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今社会教育现状范文

当今社会教育现状精选(九篇)

当今社会教育现状

第1篇:当今社会教育现状范文

因此,当中国校友会网了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分析认为高考状元们在职场上表现远低于预期,大部分状元的职业成就并不突出后,立即有人对这个结果表示惊叹,觉得状元们的成就很不可思议;也有一些人幸灾乐祸,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一片“现代伤仲永”的氛围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和思维。

不难理解这是因为常人对状元的职业预期想当然是出大名、发大财、当大官、成大事。按照这种标准和逻辑,现实的结果当然会让很多人表示不解和惊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状元们职场表现不佳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是更值得欣慰和接受的事情。

众所周知,在现有的考试、选拔制度下,高考状元必定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物,同时也必将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先享用者,如果他们走向社会后,依然成为最有成就的一群人,可以想象将会是怎样一种景象?那么我们的高考,这个宣称是“最公平的制度”恐怕就成了不公平的最大制造者,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以及他们的孩子就永远输在了起跑线上,永远没有机会翻身了。而“高考状元职业成就不突出”,则恰恰说明当前的社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这种趋势,使每个人成功的机会和渠道变多了。

所以说,高考状元职业成就不突出不应当被过度解读,试想,如果把锄草播种作为高考科目的话,那么经验丰富的老农势必会成高考状元,然而老农基本上很难在其他方面或者在职场有所突破。所以说,我们应当理解状元,没必要把板子打在状元身上,该反对的,不是状元,而是唯分数论。

第2篇:当今社会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教育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所谓教育学就是一门相对独立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教育的现象等问题。教育学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逐步积累经验、探索研究中形成的,为了研究过程的准确性,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跟踪调研反馈,尤其在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活动复杂多样化,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走访跟踪,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无误。但目前,我国教育学课程的开展之路走的并不是那么顺利,如何有效的开展教育学课程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问题,如何开展、怎样开展、用什么样的宣传手段去吸引学生的参与,高职院校的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如何进行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当下的一大难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为了大力推进教育学课程的展开,诸多高职院校都将教育学纳入第二学历,也就是说,在校期间,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将教育学作为第二专业去学习,在毕业时就可得到双学位证书,这在当今就业压力庞大的今天,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好的选择,扩大了就业面,减少就业压力,同时也带动了教育学专业的发展。

一、我国教育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事事都离不开网络,在网络中我们可以汲取到最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快速知道国家新闻大事,可以在网络的世界中尽情去索取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当然,也包括教育教学所需的材料,如今,我国的教育学就业压力很大,这种压力并不是来源于竞争多么激烈,而是来自于就业率的低下,这个根源往往就是我们的教学模式、课件太过陈旧,没有适应这个时代所需。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教育学专业目前的专业人数愈发减少,根本原因就是就业问题,所以在学校的重视程度不高,但如今,国家大力扶持推进高职院校教育学的改革,所以我们要响应号召,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将我们古老的本本主义适当的摒弃,多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将课件做成PPT,每日更新最新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们所学的知识,永远是最新的,将教学中的实用性提高,例如,考什么讲什么,用到什么学什么,要摆脱那种不切实际,不实用的教学模式,要摆脱书本上一成不变的古老概念的和原则,多讲案例和经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抽象化的东西实际化,将书本上的概念放到现实生活实践中,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这里仍然适用。教育学教材的内容滞后,教学手段传统成为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学专业的一大难题,摆脱这种原始、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使中国的教育学发展之路不可限量。其次就是课堂的教育模式太过于传统,仍旧延续着老师讲课,学生记录的状态,要将这种师教授业解惑转变成学生课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生活化,由几个学生组成小组,用讨论、表演、演讲、实验等方式展现出来,将枯燥乏味的说教课堂变成生动演绎的模拟化职场,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转变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普遍状态。认真教学的知识反而无用是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的通病,要转变发展方向和方法,将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发展下去。

