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范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精选(九篇)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

第1篇: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1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Infrastructure

Li Xueshan

(De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Dezhou25303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for the ongo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infrastructure shortcomings,the computer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deas and specific idea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College;Computer;Network technology;Experiment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教学,由于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进行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基础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础包含课程和综合实验两类。课程涵盖了网络组建、协议分析、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应用开发部署和网络性能测试等基本内容。在完成各个单元实验后,可根据实际的网络应用需求,综合运用课程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际应用网络并接入互联网,进行应用测试和分析,完成综合实验或课程设计[1]。

(一)课堂教学。这种形式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安排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实验,亦称“随堂实验”。这种教学把学生活动跟课堂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比较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因而对中小学生比较适用。课堂实验从属于计算机课堂教学,要受课堂教学规律的制约:1.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师讲授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具有说服力。2.操作简单。3.时间较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实践经验。为了搞好学生课堂教学,教师要精心地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案,充分地做好教学准备。教学前要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了解教学的规则和要求,在学生操作时,要做好巡视,指导学生做好课程准备。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验操作对象把计算机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学生对教师控制是否反馈把计算机实验分为操纵型实验和调控型实验。

(二)实验室实验。这种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实验室中独立地操作来完成一定的实验任务的实验。这种实验持续时间比较长,通常以课时为单位。学生实验室实验的功能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项:1.学习某些实验方法。2.初步学习或者练习某些实验操作。3.比较系统地形成或者巩固计算机知识。4.形成或者加深对某些计算机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认识。5.复习、运用、巩固和加深已学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初步应用于一些简单的实验问题。6.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爱护实验器材、遵守纪律等良好品质。在学生实验室实验中,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独立性较强,需要他们作好预习,具备一定的预备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需要教师加强指导,要设计好实验方案,组织好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实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环节,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的安排主要集中在网络基本环境的建设与网络设备的使用能力的培养上。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通常会安排异步串行通信实验、文件传输协改,Ethernet组网实验、虚拟局域网配置、路由器配置、E-Mail服务器配置、域名服务器配置和Web服务器配置等。这些实验内容安排是很好的,但是完成实验需要有一定硬件条件。很多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还没有能力开设网络实验课程[2]。

例如“简易VPN网络的组建”实验教学为例,本实验使用的软件为SoftEther,它可以在因特网的一台主机上模拟一台HUB或者模拟一块以太网卡,并在虚拟网卡和虚拟HUB之间建立一个Tunnel(隧道)。这样,安装了虚拟网卡的因特网上的主机就可以通过SoftEther建立的隧道穿越因特网和路由器连接到虚拟HUB上,实现了一个简单的VPN连接。由于内网通常使用了保留的IP地址(如192.168.x.x),这些IP地址是不能被路由的,因此因特网上的主机无法访问内网中的主机。但有了SoftEther,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Internet上的主机与家庭LAN或者企业LAN中的主机的互联。在教学中,每个实验小组配置有一台无线路由器和两台安装了SoftEther软件的P4微机,另外提供两个校园网络接口。因为校园网提供的网络接口具有合法的因特网IP地址,因此在实验中可以利用它们来模拟因特网连接。实验中的无线路由器用来建立内网,只使用它的路由功能和交换机功能,而不使用它的无线网络连接功能。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建立层次化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体系。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要建立科学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编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相关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等[3]。我们分3层次建立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实验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基础开设网络基本技能实验课程,包括网络资源的搜索和使用、网络的基本接人实验、网络基本故障的判断和定位;二层次实验是面向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开设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理解;第三层次实验面向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课程开设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系列实验项目。

(二)制订优良的实验方案。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教学的质量,要求必须有优良的实验方案并且把它付诸实现。要有良好的实验方案,需要了解、掌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验技术原理。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实验方案。要使优良的实验方案付诸实现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实验者除要有良好的实验技能外,还必须理解、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恰当地规定实验的逻辑功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按照正确的程序和原则开展实验,使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先进。

参考文献

[1]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组编著.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

第2篇: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范文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一直以来,任课教师普遍认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重在进行基本的网络构建、互联网的使用等,其实践教学的实验环节主要应验证性实验为主,而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又与理论存在脱节,实验不能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理解提供支撑,这就造成了目前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需求的矛盾。

二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环境缺乏。目前高等院校中,由于专业设置和经费的原因,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非常简单,基本上是将利用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等将计算机连接成小型网络,不能随意更改,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1]。

