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

二胎政策的好处精选(九篇)

二胎政策的好处

第1篇: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二胎政策;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辩证影响

我国在十八届三中上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上指出要全面实施二胎政策,改变原有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们积极生养二胎。生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是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改变人口发展局势所进行的重大调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意义。

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之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指的是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实现既满足当代人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能力发展需要。在我国人口的持续增加下,我国自然资源和能源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人口规划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实行计划生育。

在计划生育实施的几十年,我国人口快速增长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我国逐渐步人了低生育率的行列,减少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但重新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我国作为人口资源大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口资源的支持,在人口减少的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表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和社会年轻劳动力的减少。为此,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要在人口规划控制的基础上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经过有关调查分析表明,单独二胎政策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在单独二胎政策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目的是降低社会人口的数量和生育量,经过多年的发展证明这种政策不再适应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的实施逐渐出现了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发展变得不合理。二胎政策的实施时为了纠正过度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辩证影响

(1)积极影响

第一,能够解决用工荒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后一步是劳动力过剩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一些区域发展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根据有关调查报告系那是,我国现阶段已经转出的农村劳动力在2.3亿左右,剩下的没有转移的劳动力一般是年纪大、劳动力不足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2009年开始,我国内陆地区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费用增高,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实现二胎政策能够带动人口的增长,在长远上增加社会年轻劳动力总供给,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能够减少甚至消除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能够协调人口性别比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人们在计划生育的指导下喜欢生男孩,由此导致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而二胎政策的实施能够拓宽人们的生育选择权,减少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能够解决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养老问题。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人口生育的正常规律被打破,导致人口结构问题开始凸显,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进而引起社会保障问题。二胎政策的实施,虽然不能立即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问题,但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缓因为老龄化引起的社会负担问题,实现人口劳动力发展比例的平衡。

(2)消极影响

第一,加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在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短缺问题,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不断增长的人口会为本身已经很脆弱的资源环境发展带来更多无法预料的问题,加大对各种资源的损耗,不断引发各种环境问题。第二,会引发日后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独立二胎政策的实施目的是缓解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对人口结构发展的优化。但是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引起了群众的思考和质疑。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仅仅依靠生育来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人口的发展具有延时性的特点,现在表现为人口的增长,可能在多年以后才会反应出来一些隐性的老龄化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得不到发展的情况下,这种隐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会导致社会养老资源的争夺,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三,会对独生子女家庭带来消极影响。中国传统思想的弊端在于重男轻女,一些家里是女孩的家庭,在二胎政策之后会继续鼓励家里人生育男孩,但是基因的影响所致不能保证这些家庭生二胎的孩子使男孩,为此出现了一些家庭超生的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到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会加重原本生活困难家庭的负担。

三、如何实现独立二胎政策的良好发展

独立二胎政策的实施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完成,首先,要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发展的协调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人口资源发展和社会环境发展之间的协调。同时,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我国的人力资源强国。其次,要将计划生育政策贯穿到独立二胎政策中。再次,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实现对人口流动发展的合理把控,有效处理好人口流动问题,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等,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最后,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口生育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为此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人的需要,提升人口的总体素质水平。在二胎政策实施下,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在统筹人力资源、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2篇: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二胎政策,政策优劣,实施建议,社会发展

一、引言

人口政策自古以来都是引人关注的话题,对于人口政策的探讨层出不穷。尤其是新近提出的二胎政策,因其对社会的影响有其深入探讨的价值。在老龄化现象严重,独生子女问题突显的现在,为保证未来社会经济平稳发展,2011年人口新政策出台,明确规定了可以生育二胎的标准,是否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问题也在2012年十前夕被推到了公众面前。

二、对于二胎政策的详细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二胎政策,我们进行了实地采访。

基于采访所得结论和资料等,我们对二胎政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目前,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和人们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改革的迫切希望,我国已颁布了部分的准生二胎的政策,以此放开了对“双独家庭”、农村居民、少数民族、烈士、再婚家庭等特殊条件的夫妻的独生子女限制,允许其生育第二个孩子。那么,对于家庭和社会,二胎政策是否是符合现状呢?在我国现有的人口,教育等社会现状下,是否应该进一步放开二胎政策?我们将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不可否认的是,二胎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和长期发展是具有显著优势的。目前我国的新生劳动力正在逐渐减少,老龄化严重等情况正使得像劳动密集型等一系列人口红利的产业优势逐渐丧失,迫使中国要在短时间实现结构转型,放开“二胎”,能够提供更多的未来劳动力,缓解社会压力,这也是二胎政策的优势所在。

同时从家庭角度看,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独生子女问题”给家庭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比如独生子女成长的孤单,空巢老人的产生。在唯一的子女独立成家之后,往往在与父母的精神交流以及赡养上形成一系列问题,尤其现在的情况基本处于两位年轻人赡养四位老人,抚养一个小孩,生活压力十分大,“二胎”政策可以提供更多的抚养和赡养力量,同时也减轻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因此,及时实施二胎政策能对家庭关系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弥补。

其次,据数据研究表明,即使我国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社会福利逐步改善,但我国的人口数量在本世纪后期仍将会面临一次较大幅度的减少,由此会引起经济波动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就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放开二胎政策,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的期望的。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不利的一面。在时机并不完全成熟、在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数十年的今天,实行二胎政策也会出现许多社会的问题,这也是为何二胎政策一直悬而未决的症结所在。首先,二胎政策的实施,加剧了生育二胎家庭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子女的教育费用,一个子女从读书开始到大学毕业的花费是巨大的,如果因为二胎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人口素质的大幅度下降这样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计的。

