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

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精选(九篇)

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

第1篇: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作弊 原因 措施

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69-02

目前,大学教育形式繁多,而大多数的高校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测评仍以考试为主, 考试作为一种公正、公平的评价方式长久存在。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严重影响了考试结果的真实性,是学校树立良好学风必须根治的一大弊病。所以研究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

1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

如今大学生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规则,使考试的衡量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1思想认识模糊

根据调查 ,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认识 ,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是模糊的 ,56%的学生认为作弊“算不上可耻”, 7%的学生认为作弊与否“无所谓 ”,而只有36%的学生认为作弊是“可耻的” 。同时,由于思想认识模糊 ,导致部分学生在行为上容易出现严重偏差。

1.2心态不正

大学生考试心态不正导致产生作弊的心理。一般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 ,但要求考试必须过关 ,这样自然容易发生本不该发生的考试作弊事件。过程是复杂而多变的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作弊心理现象。

1.2.1虚荣心理

“虚荣心”一词,《辞海》释为: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此最早见于柳宗元的诗:“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份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部分大学生过分看中分数,爱慕虚荣,担心考试考不好,被别人瞧不起;担心考得太差影响评优;担心分数太低,出去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不看好。他们冒着违纪违规的风险作弊,以满足个人欲望。由于虚荣心的作用,就必将导致其作弊行为的产生,即便是成绩好的,为了保持自己在同学们中的优越地位,有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作弊者的行列。

1.2.2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人人都会有,只是比较脚踏实地的人不太会在意自己的这种心理,他们更看重自己的实干取得的成就;而一些存在投机心理的大学生,则比较容易相信自己的侥幸心理,相信运气,相信在考试过程中,作弊可以“成功”。考场不严格导致考生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的倾向,即为了获得更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实现其功利最大化目标,可能铤而走险选择作弊。

1.2.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出现,是诱发部分学生作弊心理形成的内驱力。有些大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应该具有相应的自主性和权威性,于是故意违反校纪校规,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时下,“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成了一部分大学生衷心信奉的名言,于是便出现了故意迟到、起哄、顶撞老师、在异性面前逞能等等不良现象。作弊即是这种心理的一种独特外显表现方式。当他们看到别的同学作弊成功时,不是向老师报告或劝阻,而且自己也作弊;还有部分学生明明知道作弊不对还去作弊,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英雄本色”、“勇往直前”……这些都是逆反心理在作怪。

1.2.4从众心理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大学生看到别的同学抄袭并拿到奖学金的现象,自己随之产生作弊心理。

1.2.5焦虑心理

所谓考试焦虑,指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因紧张不安而导致复习、应考效率下降,甚至无法应考的现象。一般来说,考试焦虑人人都会发生,越是重大的考试,考试焦虑越明显。一般说来,大学生不存在升学的压力,考试焦虑水平较之高中阶段明显降低了。他们平时轻松自如地享受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一到考试,尤其是期末考试,多数大学生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试焦虑,少数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还相当高,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由于焦虑,考场紧张而产生作弊心理。

1.3社会无序竞争

社会的无序竞争助长大学生考试作弊。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用人单位看中的:一是谁的“本子 ”多 ,二是谁的“关系”硬。一方面,导致大学生无所适从,甚至本末倒置。据了解 ,有的大学生希望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高人一筹,茫然地选择逃课捞证,即放弃正规范考试行为,而选择所谓的“实用证书”结果得不偿失。

1.4考试管理不完善

现在很多大学的考试制度不完善,考场纪律不严,监考人员缺乏责任心,对于作弊现象不闻不问。巡考只走过场,忽视考试的重要性。

2解决措施

2.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高校的强势与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来解决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教师加大道德教育的同时,结合实际督导学生要从平时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实实在在的改变考试观念,把外部控制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并且注意道德活动的实施,使大学生认识到作弊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例如:在学生中开展道德教育的活动,通过辩论赛、演讲、知识竞赛、论文征集等活动,把道德教育付诸实践,促进学生诚信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自觉抵制或远离作弊。

2.2严格考风考纪

学校要加大对于考试的监管,从严治考,完善考试管理的规章制度。监考老师也应该树立考试责任心,加强管理,无论从座位的安排、考试程序的严格遵守,考试纪律的强调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考试过程中,监考人员严格遵守监考职责,严肃认真, 对考试各环节加强监管 ,实施责任追究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违纪和作弊大学生不纵容、包庇;考试后,对出现的作弊行为依据学籍管理规定及时处理。

2.3改革评价体系

各大高校应该改变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综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因素,而不是单靠考试来评定学生的优劣。如果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这根指挥棒不变,素质教育就无法落到实处。人才的概念是多角度、多方位的,我们经常发现,在校期间学习优秀的学生进人社会并末如人所愿都成为人才,而有些成绩平平或传统观念认为“差生”的学生却在行业中、单位里独当一面或成为专家。这说明我们现行的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我们应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培养,因材施教。例如:加大平时学分的比重,减少考试所占大学生成绩的比例,这样,弱化考试就可以达到减少作弊现象的目的。

3总结

综上所述,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与结果来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教育中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考试,把考试作为自我检测的手段,通过考试来自觉总结、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绩效以及付出努力的多少。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应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积极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冯利君.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2008(1).

[2] 邓恢煌.大学生考试作弊十大心理及其矫正[J]. 1994(3).

[3] 刘剑辉,雷庆建.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防治[J].2008(4).

第2篇: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考试作弊 原因分析

大学生考试作弊犹如一股歪风,席卷中国几乎所有的高校,而且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作弊,是指用欺骗的手段去做违背制度或规定的事情。”大学生常见的作弊形式有偷看、夹带纸条、互通暗语、传递、代考和高科技作弊等,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与隐蔽性,破坏了考试的正常规则,导致考试结果的公正性、真实性偏颇,严重影响考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当前我国教育中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不仅引起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深切重视,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其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总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考试作弊不仅是校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大学生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考虑事情相对简单、片面、乐观,自控能力相对较弱,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受到市场经济与多元文化的冲击,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日益盛行。这滋生社会道德的缺失与成功速成的意识,淡化了大学生对自身要求的约束,社会上存在一些浮躁、急功近利的价值理念,如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使一些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扭曲,思想上产生了对作弊罪恶感的淡化,造成部分学生反以考试作弊为荣的非正常心态。

利益是诱导考试作弊的根源。随着经济的增长刺激了人才的竞争。考试作弊无非是为了取得高分,而利益便隐藏在分数背后。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考试就像一道龙门关,谁能顺利跃过,谁就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利益。某些用人单位片面的追求求职者的学历、证书、在校成绩等,把它作为优秀大学生综合评价的有力标准,也致使众多大学生过分的追求高分,追逐荣誉证书,但在自己的要求还达不到的情况下就会使用作弊这种手段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于是在这种考试利益的诱导和残酷现实的压力下,很多考生不自觉地陷入到了考试作弊的漩涡里,并且越陷越深。

二、学校因素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作为大学生成才的发展的发展之地。我们现行教育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导位置。在考核人才的过程中,以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而往往会忽视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培养。教学体制与学校管理的缺陷是的成为了大学生作弊的一个催化剂。高校现行的教学体制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这就存在着很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给大学生作弊创造了环境和条件,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考试制度的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的纰漏,使得学生投机取巧。现行考试在考试方法、命题内容、组织形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不少弊端和漏洞,给大学生作弊提供了空间和条件。首先,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基本以笔试为主,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试题机械,区分度不明显,甚至考前勾划重点,全凭死记硬背。其次,考试组织不严密。有些考场布置欠科学,使作弊学生有机可乘,监考教师有时也难以发现。最后,高校对作弊者处分偏轻。作弊学生一旦被发现,或出于同情心理对学生“手下留情”,往往有二级学院为之说情或隐瞒不报,力图降低处分等级,从而削弱了处分的惩戒作用。

