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第1篇: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途径是多元的,本文视角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做了较为充分的探讨,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案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列举了案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实践的操作性。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过于强调统一、集中,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在课程的视野下理解语文,搭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平台。为此,本文主要从“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三大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基层的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范畴,由于课程资源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所以理论界对此做出的定义并不多.

1:语文课程资源内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2:语文课程资源分类

对课程资源的类型,我国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1: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2.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2.3: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显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1: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体而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源意识淡薄;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初于无序状态;

1:1 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广大教师对校内各种形式的传统课程资源还是比较重视的,能够有意识地予以利用。但对除此以外的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利用则因人而异,相差就比较大了.

语文教师对校外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很不充分,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

1:3潜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隐性课程资源普遍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对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往往格外喜欢,对成绩差、习惯差学生总在心理上怀有歧视。

2: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的来说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和具体的方法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调动与指导。

2:1校内资源

在校内诸多语文课程资源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也很大,但教师对于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重视,挖掘还很浅显。同时,学生对教科书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兴趣也不太浓厚,忽视了对文本的反复咀嚼。

2:2校外资源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能明显能够感到学生对校外语文资源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行动上却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它的开发与利用。

2:3语文隐性课程资源

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外界的隐性影响比较大,但由于这些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

2、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开发与利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奇花异草、书籍图片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必须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3、经济性原则

所有行为都离不开社会劳动与经济支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 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程教材及其相关资源具有丰富和开放的特点,所以在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1.树立“大语文”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是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但我们必须摈弃传统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想法,应该建立大语文观。进行课程改革,必然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模式,合理构建语文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时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2.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广大教师,教师应当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没有一流的语文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语文教育,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带动其它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3.学生也是重要的语文程资源

教育体系中,学生是主体之一,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学生,课程就失去意义,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也无视各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绝大部分教师还不自觉的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狭隘化地理解为语文教材。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⑴.语文教师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语文教师的身份定位也经历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教学的主导者再到学习的合作者的变化,但语文的本质内涵始终决定了语文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能力,还要有精神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而言,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既先于教学活动而存在,又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丰富深化。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应该包括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知识资源、能力资源。

1.1.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

语文内容自身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一个有着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的人,他必须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精神状态、道德情操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生命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成熟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形成一个合理、规范、完善的知识结构,即不但有精神宽厚的“中心层知识”——专业学科、教育科学、教学法的知识,还要有扎实充足的“基础层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知识。

1.3.语文教师的能力资源

1.3.1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能力。语文教师不能是现成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而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要体现自己教学的个性特征,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包括对教学进程的合理掌握,对反馈信息的及时整合,对学生表现的恰当评价。

1.3.3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不能只靠经验教学,而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研究学科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3.4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

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是指与语文教学有一定相关的才能,如写作、朗读、演讲、书法、表演、歌唱、绘画等才能。这些特殊才能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入课堂,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一展教师的风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才能。"

⑵.学生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学生的经验、情趣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对学生资源的价值是无法置之不理的。

⑶.语文教材

重新认识语文课本资源丰富多彩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认识到课本内容丰富的内涵,变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为多样性、趣味性,其二,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本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是单靠教师讲出来的,它需要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尤其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其三,开发课本的人文性内涵,通过课本这个窗口,让学生看到文学世界的美丽风景,对开启学生心智、拓宽其精神视野、培育人文精神极有益处。

⑷.校园语文活动

校园语文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对学生语文学习也有着积极的直接影响。

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2.1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

包含专家、学者,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亲戚、邻居、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的思想观念、见闻阅历、知识技能、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2.2自然性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与满足.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2.3社会性语文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中学生从小就要了解社会,从社会中汲取成长的营养。社会资源广阔无边,其中可以引入语文教育教学中来的课程资源也很丰富。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目的是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创造条件,最终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和运用语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案例

在此,笔者选取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案例,希望从这案例中教师能够得到一些参考和启示。