其次,二胎政策极易导致社会男女比例的不协调加剧,现下社会已经存在男女比例差异的现象,一旦放开二胎政策,许多重男轻女的的家庭会在不考虑经济允许的前提下生育二胎,以求得子,这样无疑加重了比例的不协调,造成社会的一个婚姻困境,从长远来看,也是不利于人口发展的。

三、关于二胎政策的建议

为此,针对二胎政策的优势和劣势,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允许二胎的自由生育,不进行强制约束。让有经济能力并有意愿的家庭生育二胎,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重男轻女的现象存在,许多农村家庭在不考虑自身经济条件下盲目生育二胎,这是不可取的,这样既加剧了负担,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在生育二胎之前,我国有关部门应进行家庭经济认证,对于经济条件差而又执意要生育二胎者进行劝说教育,这样对提高人口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二、逐步放开,实行先区域再全国性的“二胎”政策。鉴于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严重,在未来几十年后,我国人口将大幅度减少,劳动力的锐减必将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延缓的趋势,所以二胎政策的开放势在必行,同时在经济逐步发展的情况下,应逐步放宽生育政策,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允许自由生育。此外还应协调区域人口,着重协调经济教育,最终实现当地人自我建设。

四、总结。综合如今的社会现状来看,二胎政策的提出和部分的试点实施是一个改变我国人口现状的历史时刻。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出现在了我们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中。人口呈现倒金字塔的结构、劳动力供给不足、孤寡空巢老人以及已经有一小部分群体对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陌生等类似问题开始对我们今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起到了阻碍作用。也就在这个历史的节点,我国及时提出二胎政策,并将其应用到部分省份的试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综合全文对于二胎政策的陈述不难看出,二胎政策是符合社会民众基本利益和我国现如今国情的。但是从我们对于部分群众的抽样采访也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二胎政策并不是适用于社会的每一个阶层的群体,而是政府对那些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体提供的一个更良好的人口政策。它对于我们社会个体来说,不但解决了父母空巢的问题,还使得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对于我们整个社会来说,这个政策不但是解决了我国现如今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也解决了在今后社会主义发展腾飞阶段的劳动力问题。它不但加强了我国人口梯度的建设,也使得人口的基本素质得到提升。并不断的朝西方的人口政策发展,建立了一个符合我们自己国情,顺应我们历史潮流的人口政策。

最后我们希望二胎人口政策在我国的部分省份试点取得成功、并尽早适用到祖国大地,为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中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

计生政策实行逾30年,中国亦深受老龄化社会之痛,中国人口政策的拐点是否已经到来?

“二胎”能解决什么问题

新加坡政府内阁资政李光耀在他的《出生率下降为发达国家敲响警钟》一文中说,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人口是新加坡的两个最大隐忧。

在中国,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也因之改变。早在1997年国家计生委所作的一项调查就显示,城市和农村妇女的生育意愿已分别降至1.56和1.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行生育政策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人口素质下降等问题,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困扰中国。

一个担忧则来自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的趋势。据国家计生委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55亿,成为不折不扣的“银发社会”。

从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中国已经走上老龄化的快车道。

上海自1979年起即迈入了老龄化城市行列。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老年人的健康和保障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

但在中国人口科学的学术带头人翟振武看来,“假定放开了二胎政策,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只可以缓解一些老龄化的过程和速度,所以,靠多生孩子来解决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我觉得作用不大。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之策还是要建立完善的、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这才是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进入老龄化的同时也进入少子化阶段。少子化意味着未来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在持续减少。

另一个担忧是,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已达117(即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平均有117个男婴),远远高于103~107的正常值。“这说明人口群体在性别比例上失去了调整的空间,按照婚龄差距在5岁之间测算,中国婚姻市场将有2000万~3000万男性面临婚姻压力,这无异于一个定时炸弹。”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不无忧虑地说。

谁会生“二胎”

据联合国及各国人口学者的统计,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仅在1.4到1.5之间。而2.0左右的生育率则被人口专家认为是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即人口增减的分水岭,他们据此认为,应放开二胎。

婚姻家庭专家徐安琪早在2004年年初所做的一项调查就发现,目前上海的青年男女中,教育程度高和经济收入高的“双高”人士,对生育第二个小孩的兴趣最大。

刚刚生了一个女儿的一位江苏企业老板则表示:“希望能够再生一个孩子,或者到国外生,或者缴纳社会抚养费。”二孩早已落地的一位上海父亲也说:“以往的说法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但现在,能生两个孩子的基本上是有经济基础、学历也较高的人群,他们希望让后代有个更好的环境,而很少考虑到经济成本。”

相比富人、名人生“备胎”,事业和生活压力已使得许多普通市民不想生,甚至恐惧生。生育权利的不平等,被搁上台面,这亦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艰难命题。

计生与超生的困局

作为一项国策的计划生育工作,始于1982年。之前,中国已经连续多年出现了生育高峰,到上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相当尖锐。

