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国重器范文

大国重器精选(九篇)

第1篇:大国重器范文

《大国重器》最近刚在中央2台播完,我是通过网络电视台看完这6集的。观后感可归纳为4个字:"振奋,自豪。"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工业基础很差,经过几十年的追赶,我们国家在许多方面已经赶上发达国家,(当然,没赶上的也不少)。在这方面,50,60,70,80,90年代的中国人都付出了许多。中国许多老牌企业:上海汽轮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二机床厂等等,历经风雨,掌握了世界一流技术,终于成为行业巨人。后来的振华重工,徐工,山推,正泰电器,双良等企业集团也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着名的企业集团。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的工业国家,中国有许多工业产品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已经由弱变大,下一步是由大变强。看看那些企业负责各个项目的中国人年轻,自信的面孔。我相信这一天应当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作为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对旧中国历史的了解,让我们心底有着历史的阴影,忧患意识是每个50年代人都挥之不去的历史烙印。希望祖国早一天强大,人民富足的愿望是我们这代人一生奋斗的动力。今天我们这代人都已进入老年,但是看到了我们为之奋斗的国家,终于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大国。我们在前辈的基础上为祖国添砖加瓦,后来者在我们的基础上,建造起工业强国的大厦。

很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挤时间看看《大国重器》,尤其那些热衷于"追星"的年轻人。在今天的社会里,那些"娱乐至死"的年轻人,保不定也是兢兢业业的从业者。个性自由和国家责任应当是今天中国人的人生信条。以强大的国家实力维护世界和平,造福人类是中国必然的大国责任。从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对世界各国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那些盲目信奉欧美治国理论的人,应当从中悟出点东西。

第2篇:大国重器范文

本报讯 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的“大国重器 智造未来”论坛暨《大国重器Ⅱ》开机仪式近日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与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齐竹泉共同为《大国重器Ⅱ》揭幕并致辞。

张峰在致辞中指出,2013年由工I和信息化部和中央电视袂推出的《大国重器》大型纪录片,一经播出,社会反响热烈,好评如潮。作为首部工业题材的纪录片,《大国重器》让普通大众感受到了一场来自中国工业界的视听盛宴。

张峰表示,《大国重器Ⅱ》选取了以当今制造业发展趋势为主要内容的工业素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为主要切入点,在展示中国制造业近年来取得的业绩的同时更体现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在突出聚焦“器”的同时,还将聚焦“链”,突出反映产业链上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和工业软件等最新成果,聚焦“人”,讴歌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设者和创新者,大力宣传中国制造业文化。

开机仪式之前,张峰出席了2016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并做主旨演讲。

张峰指出,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修复传统动能和改善制造业发展外部条件,重点抓了增、减、降、补、改五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增加产品有效供给,丰富供给品种、提高供给质量、创新供给方式;二是稳妥去除无效供给,重点是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加快清理“僵尸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三是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四是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主要是从实施制造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发展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完善“双创”平台、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等方面发力;五是完善配套体系,集中表现在以财政资金、金融支撑、土地供给、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五个方面改变资源配置方式。他强调,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主动选择,对于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能,破解制造业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大意义。(龚新)

第3篇:大国重器范文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口腔医疗的需求已从洗牙、拔牙、补牙升级到种植、正畸等领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相关领域产品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但在我国口腔医疗市场中,种植类、正畸托槽等产品95%的市场被进口品牌占据,国产口腔依托器械要实现“进口替代”面临三大瓶颈亟待重视。

一是模仿多、精度不高,质量难保证。当前我国内口腔医疗品牌在外形、材料、加工等方面都是仿照国外,难以跟国外品牌竞争。曾经在国内某种植牙生产厂家工作的徐明(化名)表示,日韩和国产种植牙大部分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目前,日韩的产品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初步具备了辨识度,有了自己的专业设计,而国内的产品还达不到这一水平。此外,我国基础工业不够强,精密度不够高,在种植、正畸类医疗器械这种需要“严丝合缝”的领域表现欠佳。如国产产品的成品率不高,同一批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卫生处理不到位,有残留微生物、碎屑等问题。

二是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总在跟跑。近年来口腔医疗行业正日益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但是资本盲目加持,导致行业发展混乱局面。拜博医疗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黎昌仁指出,很多风投并不懂医疗,只是一味扩张,在人才管理、团队建设、技术培训、技术领先等方面造成短板,很多事倍功半甚至最终不得不收缩战线。另一方面,国内注册路途漫长,难以与外资新品形成正面竞争 。如某企业从2012年就开始研制国内植体,至今已投资3000万元,但离产品上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等产品真正上市销售时已成了过时产品。

