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针灸推拿学前景精选(九篇)

针灸推拿学前景

第1篇: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 针灸推拿学;留学生;全英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a)-008-02

针灸推拿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随着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来我国学习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留学生逐年增多。为满足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中医学用英语授课的医学教育的需求,我校从2007年开始招收中医针灸推拿学的全英文班本科专业的留学生,他们的到来,无疑对学校英语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同时,对学校的师资队伍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检阅。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不仅使教师面临新的教学任务和挑战,同时也是反映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参与了全英班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针对中医院校留学生医学全英文授课和中医教学的特点,认为有以下几点需加以重视:

1 注重全英班留学生的特点

目前我校大多数留学生主要来自韩国、印尼、美国、法国等国,也有来自非洲国家的学生。①作为在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敏感性、国际性、文化差异性等特点[1]。②热爱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英语基础好,英语会话能力强,这为教师进行英语授课奠定了基础。③思维活跃,尤其是美国学生,经常上课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各种问题,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求老师的英语基础好,要能足够应付学生的提问。④上课喜欢记笔记,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课堂的吸收率,但是如果幻灯片的描述太多,就会影响教学进度。⑤有部分学生(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的英文基础差,个别学生是因为家长的意愿来学习中医,他们远离祖国和亲人,再加上一定的语言障碍,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随意性大,有的出现严重的缺课和迟到、早退现象。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有目的地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措施。①教师应了解学生所在国的历史与文化,以便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能因时、因势、因人施教,耐心、诚心、悉心待人[2]。注意掌握留学生带有地区特点的语言习惯和特色,在交流中师生共同提高,适当学习教育心理学,及时掌握留学生的心理,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提问[3]。②在留学生全英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忽视文化背景,仅从中医本身或仅以教材上给出的翻译作解释,往往不够全面和准确。如果从文化背景入手,就能弄清中医针灸学术语、体系的来龙去脉,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主讲教师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进修,能具备一些哲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③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插入一些临床病例、生活常识等内容,使学习要点与临床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深奥的理论的讲解浅显易懂,避免照本宣科。④由于全英班是小班授课,课堂进度比较容易控制,因此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一些好理解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小题,大家一起查资料、准备,上课前写出内容概要,交给教师,并推举一人作为代表发言。强调学会查找资料、搜索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师也能在课堂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听课,从而发现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不足。⑤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留给学生,并做到来信必回、有问必答。

2 注意针灸推拿学的专业特点

针灸推拿学是一门深奥的理论性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让理论由抽象到具体,浅显易懂[4]。①经络腧穴部分,涉及很多经络名称、穴位定位等专业术语,尤其需要提及很多肌肉、神经、血管以及其他解剖部位。针灸治疗部分则涉及很多中西医病名、症状和体征,都是一些生僻、拗口的词汇。这些专业性强的词汇,都可采用拼音加英文对照制作电子幻灯,重要的词汇、短语还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以加深印象。②针法灸法部分重在操作,主要内容是各种针刺、艾灸、火罐、头针、耳针的操作。这部分的授课需仔细叙述手法步骤、讲解操作过程,配合现场操作演示,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既保证了各个知识点的讲授,也保证了重点、难点的讲深和讲透[5]。③针灸推拿学的临床见习、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在理论授课实施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见习,每一位授课教师必须同时担任临床带教工作,使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紧密地衔接起来,以便将学生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在临床教学中得以强调、解决。通过对临床典型病例的详细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领会和应用。通过对具体患者的选穴处方、针刺施术,使学生直观地熟悉针灸操作过程。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视线内自己独立地操作。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循环,达到教学目的。

3 注意提高师资水平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全英班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最关键所在,因此,建立起一支符合国际标准的全英文授课的医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6]。笔者认为,①推行多元和高质量的师资培训体系,开设全英文授课培训班。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对参与留学生教学的师资进行英语强化训练,并注重后备师资的培养。②有系统地组织一部分师资,进行英语能力系统培训或全英文授课教学能力强化,提高英语授课的水平和实际效果。可喜的是,我校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全英班的教师培训,人事部门已请外教开设口语强化班,提高在职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表达能力。教务部门也组织专业教师到外国语大学接受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英语强化训练,这一批老师已经成为全英班教学的中坚力量。③一名合格的全英文班教师,要有扎实的针灸专业技能和知识,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教师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广泛吸收,才能充实教学内容。

总之,招收全英文针灸推拿学留学生是历史条件下的一项重要任务,面临巨大压力和众多困难,不仅存在语言障碍,而且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习惯、经历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只要本着敢于实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深入领会中医基本理论,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加强英语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全面培养,认真备课,精益求精,遵循留学生中医针灸推拿学教学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展全英教学,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和提高留学生英语中医教学水平,为我国留学生医学教育品牌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蒋明.经典课程实施于留学生教育中的问题研究[J].中医教育,2006,(6):31-34.

[2]张立平.北京中医药大学境外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分析[J].中医教育,2006,(6):19-21.

[3]陈晔,柴可夫.中医院校留学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2):78-80.

[4]沈甜.针灸对外双语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论坛,2009,6(7):121-122.

[5]顾星.中医针灸推拿实验教学的创新性研究[J].中医教育探索,2008,10(7):1078.

第2篇: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011年急性腰扭伤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针灸方法配合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平衡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采用平衡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好,并且效果迅速,更安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 平衡针灸 推拿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80-01

急性腰扭伤俗称为“闪腰”、“岔气”、“坠腰”,是普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1]。常由于用力姿势不当,跌仆损伤或是转身起腰不当,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损伤。急性腰损伤需及时治疗,若不及时会变成慢性腰损伤,则会预后较差,康复较慢。急性腰部损伤有的会立刻出现腰部疼痛,有的会扭伤后不久或是次日出现疼痛,咳嗽时疼痛加重并且活动受限。急性腰损伤是针灸治疗有效病症之一,笔者采用平衡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0年—2011年8月间急性腰扭伤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36±8.3)岁,腰部一侧疼痛19例,两侧疼痛25例,腰部疼痛并向腿部放射6例;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34±8.9)岁,腰部一侧疼痛20例,两侧疼痛26例,腰部疼痛并向腿部放射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疼痛部位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部有损伤史,时间不超过三天,并且多发于青壮年;有一侧或两侧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坐立、行走、翻身,保持一定的姿势来减轻痛苦;腰肌或臀肌有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损伤部压痛点明显,脊柱生理弧度有所改变;X线及CT显示无异常。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选穴:水沟、后溪、腰痛穴、委中、命门、大肠俞、阿是穴。不同穴位针刺的深度不同,针刺得起后提插捻转泻法,后留针20min。推拿手法:取平卧位,让患者放松,做膝部、踝部的活动,并做屈伸髋部,用揉法和滚法在腰背部进行5次左右,再用两手拇指循脊柱两旁从上向下推5次左右,并用一手放在肩膀,另一手以肘部按住腿部,并向反方向慢慢扳动,直扳倒有阻力为止,左右两侧交替做此扳法。观察组:选取平衡针灸法中的腰痛穴,位于前额正中,印堂穴上1.5寸,3寸毫针向下平刺1寸左右,左侧腰痛向右平刺,右侧腰痛向左平刺,腰上部可向上平刺,中腰以下可向下平刺,麻胀痛感觉时可出针,病程较严重的可以留针,但在不晕针情况下,留针15min。推拿手法与对照组相同,并且注意避免腰部受冷受湿。

1.3 治疗标准。痊愈:所有症状均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可正常生活学习。有效:所有症状基本消失,腰部可正常活动。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是严重,仍不能正常学习生活。

