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九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一、树立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分析查找学习困难的原因,制定出符合该生实际的学习计划。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予以培养,让学困生找回信心,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相对较差,所以,教师要教会学困生整理、归纳数学基础知识,使课本上相关的一些分散知识系统化、提炼出知识点,突出主干。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内容,要弄清楚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对课本上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了如指掌,用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信手拈来。

(二)创造机会,展示自我

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教师,要时刻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一位学困生站起来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全班同学们都投来赞扬的目光。我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捕捉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评价,并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他们,使他们富有自信心,感到“我能行”。这样就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受到鼓舞,从而努力学习,并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很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分等级布置,首先布置简单基础题作业,然后再加一道有点难的作业,甚至是一些难题,连学习好的学生也难以完成的题也让他们进行尝试。激发他们的灵感,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或类似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给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们向前迈进。

二、因材施教,强化辅导

(一)培养兴趣,激发动力

很多学困生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这部分学生,就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多给一些学习机会。因此,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我是这样做的:

(1)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性。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尽量使学困生能回答其中的某些问题。回答对了我给于鼓励表扬,错了都给出善意的建议,并且叫他们坐下,听成绩好的同学回答,再叫他们重复答案,这样反复练习锻练他们的胆量。

(2)使学困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有了进步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知道不足可以鞭策自己发奋努力。总的来说,满足学困生的求知欲,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培养合作学习

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易事。当我们千方百计的使学困生略有了一点学习兴趣时,我们绝不能放弃,要步步为营,及时巩固。可以让他们与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共同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让他们去帮助比他们更学困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培养了学困生的合作意识,又巩固了他们学习兴趣的成果。只有及时巩固成果,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些学困生就会爱上学习,终生受益。

三、关注课堂,增加学习机会

(一)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课堂四十分钟是关键,但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精神不够集中,学习效率相对地低下。同时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让他们到黑板上做有把握的题,并且叫他们讲解题思路,他们的参与意识就会大大加强,畏惧心理有所改善。为了延长学困生专注的时间,有时候就要结合课堂内容做些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第2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一、上好第一节课

“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今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心。所以,我们想要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要设置许多问题“催化”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绪言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热天时食物为什么会腐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等等。恰当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永不满足。

二、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指导学生科学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四、诱导探究激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金属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更佳。

五、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

第3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关键词:培养兴趣 保护兴趣 激发兴趣 发展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事、某物带有感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因此数学学科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结合数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地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地、主动地学习。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而教材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一手材料。现就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指导学法,培养兴趣

要把数学学活,首先要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促使人们去学习去探索而不畏艰难的动力在于“伟大的热情”,而对一个事物有“伟大的热情”的原因又在于有“伟大的奋斗目标”。一个小孩子可以为“一次考试得了好分数而受到表扬”,就发誓要学数学,去当一位数学家;当然,他也会为另一次成绩不佳而放弃这一志向。然而,在我们的同学中间,何尝没有这样幼稚可笑的大孩子呢?“为得个好分数,脸上光彩”的;“为超过班上××人的分数而默默下功夫”的人是不难找到的;而真正是“对未知科学充满着求知的渴望”,“从克服困难中,找到乐趣”,“就是要把数学学好,使自己成为祖国有用之才”,抱定如此志向的人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当然,一个好的分数,一次老师的当众表扬,也会使你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甚至,当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居然给老师的讲课或教科书,找出了一点错误或不足之处时,你也会因看到自己的一点能力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些都会成为你学好数学的诱因。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能持久地作用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因此,培养兴趣是绝对必要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培养的。在学习数学中,想舒舒服服地去培养兴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位数学天赋很高、成绩也一直不坏的学生,也要花费相当多的精力才能培养起数学兴趣来。

