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范文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精选(九篇)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

第1篇: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沟通技能 医院管理 工作交流 运用

有效的沟通在实际管理和工作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传递管理决策、营造组织文化还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或工作交流,都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语言或过程进行实施。沟通在管理学中的定义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沟通从对象来分有主体与客体之分,主体与客体可以是医院领导、员工、就医者、内部横向部门、外部管理部门、外部相关业务部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者等等,一切可能发生信息交流的参与者。因此,有效沟通与整个管理过程和工作交流都有关。

1.有效沟通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

有效沟通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控制、交流、协调、激励等环节发生作用。

1.1控制。控制是指医院的工作目标,采取合适的方式、途径,以简洁、高效语言传递给客体(医务工作者、就医者)。有效沟通不仅要对客体能传递目的和意义,还要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让客体达成共识,如“爱心、仁术”等警语就向就医者和员工传递了简洁明了的医院文化。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通过有效沟通,把组织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客体,并把客体的意愿反馈给管理层,以适时调整,控制才真正得以实现。有效沟通使管理层的决策得到准确理解,并迅速得以实施[1]。在实际的有效沟通运作中,决策的描述应该是准确、清晰、简洁的,决策的表述应该能够充满活力,引起相对人的注意力和共鸣。有效沟通要考虑到相对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经过这么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组织的新决策才能得到准确,有效地实施。作为医院在有效沟通的控制过程中,首先,目的要明确。创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院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因此,围绕这一目的,医院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明确要求,实施控制。其次,措施要有力。如何实现目的,必须制定具体实现的途径。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只有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德行风,才能保障医患关系的和谐,才能推动医院各项事业不断地健康发展。再次,方式要具体[2]。如:通过倡导医院文化的重要性,建立医院文化的体系,实现医患关系和谐目的。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创新医院文化,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协调功能、激发功能、约束功能和育人功能,对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凝聚力,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构筑和谐医患关系,展示医院良好形象,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医院文化对打造一流医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营造医院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把医院管理层方针、政策和理念传递给每个员工。

1.2协调。协调是有效沟通各个体,各部门,形成良好医院文化的途径。医院部门之间、医患之间能否及时消除误解,密切合作,不仅关系到同事间的团结,而且关系到医院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甚至会影响到医患关系的和谐。这就需要部门之间认清目标,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进行有效沟通,达到互相补充,互相信任的沟通效果。每个部门要想做到有效沟通就应该擅长相互理解,正视差异的存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沟通风格,确保信息接收能被准确理解,这样才能保证部门间合作沟通所依据的信息的客观和准确性,即沟通的有效性,促进部门间的团结和合作,保持工作的高效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的发生。 另外,一个组织要提高整体形象,要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要全体员工全身心的投入。管理者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让全体员工及时、清晰、准确地认可、遵守和执行,并且不断地深化,灌输“员工以医院为本,医院以人才为本”的双赢理念,创造良好医院文化。使其真正成为一种极有价值的软约束和软激励[3]。

1.3激励。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每个员工都有要求得到他人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对于员工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医院及其经营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构建“心理契约”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的过程,也是保证员工产生高水平的内聚力和承诺(表现为高能量、延长工作时间、意愿多干并对工作满腔热情等)的过程。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沟通转变职员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通过激励使职员从拖拖沓沓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力,把员工改造成充满乐观精神、积极向上的人。在实际的沟通激励工作中,对待不同的职员,管理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激励方式。如对待年轻员工,管理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经常与他们交流,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直接传达给他们,并多给他们鼓励和提醒,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4]。在时机成熟时,给他们自主行动的自由,让他们独自承担和完成较重要的工作,保持经常的接触,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肯定成绩和进步,公开地表扬和奖励工作优秀的员工等。

1.4交流。在知识爆发的国际化、信息化时代中,医院与其它组织的交流日趋频繁。在实际的有效沟通运作中,医院的观点、意愿及立场首先应该是准确、清晰、简洁的,富有说服力,引起对方的注意与共鸣。“无论多伟大的思想,如果不传递给其他人并被其他人理解,都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选择通过何种方式传达和沟通,是用书面形式还是面对面商谈,是坚决还是委婉,是肯定还是留有协商余地,是告知方式还是警告方式等,应根据事情的具体内容和其重要性以及双方合作熟悉程度,选择合适的传播沟通方式、方法。

2.有效沟通在工作交流中的运用

医院作为社会交流的窗口,医护工作者与就医者的有效沟通尤其重要。医护工作者要与方方面面、各种性格、社会背景的人打交道。掌握沟通技能,化解就医者的心理疙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有的人可以把复杂的事情经过,概括为主要节点,通过简炼的语言或形式传递给别人;有的人把简单的事情,因为表达不妥,与人争论。正所谓“巧于沟通者,大事化小、拙于沟通者,小事变大”。所以,在工作交流中要做到善于沟通,应该掌握以下几点:

2.1学会倾听。有效沟通要求我们巧妙地听和说,而不是无所顾忌地谈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的感受。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不要过分的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事实没有解开,语言就会失去价值,甚至于添乱[5]。用事实说话的人能安详。掌握好每一次的交流机会,因为很多时候你可能因为小小的心不在焉而导致你与别人距离的疏远。

2.2克服情绪。与那些充满忧虑的人、怒火中烧的人、或是遭受挫折的人交流就必须学会控制情绪。即使对方看上去是在对你发脾气,也不要对他还击。别人的情绪或是反应很可能是由于畏惧或是受到挫败而造成的。做一个深呼吸,然后静静数到10,让对方尽情发泄情绪,直至他愿意说出他真正在想的是什么。对事实或感受做正面反应,不要有抵触情绪。例如说:“请告诉我你所关心的事”、“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或“我理解你的失落”总比说:“喂,我正在工作”或“这不是我份内的事”要好。

2.3换位思考。在人与人交流中,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往往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沟通中掌握分寸,能够顾及他人,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因自私而表现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一笑,依旧能理解话中的意思。相反,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一句话没说,障碍依旧是障碍。沟通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要以关系为重,双方情绪抵触时,一定要推敲自己语言中的字眼,避免让人难堪和受辱,同时避免误解[7]。 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舍去自己的执着,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志,他人也愿意接纳你。

2.4提高情商。沟通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因。两者有机结合,就是情商。在实际工作和交流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与同事、朋友、领导、市场交往相处,关系良好,工作就顺当。表现平庸的人遇到难题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却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而情商高的人却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帮助时,很快就有回音。全新的沟通理念一是不要以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二是有正确的态度。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高他人。三是有正确的行为。在沟通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意见,这是每一本沟通技能书籍中都倡导的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的意见和建议打好基础,在互相倾听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就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念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沟通就变得容易。如何提高情商,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考虑:(1)控制自己,不可情绪化地负气而中伤他人。(2)耐心沟通。(3)以事情为主。(4)悄悄地为他人提供帮助。提供帮助而不求回报是个性富足、宽容的表现,让他人产生信任感。(5)信守承诺。(6)要有爱心。要用爱心去关怀他人,缺乏爱心的人,就算有点金术,也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7)先理解人,再让人理解。(8)勇于承认错误,又能掌握时机去纠正他人的错误。(9)邀请他人参与有意义的事。(10)情理结合,指点迷途。在生活中有很多事不是在情中,就是在理中,沟通时二者要分别对待,要合情合理。对重大抉择,不要凭一时冲动,要理智地考虑各种可能的场景,帮助他人找出周全之策。

