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盈利模式分析方法范文

盈利模式分析方法精选(九篇)

盈利模式分析方法

第1篇:盈利模式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态企业;盈利模式;模式“错位”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从探索阶段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在这30年中不断发展创新,为人们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网上购物提供了便利。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起到了导向作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24亿,较去年同期的3.04亿增长6.6%,网民使用比例为63.2%。[1]互联网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对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生态企业不同于互联网公司链重构生态企业价值。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在往这方面转型,从最早以经营简单网页为主的新浪、博客等公司到目前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淘宝、唯品会等,都为人们网络浏览时事和网络购物带来诸多便利。然而,一个运营成功的互联网生态企业必然离不开正确的盈利模式,能够及时改变盈利模式的互联网生态企业就存在持续经营的可能性,不能做出正确选择的企业将会面临 “速死”。

二、研究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着重运用博客这一“速生”、“速死”企业案例,分析导致该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以及在盈利模式选择上的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做出相应的改善。

(二)探索分析法

通过对现有企业及其对应盈利模式的研究,筛选出最适应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进行“错位”分析,得出适应该企业的最优盈利方案,为互联网生态企业提供实用建议。

三、盈利模式理论分析

(一)盈利模式概念

盈利模式,既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是指按照利益相关者所占份额,将企业的收入结构、成本结构以及目标利润做出相应比例的划分。

盈利模式是对企业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和管理,即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产过程以及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还有观点认为,它是一种组织机制和业务结构,是通过整合营销经验和利益相关者资源来实现的。

(二)盈利模式种类

目前,我国网络生态企业盈利模式主要有6类:在线广告、移动增值服务、网上商品交易、网络游戏运营、注册会员费和服务功能。大多“速死”的互联网生态企业在其没有充分考虑盈利模式的选择下而投入资本,导致其不能持续经营。本文将对“速死”企业进行盈利模式的“错位”分析,为互联网生态企业在盈利模式的选择上提供借鉴。

(三)盈利模式构建

盈利模式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从客户那里赚取收入。建立利润模型的关键是分析模型是否能给客户带来相应的利润,进而提高企业的声誉,并从客户的利润中获取相应的利润。企业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围绕满足客户需求而展开的,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顾客是价值最大化者”。所谓顾客的需求,就是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期望。由于企业是为客户服务的目的,而顾客满足需求的东西是有选择的,那么,企业必须创造一个“价值优势”的产品,即更实用、更好的功能,更能满足顾客或产品对消费者的兴趣,使顾客在购物心理时有选择的倾向,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盈利模式不妨看成一个大系统,它由不同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组成。一般盈利模式包括利润点、利润目标、利润来源、利润杠杆和利润壁垒五个部分。这五个要素在整个盈利模式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联如下图所示。[2]

四、实证研究

本文以博客为例,阐述其发展历程以及在发展中所运用的盈利模式,简单探究其衰败的原因,并运用盈利模式“错位”分析,总结出适合博客的最优盈利模式。

(一)博客简介

博客,仅音译,英文名为Blogger,为Web Log的混成~。它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记;也被称为博客或部落馆等,是一种通常发表的个人或图片的网站。博客文章通常按时间顺序排列。许多博客会聚焦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以图片或文字或视频的形式表达出来,并给浏览者提供评论或相互交流的平台。还有些博客则是个人日记,是博主发表个人观点、评论时事的一种良好渠道。常见的博客表达方式有文字、图片、视频、音像等,这些方式的组合也使博客网页变得丰富多彩。比较著名的有新浪、网易等博客。

(二)博客原有盈利模式分析

1.博客的发展现状

我国博客在发展之初十分迅速,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随着各大网站的逐步推出,博客数量呈现几何式增长。新闻博客和财经博客是最具吸引力的,这些博客大多是由个人创造的,在传递各类新闻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新的平台。

然而相较于发展迅猛的微博,博客的发展显得十分缓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博客手机客户端的功能不齐全,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博客的发展。

2.原有盈利模式

(1)在线广告

通过对博客的各种盈利模式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门户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仍然是广告,广告既是最直接的盈利方式也是最广泛的盈利方式。近几年,惠普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等广告主开始在博客中国网站网络广告,这意味着博客开始吸引广告主的目光。[3]然而,仅仅依靠广告并不能使博客长久的运营下去,不及时地转变盈利模式,将会使用户失去对博客的依赖。

(2)无线增值服务

无线增值业务主要指移动博客或手机博客,包括手机域名绑定、功能分类、移动等。韩国的赛我网,借助 “细分移动博 客”这一业务,成为了韩国最大的社区网站和全球极少数的盈利博客网站。[4]国内的很多网站也开始效仿,博客将无线服务与移动服务连接起来,使无数手机用户可以随时浏览网页。

(3)个性化增值服务

在国外,普遍存在著对注册用户收取费用的博客盈利模式,如美国硅谷科技公司六度分割有限公司(SixApart,Ltd)拥有100多万的付费博客用户。[5]国内博客也曾考虑过这一盈利模式,客观来说,这一模式的实施将会是博客盈利的又一大趋势。

以上的三种盈利模式中,博客最传统的盈利模式是――广告,但由于使用用户的数量并 不多,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因素,使得博客在广告、移动增值服务等方面获得的收益越来越少。

(三)博客盈利模式“错位”分析

1.新的盈利模式

(1)商品网络在线交易

商品网络在线交易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交易模式,也是广大消费者比较喜欢的交易方式。博客想要发展并从中获利,必须充分利用商品网络在线交易平台,将博客与电子商务连接起来,推出更多引人注目的版块,培养、建立新用户群体。这些用户群体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深度,而且在激发市场潜力的同时,从而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

(2)网络游戏运营

网络游戏运营将会是博客发展中的一大亮点,营销者可以在博客网站页面增加游戏选项,让用户在不用下载游戏的同时能够自行选择想要玩的游戏。当然,游戏本身的设置不能占用手机太大内存。这样,既可以留住使用博客多年的老用户又可以吸引热爱游戏的年轻人。

商品在线交易和网络游戏运营是对于博客发展现状分析出的两种较适合的新的盈利模式。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摒弃博客的传统模盈利式――广告。只有将这几种盈利模式相结合,观察其在博客运营中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才有可能使博客“起死回生”。

2.建议

(1)与电子商务融合

博客营销的未来发展将与其创造的价值紧密相连。博客和电子商务网站的融合,使人们在做博主的同时也可以在其页面上开店,将自己想要卖的东西展示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的融合完全可能产生全新的营销策略,增加博客的点击量和浏览量。

(2)独特的营销模式

所谓的独特是指企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产品。现在大多数消费者已经步入“个性化时代”,在博客上制定相适应的个性化营销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博客网站可以提供各种收费性的营销平台来吸引客户。

(3)内容丰富有针对性

博客网站的内容应该选取当下比较流行的话题不定期的更新。无论博客是企业的还是个人的,其共同点是:只有在内容上有新意,有创新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博客营销的核心就是立于消费者的角度,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设计出新颖的功能来留住消费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博客将继续增加点击率,博客营销将变得更加明显

五、结语

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生态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一夜崛起,而后又在短时间内“灭亡”。如何选取一个适合企业的盈利模式,将会是企业持久经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博客这一互联网生态企业的新旧盈利模式分析,总结出博客原有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用“错位”分析重新定位博客,对其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是否盈利已经成为互联网生态企业成熟与否的标志。从战略上看,互联网生态企业与传统企业差别不大,主要目标是盈利,盈利能力也是互联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互联网生态企业在将网络效应带来的价值转化为收入的同时,应不断发掘互联网的潜在价值,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的优势,才有可能屹立于迅猛的发展潮流中而不倒。

参考文献:

[1]高婷婷.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2012:1.

[2]应楠殊.国内网络公司的盈利模式及其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36-37.

[3]尹世杰.优化消费结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1):6-8.

[4]聂永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阻、有效需求不足及对策 [J].上海综合经济,2002(2):22-24.