中国实行的是多元化的生育政策。简言之,城市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农村夫妇生一个半(即第一胎如果是女孩,还允许再生一个),少数民族夫妇生三个,个别地区如则不设限。但这一严格的强制性调节政策,几乎自推行之初便遭到了普遍抵制,在中国农村地区尤其如此。

为控制急剧增长的人口,中央明确规定,计划生育要由各省、地、县、乡、村党政一把手亲自负责。在农村地区,最强有力的执行者是乡政府及村委会,计划生育指标完成与否,成为衡量乡村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标准。

“为推行计划生育,我抓过人,牵过牛,扒过房子,干过许许多多违法乱纪的事。按法律要判我20年徒刑,也不算过分。”在社会学家曹锦清所著的《黄河边的中国》一书中,一个在乡政府干了8年的计生干部坦言道。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城乡各个角落的计划生育干部们,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不会有人发自内心地愿意终生从事这样的职业。

2001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并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出台后,国务院接着颁布实施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三部配套法规。在此期间,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修订或制定出台了地方性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其速度大大高于其他领域的地方立法。而2003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发展已成为国家计划生育工作延伸的重要领域。

试点之路和难点之处

“目前有几种放开二胎的方式:有的人赞成‘单独’放开二胎;有的人赞成‘双独’放开二胎。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去放开二胎?计划生育政策不会永远存在,问题是怎么逐步做到这一步?我觉得,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翟振武表示。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在去年的一次受访中称,广东省已正式向国家提出“单独”可生二胎试点的申请,“但能否得到批准,要由国家决定”。

广东的计生政策此前就曾进行多次微调,比如在2009年取消“双独”夫妇的“二胎生育间隔期”,依法生育第二胎不用再等4年;同时广东也调整了已生育残疾儿的夫妇再生育、再婚夫妇中生育一方的生育权等问题。

放开“二胎”,难处究竟在哪儿?

于决策者而言,庞大的人口基数依然是一个难以回避的压力。此外从现实而言,二胎政策是否放开,需要考虑一个现实,即如果二胎放开,将有多少人被新政策所鼓励,从而释放压抑已久的生育意愿?

第4篇: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全面二胎,经济发展,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为了防止人口过快增长,确保低生育水平,减轻人口对于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缓解人口和资源缓解之间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并在1982年将计划生育列为了一项基本国策。到如今,虽然计划生育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出来,并引出了一些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全面二胎政策开始实行。在这里主要就针对全面二胎政策进行分析。

一、实施全面二胎政策的原因

1.“低生育陷阱”就在眼前

在实施计划生育的几十年中,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下降非常严重,在2012年曾一度降低到了1.18。对于一个国家来讲1.5是总和生育率的一个关键点,如果是低于了1.5那就很难在升到1.5以上,也就是陷入到“低生育陷阱”中。如果是真的陷入到了“低生育陷阱”之中,就使得少子化程度超过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断地减少,进而使得劳动力出现短缺,大大增加劳动力成本,让外企撤资,并向东南亚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进行转移,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实力的提升。同时,青年人数的下降还会使得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大受影响,严重的影响高精尖技术的开发以及研究,并且会影响到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导致中国人才强国战略受到严重阻碍。与此同时,青年人口数量的不足还会导致整体消费能力的下降,导致内需出现严重不足,对GDP的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摆脱“低生育陷阱”,必须要全面实施二胎政策。

2.老龄化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

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盗恳丫达到了22200万人,占了总人口数的16.1%,其中65岁以上的有1438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0.5%。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并且老年人口技术较大,有着较为明显的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这是的人口红利在逐步的小事,导致了投资与建设需求的不足情况,带动了房价的波动,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养老问题。并且因为老龄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受到影响,并且因为老龄人口的增加,使得政府需要在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并且缴纳养老金的人口在不断地减少,但是领取养老金的人口却在不断地增加,同时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是劳动力人口,而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劳动力人口在不断禁烧。这些都会对社会的再分配带来严重影响,并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男女比例失调日趋严重

因为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仍旧为消除,同时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当前那女出生比例的失调,相对来讲当前中国人口中男性大约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男女比例已经严重失调,这不仅仅是会影响到传统家庭的稳定性,同时还会使得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容易诱发更多的绑架贩卖妇女等犯罪行为,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同时那女比例失调还会使得房价不稳定,并且还会使得收入分配不公加剧,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带来影响。

二、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缓解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有助于对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进行缓解。通过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老龄化的家居,并对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的缓解。通过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出生率,增加新生儿的数量,这样就能让劳动力降低以及社会生产力减少的情况得到环节,进而有效预防中国出现未老先富情况的出现。在实施需全面二胎政策之后,可以让适龄劳动力得到有效保障,在整体上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让人口结构变得更加的合理,进而有效地推动人口红利额的增长。

2.带动婴幼儿奶粉、母婴保健等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新生儿的出生率,进而直接带来影响的经济产业就是和婴幼儿以及母婴保健相关的行业,使得这些行业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全面二胎政策的影响之下,食品、娱乐、俯视等各个领域的消费需求都会得到刺激,进而能够有效地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让企业拥有更好的人才供给,对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以及新技术的研发都能提供重要的人才储备,更是有助于我国高端产业的发展。

3.有助于促进稳定房价

通过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稳定房价,继而确保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实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房价在不断上涨,其种男女比例失调对于房价上涨的趋势产生了一定的促进。在2015年时,我国的房价月均增幅达到了0.5%,在一些大城市之中甚至是达到了2%。房价的虚高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威胁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出现楼市价格泡沫的破灭,那么对于国家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而在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之后,可以使得男女比例得到一定的调整,也有助于增加楼市的刚需,对于房价的稳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进而可以在一定层面上稳定经济。

