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照明电气维护方案范文

照明电气维护方案精选(九篇)

照明电气维护方案

第1篇:照明电气维护方案范文

什么工作人员负责什么工作,说的就是我部门所采取的临时控制措施。怎么去控制,人员怎么分配,各自负责什么工作。用电这样的特种行业应该给工作人员一个安全交底,按照正常的程序来工作,不然会有人生安全,这就是一个实际的组织和控制措施。

我部临时用电主要是电气技术主管负责。他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公司政策法规,落实公司有关用电制度和办法。做好临时用电方案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密切跟踪、动态掌握电力供需形势并及时汇报部门领导,积极配合我部门开展有序临时用电督查工作。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2名电工人员开展临时用电工作。

二、临时用电预案实施

在对用电预案实施、变更、取消用电措施前,我部门电气技术主管应履行告知义务。临时用电实施期间,部门应按照电力供需状况逐日调整用电措施。应对临时用电措施的实施进行动态跟踪评估,发现临时用电预案和实施措施的不足时应及时予以修正和完善。在不影响整体有序用电效果的前提下,我部应尽可能满足公司临时用电需求,优化用电措施。

临时用电预案实施期间,我部门主管将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临时用电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临时用电方案执行不力、擅自超限额用电甚至违反临时用电相关工作规定等情况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三、临时用电技术安全交底

1、临时用电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十大安全纪律和文明施工的规定。

2、所有电线均应架空,过道或穿墙均要用钢管或胶套管保护,严禁利用大地作为工作零线。

3、配电箱、开关箱内电气设备完好无缺,箱体下方进出电线符合“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要求,门、锁完善,有防雨、防尘措施,箱内无杂物,箱前通道畅通。

4、保护零线中间和末端必须重复接地,严禁与工作零线混接,产生振动的设备的重复接地不少于两处。

5、所有电动机具电源都必须通过触电保护器,电线绝缘良好无破损,插座完整,接线正确,严禁将工作零线错接到地极孔中,严禁用电线代替插头直接插入插座内。

6、电气设备手忙脚乱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禁止使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7、地下室照明和潮湿现场的照明,应采用36伏以下安全电压

8、接地线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接地极和重复接地电阻值﹤4Ω,验收时和每季检测一次,每次摇测应填写记录表。

四、安全用电控制措施落实责任

公司临时用电现场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可以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并要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在架设防护设施时,必须经公司本部门批准,采用线路暂时停电或其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人员负责监护。对于无法搭设防护措施的临时用电现场,必须与本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否则不得临时用电。临时用电电气设备现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源介质,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置,其防护等级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室内配线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五、公司临时用电应急预案控制措施关键点

(1)建立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向部门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

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

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建立工程拆除制度

公司临时用电完毕后,临时用电线路的拆除应有统一的公司本部门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6)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

本部门定期对临时用电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7)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

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第2篇:照明电气维护方案范文

【关键词】 煤矿井下 供电安全 技术措施

1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的技术要求

《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第441和442条中明确规定,在供电系统中,两回路电源供电运行技术方式不仅在井上被采用,同时井下采区的变(配)电所中也被采用,这样保证了井下供电系统能够安全运行,而且局部通风机供电的井下变(配)电所必须采用分列运行方式,这样才能保证井下通风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井下两回路电源供电运行系统提高了供电系统供电安全可靠性和井下作业面上机电设备预防突发事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要结合井下采区供电机电设备的负荷等级和种类,定制合理的供电运行方式和方案,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节能经济的高效稳定进行。

2 井下供电优化布设方案

向井下采区作业面进行供电的电源要经过地面的变电所的二台升压隔离装置。两台升压隔离装置一般采取一备一用运行方式,即一台带电备用,一台投入运行,通过双电源向井下作业区所有的电气设备、动力设备和照明设备等进行安全可靠的供电。通风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由井下变(配)电所馈电盘柜提供双回路电源进行供电。井下动力电压等级按照机电设备功率容量380V、660V、6.3kV优化布设,照明设备、信号设备和煤电站电气设备均按照127V进行供电,交流控制回路按照36V进行供电。所有的井下供电系统都建立了完善的漏电保护系统,通过低压漏电保护器馈电开关来实现漏电的保护,避免漏电的发生。井下按照供电线路设置的要求规范设置接地极和接地网,通过接地扁钢、接地铜线等对电气进行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和系统接地,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井下地接网络系统,确保了井下供电的安全运行。井下的电动机控制均选用真空启动器或矿用低压磁力启动器进行控制,在电机控制箱内装置了继电保护系统,可以对电动机工作中出现的短路、漏电和过流等进行检测和保护。通过继电保护闭锁装置能够对风电和瓦斯电等进行闭锁工作,同时在回采工作面上构建完善防护系统实现瓦斯电闭锁。井下供电的电缆选用全部要按照国家的安全技术规章所规定的阻燃性电缆,确保井下供电系统能够安全的运行。