三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的问题。第一,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学时数少,学生无法在实验过程中完成课程设计实验,动手能力差;第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设计过程,学生无法完成大规模的网络实验。

四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大部分教师没有参与过大规模网络组建、管理,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缺乏感性认识,在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会出现不合理因素,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实现方法的错误。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1.指导原则

以培养非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培养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素质教育作为规划和设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

2.改革目标

优化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增强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理念。改变观念,让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处于同等地位和共同发展的位置,互为补充。理论基本技能和初步综合应用能力同步发展。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1.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让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处于同等地位和共同发展的位置

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既是独立的,又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的有益补充,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时,把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基础理论实验,这层主要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验证,加强学生对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是基本网络管理和应用设计,这层侧重培养学生的组建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实际技能;

三是大型网络设计,这层主要培养学生整体网络设计和构建的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三个层次的划分,把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承的功能完全体现出来了,又可以实现以才施教,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环境缺乏的问题

针对以上实践教学的三个层次,利用仿真技术、虚拟技术和真实设备来完成实践教学实验平台的构建。

(1)利用仿真技术解决基础理论实验平台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仿真手段和方法有多种,但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开源的Sniffer、 Ethreal。还有某些厂家生产的专用网络仿真实验平台,例如吉林中软的计算机网络仿真系统。

Sinffer和Ethreal软件可以全面地仿真和监视网络协议数据,使网络行为透明化,可以达到网络协议、数据分析的目的,吉林中软的系统同时还可以编辑和发送网络协议包,分析网络协议原理,协助网络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覆盖了以TCP/IP为主的多种常见网络协议,对于一些较新的,如CIFS等协议也有所涉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手动进行帧的编辑、IP报文的编辑,解决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抽象内容的理解,强化了对计算机网络数据流向的认识,从而把一门抽象的课程可视化。通过对网络状况的监控和对网络故障的仿真,学生对网络流量控制、网络故障发生的抽象原理的具体实现有了感性认识。实验方式以综合设计型为主,同时结合一些验证性内容,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2]。

通过在实验中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计算机网络及理论教学的抽象性问题,真正达到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辅相成的目的。

(2)利用虚拟机技术建立基本网络管理和应用设计实验平台

一是计算机网络配置虚拟机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网络互联设备的使用,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但是要建设一个30人的网络配置实验室(5组,每组2台路由器、2台3层交换机、2台二层交换机和6台计算机)至少需要30万元,但许多学校由于经费有限,只能购买一到两组设备,学生实训时实行分组,几个人一组,这样由于台套数不足导致实验时间过长和设备终端接入数以及网络设备配置的特殊性的原因,保证不了实训效果,我们采用了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由于Cisco的设备在应用中还是占据主流位置,在实训时先让学生在电脑上利用Cisco的CCNP软件做虚拟实验,然后轮流安排学生到实际的网络设备上进行操作。该软件先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出网络,然后对该网络中的设备进行配置。通过使用该软件可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路由器模式下的各条命令、路由器对网络配置的作用和交换机的配置。这样让所有的学生学会相关设备的操作。通过虚实结合,有目的地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操作,让他们对相关设备或网络环境有亲身体会,印象深刻。

这样,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就不仅局限在实验室,学生可在业余时间进机房进行虚拟实验,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为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供机会。

二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虚拟机的使用。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多操作系统并存的网络环境,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Vmware虚拟机的虚拟网络功能。虚拟网络功能使学生可以通过设置来完成虚拟机之间、虚拟机与主机之间、虚拟机与主机所在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各种操作系统及网络实验,如系统的安装、服务器配置实验、网络的组建等。具体使用Vmware进行模拟网络实验的过程可以参考文献[3]。此外也可以充分利用支持复杂网络建模的Qualnet等。

3.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变化趋势,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实践内容设计时既要考虑专业特点、可操作性,又要考虑知识的更新,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实验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强化基础理论知识而设计的,包括对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典型协议的分析实验,还包括对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内容。

二是基本网络管理和应用设计内容。这层侧重培养学生的组建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实际技能,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简单局域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与管理;网络的设置与管理;网络数据库的安装调试、数据库的管理。

三是大型网络设计内容。这部分内容根据当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进行布置,以适应网络发展的趋势。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合网络应用技术考核系统,利用实验室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模拟企业网络应用系统。综合各种网络技术的独立考核系统。考核目的是运用已经学习过和部分未学习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独立地解决模拟企业应用中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体系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实战技能。

