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精选(九篇)

当今世界经济

第1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世界经济格局的主体是发达国家,是强国和大国,而发展中国家则发生了分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少数几个发展中大国成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只是这个格局中的附庸部分。看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式又是怎样的呢?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科技革命的挑战和全球化的外部影响及内部政治经济问题的困扰,发展经济可谓是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条件。关键得看如何处理。发展中国家发展近代化起步一般较晚并且都不是内发型,经验不足同时又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更加危险。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以下四种趋势:1、边缘化趋势。2、外切化趋势。3、分裂化趋势。4、从属化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新的对策以提高自身发展的能力,依靠发达国家并非长久之计,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并不可靠。既然原有的发展基础被削弱了,那么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利用新的条件,加入全球化而不趋同于别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谋求发展、富强。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认识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现已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是决策者如何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和社会进步等机会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发展中国家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全球经济接轨未必就能改善经济状况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应该认识到,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而引起的,他们是全球化程度最深同时也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发展中国家只是处于全球化的非核心部分或全球化之外。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自己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不能按照全球市场或国际多边体制设定的目标处理自己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第二,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从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二战后,凡是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都基于本国国情制定了不同于常规的发展政策。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有真正选择和抵制一面倒的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对内:1、正确处理内向发展与外向发展的关系。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积极推进外向发展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趋利避害。必须把外向发展与内向发展巧妙地结合起来,并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放开国内市场;必须根据本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2、在经济体制上,正确处理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的相互关系。3、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时,要根据本国国情,正确处理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国民经济中重大比例关系。4、在经济改革调整的同时,必须相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指:(1)要有一个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的政治环境:(2)要有一个廉洁、公正、有效率的政府机构;(3)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制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治改革的当务之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健全的公务员制度,完备的法律制度,正常的遴选制度,广泛的群众参与制度和对政府权力机构与干部的有效监督制度。

对外: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国内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加强,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虽然现在发展中国家已发生了变化,团结的基础已不如以前。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消除相互之间的歧见和分争,尽力加强相互之间经济政治合作;应加强“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国家组织”等协调机构在国际上的作用;应争取务实的做法,积极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最后,应该在不放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之下,首先就南北之间的一些紧迫问题进行谈判,力争取得发达国家更大让步。

第2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国际经济法亦为狭义的法律的一种,它具有法律普遍存在的缺陷即僵硬性、不确定性、空白性,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都可见一斑。而国际经济法调整的范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跨法域的,社会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根据马克思法律观点可知,不同的经济基础上有着不同的法律制度,而这些法律制度的起因、基础甚至渊源都是不同的,那么国际经济法作为一个全球范围内有着约束力的规范,自然研究的入手点与方法与一般的法律规范不同。首先,国际经济法保护的法益有特殊性,它是不同国家或主体以协商为主各自的妥协或共求的利益,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经济法不完全的体现法的价值,因此,要求国际经济法与国际政治紧密结合进行研究。其次,国际经济法与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国际经济法的研究更应当侧重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一面,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这样的研究对于国际经济法的实用性意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综上可见,国际经济法不仅要结合法的缺陷进行探讨,避免过于僵硬赋予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还要限制赋予的这一权利,还要结合国际政治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进行综合研究。

二、国际经济法与社会的关系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以经济为基础而产生不同的法律规范。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国家内部的调整与发展,随着当今信息与网络的发展,各项硬件的不断推进,使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与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全球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解释一下何为全球调控,即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为寻求共同经济利益,而进行的与自然等客观资源有关的互相交易行为。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可知,全球调控是一国经济发展至瓶颈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国际经济法恰恰是规范这一途径的法律,因此当今社会中,国际经济法对于规范世界个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是直接的、有效的规范。它对于推动全球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各国个主体的共赢起着基础的关键的作用,因此国际经济法在当今社会应当作为一门重要学科进行研究与学习。而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也是世界经济不断融合一体的产物,由于全球调控的需求而产生,因此各国各主体也在不断地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国经济经发能够更合适于当今的经济发展,从而推进共赢。

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随着2015年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世界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交易,无一不在改变着当今经济发展。而一些传统的经济交易中的组成部分也是稳定不变的,如运输方式等。在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窥探经济发展形势一二。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传统交易的空间限制。在这种限制被打破的情况下,对国际经济法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因为交易越来越便利,而法律则应当越来越严密,才能在这种自由随意的交易状况下保护其目标的法益。这种改变对于国际经济法也有一定改进作用,在交易越来越便利的今天,可以省去很多传统的交易方式,这样在国际经济法的规范中也可以对此删繁就简,更有利的保护其目标法益,也能促进主体更好更便捷的应用国际经济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对于不变的部分则依旧保持国际经济法原本的规定,如交易贸易术语等。

四、国际经济法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

国际经济法作为法律中的一种,它具有一般法律所具有的作用,首先是对国际经济贸易行为的指引作用,依据国际经济法的规定进行贸易,是符合大局或者本国利益需求的,对经济贸易有积极的指引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消极的指引作用,简而言之就是禁止性规定,者从侧面禁止了贸易主体进行一些贸易。其次是对国际经济贸易的促进作用。当贸易被规范化之后即获得真正的贸易自由。让正当的贸易有法可依,使交易者更能信任彼此从而促进贸易的进行。再者是对国际贸易的评价作用。促进合法的,符合各国利益的贸易,抵制改进有损双方或世界利益的贸易行为,能让贸易行为有据可循,有法可依,能更好的保护双方利益以及国家利益。最后国际经济法能加速世界经济的融合与一体化进程,使世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一步发展。

五、国际经济法发展展望

第3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关键词】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人性化思想多元化世界和谐化

一、政治民主化

政治民主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流,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大趋势。世界政治的民主化,就产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现象,国际重大事务不再由一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世界政治的民主化,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民主政体。在当今世界,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正在逐步减少,政党或统治集团实行独裁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所以,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贫穷落后国家,都在逐步向民主的方向迈进,只是步伐的快慢不同。执政党实行民主执政,为国民谋利,顺乎民意,这是世界的潮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挡,顺之者益昌,逆之者迟早必亡。民主执政既是当代政党执政的一条普遍规律,也是当今时代任何一个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民主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不搞民主,天长日久则慢慢人亡政息;不会搞民主,不能有效驾驭民主,民主的闸门一旦开启,则似决堤之洪水,必会快速地导致。我们不能把民主看成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更不能把民主自由等同于资本主义。其实,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更讲民主自由,社会主义应该让人民享有更加高度的民主自由。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容,就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没有了民主,没有人民当家作主,这样的社会绝不是社会主义,甚至连资本主义都不如,其实质是封建社会主义,是封建主义披上了社会主义的美丽外衣。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指出了一条避免人亡政息的历史新路,就是走一条民主新路,真正使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同志也多次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改革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政治体制上进行积极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一个国家要想在经济上发达起来,必须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而不可能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中发展壮大。在世外桃园中搞点小农经济还有点可能,而要想实现经济现代化,搞现代经济,就必须实行开放,必须加入到世界经济大家庭中来。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往往会带动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相反,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重大衰退也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引起全球经济的动荡。如美国房地产泡沫引发的这次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弹丸之地的迪拜发生经济危机立刻让全球股市翻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由全球经济市场化所引起的,也就是说搞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原因。从客观事实分析来看,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带来经济的全球化,因为市场是没有国界的。你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资本、商品必然要突破国门限制,必然走向世界,面向全球,这就必然导致每一个国家的市场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联。所以,我们讲经济全球化时,一定要认识到是经济市场化在起根本性作用,是经济市场化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是内因,全球化是外在表现。不是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搞市场经济,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经济的全球化。搞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人类社会还处于市场经济阶段,进入产品经济的条件尚不具备。一个国家要参与到全球化中来,而且要在全球化中发展壮大,就必须在经济体制上搞市场经济体制。一个计划经济的体制不可能参与全球化,更不可能发展起来,只能在全球化中越来越落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搞市场经济,才能有效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来,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迅速发展本国经济。不搞市场经济,置身于全球化之外,只能导致贫穷落后。

