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纺织业特点及现状范文

纺织业特点及现状精选(九篇)

纺织业特点及现状

第1篇:纺织业特点及现状范文

尽管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的科技进步显著,并带动了产业创新发展,但总体上看,自主创新能力仍相对薄弱,在体现产业向高端、绿色发展的纤维材料,高品质及高技术纺织品创新设计与开发,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生态染整技术,高端纺织装备以及应用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产业等方面仍有待加快发展。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正处在由“大”向“大而强”转型的攻坚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说:“纺织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转向‘大而强’,并在部分领域引领世界,是今后5年 -15年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而持续的科技创新将成为纺织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核心。”

立项初衷

为对未来5年-15年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进行战略布局谋划,以支撑我国纺织产业由大转向大而强,中国工程院作为为国家提供战略咨询的学术机构于2012年底设立“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重点咨询研究项目,并于2013年启动项目研究。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项目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向《科学家》记者说:“我们在两年前针对建设纺织强国这个目标,结合国家‘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制定了一个中长期的研究计划。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对纺织产业进行战略性研究,创新驱动发展也是本项目的亮点所在。”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重点咨询研究项目组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材料工程学部13名院士和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苏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设计院等高校及研究单位、企业等130余名教授、专家组成。项目包括8个子课题组、1个顾问组和1个综合组。8个子课题组的研究领域分别为纤维新材料技术、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生态染整技术、现代服装产业技术、产业用纺织品技术、高端纺织装备技术、纺织信息化技术、纺织产业经贸与管理运营技术。

据蒋士成院士介绍,最终确定项目的依托方为东华大学,是因其在国内纺织行业特色高校中占有一定优势,东华大学学科相对健全,纤维材料、纺织加工、染整、纺织机械、服装、纺织信息化以及纺织经贸管理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研究历程

“该项目的研究更是为了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纺织行业管理方面提供桥梁,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所属的各个专业委员会等提供‘十三五’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布局的参考资料。”蒋士成院士说:“通过这个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国际、国内纺织产业的科技状况进行了梳理。两年多来,课题组查阅了370多篇文献资料;对纺织企业高层技术人员开展了科技创新情况问卷调查;分4次深入浙江、山东、福建、江苏、上海等36家纺织企业及纺织集聚区进行现场考察、座谈咨询、调研代表性企业发展概况、技术创新,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瓶颈等。对比分析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将来的战略重点应该放在哪些地方,把科技创新路线都进行了梳理。”

蒋士成院士介绍道:“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项目组通过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等高层平台,了研究项目的初步成果,同时也听取了各方意见,不断地完善相关研究结果。”

如蒋士成院士所说,2014年5月17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8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对项目研究内容进行研讨。在那次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就结合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6-2030)”初步成果,从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地位、我国纺织产业科技现状与问题、纺织产业主要领域科技发展趋势、纺织产业科技创新战略需求、面向2020年和2030年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发展重点、重大专项建议、政策措施建议等八个方面,作大会主题报告《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成果

2015年该项目最终形成了一份约30万字的研究报告,并在5月16日举办了成果会,从七个角度公布了研究成果。

第2篇:纺织业特点及现状范文

【关键词】 配额制度 纺织品贸易 贸易摩擦 对策措施

Abstract : First,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cancellation of Quota system, the amount of Textile trade has greatly increased. Textile industry gets much better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re lie problems in many areas such as poor sufficienc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de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s themselves and suffering frequent Trade friction, etc.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los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extile industry of China from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atterns. As well as, this paper tries to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platform to study textile trade in China by absorbing the mainstream vie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textile in theoretical field. The primary coverage of this paper i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extile of China,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m. While describ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extile of China from product life cycle model, make a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status quo, point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pported with interrelated data and theories. The prominent problem in textile trade is Trade friction. At the end, make targeted suggestions from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enterprises three ways. As the time of 21 century goes by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of China is strengthening.

Keywords : Quota system,Textile trade, trade friction, the policies and measures

1. 中国纺织品贸易现状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以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呈现出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正日益成为一个纺织大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纺织品贸易顺差每年都在200亿美元以上,2004年达到了782亿美元,超过该年度全国贸易顺差总额320亿美元的总值(如图1)。在产品结构上,由于以往的贸易限制集中于服装等制成品,取消配额后,服装及纺织制成品进口增长快于纺织原料,制成品在全部进口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进口结构以化纤制品、纺织 制成品为主。 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15国、美国、口本、香港和俄罗斯市场,2007年对这五大市场出口991.35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7.9%,集中对美欧市场的大量出口,容易与美欧引起贸易摩擦,过分依赖少数几个出口市场,容易形成买方垄断,一旦发生贸易冲突,其谈判筹码和周旋余地不足。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而低价销售是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直接原因。根据出口扩张性增长理论,如果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处于不断增长中,那么我国生产纺织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能力会提高更快。纺织品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有次出现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出口扩张型增长”。而我国是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纺织品市场供给的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增加会造成纺织品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

在图2中,新的纺织品国际相对价格曲线(TOT’)比原来的(TOT)斜率要小。大国的消费只能沿着新的国际相对价格曲线(TOT’)作选择,在均衡点C2'上,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U2')虽然高于增长前的U1,但比贸易条件不变下的U2要低。贸易条件的恶化对于出口国经济福利水平也是具有负面影响。

2. 中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2.1新产品研发能力弱,国际营销能力低

纺织服装行业将向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功能差异化、安全环保型方向发展,而一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污染高和威胁人体健康的大路货产品将被逐步淘汰。我国在产品设计与品牌建设方面,与国外企业差距很大。我国企业普遍追求短期效益,从事大量的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简单模仿、复制国外产品,导致纺织服装产业长期处十粗放经营状态,出口贸易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中低档产品的出口数量大,利润微薄,研发能力弱。另外,我国企业开发国外市场的能力不强,营销水平不高。绝大部分出口企业都主要依赖国外的中间商出口,未真正融入纺织服装的国际营销链。在国际纺织服装产业链中,中国制造商只获取了l0%的利润,90%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中间商、批发零售商赚取。中低档、无特色、无品牌的纺织服装大量出口,并在短期内快速激增,将引起进口国的抵制和其他出口竞争国的恐慌,从而导致与进口国及其他出口国的贸易摩擦。

2.2容易产生贸易摩擦

虽然2005年1月1日,废止了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但美欧又对中国出口纺织品进行设限,贸易摩擦不断出现,2005年中外纺织贸易摩擦事件有许多。究其原因,主要有3种:一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由于美国已逐渐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无力维持它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2008年以来经济萧条,各国开始想要振兴本国经济,而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国内产业;二是贸易本身包含着经济性因素和政治性因素,政治家一方面要为谋求本国利益长袖善舞,另一方面要赢得竞选的胜利,也必须屈从于某些特殊经济集团;三是我国的纺织产品市场过剩,纺织企业非合作博弈。中国出口纺织品相似程度高,替代性强,供给缺乏弹性,企业为了获取订单竞相压价,给当地纺织企业以反倾销的口舌。同时,出口纺织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也多受到国外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限制。我国目前已批准的19744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只有8621项,采标率不足44%。可见,我国在技术标准、质量控制、检验及检疫和认证等方面的落后,也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屡屡得手的原因之一。纺织品出口企业战略不清晰,缺乏行业合作。

3. 对策

3.1纺织品贸易协会方面

改善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针对中国纺织品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规范出口经营秩序,促使企业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避免因国内外市场的大幅波动而使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从根本上遏制低价出口的恶性竞争行为,减少贸易摩擦。

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制定纺织品进出口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纺织品贸易企业方面

目前,中国对外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出口量大而利润薄、产品结构不合理,易引起贸易摩擦。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加大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更新、改造技术装备,为技术创新、产品创特色奠定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特色产品开发,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拓展产品的多样化功能,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口益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并尽量拉长产业链,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及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尽量加大加工程度高的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减少纺织原料、坯布、普通面料等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研发能力。最后大力开发功能型、环保型产品出口。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在抗静电防辐射、防火阻燃、抗菌防霉、抗紫外线、环保无污染等产品的开发上着力,扩大功能型、环保型的出口,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层次的激烈竞争。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合力“走出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的纺织原材料成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也在较快地上涨,低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明显下降。加之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威胁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提升,也都会给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带来较大影响。我国要以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为龙头,联合各类优势企业组成“联合舰队”配套“走出去”。组建跨国企业集团到更有资源、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投资兴办产业、营销链配套企业,提高海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经营能力和配套能力,从而减少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三是立足长远利益,理性、依法经营。一些企业以自身的短期利益为重,缺乏长远观念和全局观念,不自觉执行环保法和劳动保护法,以牺牲公共环境安全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靠以量取胜在国际市场上低价销售产品,甚至发现有国外贸易摩擦的苗头后,仍然突击大量低价出口,导致大量贸易摩擦的发生,最终受损的是所有出口企业。正常的出口秩序既要有政府的监管、行业组织的协调,最终要靠所有出口企业的自觉行动。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牢固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依法经营,共同维护正常的出口秩序。要学习和掌握WTO规则,在进口国对我国纺织服装非法设限时能运用WTO规则积极参与应诉,维护我国产业的合法权益。

