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路运输的现状范文

水路运输的现状精选(九篇)

水路运输的现状

第1篇:水路运输的现状范文

关键字:交通运输 运输方式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或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发展。工业革命发生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型运输工具的不断更新出现,我国的交通运输从最初的人力、畜力、风力等落后的状况发展成为当今以机械动力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局面。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由于不同运输方式都有自己发挥优势技术经济特征的特定条件,各种运输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不同的经济技术特性。

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依赖程度较高,因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相关部门也在相继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交通运输业进行大力投资,其目的是保证我国交通运输业尽可能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运输需求的需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交通运输的相关政策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引起了现实运输供给不能满足人类的各种运输需求。

一、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

1、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公路运输的优势为机动灵活、速度快、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它在保证我国客运与货运畅通,维持运输供给方和运输需求方的利益,促进公路运输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运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公路客运与货运的需求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公路运输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修建高速公路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其中有一部分耕地,虽然农民得到一定补贴,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公路建设还会引起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据统计造成大气污染的诸多因素中,公路运输比重较大,各种车辆尾气排放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针对公路运输导致的负面问题,发展低碳交通越来越重要,同时开始研究低耗能、低排放的交通运输工具。

2、水路运输的发展状况

虽然水路运输速度较慢,但水路运输具有成本低、运量大、通用性好等特点,所以水路运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我国的水运主要包括内河运输、沿海运输及远洋运输。我国水运发展初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运输工具相对落后,人们只能在有限区域内活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工业革命以后,以机械动力为代表的运输工具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水路运输也不例外。无论是内河运输、沿海运输还是远洋运输,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形成了相互竞争的格局,有些水运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虽然我国水路运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内河运输大多利用天然航道,而人工开发的航道利用较少,码头数量设置及管理体制都不能令人满意。

3、铁路运输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在未来发展中仍将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规模和运输能力有了明显的扩大和提高,运输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运输基础设施和设备不断更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多条南北及东西铁路干线,铁路干线总里程居于世界前列。铁路运输不仅运量大、通用性强、客货到达准确性好,而且相对公路运输环境污染较小。由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迅速,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但是我国铁路运输总量仍在增加,只是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增速较慢。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铁路运输发展还存有差距,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铁路网密度低、布局不合理。我国东南与西北地区的铁路网密度差距很明显。第二、运输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第三、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不利于铁路运输走向市场。

4、航空运输发展现状

航空运输机动性强,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运输速度最快,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民用还是军用均取得了较大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民用经济快速发展和航空运输要求的不断增加,政府对我国航空运输发展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大了对其发展投资和扶持力度,使我国航空运输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航空运输适用于地形复杂、地面交通困难的地区、远距离城市间客运以及人口稀少、货运不多的边远地区。

5、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

管道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具体表现在工程量小、运输的连续性强、运输管道埋于地下,对地面的占用较少。由于管道运输是一种专门的运输方式,只能运输一些特定的货物,主要是液态的石油和气态的天然气等。管道运输投资大,对金属的耗用较大,这是我国发展管道运输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二、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

1、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一、干线公路的高等级化。公路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输车辆的速度及安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数量和载重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对干线公路的要求也从以前对量的要求提升到现在对质的要求。高速公路将继续推动公路运输的发展。第二、汽车运输高效化。由于运输装备不断改善以及人们对运输效率与效益的更高要求,那么汽车运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向高效化方向发展。第三、公路运输技术发展将推动公路设计、交通管理和车辆诊断的电子化,以及公路工程作业的机械化等方向发展。

2、水路运输发展趋势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的趋势:第一、货物运输船舶将会向着专业化、大型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第二、水上客运旅游化、高速化、滚装化。第三、水运管理和航行安全系统电子化。如果我国水运发展能从这些方面入手并能够实现这几种趋势,那么我国水运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能够满足需求者的需求。

3、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铁路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仍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一、为了提高运输能力,合理利用能源,最终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火车的牵引动力逐渐地被电力、内燃牵引所代替。我国铁路运输动力基本上都以电力为主。第二、铁路运输为了满足运输需求者对时间要求,铁路客运将会向着高速化的方向发展,高铁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速度。第三、由于运输需求的多样化,运量的不断增加,铁路运输将会实现大宗货物重载化。第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铁路运输技术水平将会继续提高。

4、航空运输的发展趋势

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并能够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满足人们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它们在各自领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航空运输也不例外,我国航空运输发展体现出了干线飞机巨型化、超高速化、安全保证系统的自动化、营运管理和运输服务电脑化等特点。

5、管道运输的发展趋势

管道运输主要向运输管道直径增大化、运输线路远程化、运输管道安全化和运输信息实时跟踪化等方向发展。

三、总结

总之,我国交通运输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由过去计划经济向现在市场经济转型,各种运输方式也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实现对运输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广大人民的运输需求为主导,站在整个交通运输业角度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注重每种运输方式内部之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有效衔接和合理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贻龙,邵振一.运输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第2篇:水路运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水路运输 优势分析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方式的特性

在交通运输体系内,水路运输具有极高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现阶段我国超过9/1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都由水路运输完成,在综合运输系统内水路运输的货运量比例为12%、周转量比例则为63%。据以上数据得出,在综合运输系统内水路运输极为重要。在具备良好运输能力优势的基础上,水路运输方式也具备环保、节能与较高经济性。具体特性如下。