三、结语

总之,全面二胎政策的时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很多问题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得到解决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对于全面二胎政策,我们不能仅仅是看到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还必须要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清楚的认识,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 二胎政策 放开 利与弊

自从我国1980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各个部门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又开始显现,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增速的不协调问题开始需要重视,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男女比例失调、赡养老人压力过大、失独父母养老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社会上呼吁二胎政策开放的声音愈发高涨,实施二胎政策已开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笔者在本文中就二胎政策开放的利与弊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二胎政策放开的有利之处

(一)有利于个体早期社会化的实现

早期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人在从幼儿到青少年期间的社会化阶段,同时幼儿时期和青少年时期也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对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阶段,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并不成熟,独立判断和思考事物的能力也较为缺乏,大多是以模仿和盲目地跟从为主,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对新鲜的事物也有着强烈的新奇感。在个人早期社会化的过程中,同辈群体对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过去实行一胎政策的过程中,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同辈群体,导致独生子在应有的年龄未能形成个体健康的社会性,抗压能力差、社会融入能力低、社会责任意识也比较淡薄,这些现象都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并不利于个体社会化的完成,同时也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但是实行了二胎开放政策之后,能够更好地引导人们向早期社会化的向善性转化,而向善性的转换从根本上来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政策的重要体现。另外,开放二胎政策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是在尊重人权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和政治建设,才是最为稳定的建设。

(二)缓解赡养老人的压力

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多是夫妻双方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尤其是在一胎政策的压制下,这种家庭生活模式会一直循环下去,这样给中年夫妇带来了巨大的赡养老人的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时间不够用。赡养老人不仅需要金钱的付出,同时还需要时间的付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今的社会生活下,工作压力本身就很大,工作之余还需要一些应酬,这样留给老人的时间则是少之又少。同时对于独生子女建立起的家庭来说,配偶的父母也是需要照顾的,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处理好工作、小孩、老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许多中年人面临的较为头疼的问题。第二,经济负担较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压力也成了压在独生子女身上的一项困难,抚养小孩、照顾老人都需要花钱,并且费用会逐年增加。特别是遇到老人生病,则需要更多的费用,然而独生子女只能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实行了放开二胎政策,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二胎,到了中老年时有两个孩子赡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孩子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子女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这样也成为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另外,放开二胎政策,孩子不再是享受专宠和溺爱,减少子女的溺爱现象,对于孩子的培养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包括日后赡养老人也会更加精细。

(三)减少失独家庭的出现

失独家庭最为社会上的一类特殊群体,多是由于意外或者疾病而使一个家庭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幸福和谐的家庭因此而陷入了痛苦之中。在出现失独事件,失去孩子之后,夫妻之间因为过度思念孩子,很容易陷入埋怨和纠缠,导致家庭矛盾的出现,严重则会离婚。另外,失独家庭遭受丧子打击后,甚至有可能会想用非理性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从而扰乱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此而言,独生子女占主体时,也是社会风险源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实行二胎政策开放以后,能够降低独生子女的成长风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独家庭的出现,即使发生了意外,夫妻仍然还能有另一个感情寄托,不会让家庭陷入失独状态之中,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实行二胎开放政策也能够让老人在晚年时老有所依,生活有保障,减少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可以逐步地将社会养老转换成为家庭养老,不仅能够减少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同时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

二、二胎政策放开的弊端

(一)可能出现粮食的供应风险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在农业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农业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我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比例的不均衡将会是一大隐患。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粮食产量仍然有供不应求的现象,一部分粮食还会依赖进口,如果在这个时候放开二胎政策,必然会造成人口数量的再创新高,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和消耗。因为二胎政策的放开也就意味着终止控制人口总量,粮食的需求也会遭受到一定幅度的反弹,无论反弹幅度的大小都会对我国的粮食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势必会造成人口迅速增长和资源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导致社会整体发展的滞后

二胎政策的开放,必然会造成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增长会对社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治安上,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本来就大,这样犯罪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特别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都不高,整体学历偏低,多是集中在中专学历以下,很早就开始进入社会工作,文化程度与法律意识都较为淡薄,这样犯罪率也会有所增加,影响社会治安,制约社会文明,从而减缓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和谐。以医疗卫生事业为例,据专家研究表明,到2013年医生的从业人数已达到每千人中有3名医护人员,但是在2003年时医生的从业人数则是每千人中有0.8名医护人员,如果二胎政策放开,到了2040年时,医护从业人员将会增长为每千人中1.1名,因此人口的急剧增长也会改变我国现有良好的医疗条件,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增大社会人员的就业压力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存在着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即使近几年在政策的引导下,就业情况得到了良好的缓解,但是从近两年高校的就业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高学历青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就业压力又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增长态势。就这一状态而言,开放二胎政策,必然会增加人口,然而在社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失业,生活无法保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02):3-17.

[2] 赵媛媛.金州新区生育“二胎”问题和政策微调调查报告[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 张然.“单独二胎”新政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家庭消费的视角[J].消费经济,2014(06):83-87+94.

[4] 叶文振.“单独二胎”生育政策的女性学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 (12):58-63.