3.3政府和社会的应对之策

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还将面临各种贸易摩擦和新的挑战,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政府做好相应服务工作。积极引导纺织业抓紧提高纺织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堵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并加强对纺织企业遵守国家劳动、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有关法规的监督管理;认真审核纺织服装业经营出口贸易的必要条件、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以提高纺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营对外贸易的技术业务水平;完善与纺织品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应加快修订一个与市场化进程同步发展、为政府加快向行业商协会放权,使后者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有法可依的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引导产业集群的改进。纺织产业集群在给地区经济带来效益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是集群内部纺织产品的结构不合理;二是集群内部产品同质化、产业差异化程度低等现象严重。而建立在产品同质化上的价格战,很容易脱离良性发展的轨道,而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因此,综观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一个“柠檬市场”,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是无法避免和解决的。要纠正导致市场失灵或低效率的单个企业或个人的欺诈行为,提高其预期风险成本,就必须有效制造和传播“正确的市场信息”;利用纺织业在全国乃至亚洲的龙头地位,制定纺织业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若纺织业在市场能达到占近1/ 3的份额,则即充分为纺织业集群制定整个纺织行业的各种生产标准和市场规范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整个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可有效地避免“柠檬市场”的产生。

总之,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要统筹规划、多方配合、协调一致,共同遵守和运用WTO规则,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主动预防和应对中美纺织服装特保摩擦。

总结

我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消费、出口大国。加入WTO以来,纺织服装出口的快速增长暴露出一些问题,产品附加值低、与其他国家的纺织服装贸易摩擦不断等。从国际贸易原理的分析来看,盲目扩大出口量会使国际纺织品价格降低,进而使贸易条件恶化,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福利水平,建议引导出口企业改善出口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从中美纺织服装特保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来看,鉴于目前生产、出口企业众多,完全依靠企业的自律行为难见成效。因此,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不可忽视,要加强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正确引导与协调。同时要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着力推进市场多元化。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统筹规划、协调一直,主动预防和应对纺织服装遭遇的贸易摩擦。

本文仅就中国纺织品贸易的一些现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关中国纺织服装贸易方面仍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蕴岭.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小红,史小芳.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

[3] 孙际文.2007年纺织品贸易环境国际新特点及外贸政策新变化[J].纺织导报,2007,(03).

[4] 陈林,秦向东.欧盟东扩对我国纺织业的潜在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47-52.

[5] 赵坊芳.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后配额时代贸易摩擦[J]. 国际贸易,2005(11):20.

[6] Matthew Meonkey.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新贸易摩擦 [J].纺织信息周刊, 2005 (1) : 11.

[7] 何莉娟.后额时代的我国纺织品贸易[J].市场经纬,2006,(6)21-24.

[8] 王亚飞,郑明慧.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J].当代经济管理,2008(4):25-28.

[9] 潘惠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6 ,(1):38-40.

[10] 黎友隆.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文荟,2006, (4):89-91.

[11] 高伟凯.后配额时期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态势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63-68.

[12] Rainer M. Ierwangen, GATT VI and the

Protectionist Bias in Anti-dumping Laws,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 1990.

[13] 金旭:共享中国纺织业优势[J].中国经贸,2007.(120).

[14] 郭燕:纺织服装走出去战略[J].科学决策,2002.(11) .

[15] 张哲,刘建华.中国经济崛起和中美经贸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6,(11).

[16] 李秋珍.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的微宏观效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3):46-51.

[17] 廖屹甍.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政治起因与相应对策[J].经界, 2006, (6) 33-36.

[18] 张晓君,管燕.欧美对华启动纺织品“特保”程序的背景分析及我国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6,(1).

第3篇:纺织业特点及现状范文

摘要:**县纺织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县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及资金状况的研究,找出制约纺织业综合水平提升的“瓶颈”,提出促进**县纺织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建议,从而提升县域纺织业发展水平。

近几年来,**县纺织业在当地政府、金融机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设限,给纺织业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同时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上对纺织行业也采取了审慎营销的调控政策,纺织业将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使**纺织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并找到应对良策,对**县经济发展致关重要。

一、**县纺织行业的现状及发展优势

纺织业属**县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出口创汇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xx年底**县共有45家纺织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数量的5.5%,其中资金需求基本满足、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棉纺、**纺织等7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元一经编等4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设备老化的企业有三源纺织等6家企业;资金缺口较大、规模小、产品以中低支纱为主的有28家企业。20xx年全县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7.6%,实现利润13561万元,实缴税金3200万元,占全县的所有企业纳税的21%,纺织企业出口总额2.2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28%,就业人数1.5万人,占全县工业人数的35%。

(一)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稳定增长

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有所扩大,各项行业经济指标,主要表现在资产总额、产品产量、营业收入等方面,其各项指标为:

企业 企业个数

资产总额

产量

总产值

利税

(万元) (吨/年) (万元)(万元)

04年 35

43000 38000 60000 5100

05年 38

58000 51500 91000 10374

06年 45

89000 87000 151000 16761

20xx年**县共有纺纱厂34家,经编厂11家,印染有元一经编和**针织两家染整车间,床上用品加工生产有宝宇家纺有限公司,纺织行业结构趋于完善,企业生产的高、中、低支纱占比为3:4:3,近几年**县高支纱发展速度较快,高支纱生产主要有**纺织、**纺织、西施纺织等企业。

(二)纺织企业分布呈现集群化趋势

有90%以上的纺织企业集中在槐阳镇、东张乡等乡镇,有大小纺织厂40家。纺织品批发销售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其中**纺织品合线、手套、澡巾在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占有率达到50%。

(三)部分优势企业产品实现了定单生产

从**棉纺、**纺织等企业调查看,生产的纱线基本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主要用于合线、手套、澡巾生产,主要供应**县梨村、东正、北岩、大陈庄等地纺织企业使用,从元一经编、**针织等经编企业来看,以生产化纤布为主,面料尺寸多样,产成品有2/3销往我国广东、江苏、渐江等地,有1/3的产成品通过河北省纺织公司出口到韩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纺织品供需双方常年进行业务往来,企业之间签有购销合同并在外地设有若干个销售点,基本上实现了定单生产,销售渠道畅通。

(四)纺织业龙头企业基本形成

**县**棉纺、元一经编、**纺织、西施纺织、**针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具有一定的档次和规模, 5家企业资产总额229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5241万元,占地318亩,员工2029人, 20xx年销售收入24718万元,利税1658万元,已发展成为**县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纺织企业融资状况及特点

为搞清**县纺织企业融资状况以及融资对纺织企业发展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县**棉纺、元一经编、三源纺织等10家较大的纺织规模企业进行调查,在融资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企业以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为主要的融资渠道

20xx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847万元,增长24%,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796万元,增长37%,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增加50万元,增长45%。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融资总额的98.7%;20xx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072万元,增长11%,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552万元,增长19%,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减少42万元,降低26%,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 融资总额的99%,贷款及自筹资金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集资及民间借贷等其他方面融资很少。

10家企业 融资总额 金融机构贷款 自筹资金 其他

20xx年 9902

7616  2174  112

20xx年 12595

9463  2970  162

20xx年 14177

10535  3522  120

(二)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面临融资方面困难

纺织行业竞争激烈,原料、能源、工资等成本费用不断提高,盈利水平逐年下降,企业不得不扩大再生产来提高盈利水平,如**县针织行业龙头企业元一经编有限公司20xx-20xx年投资1000万元筹建了衬布整理车间,引进先进的韩国定型机和台湾染机,20xx年投产,生产的衬布质量和规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由于企业大规模扩张,新上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资金缺口大,20xx年企业需要资金600万元上一套新设备。三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县纺织厂改制过来的旧企业,企业机器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低,盈利水平低,纺织品主要销往本县及周边县市,近几年企业从联社贷款100万元作为经常性周转资金,20xx年企业计划利用现有厂房,筹集资金投资4000万元增上2万精梳纱锭和对现有1万纱锭进行更新改造,从目前县域情况看资金筹措很难到位。有20余家小规模私营纺织企业反映资金紧张,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困难。

(三)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

20xx-20xx年10家企业中有7家进行了设备投资, 20xx年设备投资4153万元,较上年增加1860万元,增长81%, 20xx年设备投资3777万元,较上年减少376万元,降低9%。7家企业设备投资到位的资金中,银行贷款占60%,高于自筹资金占比20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20xx年企业投资来源中,银行贷款比20xx年增幅提高了10个百分点,自筹资金比20xx年降低了29个百分点。

(四)设备投资的总体水平较高,投资意愿与融资难矛盾突出

7家投资设备的纺织企业中,购买设备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占80%,一般水平的占20%,购买的国产设备占53%,进口设备占47%。设备投资主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增添产品品种和设备更新上。7家企业反映设备投资比较顺利的有6家,其中有5家企业开始批量生产,2家企业处于在建阶段。7家企业均看好设备投资项目前景,设备项目竣工后生产能力会得到较大提升,有60%的企业预计提升30%以上。

当前10家企业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设备利用率较高,一方面说明以前设备投资较为理想,同时预示着设备更新的紧迫性。在10家企业中计划未来2年中进行设备投资的企业有8家,表现出强烈的投资意愿,其投资主要动因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占80%、看好行业前景占60%。这种强烈的投资意愿是在企业融资紧张情况下做出的,因为有80%的投资企业认为企业融资难以满足需求,仅有20%的企业认为基本满足。

与10家县域规模企业相比,绝大多数县域小型纺织企业设备投资受资金来源渠道的限制,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新产品开发上主要依靠现有的设备条件,所投资的设备科技含量较低。

三、**县纺织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需求、政策、国际环境、原料等因素影响纺织业的发展