案例:语文课本剧表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概述:这属于“语文课本剧表演”的开发形式,对课本上的一些小说和戏剧作品的学习,可以让有热情、有才艺的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对课本进行二次创作的表演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本剧的排演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家长一起参与,或出点子,或提意见,或参与角色,让家长和学生在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碰撞和磨合,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审视事物。

注意事项:从编写剧本、到登台表演,中间的过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体验,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要代办。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

优势与局限: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发挥创造力,但易受道具、时间等局限。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要加强:

2.1.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因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投入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去。

2.2.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要多样化

语文课程要想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必须发挥除专家、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2.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文课程资源环境。

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协的氛围,让学生养成收集语文资源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去做。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紧扣住新一轮基课程改革的理念,围绕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意在为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能够深入展开,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如何既要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后引用屈原的话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2篇: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案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过于强调统一、集中,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在课程的视野下理解语文,搭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平台。为此,本文主要从“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三大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基层的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范畴,由于课程资源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所以理论界对此做出的定义并不多.

1:语文课程资源内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2:语文课程资源分类

对课程资源的类型,我国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1: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2.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2.3: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显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1: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体而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源意识淡薄;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初于无序状态;

1:1 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广大教师对校内各种形式的传统课程资源还是比较重视的,能够有意识地予以利用。但对除此以外的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利用则因人而异,相差就比较大了.

1:2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对校外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很不充分,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

1:3潜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隐性课程资源普遍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对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往往格外喜欢,对成绩差、习惯差学生总在心理上怀有歧视。

2: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的来说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和具体的方法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调动与指导。

2:1校内资源

在校内诸多语文课程资源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也很大,但教师对于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重视,挖掘还很浅显。同时,学生对教科书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兴趣也不太浓厚,忽视了对文本的反复咀嚼。

2:2校外资源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能明显能够感到学生对校外语文资源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行动上却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它的开发与利用。

2:3语文隐性课程资源

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外界的隐性影响比较大,但由于这些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

2、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开发与利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奇花异草、书籍图片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必须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3、经济性原则

所有行为都离不开社会劳动与经济支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 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程教材及其相关资源具有丰富和开放的特点,所以在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

空间。

1.树立“大语文”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是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但我们必须摈弃传统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想法,应该建立大语文观。进行课程改革,必然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模式,合理构建语文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时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2.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广大教师,教师应当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没有一流的语文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语文教育,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带动其它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3.学生也是重要的语文程资源

教育体系中,学生是主体之一,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学生,课程就失去意义,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也无视各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绝大部分教师还不自觉的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狭隘化地理解为语文教材。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⑴.语文教师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语文教师的身份定位也经历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教学的主导者再到学习的合作者的变化,但语文的本质内涵始终决定了语文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能力,还要有精神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而言,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既先于教学活动而存在,又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丰富深化。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应该包括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知识资源、能力资源。

1.1.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

语文内容自身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一个有着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的人,他必须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精神状态、道德情操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生命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1.2.语文教师的知识资源

成熟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形成一个合理、规范、完善的知识结构,即不但有精神宽厚的“中心层知识”——专业学科、教育科学、教学法的知识,还要有扎实充足的“基础层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知识。

1.3.语文教师的能力资源

1.3.1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能力。语文教师不能是现成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而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要体现自己教学的个性特征,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3.2课堂调控能力

包括对教学进程的合理掌握,对反馈信息的及时整合,对学生表现的恰当评价。

1.3.3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不能只靠经验教学,而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研究学科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3.4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

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是指与语文教学有一定相关的才能,如写作、朗读、演讲、书法、表演、歌唱、绘画等才能。这些特殊才能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入课堂,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一展教师的风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才能。

⑵.学生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学生的经验、情趣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对学生资源的价值是无法置之不理的。

⑶.语文教材

重新认识语文课本资源丰富多彩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认识到课本内容丰富的内涵,变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为多样性、趣味性,其二,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本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是单靠教师讲出来的,它需要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尤其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其三,开发课本的人文性内涵,通过课本这个窗口,让学生看到文学世界的美丽风景,对开启学生心智、拓宽其精神视野、培育人文精神极有益处。

