我,这尊“鲤鱼化龙”的雕塑作品是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作品。一听是我所在学校的校友的杰作,我顿时兴奋起来,心中油然生起对卢思立校友的敬仰之情。

我通过“百度”认识了这位杰出的校友。卢思立大师从事木雕设计和制作50多年,他留给人的印象非常朴实,但每一张记录他创作时的照片都让人感受到他平时工作的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你瞧,他在雕刻创作时那专注的神情,那是艺术大师用心在与作品交流对话。欣赏着卢大师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我深深地为他高超的绝活所折服。这一定必须是有着对木刻多么深厚的炽热感情,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造出如此有灵感有创意的作品啊!

妈妈告诉我,我们学校有许多像卢思立大师这样优秀的校友,如有世界体操冠军蔡焕宗,有上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有将中国艺术瑰宝木偶艺术传到世界各国的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等等。

这些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以一种热爱与创造性劳动推动了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发展。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又一个杰出校友的故事,包括我们学校的创建发展之路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我深深地被感动着。从故事中,我理解了什么是劳动之美、创造之美,那就是在劳动中创造美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在劳动中成就梦想!

妈妈告诉我,工匠精神是时代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人所必须传承、发扬的优良传统!我想,那就是从我们少年儿童开始,就必须学习工匠精神,并且把这种工匠精神带到学习中,积极上进、刻苦努力……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2工匠,早先是指从事手工活动的群体。为工匠者,必静其心,细其意,专于行,略于身外,乃成事业也。如今,工匠早已不局限于手工业群体,他们散布于各行各业,但他们身上,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专注,是细心,是认真。更是一种忽略身外事物而把工作求精求秒的精神。正如钳工高级技师宁展允,手工研磨精度极高,结构复杂的零件,十年如一日,从未出现任何差错。亦或是十万丝中挑一的四川蜀锦,美轮美奂令人叹浑然天成。没有十几位匠人共同“发扬蜀锦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蜀锦这般美妙复杂的技艺恐怕早不流传于世。这一刻,他们不再是身怀绝技的伟大技师,他们只是文化的工匠。

工匠精神是自古传承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鬓脚兵法修列……”纵然他们面对人生种种绝难却没有消沉坠落。他们只是心怀孤愤,倾全部心血于作品。一代宗师,功成名就,而已矣。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昌盛繁荣的精神根基。守住工匠精神,守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守住人民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根基,守住一代文明古国!

守住工匠精神,首先要“定平内外之分。”就是无论身外发生什么困难阻碍,都不能放弃工匠传统,坚持,恒久。毕加索生前未名,没有金钱,没有爱情的日子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穷愁潦倒,极度困难之境,他没有放弃作画,他以自己作鲜血,尽情挥洒在镀着光辉的画布上,他的坚持与努力,如向日葵一般明亮和倔强,终于照亮了欧洲花坛成为至今难以企及的现代派明星。正如他所说的“我无穷的`作画,是在追求无穷的美。”他以画作,充分展现了典型的坚持的工匠精神。守住工匠精神,其次要静心,专注做事。絮絮松烟雾,经过静心的,专注的工匠锤炼研磨,终成一代墨宝。乌亮的是墨汁,更是不朽的工匠精神。

静下心来,克服外物喧嚣,专注的,仔细的做好工职工作,也可谓“工匠”。当今时代的喧闹沉浮之中,太需要如此一种沉静的“工匠精神”了,做一个工匠,就如同在繁华红尘中做一颗最自然质朴的大树,扎根于地,顶立于天,默然生长,把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3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工匠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更需要工匠精神。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在35年里焊接的发动机将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上太空;潜水器装配首席钳工顾秋亮,组装的我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观察窗密封级别达到头发丝的50分之一;80后海上液化天然气超级冷冻运输船焊接高级技师张冬伟,4个小时连续不断在薄如纸片的殷瓦钢上焊接,没有一个漏点。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在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中,电焊工比自己重要的多。因为一个小小焊点的脱落,都可能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开始。苹果如今风靡世界,除了得益于创意、创新外,与乔布斯等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休戚相关。

然而,在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读圣贤书才是正途,当工匠不能出人头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今天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热衷于创新创业。另外,在中国教育机构中,依然在崇尚所谓精英教育,似乎唯有培养能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是成功教育。当下中国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知识精英阶层到普通百姓,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育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注重从政策上对工匠倾斜。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他们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社会各方对他们理应有足够的予人文关怀。

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愿景,再加上最近热得烫手的互联网+概念,也为制造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迫切需要的创客理念和工匠精神齐头并进,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共识,来引领中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4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我们更要拥有工匠精神,拥有它,相信未来,我们将会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体验过,因为一个铁蹄,一个渺小的标点符号,一根小小的签字笔,就不幸因此亡国,就仔细思考了一天,连至交好友的到来也丝毫不觉,就去调查,一个个的数据小心排列,计算每个礼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许多人们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吹毛求眦,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影响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表,德国的制造业,日本的丰田汽车。也许有人会对此不懈一顾,念叨着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却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的,正是因为小节的一点点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万丈高楼。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说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脏。

工匠精神,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知识上的突破,就拼尽全力,只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学者的怪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悬无垠,影响的人,数不胜数。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继承,去弘扬。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由细节和创新糅合的产物,它活在我们的心中。有人倡导去国外,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凭此来继承工匠精神。但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对于职业本身的要求,是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责任感,它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要学习的不是国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识,它就在人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是叩问自己,是否可以时时刻刻的保持这种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精神,凭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热爱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它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脏,而态度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的,态度,将引领细节,创新,去做每一件事,师说由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作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

将来回首时,看到的将是彩虹。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5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大国工匠梦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们用网来保护。

墨子·尚贤中语云:“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国之贤者,髙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会之力而形成一张梦的保护网,梦不会碎。