二、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学的发展前景

以学习者的就业为根本目标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现如今,我国的高职院校逐渐的人性化,成立了定向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签订合同,使学生毕业后不会失业的问题得以解决,但这样一来,对学生的专业性的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高中院校冗杂。没有能力没有成绩的院校在这个大市场中就会被淘汰,这样一来严重影响的就是在校就读的学生们,所以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学生们的好前程,高职院校纷纷献谋献策,想出适合本校发展的有效办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必须满足需求上的变化,为学生们提供综合型的培养引领。将新目标的发展方向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新课标的理念,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充分的调动教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所需要的专业证书的取得打下坚定的基础,实现双赢的共同发展目标。如今的教育学专业之所以会出现毕业之后就业难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模式与市场的需求不挂钩,脱离了市场的需求,一些院校盲目的推进一些热门的专业,使之在毕业后出现热门专业扎堆就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市场秩序,扰乱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推进教育学专业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的缺乏,许多院校的都因此而困惑着,但我认为,进行网络化的整体管理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达到师资的有效资源配置,从而不断的提高教育学专业的发展速度,实现结束学习可以高速有效的投入到工作中的愿望和状态。高职院校要准确的定位自己的价值,帮助学生在所学专业毕业后能找到和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将校企合作的宗旨得到本质上的回归,不仅如此,主要的还是在教育学专业推陈出新,将所学的业务精华充分的发挥到工作中,使学生毕业可以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将教育学低就业率的现状彻底打破。

三、结语

各行各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在这个社会中立稳脚跟,必须时刻跟上发展的脚步,不断的创新,我国的高职院校数量之多,专业之广,培养的服务技术型人才之多,给这个社会不断输入新的血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课堂是第一发源地,以我们探讨的教育学为例,在这个社会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教育学的就业率却如此的低下,这是整个教育界的耻辱,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态,将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投入到各个院校中,使教育学专业重新回到热门的专业,并在就业中的位置不断提高。让诸多院校打着特色化的专业不在是虚有其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化,以此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的教育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方向,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可以有立足之地,并且保持亘古不变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娟,王东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职业》2014.

[2]李亚文.应对新课改高职院校教育学课程模式探讨《.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

第3篇:当今社会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11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再加上网络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体育教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此,本文从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出发,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中学体育教革提供借鉴。

一 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受我国传统教学思想“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多数中学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重点放在学校的升学率上,对文化课过分注重,对体育教学则呈现出“可有可无”的状态,在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还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我国自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体育大国,体育健儿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群众的体育觉悟仍处于薄弱环节,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中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希望、国家建设的栋梁,身体素质若得不到有效保障,将会直接影响我国今后的发展。此外,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基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一些中学至今缺乏完善的体育锻炼器材与锻炼场地,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肆意地更改教学计划,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体育锻炼。

二 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整个中学的教学活动中,体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和团结互助的品质,使其在今后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针对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需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1.重视体育教育,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在重视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其基本前提在于端正体育认识,去除功利思想,加大体育投入,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及锻炼方式纳入中学的整体教学活动中。中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才能保障中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与策划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教学能力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就需要各个中学在重视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除了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外,还应从文化素质及教学能力上进行加强,使体育教师切实掌握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在重视体育的过程中,各个中学还应积极地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将理论讲解与运动实践充分地相结合,保证体育教学质量。

2.加大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作为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中学整体教学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与体育教学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育教师在渗透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整个体育教材及学生的实际锻炼状况,巧妙地引入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感受到运动乐趣的同时,还能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体育锻炼中。与传统体育教学不同的是,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将体育运动的原理与实践充分结合,在深化理论理解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此外,在整个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自己的意志、毅力及团结互助的性格品质,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3.加大发展体育教育科技化发展

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体育教学课程设计的现代化,在21世纪的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除了准确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及体育的基本知识外,还需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及学生的实际运动状况,将体育运动与学生的个性充分结合,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运动兴趣,大力开展体育运动项目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在体育教学的模式上,中学负责人应积极鼓励体育教师进修创新,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确保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质量,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结实的基础。

三 总结

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的说来,在21世纪国际间的竞争中,说到底就是对人才的竞争。中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接班人,其身体素质及道德品质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同时还关系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针对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相信在相关部门及广大体育教师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小妹.阳光体育背景下苏北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2]冯瑞、庄月红.豫南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魏跃军.初中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对策初探[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12)

[4]常云.对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以皖西地区为例[J].科技信息,2011(32)

第4篇:当今社会教育现状范文

摘要 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调查,并做出相应的分析,为今后的教学做出方向性的研究。

关键词 云南农业大学 体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去向 调查研究

本文对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自建院以来所毕业的七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今后体育教学提供现实性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届所有毕业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关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等相关性文献。