2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40例,有效4例、无效6例,治愈率80%,总有效率88%;观察组治愈47例,有效3例,无效0例,治愈率94%,有效率达100%。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腰痛具有发病急、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的特点。由于外部扭伤,导致内部肌肉、筋膜、软组织拉伤,使腰部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通。张仲景《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说:“跌扑外伤而腰痛者,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不通也。”中医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规针灸治疗选穴原则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循经选穴,学则穴位较多,并且上下配穴,头部、臂部、腰背部、腿部均选择穴位,比较麻烦,再加上有些穴位在腰背部,若掌握不好深度则会损伤内脏。由于穴位较多,患者也不太方便,常规穴位需要留针,这会导致很多患者有晕针、滞针的不良反应。现笔者采用平衡针灸法治疗简单并且方便。平衡针灸是以中医心神调控与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基础形成的新的针灸方法[2]。这种方法并不是传统的去治疗疾病,而是通过外部刺激来调整人体的平衡,这种平衡是人体自身的一直平衡,这种平衡是天生的。并且通过刺激神经高速的传达给大脑中枢,并自我调整来维持这种平衡,并间接的自我治疗疾病,恢复自己的平衡功能。平衡针灸法有38个特定穴,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一病一穴、一症一穴的特点,腰痛穴位于印堂穴上1.5寸,这是前额动静的分支与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还分布眶上神经,具有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消炎止痛的作用。平衡针灸法具有进针快、针感快、出针快的特点,一般不超过三秒,所以不会出现晕针、滞针的不良反应,并且一般穴位均位于四肢等部位,所以不会损伤脏腑。对于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的人,可一针见效,对于病程长、病情重的患者一针也可使病情有所改善,所以平衡针灸法可以再短时间内治好疾病,缩短治病过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简单安全方便。配上推拿疗法治疗更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可加速并且完全的治疗痊愈。腰部是足太阳膀胱经、任、督、冲、带脉的分布处,所以在推拿时候可循经治疗,疏通经络,脊柱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分布,所以用两手拇指至上而下循经推拿。活动膝部、踝部、屈伸髋部可以使腰部肌肉放松,防止腰部挛急,使气血更加通畅。腰部受伤需要注意保暖防止腰部受冷受湿而使病情转变,加重。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平衡针灸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显著,安全、简单、方便、见效快,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篇: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湖南省郴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疗法与推拿疗法联合治疗方案用于腰痛临床治疗的疗效,总结该方案治疗腰痛的经验。方法 选择240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腰痛病患者作为I组临床研究对象,行针灸、推拿结合的临床治疗,另选同期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腰痛症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II组、III组临床研究对象,II组与III组各为70例,II组仅行针灸治疗,III组仅行推拿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I组不同证型患者疗效,比较各种证型疗效差异。结果 该次3组患者经过治疗后,I组总有效率与治愈率分别为98.75%、86.67%,II组分别为90.00%、55.71%,III组分别为92.86%、78.57%。对应比较I组、II组、III组的总有效率,I组稍高,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比较I组、II组、III组的痊愈率,I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3种证型疗效比较,肝肾亏虚型、血瘀气滞型、寒湿痹阻型总有效率分别为98.89%、98.88%、98.36%,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为腰痛症患者行针灸、推拿结合的临床治疗,相比于单纯进行针灸治疗或者单纯进行推拿治疗,可以得到更高的疗效,这一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推广价值。

[

关键词 ] 腰痛;针灸;推拿;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33-02

腰痛症在临床上也称作腰脊痛症,它是指人体在出现内伤损害、外感侵袭、挫闪扭伤、劳欲过度等问题时,腰部气血的运行受到阻滞,致使腰部或者脊部的筋脉失于濡养,产生的一侧疼痛或者两侧疼痛症状[1]。腰痛症多出现于腰背部、骶部、脊部,发作时,可伴随人体下肢部位的放射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存,是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疾病[2]。目前,现代生活节奏呈现持续加速的趋势,人们所面临的工作及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加之缺乏足够的户外运动锻炼、长时间处于坐位,腰痛症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发病年龄也倾向于年轻化[3]。当前时期,西医治疗腰痛症主要采取消炎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镇定剂)保守疗法,可以暂时患者疼痛感,但是无法做到彻底消除腰痛症发作的根源,使得该疾病成为迁延难愈的一种疑难症[4]。中医治疗此疾病,则致力于从致病机理入手,通过针灸疏通经络、推拿舒缓筋骨来进行治疗,得到了较高疗效[5]。为掌握针灸与推拿疗法用于治疗腰痛症状的具体疗效,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24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所选240例腰痛症病患,全部于在该院接受治疗,男119例,女121例,年龄在18岁~85岁间,平均年龄为(54.32±3.86)岁,病程为0.5~201.2 d,平均病程为(30.9±5.2)d。引发腰痛的原因如下:31例为急性腰扭伤,122例为腰间盘突出症伴随症,78例为腰肌劳损,9例肾绞痛。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为患者进行辨证,其中,肝肾亏虚型、血瘀气滞型、寒湿痹阻型各为90例、89例、61例。此240例患者为I组,另选同期治疗的腰痛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各70例的两组,作为II组、III组。对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证型、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病程等一般资料相对应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疗效比较。

1.2方法

医师为I组240例患者行针灸与推拿结合的临床治疗,II组70例行单纯的针灸治疗,III组70例行单纯的推拿治疗。针灸疗法如下:所取穴位为双侧的肾俞穴、大肠俞穴、小肠俞穴、委中穴,以及阿是穴、太溪穴、阳陵泉穴。取俯卧位,通过初步按摩、交谈、聊天等,引导患者全身放松,以不同证型为基准,选择对应穴位、对应针刺方法进行针刺,血瘀气滞型取阳陵泉穴,肝肾亏虚型取太溪穴,血瘀气滞型、寒湿痹阻型均用泻法,肝肾亏虚型用补法[6]。针刺成功后,留针15 min,行针频率为每隔5 min1次。推拿疗法如下:患者取俯卧位,自然地将双手放置在头部的两侧,做好推拿治疗准备;医师站立患者身侧,取患者腰骶部等疼痛部位,采用揉法、滚法、推法等方法在患处周围进行5~6 min的初步放松按摩,逐步朝向患者的疼痛部位移动,顺着伤侧的骶棘肌纤维进行往返操作,每次治疗约进行3~4遍[7];推拿的同时,对患者的腰部进行后伸活动,逐步从小幅度活动过渡到大幅度,手法逐渐从轻到重,以加快患者的气血巡行,使患者的经络、血脉运转得以疏通;此外,牵住患者患肢的踝关节部位,进行为时约3 min的牵引治疗,牵引力应当控制为患者不会被移动。

1.3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分为治愈、改善、无效3个等级,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治愈:患者腰痛症状彻底消失,腰背部、脊部等活动受限部位的功能恢复正常,临床体检结果显示阳性体征消除。改善:患者腰痛症状可见显著改善,腰背部、脊部等活动受限部位的功能基本达到正常,但久坐、久立、久行后还有疼痛感,临床体检结果显示阳性体征消除。无效:治疗完成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临床体征、各部位功能受限情况均未得到有效改善。治愈与改善均为有效。治疗完成后,对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愈率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应比较3组患者差异。

1.4统计方法

选择spss13.0软件进行该次研究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差异行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完成后,该次研究I组有效者共237例,总有效率为98.75%,治愈、改善各为208例、29例,II组有效者共63例,总有效率为90.00%,治愈、改善各为39例、24例,III组有效者共65例,总有效率为92.86%,治愈、改善各为55例、10例。比较3组总有效率,I组稍高,与II组、II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比较3组治愈率,I组明显高于II组、I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最低。见表1。