3 提高煤矿井下供电安全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提高井下供电可靠性。如果矿井下出现供电中断时,将可能会引起人员的伤亡,电气设备的损坏,从而给煤矿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保证井下供电的安全运行,矿井的供电系统必须采取两回电源进行供电的方式,对于排水系统、立井提升系统和通风系统等一类负荷必须从井下变电所中采用两路互为备用电源进行供电。井下供电双回电源回路系统必须引自不同的变电所电源,并要配置自动切换装置,当电源回路出现故障或停电时,可通过自动切换装置切换到备用电源上,保证电源的正常供电,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应单独设置井下供电的两回电源回路,不得与其它电路共用一个电源,这样可以确保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大型的煤矿,在井下进行两回供电时,为了避免两回路电源同时出现故障,应该具备菜油发电机作为备用回路电源。

(2)合理优化布设提高供电安全。通常煤矿井下的作业环境非常恶劣,而且影响安全的因素比较多,为了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合理的布设供电系统是提高供电安全运行的前提。井下供电系统一般采用的措施是提高井下供电电压等级、分列分段供电、增大供电电缆经济截面、装设相敏装置和合理调节供电方案等技术措施,也要加大井下供电系统运行维护力度,确保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完善继电保护设备系统。定制科学合理的井下供电继电保护方案,改进继电保护系统装置,降低供电系统故障,提高发生事故状态下动作的速动性、可靠性和选择性。对井下的动力变压器和高压电动机等设备均按照要求设置过负荷、短路、欠压释放等保护设施。根据井下作业的用电负荷类型、分布位置、保护等级和使用频率等,针对地下的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供电系统出现的各类故障,确保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4)加大井下供电设施检修维护力度。要根据井下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功率容量和性能来确定供电设备的功率,应该对供电设备及时的改装和升级,以满足井下电力的需求。井下供电设备的维修与检修要严格按照维修计划进行,确保其具有较高性能水平。在维修中,发现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时,必须要对其进行更换处理,严格禁止在作业区继续使用。对于陈旧的电气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减少因设备的故障而发生巨大的井下事故,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5)引入电气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引入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井下供电设备进行全程的动态管理。井下在线监测系统可以监测井下电网和电气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以及设备的性能,还可以通过监测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系统的运行状况,能够快速判断井下供电系统故障发生的区域,可以快速准确的采取措施来切断事故区的电源,保证供电的安全性。

4 结语

虽然电气设备技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供电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问题,而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影响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经济利益。因此,在煤矿井下供电时,要对供电的安全运行有个正确的认识,在供电系统维护中,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构建完善可行的井下供电系统安全网络系统,提高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确保井下煤炭开采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高效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吴秀文.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问题解决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3):34-35.

[2]路淑军,张伟.试析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12):67-68.

[3]赵凯.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隐患及处理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1(11):78-79.

第3篇:照明电气维护方案范文

[关键词]煤矿井下 供电系统 优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X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39101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要解决好上述诸多问题,不仅要提高井下供电安全、可靠的认识和意识,同时还应结合井下供电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法措施,提高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预防漏电和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已成为每个煤矿机电工作人员研究的重要内容。

1.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的技术要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中,第441、442条中明确规定,不仅井上需采取两回路电源供电运行方式,同时还将两回路供电运行方式技术规定延伸到井下采区变(配)电所中,这样可以确保井下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时,要求向局部通风机供电的井下变(配)电所必须采用分列运行方式等,这样可以确保井下通风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井下两回路供电电源采取并列运行,即按照一用一备和分列运行方式进行供电。另外,要结合井下采区供电机电设备的种类和负荷等级,确定合理的供电方案和运行方式,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确保井下作业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高效稳定进行。

2.井下供电优化布设方案

井下供电电源由地面变电所经二台升压隔离装置后,向井下采区作业面进行供电。地面上两台升压隔离装置采取一用一备运行方式,即:一台运行、另一台带电备用,通过双电源向井下采区作业面上的所有电气设备、照明、动力设备等用电设备进行安全可靠供电。井下变电所馈电盘柜向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提供双回路电源进行供电。井下动力电压等级按照机电设备功率容量按照6.3kV、660V、380V进行优化布设,照明、信号以及煤电钻等电气设备按照127V进行供电,交流控制回路按照36V进行供电。

井下所有供电系统均需要建立完善匹配的漏电保护体系,通过低压漏电保护器馈电开关实现漏电保护,避免漏电触电事故发生。井下按照规范要求均设置完善的接地网和接地极,并通过接地铜线、接地扁钢、等电位联结体等,构成完整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系统接地,通过汇集到井下主接地极中,构成一个完善的全矿井可靠接地网,确保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井下高低压电动机均选用矿用低压磁力启动器或真空启动器进行控制,同时在电机控制箱内装设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装置,为电动机的短路、过流、漏电等进行综合防护。在采区掘进工作面上,通过完善的继电保护闭锁装置实现风电、瓦斯电等闭锁工作,同时在回采工作面上构建完善防护系统实现瓦斯电闭锁。