第2篇:盈利模式分析方法范文

盈亏平衡分析是在成本形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销量、价格、成本及利润直接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计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基本公式: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其中,不同售价下保本点销售量的确定至关重要,它可以为管理者科学地规划企业的未来,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是企业决策的有力工具。在生产与销售一种产品时,利润与销量一般会呈现这样的关系,即当产品销量较小时利润为负值(亏损),当销量超过某个临界数量后利润转变为正值(盈利),使产品的销量刚好达到“不盈不亏”状态的临界销量即是盈亏平衡点(Breakeven Point)。

盈亏平衡分析对于商业决策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在做新产品决策时,可计算达到盈利所需要完成的销量;可用于研究在现行经营水平上的扩张效应,扩张会引起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增加,也会带来销售收益的变化;在进行现代化和自动化改造时,会降低变动成本特别是降低劳动力成本,要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而盈亏平衡点分析则有助于决策层对固定资产购置效应进行分析。

二、盈亏平衡分析的Excel应用

用Excel建立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可以运用公式计算边际贡献、销售收益、总成本及利润,运用模拟运算表计算作图所需的数据,用散点图来展示边际贡献、固定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并运用模拟运算表的方法在图形中加入盈亏平衡销量垂直参考线和当前销量垂直参考线,用微调项控件对销量和售价进行调节,调节对利润和盈亏平衡点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利用Excel将业务、公式和图表紧密结合后的盈亏平衡分析的图形,交互式的功能让管理人员理解数据,只需调整销量和售价两个参数,即可在图表上展示出边际贡献、固定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图,同时还能给出盈亏平衡的分析结果,是盈利或亏损,以及该售价所对应的盈亏平衡销量,如图2所示。

三、盈亏平衡分析模型改进的Xcelsius应用

由以上的模型可以改变销量或单价来调节模型,实现交互效果,但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在图形模型中不能调节,如果要改变则需要到原表格中去改变原始数据,交互效果受到限制。Crystal Xcelsius是一款直观独立的Windows应用软件,它可以连接Excel表格、通过web service和XML连接其他外部数据源,从而将传统的Excel表格及静态数据转换为交互式可视化分析。它与Microsoft Office软件紧密地整合在一起,无需任何额外的编程。

用Crystal Xcelsius对盈亏平衡分析模型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通过CrystalXcelsius工具实现的盈亏平衡分析模型,该模型中不仅可以调节销量和售价两个变量,求得相应销量下的利润情况和相应单价对应的平衡销量并形象地将结果展示出来,实现模型的功能,而且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组成项目也可调节,从而反映它们对利润的影响以及其之间的关系。虽然通过Excel的微调项或者滚动条也可得到上述效果,但相对较繁琐,而且交互性不强,结构也比较呆板,通过CrystalXcelsius作出的效果则比较生动形象,全新而美观的数据呈现方法,吸引力更强,可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在该模型中采用结构图的方式能够形象地展现出影响利润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可以通过调整可变成本的滑块,变化各种相关的因素,图中的直接人工等因素就会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总的可变成本,并带动总成本,最终影响利润。

第3篇:盈利模式分析方法范文

电子商务属于新兴行业,目前正在兴起,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于条件,也给以往的经济学理论和管理方式造成很大冲击,为了对该产业特性有进一步了解,必须对其发展与竞争环境进行观察和预测,了解其发展潜力,明确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

(一)电子商务含义关于电子商务的概念,目前存在三种主流理论:(1)官方组织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在贸易活动中,实现各个交易环节的电子化。这种方式无需通过直接面谈完成交易,它集合了多种技术,主要包含获得数据、交换数据等。(2)温斯顿与卡拉科达教授认为可从多个角度解释电子商务概念,从业务流程上看,电子商务属于工作流程与业务交易自动化业务;从服务上看,它既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也可满足企业需求,可通过对其进行管理,使产品质量得以改善,同时使其服务速度大大提升;从通信上而言,电子商务可经计算机网络、电话或其他手段,实现服务、产品、信息的传递;从在线角度上看,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提供了在线服务,它具有买卖信息与产品的能力。这种电子商务定义相对而言更加全面,也解释了电子商务在交易环节中所依赖的手段,明确了其服务目的和服务对象。(3)电子商务模型化定义。这一定义由美国的3名教授提出,他们对于电子商务有不同理解,具体如下:市场组成主要有三部分,分别为主体、过程、产品。主体实际上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卖家和买家,同时也包括中间商;产品就是指待交换的商品;市场组织与产品活动所指的就是产品交易过程。虽然人们对于电子商务有多种定义,但是他们也存在共同点,那就是电子商务通过使用电子技术,使商务活动形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它属于现代商业方法,有利于使服务质量得以改善,同时可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使传递速度也能够得到提升,便于降低企业成本。

(二)电子商务基础组成结构电子商务基础组成包括:(1)商业服务。如电子目录、电子支付、安全认证等。(2)网络技术。如移动网络、电信网络、局域网、广域网、增值网、企业内部和外部网等。(3)信息传递。例如超文本传输、电子邮件、电子资料交换等。(4)多媒体。如万维网、JAVA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等。(5)接口。如与用户的接口、数据库接口等。

(三)电子商务特征电子商务发展同传统商务模式不同,它有着自己的特征:(1)数字化特征。电子商务的运作时,其商务信息的存储、传递均表现为数字化,数字化有利于使其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控制企业成本。同时在网络经济中,其发展规律也不同于传统经济,在网络经济中,如果产品产量增加,其成本基本不会产生太大波动,而在以往的经济中,产量增加后,其成本也会相应增加。(2)全天候服务。电子商务不需要占用具体空间,可24小时交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以往的商务交易往往需要实体店面,并且交易也会受到时间限制,无法做到24小时服务。另外,电子商务可通过使用电子工具,将个体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可以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C2C、B2C、B2B。正因其不受时空限制,才使得个体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便于双方互动。双方互动增强后,可以让客户了解到电子商务的具体功能,也能够使其对电子商务企业更加信任。(3)信息传递具有高效性。电子商务可借助网络工具完成交易,这使得其在信息传递上更加快捷,实现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随着网络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商务交易活动也变得更加方便。从商务模式上看,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均为一种与服务、产品相关的运作机制,不过其在运作过程中存在差异。以往的商务模式为实物交易,而电子商务交易客体与主体的交易过程处于虚拟状态,所有环节均不用直接当面进行,只需经互联网,即可实现网络交易。网络管理机构会接收到卖方申请的域名,域名经管理员通过后,卖方变可制作网络主页,并对产品信息进行组织,将其公布于网上,买方看到网上广告后,可以自身需求为依据,对产品进行选择,并将信息以电子邮件或其他手段,传递至卖家,通过建立这种互动关系,可在网上签订电子合同,最终进行电子支付。从信息流上而言,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卖方与买方可通过在网上签约、洽谈等,完成网上交易,通过利用高效信息传输,有利于确保网络信息的核对,可提升其透明度。

二、盈利模式概述

盈利模式是对企业生成过程、利润来源进行探求的一种方法,企业能够获得最佳利润,完全取决于其盈利模式建立的有效性。盈利模式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企业成败。在以往的商务交易中,就有盈利模式的存在,不过在工业时代中,企业盈利模式大多都比较统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经济出现以后,盈利模式也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

(一)盈利模式含义盈利模式可从不同层面进行理解,从广义上而言,它是指企业在参与经营活动的同时,建立的业务与商务结构,这种结构设置的目的就是盈利。商务结构是企业外部所需选择的与交易相关的方式、规模、内容、对象等内容;业务结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商务结构的需求,主要指企业的生产、产品研发、采购、管理等内容。商务结构可将企业资源分配效率反映出来,业务结构可将企业资源分配效益反映出来。从狭义上看,盈利模式就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方法和手段。

(二)企业盈利模式的基本结构企业盈利模式结构主要包括:(1)利润点。利润点实际上就是指企业盈利的服务和产品,它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基本条件。对于好的利润点而言,它既要与市场需求相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需让利源客户享有一定价值,这样才可确保为企业带来利润。(2)利润杠杆。利润杠杆就是指集团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从而提供服务、完成产品生产等活动,它是实现企业实现最大化利益的关键要素。(3)利润源。利润源指的就是目标市场,若企业想有较好的利润源,必须具有一定规模,还需深刻了解消费者行为,善于发现潜在利润源,或者能够创造新的利润源。(4)利润通道。利润通道就是指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渠道,它可将产品、信息、资金、服务等反映出来,是企业获取经济利益需要完成的一个环节。(5)利润屏障。利润屏障主要是指采取措施,防止竞争对手对自身企业经济利益进行掠夺。

三、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现状

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尤其在互联网出现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是货物交易与信息交流的媒介,目前涉及的交易范围非常广,且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电子商务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一)对电子商务认识不够因部分电子商务管理者对企业发展认识不足,在控制成本上仍然单纯过于注重其软件、硬件、分销、运输成本,而对于物流成本、对员工培训成本上还未能引起重视,这表明企业需要将其控制重点进行转移,管理者还需要考虑到机会成本与隐性成本。

(二)盈利模式陈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仍然需要依靠收取会员费用、广告收入等获取利润,其盈利模式比较单调,且没有及时更新。依然还存在有些网站未能建立有效的盈利模式,且常常模仿他人的盈利模式结构,实际上,企业盈利模式的建立需要考虑到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若一味模仿他人的盈利模式,并不利于企业发展。在目前电子商务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必须要创新盈利模式,才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未能充分发挥网站作用电子商务网站要想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遵循服务网站模式原则,让消费者产生一种依赖感,对其服务感到满意,网站需要获取消费者信任。而从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上看,企业还没有使网站作用得到完全发挥,这给电子商务企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四、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的评估方式