一是需求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幅接近10%,内需扩大拉动了纺织品市场需求,刺激了纺织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 。二是政策因素。国家实行的银行加息政策对纺织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2次下调使纺织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三是国际贸易环境因素。今年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案件时有发生,一些西方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影响了纺织品的出口;四是原料、能源等综合因素。受市场棉花、原油、煤、水、电、运输费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综合因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加大,而产品价格无法与成本同步提高,致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如今年棉花市场需求扩大,价格每吨上涨了约1500元,达到目前的每吨14000多元。

纺织业一方面产能急剧扩张,原材料呈现供不应求状况,另一方面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市场价格不但没有与成本同步提高反而下降,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在原料涨价、成品降价的双重挤压下,今年上半年西施纺织有限公司总产值同比增长了67%,利润同比下降了24%。

(二)一些纺织企业设备比较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如**县规模企业三元纺织企业机器设备与国内高水平的纺织企业设备相比差距较大,生产无法实现优产、高产、自动化,只能生产中低档次的产品,纺织品品种局限性较大。

(三)企业投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

处于竞争激烈的纺织企业设备投资需求特别强烈,调查有80%的企业设备投资不能满足资金需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少企业存在设备老化与资金短缺并存现象,企业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筹集和银行贷款,两项占全部投资资金的90%以上,投资渠道单一,来自社会集资等外援性资金很少,未来县域设备投资环境不容乐观,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限制,金融机构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也越来越慎重。金融机构虽然对纺织企业信贷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投放重点是效益较好的规模企业,70%的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如槐中纺纱厂、东方纺纱厂及梨村一些小纺纱厂等企业由于贷款不及时经营资金不足错失了发展机会。

(四)大部分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无参加职工保险

目前除**棉纺、**纺织、元一纺织等几家规模企业自动化水平较高外,大多数企业自动化水平较低,整个工艺流程基本上靠工人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人整日和机器、成品、半成品在同一环境下运转,不少企业生产车间简陋,车间工人没有戴口罩、工作帽、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具。从调查情况看,除三元纺织等少数企业办理了工伤保险以外,大部分企业或因职工流动性大,或因保险意识差,没有为职工办理工伤或意外伤害保险。

(五)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

企业领导、财务出纳人员往往是同一家庭成员,家庭式经营管理占比大,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者从事纺织行业多年,学历及文化素质较低,决策随意性大,缺乏长远总体规划,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意识不强,管理结构薄弱,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财务状况复杂,企业信誉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六)纺织企业技术工人较为紧缺

调查企业反映,纺织企业工人流动性较大,熟练技术工人较紧缺,已成为县域纺织企业发展的隐忧。为招到技术工人,企业你争我夺、互相挖人,形成恶性竞争。

四、发展**县纺织业的对策措施

**县纺织业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继续保持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将高新技术引入传统的纺织行业,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需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协调配合,上下互动,实现双赢。

(一)政府部门措施

1、要严格宏观调控,改善投资结构,带动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搞好项目管理和可行性论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势产业发展和引进国际高新技术水平的投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环保、税务、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对中小纺织企业使用低耗能、低污染的先进设备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如对使用先进水平设备的企业,税务部门减免税收,简化审批程序,工商、环保部门减收管理费和环保费,对使用高耗能设备的企业应在土地、信贷等方面采取严格措施给予遏止和处罚,以提高设备投资的总体质量。

2、在政策方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建立纺织行业预警系统,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实现行业自律,避免出现盲目扩大产能,企业外销纺织品受到包括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其他技术壁垒等手段的报复。

3、政府部门应牵头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金融、企业、纺织行业专家等人员参加的纺织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督、价格协调、工人报酬等方面发挥政府部门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更好地开展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纺织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贷款额度、贷款手续、贷款利率、结算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4、政府相关部门为纺织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如用地、用电、用水、融资、用工、税收等方面,督促企业参加各种必要的职工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5、加快**县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纺织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桥梁,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加快**方中、梨村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厂房、道路及公用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金向园区集聚,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整顿规范,使企业更加便于管理和联系,促进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

6、培育发展**县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扶大带小,扶持一批大企业,带动一大片小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引进资金和技术设备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多样性,提高企业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纺织品,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二)金融方面措施

1、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工作协调性,积极策应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信息网络优势,多方捕捉纺织行业发展的信息,对政府部门所规划的工业园区建设多提出一些有指导性、建设性的建议。同时,积极做好政、银、企三方的综合协调工作,利用季度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银企对接洽谈会等形式,及时将县域纺织业的发展动态、资金需求信息及国内国外纺织业发展状况等向企业与金融机构,使企业、金融机构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确保企业盈利最大化、资金安全化。

2、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金融机构纺织业贷款风险的监管。开展纺织业贷款专项检查,掌握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总额及还本付息情况,密切关注地方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的集中度,及时掌握和分析纺织业贷款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指导和加强纺织业信贷风险管理。

3、金融机构要坚持调整信贷投向,加大县域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为纺织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研究纺织业市场供求状况,对名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研究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对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突出的纺织企业,在信贷资金以及信用评级、授信等金融服务方面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三是研究纺织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特别关注企业的技术发展,支持企业抢抓机遇,在技术创新、品牌铸造、产业升级上多下功夫,增强纺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要通过信贷措施和金融服务促使纺织企业优化结构,开发高附加值、高差异性的产品,提高企业专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等,对资金往来比较频繁,要求时效性特别强的企业,利用“即时通”“一站式”服务等金融业务优势,为其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三)企业方面措施

1、纺织企业必须在科技进步上下功夫,提高投资质量,提升产业层次,注重创新,注重产品开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树立知名品牌,注重环境保护等措施,全面提高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国际化、市场多元化。

第4篇:纺织业特点及现状范文

1 纺织发展新特点与检验

1.1 纺织的战略地位

2009年,国务院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纺织工业明确定位,提出了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纺织工业的发展和提升仍面临着国际、国内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又要面对诸多可预见或难预见的风险挑战。“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纺织工业的持续发展。

就纺织检验而言,“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共新制定、修订标准727项,标准总数达到1500余项,覆盖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应用领域,基本形成标准体系,有6项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积极开展对口国际标准(ISO)转化工作,转化率达到80%;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自主提出了2项提案,提高了行业与国际标准对接的水平。“十二五”期间,标准要为转变纺织工业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重点研究制定与产业发展配套的产业用、家用纺织品和服装标准,纺织新材料、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高新性能纺织品、功能服装等重点产品及相关检测和评价标准,纺织机械装备以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的标准,纺织品服装与纺织机械安全标准。通过对一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研究,制定一批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标准,提高纺织工业标准整体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标准体系结构,提升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建立起与我国纺织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标准体系[1]。

1.2 纺织战略转移与地域经济

我国纺织功能与作用,曾经历过解决人们穿衣问题、出口创汇、解决就业问题等阶段,纺织工业总处于一定的国民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的宏观环境之中,是一个与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动态概念。纺织工业的产业功能不仅要与国内经济环境相适应,也要与国际竞争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比较贫乏的年代,纺织工业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穿衣的基本需要。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局面,纺织工业就担负起了出口创汇的重任。纺织工业的就业功能既适应了我国低成本劳动力众多的基本国情,也适应了国际产业分工的趋势。而国内经济在不断发展,国际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纺织工业的产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动态地转变。

2011年,国务院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现在中国扶贫工作已经超越了温饱,进入到解决相对贫困的新阶段。而增长过快、数量过多的贸易顺差会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加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也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带来不利影响。长期以来,劳动力成本较低是我国纺织工业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纺织工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这一比较优势是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人工资不断增长,我国纺织工业的劳动力成本涨幅较快,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达10%左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其增长势头已经超过了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国家,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成本优势也正在不断缩小。与原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费用上升相较,对于纺织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人工成本的上升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影响更大。劳动力结构也表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我国纺织工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部分“打工者”是纺织工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来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结构看,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2]。

纺织业也在地域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如湖北产业用纺织品的产业链不断向外延伸,集团化、集群化发展势头初显。药纱布等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在崇阳、新洲、天门、枝江、黄冈等地出现扎堆效应;非织造布制品业在仙桃市彭场镇已发展成为以加工业为主导,集拉链、橡皮筋生产、包装等配套企业以及无纺布生产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荆门也具有SMS非织造布生产基地;汉川马口以及鄂州缝纫线等子行业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3]。

纤维检验服务于这些具备地域优势的特色优势子行业而言,极其必要,各地也进行了此方面的工作。如湖北荆门市,就依托其非织造布生产地域优势,设立了“湖北省非织造布及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1.3 纺织文化

纺织对人类社会生活具备文化意义。纺织文化既有纵向的历史钩沉,又有横向的宽泛涉猎,在科技、文学、美学、思想渊源诸方面提示传统纺织文化传承着的人文精神。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以作者所在地广东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纺织直接相关的产品就有佛山的香云纱、粤绣、瑶族刺绣;间接涉及纺织纤维制品的就更多,如粤剧服装的广绣、木偶上的服饰、潮州剪纸所用的棕色丝线、民族服饰等。湖北也不例外:土家族西兰卡普、天门蓝印花、红安大布等。

纺织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纺织材料,是检验的空白点。

1.4 现代纺织发展的新要求

作者曾发文以澳大利亚材料与纤维创新中心为例指出[4],现代纤维材料的发展方向,及在传统纺织的继承基础上,超越传统纺织,进入功能、智能、产业用、生物、纳米等热点领域。在纤维及纺织品领域,纤维和纺织品发展重点是创新性利用各类纤维即从天然纤维到化学纤维,从微观级纤维到纳米级纤维,这种研究包括纤维的生产及加工各个领域。这类计划的研究重点,在于先进的纤维制品的测试和表征技术、一系列和一定规模加工技术及制品表面处理技术和设备。而这类检验更是空白点。

