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范文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精选(九篇)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第1篇: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创新价值;动力模型;途径

财务管理创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但我国对管理创新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体系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宏观层面,很少有人在微观层面上对人进行研究。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主体包括财务工作人员、各级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归根到底都是由人能动地实现,是身处特定环境中的人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创新。因此,本文欲从创新价值角度,对财务管理创新过程中人的创新动力进行研究,摸清人的创新动机,并就如何激发财务管理创新的动力提出建议和看法。

一、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本质

创新的概念在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但在本质和内涵上都大同小异。按彼德·德鲁克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因此,创新就是去探索和寻找一条新的更好的途径,使同样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或者使较少的资源创造出同样多的财富。医院财务管理创新作为医院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者借助于系统的观点,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创立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财力资源整合范式,以促进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综合效益的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财务管理创新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行动,而目标是构成管理者创新活动经久不衰的动机和动力。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一旦设定,就成为管理创新行为的导向,每一项创新行动向创新目标靠近一步,就会给创新主体带来成就感而刺激采取下一步行动,从而维持管理创新行为的进行。经济效益创造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决定了财务管理创新途径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有已知的途径,也有未知的途径。在已知的途径中有过时被否定的途径,也有目前存在的途径。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就是对财务管理现存途径的否定,对未知途径的探索,创新势必要“纠正”、发展或否定现存的途径。而未知的途径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有一条或数条,也可能不存在。假定确实存在更具价值的途径,由于人们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局限,以及创新所需成本的制约,人们可能会发现新的途径,也可能无法发现新的途径。创新成果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成本能否得到补偿的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表现为创新的风险,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阻碍着财务管理创新。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创新一方面受新增效益的诱惑和驱动,另一方面又受到创新风险的制约和阻碍,创新正是效益和风险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动力的决定因素

(一)创新的动力与创新的预期价值

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最终实践者是具体的个人。虽然财务管理组织也存在创新的动力,但其本身无法完成创新的过程,在创新中的作用也是通过构造适当的财务管理机制、营造适当的财务管理环境,将创新的动力通过这些“触媒剂”转移到财务管理组织成员的身上,才能由组织成员实现组织期望的创新。创新动力与创新者预期的创新价值(非创新的实际价值)有关,预期价值越大,动力就越强。财务管理创新的预期价值特点表现在:

1、主观性。美国学者弗罗姆于1964年提出期望理论,以后经其他学者发展补充,成为学术界广泛接受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的模式是:激励力=目标效价×期望概率,即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激励对象对目标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就越高,激励的力量也越大。目标价值表示某种需要对某一个人来说有多大强度,同样目标对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价值,一个人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而另一个人却可能“乐此不疲”。期望概率是指达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目标价值再大,如果期望概率很小,使人感到失望,也不可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按照这种理论,创新动力的大小受到创新者的主观认识影响。首先,创新者所认识到的创新成功给自身带来的收益越大,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当创新者认为创新的结果对自身毫无益处时,不管创新对组织、对他人、对社会有多大的益处,都不会有创新的动力。其次,创新者所认识到的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当创新者认为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时,不管创新成功的预期收益有多大,都不会有创新的动力。

2、相对性。所谓创新就是寻找一条更具价值的创造财富的途径。有已经存在的和可能的两条途径,都可能给财务管理创新者带来某种利益(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一是维持财务管理现状的既得利益;二是财务管理创新带来的可能利益。个人对获得财务管理创新利益的可能认识是财务管理创新价值的绝对值。财务管理创新动力大小不仅取决于该绝对价值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创新者对维持财务管理现状的价值认识。财务管理创新的预期价值,是新的可能途径的财务管理预期价值与现实途径的财务管理预期价值的差额,创新动力的大小与此差额成正比,差额越大,创新动力就越大。因此,创新者如果对财务管理现状十分满足,他就对财务管理创新不可能表现出任何兴趣。相反,若对目前财务管理现状难以维持,就会涌现出创新的动力。在有关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中,创新的瓶颈诱导论、需求拉动论等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创新动力的特殊表现形式。

(二)影响创新预期价值的因素

创新者在做出创新决策时,通常会对现有途径与未来途径进行对比分析,权衡利弊得失,影响财务管理创新动力。创新动力的大小又取决于创新预期价值的大小,而创新预期价值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的预期效用。即现实途径的预期效用越小或可能途径的预期效用越大,创新者对现状越不满足,寻求可能途径的吸引力就越大。

二是效用实现可能性的预期。在稳定的环境下,由于财务管理经验的积累,维持现状的可能性客观上要比探索新途径的可能性大,而主观上由于人们的行为普遍存在痛苦规避模式(pain avoidance model,pam),创新者会把探索财务管理新途径想象得困难得多,而把维持现状想象得容易得多,这都会影响创新者对财务管理创新价值的判断。

三是创新的预期成本。财务管理预期成本不仅指物质方面的,还包括时间、精力等方面。维持现状的财务管理成本越大或探索财务管理新途径的成本越小,财务管理创新价值越大,越有利于创新。