当企业对各个连接环节与组成部分进行决策时,首先要知道该选择哪种盈利模式,然后才能够做出相应决策。在分析竞争者盈利模式的同时,也要将其与自身企业盈利模式相互对比,明确哪种方式更能够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一)衡量盈利模式的盈利性盈利模式设置的目的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盈利模式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盈利性水平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若企业现金流或收入与竞争对手相较明显要多,则表明该企业的盈利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二)评估企业是否能够获取利润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均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子商务企业可将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同竞争对手进行对比,若自身企业得分较高,则表明该盈利模式有效,可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衡量盈利模式结构的合理性单纯依靠预测盈利模式相关影响因素,仍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企业还需评价盈利模式结构是否合理,这有利于了解盈利结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可首先将评估内容置于表格中,然后再对其进行评估,这样有利于提高评估的可靠性,了解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优势。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将突出企业独特性,并且对消费者需求与范围进行明确,了解界定的业务范围。有效的盈利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促进其长远发展。

五、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一)科学分析经济效益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人产生了一种误导,部分人认为小公司利用互联网后,便可与大企业抗衡,因为小企业也通过互联网,也可面对很多客户。实际上,大企业拥有更多优越条件,例如大企业在电子商务运作过程中,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与雄厚资金,而小公司则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企业必须要对成本效益进行明确,效益分析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其中主要有成本效益、时间效益、质量效益等。

(二)盈利模式需长期存在设置盈利模式的原因就在于获取长远利益,这表明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而非单纯注重短期利益目标,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必须长期存在,它具有持久性特征。虽然目前利用互联网盈利的手段非常多,但是必须要依靠盈利模式,才可保证企业拥有更多利润。若企业只追求临时、短暂利益,这便是一种失败的盈利模式。

(三)扩展性特征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已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要想使其长期存在,必须要注重其扩展性特征。盈利模式扩展性实际上就是让企业通过目前所有的相关活动、技术、顾客基础等资源,重新改造或设计一些新的连接环节与组成部分,便于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客户。

六、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措施改进

通过对电子商务完善盈利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若这些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则不利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难以取得消费者信任,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企业需要在盈利模式上做出一些创新,这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还可以使企业赢得更多利润,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推动作用。

(一)转移企业关注重点 电子商务企业要及时更新软件,实现自动化交易,并且将其集成于网站上,让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能够看到产品信息,实时购买。产品订单可发至仓库,仓库接收到订单后,便可直接发货,减少了以往商务交易中的很多环节和流程,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在交易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通过点击订单并确认后,便可将订单发送至仓库,避免订单复制,控制了差错发生率。通过这种方式对订单进行处理,可提升订单准确率,这对于降低退货率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支出。

(二)提供高质量产品 为了能够取得客户信任,赢得更多客户青睐,电子商务企业需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在产品的体积、外观、功能、形状等方面进行考虑,除此之外,还需实现个性化服务,为消费者提供贴心服务,可有效获取消费者信任,给消费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三)注重服务的高效性 高效服务现阶段也是消费者非常注重的一个要素,也是电子商务企业竞争的焦点。在电子商务网站中,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服务是否高效存在很大关联。电子商务企业可经最终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做出反应,这可将其服务能力表现出来。如果受到客户投诉,网站管理者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给客户留有良好印象。企业与企业间要形成有效合作关系,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同时还可以对客户订单进行分工管理,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也可满足消费者需求。

(四)使网站优势突出展示电子商务网站可通过多种手段使其收入增加,例如增值服务就是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当网站建立之后,可为人们提供市场信息、产品、商业服务等信息,并且还可以实现移动支付、网上认证等操作,这些服务的提供可充分展现网站的优势,同时还可增加电子商务企业的收入。

(五)创新盈利模式 目前,部分电子商务网站仍然以单一的产品销售来获取利润,不过并未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以往单一的盈利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若仍旧沿袭以前的管理模式,便不能将其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很多电子商务网站为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已经在盈利模式上进行了创新,转变了以往模式单一的局面,盈利方式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以淘宝网为例,淘宝网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网络广告,为了使网络广告效益得以提升,淘宝网还与报纸、电子等媒体展开合作,便于加大力度进行宣传。传媒资源可实现社会资源、商业资源的重新整合,便于凸显企业价值。淘宝与央视合作后,不但促进了其商业上的成功,同时也给淘宝创造了更多潜在发展空间,不断有新的盈利增长点形成。

七、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一)延伸业务业务的延伸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进行。(1)横向业务延伸。即便电子商务网站所提供的产品不同,他们也可以形成一个联盟,致力于为客户打造更为满意的服务。例如目前通常有电子商城、农贸市场等,电子商务网站也可采用这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样也便于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让人们轻易记住,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2)纵向业务延伸。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求的商品,可通过建立一条龙服务,让消费者满意。例如主要销售电子产品的卖家,还可以销售一些与电子产品相关的原材料、零件等。另外,在销售过程中,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样才可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

(二)电子商务网站会越来越专业化现阶段,有些电子商务网站虽然拥有丰富的产品,不过产品分布比较复杂,消费者难以及时找出他们所需要的产品,以至于很多客户因此流失,无法建立稳定的客户群。因此,网站还需变得更加专业化,这样才能够取得消费者信任。如图1所示:

(三)盈利模式的转变 单一的盈利模式会阻碍企业发展,为了适应市场激烈竞争,同时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的盈利模式必将会产生新的变化,将出现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发展局面。企业可将主导盈利模式与多种盈利模式共同发展,以主导盈利作为重点,其所占的比例应该超过60%,同时还可实施其他盈利模式,有利于实现盈利模式发展的多元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盈利模式发展比较难度较大,则需放弃这种模式,以免造成巨大企业损失。

有效的盈利模式可促进电子商务网站的长远发展,盈利模式对于电商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意识到其重要性。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电子商务网站的盈利模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以解决,才可保障企业长远发展。本文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靠的解决措施,有利于为日后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激烈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申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2]顾焕:《电子商务网站的盈利模式分析》,《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第12期。

[3]尹明:《中国C2C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1期。

[4]金恒:《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分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第8期。

[5]孙学文:《我国B2B网站盈利模式创新与发展》,《商业时代》2007年第26期。

[6]罗小芳、祝美芳、邹维、龚舒:《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研究》,《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第11期。

[7]袁绍鸿:《中国网站盈利模式分析》,《现代商业》2007年第29期。

[8]文凡:《我国电子商务网站的盈利模式分析》,《才智》2009年第1期。

[9]王洁霜:《C2C电子商务网站――eBay盈利模式分析》,《管理观察》2009年第18期。

[10]梁晓音:《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1]李柱:《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国内研究综述》,《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第11期。

[12]宋园林:《国内B2C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第4篇:盈利模式分析方法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物流园区发展阶段和类型对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现行的盈利模式,其次对我国物流园区现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根据物流园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结合物流园区存在的基本类型,提出了不同阶段下各种类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思路。

关键词:物流园区 盈利模式 发展阶段

问题的提出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的规划和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蓬勃地开展起来。但过度的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热给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原因是没有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造成了大量园区土地的闲置和园区的经营亏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与资金的浪费。因此,对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对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最近几年刚刚起步。郑琦(2006)对综合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资源整合、拓展信息技术服务、开发增值服务来增加综合型物流园区的盈利能力。姜慧韬(2008)从规划和建设的角度分析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将之细分为建设模式、运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加以详细分析。王令凯(2009)主要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现存的问题,针对园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闭海涛(2007)归纳了物流园区的四种盈利模式,并以某种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有益的建议。曹明、罗璐、洪力京(2009)对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和设计中考虑盈利模式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胡良德(2005)提出了按照主导功能(转运型、存储型、流通加工型和综合型)设计盈利模式的思路。总体而言,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特定类型,更多地关注运作层面的模式设计和宏观政策方面的建议,没有考虑物流园区发展阶段需求和园区种类特点等因素,本文拟结合这两个要素进行综合盈利模式的研究。