3.提高煤矿井下供电安全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3.1提高井下供电可靠性

当煤矿井下一类负荷出现供电中断时,将会引起严重的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事故,不仅给煤矿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造成巨大社会负面影响。所以,必须保证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每一矿井均必须采取两回电源进行供电,且对于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立井提升系统等一类负荷,必须从井下变(配)电所中采取两路互为备用电源进行供电。井下供电双回电源回路,必须引自不同的发电厂或变电所,并配置完善可靠的自动切换装置,一旦工作电源回路出现故障,则会通过自动切换装置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回路,快速恢复供电,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可靠性。为了确保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井下供电的两回电源回路应单独设置,不得与其他负荷进行分接共用。

3.2合理优化布设提高供电安全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较为恶劣,且安全威胁影响较多,为了提高井下长距离供电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合理优化布设供电系统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取提高井下供电电压等级、装设相敏装置、分列分段供电、增大供电电缆经济截面、合理调节供电方案等技术措施,同时结合加大井下供电系统运行维护力度等管理措施,确保井下供电具有较高安全可靠性,保证井下作业安全。

3.3完善继电保护设备系统

完善井下供电继电保护方案,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系统,提高供电系统故障或事故工况下动作选择性、可靠性和速动性。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等高压动力设备、控制设备等,均需按照要求设置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等保护功能。煤矿应根据井下作业用电负荷类型、保护等级、分布位置、使用频率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井下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的优化设计,同时应采取各种先进的技术措施、设备装置等,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减少供电故障或事故影响范围,同时提高故障或事故排除速度,确保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3.4加大井下供电设施检修维护力度

煤矿井下供电设施要随用电设备功率容量、性能等参数的变化,及时准确做出相应及时升级改造。严格按照检修维护计划,对井下供电设备及时完善可靠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具有较高性能水平。维护检修过程中,一旦发现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存在防爆性能下降、遭受破坏等现象时,必须采取更换处理,严禁继续在井下采区作业面上继续使用。对于陈旧或不符合安全规程的机电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处理,减少设备故障发生,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3.5引入电气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

引入电气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对井下供电设备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利用井下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在监测井下电网、电气设备运行工况性能的同时,还可根据安全监测系统所检测到的相关特性数据,判断井下供电系统故障或事故的特征性质,快速准确的判断供电事故发生区域,便于制定高效合理的措施快速准确切断相应事故区域的电源,确保非故障区供电安全。

第4篇:照明电气维护方案范文

传统的应急照明系统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案:①采用自带畜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组成的应急照明系统;②采用专用直流电源集中供电的应急照明系统。这两种方案只是将应急照明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供电和配线系统来设计,与消防报警没有联网,无法做到响应火灾现场的变化,更不能动态地调整逃生方向指示,对现场逃生带来困难,此外,应急标志灯的日常维护和检修上存在着严重地滞后现象,应急标志灯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在发生火灾时应急启动,而应急启动的关键在于其电池充放电工作是否正常。依靠人力的维护和检修,不能及时发现产品问题,其反作用是在发生火灾时往往会给逃生疏散指示带来许多盲区,满足不了火灾逃生的要求。

我们在做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电气设计方案时,采用了具有电脑主机控制的智能型中央监测型应急照明系统,这一系统采用北京某公司推出的智能应急照明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该智能应急照明控制系统由带地址编码的应急灯,信号中继器及集中控制主机组成,该系统应用处理器和总线技术把建筑物内各防火分区的独立运行的应急照明灯组成了一个实时、高效、分布式控制的网络系统。

我们做了以下两种方案:①采用自带蓄电池的组成的应急照明系统(附图一);②采用专用直流电源装置组成的应急照明系统(附图二)。考虑该项目为一大型公共建筑,建筑内人员密集,疏散通道比较复杂,且应急照明灯具比较分散,不同防火分区内应急照明灯具数量差别很大,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我们采用了自带畜电池的组成的智能应急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比专用直流电源装置组成的应急照明系统有更高的可靠性,在分支电源线路故障情况下,应急照明灯仍能在一定时间内工作,缺点是电池放置分散,电池事故点多,维护较复杂;该系统中每盏应急灯内设置高能畜电池和微处理器,并通过数据总线与中央监测仪相连接,中央监测仪全天候无间断对每个灯具实时巡检,对现场各灯具的电源、电池、线路及灯具自身状态进行监测,并在第一时间以声光报警方式提示并显示故障灯的位置及工况,这样每盏应急灯具有无故障可以得到及时报告,方便了应急灯能得到及时维护,并有效保证了应急照明的可靠性。

智能型应急照明控制系统能与消防报警系统联网工作,在消防控制室确认火灾信号后,智能应急照明控制系统能及时自动点亮疏散区域内的应急照明灯具,并在正确的安全出口处增加闪烁及声音提示,与传统应急照明系统相比,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性,缩短了应急照明的响应时间,使现场被疏散人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疏散导向指示;以避免逃生人员错过出口延误逃生时机。智能型应急照明控制系统,能对现场每个应急疏散灯进行编程控制,可使疏散指示以光流的形式,动态指示逃生路径,这样在烟雾环境中,逃生人员可以清晰及时的判断逃生方向。