三、社会人性化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随着地球文明的发展进步,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自由幸福,是为了人的不断解放。社会的人性化程度与经济的发达程度成正比。经济越发达,社会的人性化程度越高。在越是落后、贫困的条件下,人的动物属性就体现的越多,如奴隶社会就把奴隶当牲口买卖。社会人性化,就是全社会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服务人、关爱人、善待人的良好风尚。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性化要求保障人权、尊重个性,社会管理和服务要面向普通民众,要关心、帮助每一个社会成员,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越贫穷落后,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冲突就越多,就越不把人当人看待。如奴隶社会就把奴隶当物品、“会干活的牲口”。贫穷落后就导致愚昧无知和野蛮。现在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达起来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自由全面发展。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逐步成为共识和主流。如中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志在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上提出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各国加强反恐合作等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人性化的必然要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自然,都应和谐相处。不论出于什么目的,暴力、恐怖、战争等都越来越为人类所摒弃。用暴力革命打碎旧世界、用武装起义来旧政权,都越来越为当今世界所不容。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和谐社会等词语越来越成为时髦的词句,并逐步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国家的政策、世界的规则。

四、思想多元化

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人性化,必然导致思想理论的多元化。世界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也一定是思想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用一个主义、一个思想、一种理论来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已经不切实际。现代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独立思考和思想自由的经济基础。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广泛普及,特别是手机、电话、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接受思想理论的途径已经多样化。现代传播手段可以使一个重要信息在瞬间传遍全球。如果说言论自由还受许多制约的话,思想自由却难以受到有效限制。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与政党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矛盾,它们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为一个政党或国家,可以只将一种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社会思想必然是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学派林立、思潮众多,如经济上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政治上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人本主义等。在西方意识形态中并不是铁板一块,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也不是铁板一块。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是多样化的、不平衡的,不可能用一个主义、一种思想、一个制度、一个模式来统一世界。在当今时代,我们既不能希望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世界人民,美国式的民主自由理念也不可能独行天下。从世界上来讲,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必将逐步缓和。

五、世界和谐化

随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人性化、思想理论多元化的发展,必然是世界和谐化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和平和谐不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也已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旋律。就拿战争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只相隔了20多年,但从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已经走过60多年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这期间也有局部战争、恐怖袭击等,但毕竟没有暴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许今后就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因为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世,暴发世界大战可能意味着人类共同的毁灭。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就指出,资本主义要向社会主义发展,而且预计社会主义首先应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在,离马克思讲这话时已有150多年,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先进,生产力发达,国民富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可以说,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本身起码有20%~30%的因素就是社会主义的,现代资本主义正在向社会主义发生量变,也许再过100年、200年,美国等发达资主义国家就真正进入了社会主义。他们进入的也许就是马克思早就向我们描述过的美好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在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美国等发达资本国家将要建成的社会主义将是社会主义的中级或高级阶段。所以,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应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建设和谐世界。今后全世界都将向马克思指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过渡,随着这个步伐的加快,整个世界必然是越来越和谐。

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社会人性化的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思想多元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思想自由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和谐化的发展,也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迈进。总之,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世界和谐安定,这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也就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现在,人类在追求民主、富裕、和谐、自由的道路上尽管还有很多曲折,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发展也还很不平衡,但前途是光明的,世界前进的历史车轮不可能逆转。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只有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才能与时俱进,日益发达兴旺,如果违背这些趋势,则必然日益衰落,为时代所抛弃。

【参考文献】

[1] 王缉思: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 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中国经济十年螺旋[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3] 康新贵:多元化的和谐福利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DB/OL].湖南社会学网,2005-12-15.

第4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关键词:中华文化;满足各国;消费需求

中图分类号:F7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3-0136-02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国际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集中优秀人才,增强中华文化对外影响力,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一、要有在世界先进文化基础上开发文化产品的思路

要有利用世界各国先进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的战略观念,中华文化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文化的前列,才能增强在世界文化中的竞争力。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源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先进文化资源更是短缺的。要想使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使中华文化成为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拥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先进文化,必须要有利用各国文化资源意识,尤其是要有利用发达国家先进文化资源来发展中华文化的战略观念。只有文化开放,才能带来文化繁荣;只有利用世界先进文化资源,才能把中华文化建设成世界优秀文化。

唐朝文化能够成为当时中国和世界最繁荣、最灿烂的中华文化,与唐王朝实行开放和兼容的对外文化政策是分不开的。唐王朝十分重视各民族文化交流,实行开明、兼容的民族文化政策,努力吸收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如吐蕃医书《四部医典》代表了少数民族医学对汉文化的丰富,唐朝乐舞也吸收了少数民族乐舞等等。同时,唐王朝与亚洲、欧洲甚至非洲一些国家的文化往来频繁,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如唐朝吸收了西亚和南亚国家的宗教文化,周边邻国的艺术、音乐、舞蹈、服饰等优秀文化。

美国文化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强势文化,也与大量吸收世界各国先进文化成分是分不开的。早期移民把欧洲各国文化带到美国,形成美国独有的移民文化。而移民文化实际上是各国的精英文化。移民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容纳能力,他们不断移民到美国,实际上就是把世界各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移植到美国,汇集成美国现代文化。这也是美国文化能够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中的主流文化之一的主要原因。由移民文化演变成的当今美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折扣”就低,“文化亲近”度就高。这是美国文化产品容易被各国民众接受,称霸世界文化市场的主要因素,也是“天生”因素。而其他国家文化在这一方面与美国文化相比却“先天不足”。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文化产品要进入国际文化市场,首先要有在世界先进文化基础上发展中华文化的战略思路。大胆学习和吸收各国先进文化,在消化世界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文化的再创新,形成进入国际文化市场的后发优势。