(一)环保性

相比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国际海运行业的排放比例仅为2.7%。相比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仅有3%~4%。在海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内,现代化集装箱船所占排放比例只有1/4,但其可完成全球一半左右的货物运输。

(二)节能性

相比公路运输方式,在节能减排方面水路运输更占优势。据相关数据分析,与水路运输相比,普通载货汽车油耗量为0.05mg/t,该数据远远高于水路运输,通常超过其8倍左右。由此可见,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优势更为显著。

(三)经济性

相比铁路运输单位成本,水路运输仅为其20%;相比公路运输单位成本,水路运输也只有其10%以下。针对距离较长运输,水路运输方式经济利润更高。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内河水运的优点主要集中于大运能、长运距、低能耗、低成本、污染小等。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水路运输将成为其发展的焦点。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的优势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构成成分,水路运输与低碳经济存在着密切关联性,为对水路运输低碳性进行充分了解与掌握,必须先分析其优势。我国政府2015年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指出,今年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交通运输业排放比例已超过3/10。

①在不断增加能源价格的前提下,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路运输的经济性、低碳优势愈加凸显。现阶段,全球处于能源大幅度减少及环境日益恶化的状态下,于长期而言,石油价格势必增长,在没有找到汽油替代品的同时,水路、铁路运输热度将逐步高涨。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政策地实施,将对交通运输模式转变起到引导作用,此类政策地出台,将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大中型城市道路拥挤问题进行有效缓解,且能够达到占用土地面积减少及能源节约地目的。通过加大内河航运建设与完善高度铁路网,可逐步发挥水路、铁路代替公路与航空的功效。③环保方面,相比铁路运输方式水路运输具有更好地效果。据相关数据显示,等量运输条件下,相比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出现的碳氢化合物仅为其20%,两者(铁路:水路)一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比例为3.2:1;单位能耗方面分析,9:11为水路和铁路运输之间的比例。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发展建议

低成本、高能效、低能耗、小污染为为水路运输的优势,以国内运输现状分析,我国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河资源,为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需对内河航道进一步开辟。水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将大大减轻其他运输方式的货运负担。为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应将水路运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综合运输体系内全面提升水路运输的比重。

(一)大力发展内河运输

在世界各大航运中心建设中其关键内容为“水水联运”。以国际实际经验分析,大多数国家对高能耗“公水联运”有所限制,对“水水联运”实行鼓励政策,且提出系统性整体规划与构建方案。全球大多数集装箱枢纽港重要集散方法为“水水中转”,如“水水中转”在新加坡港、鹿特丹港等所占比例过半,内河集疏运比例则超过1/5。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沿海城市公路运输负担加大,建设内河航道可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有效缓解,与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相比,我国内河航道建设存有较为落后现状。为此,必须进行内河运输网络构建与完善,推动“水水联运”事业地快速发展。而发展“水水中转”,就必须确保内河航道、内河港区良好。为全面提升我国各大水运区域“水水中转”比例,需进行内河集疏运体系建设与完善,通过内河码头建设力度加大,需对骨干航道加大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投入内河航道日常养护费用。

(二)船队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背景下,需进一步调整我国船队结构。针对船公司而言,低碳经济形势下,实现船型标准化、对船公司运力结构加以优化极为有利。同时,调整国内船队结构,还需政府相关政策支持。

(三)加快推进海铁联运发展

低碳经济中应将水路运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应对水路、铁路运输方式地优势进一步整合,对海铁联运大力发展。在大多数港口已实现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在国内海铁联运发展中对其起到制约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各类运输方式建连接是否畅通,如对此类现状加以改变,需进行先进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海铁联运网络体系地建立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发展海铁联运。

(四)建设低能耗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中,需科学评估、审核基础建设项目节水、节地、节材与节能,在各个阶段,应对结构优化加以重视,以此对运输中转设施使用年限加以延长。

四、结语

在社会经济长期发展中,水路运输地位愈加重要。我国早期水路交通处于滞后发展状态,对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地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投资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也随之逐渐降低。但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发展规模是否合理、发展方式是否规范等问题仍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为此,必须在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基础上,水路运输方式的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经济性、环保性,这样才能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3篇:水路运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检修模式;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电力服务水平,则要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这就需要做好输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于输电线路采用的都是周期性检修维护制度,这种检修维护方式在电力设备不多而且网络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当前我国电力网络发展速度较快,电力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开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周期性检修维护制度已无法满足当前电力发展的需要。状态检修方式的出现有效的弥补上周期性检修维护工作的不足之处。在状态检修中,主要以对输电线路预测和监控为主,检修维护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科学、迅速和有效的实现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输电线路常用检修模式

在当前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三种检修方式,即不坏不修、计划检修及状态检修。其中不坏不修是一直运行中的输电线路直到出现故障时才会对其进行检修,在故障发生前基本不会有检修和维护费用产生,这种方式由于无法实现对故障进行管理和控制,严重影响电力输送的安全性,通常只是在一些极偏远地区及严重缺乏检修维护人员的地区才会采用这种检修模式。计划检修是根据输电线路运行情况事先编制好间隔时间来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采用的春秋两检、定期大修及定期清扫等都属于计划检修范畴,通过计划检修有利于实现对线路状况的有效掌握,对提高线路运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计划检修中存在着人力、物力和财务的浪费情况,部分运行性能良好的设备也城朵进行检修维护,不仅工作强度较大,而且不利于检修维护费用的降低。状态检修是近年来才开始在电力系统中采用的一种新型的检修维护模式,其通过对输电线路及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根据运行的情况来制定检修维护计划,不仅检修维护强度有所降低,而且有利于检修维护费用的节约,对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与维护应关注的重点