二、爱护学生,保护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热爱,是数学老师工作的起点。没有爱,就谈不上老师的工作。热爱学生首先要热心、细心、耐心教育学生,鼓励他们奋发向上。爱的天平,绝不能放上偏见的砝码。作为数学老师,不能只爱几个得意门生,要以同样火热的心爱全体学生,爱每个学生。热爱学生还要表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所谓“严师出高徒”嘛!因此老师对学生要热爱而不骄纵,尊重而不迁就,信任而不放任。但严格要求不是苛求,不是强迫命令,更不是简单粗暴,而是教育性、说服性、指导性、严肃性的和谐统一。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本学期评优课中,我上的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我是这样联系实际导入新课的,先出示这样一题:“学校有12个篮球,体育课上,四年级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分男生组、女生组2组活动,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几个篮球?”很明显,这是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很简单,同学很快算出了答案,然后再出示这样一题:“三年级上体育课,有10名男生和5名女生喜欢篮球运动,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2组,每组分得几个篮球?”教师讲道:“也能每组分6个吗?”很显然,这样分男生会大有意见,而女生每人一个还多一个篮球,那么怎样分才合理呢?这时我再告诉大家,用老办法(平均分)不合理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一样,学习了“按比例分配”这一课就会合理地分配篮球了,就这样,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学效果极佳。

四、精选练习,发展兴趣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可以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做到由理性上升到感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石块、铁钉等);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五、动手操作,从做中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数学却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因而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运用直观教具外,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拿出直径为3厘米、5厘米、7厘米的圆,同桌合作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思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学生们兴致很高,同桌两人想各种方法进行测量,动手又动脑,最后发现圆周长与直径之间有倍数关系的感性认识。但是圆周长究竟是圆直径的几倍呢?是否每个圆的周长与其相应的直径都存在相同的倍数?学生还不清楚,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愿望。

六、适当鼓励,适度评价

第4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生成了,人的思维就比较活跃,感知也较敏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还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揭示教材中存在的矛盾, 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欲得”的境地,能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导学生在思考中寻疑,从解题的方法中去寻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到数学带来的惊喜、神奇、美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探索最佳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以旧导新,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对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定理的应用。数学又在于内部结构的严谨,对概念的精确定义,因而在讲解概念时用读读、议议的方式提出关键性词语,要一字不差地按照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讲,讲性质、法则、公式、定理时,可用发现法、比较法进行多方面联系,纵横扩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习题课或复习课,采用“一题一设”效果甚佳,或者用议论、练习或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搭建起自我创造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索,创造。

二、培养自信心

学习数学要有自信心,不能对数学的学习有误解, 过去没有学好数学并不意味着现在或将来也学不好数学;一两次没有考好不等于永远学不好数学了;前面的知识没学好,不等于后边的内容就无法学好了。教师要努力消除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帮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就,这种成就动机是推动学生的学习主要动力之一。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要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分等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让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成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每堂课、每个提问、每道题的点滴成功中不断积累,会提高他们的志向水平,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最终凝聚成较充沛的“能量”,促其扬起前进的风帆,促使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数学兴趣。教师要正确地运用评价机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有技巧地、艺术地进行评价。对优等生,教师要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鼓舞,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引导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继续努力;对学困生则要多帮助、多指导,鼓励他们在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

兴趣发生的基础是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通过学习它去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易于接受。使得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当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快乐,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我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我们要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数学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单亮.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初探[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09,(5).

[2]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5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一、寓情于理,建立教学的最佳情境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教育从情感入手,即注重学生从内在需求出发主动有效地学习,尽量排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心理上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培养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做到寓情于理,建立教学的最佳情境,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那么,如何做到这个前提呢?