髙与之爵。德国有许多蓝领工人却是比白领经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技术为生,虽是工人却也体面得像个绅士。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肯定给予他们那双劳动后布满老茧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国工匠,需要这样一张来自社会的保护网,不受人白眼,深爱着自己的职业。

厚与之禄。梦也是需要金钱为代价的,当商人等不及一个个精细打磨的手工瓷器,市场上流动的就只能是统一形态的碗和盆。何不多给工匠们一些时间,一些支持助他们圆梦?他们圆梦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走入工业4.0,这张金钱锻造的网,少不了。

第2篇:大国工匠范文

推陈出新

社会的进步,很多是因为传承,但更多的是创新。

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能让社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工匠的责任。

推陈出新,就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德国能在战后崛起为欧洲最大经济体, 靠的是在传承中推陈出新。现年30岁的斯特凡是一个德国“农二代”,他种植了约50公顷苹果。记者在斯特凡的果园看到,一排排苹果树排列十分规整。“苹果树排与排的间距固定为3米,每排相邻两棵树的间距固定为1米。”斯特凡介绍说,“这样的间距设置是15年实践得出的经验。我和父亲尝试过各种不同的间距,之后发现这个间距最理想。虽然我在学校学过农业,但很多种植方法和技巧主要来源于长期的实践,尤其是家庭经验的传授。”

不过,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二代”,斯特凡并不满足于父辈的经验,而是在实践中推陈出新。他告诉记者,为应对冰雹、干旱、病虫害等自然风险,他采取了相应的科学措施,投资了一些新设备,种植了新品种。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斯特凡不仅是一个职业农民、一个创业者,也是一个传承者。他的择业观、劳动致富观令人印象深刻,也是德国实干和传承精神的集中体现。

有人说,在德国人的性格中,总有着或多或少的完美主义。在致力于完美主义的道路上,他们不是一般的努力……

他们发明了闹钟,但还是不满足,还想更好玩一些,又在此基础上改进,推出了闹钟咖啡机。只要睡前设定时间,时间一到咖啡机就开始煮咖啡,同时,瓶底的钢球也开始震动,直到把你唤醒。

喜欢推陈出新的德国人又在扫把上打起了主意,他们对普通扫把进行改进,发明了会发光的光纤扫把,这样,房间内阴暗的角落和床底下灰尘也会扫得一干二净!

在20世纪初的德国柏林,随身携带干净的手帕是教养和品位的象征。不过,每天洗熨手帕这么麻烦又低效率的事,实在不是德国人的作风。为此,他们发明了Tempo手帕纸,并不断推陈出新,引领了纸巾的世界潮流。

再让我们来看看永不满足的3M公司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3M的一支团队注意到用来修复车身凹痕的填充料的混合工艺竟然50多年来从未改进过,并且填充料仍是手工混合的,浪费严重,错误率高。

很多次试验后,3M技术团队找到了3M牙科产品部的科学家们。因为他们认为,虽然牙医的工作与汽车修理看似不相干,但他们有相通之处,他们发现3M ESPE Pentamix自动混合系统,能帮助牙医更高效地混合油灰状的牙科印模材料,也可以解决汽车修理工所遭遇到的浪费大和质量低的相似问题。

于是,两支3M团队携手合作,开发出了实用的车身填充料混合系统。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自动混合的确不错,但是批量处理的台式混合系统仍然会产生浪费。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3M过滤器技术,以及专用喷头和喷嘴,以设计解决方案。现在,混合工艺不仅动态完成,而且可以是便携式的,原材料可直接从喷嘴向车身上喷涂:一点浪费都没有,工人也不用来来回回地走动。

3M公司的故事告诉我们,他们永远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一直追求完善,想方设法创新。

工匠精神的传授和传承,是要注意方法的。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这是夏奈尔首席鞋匠的一个经验。这就要求,工匠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要传承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

贝希斯坦是德国享誉世界的钢琴制造商。公司成立160多年,一直专注于钢琴制造领域。为了保证高质量、不走样的传承,他们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学徒培养制度,每年只在全球收几名学徒,并且学徒们要进行3年半的轮岗学习,由每个部门最优秀的老技师亲自教授。在技能传承上,他们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推陈出新需要善于学习,善于钻研。茶叶是从中国传到日本去的,但现在日本的茶叶却在全世界畅销。中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现在在美国市场,日本的草药比中国的中药还畅销。抽水式马桶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是日本人却加以改进,做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马桶。这一切,都是他们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的结果。

推陈出新需要善于传承。在以前的日本,是有徒弟制度的,十几岁就住在师父家里学习,虽然工资很少,非常辛苦,但能学到东西,继承一门手艺才最重要。

实际上,日本很多技艺都是古时候从中国传去的,但是日本人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改造”后,成为了日本式的,焕发着别样生命的东西。其特点在于日本人自己的“手的技巧”以及“美的感觉”。这从日本人一些常用语可以感觉出来:“这个用心了”“这个没用心”。

他们好像从来不满足。他们认为,“作为一个艺人,如果觉得自己的作品‘太棒了’的时候,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正是因为有永远不满足的精神,日本企业才经常推陈出新。这从一个专业生产耳机音响的13人小企业-----STAX(声的诗)可以得到印证。这家公司虽然人不多,但他们却是一家拥有数十年历史的音频工业厂家,业务从黑胶唱臂到静电耳机无所不有,享誉全球。后来,森海塞尔推出了耳机历史上震古烁今的一款静电耳机+耳机放大器――HE90+HEV90,也就是“大奥”或“奥菲斯”。AKG推出了耳机历史上最像音响的一款耳机,AKG K1000,也就是“KK”。Sony更不知足,先后推出了CDP-R10,DAS-R10,TA-ER10,TA-NR10,MDR-R10,SS-R10,不断地否定自己。这款耳机的二手价格也在人民币三四万元左右。然而,谁也没有料到,STAX推出了耳机历史上和奥菲斯同样浓墨重彩的一款耳机――STAX SR OMEGA,目标就是要把技术玩到极限。