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现有的物流园区在不同开发模式、不同经营方式下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五种:第一种为地产商开发,以租售方式交由物流企业经营。第二种为地产商开发,与物流企业合作经营。与前一种盈利方式不同的是,地产商在建设完成后,不是将地产简单地采用租售的方式交与物流企业经营收取租金,而是通过成立公司或签订协议合同等方式,与物流企业合作经营,地产开发商与物流企业共享物流经营收入。第三种为地产商通过成立子公司或委托第三方经营。第四种为政府主导,物流企业投资建设并经营。这种方式是我国目前物流园区发展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经营方式。第五种为企业自发建设的物流园区,盈利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收入,以及国家政策带来的隐性利益。对于最后这两种经营模式下的物流企业,其发展过程中在物流园区整体平台的基础上,受益于物流园区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整体运营方式,其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园区整体发展水平的高低,受益于物流园区整体盈利模式的提高。

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国内的研究中都提到了盲目追求规模、空置率高、增值服务薄弱等现象。按照郑琦(2006)的研究,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四方面:一是盲目发展造成大量空置;二是建设成本上升;三是信息技术落后、服务水平低;四是物流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缺乏。王令凯(2009)的观点认为,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增值服务薄弱是物流服务水平低的表现。

参照以上观点,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规模,造成大量空置。据《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物流园区平均空置率达60%,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盈利水平低,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中,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比例只有18%;商业企业物流由第三方承担的比例更少,仅占总比例的5.9%;而调查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中,有23%的生产企业和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不满意。三是忽视资源整合,建设成本增加,客户成本上升,削弱盈利能力。据测算,物流园区综合投入每平方米约2400~2600元,这与目前商品房的造价几乎相同,不仅抬高了物流园区的入驻“门槛”,使一些实力有限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无法参与到物流园区中来。四是信息技术应用落后,物流经营服务水平低下。我国物流园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较低,诸如电子商务、互联网、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使用,直接影响到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五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增值服务薄弱。由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少数几个环节的业务上,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率水平日趋下降。

面向不同发展阶段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

关于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设计,胡良德(2005)首次提到了物流节点的分类,闭海涛(2007)按照此分类提出了转运型、仓储型、流通加工型和综合型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姜慧韬(2008)沿用这种分类方法并归类了每种类型代表的园区,并且提出了按照时间将物流园区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阶段。参照以上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园区发展阶段和园区类型两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按照发展阶段划分,阐述了每个阶段每种类型园区的盈利模式设计,并且对每个阶段园区的特点和盈利模式设计原因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处于初创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

处于初创阶段的物流园区,此时区域经济、交通状况、科技发展等外部环境处于较低水平;从内部环境来看,入驻物流企业数量较少,物流密度较小,园区配套服务不是很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因此处于此阶段的物流园区应发挥这种园区主导地位的功能,在盈利模式的设计上,应注重其基本功能的实现。四种不同类型物流园区在初创期的特点如下:

转运型物流园区处于运输线上,又以转运为主,货物在这种结点上停滞的时间较短,转运型物流园区必须拥有相当规模的储存场地和仓库,此阶段转运型物流园区应着重利用地缘优势开展货物转运业务。

仓储型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较大,园区内大部分仓库以储备为主要职能,货物相对停滞的时间长;由于货物多处于静态,园区中作业机械占存货数量的比重较小,而仓库的保管、养护费用较高。处于初创期的仓储型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利用仓库优势提供大规模仓储服务,收取仓库租赁费和物业管理费;或者结合仓储业务提供配送服务,并对运输配置、仓储管理、流通加工、搬运、包装的环节进行管理,收取配送服务费用。

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既拥有基本的物资集散功能,又承担了一部分生产加工功能,实现了从厂商生产的标准产品到客户所需个性化产品转换衔接的目的。对于初创期的流通加工型物流园区,其盈利模式主要有:建设专业交易市场,收取交易费用;建立流通仓库,收取仓储费用;建立中转仓库,收取仓储和转运费用;建立集货中心,收取仓储、运输费用。

综合型物流园区的初创阶段,园区一般根据当地市场实际情况重点发展2~3种物流服务,因此其盈利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建立货物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收取场地租赁费用、货物交易费和配送服务费;二是结合转运业务开展货物交易业务,收取仓库租赁费、物业管理费和货物转运费;三是结合仓储业务开展流通加工业务,建立存储仓库和流通加工中心,收取加工费用和仓库租赁费等。

(二)处于成长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

对于处于成长期的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均有所改善,此时园区所辐射地区的经济水平有所发展,交通状况有所改善,园区入驻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物流设施设备建设更加完善,物流市场需求更为旺盛,货物转运量、仓储量等大大增加,物流密度显著增加。而处于此阶段的物流园区,其盈利模式的设计主要要考虑发挥园区的核心功能,而发挥核心功能的关键是整合资源开展更多业务。

转运型的物流园区可以通过整合交通资源,使不同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入驻企业才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自身的利润率。仓储型物流园区在成长期可以整合信息资源,加强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合作,建立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中心,提供物流信息、物流交易、物流载配等服务,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交易。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可以建设流通加工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将企业的大规模生产转化为用户的个性需求,收取加工费、包装费,同时利用资源整合优势,实施区域合作和联盟。综合型物流园区可以整合信息资源和各类资源,积极建设信息交易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帮助企业减少固定成本支出。

(三)处于成熟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

进入成熟期的物流园区应该朝着提供更高层次服务的目标迈进,发挥延伸功能。处于成熟期的园区管理者要帮助和引导园区内企业改进物流经营管理方法,推行物流标准化,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倡导诚信经营,争取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加超值的服务。

转运型的物流园区可以提供有货物中转站特色的增值服务,包括除基本运输和仓储以外的包装、再包装、流通加工、分拣、配送和信息反馈等。仓储型的物流园区可以提供具有货物管理特色的增值服务,可以通过调集和管理自己和客户提供的单项服务、资源、能力和技术,运用自身的管理模式和运筹技术,整合提供一个综合的生产、物流、销售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可以发展物流配送等增值业务。综合型物流园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如提供物流咨询、培训服务,吸引相关企业进驻园区,如餐饮、酒店、汽配维修、物流用品市场等,从而增加利润增长点。

结论

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的目标考虑的不是某个企业个体或某一方面,而是从物流园区整体的角度来设计,目的是通过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实现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最低。盈利模式的设计要结合物流园区的类型和区域产业特点,兼顾园区投资方、经营方的利益,在初创期注重发挥园区的基本功能,成长期专注于园区核心功能发挥,成熟期注重物流延伸服务功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琦.综合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探索[J].上海商业,2006(6)

2.姜慧韬.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王令凯.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2)

4.闭海涛.NNN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曹明,罗璐,洪力京.我国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2)

6.胡良德.城市物流园区盈利模式[J].运输经理世界,2005(12)

第5篇:盈利模式分析方法范文

费用分摊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盈利分析

一、创新盈利模式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一)紧跟不断变化的市场节奏

时代在进步,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不仅仅是指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人们也对财产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但是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只有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加贴心和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更好的把握住老客户和吸引新客户,因而,财产保险公司必须全面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环境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分析哪儿些事客户最迫切需要的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的良性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家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策略并不完全相同,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导致各个财产保险公司的综合费用率以及综合赔付率都不完全相同。综合成本率是综合赔付率与综合费用率之和,不管其他数据的差异如何大,市场的细化调节让每一个财产保险公司的总体综合成本率都大体相当,保持在百分之百左右。因而,必须建立相应的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会计模式来更好的分析把握盈利点,增加财产保险公司的利润。

(二)简单介绍财产保险公司盈利内容

所有的单位企业创建和运营的根本目都是为了盈利,对财产保险公司进行盈利分析可以促使公司加快市场分析的节奏感和紧迫感,紧跟市场前进的步伐和发现市场的变化,更好的评估市场细化的业绩,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以及产品类型进行归类区分,为公司的销售、市场开拓以及战略企业部门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市场情况分析,为公司制定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的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设计不同的方案,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分析盈利模式以及创新盈利点,要明确销售政策与核保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保证销售政策在系统中的跟单核算情况,建立更加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更好的改变原有的在费用预算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研究不同险种类型以及客户经济承受能力,寻找更加恰当和销售方式和途径,更好的降低成本,实现盈利最大化。

二、简单介绍费用分摊的起源与变化

构建新型的盈利分析模式,不仅需要对时间、险种类型、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外,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归纳分类,于是,这便产生了费用分摊的问题。

2006年公布的《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让费用分摊更加明确化、合理化与科学化,它明确指出,财产保险公司所指的费用包含它正常运转和提供售后服务等方方面面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赔款支出、退保金、手续费等等,这些费用的支出会减少所有者的经济权益,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费用分摊可以更好的确定险种类型的价格、各部门业绩考核以及经营管理情况分析等外,还可以更好的推动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此外,它还表明,它的出现和制定可以更好的为财产保险公司改善分摊程序和标准提供依据,在它的指引下,保险公司可以实事求是,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费用分摊模式以及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等等,但是,这一切需要报送中国保监会来审核通过后才能实行。

