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精选(九篇)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

第1篇: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货运需求;结构预测;综合分析

前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淮安市货物运输需求的总量将持续增长,必然要求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供给有一个跨越发展阶段。而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淮安市货物运输需求结构会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拟对淮安市的货物运输需求结构进行建模预测,以期为淮安市货物运输业快速发展,实现综合运输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一、货物运输需求结构分析

货物运输需求的结构分析主要在于确定各种交通方式对运输总量的分担比,即运输结构优化问题,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运输结构优化必须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理论上讲,根据现有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各种运输方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占有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在某一时期必然存在某个平衡点作为各种交通方式的最优的分担比。如前所述,一个地区最终的货运运输结构是该地区内运输资源供给与货运需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断优化平衡的结果,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该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资源以及运输装备发展的水平,二是该地区内货运需求特征的变化引发的对货运方式选择行为的变化。因此,本文拟从淮安未来规划期内货运运输需求发展特征、各种交通方式发展趋势特征分析出发,预测各种交通方式货运分担量。

2007年淮安公路水路货类运输量见表2-1。我们可以通过图2-1,2-2饼状分析图进一步讨论。

由表2-1可以看出,2007年淮安社会运输的货物以煤炭及制品、矿物性建筑材料、轻工/医药产品为主,2007年这三类货物占总运输量的62.34%,且近年来这一比例一直保持较稳定的状态,这主要是由淮安市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特征所决定的。

淮安各交通方式的运载能力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也存在一定制约。其中,水运由于航道与船闸的控制,运载能力受到其较大的刚性约束,而铁路由于轨道设置以及列车的数量限制,其运载能力也受到较大的刚性约束,而公路运载能力则有较大的弹性。根据水运与铁路所能承担的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控制其他各种运输方式未来可能的客货运分担比例。

结合淮安市《淮安市“十一五”航道规划》、《淮安市铁路规划》、《淮安市公路网规划》综合考虑,确定淮安运输各交通方式对总货运量的分担比例如下表2-2所示。

二、货物运输供需综合分析

本文根据历史数据、相关文件和规划,分析了淮安市近期和中远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各种预测方法的特点建立预测模型,完成了淮安市综合各交通运输方式分担比例及运输量等数据的预测。根据淮安市目前社会经济现状分析,淮安市当前处于初步运输化阶段,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每一个进步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网的改进。此时工业化处于资源密集型阶段,对运输的需求是运输的规模效应,运费最低是其追求的目标。适应这种需求特征的是大运量的铁路和水运。水运运输适宜于运距长,运量大、时间性不太强的各种大宗物资运输;铁路运输主要适合运距长,运量大的各种大宗物资,以及长距离的旅客运输。此外,铁路、水运还具有能耗低、效率高、污染小等优点,在当前淮安市工业化进程全力推进阶段,在当前区域运力匮乏的情况下,加快铁路与水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在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加快发展水运与铁路对于协调完善淮安市综合运输体系也极其重要。2008年,淮安市斥资数十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施公路提升、航道整治、铁路联网、港站枢纽、机场建设“五大工程”,全面启动盐河航道整治和宿淮铁路项目,完善港口码头及汽车客货运站场布局,构建现代物流基础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淮安市交通运输正在加速形成“公铁水空”全面推进、充分发展、高效衔接的大交通格局。

参考文献

[1]李宏.对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思考[J].综合运输,2005年第3期.

[2]熊崇俊,宁宣熙,潘颖莉.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评价研究[A].系统工程,2006年6月第24卷第6期.

[3]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司《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与重点[J].综合运输,2005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第2篇: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5 月25日,交通运输部经第10次部务会议通过,2016年第57号令——《交通运输部关于废止20件交通运输规章的决定》,并自5月30日施行。该决定明令废止的第18件和第19件规章是该部于2000年8月28日颁布的《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和《港口货物作业规则》( “两规”)。从1973年首次颁布《水路货物运输规则》(《货规》)至今,已经整整过去43年。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3年来,“两规”的命运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可谓命运多舛。

 

历史回顾

 

“两规”历史上共有五个版本。

 

1973年《货规》

 

1973年10月9日,交通部以(73)交水运字2246号文颁发《货规》,这是交通部首次颁发《货规》,但没有颁发相应的《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管规》)。《货规》产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充满了计划经济的色彩,同时由于没有《管规》相辅,所以很快就被改革开放的大潮所淹没。

 

1979年“两规”

 

1979年6月,交通部以(79)交水运字1090号文1979年“两规”。由于“两规”将“两港一航”等同视为承运人(包括装港、卸港和船东),在水运实践中,凸显出港口与航运部门之间的衔接和责任划分等问题,所以在草拟《货规》时,将其中的港航衔接部分剥离,单独制定一部专门调整港口与船东的《管规》。

 

1987年“两规”

 

1987年,交通部(87)交河字325号文,结合以前五次发文对1979年“两规”的补充和解释,重新整理,形成1987年“两规”。 1987年“两规”的特点是在第一条明确其上位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经济合同法》)和《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

 

1995年“两规”

 

1995年,水路运输进入迅猛发展时期,规范水运市场的“两规”呈现出落后于时代的印记。交通部针对市场的需要,交水发(1995)221号文,颁布了1995年“两规”。1995年“两规”的最大特点是将船舶和货运业务纳入“两规”调整。

 

2000年“两规”

 

