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

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精选(九篇)

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

第1篇: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护理干预;新生儿;妊娠结局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之一,从数据来看[1],现阶段GDM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血糖增高对妇女的正常妊娠、围产管理,对新生儿的质量,都有许多负面的影响。GDM的诊断标准一直仍有争论,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IADPSG)在2010年了新的更加严格的关于GDM的诊断标准[2],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前期执行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 NDDG)标准诊断,自2012年底后开始执行2010年版IADPSG的诊断标准。研究人员观察了护理干预对按照旧标准未诊断为GDM、按新标准诊断为GDM的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建立档案、生育的孕妇321例,所有孕妇按照NDDG标准未诊断为GDM,按IADPSG标准诊断为GDM,为干预组;同时回顾检查了2012年1月~12月建立档案、生育完毕的孕妇,检出按照NDDG标准未诊断为GDM,按IADPSG标准诊断为GDM的孕妇303例,为对照组。干预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5.6±5.3)岁,初产妇280例,经产妇41例;对照组年龄19~36岁,平均(27.0±5.6)岁,初产妇252例,经产妇51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别。入选的孕妇在妊娠之前未发现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表现,排除高血压、肝肾疾病、慢性感染等孕妇。

1.2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新旧标准

1.2.1 NDDG标准 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之前执行的2000年NDDG标准诊断[3],孕妇进行75g糖筛查试验,测血糖值,空腹不超过5.6mmol/L,1h不超过10.5mmol/L,2h不超过8.5mmol/L,3h不超过6.7mmol/L,超过一项诊断为糖耐量异常,超过两项及以上者,诊断为GDM,进行干预。

1.2.2 IADPSG标准 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执行的新的诊断标准为2010年版IADPSG的GDM诊断标准[4]:孕妇进行75g糖筛查试验,血糖空腹不超过5.1mmoL/L(92mg/dl)、1h不超过10.0mmoL/L(180mg/dl)、2h不超过8.5mmoL/L(153mg/dl),只要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标准,诊断为GDM,进行干预。

1.3孕产期的护理干预 对照组孕妇按2000年NDDG标准诊断准为正常情况,按照原指南建议给予常规的护理,定期进行随诊,随围产周期接受常规孕期教育。

干预组孕妇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严格的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加强与孕妇的交流与沟通,详细讲解GDM相关知识,使孕妇了解病情,缓解紧张情绪;②饮食干预:干预组孕妇接受较为严格的饮食护理干预,定期营养宣教,按照体重的不同制定营养食谱,补充所需营养物质;③运动干预:根据干预组患者血糖、体重增加、胎儿发育等情况,设计合理的运动方案,促进糖代谢利用,指导孕妇运动量的合理性、注意的禁忌事项等。

必要的降糖治疗:干预组患者定期复查血糖,经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干预后,血糖仍高者,根据内分泌科医师的指导,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或者合理的胰岛素治疗。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等。观察两组患者新生儿的围产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9.0中文版,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χ2分析。以P

2 结果

2.1妊娠并发症的比较 干预组总的妊娠并发症的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其中:妊高症、羊水过多、糖尿病酮症、子痫及子痫前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低于对照,P

2.2妊娠结局的比较 干预组孕妇引产失败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仿,发生剖宫产、侧切、产道损伤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P

2.3新生儿质量的比较 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Apgar评分未表现出差异,发生新生儿黄疸、难产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比例区别不大,P>0.05;但是干预组孕妇出现巨大儿、低体重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也较低,P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无糖尿病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糖耐量异常、血糖升高,常见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肾糖阈下降,肾性糖尿,严重影响母婴健康。近年来,我国饮食结构变化,成人肥胖率上升,GDM发病率既往报告在1%~5%,许香香等人报告[5]采用第七版《妇产科学》、ADA标准的GDM发病率分别为10.40%、10.66%,采用IADPSG标准后GDM的发生率则有19.83%,上升趋势明显。

本病虽多能恢复,然而血糖升高对母婴的近、远期影响是明确的,诸如胎盘异常、子痫前期、子痫、妊高症、胎儿生长受限或过度生长等[6]。GDM主要影响在于,孕妇体内往往同时有胰岛素升高及胰岛素抵抗的情况[7],同时,妊高症与GDM在发病环节上存在一定相关性,GDM孕妇出现子痫前期往往是早产的重要诱因[8]。GDM孕妇在妊娠中后期,血糖控制不佳,存在潜在的胎儿畸形、诱发流产等意外风险[9]。对胎儿,其可出现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胎儿过度发育,出现巨大儿[10];胎儿在娩出后,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往往不能立即纠正,可诱发低血糖反应[11];其肺泡活性物质合成降低,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性也高于正常胎儿[12]。因此,严格的妊娠期血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相当部分的GDM孕妇无明显症状,空腹血糖也正常,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在执行2010年版IADPSG的GDM诊断标准后,发现检出的GDM孕妇有明显增加,同时由于IADPSG标准检查更为简单,并未对临床工作增加明显的负担。通过研究发现,在IADPSG标准诊断为GDM而NDDG标准未诊断为GDM的孕妇人群中,进行严格的护理干预,加强血糖管理,明显降低了妊娠并发症、改善了妊娠结局与新生儿质量。可以认为IADPSG标准简便易行,利于优生优育工作开展,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青.妊娠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对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1):23-25.