考核任务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小组成员协同工作,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并讲解技术要点。经过对学生进行多次综合实践考核验证,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设计、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增强了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

5.解决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教师是进行知识传授的主体,教师的能力和阅历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为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积极采取措施,让教师参与校园网和其他的网络建设,提高教师设对规模网络组建、管理的能力,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保证实践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结束语

以上是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的一些改革设想和实践总结,在东北林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巩固了课堂知识,促进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拓宽了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彦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第3篇: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从教十几年来,我感觉无论是计算机的基础课,还是计算机的专业课,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真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和大家作以探讨。

一、信息技术教育形势和网络应用课现状

随着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正日益深人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水平,而且己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与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必备的技能。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基础的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更是各学科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的使用方法,并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正在成为学生最迫切掌握的内容部分,其受重视程度逐年递增。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教学从教材到课程设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容滞后状况。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和当前主流内容脱节会严重降低教学质量,引起学生不满。

二、在教学环境下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课实验

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联网的多媒体机房是必不可少的。机房里的学生用机应该有主流的硬件配置,安装较新的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工具软件,而且机器组成局域网状态。当然,还有一些要求也最好满足,比如:学生用机安装还原卡以方便维护和管理,教师用机和学生机都安装某种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质量,机房配备专用服务器以保障机房整体性能等。满足了以上软硬件要求,我们就可以设计网络应用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组建网络是网络应用的基础,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实验课上,教师找出一根双绞线网线,让学生观看物理构造,然后教师用专业网络用钳子现场制作水晶头,并告诉同学们双机对联和标准多机互联两种情况下网线不同的排线方式,在完成后用测线仪进行测试。带领同学们参观并讲解多媒体网络机房的布线情况、机柜里面的交换机,加强理解网络拓扑结构内容。最后带领同学们组建一个对等的局域网环境,配置"网络连接"的各种属性,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地址等,在配置的过程当中重新回顾理论课上的内容。

2、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 ; 使用计算机网络我们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远程技术支持、远程交流和远程维护管理这些功能,而Windows XP操作系统本身自带了这些功能,在教学机房里里面我们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课程。

在远程桌面实验中使学生掌握:远程桌面的使用环境、必备软硬件条件、用户认证、在远程登陆连接后可以进行的权限和应用。进行完了远程桌面实验以后,引人特定案例环境,例如:远程用户需要远程协助、在线解决问题等,把Windows XP另外一个自带重要功能-远程协助引人教学。远程协助实验实行座位临近的学生两人一组形式,每个同学都完整的进行一次不同角色的任务,即充当求助者也充当远程专家,把远程协助的技巧和功能充分掌握。其中,学生们还会碰到很多相关的技术问题,比如:把远程协助的邀请函文件进行传递的时候就会用到带权限限制的文件共享问题、邮件发送接受问题;在远程协助过程当中还会使用到实时通信功能,其中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语音形式。在解决很多实际碰到的技术问题时,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大大的提高。

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功能强大,实验效果非常好,开阔了视野,而平时学生会用的比较少,所以反映强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互联网使用技巧 ; 国际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代表着当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国内互联网发展迅速,无论从网民数量还是与网络相关的产业经济都令世人瞩目。学生可以使用因特网浏览信息、查找资料、读书、购物,甚至可以进行娱乐、交友,因特网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4、网络安全知识普及; 目前,整个国内乃至世界网络安全形势都非常严峻,网络人侵、信息泄密、黑客控制、病毒木马等正利用网络平台危害着整个社会,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作为网络应用课,网络安全部分的教育应该逐渐提升其位置和所占比例,使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利用网络,还要会安全的使用网络。网络安全普及型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安全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网络安全威胁的各种手段介绍;基本网络安全预防知识和技巧。在教学手段上,可以使用贴近实际的活生生的网络安全案例来给学生讲解其重要性、危害性。用一些扫描、漏洞攻击、木马控制和暴力破解软件,在机房现场演示来给学生加深理解黑客攻击的技术手段。

三、实验内容的效果及网络应用课还应加强的方面

做了以上实验内容,从局域网实用小技巧到互联网常用功能的使用,再到网络安全教育,学生都会有一个具体感性的认识,改变了以往重理论轻实验、实验内容不实用等问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实验热情高涨、满意度很高。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更加容易的进行各种教学改革,比如: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