状态检修在想达最佳的效果,则需要对检修范围内的线路进行不间断的在线监控。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及信息采集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线路不间断在线监控能力得以全面提升,特别是当前线路防雷监测系统、线路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及监视探头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要想达到状态检修维护的标准要求无论在技术、设备还是分析能力上都还有所欠缺,因此在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和维护中还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重点关注:

2.1 离线监测设备和技术的提升

在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维护工作中,主要是对输电线路及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掌控,主要以在线监测和离线监测技术来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进行监视。相较于在线监测技术,离线监测技术的发展已达到较成熟的水平,这也决定了在当前输线电线路状态检修维护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离线监测技术,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设备和系统运行的状态,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如当前红外热成像技术、绝缘子带电检测技术和盐密监测技术等都较为成熟,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更好的对线路接头和联接线运行状态、合成绝缘子运行状态等进行掌控,同时能够为定期对污区绝缘子清扫提供重要的依据。

2.2 紧抓技术管理和人力管理

在输电线路状态检修过程中,需要以技术手段作为其重要基础,但如果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来为状态检修维护提供必要的依据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主要是由于当前部分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无法完全满足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维护的需要,同时技术手段的应用所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较大,这就需要确保投入与产出之间要达到平衡。因此在状态检修需要依赖技术手段的基础上,还要借助于人力管理,将技术管理与人力资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维护提供重要的依据。特别是在当前输电线路状态检修过程中状态检修维护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线路状态迅速、准确的分析,而且能够对根据线路运行的状态对各种病害多发区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的提高状态检修策略的正确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对输线电线路检修中相当档案记录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更好的分析线路发展趋势,掌握线路的发展变化情况。

2.3 从全局入手确保检修质量

状态检修作为检修维护手段,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但需要建立在全面掌握线路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实施,为了确保检修的质量,首先需要对线路初始状态进行重点关注,需要严格抓好线路设计、材料采购及线路架设等方面的问题,而不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检修环节。特别是线路初始健康状态要给予有效的保障,避免存在先天缺陷现象。其次,需要在线路运行前全面、清晰的对整体线路进行了解,相关的试验和出厂数据、参数等都要进行掌握,以便于为检修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状态检修维护模式已成为未来输电线路检修维护的主要发展趋势。目前由于状态检修相关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在将状态检修在输电线路检修维护工作中进行应用时,还需要针对具体线路的实际情况,掌握线路运行的状态,同时还要做好技术管理优化措施,通过全方位考虑来有效的提高状态检修维护的质量,将状态检修模式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出来,有效的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黄河,张斌.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探讨[J].湖北电力,2009(S1).

第4篇:水路运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维护 检修

在如今的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电能已经成为了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为了缓解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供需矛盾,除了要加大水电站的建设力度外,还要在电能的输送中,做好输电线路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在电能的输送中,因为电能的线路长、环境复杂、涉及面广等特点,从而给输电线路维护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工作困扰。因此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首先要做的是对输电线路进行科学合理的检修和维护。本文针对输电线路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对于目前的输电线路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 输电线路的检修

1. 输电线路检修的现状

在现代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中,对于输电线路的检修通常运用是周期性的检修方式。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在线路的检修过程中,许多的检修技术和设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对于输电线路要进行检修方式的调整。由于电力线路的分布范围广泛,运行的条件较为复杂,这样的条件就给检修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工作人员只能疲惫应对,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工作质量。通常情况下,根据电压等级不同,输电线路检修周期为3-4年,但是由于输电线路出现故障的原因和时间都具有不定性或由于电网运行方式的需要提前或滞后停电检修,造成很多应该进行检修和维护的线路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检修,从而就导致了该线路的健康水平日益下降。一般的电力线路分布的都比较广泛,并且是长期的露天运行,会经常受到尘土等恶劣环境的影响,以上提到的这些都是输电线路检修存在的问题。

2. 输电线路的检修模式

电力线路的检修对于输电线路的各项管理要求较高,需详细掌握线路运行的原始资料,有针对性的开展检修消缺工作。积极、稳妥的探索输电线路的检修模式,首先应选取一条或多条线路为试点。对于试点线而言,要选择完好的设备,并且要具有代表性,这样一来,就便于取得获得经验推广后的线路,尽量的选择交通便利,方便监测的线路,以及在因故障跳闸后,对系统的运行影响较小的线路。绝缘子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在线检测和离线检测,主要内容包括电压分布及绝缘电阻的零值检测。应该积极的探讨在线的遥测分析方法和绝缘子的检测方法。而所有的被跨越物都需要监测的资料记录。根据现场巡视的反映情况,及时的进行补测更正。根据雷电的定位系统,要认真的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对于雷电区的参数数据要认真掌握了解,已经出现的雷击故障现象,能够正确的判断各种类型,了解故障的地形特点和风向特点。当获取试点线路运行经验后,对全部线路的运行资料进行分析,对线路运行状态进行评级,最终按照状态而安排检修,即状态检修。