第6篇: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

有资料显示,2010年,8个劳动者负担1个老人,按目前的政策,到2050年,2个劳动者就要负担1个老人,最后就会养不起。老少比失衡和性别比失调的负面影响,今天还没得到足够重视。

政策是妥协的结果

不能用“利益”来应对“是非”问题。前者是功利主义的考量,后者是康德主义的律令。不能因为一件事有好处或者有坏处,就去做或者不做。主张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废除,并不是基于这个政策到底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而是因为它是“错”的。

大部分经济学分析总是纠结于某一项政策的总收益和总成本,这种分析只有在成本和收益的担当主体非常清楚时,才没有太大的疑问。而“担当主体非常清楚”的经济学意味是:一,法律清晰界定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得到法律保护;二,法律执行非常有效率。这两条在中国当下都是缺失的。所以要谈的是法律缺失条件下的问题,比如现在就遇到“社会抚养费”不知去向的难题。

评价好处坏处,你需要设定“谁”受益,“谁”受损。在公共政策领域,由于加总社会利益的帕累托改善在真实的约束条件面前难以达成,所以往往面临的就是“权衡”。这里损失一点,那里获得一点。然后各方利益主体打打闹闹,最终不得不妥协,选择一个大家暂时还能接受的结果,公共政策就出台了。这就是说,公共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各方都满意,而不是各方不得不妥协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也是如此。

争议在哪里?

目前来看,争议主要就是两个方向,一是放松,一是严控。严控的理由主要就是人太多了,太多人的竞争就会导致没有尊严的竞争。是抒发“人太多了”的感叹,背后根深蒂固的还是类似“增长的极限”这种思维,对“他人可以自己做主”这种自由观的深深不信任。

回头来说放松的理由,一是计划生育、尤其是一胎制造成的恶果,这不仅仅是劳动力数量减少的问题。而是在人口结构中,老少比失衡和性别比失调的问题。但正如我上面说的,这些其实不重要,因为到底这对计划生育政策好与坏是说不太清楚的一件事。

历史与预测

现实的政策取向,一点不例外,走中间。逐步放开“单独二胎”,然后过渡到“全面二胎”。尽管没有最终的时间表,但最终方向是很清楚的,就是废除对家庭生育人口的数量管制。不妨想想,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明国家都把生几个孩子这件事交给家庭自己去决策,其中的道理绝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然是一个怪胎。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短暂政策的历史,或许更加有助于说明问题。首先值得说明的是技术进步对人口生育率减少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一来是避孕技术,二来是人工流产技术,这两项技术极大降低了家庭自主决策生育孩子数量的成本。相比较而言,计划生育政策的初衷则是为了应对1963年的生育率反弹。

那么为什么1963年生育率会反弹呢?1949年的时候,一个女性平均生育6个孩子。但1959年到1962年的,生育率猛降一半。一来由于营养水平低,生不出孩子;二来由于严重的管制导致的匮乏,生育意愿也不足。所以到了1963年,走出饥荒不久,生育率猛回头,不难理解。当年的生育率根据统计是7以上。

这个可以理解的反弹一下子吓坏了决策者。所以1963年就开始在城市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但是对每个家庭的生育数量并没有说只能是一个。城市生育率下降很快,1967年城市生育率就降到了3。生育率全面下降,主要是1970年代第二轮计划生育在农村和城市的全面实施,并且对生育数量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鼓励城市家庭最多生育两个孩子。这样到了1980年代进一步实施第三轮计划生育政策(也就是“一胎制”)的时候,生育率就马上降到了2以下。

这一政策持续三十年之后,恶果就出来了。重点是人口结构的扭曲,有两点:一是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尽管学界对一胎制对老龄化有多大影响有不同的测算,但毫无疑问一胎制的确恶化了老龄化的趋势。

北京大学的曾毅教授及其合作者基于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做了个测算,其结论是:如果保持一胎制政策,将造成老龄化大大加剧和劳动力资源迅速萎缩。即便按照目前的单独二胎政策,205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高达28%,需要照料的老人比例将接近10%。而18-64岁的劳动人口将从2010年的9.4亿,萎缩到2050年的7.6亿。造成的困境就是一方面需要照顾的老人越来越多,一方面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了。2010年约8个劳动者负担1个老人,而按目前的政策,到2050年,2个劳动者就要负担1个老人,最后就会养不起。

二是性别比例失调,我们经常被媒体报道的“剩女”现象所影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适婚年龄段的男性找不到老婆的比例很高。这些年媒体也有开始报道越南新娘的现象,实在是不得已没办法的“进口”。研究表明,过去20多年来,一直允许实行普遍允许二胎加间隔政策(即中间生育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的甘肃酒泉市、山西翼城县、河北承德市与湖北恩施自治州的出生性别比多年来一直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大大低于周边地区。意思是说,周边生的男孩显著多于这几个普遍允许二胎的地区。

老少比失衡和性别比失调的长期负面影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多了还是少了

目前有不少从个案或者自身感觉出发的说法,认为中国的人口太多了。这些说法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

要回答生多了还是生少了的问题,不妨看看实行一胎制之后到底少生了多少人,这样的话大致就能对规模有一个了解。估算一下这一政策效应。如果说计生机构在农村完全不存在,一个农村家庭可能会多生0.25个孩子。而Dennis Yang的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任何超生罚款,一个农村家庭可能会多生0.33个孩子。这两项研究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尽管在农村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但其实减少的人口数量或许并没有想象的多。这个道理回转过来差不多,也就是说,全面放开生育,人口会有短暂反弹,但这个规模也不会很大,可能远远低于目前的各种估计。