2000年7月17日,经交通部第8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并以交通部2000年第9号令《货规》、第10号令《港口货物作业规则》, “两规”均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00年《货规》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极大的颠覆性,完全改变了前四部“两规”的立法体例,即追随《海商法》的立法体例。例如在《货规》中增加了运输单证一节,并删除了调整船舶和货运的章节;将《管规》更名为《港口货物作业规则》,调整范围也有所扩大,不仅仅调整承运人与港口经营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增加了调整港口经营人与托运人和收货人的法律关系。

 

命运多舛

“两规”大致走过了三段截然不同的道路。

 

具有法律效力的殊荣

 

1973年《货规》和1979年、1987年“两规”的立法位阶虽然很低,但由于当时人们的法治意识还很有限,所以将“两规”视为最高指示,具有至高的法律效力。1984年海事法院创立伊始,还比较尊重“两规”,在具体案件中,一般以“两规”作为判决的圭臬,起到了规范水运市场秩序的作用。

 

沦为废纸的悲哀

 

时至20世纪90年代,海事司法界出现了一种法律适用的理论,即根据《经济合同法》第4条的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由于“两规”的立法位阶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且不属于《经济合同法》明文遵守的法律,所以在海事审判中,出现了视“两规”如草芥的现象。虽然有人主张可以在具体案件中参考适用“两规”,但由于没有程序法保障,法官在个案中如何参考,以及是否参考,均无章法。

 

“两规”的法律效力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与中国海商法学界无人研究水路运输法有很大关系。三十多年来,中国学界几乎倾全国之力,研究调整国际海运的《海商法》,对调整沿海与内河运输的“两规”则无人问津。以致有法官攥文惊呼“沿海及水路货物运输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某种无序与混乱”。

 

司法解释拯救“两规”

 

2012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法发[2012]28号文《关于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纠纷案件法律问题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人民法院可参照《货规》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虽然这一司法解释将“两规”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还是没有准确理解“两规”。在中国海事审判史上,经过多年无视“两规”后,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是好景不长,仅仅过去了3年又5个月,交通运输部又宣布废止“两规”。今后如何规范水运市场,是摆在中国海事法律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巨大而艰难的课题。

 

法律适用途径

 

笔者认为“两规”废止后,沿海与内河运输市场应按照如下方法适用法律。

 

合同法

 

虽然《合同法》的运输合同章节是调整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运输的总则,不具备调整水路运输的特别法功能,但《合同法》总则和运输合同章节的部分法律规范是可适用于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的。

 

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

 

《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经国务院国函(1986)189号文批准,自1987年7月1日起实施。虽然该细则的上位法是早已废止的《经济合同法》,但由于中国没有调整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的最高位阶立法,为了满足水运市场的法治需求,国务院至今也没有废止《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该细则仅35条可称之为“两规”的缩写版,但其内容与“两规”基本相同。在具体的水路货物运输合同案件中,可挑拣那些有对应性的条款适用。

 

“两规”仍可作为格式合同条款存在

 

运单是水路货物运输的主要单证,且不会随“两规”的废止而废止。由于运单和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的印刷范本均由“两规”法定,所以“两规”废止后的运单和水路货物运输合同(1995年《货规》称之为“航次租船合同”)还是按照原定的模板印刷,这就会直接导致“两规”废止后运单和水路货物运输合同范本仍然对水运市场发挥着调整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运单和水路货物运输合同范本的左上角均有一句“承运人、实际承运人、托运人、收货人的有关权利、义务,适用《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这句话可以构成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适用条款,但根据《合同法》关于格式合同的相关规定,因该条款系印刷在承运人提供的运单或者水路货物运输合同上,所以欠缺与合同相对人的磋商与合意,所以应当认定为格式条款,在解释“两规”时,应当做出不利于承运人一方的解释。

 

加快立法

 

海事法官需要水路运输法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在2012年海事审判工作会议上公布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即中国海事法院全年审结案件的85%是国内水路运输纠纷案件,国际运输纠纷案件仅占15%。这一数字显示,只有15%的案件法官有法可依,而85%的案件则无法可依,只能够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水运市场需要水路运输法

 

由于没有法律调整沿海与内河运输市场,导致水运市场混乱不堪,船东也不可能健康发展,进而因严重缺乏后备力量,导致在国际运输市场出现疲软,无力与外国船东抗衡,其结果是国际运输市场80%的货源被外国籍船舶垄断。

 

综上所述,在沿海与内河运输中,存在大量的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水运市场迫切需要一部《水路运输法》。希望国家立法机构尽快做出安排,进入立法程序,以实现市场运营的法治化。

第3篇: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年,我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35家、947辆车,水路运输企业97家,9580艘,根据统计要求,全年全市未发生一起重、特大责任事故,无突发事件。这一成绩的取得益于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得益于市县两级行业主管部门扎实有效的管理,更得益于各企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管理,苦练内功;落实责任、恪尽职守。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认真制定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年市处分别制订了《市年防汛抗旱货物运输保障预案》、《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预案》、《市水路货物运输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预案》,同时各企业根据市处部署也制订了相应预案。