所以,准确把握沟通技能对一个班子,一个单位,一个社会来说非常有意义,它能促进团队和谐,经济发展,百姓富足,身心健康,事业兴旺,班子团结,战斗力增强。谁掌握了沟通技能,谁就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沟通带来的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卢仲毅、唐时奎.实施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2):721-728

[2]肖雪初、田士忠.浅析化解医患矛盾的途径[J].医患关系,2008,28(8):76-77

[3]谢晓非、李洁、于清源.怎样会让我们感觉更危险-风险沟通渠道分析[J].心理学报,2008,40(4):456-465

[4]宋寒、但斌、张旭梅.服务外包双边首先风险的关系契约激励机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11):1944-1953

[5]王兆琴.提高护理沟通技巧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6-47

[6]印菊.交流与沟通在护士长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4):126-127

第2篇: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 沟通;医患关系;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医院是社会主义公益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和谐医院是医务人员责无旁贷的光荣责任。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医患互信,是研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和谐医院的核心工作,所以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

1 什么是医患沟通

有人说医患沟通就是语言的交流。这种说法是对的,但并不完整。沟通不仅仅是谈话,谈话是沟通的一种手段,却不是惟一的手段。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沟通”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通信;二是传达、传授;三是交易、联系。我国传播学界和公共学界对沟通的共同看法是:传播和沟通是信息观点的传递、交流和分享。

沟通的内容是信息和观点,是关于某一事物某一过程的描述和结论,因而他们是抽象的。人们必须借助于各种媒体如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来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传递给需要了解的人。由于媒介的多样性,沟通的方式、内容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我们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甚至医院的环境、病区的布置等,无一不在向患者及其家属传递着某种信息,传递着我们的感情和态度。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温馨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很关注,很敏感。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医生最重要的法宝,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热情的问候,爱意就被传递,沟通得以完成,而这些却是目前医患沟通中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方面。

2 医患沟通的层次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上面对医患沟通的定义,我们认为,医患沟通应从以下三个层次来进行。

其一,是语言的沟通。

语言的沟通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其基本的要求是要让对方听懂你的话,把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传递给对方,而不致引起误解或不理解。这就要求沟通双方,特别是医护人员要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要讲究“说话的艺术”。

其二,是情感的沟通。一般来说,去医院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特别是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其情绪都不太好;因其对待疾病的态度及家庭经济情况等不同,就医的动机及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在过去生物医学模式下,医生是只看病不管人,但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应是既管病情也管人,即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认真理解和把握这些情况,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其三,是思想的沟通。这是沟通的最高层次。医生要认真倾听病人诉说病情,感受病人所受的内心痛苦,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样才易使医患双方真正对疾病的认识及其治疗方案和具体措施达成共识,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协调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双方需共同努力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虽然主要责任在“医”这一方,但“患”这一方也同样负有重要的责任,双方需共同努力。

第一,必须形成双方“互信”。医方要恪守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提倡诚心服务;而患者也要放下戒备的心理,理性看待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误差,尊重事实和法律,医患双方形成为达到共同目标而一起合作的关系。

第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体谅一下医生的忙累、辛苦以及所承担的风险。即使发生了医疗意外,也应多倾听专家的意见,少一些冲动和过火语言、行为,对医护人员多一点理解和信任。

第3篇: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管理;小沟通;大麻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19-02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从故事情节上看,就是一个名叫李雪莲的普通农村妇女,在一场假离婚变成真离婚的家庭变故后,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打官司、不断上访。《人民日报》刊发访谈文章称其为一则社会寓言,“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便是,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这个观点固然没错,但从另一个角度探析,我们也看到了由于立场不同,利己思想作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乏倾听、缺少信任,“小沟通”没处理好而带来一系列“大麻烦”。

电影是对现实的影射。如同电影中的法院院长、县长、市长一样,现实中,不少企业管理者也被“小沟通”没有很好解决带来的“大麻烦”所困扰。重视“小沟通”,有效破解沟通难题,让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进、各个“零件”有效运转,对企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一、小沟通,大作用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之所以称小沟通,是相对企业战略、规划、发展愿景等被视为头等重要的大事而言的。企业内部的沟通工作虽然每天都在进行或发生,但很少有企业将沟通问题摆到跟企业战略、规划、发展愿景等同等的地位,也鲜见有企业设置专门负责沟通工作的部门。沟通二字于不少企业而言,很多时候是“有名无分”。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可见,沟通看似小,实则对企业十分重要。当前,人本理念已经成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理念。而要创建一个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和谐企业,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沟通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利器”,用好这个“利器”,能起到增进理解、改进工作、帮助决策等大作用。

(一)有效沟通有利于增进理解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不少企I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受个体的差异、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所处位置不同,改革产生的阵痛影响等,使得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和隔阂。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管理层或者说领导班子采取竞聘上岗、末尾淘汰、降本增效、奖优罚劣等新举措,其出发点肯定是为了适应形势变化,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但如果个体或小群体仅从个人得失出发,以一己利弊考虑,对企业的政策、对领导做法难免不理解或不满,这种不理解或不满很容易转化为积怨,此时如果对其视而不见,不及时沟通化解,积怨就会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错误的观点就会汇聚演变,转化成一道埂或一堵墙。这时就要通过沟通,彼此及时交换意见,消除隔阂和误解,增进理解和感情,达成认识上的统一,进而转化为行动上的一致。

(二)有效沟通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

对企业来说,和谐意味着较好的环境和秩序、更低的交易成本、更融洽的内部关系。不少企业为构建和谐采取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举措,但任何企业都一样,在发展的进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做得尽善尽美。所以,不能否认的是,尽管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员工的不理解甚至班子内部的不认同现象并没有绝迹,部门与部门之间因本位主义出发造成的不和谐音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距和谐企业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还有一定差距。这种时候,就需要沟通来让不同的个人或群体有一个正常的渠道,去表达自己,去交流,从而达到和谐。因此,为了消除不和谐音符,也需要沟通来助力。

(三)有效沟通有利于企业领导作出正确决策

作为处于决策层的企业领导,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而且事务繁忙、思维转换快,往往可能因疏于与下级沟通而忽略处于执行位置的员工所处的境地和所站的角度位置,作出的决策也可能得不到员工的认同。只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领导层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员工,并俯下身来,保持一种平等的心态,更多地强调员工的重要性、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并通过沟通体察民意,才能充分考虑利与弊、远与近、亲与疏,三思而后行,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有效沟通有利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改进工作

一个企业就如同一台机器,要维持高速有效的运转,各职能部门的作用都不可小视。但由于分工的不同、各部门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一般企业所属部门有从事管理的、有后勤服务的、有搞市场搞开发的,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部门负责人,要想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的沟通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各职能部门在遇到问题时换位思考,多想别人之不易;同时,也使各职能部门增进了解,清醒地看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并从利益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与其他部门打好配合,为大局而共同努力。