第4篇: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2]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 s.t.的《computer network》英文教材。 

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侧重于网络基本理论与应用。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拟选择乔正洪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针对教材内容太多、偏重于介绍理论、欠缺实践环节、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在讲授的时候略去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全方面的内容(另外一门课讲授),增加了一些实践相关的内容,如winsock编程、路由器基本操作等。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引进和精选当代网络技术新发展及新应用作为网络基础的指向,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愿。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3]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信号、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传输特点;研究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要求解决方法”、“引导思考+适当提示”、“找出学生思路正确部分引申”、“扩充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等方式,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从应用的角度思考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理论和协议架构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画图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再辅以现场概要线图等,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网络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有四个相关网上资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使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网络辅助教学平台(blackboard):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口、作业提交口、讨论区等;思科网络技术培训网站(http://cisco.netacad.net)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培训基地之一,目前为部分优秀学生开放思科培训网站,让学生参与全球交流,直接接触最新网络技术;教师ftp:作为系统冗余,从教师ftp中学生也可以下载课件等。

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为此应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试。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5%,并要求课外1∶1配套。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同时,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如利用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编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大力开发和应用网络技术,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发展历史背景故事和实际应用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实际网络系统参观和课程设计三个渠道将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同学们接触到真实的网络世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实验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 

实际网络系统参观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学院局域网和企业的网络系统,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应用系统或者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第5篇: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范文

关键词:协同育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

1课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院校每个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2],因为今后的每门课程都需要计算机来查找资料、书写文件、统计数据、幻灯展示或。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会通过Office软件为专业服务;通过Internet查找资料以及自主学习。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快、教学手段需要与时俱进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式,但目前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在围绕以提升“网络素养与计算思维”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和物联网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有必要和优秀的网络企业开展以提升“信息素养与互联网创新思维”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工作,借助思科公司免费提供的先进的、持续更新的课程资源、教学软件、评估平台和仿真软件,对现有大学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进行改革,采取慕课(MOOC)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面向学习过程且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更好地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作为全校公共课,需要统一的教学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全校的公共必修课,每年5000位学生,传统教学需要大量的师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统一的课程标准,包括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适的考核标准。如果可以借助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课外自学,则可以解决学习内容多而课时少的问题。3)大学生信息化水平提高的挑战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涉及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组成及应用、上网查资料、资料下载、办公软件word、excel、ppt。因此,在大学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如何选取合适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网络思维和素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项目总体目标及改革思路

2.1项目总体目标

项目总体目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互联网创新思维”。借助思科公司免费提供的先进的、持续更新的课程资源、教学软件、评估平台和仿真软件,对现有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改革,采取慕课(MOOC)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面向学习过程且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更好地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2.2改革思路

总体思路:充分利用政、校、企的优质资源,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具体做到几下几点:1)调研思科云平台,选取优质教学资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根据自身需求选取思科公司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纳入教学计划,开设相关课程,并使用教学评估云平台(netacad.com)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2)师资培训学校委派所有负责大学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青年教师参加思科公司举办的3至5天师资培训,获得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开课资格。相关教师在2018年参加思科公司提供的“ITEssentials授权讲师”师资培训。通过专业知识讲授、实操案例学习、开课指导应用演练等方式,让教师学员掌握思科网络技术学院NetAcad平台使用并能运用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师资保障。[6]3)研讨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研讨确定新的教学内容,将思科信息通信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和职业道德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能力融入原有课程,做好学时分配方案、考核方案等课程大纲内容。4)正式授课在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间正式开始相关课程授课。并跟踪教学效果。5)调整内容根据上一轮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6)新一轮教学在2019年3月开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完成2018届全体学生的授课。并为新学期做准备。按照5和6循环改进,至项目结束。