图1是武汉纺织大学国家王训该教授制作的纤维应用轮,非常直观地明确了现代纤维材料应用领域,即纤维制品领域为服用、家用和产业用,涉及各行各业。

毋庸置疑,纤维检验必须适应现代纺织发展的新要求。

1.5 纺织出口形势

2012年我国虽然经济遇到困难,但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仍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亚洲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地区;对拉丁美洲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出口额虽然不大,但是增速超过15%,是增速最快的市场。由此可见,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份额不断加大的趋势[5]。如图2表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各洲的金额比例。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纤维检验特别是产业用纺织品检验,依然具备强劲的市场前景。

2 纺织品检验现状及问题

2.1 检验标准

我国纺织品检验在标准上,与国外标准的接轨还有相当的距离。如,国外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而在我国就是强制性标准。国外是以消费者认可的权威检测机构作为检测主体,国内则通常以地域圈定检测主体,因此检验权威性往往不被国外认可。检测内容上,国内通常是一些常规性、外观规格性检验,企业检验需求不强烈。近些年,虽然在生态检验方面国内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无论是标准、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跟随国外的状况。

2.2 检验理论与方法

纤维及纺织品的检验或表征,主要体现在国外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以天然纤维原料检验为例:棉花经过美国研究,提出了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手段,即HVI和相关的ASTM标准;以澳大利亚羊毛为代表,基本解决了羊毛的系统评价和实用表征方法[6]。对比我国,桑蚕丝拿不出有效实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评价方法,仍守着祖先手感目测的基本原则,麻纤维仅命名就杂乱无章,更没有客观、有效、精准的评价体系和表征方法。

在纤维制品检验方面,我们就更显落伍。如纱线的结构和功能的表征,除了显微观察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Uster仪器几乎一统天下地包揽了纱线品质评价的所有方法与技术。织物方面,以风格测试为例,川端季雄的KES、澳大利亚联的FAST(CSIRO)几乎一统天下,国人虽有类似风格环的理论方法创新,但与标准、设备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特殊制品检验

服用纺织材料感觉与舒适的物理、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分离或联系的表征,家用纺织品微环境表征,产业用纺织品的安全与可靠的表征等,仍是较为单薄和欠缺的内容。

例如,产业用纺织品表现形式有三种,有时作为其他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直接对其产品的强度、使用性能以及其他特性产生影响,如帘子布;有时作为加工其他产品过程中使用的一个部件承担重要功能,如造纸毛毯;有时单独使用来执行一种或几种功能,如帐篷。

我们现在检验,一般局限在纤维及各种加工材料,没有从整体上检验制品。

2.4 材料属性检验

基于服用材料的传统统治地位,检验的发展主要依托于高分子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检验。而无机材料、金属材料检验就成了检验薄弱环节。其实,金属和无机材料在规整结构(晶体)和力学物理性质上有极为经典的理论与成果,并且是材料学科中表征技术和材料发展最为超前的学科,有助于纺织材料的引用、借鉴[6]。这需要我们按柔性体概念进行消化引用。

3 纺织检验人才

3.1 人才类型

新形势下纺织检验的人才,必须适应纺织产业转型与现状,属于应用型人才,具体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一是适应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高性能纤维为突破口的产业用纺织品开发,需要一种敏感于新材料、新产品的创新型人才;二是在纺织行业比较优势持续发展的驱使下,需要一批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能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三是为了适应纺织行业中小企业群体的发展,需要具备环保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且熟悉纺织产业链(特别是纤维初加工和后整理)的服务型人才;四是为了适应现代消费需求个性化、艺术化的趋势,需要有具备一定艺术涵养的时尚性人才;五是为了适应测试技术的可视化、数字化目标,需要具有工程科技能力并将从事检验研究的高层次人才。

3.2 人才基础

在传统的工学学科基础上,必须结合应用数学、现代物理、分析化学、统计学、仪器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发展。现代表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已成为纤维制品现代表征、检测分析、模拟、预测、精准表达的学科基础。

3.3 人才培养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在“纺织工程”检验与贸易方面的人才培养方面,定位目标为: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纺织材料检测分析、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纺织品质量检验能力,同时兼有纺织品营销、计算机应用以及管理初步能力,能从事纺织企业、外贸、商检、海关、科研、教学等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以数理工学科为基础、以纺织学业为对象、以材料学科为前沿、以人文艺术为引领、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才有可能适应新形势下纺织检验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Z].2010,11.

[2]韩世洪,李建强,江宏飞.我国纺织“产业功能”的动态转变及趋势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7,6:1-4.

[3] 韩世洪,李建强,易长海.湖北省产业用纺织品的现状分析,[J].产业用纺织品,2007,12:1-4.

[4] 李建强.现代纤维材料的发展——迪肯大学材料与纤维创新中心介绍[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3:1-6.

[5] 季建兵.主体优势犹存 经营增长趋缓——2012年上半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分析[J].非织造布,2012,4:29-32.

第5篇:纺织业特点及现状范文

为了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层次和水平,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纺织行业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产业,其“两化融合”正稳步向纵深方向推进。本专题以智能化装备和系统、数字化工厂、物联网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多维度展现了目前信息化技术在纺织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期对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所启发。

综 述

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将信息技术充分渗透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中,使设计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把信息技术“嵌入”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可有效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品转型与升级换代,既保证了生产的高效,又节约了人力与能耗。

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模式不同,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历史进程交汇发展,两化融合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而决非简单引入和模仿国外先进的相关技术和理念,须自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我国纺织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一些创新意识较强的棉纺企业开始探索应用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监控,并使用计算机管理原棉库、物料库,在生产上优化配棉,记录产量,实施成本核算。

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已融入纺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企业管理、生产自动控制、生产过程监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虚拟加工、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等,对于纺织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营销水平等,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纺织生产和经营管理中,使纺织生产向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快速反应方向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也由推广普及逐步向行业化的深层次应用推进。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新的营销模式不断涌现,有利于纺织品服装开拓内销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发展至今,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起步、推广、实现转变和发展等 4 个阶段,整个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在制造业中大致处于中等水平。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行业企业进行的相关调查,目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其中MIS、ERP等管理系统一直是纺织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对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进行的信息化抽样调查结果,被调查企业中有100多个系统正常运行,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北京铜牛、北京雪莲、经纬纺机、吉林化纤、安徽华茂、华纺股份、南山精纺、山东德棉、山东帛方、山东华兴、雅戈尔、美特斯邦威、远纺织染、江苏联发、常州蕴尔芬、福建凤竹、九牧王、富安娜等近百家企业都实施了MIS或ERP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CAD推广面大。CAD应用体现了明显的纺织行业特点,涵盖服装、印花、绣花、纹制、织物组织、配色等领域,目前已得到大面积推广,投资在 5 万元至十几万元之间,经济效益显著。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有的已到达国际先进水平,而价格却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MES发展迅速。棉纺织厂自动监测系统、服装厂车间生产物流系统、印染厂生产过程集中管理系统等MES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应用比较好的企业有无锡一棉、西北五环、洛阳白马、南通大生、天纺集团等。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生产装备的改造与更新,从而为自动监测系统应用带来转机,一些企业借建设新厂的机会,为全线的纺纱织布设备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同时准备建立全厂的监测系统,集管理与监测系统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是其发展方向。

(4)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明显。如华纺股份、芜湖中天、浙江恒逸、宜宾丝丽雅等企业均取得了明显的使用效果。采用各种自动控制技术,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这类技术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产业集群地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如中纺网络公司、杭州爱科、杭州开源、绍兴轻纺、宁夏汇成这类面向中小服装企业的服务平台,发挥了较好的辐射作用。

“两化融合”相关的政策、规划及实施

两化融合领域的重点任务是支持企业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层次和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的《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从投资的角度对“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进行了细化,其中直接涉及纺织工业的技改项目共计35项,分布在品种质量(15项)、节能减排(9项)、装备改善(6项)、两化融合(4项)、军民结合(1项)等5 个部分,项目涵盖了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现代纺织加工技术、纺织节能环保、现代服装制造技术、新型纺织装备、纺织信息化技术等领域,其中信息化项目分为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重点领域信息化等若干类,具体包括:

棉纺织在线检测及监控。纺纱设备、织造设备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

印染数字化及在线检测。印染在线检测及控制系统、染色中央配送系统、印花自动调浆系统、高效数字化印花集成技术等;

纺织品智能加工。将微电子产品植入防护纺织品的技术及加工设备、柔性体纺织开关、柔性电子线路板、导电纱线等相关原材料的开发和商业化;

服装、家纺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和大规模定制。计算机辅助测量(CAT)、大类服装人体标准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自动吊挂系统(FMS)、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服装自动化立体整烫折叠包装系统、服装整烫加工中心、单元自动缝制系统、智能仓储配送系统、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等;改善服装企业管理和营销的相关技术。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强调了“十二五”要重点攻关的纺织信息化技术,包括面向生产制造层面的制造执行系统(MES)、自动监测和动态精细化管理系统,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利用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纺织行业生产制造、供应链环节推广使用条形码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初步建立面向国内主要纺织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面向供应链和行业宏观决策层面的纺织宏观经济决策支持和知识库系统。