三、激发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动力主要途径

医院财务管理要促进和实现创新,其根本途径在于通过适当的策略改变管理者对现实途径及新途径的效用、实现可能性及其成本的评价或预期,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创新的认知价值,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源泉。具体而言,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环境对创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处在较为紧密人际关系中的管理领域内创新更是如此。由于人的素质水平和权力因素的作用,可能造成气氛压抑的环境,使人的价值表达受到压制,人的自信心泯灭,人的安全和稳定意识、人的被强迫和雇佣的意识将超过创造意识,这将成为创新的巨大障碍。创新氛围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领导者方面的原因,因此,领导者应改进领导方法,增强群众观念和民主意识,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财务管理“软”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的萌生,激发管理者的创新动力。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和鼓励创新,形成一股“比、赶、超”的创新竞争势头,为创新者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创新者的创新动力。

(二)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

财务管理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程度不高,主要在于创新空间的狭窄。创新空间越小,创新的灵活性就越小,创新思维难以发挥,创新的预期效用及其实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创新动力将受到压抑,特别是在财务管理组织创新或制度创新的空间大小表现尤为突出。因此,为创新主体提供和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十分必要。目前我军正在深化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在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不仅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工程,而且营造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政策、体制、法律、法规和文化环境,使创新者能够有充分选择余地和创新空间,有效地激发其创新动力,不断创造出最适合军事经济管理的创新成果,为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增强我军军事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健全创新奖励制度

完善的奖励制度能满足个人不同程度的需要,有效激发人的潜在的创新动力。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如果对个人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提供某种奖励,就能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产生更大的激励效果。因此,要按照创新者的创新绩效和成果,实施灵活多样的奖励方式,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对创新主体进行奖励,以满足个人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产生较大的创新激励。对创新成果进行合理奖励,还有利于降低财务管理创新成功的预期成本,提高维持现状的成本,增强财务管理创新动力。

(四)提供优质的创新环境

为财务管理创新者提供优质的创新环境,是提高其创新的预期效用和价值,加大实现预期效用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创新者的创新动力。

1、改善工作“硬”环境。财务管理创新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且需要为之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大利用计算机、电传、网络等高科技技术,降低创新的信息成本、操作成本,使原有制度安排下的成本与收益对比关系发生变化,使潜在的收益变为现实收益,加大财务管理的创新动力。

2、培育良好的竞争环境。充分有效地竞争是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外部推动力量,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加快与市场接轨的创新体系的培育,营造一种充分、公正、有效的竞争环境,形成“创新-应用-推广-再创新”的良性创新链环。

3、提供完善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即基础性制度,制度环境发生改变,与其相关的制度安排就不得不进行调整或改革,从而与变化了的制度环境相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创新主体潜在收益的最大化动机难以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制度环境的变化,这种动机由潜在变成现实的可能性增大,从而提高了创新者的创新动力。因此,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医院特色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为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使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drucker,p f.innovation and entrenpreneurship:practiceand principles[m].志文出版社,1986.

第2篇: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范文

[关键词] 矿业权 评估方法 依据

一、引言

价值评估是一项动态化、市场化的社会活动,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矿业权评估是选择适用的方法,根据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及经济社会环境条件,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规定和有关资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适用的原则,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按照法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时点的矿业权经济价值进行评定估算,用统一货币值反映其价值量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矿业权评估是其收益的评定估算,因此,矿业权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评估的目的、评估对象、资源的自然条件、勘探开发经营情况、政府、市场变化等,进而选取适当的矿业权评估方法。

矿业权评估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技术评估和经济评估。技术评估的核心是资源储量、质量和勘查远景。经济评估必须以技术评估为基础和前提,其核心是资源未来可产生的效益在现时的价值。因此,评估不仅是正确判断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工程的技术课题,而且是一个将矿产资源置于多因素影响的市场经济中,判断究竟能产生多少收益的经济课题。

矿业权评估的另一个基本概念是将矿产资源,特别是矿山可采量的评估纳入资产价值的范畴。在用语上已经使用“矿产资产”(Mineral Assets)或“矿产财产”(Mineral property),在评估时沿用了《公司法》对资产评估和处置的原则。但评估时对公司财务账目上的资产值仅作参考,对之影响更大的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

因此,就评估方法学而论,目前在西方矿业界中有两种趋向,一种是经典的技术经济测算原则,也是基本的趋势,以折扣现金流量/净现值法为测算基本方法,用资源、工程和经济等综合参数测算资源未来可实现的效益在现时的价值,另一种是趋向强调评估的市场原则,认为评估也是一种市场行为,以现实的市场成交价来估价勘查地或矿产资源,如上市金矿公司目前的市场价值为基础计算出其所拥有的金矿资源单价,或以其他成交单价作为现时估价的基础。随着资本市场成为矿业投资的主渠道,这种趋势有所增强。