三、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的错误导向是大学生作弊的诱导因素。一方面,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往往寄希望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取得高分方式和途径的关心,有些学生为了不辜负家长过高的期望,逃避家长的训斥而采取考试作弊的方式来提高考试成绩,迎合家长心理;另一方面,部分家长给孩子灌输了混个毕业证的观点,甚至鼓励或者帮助孩子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合格成绩能够顺利大学毕业,自己就可以利用家庭的钱或权给孩子安排一个比较体面的工作;甚至还有的父母过于溺爱和偏袒孩子,不愿让孩子吃亏,给孩子灌输“太老实吃亏”的处世哲学,过于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对于孩子偶尔发生的不规范行为,不能及时制止,使得孩子诚信观念逐渐缺失。

第3篇: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

作为一系列会计丑闻的主角之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在这场危机中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整个审计行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看看现行的审计目标是否符合公众的期望。

一、审计目标的因素

加拿大著名审计学家安德森教授建立了以审计目标为导向的审计结构体系,他认为审计理论结构应由六大要素组成:审计目标、审计准则、审计概念、审计假设、审计技术和审计程序。并认为,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这一审计理论结构模式认为,审计目标是一切审计活动的方向,只有先确定审计目标,才能制定完成审计目标所必需的审计准则,产生一系列审计概念和各类审计技术。

审计目标的变动总是受到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具体来说,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的根本因素,审计能力是确定审计目标的决定因素。比如二战前后,美国及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的关心,使人们的主要兴趣从资产负债表转向收益表,对利润表的审计遂成为审计的主要。同时,对财务报表的可*性也日益重视,从而使对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述的审查成为审计的主要目标。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审计能力是有限的。限制审计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审计技术方面、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时间限制以及审计委托人所能承担的费用等。审计能力的有限性限制了审计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它在审计目标的确定中起着平衡作用。

因此,社会需求和审计能力这两股力量在动态地影响审计目标,但是社会需求起着主导作用。那么现行的审计目标能满足社会需求吗?

二、现行审计目标的缺陷

1. 财务信息的传递流程

在社会的快节奏变化中,经济业务日新月异,会计准则标准的制定总是滞后于经济实务。因此,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仅仅是“一丝不苟”地遵循现行会计准则,则公司编制的会计报告虽然具备了合法性,但可能无法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有,公司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如果简单地倚重于公司管理层设计的内部控制系统和外部审计师提供的审计意见做出有关决策,就会忽视对公司交易内在风险以及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评估。另外,注册会计师在为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又出于利益驱动为公司设计经济交易或者提供咨询,从而丧失了审计独立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迫于大公司管理层的压力,改变会计准则制定的方向。

由于前述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在财务信息流程中存在信息传递损失:准则滞后导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管理层可能的盈余*纵甚至会计造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并不能保证发现全部的舞弊行为;董事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会附和管理层的错误做法;财务师的投资建议不一定符合客观事实,甚至处于自利动机而误导性的投资建议。因此,如果仅仅让财务信息不加控制地流到最终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手中,那么这样的财务信息是有偏差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做出的经济决策可能是错误的。

作为独立第三者的审计人员在整个财务信息流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他可以对管理层所提交的财务报表进行鉴证,从而减少了企业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如果注册会计师能够履行公众所赋予他的职责,那么就能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信息流动过程中损失的信息最小,使得财务信息使用者得以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经济决策。

但是,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履行社会职责,就必须首先确定一个符合社会公众期望的审计目标,然后通过审计目标来驱动审计人员的行为向最优化方向运作。

2. 现行审计目标

现行的审计目标是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与揭弊查错,为了完成现行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只需审查财务报表是否符合真实性、公允性,同时在审计过程中设计专门的审计程序测试舞弊的风险。

然而,经济业务的日益芜杂和会计诉讼案件的日益增多,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自身的审计风险,会在实际审计过程中运用“形式重于实质”的信条:为了迎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管理层和审计人员就会忽视(甚或处于私利而故意忽视)经济交易的实质,从而丧失基本的会计职业判断要求。安然公司会计造假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于应予合并的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的财务报表未予合并,结果掩盖了巨额负债和亏损,虚增了公司利润和资产。根据美国GAAP的规定,如果在特殊目的实体中独立所有者拥有总资产的3%以上,再辅以相应的“控制”判断,该特殊目的实体的财务报表就可以不予合并。安然公司就是钻了这一规则的空子,而未将存在巨额亏损和负债的特殊目的实体纳入合并范围,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现行审计目标上来说,安然公司的做法是合法的,因为它的财务报表符合真实性、公允性。而如果安然的管理层为了掩盖会计造假目的,故意掩藏相关的会计资料或者提供给外部审计人员虚假的会计资料,那么如果审计人员对安然公司审计过程中通过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很容易认为安然提供的会计资料是真实的,从而简略了实质性测试程序,结果最终导致了审计失败。

3. 现行审计目标缺陷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我们都看到将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与揭弊查错作为审计目标,这与社会公众的期望有很大的偏差。

首先,规则滞后于交易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有效监督高级管理部门涉足的欺诈活动,使得审计人员揭露欺诈实际上很不现实;最后,现有的审计目标将目光只局限于财务信息的审查,同时假设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完善的(只有未通过符合性测试时,审计人员才会仓促增加实质性测试来纠错查弊),当的造假行为向财务信息的源头扩展(从原始交易、原始凭证开始进行流程化的会计造假),那么审计人员就很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

因此,现行审计目标很难达到公众期望的要求。公众不仅期望审计人员能够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能够揭弊查错,而且还希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审计准则260号指出:“企业需要一个能够保证董事会对包括财务报告在内的公司事务进行独立于管理层的客观判断的治理结构”。董事会作为代表投资者利益的常设机构,有责任对管理层的经营绩效进行衡量,对管理层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这样做的结果,保障了公司经营情况能够至置有效监督之下,降低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价值,而且也提高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和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既然如此,投资者希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也能够对公司治理结构予以应有的关注。“外部审计人员虽然没有对公司治理负有直接责任,但是他们在审验公司治理之财务信息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现在审计人员还没有将自己的责任扩大到整个公司治理结构的层面上,而是局限于公司财务信息上,但是公众却已经要求审计人员能够鉴证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必须能够从外部审计人员手中取得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合理性的鉴证。”

三、后安然的审计目标

笔者认为后安然时代的审计目标应该是“在鉴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揭弊查错”可以作为鉴证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一个子目标。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首先审视公司治理结构——看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这是保证整个审计过程成功的基础。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审计过程中,来自于公司治理结构层面上的审计风险将是注册会计师面临的主要审计风险。

青木昌彦、钱颖一提出公司治理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3)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公司的治理结构担负着优化配置和行使公司控制权,完善公司财务信息传递流程等工作。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利用这些制度安排的互补性质,选择一种结构来减低人成本和防止内部人控制,增加公司价值,审计人员也可以;相反,一个差的公司治理无法有效控制和监督人行为,导致高昂的委托-成本,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审计人员发现舞弊的可能性因为内部控制的弱化而增大,从而审计风险成倍增加。

因此,后安然时代的审计人员必须首先关注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并且首先关注到底是实质有效还是形式有效?因为一个公司它的治理结构图也许画出来非常完美、有效率,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却可能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比如,独立董事的花瓶化现象:从经济学上说,独立董事越是有名气,就越会看重自己的声誉,从而会积极参与公司的监督治理活动;但越是名人,越难以将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中去。安然公司的独立董事Wakeham勋爵兼任了16个公司的董事。世通公司的9名独立董事中,有3人兼任5个以上的董事职务。