虽然他们没多少钱,没多少人,产品销量也并不好,但他们对技术的改进却到了痴迷的程度,又推出了耳机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款静电耳机放大器――STAX SRM T2。实际上,他们生产的这些耳机价格昂贵,是小众市场,但是,他们没有因为是小众市场就放弃追求,放弃创新,而是以一种对技术的极致追求精神,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攀登技术的顶峰。

其实,中国的工匠也不乏推陈出新的精神。

上海卷烟厂有个有名的“丁师傅”,他就是上海烟草制丝领域的首席专家丁钺宗。

据报道,2008年,如何对传统喂丝机进行改良,进一步提升效率,成为丁钺宗钻研的课题。他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风力输送、各类喂丝机的资料,访遍了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研究开发、试用、改进,终于将“向下输送喂丝避免烟丝分层和造碎的柔性风力喂丝系统”的设计理念变成了现实。新研制出的下吸式喂丝机,解决了原有风力送丝机存在的烟丝分层现象。该设备在“中华专线”大量投入使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海卷烟厂在国内最早引进的新型FX2包装机组,从机组的调试到运行,钟明一直参与其中。在一次调试中,FX2包装机组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设备高速运行,导致十二角轮位置跑偏,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在外国专家不在场的情况下,钟明开始对设备的刀架进行维修。他在设备上爬上爬下,一会儿趴在地上观察设备各角落的安装情况,一会儿又爬到机腹中检查机器零件是否安装到位。最后,通过调整设备上吸风带的轴向位置以及调换推力轴承等方式,有效解决了问题。

第3篇:大国工匠范文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大国工匠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1纪录片中,“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由此两能,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就有了根基和资本。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人敬畏和感动的“德技双馨”的真人真故事,没有半点夸张,平时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笔者从《大国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劳动之美。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大国工匠》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尤其电视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空,仿佛就在昨天,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有我们老一辈劳模的精神再现,也有当今高科技建设者的劳动创造,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艺术画面中,通过电视纪录片这个载体,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国通过劳动,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一个个历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 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政道博士说过:“越往前走,技术就精神化。”《大国工匠》中播出的这八名工匠,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的代表,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谱写了“德技双馨”的大美,无不令人叹服。望我们的新闻媒体能够借鉴《大国工匠》的成功经验,把更多的镜头、画面、时段和版面留给广大职工和一线劳动者,讲好劳动者的故事,展示劳动者的风采,从而让更多的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让劳动成为一个个“匠心筑梦”的旅程。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2八位劳动者,八位工匠。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了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2.捞纸工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坚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3.港珠澳大桥管延安。

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4.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仅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

5.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他就是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

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

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

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到达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仅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证明,仅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其实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我行业的工匠,我们都需要工匠精神,我们要向八位大国工匠学习,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对于身为人师的我们来说,也要努力做一个充满“匠心”气质的教师,不墨守成规或急功近利,而是将持续改善和创新当成永恒的旋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方向不应当是囿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让孩子们的时间花费在成绩单或名次上,更应当侧重于“育”,“育”是文化,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唤醒和激发,培育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活力才是教育目的,仅有能培养孩子好奇心、提升在广阔空间中自由思考的本事、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和敢于冒险,并一辈子专注于的教育这一件事的工匠教师,才能做出有匠心味道的真教育。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3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我国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说明中央政府对劳动模范的重视,也为我们企业的一线生产职工带来了一股春风。

九十年代起,中国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使大多数人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好多年轻人都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要么经商做生意,要么考公务员,使得我们制造业一线年轻技术工人严重断层。全国劳模大会的召开,是对我们一线工人的充分肯定,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劳动者永不消失的荣耀。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每天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推出了“大国工匠”系列报道,每期介绍几位制造业的部级高级技师,有的是在生产一线制造火箭的焊接工,有的是在生产一线装配“蛟龙”号、高速列车、飞机的钳工。他们这些人都没有多么高的文凭,从学徒开始,靠自己的勤奋钻研、实干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最终成为部级高级技师,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就我公司的实际,谈以下几点看法和感受。

一、不要认为没有文凭就自卑。

我们的一线职工大多是工作20__年以上的老工人,高中以下文凭占大多数,但大家在我们生产的胶合板机械领域个个都是技术能手,无论是焊接,还是加工和总装,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像谷延春、郭同虎等的焊接技术;沙崇光、燕春伟等的加工技术;高大明、刘玉宁等的装配技术,在公司乃至全国都是高手,他们大都没有多么高文凭,但是在本职工作中都很出色,在行业内都是好手。只要好学、勤学,手艺就会练成,练成手艺就会成为行业高手,也可享受高工资、高待遇。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善于琢磨、善于钻研、善于总结,怎么干才能干得快、干得好,要有自己一套独到的工作方法,你才会超越别人,有了高超的的技能你也会成为部级高级技师的。

二、抓质量要一丝不苟。

“大国工匠”中的几位高级技师,生产的都是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一批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产品,如有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坠落、高铁可能脱轨,轮船可能沉没,这些产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证质量。我们的干部和职工在平时质量管理中动不动就是“差不多”、“还凑合”,这些词都不能用在我们的质量管理中,我们的产品质量也要求是100%。这就需要我们的一线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要一丝不苟,想办法、动脑子,把质量确确实实提上来。我们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机械制造业的品牌不是靠广告宣传能换来的,是靠过硬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从用户的口碑中换来的。我们全体员工要时刻把质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坚决不入库,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要有持之以恒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把产品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大家才能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三、你不一定爱厂但一定要热爱你的工作。