⑷.校园语文活动

校园语文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对学生语文学习也有着积极的直接影响。

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2.1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

包含专家、学者,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亲戚、邻居、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的思想观念、见闻阅历、知识技能、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2.2自然性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与满足.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2.3社会性语文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中学生从小就要了解社会,从社会中汲取成长的营养。社会资源广阔无边,其中可以引入语文教育教学中来的课程资源也很丰富。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目的是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创造条件,最终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和运用语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案例

在此,笔者选取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案例,希望从这案例中教师能够得到一些参考和启示。

案例:语文课本剧表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概述:这属于“语文课本剧表演”的开发形式,对课本上的一些小说和戏剧作品的学习,可以让有热情、有才艺的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对课本进行二次创作的表演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本剧的排演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家长一起参与,或出点子,或提意见,或参与角色,让家长和学生在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碰撞和磨合,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审视事物。

注意事项:从编写剧本、到登台表演,中间的过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体验,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要代办。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

优势与局限: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发挥创造力,但易受道具、时间等局限。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要加强:

2.1.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因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投入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去。

2.2.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要多样化

语文课程要想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必须发挥除专家、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2.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文课程资源环境。

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协的氛围,让学生养成收集语文资源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去做。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紧扣住新一轮基课程改革的理念,围绕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意在为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能够深入展开,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如何既要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后引用屈原的话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第3篇: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案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过于强调统一、集中,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在课程的视野下理解语文,搭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平台。为此,本文主要从“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三大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基层的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范畴,由于课程资源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所以理论界对此做出的定义并不多.

:语文课程资源内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语文课程资源分类

对课程资源的类型,我国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显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体而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源意识淡薄;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初于无序状态;

: 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广大教师对校内各种形式的传统课程资源还是比较重视的,能够有意识地予以利用。但对除此以外的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利用则因人而异,相差就比较大了.

: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对校外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很不充分,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

:潜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隐性课程资源普遍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对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往往格外喜欢,对成绩差、习惯差学生总在心理上怀有歧视。

: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的来说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和具体的方法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调动与指导。

:校内资源

在校内诸多语文课程资源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也很大,但教师对于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重视,挖掘还很浅显。同时,学生对教科书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兴趣也不太浓厚,忽视了对文本的反复咀嚼。

:校外资源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能明显能够感到学生对校外语文资源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行动上却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它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隐性课程资源

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外界的隐性影响比较大,但由于这些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

2、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开发与利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奇花异草、书籍图片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必须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经济性原则

所有行为都离不开社会劳动与经济支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  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程教材及其相关资源具有丰富和开放的特点,所以在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

   

空间。

    .树立“大语文”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是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但我们必须摈弃传统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想法,应该建立大语文观。进行课程改革,必然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模式,合理构建语文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时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广大教师,教师应当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没有一流的语文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语文教育,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带动其它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学生也是重要的语文程资源

教育体系中,学生是主体之一,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学生,课程就失去意义,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也无视各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绝大部分教师还不自觉的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狭隘化地理解为语文教材。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⑴.语文教师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语文教师的身份定位也经历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教学的主导者再到学习的合作者的变化,但语文的本质内涵始终决定了语文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能力,还要有精神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而言,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既先于教学活动而存在,又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丰富深化。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应该包括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知识资源、能力资源。

..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

语文内容自身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一个有着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的人,他必须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精神状态、道德情操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生命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语文教师的知识资源

成熟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形成一个合理、规范、完善的知识结构,即不但有精神宽厚的“中心层知识”——专业学科、教育科学、教学法的知识,还要有扎实充足的“基础层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知识。

..语文教师的能力资源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能力。语文教师不能是现成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而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要体现自己教学的个性特征,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堂调控能力

包括对教学进程的合理掌握,对反馈信息的及时整合,对学生表现的恰当评价。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不能只靠经验教学,而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研究学科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

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是指与语文教学有一定相关的才能,如写作、朗读、演讲、书法、表演、歌唱、绘画等才能。这些特殊才能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入课堂,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一展教师的风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才能。