智能型应急照明控制系统与消防报警系统联网,在确认火灾信号后,使所有应急疏散诱导灯按照合理的逃生逻辑调整指示方向,其遵循的逃生逻辑为:①诱导方向必须远离着火点方向;②着火点以上楼层应避开向着火层火点发生的临近的出口疏散;③接近或到达出口时有声音提示,以免错过出口,延误逃生时间。

第5篇:照明电气维护方案范文

关键词: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技术管理措施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机械设备以及照明等均需大量用电,必须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来满足施工用电需求。由于施工现场的条件比较差,临时性以及可移动性强,对电力负荷的要求比较大,因而对工程施工的电力安全供应要求更高。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忽视安全用电管理,极易造成电气事故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制定合理可行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用电安全。

施工现场用电组织设计

1.1施工现场勘测与电气平面布置

在工程项目中,用电设施的安置应首先根据总平面图对施工现场详细勘测,熟悉建筑物具体的位置,待建工程与已建工程的管线联系,对地形进行测绘,明确地下上下水管线或其它管线的具体布置。对工程项目周围的外电架空线路,外电线路电压等级以及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进行详细了解,确定电源变压器,电源进线以及总配电室的布置情况。之后依据施工总平面图中建筑工程数量、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材料加工车间布置,施工人员居住宿舍、项目办公室的位置,综合分析确定总配电柜内的供电回路布置,进而确定电箱、开关箱以及移动配电箱的数量,根据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施工照明确定分配电箱回路数,根据设计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查清用电机械设备的数量及用电容量。各项基础信息明确后,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制定总配电室、分配电箱以及开关箱的位置,然后根据电缆线路以及勘测情况确定电缆埋设及总体布置方式。

1.2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是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力负荷,负荷计算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供电线路,供电装置以及电压变压器,发电机中的电流与功率计算。施工现场用电负荷计算一般首先确定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设备容量与计算负荷,之后进行用电设备组的用电负荷,最后计算配电控制室的整体计算用电负荷,采取由用电机械设备开始计算,进而供电装置与供电线路,最后是电压变压器的方式计算。

1.3变压器的选择

根据上述的负荷计算结果,如果低压供电可以满足施工建设的要求,则无需安装供电变电压设备,如果施工用电量较大,施工现场供电设备难以承担,必须箱当地用电部门提出申请,就近结合高压供电电网安装电压变压器,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

1.4施工现场配电线的选择。

施工现场的配电线路,主要有架空线路,电缆线路以及室内配线三种。对于配电室,还应设置配电母线。对于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者铝线。由于铜导线的电气连接性比较好,电阻率较低,有利于降低线路电压损失,但是成本较高,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铜线。严禁使用的导线。导线的截面则是根据供电线路的负荷计算,绝缘导线允许温升,初步确定,之后结合线路电压偏移以及机械强度规范,按工作制校验,从而最终导线截面。

1.5配电箱以及开关箱的选择

配电系统主要包括配电柜、分配电箱、开关箱等部分组成,配电箱以及开关箱箱体应采用冷轧钢板或者其他阻燃绝缘材料加工而成,为了确保工地用电安全,配电箱必须可靠接地,并设有漏电保护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开关箱箱体钢板厚度应大于1.2cm,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应大于1.5cm,箱体表面应经过适当的防腐处理。

2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2.1保护接地接零措施

根据相关施工安全规范要求,施工现场供电系统必须采用TN-S或者TN-C-S等保护接零系统。其中T代表电源的中性点接地,N表示设备外壳接地,S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TN-S方式供电系统是将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TN-S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不存在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存在不平衡电流,专用保护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 PE上,安全可靠,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TN-C-S方式供电系统在建筑施工临时供电中,如果前部分是TN-C 方式供电,而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 TN-S方式供电系统,则可以在系统后部分现场总配电箱做重复接地,分出PE专用保护线 ,需要注意的是PE保护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跳闸造成大范围停电。另外,对于供电系统设置,严禁将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混合连接,这是因为如果外壳接地的设备由于碰壳,造成事故电流不能熔断熔体或者电器保护装置不能动作时,设备外壳就会带有电压,使整个中线的对地电压升高,于是造成其他接零设备的外壳同样产生对地电压,带来危险。

2.2施工现场配电控制

在施工现场,供电系统必须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要求,用电设备处照明箱外必须具备各自的专用的开关箱,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杜绝同一开关箱控制多台用电设备的现象。总配电箱应设置在离供电电源较近的区域内,分配电箱布置在负荷以及用电设备集中的范围,分配电箱距开关箱距离控制在30m以内,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用电设备间距宜小于3m。对于配电箱的漏电保护须定期检查其灵敏可靠,对于三个及以上回路出现的配电箱,电源端须需要设置隔离开关。配电箱的漏电保护停用时间较长,或者大电流短路掉闸的情况,必须再次重新检测可靠性,各项技术参数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3施工现场外电防护