2.认真开展好专项整治活动。年结合我市水陆货物运输特点,一是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10月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以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珍爱生命为主题。二是在水路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年活动”,以苦练内功,规范管理为主题两项活动,市县两级,领导高度重视,工作扎实,严格按序时进度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3.突出安全重点,狠抓关键安全。针对水陆货物运输突发事件的特点,一是狠抓了违章车辆从丛人员的培训,年举办一期超速车辆驾驶员、押运员培训、56人参培。二是狠抓节日安全,年于4月底和9月底组织对全市危货运输企业进行安全专项检查。9月中下旬组织对所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947辆进行全面检查,逐一过关,发现隐患现场解决。三是狠抓gps监控,重点跟踪监督各危险货物运输车船运行动态,特别是行驶速度,一旦超速及时提醒、发现违章及时通报。四是于年9月在全市各道路危货运输企业组织开展了突发事件安全预案演练。

4.强化行业管理,苦练企业内功。在这方面市县文秘杂烩网两级运管部门一方面按照交通部、省厅要求在全市道路危货运输企业建立了11种,水路运输企业9种基础记录台帐,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另一方面狠抓运输企业年审和车船年审关,审验企业的经营资质、经营行为、安全状况、管理水平、审验车船的安全技术状况,凡达不到资质要求或车船安全技术参数不达标的,一律不予审验。并限期整改。

存在问题

1.对违章从业人员教育面未达100%;

2.gps监控装置存在人为的损坏,监控面达不到100%。

第4篇: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4]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7.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112-02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第5篇: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铁路货运;现代物流;拓展

引 言

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的快速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物流产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传统的铁路货运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必须向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这无疑对承担着我国重要运输任务的铁路运输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传统铁路货运业必须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步伐,并把货运物流业作为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使铁路从传统的、以运输为主的企业转变为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我国综合物流系统的中坚力量。

1.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必要性

1.1 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

,铁路运输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适应顾客需求的这一重大变化,商流渠道发生大规模重组,带来物流渠道的重组。在物流领域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如在珠江三角洲,铁路货运服务的对象90%以上为商。为此,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1.2 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而不仅仅是完成货物位移。因此,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的拓展,将给铁路货运业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极大地促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技术、自动化仓储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进铁路运输特别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推进铁路的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向现代物流业拓展是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需要。

1.3 提高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物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方式是在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和门到门的运输基础上形成点到点的网络化物流运输,铁路货场能否成为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一个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场是否具备完善的物流服务功能,能否抓住现代物流网络形成的有利契机,促使我国铁路货运的竞争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铁路物流中心提供的换装、分拨、配送、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能够保证将货场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是直接送达用户手中,发挥物流运输节点的作用。这是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总之,随着中国加入WTO,铁路企业在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和效益,以保证有实力参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是其增效的方式之一。加入WTO后,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使大型国际物流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它们具有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统一的物流服务理念和管理体制,发达的信息服务系统及国际大客户间的长期服务关系,这一方面会使物流市场的竞争空前加剧,但另一方面,对铁路吸引和借鉴国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和推动物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铁路应抓住这一契机,在进行货运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展物流化服务,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铁路货运企业开展物流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外部优势

(1)

政策支持。 国家经贸委、铁道部、部等6部委在2001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也说明国家鼓励已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领先者,而铁路就是具有此优势的大型企业。

(2)

门槛较低。我国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物流产业受条块分割管理模式,物流中心没有规模效益,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上物流业的大门还未完全对外开放,使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门槛较低。

(3)

需求旺盛。我国境内的“三资”和跨国公司、国内新型大中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急切地要求将原有的物流活动剥离出来,把物流活动交给专门的物流提供商,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多种形式获得及时性、准确性较高的物流服务。

2.1.2 内部优势

铁路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具有很多内部优势。

(1)

具有完备的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铁路拥有近7万km营业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吸引了国民几乎所有行业中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个人,具有最广泛的客户群;铁路拥有大量的货运站、货场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货运枢纽站场,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另外,还拥有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存储系统。

(2)

具有日渐完善的机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信息系统比拥有车队和仓库更为重要。铁路已形成了以光纤为载体、覆盖全路60%的有线传输网,覆盖14个铁路局1800个站点的数据网,覆盖14个铁路局及所属分局的卫星通讯网、电视电话会议网和机关计算机局域网。适应铁路现代化运输指挥的调度通信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系统(TMIS)也已联网运行,调度信息管理系统(DMIS)一期工程已完成,4条主干线已全部开通。到2005年,将初步建立铁路商务体系,实现铁路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综合利用和数据、信息共享。

(3)

具有管理资源优势和品牌信誉优势。铁路运输业作为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对货物的性质和货物的保管、分类、储存、运输、配送以及客户需求、销售渠道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批专业人才队伍。1995年成立的中铁快运有限公司已经占领了铁路行包的物流市场,该公司业务量每年以20%~25%的速度增长,现已发展成为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为铁路全面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铁路的货物快运服务体系、集装箱运输体系、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及铁路中转快运运输网络都在启动建设和日益完善之中,这些都将成为铁路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切入点。

2.2 劣势

2.2.1 陈旧、过时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的发展

长期以来,铁路系统集"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特点于一身,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甚至被称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铁路运输的独家经营,使铁路上下习惯了以"老大"模样自居,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

体制的僵化反映在物流控制层面与作业层面的表现为:对物流服务不够重视,还在用同一物流服务水平对待所有的顾客,难以及时对物流服务进行评估,对市场形式、竞争对手状况等信息掌握较少,在整个物流系统与外界的互动中调整缓慢。