第4篇: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

一、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表现形式界定

笔者通过证监会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和《中国证券报》等搜集了2005~2012年被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以及被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的会计违规舞弊情况,经过对搜集的会计舞弊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段基本包含了会计造假者惯用的所有伎俩,表现形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虚假记载。上市公司或者通过非法手段伪造原始凭证、伪造业务,或者通过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者通过对会计业务错误地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手段,调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利润的行为。第二,虚假陈述。上市公司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的陈述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行为。第三,重大遗漏或者披露不及时。上市公司对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事项不予披露或者不及时披露的行为,对发生的重大事项不予披露或者不及时披露的行为,以及没有在法定时间内公布会计报表的行为等。

二、会计舞弊风险预警控制机制

会计舞弊手段繁多,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财务信息中窥出会计舞弊的蛛丝马迹已成为财经界关注的焦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风险预警控制机制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证券市场参与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系统化分析与连续监测,及时发现和判别已经生成的会计信息是否存在舞弊现象,实现及时发现问题、预警和解决问题的一个动态系统。

(一)会计舞弊预兆信号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财务因素和公司治理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其中,以下方面可作为会计舞弊的征兆信号: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营运资金等三个变量对总资产比(张长海等,2005),负债水平、偿债能力、资产规模、资产结构、营运资金周转、盈利能力以及公司增长(曾月明等,2007),盈利能力弱、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独立董事人数少以及没有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陈国欣等,2007),每股净资产差异率、流动资产比率、非主营业务利润率、存货占流动资产比重、其他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总资产周转率、流通股比例、监事会规模(吴革等,2008),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从公司领取报酬的董事比例、监事会会议次数、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李平等,2009),会计处理方法前后不一致、内部控制不力、财务分析异常、高级管理人员生活方式及行为变化、秘密消息或抱怨(Cottrell,1994),非同寻常的大额和获利丰厚的交易、高额负债、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Albrecht,1995),未设置审计委员会、内部董事持有公司较高比例股权(McMullen,1996),存货周转率、销售增长较快和总资产报酬率较高(Summers,1998),董事会构成、任期、持股水平、在审计委员会中的作用(Beasley,2000),虚弱的内部控制环境、公司的高速成长、不理想的或者与长期趋势不一致的获利水平、过度强调盈利预期、欺骗或逃避审计师(Carcello,2000),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监督和处罚比例(Kedia,2011)等。借鉴国内外学者在会计舞弊行为征兆信号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会计舞弊特征,笔者从公司内部治理、经营活动以及外部关系三个层面定性分析异常现象对会计舞弊的影响。

(1)公司内部治理层面预兆信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组织结构过于复杂。通过设置复杂的组织结构来加大监管部门检查的难度,试图躲避监管部门的检查,如通过设立远距离且地域广泛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利润操纵。在安然舞弊案中,安然公司就是利用设立复杂的公司组织结构,通过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第二,执行董事比例过高。美国COSO委员会研究发现,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与灰色董事比例过高。执行董事比例越高,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第三,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在公司政策、战略制定者和执行者两职合一时会使经理人为了避免监管或者增加个人收益而实施会计舞弊。在会计舞弊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在经理层任职比例相当高。如琼民源、大众交通、东方电子等舞弊公司的董事长都兼总经理职务。第四,高级管理人员有不良诚信记录以及异常变动。高级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直接影响会计舞弊行为,应注意被监管机构公开批评处罚多次的上市公司中不良记录的高级管理人员,例如北海港、金城股份等众多舞弊案都有多年违规记录。

(2)公司经营活动层面预兆信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频繁的关联交易,关联方应收或应付款居高不下。由于关联方之间的价格协议存在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关联企业进行利润转移,使其业绩存在很大操作空间。第二,重组频繁,主营业务不稳定。主营业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频繁变化主营业务,通过频繁重组,利用资产重组虚增利润等手段达到新股增发、配股或二级市场炒作等违法违规目的。第三,行业萧条时,企业经营业绩却一枝独秀。结合行业的风险情况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真实性,特别是当行业萧条时,企业经营业绩却一枝独秀。

(3)公司外部关系层面预兆信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意味着上市公司可能存在“购买审计意见”行为。第二,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带解释说明段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放弃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等审计报告,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意味着会计信息质量存在一定问题,会计信息质量可信度较低。第三,向金融机构借入巨额贷款,存在大额对外担保。上市公司常常为控股股东或关联企业担保,反过来控股股东或关联企业也为上市公司担保,上市公司间互相担保,形成错综复杂的担保链。第四,与监管机构关系异常。上市公司与税务机关、证监会派出机构等监管机构关系过于紧张或过于密切,都应引起关注。第五,企业行事过于高调或曝光率高。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创造业绩奇迹或神话或负面新闻不断等,则应该高度关注,这也可能是会计舞弊的预兆。

(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应当纳入预警体系之中,笔者从公司股权结构、董事、独立董事、监事和高管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因素,并构建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见表1)。

(三)会计舞弊的风险预警方法 在构建风险预警指标后,需要将各预警指标量化,计算总指标值,再根据不同的取值范围确定相应预警等级。

首先,计算各预警指标预警值。

(1)一级预警状态的应对策略。当公司处于一级预警状态时,说明公司目前面临着非常危急的情况,公司内部治理效率低下,极有可能诱发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公司应采取如下应对措施:结合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估计可实现财务指标与预计财务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造成目前公司经营困难及内部治理效率低下等状况的主要原因,防止会计舞弊发生或舞弊状况进一步恶化;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改善薄弱环节,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2)二级预警状态应对策略。当公司处于二级预警状态时,说明公司目前内部治理效率不佳,存在一定程度的会计舞弊风险,公司应采取如下应对措施:重视公司内部治理效率对会计舞弊的影响,关注具体情况的发展趋势,尽可能使其向低风险状态转化;分析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效率,找出薄弱环节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相应措施;重新进行风险预警评估,以确保相关情况得到改善。

(3)三级预警状态应对策略。当公司处于三级预警状态时,说明公司目前内部治理效率良好,能够对会计舞弊进行有效监督,发生会计舞弊几率很小,但公司应采取相关措施以确保目前良好状态可持续发展。

三、会计舞弊遵循性控制机制

遵循性控制机制是监管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法规、政策、程序等实施情况的控制机制,控制主体通过采取监管手段对会计舞弊行为实施监管,不同性质的控制主体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一般而言,法规监管手段、行政监管手段、经济监管手段等主要由政府部门机构实施,自律监管手段主要由中介机构及社会监督机构实施,四种手段渗透在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大层面的具体控制程序中,而外部治理层面又包括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机构三个层次,但外部三个层次之间并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也就是说,这三个层次的监管机构的职能之间互相交叉着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进行监管。

(一)基于内部治理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

(1)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由于目前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导致会计舞弊案屡屡发生,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迫在眉睫,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畸形直接导致了公司治理结构相互制衡关系的扭曲,应加强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增加股权之间相互制衡力度;对非流通股采取分流化解、逐步流通的方式解决;鼓励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海外机构投资者介入,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参与治理。第二,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其监督功能。中小股东和重大债权人代表进入董事会,并同时扩大董事会职责权限,从而加强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减少内部董事比例,适当增加独立董事比例,以防止董事会被内部董事控制;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加强董事会对经理的有效监督,避免人为操纵会计信息。第三,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确保独立董事独立性。将声誉激励机制作为独立董事勤勉尽职的主要激励机制、限定独立董事兼职公司数、发展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法律法规和建立配套制度等,为独立董事有效参与决策和进行监督创造条件,并对其过失行为追究责任。第四,强化监事会职责,实现监督制衡。监事会的监督主体应具有代表性,实现各方利益均衡制约;明确监事会的权利和责任,并从程序上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2)构建企业文化导向的控制制度。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应用要与企业控制制度活动相联系,只有达到上下理解一致,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从而形成核心能力。第一,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念。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一方面要求企业员工具有分工协作,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等内在素质;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在管理中尊重员工法定权利和人格,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行使民主管理权力,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组织内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二,建立员工培训及考评体系。将企业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在培训活动中融入员工的思想,并将其列入企业的考核体系之中,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阐释企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第三,建立人性化的平等制度。在企业控制制度过程中,要变过去的“圈羊放狼”为现在的“关狼放羊”,即制度要能鼓励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种监督机构、行政管理机构应在受限制的范围内行使各种权力,建立平等民主的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体。