三是市场被“进口”占据,“洋器材”习惯性被看好。韩国品牌虽然质量比欧美差一点,但是性价比高,又肯在诊所培训、推广上花大力气,所以近年来韩国品牌在我国口腔机构比较有市场,相比之下,国产产品由于缺少雄厚资金往往难以进行大量的市场推广。此外,医生、患者习惯性认为进口好,如部分医疗机构从院长到设备处长、医生都习惯性认为进口好,心理上看不起国产品牌,导致国产器械实现“进口替代”面临困局。

第4篇:大国重器范文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各国都全力竞相开发机器人产品,机器人智能越来越高,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及家具制造业等许多领域中,还在不断地拓展。此前,机器人主要用于替代重体力劳动和复杂劳动,以解决人力在恶劣环境下作业的问题,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保障人身安全。现在则已使用到简单重复的、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工序,以减少用工人数,提高效率。机器人在工业中的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经济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日本,每一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数量是300多台,而我国不到20台。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的总人口数超过13亿,而日本只有1亿多。我国制造业总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我国是1亿多产业工人来完成的,而美国只有1000万工人来完成。这就表明,我国工业的生产手段还非常落后,生产效率非常低下。

实施“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到2025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国迈入制造业强国行列。而在现实这一转变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根本路径,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则成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销售增长率为9%;而同期中国机器人销售量平均每年增长25%;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量约17.9万台,同比增长12%,其中约3.7万台在中国销售,同比增长60%,全球第一。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机器人销售达5.6万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最新报告认为,2015-2017年,中国机器人销售年均增长率仍可达25%,而在美洲和欧洲,预计仅为6%。仅从浙江省来看,全省3.6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争取在3年内完成“机器换人”,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亿元,意味着3年将释放万亿元机器人采购需求。在“2014义乌国际装备博览会”上,浙江省内企业上报的采购清单显示,采购总额超过8000亿元。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从工业领域快速扩展到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医疗康复、社会服务等更多领域。机器人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越来越被全球重视并快速发展。2012年,美国了机器人发展路线报告,将现今的机器人与上世纪的互联网定位于同等地位,并被列为美国实现制造业变革、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近期,欧盟启动了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预计到2020年投入28亿欧元,创造24万个就业岗位。该计划将有200多家公司,1.2万名研发人员参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计划,也将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作为迎接新工业革命的切入点。我国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投资建立了9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7个科研基地,开始受到重视。“十二五”期间,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都涉及机器人项目,国内各个地区、省市也在大力投资机器人产业建设。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机器人产业园已达40多个,还有许多的园区在筹建之中,机器人产业已步入加速期。但是,我国机器人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机器人90%依赖进口,我国新增加的工业机器人超过70%是国外进口,主要从日本、瑞典、德国、意大利、美国进口。其中,日本约占64%,欧洲约占36%。

第5篇:大国重器范文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现状 发展对策

1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到200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已突破500亿元,医疗器械工业企业5 700多家,生产品种达5 000多个,已能够生产部分高科技产品如CT、核磁共振、彩超、γ刀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高,不少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而且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足2%。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 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④加入WTO 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1.3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竞争能力较差。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2 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2 技术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h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 000h。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总之,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2.3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3 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3.1 国家政策扶持和保护

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助推器作用,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中还存在着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①国家制定一些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进行扶持的,我国可以借鉴参考;②要在政府采购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国内医疗器械产品;③建立和健全医疗器械方面的标准认证体系,加强认证力度,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把面广量大的医疗器械作为发展重点,通过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鼓励企业联合兼并,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⑤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目前状况下,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政府需要在科研基金上倾斜。

3.2 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提高

企业要在强化研发能力、提高营销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重视质量管理以及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多作努力,增强自身实力。这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1)强化研发能力。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严重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力。因此,强化研发能力,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当务之急。

(2)提高营销水平。在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优势,而诚信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则是进口产品市场营销的软肋。因此,发挥直销优势,重视名牌效应,提高营销水平,是国内企业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

(3)调整产品结构。优先发展经济实用的、高质量的中低档产品,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产品,而应综合考虑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要开展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重视质量管理。我国的医疗设备较国外产品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售后服务,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长远大计。

第6篇:大国重器范文

关键词:医疗器械 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3] 盘点: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排行[EB/OL].(2016-08-11).中商情报网.