无论工厂怎么对你好,有个别同志总是在抱怨;无论工厂怎么感化你,有个别同志仍然是无动于衷。这些同志不热爱自己的工厂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热爱你自己的工作,工厂有千万家,但你从初期学的工种可能只有一种,无论你在那个工厂工作,你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不会吃上饭的。只有你热爱了你的工作,你才能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你才能提高你的技能,你才有立足于企业的本钱,如果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不出一定的价值,到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会收留你的,现今的企业,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愿意收留一个闲人的。无论你从事任何工种,都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我约束和要求自己,把自己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四、未来的高级技术工人会大有作为。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再先进的机器也是通过人制造出来的,没有能人产品永远也不可能升级。我们企业过去是生产中小型产品为主的企业,我们的部分职工过去只是制造小型产品,现在升级为制造大型数控产品及生产线,这些都要求我们的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过去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底层,现在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顶层,尊重知识、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望全体职工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提高了,你才会大有作为。

请大家看一下“大国工匠”这个报道,向全国各行业的优秀技师学习,大家会从中受到启发的。希望全体一线职工勤学习,肯钻研,爱岗敬业,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都会成为百圣源的工匠,成为中国的工匠。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4今年“五一”中央电视台 《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这是一群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

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2.捞纸工周东红的手,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

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

3.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

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港珠澳大桥钳工 管延安

4.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

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5.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

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

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 高凤林

8.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

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 顾秋亮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当前的我们缺失工匠精神,“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5《大国工匠》,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借这8双手向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致敬!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大国工匠中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他们热爱航天,勤奋实践,立足本岗,刻苦钻研,我们应该时刻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自己在以后可以大有作为,成为大国工匠的一员。

大国工匠每期介绍的都是一些从事制造行业的技师们,有的是在生产一线装配蛟龙号。高速列车,飞机的钳工,在用他们一双双勤劳的双手,高超的艺术创造者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

而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而在学习中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知识,我们要不断地进步,争取做好自己。

我以后一定努力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以创造出一个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第4篇:大国工匠范文

[关键词]直接投入;资金补贴 ;政府采购;税收优惠

[DOI]10.13939/ki.zgsc.2017.09.089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金山银山”,但能看到的“绿水青山”却也越来越少。伴随着能源与环境双重危机的到来,各个行业都已改弦更张,可持续与绿色环保的理念开始注入经济发展之中。而在汽车行业领域,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新方向。而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其他产业,“国际经验证明,国家政策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启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陈柳钦.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盘点[J].汽车工业研究,2002(3):14.。为了使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实现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当口,我国也将其列为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早在2001年,我国便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截至目前,我国一直不断调整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与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准公共品”的属性是分不开的。

1 经济理论

在市场中流通的大多数物品都同时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但也有一部分物品,即公共品,由于技术层面或经济层面的种种原因而不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因为公共品的使用可以通过“搭便车”的方式实现,所以自私的经济人是不愿意生产提供的,所以市场上的供给者只能由政府来扮演。

公共品的收益曲线

如上图所示,公共品的社会收益曲线R是个人收益曲线R1、 R2和R3的垂直加总。按照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最优产量是q0,而均衡产量是q*。因为q*< q0,所以对于公共产品而言,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的话,就会导致这些公共品的供给不足。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虽然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品,但同时它又具有公共品的专属外部性,即对于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厂家来说,在盈利的同时也为能源结构改善和环境质量提高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收益。所以,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政府的财政政策必须扮演相当重要的推手角色,而且要善于“发力”,抓住整个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研发环节是关键,不仅外部性最强,而且决定着整个行业水平的发展。

2 财政政策

而恰恰是研发环节中遇到的技术攻关瓶颈,是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急需克服的难题。所以,国家也比较注重对新能源汽车研发阶段的政策扶持,比如在2016年10月,政府最新了《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有19个重点项目入选,并由此部署了38个重点研究任务。但因为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在政策部署和执行中还存在一些改善的空间,具体情况如下。

2.1 直接投入

目前,在汽车行业领域,许多汽车企业的经营重点放在了开通汽车销路,确保经营业绩之上。而新能源汽车作为将来的、看不到的市场利益,很可能被搁置一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直接投入的资金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大部分汽车生产供应商来说都很重要的政府政策资金,如何才能发挥最大的推动作用,是直接投入必须严格考虑的方向问题。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往往采用“产业联盟”的形式来进行合作式技术开发,“但是产业联盟均是以当地一个主要的汽车生产企业为主体建立的,这样进一步分散了中国有限的新能源汽车的科研力量”曾耀明,史忠良.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分析[J].企业经济,2011(2):107.。而如果改变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直接投入的着力点,也许会让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获得更大的收益。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中,我们不能将“整车生产”企业误解为最关键的地方,实际上,那些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配套企业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因此,更有效率、更优配置的选择是将直接投入的资金更多地运用于一些新能源汽车的零配件企业。

2.2 资金补贴

除直接投入之外,目前我对新能源汽车研发阶段的资金补贴政策也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财政补贴的原则和方式、补贴给哪些企业、补贴的内容等方面都有待于细化和明确。

以补贴的原则和方式为例,对研发进行补贴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即“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根据新能源“准公共品”的属性,在企业得到的利益小于社会得到的效益,而研发的成本和风险却是由企业所承担的情况下,两种效益之间相差的部分企业不愿意负担,所以需要国家来进行资金补贴,带动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企业创新产品产量达到了一定规模,成本会由于“规模效应”而降低,这时如果再对它补贴,相当于对其他生产厂商的不公平。目前我国很多研发补贴都补到了有优势的企业,而创新实际上主要是由中小企业承担的,所以应该向国外学习,“将补贴集中在竞争前技术领域”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3 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政策导向作用,能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打开私人消费市场铺路。”丁芸,张天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效应研究[J].税务研究,2014(9):19.但是我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的采购过程中,更多地只是将采购重点放在了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领域,对私人新能源汽车的促进效果却非常小。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公共交通出行虽为政府所倡导,但是拥有私家车却是在短期内都不会降温的购买热情,尽管政府在公共交通领域通过政府采购形式逐渐进行由传统能源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脱胎换骨,但是对巨大的私人汽车消费的引导和影响是杯水车薪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采购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研发环节发挥的作用,一方面,要突破采购车型狭窄的瓶颈,党政机关也要落实购买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务车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要着力搭建规范的政府新能源汽车采购信息平台,让所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以及零部件制造商都能够零障碍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商品宣传、推广。”丁芸,张天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效应研究[J].税务研究,2014(9):19.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政府采购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引领作用,进而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注入动力。