二. 对于输电线路的防污和防雷措施

1.线路的防污措施

在线路运行过程中,因污区分布不同,线路各段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各异。自然环境或污染源使得线路杆塔、金具、导地线腐蚀,绝缘子污秽等,使得电力线路也易于产生安全隐患。特别是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输电线路的本体则是金属构件,很容易受到酸雨等恶劣环境破坏,导致输电线路的故障。因此在运行维护中,根据污区分布,有针对性的提高输电线路的外绝缘水平及耐腐蚀能力。如:对重污区进行特殊绝缘设计,增加绝缘爬距;瓷质绝缘子更换为复合绝缘子;喷涂RTV防污涂料及采用铝合金预绞式金具等。对于绝缘子材料,建议使用绝缘爬距更长的复合绝缘子,根据运行经验,其重量轻,耐污水平高,运行稳定。就我国现在的复合绝缘子的实际使用情况而言,其性能、质量都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完全能够达到输电线路对于绝缘子性能、质量的标准要求。通过实验证明,复合绝缘子能够安全有效的抵御电网中存在的各种污染问题。绝缘子的选型,从防污的方面考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采用大爬电距离的绝缘子;2、采用爬电距离利用效率较高的绝缘子;3、运用积污特性以及自洁性能良好的绝缘子;4、在同一结构的高度下,优先考虑运用单片污耐值较高的绝缘子;5、运用劣化率较低的绝缘子。

2.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

雷击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线路运行管理单位应根据当地《雷区分布图》确定重点防雷地段,采取针对性措施,增强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主要措施:一是减小杆塔的接地电阻,可大幅提高线路耐雷水平;二是对处于特殊地形(山区Ⅲ级、Ⅳ级雷区)的220kV及以上线路耐张塔和山顶突起的杆塔、500kV线路接近或超过800米以上档距的杆塔安装线路避雷器;三是减小避雷线保护角,全线架设双避雷线,防止雷电绕击导线。四是架设防雷专用耦合地线。五是提高绝缘子串的耐雷水平,增加绝缘爬距。六是变电站进出线路侧配置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防止雷电损坏变电设备。七是增大雷电流泄流通道,采用大截面接地引下线,并与杆身用双孔双帽可靠连接。

要加强输电线的线路防雷工作,要从防止雷击的永久性故障及降低雷击跳闸的方面进行入手,根据当地输电线路运行经验,对于以前频繁遭受雷击的路段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对已安装防雷设施的路段进行分析评估,以达到最佳的防雷效果,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结束语:

输电线路的维护和检修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作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实际的线路维修和检修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线路运行状态合理科学的安排维护和检修,不断提升设备的健康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自强,刘岩.输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

[2]朱建华.关于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思考[J].机电信息,2010(12)

[3]李妹.浅析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J].中国科技投资,2013(04)

第5篇:水路运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水利施工 场内交通运输 交叉路口问题 模型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水利工程施工中一项庞大的复杂动态系统,施工场内交通运输系统容易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备受关注。施工场内交通运输建设与料物调配、运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直接关系着工程进度的顺利实施,因此,对水利施工场内交通运输交叉路口问题探讨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1.场内交通运输交叉路口对料物运输的影响

1.1施工场内料物运输的流程及影响因素

水利施工场内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直接关系着料物的有效运输。若交通运输道路设计缺乏科学性,将会引起交叉路口拥堵、车流量大等现象,延误料物运输,进而导致工程延期,因此,必须加强场内料物运输交叉路口合理化建设。从某种层面上讲,料物的调配、运输等工作直接决定着施工场内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其运输状态与料场所处位置、道路通达路密不可分。通常,在确定运输机械配置时需要充分考虑运输机械的效率、道路交叉路口排队情况以及料物距离等,在具体的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装料、重载、卸料以及空载等环节的反复循环。料物运输不仅受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会随着施工进度、施工总体布置的调整产生变化,在恶劣的天气状况下,料物运输速度会大大降低。而施工进度则对料物运输有着较高的时效性要求。

1.2交通运输交叉路口对料物运输的影响

通常,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运输量,为了按时完成工期,必须确保各项料物的及时供应,在料物运输环节中能够做到交通畅达。交叉路口设计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其直接影响着整个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行。在运输料物过程中,交叉路口行驶车辆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通行干扰,直接影响到料物运输速度。

2.场内交通运输交叉路口行驶模型

2.1交叉路口行驶模型原理

2.2交叉路口行驶模型的建立

2.2.1停车排队等待

通常,当运输车辆到达交叉路口位置时,需对进口道进行观察,判断是否需要排队等候。若无需等待排队,那么可依据车流情况判断能否顺利通过,并给予有效的操控。如交叉路口车辆过多,需要停车等候,那么则需减速、排队,等待通行。

2.2.2行车冲突

料物运输车辆在场内行驶过程中一般为非自由行驶状态,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前车与后车保持为跟驰行驶状态,在这种场景下,前车的行驶速度直接影响着后车的车速。另一种则是前车与后车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该距离需要保证前车遇到突况,后车能够采取紧急措施,后车车辆及跟吃车辆驾驶员均具有一定的反应时间,避免了安全事件的发生。当运输车辆出现行驶冲突时,可以充分考虑当前运输车辆于冲突车辆两者达到冲突地点的时间,并按照先到先通过的原则确保车辆正常行驶,若次要车辆与优先车辆之间存在运输车辆冲突,那么应坚持先优先车流,后次要车流的原则。