二、小沟通,大学问

沟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灵活应变的技巧、良好的氛围,需要睿智和诚心,需要换位思考,不同的语言表达、沟通背景和沟通方式,沟通的成效可能与预期大相径庭。可以说,小沟通里也有大学问。

(一)沟通关乎文化

企业的沟通效率高低,往往不是因为沟通的形式和过程,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是否具备无障碍的沟通文化。如果企业组织或中高层领导不能够构建和谐的文化体系,员工选择不沟通或虚伪沟通是必然的,也是明智的。有的企业员工对沟通持消极态度,认为“说也白说,不如不说”,所以难开金口,在需要沟通时保持沉默。如同《我不是藩金莲》里的李雪莲,认为牛都能读懂、相信自己,而市长们却怀疑自己,所以她宁愿听牛的,也不愿听市长的。沟通的文化要使愿意沟通的人达到“诚心”、“开心”、“放心”的境界,才能保证有效沟通的开始。而要达到“三心”境界,沟通文化的承诺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该体现在组织行为上,并经过了多数员工的沟通验证,员工才能够认同企业的沟通文化。这必须是一个需要长期营造氛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用心去做大量工作,特别是要在让员工“说了不白说”、“沟通必有结果”上下工夫,逐步营造一个较好的沟通文化氛围,员工的参与热情高了,也慢慢会变得“口直心快”。

(二)沟通关乎保密

沟通的环境是要求遵循一定原则的。这些沟通原则包括沟通保密原则、真实性原则、充分性原则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保密性原则。一旦这个环境被破坏或不被遵守,沟通市场就失去了沟通思想“公平交易”的原则,沟通者获得的不是“通”,而是“痛”。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某个员工出于责任心在沟通过程中对某位领导提出了看法或建议,希望改进工作,但第二天这意见就“地球人都知道”了,其结果肯定是,参与沟通的员工会永远记住被蛇咬之痛,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甚至永远闭上自己的嘴,噤若寒蝉。如果参与沟通的强势一方不能谨守保密诺言,就会永远失信于人。

(三)沟通关乎心理

做沟通工作,一定要避免本位主义,多作换位思考,知道对方所思、所想、所虑,更容易达到效果。沟通实践表明,网络沟通是一种最快捷的方式,一方面,员工只要登陆,随时可以上网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回复快,解决问题及时,有问必有回应。但要知道,因IP地址具有可追溯性,网络沟通是有所保留的,员工可能并不敢也不能将所有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比如,设沟通信箱,也要考虑职工的顾虑,信箱要放在不显眼或是不会被监控到的位置。沟通是多层次的,职工更期盼的是企业领导与自己直接进行沟通,因为他们还是担心自己的意愿或想法经过“中间机”转换后会被放大或缩小,被贪污或歪曲。对员工的这些心态,管理者应该经常作换位思考,分析原因,找到对策,改进沟通工作。

三、小沟通,大工程

良好的沟通如同济一样,起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但对一般人来说,沟通真还是个有难度的“活计”。对一个企业来说,要解决沟通难题,管理者得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用心、用情、用技,多方着力,构建多角度、全方位沟通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抓好渠道畅通工程,方便职工参与

沟通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机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正式的沟通渠道。沟通渠道可以有很多种,但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最受员工欢迎,可能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比如,企业可以在内部局域网专设职工建议、疑问与答复栏目。通过这个栏目,职工如对企业的改革发展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里采取的工作举措存在疑问、对改善生活工作条件有呼求,可以登陆企业内部局域网提交上去,管理者及时让员工在短时间内得到答复。有的企业也可根据情况设领导接待日,企业主要领导定期于百忙之中抽出一天或半天专门用于接待员工,面对面听取员工意见,心与心真诚沟通交流。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主题恳谈会、文件沟通、网络沟通等多种渠道,方便更多的员工参与到沟通中来。渠道畅通工程,是有效沟通的首要环节。

(二)重视制度建设工程,形成长效机制

沟通工作如要想持久取得正面效果,必须建立起沟通工作的长效机制,需要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沟通制度,明确规定内部沟通的目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沟通制度中对内容的设置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得站在提升沟通层次的角度,将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发展目标的提出、发展重点和发展途径的确定提出建议,对企业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化、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提出建议,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项予以询问或提出意见等,列入沟通的范围,这样就可避免沟通仅仅停留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当然,具体的沟通方式和渠道可灵活多样,怎么有效怎么来。此外,要有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沟通制度落到实处。

第4篇: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范文

摘要:如何处理好组织冲突与和谐问题是做好组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本文运用组织冲突理论,简要分析了组织和谐产生的直接原因,提出了组织应如何实现组织和谐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组织冲突;和谐管理;和谐

一、组织冲突与和谐的涵义

以罗宾斯、托纳、巴罗等为代表的外国学者和以邱益中、刘静艳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组织冲突做出了定义,定义虽然多种多样,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冲突共同的内涵:其一,冲突是不同主体或主体的不同取向对特定客体处置方式的分歧而产生的行为、心理的对立或矛盾的相互作用状态;其二,冲突是行为层面的冲突和心理层面的冲突的复合;其三,冲突的主体可以是组织、群体或个人,冲突的客体可以是利益、权力、资源、目标、方法、意见、价值观、感情、程序、信息、关系等;其四,冲突是一个过程。因此,组织冲突可定义为个人、群体或组织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异。以冲突对组织的作用性质为依据,冲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建设性冲突是指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帮助的冲突,对组织是一种有利的力量。破坏性冲突指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害的冲突,常常给组织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和谐是指事物处于协调、一致、平衡的状态。组织和谐的本质涵义组织内部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协调。但是,这种关系协调并不包含“一团和气”。组织和谐的含义正好与组织冲突中的破坏性冲突是相反的。因此,可以运用组织冲突管理理论研究组织和谐问题。以组织冲突的视觉,组织内的不和谐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异,对组织产生破坏性作用。

二、组织和谐原因分析

1.组织冲突与和谐的影响因素

影响组织和谐的因素也可归纳为四大类:个人、沟通、结构和外部环境,可细分为个性差异、价值观差异、角色、时间观念、认识差异、信息差异、沟通、目标差异、组织和群体规模、群体成员构成、任务专门化、职责、管理风格、奖励系统、评估和报酬体系、利益分配、资源、权力、相互依赖性、个人在组织的地位、组织变化、文化差异、组织风气和竞争。

2.影响组织和谐的直接因素分析

利益分配包括资源的调配和经济利益的分配。组织用于分配的收益和资源与个人或群体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每个人都可能想得到更多的收益,于是个人、群体或组织间的不和谐便可能发生。由利益分配引起的组织内部不和谐,一是个人或群体对组织的利益分配不信任,二是现实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由于以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组织中的个人或群体会失去对利益分配公平性的信任。在心理情感上,每个人或群体都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总以为所做的贡献也比同事大,从而产生对自己所得利益不满足的感觉,怀疑分配方式和结果。客观评估标准的不合理,分配操作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在组织内部和谐的成因中,公正的利益分配是其中最敏感的成因。不公正的利益分配所引起的不和谐,往往具有很强的对抗性。