由于严重的政企不分,有资料显示在1987-1997年间,国铁系统的客货周转量仅增加62%,而运输总成本却上升了412%。

2.2.2 铁路运输基础相对脆弱、仍处于国民经济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一,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不平衡。,我国现有的运输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主要铁路干线运输负荷过重,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

第二,结构矛盾突出。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铁路网络结构不尽合理,繁忙线路客货混行了速度的提高和效率的发挥。 第三,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我国铁路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很低,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自动化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2.2.3 对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适合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煤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粗加工、半成品货源比重在下降,而一些个小体轻、产品附加值高、批量小、时效性强的货源比重在上升,这就要求随着物流市场中产品的特性和物流执行计划的变化来调整顾客服务水平。但是,目前铁路货运部门技术设备落后,不熟悉国际物流的运作方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反应迟钝。比较其它竞争对手速度方面不如航空运输,灵活便捷方面不如公路运输,价格低廉方面不如水路和管道运输,在以产品定向和以客户定向的服务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3.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需解决的

3.1 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要以安全、快速、准时、方便为原则,对现有运输组织体系进行优化,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化。在安全上,要全力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安全,并建立合理快速的赔偿机制,对客户发生的以外损失,能够即使予以赔偿,打造铁路良好的信誉。在快速上,对既有线路要进一步提速,特别加大货物列车的提速力度,并在运输组织上建立速度机制,一切以速度为中心。在准时上,要以时效为目标,对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的作业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要实现货物列车客车化,做到定点、定线、定编组,使货物列车按时刻运行,以保证到期限。在方便上,要改革目前的铁路承运和交付手续,调整窗口设置、简化办理程序、统一服务标识,并融合其他运输企业和其他运输方式,做到全程和门到门服务。

3.2 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铁路货运部门应按照物流原理和货主需求扩展其业务范围,延伸其运输产品、丰富完善其服务功能,使铁路货运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物流网络转化。

(1)

建立物流中心。a.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进行全方位服务。b. 以大型市场和货物集散地为中心,包揽商品的供应、运输、储存和商品的销售和发送。c. 以各大港口为中心,围绕出港货物的销售、发送、运输进行服务。d. 以各较大城市的货场为中心,围绕城市的物流中心、大型商场进行服务。总之,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以货物和商品的集散地为重点,建立物流中心,而舍弃那些管理水平差、服务不好、生产效率低的车站。

(2)

各物流中心要以资本或业务为纽带,把依附的延伸服务企业和短途运输企业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合力。

(3)

对各物流中心进行集中和联合,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模式,组成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高度集中、协调运转的全国性、规模化物流网络,以适应物流业集中化的要求。

(4)

要与海运、空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建立协作关系,互惠互利,建立多种运输有机结合的运输体系,实现多式联运和门到门服务,共同建造现代物流服务。

3.3 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反映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统化、目标广泛化、手段现代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特征。所以,要建成真正的物流企业,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建设。

(1)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信息系统、货物跟踪系统、数据交换、存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营业站及经营网点连接起来,既可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管理的化、系统化、数字化和对货物运送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2)

加快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快对铁路货运物流服务相应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4. 铁路货运向物流业拓展的思路及对策

4.1 立足现有资源,拓展服务业务,积极变革转型

铁路的货运流程为:托运人与铁路签订货物运输合同,车站在货运合同上签订货物搬入或装车日期,货物装车后经铁路运输至到站交付。铁路与客户签订的货运合同一般有三种:形式:即整车大宗货物货运合同;其他整车货物货运合同;零担货物和经集装箱运输的货物货运合同。

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第一步就应以运输合同为切入点,拓展服务业务。服务包括货代公司在发货点负责托运受理、上门服务、上门接货、代办托运手续、费用,以及开展为客户办理包装、流通加工、保管、进行分拣和配送等业务。进一步后,向上可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向下可延伸到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规划也制作、物流系统设计等。

(1)

货物包装。物流研究认为,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包装与生产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包装应进入物流系统之中。包装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输包装,另一类是销售包装。目前,铁路在办理货物承运时,将运输包装作为托运人应尽的义务,要求托运人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气候以及货物装载等条件,使用符合运输要求、便于装卸和保证货物安全的运输包装。今后,作为物流企业,铁路货运部门完全有能力开展运输包装业务,代托运人进行货物的运输包装。另外,铁路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展货物的销售包装业务,实现这一环节的增值服务。

(2)

货物保管。保管是物流各大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铁路货运站绝大多数的货场都有不同的类型的仓库,目前主要用于货物承运后至装车前的保管、货物到达卸车后至交付前的暂存以及零担货物的中转保管,仓库利用效率不高,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若能将仓储保管的范围扩大,真正发挥现有资源的用,无疑将推动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的建立。

(3)

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方便用户、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销售,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加工,是物流工程中“质”的升华。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加工,如易腐货物的保鲜加工、丝麻棉织品的防虫防霉加工、金属的防锈加工、水泥的防潮加工等;为适应多样化的流通加工,如钢材卷板的剪切加工、木材改制的加工等。另外,流通加工还包括除区杂质的加工、生产延伸的加工和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加工。铁路在流通加工方面是一空白。铁路开展物流服务,应本着补充完善的原则,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去创造流通加工这种物流需求。可先从有稳定货源并已长期合作了多年的客户入手逐步展开。

(4)