二、要有在世界市场经济基础上开发文化产品的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基础,也是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机制是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文化产品要走向世界,只能通过文化竞争进入各国文化市场。因此,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是要有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任何一种文化的竞争力都来自两大因素:一是能够生产出不断满足各国人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产品;二是能够创造出满足各国人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的文化需求市场。满足世界文化市场需求和创造世界文化需求市场是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硬条件”、“硬道理”。

从文化水平来看,世界文化又分为生存性文化、发展性文化、竞争性文化。生存性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主调,维护传统、维持现状成为人们生活观念的主流意识。发展性文化以兼容文化为主调,在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强调自我发展成为人们生活文化观念的主流意识。竞争性文化以创新文化为主调,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强调科学发展和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成为人们生活文化观念的主流意识。如对这三种不同发展层次文化的特性进行比较,生存性文化较为封闭,甚至拒绝外来文化;发展性文化较为开放,善于消化外来文化;竞争性文化善于创新、创造,不断输出新兴文化。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包含着生存性文化、发展性文化、竞争性文化这三种不同层次的文化,但是,在一般发展中国家把生存性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在新兴经济国家把发展性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在发达国家把竞争性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在21世纪,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努力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三、要有在世界现代文化基础上开发文化产品的战略思路

要有实现把以传统文化为主的文化产品转变为以现代文化为主的文化产品的战略观念。首先要明白,中华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是当代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当代中国人的现代文化走向当今世界,并不是古代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和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也绝对不是当代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走向当今世界。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文化产品的重要内容,但不是中华文化、文化产品的主要内容,更不应该成为现代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

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不足,理由有二: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说明传统文化的价值尤其是现代价值是十分有限的。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中国曾经成为对周边各国有很强影响力的封建帝国,但是并没有使中国成为对当代世界有很强影响力的世界强国。二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局限性,影响力是有限的,世界各国不可能完全接受。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只能让世界各国感兴趣,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世界文化的点缀,但是,不可能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文化。

在中华文化、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必须正确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口号。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口号并不完整,不是所有的民族文都能自动成为对世界文化有影响力的、并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的国际主流文化;也不是所有的民族文化的东西就应该成为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的国际文化。只有对外来文化进行本土化改造,对本土文化进行国际化的改造,形成能够满足现代文化生活所需要的新兴的现代文化产品,民族文化的东西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世界性文化产品。

当代世界文化的新知识、新技术含量较多,代表着当今世界的高水平、先进水平的国际文化潮流。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在世界现代文化基础上建中华文化、开发文化产品的战略思路。

四、要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基础上开发文化产品的思路

经济全球化决定了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向。从发展规律看,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仅是物品、技术、资本、人员等经济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而且包括文化产品、文化资本、文化信息和文化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等现代传媒设施日益国际化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文化艺术、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在国际范围交往碰撞,推动了文化全球化。

随着全球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的文化交往日益频繁,文化贸易数量增大,导致了一种大量的文化交换和适应。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增长将不断促进世界范围内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使各国文化消费种类、文化消费时尚、文化消费价值观念日趋国际化。这些文化情形的产生有利于各国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从而根本上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产品全球化推动着中国产品文化全球化。产品出口既是一种货物出口,也是一种文化出口。产品出口含有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的出口。各国消费者在接受中国产品的同时,意味着同时接受中国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理念。中国“春节”正逐渐演化为世界“中国年”。目前,春节正成为中国传递给世界的一张传统“文化名片”。在2008年春节,巴黎的家乐福超市挂起“吉祥如意”的横幅,纽约帝国大厦用代表中国的红黄两色灯光点亮自己,巴西总统为华人朋友的儿子包起了红包,这些意味着中国年文化已进入世界各国[1]。

如何借助中国的经济全球化、产品全球化,来推动中国文化全球化,实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如何有效地把货物出口和文化出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货物商品出口带动文化产品输出,推动观念、思维、文化出口。这是中国文化界和产业界需要思考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五、要有在世界文化强国基础上开发文化产品的思路

在21世纪,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努力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要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而且在文化发展水平上也要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要有成为世界文化强国的意识,大胆制定开发国际文化产品市场的战略思路。中国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拥有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雄心。同样,我们应该拥有成为世界文化强国的决心,来制定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路。

同样,在促进中华文化、文化产品走向世界这个战略问题上,我们要像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那样,制定中华文化发展战略;要敢于开放国内文化市场,要敢于进军世界文化市场,占领国际文化市场。只有文化开放才能带来文化繁荣;只有文化繁荣才能聚集走向世界的文化能量。中国文化产品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使中华文化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现代文化发展的发动机,拉动世界文化水平不断提升。

当今世界文化市场确实是由美国文化支配,但未来的世界文化不一定完全由美国文化来支配。中华文化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文化的支配力量。因此,我们既要有成为经济强国的发展战略,也要有成为世界文化强国的文化发展战略。