3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3.1具体改革内容

3.1.1改革教学内容

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系统软件安装、系统维护等相关内容。具体如下:1)在计算机系统融入ITE个人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章节中的文件和文件夹权限等内容,思考开放性和安全性的矛盾?2)增加ITE计算机组装章节“台式机组装与笔记本拆装仿真”,课外使用思科模拟器或仿真机,完成笔记本硬盘等硬件的更换。实践作业组装一台台式机:新增“4000-4500价格区间”要求。3)计算机系统的优化设置融入ITE高级故障排除章节内容。4)新增ITEWindows安装章节内容。用思科的“VMWARE”虚拟机演示Windows7系统的安装、配置,布置课外作业:安装“VMWARE”虚拟机并完成Windows系统的安装、配置。5)在原网络应用的基础上,融入ITE网络章节的部分内容,用思科的“PACKETTRACERT7”软件演示网络拓扑结构,完成“ConnecttoaWirelessRouterandConfigureBasicSettings”PT测试,并在netspace系统中提交完成的文件。6)在收发邮件部分,融入ITE专业的IT人员章节中“正确的网络礼仪”及“在线交互的通用规则”。作为技术人员,应该在与客户的所有沟通方式中表现出专业性。学习电子邮件和文本通信中网络礼仪的个人和商务礼仪规则。7)在课程的实施全过程融入ITE专业的IT人员章节中“道德注意事项及法律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3.1.2改革教学方法

1)引进思科网校,在原有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基础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轨迹跟踪实时控制[7],并举一反三,应用到专业学科的网络自主学习;2)新增使用虚拟机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仿真软件的使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1.3改革考核方式

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教学规则的重要依据。[7]改革考核方式,更注重过程学习,利用思科网校的在线评估平台考核学生的平时作业,利用在线测试平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期末总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实验、思科网校学习内容)40%+第三方考核(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60%。

第6篇: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范文

论文摘要: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基础性教育是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技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论述了信息教育中网络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存在的内容滞后、实验不实用等问题,并通过详细列举了几个经典可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实验,为网络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分析了网络应用基础教学的重点和今后发展方向。

一、信息技术教育形势和网络应用基础课现状

    随着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正日益深人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水平,而且己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与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必备的技能。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基础的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更是各学科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的使用方法,并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正在成为学生最迫切掌握的内容部分,其受重视程度逐年递增。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教学从教材到课程设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容滞后状况。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使用计一算机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和当前主流内容脱节会严重降低教学质量,引起学生不满。

    作者从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有关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的比较经典的实验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贴近实用、内容较新、实施方便。以下就是具体实验设计内容。

二、在教学环境下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实验

    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联网的多媒体机房是必不可少的。机房里的学生用机应该有主流的硬件配置,安装较新的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工具软件,而且机器组成局域网状态。当然,还有一些要求也最好满足,比如:学生用机安装还原卡以方便维护和管理,教师用机和学生机都安装某种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质量,机房配备专用服务器以保障机房整体性能等。满足了以上软硬件要求,我们就可以设计网络应用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办公局域网相关使用技巧

    作为网络技术的基础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局域网(lan)被广泛应用到中小企业、办公室、家庭、网吧及学校cai教学中,是我们计算机网络应用教学的重点。其内容大致包括:简单局域网配置、网络共享、用户管理、网络驱动器、网络打印机等。

    组建网络是网络应用的基础,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实验课上,教师找出一根双绞线网线,让学生观看物理构造,然后教师用专业网络用钳子现场制作水晶头,并告诉同学们双机对联和标准多机互联两种情况下网线不同的排线方式,在完成后用测线仪进行测试。带领同学们参观并讲解多媒体网络机房的布线情况、机柜里面的交换机,加强理解网络拓扑结构内容。最后带领同学们组建一个对等的局域网环境,配置“网络连接”的各种属性,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地址等,在配置的过程当中重新回顾理论课上的内容。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是网络的一大功能,也是应用的最广泛的技术。在机房环境,让同学们学会共享一个文件夹,并设置成各种模式:是否允许别人修改共享文件夹内容、是否让别人在网上邻居里面看到自己共享的文件夹(在共享名后面加“$”符号)、不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方式而针对多个用户配置不同的权限。学生们组成两人或多人的实验小组,每个同学都亲自体验共享者、访问者等多重角色。在win 2000以后的版本中用户概念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让同学们在windows xp环境下创建多个用户,在共享的时候实现远程访问共享的安全策略。

    在长期、频繁的需要共享和访问的时候,就可以创建网络驱动器,使用网络启动器把共同使用资料放在某服务器上,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降低数据冗余。打印机等昂贵办公器材的共享,也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在教师机上连接一台打印机,学生机进行网络打印机的配置,在配置成功后,每位同学利用网络打印机打印一份自己的作业或实验报告以检测实验效果。

    2、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

    使用计算机网络我们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远程技术支持、远程交流和远程维护管理这些功能,而windows xp操作系统本身自带了这些功能,在教学机房里里面我们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课程。