2.问卷调查法。制订并通过因特网发放问卷120份,采取E-mail分发及回收的方法。

3.访谈法。针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对高校专家教师访问。

4.数据统计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自建院到现在一共毕业了559人。

表1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统计表

部门 高校 公安、武警

、消防 中小学 俱乐部 国营

企业 私营

企业 考研

升学 自主

创业 其他

人 数 5 48 256 16 76 102 5 24 27

比 例 0.9% 8.6% 45.8% 2.9% 13.6% 18.2% 0.9% 4.3% 4.8%

(一)从表1可以看出,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目前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学教师,当岗教师所占87%,同时大部分父母送孩子上大学的目的。从调查结果中得知,近几年从事中小学教师的比例逐年下降,到私营企业及自主创业比例逐年增高。

表2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择业标准调查表

择业条件 经济收入 社会地位 工作环境 发挥个人特长 升学

人数 56 32 16 4 12

比例 48% 26% 13% 3% 10%

(二)从表2可以看出,经济收入的高低,是大部分学生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而升学和个人特长的发挥在就业因素里排在末席,从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家庭情况,都想尽快就业,尽快有自己的经济收入。但调查得知来学校对体育专业招聘单位,所开出的薪水远远达不到学生的期望值。

(三)对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从全国来看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十分严峻,毕业当年就能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少,积压的往届毕业生越来越多,从而使体育专业成为难就业的“长线”,针对我校毕业生现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1. 就业观念

首先,现在我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停留在2000年以前,大多数还希望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公立学校等,对私立学校、企业、健身场馆、各类俱乐部等兴趣不大,抱着找个金饭碗的观念来上学,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是当今毕业生从业的主流,但由于岗位较少,大部分人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没有回报,而其在这一时间内还浪费了很多就业机会。这样的结果学生和学生家长都知道的,但他们仍然要去尝试。其次,毕业生对自己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等。

2.学校教学模式

学校的教学主要面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的,但到中小学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也就是说,很多学生在今后就业和学校所学的知识没有联系。学校大部分教师只上课,而不关心就业和当前的就业状况,以及现在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教学和就业基本脱离。

3.学生就业自我准备不充分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准备不充分,没有把所学的知识和未来的工作联系到一起。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长远规划,大部分学生对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及变化不关心,对今后自己的职业目标很模糊,没有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地为将来的发展作准备。

4.培养方式陈旧

随着现在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体育教师、教练员市场的不断饱和,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出现多样化趋势,所需体育人才的专业门类在不断扩大,只满足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目前,我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仍然定格在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从而形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就业不挂钩的格局。

(四)对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就业状况的对策。

1.找个固定的工作的就业观念在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要想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必须做到持之以恒,从早做起,从广做起。

从早做起:对新生及新生家长进行就业宣传,开展专题性的就业讲座,让学生在大一就明确目前的就业形势。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并且促使学生早做自己的职业规划,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早做准备。

从广做起:当今就业形势不仅仅让有子女在上大学的家长知道,还要让在就读高中或初中的家长都知道。

2.体育教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从教技能和教学能力,特别是加强对健身技能的指导和传授,增强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教学岗位上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应扩展专业的培养目标,促使学生做好职业设计与规划,拓宽学生专业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了解社会对体育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把握学生可能就业的新领域、新动向,并根据其需要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扩大就业范围。

3.促使学生做好职业设计与规划,拓宽学生专业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了解社会对体育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把握学生可能就业的新领域、新动向,并根据其需要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扩大就业范围。

4.体育课程教学适应学生所需,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课程设置应合理化。做到社会需要什么样人才,就开设相应课程让学生学习。例如现在各大健身中心都比较需要健身会籍顾问方面的人才,但为何没有此专业,这是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凤梅.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职业.2010(3):26-27.

[2] 程绪彪.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池州师专学报.2006(20):108-109.

[3] 李宇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6):94-96.

[4] 陈阿娜.金融危机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0(1):100-102.

[5]于洁.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国家就业政策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92-193.

[6] 李慧林.河南省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供求关系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6(5):67-72.

[7] 卢捷.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51-252.

[8] 徐彬,冯秋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80-81.