[2]魏玉梅,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变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4):295-298.

[3]杨慧霞,魏玉梅,孙伟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里程碑[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3):177-180.

[4]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Consensus Pane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glycemia in pregnancy[J].Diabetes Care,2010,33:676-682.

[5]许香香,冯一奇,汪云,等.3种不同诊断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分析[J].交通医学,2013,27(3):295-297.

[6]肖苑玲,潘石蕾,陈炜,等.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3,33(23):3575-3576.

[7]王炎,于健,于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紊乱的临床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3):40-44.

[8]熊英,孙长学,李玲,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311-314.

[9]吴昊,谢毅,张炜,等.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与胎儿畸形的关系[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2):107-110.

[10]杨慧霞.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6):1-3.

第2篇: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NICU常见病及多发病,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容易误诊、漏诊,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低血糖症38例临床表现及护理,以助于提高诊治及护理水平,减少儿童神经系统后遗症。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新生儿低血糖症38例,均符合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1]。男20例,女18例;年龄50分钟至16天,平均3.2±2.9天;胎龄42周5例;体重﹤1 000g 1例,1 001~1 500g 6例,1 501~2 500g 18例,2 501~4 000g 8例,﹥4 000g 5例;入院时疾病诊断:早产儿12例,新生儿败血症6例,新生儿低血糖症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例,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溶血病3例。

1.2方法 所有新生儿于入院后30分钟内测末梢血糖,采足跟末梢血0.1ml,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one touchⅡ型血糖仪及相应试纸测试,使用前均矫正定标。诊断标准参照邵肖梅等主编的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

2、护理

2.1 加强喂养: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奶,在疾病允许下生后30分钟试喂或鼻饲10%葡萄糖,若无喂养不耐受,每3小时一次,连续3次后改喂母乳或配方奶;严重低血糖者,在未建立静脉通道前立即肠道内供给奶或糖水;对持续性低血糖者,在静脉补糖及药物治疗同时亦应加强喂养,可增加喂奶频率或适当增加奶中糖的浓度,以便逐渐撤药及减少补液量;在此应注意以下几点:患儿无肠内喂养禁忌症;喂养量必须根据患儿消化能力调整;不同胎龄、体重的新生儿喂养奶品不同,母乳为首选,但在两次母乳间应加喂糖水;因低血糖导致吃奶差的患儿应立即予以鼻饲。

2.2 密切观察临床表现:新生儿低血糖症大多为无症状性,本文占47%,况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如下表

表1 38例低血糖新生儿临床表现构成比

2.3密切监测血糖:对初筛血糖2.5mmol/L,每1h复查1次,直至血糖稳定于2.8mmol/L以上;可延至每4小时测血糖1次,连续3次血糖正常,改6小时1次,渐延至12h、24h;

2.4 静脉补糖:根据低血糖程度决定输糖速度及浓度,维持静脉血糖正常,外周静脉其输糖浓度不能超过12.5%,顽固性低血糖,需提高输糖浓度者,应建立中心静脉置管;

2.5 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出生时由于体表水分蒸发,体温迅速下降,使棕色脂肪消耗增多,寒冷刺激可造成新生儿低血糖。调节室内温度,保持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的环境。必要时将新生儿置于暖箱或辐射台保暖。使新生儿体温保持在36.2℃~37.0℃。减少糖原耗竭。

2.6人文关怀:初生婴儿生病,做父母的无比焦虑,况且对无症状低血糖者仍需密切监测血糖,频繁针刺带给患儿的痛苦,做父母的怎能理解呢?这就需要详细告知家属低血糖可能导致的后果,它有哪些可能的原因,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目前主要任务是维持血糖正常,防止脑损伤发生,同时寻找低血糖原因,以便对因治疗。大多数低血糖为暂时性或一过性,经积极开奶,充足肠内喂养即可治愈,以便解除家长焦虑,取得更好配合。

2.7 对因治疗:抗感染、阻断溶血、适当氧疗、纠正酸中毒等。

2.8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氢化考的松5-10mg/kg.d,Q8h或Q12h,强的松1-2mg/kg.d Tid;二氮嗪、胰高血糖素。

3、结果

38例患儿治疗结果如下表;