⑵.学生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学生的经验、情趣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对学生资源的价值是无法置之不理的。

⑶.语文教材 

重新认识语文课本资源丰富多彩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认识到课本内容丰富的内涵,变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为多样性、趣味性,其二,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本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是单靠教师讲出来的,它需要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尤其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其三,开发课本的人文性内涵,通过课本这个窗口,让学生看到文学世界的美丽风景,对开启学生心智、拓宽其精神视野、培育人文精神极有益处。

⑷.校园语文活动

校园语文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对学生语文学习也有着积极的直接影响。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

包含专家、学者,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亲戚、邻居、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的思想观念、见闻阅历、知识技能、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自然性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与满足.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社会性语文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中学生从小就要了解社会,从社会中汲取成长的营养。社会资源广阔无边,其中可以引入语文教育教学中来的课程资源也很丰富。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目的是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创造条件,最终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和运用语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案例

在此,笔者选取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案例,希望从这案例中教师能够得到一些参考和启示。

案例:语文课本剧表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概述:这属于“语文课本剧表演”的开发形式,对课本上的一些小说和戏剧作品的学习,可以让有热情、有才艺的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对课本进行二次创作的表演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本剧的排演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家长一起参与,或出点子,或提意见,或参与角色,让家长和学生在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碰撞和磨合,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审视事物。

注意事项:从编写剧本、到登台表演,中间的过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体验,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要代办。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

优势与局限: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发挥创造力,但易受道具、时间等局限。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要加强:

..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第4篇: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1.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日益受到广大思品课教师的重视,且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成效。大多数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明显增强,在教学中过去传统以教材为本,仅仅依靠教材资源进行施教的现象得到改变,不少教师依据思想品德课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当地的实际,科学开发和利用鲜活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增强了思品课教学的有效性,彰显了思品课的德育功能,深受学生欢迎。

在充分肯定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素质和各地教育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在中学思品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认识,存在误区。有相当部分的思品课教师对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到位,认为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题资源并不重要。有不少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正确,片面地狭地认识理解课程资源就是教学用书、教学课件和教学设备,对自然和社会资源不重视。

1.2 结构单一,缺少整合。主要表现在,往往侧重于文本资料,而对非文字资料如自然生态、文化景观等资源不够重视。往往重视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而对学生、家长的作用发挥不够。

1.3 只图省事,利用率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怕麻烦、图省事,对已有的校内外资源不愿意利用,如学校的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及学校购置的影象资料等大都闲置,在教学中不愿使用。对于利用校外资源就更谈不上。

1.4 培训不足,评价欠缺。不少学校对教师包括思品课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培养跟不上,导致不少教师不会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加之,各级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对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缺少科学的评价指标,难以引起教师重视。

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为改变目前中学思品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2.1 充分认识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密切关系。广大思品课教师要认识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极大地拓展现有狭窄、滞后的教材内容,而且为教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不断强化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自觉意识。

2.2 树立新观念,遵循科学原则。思品课教师应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要明晰课程资源的内涵、内容及本质。要把握课程资源不是既定的、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只要有利于学生品德学习的都可以将其转化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要遵循科学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等。

2.3 依据目标,服务教学,增强课程资源的效能。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不断丰富和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课程资源。要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根本目的,服务于教学的基本需要。要重视对已有资源的改造和利用,避免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出现盲目性和形式主义倾向。要做到善于利用同一资源服务不同的课程目标,不能单纯地为了开发课程资源而丢舍教材中的好素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服务教学的效能。

2.4 科学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依据思品课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特点,教师应确立科学有效整合的思想意识。教师对课程资源提供的内容要作个性化处理,有选择地接纳,批判地吸收,创造性使用。对思品课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思品课教材、国内外重大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学校图书馆、音像资料、信息和网络资源及在社区课程资源,只有要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真正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应加以科学整合使用,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

第5篇: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是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是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的过程。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我们对英语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英语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对英语学习广泛而丰富多样的需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利用英语课内课外课程资源,必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