第5篇:当今社会教育现状范文

一、现如今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现状 1、现在美术高考被过度热捧所引起的问题。不少文化成绩不够,也没有特殊艺术特长的学生只是将美术高考当作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捷径,那些学生的家长抱着同样的心情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艺术专业这条道路,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了高等艺术学院的大门上,这样的现状成为不能忽视的事实。作为学校,从中获利的心态更是有增无减,学费的增长,学生的扩招让高等美术的招生标准迅速降低。有违国家对于扩招的真正意义,也有违根本的教育规律。 如今我们所看见的高等美术教育与美术产业上的繁荣是虚的,兴盛是假的。在这种虚假美术教育发展势头的背面,无可避免地隐藏着各种危机。其一是美术人才的大量缺失,其二是美术教育极端功利带来的教育浮躁,以及因为高等美术招生规模盲目的扩大所引起的美术人才的大量过剩。但是真正的美术人才是缺失的,这和平庸的美术人才过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今的高等美术教育不断的丧失人文精神与最基础的艺术审美能力。 2、现如今高等基础美术学术陷入冷落。美术学包括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以及美术批评论的研究。在一般人的眼中,这些学问是非常没有“钱”途的。很久以来,基础美术学的教学和研究不例外是会处于依附或者陪衬的地位,更有甚是可有可无的处地。根据资料显示,如今在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选择,美术学在总课时比中不到8%,很多新设的专业根本不开选设美术学课程,尤其是那些一般综合高等美术院校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更是不可能出现。即便在开课的学校里,很多学生也对这类基础课程失去热情和兴趣,学生关注的仅仅是考试是否能够通过,老师也不做干预,能够考过就万事大吉。就连那些所谓研究纯粹艺术的人同样缺乏最基本的美术学素养,那些人只关心他们画怎样才能卖高价,把那些研究美术史论学者却看成了作品的寄生虫。这样给现如今的高等艺术教育带来了不正之风,和很坏的影响。 3、现如今国内的高等美术教育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 传统中国文化被“洋”文化冲击进入,无可避免地形成了美术形态的多元化多模样。除去中外传统意义上的架上手绘、工艺与设计、雕塑之外,如今的基础美术还涵盖了装饰艺术、电脑艺术与影视制作等各种全新的表现方式,包含属于大众文化中的通俗艺术、民间工艺美术、民俗器物等。这些涵盖了中外各种艺术领域的基础美术应当如何在高等美术学府中进行教育,才是现如今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我国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在如今更应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建议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当立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普通知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应当多样化,能够突破专业壁垒、可以有跨学科的特殊性;(2)不管运用学科中的课程还是接受主题综合性课程,要不采用规定性的方法还是形成性方法,都应该有探索与选择;(3)高等美术教学计划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到美术这门专业的本科课程与研究生的课程之间的链接;(4)必须关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实施采用相关的课程,例如美术学与教育学针对某一项美术教育问题的探讨、将课程相融合,将不同学科在课堂上实现交叉学科、开放性课程,例如艺术哲学还有基础核心课程,就是以跨学科的课程进行组织教学,就如同现代重彩的表现;(5)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调整与设置与应当具备变通性与灵活性,在这样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带动本学科专业发展和社会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同样带动学生单体多样化的抉择。现如今在以就业率决定招生数额的如今,有必要随时注意社会的动向来应对开设与其相关的新课程。 三、高等美术教育应当如何面对未来的发展和如今的现状 如今高等教育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美术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动。高等美术教育模式从之前主要以传统上的技能训练,转变成为整体素质上的提高和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意思想,更加注重他们心身健康和正确的人格培养,让他们具备社会生存能力与再发展的潜力和素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如今的状态是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的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特点,在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中,还存在着由传统迈向现代转换的课题,同样也存在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不相匹配的矛盾对立,这些都需要我们改进和思考。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说,高等美术教育的模式形成是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高等美术教育具有长效性与稳定性。应当立足于长远,放眼未来坚实的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等美术人才。

第6篇:当今社会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教学,不只是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和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甚至是国家为来在国际中的独立地位。因此,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有了很大变化,同时,以这些现状为基础,确定语文教学的发展对策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语文教学的发展是有着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语文教学在不断变化着,每个时期语文教学的发展都显示着当时的历史气息。在今天,语文教学也有新的发展现状:

1、语文教学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当今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不管是什么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教育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指引下语文教学开始创新

素质教育是最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一直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强调教育中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新课改是针对素质教育提出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方针。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改,都要求教学要不断创新,正是在这样方针策略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开始了创新。比如,今天的语文课堂上,除了最初的只有教师单独讲课的授课形式外,分角色朗诵越来越多,甚至在语文课堂上还会出现表演式的教学方式;再如,现在语文教学中家庭作业的布置也有了新的变化,语文教师不再像以前对所有同学都有相同的、大量的抄写类的作业,而是会针对每个学生留出特别作业,这样的作业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很有帮助,而作业的内容也在变化,比如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在家里学做家务等都有可能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作业内容,这样,语文教学就更能贴近生活,学生也更愿意接受,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总的来说,语文教学在不断的创新是今天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的现状。