外电线路主要指独立于施工现场之外的固有供电线路,一般情况下,外电线路多架空线路,也有的为地下电缆。因为外电线路的位置已经固定,所以在施工现场,必须与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或者采取相应的屏护措施,以免施工过程中因碰触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外电线路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如下表所示:

2.4施工现场用电防雷与防火保护

施工现场防雷应该首先明确各机械设备是否在邻近建筑设施的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以内,如果在防护范围之外,必须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以免直击雷或者雷电感应造成破坏。对于机械设备的防雷引下线可以通过其金属结构体,但需要注意保证电气连接,此外,防雷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必须合格,导线连接一般采用双色线并附加接线端子,施工现场内所有防雷设施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均要小于30Ω。施工用电安全还应考虑到防火保护,在施工现场应及时清除电气设备以及线路附近的易燃物,或者通过阻燃隔离进行防火防护;不对于变压器、发电机等供电设备场所,严禁各种烟火,对于电气设备位置集中区域,必须配置用于电气火灾灭火的的灭火器材。

2.5施工现场照明用电

施工现场的照明用电必须按规范要求配备专用的照明配电箱,施工现场所有照明电源必须从照明配电箱内接出。对于施工现场的外界固定照明灯具,控制器安装离地距离大于3M,室内灯具距地安装距离大于2.4M。所有照明电源线必须穿管保护,按永久工程明敷要求设置,要求配件齐全。地下室以及楼梯等临时照明可以采用36V低压电源供电,低压变压器一般多选择双绕组变压器。对于停电后必须撤离施工现场的作业,必须按照要求设置应急照明,照明灯具的外壳必须作好保护接零。严禁使用花线或者护套线作为施工现场的照明线。

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管理措施

(1)加强用电安全技术档案管理。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管理,首先对于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与审批,应制定合理可行的制度,并建立相对齐全的的用电技术管理档案。档案主要包括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资料,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修改资料,技术交底资料,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资料,电气设备的测试以及调试记录,接地电阻测定以及定期检查记录,用电设备维修工作记录等。

(2)建立技术交底与安全检测制度。在施工开始之前,向施工现场的专业电工以及各用电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交底,使其明确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熟悉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以及施工用电的注意事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施安装结束后,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进行检查,主要进行接地电阻,电气绝缘电阻值以及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方面的测试,以便于实时监测临时用电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3)建立安全用电的维修与拆除制度。在施工现场,对各项用电设备应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保养工作,对于各项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表,对于维修时间地点,维修的设备及故障原因,技术措施与处理结果、维修人员以及检查人员作出详细的记录。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待工程结束后,应该有计划有组织的统一拆除,拆除前制定拆除方案以及拆除作业安全保护措施。

(4)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对设备的操作人员、监护维修人员明确人员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用电管理奖惩措施。通过建立安全检查以及评估制度,对于施工企业以及项目部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电工以及用电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定期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安全作业。

结语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于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用电组织设计,可靠的供电配电设备,科学合理的技术以及管理措施,是保证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技术管理并重,提高安全防患意识,才能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西庚.对重复接地电阻有关问题的分析[J].建筑电气,2005,(02).

[2]卢凯.浅谈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 2008,(01).

[3]邹文施工用电常见的安全隐患、原因及改进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08).

第6篇:照明电气维护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层复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Abstract:The high-rise building complex power supply system energy saving design involves many aspects, the article in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of electric energy conservation design basic principles briefly elaborated, overall planning of system energy saving design measures are discuss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sel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of energy saving optimization design process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the economic selection energy saving design, wire and cable, the economic selection energy saving design, and energy saving design harmonic treatment energy saving design key points of a careful analysis research.

Keywords: high-level complex architecture; For distribution system; Energy sav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复杂建筑如大型写字楼、商场、购物中心等,其内部结构功能均较为复杂,用电设备系统也较多,包括大量的机械动力设备、电气设备、系统完善照明系统(工作照明和应急照明)、以及完善消防报警安防系统等,这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建筑电气中的核心用电大户,其对电能消耗量相当大。但由于受传统建筑电气供配电系统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高层复杂建筑物内部供配电系统中能源浪费较为严重,节能潜力非常大。据一些统计文献资料表明,在综合性高层复杂建筑内中央空调和通风空调的电能总能耗高达36%以上,而照明系统能耗高达35%以上。面对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升级改造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系统节能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对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采取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践意义。

1 高层复杂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节能设计基本原则

供配电系统是高层复杂建筑主要动力载体,同时也是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过程中,要在确保建筑物电气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进行变压器、电缆的经济选型,以及考虑后期建筑供配电系统发展规划,通过方案技术性、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设计出高效节能经济的优化方案,实现高层复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降耗的目的。