由目标差异引起的不和谐,存在于组织内部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组织与个体或群体之间。个人或群体追求的目标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地位、权力和声望等。他们追求的目标有时不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组织结构中专业化和分工形成的不同部门,执行不同的职能,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导致部门间的目标差异。在心理情感上,每个人或群体都认为自己的目标重要,从而导致围绕各自目标的实现、相互之间的争夺、阻碍等行为的发生。组织与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不和谐,往往是因为组织过分强调自己目标的重要,而忽视或不能兼顾职工追求的物质和非物质目标。

个人或群体双方的背景不同、各部门的文化不同、双方地位的不同和观念的不同等认识差异都可能引起不和谐。群体中的成员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受教育程度、家庭出身、价值观念等,原来的背景会影响他考虑问题的方法,导致认识上出现差异。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可能形成各自的部门文化,而不同的部门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必然会受到部门文化的影响。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导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认识差异。高层管理者通常是从全局、整体利益看问题,部门管理者往往从各自的、局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由于个人的经验和期望的不同,每个人看或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只有经常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才能产生和谐。

三、实现组织和谐的主要方法

处理组织冲突的常用方法有两种:过程法和结构法。过程是指为了达到期望的结果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或时间安排,如组织中的沟通、决策和领导等。结构是指对任务、技术和其它因素的稳定安排,以保证组织成员有效地共同工作。要实现组织和谐,同样可以使用过程法和结构法。过程法是通过改变组织成员处理不和谐的不同风格来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它有时需要改变信息沟通、领导体制等组织过程。结构法是通过改变组织结构设计来改善组织效率,如差异性和整合机制、奖励制度、操作程序、等级序列等等。利益分配、目标差异和认识差异是影响组织和谐的直接因素,管理者可以适当地结合过程法和结构法两种不同的方法,使用以下五个主要方法来实现利益合理分配、尽量减少目标差异和认识差异,从而实现组织和谐。

1.完善人员使用与调配制度

首先,应合理选人,优化结构。为达到目标一致和认识相近,须合理构建团队和组织,应选择素质、价值观、人际关系等相匹配的人员,避免格格不入的成员相互搭配。其次,有目的或定期的组织人员内部调动。实行工作轮换,能提高换位思考能力,加强组织成员对更多工作角色的了解,促进相互理解。

2.建立公正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

薪酬公平是实现利益分配公平最重要的基础内容。组织成员关注的薪酬公平问题分为两大类:组织成员的报偿还是什么以及这些报偿是如何被支付的,被称为分配公平;薪酬决定是如何得出的,被称为程序公平。在薪酬管理中,管理者坚持公正原则,可以预防和减少不和谐事件的发生。组织的管理者须根据薪酬激励公平性设计原则,通过岗位评价建立科学的职务工资体系,设计合理的绩效工资标准体系,确保分配结果公平;同时,在组织内部公布薪酬体系,做到公开、透明,确保程序公正。

3.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考评结果是组织成员薪酬增减、职务升降、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因而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是实现利益分配公平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考评工作中,应坚持公正原则,提高考核的结果公正、程序公正和交往公正。其中,管理者应建立科学细化量化、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注重平时的考评信息收集工作,选择立体式的考评主体,避免晕轮效应、宽大化倾向、近因效应。

4.加强信息沟通

管理者应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体系,不断完善沟通渠道,确保各成员之间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畅通,增进感情和理解,降低他们的差异性,促进目标一致和认识相近。现代组织已步入信息社会,更需加现代强信息沟通。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组织内部横向和纵向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组织内部可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交流共享,使各级管理者或一线员工方便地进行例行的信息交流。

5.建设组织文化

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组织文化在组织成员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通过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正确诱导组织风气,使组织成员能理性看待利益分配差异,注重群体利益和组织利益;也能促使组织成员的个性心理和价值观与组织的整体心理和价值观进行整合,促进组织内部形成共同的组织意识和一致的目标,同时还促进认识差异的减少。

四、结束语

本文以组织冲突的视觉对构建和谐组织作了初步的研究。本文研究表明,影响组织和谐的因素可归纳为四大类:个人、沟通、结构和外部环境。针对影响组织和谐的直接因素(即利益分配、目标差异和认识差异),构建和谐组织的主要方法为:完善人员使用与调配制度、建立公正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建立公正的考评体系、加强信息沟通、建设组织文化等。

参考文献:

[1]单宝.企业和谐管理的内涵与思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6:45-47.

[2]黄萍.组织内部的冲突管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1:56-58.

[3]马进.浅谈企业管理中的组织和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5:23-25.

[4]邱益中.企业组织冲突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96-102.

第5篇: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沟通;研究

教学是一门沟通交流的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以互动作为沟通交流的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这一学科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积极性,深入地了解语文内涵,提升语文素质,进而促进语文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师生沟通交流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教学改革中,应深入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艺术的探索,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活泼生动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师生沟通的意义

1.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沟通,是增进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师生之间具有平等的地位,具有尊师爱生、和谐亲密、教学相长的良好关系,才能促进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和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缺乏沟通,会让师生双方产生隔阂。师生之间只有有效地沟通,才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发展。

2.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两者的传授与学习共同构成了教学过程。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困扰着大部分的教师,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们。而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就是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不足。师生间的沟通效果,往往决定了教学成果。所以提高教师沟通的能力、沟通的艺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沟通方式,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语文知识,也肩负着培养学生情感和引导正确价值观的责任,所以,优化课堂沟通方式,有助于小学生学习的全面提高。

3.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素养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谊三个方面构成。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拥有渊博的学科知识造诣、高度的课程认知,还要对教育工作具有极大的热忱,拥有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沟通能力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之一,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与学生双向沟通、平等对话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心理动态的一种手段。所以教师的沟通能力极为重要。

二、师生沟通的方法

1.提升教师的沟通艺术

为有效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水平,教师必须加强对师生沟通的重视,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明确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双方协同努力。教师要具有有效的教学理念,能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行之有效地进行教学。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合自身教学风格的方法教育学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沟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了解学生的实际所需,改变旧有的灌输式教学,主动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灵活选择沟通时间,把握沟通时机。在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得到学生的有效回应后,师生沟通水平将得到巨大提高[1]。

2.提升学生的沟通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塑造阶段,语文学科教师不仅需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肩负引导学生以语文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责任,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对教师的重新认识,将老师作为学习上的引领人和朋友,能够积极主动地和老师进行交流。

3.提升师生的沟通技巧

师生的有效沟通需要一定的技巧,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可以打开师生双方共同进步的大门,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持久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必须认识到提升交流沟通水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是教学的关键和基础。教师要把握交流的时机,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给予启发并加以巩固;把握科学的交流策略,以互动问答、分组合作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握好交流内容,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态度并辅以学习技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并获得提高;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以沟通为基础,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2]。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沟通则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沟通艺术,深入分析了解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丰富的沟通形式、灵活的教学手段,创建师生之间的沟通空间,提升自身的沟通艺术。