(2)社会对于语文教学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语文教学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首先,语文教学是掌握母语的过程,特别是在英语等外语语言学习的潮流下,对于母语的掌握变得更为重要,只有通过语文教学,我们的语言的语言才能更好的保留和发展;其次,语文教学是提高个人交流沟通能力重要手段,在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对于交流和沟通的需求也就在不断增加,这样,语文教学的存在就变得更为重要。所以,社会中对于语文教学的关注在不断提高。

2、语文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教学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学校内部。首先就是学校及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重视不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数学等科目的教学在学校和教师心中的地位就变得更重要,而语文教学始终是一门见效慢的科目,所以,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忽视语文教学的地位,在安排授课时间等问题上,对于语文教学的考虑不多,甚至一些语文教师也认为语文教学不过是简单的语言学习,不管教学水平怎样,对学生的影响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样,语文教学就被教师和学校忽视了。再一个就是学生本身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也不高,他们主要是受教师和学校的影响,认为语文成绩与自身努力没有多大关系,自然就没有太大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都是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语文教学发展的对策

面对上面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提高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度

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不够是目前语文教学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未来语文教学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学校、教师与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为此,首先应该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心中树立起正确的语文教学的概念,让他们了解到语文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识字学习,语文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知识和道理的学习,这对 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去除学校、教师和学生心中以分数论能力的错误思想,语文教学虽然不像其它学科学习那样很快的提高学生分数,但是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会提高的。

2、语文教学要面向社会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如果把语文教学关在学校的牢笼里,那么语文教学的发展就很难长久,只有不断接触社会,在社会中获得语文教学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在社会中借鉴语文教学的方式,使语文教学面向社会,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再能真正的进步和发展。此外,将语文教学面向社会,就可以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和建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不管是其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不能离开社会环境,所以,语文教学面向社会是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对策。

除了提高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度和将语文教学面向社会之外,语文教学在今后的发展中还有很多对策可以选择,比如增加课外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加强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等等。总之,语文教学是多元化的,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都能找到发展语文教学的最佳策略。

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今天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之下,发展语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不管选择何种对策,只要能实现语文教学的发展,就可以而且应该被运用。

参考文献:

第7篇:当今社会教育现状范文

关 键 词:多元文化;德育;价值观

当今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人们生活在多元文化社会里。我国多民族共存的现实使我 国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传统,而随着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的多元并 存局面出现,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多样性也就随之出现了,这必然导致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 化,出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冲突与并行发展的局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 步扩大和全面加入WTO,西方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标准、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内 容不断涌入中国,这又形成了当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并行发展的局面。此 外,当今中国社会还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并存的现象。 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现象借助于现代传媒手段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 响加深,导致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发生许多碰撞,给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带 来了严峻挑战,迫使学校德育工作者思考一个重大的问题:学校德育何去何从?

多元文化格局导致多元文化社会生活出现,过去的一元文化道德教育已不适应当今多元文化 社会生活的大变迁,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困难成为了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 试图从分析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提出的严峻挑战出发,研究多元文化冲突 对学校德育的内容、效果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改进的对策思路。

一、 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多元文化社会里, 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一方面, 多元文化社会拓展了学校德育的发展空间, 因为多元文化社会环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 对社会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强, 对社会各种思想道德现象的敏感程度提高了, 接触的广度、深 度也大大拓宽了, 这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机会和价值取向, 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自 由和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多元文化社会便于学校德育培养具有鲜明个性、鲜活特点的学生 群体, 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民主法纪 意识、诚信意识等得到提升; 便于学校德育传承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扬 弃, 创造新文化, 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但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社会给学校德育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与考验,那就是:面对多元文化,学校 德育到底以何种文化作为教育价值的标准?即如何在教育上取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这在理论 上简单地谈论是容易的,然而在实践上,大学生、学校教育工作者如何作出判断和选择则是极 其困难的。

面对多元文化,学生的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因为多元文化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树立了 多种多样的文化价值标准,而每一种文化价值都有其特有的文明、历史积淀和许多内在的合 理性和光彩照人的文化魅力,当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而当今社会因没有一个明显的文化权威和价值评判标准 ,于是当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各种道德言论、行为向学生走近时,青少年学生怀着对未来 美好世界的憧憬和单纯的动机,要么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对各种道德言论、行为来者不拒; 要么全盘否定、无所适从,因为青少年学生既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能力, 又缺乏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辨别能力。