一、什么是英语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资源的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其中素材性资源指直接作用于课程并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因素;条件性资源是指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虽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当前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资源,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有利于英语学科知识教学深化和拓展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听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等能力的;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提高人文素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养成健全人格的。

二、怎样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是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是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的过程。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教程,让教学\“活”\起来;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1、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早已出台,“新课标”无论从教育观念还是从操作技术上都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指出了全新的方向,学习和理解“新课标”,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新课标”都是当前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亲密接触“新课标”的同时,也要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思想,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在英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教师要从认识上打破传统的把教材当作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对课程资源及教育价值的认识,我们需要有更为深远的视界。总之,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对英语资源进行全面开发,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

2、英语教材相关要素性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英语教材是最核心的英语课程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材”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除了教师手中的教科书、指导用书、学习辅助读物外,各种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录像录音、光盘、计算机软件以及网络信息化资源都可理解为教材。此外,现实生活、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等均可视为“活教材”。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应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局限于教材,应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及时开发有价值的英语课程资源,应为不同年级的学生精心设计并挑选适合这个年龄段学习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等,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享这些资源,拓展视野,强化情感体验,实现与生命的对话,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益。

3、校内英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校内课程资源如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环境、电教设备以及师生经验等是最直接最显现的英语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英语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丰富性都具有极大的便捷性。所以应充分开发挖掘,让可以利用的校内资源“活”起来。例如学校墙面上除了投影等电教设备外,可还以布置各种与英语学科相关的各种“作品”。上面有学生的创作园地、作业展示、有学生办的小报、收集的各种新的文字图片资料信息等都可以成为英语课程资源。这样让教室成为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学生的阅览室、作品展览管,让学生在有限的校内时间里通过视觉观察丰富自己的英语信息,让教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英语课程资源中心。

4、校外英语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学生的生活是全方位的,英语要素性资源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学生家庭,社会环境中去利用与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程度与学生自身发展人格健全的程度。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英语课程资源观念,强化校外英语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校外课程资源,以全新姿态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5、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

第6篇: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开发;课程资源;教师;新要求

1 语文课程资源和对教师的建议

1.1 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

(1)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1.2 对教师的建议

语文课程资源的这一改变,必然对教师的教学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最终取决于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把握、开发和利用程度。

还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一文中对教师有这样的建议:

“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果说以上的要求是明确的、显性的,那么它隐性的要求,根据笔者的理解,还包括“二性”、“三能力”。

2 教师需要具有两大性

2.1 语文教师要有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紧迫性

作为语文教师,大家都清楚,语文教学越来越辛苦,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辛苦,但学生的语文素质、综合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有的学生上课时,昏昏欲睡,回答问题不知所云,但一说起他感兴趣的话题,却能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很多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另一方面教师为了学校的升学率,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地重复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地训练,其结果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除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编写语文教材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应该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等,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享这些资源,拓展他们的视野,强化情感体验,实现与生命的对话,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这样,语文就不再是一门面目可憎的“死教材”,而是一幅流动的、新鲜的、具有活力的、适合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风景,自然的,学生就会喜欢语文课、爱上语文课,并能主动地去感受、学习语文。

可见,只要我们教师有一种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紧迫性,积极发挥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语文课才会成为一道每个学生喜欢的文化大餐。

2.2 语文教师要有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敏锐性

语文课程资源有死活之分,即使是课外的,也同样如此。图书馆、博物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对本地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新鲜感,它就是“死”的,学生兴趣不浓。只有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新鲜的事例和重大事件,对学生的吸引力无疑会更大,它就是“活”的,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或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是最强的。

教师要充分这一心理,即时抓住生活中发生的情景和事件,善于发现并且抓住生活中一切可为语文教学所用的材料,用作语文教学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具有强烈的教学机智和敏锐性,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及时利用,让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日新月异的世界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田。