当然人口多和少,各有利弊。但这种调整最怕的是全国一刀切的政策,限制和鼓励人口都是如此,背后都是很危险的倾向。而那些认为自己有办法判断和主张目前的人口规模多大合适的,也需要警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的研究,即家庭在生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是极为理性的,包括父母会考虑生育孩子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随着父母工作机会的增加会提高了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也会减少生育孩子的数 量等。

计划生育政策的意外后果

前面大致已经说清楚了几件事,一是“一胎制”的不良后果,二是幸好这“一胎制”的政策效应不太大,现在处理起来来得及。

但为什么我还是要说政策好坏不那么重要呢?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确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是政策的非意图后果。尽管坊间对80后、90后喜欢贴标签,认为这些独生子女的一代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首先,因为独生子女所以受教育的程度极大提升,懂英语的年轻人更是远胜于父母辈,同时伴随着科技发展,网络一代更有可能走出父母辈的局限,不仅是地域上的局限,也指就业上的局限。这就是在子女数量少的情况下,培养高质量的子女。而教育具有很大的外部性,这对社会是有好 处的。

其次,由于公职人员往往是独生子女家庭,这自然使得“隐性世袭”越来越难。尽管我们经常听到现在“红二代”的故事,但如果不是计划生育政策,恐怕中层和基层的家族化比现在更加严重。

最后,由于英语世界的价值观以及技术革新对年轻一代的冲击,使得这些人更有可能刺激现有的中国政治体制,促成政治体制的转型和变革。希望当然在年轻人身上。

当然,这同样会产生其他的问题,例如年轻人越来越不关心体制的问题,例如年轻人相对更加自我等等。所以还是“有利有弊”。并且由于利弊的主体不同,也就是说,对一些人好的政策,对另一些人未必如此。主体不同,你要比较的是利益大小,就马上陷入了人际之间到底是否可以比较利益和效用的“福利经济学困境”。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辩论计划生育政策,还不得不从功利主义比较的视角中跳脱出来,走向权利的视角。

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对印度人口问题的论述,控诉印度的性别歧视导致“一亿消失的女孩”。但最终的论证应该趋向何处?还是人的自由选择。

第7篇: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全面二孩;生育保险政策;企业歧视

继2011年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后,2015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政策实施后全国将享受二孩所带来的人口福利,但是此次政策实施后并没有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生育保险等政策,因此作为生育主体的D女的劳动权益,也将因政策的全面推行受到更大的侵害。

一、基于企业利益考虑的女性性别歧视

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了市场主体始终在追求以最小的成本谋求最大化的利益,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的主要目的便是盈利,因为历史传统观念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妇女在劳动市场中本就不占优势,而又因其特殊的生理特征往往在经济上存在“性别亏损”,市场依靠交换劳动价值来换取经济效益,妇女生育、家务等活动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而且还大量占有了妇女的时间和精力,使妇女在市场经济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女性的就业率比男性低了13.8个百分点,在大学毕业生中就业性别歧视更是高达29%,近20年16~59岁的女性就业率都呈下降趋势,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妇女在求职之初就面临着就业歧视。

二、目前我国生育保险对妇女保护的现状与不足

为了保护缓解孕妇家庭的孕产支出,也为了降低企业的性别投入提高妇女的劳动权,国家建立了生育保险制度,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生育医疗服务

生育医疗服务是由医院、开业医生或合格的助产护士向职业妇女或男工之妻提供的妊娠、分娩和产后的医疗照顾及必须的住院治疗服务。我国的医疗服务包括检查、接生、手术、住院、药品、计划生育等费用,其中包括生育医疗补贴3000元。生育医疗服务有效的缓解了孕妇家庭的负担,但是全面二胎实行后妇女生育二胎时年龄普遍偏大,无论是生理机能还是修复能力都不能和年轻孕妇相比,一胎的生育医疗补贴标准已不能满足孕妇的需求。

2.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国际劳工组织《保护生育公约》规定在强制社会保险下根据过去的收入来提供现金津贴时,津贴标准须满足产妇和胎儿的生育和健康。我国生育津贴制度相对完善,但是其补贴标准太低,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怀孕支出有已经大大超出了基本工资水平,职业妇女在工作时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福利、分红、业绩奖等多项工资,基本工资所占比重较低,连基本的生活水平都很难保障,更不用说是在支出巨大的产期了。

3.产假

产假是指在职孕妇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在独生子女时期,办理了独生子女优待证的妇女享受35天产假的特权,如妇女完成输卵管结扎手术、男子完成输精管结扎手术的,分别享有15天产假待遇。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后,并没有对的独生子女优待政策的存续提出更进一步的解释,生育一胎的妇女肯定不会做结扎手术,而生育二胎后结扎又是否实行此政策也不得而知。