货物配送。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完全按客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所从事的服务性工作,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铁路货运站作为区域干线运输的结点,一直忽视物流结点应有的货物包装、分拣、保管、加工及配送作用,铁路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货运站所处的位置及货运量将某些货运站发展成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一条龙服务,使物流环节最少,运力最省、运费最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4.2 整合现有资源,开展综合性服务,向第三方物流

(1)

发挥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在开展物流服务、完成第一步转变的基础上,应重点转向改革传统的货运站和货场的管理,将铁路货运作业、装卸、包装、保管、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将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确定每个系统货场、货运站的物流服务特性。对于中小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技术层次较低的简单物流服务;对于大型枢纽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需用化、信息化、机械化装备的物流服务。进一步可与公路运输货站、港口码头、航空货站集约成为有综合职能和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中心,并与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很好得衔接、沟通、协调,分工协作,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合理化。

(2)

重视信息化建设。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等。当前,铁路首要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统一综合的铁路货运物流化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运行的工具和平台,形成一个具有网上交易、物品追踪查询、密约提取、仓储管理、个性化服务、电子支付、客户管理、商管理等功能的一体化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使铁路货运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仓储管理上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通过机网络、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等,达到从计算机中快速查找各仓库的库存情况,帮助管理者对货物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配。在运输过程中,铁路可借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实现在途货车和货物的跟踪,也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随时监控和调度,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如:货物的品种、数量、在途情况、交货期限、发货地和到达地、货主等,使货物的运输快速、准确。在信息的交换上应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达到加快文件的传递速度、避免文件的重复录入、减少差错的目的。铁路信息化的建设应根据实际逐步推进,使信息技术为铁路货运业的发展起到切实的作用。

(3)

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设计多学科、多领域,而其中每一个领域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高级复合型人才、高级软件开发人才。铁路企业在这方面要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要营造吸引物流人才的氛围和机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吸纳一批精通运输、仓储业务,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深谙物流运作的人才,建设好自己的物流专业队伍。

第6篇: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运输质量;道路运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运输质量

在实现旅客和货物空间位移的过程中对运输消费者运输需求的满足程度。包括运输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便利性和经济性。反映运输质量的指标有:(1)旅客运输质量指标:旅行安全率、旅客运输正点率、对号入座率、旅客运输运价率。(2)货物运输质量指标:货物完好无损、货物运到期限、货物取送走行率、货物运输运价率。这些运输质量指标,对于不同运输方式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二、客运质量与货运质量

运输质量分为客运质量与货运质量。特别指出的是,运输质量与运输品质的不同。运输品质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其一,指运输质量;其二,指运输产品的档次,如普通运输、快速运输、直达运输、限时运输等。不同档次的运输产品,有不同的质量内涵,因而对运输服务有不同的要求。

(一)客运质量

旅客运输质量简称客运质量,是公路运输部门向社会提供运输劳务,完成客运任务的优劣程度。交通运输产品与物质产品的质量有明显的区别,既没有物质产品那样的品种、性能、寿命、可靠性等方面的内部特征,也没有其外观、手感、音响、色彩等外部特征。交通运输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不具有实物形态,对质量的评价应当从其完成"位移"的全过程为旅客服务好坏程度而定,既要使旅客走得了,还要走得好。所以,旅客运输的质量属性大体上可从运输的安全、及时、方便、舒适、经济等方面反映出来。

(1)安全。公路客运的安全性主要指保证旅客不发生伤亡事故以及托运的行包和自理的物品不因远方的责任发生丢失、损坏事故。安全运输是客运质量的基本内容。

(2)及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旅客能及时办理各种业务手续并很快地把他们运至目的地。客运的及时性通过正点和迅速两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来。

(3)方便。为旅客在旅行途中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可从旅客在站办理各项业务手续、候车和乘车旅行的过程中反映出来。

(4)舒适。为旅客在候车、乘车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和运输车辆,使旅客在施行中舒服、愉快。

(5)经济。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线路,妥善安排班车班次,尽量减少旅客在途时间,并避免因不必要的绕道运输等原因而增加旅客的旅行费用。

(二)货运质量

货物运输质量简称货运质量,是指物流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总称。如何衡量货物运输质量是物流管理的重点。货物运输质量的保证首先建立在准确有效的质量衡量上。大致说来,货物运输质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

(1)物流时间。时间的价值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越来越凸显出来,谁能保证时间的准确性,谁就获得了客户。

(2)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降低不仅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源泉,也是节约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

(3)物流效率。物流效率对于企业来说,指的是物流系统能否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满足客户的要求,也是指物流系统的整体构建。对于社会来说,衡量物流效率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过程非常复杂,物流活动内容和形式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物流效率。

三、道路运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道路客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客运质量指标是反映公路运输部门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优劣程度及变动情况的计划性目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绝对数表示,如客车肇事次数、旅客伤亡人数、行包丢损件数、赔偿金额、旅客表扬意见条数、批语意见条数、批评意见条数、好人好事次数等;另一类以相对数表示,如客车肇事频率、客车正班率、定站停靠率、售票差错率等。客运质量指标可作为车站及各种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能够比较具体地表示出工作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购票方便性。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非常方便、较方便、一般、不方便。

(2)进出站方便性。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非常方便、较方便、一般、不方便。

(3)平均候车时间。一般认为快速客运平均候车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为旅客所能容忍的。