二、矿业权评估方法选取的途径

综合国内外矿业权评估的实践,根据地质勘查程度和评估对象、评估目的的不同,矿业权的评估主要通过收益途径、市场途径和成本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方法的选取。

1.收益途径

收益途径是指通过估算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采用收益途径对矿业权进行评估,所确定的矿业权价值是为获得矿业权这个取得预期收益的权利所支付的货币总额。矿业权的评估价值与矿业权的有效利用程度密切相关,矿业权的效用越大,获利能力越强,它的价值就越大。

应用收益途径进行矿业权评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矿业权未来的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能用货币计量;其二,矿业权人未来承担的风险亦能被估计并量化。同时,运用收益途径进行矿业权评估,要以矿业权的持续经营并能连续获利为前提,若矿业权投资的未来收益无法预测,则不能采用收益途径进行矿业权的评估。

收益途径评估方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其易于被买卖双方接受。但显著缺的点是要合理确定参数(经济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参数确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质量。

一般来说,矿产资源(储量)已探明的矿业权,都可以对其未来开发的收益做出估算,也就可以适用收益途径的评估方法进行矿业权价值评估。但矿产资源(储量)探明的程度不同,对未来收益进行估算的可信程度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因此,用收益途径对矿产资源(储量)探明程度低的矿业权进行评估时,应考虑到其开发收益的不确定风险,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2.成本途径

成本途径的矿业权评估方法仅适用于探矿权的评估。当探矿权所指向的矿产地的勘查程度较低,储量的可靠性差,不适合采用收益途径评估探矿权价值时,才可考虑采用成本途径进行评估。

成本途径进行探矿权评估的基本原理是,探矿权的价值由成本和修正系数两部分决定。成本部分指的是勘查时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手段)的资金现值。修正系数是对成本效用价值和这些成本投入获得的信息所反映的成矿潜力和经济意义所做的判断,具体通过地质专家和评估人员的评判加以确定,根据评估对象的勘查工作程度和所获得的地质矿产信息资料的的丰富程度的差异,可对成本部分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正。所以,成本方法评估探矿权价值的技术思路是,探矿权的价值由勘查投入成本现值经修正系数调整后确定。

用成本法评估探矿权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探矿权价值与成本有关,但并不是由成本所决定的;二是探矿权价值与成本无固定的比例关系,探矿权的价值关键取决于勘查所获地质、矿产信息资料的实际效用和意义。

3.市场途径

市场途径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矿业权与最近交易的类似矿业权的异同,调整某些参数,进而确定被评估矿业权价值的一种途径。然而,虽然市场途径是最接近市场价格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市场途径评估方法的运用还是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其一,要有一个发育的矿业权市场,矿业权交易频繁,与被评估矿业权类似的矿业权交易样本容易获得;其二,参照矿业权与被评估矿业权有可对比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

运用市场途径进行矿业权评估的关键是参照矿业权差异的调整,差异调整因素主要包括:交易时间差异因素、所处地域差异因素和矿业权效用差异因素。由这些差异因素导致的评估调整包括:规模调整、矿石品位调整、矿产品价格调整以及反映交通条件自然条件、经济环境、地质采选冶条件差异的成本调整。

三、矿业权评估方法选取的依据

矿业权评估方法都是在资产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基本原则下提出和实际应用的,从理论上讲,是矿业权交易双方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国内外实现的矿业权交易价格大部分远远低于其评估值,或是出现我国矿业权一级市场的溜标局面,甚至有的评估结果几乎完全失去了参考意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矿业权交易双方认识评价上的误差,但更主要的源于矿业权评估方法的不完善、不成熟以及参数的选择方面等还存在一些问题。当然,选择矿业权评估方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目的

矿业权评估目的是为矿业权交易或其他市场经济行为提供矿业权定价的参考意见或依据。同一矿业权因将发生的市场经济行为的不同,评估时选取参数的角度会有所不同,评估方法也往往不同,进而使评估价值也不相同。

2.评估对象

即矿业权的类型。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矿业权,适用不同的价值评估途径和方法。采矿权和勘查工作程度较高的探矿权应采用收益评估途径。

勘查程度较低的探矿权,因进行开发的技术和经济参数无法取得,不适合采用收益途径,只能采用成本途径进行评估。

对于在矿业权市场上进行交易的矿业权,评估的是资产的交换价格或公平市场价格,若市场上可以找到参照样本,且差异调整参数可搜集,则市场途径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3.信息资料

矿业权评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包括:地质、矿产、矿山建设、开发方案、采选技术、财务、市场等。根据可得相关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评估人员要根据自己在矿产开发和评估等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的可用性、可靠性、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等进行分析和评价,选择合理的评估途径和方法。在评估报告中要说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质量,为什么选择这种评估途径和方法,说明可得信息与选择使用的评估途径是否匹配等。

4.法律规章

评估方法的选择还受有关法律规章的约束。《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采矿权评估可以选用的评估方法有可比销售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等方法,探矿权评估可视地质勘查程度选用重置成本法、地质要素评序法、联合风险勘查协议法、贴现现金流量法和地勘加和法等方法。