2.2不同证型疗效

I组240例患者中肝肾亏虚型、血瘀气滞型、寒湿痹阻型各为90例、89例、61例,肝肾亏虚88例有效,总有效率98.89%;血瘀气滞型88例有效,总有效率98.88%;寒湿痹阻型60例有效,总有效率98.36%。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腰腿痛是一种可能由多种疾病共同引发的临床症候群,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以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为主.在我国传统中医中被归为痹症范畴,其发病机制被总结为:风寒湿邪气侵袭或外伤劳损,导致气血凝滞而发病,致经络闭塞不通,不通则痛。传统中医常使用针刺和拔罐等治疗方法来治疗腰腿痛,其目的是通经活脉、疏风散寒祛湿.针灸是一种在民众中有广泛基础的中医治疗手段,能起到温经通络、温补肾阳的作用[8] 张善纲等[9]探讨中国针灸对非洲下腰痛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表明,对于非洲黑人,针灸可以减轻下腰痛的症状,改善体征和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因在中医“痹症”多以肾虚为本,风、寒、湿、热为标,关键在于气滞血瘀,不调理气血不能治愈。针灸具有很好的调理气血作用,对腰痛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袁斓等总结近10年来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进展一文中报道,欧阳崇治疗20例腰肌劳损病人,取双下6穴,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该院总有效率达98.75%,可能与配合推拿手法有关。袁斓等[10]也同时报道,推拿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祛瘀、缓解疼痛的作用。

综上,腰痛症主要是由于肾虚或者患者的腰部受到外伤损害、外邪侵袭所造成,临床表现为气血运行紊乱、脉络经筋绌急、腰部一侧/两侧明显疼痛,我院在进行治疗时,采用针刺疗法疏通被阻滞的气血,然后配合推拿疗法对背部局部肌肉组织的神经压迫、痉挛症状进行疏解,以达到表里兼施的治疗效果[11]。该组资料研究显示,总有效率达98.75%,治愈率达86.67%,总有效率与单纯地进行针灸治疗的70例患者及单纯地进行推拿治疗的70例患者相比,虽差异无统计意义,但稍高于后两组,治愈率则明显高于后两组,且差异有统计意义。这一结果说明,针灸与推拿二者配合用于治疗腰痛症,对于改善患者的腰痛症状,促进患者活动受限部位活动功能恢复,具有更高的治疗价值。

在此次研究中,该院为证明针灸结合推拿疗法对治疗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差异,还对比了240例患者中肝肾亏虚型、血瘀气滞型、寒湿痹阻型3种证型患者的总有效率,所得结果分别为98.89%、98.88%、98.3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证明,针灸、推拿结合疗法对于各种证型的腰痛症均具有较高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腰痛症这一临床常见的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的疾病,接受针灸、推拿结合疗法的治疗,其疼痛、活动受限等几种主要症状皆可以得到有效地改善,因此,临床医师应当着力加大对于此方案的推广力度。

[

参考文献]

[1]赵立胜. 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2):137-138.

[2]张冲,万军. 腰痛病因病机及治疗略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5):65-66.

[3]张永民. 手法推拿结合针刺腰痛穴治疗急性腰痛148例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2012(12):919-920.

[4]曾燕,周景超,刘泉宏. 针灸治疗腰痛的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3(1):67-68.

[5]王亮,王莹莹,杨金生. 腰痛中医外治疗法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4):472-476.

[6]黄雷,李军汉. 电针、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1(3):237-238.

[7]陈鹏,王麟鹏,刘存志. 针灸治疗腰痛的国内外研究评述[J].中国医药科学,2011(21):28-29.

[8]全晓艳. 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作用机理及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24-25.

[9]张善纲, 王晓红, 熊楚梅.中国针灸对非洲下腰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5):1188-1190.

第4篇: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 小儿推拿 穴位 初探

中医小儿推拿疗法,古名“小儿按摩”,是传统中医推拿疗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小儿推拿是以手法对小儿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凭借医者双手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治疗方法,操作的部位主要是在腧穴上。通过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小儿推拿疗法因简、便、效、廉的特点,在中医临床广泛应用。

小儿推拿穴位研究现状

杨甲三在《针灸腧穴学》中指出,“针灸、按摩医疗实践,是腧穴概念形成的本源”[1]1,“气、血、脉概念的形成,是腧穴名称出现的基础”[1]3,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小儿推拿穴位的形成。小儿推拿的穴位一部分借助于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另一部分为小儿推拿特定穴。

1.小儿推拿穴位分类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大致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形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另一类是小儿推拿特定穴。二是按穴位分布的部位,分为五大类:头颈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腰背部穴位、上肢部穴位、下肢部穴位。

2.小儿推拿穴位数量

现代文献对小儿推拿穴位的数量,各书论述不一。俞大方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中,介绍小儿穴位82个,其中特定穴45个;曹仁发主编的《中医推拿学》记载穴位65个;张素芳主编的《中国小儿推拿学》记载穴位94个;金义成主编的《小儿推拿》论述穴位最多,达到160个。通过检索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其中“穴位主题词范畴表”中,只录入了十四经穴及奇穴,而小儿推拿特定穴未见记载。国家中医管理局1989年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经过反复推敲论证,对人体十四经361个腧穴及部分经外奇穴的定位进行了审定,制定出标准化方案,并于199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经检索,现代文献中记载的小儿推拿穴位共179个。目前,小儿推拿特定穴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小儿推拿特定穴

1.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小儿推拿特定穴尚没有明确的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小儿推拿特定穴是该疗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小儿推拿所特有的穴位,这些穴位不同于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也不同于《针灸学》中的特定穴,小儿推拿特定穴一般呈点、线或面分布,以双肘、膝以下为多。目前,小儿推拿临床习惯上将不属于经穴和奇穴的小儿推拿部位称之为小儿推拿特定穴。对于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形成,目前研究还比较少,袁洪仁认为与古代相术有关,他认为《小儿按摩经》中的“面部五位歌”、“面部五位图”、“命门部位歌”是相面术的内容,小儿“三关”络脉诊法、“手面图”诊法是相手术的内容等[2]。关于特定穴的形成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2.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命名

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名称有一定的含义,命名也有一定的依据。正如《千金翼方》指出的:“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3]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命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根据脏腑名称命名,如脾经、肺经、肝经、心经、胆经等穴位,是结合脏腑名称来命名;根据所在部位命名,如乳根、手背、脊柱、五指节、四横纹等穴位,是根据穴位所在的解剖位置命名;根据阴阳五行命名,如三阴、三阳、阴池、阳池、脾土、肺金、心火、肾水等穴,是根据阴阳五行命名;参照动物命名,如虎口、老龙、百虫窝、螺蛳骨、黄蜂、走马等穴,是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的形象特点,参照相关动物来命名,以比喻穴位的位置;借助自然景物或建筑物命名,如二扇门、板门、天庭、山根、泪堂、一窝风、靠山、水底、天门等穴,是根据穴位部位的特点,结合自然景物、建筑物来命名;根据穴位的治疗作用来命名,如精宁、左端正、右端正、天河水等穴,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来命名的。了解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命名特点,既有利于理解,也便于记忆。

3.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数量

经检索,现代文献中记载的小儿推拿特定穴共116个。

小儿推拿穴位溯源

小儿推拿的穴位虽大多出现于明清时期,但其中也有不少是出现于明清之前的穴位。以明清为界,对历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关小儿推拿穴位进行考证,总结归纳出小儿推拿穴位在明清以前与明清时期的分布情况。

1.明清以前小儿推拿穴位

明清之前,小儿推拿称之为“按摩”,按摩的手段主要以膏摩为主,手法种类不多,按摩的部位比较局限,有些操作有明确的定位,有些则是在周身操作,按摩的穴位主要有以下17个,其中风池、囟、脐3个穴位属于十四经穴,占总穴的17.65%,其余14个属于特定穴,占总穴的82.35%,见表1。表1 明清以前小儿推拿穴位名称、出处