参考文献:

[1]王引芳.论师生沟通的技巧[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第6篇: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沟通;协调;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建设工程项目所处的地点和社会环境不同,参建的单位多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会与其他的单位和部门发生不和谐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工程项目的中断。而此时,项目管理者就应该是激烈矛盾的平息者和解决者,可以运用沟通与协调这一科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参建单位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合作,达到和谐,齐心协力的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

1项目管理中沟通协调的特点

沟通协调工作一般可分为:1) 人际关系的协调,协调的对象主要是在相关工作结合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在工作中发生不和谐的事件和产生的矛盾。2) 组织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管理层,项目经理部与分包单位、劳务作业层之间的关系。3) 供求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建设单位所属的设备供应部门、物资材料供应部门与项目经理部之间的关系,各生产要素供需单位之间的协调。4) 协作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通常包括项目经理部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管理层与作业层之间,以及与各近外层协作单位之间的协调。5) 约束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项目经理部与远外层关系的协调,与有法律法规约束关系的各部门(如政府、交通、消防、质检、文物、环保、园林等) 关系的协调和与有合同约束关系的建设单位之间的协调。

2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工程建设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要解决和处理这些矛盾,应属项目经理部的职责。项目经理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经理部内部工作混乱,主要表现在:由于对总体目标思想不统一,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明确,各自有各自的打算和做法,有些甚至是对立的;由于缺乏沟通和必要的联系,面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危机,造成内部不团结,没有凝聚力。2) 项目实施中与外部关系未理顺,主要表现在:项目经理部没有认真做好沟通工作,得不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以及远外层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有时甚至会产生对立。3) 项目经理部不召开施工例会,主要表现在:不定期或不按要求召开协调会议,或是在协调会议上不讨论重要的协调事务,而是偏离议题,或是定期的协调会议经常被中断和干扰,达不到会议预期的效果。4) 对施工合同理解不统一,主要表现在:由于没有对施工合同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造成了施工方案得不到落实,施工计划不能认真执行,指挥不灵,步调不一致,因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造成质量、进度失控,造成工作混乱的局面。

3加强沟通与协调,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项目经理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建立完善、实用的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经理部中每一个成员都要明确各自的工作和岗位职责,明确地知道他负责的项目是那一部分,与其他部分有哪些关联,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工作流程,明确规定所担负工程项目中正式交往方式方法、渠道和时间,使大家在遵守纪律的基础上按程序和规则办事。2) 项目经理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沟通,使参与项目的各方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使相关各方有效地协调工作,共同构建和谐的施工氛围。3) 制定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以达到信息共享。项目工作例会,是建立起一种参与的沟通形式,是要求各个项目部共同参与的基本会议制度。一次有成效的工程项目工作例会,可以满足工程项目团队内的多种沟通需求,通过工作协调,及时地解决施工产生的问题。4) 建立项目激励约束措施。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根据各个项目工作目标,进行量化分解,每月进行综合考核,实行绩效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其次是制定分项、分部工程目标的激励考核措施,对按期完工,实现所定目标的,进行综合业绩考评,进行按劳分配。

4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可行性措施

项目经理部需要在不同的矛盾之间进行沟通与协调,寻求一种平衡。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化解矛盾,达到和谐,可采取如下措施:

4.1 牢固树立沟通协调工作是做好一切基础工作的前提。

在现代管理中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施工氛围是一直被提倡的。对工程项目而言,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项目协调工作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和不断的教育,使项目经理部的人员统一思想,不怕繁琐。所以,要充分认识到没有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是什么事也做不好的,认识到沟通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4.2加强工程项目内部各方面沟通协调。

加强项目沟通协调管理,必须加强对建设方、分包方、以及材料供应方的沟通协调。首先项目经理部要了解项目的总目标,要熟知合同内容或项目文件。在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中,与建设方的预期要求达不一致时,项目经理部必须及时地与建设方沟通,使建设方充分理解项目实施的过程,减少非程序干预;第二是项目经理部在工程实施中,要与建设方进行全方位的沟通,要考虑到建设方的期望和建设方对项目关注的焦点,尊重和理解建设方,获得建设方的理解和支持。第三是项目经理部与分包方关系的协调,严格按照分包合同执行,正确处理技术关系和经济关系。项目经理部应加强与分包方的沟通,合理地支持分包方的经营活动,及时了解分包方的经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问题的复杂化和扩大化。要加强监管力度, 指导和监督项目的进度、质量和安全。第四是项目经理部要做好与设备和材料供应方关系的协调,要摆正供求关系,明确各自的责任,认真做好设备和材料需求计划,加强协作配合,依据供应合同,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按时供应。

4.3做好工程项目近、远外层关系的沟通协调。

工程项目要按期完成,除总包单位和项目经理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经常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等部门保持沟通联系。经常与设计单位沟通联系,尽量减少双方对工程施工内容的变更,如遇到确需变更的,经过积极主动的沟通协调,变更工作可以及时地进行。经常与监理单位进行沟通联系,能及时地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以及隐蔽项目进行及时的验收,减少不能因为验收而耽误工程进度的事情发生。在与远外层关系的协调中,应以遵守公共道德的前提下,在确保自己工作合法性的基础上,严格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公平、公正地协调好工作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4.4灵活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

在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时,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与沟通协调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解决和化解矛盾的基本方法。协调要讲究技巧,特别是对于发生了争执的处理,协调要有艺术性,使争执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多协商少争执,通过友好的协商,平衡和满足各方面的利益,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尽快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不影响项目管理大局的争执,应采取灵活策略,正确引导争执的双方,说服向对方做出适当的妥协或非原则性的让步,避免争执扩大化。对于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争执可采取互迁互让,加大合作方式,形成利益互补,从而化解争执。

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部既要注重管理方法,也要充分认识到沟通协调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工程项目管理中沟通协调工作,虽然涉及面广且又琐碎,但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说,沟通与协调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是项目实施中的桥梁,是项目管理的纽带,是构建和谐施工建设和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在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顺利地实施,使工程项目圆满完成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审计,关系,定位,思考

前言

从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看,审计对国家政治经济的贡献逐渐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的关注程度也逐渐得到提升,国家审计正处于良好的发展轨道上。面对如此大好形势,国家审计人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好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客体之间关系,推动国家审计的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笔者认为,国家审计要想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审计环境,对“审”与“被审”关系进行良好的定位。

一、构建审计工作和谐环境的意义

通常来讲,影响到国家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因素集合体构成了审计环境,从因素的起源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外部环境是指不以国家审计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集合;而内部因素则指审计工作者能够凭借自身的意志而形成的因素集合,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审计的价值理念、国家审计的责任观、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国家审计的行为准则等因素对国家审计发展的影响,当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二者相互融合,彼此求同存异便形成国家审计发展的和谐环境。构建和谐的审计社会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