第7篇:大国重器范文

【关键词】医疗器械产业 发展现状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分析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进入医疗器械的企业却有增无减。按经济类型分析,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为246.8亿元,占总产值的47.7%;股份制企业总产值为126.2亿元,占总产值的24.4%;国有企业总产值为16.8亿元,占总产值的3.2%;集体企业总产值为8.1亿元,出现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了降低制造、研发和临床试验等费用,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加工成本低,又无需转让核心技术的外包业务“车间”。中国目前成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这也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中国的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最高的金属配件制造和增值服务提供业务增长机会最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产品布局上,我国病人监护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复杂性和加工难度相对而言不大,生产厂家较多。中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创建较好声誉,2006年出口数量超过5万台。医学影像设备品种多,生产队伍也大。五大医学影像设备品种中除核医学成像设备PET、SPECT外,都有境内产品上市,多限于中档产品,其中B型超声成像仪器和X射线诊断系统的出口数量接近2.5万台,但B型超声成像仪绝大部分是C、D档次的。临床实验室设备不断出现新产品,有两分类和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二、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出许多新的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市场的总需求达2l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其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3、医疗器械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疗器械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医疗器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4、医疗器械产业向相对垄断性发展。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的世界性和生产集中性,使医疗器械产品成为世界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由于医疗器械产业高技术、高风险等特征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医疗器械制造业为少数大医药企业所垄断,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自80年代以来世界医疗器械企业并购重组浪潮愈演愈烈,跨国企业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集中度。

三、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问题

医疗器械制造业成为世界高技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它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过度注重持续总量增长,而产生大量结构性矛盾,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结构分散。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使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长期实行一种追求数量增长的外延式粗放型扩张战略,虽然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集中度的问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企业近6000家,在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而大型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5%。产业集中度的严重偏低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潜在生产力难以发挥,使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利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也偏弱。目前我国在研究、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已大力推行相应的ISO等各项质量管理规范,但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整个行业的规模偏小,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推广,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得不到国际承认,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2、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品结构重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企业不仅规模普遍较小,而且长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企业多、品种少,大量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造成恶性竞争。例如河北霸州一带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就有七八家,但生产的产品同样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病床及周边产品。多个医疗器械企业重复研制生产同一产品品种会造成医疗器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和物资消耗较高,并且污染严重,同时造成各企业分工不足,成本增加,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而造成许多效率低下的医疗器械企业出现亏损,最终导致整个医疗器械制造产业的严重亏损而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和悲哀的产业内耗局面。

3、医疗器械制造业技术结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技术结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生产技术还十分落后,显著地反映在我国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贸易中产品档次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失衡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也造成了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出口利润低效益差。

4、医疗器械制造业生产结构失衡。创新能力是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技术创新的问题最为突出。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依靠创新研究成果来抢占市场垄断地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是在50年代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国际上50年代和60年代却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这些年来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以仿制为主的道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不够,对于医疗器械研发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及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新产品研究缺少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因此,众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愿或不能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于是把焦点投到了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种上,使得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新品研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上。

四、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第8篇:大国重器范文

【关键词】虚拟仪器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1.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

现代仪器仪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多种基础学科紧密结合的产物.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领域以及新的仪器结构不断出现,在许多方面已经冲破了传统仪器的概念,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此背景下,1986年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提出了虚拟仪器的概念。尽管迄今为止虚拟仪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一般认为:虚拟仪器是在PC基础上通过增加相关硬件和软件构建而成的、具有可视化界面的可重用测试仪器系统。

和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1)融合计算机强大的硬件资源,突破了传统仪器在数据处理、显示、存储等方面的限制,大大增强了传统仪器的功能;

(2)利用计算机丰富的软件资源,实现了部分仪器硬件的软件化,节省了物质资源,增加了系统灵活性;通过软件技术和相应数值算法,实时、直接地对测试数据进行各种分析与处理;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技术,真正做到界面友好、人机交互;

(3)虚拟仪器的硬、软件都具有开放性、模块化、可重复使用及互换性等特点.因此,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不同厂家的产品,使仪器系统的开发更为灵活,效率更高,缩短了系统组建时间。

2.国内外虚拟仪器研究的现状

从虚拟仪器概念提出至今,有关虚拟仪器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人员在虚拟仪器硬件接口、虚拟仪器软件及其设计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并已开发了许多实用的虚拟仪器系统.