参考文献:

[1]仲伟志曾绍金:矿业权评估指南[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1]袁怀雨刘保顺李克庆:矿业权评估方法若干问题之探讨[J]. 中国矿业,2004,13(11):46~50

[1]袁怀雨:矿业权评估―理论、方法、参数概论[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1]朱国平杨国强:建立市场体制下采矿权管理模式[J].国土资源,2002(6):40~42

第3篇: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范文

摘要对一般产品附加值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在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这些研究对象界定后,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各种可能途径,并指出了旅游目的地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基本原则

产品的价值由主体价值和附加值构成,产品主体价值(由产品核心功能带来的效用)之外的价值即为附加值。具体而言,产品附加值是一种能够使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获得“额外”身心满足的效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增加产品的整体价值,有助于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因而它是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在需求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如何通过提高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是现代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对旅游目的地及其旅游产品附加值的界定

1.1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有多种,本文以英国学者D·布哈利斯的观点为基础,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一个特定的旅游区域,被旅游者公认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统一的旅游业管理和规划的司法框架,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区域。这个区域不是指地域广阔的旅游城市或旅游圈,而是指地域较小或是旅游要素资源在地理上没有割裂的旅游区,如某一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村、主题公园。

1.2旅游产品附加值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要,凭借环境条件和旅游设施所提供的全部服务要素之和。旅游产品大多属于服务型产品,每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价值同样有主体价值和附加值之分。其主体价值是指由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服务项目(用以满足旅游者来该旅游目的地旅游的主要目的)所带来的,使旅游者获得主要身心满足的一种效用。其附加值则是指独立于主体价值之外的,主要由旅游目的地的辅助服务项目所带来的,使旅游者获得额外身心满足的其他效用。例如,九寨沟旅游,风景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娱乐、休闲等则属于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一个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产品主体价值只有一种,而提供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则可以有多种。

2增加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可能途径

2.1横向一体化途径

横向一体化途径也可称之为同心一体化途径。这种途径的出发点是围绕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新增加与核心服务项目相类似的服务项目。例如,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色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农艺园、植物园、园林、花园等途径来增加观光服务项目的种类,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又如,旅游度假村的静养休闲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增加自娱自乐(如垂钓、、吹拉弹唱)、农作与手工(如由旅游者动手参加的种植、收摘、陶艺品制作活动)、返朴归真生活(如自助烧烤、篝火晚会、露营)、疗养(如日光浴、泥浴、理疗)等服务项目的途径来增加休闲的种类,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2差异多样化途径

差异多样化途径的出发点是增加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主体价值的核心服务项目关联性不强或显著不同的多样服务项目。例如,森林公园的林木景色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科普教育性设施(如树木、花卉品名标签,介绍当地地理、气候、历史的宣传板牌)、运动健身性设施(如滑草场、旱冰场、无线电定向运动场、水上运动场)、保健疗养性设施(如森林氧吧、健身房、理疗室)等途径来增加旅游服务项目,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又如,游乐园的娱乐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亦可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科普教育性设施、运动健身性设施、保健疗养性设施、园林等来增加旅游服务项目,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3营业促销性途径

营业促销性途径的出发点主要是通过旅游经营者开展的业务促销活动来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2.3.1参与性促销

其方式可有多种,如在对旅游目的地的游览过程中,由导游提出与旅游有关的知识性、趣味性问题,让旅游者回答,使旅游者获得知识、情趣与欢娱的心理满足;由旅游经营者组织旅游者参加娱乐、游戏和“夺标”等集体活动,使旅游者获得成就感与欢娱的心理满足;由旅游目的地配备的专业人员指导旅游者参加农作、手工、体育等活动,使旅游者获得知识、技能与成就感的心理满足。通过这些心理满足来创造出附加值。

2.3.2提供优质与超值服务

旅游经营者通过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代购交通机车船票、代订住宿客房、宾馆到旅游目的地的免费接送、温馨的导游、旅游过程对旅游者的关爱与帮助等方面的热情、便捷、周到、细微的优质与超值服务,使旅游者获得方便、安全、温馨、划算、舒适与愉快等心理需要的满足,从而创造出附加值。

2.3.3优惠与馈赠

旅游经营者通过提供优惠的交易条件、馈赠旅游纪念品等途径来产生价值效用,满足旅游者的经济实惠、值得、划算与纪念意义的心理需要,从而创造出附加值。这些价值创造方式可以有:团体旅游门票折扣;旅游目的地住宿费打折;消费数量折扣(如一票通)、免费停车(对自备交通工具的旅游者而言)、赠送旅游纪念品(如,旅游宣传册、画册、小工艺品)、免费演出文艺节目等。