    在远程桌面实验中使学生掌握:远程桌面的使用环境、必备软硬件条件、用户认证、在远程登陆连接后可以进行的权限和应用。进行完了远程桌面实验以后,引人特定案例环境,例如:远程用户需要远程协助、在线解决问题等,把windows xp另外一个自带重要功能—远程协助引人教学。远程协助实验实行座位临近的学生两人一组形式,每个同学都完整的进行一次不同角色的任务,即充当求助者也充当远程专家,把远程协助的技巧和功能充分掌握。其中,学生们还会碰到很多相关的技术问题,比如:把远程协助的邀请函文件进行传递的时候就会用到带权限限制的文件共享问题、邮件发送接受问题;在远程协助过程当中还会使用到实时通信功能,其中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语音形式。在解决很多实际碰到的技术问题时,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大大的提高。

    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功能强大,实验效果非常好,开阔了视野,而平时学生会用的比较少,所以反映强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互联网使用技巧

    国际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代表着当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国内互联网发展迅速,无论从网民数量还是与网络相关的产业经济都令世人瞩目。人们可以使用因特网浏览信息、查找资料、读书、购物,甚至可以进行娱乐、交友,因特网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在进行有关互联网的网络应用技能培训时,内容涉及:ie浏览器的使用技巧、电子邮件系统及两种使用方法.ftp 服务的应用、网络论坛体验等。每项内容都是采取先理论、再模仿、最后自己实验的方式,在网络机房模拟真实internet环境教学。ie浏览器教学中,在机房服务器上创建一个网站或利用校园网上现成的网站供学生进行访问,掌握ie浏览器internet选项配置、收藏夹应用、网页保存、脱机浏览等实用技术。采用imail等邮件服务器软件,在服务器上配置局域网环境下的电子邮件环境,让学生使用web方式和邮件收发工具(outlook express)方式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同样,由任课教师自己配置的ftp系统、论坛系统,进行实验的时候内容丰富、灵活,更容易配置出符合教学要求的网络环境来。

    4、网络安全知识普及

    目前,整个国内乃至世界网络安全形势都非常严峻,网络人侵、涉密信息泄密、黑客控制、病毒木马等正利用网络平台危害着整个社会,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作为网络应用基础课,网络安全部分的教育应该逐渐提升其位置和所占比例,使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利用网络,还要会安全的使用网络。网络安全普及型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安全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网络安全威胁的各种手段介绍;基本网络安全预防知识和技巧。在教学手段上,可以使用贴近实际的活生生的网络安全案例来给学生讲解其重要性、危害性。用一些扫描、漏洞攻击、木马控制和暴力破解软件,在机房现场演示来给学生加深理解黑客攻击的技术手段。

三、实验内容的效果及网络应用基础课还应加强的方面

    做了以上实验内容,从局域网实用小技巧到互联网常用功能的使用,再到网络安全教育,学生都会有一个具体感性的认识,改变了以往重理论轻实验、实验内容不实用等问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实验热情高涨、满意度很高。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更加容易的进行各种教学改革,比如: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

第7篇: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80-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课程思政”的要求。一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离不开思政育人的内在影响,需要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自觉创建维护绿色、和谐、健康的网络空间;另一方面,思政教育需要通过各种新媒体传播途径,与其他专业课程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有效解决思政课程教育方式单一的弊端。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课程内容,可以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素材,使课程内容更生动更贴合实际,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本文分析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两者之间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真正将“立德树人”融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全过程,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育人格局。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具有专业技术技能,同时具备良好职业操守和职业素质的新时代职业人是教育的根本,将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校园,从教师主动教过渡到学生自主学的过程中,极易放松,不能合理规划学习和生活。特别是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西方不良思想的误导,出现功利化现象、消费主义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健康。在这种形势下,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刻不容缓。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的政治信仰和为民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可行性

在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课程案例、素材等与思政教育建立内在联系,寻求有效结合点,如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变革,以及5G移动网络和量子通信等与思政教育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目前各高校正在加快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深度融合的研究实践,为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教师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改革创新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材等,制定合理的课程实施计划、组织编写教案、转变学生的课堂教学认识等,都有利于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确保“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措施

(一)明确课程目标和修订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

首先,明确课程目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技能与基础理论知识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就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思政教育,在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化发展的能力。其次,合理修订课程标准,明确思政内容融入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方式。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中,不能只侧重思政教育,喧宾夺主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原有理论知识部分应结合课程特点加强和扩展思政内容,体现思政教育切入的实际,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协同发展。再次,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职业能力,突出团队协作、工作态度、行动意识、职业规划及创新创业等职业素养,不仅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办公软件、多媒体应用、计算机网络等操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职业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追求职业创新发展、攻坚克难、吃苦耐劳的职业素质。

