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精选(九篇)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1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矛盾表现;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09-02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界定,不同的国家、组织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不同的界定。但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已被多数学者所认同。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扩张和全球化联系,是资本、资源、信息贸易的全球共享与优化组合。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全球化就是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关系体制,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经济态势。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矛盾的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矛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大都选择市场经济,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市场经济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的功能,但也会出现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市场失灵现象,迫切需要一个“世界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纠正市场失灵。第二,民族与全球性之间的矛盾。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并发展成一个悖论。这个悖论表现在,在全球化进程中,一方面,世界性逐渐融合、消融了民族性;另一方面,世界性强化了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性。第三,经济全球化与两极分化的矛盾。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水平、经济实力在总体上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了,而且差距极为悬殊。第四,经济全球化与生态危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形象愈来愈明显地显露出来,空气、水的污染,森林植被大规模破坏,土壤沙漠化严重,化学废物遍地都是。科学技术一方面创造人类前所未有的辉煌,另一方面,很多技术以疯狂的形式掠夺大自然,地球正在失衡,很多动物植物正在人类虎视眈眈之中走向毁灭、灭绝。总之,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矛盾复杂多样,层出不穷。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矛盾运动的发展

从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矛盾现象及其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矛盾及其运动产生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主体的微观自主行为,运行及演进的宏观自组织机制,以及所处人类社会这个更大系统的历史演进客观规律的约束。所以,它是客观的存在和必然的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这些矛盾运动的发展也将按照自身的演化轨迹和规律进行下去。但矛盾的某一方面成为主流趋势或具有主导地位是在转化和发展的,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今后矛盾运动的发展方向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演化趋势。

1.竞争与合作的矛盾运动中,合作将逐步取代竞争成为主流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各阶段,竞争一直处于主导的方面,决定着进程的特征和性质。但合作因素也随着不断在增强,它与竞争的相对地位在不断发生着转化。特别是在人类社会面对地球资源迅速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冲突导致的系统风险日趋增大等各种威胁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要实现各经济主体自身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活动中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是今后必然的选择。“一个有效的、开放的市场体系需要在各民族之间建立一个协调合作的全球框架……只有通过把各种不同范畴内的许多社会——经济网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他们以共同目标为取向,人们才能比较现实的希望实现社会公正、经济效率、生态的持续发展以及政治民主,从而避免一场(经济、宗教、政治或伦理的)全球自我爆炸的危险。”因此,竞争与合作在今后虽然仍将并存,但合作的倾向和行为将更趋强烈,最终将取代竞争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而成为主流,这必将成为竞争与合作这一矛盾运动的发展趋势。

2.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运动中,开放将继续保持其主流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历程中,开始阶段是封闭倾向占据主导,开放因素却是微弱的和受支配的。随着进程的发展,开放与封闭因素此消彼长,封闭倾向在不断减弱,而开放倾向却在不断增强。发展到现在,开放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流。尽管两者在政治、经济与军事形势出现大的动荡时经常会发生相反的变化,一些经济主体会依据暂时的形势更强调封闭性。如在几次世界性的战争、经济危机、以及政治冷战时期,各国各经济体制间的封闭与割据就曾相当严重。但不管经济全球化演进道路如何曲折,开放相对于封闭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并没有改变。如今,开放已逐步成为这对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和主流趋势,这一发展趋势在今后也不会改变。

3.整合与分化的矛盾运动中,整合将逐步成为今后的主流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分化与整合的矛盾运动随着进程演化一直在延续,“但是这两种相反的趋势并非总是和必然平衡的: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一种趋势或另一种趋势往往会占上风。”特别是整合将会随着这种进程成为主流趋势,决定这一矛盾运动的发展。因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分化过程更多的是自发自组织过程;而整合过程,由于经济活动中人类社会处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除了自发形成“无形组织”的整合外,各国各层次经济主体通过自身组织扩展和联合形成更大、更高层次的组织,从而使有形组织形式的整合过程也愈加明显地增强。具体表现在,国家主体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这种整合过程,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演化中的一种潮流;同样,在企业经济主体这一层次,“我们可以把工业化社会过去200年的历史理解为:随着大型组织不断从先进技术中获得优势,我们设计大型组织的能力的提高,我们已经极大地拓展了组织存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组织比市场更为有效。这个结论既适用于政府组织也适用于商业组织,因为后者遵循的是类似的设计发展轨迹。”所以,这种有形组织的整合过程今后还将得到更大发展,整合过程也将容纳并决定着分化,主导着这一矛盾运动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4.有序与无序矛盾运动中,有序化是主流趋势