表2 38例患儿低血糖分类、病因及治疗结果

4、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症(Hypoglycemia,以下简称低血糖症)多为无症状性或暂时性,即使有症状亦为非特异性[2.3],临床症状与原发病密切相关,可表现为反应低下、体温偏低、嗜睡、喂养困难、呼吸暂停、苍白、阵发性紫绀或多汗,易激惹、震颤、眼球异常运动、肌张力异常或惊厥等,往往难以区分是低血糖所致还是原发病所致。本文38例患儿,无症状占47%,有症状性低血糖中以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规则占首位,其次是反应差、拒乳、表情淡漠等,都是没有特异性的,在许多新生儿疾病中都会出现,与文献报道相符。新生儿低血糖需边治疗边查因,维持血糖于正常范围,防止低血糖脑病。本文38例患儿经精心护理及治疗后97%痊愈,暂时低血糖占92%,治愈率100%,且不易发生低血糖性脑病。

常规筛查血糖是发现低血糖症的主要方法,鉴于其无症状性及症状无特异性,对生后72h内入院的新生儿进行常规低血糖筛查,均在高危新生儿低血糖筛查常规[4]范围内。因造成脑损伤的低血糖阈值不明确,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不论有无症状,均可能引起脑损伤,脑干诱发电位和脑MRI检查[5]证实。一旦诊断立即给予积极护理措施。本文亦证实护理、治疗积极,后遗症发生率较低。

总之,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高危新生儿低血糖筛查常规;(2)密切观察临床表现;(3)一旦诊断立即予以相应护理及治疗。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使用新生儿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55.

[2]Straussman S,Levitsky LL.Neonatal hypoglycemia.Curr Opin En-docrinol Diabetes Obes,2010,17(1):20-24.

[3]Hay WW Jr,Raju TN,Higgins RD,et al.Knowledge gaps and re-search needs for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neonatal hypoglycemia:workshop report from 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J Pediatr,2009,155(5):612-617.

第3篇: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

中图分类号:R714.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68-01

我院1例妊娠足月待产患者,临床诊治胎盘早剥情况如下。

1 病例如下

患者 李丹,女,28岁,因“停经39+1周,见红一天”而2010年12月7日9:40时入院。孕期平顺,无特殊。孕2产0 。于2008年人流1次。.查体:T 36.5℃, 脉率80次/分,血压 110/ 80mmhg, 身高170cm, 体重75kg, 孕前体重60k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108cm, 头先露,半入盆,全腹软,可及不规律宫缩,胎儿估计大小3500-4000克。胎心音140次/分。入院诊断:第一胎孕2产0妊娠39+1周 ,头位。入院后彩超:单活胎,头位,足月大小,BPD 98mm, HC 339mm, FL 81mm, AC 375mm, AFI 173mm, 彩超胎儿估计体重 4250±621g, BPM 163次/分,S/D1.93.后壁胎盘二级晚-三级早。羊水中见絮状光隔漂浮。彩超诊断:单活胎,头位,胎儿心动过速,CDFI值正常,随诊。10:40做胎心监护:FHR165次/分,反应可以,可见不规律宫缩波,10秒/15分。立即取左侧卧位行低流量吸氧30分。11:10时胎心监护:FHR150次/分 ,反应差,短变异不超过10bpm,可见不规律宫缩波,10秒/10分.因胎心监护结果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可能,并且可见彩超羊水中有絮状光隔漂浮,为了解羊水性状,请示上级医师后立即行人工破膜。消毒内诊:宫颈居后,质中,宫颈长0.5cm,宫口容1指,宫缩间歇行人工破膜,血性羊水。故诊断为胎盘早剥,尽快作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剖宫产术。术中可见羊水完全呈血性羊水,顺利助娩1女活婴,3900g,APgar评分9分。术中检查胎盘大小22×20×2.5cm3, 胎盘的约1/3面积剥离,可见血块压迹。术中出血400ml,清理阴道血100ml.术前血红蛋白131g/l,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100 g/l.术后诊断:胎盘早剥,第一胎孕2产0剖1妊娠39+1周,ROT,产后出血。

2 护理

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严格记录,注意有无与症状不符的阴道出血。②观察腹部症状,宫缩是否持续时间过长,产程是否过快。③患者入院后必须做胎心监护,必要时持续胎心监护,观察胎心变异情况及宫缩图形,立即通知医生。④做必要的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时产前诊断胎盘早剥的重要依据,入院后超声检查护士应该陪同患者,怀疑胎盘早剥应由有经验的超声医生检查,并注意与临床症状结合。⑤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遵医嘱用药或输血。⑥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需要做术前准备,如备血,留置尿管,皮试等,一旦确诊或症状加重,可立即手术,争取抢救时间。⑦根据医嘱给予氧气,备好新生儿复苏的药品与器械,及时与新生儿科医师联系,做好急救准备。