第5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内容提要] 国际论坛作为国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促进国际交流、整合全球信息、形成国际共识、改善国际关系诸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创立于70年代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紧握时代脉搏,积极探讨国际社会最前沿问题,充分发挥各领域顶尖任务的影响力和多种媒体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创新自己的体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自1979年开始参加该论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仍有许多方面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 传播 国际论坛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中国 在当今多元化的传播体系中,国际论坛作为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生成舆论、传播信息的场所和手段,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区域范围内都大行其道,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政治、军事、经济、安全、外交等人类社会各个领域。这一全球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后愈加突出。它的凸显和强化,进一步反映了在国际社会处于转轨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各方面日益全球化发展新形式下,各国人民加强交流和沟通的需要。在名目繁多的论坛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以其层次高、规模大、发展快、探讨的问题富于前言性等而最具影响力,位居全球榜首。本文主要从传播的角度对国际论坛在国际交流中的独特价值、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我国参与该论坛等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负经载道 自有机杼 “人类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建构过程,但是脱离生产性和创造性的想象,历史是不可能被理解的。”①国际论坛是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在传播技术手段非常发达、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络等已渗入人们生活各方面的今天,国际年论坛以其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多元化的信息传递、较强信息整合能力以及为开展外交活动开辟非正式渠道等有时在国际传播领域占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能更完整、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由大众传播媒介构造的环境是一种“间接环境”(也称“媒介环境”)。在这种“间接环境”中,人们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来间接体验现实世界。由于各种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后的信息,加之媒介设置议题过程中因素的影响以及工作程序等造成的时空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相对而言,论坛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面对面的交流环境——“直接环境”,进一步满足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需要。在通常的情况下,会上除极少数与会者讲话需要多一点时间(最多也控制在40分钟之内)外,绝大多数与会者的发言只有7-8分钟。各种会议一般都有问有答,使听众与主讲人之间进行直接交流。除此以外,与会者还有大量的会外非正式的接触和交流。面对面直接交流可以使传者和受者双方全部感官接受刺激,全方位地建立传播联系,因而能更完整、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多元化的信息传递,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纵观当今国际论坛,绝大多数论坛议题走过了一个由单一领域议题向多领域议题转化的过程。这是由当今国际问题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因为国际论坛所探讨的绝大多数国际问题的出现极其解决都涉及许多方面。同样,由于多样化世界的存在,人们有不同的交流需要,这不是一般的人际传播或某一大众传播媒介所能满足的。相对而言,国际论坛能更好地满足人们这样的要求. 国际论坛是国际社会多种信息的集散地,许多信息在这里汇聚、生成并再度传播。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为例,该论坛议题非常广泛,所讨论的问题涵盖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各个领域。在第30届年会短短的6天时间里,所安排活动就达400多场,讨论的题目有200多个。这其中包括论坛组织者安排的200多场大会和讨论会,每天多场的新闻会、记者招待会以及许多小型的讨论会。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幕后各种形式的会谈。论坛所讨论的问题非常广泛,除年会的主题外,从国际互联网信息新技术、生物技术革命到美国经济模式、经济全球化发展及其局限性;从环境污染、沙漠治理到欧洲统一、新恐怖主义;从21世纪政府与经济关系、预防冲突到非洲的发展以及中美关系等几乎无所不包。参加者犹如进入现代化的超级市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没有机会直接参加会议。也可以通过会议发行的简报了解有关内容。 3、不同思想的交流,为形成国际共识创造了条件。毫无疑问,没有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国际社会就不可能形成共识。国际论坛作为与会者发表看法、交流思想的场所,在全球信息整合、形成国际共识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首先,由于各国政府出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原因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实行多种(包括对媒体和受众)控制,极大地限制了人们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国际论坛独特的性质和交流方式,在促进国际之间诸方面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许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多方面的限制。其次,论坛不同于某些国际组织针对某一国际问题所召开的国际会议或进行的国际谈判。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论坛不做出具体的决议要求其成员执行。与会者只是交流信息、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在一个较为轻松、自由、开放的研讨氛围中更易于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再次,由于与会者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背景,成员之间的这些差异使得他们能分享他人的看法和观点,从而进一步印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相互撞击、互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逐步达成国际共识。 4、 非正式外交途径的开辟,对国际关系的改善具有独特功效。 论坛为与会者幕后接触、私下会晤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对那些没有正式接触渠道或相互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的而寻求关系改善的国家或对立的双方至关重要。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促使世界热点降温、加快地区冲突各方和解方面就具有典型意义。在濒临战争之际,通过1988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会晤,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总理共同发表了和解的联合宣言;在198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朝鲜南北双方首次实现部长级会晤;1990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两德领导人的会晤,有效地加速了德国统一的进程;1992年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和黑人领袖曼德拉在达沃斯首次会晤,加快了南非民族和解的步伐;1994年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通过私下接触,进一步推动了有关加沙和杰里科协议的达成等等。 二、 论坛巅峰 何以成功 达沃斯位于瑞士东南部,靠近奥地利的边界,坐落在只有17公里长的山谷里,是一个人口仅为1.3万人的小镇。这一小镇因一年一度在这里召开世界经济论坛而名闻遐迩。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是以研究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宗旨的非官方的国际性的机构.论坛自1971年创办以来,已连续召开了30届。目前,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成员囊括了位居全球前列的1000家大公司和企业,这些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85%以上的财富,年营业额合计超过4.5万亿美元;作为论坛成员的公司或企业其年营业额或资产需达10亿美元以上,其参加会议的代表必须是董事长或总裁级人物,政界人物须是现任在职;每年参加会议人员包括几十位国家元首、数百名部长级官员、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各大媒体记者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负责人等等;论坛讨论的问题是全球最前沿的经济、社会等问题;作为论坛成员参加会议需支付较高会费来自金融机构会员每年需支付会费15000美元,其他公司的会员则需付12000美元。此外要参加会议的人员除交纳交通和食宿外,另需支付7200美元。尽管入会费用如此昂贵,但应者若云。除通过论坛宣传自己、获得相关的信息、建立广泛的联系外,参会人员把参加这样的会议看作是一种地位、身份的象征。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除每年举行年会外,还举行国家论坛、工业论坛、全球决策人士电信网络等活动。另外,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还在华盛顿、津巴布韦、圣保罗、北京、香港、萨尔斯堡、开罗和新德里等设立的地区论坛也定期举行年会。除自身取得这些成就外,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推动全球和地区经济组织合作、缓和国际关系、推动地区冲突的解决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1982年来自17个国家的贸易部长在洛桑举行的旨在推进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乌拉圭回合会议、1993年举行的关于波罗的海国家经济合作会议、1997年举行的关于黑海经济区域国际合作会议、1992年、1993年和1994年先后在香港、新加坡举行的欧洲-东亚经济高级会议。1994年举行的中东-南美高级会议、1995年和1996年先后在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有关拉美地区经济合作会议、1996年举行的东欧经济会议等对促进关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等等。由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参加会议的人员层次高、规模大、范围广,因而对全球决策、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强的非政府组织,被称为“全球超级企业俱乐部”、“世界经济最高级会议”、“经济联合国”、“会议政府”、“国际论坛的巅峰”等。在取得这种无可匹敌的全球影响的同时,论坛的自身也获得了较好经济效益。论坛的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施布瓦也被国际社会称为“会议经济第一人”、“拥有全球权力股的第一人”。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之所以在当今世界各种论坛中位居巅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传播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紧握时代脉搏的会议议题 根据罗杰斯-休梅克的创新扩散理论,一个新事物能否扩散或成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变数:一个是接收者变数,一个是社会系统变数.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系统变数。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创造性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个体想象力和人类境遇的紧密结合。这集中体现在其论坛议题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各个年份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均属当时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各国的决策和未来发展,因而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这样,论坛所探讨的问题就把两个变数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论坛的成长创造了前提条件。