(二)制订课程授课计划,在教学阶段融入思政教育

课程授课计划的制订是教师授课的计划和依据,也是学校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期终考试考核的重要依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要明确内容要点、教学作用、计划学时、课次、周次、思政内容占比等,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因此,制订课程教学计划要明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思考思政元素可以与课程哪些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哪方面素养,学生从中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课程内容的延伸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评价和考核中,也应该纳入思政内容,重新修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标准,将学生日常行为和课堂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职业素质等纳入考核项目,激励学生快速成长。

(三)挖掘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教育

任课教师要仔细分析研究计算机应用课程内容,挖掘出合适的思政元素进行融合,不能生硬地将思政内容加入计算机教学内容中,破坏课程教学的合理性。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可以在制作课件时加入与思政有关的图片、图像、影音、背景等元素,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现思政内容。在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实验实训操作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将个人职业素养、法律法规知识、分组团队实践作业与专业技术知识相结合,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进步。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理论教学,结合系统软硬件安全防护,引导学生安全上网,预防网络诈骗、计算机病毒侵入,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引入我国在网络技术等领域领先的技术,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满足社会对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以计算机应用课程中各模块教学为例,可分别从计算机基础理论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融入思政教育。一是计算机基础理论模块,由“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引出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发展和主要应用。了解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5G网络技术等研究领域,培养学生对中国的科技文化自信心。从了解国家网络强国战略规划,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国家网络安全“四个坚持”的重要精神,深刻认识为什么要重视网络安全,如何提升网络信息安全能力,培养并践行国家网络安全“四个坚持”精神。二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引入网络安全法知识学习,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倡导学生要维护好网络環境,自觉抵制网络暴力,践行网络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网络个人形象。通过学习计算机病毒,认识计算机病毒侵入带来的危害,提高计算机病毒日常防护能力,拒绝黑客行为,把自己学到的计算机技能用到社会中,创造社会价值,服务人民。三是多媒体技术模块,介绍电子商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时下最热门的新媒体应用发展,让学生感受网络创造美好生活,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热爱。把思政主题以案例或素材形式穿插在课堂案例或微课视频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

(四)创新课程教材,在教材中融入思政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一般专业性较强,通常有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训项目操作练习。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内容规整单调,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通常课堂教学主要也以实操练习为主,学生很少借助教材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教材的理论知识部分加入“思政园地”“‘课程思政’微讲堂”小模块,将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以不同形式达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双向提升的教学效果。纸质教材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线下自主学习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从教材入手,创新和编写融入思政内容的新式教材,方便学生从网络上获取。可开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材,推进“思政直播”“思政微课”等网络课程建设,促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自主接受思政教育,或者通过常态化学习逐步渗透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实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

第8篇: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Analysis of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Song Wenhui

(Zhengzhou Jinrong Xuexiao,Zhengzhou 450007,China)

Abstract:As computers and networks in the country's popularit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s in vocational courses,but also as a basis for practical lessons into the curriculum being.But in the textbook style of writing,and not in full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xisting vocational students compiled.In addition,some teachers are not very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mode,making the course,in practice,and can not receive the expected good results.I combine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this question from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s Analysis of issues to enable students to really feel the course should be valuable.

Keywords:Vocational;Computer network;Practice;Method

21世纪是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全国的普及和飞速发展,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作为一门基础实践课纳入到课程设置之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就此问题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的主要内容方面进行简述,让学生真正地感觉到该课程的应有价值。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高校和中职的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从课程的设置上看,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起步晚,并且呈现出在各个学校的发展出现不统一的现象。由于职业的学校不同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同、理解的程度不同。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有,在课程教学目标单一、所教授的内容理论知识枯燥、教法上存在实验项目难以操作。从学生对课程的感知上看,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由于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得到了普及,开始都是抱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大减,到最后仅仅学到了一些时尚的网络词语和网络中所涉及的概念,还有就是一张张的网络结构图。据对学习一年了的中职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效果反馈,惊人地发现,学生选择“理论和实践都几乎无收获”的占了85%之多。学生所学会的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依然停留在会用各种浏览器,会上网查询资料,多数还是在上网聊天。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中职学校教学存在不小的问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改革创新。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就此问题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简述。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