1、审计环境的和谐有利于巩固审计在国家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国家审计从诞生之日起,发展的轨迹上就无时无刻不显示着审计环境变化对国家审计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一个层次来说,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已经引入了越来越多的审计元素;另外,审计作用着力点的改善和调整也是随着审计需求变化而逐渐改变。当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出现的时候,和谐的状态就呈现出来,审计发展的轨迹又重新走向一个新高度,从这点来讲,社会大环境依靠国家审计程度越高,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就是越加重要,而且不可或缺。2、审计环境的和谐有利于发挥审计的应有作用

我国当前审计发展已经走向双岔路,一面是机遇,而另外一面则是困难重重,这是因为,一方面如以上所讲,审计需求日益扩大,影响面逐渐加宽,另一方面,在审计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被审计单位寻找各种理由,搪塞检查,阻碍审计结果的正常获取,甚至是工作人员遭遇人身攻击也是屡见不鲜,从社会学和治理学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关键就是缺乏一个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作为一个有机体,国家审计需要与其它组织相互融合发展,而且审计往往是在与其它组织进行打交道的时候,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功能,获得其它组织的认可,实现与审计单位的密切配合,彼此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审计功能才能得到实现,和谐的审计环境,将使国家审计永葆青春和活力,二者“唇亡齿寒,唇齿相依”。

二、审计工作中“审”与“被审”关系定位要义

有审计专家指出:审计部门要注重与被审计单位及其主要领导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充分认识和相互理解,将有利于审计部门发现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而审计人员要不断提升审计的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进一步放大审计监督的效力。这其中所包含的含义深刻,尤其是对当前地方审计机关正确处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认为,新形势下“审”与“被审”关系应做如下定位:

1、“审”与“被审”之间是监督制约的关系

从国家审计的本质角度来看,“审”与“被审”是一种监督和制约关系。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执法监督部门,肩负着维护财经法纪和检查政策落实的重任,“全面发现问题、真实反映问题、坚决杜绝问题”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风暴、审计公告、移送案件、披露重大损失浪费等等这些屡见不鲜的实证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体现出审计监督对公共权力运用的一种制约和制衡。

2、“审”与“被审”之间是服务协作的关系

从我国国家审计的管理体制来看,“审”与“被审”也表现出服务和协作关系。行政型的审计管理体制决定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一样,统属本级政府领导。对于一级政府而言,审计机关的总体目标须服务于政府的中心工作。因此,曝光问题、处理处罚都不应成为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其核心价值应立足于--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构建部门协作,共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审”与“被审”之间是相互博弈的关系

从审计工作实务操作来看,“审”与“被审”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博弈的关系。与纪检、监察部门相比,审计也承担着执法监督的职责,但是法律法规并未赋予审计机关相应的行政强制权力。审计的过程,尤其是在审计处理阶段,针对敏感问题的定性,“审”与“被审”双方时有攻守、进退,审计机关往往为了实现重要的审计目标而展开一轮轮艰难的谈判。

本文认为,当前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定位应立足于以上三个方面,两者表现出的制约、协作和博弈关系,是由我国国家审计管理体制的根本属性决定的,是对审计工作的真实反映和概括,也必将长期存在于今后的审计实践之中,相互依靠、相互依存。

三、“审”与“被审”和谐关系的路径选择

营造审计的和谐环境需要合理处理好“审”与“被审”之间的关系,而如何通过审计实践贯彻和实现,则是构建的关键。假如没有有效的实践措施,营造和谐环境的设想便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可谈。

1.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猜测系统,有效服务于审计对象

国家审计要想获得与自己相关联的社会组织的认可,取得其他社会组织的信赖,就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审计目标进行判定和鉴别,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而这需要充分利用科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来实现审计结果的公正、公平、科学和权威的目标。

从审计机关自身来说,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技术优势开展评价和猜测工作,“科学评价和猜测体系评价”以及“猜测系统”是开展审计工作中犀利的的技术工具,其基础是建立在已经获得的审计数据或审计事实上,借助一定的科学和技术方法,打造一个全面的数理分析模型(如同将统计、经济、数学方法有机结合的计量经济),利用这种模型我们可以对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实证分析。一方面可以通过数据和资料的导入,得出我们尚未知晓的分析结果;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和资料的导入,验证我们作出结论的正确性。

审计机关所开展的评价与猜测有其独特性,有别于国家某一行业和部门进行的评价和猜测,它是以日常审计工作为基础,结合审计特点,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数据采集上的优势,实现数据分析上的客观公正,充分展现国家审计科学评价和猜测的独立性和宪法所赋予的经济监督的权威性。在审计机关的评价和猜测的干预下,既能为政府决策机构宏观决策提供可行参考和预测,又能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某些事宜提供独立的评价意见。

2.改善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方法和内容

审计活动结束后,审计部门需要和被审计单位进行必要的沟通,就整个审计过程中的沟通进一步完善,这要是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由于审计工作往往给予被审计单位过多压力,所以,这个过程中的沟通如何进行,将直接影响到审计活动的最终效果,直接决定和影响国家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采取正确的沟通方法在这个阶段将会事倍功半。

第一,改进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的“陌生”感。不可否认,潜意识对审计人员有较大影响,这里需要规避审计风险的沟通,在此指导思想下,充分说明情况就成为沟通主要内容。一方面,审计人员尽可能具体向被审计单位通报审计以后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对所提出的问题表明态度,有问题要及时反馈。在这种说教式的沟通中,国家审计促进发展的理念将得到有效的贯彻,被审计单位所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得到切实解决和改正。

我们应该改变对沟通目的习惯,众多的审计人员都是要树立起来为审计工作奋斗和为审计单位发展的理念,在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让被审计单位理解好国家审计行为的正确出发点,即为了单位自身发展而“审”,对于发现的问题不是估计刁难和为难,借助发现的问题,以及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助审计单位的好做法,分析问题和查找问题的的形成原因,然后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相互交流合理的建议和看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谋求相互支持,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以问题的多样性为突破口,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和内容。

对宏观层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呈递专题研究报告,这种研究报告不但是对问题的描述和基本的建议,而是通过我们所具有的分析数据,从理论上深刻分析和阐释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样做,真正发挥国家审计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

对于被审计单位微观层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出具治理建议报告,从经营治理的角度,建议被审计单位如何健全和加强内部控制,规避经营风险等

3.建立良好的审计职业思维体系

审计是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缜密的审计思维能力必不可少。如果审计思维仍然保留僵化的行政思维上,缺乏创新,将严重影响国家审计职能的深化,影响到和谐审计环境的打造。

审计职业思维最先讲究“真实性、合法性、公正性、效率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用特有的逻辑推理去观察、熟悉和判定客观事物的模式结构,不断丰富思维结构。

我们提倡审计创新职业思维,需要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乐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触类旁通中,以多维的视角进行判定、鉴别和论证通过某一事物点引出更多的相关点,善于从事物的本原出发去探讨事物发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只有从审计人员的职业思维练习入手,实现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目标和获得审计价值的最大化将变得非常容易。

结论

总之,“审”与“被审”之间关系融洽是建立在和谐的审计环境中,而和谐审计环境的塑造可谓“其难其慎,惟和惟一”,笔者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尚需广大国家审计人共同思考与努力,努力书写国家审计工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罗元成,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看法[J]安徽水利财会,2008,(4)