2.4 税收优惠

无论是政府的资金补贴,还是政府公务车采购,这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其目的都是引领市场上消费新能源汽车的风气,然而作为重要组合政策的“税收优惠”政策却并未充分体现这一导向。

从汽车产业目前已有的“税种”分析来看,我国目前的税收政策既不能体现对传统汽车产业中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的束缚,也不能发挥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导向作用。“政府应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在生产、销售、使用等领域出台更多的税收优惠措施,从而促进该产业的发展。”陈军,张韵君.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8):83.只有合理环节适当降税,才能激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进而激励汽车生产厂商增加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供给量,汽车厂商才有热情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中来。从这个角度来看,税收优惠是其他财政政策的基础,如果市场上没有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自然不会有新能源汽车供给,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也会落入空谈。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国将经济发展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了“金山银山”上,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需要加强对“绿水青山”的重视,而环保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更需要匠人精神。在汽车行业领域,新能源汽车已注定成为新的发展导向,也是我国在新兴产业凸显技术研发能力难遇之机,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支持,为大国工匠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陈柳钦.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盘点[J].汽车工业研究,2002(3).

[3]曾耀明,史忠良.中外新能源汽产业政策对比分析[J].企业经济,2011(2).

第5篇:大国工匠范文

中国巨龙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古代的时候,人们想让这条巨龙腾飞起来,都花出了汗血,甚至生命。《中国历史大工匠的故事》这本书讲述着在我国强大的古代,和弱小的近代。

书中讲述了许多历史风云人物,他们的发明,使这个世界有更先进的工具、材料。在北宋时期,一位在杭州成开印布坊的技艺出众的中年人——毕?N。他发明了活字印刷,给我们中国带来多大的成就。尽管参加他的发明的朋友越来越少,但毕?N始终对自己有信心,最后他的发明成功了,传便欧亚各国。詹天佑,他为我国的铁路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主持下,我国建成了第一条铁路——新易铁路。他曾经被英国工程师讥笑,被他们嘲讽,但他不屑一顾,最终达到了清朝政府的要求。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前辈们踏着泥泞、坎坷的路走过来的,而我们又是搭在他们的肩上一层一层地向上爬到最顶峰。

我们当代社会上艺术家很多,比如说小品演员赵本山,他在舞台上可是活灵活现,他和高秀敏的“卖拐”在我们中国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有名声呀!现在有许多外国人虽然听不懂在说什么,但光看动作也是其趣无穷。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第6篇:大国工匠范文

对于大师的称谓,在同行眼中,王海威当之无愧,从业30多年,从厨工到厨师长再到董事长,一手创办北京新派八珍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厨师创业开店的先锋和典范,之后当起美食使者,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让纯正的中餐理念和美味在遥远的非洲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等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而对于大师之名,王海威自己却始终“不敢当”,他以烹饪工匠自比,认为烹饪艺术的世界学无止境,在传承中华饮食文化、传播中餐美食理想的道路上还有许多要做。如今,刚刚完成非洲美食之旅的王海威荣耀归来,在即将启程前往下一段美食里程的路上,与我们分享他作为一名烹饪工匠的格局思想与使命。

以身为例,论一名好厨师的自我修养

就在前不久在厨师之乡河南长垣举办的“厨乡餐饮高峰论坛”上,王海威受邀以“从学徒工到烹饪艺术家的涅”为题,以亲身经历阐述了历练为一名好厨师的心路历程。

他将从厨多年对于好厨师的感悟归纳为三点。首先,要守住中国烹饪的根,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绵延千年,正是烹饪行业得以传承发展、繁荣创新的根基,守住传统,守护文化,也就守住了餐饮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中餐想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同,首先是要“根”被认同。

其次,是守住厨艺传承的道,中国烹饪技艺历来是以师徒间的口传心授而传承至今,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师傅很多时候传授的不只有精湛的厨艺,还有多年总结出来的为厨为人之道。要对厨师的称谓充满荣誉感,对烹饪艺术存敬畏之心,对传道授业的师傅怀感恩之情。王海威在餐饮圈中虽然早已是名镇一方的风云人物,但他每次提起自己的授业恩师中国烹饪大师张汝才,感激之情都溢于言表。

再次,守住厨师的基本功也必不可少。其中最基础的便是分档取料,在王海威学厨甚至更早的年代,后厨并没有配菜组,想要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厨师,就要经历分档取料的历练。如何只凭借手中的刀锋和手腕的力道,就能将一整只羊或牛熟练地分解为不同部位,靠的就是扎实的基本功,还要能根据不同部位的不同质地,恰当地选用合适的烹调方法,是滑炒、爆炒还是红烧,在不使用原料改良剂的情况下,烹制出嫩、韧、香等多层次口感。懂得吊汤和用汤,也是衡量一名好厨师的重要标准之一。王海威有句口头禅:“厨师巧用汤,传统绝技藏。”说的就是汤之于美味、于厨师、于传承的重要性。一锅清淡如茶却鲜美至极的汤,不仅仅是厨师制造美味的心法秘笈,也是对传统文化最大的敬意。此外,随着现代烹饪艺术概念的发展和演变,对厨师创意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缺少构图、色彩学知识的菜品,脱离“三点透视”原理的呈现方式,在王海威看来都是缺乏力量和生命力的。

王海威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道出,厨艺之路亦如人生之路,没有捷径,亦不是一路坦途,唯有经历磨砺和岁月的洗礼,才能看到最美的彩虹,蜕变为一名真正的厨者。

以己之力,守护大师之名与中餐“工匠精神”