(二)基于外部治理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 外部治理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主要有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机构等,政府部门主要通过设立专门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以及经济管理机构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进行监管;中介机构通过证券交易所、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进行监管;社会监督机构主要通过新闻媒体和中小股东发挥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监管作用。

(1)强化政府部门监管,发挥权威性优势。目前政府部门对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监管目标和监管机构的多重性及其利益目标的偏差,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且难以协调,缺乏对政府监管的问责机制等。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优化政府监管部门组织结构,保障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为避免政府行政部门对上市公司多头监管,在组织设计上,可由国务院牵头,将监管机构直接纳入国务院直接领导之下,如设立“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作为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独立机构,委员由财政部、证监会、商务部、国资委、国家工商局、国家税务局、审计署派出成员共同组成,下设会计职业监管部、会计违规稽查部和财务报告审核部,实现监管、处罚统一管理。第二,建立问责机制,提高政府监管效率。政府监管虽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但由于没有监管的利益驱动,也就丧失了积极性,因此,建立对监管者的问责机制,对影响政府监管效率,或者对正常会计行为和监管秩序造成负面影响的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自律与他律并存,履行中介机构监管职责。证券市场上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是自主性的中介机构,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依据所属行业的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实施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中介机构应致力于建设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业务规范的专业队伍,在他律和自律双管齐下的环境下及时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作出合理评价,引导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合法地参与市场活动。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监管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中相关序号含义如下:①证监会下设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承担一线监管职责;②法务会计协会规范会计责任的认定活动(说明:借鉴美国经验,尝试设立法务会计协会,对证券市场会计法律责任进行认定);③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实施审计进行会计信息监管;④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及各种会计制度以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各级财政部门下设会计信息质量监控中心,对会计信息质量风险预警监测、报警、控制;⑤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监督法务会计协会;⑥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下设会计职业监管部,负责监管上市公司审计工作,检查、调查和处罚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违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设审计准则组制定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⑧财政部下设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监督管理工作;⑨证监会下设会计部审核证券期货从业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及其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的资格并监管其相关业务活动。

(3)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构建会计舞弊的环境约束机制。新闻媒体和中小股东可以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管,新闻媒体的监管可以使制衡机制发挥作用,达到约束与控制的目的;但长期以来,中小股东一般是被动地接受证券市场上的信息,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因此,应给予中小股东应有的权力,发挥其主动性,自发地监督企业。然而,监管活动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的,在环境约束中,主要涉及社会文化环境约束和社会法制环境约束两个方面。社会文化环境约束主要表现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对会计舞弊者的心理影响,不同时期、不同环境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环境约束对会计舞弊者心理影响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在构建社会文化环境约束方面,应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与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和健全个人及企业诚信记录、信用监督及失信惩戒制度等。社会法制环境约束主要表现在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法律监督,在构建社会法律环境约束方面,应建立全面的、完整的、具体的、明确的监督及惩治会计舞弊行为的法规条文及配套制度,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上文在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预兆信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控制机制原理,构建了会计舞弊的风险预警控制机制和遵循性控制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两种控制机制的控制手段及控制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及丰富了会计舞弊控制机制理论性和实践性,但仅提供了控制机制的基本框架思路,具体操作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2YJA790015)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编号:13ZS1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长海、陈险峰、吴顺祥:《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财务指标特征研究》,《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2]曾月明、宋新平、葛文雷:《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识别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07年第22期。

[3]陈国欣、吕占甲、何峰: 《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审计研究》2007年第3期。

[4]吴革、叶陈刚:《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指标研究》,《审计研究》2008年第6期。

[5]李平、林建飞、王立群:《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年第7期。

[6]McMullen,Dorothy A.,Raghunnandan K.,“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Accounting Horizon,1996(12).

[7]Summers S.L.,Sweeney J.T.,“Fraudulently Misst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Insider Trading:An Empirical Analysis,”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8,73(1).

[8]Beasley M S,Carcello J.V.,“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Consideration of Industry Trai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Accounting Horizons,2000,14(4).

第5篇: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机制;资产重组职业道德

一、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常用手段

财务舞弊是指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经历了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的舞弊,从真账假作到假账真作的过程。

1. 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之中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1)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无关的借款费用,可以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待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就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来调节利润。(2)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作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但很多公司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了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核算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3)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延长折旧年限,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甚至不提折旧等虚增利润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4)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上市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或平滑利润,通常在产品或资产的风险或报酬未完全转移之前就确认销售业务和其他资产的转让收入。(5)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相对应的是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所以上市公司还常常通过改变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

2. 利用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舞弊。剥离与模拟是与企业改制上市相伴而生的。在行政审批制下,由于实行“规模控制,限报家数”政策,股票发行额度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企业通过激烈竞争拿到的股票发行额度往往与其资产规模不相匹配,只好将一部分经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剥离,或者进行局部改制,将原本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能力的生产线、车间或若干业务拼凑成一个上市公司,并通过模拟手段编制这些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报表。剥离与模拟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功不可没,如果不允许剥离与模拟,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是不具备上市资格的,是无法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摆脱困境的。另一方面,剥离与模拟犹如“整容术”,通过将劣质资产、负债及相关的成本和潜亏剥离,便可轻而易举的将亏损企业模拟成盈利企业,剥离与模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舞弊。从理论上说,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与财务舞弊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确实以公允的价格定价,且在报表及附注中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做了恰当的披露,则不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但事实上,中国上市公司的很多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都采用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可以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这样资产重组与关联方交易就成为一种十分重要和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如广电股份、陕长岭、波导股份等。

4. 地方政府“援助”舞弊。目前,利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上市指标争取难度大、壳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不忍目睹上市指标作废,让已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筹资资格。于是有的地方政府纷纷向上市公司伸出“援助之手”,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形式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一定的盈利目标,这些补贴往往数额巨大且缺乏正当理由。这种地方政府“援助”为不少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开了方便之门。

5. 虚构经济业务舞弊。(1)虚构销售。虚构销售业务是性质最为严重也最难以审查的舞弊方法之一。如以银广夏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为了虚构销售业务往往从原始的销售合同开始就全套造假;黎明股份的虚构行为更是百密无疏,即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构购销业务,在回避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和利润。(2)虚构资产评估。虚假的资产评估包括未经正规程序立项的资产评估、虚无资产评估和不恰当的评估。琼民源就对未具有完全产权的资产进行评估,确认巨额的资本公积。

二、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反思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仅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公司形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1.治理机制的缺陷削蚀了防弊纠错的免疫能力。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确保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内部制度安排,通常包括董事会运作效率和内部控制结构。然而,许多上市公司用于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致命缺陷。在中国上 市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中,国家股、法人股占绝对比重(国家所有者长期缺位),中小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与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另外,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内部控制人”,使得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丧失效力,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损害了大股东自身的利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有助于防弊纠错,保护资产的安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目前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诸多内容非常原则,现实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规范的缺失与失效都会影响规范的有效性。再者,中国企业之间大量收购兼并,经营规模急剧膨胀,业务日趋复杂。许多高管人员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导致被收购兼并公司在管理体制、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人事政策等方面未能有效地与收购方实现整合与优化,弱化了组织控制和内部控制,为高管人员逾越内部控制和从事财务舞弊埋下了隐患。