3 教师要提高三个能力

3.1 整合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资源与生活相等,教师面要把原生态的、没有头绪的语文课程资源,转化为语文教学资源,就必须需要有整合的能力和水平。整合的内容包括:课内教学内容与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显性的资源与隐性的资源的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零散资源与大块资源的有机整合,传统资源与现代教学资源的整合。整合还需讲究整合的方法,如主题整合、专题整合、人物整合、时代整合等。以绍兴为例,如讲鲁迅作品,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参观鲁迅故居,了解鲁迅的方方面面,然后,通过或主题,或专题、或某一人物类型等整合方式进行课堂互动教学或专题研讨课。

3.2 优化的能力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中的各因素的组合、配置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课程资源的系统优化以及各要素的合理配置,相互协调运作,实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高效。我国学者吴刚平曾经指出,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讲,至少要经过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三个“筛子”的过滤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优化和开发价值。

所谓优化,就是指优先性、优效性。优先性要求在众多资源开发利用中分清轻重缓急,先后有序,形成递进序列;优效性要求开发利用的高效率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差异等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3.3 实践的能力

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必须亲自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是最具生命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设计师,课程整合的工程师,课程优化的验收师。

教师的实践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亲自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开发。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资源,无论是实在的纸质资源,还是广阔的网络资源,教师都要做好指导、收集、体验工作;二是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的研究工作。通过学习研究,从理论上认识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种类和存在状态,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步骤与利用方式。通过实践研究,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拓性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在更高程度上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制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开发;课程资源;教师;新要求

1 语文课程资源和对教师的建议

1.1 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

(1)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1.2 对教师的建议

语文课程资源的这一改变,必然对教师的教学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最终取决于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把握、开发和利用程度。

还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一文中对教师有这样的建议:

“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果说以上的要求是明确的、显性的,那么它隐性的要求,根据笔者的理解,还包括“二性”、“三能力”。

2 教师需要具有两大性

2.1 语文教师要有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紧迫性

作为语文教师,大家都清楚,语文教学越来越辛苦,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辛苦,但学生的语文素质、综合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有的学生上课时,昏昏欲睡,回答问题不知所云,但一说起他感兴趣的话题,却能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很多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另一方面教师为了学校的升学率,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地重复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地训练,其结果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除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编写语文教材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应该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等,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享这些资源,拓展他们的视野,强化情感体验,实现与生命的对话,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这样,语文就不再是一门面目可憎的“死教材”,而是一幅流动的、新鲜的、具有活力的、适合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风景,自然的,学生就会喜欢语文课、爱上语文课,并能主动地去感受、学习语文。

可见,只要我们教师有一种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紧迫性,积极发挥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语文课才会成为一道每个学生喜欢的文化大餐。

2.2 语文教师要有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敏锐性

语文课程资源有死活之分,即使是课外的,也同样如此。图书馆、博物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对本地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新鲜感,它就是“死”的,学生兴趣不浓。只有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新鲜的事例和重大事件,对学生的吸引力无疑会更大,它就是“活”的,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或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是最强的。

教师要充分这一心理,即时抓住生活中发生的情景和事件,善于发现并且抓住生活中一切可为语文教学所用的材料,用作语文教学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具有强烈的教学机智和敏锐性,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及时利用,让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日新月异的世界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田。

3 教师要提高三个能力

3.1 整合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资源与生活相等,教师面要把原生态的、没有头绪的语文课程资源,转化为语文教学资源,就必须需要有整合的能力和水平。整合的内容包括:课内教学内容与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显性的资源与隐性的资源的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零散资源与大块资源的有机整合,传统资源与现代教学资源的整合。整合还需讲究整合的方法,如主题整合、专题整合、人物整合、时代整合等。以绍兴为例,如讲鲁迅作品,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参观鲁迅故居,了解鲁迅的方方面面,然后,通过或主题,或专题、或某一人物类型等整合方式进行课堂互动教学或专题研讨课。

3.2 优化的能力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中的各因素的组合、配置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课程资源的系统优化以及各要素的合理配置,相互协调运作,实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高效。我国学者吴刚平曾经指出,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讲,至少要经过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三个“筛子”的过滤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优化和开发价值。

