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范文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精选(九篇)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

第1篇: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td-lte;移动互联网;高带宽;频谱利用率

当前,3g业务的逐步应用使移动互联网开始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产业的各个环节中,其用户和业务规模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截止2011年1月底,我国3g用户达到了5100万,其中td-scdma用户达到了2263.3万,3g正在由起步发展迈入到快速增长期。

在考虑3g的同时,不得不提到lte这一新技术。未来若干年,lte和3g/2g将长期互补、共存发展。今后五年,3g增强型技术的告诉增长将带动移动互联网增长;lte由试验阶段进入到商用阶段,在应用中逐步成熟、完善并走向规模应用。

1 td-lte简介

lte是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它以 ofdm/mimo 技术为核心,在20mhz频谱宽带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lte 包括 fdd 和 tdd 两种模式,td-lte是tdd版的lte技术。tdd和fdd的区别就在于tdd采用的是不对称频率,是用时间来进行双工的,而fdd则采用一对频率进行双工。作为中国td-scdma 网络的主要运营商,中国移动始终致力于推动td-scdma 后续演进技术——td-lte的发展,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建设了全球第一个td-lte业务演示网络,充分展示了td-lte的良好性能。同时英国的vodafone,日本的ntt docomo,美国的at&t和verizon都决定将lte作为其下一代网络制式,可以看出lte技术在未来市场的前景有多么的乐观。

2 移动互联网

根据2009年摩根士丹利发表的互联网报告,在经过了大型机,微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四个重大技术周期后,人们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五个重大技术周期中,这个周期的焦点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强调的是可以在移动中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并且使用其业务。它与无线互联网不同,它强调使用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入互联网,经常特指手机终端用移动通信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业务。

伴随着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的上市和google公司开源终端平台android的推出,标志着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用户发展迅猛,业务创新空前活跃的新的时代。从业务特征看,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应用偏好与固定互联网非常相似,他们正在由传统的wap方式向完全体验的web方式转变。,其中尤其以web2.0业务为发展热点。另一方面,为适应和把握web2.0时代互联网应用开发门槛越来越低的大趋势,参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竞争的各个巨头均开始api开放接口和sdk软件开发工具,并创造了应用软件在线商店模式,吸引和集聚广大的开发者利用其平台开发应用软件并通过在线商店进行,主导服务商与开发者按一定比例进行对软件下载所产生的收入进行分成。目前,苹果、google、中国移动、诺基亚、vodafone、法国电信、微软、palm等均已建立或计划建立类似的在线应用软件商店。

我国移动互联网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截止2009年6月,手机网民已达到1.55亿,半年增长近4000万,其规模接近2007年6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水平。我国移动互联网也初步形成了开放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一批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

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整合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创新出例如web2.0业务等适合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务。这也是它区别去固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3 td-lte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伴随着人们对于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上网,移动视频业务,家庭和企业客户类的业务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业务,这些业务的无线网络带宽需要达到1mbps以上,而企业级别的高清视频会议等业务,更是需要8mbps以上的带宽才能满足。从而可以看出对于移动带宽的需求有多么的紧迫。td-lte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td-lte技术的峰值速率是所有现存通信技术中最高的。

其次,由于td-lte技术采用tdd制式,所以它具有在不对称频谱上工作的能力,而且移动互联网业务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上、下行数据量不对称,因此相对于fdd制式,td-lte更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td-lte可以灵活配置5m、10m、20m等多种带宽,因而充分的利用零碎的闲置频谱,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无线数据的传输成本。

td-lte技术在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低时延的特点,这使各类实时业务成为可能。例如实时的联网游戏,也可以将移动状态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医疗,应急指挥等场景,从而使信息和服务瞬间可以到达任何一个角落。

并且我们可以利用td-lte的位置特性,来实现更为快速、精确的定位和导航。将该特性与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多的新型应用。例如运营商通过位置信息和用户数据的整合,可以提供定位服务,还可以实时查看街道是否堵车,精确的搜索到里用户最近的餐厅,商场,加油站等。

4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伴随着td-lte的出现,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促进现有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催生出新的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例如游戏娱乐、电子商务、办公应用等各类服务,满足个人,企业,政府等不同客户的需求,对整个社会的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章海峰.引领lte业务新航标[j].无线通信,2009(4).

第2篇: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范文

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

第一,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业务能力就是移动浏览技术。利用移动终端的WAP能力,移动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互联网的信息。第二,通过移动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对媒体对象进行的远程下载技术即为移动下载技术。第三,能够有效地展示互联网精确服务基本能力的体现就是获得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通过一组定位技术活动移动台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即为无线定位业务。第四,在移动互联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依然是短信、手机MSN以及手机QQ等时讯类,这些满足了用户即时交流的需求。第五,基于移动网络搜索技术的总称即为移动搜索。

2 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优势

教育培训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走进每家每户,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截至2012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约达11.04亿户,其中3G用户数约2.2亿户。超11亿的手机终端用户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最大的发展基础和条件。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学习软件已经趋于成熟,“教育”类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继“游戏”类应用的第二大应用,教育类移动应用数量众多,市场规模大。③G通信技术的出现,使无线接入带宽大大增加,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送与下载、视频通话等。与此同时,Wi-Fi作为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也正在被迅速应用和普及之中。这也给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带来了方便。④远程教育培训的学员主要为已工作人群,该部分人群生活节奏较快,整段时间已经变得有限,更多的是零碎时间,而教育培训课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使学员更好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课程,同时增加产品粘性。