3 讨论

胎盘早剥是临床诊断。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其中妊娠足月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26-0.85%,明显低于未足月的发生率5.4%.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不一,有些没有任何症状,只在产后检查胎盘时发现,而大面积的胎盘早剥导致胎儿死亡和孕妇的并发症。常见的症状是阴道出血,腹痛,子宫收缩和子宫压痛。70-80%的病例表现为阴道出血,但出血量和早剥程度并不相关,如果胎膜早破可看到血性羊水,即可诊断为胎盘早剥。胎盘的位置,显性或隐性出血,以及剥离面积的大小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胎盘早剥中显性出血占80%,隐性出血占20%。孕妇出现下列症状应考虑胎盘早剥,如:阴道出血或腹痛,外伤史和其他不能解释的早产症状。疼痛可能是血液渗透至子宫肌层引起。子宫表面呈现紫色瘀斑,是子宫胎盘卒中的表现。足月妊娠先兆临产见红与胎盘早剥出血有时很难鉴别,尤其是胎盘在后壁时不显现胎盘早剥的典型症状即板状腹,故很难诊断足月的胎盘早剥。胎盘早剥相关危险因素有母亲高龄,产次,吸烟史,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既往胎盘早剥史,血栓性疾病,腹部外伤史,羊水过多,FGR,脐带过短,腹腔压力骤减,胎盘后穿刺部位出血,宫内死胎史,胎膜早破和孕前低体重指数。妊娠足月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为轻度子痫前期及羊水过多为多见,但是也有无诱因下的胎盘早剥。该患者是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胎盘早剥。超声检查是胎盘早剥的辅助诊断手段,但是超声未能发现至少一半的胎盘早剥,尤其诊断小面积或是急性的显性剥离较困难。而隐性剥离的相对容易,诊断率为15-25%。胎盘早剥时超声可以看到绒毛膜下后胎盘后血中。超声检查中羊水中有絮状光隔漂浮,考虑为胎儿大便失禁而排出的大便或是胎盘早剥而宫内出血而致的血块。重型胎盘早剥胎儿表现为胎心率异常甚至胎心消失,胎心监护表现为重度的晚期变异减速,胎心率基线变异较少,心率过缓和正弦波型。胎心率异常是胎儿预后不良信号,有必要采取措施抢救胎儿,故诊断为胎盘早剥应立即做手术时通知新生儿科立即准备抢救。

4 结论

①后壁胎盘应注意:先兆临产或临产患者超声回报为后壁胎盘应注意,因胎盘位子靠脊柱,胎盘早剥后板状腹症状不典型 ②必须做胎心监护。胎儿缺氧,胎儿窘迫直接表现在胎心监护中,再加上见红伴宫缩时必需勤做胎心监护。③超声结果中羊水中见絮状物漂浮,胎心监护提示胎儿缺氧可能,建议尽早作人工破膜,了解羊水形状。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18.

[2] Nuutila M,Hiilesmaa V. Pregnancy outcomes in placental abruption [J]. J Med Assoc Thai,2006,89( 10) : 1572-1578.

[3] Faye-Petersen OM,Heller DS,Joshi VV. Gross abnormalities of the placenta: lesions due to disturbances of maternal and of fetal blood flow [M]. Handbook of placental pathology. 2nd ed. Oxon,UK: Taylor & Francis,2006: 27-51.

[4] 李力. 简明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273.

[5] Elsasser DA,Ananth CV,Prasad V. Diagnosis of placental abrup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0,148 ( 2 ) :125-130.

第4篇: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为多见的症状,通常以测试其血清红素水平来评定黄疸程度。尽管,绝大多数新生儿是在出生后出现黄疸,但临床上仍要警惕部分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有学者研究发现[1],未经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一般含有潜在神经毒素,高胆红素血症往往提示新生儿患有其它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若长期未得到治疗,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全。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组的患儿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收获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接诊的120例新生儿经检测,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成实验组合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婴35例,女婴25例,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38.6±2.5)周,出生时体重2.5~4.8kg,平均体重(3.1±1.5)kg;血清总胆红素值240.1~487.9umol/L,平均(345.7±12.5)umol/;黄疸出现时间为出生后2~12d,平均(4.8±2.0)d;对照组男婴34例,女婴26例,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8.3±2.2)周,出生时体重2.4~4.9kg,平均体重(3.2±1.7)kg;血清总胆红素值239.8~488.0umol/L,平均(346.5±12.7)umol/;黄疸出现时间为出生后2~11d,平均(4.6±2.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诊治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包含饮食、生活,及相应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向新生儿家长讲解黄疸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发生概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以及预后处理。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容易造成家长焦虑、不安,医护人员要安抚患者家长情绪,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消除患儿家长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第二,哺乳因素;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母乳喂养,可有效刺激患儿肠胃蠕动排便,同时还可为新生儿处理肠道菌群,降低胆红素在肝肠内的循环。新生儿出生后医护人员要鼓励母乳喂养,并选用正确姿势喂养。如果患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应暂停母乳喂养,暂停期间内可使用吸乳器将乳汁洗出,保证母乳正常分泌,方便患儿在黄疸消除后继续母乳喂养。

第三,病情因素;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儿体温、呼吸、脉搏等参数变化情况,同时要记录好黄疸出现时间、进展和相关症状。观察皮肤颜色、患儿哭泣声、吸吮力等,进而判断患儿胆红素代谢情况,同时警惕胆红素引发脑病,若出现则及时通报上级进行救治。