1.要求教师与学生是良师益友的平等关系。

初中生的表现欲极强,易激动,疑心重,常常根据一点小事或一句话就下结论――老师这样喜欢我,我一定好好学习;老师这样恨我,我为什么上他的课?中学生有着比成年人更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喜欢听表扬,不愿听批评,学生只要有进步,就该多表扬,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要摆清事实,讲清道理,所以对学生一视同仁。另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有的问题就是直接要求回答;有的则用“请同学来告诉我”的问法,这是一种求教的语气;有时则是展开一种讨论式、商谈式的互相切磋,还不妨故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驳倒”自己。这种“问”与“答”的过程是“启发―探索”的教学双边活动,能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劲头。

2.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把孩子当作“大人”。

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上课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和学生同在台上,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当主角。除了在阅读、提问、对话、讨论等活动中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之外,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还应密切注意学生的表情,及时得到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还要特别关照到所谓在容易被自己遗忘的“角落”里,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给他们各种的参与教学机会。还有一种历史课上的“特殊人物”――对本门课程思维活跃,但不是各科学习都能达到优良的学生,更应给他们表现“才华”的机会,培养他们自信、自豪的情感。

二、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诱导兴趣,利用教具激发兴趣

人的认识过程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中学生正当十四五岁,是知识的形成从形象思维发展上升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图像、画等直观教具,可以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诱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必须注意:

1.首先要有机地使用历史地图、图片,配合课文进行教学。

目前我国新编历史教材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附有一个插图,教材编写者力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对课本上的插图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一点。比如:讲“郑成功”一段时,可指着插图这样讲:“请看插图,图上战船林立,‘郑’字大旗迎风飘扬,战士们开炮舞枪,斗志昂扬,炮弹纷纷落在敌船上,敌人节节败退,郑成功站立船头,指挥若定,景象何等壮观豪迈。”这样用感染性的语言将插图用活了,学生的兴趣也就诱发出来了。

2.积极采用电化教学,借助影视等诱发学生兴趣。

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心切,因而利用幻灯、录像、模型、影片等多种教具配合课堂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讲原始社会《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一课时,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是教学重点,教材上虽有北京人特征的描述,但并不直观,我们就可充分利用北京人头像的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与现代人作比较,从而掌握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三、让历史富有文学性,陶冶学生情操。

“文史不分家”。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将历史和文学结合,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学色彩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那些生动形象的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电影、戏剧等与历史课关系密切的文学形式来描述历史人物,阐述历史事物。如讲秦长平之战时,引用“纸上谈兵”的典故说明赵括死背教条脱离实际,导致赵军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但是故事并不等于就事论事,为故事而故事,它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把一些内容较多,易混,难记的知识编成诗歌记忆。因为诗歌容量大,和谐压韵,背起来琅琅上口,易记不易忘,这种方法很符合初中生的记忆特点。比如1842年8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编成:“《南京条约》四二、八,香港从此离了家,赔款两千一百万,开放五处通商家”。

四、开辟第二课堂,从中体验乐趣

由于课时限制,历史课堂教学任务显得很重,开辟第二课堂,加强训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体验乐趣,对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具有补充、促进作用。

1.利用课外历史兴趣小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并根据教学实际制订出一系列活动计划,做到次次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并结合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抢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之中,通过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教育内容,把历史课教学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深受学生的欢迎。

2.利用“乡土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地补充和插入本地的一些历史故事,用他们的精神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一个品学兼优、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6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1.明确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如我常对班上学生说:学不好数学,课间操去买个馒头都算不好帐,将来去打工也算不出哪份工作更挣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改编例题,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兴趣。

2.引入课题尽量做到新鲜有趣

在正式讲授新课之前,老师要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相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与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例如,教师讲“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他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学生们很快就能猜出谜底,然后编出一个小朋友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小学生认识了小时、分、秒,同时也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的思想教育。

3.讲授新课努力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新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1、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之中。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评价语言一定深思熟虑

每个人对于好听的话都会感到欣慰,小学生更是如此。只有当他成功时,才会努力去拼搏、奋斗,成功是兴趣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不同,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课堂语言应充满感情“你真棒!”“我们为他的准确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再动动脑子,好好想想,你肯定行!”,这些激励的语言,说得学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而且能让他们在分享成功的同时,愉悦的学习数学。