2.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穴位

明清时期用于小儿推拿的穴位,经考证有一部分是沿用产生于明清以前的穴位(以下简称“沿用穴位”),初步统计共有121个,占整个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穴位的50.63%。其中,出自《五十二病方》的有2个,《素问》22个,《灵枢》35个,《肘后备急方》9个,《针灸甲乙经》17个,《千金要方》6个,《千金翼方》、《银海精微》各3个,《伤寒论》、《本草经集注》、《幼幼新书》、《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各2个,《中藏经》、《华佗神方》、《脉经》、《诸病源候论》、《孙真人海上方》、《太平圣惠方》、《苏沈良方》、《针灸资生经》、《鸡峰普济方》、《针灸神书》、《女科百问》、《儒门事亲》、《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经节要》、《卫生宝鉴》、《瑞竹堂经验方》、《活幼口议》各1个。

另一部分是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新增穴位,据初步统计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新增穴位共有118个,占整个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穴位的49.37%。其中,出自《针灸大成》的穴位最多,为39个,出自《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的有17个,《小儿推拿广意》18个,《小儿推拿秘旨》9个,《推拿妙诀》8个,《小儿推拿直录》6个,《幼科推拿秘书》4个,《保赤推拿法》3个,《万育仙书》、《医学纲目》、《医经小学》、《玉机微义》、《普济方》、《扶寿精方》、《医方集宜》、《孙文垣医案》、《古今医鉴》、《推拿仙术》、《慎柔五书》、《幼科铁镜》、《医宗金鉴》、《验方新编》各1个。

明清时期穴位分布、归经情况,见表2。表2 明清时期穴位分布、归经情况

讨 论

1.明清以前小儿推拿穴位分析

小儿推拿的穴位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最初记载小儿推拿的《五十二病方》中,没有具体的治疗部位,无穴名记载,以病所为施术的部位。之后,随着腧穴的出现和发展,到隋唐时期,小儿推拿的治疗逐渐出现比较明确的定位,治小儿夜啼“摩儿头及脊”,“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甚避风寒”等,已有穴位记载。明清之前,文献中记载的小儿推拿穴位不多,共检索到17个。分布以头颈部、胸腹部为多,上肢部、下肢部最少。穴位以面积较大的面状穴如腹、背等为主,点状穴、线状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明清之前小儿推拿主要以膏摩为主,摩法的操作面积较大,因而面状穴较多,其他手法,如掐法、推法等应用较少,因此,点状穴、线状穴较少。

2.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穴位分析

发展到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的穴位迅速增加,经统计,明清时期用于小儿推拿的穴位约239个,其中,属于十四经穴及奇穴的有75个,其余164个均为小儿推拿的特定穴。这一时期小儿推拿的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在《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方论》中,有的穴位是用于煅、灸、贴或诊断,而未用于推拿,如脐上下、龟尾骨、印堂、风关、气关、命关等,到《按摩经》时,始将风关、气关、命关用于治疗。在《小儿推拿广意》中才记录了脐上下用于小儿推拿。龟尾骨、印堂在《推拿妙诀》中被记录用于小儿推拿。又如承浆、年寿、鼻准等穴位,在《小儿推拿秘旨》中,还只作为诊断的部位,未用于推拿治疗,在之后的小儿推拿专著中才陆续用于推拿。

明清时期新增穴位借助于十四经穴及奇穴的比例逐渐减少,属于十四经穴及奇穴的仅有7个,占5.93%,而特定穴的比例迅速增长,无归经的特定穴111个,占94.07%。由此可见,小儿推拿特定穴主要出现于明清时期。穴位的分布部位、新增穴位与沿用穴位均以上肢部最多,其总数占总穴的51.04%;头颈部第二,占16.32%;下肢部第三,占11.72%;胸腹部第四,占7.11%;腰背部最少,为5.02%。总之,发展到明清时期,随着特定穴的不断出现,小儿推拿穴位在身体各部的分布,产生很大的差距。分布于上肢部、头颈部、下肢部的穴位共79.08%,胸腹、腰背部的穴位仅占12.13%。也就是说,小儿推拿的取穴,越来越趋向于身体的暴露部分或比较容易操作的部位,而胸腹部和腰背部的穴位,均排在最后,由此可见,小儿推拿穴位逐渐集中在上下肢和头部,更加有利于操作。

3.穴位存在的几个问题

小儿推拿的穴位,存在着两个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一个是名称问题,一个是定位问题。小儿推拿穴位存在着很多同一穴位名称不同,即“同穴异名”现象。同时,还存在着“同名异穴”现象,即穴位的名称相同,穴位的位置、主治作用不同,这种现象更容易给小儿推拿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对穴位的功能以及对小儿推拿的治疗了解不深的话,单从字面上是很难分清到底是哪个穴位的。例如,同是阳池穴,指的是十四经穴的阳池穴还是腕上阴阳的阳池穴,就需要结合上下文仔细分析研究。另外,小儿推拿还存在着“同穴异位”现象,一个穴位有多种不同的定位,有的穴位定位竟然有6种之多。这些现象可以说是目前小儿推拿临床在穴位的应用方面比较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古籍中小儿推拿穴位约有247个,其中,经穴奇穴75个,特定穴172个,出现于明清以前的穴位129个,出现于明清时期的穴位118个。穴位的分布以上肢部最多,有38个穴位具有“同穴异名”现象,有20个穴位有“同穴异位”现象,4个穴位具有“同名异穴”现象。通过研究发现,小儿推拿的穴位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来源于十四经穴及奇穴;二是由作为诊断或煅、灸、贴等临床治疗的部位或穴位发展而来;三是在小儿推拿实践中,逐渐产生的小儿推拿特有的穴位,即特定穴。小儿推拿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众多穴位,但目前对于小儿推拿穴位系统性研究的文献较少,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文献研究,对小儿推拿的理论和临床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小儿推拿穴位进行规范化研究并制定统一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甲三.针灸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3.

第5篇: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藏)药治疗大骨节病的研究”,课题编号为2007BA125B05。

【摘要】目的:通过对大骨节病中医药治疗手段及临床机理的循证分析,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检索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以大骨节病、中医药/针灸/推拿为检索词,时间在1994-01/2010-08期间的相关文章。按照Cochrane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循证分析。结果:5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大骨节病中医药治疗手段有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熏洗等方法,其中中医药治疗的有26篇,针灸治疗的有24篇,推拿治疗的有2篇。结论:大骨节病中医药综合治疗有效,且配合针灸、推拿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骨节病;中医药;针灸;推拿;治疗思路

Kashin-Beck disease in the medical treatment of the idea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Zhang ChongLuo Jian Wang Haozong QiaoJunhuiChang DeguiLuo Caigui

【Abstract】Objective: Kashin-Beck disease in medical treatment and clinical evidence-based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programs provide a reference. Methods: In China Hospital Digital Library Text CNKI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search database literature to Kashin-Beck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acupuncture / massage for the search term, the time during the relevant articles in 1994-01/2010-08. According to Cochrane standards, evidence-based analysis included studies. Results: 50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Kashin-Beck disease i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with oral, topical, acupuncture, massage, fumigation and other methods, of which there are 26 medical treatment, there are 24 acupuncture, massage therapy has two. Conclusion: Kashin-Beck disease i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effectiv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massage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pain and dysfunction, will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Kashin-Beck 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massage, therapy ideas

【中图分类号】R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60-01

大骨节病是一种与特定地理环境有关的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国内又叫矮人病、算盘珠病、柳拐子病等,国际医学界称本病为Kaschin-Beck disease或osteoarthrosis deformaris endemica。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东北至、四川阿坝州的一个狭长高寒地带,平原少见。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多发性、对称犯关节软骨,导致关节疼痛,日久增粗变形,肌肉萎缩,出现运动障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质量。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三因治宜等特点,采用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治疗,对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病情复杂、病程漫长、地域特点明显的大骨节病的防治具有其独特的优势[1]。

1 大骨节病中医药治疗手段

中医药在华夏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药内服、外敷、熏洗以及针灸、推拿、拔罐等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综合运用到大骨节病的治疗中,在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方面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别介绍如下。