所谓优化,就是指优先性、优效性。优先性要求在众多资源开发利用中分清轻重缓急,先后有序,形成递进序列;优效性要求开发利用的高效率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差异等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3.3 实践的能力

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必须亲自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是最具生命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设计师,课程整合的工程师,课程优化的验收师。

教师的实践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亲自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开发。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资源,无论是实在的纸质资源,还是广阔的网络资源,教师都要做好指导、收集、体验工作;二是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的研究工作。通过学习研究,从理论上认识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种类和存在状态,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步骤与利用方式。通过实践研究,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拓性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在更高程度上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制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8篇: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种类

综合性学习资源按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是指校园内的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设施及环境。校内资源时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首选资源,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捷的资源。校外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之外的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纪念馆等都是宝贵资源;学生家长与学生家庭的图书、报纸杂志、电脑网络等是不可忽视的学习资源。

2.根据资源存在形式分,可分为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静态资源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资源,包括校内资源中的设备、设施以及图书馆、实验室、教室、校内风景、学校各种基地等,也包括校外资源中的家庭环境、社区设施和自然资源。动态资源是以人为主的活动所形成的资源。学校内的包括全体师生员工的言行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人格特征,学生的学习风气、班风、校风等。学校外的包括家长、社区成员的生活实践以及文化活动、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3.根据呈现和传播方式,可分为文本资源和非文本资源。文本资源指利用文字、纸张和印刷技术记录人类思想、智慧和文化的资源,包括教科书、课外书籍、图书资料、报纸杂志等。非文本资源是指文本资源以外的资源。非文本资源又可以分为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在当代社会中,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尤其值得关注。活动资源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教师的言语与行为、学生社团活动、学校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活动资源,可以打破单一的课堂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语文应用能力。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特点,具有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二、开发和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主要途径

1.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资源。教材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的资源。语文教材资源包括语文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补充读物等传统的语文课程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语文教材的概念在不断扩大,还包括了幻灯片、多媒体课件,音响视频等。其中,语文教材是核心。

2.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语文教师、学生、家长、语文学科专家、作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重要的资源,是活资源。在这些之中,尤其应注意的是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资源。

3.开发和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课内外、校内外等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如,写字比赛、词语接力比赛、故事会、报告会、诵读比赛、演讲会、辩论赛、研讨会、社会调查等,以及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涉及语文的问题等。活动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4.开发和利用语文设施资源。学校图书馆、资料室、阅览室、黑板报、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这些语文设施对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样具有重要的潜在功能。

5开发和利用学科资源。语文学科与各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向来有“文史哲不分家”之说。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与语文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从语文学科与这些学科的联系中找到“接点”,设计、开展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

6.开发和利用其他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及时地把这些资源纳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视野,可以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合作态度和社会化程度。

第9篇: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及其类型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如此众多的课程资源,我们或按一定的根据把某些资源归属到一起,或按不同的特点,把某些资源区分开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的分类。比如根据资源的来源,把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物性特征,把其分为人力资源(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和物力资源;根据资源的性质,把其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把其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等等。[1]

二、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特性

化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由于教材(课程资源的一种)内容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与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前沿也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结合教学实际,使其具有如下特性:1.广阔性,即化学课程资源应包容比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材料更为广泛的客观外界资源;2.综合性,即课程资源要注意反映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等方面的联系;3.可探究性,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应当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观察实验、动手动脑地解决问题;4.亲和性,即课程资源内容的选取和表达形式应能使学生感兴趣,有需要,能唤起思维的积极活动;5.开放性,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内容具有以化学为中心,向社会、生活、化学科研前沿的开放性,二是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三、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通过以上对学生资源内涵的分析,我们在具体开发化学课程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动脑设计的实验、动手制作的仪器,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的理想实验、教师提供的成套仪器来得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实验或教师的经验来代替。比如一些实验的设计、药品的选择、仪器的安装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仪器代用品(如用废弃的饮料瓶或小药瓶作为反应容器)、自选低成本药品(如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降低课程资源成本,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2.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调查家庭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回收利用金属废弃物的价值和可能性,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等。

