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补习学习方法范文

高考补习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高考补习学习方法

第1篇:高考补习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民国;职业补习;教育

职业补习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事实,萌芽于鸦片战争之后,而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始于1910年颁布的《实业学堂章程》。《实业学堂章程》规定:“……实业补习学堂章程,共分二种:一为艺徒学堂,注重实施实业补习教育,招收贫穷子弟,分为半年至二年的速成科与三年至四年的完全科;一为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兼施实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招收初等小学以上之毕业生,是为实业补习教育,见于政令之始。”{1}(注:政令指政府颁布的法令)

在黄炎培“大职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职业补习教育渐渐和平民教育融合,对民国时期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抗战的胜利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以民国时期相关原始文献为依据,对该时期职业补习教育的内涵、制度、类型、课程、师资、考核等主要问题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评述。

一、职业补习教育的内涵

职业补习教育,原称实业补习教育,是从实业教育的称谓演变而来。1921年以后,实业教育改称职业教育,实业补习教育随之改变,称职业补习教育。随着民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补习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民国二年颁布的《实业学校规程》第六章中对实业补习学校的定义是:“实业补习学校,为已有职业或志愿从事实业者,授以应用之知识技能,并使补习普通科学。”从上可知,职业补习教育的施教对象为已有职业或志愿从事职业者,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应用之知识技能,一为普通科学文化知识。而顾树森认为职业补习教育是“欲使已有职业之徒弟,再补习关于职业上相当之教育,莫如实业补习学校,现今世界各国对此等学校最为注重。”{2}着重强调职业补习教育施教对象为已有职业者。1917年10月召开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与全国实业学校校长会议,一致认为,对无力升学之小学毕业生应设职业补习科,对已在职业界服务之徒弟、雇工等应设职业补习学校。直到1925年,职业补习教育的内涵都没有大的变化。1925年,鉴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日渐萧条,职业补习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越来越困难,于是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把职业教育的重心转向职业补习教育和民众教育。此后,职业补习教育空前发展,职业补习教育的内涵逐渐扩大,施教对象逐渐扩大为全体民众,施教内容也开始从重视普通的和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转向职业知识技能和民众文化教育相结合。职业补习教育开始从单纯地照搬西方的办学模式逐渐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1933年《职业补习学校规程》规定“曾受相当识字教育年在十二足岁以上者”均可接受职业补习教育,门槛更低,范围更广。江问渔认为:职业补习教育,利用工余时间来参加有组织的职业补习教育,以提高职业者的理论和技术。如:若乡村施行农民教育,若采用活动补教方式,使之同时做、同时学。从定义上看,职业补习教育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变化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的施教对象和内容在最初的基础上是逐渐扩大的。1944年,针对在抗战期间大多数青年因为战事或经济影响而未能完成预定之学历的情况,以及战后建国工作的需要,而颁布《补习学校规程》,至此,职业补习教育和民众文化补习教育融为一体。因此,可以说,职业补习教育的内涵变化过程是在借鉴西方办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本土化的过程,是单纯的职业补习教育向基本文化知识补习和职业技能补习相结合的过程。

二、职业补习学校的制度沿革

(一)制度模仿时期

1909年以前,为职业补习教育酝酿之始,开办职业补习教育的相关政策还没有正式形成。就在这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创设职业补习学校折》称:“各国大高中小学校,系统秩序不紊,固必于学校直系以外,另设专修预备之科,为补习地也。”此为职业补习教育首次出现在官方的文献中。宣统二年,清政府颁布《实业补习学堂章程》,职业补习教育首次以制度的形式出现在官方的政令中。1913年,教育部颁布《实业学校令》,把艺徒学堂视作乙种工业学校。同时还颁布了《实业学校规程》七章计十六条。其中对实业补习学校的种类、校址、科目、授课时间、入学资格、教员和设备等都作出了规定,但在具体的管理实施上也留有伸缩的空间,例如科目的设置可因地制宜。民国十七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学校系统案,规定小学修了以后,得施行相当年限之补习教育,并规定各地应设中等程度之补习学校。在这个时期,职业补习学校的制度和实施办法完全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制度和办法的移植。

(二)制度本土化时期

民国二十二年,国民政府颁布《职业学校规程》,规定“职业学校得酌量情形,附设各种职业补习班。”另外,各地方政府、行政机关、私人或团体还可视地方需要,举办各种旨在培养某项专业技术人才的短期职业培训班,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并且把学生入学门槛降低为“曾受相当识字教育年在十二足岁以上者”,这标志着中国职业补习教育从借鉴欧美日等办学模式开始转向本土化。民国二十五年五月,教育部颁布《各省市推行职业补习教育办法大纲》,把职业补习教育的办学主体扩展为大学、农工商等专科学校、职业学校、乡村师范学校、中学、师范学校以及中学师范之有特殊劳作设备者。大学以及专科学校应该举办高级职业科目补习班,或短期职业训练班。并且规定少部分办学主体办理职业补习教育属于推广事业,办理之班级和数量视学校设备之容量定之,各校办理之补习科目,必须要与本校原来的科目性质相同。职业补习教育从制度上看,已经开始逐步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例如办学主体的扩大,施教内容和办学形式要因地方制宜等。

(二)独立制度时期

民国三十年以前,职业补习教育缺乏统一的规程,大都是以二十二年颁布的《职业补习学校规程》作为参考,大部分私立职业补习学校更是任其“自生自灭”。民国三十年春,教育部鉴于补习教育之重要,颁布“补习学校规程”与二十二年颁布的并行。民国三十二年7月,鉴于职业补习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界限不明晰,而且两个学制并行多有不便,把上述两个规程合并,改定为《补习学校规程》。该规程的目的是培养建国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补救受到战事或经济影响而辍学或未能入学之青年。该规程比以前的更全面,其中第十二条规定“补习学校不收学费,但得酌收讲义费,职业补习学校并得收实习费,均须呈经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核准”,这是以前没有的。民国三十五年,教育部制定并公布《补习学校规则》,把补习学校分成初、中、高三级,使补习教育在国家法规层面形成了一个与正规教育并行的独立体系,并具有主管教育行政机关颁发的学历资格证明;第二年,《补习学校法》则以法的形式赋予补习学校与正式学校同等并行的法律地位,而且明确规定,补习学校学生可以同等学历投考与原补习学校程度相衔接之正式学校,在补习学校与正式学校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这些法律规定正式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补习教育制度,标志着西方职业补习教育中国化的完成。

三、职业补习教育的类型和课程

(一)学校中设职业科。这种办法是在小学校和中学校中设职业补习科目,目的是“使毕业于国民学校而不能升学者入此科补习修业年限一年或二年,毕业后即可出外谋生焉。”{3}根据地区差异,该类学校又分为两种,即城市和乡村两种。在城市注重商业和工业,在农村注重农业。课程大致分三类:普通科、职业科和实习科。普通科是公民科、国文、算术、体操,职业科则是根据地方情形来开设。课时数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在高等小学校中,增设职业科,培养不升学之生徒的职业技能,其中普通科的比重比较大,还增设英语、理工等科目。在大学和专科学校中,也得根据需要设置职业科目补习班或短期职业训练班,对已有职业者予以高深学科之补习。

(二)职业补习学校。这种学校分都市和乡村两种,都市注重工商两种,农村注重农、林、畜牧业等等。课程分为普通科、职业科和实习三大类。根据地方的实际需要而开设,比如有河流的地方可以增设水产科,宜养蚕的地方开设蚕桑科等。在实业补习学校中,职业科的比重明显大于普通科。