(4)换成便捷性。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非常方便、较方便、一般、不方便。

(5)运力规模。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非常适宜、较适宜、一般、不适宜/

(6)车内服务质量。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好、较好、一般、差。

(7)客运安全保障系统。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好、较好、一般、差。

(8)客运信息服务系统。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好、较好、一般、差。

(9)正点运输率。正点运输率=正点运输次数/运输总次数0%。

(10)实载率。实载率=车辆实际装载人数/车辆装载能力0%。

(11)运力利用率。运力利用率=实际人公里数/运力往返运输总能力0%。

(二)道路货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说来,货物运输质量指标,包括物流工作质量指标和物流系统质量指标两个系列。以这两个指标为纲,在各工作环节和各系统中又可以制定一系列分目标的质量指标,从而形成一个质量指标体系。整个质量指标体系犹如一个树状结构,既有横向的扩展,又有纵向的挖掘。横向的主干是为了将物流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包括进去,以免遗漏;纵向的分支是为了将每个工作的质量衡量指标具体化,便于操作。没有横向的扩展就不能体现其广度,没有纵向的挖掘就不能体现其深度。

(1)服务水平指标,或者以缺货率表示:服务水平指标=满足订单次数/总服务次数0%;缺货率=缺货次数/用户要求次数0%。

(2)满足程度指标。满足程度指标=满足要求数量/用户要求数量。

(3)交货水平指标。交货水平指标=按交货期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

(4)交货期质量指标。交货期质量指标=规定交货期-实际交货期。

(5)商品完好率指标,或者以缺损率,或用货损货差赔偿费率表示。商品完好率指标=交货时完好的商品量/物流商品总量0%;缺损率=缺损商品量/物流商品总量0%;货损货差赔偿费率=货损货差赔偿费总额/同期业务收入总额0%。

(6)物流吨费用指标。物流吨费用指标=物流费用/物流总量。

(7)正点运输率。正点运输率=正点运输次数/运输总次数0%。

(8)实载率。实载率=车辆实际装载量/车辆装载能力0%。

(9)运力利用率。运力利用率=实际吨公里数/运力往返运输总能力0%。

参考文献:

[1]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Z].交通部综合规划司,2004.

[2]周怀慧.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网络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第7篇: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长途货运;汽车运输;车型选型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60

0 前言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发挥着张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交通体系主要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等组成的运输体系。其中的道公路运输具有了灵活性、方便性等特点,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汽车运输的分类

1.1 汽车运输行业的重要性

公路运输行业主要指货物乘客借助一些交通工具沿着公路与某个方向进行转移,从而提高我国经济效益,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现代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充实和加强道路运输的战略重点。而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汽车运输又是整个运输行业中的薄弱环节[1]。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汽车运输发展的重视,并将现有的发展现状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快速发展。

汽车运输行业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并实现现代运输行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中主要部门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汽车运输行业可以有效当衔接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同时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的主要沟通手段。

1.2 汽车运输的含义与分类

汽车运输与其他的农业、工业生产部门相比,可以有效的将原有的劳务对象进行调整,并形成一种全新的实物产品,从而提高我国经济效益,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汽车运输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1)适应性强:汽车运输有着多种车辆形式、技术性能强、运行范围广等各点,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有效的将其他运输方式中的不足进行弥补;(2)灵活性较高:汽车运输方式的单位运量较小,方便人员、物品进行集中运输,同时汽车运输具有较强的分散性特点,可以有效的为人类、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为人们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3)直达性较好:水路、铁路、民航的运输方式只能直达港站,要想将其继续运输,就需要在港站的两头进行装卸、运输。而汽车的运输可以做到取货上门服务,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2]。

1.3 长途汽车运输特点与合理使用范围

长途汽车运输的特点主要在城市之间的公路干线客、货物运输进行操作,而长途汽车运输可以以一个独立的形式进行运输,同时还可以和铁路运输以一个平行的方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减轻道路运输负担。长途汽车货运与铁路货运相比,还有着迅速、简单、直达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减少货物的装卸次数,减少货物损失与装卸费用[3]。

2 长途货运汽车合理车型的选型

2.1 汽车运输车辆的选型

汽车运输是现代化运输方式,而汽车运输与车辆的设施主要由运输车辆、公路汽车站组成。交通运输线路为了保证汽车可以正常的工作下去,就应该在汽车运输附近设置一些运输技术与建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汽车可以正常的运行下去。

公路运输的车辆主要指汽车运行,而汽车的种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箱式货车:厢式货车自身承载着车厢,而车厢有着防水、防雨、防丢失等特点。常见的厢式货车主要由高有底、开门方式为后开门、侧开门、定开门的形式,可以开展汽车、饲料等方面的搬运工作[4]。但是,这种搬运方式只能在搬运一些特殊的货物,并以单向的形式运输,从而导致运输效率较低;(2)普通载货汽车:该汽车主要对一些常见的货物进行搬运,而这种的货物的运输的重量、大小不同,大型的货运汽车可以承载着8吨以上的货物,中型的货运汽车可以承载2-8吨货物,小型的货物汽车的重量在2吨以下。

2.2 汽车运输设施的选型

道路是汽车运输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实现公路交通运输工作。而公路的使用任务主要分成以下几种等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一级公路对汽车的行驶分向与分车道行驶进行控制,每平均的汽车交通运输量主要在15000~30000辆;(2)二级公路更适合一些折合成中型的车辆运行,并对其中的远景年限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汽车可以在公路上正常运行;(3)三级公路可以为不同的承载汽车的远景年限进行设计,并保证每年平均的交通运输车辆在1000~4000辆;(4)四级公路适合各种类型的车辆运行,并将双道车辆的数量控制在1500辆左右,单车道数量在200辆,对于不同等级的功率,应该做好公路路基质量、路面宽度控制工作[5]。

3 总结

本文对长途货运汽车运输合理车型和的选型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长途货运汽车运输合理车型和的选型工作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的车辆可以在道路上正常运行,从而保证人们日常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王玲.我国公路运输成本结构及驱动因素――基于GTC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7-13.