2. 独立性和职业道德的缺失是导致重大审计失败的根源。如果说内部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第一道闸门,那么,独立审计就是防范重大会计差错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注册会计师要想避免审计失败与法律诉讼,最基本的是要苦练内功,注重知识更新与积累,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修养。在执业过程中,一定要全面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客户管理层的品行、公司内部治理机构设置、财务人员所遭受的异常压力,当所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时期尤其是要被ST或PT时要予以特别关注,要有合理怀疑的思想、不迷信客户,时刻关注所审单位的变化和外界对其的反映,尤其要注重收集关键客户的信息,在发表审计意见时要慎之又慎,切勿为一时一己之利断送个人、事务所、甚至行业的前程!同时,对签字注册会计师及其家属实行财产申报制度,避免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正当交易换取上市公司或庄家的不正当利益等审计寻租行为的发生;加强行业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将职业道德、诚信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使每一个投身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从业人员牢记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提出的十六字准则:“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逐步摒弃“一夜暴富”的心理,逐步树立正确的从业价值观。

3. 不能只重视制度安排,而忽视全方位的诚信教育。证券市场是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博弈场所,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对参与者和监管者进行制约和威慑。而制度的先天性缺陷是无法遇见到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而不可能预先在有限的规则条文中一次性罗列所有需要遵循的条款。如果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者不讲正直诚信,制度安排将显得苍白无力。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表明,诚信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注册会计师需要诚信教育,律师、证券分析师、投资银行、信用评估机构以及中小投资者等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政府官员、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等证券市场的监督者,也需要进行诚信教育。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在于真实地反映特定主体与其经济环境发生的经济关系。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财务会计所处环境的制约。如果不通过诚信教育净化会计环境,即使财务会计系统再完整,其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必定被歪曲。当前,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的财务舞弊,都是诚信缺失的具体体现,都是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只有进行全方位、全社会的诚信教育,才能根除财务舞弊这一顽症。

第6篇: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

三十年前的审计准则答得干脆-“不是!”

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72年的第1号审计准则公告《审计准则和程序汇编》中明确规定:“(1)揭露舞弊行为不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的,(2)不能依赖常规的财务报表审计来确保揭露舞弊行为。”

-很“拽”的,一副朝南坐的样子。

舞弊审计不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那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什么呢?叫做“鉴证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用弯弯绕的话解释,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表达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情况表达自己的意见,以便使谨慎的信息使用者不至于因使用了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而引起误解。

如果赶上好年景,盛世清明,舞弊稀少,注册会计师倒也确实可以在“鉴证财务报表公允表达”的圈子里气定神闲地耕耘,稳稳当当地收获。可是,好景不长,20 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连续发生几起重大舞弊案,公众幡然醒悟:不行,焉能让注册会计师逃了舞弊审计的责任!公众的强烈不满,加上政府监管呼声的高涨,特别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压力,迫使AICPA作出反应,成立了公众监督委员会(POB),创建了审计同业复核制度,在“会计师事务所部‘下设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业务处“,并于1977年1月了第16号审计准则公告《独立审计师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责任》( Independent Auditors’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Detection of Irregularities)和第17号审计准则公告《客户的非法行为》(Illegal Acts by Clients),取代了第1号公告的有关规定,承认注册会计师对舞弊负有审计责任。

由不承认注册会计师的舞弊审计责任到承认这一责任,这是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第一次重大变化。

不过,第16号公告只是泛泛地规定,并没有提供舞弊审计的详细指南,准则运用效果并不明显,公司舞弊大案时有发生,仍不能令各方满意。1987年,国会议员Dingell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声明:“责成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在一年内改进其工作,否则政府将正式介入。”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虽然实行自律监管,但在AICPA头上始终悬着政府收回监管权的利剑,来自国会的威胁是不能不介意的。AICPA迅速作出反应,对策,在充分考虑“全国反编制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NCFFR,简称“Tradeway委员会”,因为该委员会由SEC委员James C.Tradeway任主席)的建议后,于1988年4月了第53号至61号审计准则公告。其中的第53号和54号准则分别取代了第16和17号准则,对审计人员揭露差错,舞弊和非法行为的目标作了新的阐释。

第53号准则指出,审计人员必须评价舞弊和差错可能引起财务报表严重失实的风险,并依据这种评价设计审计程序,以合理地保证揭露对财务报表有重大的舞弊和差错。而且,审计人员在拟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及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给予应有的职业关注,审计人员必须保持适当程度的职业怀疑态度以合理地保证发现重大舞弊和差错。由此,在鉴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之外,揭露舞弊、差错及非法行为已被看作是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重要审计目标,并成为了注册会计师的直接责任。

不过,也需要注意第53号公告里的谨慎措辞。为避免因舞弊审计责任扩大而可能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灾难性影响,准则指出,因审计的局限性和舞弊的复杂性,注册会计师只能获取相应证据“合理地保证”报表不存在因错误和舞弊等导致的重大错报,并不能担保财务报表无重大错误和舞弊,更不能绝对保证发现由“欺诈或串谋”导致的重大舞弊行为。

第54号准则将非法行为分为两类:一是对财务报表所列项目的金额有直接的重大影响的非法行为,对这类非法行为的揭露,审计人员具有与揭露舞弊差错相同的责任,二是对财务报表有间接影响的非法行为,对这类非法行为,只有当这些情况发生并引起审计人员注意时,审计人员才有责任对其作出评价。

这是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第二次重大变化,实现了从在总体立场上抽象承认注册会计师对舞弊负审计责任,到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检查舞弊的“工作重心前移至审计计划阶段”,并“合理保证”所设计的审计工作能查出重大错误和舞弊的转变。

尽管第53号审计准则公告有了上述进步,但仍然未能有效缩小审计期望差。公众监督委员会(POB)在1993年3月的题为《为了公众利益》(In the Public Interest)的报告中不客气地指出,公众最关注和期望的是注册会计师能够揭露管理舞弊并承担审计责任,而注册会计师却不能满足要求,并且存在较大差距。1995年通过的《私人有价证券诉讼改革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中也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承担识别和揭露某些舞弊行为的责任”。这些压力促使AICPA在1997年2月颁布了第82号审计准则公告《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Consideration of fraud in a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取代了第53号准则,向审计师提供在报表审计中考虑重大舞弊的操作指南,以进一步缩小与公众的期望差距。这是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第三次变化。

此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在“安然事件”及此后的一系列会计舞弊事件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及公众作出强烈反应,要求审计职业界作出自我检讨,切实改进舞弊审计的效果。在审计需求方的强烈压力下,2002年10月,AICPA了第99号审计准则公告《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全面替代了第82号准则,并修订了第1号准则中“执行审计工作时的应有职业谨慎”和第85号准则中“管理当局声明”的有关。

第99号准则由10部分组成:

(1)舞弊的描述与特征;

(2)实施职业怀疑的重要性;

(3)审计小组成员间讨论因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风险;

(4)获取识别因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风险所需要的信息;

(5)识别因舞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的风险;

(6)在考虑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计划及控制的评价情况后评估已

识别的风险:

(7)对风险评估结果作出反应;

(8)评价审计证据;

(9)与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及其他方面沟通舞弊情况;

(10)记录审计人员对舞弊的考虑。

虽然第99号准则和第82号准则同名,但在舞弊财务报表的审计思路及程序上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包括:

强调了解舞弊环境的特别重要性,描述了舞弊普遍存在的三方面环境特征:动机/压力(incentive/pressure)、机会 (opportunity)和态度/自我合理化(attitude/rationalization),要求注册师从上述三方面关注舞弊风险因素,并结合利用从专家及其他人员处获得的相关信息来综合评价舞弊风险。

* 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有错推定”假设,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增强审计舞弊的意识及对舞弊的敏感性,改进评估舞弊风险的过程,并对舞弊风险评估结果作出适当反应。尤其强调注册会计师在收集及评价审计证据时,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 要求审计小组全体成员共享经验,在审计计划阶段,集中讨论因舞弊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拓展询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向管理层询问其对本单位舞弊风险的看法以及所了解或怀疑舞弊方面的任何信息,也要求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个人或被审计单位各级雇员询问。