第2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范文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森林同志长期专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不断地依据时代的发展努力进行创新性研究。其新近出版的专著《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价值的思考》,可以说,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积极努力和进行与时俱进地创新性研究的体现。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生了显著的变迁。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的确处于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崭新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深化和加速发展,并促使人类社会发生着迅猛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化和加速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的主导下运行的,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资本主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资本主义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必然走向灭亡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将消除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的弊端,给人类发展提供更加美好的社会历史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年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认识世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的价值?等等,自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以来,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和需要科学回答的一些问题。世纪之交以来,我国的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对回答这些问题作出了努力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张森林教授新著《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价值的思考》,应该说是这种努力尝试中的突出成果之一。

该书站在新的时代视角,围绕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加速发展的趋势,基于对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新变化、尤其是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影响的分析,阐述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及其发展趋势,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和巨大价值。该书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研究,富有许多创新性思考,值得同仁欣赏和肯定。作者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原则,依据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新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变化,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观点。纵观全书,以下特点和观点是值得欣赏的闪光之点:

1.作者用历史的、求实的眼光考察了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虽然无论从其历史起源上看、从其发展进程上看,还是从目前现状上看,经济全球化的确都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比如,经济全球化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同步的,资产阶级是经济全球化的先驱者,经济全球化至今带有浓重的资本主义烙印,但不能简单地视经济全球化为资本主义化。因为经济全球化是自然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体现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而且,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内容和成果来看,把它们统统都归于资本主义也与人类社会现实不相符合。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经济全球化目前处于资本主义主导之下,“双刃剑”的色彩十分鲜明。

2.作者用科学的、辩证的眼光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作者指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确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提供了新的空间,的确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的确也为当代资本主义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不仅依然存在,而且也被扩展到了全球更大范围内。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蔓延,主要国家的经济危机和动荡往往会导致世界或地区性的经济危机和动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日趋完备但也是矛盾重重的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阶级对立不仅没有消失,而且也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垄断资本跨国化、阶级关系跨国化,阶级矛盾或劳资利益冲突的跨国化等,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变化和新现象。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近几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及引发的发达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都表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趋势没有改变。作者强调,依据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不科学的,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也是不正确的。

3.作者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作者指出,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动力的人类生活的高度社会化过程,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过程。世界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趋势的必然结果。认为,经济全球化(全球化)趋势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十分密切。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在本质上属于世界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全球化)趋势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经济全球化(全球化)趋势的高级发展阶段将是世界社会主义社会。概括起来就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趋势同人类历史在生产力推动下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世界社会主义目标也是一致的。

4.作者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新社会因素”的相关著述,梳理了国内外学界近年来在这一问题上的代表性观点,并站在新的历史时代视角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作者认为,“新社会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发展,并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准备物质条件。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化)趋势的深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新社会因素”还会不断增多。正是由于旧社会的发展为新社会的必然实现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准备,所以,旧社会过渡到新社会才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才会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作者强调,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新社会因素”不仅展示着社会主义的先进性、优越性和必然性,而且也是社会主义价值的一种重要体现。

5.作者指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深化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使世界社会主义的价值更加突显,并概括了世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及其崇高的价值