目前,大多数的保险公司的费用分摊管理方式已经获得中国保监会的审批,但是除了业务部门的职责界定以及分摊标准不一样外,其余的内容大多相似或者一样,很少有保险公司可以创新费用分摊管理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保险公司的费用分摊管理模式不够精细,相关的数据也不够准确,无法适应日益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因而,财产保险公司的分摊模式迫切需要改进,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推动费用分摊模式精细化发展的速度。

三、促M费用合理分摊进程来更好的推动盈利分析模型的构建

(一)费用分摊的特点

有的费用可以分摊到各个机构、产品以及销售渠道,比如综合赔款、综合费用、手续费等等,但是,也有一些费用是无法分摊到各个机构、产品和销售渠道的,比如投资收益、汇兑损益、业务以及管理费用等等。

(二)尽可能的推动费用分摊管理办法的改革

社会在进步,费用分摊的模式也应不断得改善和进步,这就需要人们仔细研究《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的内容,并寻找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的条例和管理方法。比如:

1、进一步提高核算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和纬度,比如基金以及机构归属等内容,提升专属费用的比例,降低共同费用的开支。

2、科学合理细分各项费用,制定合理高效的费用分摊流程和恰当的费用分摊标准。比如将原先有些繁琐的人力成本、设施折旧以及其他费用等三类费用改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每一类费用再根据自身包含方面的特点进行细化。

3、明确市场的重要性,依据市场来更好的区分险种类型以及销售渠道、客户群体等等,优化险种的组合,增加分机构数量以及分渠道的费用分摊效率等等。

4、把作业成本法融入到费用分摊模式中,合理归纳各类费用的开支,并以此作为部门职能调整的重要依据和内容,促使分摊结果的科学化和准确化。

总结: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细分对提升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和增加盈利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市场细分可以推动盈利模式的创新,推动完善费用合理分摊的进程。只有明确费用分摊在财产保险公司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才能创新费用分摊方式,降低开支,增加盈利,推动财产保险公司的良性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保监发(2006)90号).2011年8月29日.

第6篇:盈利模式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台湾银行业;盈利模式

引言

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盈利模式,盈利稳定性、盈利成长性均可以通过其盈利模式得到体现。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在一定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以一定资产和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结构,从利润结构角度分为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1]。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还是属于利差主导型。本文着眼于两岸银行业将逐渐展开竞争的事实,选取已在大陆设立分行的六个台湾地区的银行,分别为国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国泰世华银行、合作金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彰化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土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第一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华南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这些银行的年报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资产负债结构与损益结构,并与大陆五大银行进行比较,充分了解并对比两地银行业的盈利模式,进而为大陆银行业发展提供提升其竞争能力的建议。

1 台湾地区银行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1.1台湾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的特点

从这几个银行的资产投放结构看,台湾六个银行大部分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贷款占总资产均值为67.1%,超过大陆五大行均值16个百分点。其中可以看到,国泰世华银行贷款占资产比值最少,土地银行的比值最大。从投资类资产比值来看,国泰世华投资类资产大幅领先同行,从2011年财务报告可以看到,其资产有24.89%投放于无活络市场的债务商品,这些债务投资中有95%是投放在台湾岛内基金、短期票券,剩下的大部分投资了美国的证券化商品,这部分资产需承受较大的风险。合作金库的投资类资产不及6%,六个样本银行该比值相差很大。

从负债结构看,大部分银行均以存款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大陆五大行存款负债比为82.82%,低于台湾六个银行的均值近4个百分点,国泰世华银行2011年存款负债比甚至超过了九成。从另外两个比例看,台湾样本银行向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比例均值也大幅低于大陆五大行,发行债券筹资占比则小幅超出五大行均值,可以看到,存款占负债比在减少,而其他融资手段所产生的资金正在逐步增加。整体来看,台湾六个样本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性不及大陆五大银行,存贷业务仍占据主导地位,资产投放和资金来源结构有待调整。

1.2台湾银行业损益结构的特点

从台湾样本银行的收入来源可以看出,虽然存贷业务在台湾银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净利差小和净利息收益率远不及大陆银行业,利息净收入并没有占据营业收入相应的比值,所以台湾银行业在其他利润增长点上下足了功夫。2011年利息净收入占比台湾六行均值69.03%,低于大陆五大行76.94%的比例,由于台湾“央行”2010年启动升息循环,银行放款利率回升,台湾银行业利息收入2011年明显增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来看,国泰世华银行同样大幅领先同行,大陆五大行2011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最高者为建设银行的21.91%,最低者为交通银行的15.40%,整体水平较均衡。投资收益占比,大陆五大行表现就逊色很多,五大行均值不超过1%,而台湾六个银行均值在7%左右,国泰世华2011年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达11.81%,从上文知道其投资性资产占总资产近33%,这些资产带来了相应的回报。大陆五大行均值2010年兑换收益占比只有微薄的0.16%,2011年升至0.41%,而台湾银行业2011年均值为3.21%。从收入结构上看,台湾六个样本银行传递出来的收入合理性,均衡性远远优于大陆五大行,由于利息收入受挤压,中间业务的深开发就变得十分重要。

从费用占总资产的比例来看,不管是利息费用还是非利息费用(营业费用),台湾六个银行的均值都小于大陆五大行。而且,从另一层面看,高占比的存款类资金来源并未带来相应的高额的利息支出,且利息费用低于营业费用,摒除不同的利率环境,台湾银行业控制费用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1.3 台湾银行业盈利模式整体评定

第一,台湾银行业的资产分布和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不利于盈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只有改变以贷款性资产和存款性负债为主的模式才能保证利润的长期稳定增长,相对于台湾银行业单一的资产负债结构,大陆五大行资产分布和资金来源比较合理。

第二,与大陆五大行高占比的利息收入不同,台湾六个样本银行传递出来的比较均衡合理的收入结构,虽然其盈利重心还是放在利息收入上,还是属于利差主导型的盈利模式,但是平均来看,非利息收入已经占了近四成的份额,这是大陆银行业目前还无法达到的。

2 通过杜邦分析体现盈利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杜邦分析体系通过对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分解从而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关联整体,运用杜邦分析法,可以清楚地看到影响盈利能力的各个因素。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评定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便是杜邦分析的源头指标。本文选取台湾六个样本银行中综合表现最佳的国泰世华银行作为分析的重点,与大陆最赚钱的银行工商银行作对比,以更好地说明银行盈利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杜邦分析的架构[2]如下:

通过杜邦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盈利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其中便可解释为什么国泰世华的ROE几近只有工商银行的一半左右。

首先,可以看到国泰世华的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不及工商银行的一半,由于岛内银行业过度竞争,存贷款产品同质化严重,加上利率自由化,净利差微小,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完全不能与大陆相提并论,这也成为其ROE较低的重要原因。

其次,手续费收入占总资产的比同样不及工商银行,大陆银行手续费项目繁多一直备受诟病。从年报看,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增速甚至高过业绩增速,2011年五大行的手续费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30%,工商银行2010年手续费占比对ROE的贡献为0.58%,2011年达到了0.7%,而其他收入一项不及0.1%。国泰世华银行在其他收入这一项体现出了不一样的赚钱能力。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到,投资收入和兑换收入作为中间业务收入彰显银行未来的盈利潜力及合理的盈利模式。

再次,看费用类占总资产比对ROE的负面影响,国泰世华在费用类这一大项基本上完胜工商银行,体现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费用管理水平。在台湾岛内激烈的存贷竞争中要做到降低利息费用实属不易,而国泰世华的利息费用占比不及工商银行的一半。从所得税方面看,工商银行2011年所得税费率23.5%,其所得税费占总资产比例超出了国泰世华37个基点。依台湾金融相关规定,对于金融控股公司下持股90%以上之子公司可以选择合并申报所得税,国泰世华作为国泰金融控股集团百分之百控股的子公司,依规定可以合并申报所得税,从而税收负担较轻[3],其2011年所得税负只占总资产0.07%,国泰世华比工商银行多了制度上的优势,在资产减值损失一项,国泰世华仅有0.01%,远低于工商银行的0.22%。

最后,看权益乘数一项。权益乘数也称财务杠杆,表示企业用多少净资产橇动总资产运作,财务杠杆越大表示负债水平越高,银行的财务风险越大,理论上讲,当资产收益率(ROA)为正时,越大的权益乘数会带来更高的资本收益率,但是银行应该要寻求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以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在权益乘数这一项,国泰世华略大于工商银行,表明其负债水平较高,但二者相差无几,对造成两者ROE差距的影响不大。