2.2.3冲突消解处理

在场内交通运输交叉路口位置往往会遇到交通干扰、冲突现象,驾驶人员在进入交叉路口时,要聚精会神观察周围环境条件,判断行驶距离,做出车辆行驶决策,避免出现交叉路口事故。在料物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运输车辆之间的关系,更要充分判断运输车辆与道路路况的关系,能够对交叉路口行车冲突状态做出精准的判断与预测,可以实施必要的排队消散措施,降低交叉路口的行驶冲突。另外在停车等待的过程中当进入冲突消解时,需要立即对前方的道路环境做出有效判断,并进行加速、减速等操作。

3.工程案例实际分析

3.1工程概况

以某市水利工程为例,其大坝坝体为心墙堆石坝形式,由上下游细(粗)堆石料区、上下游反滤料区以及护坡块石等组成,整个坝顶高程达到814.42m,最大坝高位264.3m,采用自卸汽车进行土石方运输,该项目配置有45t自卸汽车与32t自卸汽车,一辆挖掘机,为6立方正铲液压式。

3.2条件计算

仿真模拟计算将有效工作时间设为25d,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为20h,那么可以计算出每个月的有效工作时间为500h。研究对施工场内交通运输道路系统进行编号设计,并在各个交叉路口进行了分段处理与衔接,共同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

3.3结果分析

对研究模型进行排队概率计算,可以发现大多数交叉路口位置不会出现排队等车现象,占70%左右。有30%概率在交叉路口会出现排队等候,一般排队队长一般不超过2辆。另外表1中显示1号的无排队概率仅为49.4%,表明确实存在严重排队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输任务过多,运输强度大造成的,干扰了正常的料物运输。

4.结束语

在水利施工场内料物交通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多个运输任务同时进行导致交通拥挤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到料物运输的效率,而且增加料物运输车辆的排队效率,增加拥挤消散难度,因此,需要对场内交通运输交叉路口进行科学设计,合理调整运输时间与线路,错开高峰期,提升运输效率,确保施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赖磊.有关水利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5,14(23):93-93.

[2]董红琴.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15(28):152-153.

[3]穆海涛.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利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第6篇:水路运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货物运输;环节;道路体;道路路线

中图分类号:F51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60-03

一、引述

货物运输是应地区生活要求产生的。地区生活是地区生活行为对地区(乃至区域)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维护与演变行为,它是对地区或区域生活空间状态属性演变的响应、演变。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它表现为道路起、迄地之地区或区域生活状态演变要求,它表现为满足状态演变要求的运输路径、路线的要求,它要求有体现演变过程与状态的道路体。

二、货物的地域特征与时间资源

一个地区或区域产出的资源如货物,它是带着本地区或区域状态属性的资源,它是本地区或区域现时状态的维持与维护资源;也就是说,从地区或区域层面讲它们是时状态、时间属性(或时间)资源。合理的调度、合适数量的流动,能够带来生产、生活的物理意义上的时光流动,能够带来流动环节上的解决问题的时间和力量。

货物运输流动,能够带来运输环节的演变力量,同时也要求运输道路、运输环节能够自成一体,自成一个与道路起、迄地之点空间状态演变要求一致的一体。它要求道路路径、路线布置所实现的道路体为围绕和体现地区与地区之间状态演变的一体。

三、地区或区域特征

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周期率特征及其演变属性讲,生产、生活过程所演变的过程、状态为围绕自然区域的自然状态的演绎过程、演绎状态,它们从由“一个质子、一个电子”演绎、演变自然规律的H元素资源(或H元素型资源)开始;但从有水就有生命的角度讲,地区或区域生产、生活从由H元素资源(或H元素型资源)演绎O元素资源、演绎H2O―资源开始。地区或区域特征为水系及其衍生体特征,社会过程也是基于H2O―基的资源的演绎与演变过程、回归H2O―资源(环境)的演绎过程。

四、道路的起、迄地之点―空间与道路体

道路的起、迄地之点―空间,是一个与人的生活时空相联系的、相适应的时空间;它具有H元素型资源空间、O元素型资源空间、H2O―资源空间(包括演变中的H2O―基资源环境)、O元素型资源空间、H元素型资源空间的体系结构;它是一个能够进行自身完善演变的体系。由起、迄地之点空间引出的道路的道路体,同样具有这样进行自身完善的体系结构。

五、道路路线与道路体的线性演变空间

道路路线演变和完善着道路体的体系结构属性,体现着道路的服务力量。它通过路线线性空间具有的性质、性能,维持货物的属性、演变起始地点之状态、实现运输货物的质量与性能的运输环节道路体的性能。

道路路线演绎着道路体的演变与完善过程及状态特征,它是地区或区域之点(――空间)所引出的、体现与演绎某种属性的射线;在这里,它为维护、维持地区或区域生产、生活与安全的演变线。

六、路径与运输道路选择、组织

在地区或区域、区域性地缘关系中,生产、生活过程所演绎的社会过程所凝聚的组织力量,能够衔接自然地面的时机、或地基基础支撑的机遇,演绎并守恒它。路径关键点的选择,表现出路径的演绎作用。