1.3 疗效判断

本次研究疗效判断为治愈、有效、无效[2];治愈:治疗5d后患儿血清红胆素恢复正常,黄疸完全消失;有效:治疗5d后血清红胆素降低,但未恢复正常水平,黄疸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5d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下分析

本次研究应用 SPSS 1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5d后,实验组治愈4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治愈3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4%;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时期胆红素水平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1d,总胆红素水平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3d、5d后实验组总胆红素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5篇: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38例,男性73例,女性65例,年龄0~12岁。本组病例全部经手术及治疗预后所证实。就诊时间均在48h之内,其中24h内就诊136例。临床表现:138例均有腹痛,婴幼儿表现为剧烈哭闹,发热108例,恶心、呕吐121例,呕血16例,便血56例,便秘、腹泻47例,腹膜刺激征阳性93例,腹部扪及包块79例,腹股沟包块18例。

1.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均常规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其中,血红蛋白降低35例,白细胞升高98例。138例均行B超检查,120例有阳性发现,13例B超检查见阑尾区囊性包块;X线检查可见腹部液平面18例;13例有膈下游离气体;98例行CT检查,90例有阳性征象。

2治疗措施与效果

小儿急腹症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部分疾病采用非手术疗法亦取得良好效果,合并腹膜炎等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根据患儿病史、体温、脉搏、呼吸等全身状况,及时纠正休克、高热、脱水、酸中毒,必要时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围术期准备,视腹膜刺激征严重程度及腹部穿刺阳性结果决定是否行剖腹探查术。本组手术治疗101例,保守治疗37例。本组2例(1.5%)因术后并发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136例(98.5%)均治愈。术式包括:胃肠穿孔修补术、部分肠切除吻合术、肠旋转不良和肠套叠复位术及血肿清除术等。腹股沟嵌顿疝经镇静解痉、手法还纳不能缓解或反复嵌顿行腹股沟疝修补术6例;肠套叠经空气或温热9g/L盐水灌肠不能缓解者行手术治疗15例。平均住院日为10.5d,症状消失,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5年,小儿生长发育正常。

3讨论

小儿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病情急、重,必须在短时间作出正确诊断并紧急处理,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小儿一般不会主动诉说病情,也不能正确描述症状,只能根据家长陈述病史、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影像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诊断。鉴别诊断较为复杂[1]。儿童时期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还有更加明显的年龄差异。本组急腹症的病因以急性阑尾炎居首位,其中以化脓性为最多。小儿患阑尾炎的症状多不明显,常因哭闹及检查不合作影响诊断。肠套叠次之,本组病例中影像表现提示肠梗阻9例;急性阑尾炎51例;肠旋转不良2例;肠套叠37例;胎粪性腹膜炎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消化道穿孔(气腹)15例;嵌顿性腹股沟疝12例;先天性巨结肠3例;腹部创伤7例。据报道急性阑尾炎多发生在3岁以后,7~15岁占86%。医学论文肠套叠发生于2岁以下,5~11个月居多,占90%。肠扭转则多在9岁以下,消化道胃肠穿孔在3~15岁多见,腹股沟嵌顿疝多在4岁以下,1~3岁占80%[2]。本组病例发病率与之大致相符。

第6篇: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四诊 病情观察 临床应用

1 四诊的具体内容

1.1望:(1)查阅病历,了解发病经过及治疗用药的情况,对病情做到心中有数。(2)观神智:是否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结合病史如出现神智改变时,要考虑缺氧、电解质紊乱或颅内有感染等。(3)观形态:颈强肢搐,角弓反张,要考虑颅脑疾患;如翻滚不安、呼叫哭闹,两手捧腹多为急性腹病;新生儿少吃邵东少哭,说明病情危重。(4)观审五官:如患儿在有卡他症状的同时,口腔两颊部出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要考虑麻疹可能;应用激素时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假膜为霉菌感染;舌面舌尖出现小溃疡面为口腔炎;缺氧的患儿可出现口唇周围发紫,鼻翼扇动;脑脉管炎时一侧鼻唇沟可变浅。临床观察要注意瞳孔比正常缩小,有机磷中毒时瞳孔可缩小至针尖样大;抽搐的患儿眼球呈水平震颤,或向一侧斜视;巩膜黄染要考虑肝胆疾患。(5)观二便及呕吐物;大便的观察:①食物不当引起大便异常;过量可致大便次数增多;偏食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多、伴有泡沫;偏食脂肪类食物则便次增多并外观发凉如奶油状含皂块。②肠道感染:大肠杆菌感染,大便次数增多,呈黄色水样便含粘液有臭味偶见血丝;霉菌感染多为黄色稀水便,有时呈豆腐渣状,有的带绿色泡沫较多;病毒感染大便呈蛋花样或水样便,带少量粘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便呈黄绿色;痢疾杆菌感染大便次数增多,含有粘液及脓血。

小便的观察:注意观察色与量,红色要考虑肾炎或膀胱炎;黄褐色要考虑肝胆疾病、溶血性贫血。量增多可见糖尿病、尿崩症;尿量少见于肾脏疾病或肾脏功能衰竭或休克、微循环灌注不足;胃肠疾病大量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患儿尿量明显减少。