(三)在普通中学增设第二部。针对毕业后不能升学的学生找工作很困难的情况,因此提议在普通中学中增设职业科。普通中学校得从第三年起设置职业科,主要是农工商三科,有的中学则是在第二年或第一年就增设职业科,“如江苏省立第四中学校所设之第二部即其例也。”{4}授课时间得根据中央规定,每周最多可以增加5小时。

(四)女子职业补习科。女子职业补习科得附设于小学校内,有全日制和半日制两种形式。课程分普通科和职业科。职业科主要是家事、裁缝、烹饪等,根据地方的情形,可以适当增减。如在城市之区,则可增加刺绣、编物、造花、花边等科。在农村之地方则可授园艺、养鸡、养蚕等科。女子职业补习学校注重实习,修业期可分为一年或两年毕业。

(五)工厂劳工职业补习教育。这种职业补习教育主要是在工厂里开办,“一方面施以补习技能教育,一方面指导其生活,并代谋生活福利的增进,”{5}课程的设置则根据各厂的实际情况而定。同样分普通科和职业补习科目,普通科目是增进其文化知识,而职业科目在于发展职业技能,为提高生产服务。

(六)农人补习教育,“村间重心,在乎年壮有生产能力之农夫农妇。所以乡村学校,不但要教育农家子弟;且要注意于农民之教育。”{6}根据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中国农人有80以上是文盲,因此,开展对农民的补习教育尤为重要。农人补习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文化补习教育,一为职业补习教育,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人补习教育的开办形式和课程设置灵活,比如,有平民问字处、图书馆、体育场、阅览室、演讲厅、讲习会、耕作示范会、谈话会、娱乐会和比赛等形式对农人进行教育。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设江宁县沙洲团乡村农业学校为例,“本校之职业课程不宜固定,应就当地农业情形以为变通,如当地农家以种稻为最多,则本校之职业课程悉注意种稻。”{7}这种灵活多样的课程开设方式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提高中国农人的生活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师资

从职业教育开始兴起以来,师资问题是一直困扰着教育提倡者和办理者的难题,而职业补习教育的师资更难解决是因为职业补习教育老师待遇低,多在夜间授课,而且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没有一定耐心和资历的老师是很难胜任的。因此,职业补习教育倡导者和办理者们一直把师资问题的解决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抓。常道直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一)有专门之教育学识。(二)现实从事教育。(三)确以教育为业。”{8}要获得达到这样标准的老师,确实很困难,因此,潘文安针对具体存在的师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他认为:(一)优良教师来源。在较大的职业学校中开设师资训练班,对理论优良的学生,加强技能训练,对技能娴熟之工匠,加强理论训练。(二)如果厂店中无专门教师,应由商会及工会中议决各厂店专聘教师办法。(三)关于教师薪水低的问题,有商会及工会议定一个标准,令各厂店执行。(四)商会及各工会联合大厂店之股东、经理、议定教师进修办法,以此促进教师继续学习。(五)对于学校出生的教师和厂店出生的教师各自的优缺点问题,应有校长组织牵头两类教师共同讨论,以求取长补短。{9}而对于农人补习学校的师资,则由农校培养或小学教员兼任。

为聘请到合格、优良的教师,各补习学校均还积极邀请职业界资深与热心人士充任教师,有的学校还制订出严格的选聘程序,以保证师资质量。如第四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拟定的“选聘教员条件为:兼课不多,且能热心负责;学识丰富;教学技巧与经验丰富;有一定社会阅历。凡合此条件者,均可由本校深知之人介绍,到校谈话,认为合格,给予登记;需要时通知到校,试行上课,每日一小时;经考查满意正式致送聘书;上课一学期,确能胜任愉快,且为学生欢迎而富有民族意识及服务社会兴趣者,次学期即可续任。”{10}在20世纪40年代,还倡导从补习教育中培养师资,把参加补习教育的工农群众中有毅力、有上进心的青年培养为补习教育的师资和干部。这样的师资解决办法尽管有些粗糙,在现在看来不甚妥当,但是在民国时期大众科学文化知识极端落后而且工商业不发达的背景下,大大地促进了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

五、成绩考核

职业补习学校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成绩的考核方式不能照搬别的学校的考核办法。从时间上看,分平时由教员举行的临时试验,和结业时的结业试验。从成绩的类型上来说,分学科成绩和工作成绩,杨卫玉认为,学科成绩是表面上的成绩,而工作成绩才是实在的成绩,对于学科成绩,考试要注重平时的口试,也可以用简单的笔试,宗旨是不能让学生感觉考试是一件繁重的事。而工作成绩的考查,应该注重平时调查观察,要联合各界的上级职业机构,学校还要按时进行访问或通过专涵询问的方式,了解实际工作情况,随时指导,优则褒扬,劣则矫正,不能为了考试而调查,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或改进工作效率。在今天,尽管职业补习教育的名词已经不复存在,但在当今的职业教育考评系统中还能发现它灵活的考核方式的影子,例如,现在流行的成绩考评通常是由实际操作成绩加笔试成绩。

六、评价与思考

(一)职业补习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职业补习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首先来源于对欧美日等国家办学模式的移植,是建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商业和民众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的。而在近代的中国,尽管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民众的基本文化知识和当时的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就是工商业的发达程度也和当时的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想通过直接借鉴发达国家的办学模式注定是要失败的。但是,在职业教育倡导者和办理者的大力鼓吹和他们的辛勤探索下,职业补习教育从民国初纯粹的借鉴和模仿中不断和当时中国的国情相结合,逐渐本土化,到形成有中国自己特色的职业补习教育体系,从最初的重视职业知识和技能补习发展为重视职业知识技能和民众基础文化补习教育相结合,从初期重视工商业补习到注重占中国当时社会80%的农业人口的农业知识技能和基本文化知识的补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战后的重建工作。

(二)职业补习教育对教育界的影响。近代中国,尽管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但科举制度却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一系列学制的出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人们的思想上还是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落后观念。再说,由于中国当时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他们已经习惯了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从思想上根本没有感觉到接受教育的需要。经过职业教育人士的探索,职业补习教育从城市逐步转向农村,给农民生产带来了实际的好处,而且又不耽误农人的生产,提高了农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兴趣,为民众教育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当全社会都形成了一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氛围的时候,反过来又推动了普通教育的发展。战后,职业补习教育更是以它灵活的办学方式满足了在抗战期间失学或根本无法接受普通教育的年轻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从而填补了普通教育留下的一个缺口。

(三)职业补习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民国的“职业教育可分为三种,曰特设之职业学校,曰普通学校分设职业科者,曰职业补习学校。”{11}在民国初期,由于世界其他大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也很受社会的欢迎。一战后,帝国主义又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致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陷入困境,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即失业”。在这种背景下,以黄炎培为首的职业教育倡导者们渐渐感觉“使无业者有业”这个目标已经无法实现,因此他们致力于第二个目标的实现――“使有业者乐业”,当职业学校不景气的时候,职业补习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形式更加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以说,职业补习教育是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适应了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它可以说是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职业教育。

尽管职业补习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为近代中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由于当时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不稳定,许多地方的职业补习学校缺乏可操作性、教材、合格的教师和经费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职业补习教育的开展,以抗战期间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的职业补习学校为例,“设科均以当时当地的需要为标准,以职业技能科为主,辅以国文科和数理化科。但是所授的职业技能,关于农业的没有,关于工业的较少,有电机、汽车机械、无线电等。另外十分之八皆为簿记、文书、会计、外语等属于商业和机关工作的科目,这样一种比例,是为旧中国行业畸形发展而工农业萎缩经济现象决定的。”{12}商业科目之所以较多,是因为商业和机关工作科目的补习教育不需要很多的设备,师资相对也要容易找,而工业则需要设备和技术人才,农业也是师资比较难找。

注释:

{1}蒋致远.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三册[M].宗青图书出版有限公司,641.