第3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范文

多极格局是二战后国际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过程并不是在前苏联解体后开始的,在冷战期间两极格局的状态下就开始了多极化的潮流,并在冷战结束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当前世界战略格局总趋势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一世界历史大潮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二战后,“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从而加速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极大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两极格局开始松动。而两大阵营的破裂和分化则加速了多极化趋势。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上形成的“一超独霸”的局面既是两极体制被打破后的必然现象,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化体制所取代的暂时的历史过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均衡化趋势,是世界战略格局中两极体制解体并最终走上多极化的根本动因。未来世界战略格局中主要国家的关系将日益复杂化,起主导作用的很可能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这“五大力量中心”,其它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区域集团和地区性大国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未来战略格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同时也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毫无疑问,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能源和资源的依赖以及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技术的依赖,这就使得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未来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的潮流继续前进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在经济发展上起示范作用,在维护第三世界权益的斗争中发挥重要影响力作用。当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等已经愈加成为全球范围的产物,全世界的文化也在碰撞中交融,世界不再是无数文化共存却又毫无联系的散沙,尽管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很多年里,世界格局再也没有发生改变,并依旧保持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而现实的情况是各个国家不会因为结果而去追求结果,只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去实现结果。为求生存,只能通过压榨、战争等方式实现资本、科技的积累,从本国公民利益出发,寻求更加利于本国发展的国家环境。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愈加鲜明。目前,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以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为代表的持续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由此而引发了社会危机和价值观危机,而席卷西亚北非的历史性政治大动荡和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洲地区转移,使中国周边环境出现新变化,形势日益严峻。这些将深度地影响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国际战略格局变化。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国际舞台将是美国称霸和世界特别是欧亚大陆的反霸之间斗争的舞台。它将是一个“新战国”时期,因而新的合纵和连横必将在各国各个领域和层次展开。

第4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范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发展对外贸易是国家发展对外经济的必然之选,是参与世界竞争、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浪潮的关键渠道。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在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应选择一个与国情相符,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相契合的对外贸易战略。本文基于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的探讨,为我国对外贸易选定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发展战略,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长足发展提供科学的战略性保障。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

自上世纪90年代始,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贸易、投资、金融日益趋向自由化,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几乎席卷了全球所有国家,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融入到全球化经济之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贸易自由化为基础,贸易自由化使各国更加有序的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当前,我国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在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过进程中,应竭力争取利益,规避风险,不断提升参与国际贸易的综合竞争实力,保证国际经贸的有序安全。在世界经济力量向发展中国家转变,在多边贸易体系自由化逐渐放缓,区域自由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飞速前进的趋势下,我国应顺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调整与之相适宜的外贸战略,紧抓利益增长点,促进国家对外贸易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1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1.1世界经济力量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长期以来,世界经济中美国、欧洲、日本占据主导,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了以美、日、欧为中心的“三足鼎立”状态,而21世纪后,这些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趋向低迷状态。而此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经济走向高速发展之势,2015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中国位居世界第二,GDP总量为10.3万亿,巴西位居第七,GDP总量为2.5亿万,印度、俄罗斯紧随其后为2.1万亿。相关研究表明,未来10年,新兴力量的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力量上将趋平。

1.2多边贸易谈判放缓

现今,世界贸易已然进入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然而与此同时,保护贸易仍在存在,并与之相对立。针对这种情况,世贸组织进行多次多边贸易谈判,但因许多国家未能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一致,使得多边贸易谈判始终陷于僵局。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仍在持续前行。当前,WTO将进一步就农业问题、服务贸易、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转让等问题做深入谈判,着力协调各国立场,努力寻求适宜的解决方法。

1.3区域自由贸易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后,步入经济转轨阶段的国家促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势头向好,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双边贸易谈判放缓,世界各国贸易以区域经济合作为主要途径,国际经贸自由化发展更加深入,国家经济贸易更加便捷。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自由化、一体化发展进程,世贸成员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更加频繁,区域自由贸易更加活跃,且深入快速发展。

1.4世界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现今,服务贸易俨然已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更是国境经贸中的最高利润增长点。在电信、通讯、保险等新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都属于服务贸易中拥有较高附加值的部门,而位于领先地位的依然是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

2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2.1转变出口贸易结构,更新出口贸易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战略伴随着国际经贸形势而不断调整,但一直以来,出口贸易仍为主要的对外贸易形式,且近年来经济贡献巨大。但当前的出口贸易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出口结构上,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对此,我国应适时转变对外出口结构,更新出口方式,着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设备,有效提高出口产品品质,增强其在世界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2.2大力发展战略性贸易

对于我国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如钢铁、汽车等产业,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缺乏,主要技术依赖进口,而这些产业又是国家工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对此,我国应对其给予大力保护与扶持。对此,国家应大力扶持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科研开发,构建科研成果转化部门,培育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国家制定适宜的科研补贴,为外贸产品的科研开发提供物质支持。