1.1 要满足建筑物内部电气系统功能正常发挥

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过程中,要以满足建筑物内部电气系统功能正常发挥作为设计方案的基本前提,如供配电系统要满足建筑物内部各机械动力设备系统、电气设备系统、照明系统、以及消防报警安防系统安全可靠用电需求;要满足照明房间或场所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技术要求;要满足中央空调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基本温度、湿度用电需求;要满足电梯等电机拖动系统安全用电需求。满足建筑物功能安全稳定、节能经济的高效正常发挥是高层复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必须遵守的基本前提。

1.2 要综合考虑供配电系统运行经济效益

在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过程中,不要一味追求设计阶段的节能效果,而忽略了系统后期运行维护费用。要从设计、施工、运维维护等方面,综合考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方案的实际经济效益。要综合考虑供配电系统投运后运行维护长期性节能效益,不能以系统后期昂贵运行维护作为代价,来换取设计阶段短缺较小的投资节省。而是应该考虑运行维护期间长期的节能降耗措施,使设计阶段增加的少量额外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时间内就能通过合理的节能降耗措施相抵扣,从而有效提高设计方案的节能经济效益。

1.3 要用发展眼光进行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高层复杂的综合性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节能设计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设计方案的节能效果要从长远发展眼光着手,要从建筑物后期扩建、周围环境、以及电气系统投运后功能性能等方面,在设计方案中始终贯彻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材料新型、以及设计方案不会短期落伍等设计理念,精心考虑、详细计算、以及仔细斟酌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方案中的具体设计细节,确保整个设计方案具有较高节能经济性。

2 供配电系统总体规划节能设计措施

在高层复杂建筑供配电系统总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统计计算电气负荷容量,并充分考虑供电方式、供电距离、以及用电设备的功能特点等因素,要做到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尽量简单可靠,操作维护方便。高层复杂建筑总降压变配所应尽量布设在靠近负荷中心部位,以缩短供电半径,降低供配电系统运行线路损耗。另外,要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台数、型号以及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方式,设计出根据季节性负荷变化而能够灵活投切和分配调度的变压器调节方案,实现配电变压器的节能经济运行,有效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率,减少由于轻载等不利运行工况造成的大量不必要电能损耗。

3 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技术要点

3.1 配电变压器节能经济选型设计

不同型号的配电变压器,其制造生产所选用的绕组材料、截面积等均有所不同,相应其电能转换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当然其价格也明显不同。最合理经济的配电变压器节能选型设计方法,就是根据回收年限来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型号。由于影响配电变压器经济效益的因素较多,在实际工程设计工程中,为了简化计算,通常不考虑资金占用存在的时间因素,也就是只考虑不同型号配电变压器支出费用的价格差和年耗电的电费差,则配电变压器投资价差回收年限可以表示为:

为了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节能经济效益,在经济回收年限选择时,按照《关于节约能源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暂行规定》中相关技术规定要求,配电变压器的计算投资回收年限通常不应超过5年,最长不能超过7年。

配电变压器选型时,应优选空载、负载损耗相对较小的节能型配电变压器。例如对容量为315kVA的配电变压器而言,S13系列与S7系列配电变压器相比,其负责损耗由4795W有效降低到3650W;其空载损耗由766W有效降低到340W,也就是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其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明显。在高层复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过程中,优选高效节能型配电变压器代替常规高能耗配电变压器,不仅可以提高系统中电能资源转换效率、降低配电变压器运行能耗,同时还可以有效延长配电变压器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3.2 电线电缆节能经济选型设计

在高层复杂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节能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人员或业主人员为了偏面追求设计造价控制,减少工程整体投资,在供配电系统电线电缆截面选型设计时有时过于偏小,虽然能够满足建筑供配电系统中计算电流和设计负荷要求,但却忽略了供配电系统中电压降和线路损耗等影响因素,导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线损能耗较大,运行过程中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电气)》一书中,明确指出供配电线路在满足电压损失和短路热稳定的前提下,如果其年最大负荷运行时间Tmax

3.3谐波治理节能设计

降低或抑制高层复杂建筑供配电系统中的谐波分量,可以有效地提高供配电系统电能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从而有效提高供配电系统中电能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设计谐波治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供电电能质量和降低线损,达到节能降耗、经济运行目的。当供配电系统中,具有相对集中运行较为稳定的大容量(如200kVA或以上)非线性负载运行时,宜在设计方案中优选无源滤波器进行谐波治理,提高供电电能质量;当系统中具有大容量(如200kVA或以上),且运行工况较为复杂、断续工作较频繁的非线性负载设备运行时,常规的无源滤波器不能有效进行谐波抑制,此时宜优选有源滤波器进行谐波治理;当供配电系统存在上述两类大容量非线性负载时,宜采用有源无源组合型滤波器。对于有条件的工程中,宜优选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一体化智能自动化装置,有效提高供电电能功率因素和电能质量,确保高层复杂建筑供配电系统中各电气系统性能的高效稳定发挥,降低供配电系统运行损耗,达到节能降耗的优化设计目的。

4 结束语

高层复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涉及到许多方面,本文仅对工程设计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实际供配电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提高设计方案的节能经济效益,是电气设计人员必须长期面对的课题,也是其在实际设计工程中需要认真考虑研究探讨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众励,赵济安,邵民杰.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综述[J].低压电器, 2007(4): 1-5.