1.承起于自然地面的时机所实现的路径节点及其门户。承起于自然地面的时机的场地平整组织如下图:(下图为以三个施工段、四个施工工序(地基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边坡防护与支撑工程所对应的工序)所组织的流水作业;进度图中的各工序的时间仅表示对工程进行组织的时间条件、时间目标)节点1表示拟建工程承起于自然地面(工程所在地区或区域的自然状态下的址位现场条件,它常以0表示起始节点1的时间(及其属性)。

2.承起于地基基础所实现的路径节点及其门户。承起于地基基础的场地平整组织如下图:(下图为以三个施工段、四个施工工序(地基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边坡防护与支撑工程所对应的工序)所组织的流水作业;进度图中的各工序的时间仅表示对工程进行组织的时间条件、时间目标)与起始节点1相联的工序之一为时间等待性工序,它为时间。它们共同构成进度计划(场地平整工作)的基础。由于它们演绎着{[(2)1]2}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率特征中22特性,所以它与起始节点1一起共同构成支撑本进度计划的实施基础,即它们构成直接的工程实施组织的支撑基础。它属于由时间、空间为地基,支撑进行的工程。

3.道路路径的选择原则。由空间中的两点决定一条直线,和直线的演变空间的属性要求,促力货物运输,选择途径路径的节点。由货物出行目的与目标所确定的运输环节的要求,选择路径节点与路径,演绎要求的道路体(系),实现地区或区域状态之间演变与演绎过程、演绎状态要求。合适的路径,合适的演变,保证了(才能保证)实现货物运输、和货物运输所带来的地区或区域性生产、生活行为。

七、案例及其分析

1.一个出行(起始、迄止两地点;或发货地、目的地),按实现地区或区域特征维护、道路路线与路径体系、起迄地之点状态维护与演变要求,拟出工艺流程和工序、代号及作业时间安排如下(见表1)(作业时间拟定以:起始地点之状态能够满足作业状态连续/连接前后二个状态转换要求,即2;迄止地状态相对于起始地之状态为满足势位能、势能下电离式移动要求,即高于其1个级如能级拟定,即3;路线与路径为高于相应的起始状态如起始、迄止点之状态,即4,5;、起始与迄止地点之空间状态演变体,都为由路线与路径传递来的线―点性资源所演绎出的时空间(它们表现为高于路线与路径演绎体之状态4,5位之上1位的位势、以及其演绎体,即6,7)。1个能级或位势级如一个能级为一个∞域及域的变化属性与特征。地区或区域道路体的演变,源起于、回归于更大区域如∞∞,1∞,e(e=2.71828))。

2.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表2)。

3.该路线运输工程的流水作业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图。

该路线运输工程能够实现:(1)起始地(起始节点)、目的地(终止节点)的状态及其要求的属性;(2)起始点、终止点在地区或区域自然背景环境维护下,所实现的运输路线的体系(起始、终止点属性共同形成、维护的环境下的运输路径体)如流水作业无机动时间差时的、演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率特征与属性结构体,如上述图所示);(3)一个与运输车辆等所牵涉的时间、材料等资源不直接关联的、具有时间属性的“虚”工作(或虚位置之点线特征)(它是工程建设背景(环境)上演绎的一个新属性的时间体(时间点),它实现了所组织的道路运输线所在区域内其他城市等的稳定与安全。

上述三大属性的实现,共同实现和维护了地区或区域自然环境、地区或区域生产和生活特征(包括地区或区域内其他中小城市的稳定与安全)、运输车辆及运输货物的性质稳定和运输目标;同时,随着运输环节的结束,地区和区域道路体系及其演绎资源进一步回归、或融/溶入地区或区域水系,实现和维护了修复和回归H2O―基环境、H2O―资源。

参考文献:

第7篇:水路运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 运量 分析 预测

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 同时也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建设规模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许多人在进行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时一直是站在项目、行业和部门的角度, 而不是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来从事这项工作, 必然导致交通量预测依据的预测结论令人难以信服, 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的质量和说服力。

1 从整体进行交通运输分析

整体交通运输分析是利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规律, 来指导交通需求预测,同时也为整体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整体交通运输分析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是运输结构分析。首先分析拟建项目影响区内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 各种运输方式占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变化情况, 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然后介绍拟建项目走廊内主要相关的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特点, 包括运输线路的走向、长度、等级( 包括线路等级和港、站等级) 以及历史发展变革等。在此基础上, 分析拟建项目走廊内整体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占走廊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 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是否适应交通需求。铁路运输可以通过计算线路实际运量与设计运输能力的比率来加以分析。公路运输除了采用此方法外, 还可利用公路实际路况和交通构成计算现有公路分区段( 城镇路段或非城镇路段) 的服务水平来进行。通过对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 可以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是运量增长分析。为了把握各种运输方式历史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必须对拟建项目走廊总运量和各种运输方式运量, 历年或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速度进行分析。总运量可以采用运输量或运输周转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公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公路观测站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或直接影响区运输量、车辆保有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铁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线路客货运密度、主要车站发送和到达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水运运输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或水运运输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运量平均增长速度时, 是以交通运输量作为被说明变量, 以时间变量作为说明变量。参数估计的方程式为:

InTE=a+bt

式中: TE—运量;

    t—时间变量( t=1、2、3??) ;a、b—待估计参数。

系数b 就是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是运输特点分析。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特点、货类特点、货类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各运输方式的交通区间构成( 区间内与区间外、过境运输) 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客运及分货类不同运输方式最佳分界点里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其交通区间构成情况分类分析) ; 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特点( 来源地、消费地) 及其运量增长态势分析等等。