2.3着力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服务贸易是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但是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整体水平滞后,竞争能力不强,对此,我国应着力推动新型服务型产业的发展。第一,政府为服务型产业发展营创良好外部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力的支持,着力改进传统服务产业发展基础,为服务贸易发展制定适宜的战略举措。打破垄断模式,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立法,完善贸易管理机构。其二,优化服务质量,完善出口结构,着力提高传统服务业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劳动者素质。具体而言,电信行业应做好对外投资,推动跨国经营;保险投资咨询行业,优化出口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行业进行兼并重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增强其服务管理水平。

2.4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

基于现如今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的大环境,我国应积极融入其中,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对此,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密切与港澳台的合作,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与繁荣;第二,立足现实,纵观世界大局,放眼未来,在世界格局中,在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背景下,找寻与我国关系友好且需求互补的合作对象。

3结语

第5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范文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就立足于现实,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来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地预测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从而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为我们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提供方法论依据

从生产力角度来看,世界历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交往普遍发展而引起的。正是以机器大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及其所造成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才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使各国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从而使整个世界的生产和消费连为一体。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认为,虽然世界历史的形成就其直接表现来说是由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但是资产阶级之所以拼命开拓世界市场主要是由于资本的无限增值和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本性是对剩余价值————货币的追逐,因而在资本的概念中,已经包含着对市场的开拓,“到各地追逐黄金使一些地区被发现,使新的国家形成”,从而,“把遥远的大陆卷进交换和物质变换的过程……并把交换的范围扩展到整个地球。”因此,创造世界历史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

马克思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来考察世界历史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从生产力角度来讲,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客观进程。一个国家如果拒绝全球化就可能被甩出世界历史文明发展的轨道。“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质上就是要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它是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积极的实在的回应。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才有可能在国际社会中有我国的发言权,也才有可能谈得上赶超发达国家。

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讲,经济全球化既然是由资本的运动引起的,那么,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并非只是机遇,更大的其实是挑战,因此,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条件和机遇的同时,还必须警惕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二)为我们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提供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由资产阶级开创的,从本质上说,是资本的无限增值和扩张本性的外在表现。另外,马克思又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科学分析指出,虽然资本主义社会是世界历史的起点,但世界历史的未来并不属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共产主义。

马克思辩证的历史发展观对我们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现时代来看,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结果来看,必然是共产主义的胜利实现。也就是说,全球化的发展虽然从目前来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从最终趋势来看,却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因此,我们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要树立信心,积极推动全球化向更公正、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并可能逐步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性质,使其向着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把西方国家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过程变成融解西方中心主义的过程。

二、对当代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的启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工具。通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利弊相间的“双刃剑”,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我们要用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和观察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把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同时还要采取措施,合理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一)把握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金和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市场的扩大使比较优势拥有更多的实现机会,要素的流入使闲置资源得以利用,直接投资有利于加速发展中国家先进产业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进一步准备了条件。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垄断特征和掠夺本性。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进一步积累和加深,并且扩展到全球范围。不仅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为社会分化和贫富悬殊,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表现为少数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经济全球化将使资本主义的扩张达到地域上的极限,今后缓解矛盾、延长寿命的手段将越来越少,面临的冲突和危机会越来越多。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准备了客观条件。

因此,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利用国外的资金和资源,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通过世界市场吸取和占有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成果,从而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促进自身发展和构筑向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过渡的物质基础。

(二)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虽然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但是不能否认,全球化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和斗争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也带来了许多“全球问题”,如南北经济差距问题、东西方关系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文化发展与人的问题等等。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带来发展的不平衡性。到目前为止,全球化进程仍然还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资产阶级总是利用这种主导地位力图向全球输出其生产方式,安排对其有利的国际经济秩序,实现其狭隘的资产阶级私利。全球化进程中的这一残酷现实决定了全球化必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一面。少数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科技和资本优势以及跨国公司的实力,通过不平等的交换,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取廉价资源,推销其剩余产品,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做出的结论。

第6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范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全球化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随着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出现而产生的。全球化虽是当今时代的重要历史现象,但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活的时代,并且全球化发展早期的特征和影响已经到了他们的研究视野,并被给予了透彻的分析。经典作家生活在全球化已开始的时代,他们虽然没有使用全球化概念,但是已经自觉地从世界的视角、人类共同利益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他们的研究和判断是全球化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他们使用的方法和视角是全球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工具。他们的研究和分析对社会主义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可以说: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是我们理解当代全球化问的重要理论资源和方法论指导。