3.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化学计算、物质鉴别、物质合成等大都存在着一题多解的情况,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乏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和捷径,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使敢想、敢说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在思维方法上也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在教学思想上,要将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的旧有模式,通过化学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上,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教师个人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在对课堂的控制方式上,教师应从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记忆的“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品质的“非结构化”“开放式”“非权力型”。

2.发挥自身特长,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首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发挥群体合力。因为只有全体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学校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才能有鲜明的学校特色。[2]

3.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学生兴趣类型、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调查分析,教师可以用多姿多彩的赏识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化学知识并取得良好学绩的信心;可以归纳出能够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和问题方案等;可以科学地布置作业,综合运用课堂内、外的多种要素,使学生优质高效地完成课程目标。

通过对学生情况的调查,还可以清楚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便能够在材料准备、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具有针对性。比如,对于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活动方案供能力与水平相当的学生选择适当的课题去完成。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的练习,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不同梯度的编排,指导学生选择使用,既可避免某些学生因练习过于简单而降低了对问题的敏感性,也可避免另外部分学生因过大的问题梯度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4.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学习中的差错及原因分析的反馈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难点所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利于学生突破难点。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常见错误收集、整理、设计成各种特定知识点和技能方面的考查表,进行适时的反馈性考查,以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

5.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了解比较多,可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则主要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寻找和推介,所以教师还应注意发掘学生社会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避免学生因“学而无用”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或因学习内容远离生活实际而导致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抽象,使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

6.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虽然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有其固定性,但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反思加以完善。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经验的方式有多种,如教学日记、录音带、录像带以及个人教学心得等。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这些方式给自己的教学实况留下记录,也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做长期的跟踪,对自己的进步做长期的分析,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环节。另外,同事观摩与教学评议、教学经验交流会、化学教学专业网络活动等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有效途径。

(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科普资料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座谈讨论、文艺演出、化学晚会、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也最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四)重视利用校外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通过参观、访问、讲座、讨论、实习等途径,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校外资源丰富多彩,有社会提供的科普教育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化学科研院所、各种社区的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所在地区高校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等;有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间接社会资源,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农场、农业科技示范田等;有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素材,如在教师指导下,测定工业废水的污染情况,设计防治对策;等等。另外,学生家长也是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家长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和心理上的变化,以便在因人施教时作为参考。此外,学生家长的接触面广,社会知识丰富并各具特点,因而也就有其各自的教育优势,是一种很好的具有多向性的教育资源。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校外资源,教师应当做好调查,建立资源档案,与之建立稳定的联系,并积极开展利用这些资源的各种探究活动,如课内或课外作业、探究性的课题等。

(五)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课程资源,这种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这种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可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上情”才能够更好地“下达”,使教师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教学动态,同时“下情”也才能顺利“上传”,使领导者及时了解教学的实际,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教研氛围中,教学研究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每位教师所拥有的各种资料才能够广泛地交流,优秀教师的教育资源才可以实现共享,才能够带动新一批教师尽快地成长;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才能与学生一起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和学习,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之间才能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因此,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也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一种因素,也是需要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中,对于微观的或抽象的知识,如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电子云的意义、原电池的形成等内容。这些内容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很难使学生充分理解,但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编制成质量较高的化学CAI课件,将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化学教学过程更具直观性和活泼性。

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对于特殊或特定的实验,如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普通方法不易操作或难以实现的实验、需要让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难以实现或重现的实验、误操作结果的展示等也可以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把实验过程的全部或部分制成课件进行实验教学。

(七)关注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

信息意识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系列课程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的内容,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内的信息资源建设更多的是关注给学生提供信息的渠道和信息本身,因此依托校园网的学校化学教育信息应以其内涵建设为中心:1.建立教师备课系统,提供教师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教师间的交互;2.建立学生的网上学习系统,提供网上探究的主题,引导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交互;3.建设信息资源库,开发和筛选引进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课件、各种学习资料,推介各种网站资源信息,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探究论文等。

总之,化学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以现代教育理念去辩证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就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