{2}顾树森.我国设施职业教育之方法[J].中华教育界1918―1920年,第7卷,第6期,第6页.

{3}顾树森.我国设施职业教育之方法[J].中华教育界1918―1920年第7卷,第6期,第1页.

{4}顾树森.我国设施职业教育之方法[J].中华教育界1918―1920年第7卷第6期,第10页.

{5}江问渔.职业教育的演进及展望[J].中国建设,(1946)第3卷,第4期,第105页.

{6}过探先・改良乡村学校实施办法之商榷[J].新教育第9卷,第1、2合期(1924年),第182页.

{7}记者・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设江宁县沙洲团乡村农业学校缘起及简章[J]・中华教育界1921,第10卷,第6期,第63页.

{8}常道直.教育专业论中[J].中华教育界1925,第14卷12期,第2页.

{9}潘文安.中国目前职业师资之实况[J]・中华教育界1935,第20卷,第3期,第71页.

{10}汪光华.民国时期中华职教社对职业补习教育的探索与推广[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0).

{11}汪光华.论职业补习教育的中国化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24).

{12}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167.

参考文献:

[1]汪光华.论职业补习教育的中国化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24).

[2]汪光华.民国时期中华职教社对职业补习教育的探索与推广[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0).

[3]汪光华.民国学者对职业补习教育的理论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4,(2).

[4]汪光华.近代职业补习教育的理论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

[5]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6]蒋致远.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三册[M].宗青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第2篇:高考补习学习方法范文

(一)从社会利益角度看补习班的教学动力

补习班是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补充而存在的,只能形成与学校互补的教育才有相应的购买群体。补习班长盛不衰的动力之源,在于学生和家长对升学利益的追求。因为大班额教学条件下,因材施教大面积实施很困难,使部分家长和学生升入重点中学和“211”高校的愿望没法得到满足,于是转而向补习班寻找额外教育资源,以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有需要就有供应,补习班正是针对这种“补差”教育的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这样,补习班的开设必须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必须提供与学校不同的,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更具价值的教育商品才会有购买的市场与群体,这也正是补习班教学与发展的动力。补习班必须建立更多的购买群体,拓展购买市场来提高自身收益,诱惑这些购买群体的力量除了通过表面的广告与宣传吸引之外,更重要的是该商品的质量。对补习班而言,商品的质量就是教学水平的好坏。补习班必须提供比学校教育更充足的教学资源、更高层次的教学水平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也驱使补习班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提高自身教学针对性来吸引学生。

(二)应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形成互补的系统教育

虽然就学校教育系统与补习教育系统来说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但是就参与补习的学生而言构成了统一的个体教学系统。根据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即“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以及该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就参与补习班的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两个系统”概念之分,学校教育系统与补习教育系统对他们就是属于一个教学系统。为此,补习班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补习就要针对学校教育的缺陷进行,以学校教育已经达成的教育目标为基础,开展超越学校教育水平的系统教育教学活动。从组织教学过程的控制、发挥补习作用的标准上采取一系列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系统措施,这样才能弥补学生原有学校教育系统的不足,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学校教育系统与补习教育系统互相补充的合力,达到“整体最优化”的效果。

(三)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现“保证”的目标

补习班以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已有基础为起点水平,设置教学“最近发展区”。“起点水平”就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形成的起始水平,补习班教师一是根据学校的一般水平进行估测,二是通过对学生个体水平进行考试测试,来确定每一个学生的现有起点水平。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即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而在补习班的教育当中,补习班十分注重对学生群体以及学生个体的水平诊断,通过群体的学术分数来划分层次,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教学进行定位,实施因材施教。其中在“保证班”形式的学生选拨中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理论,根据学生水平诊断的结果划分“保证”的层次,然后学生通过补习班的学习,来实现所“保证”的目标——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参加补习班的学生常常会带着一个目标,希望通过补习班的教学实现这个目标,而补习班恰恰针对这个情况,通过其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潜力,也就是激发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来实现学生的目标,这正是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有效体现。

二、广州市小学课外学术性补习班教学针对性的实践分析

(一)课外学术性补习班教学对象针对性研究

课外补习班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它拥有庞大的教育对象。而这些对象正是我们的学生。所以,教学对象的针对性是课外学术性补习班首先需要针对的部分。为不同的需要对象开发不同的课程,是补习社为什么能够持续升温的重要原因。在研究中,对于“哪些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访谈法的形式进行调查。广州某教育机构CEO认为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培优”、“扶差”、“培养技能”和“其他目的”。她表示作为课外补习机构,补习班主要针对“培优”和“扶差”这两大块的教学对象开展补习活动。而“培养技能”则是需要更具体和更专业的课程来满足教学对象的需要。当然,也有一些参加补习的学生属于“其他目的”的类型,可能是因为跟风,又或者是出于逃避父母的监管等等的不同原因。

1. 技能能力培养的学生

在对“你为什么参加补习班”的问题调查中,仅有5.5%的学生是希望通过补习班来培养自己的技能能力,如普通话、朗诵、心算之类的技能能力。“有需求就有市场”,课外补习班会为这部分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课程,让他们能够学会自己所希望掌握的技能能力。但是课外补习班是带有商业性质的机构,面对仅有的5.5%的市场份额,课外补习班对于开设类似的课程并不感冒。除了一些小型的专项补习班和像少年宫这样的机构外,一般的大型连锁补习社,都不会专门开设相关课程。

2. 水平优势提高的学生

所谓“水平优势”就是在该领域上有出色的表现。“水平优势提高的学生”简单而言就是在需要补习的科目上补习前成绩已经不错,希望通过补习再加以提高的学生。调查中这样的学生占了总数的42.2%。广州市的学术性课外补习机构也十分看重这部分学生,更为这部分学生开设与其相适应的补习班。例如快班、保分班之类,这些补习班适应了教学对象的需求。通过对象自身情况和补习班的客观评估,让这部分“水平优势”的学生能够独立成班,能够避免和不同水平层次学生同时上课使教师不得不从基础讲起的尴尬场面,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让这些学生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加快对知识的吸收和知识面的增广,最终达到“优上加优”的成绩。

3. 学科知识不足的学生

学科知识不足主要是指学生对本该掌握的知识未能充分消化理解导致知识缺陷的情况。而这部分的学生在调查中占所有参加补习班学生中的46.6%,为最大比例的部分。这也成为了补习班中份额最重的部分,而针对学科知识不足的学生的课程更是玲琅满目。调查中对这部分的一些小学生进行访谈,学生们都表示去参加补习班是希望可以学到不同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在学校学习中无法理解或者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弥补学校教学中知识的缺失。针对这部分的学生,广州小学学术性补习班主要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灵活的讲解和典型练习的方式进行补习,做到校内、校外知识相融合,互相补充,最后使这部分知识不足的学生得到成绩的改善和提高。

(二)课外学术性补习班教学内容针对性研究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课外学术性补习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是否能帮助教学对象取得其希望的需要是课外学术补习班的生命。广州某教育机构罗老师在访谈中谈到,补习班的教学内容如果和学校的内容相似那么根本就起不到“培优扶差”的功能。补习班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是因为老师讲的课是根据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需求而特意设计的,从教材到上课到教师的形象、语言、动作都是为了适应学生,让学生能够以最适合、最快捷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内容。同样,广州市某公办小学教务处主任在访谈中也表示,学校所教学的内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动,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这些内容。而补习班的老师却要辛苦多了,因为他们需要在一定的时期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有深有浅,可是这样却有了更好的针对性,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当然如果是大班的教学,那么效果就相对没那么好,和平时的课堂差别不大,只能是学生听多少算多少,方法碰巧适合就学得好,不适合就难说了。所以说,课外学术性补习班的教学内容决定着补习社教学质量的好与坏。