2.中国共产党关于全球化的观点

分析论述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这一变化,明确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现象,帝国主义的特征、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并不因为种种意识形态的影响或作用决定它的存在。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时存在或消亡。但全球化条件下帝国主义的新发现,赋予无产阶级以新任务。

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自由化问题倍受人们关注。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问题,对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总体上对全球经济发展有好处。但同时必须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也会给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各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处于“弱者”地位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同时,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全球化

资本主义全球化主要可以概括为:资本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以及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全球化三个方面。具体来说,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的跨国流动,随着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资本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资本的跨国流动促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上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全球主义的属性。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发展到了全球的范围。新自由主义主张的核心是尽可能地弱化国家的作用,主张市场对经济关系的绝对统治。市场成为永恒的、决定一切的力量,在其驱动下,资本实现经济全球化。

资本主义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好处。从经济角度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造了极大的财富,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物质财富,科技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全球时代,创造财富的资源发生了变化,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资源。

资本主义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诸多弊端。资本主义全球化导致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加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及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和对抗情绪。随着国际资本的优势地位的产生,资本开始跨国流动,出现了“跨国资本阶级”。资本主义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下降,绝对收入下降,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在全球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污染重的工业转移至落后国家,表面上将污染转移出去,而人类生存的环境圈其实是没有国界的,面临的环境威胁也是全球化的。

三、如何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

今天,我们党“应当汲取《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的源头活水,充分借鉴‘新左翼’的观点和方法,批评和扬弃西方主流派的全球化理论,立足于当今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

全面认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加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并存,是当今时代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当采取开放性与自主性辩证统一的方略,借鉴前人、少走弯路的后发优势,采取开放引进、综合创新的后发战略,最终达到以柔克刚、以弱制强、后来居上的战略目标。

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来讲,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制度,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曲折的。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不能顺利发展国家的产物;也是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帝国主义阶段的纠偏和制约。而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现代工业体系和产业中,被计划经济的低效和缺乏人本精神所困扰,甚至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改革和放弃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成为必然。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政治上摆脱旧机制的束缚,经济上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够有效地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当前,我们要努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完善各行业的监管体制,维护各方面的稳健运行;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国家安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努力做到经济贸易与环境、人口、资源协调发展,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7-114.

第7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范文

【关键词】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人性化思想多元化世界和谐化

一、政治民主化

政治民主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流,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大趋势。世界政治的民主化,就产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现象,国际重大事务不再由一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世界政治的民主化,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民主政体。在当今世界,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正在逐步减少,政党或统治集团实行独裁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所以,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贫穷落后国家,都在逐步向民主的方向迈进,只是步伐的快慢不同。执政党实行民主执政,为国民谋利,顺乎民意,这是世界的潮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挡,顺之者益昌,逆之者迟早必亡。民主执政既是当代政党执政的一条普遍规律,也是当今时代任何一个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民主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不搞民主,天长日久则慢慢人亡政息;不会搞民主,不能有效驾驭民主,民主的闸门一旦开启,则似决堤之洪水,必会快速地导致。我们不能把民主看成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更不能把民主自由等同于资本主义。其实,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更讲民主自由,社会主义应该让人民享有更加高度的民主自由。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容,就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没有了民主,没有人民当家作主,这样的社会绝不是社会主义,甚至连资本主义都不如,其实质是封建社会主义,是封建主义披上了社会主义的美丽外衣。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指出了一条避免人亡政息的历史新路,就是走一条民主新路,真正使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同志也多次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改革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政治体制上进行积极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一个国家要想在经济上发达起来,必须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而不可能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中发展壮大。在世外桃园中搞点小农经济还有点可能,而要想实现经济现代化,搞现代经济,就必须实行开放,必须加入到世界经济大家庭中来。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往往会带动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相反,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重大衰退也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引起全球经济的动荡。如美国房地产泡沫引发的这次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弹丸之地的迪拜发生经济危机立刻让全球股市翻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由全球经济市场化所引起的,也就是说搞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原因。从客观事实分析来看,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带来经济的全球化,因为市场是没有国界的。你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资本、商品必然要突破国门限制,必然走向世界,面向全球,这就必然导致每一个国家的市场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联。所以,我们讲经济全球化时,一定要认识到是经济市场化在起根本性作用,是经济市场化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是内因,全球化是外在表现。不是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搞市场经济,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经济的全球化。搞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人类社会还处于市场经济阶段,进入产品经济的条件尚不具备。一个国家要参与到全球化中来,而且要在全球化中发展壮大,就必须在经济体制上搞市场经济体制。一个计划经济的体制不可能参与全球化,更不可能发展起来,只能在全球化中越来越落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搞市场经济,才能有效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来,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迅速发展本国经济。不搞市场经济,置身于全球化之外,只能导致贫穷落后。