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拥有各种运输方式资料的基础上, 公路运输资料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铁路运输资料可以在铁路部门收集或利用铁路站点发送到达量及运输密度资料推算得到, 水路运输资料可以利用水运港口吞吐量及平均运距推算得到。[论文网 Www.LunWenData.Com]

2 综合交通运量预测。

第一、运量预测。客运量预测可以采用国内交通规划中经常采用的四阶段法: 先汇总各种运输方式基年旅客运输量表, 然后预测综合客运量, 再通过交通分布得到超未来特征年旅客综合运输量表。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和费用进行未来状况下有无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运输量表, 通过交通分配和不同车型构成及实载率, 预测出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不同车型客运交通量( 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客运交通量的差值即为客运转移交通量) , 同时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其他运输方式客运量。

根据目前我国现状, 综合交通客运量预测一般在公路与铁路之间展开。通过对调查得到的公路资料和铁路资料的分析, 以及对这两种运输方式运输特点的分析。

第二、货运量预测。总体思路是在综合交通运输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几种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的综合运量进行交通方式分担分析, 再结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规划预测。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2.1 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预测出公路无拟建高速公路、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无质的变化状况下未来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2 分类汇总基年有可能产生竞争关系的主要货类货物运输量。

2.3 根据统计资料、运输规划资料以及与这几类货物有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资料预测出这几类货物的未来运输量表。

2.4 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有无质的变化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 代号“B”) AB即为未来状况下无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5 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未来状况下有无用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 代号“C”) , A- B+C 即为未来状况下有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

2.6 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公路货运交通量。其他运输方式未来货运量可根据其规划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并结合C得到。当预测期内其他运输方式运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时, 可以省略第四步, 此时B=0。

第8篇:水路运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公路运输;管理;建议;对策

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日益受到了重视和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拥有私家车的数量与日俱增,这对道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交通拥堵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到道路安全,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和国外公路运输管理相比,我国公路运输管理还有很多不足,受到了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业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有新的发展机遇。公路运输管理要起着引导的重要作用,不断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完善和优化公路运输管理体制和模式。

一、我国公路运输概述

公路运输一般来说指的是汽运,公路运输管理是对人力资源和技术的管理和控制,它能够提高公路运输的质量和科学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相应居民的对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加大,相关数据表明,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总汽车数量将大于7000万台,如此庞大的汽车数量将会排放大量的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加强公路运输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公路运输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运输建设的重点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运输处在领军位置,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公路运输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取得良好的发展将对带动落后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就业,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公路运输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公路运输可以说是一个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的经济产业。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缩小东西部差距方面,公路运输起着平衡作用,在较为落后的地区,强化公路运输建设,加大公路设施投入能够刺激区域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吸引外资,带动外资投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这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方面。形成多种经济形势共同存在的局面,构建良好的经济竞争环境能够推动经济健康稳步发展,改善落后地区的面貌,从而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当代公路运输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公路运输在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它会影响到公路运输的科学化水平和安全稳定性,将对公路运输的运力造成影响。在运输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

1.我国公路运输管理中投入的人力资源有限。我国的公路运输汽车数量庞大,公路运输运力较大,在运输中容易出现运输困难、交通堵塞、运输安全等问题。受到我国现有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公路运输管理在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上还相对不足,缺乏技术投入,基本建设不够完善,使得公路运输不能很好的结合现代化技术。

2.公路运输管理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来做支撑。健全的制度体系构建是实现良好的公路运输管理的依据,也是公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指南,它对公路运输起到引导作用和规范作用。现如今我国公路运输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规章制度也不够健全,对管理者来说,不能很好的提供制度依据,缺乏统一管理性,使在执行中面临困难,缺少适应性,管理力度不足会严重的影响到公路管理的有效性和秩序性。

3.公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有待提高。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从事公路运输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高,缺乏专业队伍建设,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专业技能不强,对公路管理专业的知识比较匮乏,在遇见问题时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此外,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的结构还不够科学,服务意识不足,纪律性不强,没有很好的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公路运输管理,这些不足将会制约到公路运输管理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我国公路运输管理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综上所述,已经能直观的看到我国公路运输管理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实施良好的管理,改善公路运输管理的现状。

1.构建完善的公路运输管理制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人们想事情、干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正确的意识来指导行动。在公路运输管理工作中同样也是如此。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传统的公路管理模式无法很好的适应于市场经济环境,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改善公路运输管理,制定完善的公路运输管理制度,以此来指导公路运输管理工作。构建公路运输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坚持在实施过程中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使预期的投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构建责任制,强化公路运输管理中的管理工作。

2.提高公路运输管理的人力资源水平。人力资源有效利用是实现管理有效性的基础,从事公路运输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所具备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管理是否科学有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公路运输管理中要完善管理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高公路运输管理专业化水平。具体来说,要做好管理岗位的选拔工作,让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还要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工作资质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好公路运输管理者的组织和学习工作。

3.积极引进新能源。从利于环保的角度来说,需要从源头上来对公路运输管理进行把关。在环保理念日渐推进的今天,公路运输管理也要不断地加大宣传,积极推广新能源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关注汽车的安全运行,保证公路运输工作有序开展,防止出现交通堵塞的现象。