3 台湾银行业盈利模式对大陆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借鉴意义

3.1参照金融控股模式,放开业务管制

受大陆银行产业严格的业务管制,银行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加上利率还未市场化,大陆银行业享有央行保护性的利差收入,通过分析台湾六个银行,其中的国泰世华银行、第一银行、华南商业银行均为金融控股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其盈利来源结构也优于其他非控股银行,大陆可以仿效台湾以金融控股制度做为混业经营的雏形,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放开银行混业经营,让银行参与证券、保险、租赁、信托等金融业务,推出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增加营业收入,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4]。

3.2加大资源投入,提高投资收益

大陆银行的手续费收入逐年增长,但是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却显得无足轻重。2010年和2011年大陆五大银行的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及1%,而台湾六个样本银行的指标均值却在7%左右,差距十分明显。一方面由于大陆银行证券投资的范围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则彰显了大陆银行业在投资收益方面的重视度不够,投资收益对应表内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超过20%的投资性资产却未获得相应比重的投资收益,体现出了资金管理与分配的不科学。因此,大陆银行业应加大人才与技术的投入,加快开发各类金融投资工具,提高国内外金融市场运用本外币资金的能力和水平,走出传统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主非利息收入的增长模式,开辟另一个利润增长点,使收入结构更具多样性、合理性。

3.3 控制费用支出,降低运作成本

台湾银行业通过金融控股形式大幅降低费用支出,虽然成本收入比大幅高于大陆银行业,但其费用支出占总资产的比重却远远低于大陆银行业,这说明台湾银行业在采取严格谨慎的费用控制政策的同时,在客户服务和技术更新上加大了投入,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客户源而且提高了服务质量[5],大大提高其综合实力。虽然与台湾银行业相比,大陆银行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劣势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过度规模扩张却未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各项费用攀升,蚕食营业收入,从而妨碍利润的稳定增长。大陆银行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投放资金,完善存贷款定价机制,进一步处理好规模与成本的关系,在严格控制费用同时增加营业收入,从而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4 结语

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经营混业化两大趋势下,大陆银行业面临资产和业务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实现从依赖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经营的新模式转变,是中国商业银行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台湾本土银行的盈利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对在非利息业务领域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大陆银行业应取其精华,平衡风险、成本与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升整体盈利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 丘永萍.大型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分析及其对农行的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0,(8):35-39.

[2] 杨文.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8):90-93.

[3] 郑宇钧.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经营绩效研究.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

[4] 李扬,郭睿淇,李威龙等.中国与印度银行产业之群体绩效评估[J].生产力与效率特刊.2009(9):87-116.

[5] 杨大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观察,2009(2):28-31.

第7篇:盈利模式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2

引言

证券市场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核心,证券公司则是重要的参与主体,这对我国的证券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为了能够对证券公司的发展得以健康规范的进行,就需要采取新的盈利模式。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在受到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需要理清影响因素,构建新的盈利模式,从而使之能够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所以加强这一层面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1.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内涵分析

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是经济体在投入经济要素后获取的现金流方式及获得其他经济利益手段的混合,主要的核心就是对现金流入途径组合的获取。现阶段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次的研究主要从几个层面来说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从盈利的途径层面来看主要就是能为证券公司带来盈利来源的业务,途径愈多就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就愈强。而在方式上就是通过途径获得收入过程中借助的一些媒介[1]。将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中业务结构合理化的呈现就能够让其收入结构更加的均衡,在资源的配置上要能得到优化,对盈利模式的不断完善更新能使其更好的顺应资本市场发展。

2.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发展经过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并逐步得到了完善,从发展初期的资本规模小以及资金实力有限,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今我国的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以及证券自营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占据了大部分总收入,其中在经纪业务层面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有比例较大,我国的证券公司开展证券经纪业务最为主要的形式就是营业部制,并已经从坐商向着行商进行了转变,而微型营业部的逐步设立也从成本上远低于传统营业部,而法律上的逐步完善也对证券经纪人队伍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

另外,目前投资银行的业务层面在业务范围上主要是局限在IPO和证券发行与承销上,而像股权质押融资、约定式购回等业务的收入也有着一些不稳定特征。再者就是自营业务,这是指我国证监会批准经营证券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采用筹集资金,并在自己名义账户下实施的有价证券交易并获利的行为。券商收入来源中自营业务和市场的关系较为紧密,所以就有着不稳定性。最后就是在资产管理业务层面,通过专业信息优势来对客户委托对客户资产的管理运作。

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主要问题及问题成因分析

1.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主要问题分析

从我国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发展情况来看,在诸多层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就是收入的结构层面有着不合理的状况,其主要是依靠着经纪业务来盈利,来自投资银行及自营业务收入对总收入贡献相对比较小,所以在收入的结构上就取决于业务结构;加上资本市场的不发达,那么在证券公司拓展新业务能力以及空间上就会受到重要的影响。由于在业务的结构层面受到诸多限制就会使得收入的结构只能够向着低端二级市场经纪业务集中,最终就造成了证券公司在收入上不能够稳定[3]。

再者,我国的证券公司间的业务分工相对比较混乱,竞争激烈,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周期性特征,证券公司的利润和市场大盘的交易有着重要关系,所以就会受到经济环境和国内外政局动荡影响。除此之外就是在监管的手段以及政策层面相对比较严格,所以这也会对证券公司起到制约作用,对监管的重视而对业务的轻视就会造成证券公司的自主活动空间范围变得狭窄,对一些新的业务的拓展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此外就是盈利的方式较为单一化,以及盈利的理念层面相对比较落后,对实际成本的控制相对乏力,这样就造成了证券公司的固定成本相对较多。再有就是盈利的状况不是很稳定,对传统的几种业务的依赖性相对比较大。在风险管理的能力上也相对较弱,主要就是券商风险意识不强以及内部风险组织制度不合理,风险技术水平低等等。这些层面的盈利模式问题要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为创新模式打下基础。

2.证券公司盈利模式问题成因分析

造成证券公司盈利模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层面来说,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化制度层面存有缺陷,证券行业发展初期采取的准入制度较为严格,所以在垄断利润上就有着重要显现,在固定佣金制度的逐步取消下,准入制度也逐渐地放开,而从我国的政策市场来看,系统性的风险层面相对比较高,再有就是创新业务的开展在政策层面的规范也没有得到完全建立,所以证券公司就不能顺利的开展新的业务来获取利润点。这在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趋同性上就有着体现,造成缺少差异化的经营格局[4]。

另外从政策层面以及市场层面来说,由于政策环境的不完善以及市场机制的缺乏合理性等,比较容易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创新精神和风险意识薄弱等也是造成问题的重要成因。

三、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策略探究

第一,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盈利模式的创新原则上要能遵循。主要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创新性原则,还有要对国外发达市场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将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效果得以有效呈现。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层面来看,证券行业建设发展不能够只是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对长期的发展得不到重视,这也是券商重构盈利模式的重要基础。

第二,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具体创新上就要能将经纪业务的发展观念进行转变,将业务能力得以提升并抓住发展的重点,将业务的转型得以顺利实现。所谓观念转变,主要就是将依法经营和规范经营的观念得到有效落实,并要把实际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将发展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并树立增值服务为核心的理念。同时也要注意,要把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就需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实践,为客户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以及深化和拓展通道业务等,将产品的多样化以及客户机构化和交易非现场化得以实现。

第三,要把核心业务作为基础,将业务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从我国的证券行业中能够发现,各个券商并没有实现业务上的差异化,同质化现象相对比较严重。所以我国的证券公司就要能够和自身的资本规模以及服务特色、人力资源等诸多层面的因素相结合,打造核心业务,构建有着层次性和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将业务间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5]。同时,证券公司还可以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以及兼并重组的途径对业务的规模加以扩大。

第四,从业务的创新上要进一步加强,这是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改变的重要渠道,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将证券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随着业务转型的速度得到进一步深化,在信用交易类的业务层面就将会成为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优化的重要因素。在新三板和个股期权在内的做市商业务发展就代表了创新发展的方向,证券公司也要能够从个股期权做市商业务中获取丰厚利润,并逐渐成为稳定利润收入来源。

第五,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还要能在监管层面进行加强,从而推动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改变,主要就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创新以及差异化的服务目的及实质就是监督层迫切希望拓宽证券公司业务领域作为手段,对实际的问题加以解决。不仅如此,在风险管理的体系完善层面也要能够加强,首先就是要能够树立科学化的风险管理的理念,证券公司的全部业务要能够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加以运作[6]。再者就是要构建风险管理组织的模式并使之健全的呈现,还有就是对风险评估以及计量体系要合理化的构建,以及在风险的规避机制层面得到完善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发展方向在能够明确化的前提下,要加强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策略实施,并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加以切实分析并有效解决,只有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才能够使得证券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当前的市场发展,要慎重对每一个环节做好控制,避免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造成证券公司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李华.国际金融危机下证券公司价值增值研究[J].南方金融, 2013(08).