(一)确立教学总体目标。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应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发展整体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组网和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掌握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协议的概念及原理,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培养学生在TCP/IP协议工程和LAN、W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网络构建、日常维护以及管理的方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首先对该课程在思想上有个总体的大致认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计算机网络教程相关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对于中职学生的对网络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通过可操作性的实验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学生兴趣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某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自主探索、互动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完成既定任务,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中职学校的大多都以《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为教材文本资源。先讲理论后实训内容,理论内容多为较抽象的,涉及了许多网络概念、名词定义、构建原理等,所以刚开始接触的学生会感到枯燥和乏味。这就需要教师的激趣。

笔者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的基础实际,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以学生现有兴趣作为切入点因材施教,突出章节的主线增减教材内容,对于非主要内容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带领学生探究。多年的理论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接受有难度,笔者一改教学方式,在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将实训内容穿插教学之中。在实训操作运用相关的原理。如在讲如何做水晶头,让学生实地实训;如何组建小型对等网,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实训。将网络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训活动有机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笔者还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兴趣,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对web组建感兴趣的学生,调动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组网技术知识,对Windows网管感兴趣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资料研究活动目录设计和Windows域管理。给对DNS感兴趣的学生推荐,配置使用FTP、Serv-U服务器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实现不同程度的提高。

计算机网络课程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在中职教学中,课时有限,教师能够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以全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在基本理论内容讲解的同时,插入合理的实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成中.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

[2]卢加元.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设想[J].福建电脑,2007,8:214-215

[3]周山雪.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9,21

第9篇: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范文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 中职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54-01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重要课程,在该课程学习过程当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中职学生学习特性而言,实际操作性显得非常的重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当中要求学生有效的运用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组建、配置和维护技能。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主要是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不能有效的动手实践,导致课程非常枯燥,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导向教学法的相关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

1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相关概念分析

行为导向法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改革中产生和发展。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引导着教学过程。其中行动能力是指由于社会向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专业知识的统治地位渐渐让位给更重要的、基本的能力。行动能力最简单的解释是由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三部分组成。在行为导向法当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教学方法向大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等方法转换。导向教学法当中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就是重视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结合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行为导向法具有以下特点。

2 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法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基础》共分8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组建局域网、互联网的使用、网络的管理、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以及案例分析―― 校园网的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面向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初学者,读者只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就可以随着《计算机网络基础》的任务指导,掌握相关知识与应用。同时,《计算机网络基础》将任务驱动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也适合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将其作为授课教材。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际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职业教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要进行改革。传统职业教学注重教学大纲中列举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确定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内容是有效地传递过去了,而且在短时间内可以讲述许多内容。但问题是,传授过去的东西是否能达到我们的培训目的―― 提高职业行为能力。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当中,如果按照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就显得相对枯燥,且知识不容易吸收,没有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行为导向法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行为导向法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所以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是时展的必然。

3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中的应用

3.1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课程导入与理论讲解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当中为改变传统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可以制作一些简单而且通俗易懂的PPT课件,将一些图片、声音、视频有效的与专业抽象知识结合。这样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融入其中,使学生面对较新颖的东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课程导入与理论讲解的过程当中需要计算机老师在上课之前具有充分的准备,包括对课程专业知识的了解,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另外还要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解,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的交换技术时,学生对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容易理解,我就把这三种交换技术制作成动画形式,改善了教学效果。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电路、占用电路传输数据和释放电路,课件能生动地反映这三个阶段;这样通过这些图片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改变原有教学方法的缺陷。

3.2 在理论知识的有效掌握前提下,注重实际操作

在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当中老师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利用学校机房,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样通过实际的课堂活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某些网络理论即使有生动形象的课件有时也难以让学生理解,如IP协议、IP地址划分和子网掩码划分、路由原理和技术、DNS和FTP原理等。在讲授这种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当中,学生一般很难通过理论讲解有效的掌握有关知识,这时就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当中可在机房内一边讲授有关知识一边手把手的实践传授,如讲授传输介质时,让学生传阅实际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能够实现联网的双绞线。如在讲授IP协议配置时,我先讲完IP协议和网络掩码的概念以及IP地址的划分,然后带着学生查看当前的网络配置,并让他们自己修改一些配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导向教学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法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连云,谢少芳,李明惠.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56-57.

[2] 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4):32-33.

[3] 谢玉华.行为导向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1(1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