最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方面,范围也仅限于欧洲,1973年10月中东战争后,石油危机不仅对西方世界经济形成强大的冲击,意味着全球化时代的日益临近,也对论坛探讨问题内容和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后论坛逐渐步入探讨全球政界、经济界和社会问题方面的工作轨道上。在通常的情况下,基金会从80个永久会员中选出8人组成小组,来预测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思想并选出下届年会的主题。因此,其年会议主题均属于前沿的问题。进入90年代后期会议主题包含了以下内容:“世界领导地位新变化”、“全球合作与竞争”、“再定义世界经济基本设想”、“未来发展面临挑战”、“如何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建立网络社会”、“21世纪优先考虑的议题”、“全球化影响及对策”等。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新开端、新思路”。会议议题以代表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网络和基因革命——使全球化进程加快为基点,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教育、健康、环境和社会等面临的新情况展开讨论。除此以外,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各地区论坛的会议主题也颇具针对性和前瞻性。如今年4月16日?8日在中国举行“世界经济论坛·2000中国企业高峰会年”的主题:中国日益显著的全球角色:影响力、机遇与挑战。这些议题紧跟时代步伐,最具时代特点和挑战性,因而对国际社会舆论界能够形成强大的冲击和影响,备受世界瞩目。 2、 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与会成员 出席达沃斯会议的人员中,既有威名显赫的政界要人、富可敌国的商界巨头、领导世界潮流的科技奇才、也有享誉全球的知识精英、颇负名望的国际问题专家、国际新闻界的知名记者、蜚声世界的艺术天才等等。这些各领域的顶尖人物具有全球的知名度和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仅以第30届论坛年会为例,与会者既有美国总统克林顿、中国副总理吴邦国。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印尼总统瓦希德、南非总统姆贝基、英国首相布莱尔、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西班牙首相阿森纳尔,也有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法国经济部长所索泰、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美国在线华纳董事长凯斯、金融大亨索罗斯,灵魂音乐大师奎西·琼斯、电影导演劳伦斯·卡斯丹、政治学家华伦·比蒂。一位与会者不无感慨地说,“环球旅行一年所见到的要人还不及在这里见到的1/10”。参加这次会议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论坛提供了一个一年中绝无仅有的计划机会——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与世界各领域的重要人物探讨各种问题并交换看法。“出席达沃斯会议的每一个人对其他人都是一种吸引力(施瓦布语)”。由于这些重量级人物在某一领域的特殊地位,成为事实上舆论领袖。因而他们的思想、观点以及在会议期间所作所为自然有非同一般人物的影响力,也相对具有较高新闻价值。 施瓦布本人也具有造就其事业成功的自身资质和个人魅力。他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思维方式、高超的协调能力和运作手法以及对未来事务趋前的感知力等等得益于他早年接受的良好教育;而他因时而作、因势利导的行动能力使其才智锦上添花、发挥到极致。他早年就读于瑞士联邦技术学院、苏黎世大学等高校并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基建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现任佩雷斯和平中心委员会成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主席,地球协会会员等。他不仅学有所成、教有其果,也著作颇丰,出版过包括《克服漠视》在内的具有影响力的多部著作。曾先后获得包括德国荣誉十字勋章、法国骑士勋章、斯洛文尼亚自由勋章、奥地利金十字勋章在内的许多荣誉。 3、 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作用 在人类进入混合媒介时代的今天,国际论坛要想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离不开对各种传媒手段的运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推进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除发挥参加会议的各个领域的舆论领袖、传媒精英作用外,它也拥有自己的宣传机构、研究力量和研究刊物。从1979年起达沃斯论坛每年推出《世界竞争力报告》。这一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作为最具权威的排行体系,被世界各国政府作为自己工作业绩的衡量基准,成为反映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由于该论坛所探讨的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焦点问题、前沿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发展状况如何、今后的走向何方以及各国未来将采取何种政策对各国乃至某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这些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传播媒介议程设置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正是利用这些优势,通过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多种媒体将其所作所为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全球性的影响。为促进论坛与媒体的合作,1992年召开了“非正式编辑,评论家年会”。1993年召开社论作者和评论员的非正式会议。目前,论坛与媒体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今年参加达沃斯年会的记者就达650人之多。 4、 适应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的体制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最初以一般论坛的形式出现。从1976年开始、转变成了一种会员基金会组织。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论坛在内部机构设立、管理制度、会员制度、会议类型、运行方式、各种论坛设置等诸方面适应论坛本身及世界形势的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如1973年设立的国家论坛、1992年先后成立的八个区域论坛;1992年建立“未来世界领导者”网络、1992成立的世界艺术论坛、1993年成立的“环球发展公司”、1998年建立工商咨询会等在推动论坛走向世界论坛巅峰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他山攻错、需有新为 从1979年起,受组委会的邀请,中国政府开始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从1980年起,论坛每年在北京举办中国经济国际研讨会。时至今日研讨会共举行了19次。论坛使我们能以全新的视角,深入了解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历史性的变革、中国所处的境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我国借助这一论坛在宣传中国、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89年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在对中国实行制裁的同时,其舆论界对中国大加诋毁。施瓦布不被西方舆论所左右,亲赴北京出席研讨会。1991年施瓦布力邀李鹏总理出席1992年达沃斯年会。在1992年年会上,中国问题已成为世界论坛的重要问题之一。李鹏总理在这次会议上的演说所传达的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使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以及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信心。②在1996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中国被认为是今后经济增长最快、最值得去投资的国家;③199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年会使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和1997年回归后的香港问题充满信心。④在1998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中国经济专题讨论会的举行以及在年会上李岚清副总理《中国经济稳增长》的讲话,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今年1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会上所作的《迈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演讲,使与会者对中国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前景深信不疑。 今年4月16-18日,在北京举行的由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世界经济2000年北京峰会”,有300余名跨国公司、国际机构领导人,300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参加。这是一次全球商界、企业界、政界、学界、传媒界聚集的峰会。会议以“中国日益显著的全球角色:影响力、机遇和挑战”为主题,以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议题为主轴,集中讨论了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及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信息产业怎样改变中国、如何运用IT改善企业的运作、全球商务策略、资产体制与重组、资本市场在变化中的形式和作用等问题。同时,中国企业的国际合作与海外拓展、兼并收购与国企改革、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保险和养老市场、医药与科技、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也同样受到与会者的特别关注。本次峰会是世界经济论坛自成立以来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此次会议大大突破原先的设计和规划,国内报名企业超出上年的两倍,反映了中国企业自身的不断成长以及参与世界经济交流的旺盛需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论坛的活动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中国企业几十年来的实力积累已经为中国企业与世界各种经济论坛进行交流奠定了基础。但相对而言,中国总体参与能力仍然很低。像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这样非政府组织举行的会议和活动,依然是中国了解世界、宣传自己、同世界各国及其部门进行交流的难得场所和重要渠道。中国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世界各种论坛的活动,并学会能更好地利用论坛资源,挖掘潜力。与此同时,中国急需不断培养和造就自己的队伍。他们应该在某一领域具有国际知名度、了解这一领域在全球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走向,深知中国国情,懂得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外国人的思维习惯,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等等。在传媒经济崛起的今天,国人对这种经济类型的认识应有一个根本的提升。对会议经济的运作,我们还比较落后。要使会议形成经济效应,必须有整体的设计,从硬件的基础设施到软件的公共服务都要到位。 中国参与达沃斯世纪经济论坛的历程既是中国了解世界的过程,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各方面都有做出进一步努力的需要。 注释: ① 陈卫星:《中国现代化的传播学反思》见《传播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编辑1999年11月第35页 ② 从1993年起,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入,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国家最多的国家。 ③在这次年会上,国际经济界知名专家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后进行民意测验。要求与会者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今后5年内世界上哪各国家增长最快.2、今后5年内愿意到那些国家投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国均居榜首。 ④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对中国经济和香港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会后西方许多大公司杜邦、ABB、西门子等公司表示欧盟对中国前途发展有信心,并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