三、二胎政策全面开启后妇女劳动权益保护

(一)完善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立法

纵观国外有关生育保险的规定,其中俄罗斯规定了每一位生育妇女都享有4年半的带薪产假,瑞士规定了16个月的带薪产假,其中包括2个月的父育假,而法国规定了妇女生育一胎时享受20周的带薪产假,生育二胎时享有40周的带薪产假。我国经济虽然没有西方先进国家发达,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应当适当增加母孕假,并规定父育假将育子的义务分配给男性,一方面有利于分担妇女作为生育主体的压力,另一方面若男性也有生育休假,企业在招聘女性员工时也会减少一些性别歧视,此外,法国关于二胎妇女双倍休假的政策也值得我国借鉴,毕竟在现有休假时间短的情况下,二胎时适当增加产假也有利于帮助女性更好的恢复到工作岗位中。

(二)强化妇女劳动权益保护政府责任

我国保护妇女劳动权益的立法虽多,但政府的工作效率较低,各部门要不各有其责却不相互合作,要不工作交叉分工不明导致了行政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种种政策性问题都导致群众维权困难,即便维权成功也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所以首先国家应该在细化分工的同时增强各部门间的合作与沟通,另一方面也应该设立统一的监管机构,监督各部门对妇女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后的办事效率,实现权责统一,在程序上真正将法律与实践相结合、维护妇女的劳动权益。

(三)增加妇女劳动权益保护救济渠道

政府作为执法主体,是妇女劳动权益被侵害后的首要维权主体,劳动保障就业部门应该提高自己的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一是对企业实行定期监管调查,监督其对妇女劳动权益的保障问题,完善奖惩制度以制约企业,另一方面要完善举报监督的渠道,除设立现实举报处外,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举报监督系统,让妇女在其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高效便利的维权。我们还要发挥好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中立性、专业性和群众性,帮助妇女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作者简介:夏梦雅(1993.8-),女,贵州毕节人,本科,江苏大学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

参考文献:

[1]蒋小华.二胎政策对女性的不利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田珏婧,雒 彬.浅析单独二胎背景下女性劳动权益保障[D].上海政法学院,2014.

[3]王听.公平正义理论视角下的妇女劳动权益研究[D].郑州大学,2015.

第8篇: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的新闻会介绍,目前我国除、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已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截至5月31日,已有27.16万对单独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请,24.13万对获得批准。然而,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地采访发现,由于不少母亲头胎选择的是剖宫产,一些女性虽符合生育政策,却已不具备生育条件。

我国的剖宫产率世界“领先”,高达50%左右。这个多年来一直未被公众重视的数字,终于在生育两孩的时刻让人们进退维谷、开始给我们颜色看了。

人生遗憾:难以弥合的“伤疤”隐患凸现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最近指出,剖宫产造成的问题随“单独两孩”政策的实行日益凸显。“滥用剖宫产不仅损害健康,再次怀孕时还容易发生危及孕妇生命的瘢痕妊娠。”这时候,子宫已不再是孩子温暖安全的摇篮。

36岁的陈女士怀上了二胎,刚刚“有喜”3个月就出现了流产先兆。她急忙到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检查。医生告诉她,由于头胎剖宫产埋下的子宫隐患,这个孩子肯定保不住了。

“没想到计划生育政策会调整,也没想到剖宫产会给生二胎带来这么多麻烦。”此次怀孕,陈女士不但没留住第二个孩子,还失去了子宫。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二科副主任郭宇雯说,陈女士属于“瘢痕妊娠”,以及“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上次剖宫产造成的子宫瘢痕处,无法给孕卵提供足够的营养,于是胎盘就像寻找水源的树根一样伸展,结果穿透了膀胱,导致严重的大出血。不仅孩子不能留,而且大人性命堪忧。

“这个手术除了要拿掉胎儿,还要修补被穿透的膀胱,异常危险。患者出血量达到极限,几乎用掉了我院一个月的血源储备。”郭宇雯说,近几个月每周都会遇到一两个头胎剖宫产、不适合再怀孕的病例;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王忠说,“单独二孩”政策落地以来,几乎每天都会接诊有过剖宫产史、发生前置胎盘的二胎准妈妈。

接受采访的产科医生普遍认为,如果严格遵循剖宫产的医学要求,我国本该有更多育龄妇女可以享受两个孩子的幸福,而不会因受伤的子宫带来终身遗憾。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各国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而中国2010年剖宫产率高达46.2%,且11.7%的剖宫产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2014年4月举行的我国首届降低剖宫产率专题技术强化培训班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非医学指征剖宫产高达24.6%。

医学警钟:剖宫产后生二胎危险系数增大

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后,国家卫生计生委预计全国每年新增出生人口约为200万。记者在各地调查了解到,在再生育妈妈中,有剖宫产史的占四成左右,这些人生育二胎面临危险,需要各医疗机构开展相应的指导。

浙江杭州的小丁今年29岁。“单独二孩”实施后,她和丈夫决定再生一个孩子。然而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她剖宫产疤痕厚度仅3.2毫米,如果再怀孕,肚子上的疤痕极有可能随着胎儿长大而拉伸变薄,以至于被撑破。医生郑重建议:别冒着生命危险生二胎了。

剖宫产造成的风险不止于此。郭宇雯告诉记者,如果子宫伤口愈合不好,容易发生大出血。即便是愈合好的子宫,协调性也将远远不如完整的子宫,宫缩也会相对乏力,再次妊娠极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问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主任赵扬玉说,再次怀孕时,如果胚胎长在上次剖宫产的子宫切口瘢痕处,就容易发生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子宫壁穿透。继续妊娠或人工流产刮宫时,易引发大出血、子宫穿孔等风险,甚至威胁生命。