1. 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应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也是课外补习班教学内容针对性的重要体现。补习班的教材之所以具有针对性不仅在内容上,而且更在心理上。广州某教育机构在其英语补习班上曾使用一份教材,内容是根据当时香港TVB热播电视剧《潜行狙击》而改编的,这样的教材使学生在面对学校各种枯燥的练习后,能够眼前一亮,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运用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首先从学生的心理上体现针对性。另外,在教材内容上,教材基本以练习为主,而这些练习基本上与学生测验考试的题型相接近甚至一模一样。针对应试而制定这样的教材是让学生迅速提高成绩的最直接方法。在问卷调查中,“对补习社的教材有什么感觉”一题,选择“很潮流很吸引”的有22人次;选择“和考试题目相近”有40人次;选择“能很好对不同内容进行分析”的有34人次;选择“和平时练习册差不多”的有2人次;选择“根本没有用”的有2人次。由此再次看到补习班教材与平常练习教材的不同之处,而更多的学生希望补习班的教材能与考试的题目接近。

2. 教学内容专题指导及提炼试题解答技巧

有针对性的教材之余,关键还是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才能迎合学生的需要,令学生提高成绩。在调查中,笔者两次到广州市某教育机构听语文课,发现补习班的教学内容与学校教育有很多不相同之处。学校的教学主要是以横向的知识传授为主,而补习社却主要以纵向的、专题的知识为教学内容。以英语为例,学校教学主要是单元下课文进行教学,而课文中有不同知识像单词、语法的穿插。但是补习班的教学却是针对每一种知识点,分开进行讲解,例如单词就独立为一个专题,作文又为另一个专题。通过这样的专题训练让学生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纵向梳理,试图弥补学校横向教学内容散乱的情况。也正是换了一种教学角度,能让学生发现到同一专题知识之中的联系,让他们能够把知识融汇贯通,更好地解决该专题的学习问题。另外,补习班教学内容针对性更体现在试题的解答技巧上。补习班通过对试题题型的分析和研究,有针对地指导学生用某些特定的方法对试题进行快和准的解答,这点深受学生欢迎。补习班的学生在访谈中也普遍表示他们到补习班就是想学会一些灵活而且容易懂的解题方法,自己懂得这样的技巧而学校的同学不懂,那么自己就有优势了。在某教育机构康老师身上能充分体验解题方法的归纳对学生有多大的帮助和吸引力。康老师在她的英语补习班上会针对英语考试中的不同题型,每节课讲解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例如阅读,她教授学生“前后句判意”、“词性分析法”等经过分析归纳的解题方法,使不少学生能够有针对地提高该部分题型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 教师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语言

广州各区公办教师招聘考试中要求教师普通话要在二乙以上,而在广州某教育机构招聘网站上,招聘要求赫然出现一个与公办学校招聘相反的条件—“粤语流利者优先考虑”。对于这点该机构罗老师在访谈中说到,学生来补习是希望能够有轻松的环境而不是拘束的气氛,如果教师能够迎合学生的需要,适当在授课中用上一些生动幽默的家乡话与学生交流,可以更好地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也让教师可以更贴切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东西。所以教学语言在补习班也是有针对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服务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受到“推广普通话”的要求限制,老师和学生主要以普通话作为交流的语言,并且老师更多是向学生传授标准的、正式化的语言。而在补习班中,老师熟练运用生活中的语言,让学生形成对比,感受到强烈的亲切感。另外,运用学生生活中的语言进行交流更有利于语言的表达及感情的抒发,这样的教学,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能表达到位,学生学习印象更深刻。

(三)课外学术性补习班教学形式的针对性研究

1. 同步课程大班教学形式

广州市补习班最初就是以大班教学的形式出现。早在2003年广州当时最大型的补习机构就以这种大班教学的补习班作为主打课程,受到广大学生欢迎。大班教学人数和学校一个班的人数相近,少则30人左右,多则50人左右,而在人数不能达到一定数额时,补习班为了节约成本而采取不同校区同样课程的合班又或者采用停办的措施。不少时候,这样也会造成一定的生源流失。大班教学是补习班教学的最传统、最基础形式。它的优点在于节约教学资源,降低教育成本,使普通市民家庭也能负担得起这样的补习费用。而它的缺点在于教学针对性不明显,主要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以针对学生的知识复习和巩固为主。随着补习事业的发展,新的补习形式不断涌现,大班教学已经不再是补习班的“皇牌”教学形式。

2. 针对性辅导的小班教学形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曾参加或喜欢小班教学形式的学生占参加补习班学生的46.7%,就是说将近一半人选择了这种教学形式。补习班的小班教育一般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最多也不会多于20人。这样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更大程度照顾到班上每个同学的实际需求,而教学的针对性也得以大大提高。而且小班教学的价钱介于大班教学与“1对1”个性辅导之间,既能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价钱也相对适中,所以到现时小班教学形式依然是大多数补习班采用的最受欢迎的教学形式。

3.“1对1”个性化教学形式

“1对1”个性化教学形式是近年迅速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是补习班中针对性最强的教学形式。该形式教学源于家教,和家教一样都是1个老师辅导1个学生,老师的人选和教学的内容完全根据这一个学生需求而安排。而有别于家教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它可以避免老师去学生家或者学生去老师家的尴尬和不安全因素,通过补习班的场地作为教学地点,有利于学生更好进入学习状态和集中精神。另外,“1对1”个性化教学形式不能理解为教育活动参与者只有授课的教师和学生,每个学生就读前都会有课程咨询师为他选择适合的课程和教师,也会有教育管理师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测评,再转交补习班的教学研究部门进行分析,最后和授课老师共同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另外教育管理师还会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学生学习上的建议,和对学生进行辅导工作。当然,这样的形式还是有它的不足之处,例如学生缺少与他人学习方法上的交流和对补习班过于依赖,造成把所有的问题都留到补习班上解决,不能自我解决问题,而且价格相当昂贵。

4. 分层次的“保证班”教学

“保证班”的种类有很多,例如专科保证或者是全科保证;也可以分为保分班和保级班。主要是保证学生通过补习后获得约定的分数或者是保证学生达到某类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这类的补习班不仅对于教师的要求高,对学生要求也很高,是补习班在选学生,买方和卖方市场颠倒。这样的保证班的学生是需要分层次选拔的,入学前都要经过补习社的考试和评估。然后就把成绩稍好的学生分到高级班,成绩稍差的又分为另一个层次的班,同样保证的等级也随之改变。在补习的过程中加以高强度的训练和课程,让学生出成绩。近年来,保证班发展势头越来越猛,从原来的大班承诺保证到小班保证,现在已经发展到“1对1”保证和“1对2”保分等等。教育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样的保证放大了教育外因的功能,把普通的教师放上了神坛。广州某教育机构CEO也认为广州的保证班有“走火入魔”之势。保证班更多的是一种商业行为,并不利于补习班的发展。

三、讨论与建议

(一)广州市小学课外学术性补习班教学针对性的利

1.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补习班能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学生设计课程。有培优有补差,也有技能培养等其他目的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情况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类型进行报读。这样的特点也能让习惯在大集体学习的学生能够准确定位,找到自己理想的学习课程。另外,调查中我们发现课外补习班从原来的大班教学逐渐向小班教学甚至“1对1”辅导班改变。在这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教学更能根据不同学生情况设置更有针对性,让参与这些课程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2. 弥补了学校教学内容的不足