针对如何促进不同分行业和纺织企业实现两化深度融合,《规划》也提出了重点,如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基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的信息系统集成建设;中小纺织企业依托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行业特点和关键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纺织、化纤和印染等前道生产企业重点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信息化应用,并与生产经营系统进行集成应用;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企业重点推进经营系统的建设,重点提升设计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纺织装备企业重点提升产品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9月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 — 2018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分工调整对我国工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实现赶超的机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于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划》中与纺织行业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快装备智能化开发和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等。根据《计划》,围绕“推进装备智能化开发”,将重点实施“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对生产装备实现数控化集成开发;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重点发展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而在“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进程中,将建立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平台,实现协同创新,同时在重点行业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鼓励开展智能工厂建设试点。

根据工信部关于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专项行动的精神,棉纺织行业已被确定为开展信息化改造提升试点行业,进行在线生产监控及管控集成试点攻关,启动试点项目,建立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并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带动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的整体提升。改造提升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到2014年底,完成技术攻关、企业试点、重点企业推广;第二阶段从2015 — 2018年,实行行业全面推广。

第6篇:纺织业特点及现状范文

___纺织制造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期,如今___已由此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力的地区之一。进入21世纪,全球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我市充分利用纺织制造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建设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对于___融入全球经济竞争,实现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成为国际先进纺织业基地必须具备的条件建设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涉及产业经济和产业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就纺织产业经济本身而言,总体上要求其纺织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引领纺织品市场潮流,并具备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具体讲,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基础与条件。1、雄厚的产业基础。纺织制造业不仅是本区域经济的支柱,而且其规模总量要占到全国行业的10以上,产品外销率在40以上。2、先进的技术装备。纺织行业中大面积采用国际先进的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新型精梳机等关键设备,其中无梭织机的比重达到9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众多的优势产品。纺织产业链较长,且产品丰富。作为制造业基地,必须具备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特色明显的优势产品。主导产品产量在国内行业中占到20以上,特别是需要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4、领跑的骨干企业。在纺织行业中有一批能够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骨干企业和跨国公司。要求这些龙头骨干企业其销售规模在50亿元以上,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并拥有知名品牌和相当规模的出口额。5、健全的创新体系。行业整体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求在2以上。拥有产业共性技术为支撑、企业专利技术为核心、国际性智力源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二、当前国际国内纺织业发展特点及趋势纺织制造业作为与生产关系最为密切和最广泛的传统产业,被许多现代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假借为经济腾飞的“跳板”,即使是现今的日本、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以廉价的劳动力迅速形成了纺织产业大军。(一)国际纺织业发展趋势当今全球纺织业发展变动较大,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产业内涵扩大,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加速等诸多方面。1、产业内涵扩大。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特别是特种合成纤维和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目前国际上高性能特种纤维已达250多种,总产量每年超过30万吨),由此推动着纺织业由传统消费领域向生产资料领域拓展。“基于纺织又超越纺织,基于消费又超越消费”,成为目前及未来世界纺织工业发展总趋势。2、技术创新加快。创新成为当今国际纺织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突出表现在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产业化,以生态和环境为目标的创新技术的应用。一是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出了具有质轻、高强、耐高温的特种纤维,如芳纶、P80纤维等新产品为目前性能最优的有机性能纤维;美国杜邦公司通过生物遗传工程技术,已开发出了具有与芳纶强度一样的人造蜘蛛丝,预计在一两年内投产使用;同时具有多功能的差别化纤维品种层出不穷,而且许多工业化国家都在将合纤应用于生产资料领域。二是在纺织新工艺、新技术方面,以无梭织机和自动络纱技术为代表,得到了迅速应用。目前欧美国家已全部采用自动络筒机,日本的普及率已达80。三是以生态和环保为目标的创新技术集中应用于印染业,90年代后期喷射印花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喷射印花技术无需制版,全部CAO一体化,花型重现不受限制,有利于印花环保,能够满足小批量、多品种、快反应的市场需要),已经引发了染整技术革命。现今世界先进的纺织技术基本上掌握在美、德、英、日等工业发达国家手中。3、结构调整加速。目前国际上先进纺织制造业国家和地区均着力于调整结构,一方面注重纺织新型原料的研发,高档优势面料的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则将一般化纤行业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美国主要致力于高科技纺织品的研发,目前已推出了一系列高科技纺织品和服装。法国北方加莱海峡地区30多家纺织企业组成的“纺织俱乐部”推出以光纤和传统纱线交织而成的“发光布”,广泛应用于信息标志,安全警示上。在亚洲地区,日本重点发展扩大用于OPT的原料,向外出口高价值的原料,其化纤企业主要从服装类产品向非服装类产品转移。韩国采用“有选择的集中”策略,实施化纤业结构调整,其国内企业主要生产如超细旦纤维、低熔点纤维和复合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而一般涤纶生产线正在向泰国、印尼和中国等地转移。中国台湾地区纺织业由劳动密集型向以资本及知识密集型为主转移,去年已开始提出打造“亚太布料制造中心”、“亚太纺织品设计及流行时尚中心”和“全球纺织运筹中心”三大计划,并推出了“纺织工业发展六年计划”,目标是朝产品差异化及高值化发展。(二)国内纺织业发展特点及趋势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纺织生产数量第一大国。20__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纺织总产值超过了10000亿元,主要产品纱产量完成810万吨,增长15.8;化纤产量完成991万吨,增长20.1;纺织服装出口达到618亿美元,增长15.9,实现利润超过300亿元。但整个纺织业发展主要是数量型增长,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是我国纺织制造业的最大弱势。目前国内纺织业重要生产地区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省纺织工业生产总量占了全国的65.6,其中浙江为全国纺织业第二大省,占全国总量的18.5。从国内纺织业发展现状看,也出现了积极变化和新的发展趋势,突出反映在以下三方面:1、形成了众多的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国内纺织业发展最大特征是形成了众多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__年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10个纺织产业基地和29个纺织产业特色城镇,并以此作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试点。在10个产业基地中除号称“中国北方纺织城”的辽宁海城市外,大多处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上。表现出纺织业市场化程度高,产业链体系相对完整,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等共性特征。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经编毛巾7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江苏省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以棉、毛针织为主,拥有众多著名大企业大集团的张家港市;经编产品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海宁市;以化纤为特色 ,主导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的___县;服装用、家饰用、产业用纺织品门类齐全、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萧山区;拥有纺织类三资企业1600多家、70产品销往欧、美、日、俄和东南亚市场的东莞市;聚酯切片占全国第二的开平市;以生产高档面料见长、引领国内纺织面料市场的西樵区等等。(浙江省3个全国纺织产业基地20__年纺织业数据,见表一)表一:浙江省3个全国纺织产业基地20__年纺织业数据单位:亿元县 市指 标纺织业服装业化 纤三行业小计占规模以上工业___县工业产值345.0918.9270.06434.0775.29销售收入336.2018.1866.31420.6975.22利

润17.380.943.4821.80利税总额26.781.445.0433.25海宁市工业产值44.017.333.3154.6532.54销售收入33.695.283.0542.0230.18利

润2.690.290.063.04利税总额4.130.520.164.80萧山区工业产值221.1124.8129.25275.1738.07销售收入213.5122.9827.04263.5338.70利

润9.641.690.9512.28利税总额16.622.601.5320.75(注:表中所列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2、注重于高档面料的开发与生产20__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启动实施“纺织流行面料”工程,决定每年举办中国纺织面料及花样设计大赛;建立中国流行面料保障机制,不断向国际市场提供国际买家需求的优势纺织产品;逐步建立起集合中国优质纺织企业的集中供货模式等等。这也是应对国际上发达国家纺织企业注重于面料的研发,且优质经典面料强势进入我国这一趋势的一种有力举措。国内纺织产业集群间的互动推动着纺织生产企业加强对面辅料的开发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如江苏阳光集团去年累计投资2亿多元用于新品开发,共开发新品7000多个,拥有男装品种开发在国内领先、女装品种和休闲装品种开发与国际同步的明显优势。无锡协新集团在织造方面实现100无梭化,在染整方面全部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在纺纱方面达到100的无结头纱,其在国内市场不仅为名牌服装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同时为公安、邮政、水利等集团服装的制作提供面料。吴江丝绸厂每年的40产值由新产品创造,去年在真丝与各种纤维混纺方面共开发500多个品种,为日本著名的帝人、东丽公司提品。西樵区纺织企业生产的棉制品、牛仔面料以时尚、休闲、环保为切入点,突破了传统棉和化纤生产的思维模式,并以文化理念提升面料销售,引领着国内面料潮流。3、着力于前道聚酯原料项目的建设目前我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聚酯纤维生产地,由于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是世界上聚酯纤维进口量最大的国家。20__年我国聚酯纤维进口量为81万吨,超过了西欧和北美进口量的总和70余万吨。20__年由于聚酯原料的PTA供应出现短缺,国内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我国PTA进口量达312万吨。据咨询公司PCI集团预测,我国PTA需求在20__年将达到1000万吨,而届时的生产能力将为580万吨/年,进口仍需400多万吨。巨额供求缺口诱使国内许多企业投资或扩大PTA生产。去年厦门开始建设90万吨/年PTA项目,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投产运行;美国BP化学公司出资的4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正在珠海加紧建设,也将在今年内建成投产。江苏仪征在已形成年产32.5万吨PTA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目前还正在建设45万吨/年项目。我市的远东化纤、纵横集团、三鑫化工正在规划建设360余万吨的PTA项目。此外,宁波、萧山都正在建设PTA项目;浙江桐昆集团计划在嘉兴建设60万吨/年PTA项目;舟山也将考虑建设PTA项目。预计今后国内还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资建设聚酯原料项目。三、___/,!/纺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一)___纺织业的基础和优势目前,我市的纺织工业已拥有从最初的纺织原料到最终的服装服饰加工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涵盖了聚酯、化纤、织造、染整、服装服饰、染料、纺织机械等重要的纺织领域,以及与之相呼应的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到20__年底,全市有纺织单位5.66万家,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纺织企业3200余家,从业人员38.2万人;个体纺织单位5.34万家,从业人员21万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0__年销售收入734.6亿元,实现利润40.5亿元,出货值219.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51.2、42.9和60.8。20__年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居全市工业大类行业中的第一、四、三位。已拥有“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纺织品成交量”四个全国第一。整个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较强的规模优势___纺织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市纺织工业与全省相比较,企业数占比为21.7,销售收入占比为34.8,利润占比为37.5,出口创汇占比为19.5。从目前我市的纺织工业生产能力、生产效能以及在全省、全国纺织工业的比重分析,主要纺织品产量居全省、全国的前列,经济效益水平居全国前列,出口(不包括间接出口)占全市纺织工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达24,为全国纺织工业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见表二、表三)。表二:20__年___市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品名称单位完成量增长占全国比重占全省比重纱万吨7.04 6.00.8714.61布(含丝织品)亿米34.8724.912.4650.97化学纤维万吨108.2352.010.9235.23表三:20__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在全国、全省同行中的比重企业数(家)销售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出口创汇(万美元)___市1023734.640.521.4浙江总量47102108.0108.0110.0