2.1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方法新理论在虚拟仪器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面向对象技术(Object Oriented, OO)、ActiveX技术、组件技术(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等被广泛用来进行虚拟仪器的测试分析软件和虚拟界面(控件)软件设计,出现了许多数据处理高级分析软件和大量的仪器面板控件,这些软件为快速组建虚拟仪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虚拟仪器开发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1998年9月成立了IVI(Interchangeable Virtual Instrument)基金会.IVI基金会是最终用户、系统集成商和仪器制造商的一个开放的联盟.目前,该组织已经制订了示波器/数字化仪、数字万用表、任意波形发生器/函数发生器、开关/多路复用器/矩阵及电源等五类仪器的规范.IVI制订的虚拟仪器统一规范,提升了仪器驱动软件标准化水平.

2.3虚拟仪器网络化、智能化初见端倪

伴随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以网络为基础、虚拟仪器为核心的“虚拟实验室(Virtual Laborato-ry)”的概念。目前,虚拟实验室已成功地应用于许多大型实验室的实验研究和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提高虚拟仪器的智能化水平.重庆大学秦树人等提出的智能化控件的思想,通过具有一定智能的多功能控件提高虚拟仪器灵活性;他提出了基于实例推理的虚拟仪器设计方法,通过对设计实例的查询、检索和适应、修改,实现软件资源的重用,提高虚拟仪器的设计效率。

2.4采用接口总线组建复杂虚拟仪器系统

虚拟仪器的突出成就不仅是可以利用PC机组建成为灵活的虚拟仪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接口总线,组建不同规模的自测试系统.目前虚拟仪器系统开发采用的总线包括传统的RS232串行总线、GPIB通用接口总线、VXI总线,以及已经被PC机广泛采用的USB通用串行总线和IEEE 1394总线(Firewire).美国NI公司在1997年9月1日推出模块化仪器的主流平台PXI,这是与Compact PCI完全兼容的系统.这种虚拟仪器模块化主流平台PXI/Compact,PCI的传输速度已经达到100 Mb/s,是目前已经的最高传输速度.

3.虚拟仪器技术研究展望

3.1加快制定虚拟仪器国家标准,保护虚拟仪器知识产权

家电行业和通讯行业曾经遭遇过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产品的知识产权是决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为了应对我国虚拟仪器领域面临的国外竞争压力,我国应当根据国内已、-术力量和研究基础,尽快自行制定有关虚拟仪器行业的国家标准和相关的产业政策,保护自主的虚拟仪器知识产权.

3.2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将加速虚拟仪器的发展

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和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芯片成本的降低,不仅可以提高信号采集和处理的速度,也将缩短虚拟仪器系统的开发时间、提高系统的扩展性.例如,美国XiLinx公司的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将现代VLSI逻辑集成的优点和可编程器件设计灵活、制作及上市快速的长处相结合,使设计者在现场直接根据系统要求定义和修改逻辑功能。总之,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必将加速其在虚拟仪器系统的应用.

3.3智能化软件开发平台是虚拟仪器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尽管目前虚拟仪器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大进展,但现在的虚拟仪器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1)仪器开发严重依赖经验.调查表明,虚拟仪器一般都是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由自己开发完成的.但普通的虚拟仪器用户中,同时具有软件设计经验和仪器专业知识的十分有限.因此,对普通的用户来说,自我开发虚拟仪器还具有比较大的难度;(2)仪器设计的效率低.在现行的虚拟仪器设计中,尽管OO、ActiveX、COM技术的广泛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软件的重用性,但设计时仍需要编写大量代码才能把这些部件联接成一个完整的系统;(3)仪器的可扩展性和可重构性差.用户若需要改变仪器的某些功能,必须要通过开发平台在代码层次上重新修改、编译才能实现.因此,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虚拟仪器软件系统的可重构能力,降低虚拟仪器的设计难度,真正实现用户自己定义仪器的目标,是虚拟仪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4.结论

虚拟仪器是现代机械工程科学前沿学科之一,也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新兴产业.虚拟仪器技术使得仪器仪表不再是功能单一的和固定的不可变结构,而是越来越表现出柔性化和智能化,其适应性越来越强,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为了加速我国虚拟仪器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应在虚拟仪器的智能化开发平台、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国家也应尽快制定国家标准,保护虚拟仪器的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The measurement and automation catalog[Z].User manual, 1996.

[2]雷源忠,黎明.机械工程科学前沿和优先领域的初步构想[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16-20.

[3]秦树人,张思复.集成测试技术与虚拟式仪器[J].中国机械工程.1999,10(1):77-80.

[4]林正盛.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发展[J].现代计量测试, 1997,(4):10-14.