2.3.4品牌塑造与品牌公关

旅游经营者利用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可有两种。其一,通过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品牌经营,使之成为国内或国际品牌,然后利用品牌的美誉,使旅游者获得到过著名旅游目的地旅游的优越感和消费过名牌旅游产品的心理满足,从而创造出附加值。其二,在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品牌塑造过程中,通过开展公关活动,使旅游目的地成为举办某一重要活动,如会事、仪式、赛事、人造节(如荔枝节、桃花节、啤酒节)的场所,邀请到国内外政要、著名人士到旅游目的地来旅游,从而大大提升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声誉与形象,并借此使旅游者获得时尚、有品位与优越的心理满足,由此创造出附加值。

2.4混合多样化途径

混合多样化途径的做法是根据旅游目的地资源、经营状况和市场需求的实际,将上述3种途径的2种以上混合起来一并采用,其出发点是寻求增值途径整体效果的最大化及产品整体附加值效益的最大化。由于上述3种途径各有其子途径,子途径相互之间又可有不同的组合,所以混合多样化途径也有多种子途径(经组合形成的)可供选择。

3增加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市场需求

与一般产品附加值一样,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不应是盲目的,其必须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即要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因为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需要有投入,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就将蒙受经济损失。为此,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必须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准确把握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附加值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这些需求来合理选择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的途径。

3.2效益最佳化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并非越大越好,因为产品附加值越大,对企业的资金等资源要素的耗用就越多,企业的组织管理就越复杂。跟所有经济事项都需要讲求效益一样,这里存在一个投入产出比和市场份额的问题。为了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和市场份额,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就必须运用价值工程、边际经济、系统工程、管理的综合集成等理论,对旅游产品选用的附加值的增加途径、每一途径的实施强度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决策。即要以效益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选用那些效益大的途径,果断撤出那些已采用的效益小的途径。

3.3量力而行

附加值的增加需要耗用企业的资金、物力与人力等资源,需要有企业的经济(经营、资本与资本运作)、技术、生产、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实力要素的后援。由于不同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的实力大小、实力特点(含自然环境条件)、发展阶段不尽相同,所以其企业在选用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途径时,必须量力而行,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地去做出切合实际的决策,即要选用那些对适销对路的、有实力作保障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一句话,就是要以实力为基础,在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的选用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盲目攀比。

第4篇: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范文

关键词: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教育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传播知识、弘扬文化、健全品格的重要任务。为了充分实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要将其作为引领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旗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运行的基本制度和内在秩序,是精髓和核心所在,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在大学生范围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目的在于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风潮,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随着思想理论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主义存在之外,还有许多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侵扰;随着社会价值理念的发展,除了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的存在,还有负面的、消极的、主义的思想侵扰[1]。各种因素在各种思想观念混合、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出现是非的蒙蔽,价值观的偏移,甚至道德失衡的现象。此外,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逐渐深入到了文化、价值观领域。由此可见,针对当下的环境,在大学生群体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有利于青少年从中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并为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在当代大学生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 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

为了更好地在大学生群体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完善理论教育。在教学体系中,高校领导、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应该各司其职,确保各个环节的教育活动能够无缝衔接,充分落实,将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保障和后盾[2]。在爱国主义教育当中融入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教育;通过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学生培养和谐发展观念。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解说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层含义,培养其集体主义、团结精神以及责任意识。

2. 开辟实践创新路径

要真正理解和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来。实

践活动是大学生培养动手能力、磨炼意

志品质、增长社会阅历、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途径。因此,高校需要与社会、家庭等通力协作,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平台[3]。

鼓励大学生走进工厂、企业、农村,进行实习、挂职、志愿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更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敬岗敬业精神,使其明辨是非,分清利弊,在实践中得到全方面的素质提升。

3. 组织发展路径

原总书记在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就表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要将其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高校在党建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顺利建设。因此,要积极发挥高校在社会大众当中的影响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大学生理论学习的内容中,成为党建活动贯穿的主题所在[4]。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关键在于保持了组织的先进性,并将其在实践中充分体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考量大学生入党的资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爱党热情,自己自律,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针对当下的环境,在大学生群体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有利于青少年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并为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高校应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开辟实践创新路径、组织发展路径等途径,在当代大学生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大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5).

[2]汤 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探析[J].世纪桥,2012(18).

[3]左晓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10).

第5篇: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范文

Abstract: Making the value-added of themselves by learning is the goal and motivation of each learner. In the environment of large-scale online courses (Mooc) all over the world, the knowledge also appeared a relative value or inflation by the ways of acquiring knowledge are not monopolistic for college students. So, the training of non-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is the main way of the value-added.

关键词: Mooc;学生增值;非专业核心能力

Key words: Mooc;students' value-added;non-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234-02

1 学生的增值

学生增值的概念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领域学习国外教育评价方法时的增值性评价。学术上说,增值就是指个人价值与全样本平均价值与期望的差距。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很容易回答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学生为什么要上大学?”那么增值与否应该如何考量呢?学生学到了老师教给他们的什么知识?练会了哪一些技能?增加了哪一些社会经验?到底什么是增值?增值性评价方法问题也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但是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围绕着教学的增值性评价这个核心。难道教学内容的“增值”是唯一学生增值的途径吗?甚至说教学内容的增值是学生增值的真正途径吗?