第6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罗奇认为,世界经济在今年前几个月大幅下挫,虽然全年的情况可能不会这样糟,但仍将持续下滑。而且,不管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目前都很疲软,全球经济出现同步下滑局面。2009年很可能是二战结束以来首个世界经济全年都在下滑的年份。

他说:“我认为,在今年后三个季度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的产出将继续下降,失业率将持续上升。”

罗奇预计,今年后三个季度,世界经济也许会在某一季度出现反弹,但这很可能只是暂时现象。

他说:“由于世界经济已经大幅下挫,因此,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今年后三个季度的某个点上可能会有反弹,但这种反弹只会是昙花一现。总体上说,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全球经济都会收缩,(这一趋势)很可能延续到明年年初。”

罗奇认为,今年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各国中央银行和财政当局已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不能阻止经济下滑。他指出,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巨大的资产泡沫。由于个人和企业过分借贷,形成巨大泡沫,然后他们又减少借贷,这被称作“去杠杆化”。“去杠杆化”的力量非常大,即使是低利率也无法阻挡。这种情况极少发生,过去没有过先例。因此,今年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于,各国已经实施的经济刺激措施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阻止这种罕见的后泡沫时代的全球经济衰退。

第7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一、美国经济复苏起落不定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于去年11月26日宣布,美国经济从当年3月份起陷入衰退。但实际上,美国GDP只在当年第三季度是负增长。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受到意料不到的打击,但其影响并未像人们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去年全年,美国GDP仍增长了1.4%。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GDP以年率计算,增长5%。特别是生产率竟跃升8%,这种情况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对美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但到第二季度,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回升转趋疲弱,GDP只增长1.1%。其间,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大公司假帐丑闻接踵而至,全国为之震惊,投资者对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7月16日在国会作证时,仍确认美经济在走向全面复苏。他预计今年全年美GDP的增幅为3.5%一3.75%,高于2月份的预测(2.5—3%)。但他也不无保留地说:“目前困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不良影响的消除,如果不出现进一步重大影响,美国经济将重新呈现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美联储的预测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先前的预测数字分别为2.5%和3.5%,现在下调到2.2%和2.6%。 

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时间短暂,经济下降轻微,是前所未有的。美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美国的衰退“非常非常轻微”,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这次不是标准的衰退,还有人认为这是“新式衰退”。 

美经济衰退轻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在此期间,消费者开支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不见减少。消费开支占美GDP近2/3,它的稳定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为什么美消费开支不减,这是因为自1996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构成其收入的三大部分一一工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增长。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和薪金收入有所增长,直到2002年头两个月,仍增长近4%(年率)美国约60%的家庭拥有股票。几年来股市持续攀升,家庭收入也相应增长,美2/3的家庭拥有住房,一年来房价上涨9%,家庭的资产也随之增长。总之,美国居民“家底”厚了,他们有可能放手花钱,是美经济衰退格外缓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联储于去年11次降低利率,把利率降到1.75%的低水平上,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实行减税和增加公共开支政策,这些也都对减轻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起相反作用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经济难以快速回升。 

首先,这次衰退是信息技术投资过度,信息技术股市形成的泡沫破裂,信息技术部门公司大批破产,并波及其他部门,美企业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第4季,美固定资本投资猛跌13.6%,2002年第1季又下降6.2%。与此同时,民用资本货物订单不断减少。格林斯潘曾多次强调,资本货物的统计数据是重要的投资晴雨表,而固定资本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企业投资疲软无力,今年下半年能否恢复尚难下定论,不能不影响经济复苏。 

其次,正因为消费开支没有大减,住房建筑业保持繁荣,在经济复苏中,也不可能再有新的增长。 

再次,美国外资大量回流,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外国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元资产。2001年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总额高达4550亿美元。但现在已大为减少,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2000年的3080亿美元骤降到2001年的1310亿美元,预计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030亿美元。 

最后,美国大公司丑闻使美国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任发生动摇,其深远影响远未消除;美国人对可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惴惴不安;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特别是打伊拉克如何进行,心中无数。凡此种种,都增加了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美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双谷底”;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还有人认为如果美股市继续下跌,银行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导致银行危机,从而使美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尽管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少数人提出的,但也足以令人警醒。 

二、世界经济参差错落 

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中的波折,通过“扩散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经济大大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8日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4%(2000年4%,2001年为2.5%),明年可能恢复到4%。而到6月份,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高于2%,2003年有望超过3%。 

全球经济放慢与各国经济不同。从70年代以来,还从未有过一次世界GDP负增长,即使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年份,世界经济仍是正增长,只不过是“放慢”或“下滑”,如1975年,世界GDP增长1.9%,1982年增长1.2%,“放慢”或“下滑”幅度也不大。据IMF的报告说,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数加重。此外,全球经济虽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但应变能力比过去增强,这是因为,首先,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低,有更大可能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其次,各国为稳定金融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但是,各国具体情况大有差异,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颇不平衡。 

第8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关于市场经济,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的基尔克加特。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足以让其名垂青史的《国富论》(全称为《诸国民之富的性质及其原因之研究》)一书。在此书中,亚当・斯密提出了震古烁今的被俗称为“看不见的手”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在亚当・斯密看来,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之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每天都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傅的恩惠,而是由于他们自私的打算。亚当・斯密还提出,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不是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总之,在亚当・斯密看来,要让人们各行其是,而不要让政府到处插手,干预人们的经济行为,其结果将比政府胡乱干预要理想得多。亚当・斯密的著作为人类建立自由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可以说,当代人类建立的经济模式无不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理论之上。

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所操纵的自由经济,因其一开始是建立在极端的私有化的基础之上,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确实也导致社会逐步走向畸形的两极化道路。《新约・马太福音》中有一则寓言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的由来。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形态之下,奇特的马太效应更是达到一种无以复加的程度。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西方奴役东方;南方压迫北方;男性压迫女性;城市剥削农村,便是这种病态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几个世纪内,阶级斗争连绵不断,给人类生活的全面发展造成巨大灾难。

对这种不利于人类整体进化与提升的两极分化问题,人类并非无动于衷,相反,以英国、日本、德国、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则提出建设全民福利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以图改变这种人间的不公平现象,而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1874年日本颁布《恤救规则》、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美国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尤其是到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建设更是进入鼎盛期。在这期间,西方各个国家陆续推出有关福利国家建设的规章制度,在实践层面设立了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所包含的主要保险项目和管理机构。各国政府对福利事业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欧洲国家平均社会福利支出占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5%,美国也占到18%。