呕吐物的观察:呕吐物带血或呕血,可能为食道或胃肠道出血疾患;呕吐物中含胆汁可能为为十二指肠狭窄、小肠梗阻、腹膜炎;剧烈而频繁的呕吐,需严密注视病情发展。

1.2闻:(1)闻两声:①哭声中可辨别:饥饿哭声婉转、响亮;颅内疾病哭声音调高尖无回声;肠痉挛可持久哭闹;营养不良患儿持续性哭闹声微弱。②咳嗽声:对百日咳、急性喉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的咳嗽声均各有特异。

1.3问:问病因、病史;问精神状态;问饮食、二便、睡眠等。

1.4切:不包括切脉。只用按压、触摸叩拍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皮肤的温度、适度、硬度;卤门的大小凹凸;腹部柔软或胀满;肢体的活动情况及是否有畸形。

第7篇: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分娩的新生儿10900例,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0例,其中男300例,女200例,男女比例1.5:1,黄疸发生率4.6%。早产儿250例,足月儿200例,过期产儿50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第2版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①出生后24 h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 μmol/L;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6 μmol/L,早产儿>225 μmol/L[1]。500例均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入院即抽取患儿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值及间接胆红素值并逐步进行病因学检查,如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超敏CRP、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血培养、血清学抗体检查(ABO溶血、Rh溶血)、G-6-PD测定,优生优育五项、甲状腺功能测定以及头颅CT或MRI、听力筛查等检查。

1.3 分析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的关系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和过期儿(P

2.3 高胆红素血症与妊娠合并症诸因素的关系,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重、妊娠合并症、分娩过程使用催产素、母乳喂养不足诸因素关系非常密切。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这与早产儿肝酶发育不全有关[2] ;围产因素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时缺氧等影响肝酶对二磷酸尿核甙葡萄糖醛酰的形成,使胆红素的代谢发生障碍;母乳分泌不足,开奶延迟,母乳喂养方法不当使新生儿低血糖、酸中毒,这些均影响肝酶对胆红素的代谢;新生儿早期感染,使肝细胞受损,体内酶活力下降,同时加重红细胞的破坏。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病因可查。因此,了解和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病因与规律,以便临床观察过程中,做到早期预防、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3.1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分娩的新生儿10900例,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0例,黄疸发生率为4.6%,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资料显示,非感染因素占首位,非感染因素中以围产因素致高胆为主。围产因素主要包括病理分娩,围产缺氧、药物影响,高危妊娠及高危儿等。高危妊娠、早产、窒息等可减低肝酶的活力和影响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使用催产素可引起胎儿血液低渗状态,导致红细胞破坏,胆红素生成增多。

3.1 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孕期及产程监护 对孕早期积极做好卫生宣教,使孕妇主动参加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预防早产,指导孕妇掌握自我保健方法,对高危孕妇做好产程监护,减少难产的发生。

3.2 如何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影响新生儿黄疸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围产因素。目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黄疸出现早,因此①加强围产保健,尽量避免能引起黄疸的围产因素;②加强喂养促进排便是减少新生儿黄疸预防高胆的有效措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固然重要,预防也更为必要;③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及产后感染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3.3 不滥用催产素,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催产素与新生儿高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随催产素剂量增加而增加,本组资料也表明这一点,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应掌握使用指征,合理使用催产素,尽量减少使用剂量。

3.5 护士与孕产妇、新生儿接触机会多,往往最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早提供咨询及健康指导,对减少有害因素,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致残率有很大意义。现代的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知识,还要掌握新生儿疾病的预防知识,熟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有关因素,并能运用护理程序迅速地对高危孕妇、新生儿做出评估、判断,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才能保证母子安全、健康、减少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第8篇: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危重;院内转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31-02

危重新生儿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虽转运时间较短,由于患儿脏器功能不稳定,转移途中易出现病情骤然恶化或供氧中断、监护不足等意外,有时甚至出现死亡[1,2]。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们对120例危重新生儿实施院内转运,并给予精心转运前准备与转运中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危重新生儿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7 d 14例;体重1 400~1 600 g 50例,1 600~2 300 g 70例。其中早产儿4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6例,感染性休克6例,吸入性肺炎3例,肺出血2例,心肺复苏后7例,颅内出血8例,肺透明膜病6例,新生儿败血症4例,暴发性心肌炎6例,硬肿症6例。院内转运原因为转送至其他科室继续治疗或到CT、B超、MRI等相关科室进行辅助检查。

2 结果

120例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25例患儿中途病情不稳定,经及时诊治症状好转;无一例死亡,未发生意外情况。