[2]李华.开放格局下证券公司价值增值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 2013(04).

[3]马丽娅.浅析我国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型[J].经营管理者,2010(23).

[4]马秋君.中美证券公司资本配置差异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3).

[5]袁志胜.从中金公司兴起看我国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07).

第8篇:盈利模式分析方法范文

(一)研究背景

戴尔(dell)公司创立以前,计算机行业都是由制造商生产后,配售给经销商和零售商,再由他们卖给消费者。戴尔公司认为,电脑的间接销售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并且由于计算机部件更新率快,大量的库存积压会使计算机制造商的收益率降低。

基于上述分析,戴尔确定了其公司“基于网上目录的直销模式”,改进消费者购买电脑的过程,把电脑直接销售到使用者手中。公司凭借互联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向客户直接销售,使公司更贴身的为顾客提供价值及服务。

(二)研究方法

(1)通过戴尔官方网站,体验pc机的购买流程,以了解戴尔产品的品质特征,客户服务方式态度及售后服务的保证,为后续的定量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2)与周围消费戴尔电脑的同学进行访谈本文由收集整理和调查。受访者的经济状况有明显的层次区分,不同性别的人数各占一半,大多数为在校学生,小部分刚刚就业。

(3)通过“鱼骨图”分析法,找出制约戴尔“基于网上目录的直销盈利模式”的制约因素;通过“swot”分析法,找出戴尔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威胁和机会,分析戴尔的竞争力。

二、戴尔直销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戴尔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产品和服务,在过去的几年内戴尔的网上商店销售额在全球保持增长态势,在亚洲的发展逐步增强。

中国目前已成为戴尔全球收入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自2000财年到2010财年,戴尔中国的收入增涨了11倍,销售量增涨了52%。根据idc(internet data center)的报告,戴尔现在成为中国第二大计算机供应商,拥有9%的市场份额。

(二)戴尔“基于网上目录的直销盈利模式”制约因素

戴尔营销模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有:搭建和维护电子商务平台网站费用高;建立相应的库存和配送系统耗时长;网上交易数量小,商家因为订货过少而承担相当高的订货的价格;整个商品目录庞大;支付和安全认证等技术因素制约。

(三)戴尔“基于网上目录的直销盈利模式”的竞争力分析

根据对同学们在网上商店购买,使用戴尔电脑的调查与汇总,利用swot分析方法发现戴尔网上直销盈利模式的特征。

(四)戴尔网上直销盈利模式运行原理

戴尔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与戴尔以企业外部网相

连,建立了一个供应商门户网站,客户订单每两小时更新一次,供应商根据客户需求立即供货。在戴尔公司的直销网站上,提供了跟踪和查询消费者订货状况的借口,使消费者可以查询已订购的商品从发出订单到送货的全过程。

三、戴尔直销电子商务模式启示

戴尔之所以能在网上直销盈利模式中获得成功,关键因素就是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商业系统,即一个富有成效的供应链以及零库存的经验模式。戴尔主要采取b2c网上商店的电子商务模式,绕过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到终端消费者。

第9篇:盈利模式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理论 利益冲突 信息不对称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一、引言

Jensen和Meckling(1976)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Contract),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即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在理论中,企业被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其中,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是最典型的一种契约。 委托关系的两个基本问题是利益冲突(Interest Conflict)和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作为委托方的投资者和作为方的经理人都是经济理性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至于双方所追求的效用,投资者关注企业价值增值而经理人则侧重于能够得到的补偿问题,因此导致投资者和管理当局的利益冲突问题。当双方发生利益冲突时,处于信息强势的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有可能采取违背投资者的行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操控利润的行为。委托人和人的利益冲突提供人盈余管理的动机,信息不对称给人提供盈余管理的空间及可能性。盈余管理按照其调整利润是否影响现金流可以分为两种,利用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和利用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Schipper, 1989)。这里所指的利用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是指通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及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来调整利润,不改变公司的现金流和经济活动的行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则通过改变企业的经济活动来调整利润,如期末异常促销、提供宽松的信用政策、削减研发支出及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等。对上述两种盈余管理模式学术界和实务之间稍有分歧,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应计项目的利润调整,而实践当中发现企业管理层不仅用应计项目,而且还会利用真实活动操控利润。学术界之所以侧重于研究应计利润的调整,原因归于以下方面:首先会计准则本身要求从业人员做出职业判断,而对制约不当职业判断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整,监管力度也不足,提供更多利用应计项目调整利润的空间。但是随着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调整应计项目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少。Cohen等(2008)研究验证了这一事实,发现萨班斯(SOX)法案前后企业盈余管理方式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应计项目调整方式转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其次,实证会计研究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计量可操纵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 accrual)的计量模型,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计量发展缓慢,等到Roychowdhury(2006)提出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并得到验证之后,才开始研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本文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角度出发,研究委托关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如前所述,企业管理当局可以选择应计项目或真实活动调整利润。相对于应计项目,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可在全年度任何时间进行,风险较少,但是因其通过实际经营活动进行操控,会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减少,比起应计项目调整,更损害股东的利益。因此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不一致及信息不对称性大的时候,经理人通过真实活动操控利润的动机及空间也越大,会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企业长期的价值。委托关系的两个基本问题,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无完美的计量方法,为此,本文利用高管持股比例衡量利益冲突,以证券分析师数量衡量信息不对称。对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借鉴Roychowdhury(2006)提出的真实盈余管理的评价模型,通过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可操控费用来计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与经理人的利益冲突越大,信息不对称越大,即问题越严重的公司,其管理当局的生产操控以及费用操控行为更严重。本研究从理论出发,利用应计项目来计量盈余管理,引入了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式,应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委托关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文献 根据会计理论,委托人和人的目标不一致与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张翔建等(2004)运用契约理论和信息不对称探讨了盈余管理产生的本质原因,分析了“契约摩擦”与“沟通阻滞”共同造成盈余管理现象的内在机理。王新汉和王威(2005)用规范研究方法分析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所引发的委托关系,指出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是两个基本的委托问题,主张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为公司管理当局提供盈余管理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至于问题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因企业的成本不容易测量,一般从减少成本的约束机制出发,认为好的治理结构或高的治理水平减少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实证结果均得出好的治理结构遏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结论(Jensen, 1993;Dechow 等,1996;Beasley,1996等)。

(二)实证文献 实证会计研究上,有关盈余管理研究侧重在基于应计项目的调整,但是企业也可以用真实活动进行利润操纵。Schipper(1989)是最早提出真实盈余管理的学者,把盈余管理定义为“为了谋取私人利益,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行为”,主张盈余管理不仅包括基于应计项目的调整(Accrual 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还包括真实盈余管理(Real earnings management)。Bruns和Merchant(1990)和 Graham等(2005)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真实活动操控利润。Dechow和Sloan(1991)、Bushee(1998)、Bens等(2002)研究表明,CEO任期、股权结构与股票期权均与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有关。Bartov(1993)的研究表明,利润下降幅度大或负债比率高时,企业会适当的处置固定资产达到平滑利润或调整负债比率的目标。Zang(2005)发现企业管理者优先使用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尤其是企业面临诉讼时,盈余管理手段由应计项目的调整转换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oychowdhury(2006)根据Dechow(1998)等的各项会计指标与销售收入和销售收入的变化相关的主张,推导出真实盈余管理的评价模型,得出公司更有可能利用真实活动来实现保盈目的的结论。Cohen等(2008)根据 Roychowdhury(2006)的真实盈余管理评价模型,研究了萨班斯(SOX)法案对盈余管理手段的影响,发现法案前后美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应计项目调整方式转为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方式。张俊瑞等(2008)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作了类似 Roychowdhury(2006)的研究,发现我国微盈上市公司利用销售操控、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等真实活动来实现保盈目标。李彬和张俊瑞(2008)的研究发现进行生产操控的公司的后三期经营业绩水平普遍低于非生产操控公司,得出生产操控盈余管理是牺牲公司未来经营能力为代价的结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根据 Jensen和Meckling(1976)的理论,企业在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时会引发成本。首先,作为委托方的所有者和作为方的经理人都是经济理性人,是效用最大化者,所有者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经理人追求个人报酬的最大化。因双方目标不一致,经理人不会总以所有者的最大利益而行动。这种利益冲突越大,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机会主义行为维护自身利益动机就越大。其次,由于分工和高昂的监督成本,作为委托方的股东(或债权人)无法观察到方的经理人员的具体行动,导致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正因为这种信息不对称给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其一,因企业管理当局拥有外部投资者所不拥有的内部信息,而且企业外部人一般通过企业管理当局向外部披露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或运作情况,管理当局有条件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其二,企业的委托方(所有者)一般以盈利指标来衡量受托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并给予相应补偿,因此管理当局必然会为了自身利益调整利润,不惜牺牲委托人的利益。因此,信息不对称提供盈余管理的机会。基于以上逻辑,当委托人和人的利益冲突大,信息不对称性大时,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可能性越大,管理当局会为自身利益而不顾投资者的利益,甚至牺牲投资者的利益,通过真实经营活动调整利润。借鉴Roychowdhury(2006),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从销售、生产和费用等三个方面解释:销售操控,是指为了增加利润适时地推行异常促销活动来提高利润。当边际收益仍然大于零时,降低商品价格或加大价格折扣,放宽信用政策,会使企业的销售数量增加,总的利润也随之增加,而单位利润下降,发生坏账的概率也会增加,并且经营活动现金流将会减少;生产操控,通过大量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当期销售成本也随之减少,而盲目的生产操控会带来以后年度存货的大量积压,增加以后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 费用操控,主要表现在削减研究开发支出、广告费用支出或日常的支出来提高当期的盈余,而此举会削弱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综合上述分析,真实盈余管理表现在现金流量的减少,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可操控费用的减少等方面。根据上述逻辑,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1: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越大,经营现金流量越小