对于学校德育而言,多元文化加大了学校德育把握的难度,因为多元文化必然导致多元 价值观,人们在多元价值观面前难以选择统一的文化价值标准,从而引起价值观、文化信念和 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错位和迷失,给个体的心理及社会带来冲击,引起震荡,道德相对主义“泛 滥”[1]。当今校园里大部分学生思想活跃,一部分学生价值观念混乱,思想道德状 况不容乐观,学校德育工作者经常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捉摸不透,工作中经常是“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而难于达到德育要求。所以多元文化使学校德育工作经常处于一种断裂、松散或 多元的状态,难于集中统一实施。

二、 多元文化冲突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良影响

虽然多元文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 更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学校德育培养具有鲜明个性、鲜活特点的学生群体,但不可否认 的是,多元文化冲突导致的价值观念混乱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整个社会、学校里充斥着各种 各 样的文化冲突:其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严重影响了 当今学校的德育工作。多元文化冲突致使整个社会和学校德育都徘徊在价值取向的十字路口 ,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空前困难。

1.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直接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内容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指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以欧美文化为主的西方 文化之间的冲突,这两种文化长期以来遵循着各自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儒家 文化主要强调这样的价值观:注重权威和等级制度,强调个人权利和利益 居次要地位,国家利益高于社会利益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西方文化则强调这样的价 值观:崇尚自由、平等、民主、个人主义,反对权威,赞成制衡,鼓励竞争,崇尚人权等[2 ]。文化是德育的基础,它不仅影响德育的核心、道德观念,也决定着德育的过程、形式; 它既是德育的客观背景,又是德育的载体。在当今中国,学校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 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它一般包括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三个方面,受社会经济政治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所 制约,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当今学校德育内容就是让学 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诚信、宽容等优良品德,既要对学生进行反映时代 精神 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教育,也要对学生进行西方文化中竞争、效率、 民主、平等、法纪等内容的教育。

当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交融, 影响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确立过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价值选择等, 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更容易使 富有朝气而又缺少阅历的青少年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信仰动摇,这样必然影响着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 如何取舍中西文化中的精髓、糟粕是当今学校德育 面临的巨大困难之一。 因为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 大部分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形成的, 所以当今社会学生的价值评判不可能仅由权威人士(专家 、学者、教师等)或权威机构(学校等)施以简单的“正误裁判”就可决定取舍而达成所谓的 “共识”, 而应该由学生在综合考虑各种外部压力与自身情况下作出适时的“取舍选择”和 “价值选择”。

2.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导致学校德育收效甚微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指的是学校德育的传统主流文化内容、工作方法和评价等与当 今社会非主流文化内容、评价等之间的冲突。学校德育传统的做法是在单一、封闭的环境下 ,教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讲解“正统而单一”的德育内容,通常采用典型示范、情感陶 冶、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等方法来开展德育活动,德育活动结束后采用奖惩激励、评比选优 等 方法巩固德育效果。然而当今学生在接受学校德育主流文化教育时也接受了各种非主流文化 ,如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等风靡校园。非主流 文化的传播和盛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校园注入活力和激情,但消极作用更为明显。网 络的匿名性、虚拟性、某些欺骗性,使学生经常出现有悖常识、常规和道德规范的行为,而 且网络文化、影视文化中充斥的色情、消极颓废思想情绪,导致学生出现浮躁化、庸俗化的 言行等,这些非主流文化极大地冲击和左右着学生主体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方式[3]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使学校德育经常陷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学校课程与社 会影响的巨大反差、矛盾中,学校教师经常感叹学校德育收效甚微就不足为怪了。

三、 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路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多元文化社会这一因素,必须改变观念,运用中国传统文 化“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宽容态度应对当今学校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碰撞。学校德 育工作的改进应从德育内容的取舍、德育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着手。

1. 德育内容的取舍[CDF2]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德育是为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发展、要求服务的,因此学校德育内容改进应当是把社会发 展、需求与人的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即学校德育既要注意向学生灌输有关社会发展、 国家利益、政治目标、民族价值观的内容,也要注意向学生传授有关人类优秀文化、文明成 果等内容,还要进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的教育,促进学生个体心理健康,完善其人格。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社会发展使人类道德文明的相互融合程度加深,信息化浪潮使人 类道德文明融合速度加快,人类社会道德文明的异质性淡化、单一性减弱,整合性则在加强 。所以学校德育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把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合在现代学校德育内容里,使学校德育内容更具时代性内涵。在多元 文化社会里,学校德育对人类道德文明不能进行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运用“和而不同” 的思维方式,既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合理内容,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又反对西方的“文 化霸权”。因此学校德育既要吸取西方文化中竞争、效率、民主、平等、开放等适合 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发展所需的内容和精神,也要吸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 勤劳 、勇敢、诚信、宽容等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所需的内容和精神,更要大力弘扬赋予中华 民族时代精神的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 继承和发扬。而必须舍弃的是西方文化中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倾向和传统文化中 等级、权威、因循守旧等不利于学生成长和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观念、内容。而且,当今的学 校德 育还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德育要把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和道德人格塑造结合起来,加 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2. 德育方法的改进[CDF2]宽容、对话、参与