* 要求注册会计师特别注意识别与收入确认有关的舞弊风险,并在计划阶段更有效运用程序,找出涉及收入及相关账户的非正常或非预期的关系。第99号准则还提供了详细的指南,帮助注册会计师在发现舞弊风险时确保适当调整有关审计程序,提高舞弊审计效果。

* 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客户针对已识别的舞弊风险而施行的有关计划和控制的有效性后,考虑这些计划和控制是减轻还是加剧了已识别的舞弊风险,再据以评估已识别舞弊风险的水平高低,最终将舞弊风险水平分配到账户层。要求注册会计师认真记录对舞弊的考虑,并与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及其他方面沟通舞弊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第99号准则的突出贡献在于以务实的态度提炼了更加有效的舞弊审计思路和程序,但并没有改变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定位,仍然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合理保证”报表不存在因舞弊等导致的重大错报,而不要求“绝对保证”发现所有因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确实,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舞弊审计的能力和效果固然重要,但不能否认公司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法规制定者及其他有关方面在防查舞弊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财务报表应由管理当局负责一样,舞弊也应由公司管理当局承担首要责任。

回顾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舞弊审计准则四次重大变化的,感觉那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面对各方压力节节败退,不断承担负重的历史。

不堪吗?倒也谈不上。在变,环境在变,审计需求在变,审计技術在变,审计目标要变,审计责任也要变。和天下其他商品和服务一样,审计服务也是涉及双方的事-供应方和需求方,双方彼此需要、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太自说白话。

第7篇: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

花言巧语的欺骗投资者;另一方面,人们热衷于投资,在没有实际考察和缜密思索后盲目听取投行的一面之词,结果损失惨重。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灾难无法避免。中国政府在积极采取措施,做重要讲话。在这一背景下,对审计的重视程度一览无疑。投资者在听取投行方面意见的同时,也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认真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对财务报告中易出现违法舞弊的事项多加注意。

二、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比较研究

本文对2007-2009年间,证监会对103家上市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处罚通知的案例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通观中美上市公司舞弊现象,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的异同处:

(一)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似点

1.拓宽业务范围,寻求最高地位

公司得以上市,需要满足一系列苛刻条件。当公司历尽千辛万苦成功上市后,大股东们往往会希望得到更多报酬。这就促使管理者们制定更高的公司战略。大全。当年德隆提出:3-5年内快速进入世界五百强,谋求成为中国制造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当时已是美国第一大能源公司的安然,不甘心只限制在美国,妄图成为世界第一。从美国到印度,从能源管道到宽带网络,处处是安然的身影。过于冒进的公司战略和过高的战略目标,促使他们在无法按时完成预定目标的的情况下只好粉饰报表,以维持其光鲜的形象。

2.利益驱动

利益,永远是商人不变的话题。为保住有红可分,为一己私利,安然管理层“偷窃”公司员工和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当漏洞越来越大无法弥补时,安然虚构了12亿美元的利润。最终无法摆脱破产的命运,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破产企业。一个公司的上市,涉及关系复杂,涵盖了众多利益。对股东而言,股东价值最大化,持有的股票有保值升值的能力最重要;管理者倾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者收入来源以公司的经营成果为依据,直接取决于公司的经营发展;而员工的生存发展更离不开公司。外部环境,则有广大分散小股民、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单位和社会团体组成。股民们希望跟着上市公司赚取收益;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主要来源靠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政府需要若干知名企业带动地区发展,为地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这些利益者向公司施加压力或抱有太多期望时,对公司而言就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当各项财务指标没有达到要求时,公司就只能通过一系列舞弊手法粉饰报表,稳定人心。

(二)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不同处

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美国的相比,在“普遍性”里又存在“特殊性”:

1.背景方面——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

美国的资本主义市场发展较为完善,市场经济引领美国发展。直到2008年经济危机,美国有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全部葬负于危机中,接受美联储的监管。在此之前,美国市场一直由市场自由调节。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持续时间较长,国有企业改革不完全,遗留下不少“后遗症”。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其不惜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以争取上市资格的动机之一。

2.内部管理方面——我国公司管理体制带有浓厚行政色彩人事制度

能被形象得分成几个“圈子”不仅是在社会大环境里的社会关系,中国的公司内部管理上也可以划分为一个个“圈子”。公司内部的升迁制度,薪酬管理制度,上司和下属之间、同事之间的交际关系等,都是影响公司经营的因素。虽然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亲属这种亲人关系对报表舞弊也产生一定影响。

3.与中国特有的政策紧密联系——上市保“壳”

“壳”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我国目前实行特有的“标准控制”和特别处理制度。它在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同时,又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国交易所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亏损1年且净资产跌破面值、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违法行为等情况之一,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如果再出现问题,则进行PT处理。上市已属不易,在证券市场上“保市难度更大,为了能够在证券市场上长远发展,公司上市后往往也会采取些舞弊手段,以确保公司平稳发展。 4.监管制度上起步晚,条例不完善,操作、执行有一定困难 1985年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成立,致力于有关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研究。2002年通过了独立于政府的SOX法案,成立独立的公众公

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对行业监管、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等做出具体规定。而我国1988年成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2年9月8日建立了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2002年11月,财政部下发相关文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会计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尽管有了明确的条款,但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证券市场起步晚等原因,我国证监会的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

三、财务报告舞弊防范预警、治理方法的探讨

财务报告舞弊是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探讨其防范、治理方法需要国家、上市公司主体、社会公众的齐心协力,共同防治。

(一)加强上市公司外部监管

1.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公司管理当局往往会利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漏洞进行舞弊,所以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自身建设,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

2.完善政府监管,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对违法行为最一般的处罚就是罚款,在数额上,明显偏低。证监会处理时间滞后,工作效率有待加强。当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报表使用者们只能看到上市公司舞弊的最终结果。但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并不熟悉中间检查的流程。如果证监会能够让工作流程更“公开化”、“透明化”,相信投资者们能够更及时的发现问题,避免盲目投资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3.投资者适时改变角度,不仅要对钱财投资,更要对知识投资

上市公司报表公布时,要仔细注意容易舞弊的报表事项。关注利润也不能忽视资产和负债的比例结构,尤其是报表附注内容。很多投资者往往不注意报表附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报表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附注往往可以体现舞弊倾向,投资者关注这些细小环节,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防范意识,防止被骗。

(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监督

1.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通过审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加强对大股东的控制。公司是股东的公司,财务报表总体上受大股东的主观影响。要维护员工和小股东们的利益,就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机构。而当前我国大量的中小股东由于势单力薄,加上受业务素质和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很难做出有影响的决策,因此往往只有名义上的发言权,使得股东大会被大股东所操纵,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也无从实现。因此,要限制大股东的权利就要实现“权力制衡”,通过提高小股东们的权利来制约大股东的行为。其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由大股东先提出候选名单,股东大会表决时采取回避制度,尽量减少大股东对选举的影响。最后,加强和改善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全。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可以进行监事会人员构成改造,改变监事会成员的产生办法,控股股东代表在监事会上的席位,增加相关利益者代表在监事会中的席位,同时提高候选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监督能力,使监事会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3.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当前危害最大的是会计人员协同舞弊,即企业内部高层、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伙舞弊,预防这种类型的舞弊,仅从企业内部采取预防措施效果已经不大。必须加强政府和注册会计师合作,共同实施监督以对其进行控制。大全。对外需要政府要出台严格规范的审计准则,加大处罚力度;对内则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用道德的约束力时刻提醒注册会计师的任务责任,警惕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报告舞弊三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探讨对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和治理,不仅是政府、金融界思考的问题,更是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时刻关注的问题。总体而言,中国的财务报告舞弊技术并不高端,在政府、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公众的共同协作下,把舞弊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最大限度的将损失降低。

参考文献

[1]家宜宾,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例分析,财会学习,2009,8(302),27:29

[2]刘一天,张大为,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5(344) 48:50

[3]秦文娇,王清峰,逯统明,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财务与会计综合版, 2009,3(29),56:60