2 Mooc对学生增值的影响

在二十年前这个答案是不可辩驳的肯定,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个答案看起来却不那么稳定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知识传播的成本更加低廉,可以快速的、个性化的传播到任何地方。数年前兴起的公开课活动,以及一群热衷公益事业的翻译达人,将全世界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的著名课程传播到全国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可以连接到互联网的人都可能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者。如果说以上的网络课程和以往的广播电视教学在形式上还没有大的区别,那么2012年后由美国顶尖大学设立的网络学习平台Mooc有可能成为教育的革命,现在这个网络课程提供商超过8家,比较著名的有四家,分别是国外的Coursera、Udacity、edX以及清华大学发起的学堂在线。这种网络课程和以往的在线学习不同,除有同样免费,无名额限制外,它还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步教学,每门课4-8周,每周2-6个小时,有教授讲课,课堂提问,每门课都有专用的论坛,学生可以在里面作业、讨论问题、向老师提问等等一系列和平时上课同样的学习体验,这个平台最大的突破有两点,第一、由于学习时间的集中,可以把对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同时聚集在一起,这样就会产生很强的同辈互助的良好影响,同时由于同学的学习背景不同,会使学习同一门课变得更加妙趣横生。第二、每门课都有考试或测验,课程结束后可以申请这所大学的本门课程的学习经历证明。学业完成证明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也增加了学习的实用性与含金量。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两个比较好的专业为例,依据其培养方案上的课程计划,几乎所有专业课都可以在Mooc平台上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是可以被国际或国内名校的相同课程代替的,由于Mooc的受众之广,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证明也不能保证学生的卓越和不可替代性。这就是知识的贬值与通胀。因此有理由怀疑教学作为学生增值途径的唯一性与重要性。学生增值的途径是必须重新考虑的重要问题。所谓增值应该是学生在学校待过后,他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思想品质比同龄的其他学生高出的水平,而不应该是比他自己上学前的增加的水平。对于学生来说,上大学就是一种投资,他在同等时间内获得成长的水平高于其它途径的平均增长水平时才能算是增值。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知识水平的增长差距极速缩小,这也是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事实,那么可以使学生实现增值的因素就是实践能力与思想品质的提高。

3 增值的新途径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实践能力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实践,这当然也是职业院校的特长所在,同时现在有很多名牌本科学生毕业后又回炉高职学习这一现象也证明了技能的实践是学生增值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它还包括,管理的实践、人际关系的实践、沟通的实践、情感实践等非知识类的实践。而思想品质同时也包括了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等非智力的素质因素。显而易见,非知识类实践和非智力类素质的增值也是当前学生增值的真正途径,而这些洽洽是学生工作最应该承担的,也是最善于开展的工作。

学生管理实践承担着如此重要的任务,但回头看看关于此的工作却无法满足要求。首先学生管理实践很难与教学活动有效的结合。教学活动往往是以内容为中心的,这是附合职业化与专业化要求的。而学生管理实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这又是培养有素养的公民的核心任务。课堂的老师往往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为接受知识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显然要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其次,现在的学生管理实践活动碎片化现象十分严重。这可能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不可避免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学生在组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时缺乏协调能力,学习过程十分零散。这就导致了学生实践活动过于碎片化,碎片化的活动使学生参加起来味同嚼腊,一次又一次的被忽悠后,学生们也就淡出了活动,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及集体意识也逐渐减弱。

4 重构新途径的原则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增值,完善学生管理事务实践作用,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管理实践都需要明确统一的实践原则,一切学生工作、学生活动的出发点都应该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笔者认为这个原则应该是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首先积极的学习是学生成长的前提,学生来到校园初衷就是学习,无论是科学知识、技术能力还是情感素质,都是需要积极的参与才可以体验最大的收获,没有主动的拿来精神,也就无从谈起成长;学习中的认知、自我认识与他人认识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交织的、互相影响的。其次,积极的学习是学生成才的保证,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际关系越来越密集,不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认识新形式、研究新问题,是不可能在事业和生活的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第三,积极的学习是学生成熟的标志,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综合所有的因素,做出明智的、不依赖他人的判断,只有自己做出决定,学生才会有承担责任的意识,而承担应有的责任必然是成熟的主要标志。

5 小结

综上所述,在校大学生增值的途径即将或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仅仅依赖课堂或授课质量的提高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竞争的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考量增值途径成为必然需要。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原则,广泛影响学生的课堂与非课堂时间是增加学生竞争力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文博.美国学校增值法学生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第6篇: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党的十报告首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提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作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它义不容辞的使命,关于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研究的课题自然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看,尽管国家和学校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且这些做法也带来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认知接受程度,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内容和大学生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内容理论化、抽象化,和大学生的需求契合度不高,从而使得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认识不够深刻,现在距党的十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已经近一年的时间了,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很少有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回答出来,有的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感觉跟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才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沦为形式,教学效果欠佳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起不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应该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对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不满意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很多,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教育、校园网站、校园报刊、广播、社会实践等等。但很多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使用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途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开辟多种途径,让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价值,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途径探索