很多学者认为,在多元文化社会里人们需要具有宽容的精神,对话的精神,相互理解的精神, 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和互惠共享的精神[4]。传统的德育方法“我讲你听”、“简 单的奖勤罚懒”、“单一典型示范”等已不适应当今的学校德育。当今学校德育方法的改进 依然要用“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我国“寓教于乐”、“教”与“导”的德育模式与欧 美国家的“公开的演讲”、“平等的辩论”德育模式结合起来。可以看到现实中学校德育广 泛采用的西方文化中张扬学生个性的演讲赛、辩论赛等“对话”德育形式已收到了很好的德 育效果。所以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学校德育不可能再用封闭的方式,排除多元文化的 影响,用对立的方式阻止多元文化的进入。一个国家只有用包容的态度吸收不同文化的更多 营养,才能不断提升本土文化的成长力,增强民族的文化国力[5],依附于文化载体的 德育同样如此。时展呼吁多元文化社会中学校德育摒弃 “训导观”,运用“指导观”, 指导学生在对各种文化、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与鉴别的基础上, 结合个人道德认知状况,自主、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观念。 “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所以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学校德育应当更多地 应用“情景创造”、“协商对话”等多种参与形式,让学生在处理现实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 冲突的过程中增加对规则、道德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个体道德的发展,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和无 条件地服从。实践证明 “参与”的形式经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学风.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改革[J]. 思想理论教育, 200 5(11):43-46.

[2]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刘绯,张 立平,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250.

[3]彭进清. 高校大学生道德现状与特点分析[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 06,13(1):98-100.

第8篇:当今社会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现状;课程设置

1.我国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3年 12月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4年 10月1 0日开始实施。自1995年各地方体委授了第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1996 年原国家体委授了首批2 9名 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至今,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发展速度和规模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1]根据国内关于体育指导员的有关资料的汇总,我国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如下:《中国群众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和《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计算,全国城市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7万人,农村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5万人,全国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2万人,然而目前我国每20398人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7007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与预算比较,还具有相当大的差额。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男性高于女性。中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比例较大,老年也占相当比例,31岁以下只占较小的比例,总体来讲,年龄结构不甚合理,年龄偏大,但从事体育工作年限都不长。并且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偏低,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更低。

1.1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与目前全国总人口之间的比重差额极大,远远跟不上全民健身步伐,满足不了全民健身要求。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规模已直接影响到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亟待重视和采取积极的对策。

1.2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层次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据调研,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 73%,高中占45.6%,初中占3 9.4%,初中以下占7.7%。他们在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后,只有 43.5%的人接受过社区派遣的指导任务,16.2%的人参加过1 ―2 次业务进修, 41.4%的人能指导他人学做健身操,33.8%的人能经常运用计算机上网了解体育信息、学习专业知识,至少有 50%的人由于学历文化层次偏低及体育专业知识缺乏,徒有虚名。但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低,且又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很难顺利开展全民健身指导工作。在年龄结构上,40 岁以下占 37.77%,41―60 岁占49.89%,61以上岁占1 2.2%,年龄结构偏大,70%以上的体育指导员是兼职的[2]。

1.3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模和速度,落后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总体进程社会体育指导员尽管发展较快,但无论在人数上,还是从规模上,都明显滞后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总体进程。70%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街道社区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培训,除少量街道社区文教干部外,绝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

2. 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2.1当前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1各类课程比例失调。首先,表现在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协调,必修课占总课时的比重大,而学修课时比重偏小。这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

其次,教育理论课和一般文化课课时过少。美国教育理论课占总学时平均为9%,最高的达到16%;日本占11%;而我国仅占总学时平均为3%,最高为4%。这个比例太小,完全不能满足做一名教师的需要,成了师范性的一种“点缀 ”。再加上教育类课程内容与中学的教育实际联系不紧,学生参加教育和教学实践的机会少、时间短等因素,使高师院校实际上不能够真正体现其“师范性”,对于中等学校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在课程设置上也重视不足。这与高师的师范性特点和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2.1.2课程内容不能体现培养目标。首先,教学内容陈旧,脱离中学体育教学实际。目前,社会体育专业使用的一些教材与80年代的教材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有些内容过于陈旧落后,对新的研究成果反映迟钝。这些教材即不能反映当代社会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和体育发展的现状,也不能适应当地中等学校社会体育内容改革的需要,更不能中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次,缺乏教师职业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工作内容需要充实。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坚定学生从教思想,同时提高从教的职业技能。