第7篇:纺织业特点及现状范文

[关键词]:

家纺设计;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传统染织艺术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中国终于进入WTO,这给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在服装、装饰、产业三大类纺织品中所占比重较低约22%,“在西方发达国家三类纺织品的消费约各占1/3,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占40%左右,而中国三大纺织品结构为68:22:10” [1]P1,产品档次较低与欧美日差距较大。随着2005年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未来五年内改变当前我国家纺产品总体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是我国家纺行业的当务之急。可以说我们未来五年之内的努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家纺行业在国际家纺业的地位。而现代家纺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如何使我国家纺设计尽快适应迅速发展的我国家纺行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正确认识家纺设计对中国家纺业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家用纺织行业发展迅猛,随着国内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住宅消费、旅游消费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家用纺织品消费快速增长,同时对外出口因前几年欧美经济景气而增长较快,“2000年家用纺织品的出口达到54.2亿美元” [1]P1,家用纺织品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又一经济增长亮点,且极具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尽管发展迅速,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主要是产品档次较低,与欧美同类产品相比,个别单位产品附加值仅其十分之一。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一是要提高全行业品牌意识,争创国内国际名牌;二是要加强全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吸收;三是要加强对家纺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这是我国家纺业最薄弱环节,也是提升我国家纺产品档次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我们家纺业进一步发展所遇到技术难题中最难在短时期内解决的课题。 dolcn.com 

我认为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中出现的设计问题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服装行业中出现的问题惊人的相似,那时我们总是把服装产业落后的原因归结于服装设计水平,认为只要把服装设计水平搞上去,问题自然会解决。实际上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服装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确实穿得更好,更时尚,也更有品味,但是我们服装业从整体上看仍然还较落后。这二十年在中国的大学里服装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培养了大批服装设计专门人才,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我们纺织品的附加值仍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仍不高,以丝绸行业来说,我们虽然生产了最好的原料,但最好的丝绸印花染整仍在意大利、日本。尽管整个世界已经离不开贴有MADE IN CHINA标签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尽管我们早已成为世界头号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国,但那些产品大多不是我们设计的,品牌也大多不归我们所有,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赚取少量的加工费,我们所拥有的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还很少很少,能在国际时装界立足的时装设计师几乎闻所未闻。当然我并非想否认中国服装设计界的成就,中国服装设计经过二十年的奋斗设计水平大幅提升,虽还不足以领导时尚,但与世界的差距正在缩小,几乎快摸到世界时? 耙捣⒄沟穆霾?耍?残碓儆檬?甑氖奔洌?憧梢钥吹轿颐堑氖弊吧杓剖?尤氲焦?室涣魇弊吧杓剖Χ游椋?材芸吹轿颐歉?嗟墓?食勖?放啤N抑皇窍爰?死此得魑侍猓?nbsp;中国服装业的问题并非仅是设计的落后,实际上是纺织行业整体综合技术实力的问题。服装设计实际上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其设计综合了纺织业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成果,是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家纺设计与服装设计一样也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是整体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 

中国家纺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当年服装业一样,并不能仅依靠“设计”来根本解决。实际上中国家纺行业仍处于新兴的,低技术水平状态,整体家纺产品档次相对低级阶段,但比较当时服装业来看,家纺业发展的基础要比那时好得多,条件也优越得多,因为中国纺织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以服装业为龙头的带动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都已提升到相当水准,实际上为家纺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这方面来讲中国家纺业发展相对较快是有其必然性的。但中国家纺业要达到世界级先进水平,还需要走相当长的路,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两方面的配合:一方面,努力使我们纺织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家纺产品的设计水平达到相当高度,具备应对各种设计要求与设计风格的足够能力,且具有一批高素养家纺设计师。 

二个方面缺一不可,双方面具有辩证关系,即家纺设计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必然会促使家纺设计水平迅速提高。当二方面条件同时或逐步具备,再加上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内家纺产品消费逐步趋向高档化和时尚化,以及国内著名家纺产品牌策略的成功。中国家纺产品才有可能大规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产品市场。当然对照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历程: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二、中国家用纺设计的现状和思考 

对家纺产品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家纺设计应包括三个层面: 

 1、家纺织物产品设计(织物); 

 2、家纺图案设计(平面); 

 3、家纺产品造型设计(空间)。 

通常我们认为的家纺设计常常与家纺图案设计混为一谈,实际上三个层面是相互关联而缺一不可的,并共同构成了家纺设计的概念。 

从产品设计的过程和层次上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织物设计为底层最基础环节,决定了家纺产品用“什么”织物;图案设计为中间环节,决定了家纺织物印“什么”图案;产品造型设计为最终环节决定了家纺印花织物做“什么”终极产品。 

从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来看应该还存在这样一种互相影响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www.dolcn.com 

即织物设计能促进和刺激新的图案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图案设计又能影响织物设计与产品造型设计,而造型作为家用纺的终极设计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图案设计与织物设计。作为家纺产品设计师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设计技能,至少应该在专攻图案设计的同时了解并及时掌握纺织品面料产品设计与家纺产品造型设计动态信息,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家纺设计师实际上就是图案设计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设计纹样,而且更多的时间是忙于模仿国外流行家纺图案,同时由于图案设计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仍不被高度重视。我们的家纺设计师仍极少有机会去国外市场了解第一手家纺流行信息,也极少有机会回到高校“充电”,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旧的观念。 

我国家纺设计界普遍存在着这种状况,并正在影响着我国家纺行业向前发展的进程,急功近利式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赚取了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家纺设计有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设计语言,我们家纺设计师也将失去设计创造的动力。这是非常危险的。模仿永远只能使我们生产二流产品,创造自己的设计语言,才有可能使我们生产出一流的家纺产品。当然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使多方面的,其形成的深层因素有以下两点: 

1、染织设计教育模式陈旧,当前的我国高校染织设计教育令人担忧: 

一方面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纺织品行业的不景气造成一些院校(艺术类与工科类)染织专业学生的招生困难与就业问题,因而使得一些院校对染织专业系科进行了重组,一般情况是染织专业从属于热门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染织服装专业,由于新兴家纺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服装、装饰、产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地确立。目前高校染织专业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家纺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对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染织设计专业应加强对家纺设计的研究,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成立专门的家纺染织设计与研究专业,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目前中国家纺行业空前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染织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仍较陈旧,在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中重视图案设计,而忽略纺织品织物设计(纺织品织物设计在我国工科院校中是独立的专业)与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因而培养出的学生虽具有较强的图案设计能力,但由于对纺织品纤维、染色、织物设计、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知识。他们对纺织品整体把握的能力较差,无法全面地借助纺织品纤维、织物特征表达织物之美。也无法根据纺织品最终产品造型特点完美表达纺织品的图案之美。因此大学染织专业应根据目前及未来家纺业发展需要,打通文理科,使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染织专业互通有无,即艺术院校染织专业应当充实织物设计教学,完善产品造型设计教学,“高等教育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性的重要趋势。我国艺术院校的染织艺术设计教育一般为四年,学生入学时均已有一定美术基础。…要使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既有相当的美术功底,又有实际的产品设计能力…,关键是要实现学科设置的综合化,学科本身发展的综合化以及课程的综合化,合理地安排相关课程内容和改革教授方法。”[3]P171;而工科院校染织专业充实美术、图案设计教学,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学。这样染织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便可以被大大拓宽,他们能掌握从织物设计到? 及干杓圃俚讲?飞杓迫?娴姆闹?飞杓浦?逗湍芰Γ??蔽一谷衔?颐撬?嘌?男乱淮?矣梅闹?飞杓剖?鼍弑附先?娴淖ㄒ邓匮?允遣还坏模?褂?由弦幻胖匾?闹鞲煽纬獭笆谐∮??保?耘嘌???哂蠧I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略及市场调查与拓展等全面能力。使我们新一代家纺设计师在具备较全面专业素养的同时又有家纺市场营销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通过这种对专业的重新定位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必能培养出符合中国家纺业继续发展所急需的新一代家纺设计师。 