三、社会人性化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随着地球文明的发展进步,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自由幸福,是为了人的不断解放。社会的人性化程度与经济的发达程度成正比。经济越发达,社会的人性化程度越高。在越是落后、贫困的条件下,人的动物属性就体现的越多,如奴隶社会就把奴隶当牲口买卖。社会人性化,就是全社会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服务人、关爱人、善待人的良好风尚。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性化要求保障人权、尊重个性,社会管理和服务要面向普通民众,要关心、帮助每一个社会成员,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越贫穷落后,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冲突就越多,就越不把人当人看待。如奴隶社会就把奴隶当物品、“会干活的牲口”。贫穷落后就导致愚昧无知和野蛮。现在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达起来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自由全面发展。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逐步成为共识和主流。如中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志在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上提出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各国加强反恐合作等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人性化的必然要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自然,都应和谐相处。不论出于什么目的,暴力、恐怖、战争等都越来越为人类所摒弃。用暴力革命打碎旧世界、用武装起义来旧政权,都越来越为当今世界所不容。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和谐社会等词语越来越成为时髦的词句,并逐步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国家的政策、世界的规则。

四、思想多元化

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人性化,必然导致思想理论的多元化。世界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也一定是思想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用一个主义、一个思想、一种理论来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已经不切实际。现代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独立思考和思想自由的经济基础。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广泛普及,特别是手机、电话、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接受思想理论的途径已经多样化。现代传播手段可以使一个重要信息在瞬间传遍全球。如果说言论自由还受许多制约的话,思想自由却难以受到有效限制。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与政党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矛盾,它们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为一个政党或国家,可以只将一种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社会思想必然是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学派林立、思潮众多,如经济上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政治上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人本主义等。在西方意识形态中并不是铁板一块,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也不是铁板一块。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是多样化的、不平衡的,不可能用一个主义、一种思想、一个制度、一个模式来统一世界。在当今时代,我们既不能希望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世界人民,美国式的民主自由理念也不可能独行天下。从世界上来讲,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必将逐步缓和。

五、世界和谐化

随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人性化、思想理论多元化的发展,必然是世界和谐化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和平和谐不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也已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旋律。就拿战争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只相隔了20多年,但从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已经走过60多年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这期间也有局部战争、恐怖袭击等,但毕竟没有暴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许今后就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因为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世,暴发世界大战可能意味着人类共同的毁灭。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就指出,资本主义要向社会主义发展,而且预计社会主义首先应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在,离马克思讲这话时已有150多年,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先进,生产力发达,国民富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可以说,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本身起码有20%~30%的因素就是社会主义的,现代资本主义正在向社会主义发生量变,也许再过100年、200年,美国等发达资主义国家就真正进入了社会主义。他们进入的也许就是马克思早就向我们描述过的美好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在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美国等发达资本国家将要建成的社会主义将是社会主义的中级或高级阶段。所以,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应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建设和谐世界。今后全世界都将向马克思指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过渡,随着这个步伐的加快,整个世界必然是越来越和谐。

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社会人性化的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思想多元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思想自由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和谐化的发展,也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迈进。总之,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世界和谐安定,这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也就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现在,人类在追求民主、富裕、和谐、自由的道路上尽管还有很多曲折,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发展也还很不平衡,但前途是光明的,世界前进的历史车轮不可能逆转。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只有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才能与时俱进,日益发达兴旺,如果违背这些趋势,则必然日益衰落,为时代所抛弃。

【参考文献】

[1] 王缉思: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 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中国经济十年螺旋[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3] 康新贵:多元化的和谐福利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DB/OL].湖南社会学网,2005-12-15.