第8篇: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

【关键词】股份制公司舞弊;公司舞弊手法;舞弊防范

股份制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合资经营或通过集资入股而联合经营的企业,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我国股份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来形容。会计舞弊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不仅使外部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还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股份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已经成为公众与政府关注的焦点,遏制此起彼伏的舞弊案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股份公司中会计舞弊成因简析

(一)法律威慑力度不足

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刚起步,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经济事项,法制建设明显滞后。已颁布的《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税法》等有关法律,对违法者所应承担法律责任量刑太轻,且不具体,不仅法律的威严受到挑衅,同时也助长了部分企业法制观念淡漠,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事件的屡屡发生。我国对会计造假行为和结果的处罚主要不是依靠法律手段,而是依靠行政手段,一旦会计造假败露,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明显不足,违法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的反差,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甘愿铤而走险,会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

(二)行政监督体制不合理

我国目前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各级财政机关、国家审计署及其派出单位、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等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培训和新规则进行日常管理2,审计署及其派出单位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对大型国有企业财务会计进行审计,而对央企所属的二、三级企业和垂直单位的财务会计无法做到逐一清查,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只对本行业快核算和信息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由于主管部门管理权限分割、管理力量有限,加上企业会计核算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利益驱动型的会计舞弊在所难免。

(三)社会监督缺乏有效性

从社会监督来看,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审计,行业的无序竞争和费用收取,使得独立审计难以真正担当起“独立”审计的作用。独立审计不独立,再加上审计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审计与被审计业务之间界限模糊,审计反而成为被审计的“帮凶”。现代企业多极化、分散化和国际化程度的加强,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也难以适应被审计对象业务的快速变化。

(四)公司治理结构失调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统治地位,“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严重。“一股独大”的后果是控股股东完全操纵了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许多公司的总经理本身就是董事长或董事会的重要成员,经理人员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完全控制了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由于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所有者缺位,使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被国有大股东操纵或控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成为董事会重要成员,为管理人员操纵企业提供了便利。“独立董事制度”本应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但是这些独立董事大多来自于一些高等学府,与企业没有什么经济联系,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他们并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充其量只能是“名誉董事”。

(五)会计政策前瞻性弱

任何一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1。现行的政府领导考核制度对经济发展指标的片面强调,促使地方政府授意有些上市公司制造虚假报表,编造虚假业绩欺骗公众和上级。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以自己的目标为标准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一般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当会计人员存在舞弊冲动时,就会利用对会计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会计处理,这样的会计行为往往具有不实真性。

二、股份公司会计舞弊种类实际案例分析

(一)通过恶意造假来操控利润

恶意造假来操纵利润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经过周密的计划、安排,故意以欺诈、隐瞒、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或是通过故意制造虚假的会计事项等手段,来人为操纵营业利润,这方面的案例有科林公司舞弊案。科龙公司原董事长顾邹军在2002年至2004年间利用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到,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了格林柯尔公司,并使其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在舞弊的过程中,顾邹军利用编制虚假银行首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等手段,隐藏每笔资金的转入转出,同时伪造公司印章,虚构销售收入,并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等编制虚假报表。

(二)利用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与不确定性造假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经济事项、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会计制度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小集团利益,利用现有会计制度的缺陷大做文章,“渝钛白”事件就是其中之一。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自96年开始,公司业绩开始出现滑坡,96年亏损额1318万元。为了掩盖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事实,公司故意将实际上已于1995年底就完工且投入试生产的钛白粉建设项目应付债券利息约8064万元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97年的公司亏损额仅反映为3136万元。实际上该生产线96年就已具备生产能力,且小批量生产出了合格产品,之所以一直未能达产验收,主要是因流动资金不足及市场暂未打开。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一旦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就应进入期间费用,不得再资本化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正是钻了会计制度的空挡。

(三)利用关联方交易造假

关联方交易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或购买关联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挂往来账,不计利息或资金占用费。这样上市公司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就获得了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并且把风险转嫁给关联公司。从而隐瞒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在这里继续引用科龙公司舞弊案,经查,科龙电器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与格林柯尔公司共同投资、关联采购等关联交易事项。顾雏军入主科龙不久便开始在各地疯狂收购或新设控股子公司,通过收购打造的“科龙系”主要由数家上市公司和各地子公司构成。到案发时,科龙已有37家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28家分公司,由顾雏军等在境内外设立的私人公司所组成的“格林柯尔系”在国内亦拥有12家公司或分支机构。此间“科龙”与“格林柯尔”公司之间发生资金的频繁转换,共同投资和关联交易也相当多。科龙公司在银行设有500多个账户都被用来转移资金,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格林柯尔系有关公司涉嫌侵占和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的累计发生额为34.85亿元.这是利用关联交易造假的典型案例。

(四)利用虚假信息来调节资产

通过对虚拟的并不存在的资产作虚假的资产评估来虚增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等方法来虚减资产,从而达到人为调节企业资产的目的,这是会计造假常用的手法之一。明天控股有限公司是IT行业为龙头,旗下有20多个高科技控股公司,与明天系有关联的上市公司有华资实业、明天科技、宝商集团、爱使股份、西水股份。2005年半年报披露,明天科技9.29亿元现金,华资实业5.60亿元现金,爱使股份10.30亿元现金,而三家公司总资产分别为29.37亿元、23.12亿元、32.22亿元,明天系掌门人是资本运作起家,旗下上市公司有如此巨额现金闲置令人生疑。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明天科技2005年第三季报显示其货币资金余额增加至16.79亿元,据该公司三季报称“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5.81亿元,但查遍所有的公开信息,不能知道这笔巨额资金的来龙去脉,明天科技称货币资金是公司在建项目的专项建设资金和必要的生产流动资金,而明天科技截止第三季度共实现收人5.11亿元,资金负债率为55%,欠银行贷款14多亿元(包括应付票据3亿元),海吉氛碱项目一期总投资也只有17亿元,明天科技为何要一次性准备如此巨额的现金呢?实际上,半年报并没有海吉氯碱项目,资金余额也高达9.29亿元,明天控股有限公司正是虚构了信息来调节自己的资产。

三、我国股份公司会计舞弊的防范

(一)建立健全股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

1.强化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对于监督公司管理当局,防止会计信息舞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龙公司舞弊案件中,公司的总经理顾邹军本身就是董事长,所以让其得以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完全控制了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1)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首先要改善监事会成员的来源结构,增加一些独立性高的监事,尽可能将监事会的经费与报酬交由股东大会决定。(2)实行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完善绩优评价机制,使经理人员所得的利益与企业长期目标挂钩,防止经历人员的短期舞弊。如美国女王真空吸尘器公司会计舞弊由于总经理由于自身投资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又由于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分离,经理与企业的利益,目标未达到一致。于是利用自身职权进行会计舞弊。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预防会计人员舞弊,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企业内部的重要环节。而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主要发生在与现金相关联的项目上,因此做好现金转流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需要建立一套现金控制制度。应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还应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在本文所述的舞弊案例中,内部审计制度都有很大程度上的缺失,审计程序不正规,审计人员不够具有道德性,所以内部的审计制度,与审计人员自身道德至关重要。

(二)建立健全股份公司外部监督机制

1.培育职业经理人队伍

细化法律条文,增加其可实施性和威慑力的同时,加速培育职业企业家,建立健全经理人员职业档案制度,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外部力量。建立职业经理市场后,经理人员的职业档案信息将会极大地影响经理市场对他的需求及其“均衡价格”,包括会计舞弊在内的所有道德风险行动会导致他被人取代,甚至身败名裂。职业经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将为经理人员营造一个充满诱惑和压力的奋斗环境,同时也需加强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2.规范市场中介机构行为,强化金融机构和税务机关对股份公司的有效监督