1.1 药物疗法:中药内服、外敷、熏洗等:由于大骨节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定论,所以缺乏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治疗措施。但根据大骨节病的临床表现,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分析结果,有人提出大骨节病的中医辨证的主要证型为:气滞血瘀、寒湿阻络、痰瘀互结[1]。并得到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医骨伤以及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的认可。因而中药在治疗上主要可以使用汤剂、散剂、膏剂、洗剂等内服、外敷、熏洗等手段进行干预。

有研究[2]:采用身通逐瘀汤加减:黄芪、白术、薏苡仁、熟地、枸杞子、补骨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牛膝、地龙、羌活、 秦艽、桂枝、伸筋草、木瓜、络石藤,先水煎服1月,在粉剂服2月,总有效率达92.1%;另黄凤霞等[3]以祛湿通经补肾为大法, 方以麻黄、鸡血藤、穿山龙、牛骨、狗肾、桑椹子为主药,偏湿加薏米,苍术,偏寒加炙草乌、黄芪,肾虚加狗脊、川断。配合使用维生素、胡萝卜、芝麻,在治疗大骨节病中收到了事半功倍效果,总有效率为88%。闫学国等[4]根据骨关节在中医属肾,肾主骨、久病及肾的病机,通经络调气血,以丹参、当归、川芎等活血药物为主药,同时配合诸藤类及虫类药物等通络,自拟骨关节1号:黄芪30g、防风30g、苍术30g、白术30g、灵仙15g、穿山龙30g、羌活20g、独活20g、牡蛎20g、当归20g、川芎10g、麻黄5g、桂枝20g、甲珠5g、乳没各5g、炙马前子0.9g(单包为沫冲服)水煎服,结合中药糊剂外敷,用灵仙、山龙、白芥子、苍术、白术各等分为沫,生姜汁调敷,以出现火罐样为度,内服外敷,使肾气盛,充于骨,标本同治,临床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熏洗作为中医的又一大特色治疗,在临床中使用广泛,李世忠等[5]以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强壮筋骨立法,自拟中药熏洗方:伸筋草、透骨草、五加皮、威灵仙、木瓜、牛膝、防风、木香、当归、细辛、没药、乳香、元胡、秦艽、羌活、桂枝、三棱、川芎、草乌、甘草配合口服养血饮口服液(处方组成:当归、黄芪、鹿角胶、阿胶、大枣),有效率100%。

1.2 非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拔罐等:针灸、推拿、拔罐等作为中医学的非药物疗法,从古到今,尤其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发挥着药物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近年在国内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美国的一些州已经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特别是近期美国军队在战争中运用针灸治疗轻伤引起疼痛的战士,使其重返战场,在针灸治疗的新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在治疗疑难疾病方面,哈尔滨市针灸学研究所[6]早在1959年的针灸带徒班上,通过理论学习,掌握了一定的针灸技术后,就有按卫生局的指示,毕业前夕下乡以针灸治疗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记载。

推拿作为无创非药物疗法,现在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滚揉拿等手法,使病变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放松,运用点按等镇痛手法,同时配合扳摇等关节活动类手法,使关节做被动运动,逐步减轻关节的疼痛,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以期恢复关节的生理功能;

拔罐古称角法,因其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取效快捷而被广大群众所喜爱。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比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和而为痹,筋骨疼痛,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寒湿入侵,采用拔罐可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恢复机能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来进行治疗。

2 大骨节病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形成

大骨节病临床最主要的表现是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因而治疗上也主要以消除或减轻症状,对主证进行干预。以前西医对大骨节病的治疗,除了因为认识到发病地区缺乏硒元素,从而补充微量元素硒外,对疼痛也主要是对症治疗,远期疗效尚不令人满意,且长期服用止痛药副作用明显。五千年的中华传统医药发展中,形成了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以中药为代表的药物疗法,丰富的治疗方法与途径,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延续。中医药在早时候就有大骨节病的记载,《证治准绳》记载的“上下腿细,唯膝为大,形如鹤膝”的症状与大骨节膝关节病变后期膝部肿大,股四头肌萎缩的特点颇为相似。而目前中医药治疗主要有中药内服、外敷、熏洗,针灸、推拿较少使用,且散见于不同的期刊,文献数量也不多。由于大骨节病的病因未完全阐明,尚未提出系统的综合治疗方案,因而,对大骨节病的研究,除了加强病因研究外,以突出临床疗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统计结果,组织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医骨伤以及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大骨节病的中医辨证的主要证型为[1]:气滞血瘀;寒湿阻络;痰瘀互结。,这为临床大骨节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

根据辨证,大骨节病早期表现为气滞血瘀,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中期表现为寒湿阻络,治疗上采用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的药物;晚期表现为痰瘀互结,治疗上采用祛痰逐瘀、消肿止痛的药物。中医在治疗大骨节病的药物选择上,应根据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药物,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疼痛基本贯穿整个时期,因而在止痛方面,可以加上针灸,后期出现功能障碍可配合推拿治疗,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止痛,推拿改善功能,内外兼治,以期达到改善症状、恢复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的目的。

200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罗才贵教授领衔主研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研究”项目“中医药治疗大骨节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好进展。课题组于2009年6、7月,深入壤塘县3乡7村、2所小学、1所敬老院开展了病例收集和分组治疗。收集早期大骨节病患者证候信息321例,中、晚期大骨节病患者的证候信息504例。在仔细和严谨的筛选后,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发放大骨节Ⅰ号、大骨节Ⅱ号及对照组药品,对部分患者发放外用药物,对部分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于9月在3乡7村开展诊治工作,集中研究中、晚期大骨节病患者病例700余例,回访26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80.0%,无1例不良反应。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治疗方案。开展了大骨节病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筛选出了治疗确切的中医治疗技术。并对中医药治疗大骨节病的有效方法进行了优化,形成了规范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

3 中医药治疗大骨节病的机理分析

3.1 辩证论治,内外施治,整体调节:由于大骨节病病人早期症状、体征多缺乏特征性,可能表现为自觉疲乏,四肢无力,肌肉酸麻、疼痛等,进一步可出现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疼痛,常先出现于活动量大的指关节和负重量大的膝、踝关节,根据临床表现辨证为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常用威灵仙、秦艽、萆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川乌、制附片、干姜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川芎行散气血、活血祛瘀,牛膝逐瘀通经,引血下行;黄芪、山药补脾健脾;肉桂补肾助阳。诸药配伍能使寒湿之邪去而正气不伤,共奏温阳通络、祛寒除湿之效。

大骨节病病情发展以后,除关节疼痛等早期表现继续加重外,最多见的是多发性、对称性指间关节增粗,关节活动障碍,骨骼肌萎缩,此期可辩证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常用淫羊藿、肉苁蓉、枸杞子补益肝肾;木瓜、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鸡血藤、骨碎补、延胡索舒筋、活血、止痛;山楂活血散瘀、化痰行气。共奏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行气活血,活络止痛之功效。

大骨节病后期,关节僵硬疼痛,痛处固定,痛如锥刺,关节肿大变形,此期辩证为痰瘀互结:常以化痰逐瘀立法,兼以扶正祛邪。药用活血祛瘀、化痰行气、补益脾肾之品,同时可配合中药外敷、熏洗,共奏活血逐瘀、化痰行气、滑利关节之效。

3.2 针灸推拿镇痛机理: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尽管痛证的病因较多,但“不通则痛”是导致痛证发生的病理基础。《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由此可见,针灸具有行气活血、消除菀陈的功能。即通过针灸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改善致痛的病理变化,起到治痛作用[7]。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神经学对针灸理论的研究发现[8]:推拿、按摩、指压及针灸刺激躯体,感觉刺激通过体表皮下组织散在的感受器产生应答反应,无论远位还是近位均使机体产生反馈作用。机体60%以上的体液会随着各种生理反应、功能障碍出现组成的变化,针灸推拿也会随着气血津液的调整起到治疗全身的作用。因此针刺治痛的中医机理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气血的运行。