对于大师之名和工匠精神,王海威也有颇为深刻的见解。大师与好厨师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不仅要有超群的技艺、深厚的积淀、极佳的美食鉴赏力,还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格局。美食是国家文化、艺术、科学的具象表现,作为美食的缔造者,厨师就是烹饪艺术家,是国家饮食文化的代言人,所以当代厨师要更为广泛地涉猎各领域知识,更加注重提升烹饪的修养和眼界。

而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厨者,要对厨师行业充满自信,这背后是真材实料、真才实学;要对食材、对顾客充满敬畏,了解顾客的喜好、文化背景,对每道菜品精益求精,不断打磨,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客人之喜好;要对技艺充满谦卑之心,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立足本职,深挖细耕。这些都是“匠人匠心”的内涵,也是工匠精神备受推崇的原因。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王海威创立“新八珍”之时,他就不计成本地要求餐厅出品要达到国家食品安全认证级别,这在当时几乎鲜有餐饮企业能够认同,更别提做到。而在食品安全被提升到法律高度的今日,他在当时看似不可理喻的坚持经受到了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以食为媒,让中餐文化在世界每个角落绽放

2011年,为了让更多人感受中餐的魅力,让中华美食的种子在世界更多角落生根发芽,王海威踏上了传播中华美食的征程,他把目的地选在了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中餐水平较为落后的非洲。在担任美食使者期间,王海威不仅带去了真正的中华美食和中餐烹饪技艺,也用美食在中非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他认为,中国的食文化对世界有重要影响,只有扎根民族文化,找到中华饮食文化的根,才能将中国美食科学地发扬光大。

在游历各国期间,王海威也看到了西方厨师的过人之处和中餐厨师的不足。无论从专业程度还是技术的全面性来说,西方厨师都更胜一筹,他们一个人可以完成从烘焙、煎扒、甜品、调汁到食与酒搭配的全过程,而很多中餐厨师只触摸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冰山一角,甜品更是中餐一直以来的短板。

今年二月农历春节期间,王海威作为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中餐名厨专业委员会代表,先后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两个城市参加了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承办的欢乐春节“品味中国”美食系列活动,展示中华传统烹饪技艺,并与当地厨师进行厨艺交流。在举家欢庆的日子,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远赴异国他乡,就是要让当地市民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华美食,透过美食这种表现形式让西方感受中华文化所承载的价值理念。

第7篇:大国工匠范文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创业;表层工匠;深层工匠;高职教育

1背景介绍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是现下中国年轻一代的热门词,伴随而来的是“工匠”“双创”等词汇的红火。在这些人人必谈的词汇面前,有必要梳理一下它们更多的内涵。自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联合推出系列新闻报道“大国工匠”的报道之后,这些普通又平凡的劳动者便广为赞誉与钦佩,更激发了大家对“工匠精神”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的热情。大家普遍认为,工匠精神应该是指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之尽善尽美的精神理念,即追求极致,专业且专注。与此同时,创新创业的滚滚洪流向我们扑面而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引领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学校亦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局势。高职高专学校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上,更应积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2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2.1工匠精神更是创造和发明精神

工匠,一般的理解是匠人,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一件事的人,公认的典型代表有做事严谨精细的德国、日本、瑞士等。不过,地球另一端的美国给了我们不同的诠释。他们认为:工匠是一群不拘一格,富有创造和发明精神,且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作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赫赫有名的代表人物有: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爱迪生、怀特兄弟、迪恩•卡门等,他们是工匠的杰出代表。富兰克林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工匠,我们从很多教科书上都可以看到他诸多发明的事例。同样拥有该美誉的是人人皆知的乔治•华盛顿,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好总统,其实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工匠。他们不仅精益求精,专注执着,而且勇于创造和发明,这种创造发明的工匠精神,影响了美国整个国家的产业和社会环境。而他们这些人的共有特征是:博学,充满好奇心,以卓越的勇气和毅力来重建世界。美国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说:“工匠的本质是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简单来说,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就可以被称为工匠”(引自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原话)。通过对美国进行大量的研究与调查,发现他们的工匠精神有三个基本内涵。(1)用我们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的东西。(2)工匠们的创造行为在最初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算有也和当时确定好的目的有很大不同,是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对它的迷恋。(3)它是一种“破坏”,工匠们背对历史开始了一段充满发明创造与光明的全新旅程。由此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将工匠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工匠和深层工匠。表层工匠们通过密切关注工作方法、工作过程,从而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深层工匠们更专注于通过思想创新从而改变我们对事物的思考方式。而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状态,是一种思维由表及里的全新构造和开拓。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事物的精细耕作、精益求精,更是创造和发明,是创造与创新。我们需要的工匠精神,正是由表层工匠向深层工匠的迸发,从而有全新创新和创造的品质。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而中国此刻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呼唤这种“工匠精神”的回归,“创新精神”加上“工匠精神”,才是一个国家更合理、更永久的创新创业源动力。

2.2创新诠释工匠精神的精髓

创新是指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时具备推陈出新的能力,能运用新方法、新方案解决问题而不是循规蹈矩,工匠精神倡导“精益求精、锲而不舍”。两者看似关联不大,甚至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工匠在经年累月的精雕细琢中,持续地对工艺和细节磨砺及锻造,这种多年的严苛磨练会帮助匠人练就更敏锐的洞察力,更懂得深层次揣摩客人对产品的需求,能考虑到最刁钻的用户都无法想到的细节。正所谓“匠,君目所不及之处愈要用心”,匠人因触及常人所未能及之处,故眼界不同,“眼界不同,开创的世界不同”。无论在哪个时代,能够用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自身产品、审视世界格局、开创新时代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匠人,“创新”才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没有创新,只能称为“工匠”,有了创新,才是“工匠精神”。