第8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范文

【关键词】全球化 第三产业 经济增长

一、引言

很多人近年来才感受到全球化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影响。而事实上,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是几千年来人类的交流和沟通,在近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助力下扩展到世界范围的产物。在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尤其是第三次新科技革命的洗礼后,当今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的渗透力、攻克力已远远胜过当年殖民主义者的军舰、飞机、大炮,它能把地球上任何一个“世外桃源”卷进世界经济和文明的发展浪潮。

二、全球化的内涵

当前,在学术界普遍关注全球化的同时,对“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看法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即是指“经济全球化”就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趋同化趋势”,或者说是经济的同质化;另一种认为,“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经济的殖民化”,即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资源掠夺与变相的经济侵略。

学术界的研究尚未定论。而为了使我们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必须将其置于当今全球化的现实框架和背景之中。为此,我们不得不全球化现象进行如下阐释:

“全球化”不仅仅是指从孤立的低于国家走向国际社会的进程;还是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并逐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层面的人类交往的状态或趋势。

三、经济全球化与本国市场的冲突与整合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发展中国家

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在“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各国间发生利益冲突。

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冲突,不是指“经济全球化”本身与“走自己的路”必然会发生冲突,而是强调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在“全球场”进行的新的经济实践,带有原有政府、国家不同的经济基础、经济制度、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必然会对经济全球化作出不同的反应、不同的认可、不同的选择,从而可能发生争夺资源等的冲突[1]。二是不同政府、不同国家在经济全球进程中的力量对比的差异,尤其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经济力量的悬殊差别,使美国等发达能借助其强势经济实力主导全球化进程,进而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全球场”发生冲突。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和冲突主要表现在:“资源掠夺”与“不合理分工”的冲突、外来资本与民族企业的冲突、“主导全球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冲突等。归根结底就是追求共性与保持个性的冲突。

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给民族资本的发展带来种种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也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发展方式,实现新的融合,民族资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实现的更新与融合,就是一种整合。

需要强调的是,“整合”不是要民族资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抛弃自己的“民族性”(即根本的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在新的全新经济实践中,在新的经济全球化体系的建构中,提升民族性(特色),体现“世界性”。

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显然是要建立在减少对抗性冲突、加强整合创新的基础之上的。不仅需要抵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和“经济殖民主义”,对“全球场”中的经济发展实现平等、公正的整合目标。更需要各国的经济发展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奉献民族特色,在整合传统发展方式与现代化、外来资本与本土企业的关系中,对本国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创新,促进全球经济新体系的建设。而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二)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形势来看,欧债危机的影响远没有消除,而比欧债危机更加严重且尚未完全爆发的危机,是美国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动荡。从国内局面来看,经历了过去十年“超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已经面临投资率高达50%、基尼系数突破0.5、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失控、腐败泛滥等一系列瓶颈因素的制约[2]。而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全球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多地相互依存。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越过边界的流量越来越大。想“独善其身”游离在全球化浪潮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明显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过程中,不仅负担了巨大的环境成本,同时出现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国内巨大的市场割裂的局面。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同时也意味着相应的环境污染也迁移到中国,导致生存环境恶化以及人口医疗费用激增,这是全国上下目前高度关注,并且不得不面对的现象。

追本溯源,经济全球化的深层,进一步指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跨国界的经济协作等实践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在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资源配置、合理分工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而建构起来的新的经济关系、经济模式。

(三)经济全球化与“走自己的路”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对各国市场机制的整合,但这并不是要求各国放弃个性而追求共性,更不是应当是世界强势经济体消弭弱势经济体的流动形态。实际上,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走自己的路”是并行不悖的,一包含着多,多制约着一,这不是表现在经济领域的丛林法则,实现“优胜劣汰”,而是表现为市场分工与协作与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应当树立起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理智应对国际竞争,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在改革的道路上,我国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和强化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智力密集或知识密集型产业[3]。并且,应当高度重视资源战略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推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大千世界的经济发展自有异彩纷呈。这片繁花似锦之下,是跨国经济体的广阔自由的交流平台。经济全球化凭借其鲜明的价值特征和传播规律,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美丽中国,在文明享受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更应重视发展背后的问题及代价,力求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期之以始,御之以终。

参考文献

[1]赵春晖.全球化下民族文化的发展.[J].社科纵横.北京2000,6.