3.3 推拿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改善:大骨节病除关节疼痛外,到了后期,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痉挛萎缩、关节囊粘连挛缩等导致不同程度关节功能障碍,利用活动关节类手法,如旋摇、推拉、提压、牵伸等,不仅可以改善髌骨的活动,增加髌骨活动范围,改善髌骨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状态,而且还能增加伸膝、屈膝角度,增加膝关节内旋、外旋活动范围,增大膝关节间隙,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分离组织粘连,并且能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9]。以达到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滑利关节,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的作用。

4 问题与展望

4.1 观察关节的单一性:大骨节病是以软骨坏死为主要改变的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常多发性、对称性地侵犯软骨内成骨型骨骼,其发病多累及全身各个关节。目前研究主要以膝关节作为观察对象,中医药综合治疗能改善膝关节的疼痛及活动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反应其他的关节的改善情况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以后的研究中可扩大研究关节的范围以及深入其他指标的观察。

4.2 治疗时程有待延长:大骨节病分布范围较广,各地的生活环境有所差异,生活方式各不相同,而且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往往在发病的数周内或更长时间出现骨质破坏,所以要客观、真实的对治疗大骨节病的药物或方法进行评价,必须是持续、不间断以及规范的治疗。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加强和当地医疗机构的合作,全面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4.3 预防与治疗并重:针对病区居民饮水矿化度较低、自然污染较重的情况,应努力改良水质,加强对饮水源的保护,防止污染。水质不良、有机物含量高者可因地制宜修建滤水设施,集中滤过,统一供水。针对病区居民食物单调、偏食情况,应提倡农作物种植多样化和食物多样化。北方有水利条件的病区可以改旱田为水田,把以玉米或小麦为主的主食改为以大米为主。针对病区土壤、农作物缺硒而采取大面积投硒预防,可考虑农作物喷硒。大规模补硒可在食盐中加硒,这和碘盐预防碘缺乏疾病一样,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总之,大骨节病的治疗与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国家治政策支持以及医务、预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范宏元,杨爱国,张红参,等.大骨节病中医辨证分型的探讨.中国医药导报.2009;6(36):98-99

[2] 朝洛,吴海鹏.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骨节病38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440

[3] 黄凤霞,张绍令,王庆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骨节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7;12(3):145

[4] 闫学国,李锐,闫木女,等.大骨节病及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中国地方病杂志.1998;13(3):189

[5] 李世忠,关爱君,崔景山,等.熏洗配合养血饮口服液治疗大骨节病继发关节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3;18(3):133

[6] 哈尔滨市针灸学研究所针灸医疗队.针灸治疗大骨节病与甲状腺肿.黑龙江医刊.1959;(7):9

[7]武国华. 浅议针灸治痛机理[J].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7): 49

[8]郭恒岳编译.远端及局部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26(2):91

[9]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27

作者单位:610072 四川省人民医院1

第6篇: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 保健按摩 推拿 卫生学校 招生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这样就促使保健行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许多中等专业卫生学校也增开了推拿专业,以应对社会对保健按摩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许多学校在经过一、二年后发现,针灸推拿专业的招生情况并不如人意,比不过长线的护理专业,也不如药剂各专业和部分康复专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处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的对策,笔者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后分析如下。

1 行业前景美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最热门和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是中医保健,那么在中医保健中,最具特色,又最受人们青睐的就是保健按摩。保健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运行血气、调理脏腑等作用,具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有关研究表明,中国亚健康人群高达70%,达到9亿。而保健按摩对亚健康的调理有较理想的作用。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保健按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中国休闲保健产业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全国已有休闲保健企业60余万家,相关产品企业300余万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作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中国休闲保健产业不仅成为新一轮经济的高增长点,而且在解决社会就业、促进人民健康、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方面做出了贡献。

2 行业需求巨大

庞氏调查显示,广西每年有2800万人次接受休闲保健,南宁市多数保健机构管理者反映,中医院校专业人才难求,技师流动陛大,缺乏持有上岗证的技师。笔者走访桂林市区部分休闲保健场所发现,桂林休闲保健主要以中医保健按摩和足部反射疗法为主,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场所16家,从业人员1100余人,按摩技师缺口常年在200人以上,而且普遍缺乏持有上岗证的技师和中医按摩专业人才。尚有市区大量中小型(面积1000平米以下),和12个县休闲保健场所未统计在内。若按庞氏统计的南宁市大型场所占有市场份额15%左右换算,桂林市休闲保健从业人员常年缺口为1300人左右。

本校从2006年以来共毕业推拿专业三个班共102人,全部102人通过各种渠道就业。剔除非保健行业就业的8人,保健行业就业率到达95%。就业方向主要为中小型保健按摩场所和自主开业的保健按摩店。

3 招生人数稀少

但是,各卫生学校招收的推拿相关专业的学生寥寥无几。以本校为例,本校是桂北地区唯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卫生学校,2010年6月共有在校学生5046人。从2006年开设针灸推拿专业到今,一共五个班,总计学生不超过160人。如果按在校生的比例来算,推拿专业2个班的在校生占总在校生人数不到1.2%。可见招生人数与社会需求严重不符。

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笔者用深度集群访谈法(FGI),对在校24名学生分二批进行访谈。采用开放式问题,第一批12人为随机抽取的推拿专业在校学生。他们学习本专业的原因,是因为有亲朋好友从事本行业,收入不错,不辛苦,而且本行业前景美好,经亲友介绍而来本校学习。自己在毕业以后可以创业;第二批12人为随机抽取的非推拿专业学生,他们在入学前都知道桂林市卫校有针灸推拿专业,但没有亲友从事这个行业,对按摩感到好奇,一部分同学把按摩行业和色情业联系起来,还有一部分同学想象学按摩容易,一个月解决问题,不值得花三年时间。此外,还普遍认为该行业是在吃青春饭。

对2个在校班52名学生家长在入学时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回收52份,全部有效。

表2的问卷是对新生入学时心态的调查,结果与深度集群访谈法相似。

从两种调查不难看出,就读推拿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有保健按摩行业从业人员的介绍。而对按摩相关专业的不了解,是导致招生人数稀少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中等卫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医疗条件比城市落后的农村,保健按摩行业更是远远的比城市落后。

其次,从庞氏在南宁的调查和笔者在桂林的走访得知保健按摩场所普遍缺乏持有上岗证的技师和中医按摩专业人才,说明保健按摩行业的门槛低,大部分从业者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想入行做保健按摩,未必要进入卫校学习,只需在保健按摩场所接受短期培训即可上岗。这是导致招生人数稀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更有甚者部分居民把色情和保健按摩划上等号,这样针灸推拿专业自然就会缺乏生源。长久以往,本专业必将在卫生学校中消失。

4 解决办法

4,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保健防病意识。卫生学校要利用资源优势,深入社区或农村,在进行招生宣传的同时,也要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而卫生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于农村。但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水平较差,知识层次相对较低,很多农民缺乏健康防病知识,对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认识不够,造成了无病不知防,小病变大病,大病变重病。所以,卫生学校应当和乡镇卫生院联手,对广大的农民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十分紧要和必要。让更多的农村人口投入到保健行业之中。

4,2 改革课程设置,创新顶岗实习。目前我校的推拿专业,是为学制三年的普通中专班。在校学年,在医疗机构顶岗实习三十二周以上。不少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认为学制过长。有些困难家庭更是希望子女能尽快就业,以减轻家庭负担。在此可以改革课程的设置,适当减少一些公共课和基础。在学制三年不变的情况下,改为在校实习一年半,在医疗机构顶岗实习半年,在保健康复机构顶岗实习一年。中职针灸推拿专业并不属于卫生资格认可,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表可知,他们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保健相关行业。