3 院内转运护理

3.1 转运前准备

3.1.1 转运前做好详细的计划 与患儿要去的相关科室预约,与电梯护工等做好沟通与合作,保证患儿在转运途中的道路畅通以及到达相关科室后能立即行相关检查或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1.2 转运前对危重患者的评估 盲目转运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转运前主管医生及护理人员必须对危重新生儿是否必须转运作出正确判断。如果必须转运应依据专业知识对患儿的转运时机进行判断,避免转运途中发生不应有的意外。如心肺复苏的患儿在转运途中有可能再次出现心脏骤停,患儿必须院内转运前行诊断检查或治疗,医护人员应向家属详细交代转运的目的与可能出现的意外,在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及做好充分准备的条件下由医护人员陪同转运,既有利于患儿的治疗,也避免了医疗纠纷。

3.1.3 转运人员的要求 在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过程中,我们通常安排至少2名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陪同,一般为主管医生及护士,以应对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要求陪同的医护人员具有熟练的专业和操作技能,急诊意识强,能够随时组织、实施抢救患儿,熟悉患儿病情,可准确地判断病情和进行急救处理任务。

3.1.4 转运设备及药品准备 ①转运设备:多功能新生儿转运暖箱、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可持续监护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婴儿呼吸机、人工复苏气囊、注射器、微量注射泵,备胶布以防吸氧鼻导管脱落。②急救药品:携带肾上腺素、多巴胺、洛贝林等急救药品,以备患儿转运途中心搏骤停时使用。根据患儿病情不同,特殊情况携带镇静剂、静脉液体和复苏药物。

3.1.5 患儿准备 根据危重新生儿的不同病因进行各种急救及预防措施,做好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护理措施,确保在患儿转运前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

3.2 转运中护理 ①有效维持患儿体温,这是院内转运成功的重要环节。低体温可造成肺、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根据患儿体重不同设定不同的箱温:2 500 g为32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可用毯子遮盖暖箱,避免不必要的光线刺激。②呼吸管理是危重新生儿能否进行安全转运的基本保证,也是影响新生儿预后的重要因素,而转运途中始终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3]。危重患儿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如果患儿途中有呕吐,及时吸净,保持呼吸道通畅。面向暖箱开门侧,以便观察病情。肩下垫厚的毛巾垫,保持畅通气道,防止误吸。维持血压稳定,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血压偏低时应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静脉维持。③确定吸氧管,胃管及导尿管等无扭曲及堵塞。

4 讨论

在120例危重新生儿转运中,早产儿46例,占38.3%,缺血缺氧性脑病26例,颅内出血8例,神经系统疾病34例,占28.3%。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分娩时重量越轻,早产儿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其生活能力、呼吸、吸收功能、消化、身体温度的调节和抵抗力就越差。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程度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生活能力差,抗病能力低,极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器官、系统功能的紊乱、不全,甚至衰竭的连锁效应和不可逆转的瀑布反应,由此形成了新生儿病死率最高的年龄段[4]。因此在院内转运时应特别注重早产儿的护理,转运时应予棉布、棉衣包裹,头戴棉帽,减少体表面积过多暴露造成的散热,减少能量消耗[5,6]。注意体温和血糖情况是不可忽视的,因低温所致的机体寒冷损伤能加重原发病治疗的难度,从而引起相应并发症。本组46例早产生有8例接诊时体温下降,经积极处理后,转运前体温均升至正常,保证了院内转运的顺利进行。

转运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急救队伍及一套先进、齐备的急救设施。高危新生儿转运的特殊工作性质决定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急诊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对患儿极端负责的精神[7]。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观察患儿病情,不放过任何微小的变化,为治疗把握最佳时机。因此,于危重症新生儿院内转运前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要做好应对措施,使各种仪器处于工作状态,备好抢救药品;转运途中应保持监护与生命支持的连续性。

在本组120例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护理中,我们首先在转运前与相关科室提前联络,确保转运路途通畅及到相关科室后能立即得到检查或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在转运前对患儿病情充分评估,对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做好人员和药品、设备的准备,同时确保患儿在转运前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确保各仪器处于工作状态,患儿各种管道通畅,使治疗过程延续无中断。120例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未发生意外情况。因此,加强对新生儿危重病的识别、做好转运前评估、把握转运时机、加强转运中的护理,是危重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月利,乔桂风,王璐,等.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63-164.

[2] 郭秋霞,宋霈.危重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62-64.

[3] Kashani KB, Famer JC. The support of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beyond the hospital and during transportation[J].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 2006, 12(1):43-49.

[4] 刘政,张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危重早产儿临床实践的相关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2):125-127.

[5] 马秀花,叶亚兰.危重症新生儿院内转运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150.