[2] 李蔚.电气节能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电气,2006,25,,(2):29-33.

第7篇:照明电气维护方案范文

【关键词】 学习领域 工作过程系统化 校企合作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设计中是以培养学生调试、操作及维护等能力为重点,以供配电设备制造和运用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1. 课程设计的思路

1.1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

1.1.1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

1.1.2与在企业一线从事电气设备生产、运行、维护的毕业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本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训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修改意见。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入交流,确立了以面向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电气设备的生产制造、装配等岗位、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入手,确立了以围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这一主线,构建“应用性理论知识讲授+专项训练+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1.2课程体系重构

我们按照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等流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

1.2.1工作岗位调研、分析

经过调研,确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相关行业企业的电气运行工作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或从事电气安装及检修工作对二次系统的安装和检修工作。

1.2.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经针对所有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如下表。

1.2.3课程目标确定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将电气控制知识与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是:熟悉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功能、保护方式,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操作、运行、检修、维护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

1.2.4确定课程标准,设计任务载体

分析整合后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特点,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分别为:继电器的调试、二次回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容器保护调试、线路保护调试、电力变压器保护调试、母线保护的调试、微机保护调试、保护系统调试,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

2.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课程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重视学生在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室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2.1教室与实践地点一体化

教学地点设在工厂供配电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电力系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及企业现场,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

2.2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围绕8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展开,各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标准化教学环节为: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能力目标、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模拟职业环境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检查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是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人和引导人,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方式来组织教学。

2.3教学中做到工学结合

安排学生进企业实习:时间为2周。通过对高低压开关柜装配、调试;变压器绕线、组装等实习实践,加深对电气设备结构的认识,掌握设备安装检修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得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3.1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目标,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职业态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调查有10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他们操作技能,教学效果好。

3.2引导文法。开放教学资源教学法充分利用CAI课件、教具、实践教学设施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诱发学生按照引导文自主查阅资料,分组讨论交流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3学生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并按照 “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案例教学法。将实际案例引入教材、教学体系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

结束语

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寻求与企业合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源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将扭转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统领课程设置的局面,并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与此相应,新型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教学资源保障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也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该课程于2010年4月被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朱强; 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1).

[2]刘燕,王峰,程航.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开发方案[J]. 高教论坛, 2009,(07) .

[3]李宁,冯道宁.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组态软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 广西轻工业, 2008,(11).

[4]侯建军. 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J]. 教育与职业, 2008,(23).

[5]黄绍川. 基于工作过程中的高职《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 科技风, 2008,(20).

第8篇:照明电气维护方案范文

【论文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其他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设计中是以培养学生调试、操作及维护等能力为重点,以供配电设备制造和运用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1. 课程设计的思路

1.1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

1.1.1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

1.1.2与在企业一线从事电气设备生产、运行、维护的毕业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本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训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修改意见。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入交流,确立了以面向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电气设备的生产制造、装配等岗位、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入手,确立了以围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这一主线,构建“应用性理论知识讲授+专项训练+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1.2课程体系重构

我们按照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等流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

1.2.1工作岗位调研、分析

经过调研,确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相关行业企业的电气运行工作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或从事电气安装及检修工作对二次系统的安装和检修工作。

1.2.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经针对所有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如下表。

1.2.3课程目标确定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将电气控制知识与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是:熟悉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功能、保护方式,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操作、运行、检修、维护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

1.2.4确定课程标准,设计任务载体

分析整合后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特点,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分别为:继电器的调试、二次回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容器保护调试、线路保护调试、电力变压器保护调试、母线保护的调试、微机保护调试、保护系统调试,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

2.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课程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重视学生在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室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2.1教室与实践地点一体化

教学地点设在工厂供配电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电力系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及企业现场,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

2.2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围绕8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展开,各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标准化教学环节为: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能力目标、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模拟职业环境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检查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是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人和引导人,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方式来组织教学。

2.3教学中做到工学结合

安排学生进企业实习:时间为2周。通过对高低压开关柜装配、调试;变压器绕线、组装等实习实践,加深对电气设备结构的认识,掌握设备安装检修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得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3.1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目标,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职业态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调查有10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他们操作技能,教学效果好。

3.2引导文法。开放教学资源教学法充分利用CAI课件、教具、实践教学设施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诱发学生按照引导文自主查阅资料,分组讨论交流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3学生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并按照 “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案例教学法。将实际案例引入教材、教学体系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

结束语

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寻求与企业合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源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将扭转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统领课程设置的局面,并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与此相应,新型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教学资源保障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也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该课程于2010年4月被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朱强; 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1).