4,3 校企联合办学。中医院校专业人才难求,缺乏持有上岗证的技师。这是保健按摩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一点,卫生学校应当主动走出去,与合适的保健机构合作。首先可以合作办学,保健机构的人员培训可以由学校承担。其次,推拿专业的学生的顶岗实习可在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保健机构进行。此举不但可以解决保健机构的人才问题,在第三年,学生实际已经开始就业,这样也解决了学生的部分经济问题。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无疑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第7篇: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灸疗法;药浴

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西医学认为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中医学认为小儿脑瘫为先天不足、肝肾亏损,脑髓不充,以及后天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最终出现“五迟”“五软”“五硬”。本病多四肢不利,常伴智力低下、癫痫、语言、视听和其他障碍。由于脑神经细胞再生困难,因而本病具有致残性,一旦发病,不易恢复,往往给患者造成终身痛苦,随着研究的深入,治疗的方法日益增多,也越来越规范。中医包括针灸、按摩、中药、中医穴位注射等。西医有康复训练、心理疗法及药物、手术等。

1西医疗法

1.1药物目前药物治疗一类为促进脑组织发育和脑代谢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等。此类药物的作用多体现在促进原有神经细胞的发育及增强脑组织的代偿能力,疗效有限。另一类为对症治疗,肉毒杆菌毒素、巴氯芬可有效改善肌张力,但维持时间有限,长期反复应用有一定副反应,还有较大研究空间。如曲凤媛等[1]应用A型肉毒毒素神经阻滞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小儿脑瘫,患儿肌张力明显降低,内收肌松弛,交叉腿、马蹄足畸形消失,足跟可以放平行走。

1.2手术本法为通过调整神经通路,从而缓解症状,有一定创伤性。年龄大、有继发障碍、有适应证的患儿可考虑。1991年徐林等[2]首先报道国内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患儿。近些年手术治疗的方法日益完善,新的方法也不断涌现。如袁海斌等[3]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对患儿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后配合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可以有效改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症状,尤以改善流涎症状最佳,手足徐动、语言障碍也有一定改善。王文英等[4]应用激活传导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并与SPR法进行比较,认为激活传导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创伤小,疗效显著,副反应小。

1.3康复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康复治疗技术和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康复训练受到青睐,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主流方法。西医学者形成各自许多学派,如Bobath法、Vojta法、Rood法等。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患儿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和听力障碍等进行治疗。通过训练有利于启动脑瘫患儿的大脑代偿功能,改善患儿症状。如姚军等[5]通过头部控制、坐姿、爬行、上肢、下肢、立行走、智力以及Vojta及Bobath法中的诱导疗法,结合针灸、推拿来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和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1.4心理疗法心理疗法如今方兴未艾,应用于小儿脑瘫领域意义重大。如俞珍等[6]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治疗:对患儿提供针对性、有步骤的心理咨询,对患儿的家长,特别是母亲进行咨询,使其建立对疾病的认识,消除心理障碍,社会适应提高显著。

1.5其它疗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许多治疗手段应用在脑瘫领域,如针对患儿足畸形,陈秀恩等[7]在脑瘫松解术后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佩戴踝足矫形器,患儿痉挛和挛缩得到明显改善;桂华等[8]应用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治疗后患儿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降低,认为在高压氧的状态下脑组织氧代谢旺盛,对可逆转的脑细胞有促进转化作用,并可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此外,音乐疗法作为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能改善脑组织微循环,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作用;而神经干细脑移植作为干细脑移植领域的主要一员,用于治疗脑瘫前景广阔,但尚不完善,有待深入研究。目前有报道北京海军总医院完成世界首例缺血缺氧性脑瘫患儿脑神经干细脑移植。

2中医疗法

2.1针灸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疗效独特,且具有“简、便、廉”的特点。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前景也十分广阔。但患儿的配合成为针灸推广的难点。取穴多以头部为主,配合督脉及肢体穴位。如李玉芹等[9]应用天灸配合体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魏文著[10]应用芒针透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取穴以督脉经穴为主,辨证施治及随证加刺,取得满意疗效。谢洁珊[11]等对34例体质及营养状况欠佳的脑瘫患儿采用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结果身体免疫力增强7例,汗出减少4例,食欲好转3例,遗尿减少1例,总有效率达45%。

2.2中药中药治疗脑瘫,目前还只是治疗小儿脑瘫的配合疗法。主要是由于治疗脑瘫需要长期服药,药效的累积对患儿的长期影响有待探讨。刘振寰教授根据脑瘫患儿肌力、肌张力的不同,创制了小儿康复药浴方、硬瘫洗浴方及软瘫洗浴方,减轻了药效的累积对患儿的长期影响,且与按摩相结合,有一定的研究价值[12]。

2.3按摩按摩可通过刺激部位反射性的引起大脑皮质兴奋,加快血流,促进脑细胞的发育,提高其代偿能力。如邵银进等[13]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脑瘫舒筋活络按摩油进行推拿治疗,且配合程度越好,治疗效果越显著,能有效地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

3讨论

脑瘫是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育。脑瘫病理基础的复杂性催生了治疗手段的综合性。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婴幼儿脑组织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有一定的恢复和代偿能力。而脑损伤也处于初期,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所以,对脑瘫患儿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②脑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单一疗法往往效果有限,而本病治疗越早越好,故多种疗法的结合是必要的。但要结合患儿的性格、类型、年龄等特点,防止疗效降低或加重患儿父母的经济压力。③中医疗法尤其是针灸疗法治疗脑瘫应用前景广阔,也是我国的特色医学,发展潜力巨大。④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家长要持之以恒地予以配合。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家长在经济上和精神上予以支持,而且患儿的部分训练也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完成。⑤脑瘫患儿的心理治疗也要重视,使患儿在生理上、心理上都作好准备,以便在配合治疗的基础上,将来更好地投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曲凤媛,商淑云,金妍,等.A型肉毒毒素神经阻滞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2):108.

[2]徐林,崔寿昌,赵利.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14例报告[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1,14(4):193.

[3]袁海斌,曹旭,张国勋.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结合高压氧等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6):505.

[4]王文英,石建华,于明江,等.激活传导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5):400.

[5]姚军,倪仙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3例[J].现代中医药,2007,27(3):21.

[6]俞珍,张爱华.心理治疗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4):63.

[7]陈秀恩,左群.踝足矫形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2):174.

[8]桂华,周玉香.高压氧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电图变化情况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1(3):249.

[9]李玉芹,杨雪梅.天灸配合体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58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7):61.

[10]魏文著.芒针透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6,4(7):63.

[11]谢洁珊,赵勇,刘振寰.艾灸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06,2(5):41.