社会主义运动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弥补了由单纯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缺陷,使当今社会逐步进入和谐化的轨道。其首要标志就是无产阶级逐步摆脱贫困而成为社会财富的拥有者,即中产阶级的崛起,并成为社会的主流阶级或阶层。马克思时代所不可能出现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化”现象如今已十分普遍。中产阶级的崛起,为构建和谐的人类共同体创造一种极大的可能性。如今世界,全世界各个国家经常发生一些围绕选举而进行的各种游行、示威乃至暴力活动,但完全因经济的分化而引发的冲突则明显减少,这就是当代人类社会福利化的直接结果。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一份权威文献指出,我们正在见证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时刻,那就是从未有过如此众多的人口像今天这样彻底摆脱极端贫困。仅仅在21世纪头4年这段时间,就有几乎超过日本总人口那么多的人口(约1.35亿)告别赤贫,而到今天,全球告别赤贫的人口正在直追俄罗斯的人口。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在今后几十年内,“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4.4亿猛增到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也将由7.6%猛增到16.1%。

或许上面的数据存在一个标准和统一口径的问题,但起码说来,虽然我们不能说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均富社会了,但毫无疑问,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越来越少见了。

就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来看,也是如此。在距今500年的时间之内,我们这个地球就处在西方民族的“单极”统治之下。西方人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一切唯西方人马首是瞻。而在今天,随着东方日本、印度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我们这个世界则越来越朝着平等的方向发展。

以信息、技术、资本、货物、服务以及人口大流动为特征的全球化运动,虽然无法确保利益主体的均等化,虽然无法扭转这样一种趋势,即只有那些能够以最快速度接受和采用新兴技术的国家和集团,才能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但毫无疑问,全球化无疑会促进全球经济的同质化趋向,并推进所有行业利润的平均化水平。在全球化的辐射之下,一些原本只是单方面成为资源输出者的第二世界或第三世界国家将获得均衡发展的机会。中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发展就是其直接的结果。正如“二战”之后美国的崛起彻底摧毁了英国人与欧洲人的傲慢一样,近50年时间内日本与中国、印度的崛起同样给欧洲和美国人的自信心构成致命性的打击。如今,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其经济都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在前进,与西方世界缓慢的发展速度构成鲜明的对比。经济上的差距逐渐缩小,必然促进全球政治格局也朝着平等的方向发展。如今在各种各样的国际场合,很难看见西方人过去那种骄横跋扈的模样,取而代之的则是温文尔雅的礼貌。姑且不说原本一直为西方所垄断的诸如奥运会这样的国际赛事不断在东方举行,而且在这些历来依靠体力来进行比赛的国际性角逐中,东方人在诸多项目上不仅赶上西方,而且远远超过西方。尤其是在处理一些重大的国际性问题时,东方民族也不再是唯唯诺诺的旁听者,相反,在如全球变暖、核不扩散、全球性贫困等问题上,东方人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朝着扁平化方向大踏步地迈进。

第9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21-0041-06

设计思路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当代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的第一课。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专题八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事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本课作为专题八的开篇,我想应该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进一步认识到它与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内在联系。

在设计本课时,我想讲清三大核心问题:

一是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背景。二战的结束不但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为什么美国能够替代英国成为新的经济霸主?其他国家为什么心甘情愿的唯美国马首是瞻?这是本课所要探讨的第一个核心问题。

二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过程。这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它包含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和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两大内容。在这两大体系中,美国是如何获得最大的权利,成为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美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之间是否存在妥协?如果存在,那相互妥协的表现又是什么?这是本课要探讨的第二个核心问题。

三是对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通过以上两个核心问题的深入分析,第三个问题是概括总结性问题,考察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思维程度。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存在哪些先进性?对美国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对经济全球化又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这是本课所要探讨的第三个核心问题。

本课围绕这三大问题展开,从分析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入手,渐次分析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改变及影响。

过程设计

导入:

(出示幻灯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候选人拉加德、朱民、利普顿的照片)

问题1:展示在多媒体上的这三个人是当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热门人选。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谁吗?

他们分别是法国财政部长拉加德,中国前央行副行长朱民和美国前财政部长利普顿。究竟谁能够当选下一任总裁,结果会在6月30日揭晓,我们拭目以待。

问题2:如果我们让这三个人退回到60年前,二战刚刚结束以后,那大家猜测一下,哪一位会顺利当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呢?

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是美国人能够成功当选。可是从二战后一直到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位置一直由欧洲人把持,比利时人、荷兰人、法国人都曾当选。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这节课《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板书课题)

(意图:通过当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选举这一热门事件,引出大家对总裁人选的猜测,带着疑问走进本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问题3:既然学习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那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概念。

(幻灯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概念。)

(意图:通过概念展示,让学生首先对这个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特点:第一,这个体系排除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只限于资本主义国家范围;第二,连接起这个体系的纽带是经济;第三,这个体系包含两大要素,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体系形成的背景、过程以及评价三个方面来学习本课内容。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背景

材料1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其中一项是组建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2 (幻灯片:1945年美国工业生产、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材料3

问题4:从这些材料中我们感受到美国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是什么呢?

细节: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她迫切想要成为一个金融大国,领导世界。194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占到世界工业生产的60%,黄金储备占到了全世界的59%。美国的经济总量是英国的4.7倍,人均收入是英国的1.7倍。两次世界大战几乎摧毁了英国所有的主要工业,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更让英国政府在财政上破产,很快就不得不向美国借债度日,其首相丘吉尔曾一脸无奈地说:“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随着经济实力的衰弱,英国不得不让出经济体系的领导地位。

(意图:问题4的设置,主要是解决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什么以美国为主导,为了解下一个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作铺垫。)

问题5:英国丧失了领导世界的实力,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否需要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呢?

材料 1929年发生经济危机时,各国面对恶化的形势,转嫁危机,设置关税壁垒,从而引发了倾销战、关税战,使危机程度更加严重。各国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政策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逐渐勾结并结成了法西斯联盟,走上了战争道路。

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使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成为必要。

(意图:问题5的设置,主要希望学生通过史料,了解二战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同时使学生意识到新的经济体系的建立,也并不是美国的一厢情愿,而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迫切需要。问题4、5的提出,层层推进,解决“为什么战后需要建立和能够建立新的经济体系”这一问题。材料、图表的运用,可以给学生形象的感受,提高他们阅读史料的能力,强化“论从史出”这一观点。)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过程

(一)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展示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图片)

问题6:让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并思考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否暗藏玄机。

细节:1944年7月,44个二战同盟国与国际组织的730名代表进入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这个小镇,其中就有中华民国财政部长孔祥熙。他们将在这里探讨如何建立战后的世界经济新格局。美国人选择开会的时间和地点可是颇费了一些心思。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开辟,使人们看到了打败法西斯指日可待,美国为盟军提供了强大的军事支持,国际地位继续提高。布雷顿森林是个风景优美的小镇,同时,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各国代表到会后,从7月1日到19日,这伙人每天两眼一睁,吵到熄灯,从会议室里不时传来各种语言的陈词、质问和争辩。据一个当事秘书50年后的回忆,那时自己“每天简直要工作上28小时”。这是战后世界各大国关于金融权利的一次较量,主角是美国和英国。代表美国的是52岁的联邦财政部官员哈里・怀特,而代表英国的是当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61岁的凯恩斯。谈判完全由他们两个人控制,他们决定整个谈判的主题和基调。他们都在追求本国利益,但也知道要想得到本国利益更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终于,在1945年12月,各代表国经过讨价还价,通过了意义重大的《布雷顿森林协议》。