第8篇: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组织冲突;和谐管理;和谐

一、 组织冲突与和谐的涵义

以罗宾斯、托纳、巴罗等为代表的外国学者和以邱益中、刘静艳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组织冲突做出了定义,定义虽然多种多样,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冲突共同的内涵:其一,冲突是不同主体或主体的不同取向对特定客体处置方式的分歧而产生的行为、心理的对立或矛盾的相互作用状态;其二,冲突是行为层面的冲突和心理层面的冲突的复合;其三,冲突的主体可以是组织、群体或个人,冲突的客体可以是利益、权力、资源、目标、方法、意见、价值观、感情、程序、信息、关系等;其四,冲突是一个过程。因此,组织冲突可定义为个人、群体或组织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异。以冲突对组织的作用性质为依据,冲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建设性冲突是指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帮助的冲突,对组织是一种有利的力量。破坏性冲突指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害的冲突,常常给组织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和谐是指事物处于协调、一致、平衡的状态。组织和谐的本质涵义组织内部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协调。但是,这种关系协调并不包含“一团和气”。组织和谐的含义正好与组织冲突中的破坏性冲突是相反的。因此,可以运用组织冲突管理理论研究组织和谐问题。以组织冲突的视觉,组织内的不和谐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异,对组织产生破坏性作用。

二、 组织和谐原因分析

1.组织冲突与和谐的影响因素

影响组织和谐的因素也可归纳为四大类:个人、沟通、结构和外部环境,可细分为个性差异、价值观差异、角色、时间观念、认识差异、信息差异、沟通、目标差异、组织和群体规模、群体成员构成、任务专门化、职责、管理风格、奖励系统、评估和报酬体系、利益分配、资源、权力、相互依赖性、个人在组织的地位、组织变化、文化差异、组织风气和竞争。

2.影响组织和谐的直接因素分析

利益分配包括资源的调配和经济利益的分配。组织用于分配的收益和资源与个人或群体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每个人都可能想得到更多的收益,于是个人、群体或组织间的不和谐便可能发生。由利益分配引起的组织内部不和谐,一是个人或群体对组织的利益分配不信任,二是现实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由于以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组织中的个人或群体会失去对利益分配公平性的信任。在心理情感上,每个人或群体都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总以为所做的贡献也比同事大,从而产生对自己所得利益不满足的感觉,怀疑分配方式和结果。客观评估标准的不合理,分配操作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在组织内部和谐的成因中,公正的利益分配是其中最敏感的成因。不公正的利益分配所引起的不和谐,往往具有很强的对抗性。

由目标差异引起的不和谐,存在于组织内部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组织与个体或群体之间。个人或群体追求的目标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地位、权力和声望等。他们追求的目标有时不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组织结构中专业化和分工形成的不同部门,执行不同的职能,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导致部门间的目标差异。在心理情感上,每个人或群体都认为自己的目标重要,从而导致围绕各自目标的实现、相互之间的争夺、阻碍等行为的发生。组织与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不和谐,往往是因为组织过分强调自己目标的重要,而忽视或不能兼顾职工追求的物质和非物质目标。

个人或群体双方的背景不同、各部门的文化不同、双方地位的不同和观念的不同等认识差异都可能引起不和谐。群体中的成员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受教育程度、家庭出身、价值观念等,原来的背景会影响他考虑问题的方法,导致认识上出现差异。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可能形成各自的部门文化,而不同的部门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必然会受到部门文化的影响。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导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认识差异。高层管理者通常是从全局、整体利益看问题,部门管理者往往从各自的、局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由于个人的经验和期望的不同,每个人看或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只有经常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才能产生和谐。

三、 实现组织和谐的主要方法

处理组织冲突的常用方法有两种:过程法和结构法。过程是指为了达到期望的结果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或时间安排,如组织中的沟通、决策和领导等。结构是指对任务、技术和其它因素的稳定安排,以保证组织成员有效地共同工作。要实现组织和谐,同样可以使用过程法和结构法。过程法是通过改变组织成员处理不和谐的不同风格来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它有时需要改变信息沟通、领导体制等组织过程。结构法是通过改变组织结构设计来改善组织效率,如差异性和整合机制、奖励制度、操作程序、等级序列等等。利益分配、目标差异和认识差异是影响组织和谐的直接因素,管理者可以适当地结合过程法和结构法两种不同的方法,使用以下五个主要方法来实现利益合理分配、尽量减少目标差异和认识差异,从而实现组织和谐。

1.完善人员使用与调配制度

首先,应合理选人,优化结构。为达到目标一致和认识相近,须合理构建团队和组织,应选择素质、价值观、人际关系等相匹配的人员,避免格格不入的成员相互搭配。其次,有目的或定期的组织人员内部调动。实行工作轮换,能提高换位思考能力,加强组织成员对更多工作角色的了解,促进相互理解。

2.建立公正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

薪酬公平是实现利益分配公平最重要的基础内容。组织成员关注的薪酬公平问题分为两大类:组织成员的报偿还是什么以及这些报偿是如何被支付的,被称为分配公平;薪酬决定是如何得出的,被称为程序公平。在薪酬管理中,管理者坚持公正原则,可以预防和减少不和谐事件的发生。组织的管理者须根据薪酬激励公平性设计原则,通过岗位评价建立科学的职务工资体系,设计合理的绩效工资标准体系,确保分配结果公平;同时,在组织内部公布薪酬体系,做到公开、透明,确保程序公正。

3.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考评结果是组织成员薪酬增减、职务升降、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因而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是实现利益分配公平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考评工作中,应坚持公正原则,提高考核的结果公正、程序公正和交往公正。其中,管理者应建立科学细化量化、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注重平时的考评信息收集工作,选择立体式的考评主体,避免晕轮效应、宽大化倾向、近因效应。

4.加强信息沟通

管理者应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体系,不断完善沟通渠道,确保各成员之间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畅通,增进感情和理解,降低他们的差异性,促进目标一致和认识相近。现代组织已步入信息社会,更需加现代强信息沟通。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组织内部横向和纵向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组织内部可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交流共享,使各级管理者或一线员工方便地进行例行的信息交流。

5.建设组织文化

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组织文化在组织成员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通过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正确诱导组织风气,使组织成员能理性看待利益分配差异,注重群体利益和组织利益;也能促使组织成员的个性心理和价值观与组织的整体心理和价值观进行整合,促进组织内部形成共同的组织意识和一致的目标,同时还促进认识差异的减少。

四、结束语

本文以组织冲突的视觉对构建和谐组织作了初步的研究。本文研究表明,影响组织和谐的因素可归纳为四大类:个人、沟通、结构和外部环境。针对影响组织和谐的直接因素(即利益分配、目标差异和认识差异),构建和谐组织的主要方法为:完善人员使用与调配制度、建立公正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建立公正的考评体系、加强信息沟通、建设组织文化等。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参考文献:

[1]单宝.企业和谐管理的内涵与思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6:45-47.

[2]黄萍.组织内部的冲突管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1:56-58.

[3]马进.浅谈企业管理中的组织和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5:23-25.

[4]邱益中.企业组织冲突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96-102.