2.2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现在各校盲目扩充,根本不考虑是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造成社会上产生了大量所谓专业不合口的一大批毕业生。即浪费了资源,又造成大量优秀人才。体育专业毕业生尤为突出。如何协调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3.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3.1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课堂教学知识的实际操作机会少,造成实践能力差,建议给学校体育学课中增加8-10学时的学生教学实践课时,让学生能到中学实践体会学校体育学中所讲授的教学知识、技能、方法。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

3.2精简合并重复课程教学内容。体育专业的课程应根据社会的大众体育发展开设选修课、必修课、专业课。给学生增加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实用人才。而不仅仅只是老是那些最竞技却又不大众的体育项目。浪费必要的人才。

3.3正确处理“一专”与“多能”的关系。在课程的开设方面,为了体现“多能”而乱开明目繁多的选修课、必修课挤占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侵占专业课教学时数的现象必须彻底纠正,使学生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能智向应用型转变的步伐[7]。

3.4建立健全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体系。目前,我国高师体育专业教学还尚无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许多方面还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当学术界提倡“打破”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材体系,全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时,一些学校在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行“健身课”,体育专业教学课中也不重视教学这以重要环节,让学生自学,课程也采用“娱乐课”的方式教学[8]。如此下去,学生专业能力怎么提高,专业人才怎么培养,谁去培养?所以,建立一个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第9篇:当今社会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 高校 德育教育 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同学们影响颇大。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他们成人成才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如下阐述。

1.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对保证个体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期,社会各界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建设的呼声越来越广泛,当代的高校大学生作为一批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而且更应具备良好、全面的道德品质。总书记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之所以重要,因为这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工作。大学生德育教育是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特别是高尚的道德行为,与他所受的德育教育分不开。一个人的大学生活阶段是培养其道德品质的最重要环节,无论在理论、实践还是在情感、心理上都非常容易接受正面的教育,同时也是思想和行为定位的重要时段,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熏染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取向。对大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全面协调,并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和谐融洽的社会状态。大学生是时代青年的佼佼者,他们走向社会后,他们的道德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品质状况。对大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并且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已经不仅仅是党和国家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是培育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都成长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他们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非常明显,同时,在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多矛盾和困惑,在这样的状态下心理素质和道德取向都面临着诸多困惑和迷惘。很多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就业不顺利仅仅是知识掌握、个人能力、面试技巧的问题,其实,造成这种局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道德素质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说,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及时、正确的德育引导浅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2.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当突出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在素质教育中,德育起着决定性、主导性的作用。

思想道德素质对于调动和发挥其它素质的潜能起着价值导向和调控作用,它决定着人的综合素质的性质和状态。所以说,以理想、信念、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系统中最具影响力的要素,它关系到今后一个人的为人之道,做事之道。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人才培养的规律看,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对于确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于提高他们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倾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当今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来说,也需要加强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当今大学生容易受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一些报道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往往容易产生偏见,从而影响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可能出现政治信仰迷茫、思想信念糊涂、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差等不良品质。

3.在大学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它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人一生下来就需要学习,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甚至还没出生就要接受胎教,所以,学习和教育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教育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主张“国家一切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便是造就公民。”坚持德育为先、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以德育人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重要目的。德育工作始终要围绕解决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的问题。高等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摇篮,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今社会我们既可喜地看到,当代大学生在大是大非和重大灾害面前,展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出现了新变化,对一些重大问题还存在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它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结束语

总之,高校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为重要途径,克服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在今后的高校德育教育发展中更要努力地把高校德育教育做好。

参考文献:

[1]曹雁.学分制的实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2]吕建明.论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3]苏敏.从第二课堂视角谈诚信教育[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4]高峰.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初探[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宁艳,刘志强.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及其实施对策[J].理论观察,2002年03期.

[6]高继平,任庆凤.对大学生崇尚实用主义的理性思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陈孔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6年06期.

[8]曹雁,曹辉;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

[9]汤志斌,李菁;当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刍议[J];实用预防医学,2003年06期 .

[10]马永斌,严继昌;研究生科研集体建设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