即便不再生育二胎,剖宫产本身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忽视。郎景和2011年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称,据国内资料报道,剖宫产产妇的死亡率是阴道分娩的2倍以上,国外文献甚至报告有7至10倍之高。除内外科合并症外,与手术直接相关的死亡占30%左右,边远地区更高。

社会反思:我们还要为“高剖宫产率”付出多少代价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本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手段的剖宫产,已经成为不少人分娩之首选。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医生李瑞珍表示,剖宫产逐渐普及与医学进步、产妇体质变化、生育观念改变等因素相关。

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所长陈敦金分析,剖宫产安全性提高使得手术广泛开展,先进的诊断监测设备也增加了准妈妈的担忧。高龄、胎儿超重等客观原因,以及产妇不愿忍受痛苦、希望“保持身材”、选择“良辰吉日”等观念,都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

一些医院的利益驱动也不容忽视。“其实,剖腹产对医生来说,既赚钱又省事,更利于医院创收。接生费178元,好像很多年没调价了;而剖宫产的收入可超过千元,麻醉要收费、手术要收费、缝合的线也要收费……”赵扬玉分析说。

剖宫率畸高,还折射出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不久前,北医三院一名孕妇临产。家属要求必须实行剖宫产,而医生判断认为,孕妇骨盆、胎儿大小、胎心等条件都非常适合自然分娩。

出于为母婴双方健康负责,医生拒绝了家属的要求。家属遂打“110”报警,并呵斥医生:“你们为了降低剖宫产率,竟敢草菅人命?!”就在争执中,这名孕妇已经在医院产房自然分娩,顺利产子。

赵扬玉说:“当医生是个良心活儿,怎么对孕产妇有利就该怎么去做。”

为推进孕产妇自然分娩,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建议相关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家属陪伴分娩、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等人性化服务。加强对助产机构的准入和监督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将剖宫产手术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同时,面向社会公众,积极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营造促进自然分娩的社会氛围。(据《健康报》)

相关链接:中国剖宫产率过高的原因

目前,我国剖宫产率仍旧逐年上升,平均水平远远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警戒线三倍以上,成为了世界最多的国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惊人的数字呢?除去病理指针外,国内仍旧有很多产妇摒弃自然生产而选择剖宫产,原因很多:

1、怕疼。曾经有人将疼痛分为12级,而最痛的就是母亲分娩过程所承受的疼痛。很多妈妈因为害怕承受这种疼痛,宁肯选择被“切一刀”也不自己生。

2、害怕自然生产过程中对胎儿造成伤害。不可否认,困难的产钳产、臀位产确有可能造成产伤,引起智力障碍。因而从母婴安全考虑,剖腹产的适应症已经有所扩大,但它毕竟是一种手术,并非是最完美的分娩方式,不能替代阴道分娩。

第9篇: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二胎女性 教养压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24-01

一、问题提出

2014年3月,湖南地区“单独二胎”政策正式生效,2016年1月,“全面二胎”政策落地生根,“二胎宝宝”们已陆续报到,伴随着亲子档节目明星效应与相关宣传报道,二胎生养已成为首要关注内容,女性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更好地经营家庭,给子女良好的教养成为热点课题。

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通过某市农工宣传与医院联系,依托本市心理互助平_润心教育,征集到合乎要求、自愿参与的女性(已育有二胎且至少一个子女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120名,对其年龄、收入状况进行匹配,选取60名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开展实验研究。

研究工具:选用耿岚修订的简式育儿压力问卷(PSI―SF)。共36题,有育儿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困难儿童三个因子,信效度良好。选取追踪研究的两次数据,前测为2016年10月,后测后2017年4月。

研究方法:突出女性视角,用正面管教女性团队实践来搭建女性压力舒缓平台,实验组以“女性自我成长-正面沟通亲子策略-课业有效辅导-家庭开放活动”的操作路径开展主题式互助。开展了四个月的心理互助,计120学时。女性自我成长主题围绕自我剖析、原生家庭、我的短板、家庭自位等要点展开,配合每周二晚上绘画心理沙龙活动。正面沟通亲子策略以情绪管理、有效沟通、倾听等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课业有效辅导则以提升课业辅导效果、思维记忆训练等为要点。家庭开放活动则以家庭情感沟通、互助技能、冥想瑜伽等体验式活动为核心。对照组不参与互助活动。

数据统计: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共发放简式育儿压力问卷(PSI―SF)60份,收回60份,实验组前后测共发放量表30份,收回30份。

三、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差异性比较:从表1中的t1分数得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简式育儿压力问卷各因子分数无差异。如表1中的t2分数所示,实验组成员在团体互助前后,在育儿压力、亲子互动失调、因子得分降低,差异极显著。在困难儿童因子上得分降低,差异显著。

四、讨论

(1)正面管教在亲子教养互助中的意义:正面管教是一种坚定和善的方式,强调不娇纵、不惩罚地培养孩子自律、合作、责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享这一理念,实验组掌握了相关教育方法,感受与增强了传递爱的能力,增加了育儿技能,更新了育儿体验。实验组成员表示对自己有了更正性的看法,追溯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体验,修正了个人成才观、价值观、幸福感,育儿中更多持宽容鼓励的态度,营造正性的亲子能量场,表现出正能量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