第9篇: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组织冲突;和谐管理;和谐

一、组织冲突与和谐的涵义

以罗宾斯、托纳、巴罗等为代表的外国学者和以邱益中、刘静艳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组织冲突做出了定义,定义虽然多种多样,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冲突共同的内涵:其一,冲突是不同主体或主体的不同取向对特定客体处置方式的分歧而产生的行为、心理的对立或矛盾的相互作用状态;其二,冲突是行为层面的冲突和心理层面的冲突的复合;其三,冲突的主体可以是组织、群体或个人,冲突的客体可以是利益、权力、资源、目标、方法、意见、价值观、感情、程序、信息、关系等;其四,冲突是一个过程。因此,组织冲突可定义为个人、群体或组织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异。以冲突对组织的作用性质为依据,冲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建设性冲突是指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帮助的冲突,对组织是一种有利的力量。破坏性冲突指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害的冲突,常常给组织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和谐是指事物处于协调、一致、平衡的状态。组织和谐的本质涵义组织内部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协调。但是,这种关系协调并不包含“一团和气”。组织和谐的含义正好与组织冲突中的破坏性冲突是相反的。因此,可以运用组织冲突管理理论研究组织和谐问题。以组织冲突的视觉,组织内的不和谐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异,对组织产生破坏性作用。

二、组织和谐原因分析

1.组织冲突与和谐的影响因素

影响组织和谐的因素也可归纳为四大类:个人、沟通、结构和外部环境,可细分为个性差异、价值观差异、角色、时间观念、认识差异、信息差异、沟通、目标差异、组织和群体规模、群体成员构成、任务专门化、职责、管理风格、奖励系统、评估和报酬体系、利益分配、资源、权力、相互依赖性、个人在组织的地位、组织变化、文化差异、组织风气和竞争。

2.影响组织和谐的直接因素分析

利益分配包括资源的调配和经济利益的分配。组织用于分配的收益和资源与个人或群体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每个人都可能想得到更多的收益,于是个人、群体或组织间的不和谐便可能发生。由利益分配引起的组织内部不和谐,一是个人或群体对组织的利益分配不信任,二是现实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由于以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组织中的个人或群体会失去对利益分配公平性的信任。在心理情感上,每个人或群体都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总以为所做的贡献也比同事大,从而产生对自己所得利益不满足的感觉,怀疑分配方式和结果。客观评估标准的不合理,分配操作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在组织内部和谐的成因中,公正的利益分配是其中最敏感的成因。不公正的利益分配所引起的不和谐,往往具有很强的对抗性。

由目标差异引起的不和谐,存在于组织内部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组织与个体或群体之间。个人或群体追求的目标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地位、权力和声望等。他们追求的目标有时不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组织结构中专业化和分工形成的不同部门,执行不同的职能,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导致部门间的目标差异。在心理情感上,每个人或群体都认为自己的目标重要,从而导致围绕各自目标的实现、相互之间的争夺、阻碍等行为的发生。组织与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不和谐,往往是因为组织过分强调自己目标的重要,而忽视或不能兼顾职工追求的物质和非物质目标。

个人或群体双方的背景不同、各部门的文化不同、双方地位的不同和观念的不同等认识差异都可能引起不和谐。群体中的成员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受教育程度、家庭出身、价值观念等,原来的背景会影响他考虑问题的方法,导致认识上出现差异。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可能形成各自的部门文化,而不同的部门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必然会受到部门文化的影响。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导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认识差异。高层管理者通常是从全局、整体利益看问题,部门管理者往往从各自的、局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由于个人的经验和期望的不同,每个人看或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只有经常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才能产生和谐。

三、实现组织和谐的主要方法处理组织冲突的常用方法有两种:过程法和结构法。过程是指为了达到期望的结果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或时间安排,如组织中的沟通、决策和领导等。结构是指对任务、技术和其它因素的稳定安排,以保证组织成员有效地共同工作。要实现组织和谐,同样可以使用过程法和结构法。过程法是通过改变组织成员处理不和谐的不同风格来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它有时需要改变信息沟通、领导体制等组织过程。结构法是通过改变组织结构设计来改善组织效率,如差异性和整合机制、奖励制度、操作程序、等级序列等等。利益分配、目标差异和认识差异是影响组织和谐的直接因素,管理者可以适当地结合过程法和结构法两种不同的方法,使用以下五个主要方法来实现利益合理分配、尽量减少目标差异和认识差异,从而实现组织和谐。

1.完善人员使用与调配制度

首先,应合理选人,优化结构。为达到目标一致和认识相近,须合理构建团队和组织,应选择素质、价值观、人际关系等相匹配的人员,避免格格不入的成员相互搭配。其次,有目的或定期的组织人员内部调动。实行工作轮换,能提高换位思考能力,加强组织成员对更多工作角色的了解,促进相互理解。

2.建立公正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

薪酬公平是实现利益分配公平最重要的基础内容。组织成员关注的薪酬公平问题分为两大类:组织成员的报偿还是什么以及这些报偿是如何被支付的,被称为分配公平;薪酬决定是如何得出的,被称为程序公平。在薪酬管理中,管理者坚持公正原则,可以预防和减少不和谐事件的发生。组织的管理者须根据薪酬激励公平性设计原则,通过岗位评价建立科学的职务工资体系,设计合理的绩效工资标准体系,确保分配结果公平;同时,在组织内部公布薪酬体系,做到公开、透明,确保程序公正。

3.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考评结果是组织成员薪酬增减、职务升降、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因而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是实现利益分配公平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考评工作中,应坚持公正原则,提高考核的结果公正、程序公正和交往公正。其中,管理者应建立科学细化量化、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注重平时的考评信息收集工作,选择立体式的考评主体,避免晕轮效应、宽大化倾向、近因效应。

4.加强信息沟通

管理者应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体系,不断完善沟通渠道,确保各成员之间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畅通,增进感情和理解,降低他们的差异性,促进目标一致和认识相近。现代组织已步入信息社会,更需加现代强信息沟通。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组织内部横向和纵向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组织内部可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交流共享,使各级管理者或一线员工方便地进行例行的信息交流。

5.建设组织文化

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组织文化在组织成员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通过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正确诱导组织风气,使组织成员能理性看待利益分配差异,注重群体利益和组织利益;也能促使组织成员的个性心理和价值观与组织的整体心理和价值观进行整合,促进组织内部形成共同的组织意识和一致的目标,同时还促进认识差异的减少。

四、结束语

本文以组织冲突的视觉对构建和谐组织作了初步的研究。本文研究表明,影响组织和谐的因素可归纳为四大类:个人、沟通、结构和外部环境。针对影响组织和谐的直接因素(即利益分配、目标差异和认识差异),构建和谐组织的主要方法为:完善人员使用与调配制度、建立公正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建立公正的考评体系、加强信息沟通、建设组织文化等。

参考文献:

[1]单宝.企业和谐管理的内涵与思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6:45-47.

[2]黄萍.组织内部的冲突管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1:56-58.

[3]马进.浅谈企业管理中的组织和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5:23-25.

[4]邱益中.企业组织冲突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