在调查中,补习班对知识的梳理、专题的练习和解题的方法是最吸引学生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却在学校教学中并不多见。受制于教材和课时,学校教学中对于知识的系统梳理也相对较少,而通过专题的训练来指导学生灵活的解题方法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下,补习班能针对学校教学内容不足而进行教材内容设计和授予学生灵活的解题办法,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很好地弥补了学校教学的不足。另外,补习班要求的老师与传统学校教师不同,学生有选择自己喜爱教师的权力,补习班教师有个性和活力,能与学生用学生希望的语言愉快轻松地交流,这样也弥补了因为在学校中不喜欢一个老师而导致该科目成绩不佳的情况。

3. 最大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当今的补习形式中,小班教学和“1对1”个性化辅导这两种形式占据了补习市场的大半江山。补习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个别教学,让学生在最短时间来提高成绩。特别是“1对1”教学完全是为一个学生而设计的,可谓量身定做的课程,这样大大弥补了学校教学中集体教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补习班的教学形式始终朝着因材施教的特点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发展专长。

(二)广州市小学课外学术性补习班教学针对性的弊

1. 增加学生学业负担

调查中有八成多的学生参加补习班是为了“培优补差”,在当今提出减负口号的形式下,补习班在学生课外时间提供针对性的补课的确是满足了学生需求,但同时变相令本来负担重的小学生背上更多任务,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1)间接方面:补习班占用了学生原本用于休息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身心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和疲劳的状况,影响学习的效果。(2)直接方面:补习班的教学主要以练习为主,通过习题来联系实际知识进行教学。这也意味着补习班也会向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使原来就有学校作业的学生雪上加霜,直接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2. 缺少同学之间交流

当今补习班以小班教学以及“1对1”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确是增加了对学生个性需求的针对性,但同时让学生常常处于小集体之间学习,缺少和更多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而且补习班常在周末进行,班上的同学来自不同地方,这样造成学生有单打独斗的感觉,上课时候来,下课就走,不能很好建立班集体感情,减低了教学的效率。

3. 造成学生对补习班过分依赖

补习班的针对性教学让更多学生享受到更充分的教学资源,但是正因如此,学生常常产生依赖心理,把学校的问题留到补习班,让补习老师为自己解决而不去花心思自己解决。另外,学生过分依赖补习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一些解题技巧当成“救命草”,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第3篇:高考补习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生;补课现象;成因;对策

众所周知,补课本是专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学生因客观原因(病、事)不能参加集体学习,而牺牲师生的休息时间,由授课老师把耽误的课业内容补上。它有两大特点:首先补课的内容必须是主体(学生)所耽误的课业;其次,补课的客体(任课教师)一般应该是不计报酬的[1]。正常的补课行为应该是对教学计划的完善,是对教学任务的补充,应该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但是,近些年来的“补课风”却违背了这些目的,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计划。更有甚者,有些中小学校补课以赢利为目的,乱加课、乱收费,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违背了教育规律。

一、补课现象的成因

(一)社会的原因:补课现象的深层原因

1.社会流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现象。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由于社会职务、社会收入、社会地位等的不同而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个人从一个社会阶层进入另一个社会阶层就叫做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分为向上流动、向下流动和水平流动三种。合理的社会流动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个人能力的发挥,可以使一些处于低层次的社会成员来改变自己所处的地位。影响个人流动的因素宏观上可以分为如下四方面: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教育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流动更加自由化,向上的社会流动趋势比较明显,比例开始增加,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容易达到社会流动的目的。教育便成为人们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许多学生把刻苦学习、考取理想的学校作为自己日后获取更多资源的准备,这也给教育施加了很大的社会压力。为了更好地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更大的升学的可能性,学校、家长、学生就自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性。而要在这场持久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增加学习时间成了一种必要的选择。补课也就由此而兴起。

2.就业压力。学生接受教育、努力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以后能够得到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由于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我国社会转型的需要,社会各行各业在招聘人才时对应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自然形成了高学历能获得好职位、高收入的现象,高学历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有些单位在招聘时甚至打出“非名牌大学”、“非本科学历”不予考虑的招牌。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使人们更加重视教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家长也认为高学历、高文凭能使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有更强的优势。因此,家长也不惜花钱,希望通过补课使学生能够在高考时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以后得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做准备。

3.经济利益。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实行全民受教育需要投入很大的教育经费,但是,现在全国普遍存在着教育经费缺乏的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些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地区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团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还有163个县的小学,142个县的初中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为零;部分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无法靠校办产业或者其他的手段来增加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确保教师基本的生活费用,许多学校就利用补课收取的学生的费用来填补经费的不足。同时,还有少数学校和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利用补课费获取额外的收入,进行“创收”。

(二)教育原因:补课现象的直接原因

1.考试制度不健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体现了我国不健全的考试制度的弊端。考试一直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考试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升学,也决定着学生的未来,这就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学校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按照“考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尽可能多地利用学生的节假日和占用音、体、美的上课时间来进行或强化考试科目的学习,以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应试教育弊端之一,就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升学率高的学校被评为各省市地区的重点中小学,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师资力量增强,由于教师待遇的改善,教师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生源好,直接又导致升学率更高,这样就保证了学校的良性循环。但还有一部分升学率不高的学校,学校名誉受到影响,招收学生都是重点学校选拔后剩下的学生,最终导致升学率持续不升,也形成了这类学校的恶性循环。因此,学校为了保证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利用假期对学生进行补课,加强学生对考试科目的学习和训练,以此来提高升学率。

2.教学观念错误,教学效率低下。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补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补比不补强,多补比少补强”的思想存在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心里。在这种错误观念的主导下,依然有许多学校视素质教育于不顾,试图通过补课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都培养成高学分低能力的“人才”。

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也是造成补课现象的原因。由于近年来教学和教材改革速度、质量的提升,教师需要储备的知识量也在逐步增多,许多教师在短时期内无法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无法保证课堂45分钟的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样就给补课造成了可钻的“漏洞”。

(三)家庭的原因:补课现象的推动力

寒暑假是学校法定的节假日,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调整心态的时间。但这是学生和老师的“特殊”节日,对于广大的家长来说却没有这个假期。部分家长由于工作需要,在假期间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而且伴随着社会迅速发展而出现的网吧、游戏机厅、迪厅等娱乐场所也逐渐成为中小学生的聚集地,这对学生在假期间的学习和安全提出了挑战。因此,致使家长呼吁学校在假期间进行补课,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质量,也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使家长能够安心工作。

另一方面,在目前出现的“择校热”中,许多地区和学校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招生的标准,学校划定分数线,成绩不达线的学生要交千元甚至是上万元的择校费,这给家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中学、重点高中,直至重点大学,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好的成绩,补课便成为一种手段。为数不少的家长也赞成和鼓励学校补课的做法。

二、避免不合理补课现象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宣传,转变观念

首先,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通过学习各种教育方针政策,加强家校合作,强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成绩好,而且要具备各种能力,在满足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适应和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其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仅仅是为取得考试成绩的错误观念,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再次,转变家长的就业观念,社会的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并不只是上大学、取得高学历才能有所作为,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能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学有所长,就一定能取得进步。

(二)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环节,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要想使教学成绩有所提高,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补课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也不能充分对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消化,学生学到的仅仅是知识,不会系统地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从而会妨碍进一步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样便可以减少甚至取消补课而同样能达到改善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三)改革升学制度,健全学校评价机制

考试是对一个学生在一定阶段内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判定,升学考试则是判定一个学生通过一个时期学习是否具备进入更高层次学校进行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我国现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是对于高中乃至更高阶段的学习,由于各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依然要靠考试来实现教育的选择性。因此,要改变现在的补课现象,关键在于如何改革升学制度,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采取合理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近年来,部分省市和地区不断地改革考试制度,将体育和综合素质考核成绩纳入升学考试之中,改变了原有的“应试”制度,不但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校、家长在重视考试成绩的同时也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行的学校评价机制注重学校的“三率”,即“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以此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机制必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学校内外为了追求“三率”只重视教育的结果,从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因此,完善评价机制,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进行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把评价的对象从学生的学业成绩扩大到学校的各个过程和部门中,对学校进行全面评价,避免片面性的继续扩大,从本质上控制不合理补课现象的进一步发展。

(四)强化教育督导功能

教育督导,是指各级政府授权的督导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督导的原则与要求,对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视察、监督、评估和指导,并向同级和上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反馈有关教育工作的信息,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教育督导的导向性、沟通性、促进性的功能,加强对学校的管理,采用有力的措施和监察手段,配以相应的惩罚和奖赏制度,对于违规补课的学校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严格控制补课现象的蔓延。

综上所述,学校不只是教授学生知识的场所,同样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场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避免不合理补课现象的发生,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兴鉴.浅议目前中小学“补课”的弊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1).