第9篇:大国重器范文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001-02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涉及到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个高新科技领域发展成果。它有着灵活度高、工作空间大、运动平稳性好等优点,经过多年的完善,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领域的弄潮儿。伴随人类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技术也不断得到革新。在工业运用中,它有着工作效率高、能保障人身安全、节省原材料等优点。目前在工业领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的发展将是继汽车和计算机之后,又一颠覆人类社会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

1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状况

“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1920年被捷克作家雷尔・卡佩克所写的一个剧本中。但机器人真正的诞生地在美国,1954年,乔治・迪沃获得了第一个机器人专利(1961年授予)。迪沃在的专业基础上与恩格尔・伯格成立了第一家机器人公司。这时候生产的机器人,是可编程移机,又叫“可编程的用于移动物体的设备”。1958年,迪沃和伯格的公司生产出了一个机器手臂,能够完成搬运,这也是该公司的第一个机器人。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美国一直处于对机器人的研发阶段。直到80年代末,美国才真正开始重视机器人研究。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制订计划和加强投资开始鼓励发展和应用机器人于工业。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加强,美国开始生产功能愈发强大的机器人,并迅速抢占机器人市场。截止到2014年底,北美工业机器人保有量预计达23.69万台。

谈到工业机器人,有另一个国家不能被忽视―日本。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目前有4成工业机器人集中在日本。日本机器人事业的起步没有美国早,这个发展速度得益于日本政府对于机器人的重视。早在2004年,机器人已成为日本“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七大产业领域之一。在机器人的销量方面,日本堪称“工业机器人出货大国”,就近几年,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几乎与整个北美地区相持平。

在欧洲市场,德国引进机器人的时间比英国和瑞典要晚上好几年,但由于战后重建需要以及国民工业技术水平高,为工业机器人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2014年,除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外,德国是机器人的第五大市场,预计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已达17.58万台。目前,德国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商有ROTEG、KUKA、REISROBOTICS、DURR、CLOOS等。

1.2 国内发展状况

与上述几个机器人大国相比,中国在机器人行业的起步要晚的多,在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研发。虽然在2008年以前,我国几乎没有机器人产业,但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大规模发展,五年后,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这与工业机器人的成本迅速减少和劳动力成本的稳步增长密不可分。

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才开始,其中,前十年的发展非常缓慢,处于单位和个人自主研发阶段。而从1985年开始,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政策红利开始不断释放,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阶段。这几十年来,从“十五”到“十三五”规划,都为我国机器人发展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不断指明方向。据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已占全球总数的1/8,仅次于日本和韩国,而到了2016年,已居全球首位,同时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进口国。2014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拥有量达到57万台。

但从技术层面看,由于近几年的进口工业机器人的价格不断降低,我国自行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在成本上,根本无法与之竞争,使得我国目前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过程中,只能依赖配套进口的零部件。

2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

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模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日本模式、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美国模式中,国内基本不生产普通工业机器人,企业所需机器人一般进口购买,并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所需的配套设备。日本模式,各部门分层面完成工作,即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各公司以开发和生产优质的新型机器人为主要目标,施行“一揽子解决方案”,即由生产企业的子公司或其他工程公司来负责设计所需机器人的成套系统,最终完成交钥匙工程。W洲模式,机器人的生产和用户所需要的系统设计制造全部由机器人生产企业完成。虽然在2016年美国公布的全球最具影响力50家机器人公司中,有三家中国公司跻身――其中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但中国机器人产业,尚处孕育期。从发展模式看,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模式更接近美国,主要原因是机器人的本体还不能做到大规模国产化。未来发展的模式预计会与日本模式靠近,当然前提是能够真正突破核心部件的技术。

从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上来看,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精度化、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等方向进行发展。主要体现在,精度化和智能化,现在的工业机器人正在对于作业过程进行检测、控制和优化,力求提高自动化水平;标准化和模块化,工业机器人的组建正在逐渐实现标准化和模块化,使得成本得以降低。

从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增长量来看,主要的潜力将集中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及台湾、韩国、印度等东南亚地区。这与中国的人口基数,以及国内制造业处于由传统装备向先进制造装备转型的时期不可分开。根据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可推算,目前国内还有至少500-600亿的机器人本体市场密度,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近三千亿元。尽管近年来中国大陆的GDP增速有所下降,但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仍将持续增长,据有关研究机构预测,在2018年,中国将拥有超过全球总量1/3的工业机器人的装有量。

3 结语

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后,工业机器人凭借其工作效率高、准备率高、节省材料、成本降低等优点在工业制造业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技术先进程度、运用领域的广度也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个国家制造业先进程度。目前,全球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如何研究功能更加完善、更加标准化、精密化等的问题成为各国研究的主要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电子世界,2013(12):5.

[2] 骆敏舟,方健,赵江海.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