(意图:设置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美国想要称霸世界的迫切。这样设置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夯实了基础知识,他们对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一定记忆深刻。)

问题7:大家从书中找到《布雷顿森林协议》的主要内容。

细节:(边讲边展示幻灯片)该体系下各国间的贸易用美元来结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但是这些储备美元的国家会有一个担心,用商品换回来美元会不会贬值、导致财富缩水呢?为了维护美元的信用,美国政府同意别国政府以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的官价,即每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这样,美元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信任的国际货币,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从此美元也有了“美金”之称,可以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了。难怪当时美国财政部长福勒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美元和黄金之间的比价有了(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那别国货币和美元之间的比价是怎样的呢?实行固定汇率。这就是著名的“双挂钩一固定”机制,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了。

问题8:从这个货币体系中我们当然看到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美国获得的巨大收获,那其他参会的国家有没有分得一杯羹,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呢?

细节:为了监督各国货币汇率和帮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复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得以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避免其他国家受其影响;为成员国提供有关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促进国际间的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体系等。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世界银行则主要负责经济的复兴和发展,向各成员国提供发展经济的中长期贷款。

(幻灯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部及标志)

我们了解了两个组织的宗旨,再来看看这两个机构的主要领导。

材料 2007年英美两国都推出世行行长候选人,英国推出了前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布什推出了佐利克,尽管布莱尔名声大,呼声很高,结果可想而知,关键位置美国人可是绝不含糊。

问题9:美国为什么会拥有如此特权?

细节:因为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各国缴纳的股金,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呈正比。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认缴资金最多,所以理所当然的控制着世界银行的行长。

问题10:另一个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还是美国人把持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着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各国汇率是否稳定,所以总裁这个职位由欧洲人来担当,这也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是美国与各国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客观上促进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意图:问题8、9、10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参会各国都是“无利不起早”,都有自己的利益。为了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相互斗争也相互妥协。但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向着制度化和健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三个问题也解决了本课一开头提出的疑问。)

问题11:既然美国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起来了,要想让美元在世界流通起来需要靠什么呢?

贸易。于是美国着手建立世界贸易体系。

(意图:让学生了解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自然过渡到下一专题――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问题12:从课本中找到美国建立世界贸易体系的背景。

①二战后初期,由于西欧各国实力大减,国际经济萎缩,进而导致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③美国为扩大世界市场,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问题13:1947年10月,美、中等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大家看,幻灯片右上角展示的标志就是今天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能说说你对这个标志的理解吗?

这个标志用多条彩色线条旋转成地球的轮廓,极具动感,象征世界各国的商业贸易互流互通。

(意图:不但增加学生兴趣,而且能够更形象地展示关贸总协定对贸易流通的巨大作用。)

问题14:通过材料来看看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是如何推动贸易的互流互通的。结合材料分析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什么?

材料 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问题15:你认为关贸总协定对世界贸易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细节:第一,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经过八轮贸易谈判,各缔约方的关税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发达国家加权平均关税从1947年的平均35%下降至4%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税率则降至12%左右。在第7、8轮谈判中对一些非关税措施的逐步取消达成协议。这对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国际贸易规模从1950年的607亿美元,增加至1995年的43700亿美元。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

第二,发展成为一套国际贸易政策体系,成为贸易的规则。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及其谈判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形成了一套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的规章制度和法律准则,这些成为各缔约方处理彼此间权利与义务的基本依据,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关贸总协定要求其缔约方在从事对外贸易和制定或修改其对外贸易政策措施,处理缔约方间经贸关系时,均需遵循基本原则和一系列协议。因此,成为各缔约方进行贸易的规则。

第三,缓和了缔约方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矛盾。关贸总协定及其一系列协议是各缔约方之间谈判相互妥协的产物,协议执行产生的贸易纠纷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方式解决,这对缓和或平息各缔约方的贸易矛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四,对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关贸总协定条款最初是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愿拟定的,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壮大和纷纷加入关贸总协定,也增加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所以,关贸总协定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提供了对话的场所,并为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和促进其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意图:此问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通过简短的一则材料,从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入手,提高学生结合史料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

材料1 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发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韩国经济体制存在缺陷,要求韩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方案进行改革并接受监督,以此作为发放贷款的条件。韩国政府接受了条件,得到了其提供的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并按其方案进行了改革。经过短短的两年,韩国经济迅速恢复。

材料2 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问题16:大家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材料1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救助发生金融危机的韩国这件事情上起到积极作用,不但提供贷款,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韩国进行改革,促进了韩国经济今后的健康发展。材料2告诉我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自由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们再来看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3 美国财政部顾问怀特说:“只要美国反对,就不可能做出任何重大决定,基金组织实际上将至少不会成为反对美国的工具。”

材料4 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

问题17:这两则材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该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两个问题,主要通过分析材料,让学生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和先进的制度,同时不排除对促进美国经济的巨大作用。)

问题18:本单元的专题是《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大家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又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

细节: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确立的关贸总协定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WTO,说明了二战后形成的世界贸易体系对当今全球化的影响。但是二战后创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却由于各种因素在1976年崩溃了。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而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最终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引起了各国对货币合作的模式的反思。它的优点和缺陷,都为后来者借鉴。在美国倡导下建立起来的这套国际金融体系,至今仍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直到2008年这套体系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给全球造成了数十万亿美元的损失,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格局。这场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变革的呼声和希望。随着全球化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也在不断地想象谁会像当年的美国一样主导世界,哪一国的货币会像当年的美元一样成为新体系的主宰,为稳定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贡献力量?所以,再次回顾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个体系开创了将金融和贸易连成了一个整体,才有今天经济全球化不可抵挡的趋势。

(幻灯片展示漫画)

(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最终目的是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全球化的起步。漫画的使用既呼应了本节课讲的主要内容,同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设计之后的话

这节课是2011年6月河北省教科所举办的河北省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做的一节全省公开课。教学设计大体是根据当时的授课实录整理而成。在教学过程和重新整理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怎样把经济学问题讲授得更加通俗易懂。经济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专题知识,和现代社会的联系尤其紧密。比如本课所涉及的金融体系、贸易体系,以及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都需要更加透彻的讲解。在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问题上,所涉到的汇率、外汇储备等经济学名词,以及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等机制都可以用更形象的方式表达。

第二,在高中紧张学习的同时,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时间通过其他途径吸取知识,达到自主探究的目的。如果没有时间广泛涉猎,那又何来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和探究呢?以本课导入为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个热门人选,是新闻热点,可是当我提出问题后,学生一无所知,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他们可是文科生啊!文科生如果没有时间去关心时事,关心热点,就没有可能去探究社会热点问题,这不利于应对高考。

总之,研究性教学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日常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开拓思路,提高专业素养,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