第8篇: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年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西医学认为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中医学认为小儿脑瘫为先天不足、肝肾亏损,脑髓不充,以及后天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最终出现“五迟”“五软”“五硬”。本病多四肢不利,常伴智力低下、癫痫、语言、视听和其他障碍。由于脑神经细胞再生困难,因而本病具有致残性,一旦发病,不易恢复,往往给患者造成终身痛苦,随着研究的深入,治疗的方法日益增多,也越来越规范。中医包括针灸、按摩、中药、中医穴位注射等。西医有康复训练、心理疗法及药物、手术等。

1 中医疗法

1.1 按摩 按摩可通过刺激部位反射性的引起大脑皮质兴奋,加快血流,促进脑细胞的发育,提高其代偿能力。如邵银进等[13]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脑瘫舒筋活络按摩油进行推拿治疗,且配合程度越好,治疗效果越显著,能有效地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

1.2 针灸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疗效独特,且具有“简、便、廉”的特点。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前景也十分广阔。但患儿的配合成为针灸推广的难点。取穴多以头部为主,配合督脉及肢体穴位。如李玉芹等[9]应用天灸配合体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魏文著[10]应用芒针透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取穴以督脉经穴为主,辨证施治及随证加刺,取得满意疗效。谢洁珊[11]等对34 例体质及营养状况欠佳的脑瘫患儿采用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结果身体免疫力增强7 例,汗出减少 4 例,食欲好转3 例,遗尿减少1 例,总有效率达45%。

1.3 中药中药治疗脑瘫,目前还只是治疗小儿脑瘫的配合疗法。主要是由于治疗脑瘫需要长期服药,药效的累积对患儿的长期影响有待探讨。刘振寰教授根据脑瘫患儿肌力、肌张力的不同,创制了小儿康复药浴方、硬瘫洗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浴方及软瘫洗浴方,减轻了药效的累积对患儿的长期影响,且与按摩相结合,有一定的研究价值[12]。

2 西医疗法

2.1 康复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康复治疗技术和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康复训练受到青睐,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主流方法。西医学者形成各自许多学派,如bobath法、vojta法、rood法等。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患儿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和听力障碍等进行治疗。通过训练有利于启动脑瘫患儿的大脑代偿功能,改善患儿症状。如姚军等[5]通过头部控制、坐姿、爬行、上肢、下肢、立行走、智力以及vojta及bobath法中的诱导疗法,结合针灸、推拿来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和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2.2 药物目前药物治疗一类为促进脑组织发育和脑代谢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等。此类药物的作用多体现在促进原有神经细胞的发育及增强脑组织的代偿能力,疗效有限。另一类为对症治疗,肉毒杆菌毒素、巴氯芬可有效改善肌张力,但维持时间有限,长期反复应用有一定副反应,还有较大研究空间。如曲凤媛等[1]应用a型肉毒毒素神经阻滞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小儿脑瘫,患儿肌张力明显降低,内收肌松弛,交叉腿、马蹄足畸形消失,足跟可以放平行走。

2.3 手术本法为通过调整神经通路,从而缓解症状,有一定创伤性。年龄大、有继发障碍、有适应证的患儿可考虑。1991年徐林等[2]首先报道国内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患儿。近些年手术治疗的方法日益完善,新的方法也不断涌现。如袁海斌等[3]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对患儿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后配合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可以有效改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症状,尤以改善流涎症状最佳,手足徐动、语言障碍也有一定改善。王文英等[4]应用激活传导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并与spr法进行比较,认为激活传导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创伤小,疗效显著,副反应小。

2.4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如今方兴未艾,应用于小儿脑瘫领域意义重大。如俞珍等[6]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治疗:对患儿提供针对性、有步骤的心理咨询,对患儿的家长,特别是母亲进行咨询,使其建立对疾病的认识,消除心理障碍,社会适应性行为提高显著。

2.5 其他疗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许多治疗手段应用在脑瘫领域,如针对患儿足畸形,陈秀恩等[7]在脑瘫松解术后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佩戴踝足矫形器,患儿痉挛和挛缩得到明显改善;桂华等[8]应用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治疗后患儿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降低,认为在高压氧的状态下脑组织氧代谢旺盛,对可逆转的脑细胞有促进转化作用,并可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此外,音乐疗法作为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能改善脑组织微循环,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作用;而神经干细脑移植作为干细脑移植领域的主要一员,用于治疗脑瘫前景广阔,但尚不完善,有待深入研究。目前有报道北京海军总医院完成世界首例缺血缺氧性脑瘫患儿脑神经干细脑移植。

第9篇: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然而近百年来,由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上统治者的腐败,中医的发展缓慢。特别在政府时,对中医采取了消灭的政策……。

新中国挽救并发扬了祖国医学。党中央制定了正确的中医政策,发出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号召。建国不久,人民政府就开办了联合诊所和中医门诊部、中医医院,西医医院里开设中医科,使中医在城乡都能发挥作用;国家还办起了中医学院等高等学府,并给有真才实学的老中医配备助手,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伟大的宝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医得到了更快的恢复和发展。至1983年,全国综合医院绝大部分建立了中医科,县以上中医医院已发展到965所,中医研究机构有45所,中医学院23所(在校学生近3万人),中等中医学校20余所,政府还继续鼓励和提倡有经验的老中医带徒弟,中医队伍目前共有31万人。

祖国医药学还包括着藏、蒙、维、傣等少数民族医学,它们也都各具自己的理论和特色。我国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现都建立了医、教、研机构,在民族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是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广大中医和西学中人员运用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伟大宝库进行认真挖掘和发扬,取得了很大成绩。近年来对活血化淤、扶正固本、通里攻下等治则方药的研究,展示了可喜的前景,如冠心病,心绞痛,已研究出多种药物,症状缓解率达80%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非手术治愈率达70%以上。以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和功能锻炼为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疗效和功能恢复的时间可缩短1/2或1/3,复位满意者达90%以上。广安门医院根据中医理论研究成功的“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晚期内痔和混合痔,治愈率达95%以上,外国朋友称赞用该药治疗是个奇迹,日本、英国、法国、港澳地区均来人要求购买专利和药品,或前来治病。在中草药研究中,如荣获国家二等发明奖的青蒿素运用于抗疟,具有低毒、高效和速效的特点,尤其对脑型疟的抢教具有卓效等等。这些疗法和药物,证实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说明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显示,了伟大宝库无限的威力,从而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信赖和好评。

从七十年代起,国际上逐渐出现了“中医热”

日本。东南亚、西欧、北美、苏联等,都十分重视中医、中药、推拿,按摩、气功等的研究和推广。近年来,他们已从总结实践经验,走向更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其中尤以日本为最突出。他们不遗余力地进行中医的临床和理论研究,广泛收集中草药、中国民间以及古来流传的验方和开展诊疗活动。美国也注意研究中医原理,如《黄帝内经》就有好几种译本。南朝鲜设有中医学院,专门研究中医药。国外许多学者来华了解中医情况。联邦德国卡斯滕斯总统和夫人来华访问时,总统夫人薇罗尼卡盛赞中医药对世界人类健康事业所起的作用。今年3月,陪同日本首相中曾根来华访问的安倍晋太郎外相,在日程排得满满的访问间隙,特来我院针灸研究所参观。他说:“日本国民对针灸很相信,我对针灸也很有兴趣,很想体验一下针灸的味道”。

针灸,作为我国独特的治疗方法,现已可治疗三百多种疾病。我国还创造了震惊中外的针刺麻醉,应用于许多复杂的外科手术。对针灸和针麻原理的研究,将会导致生理生化方面的重大发现,从而世界医学的知识结构。美国医学家惊叹“针刺麻醉下能打开胸腔和心脏,这样生理学要重写了。”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应用针灸疗法,其中有30多个国家应用针麻施行几十种手术。日本现有四十多所针灸学校和针灸按摩学校,一所针灸学院。苏联五十年代就派人来华学针灸,法、英、美、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国都有三至四年制的针灸学院。各国医生纷纷来中国学习针灸。1975年后,我国在北京、南京、上海办了三个国际针灸班。仅在北京办的国际针灸班,已先后为90多个国家培养了400余名针灸人才。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后,成功地用针灸为本国人民治好了许多种疾病,有的还做了针麻手术,疗效也很好。今年8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有近四百名国外专家来参加会议。每当看到国外学者纷至沓来,到我国求医的情景,不能不使人联想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而感到无尚荣光。

国际上出现“中医热”,这是为什么?

因为现代医药面临许多重大难题,以及临床上所存在的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品的副作用,使医务界和病人感到苦恼和不安。正如日本参议员、著名生理学家、前名古屋大学校长高术健太郎所回答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日益证明汉方(指中医)的许多长处,补偿了现代医学的不足,对患者也是很大福啬,因而对它的信赖也在与日俱增。”

目前国际上还有进一步提出“中医国际化”的。一些国家还有其长远计划。这一发展趋势,值得我国医学界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