[2]萧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第4篇:高考补习学习方法范文

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错误经常是重复性的或者类似的,这也恰恰反映出来学生在哪些内容上掌握的不够牢靠。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总结,在平时的练习和复习过程中,学生多多少少都带有盲目性。如何能够有效地通过考试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漏洞并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已成为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提高的首要问题。更科学更有效的考试评价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评价方式大多时候还是依据分数讲解式,对于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症下药”。

那么什么是“考试评价”呢?“考试评价”指在考试之后根据考生考试情况对于考试试卷进行的合理分析,查漏补缺,以便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完善知识模块。而“策略”则意在通过一定的研究,为后续教学和考试提供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对于考试评价功能的策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生考试中的出错题目及其相应内容进行登记,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完成考试分析表(包括实际分数、失误分数、不会分数、错误题目、错误原因、考查知识点以及同类型题目变形),尤其是错误题目的同类型搜集与整理,正所谓“题量诚可贵,整理效更高”。

例如:(考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同旁内角互补 C.内错角相等 D.等角的补角相等

学生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容易错选,感觉好像都是正确的,实际上是对这些结论成立的前提没有弄清楚,即A、B、C三个选项只有在两直线平行的时候才正确。

(变形题)1.下列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①同位角相等 ②对顶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A .1 B.2 C.3 D.4

(变形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 B.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垂直

C.两直线平行,一组内错角的角平分线平行 D.对顶角的角平分线平行

学生正是由于对知识的不熟悉导致考试中出现错误,因此在考后我们就需要进行同类型变形强化,使得学生在找题的过程中对知识逐渐熟练,在后续做题的时候也能够准确把握题目考点。通过一遍又一遍这样的强化,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薄弱部分,练习过程中再进一步巩固。学生通过搜集和练习两步,能够较好地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同时还将促进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方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事实证明,我们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a+b=3,a-b=7,则ab=_____.](考试题)

学生考试过程中由于对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不熟悉,导致这道题目不会做,那么在讲解之后就需要对完全平方公式的题型进行强化练习,同时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考查都有什么样的题型,又都有什么样的方法。如果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道题目也可以直接求出来。变形如下:

[a+b=3,a-b=7,则a2+b2=_____.](变形题)1.

这个变形和原题是紧密相关的,条件完全相同,是对原题的一个简单拓展,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方法的灵活性。

[(2006-x)(2004-x)=2005,则(2006-x)2+(2004-x)2.](变形题)2.

[x2+y2+54=2x+y,则xyx+y=___.]这个变形题目不但融合了完全平方公式,还渗透了整体思想在里面,在思维和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深化。

(变形题)3.

在上述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把配方法以及平方的非负性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解题方法就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第5篇:高考补习学习方法范文

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小学二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数学的培优补差计划第一步深入了解基本情况,通过这次的半期测试进一步了解到班上学生的情况。学生情况分析:综合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第二步制订培优补差目标,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能力培养和数学素养上(分析、解决问题迁移能力,而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能力上。期末成绩目标是全区前五名。

第三步培优补差基本思路及措施: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经常和学生谈心,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关心他关爱他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解学生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利用课余时间和第八节课。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中等生订正,1.课上差生板演。优等生解决难题。

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2.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功在课前,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5.每周进行一次测试—周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四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视同仁。

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二、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并做出评价。三、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

第6篇:高考补习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考 数学总复习

为了迎接中考,从初三第二学期开始就要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实际运用。同时使学生对学习基础知识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根据中考课程标准,精心制订复习计划

教学大纲,课本和《中考说明》是指导我们制订复习计划的依据。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知识分布零乱,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因此,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特点和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我们认为复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第二轮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第三轮复习:考前训练,综合模拟复习。第四轮复习:查漏补缺的复习。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的筛选以及模拟考试。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查漏补缺,达到全面掌握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抓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达到全面掌握。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如何做好考前复习至关重要,学科的总复习,通常要紧扣《考纲》,引领学生去经历一个由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要做到考前的这个薄,总的原则是回归基础,查漏补缺,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发现生疏的考点及时重点地补习一下,已经熟练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对于复习资料保管较好或建有“错题集”的同学,重温错题也是一个高效的梳理方法。在把握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同时,考生要注意结合实际,多练习一些新题型。

三、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中考复习要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根据《中考标准》的要求,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及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一方面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一方面要通过设计一定的结合现实情境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这个阶段的例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四、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分为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五、轻松应考,调整心态

首先是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数学综合题通常是指综合运用若干个概念、定理和公式,沟通各部分数学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的问题。总复习的第三阶段是综合和模拟的训练。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以对中考命题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中考信息的判断为基础;以模拟中考题路、题型,抓中考重点、热点为核心;以讲授审题方法、解题规律、点拨应试技巧和思路为切入;以知识迅速积累、能力快速提升为目标,达到提高学生中考总成绩的目的。因为前面通过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的模拟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以及模拟试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

六、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

最后,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教师要从讲课,做练习,小结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总之,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能力与方法的复习,专题训练的复习,最后通过模拟考试加以训练,经过这样的系统复习,即将毕业的学生在迎接中考中,数学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7篇:高考补习学习方法范文

一、社会上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家教存在的原因分析

1.经济目的

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是舍得投入,这是广大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外在表现,也是社会上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抓住学生家长的这个心理,面对广大中小学生把开办各类补习班、辅导班、有偿家教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2.家长的要求

家长请家教或把孩子送到各类培训班、辅导班等学生托管场所是出于多种目的的,有的家长是为了找一个“替身”帮助家长管理孩子。家长工作比较忙,无暇照顾和辅导孩子,平时孩子在学校里,由学校来管理,周末和假期就送到托管场所去,由那里的老师来管理,并且还能够得到学习上的辅导。而有的家长受过去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唯恐孩子在学习成绩上落后于别的学生,千方百计帮孩子“恶补”功课以超过其他学生。

3.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几千年来都是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某些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要考个高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淡化考试成绩,会影响学生将来考名牌大学的成绩,于是纷纷请家教或把孩子送到培训班、辅导班“加强”学习,“弥补”在学校里因素质教育造成的“不足。”

4.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过去高考“指挥棒”一直是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英雄,于是家长和学生们咬住分数不放松,盯住高分去攀登,这也是各类培训班、辅导班、家教存在的重要原因,不改变高考制度,便很难改变人们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各类补习班、有偿家教也就有其存在的市场。

5.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是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家教存在的重要原因

地区间、城乡间甚至学校间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导致不少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在师资、硬件建设等方面还比较薄弱,有些学科像音乐 美术、 体育 、英语、信息技术等还十分薄弱,缺少专业教师和必要的教学与实验器材,有的学校目前甚至不能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这种状况下,不少家长和学生便把目光投向社会寻求社会上教育力量的帮助,以“强化”自己的弱势,避免在竞争中输在落后的教育上。