[2]徐亚华,谢家举,谭小平.美国卡车货运及甩挂运输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1(03):36-40.

[3]董金松,张红卫,张学礼.《货运汽车列车(甩挂运输)推荐车型基本要求――半挂牵引车》释义[J].交通标准化,2011(23):119-122.

第8篇: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物流运输;运输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运输服务在成本内容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像人工、燃油、维修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属于运输服务的成本,这些成本能够分为根据服务量或者运量发生变化的变动成本以及不根据服务量或者运量发生变化的固定成本。其中固定成本以及变动成本还会由于考查范围不一样而出现分类存在差异的现象,全部成本均有部分可以固定征与部分可以变动的特征[1]。通常情况下,在物流运输企业成本内容中,其固定成本主要指得到路权的成本与维修成本,端点设备、运输装备以及承运人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变动成本一般主要指线路运输的成本,比如燃油与人工的成本、装备维修、取货以及送货的成本。

一、可对运输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

1.装载能力

装载能力主要指产品的实际尺寸以及其对在使用运输工具空间程度上可造成的影响。因为某些产品的尺寸形状比较特殊,例如超重或者长、高以及宽三方面太大等特点,一般需要使用专业得运输工具开展装载,由此可给运输设备空间导致浪费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装运的规模也会对装载能力造成影响。

2.装卸搬运

采取公路、铁路或者水运的运输方式均有可能需要使用到特别的装卸及搬运装备,产品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采取的成组方式,比如装箱或者托盘,也可对运输成本造成影响。

3.运距

在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中,运输距离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可直接给劳动、燃料与维护等变动成本带来影响,运输距离的长短对货物在提取和交付的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费用有着很大的影响。

4.载货量

装载量和另外的很多物流活动相同,大部分运输活动中都会有规模经济的出现。另外,每单位重量所需要的运输成本与载货量的关系密切,其可因为载货量的提高而出现降低的现象。

5.责任

责任与货物的损坏风险以及其所造成的索赔事故关联很大。承运人需要经过往保险公司进行投保来避免具有可能性的索赔情况,否则其可能需要承担所有货物损坏后进行赔偿的责任;另外,托运人可透过采取提高具有保护性特点的包装,或者减少货物遗失与损坏的风险从而减少运输成本。

6.货物密度

货物的密度主要指货物的重量与体积结合,所有的运输成本一般都采取每个单位重量形成的费用来表达,运输设备主要受到来自载货容积方面的限制,而载重的重量对其的限制并不是很大。

二、运输成本控制的方法

1.使用最佳运输方式

快运主要由货主对运输质量的要求来决定,其不仅可以用公路运输来完成,同时还可用铁路、水路及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来完成。对于时间非常短的货物运输,可采取公路或者航空运输方式;而数量多、时间比较长的货物可以采取铁路或者水路的运输方式。在长途运输范围当中的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大部分使用下面阐述的运输方法:第一,拼装整车运输方式[2]。也就是说运输企业开展组织货物运输的过程中,由发货人把各种品种货物发往相同到站、相同收货人的零散货物,可以由运输企业装载在一个车皮中,用整车运输的方法运送到目的地;或者把方向相同但站点相异的零散货物,集中组装在一个车皮中运送到合适的站点,再进行中转分运。第二,开展托盘化运输。其主要指使用托盘当做单元货载运送的一种措施,托盘能够相互继续运用。

2.采取返程载货增加车辆里程使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采取返程载货来增加车辆的里程使用率会面临对非常多的约束,需要处理不少问题。第一,需要经过减少运输半径来增加回城载货率;第二,按照法规及政策内容规范支持返程载货;第三,正确解决与规避因返程载货而出现的各运输企业之间价格竞争手段现象。运输企业刚跨进异地后在一定程度上通常会受异地企业的排斥,因此减少运输价格进行企业之间竞争是无法避免的[3]。对此,需要预先增强市场调查效果且制定相关的对策。

3.增加产品密度优化物流运输成本

当前,大型货运码头及航运主要使用集装箱运输方式,因其能够确保货物的单位容重保持在理想状态,也就是说可以在刚好适合载重量限制的同时,又刚好适合容积限制,可是这种现象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是不出现的。轻货额密度比较小,可以适合车辆载重的限制,但是容易大于车辆容积限制,仅仅只运输轻货物会导致载重量使用率低、利润少,因此企业需要适当配加重货来达到加大产品综合密度的目的。企业在进行配载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配载货物的目的地方向必须相同;其次,需要思考配载货物在性质方面可不可以搭配;第三,承运人需要恰当关注货主对运输产生的特殊要求;最后,需要思考产品的特性以及运输车辆的设置。

近年来运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输企业想要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率,必须形成合适企业且科学完整的运输配送体系,另外,再使用高科技技术进行辅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张艳丽,李萍.物流运输成本的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09):256-257.