四、结语

经济发展和公路运输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公路运输管理对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大对公路运输管理的研究和探讨。公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实施一体化管理和控制,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公路运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水路运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区域电网避雷器 在线监测信息采集 建设工程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065-01

1 工程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对于电网运行的输变电设备日常运行状态监测系统是针对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更好的提升输变电专业运行检修管理精益化水平的技术支撑手段。系统通过先进的CPU处理数据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信息融合处理技术作为技术支持来实现对于各类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直观实时管控、在线诊断和状态预测,建设和应用工作对提高浙江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实时监控,优化运行检修管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 在线监测设备现状

2.1 已投入运行的状态监测设备

架空输电线路已安装、使用的监测设备:目前共有13套视频在线监测设备,为东信电力、浙江硕网共两个厂家的产品,设备类型为流媒体两种。其传输方式为:流媒体采用CDMA(硕网)或3G(东信1套);覆冰监测2套,厂家为杭州雷鸟,其传输方式为GPRS;线路增容监测2套,厂家为杭州雷鸟,其传输方式为GPRS。

2.2 建设原则

(1)在国网公司“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下,结合浙江电网的现状和特点,由点到面、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2)遵循国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两级部署、三级应用”的原则,省公司集中部署,省、地两级分层应用。

(3)技术先进适用、运行安全可靠、投资经济合理、管理统一规范。

(4)基于SG186一体化平台,建立数据统一分析功能,充分共享生产管理、调度自动化等系统的信息资源。

2.3 建设目标

浙江省电力公司建设全面的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下述目标:

(1)通过目前运行的PMS系统提供的输变电设备信息作为信息数据支持,对于电网薄弱点来全面推进建设浙江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对所辖区域的特高压线路、跨区送电线路、重要变电站、灾害多发区的环境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监测。

(2)建设全省统一的地市电力(业)局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平台,对各自运维区域内的输变电设备状态与环境参数进行集中监测,及时掌握输变电设备的运行工况。

(3)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主站系统与浙江PMS系统的集成,并实现数据纵向接入和功能调用。

2.4 地市公司应用目标

对各地市公司运维管辖范围内的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与运行设备所处环境参数进行集中监测,及时掌握输变电设备的运行工况,实现输变电设备的安全预警,提高运行维护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管理区域内输变电设备的动态实时运行状况,对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输变电设备缺陷及时预警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远方监控人员,系统作出基本判断后,为输变电设备的抢修计划提供制定依据。

(2)对输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天气等多种原因而出现或者潜在的危险点加强实时监控,构建并完善监控平台运行人员值班制度,同事实现运行图像数据的传输,并在内置决策系统实现智能判断与预警功能,填补运行人员在巡视间隙的盲区。

(3)实时掌握区域内的输变电设备运行数据及巡视得到的数据,及时发现一些重要紧急的设备缺陷,并做到快速反应处理,提高电网运行水平。

(4)通过无缝对接构建好的输变电设备监测平台与应急指挥中心,各级应急指挥中心能够随时通过监测平台调阅查看所需的输变电设备运行数据,通过配置移动终端掌握运行信息,同时对现场检修作业远程指导。

(5)调度部门可以通过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重载/增容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等设备的运行温度动态变化,为发出控制设备负荷的调度命令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3 在线监测系统总体要求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在国网-网省-地市三个层面上分别进行部署,按照架构,通过所布置各类监测装置获取的输电线路运行状态信息通过物理隔离与纵向隔离安全通道输送到地市状态监测系统,在地市监测系统层级对线路运行状态和所处环境的动态实时集中监视,并在灾害发生时影响线路正常运行作出预警、对检修提供辅助决策依据等功能;地市状态监测系统获取的线路状态数据通过电力专网送入网省状态监测系统,实现灾害预警、辅助决策及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制定技改大修、科研项目滚动计划提供技术支持;为后续的电网规范、设计提供数据支撑,网省状态监测系统获取的线路状态数据通过一体化平台送入国网公司状态监测系统,实现灾害预警、辅助决策及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制定规划、设计、运行的技术政策提供支持。

各类监测装置获取的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也可通过安全信道进入网省状态监测系统,由网省状态监测系统上送到国网状态监测系统和下传至地市状态监测系统。状态监测系统平台是数据汇聚的中心,横向上实现与已有系统业务数据的集成,并为基于这些信息的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纵向上实现各级状态监测系统数据的上下交互,以及控制指令的下达。

4 经济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分析

(1)利用监测技术实现对输变电关键设备的状态参数、运行状况、气象条件和地域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

(2)整合相关检修运行业务管理系统,通过数据融合并且利用建设好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多层次深入分析,得到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评价报告,及时发现、快速诊断故障隐患并及时消除电网缺席,保障浙江省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

(3)优化检修策略,弥补以往定时检修的缺点,通过得到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评价报告,构建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体系,优化检修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4)通过输变电设备系统对运行设备以往历史状态及目前运行状况,实时评估,快速判断、自动生成控制策略,为实现电网事故预警、调度决策、缺陷消除、防灾减灾等多种管理需要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

4.2 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监测系统所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可视化的功能保障输变电设备在运行上的安全可靠性,适应国网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毅清.数字化技术在蒙自110kV变电站的应用[J].电工技术,2011(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