6.教育行政部门“管得了三尺门里,管不了三尺门外”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是否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的监督与管理比较到位,但是对于社会上各类乱办班现象是束手无策,虽然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在职教师办班,可是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该办的还办,该补的还补……

二、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及有偿家教存在的利弊分析

(一)利的方面

1.可以暂时弥补学校在某些薄弱学科教学上的不足

中小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班、辅导班的学习,可以弥补学校薄弱学科教学的不足。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往往是请过家教或参加过相关培训班、补习班的学生,学校里所谓的一些特长生尤其是一些音美艺术生其专业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他们往往不是在学校培养的,而是通过在校外的家教或培训班培养的。

2.可以弥补家长管理孩子的空挡

对于无暇照顾孩子的家长来说,寒暑假、周末和放学后的时间是对孩子管理的空挡。尤其是留守儿童,家长最担心的不是家长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孩子在课余时间由谁来管理的问题,只要能给孩子找个管理的场所,还能辅导学习,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二)弊的方面

1.中小学生要接受两重标准的教育

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国家正规的义务教育,淡化考试成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发展;去校外补习班或辅导班家长付出了昂贵的学习费用,孩子也是带着家长的“任务”去的,有“付出”就要有“回报”,补习班或辅导班的开办者就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使孩子在家长面前有所“进步”,因此决定了补习班、辅导班急于求成、重成绩不重发展的特点。校内和校外教育的两重标准恰好是一对尖锐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恰好集中在中小学生身上,必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将来的发展。

2.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

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老师急于求成、急于出成绩的心态,决定了其拔苗助长的做法,不顾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培养,通过机械的训练和简单的模仿,片面地追求学生在短期内取得的“进步”,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

3.导致轻视学校教育重视补习班教学的倾象

部分学生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会使其孩子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耽误”孩子的前程,于是“寄希望”于补习班教学。孩子容易受家长错误观念的影响,在学校不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学业,在补习班、辅导班却用起了"功夫",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4.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国家减免中小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全国基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此举大大减轻了广大中小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社会上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学习费用却水涨船高,越来越成为家长的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

5.导致教师敬业精神下降

部分教师兼职办起各类补习班、辅导班把主要精力由校内转向校外甚至利用上班时间做校外的事却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这种现象势必导致其他教师心理失衡,敬业精神下降。

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存在使学生成了补习班的学生,部分教师成了兼职教师且经济相对独立,大大增加了学校对他们的管理难度。

7.浪费了国家的教育教学资源

寒暑假、节假日、周末、放学后的时间,学生不能在学校里使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却挤在空间狭小、设施简陋几乎没有任何教育资源的补习班、辅导班学习,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有的地方学校的教育资源被挪作补习班使用,使得国家的教育资源变成了部分人获取利益的工具。

8.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用房多是主办者临时租用的闲置或废弃的房屋,有的已经成为危房,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有的补习班、辅导班场所十分简陋,应有的冬季取暖、夏季防暑、水、电、照明等基本配套设施不全或根本没有。另外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位置往往处于相对隐蔽的地方,孩子来往于家――补习班的路上,交通和人身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几点思考

1.国家应加大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指挥棒”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的改革,人们追求考试分数的现状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应试教育也就不会得以彻底根除。只有进一步改革高考制度,逐步淡化考试分数,加大对学生能力及素质综合评价的权重,才能把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基础教育优质、高效、均衡发展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校薄弱学科的师资配备及硬件建设,实现教育优质、高效、均衡发展,让广大中小学生能够真正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3.切实落实教师工资标准,保障教师应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真正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保障教师应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使教师能够安居乐业。

4.限制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是矫枉过正的做法

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充分使用教育资源或者在学校的组织下到社会上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从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但是目前不少地区采取压缩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的做法即中小学生必须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到校接受学校教育,在规定时间之外学生被推给了家长和社会。其实这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这是一种针对应试教育矫枉过正的做法。在规定的时间之外,学生何去何从?谁来管理学生?谁来为学生的教育和安全负责?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安全隐患以及家长和社会的负担。

5.目前社会上一些培训班、补习班、学生托管场所以及家教现象仍有其存在的实际意义

目前社会上一些培训班、补习班、学生托管场所以及家教现象,虽然存在诸多弊端,甚至有违素质教育精神,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弥补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解除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消失。所以我们应辨证地对待社会上这些培训班、补习班、学生托管场所以及有偿家教等现象,对于这些现象我们目前虽不能提倡但也不必急于“一棍子打死”。

6.推行素质教育是一件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推行素质教育不单纯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更不单纯是中小学校的事情,它是一件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素质教育而不是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中小学校内部,而应在全社会进行素质教育的宣传、教育,争取社会及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真正在全社会推行素质教育。

第8篇:高考补习学习方法范文

树立质量意识,狠抓过程管理,落实备考要求,力争完成任务。

树立质量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高考质量意识,坚持以追求高考的高质量为高三工作的中心。

狠抓过程管理,就是要围绕“追求高考的高质量”这个中心,狠抓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狠抓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狠抓教研、训练过程管理。

落实备考要求,就是要备考中落实科学备考、合作备考、激情备考和人文备考。

力争完成任务,就是要以过程工作目标为评价依据,以《过程奖励方案》为激励手段,激励教师合作、进取,激励班级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力争年级2011年高考成绩超额完成武昌区下达的重点线指标任务,力争600分以上人数在中心城区重点中学实现相关目标。

二、工作思路

以备考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为抓手。

三、工作措施

1,明确备考要求:科学备考、合作备考、激情备考、人文备考

1)科学备考:明确目标加强研究

要做到:根据教学进展、学生发展状态,分阶段确定指标并采取恰当措施保证完成与逐步提高,力争完成或超额完成;研究学科最切合学生实际最见实效的教法学法,研究调剂学生学习、运动与休息以及教师身心的办法;研究教学、检测考试、质量分析以及调整改进各个环节最省事、直接、有效的办法。

2)合作备考:学科内合作班级内合作综合学科合作

要做到:学科备课组要合理分工、合作研究,教学内容、方法、过程、资料等有共用、共享、基本一致的资源;班级内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科任教师之间对共性的问题协商解决,对时间、作业、重点对象协商统筹安排;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做好学科之间的沟通、协作。

3)激情备考:信心恒心勇气豪气

要做到:学生对学习对老师充满信心,老师对班级对学生充满信心;通过问题的得以解决、方法的得以运用、效果的得以显现增强教的自信、学的自信。有计划、有步骤、有达成度地坚持做完、做透、做好每一项教的事、学的事,让恒心在耐心、细心、专心、热心中体现出来。敢面对现实与困难,不松懈、不停滞、不放弃,用坚毅的精神去寻求解决的办法。保持乐观心、平常心、进取心,精神饱满,精力旺盛,不服输、不言败、敢争先。

4)人文备考:知行和谐学科和谐人际和谐

要做到:学生在老师指导督促下将懂知识、知方法与重训练、讲规范、见效果融合统一起来;老师将老经验、新想法切实转化为实际有效的行动,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效果上;学科内注重基础、落实知识与讲究方法、提升能力相协调,学科之间注意均衡发展与突出优势;加强相互沟通与交流,学会宽容与欣赏他人,能够反思与严律自己,师生和谐、师师和谐、生生和谐、干群和谐。

2,树立三种意识: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年级根据阶段、班级等情况,找准工作面、工作点,抓好“600门”、“重点门”目标落实的过程;班级根据年级要求与班级特点,将目标与学生挂钩,注意学生的分别提高、分类达标;学科根据班级与学生状况,努力保证保优率与有效率;让学生也明确自己的可能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用目标明确责任,用责任心、奉献精神努力追求目标。

3,强调工作纪律:有序、规范、严谨

包括办公室工作纪律、集体备课要求、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课堂管理要求、周训练要求、常规教学管理规定、会议和上交材料及收费规定、请假程序、资料订购程序、油印资料审批程序、考试分析小结要求等。