第9篇: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

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和酸中毒而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是围生儿病残、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围生保健质量的提高,胎儿宫内状况倍受广大妇产科工作者重视[1]。近年来由于采取胎心电子监护、脐血流检查和测胎儿头皮血ph值等检查措施,能够在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使其成为医学因素首位的剖宫产指征。本文就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我院产科分娩,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2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0例产妇平均年龄(26.8±2.8)岁,平均孕周(38.8±2.1)周,其中早产34例,孕周最小28+3周,过期妊娠1例,孕周42+1周。

1.2 诊断标准 ①羊水ⅱ~ⅲ度污染;②宫缩间歇期听诊2次以上,胎心率>160次/min或<120次/min(重度胎心异常为>180次/min或<100次/min);③胎儿电子监测出现无应激试验基线率异常,变异减少或消失,无反应,晚期减速,频发变异减速;④胎动<3次/h或较原来的胎动次数增加或减少1/2,经处理仍不能恢复[2]。符合以上任何一项即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

2 结果

280例胎儿宫内窘迫中,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情况:脐带因素93例(其中脐带绕颈66例、脐带先露或脱垂10例、脐带扭转或打结9例、脐带过短8例),占33.2%,羊水过少27例(9.6%),妊高征19例(6.8%),小于胎龄儿15例(5.4%),前置胎盘10例(3.6%),妊娠期糖尿病9例(3.2%),胎盘早剥4例(1.4%),胎儿发育异常4例(1.4%),胎盘老化4例(1.4%),过期妊娠1例(0.4%),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0.4%),胆汁淤积症1例(0.4%)。

2.1 胎心电子监护 280例中15例因入院时羊水ⅱ度以上混浊但未进入产程或前置胎盘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等原因直接行剖宫产,故未行胎心监护。其余265例产前均行胎心监护,提示异常者206例,未提示异常者59例。

2.2 分娩方式 剖宫产199例占71.1%;阴道助产51例(产钳43例、负压吸引2例、臀助产6例)占18.2%;自然分娩30例占10.7%。

2.3 发现胎儿宫内窘迫至胎儿娩出的时间 阴道助产时间10~50 min,中位时间25 min;剖宫产最短20 min(前置胎盘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最长180 min,中位时间90 min。在临产前诊断者98例(35.0%),潜伏期诊断者59例(21.1%),活跃期诊断者41例(14.6%),第二产程诊断者82例(29.3%)。

2.4 新生儿窒息 轻度窒息70例;重度窒息25例,其中死产1例(28+3周前置胎盘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见表1。ⅰ度羊水混浊31例占11.1%;ⅱ度70例占25.0%;ⅲ度59例占21.1%。表1 280例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例

3 讨论

3.1 建立完善的产科设施 胎儿宫内窘迫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二者的英语表述不一样,急性胎儿宫内窘迫为fetal distress,指胎儿处在难以忍耐的负荷,此负荷不尽快解除,可导致胎儿死亡或新生儿留有严重后遗症;而慢性胎儿宫内窘迫为fetal stress,指胎儿已受到缺氧负荷的影响,但严重程度不及fetal distress,慢性胎儿宫内窘迫可观察,找出原因。在国外急性胎儿宫内窘迫一般要求在30 min内终止妊娠,但在国内大多数医院达不到该要求。我们的资料中从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中位数为90 min,而最长180 min,主要为产妇运送到手术室以及等手术床等原因,往往从诊断到胎儿娩出远远超出30 min。因此建立产科独立的手术室尤为重要。

3.2 胎心监护的意义 胎心监护无创、操作方便,应用非常普及。近年来由于胎心监护、脐带血流等的检查,胎儿宫内窘迫得以在早期诊断。本资料中临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者98例(35.0%),笔者对临产前胎心监护提示异常而宫颈bishop评分在7分以上的孕妇行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性状,若羊水性状异常则行剖宫产结束妊娠。在265例产前行胎心监护的孕妇中,未提示异常59例占22.3%。表明胎心监护亦有假阴性情况,因此除需持续胎心监护外,必要时结合胎儿头皮血ph值的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3 脐带因素和羊水过少 胎儿宫内窘迫280例中,脐带因素和羊水过少所占比例较大,有93例(33.2%)合并脐带因素,其中以脐带绕颈多见。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影响与脐带缠绕松紧、缠绕周数及脐带的长度有关。脐带绕颈可使脐带相对变短,影响胎先露下降,或脐带牵拉,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胎心监护可出现变异。尽管脐带绕颈大多数能经阴道分娩,脐带绕颈并非剖宫产的指征,但在产程中需密切监护。在本资料中,羊水过少为第2位的并发症。随着b超的应用,羊水过少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约0.5%~5.5%[3]。羊水过少是导致胎儿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在临产后易发生脐带受压,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

3.4 分娩方式的选择 一旦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应尽快终止妊娠。根据产程的进展选择分娩方式,若宫口开全,先露在s+2以下,考虑阴道助产;若估计短期不能经阴道分娩则行剖宫产,故目前在很多医院胎儿宫内窘迫已成为医学因素剖宫产的首要指征。280例中,剖宫产199例,高达71.1%,表明剖宫产是处理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手段。

3.5 新生儿窒息情况 胎儿宫内窘迫280例中,早产儿发生窒息的几率大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

总之,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时,需综合判断来评价,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密切监护,积极预防,纠正缺氧。对于处理后症状仍未纠正,短时间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果断行剖宫产术以降低围生儿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余志英,李丽文,柯伟玲,等.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关系的研究.河北医药,2005,27(7):508?50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