3创新创业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3.1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其辉煌灿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工匠精神的史诗。早在《诗经》中记载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述充分显现了古人对“工匠精神”之赞誉;《天工开物》是一部凝聚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工匠宝典,仅仅一句“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便足以显见中华民族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自古以来,我国同样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工匠传奇故事:游刃有余的庖丁、精益求精的鲁班、出神入化的卖油翁等。这些历史书籍及人物典故,充分显示了我国由来已久的对工匠精神不懈的追求。

3.2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工匠精神是一个人的积极的意识形态的总结,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对工匠精神的悟透,会启迪人们“用智慧驾驭自己的情绪,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引自《工匠精神》,付守永著)。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告诉我们在修炼的道路上要披荆斩棘;它是一种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3.3工匠精神锻造未来的民族性格

工匠精神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安静。静,能生慧,让劳动果实拥有灵魂。在执着专注的劳动体验中体会工作的乐趣,树立工作的尊严。熟为人知的日本和德国人的工匠精神,直接缔造了他们在世界工业中受人尊敬的地位。有数据统计,创办时间超过200年的全球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居世界首位;德国有837家,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也是这些公司基业保持常青的奥秘之一。我国自古就不缺乏技艺高超的工匠,可是工匠精神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很多人和事情都是追求“短平快”,只看重眼前效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只追求表面利益而放弃了深层收效,甚至有很多人空谈情怀,却不能务实苦干。这样的氛围使得当今中国很多事情流于虚浮和幻景,这是一种后患无穷的性格。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帮助国人塑造严谨坚毅的国民性格,更需要将持之以恒、专注敬业、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内化为国民品性,推动中华文明的复兴。

3.4工匠精神成就创新源动力

创新虽然主张打破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但是其中必然有一些一以贯之和衔接过去与未来的东西,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看似背道而驰,其实是并行不悖,两者既相互联系统一,又相互平衡补充。创新精神需要工匠精神作为支撑,而工匠精神又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工匠精神更强调细节、锲而不舍和永不满足的审美意识;创新精神则更强调思想灵动、瑰丽奇想和义无反顾的思维和态度。工匠精神更强调产品品质、稳定和完美;创新精神则更多体现在跨越式发展和断层式创新。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既能帮助我们矫正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又能够促进新经济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并促进传统经济增质、提效和转型。同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精神”加上“工匠精神”,正是一个国家更合理的创新创业驱动力。

4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举措

4.1通识课引领工匠精神

高职课程体系一般分为通识课和专业课,通识课程里面有思政课、文化课。而在学生入学初始,首先接触到的就是通识课程。我们可以通过通识课程作为职业精神培养的主阵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宗旨下,融入严谨专注等职业精神的教育内容,并根据高职生的认知行为来选用合适的方法及途径,从而形成更为积极的职业理念和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在培养职业技能之初便意识到工匠精神的意义,并在后期学习职业技能时理解并实践,从而为成长成才做好准备。

4.2专业实践课凝炼工匠精神

通识课程帮助学生领会到工匠精神的意义,在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知行合一的教学环境中切实体会到工匠精神。高职教育相比于本科教育,其实践技能课程比重更多,动手操作课程更多,这为工匠精神的践行提供了更多的实践舞台。进入实践实操课程阶段,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工作场景和技能操练,可以结合产品生产的过程、企业运营的流程,将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融入到实践教学目标中,并不失时机地将“专注、坚持、严谨、细致、诚信、执着”等工匠品质融入到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真切体会和感受,逐渐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执着的基本职业操守和素质,也使得工匠精神凝炼在学生工作的每时每刻中。

4.3教师以身作则辐射工匠精神

在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中,教师的以身作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教师是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要能勇担重任,务必严谨治学,严格执教。这需要每一位教师闻道在先、学业精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求真、求精、求实,以尽善尽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务实执着的工匠精神感染学生,以开拓进取的态度去带动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浸润着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身体力行。

5结语

让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点,让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让新一代的大学生成为工匠精神的凝结体并成为星星之火,从而引领中华民族回归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秀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黄益飞.以工匠精神推动创客发展[J].职教视点,2016(9).

[2]陈劲.工匠精神改变世界[J].人力资源,2015(03).

[3]雷克萨斯:注魂于物的大匠心[EB/OL].我要微信,2016-11-01.

[4]齐善鸿.创新的时代呼唤“工匠精神”[J].道德与文明,2016(5).

第8篇:大国工匠范文

解词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论调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工匠。木匠、铜匠、铁匠、篾匠等,各类工匠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底色。然而,随着农耕时代结束,大规模制造的工业时代来临,一些与现代高效率生活格格不入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视野,差点成为被遗忘在角落的“精神财富”。

万幸,2016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此,中国掀起一股寻找、重拾、弘扬工匠精神之风的热潮,而党和国家领导人不遗余力地推动,正是对国策最好的引导。

那么,哪种人可以被称之为匠人?当代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一书中说,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匠人,因为匠心――把事情做好的欲望,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冲动。这种人性冲动,会凝聚成一股精神,即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工匠们对细节要求极高,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而现实情况是,当中国制造大步流星走向国际,铺天盖地进入世界各个角落时,我们收获的并不是期望中的好评如潮,相反,频频被退回的劣质品让国人惊觉中国制造的问题所在。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这段话,勾勒出中国制造的发展路径。保持不偏航的秘诀便是,常怀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记事

这一年,工匠精神被《咬文嚼字》评为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在人们重寻大国工匠、精神食粮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代表案例,以及实实在在的做法。或是寻访大国工匠,或是展现能人巧匠,他们用独特的方式为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着墨。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年2月,《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在网上一炮而红,点击率超百万,弹幕超过200万条,豆瓣评分高达9.4分,超越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为纪录片“网红”。不少观众因为它而改变了对纪录片的刻板印象,纷纷力赞其为“最好看的纪录片,没有之一”。