4,抓好过程管理:抓落实、重细节

备课与教研:

1)各备课组要结合新大纲、考纲,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计划的制定要体现“两结合”:总体计划与阶段计划相结合。

2)统一高考三轮复习进度。第一轮复习:2011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中旬;第二轮复习:2011年2月中旬至4月底;第三轮:09月5月上旬至5月底。

3)各备课组要明确各轮复习的常规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求各科要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兼顾能力渗透。以一本资料为主,注意各科高考知识点的全面复习和梳理,常见题型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在“实”中求活,在“实”中提高能力,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重视学法指导,重在夯实基础。

第二轮复习:各学科以学科知识为主线,构建学科内容完整体系,完善知识网络。要着重抓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抓综合学科考试方法,技巧的培养与提高,第二轮复习是以专题讲座和综合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能力的突破与提高,重在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

第三轮复习:考前热身训练阶段,各学科在研究高考有关信息基础上,按高考要求,尽可能覆盖所有知识点,突出某些能力的训练,本阶段着重做各地模拟试题、信息卷,注意强化学生考试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考试技能与心理素质的训练,同时注重查漏补缺,重在培养学生的考试技能。

4)备课要做到“五备”“五统”。“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五统”:同层次学生的班级要求,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资料、统一测试。

5)认真研究考纲,各学科研究高考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②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③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④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⑤外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上课:

1)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讲练结合,要防止满堂灌、上课简单对答案、没有重点要点的错误做法。

3)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严防三个误区:以讲为懂,以懂为会,以会为通。要在复习讲授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加强训练、运用,要让学生对所讲所练的内容进行思考,领悟、消化、反思、订正。

4)注重把握复习课的深度和广度。该讲就讲,该舍就舍,确保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各备课组要有目的、有组织、有研究地提供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考点的复习展示课,以备学科教研研究。

作业及讲评:

1)应试教学中的习惯做法是“多练多讲”,其后果是,由于做的太多、太滥,占用了太多的时间,造成恶性竞争,教师的讲评常常停留在浅层次上,巩固率极低!为此,我们提倡“精练深评”,对教师的课后作业将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学生有一定量的自主复习时间。我们相信,减少练习量,深入讲评,规范竞争,肯定有利于整体提高。

2)要加强练习与测试,要注意命题的科学性的研究,使练习数达到一定的量,完成备课组所下发的统一练习,但要防止题海战术。

3)练习测试要及时批改,认真统计分析,讲评突出重点,重点学生力求面批到位。

4)试卷讲评要注意三个程序:一统,二找,三改。一统,即数据统计的数量分析;二找,即找出学生出现的知识错误及引出错误的原因;三改,即制定改进措施。讲评尽量做到要及时,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有辐射性,有指导性,有诊断性。

辅导:

1)实行班主任科任教师重点学生负责制。

2)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培优补差模式,将培优补差落到实处。

3)补差工作要体现立体化、全方位的特点。遵循“先查病,后治疗,再进补”的原则,做到“三补五多”,即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批,方法多指导。

4)认真准备培优补差教案,悉心编制培优补差练习。

考试:

1)本学期进行六次大考,每周目前暂时确定为两次周练习,做到“考改评”及时到位。

2)加强考试流程管理,精心组织每次考试。

3)严肃考风考纪,严密考试环节,严格考试要求。

4)每次重大考试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及时整改。

5)努力消除非智力因素失分。

6)年级组统筹安排各科的周练习,定时间、定内容,保证质量,反馈及时。在抓好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尽可能实行试卷的校本化,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同时将加大向各渠道收集、筛选信息的力度,以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周练不准使用任何形式的成套试卷;周练内容要涉及平时易错题,可以是原题,也可以将易错题稍加改编,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各备课组长做好考试的分析工作,发挥考试的功效,探讨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

1)教师、备课组要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方式诊断教学得失,激励学生学习。

2)年级组要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方式激励教师改进工作,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3)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平时课堂、作业、检测情况的评价,根据评价,调整教学,教育学生。

4)备课组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周练、调考、统考的小分分析评价,根据评价,调整教学安排。

5)年级组通过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年级组和学校的值日、巡视记载,学生和家长的座谈反映,班务日志记载,阶段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教学情况;通过教研活动记载、教师座谈、阶段考试分析等评价备课组教学管理情况;通过落实过程奖励方案等评价班级整体教学管理情况。超级秘书网

5,注重研讨反思

1)教师要经常和学生、同事研讨教学得失,反思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

2)备课组要注重研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讨如何发现和弥补学生薄弱知识点的问题,研讨学生在掌握应试技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研讨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复习课的上法,研讨周练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等等。

3)班级科任教师要注重研讨班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讨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研讨重点学生的教育问题,研讨重点线、600分希望生的帮扶措施等。

4)年级组分阶段研讨研讨重点班级的管理问题、重点学科的备考问题,研讨有明显成效或改进的班级管理问题、学科备考问题,研讨有突出问题的班级管理问题、学科备考问题,研讨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沟通、协作问题,研讨如何不断激励学生和教师的问题,研讨年级管理中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有关工作问题,等等。

第9篇:高考补习学习方法范文

1.高考补课的存在和价值应从应试体制上追根溯源。高考是摆茬学生眼前最迫切的问题,衡量学生好坏,能否升学的标准是成绩,而补课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由于受教师的授课水平、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悟性的限制,对学生而言,仅靠一周五天的拼搏,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多耗时间和寻求“高人”的指导是有益的,学校补课无疑是有效的实现方式。此便是学校进行盲目补课的主要原因。

2.部分家长把补习班作为孩子假期活动的场地。很多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顾不上对孩子的管理教育,特别是有些孩子的父母周末双双不在家,学生放假回家后,老师监督不到,家长照顾不了,孩子便处于家长和学校管理的真空地带,疏于管理,放纵玩耍,耽误学习,致使成绩下滑。而面对升学压力,家长惟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心急如焚!在这种情势下,学校假日适当安排学生上课,排解了家长的燃眉之急与后顾之忧。

3.学生不善于自主学习。高中学生大多数自主学习能力不高,不善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安排,不懂得制定学习目标,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调整,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而是习惯于跟着教师的节奏、按部就班地学习。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便不知道如何学习,假日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学校统一组织补课,无疑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

二、克服补课热的对策

1.改革高考制度。高考应指向素质考查。要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尽快延伸到高考,实现多途径,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素质,实现多元化的高考制度,克服单一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优劣的高考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补课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2.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力引导。要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机制,强化过程性评价,克服单一用成绩评价学校的做法,鼓励真诚大胆对待教育革新,勇于大胆创新,全面认真实施新课程改革,实实在在地为教育“松绑”与学校站在一起,抵御误解和压力,减轻学校压力,消除顾虑。要强化措施,对区域性办学行为,特别是目前不可避免的补课现象进行一定的规范,实现区域性统一,并严格执行。如某省统一规定,一经发现学校补课,校长即撤职,效果肯定是较好的。

3.家长树立对子女的合理期待意识。不能从自己个人的愿望偏好出发,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屈从于社会的潮流,片面追求高学历,使自己过高期待成为子女的重负。而应结合孩子的客观实际情况与自我意愿,引导他们自觉地建立起对自己的期望,并以此期待激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成为孩子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聿福奠基。

4.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尽量做到不补课。学校坚定办学目标和行为,勇于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坚守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保持一份教育家的职业操守。不以考试视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偏离教育的目标和本质。不过分强调分数至上,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立足高远。管理上应规范办学行为,坚决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和开足规定课时,严格控制学生的作息时间、考试频率和考试难度,实施对学生的多元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