强化中介机构对股份公司的约束机制。股份公司的运作离不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咨询顾问机构以及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服务。这些中介机构必须按国家标准设立,执行严格的执业规范和标准。要建立以注册会计师公正审计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防范股份公司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金融机构与股份公司的往来频繁,其收支状况有详细及时的了解,税务机关每月根据申报审核催缴税款,对其会计报表有较好的把握。因此,建立金融机构和税务机关对股份公司的监督机构可以防范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3.信息公开化有利于财务状况的透明

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监管机构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执行真实、全面、及时、准确等信息公开有效标准,迫使上市公司接受广大公众的公开监督,以防止上市公司通过会计舞弊制造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从而建立起证交所与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监督机制。我国的股份公司的信息公开化还很不到位,如科林公司这样比较大型的公司都未做到信息的公开化,导致顾邹军可以如此轻而易举的控制与利用公司信息为自己牟利而在长时间内不被察觉,更何况一些小型股份公司,所以信息的公开化也是很重要并有效地一项防范舞弊的措施。

当人们在议论我国股份公司舞弊案件时,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舞弊案件要比德国,日本高出很多。回答这个问题既要立足于会计又要跳出会计,必须深入到会计以外的经济结构甚至社会结构来探究会计舞弊的发生于抑制机理3。不管是科龙公司还是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他们的失败很大程度上都是原于他们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在此之下的监督机制。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刚起步,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新旧制度还在交替期。在国家还未完善这些的前提下,每个企业,公司应自觉自律,循序渐进的发展,多在经营“业务”上下功夫,少在经营“财务”上花心思,通过舞弊来寻找发展只能走上一条更偏更远的路。

注释:

①张玫红.美日德三国会计舞弊约束机制比较研究[J].2007,6:15.

②李萍.论会计舞弊及防范[J].经济周刊,2007,3:26.

③潘建中.会计管理浅析[J].财会通讯,2007,4:84.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网.省略.

[2]匡伟民.预防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J].财会通讯,2009,3.

[3]王卫中.防范会计造假对策浅探[J].财会通讯,2007,4.

[4]胡清潮.会计法下会计监督体系简析[J].财会通讯,2007,7.

[5]李萍.论会计舞弊及其治理[J].财会通讯,2008,6.

[6]姚爱科.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主体探析[J].财会通讯,2009,5.

第9篇: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

关键词:考试作弊;心理原因;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 3)05-0233-02

一、引言

目前,高校学生对于考试作弊早已司空见惯,大多数学生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尽管考试舞弊行为是高校考试中的支流,但这种行为影响恶劣,危害极深。

考试舞弊,其结果是妨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导致学风不正,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考试作弊本身。而从长远看,它将严重腐蚀青年学生纯洁的心灵,而学生考试作弊受其心理支配,因此,探寻考生心态,对症下药,树立良好的学风、考风就成为高校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大学,考试是升级和毕业的关键,一些学业不良者,担心自己过不了考试这一关,就要进行“投机”以致于考试作弊。还有一些学业一般者,虽然能够通过考试这一关,但是心理上还有一定的负担,担心考试万一不及格会怎样,也会进行“投机”,利用作弊来增加一些考试及格的保险系数。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成因

大学生作弊,学生牵涉面广,且有群体作弊现象发生,在作弊者中既有学业优秀者也有学业不良者,各有其心理特点。

1 虚荣心理

—些学生虚荣心强,一心想考高分来为入党、评奖学金及评优秀学生而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感觉在同学与家长面前特有面子。那么,这部分学生—有机会就会采取违纪舞弊来获取高分。

2 投机心理

在这一心理特征中,深植于学生潜意识中的“投机”情结是产生作弊行为的重要动因。大多数学生考入大学后,觉得已经不再有升学的压力,于是自然放松了自己的学习,而且认为大学就应该是轻轻松松,得过且过,于是在学习上开始走下坡路。有的学生觉得自己考上的大学不是自己理想的学校,感觉理想同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有一种严重的落差感,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因此在学习上缺少内在的动力,以致学业不良。有的学生适应不了大学那种自觉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到底要如何才好,也导致学业不良。还有一些学生,考入大学后,认为达到了学业的最高目标,只要能毕业,拿到毕业证即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毕业就万事大吉,对于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同样也导致学业不良。这部分学生总想着利用考试作弊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

3 从众心理

每个学生看着临近考试时,人手一份资料,或者一些同学不是为了要如何复习才能考好,而是认为要将复习资料准备充分在考场上能加以利用,一旦这种不良行为在周围的群体中出现时,总是试图使自己的认知与行为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当别人都这样做的时候,他就产生了一种从众心理,认为如果自己不这样做,会被认为异类,会被孤立的。这样的一种行为则淡化了大学生对考试舞弊带来的羞耻感。

4 讲义气心理

有些大学生不讲原则而很讲义气,为了所谓的朋友情谊、哥们义气,只要有求,不管什么事,哪怕是要其代考,也无条件地答应。还有些学生,学习较好,在考场里自认为题目容易,很快就作答完毕,看着周围的同学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一种优越感与洋洋自得的心理来了,为了义气与讨好同学,就想方设法给对方递交答案,以示自己智高一筹。

5 铤而走险心理

学生明明知道考试作弊是要受到学校严厉的处罚,偏偏还怀着铤而走险的心理来走这一步棋,抱着侥幸心理,自以为手段高明,不会被抓。这样一种心理尤其体现在某些几门功课不及格的学生身上,更是抱着一副割出去的心态来作弊。

6 认识偏差心理

目前,社会一些不良风气也刮到了校园,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价值认定和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错误选择。社会上有很多假冒伪劣,很多人急功近利,一味地托人找关系办事,言传身教,高校学生受大气候影响也必然会产生弄虚作假与投机取巧的行为。尤其一些高年级与毕业班的学长们对低年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告诉他们反正最后都会拿到毕业证之类的“教导”,这样一来,使得新生对学校考试的严肃性产生错误的认识。

尽管以上学生考试作弊各有其心理,但都是钻营取胜,巧取各利,离不开一个利益趋动。

三、改革高校课程考试,减少违纪舞弊现象

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制度普遍较单一,各课程考试基本停留在传统的“一考定终身”上,考试内容也多为知识性题目,仅仅是对课堂与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导致学生不思进取,容易造成死记硬背,平时不学习,临时搞突击的习惯,从而忽略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点,减少学生违纪作弊现象,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切实推进课程考试改革及评价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1 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是整个评价制度中最核心的内容。其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以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来体现,是真正能够体现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及学习基础差异的一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三个方面。学习态度的考核,主要考查每个学生到课情况、听课态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水平的考核,主要包括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及平时测验的考核;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主要根据实际操作和实训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 改革成绩评定

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可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增加到课率、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各项成绩的权重,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用在期末临时抱佛脚,或千方百计进行违纪舞弊。

3 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

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教会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考试作弊的案例中,学生夹带纸条的内容多半是死记硬背的公式、概念。减少学生考试作弊,在考试形式上做以下调整:(1)在考试试卷中尽量提供解题的各种公式;(2)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注重测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侧重论述和分析的,考试可实行开卷;(4)实施考教分离,任课教师不划重点,减少考生有备而来;(5)加强监考力度,配以科学的处罚措施。监考教师要统一思想,认真严格地抓好考场纪律是为了治病救人。试想如果没有一个考生考试作弊能够成功,还有学生敢作弊吗?现在考风的败坏,和监考的失职有着直接的关系。

4 联系学生实际,做好一些具体工作

(1)加强考试纪律及舞弊处罚规定的宣传力度在防止舞弊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应采取“未雨绸缪”而避免“亡羊补牢”。让学生人人明白考试纪律及对舞弊的处罚规定,增强遵守考场纪律的自觉性。

(2)加强对处罚规定的执行力度及时通报对考试舞弊的处理结果,利用反面典型对学生进行教育,产生“惩一儆百”的效果。只要事实确凿,绝不姑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