第9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范文

【关键词】世界多极化;依据;党的十报告

1990年3月3日针对当时的急剧变化和苏联动荡的局势,邓小平指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级,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1]可以看出邓小平预测两级终结之后的世界格局是多极的。在苏联解体后,我们正式提出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论断。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并不断发展的。

一、当今国际舞台上实实在在的存在美、欧、日、中、俄这五大力量,再加上新的地区大国和国家集团正在上升为世界性的力量,前五大力量是已近明确了的,而后面的各种力量正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如印度现在是南亚地区的大国,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实力不断增强,其对外政策在积极调整中得到各方的响应,它也把成为世界大国作为自己的长期目标,再加上其人口,面积等基本条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扩大等,印度成为新兴的世界大国几乎是必然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正在走向经济――政治――安全的联盟,不仅在本地区还在亚太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不断扩大发展,它也完全有可能上升为世界性的力量……..这些上升的世界性的力量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既定目标,都会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不断的调整对外政策,力争成为世界一极。

二、多边关系的发展趋势。2001年以来巴西在中、俄、印之间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以来它一直在推动四国多边合作的协调发展。此“金砖四国“都是资源大国,如果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其潜力就更为可观,多边主义的有利倡导者和支持者,也会是未来世界多极格局中的几级。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世界各国、国家集团和地区的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日益联接为一个密切联系的互动体系。[2]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进程,为各种国际力量提供了展开活动,展示力量,进行交往的大舞台,市场经济体制世界性的急剧扩展,它在各国的不平衡发展,国际力量分配的演变和定性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基础不断形成和巩固。

多极格局形成的关键在于主张多极化的力量和谋求单级霸权的力量之间的对比态势是否会形成有利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变化,多极化的实现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他取决于两种力量在物质因素、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发展势头和潜力后劲。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但多极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曲折和复杂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将在曲折中继续发展。依据何在呢?

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对比,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实力的对比变化。

现在美国凭借其综合国力的优势,别的任何一大力量都难以与它抗衡,尽管有的国家在某一方面超过美国或接近美国,但从综合国力来比较,没有任何一个力量能和她相比或接近。这种情况不改变要使美国完全放弃或改变单级格局的图谋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只能靠几个大国联合起来制约美国,但几大力量的全面合作也是很难的,因为各国的实力不同,追求的利益不同,在某一个方面或某个问题实现合作还有可能,要实现长期的全面的合作是很难的。只有多国实力都有显著增长,或几大力量都在接近美国,这才有改变美国单级格局的可能性。而美国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也在发展,在想方设法来保护它的优势,甚至不惜采取多种手段破坏别的力量的发展以延续自己的优势。

二、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对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总书记在十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3]。

当今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基本的态势将会维持,。从政治上看,大国之间虽然存在各种分歧和利益冲突,但已不再是全面对抗性质,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尽量避免采用对抗性政策;从经济上看个大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的紧密,共同利益领域增加扩大。国际关系中的零和博弈有所降低,共存多赢和皆败俱伤的博弈在上升,这使得各国更趋向与采用对话、协商、谈判等解决问题,尽量避免走极端。着有利于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有利于多极化趋势。

同时局部的动荡和战争也影响着世界的多极化,比如说“9.11“恐怖主义事件和伊拉克战争。“9.11”恐怖主义事件没能改变大国之间的物质力量对比状态。伊拉克战争表面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依然是多极化趋势和单极化倾向并存的局面。

三、科学技术衡量和制约着一个国家力量的强弱和未来发展的走向。

当今社会,各国为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都十分重视高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发人类带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特别是高科技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主宰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变化,各自国家利益的扩张,使得各国的外交政策也会随之调整,各种力量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也会有新变化,会出现一些新矛盾”[4]。这些矛盾及时解决的话,世界局势会继续正常的发展,如果因为不能及时解决二激化,世界格局就可能再现紧张局面,甚至局部冲突和局部战争。

四、经济全球化的继续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相依赖的效应极大的影响了各大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模式,有助于削弱国际格局的竞争性“极化”,加强协调性“极化“的趋势。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还伴随着一个及其重要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象,基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联盟集团的发展,表明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新内涵,多极化的经济基础日益形成和巩固。

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历史潮流所趋,是时展要求,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并且进入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作为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力继续加大。特别是十召开以来,国内存在的很多问题有了大的改善,自身发展有了明智的认识和明确的方向,新时代,中国保持经济迅速发展的势头不减。作为重要的国际力量,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和谐世界,勇于承担国际责任,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面对世界多极化将在曲折中继续发展的现实,中国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实事求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国人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353.

[2]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