第9篇: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铁路在我国有超过70000公里的操作线,连接到主要港口的水,土地,并通过许多专用线(铁路)为工矿企业,一点点的形成,宽线长度、表面的铁路运输网络,吸引了所有在国民经济的几乎每一个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个人,最广泛的客户基础。铁路运输行业有很多货运站、货场、仓库、特别是在港口和陆地过境点和货运枢纽站在大城市,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的装卸,处理和存储、包装、储存、装卸,并实现了基本功能,运输,配送等物流服务,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道路网络的优势。铁路在我国现在有一个全国性的操作线,整个城市和农村的操作站,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形成了铁路网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优势的基础设施。铁路有大型货场、仓库、集装箱堆场等设施,以及各种处理机械和设备,直接关系到企业专用线和特殊的铁路,铁路仓库,存储和“门到门”服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铁路是现代物流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信息网络的优势。铁路信息系统近年来铁路运输逐渐投入使用,铁路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是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信息网络。优势的业务。铁路货运运输,专门从事的第二部分包装、存储、处理和其他业务,这与现代物流业的主要功能、运输、存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等。在我们的业务范围的方法是相似的功能,成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业务功能。组织管理优势。铁路拥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法,完善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与货运和扩展服务机构和管理经验,这些构成了组织和管理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营销优势。铁路的技术特点和交通优势使得铁路拥有大量的固定客户,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和客户营销、技术内容使铁路有良好的客户关系营销,有相当的一部分客户的需求和提供一个完整的铁路物流配送服务,这些构成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2铁路运输在现代物流的缺点

铁路运输和现代物流的要求相比,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一是交货时间长,交货速度是缓慢的。据统计,铁路货运列车速度只有33公里/平均技术,这种速度在现代物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此外,铁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就需要有列车的编组、解体和中转改编等作业环节,也增加了送达时间的不确定性。6月15日,铁路总公司启动货运组织改革后,零担货物运输在全路全面恢复。沈阳铁路局沈阳货运中心组织开行了沈阳铁路局第一车零担。恢复零担运输后现行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运输时间长,运输过程不可控。以沈阳东站8月份的三车零担货物为例:2013年8月10日,沈阳东承运一站直达整零,车号为3132696,到站重庆东站。该车运行轨迹为8月11日03:10到达沈阳西;8月11日23:08到达局界口山海关(沈),交京局运行;8月13日06:04到达南仓,8月13日19:40到达局界口德州,进入济南局管内运行,8月14日05:09到达编组站济南西;8月14日13:17到达局界口利国,进入上海局管内运行;8月14日15:54到达编组站徐州北并停留3天,于8月17日10:32挂杨屯,8月19日02:00由局界口阜阳北交出,进入武汉局管内运行;8月19日15:20到达麻城;8月20日18:55到达胡家营;8月21日03:44由达州口进入成都局,8月21日05:38到达三汇镇停留4天,8月26日12:03到达重庆西,8月26日18:00到达终点站重庆东。用时16天,而公路运到重庆一般为7天。8月13日沈阳东站承运一站直达整零,车号为3412437,到站乌海西。该车8月22日22:56到达乌海西,运行时间为9整天,其中在距离到站乌海西仅一站的临河停留3天。而公路运到乌海一般为4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12306铁路客服电话只能提供车体在哪个车站进行停留,超过2天以上时,不能提供具体停留的原因,这种情况让我们的营销工作很被动。二是在铁路货物运输能力参差不齐。铁路货物运输能力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在每一个地方,尤其是南北运输能力的巨大差异。三是大多数铁路现有存储设备现代化水平较低,管理手段,大多数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水平,储存设施利用率低,能力是有限的。四是信息技术落后。目前铁路局(公司)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铁路运费不能完全实现实时跟踪信息。五是物流意识淡薄,缺乏专业人才,真正理解现代物流经营管理人才稀缺。六是缺乏总体规划整个铁路网络,物流发展的影响的区域分割的整体优势,提供现代运输市场的需要。

3铁路运输在现代物流的策略

3.1建立现代物流服务的经营理念

采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为客户服务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核心概念。因此,铁路必须建立全面的生产经营理念为客户服务,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和服务的发展。铁路并没有足够重视目前物流服务,同样的服务水平,所有客户,很难评估物流服务及时,市场情况,竞争对手拥有更少的信息,比如整个物流系统的缓慢调整与外部世界的交互。

3.2一步一步,逐步促进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铁路货运的运输方式从传统的多功能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产业转型,是一个概念,政策,制度的具体操作和实施全面的转换,不可能一蹴而就。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完整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更多的是提供“运输十仓储”型或“运输十配送”型的物流服务。在目前铁路仓储能力和两端接取送达能力不均衡的情况下,可大力开展与“第三方”服务物流合作的方式,提高综合能力,从单一运输方式向多功能集成的现代物流业转化。

3.3打造“品牌”产品,保障运送时限,抢占“快递”市场

随着铁路客运高铁线路的建设,铁路客车、货车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分流”运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线路货物运输能力紧张的局面,减少或消灭“限制口”。同时,铁路企业要依托现在资源,大力开发“拳头”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抢占市场份额。如沈阳货运中心在全路率先开行了“集货拼装”货运班列,在“定点、定线、定车次、定发到站”等“五定”班列的基础上,开展零散白货集货拼装,使货物列车向旅客列车一样定点发车,定点到达,树立了信誉,形成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3.4依靠铁路运输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