2、 设计文化相对落后 

产品设计需经过接受任务确定目标市场调查设计方案设计评价工艺制作效果分析等严格的程序性过程。才能确定新产品的生产,同时设计中还需考虑产品功能效用、艺术审美、制作材料、时代特征等因素。因而设计完全不是象一般人所想:图案、色彩、造型…那么简单,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且极具创造性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而设计艺术也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才会有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同时设计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才能使设计具独特的魅力,才能广为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当代社会,西方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也必然使其西方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应当承认当代世界文化的主流是西方文化,当代家纺设计的主流是西方家纺设计,它们领导着世界的家纺的流行时尚并牢牢占据着世界高档家纺产品的市场。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尚不发达,对外改革开放刚二十年,对西方设计文化研究得还很不够,对我们自己的设计文化研究得也还很不够,现代中国设计文化相对于西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求我们的家纺设计师去领导世界家纺时尚条件还远未具备。 

但我们毕竟是有着深厚传统设计文化的国家,中国的传统设计文化是一座尚未被很好挖掘和开发的设计宝藏,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大研究投入,打中国特色文化牌,以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当代世界的“中国热”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继续流行,西方设计师设计的中国题材、中国风格的纹样在各种新纺织品展会上经常可见:“风格趋向细微和精巧。有的灵感来自三十年代的中国…的装饰纹样…” [2]P27。 “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本民族传统设计艺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我国现代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家纺设计艺术逐步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三、手工印染、刺绣等传统艺术在家纺设计中的价值 

dolcn.com 

就目前中国家纺设计状况,我认为中国家纺设计可以两条腿同时走路,一方面应紧追国际家纺时尚潮流,加强对世界家纺设计文化研究,促进中国现代时尚家纺设计。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家纺设计艺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采用中国传统技艺制作的家纺产品。 

理性比较中国现代家纺业与欧美高档家纺业,我们容易得出中国家纺的优势与劣势。其劣势主要表现为: 

1、 产品档次较低; 

2、 技术含量较低; 

3、 设计水平有较大差距。 

 我们的优势主要有: 

 1、纺织品原料齐全充足; 

 2、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且有较好的技术水平; 

 3、国内需求稳定且增长迅速。 

应该说我们的劣势其根本源于我们纺织品整体技术水平与产品设计能力较低,是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的。然而如果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能较快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由于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发展地不均衡,仍将会长期维持我们加工费用较低的状况,人力资源物美价廉是我们的一张王牌,再加上近年来世界家纺返朴归真的民俗风格和异国情调风格的流行,我们在家纺设计中完全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染织工艺,生产出采用手工制作技艺的既具工艺性又具个性化的高附加值高档家用纺织品。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应该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且极具浓厚东方文化特色,只有我们能生产,别人会因为人力成本或文化上的原因而无法模仿。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手工印染(绞缬、蜡缬、夹缬)、刺绣、编织、织绵……等传统染织工艺的研究,并对这些传统染织工艺进行重新包装赋予其时代性和时尚性,设计出既有中国传统工艺之美又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家纺新产品。这些产品从目前的消费空间看既能满足国内部分宾馆饭店的特殊需要,及国内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生活品味消费群体的需求,又能满足国外消费者求新求异的要求,同时应对这些产品采用现代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树立中高档手工纯天然绿色产品形象。通过对这些产品的市场策划和开发,逐步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并以此产品的成功,以点带面,在国际家纺市场确立中国高档家纺产品的地位。 

家纺设计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不但涉及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还需要有纺织业整体技术实力作为技术支撑。当前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发展势头迅猛,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时机,调整家纺设计教育体系,拓展家纺设计思路,设计出既有时尚性又具中国特色的家用纺织品,以提高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水平,推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更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辉

《大有作为的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

 《纺织装饰科技》2/2001 

[2]、梁勇

 《从欧洲家纺展会和市场看国际家纺流行趋势》

 《新纺织》

第8篇:纺织业特点及现状范文

一、行业基本生产情况

今年1-5月份,尤溪县103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完成产值59.27亿元,比去年同期45.6亿元增加13.67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县规模工业总量的59%,比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1-5月份,累计用电1.4169亿千瓦时,比同期用电1.2537亿千瓦时增加1631.8万千瓦时,增长13.02%,占全县规模工业用电的72%,比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工业产值与用电增长较匹配。纺织业作为尤溪县第一大主导产业,在做大工业总量及提高工业用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5月份,有25家企业用电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主要原因为顺源、华泰、永旭等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或新、扩建生产线及部分企业较去年订单增加,发挥存量产能等。但也有相当部分企业因资金困难、订单不足等因素影响,企业开工率不足,用电量同比下降较大。有15家企业用电同比下降20%以上,用电下降较多的除了因城市建设拆迁外,其余均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市场订单不足等因素导致企业开工率不足,特别是乾盛纺织、德辉纺织、闽宏纺织因资金周转困难,经营十分困难。

税收方面,纺织行业今年1-6月份地方级税收收入1061.2万元,占地方级财政收入比重为3.15%;去年1-6月份地方级收入1030.8万元,占地方级财政收入比重为2.79%,同比有上升趋势。

二、行业企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市场疲软

受到革制品出口下降、全社会革基布产能增长的影响,市场供大于求。特别是机织革基布,销售尤为不畅。尤溪县大部分纺织企业,特别是单纯生产0.5等常规革基布的织造企业,产成品压库严重,应收款回收困难,工业两金占用剧增,企业生产难以为继。

2.产品结构不优、质量不高

尤溪县以档次较低的机织革基布为主,大多数纺织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产品雷同,市场趋同。当前市场不景气,竞争激烈,助推下游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价格要求低。由于尤溪县革基布产品质量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因此有一部分市场份额被外县企业挤占,市场占有率下降。

3.用工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下降

由于近年来,新建设投产的纺织企业多,新增用工量大,特别是熟练工更为紧缺。一方面企业之间抢挖熟练工现象突出,相互提高工价,助推了用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加上劳动力价格上涨、财务成本增加等,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已经没有利润空间,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4.行业经济运行水平还较低

尤溪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有103家,纺织经济总量及主要指标与其他地区的相比还有差距。在纺织业产能快速扩展中,人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滞后。产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失衡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产能过剩带来的原料资源的约束也在加剧,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5.技术装备及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大量低效能、高消耗的设备还未能全面更新改造。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用于技术创新和得到政府等部门资助开发的资金较少,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基地的产品研发、机构设置等不能适应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提升的需要。另外,民营企业以地方性文化和传统习惯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还占主导地位,在提高现代化管理、务求长远发展、吸引高级管理、技术人才方面存在负面作用;纺织业劳动力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招工十分困难,人员素质提高和劳动力紧张也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三、行业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1.政府加强宏观引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尤溪县纺织业以低档次的机织革基布为主,近几年来产能增加过快过大,产品雷同,恶性竞争现象突出。政府投资主管等有关部门应在项目建设准入方面加强引导,控制产品雷同、低档次的机织革基布项目盲目的重复建设。同时,将新建、改建、扩建的针织和无纺项目纳入纺织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对象,予以政府补助。

2.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实施产业链招商战略。加大纺织上下游招商引资,引进好项目、大项目是尤溪县纺织产业发展的关键。尤溪县正投入相当大的资金进行城南园、林坑物流园建设,也需要有实力的产业集群入驻来带动、提升、完善县域纺织产业链。要制定相关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有重点地在福建泉州、长乐、浙江温州、绍兴等地召开纺织产业专场推介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依托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等,积极参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配套分工与协作,吸纳高端产业链与国内大企业进行“嫁接”,培养龙头企业,提高尤溪县纺织产业集中度,促进尤溪县纺织产业集群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

3.开发企业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在生产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从宏观上引导企业开展、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等的开发应用,做好企业开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工作,使行业企业的产品档次得到提高,使企业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等整体的一系列开发体系得以建立。同时,企业要加强与国内其他各知名企业在资金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借鉴他们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形成企业自己的特色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以面料创新为突破口,创新品牌,加快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大力度发展衣着、家纺、产业用纺织面料。在面料材质、性能档次、外观风格上有重大变化和创新,使之能适应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现有面料织造、染整企业及资产存量的改造,在应用国内外最新工艺技术和设备中,不断创新。整合利用绿色环保纺织面料生产能力,带动纺织服装行业的全面升级。21世纪的经济是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型经济。它要求企业不但有技术和资金的积累,而且要吸取以往的经验,创建自已的品牌体系。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和技术方面的差异,使产品成为具有自我个性特点的且有时尚前瞻性的企业品牌产品。

5.围绕纺织产品不断创新,加大实施行业重点技术、现代信息控制技术,建立先进、高效、稳定的行业信息网络,用信息技术来更新、改造传统的纺织业。努力建设纺织行业电子、电脑程序控制应用和信息平台,从市场信息到产品的花型设计、颜色等,到纺纱、织布、染整等生产和管理领域加大开发。在利用电子工业监测以及其他的生产辅助手段中,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特色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能力,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技术,设计企业网页、构建企业网站,架设企业现代流通体系的桥梁,依赖信息技术的建设来抢占国内、外有利市场。

第9篇:纺织业特点及现状范文

【关键词】 巴州;库尔勒市;纺织服装工业城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也是巴音郭楞蒙族自治州(简称巴州)实施“库尉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具有“投资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专业集成”的特点。目前已经初步建设成为以天然气化工为特色,融纺织、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矿产精深加工、特色林果业、生物医药保健、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开发区。