假设1-2: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越大,生产成本越大

假设1-3: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越大,可操控费用越小

假设2-1: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越大,经营现金流量越小

假设2-2: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越大,生产成本越大

假设2-3: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越大,可操控费用越小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择2003年至2007年沪深股市A股上市企业,并进行了如下剔除:剔除金融、保险和银行业;剔除适用Roychowdhury的真实盈余管理评价模型时,行业年度样本企业数不足30个的企业;剔除从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中收集不到有关财务数据的企业。根据以上标准,2003年至2007年度各选取1069 个、1129 个、1181个、1305 个、1310 个,最终共选取5994个研究样本。本研究所需的财务数据是从国泰安信息研究所开发的GTA-CSMAR数据库,证券分析师数据是从权威性机构I/B/E/S(Institutional Brokers’Estimate System)数据库中获取的。

(三)研究方法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利益冲突与信息不对称的计量方法。现代的公司制(Corporation)企业,尽管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但是有一部分所有者参与经营,企业管理层通过各种方式取得或拥有一部分股权。根据Watts和Zimmerman(1986),经营者持股比例越小,越容易怠慢和谋取私人利益,这将引发投资者和管理当局的目标不一致,即利益冲突。因此,本文通过高管持股比例(MANAGER)来衡量投资者和经理人的利益冲突程度。MANAGER=高管持股数/企业总股数。高管持股比例越小,利益冲突就越大。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对企业进行预测和分析的证券分析师越多,企业内部与外部共享的资源越多,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越小。本文利用证券分析师数量(NUM)来计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证券分析师数量越小,信息不对称性越大。NUM= 对企业利润进行预测的证券分析师数量。(2)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根据Roychowdhury(2006)的真实盈余管理的评价模型,本文将通过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ACFO),异常生产成本(APROD)和异常可操控费用(ADE)计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三种真实盈余管理的代表值(Proxy)的推算过程如下:首先,利用以下回归方程,对沪深A股上市公司分年度、行业作回归分析。

(四)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为了检验本研究的假设,即委托关系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用以下回归模型:

DEP=β0 +β1 MANAGER+β2NUM+β3SIZE+β4LEV+β5ROA+β6GROWTH+ε

其中,DEP为因变量,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ACFO),异常生产成本(APROD)和异常可操控费用(ADE);MANAGER为高管人员持股比例;NUM为对企业利润进行预测的证券分析师数量(NUM);SIZE为企业规模;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EV为资产负债率,总负债/ 总资产;ROA为收益率,税后利润/总资产;GROWTH为成长率,税后利润变动额/总资产。上述模型选取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收益率(ROA)和成长率(GROWTH)为控制变量,因为Becker等(1998)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代表各种被省略的变量 (Omittedvariables);DeFond and Jiambalvo(1994),Ashbaugh等(2002)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也有显著负相关;Dechow等(1995)和McNichols(2000)发现企业的盈利水平及成长能力均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提供样本的描述性统计量。因推算经营活动盈余管理的各项指标的过程利用OLS方法,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ACFO),异常生产成本(APROD)和异常可操控费用(ADE)平均值都为0。样本企业的高管人员持股比例(MANAGER)最高值为13.439%,平均值和中位数为0.04%河0%,反映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较少,半数以上企业的高管人员不持有公司股份。证券分析师数量(NUM)的平均值为1.148,反映每个上市公司平均存在1名证券分析师对其进行分析。另外,企业规模的平均值为21.282,样本企业的平均资产总额相当于17亿人民币;资产负债率的中间值与平均值都超过0.5,说明负债融资比股份融资多。

(二)相关性分析 (表2)反映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样本企业的高管人员持股比例(MANAGER)和证券分析师数量(NUM)都与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ACFO)呈正相关,与异常生产成本(APROD)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异常可操控费用(ADE)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反映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越大,证券分析师数量越多,即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冲突及信息不对称性越小,其经营现金流量越多,生产成本越低,为企业长期发展投入的支出越大,与本文假设的方向一致。

(三)回归分析 (表3)表示本研究的回归分析结果。根据Panel A,以异常经营现金流量(ACFO)为因变量时,企业的高管人员持股比例(MANAGER)和证券分析师数量(NUM)的回归系数各为正数和负数,但不显著。以异常生产成本(APROD)为因变量时,企业的高管人员持股比例(MANAGER)的回归系数为负数,并在10%有意水平显著,证券分析师数量(NUM)的回归系数也是负数,在1%有意水平显著,反映高管持股比例低,证券分析师少,即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大的企业,其异常生产投入越大,生产操控行为大(Panel B)。从Panel C的结果得知,高管人员持股比例(MANAGER)的回归系数和证券分析师数量(NUM)均为显著的正数,反映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越大的企业,为企业长期发展投入的支出越小。综上,本论文的假设1-2和假设2-2,假设1-3和假设2-3得到支持,企业投资者与管理当局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性大的企业,其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行为越严重;而假设1-1和2-1没得到有效的支持。回归结果反映,委托人和人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或信息不对称时,管理当局通过调整经营方针及经营决策来操纵利润,以谋求私人利益。但是,管理当局还会选择不改变正常经营活动的应计项目来调整利润。为此,本文以修正后的横截面Jones(1995)模型计算可操纵应计利润(DA)为因变量,分析高管人员持股比例(MANAGER)和证券分析师数量(NUM)对应计利润操控的影响。从分析结果得出,高管人员持股比例(MANAGER)和证券分析师数量(NUM)对可操纵应计利润(DA)无显著影响见(表4)。问题严重的公司不选择用应计项目,而是通过改变真实经营活动来调整利润,这将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五、结论

众所周知,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已不是会计术语,研究人员,会计实践者及投资者普遍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防范公司利润操纵,保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结构的提高及资本市场的完善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理论出发,分析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信息不对称对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与经理人的利益冲突越大,信息不对称越大,即问题越严重的公司,其管理当局生产操控以及费用操控行为更严重。通过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等真实经营活动操控利润,将会导致大量存货的积压和以后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由于削减广告费用支出和研发支出来提高利润,会削减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最终会减少企业价值,损害股东的利益。由此可见,投资者和管理层的问题,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健的发展,我国上市企业应加强对经理人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资本市场。为此,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治理结构,适当实行经理人股份支付等奖励计划,缩小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及信息不对称。

参考文献:

[1]李彬、张瑞俊:《生产操控与未来经营业绩关系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9期。

[2]张瑞俊、李彬、刘东霖:《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研究-基于保盈动机经验证据》,《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年第27期。

[3]张翔建、徐晋、郭岚:《企业盈余管理存在原因的理论分析》,《软科学》2004年第18期。

[4]王新汉、王威:《公司治理应该关注盈余管理》,《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0期。

[5]Bartov, E. The Timing of Asset Sales and Earnings Manipulation.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3.

[6]Bens, D.. V. Nagar, and M. H. Franco Wong. Real investment implications of employee stock option exercis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 2002.

[7]Bushee, B. 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n myopic R&D investment behavior.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8.

[8]D.A. Cohen, A. Dey and Thomas. Z. L. 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8.

[9]Dechow, P.M. and R. G. Sloan. Executive incentives and the horizon problem.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1.

[10]Dechow, P. M., S. P. Kothari, and R. L. Watts.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8.

[11]Graham, J. R., C. R. Harvey, and S. Rajgopal.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

[12]Jensen,M. C,and W. H.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m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

[13]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 2006.

[14]Schipper K. 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Horizons,198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