这部纪录片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时代浪潮下的社会心声外现。纪录片讲述了那些行走在皇城大院里“修文物的人”的故事,他们与文物摩挲交流、和历代工匠对话,他们用3年的时间磨一把刀,用18年的时间修复一幅画……他们在日复一日的修复中,成全了文物,延续了历史,也成全了他们自己。“择一事,终一生”,令人触动。晨起日落,开门关门,师傅口传心授,徒弟潜心修为,文物修缮的过程既是一代代故宫人技艺的传递,更是生生世世匠心的积累和传承。

@与国际奢侈品牌香奈儿首席鞋匠的遵循――“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如出一辙。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高度依赖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丝绸茶叶、金银器、青花瓷……中华文明的进程中,早早就埋下了“工匠精神”的种子。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人之国、匠品出口国,中国出品的物件儿也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如今,重拾匠心匠魂,重用大国工匠,彰显的是时代精神。

2016年7月至11月,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联合开展的“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上海、山东、辽宁和湖北等地,来自中央新闻网站及部分商业网站的编辑记者深入一线,挖掘工匠故事,传承匠人精神。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采访过程中,记者去了有“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之称的鞍山钢铁集团,采访了被誉为“时代楷模”“工人发明家”的冷轧厂4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李超,他表示,“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什么没有做好,自己就先会脸红。”这份羞耻心是匠心不可缺少的一心。

第9篇:大国工匠范文

关键词:创新工匠精神创客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产业备受关注,制造业的社会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少企业倡导科技化、创新化,而忽略了制造业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制造业的社会地位回归重要的位置,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支撑着科技创新的发展。

信息化和再工业化的双重冲击,使工匠精神和创客文化应运而生。而工匠精神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促进创新创业。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涌现了一批创客,但是这些创客发展力不持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不管是在制造业,还是在其他产业,都必须培养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之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即追求极致,专业且专注。中国之所以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关键正在于此。

德国人的制造业享誉世界,“德国制造”也成了世界制造业的引领者。究其发展,有其深刻的原因。德国的学徒制和二元教育培养了众多技艺精湛的人,他们做事严谨,一丝不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制造的产品质量上乘、可靠。也正是德国人科学严谨的态度与精神,成就了先进高端的德国制造,而这种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结合当前的创新思维来说,工匠就是能够用我们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东西的人,他们身上就具备工匠精神。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企业家身上都能寻找到这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不只是把工作当做赚钱的手段,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著、对所做事情和生产产品精细雕琢的精神。工匠精神也是当前我国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坚实桥梁。

二、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各个方面都快速崛起的同时,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各行业的工匠用创新性的思维和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难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具备工匠精神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保证产品质量

我国产品的质量有所欠缺,就是因为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无法持之以恒,保质保量。我国很多先进的制造设备都依赖进口,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员工做事更严谨、更理性、更专注。“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吸引消费者,是因为他们能专注地用心钻研,能耐住寂寞地踏实苦干,能精益求精地提高产品质量,锤炼“一技之长”。

随着现阶段消费的转型升级,人们需要的不再是一次性的、便宜的消费品,而是更高质量的耐用品。如何在现有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将是我国未来在全球化市场中取胜的关键。在创新创业方面,我们也因为缺乏工匠精神无法实现产业特色化,从而在很多方面需要外力才能有所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2.国内产品急需转型升级

从去产能化角度来说,我国正处于国内商品产能过剩和境外购物消费旺盛的尴尬处境,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我国供需结构不匹配造成的。加快我国制造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产品的转型和升级,需要创造力。

我国自古以来都不缺优秀的匠人,现在也不缺高超的技艺能手。但如今的祖国缺乏追求最佳的精神和匠心独运的创造力,缺乏尊重工匠精神的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理应融合,不可失之偏颇。因为在信息化时代,工业化所重视的动手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也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中国制造”,甚至“中国创造”,需要长期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技术操作的不断改进,更需要有一大批年轻人用坚定、踏实的精神去传承技术,做出经得起岁月检验的产品。

3.提升各行业员工素质

从各行业的员工素质来看,各行业的员工素质培养与提升主要依靠两方面:外在需要依靠各种培训、学习、交流,内在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对于外在来说,内在是决定外在的必要因素。而对于创客来说,其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既能够创造满足已有需要的事物,也能开拓满足新需要的事物。

在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新创业大潮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不可或缺的队伍。创客需要信息化的推动,更需要动手来践行,也需要技术的支持。因此需具备“工匠精神”,以坚韧、顽强、高超的技术去支撑创新,用信念去坚持创新。现在的创客都极可能是未来企业家,他们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以匠人的精神去推动创新、去坚持创业,去改进工业生产中的每一个不完美,去完善商品中的每一点瑕疵,为每一个消费者提供最可靠的质量保证。

三、如何用工匠精神推动创客发展

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核心的生产要素,对于创新创业,更是离不开人。推动创客发展,要从人本位出发。

1.弘扬工匠文化,营造氛围

工匠精神能够在国外持久发展,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土壤里早就有了对创新者的崇拜。工匠精神需要厚植的土壤,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以人为本,构建工匠精神的激励体系。中央电视台为弘扬工匠精神,组织了一系列的大国工匠宣传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对于创客来说,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从而树立创新创业的信心。因此,可以继续做诸如此类的报道,除制造业的工匠以外,以创新创业成功的匠人为例,宣传其事迹,用匠心去铸就每一个创新梦想,使社会上的人能够了解、尊重工匠精神。

2.提升企业工人价值,加大产权保护力度

工匠精神要进行推广和实践,必须让企业专业技术工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最基本的体现在其工资水平及发展途径上。物质待遇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个人自身价值体现的重要部分,我国技术工人的较低薪酬体系,大大降低了该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减弱了其后续发展的持久力。此外,企业大规模投入研发,其研发成果得不到保护,这使得众多搭便车者得利,损害了投入研发企业的切身利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使得企业员工的知识技术产权得不到保护,劳动成果流失严重。这种情况对于全国企业的技术创新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所以需国家加强立法监督,加大对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

3.加快课程改革,打通校企合作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