纺织工业是巴州工业化的先导型产业和优势资源转化的传统产业,更是巴州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极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及引领时尚文化生活的朝阳产业。纺织工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将促进巴州加快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建设。

作为巴州纺织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主要载体,开发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未来五至十年是其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库尔勒经济开发区内的“库尔勒纺织服装工业城”,总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按照国家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和全州六大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要求,库尔勒纺织工业城制定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引进生产规模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工艺先进、产品档次及附加值高、品牌影响力强的大型企业或集团的项目,特别突出人造纤维项目的先导和带动作用;将库尔勒纺织工业城建设成为新型现代的纺织工业城;打造成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国家西部面向中亚、南亚乃至欧洲的重要纺织品服装出口基地;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全国最大的人造纤维及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全国纺织产业科技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纺织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孵化器;带动全疆纺织工业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

一、库尔勒纺织服装城的建设意义

1、有利于巴州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巴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一个必经之地,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库尔勒必将成为南北疆的交通枢纽,与南北疆的经济联系、人流、物流势必大大增加,为把库尔勒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把库尔勒建成为南疆的经济中心和首位城市奠定基础。

2、纺织服装城建成后的经济社会效益

巴州服装产业发展目标预计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新增纺纱产能200万锭,力争纺织规模达到500万锭,争取引进有实力的针织、印染、家纺、羊绒、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有实力的下游产业项目在本地落地,实现纺织服装产业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并通过技术改造、扩能提产、产业链延伸,实现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巴州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建成后,将吸纳20万人就业,形成28万人的总人口规模。纺织服装城配套服务的需求将带动和辐射巴州地区乃至整个南疆地域相关配套工业、商品流通业、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按照我国工业城市的二、三产业的配套关系,在发展稳定期,其相对比例约为1:0.5,按此,将有力带动巴州和库尔勒市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GDP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提高。20万人的就业规模,按照人均收入约25000元计算,其消费、服务带动的GDP可达人均收入的60%,将增加GDP约30亿元,如按照服务业5%的平均营业税计算,则可新增税收1.5亿元。

库尔勒纺织服装工业城建设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循环济要求,将成为新疆乃至全国的纺织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示范,有利于工业城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工业城产业升级、有利于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库尔勒市纺织产业发展条件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自治州党委明确的“四集五要”和“十六字”建设方针,紧紧围绕“库尉一体化战略”的要求,不断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投资规模增长较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和优化。

1、纺织工业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全州有纺织服装企业46家,其中:纺纱企业28家,2014年已有13家纺纱企业投产,纺纱总规模113万锭。2015年新增产能170万锭。化纤用浆粕总产能23万吨;粘胶纤维总产能36万吨。纺织从业人员约1.3万人。纺织产能:年服装产能500万件(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7亿元,实现工业产值超过40亿元。纺织业已走在全疆“三城七园一中心”的前列。库尔勒1000万锭纺织服装城建设,2015年纺纱规模达到88.5万锭,共实现产值60.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1%,占开发区生产总值约33.54%。

2、建设纺织服装城的有利条件

(1)政府全力扶持、政策优惠。为落实自治区重要决策,更好的承接东部纺织产业的转移,州委、州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和优惠政策,加快推动库尔勒纺织城的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州政府印发《关于印发自治州2016重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14号)明确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方向和具体支持政策。

(2)纺织服装工业城基础设施完善。 纺织服装工业城在现有的库尔勒经济开发区内建设,经开发区通过12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目前一期规划区内实施的40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工作已全面完成,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设施业已规划进行扩建。

(3)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库尔勒向西北方向可进入中亚乃至欧洲,向东南方向可经广西北海市进入南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有218、314两条国道,公路为放射状六大通道;民航与北京、乌鲁木齐、西安、石家庄、成都等地通航;南疆铁路横贯全境,拟建的格库铁路将在库尔勒接轨,规划建设库尔勒―伊宁铁路,铁路中转和枢纽功能将得到增强。在国家和自治区综合交通规划中,明确把库尔勒定位为部级综合交通枢纽,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

(4)纺织原料资源丰富。巴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纺织用原料,纤维原料品类多、产量高、品质好。A、棉花资源十分丰富。当地量足质优的棉花资源,为开发区棉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B、粘胶纤维资源充足。充足的粘胶纤维资源为开发区纺织产品的转型升级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C、具有特有的纺织资源。2012年巴州生产羊毛5148吨、羊绒131.6吨,还(是)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罗布麻”最大的原料基地。

(5)水利资源丰富、供水能力强。 巴州境内有开都河、塔里木河、湟水河、迪那河、车尔臣河、米兰河等大小河流53条,还有储量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全州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约为63.565亿立方米(含农二师用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71.565亿立方米。2010年底,已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41.73亿立方米,占地表水可开发利用量的66%,地下水资源已开发利用12.63亿立方米。具有大规模发展纺织产业的用水条件。

(6)能源优势明显。库尔勒市及周边轮台、库车、拜城县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低灰低硫,发热量可达8000大卡。具备了在开发区内建设园区自备电厂或纺织企业自备电厂的有利条件,实施热电联产,其动力能源成本更低,对于电力成本占生产成本达10-15%(浆粕和粘胶企业占比更高)的纺织企业集聚发展十分有利。

(7)土地资源充沛。 库尔勒经济开发区一期启动建设80平方公里,计划人口达到30万人左右。除了已建成的、正在施工建设的以外,待开发的土地面积约67平方公里。而这些待开发的土地将要在规划期内,也就是在2020年全部建成。具有大规模发展纺织产业的用地条件。

(8)劳动力资源相对富余。巴州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州总人口数137.4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1.2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59.54万人。2012就业总人数58.1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5.97万人、第二产业9.99万人、第三产业22.2万人。全州待业劳动人口约10万人,此外南疆地区待业劳动人口约10-15万人,急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3、库尔勒纺织服装工业城发展的制约因素

巴州纺织服装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配套能力弱。纺纱发展较快,服装面料、印染、成衣等深加工发展滞后,产业链短,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二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保投入多,当地财政压力较大;三是服装产业基础较差,远离国内主要消费市场,竞争力弱;四是对织布、制衣没有特殊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地棉纱向织布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五是纺织产业技术滞后问题依然存在,东部地区的老工艺、老方式必然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三、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发展建议及措施

1、做好纺织服装城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的原则。库尔勒纺织服装工业城要以纤维和纺纱为主导,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整体布局中考虑到纺织服装产业的特点,将形成从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纺纱加工纺织品加工产品仓储运输出园区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体系。围绕纺织服装工业城的建设,要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服务体系:如管委会、商务酒店、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俱乐部以及为生产企业服务的检验检测机构、信息服务中心,职工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配套工程等来进行总体布局方案。

(2)合理规划,做好纺织工业城的布局。按照纺织服装工业城的建设方案,根据园区的地形面貌、交通条件,纺织服装城的平面结构为一个服务中心、三大片区,园区内轴线串联,绿环相映。

一个服务中心:在纺织服装工业城前部围绕绿化广场,安排建设管委会大楼、信息中心、商务酒店、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文化俱乐部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大片区:生产加工区、物流仓储区、职工生活及配套商业区。

轴线串联:以园区中心大道为主轴,通过各干线将各功能区串联起来,做到有机结合,有利于生产和生活。

(3)总体布局的八个功能区。纺织服装工业城总体布局为集中布局的块状式空间形态模式。总体布局拟设计将整个园区分为八个功能区:纤维生产区、纱加工区、织造加工区、服装家纺区、仓储物流区、动力及污水处理区、中心服务区、职工居住及配套商业区。

2、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筑巢引凤,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方面利用自治区纺织服装带动就业行动,努力争取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资金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项目落到哪里建设就跟到哪里的原则,重视跟进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项目资金尽快下达。二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库-格铁路”和“渝新欧”欧亚铁路为重点,依托库尔勒市地处丝绸之路中点、库―格铁路中段、库尔勒市周边的优越地理位置,按照矿产品、纺织品、农副产品、物流中转服务等功能需求,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进驻,解决县域内产品物流运输问题,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潜力,为库尔勒及周边县市乃至南疆货物运输提供便利。三是立足巴州棉花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及工业园区现有投产企业实际,利用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西洽会、西博会和援疆省市会展平台及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大宣传推介及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织布、印染、服装制造等下游关联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做好针织、纺纱、织布、成衣制造等棉纺顶端企业的引进力度,力争引入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做精做实纺织产业。

3、严格落实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各项措施政策

一是成立项目办,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班子,专门负责项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具体业务,及时研究掌握国家、自治区最新的投资导向和项目动态,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的申报和对接,确立项目建设可研、申报、实施、验收等各环节顺畅的协作配合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有序推进。二是贯彻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减免税收,工商用电合同价,纺织行业特殊电价政策及用电补贴等相关政策,为企业节约成本。全面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纺织服装企业财政贷款贴息,毛纺、麻纺等深加工产品出疆运费补贴和进疆面料运费补贴,使用新疆地产棉补贴,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增值税使用等政策,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强工业发展活力。三是牢牢抓住自治区提出加快三城七园及奎屯、尉犁等纺织服装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协调做好前期相关工作,抓紧跑办跟进,力争项目资金尽快下达。

【参考文献】

[1] 石川.聚焦南疆两大纺织工业城[N].国际商报,2016-10-11.

[2] 周露,张慧疆.把库尔勒建成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市[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