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主要途径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受众面广,知识量大。

2.以解决学生实际困难问题为重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贴近原则”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证。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围绕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调整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会促使学生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并由此生发对学校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情感认同。

3.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

在学校内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浓郁氛围,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环境认同。此外,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家庭的合作,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家庭生活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形成教育合力。

4.突出社会实践活动,强化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实践教育就是通过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与理论教育相联系的实践活动,从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课外活动计划、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共识性价值以发展良好的品格特质。民办高校可通过实践教育和间接渗透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5.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提高其实效性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常见的教育方法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以图像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以情感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和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育方法。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毛诗培,周炳,高校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J].现代物业,2013(5).

[2]陈士宏.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6).

第7篇: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范文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DOI]10.13939/ki.zgsc.2017.10.255

1 前 言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高校大学生多数为“90后”,他们的思想观念具有超前性,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相互碰撞阶段,具有不稳定性。当前我国社会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多向性、多边性特点,一部分价值观与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偏离的甚至具有冲突矛盾的,这就不利于高校大学生成长之路,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既要保证教育的效果又要创新方式方法。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核心价值观即是在某一个社会或团体中能够发挥导向作用的,在社会或团体的各个方面能够起引领作用的,并且使其他方面都从属于它的一种价值观。从本质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文化精神的精华、核心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框架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高屋建瓴地引领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在社会层面上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努力为我国公民打造一个理想自由的社会环境;在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我国公民的精神道德素养的构建树立了标准。这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极为强大的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动机,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点明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始终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单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而高等院校是使其成长的摇篮,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让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便能接受先进的文化熏陶,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3.1 教学场所融入途径

高等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干道是课堂教学。高校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习惯,不断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使之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丰富教材体系,推陈出新,用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身心;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大学生的课程负担,使广大学生有更多时间从事社会实践、丰富自身思想并开拓视野;要深入研究校本课程,找寻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素材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活动当中。

3.2 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和高校教师职业教育体系紧密相融合,始终贯穿高校教师职前、职后的全过程。一是师德师风的建设,将师德作为前提,完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高校教师的从业资格准入机制,把教师师德作为高校教师入职之首要条件,形成高校的师德建设体系。二是高等院校的党团建设,要抓好思政理论课、社科哲学课、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三是教师楷模的评选建设,把优秀教师引领师范的作用激发出来,引导高校教师自觉地加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3.3 社会实践融入途径

高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实践。高等院校应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把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制定相关志愿服务制度;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设高等院校实践基地、高校思政教学实践基地、高校文化实践基地;培养和树立先进个人或团队,用其所蕴含的能量鼓舞身边的大学生,引导高校学生自觉加入到社会实践的队伍中来。

3.4 校园文化融入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给激发出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动力,建设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时代性校园文化。抓好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诚信建设,完善诚信体制,以诚信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立足,离不开道德规范行为;一个民族的生机活力,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滋润;一个国家的长治兴旺,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党“十”以来多次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把社会主义价值观上升到新的高度,对于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意义。高等院校是我国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在高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

3.5 网络思政教育途径

校园网络思政教育应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积极发挥网络的积极面,用正能量抢占校园网络阵地,形成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整合校内报刊、校园广播、官方微信、官方网站等媒体资源,着重打造正能量的新闻网站;建设一批如“党团学一学”“心理问一问”“在线解答”等包含多种不同内容的特色版块。以形式新颖、内容风趣吸引当代大学生的眼球,抓住大学生的内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声音,多种途径”,不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走进到学生的脑海里、内心里。

4 结 论

综上所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某一方面,而应该融入高等院校的每一组成部分,具体说就是融入教学场所、师资队伍、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中来,使学生们能真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r值观,并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第8篇: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13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能够在步入社会之后时刻约束自己,识别真、善、美,能够在自己工作岗位积极奉献等。因此,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与区别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指那些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导人们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而努力的价值理念。

(三)二者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存在一定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从根本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二者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追求,是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基础。但是,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具体的、有明确规定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基本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比较具体全面的内容,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概括。因此,我们不能够将二者完全同一。但是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部分。

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其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内容,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等。这一价值观是科学合理的,主要是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发展,积极引导大学生为自身、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努力。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核心性特点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多方面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核心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广泛影响作用的价值观念,能够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做人、成才、立业是大学生上大学的基本目的。爱党爱国,是大学生做人的前提;勤学善思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条件;历练本领是大学生立业的条件。这些体现了大学生价值观最重要的方面,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特点。

(二)普遍性特点

树立核心价值观并不是针对某些大学生而言的,而是对全部大学生而言的。每一大学生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以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构建核心价值观是大学阶段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任何大学生都必须构建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为自身、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一致性特点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相一致,与个体价值具有一致性。勤学善思、历练本领等价值观是大学生个体价值的体现,大学生在校园中的目的就是努力学习,学习技能,以使自己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自身发展。因此,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紧密联系,在构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是实现自我需要的价值,因此,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三、如何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一)知识传播途径