5.开展活动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活泼有趣、灵活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新课标数学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活动形式:竞赛、实践活动、动手操作等。开展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如教师出口算题学生抢答和书上的“夺红旗”。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动中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三十八页的三题,就是一道典型的动手操作题。学生按照要求通过拼图最终得到了的美丽图案,不仅身心得到了愉悦的享受,更是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有关“上、下、左、右”知识的巩固。

6.把爱的阳光洒向全部孩子

第7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关键词:兴趣;中职学生;问题;成果;参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常常采取的是简单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会感到专业课比较难、比较枯燥,严重不利于学科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认真分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要借助恰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地走进课堂。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往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差、习惯差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经过中考筛选下来的,学习的基础和学习的兴趣也比较差。所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中职学科的学习态度,甚至一些学生仅是在“奉”家长之命,在消磨时间,严重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充分帮助学生认识到专业学科的存在价值,要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进而使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点。

2.教学方法单一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应对考试,也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最多的知识,在授课的时候,我们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都是在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学活动,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打破教师的“一言堂”,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多样化的课堂,以促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有太多的因素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影响着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从中职学校的教学来看,我们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借助恰当的方式来改进课堂,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在展现学科价值的同时,也为学生全面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做好中职课堂的改革

1.借助“成果”展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的成果展示是指借助多媒体的视频或者是图片来展现相关的数控车床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展示中认识到其价值,然后,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最终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基础工作。

例如,在教学《华中系统车床操作》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走进课堂,在授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华中车床数控系统操作演示视频”,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展示中了解基本的操作知识,进而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成果”的展示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高效专业课堂效率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2.借助“参与”体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与体验是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一直以来,我们采取的都是理论知识传授的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更新观念,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要确保学生在体验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Mastercam Lathe v9.1的图形绘制与修整》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授课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对知识进行讲述,而是让学生在“Mastercam Lathe v9.1”软件中进行自主“探究”,也就是说让学生自主对软件中的功能进行学习,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掌握知识,同时,也能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8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一、 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若教师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内容以及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对教学内容作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经常遇到的有趣问题能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的求知欲望。如: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为什么灯丝断了以后搭起来要比原来亮?为什么小鸟落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诸如此类的问题是生活中学生随时可见而又渴求解决的,如果这些问题能在教师讲解相关内容时采用恰当方法,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激发学生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无疑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动机,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

二、 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

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如果教师仅仅着眼于“如何教”的角度去研究和构建教学活动,如果把教学过程仅仅看成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灌输过程,如果把教与学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教什么学什么,教多学多,教少学少,不教就不学”的线性关系。将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包讲,学生包听,教师做实验,学生记结论,死记一些物理概念、规律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处于一种不愿学又不得不学的情况,这就谈不上学习兴趣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合作伙伴,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乐园,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如讲透镜成像时,教师先提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等到各种情况的成像如何,然后指导学生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结果。整个过程教师只是指导,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意识,动手动脑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获取知识的主人。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 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喜欢学习物理,在物理学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行。所以,物理教学中的相关实验都必须做,而且对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需要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如许多同学总是错误地认为,物体与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时,总是接触的。为了避免这方面的错误,可以做这样的实验:用一根细绳悬挂一颗铁钉,然后拿一磁铁慢慢靠近铁钉,就会发现二者并未接触,铁钉已经偏离原来的位置,这说明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通过以上事例说明,搞好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寻找客观事物的规律,纠正平时的一些错误理解,引起有意注意,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 以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就应该摒弃“灌入式”的教学,把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化成学习的主人,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师创设合理的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效的。如,某段导体两端电压为10V时,电阻是20Ω ,当导体两端电压为5V时,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可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然后再分组进行讨论、反复阅读理解电阻这一概念等相关内容,通过分析、综合、整理,使学生加深了对电阻概念的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对于一个指定的电阻,它的阻值在同一条件下不会因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通过讨论,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理解,这不仅帮助学生为今后学习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性和竞争意识。

五、 通过课外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9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一、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学生活动,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