[2]刘燕,王峰,程航.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开发方案[J]. 高教论坛, 2009,(07) .

[3]李宁,冯道宁.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组态软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 广西轻工业, 2008,(11).

第9篇:照明电气维护方案范文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输配电线路 运行维护管理 分析研究

1 前言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在整个发展中的支撑地位日趋显现出来,输配电线路在电力运行系统中极其重要,其运行稳定性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基础。现代社会用电客户在不断增多,电力消耗量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电力系统的负荷量也在持续增加,并且随着电力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输配电线路维护与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情况与新问题,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线路里程较长,过境区域较广,节点偏多,对天气影响依赖性较高,一旦出现运行故障,将会对整个供电线路的稳定运行以及群众生产生活用电产生影响,所以应当开展科学有效的维护与管理。

2 输配电线路特点与维护管理重点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电力行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输配电线路承载的负荷量持续增高,运行环境与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更加复杂,对线路管理维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难度。首先,输配电线路受环境与气候影响的因素较为明显,随着供电线路的改造与扩建,输配电线路过境的区域更为广阔,面临的气候条件与环境条件更为复杂,恶劣天气时有发生,强雷电暴雨天气、暴雪天气以及环境污染等状况,对输配电线路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其次,输配电线路维护的工作量呈现出不断增高的状况,随着输电电压的升级,电力线路运行中需要使用更多数量的绝缘子,不仅使用的绝缘子数量在增多,并且长度也在增加,具体维护管理工作的量也在相应增加。第三,随着电力科技的发展以及新技术与新成果的广泛运用,新型材料也在不断运用与推广,对管理维护人员的业务技能以及素质层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及时进行充电学习,掌握与电力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岗位履职能力。第四,电力能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用电客户对于电力的依赖性不断提高,要求输配电线路保持高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维护与管理工作应当按照严要求、高标准的原则进行,以满足客户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3 输配电线路维护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进一步发动群众,形成维护管理的立体体系

输配电线路过境区域较为广泛,属于超长线路,管理与维护工作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因素较多,如果仅靠电力部门有限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人员,检修与维护工作显然难以完全到位,采取群众工作路线是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途径。电力部门应当加强电力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张贴宣传画、发送手机短信、宣传车巡回宣讲等形式,让基层居民增强对输配电线路维护以及安全运行重要性的认识,充分重视线路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基层变电所还要深入村居、社区对群众开展电力知识讲座培训活动,让群众多了解电力知识,有重点地培训一些有电工基础的群众,适当投入资金,鼓励群众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协助开展输配电线路巡查维护工作,遏制人为破坏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向电力部门反映,在第一时间开展抢修维护以及隐患排除工作。

3.2 进一步强化巡查,及时处置发现的安全隐患

线路巡查工作是输配电线路管理维护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要建立强有力的巡查业务骨干班子,充实人员,加大巡查力度,除了做好工作日白天的巡查工作之外,在夜间也要安排一定的人员开展巡查活动,要突出巡查工作的重点,对杆塔、灯塔等设备要进行重点检查,建立起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巡查机制。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输配电线路故障或者异常现象时,要及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与检查,找准事故原因,开展处置,需要设备与人员支援的及时申请,将故障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对于事故或者故障的部位、原因要进行详细记录备案,便于在下一步的巡查中加以关注,提高输配电线路巡查的针对性效果。

3.3 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对绝缘子的性能保护

输配电线路所过境的环境条件差别较大,不同区域的绝缘子性能也出现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地区灰尘覆盖较多,有些地区有酸雨或者有害气体侵蚀,都会影响性能额缩短使用寿命,引发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所以应当强化对绝缘子的重点维护工作。管理维护工作人员首先要对绝缘子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掌握数量与分布以及腐蚀状况,设置出针对性的维护计划。要定期开展清扫工作,去除表面杂质并加上防护层,增强表面电阻率、控制电流泄露,如老化严重则建议进行更新。线路维护中建议使用新型材质的防污绝缘子提高绝缘效果。线路老化严重的也要考虑导线更换问题,杆塔分布不合理以及倾斜的要进行调整、加固,损坏的要及时更换,保证线路安全。

3.4 进一步传递压力,有效提升维修管理的质量

为了提高输配电线路维护管理工作质量,要对过目标任务以及职责分工进行细化与明确,对不同岗位与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与考核挂钩。各级检修岗位人员要坚持门槛原则,保证这一支队伍业务精湛、责任心与奉献精神强,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从事输配电线路维护与管理工作。在维护工作中如出现安全性与经济性相冲突现象,应优先考虑安全性。检查维护工作要建立完善的台账资料,管理维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处置,并及时进行汇报,档案信息妥善保存。

4 结语

输配电线路维护与管理工作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各级电力部门应当针对自身工作实际,制定详实的工作方案,配备有力的工作班子,扎实抓好这一项工作,切实提升电力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董玉芳.对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1(2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