课堂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各大高校要在课堂上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来构建核心价值观。高校要重视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教师在课上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模范人物形象宣传来加深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各种爱国教育活动如知识技能大赛等,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形成核心价值理念。

(二)深入社会途径

大学生在校园中只是学到理论知识,只是知道什么是核心价值观,但是对于其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作用等没有太深的理解,这样不利于真正的核心价值的构建。因此,各大高校要重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培养核心价值观。高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去西柏坡、延安、白洋淀等革命圣地进行参观,进行爱党教育,鼓励学生向革命人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革命者的爱国精神。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去一些工厂、中小学校等地方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自身能力得到锻炼。高校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情感锤炼途径

情感途径是大学生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思想教育类影片等方式来拓展情感传播的途径,让学生在真实的故事中感受到爱国的情感,进而逐渐建立核心价值观。同时,现在网络、媒体的宣传力量日渐重要,社会各方面要重视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做好网络、电视、媒体等宣传工作,以使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及时观看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能够被先进人物的故事所感动,能够从真实发生的故事中学到什么是核心价值观,能够对自身的思想、言行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调节规范途径

在宣传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些价值观可能会与大学生自身形成的一些价值观相冲突,比如对于某些先进模范人物进行评价时,有些大学生可能会有自身不同的看法,可能与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相冲突。这时,应注重对其进行思想调节,要营造公平、民主的氛围,包容学生的各种思想,通过正确的指引途径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认识,达成思想的共识。因此,学校要重视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调节和规范,对于不同的价值观念要通过平等的协调途径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四、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创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升其教育的德育地位

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到位。教学模式单一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不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因此,高校要积极改革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许多政治内容一成不变,一些已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脱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引进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观念,学生对其比较模糊,不能正确理解。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切勿单纯片面讲解,只会让学生更失去耐心。

(三)注意多元化的文化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文化的不断融合与冲击,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或者思想感到新奇,容易受到其他不良文化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对于价值观的判断。对于不同元素的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不同文化的利与弊。对于核心价值观保持自身正确的观念,能够减轻或避免不良文化的影响。

总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 参 考 文 献 ]

[1] 吴洪艳.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

[2] 张远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3] 胡德超,刘达禹.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问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9).

第9篇: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范文

由于新公共管理的经济性价值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可以将经济价值转变为公正、公平、平等公共性价值,通过推行民主行政、公民参与来进行价值重构,从而改变新公共管理的内在局限性。新公共服务是以公民为中心,构建公共行政治理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服务公民、重视公民权、追求公共利益、行动民主性等,新公共服务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全心全意为公众进行服务。在民主社会中,要将关注民主价值放在治理系统的首要位置,新公共服务代表着行政理论发展的民主价值取向,是对新公共管理的革新。和民主行政改进相同,公民参与理论是将公民参与当作核心要素,让公民广泛的参与到行政过程中,同时对政府过程及公共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将新公共管理中政府和公民的委托关系转变为相互合作的关系,充分发挥民主行政理念,这样就能改变新公共管理的经济性价值局限性。

2功能性导向改进

功能性导向是产生功能性组织模型及碎片化治理的根源,因此,可以将功能性导向转向为问题性导向,也就是在建立组织时,要以公民关心的问题为核心,而不是将特定功能当成核心。问题导向的整体政府理论是一种有意识的组织设计,它不在是独立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具有联合的特性,其组织结构形式有等级式组织结构形式和协商式组织结构形式两种情况,等级式组织结构形式是在政治、行政领导同质性的基础上,统筹协调组织的各种要素,实现权力集中;协商式组织结构形式是在政治、行政领导异质性的基础上,合作、协商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在整体政府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治理来解决新公共管理碎片化治理的局限性,整体治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逆部门化,将功能比较相似的机构进行整合,组成一个部门;(2)重新政府化,将改革过程中,外包出去的公共部门,重新交由公共部门管理;(3)加强中央控制过程,由于在新公共管理模式下,出现分散化竞争的无政府主义,因此,要加强中央控制;(4)重新建立具有公共支撑功能的服务链,从而提高新信息技术的生产力。由此可见,通过整体治理能有效地去除新公共管理碎片化治理的不足。

3管理途径改进

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学管理途径的发展体现,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新公共管理的单一化管理途径不能将公共性本质及公共行政的复杂性客观的反映出来,因此,需要对新公共管理的途径进行改进。公共行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科,其研究最少有法律、政治、管理三种不同途径,从公共行政的发展来看,人们经常通过单一的研究途径对公共行政进行认识,由于公共行政越来越复杂,更容易受到政治观点的影响,同时对法律的更加注重,因此,要将这三种研究途径有效的整合起来,用多元化途径改进新公共管理局限性,充分发挥新公共管理的优势,从而正确的理解和解决公共行政问题,促进公共行政学科的整合和知识增长。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