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几种教育应用

3.1 即时通信 第一,家校互动系统是通过短信以及互联网等形式,由学校组织搭建的,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围绕孩子问题进行实时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 第二,根据需要,通过飞信、QQ等即时工具建立群组,使得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及时沟通。第三,通过设立专家咨询服务,通过短信、彩信、互联网形式,教师、家长和学生能够及时咨询专家,答疑解惑。

3.2 通用路线 基于MM、校讯通等渠道,在服务端整合教育行业应用、“微课件”等;如:

“互动电子书”:类似电子杂志,图文+音视频+基于内容的评论;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阅读。

“互动练习册”:把现在的教辅书变成App,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做题,并自动、半自动判卷,记录个人学习记录。

“口语家教”:把电脑上已经成熟的人机交互训练口语的软件,搬到手机、平板电脑上,实现随身的口语训练(注:不是复读机,而是带有人机对话,语音识别的学习系统。)

类似的应用会很多,移动可以整合、扶持一批这些内容制作商,然后利用自己渠道提供给用户。

3.3 教育行业专业服务路线 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教育专业服务系统,不是简单利用MM、校讯通的销售渠道,而是为教育行业各种应用,提供一个“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与“3.2通用路线”的差异在于,从更高层面看待教育行业的应用。就拿上面提到“互动练习册”举个例子来说明差异。

不再是简单地提供一本本独立的“互动练习册”,而是关注学生所使用所有电子书、练习册之上的统一的学习管理,如:电子笔记本、错题本、学习轨迹等等。

上面所提“通用路线”方案的各种应用,都是在“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内容,但本方案侧重这个“容器”的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3.4 微博 ①微博增进了学校与家长间的交流、沟通、互动。②通过微博这个学习交流平台,不但可以实现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的随时交流,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③微博为锁定各种兴趣群提供了便利。④微博还可以用来管理班级。班主任通过创建微博,可以实现班级通知、班级投票以及添加班级通讯录建立班级信息档案等功能。⑤微博便于学校信息的。如:图书馆则可以新书信息、借阅提示以及图书检阅等服务;就业部门则可以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指导等信息。

第3篇: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图书馆管理;应用

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各项相关配套的信息技术也改变了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中国人普遍都使用智能型的移动通讯工具,这些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当前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当前很多人都能够采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网络购物、锻炼身体以及金融理财等。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使用者,在最近数年之间已经增加了几亿人,他们不仅仅是年轻的一代,也包括了年纪相对比较大的一代,他们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接触和使用,也意味着很多传统行业也需要结合这一类的技术。作为蕴藏着各类相关知识和读本的图书馆,实际上也应该结合这些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才能够更加积极地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图书馆服务之间的结合,从而真正意义上让全民进入到一起阅读的时代。

1当前图书馆服务现状

当前图书馆实际上也是文化建设和宣传的主要阵地,很多读者都是依靠图书馆才能够获取到相关的精神食粮,很多城市和地区也都纷纷建立了相关的图书馆服务中心。文献类的资料在图书馆的服务过程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很多图书馆也在引领时代潮流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图书馆实际上也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标志,引导更多的读者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这些也都是图书馆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当前图书馆虽然在文化传递和资料的调阅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在提供服务方面实际上是明显不足的。当前很多图书馆在提供座位上都出现了供需矛盾,座位相对比较少,但是希望阅读的读者却非常多,这样就出现占位等不良的现象。作为图书馆所能够提供查阅的资料平台也并不多,在一些图书馆内部的资料查询系统终端上调取一些资料也不方便。这些也都充分表明了,当前的图书馆在服务的过程当中,仍然是需要结合一些相关的互联网资料,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结合更加具备优势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图书馆服务更进一步优质化,对于当前图书馆的发展而言,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

2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2.1电子商务式的移动化管理

从电子商务模式角度推动图书馆的移动互联网式管理。图书馆需要线上与线下的管理相结合,而电子商务实际上也是一种线上和线下互相之间结合的方式。如果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可以真正调动线上和线下两种不同的资源,那么在管理的过程上就会更加便捷。如果采用在线的支付方式,也可以在网络上预定一些图书馆的服务。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的。而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互动上看,把线下图书馆当中的新书消息推动到网络上,通过移动互联网上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共享,读者就可以依靠移动互联网来筛选一些服务,有助于图书馆在线进行服务和交流,提高管理上的效率。图书馆可以依靠一些移动互联网的一些APP实现这样一种网络综合管理的方式。因为实体的图书馆服务如果让所有读者到图书馆进行查询或者借阅,也有可能出现一些读者特定来到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当中没有相关的图书,这样这些读者也就真正白跑了一趟,没有得到需要的资源。所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上分析,图书馆依靠在线的移动互联网软件,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了解到图书馆中的馆藏图书情况,并且在移动互联网上就可以进行一种互动和资讯的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读者可以非常方便地阅读到相关的资讯,并且从深度上整合图书馆的各种相关的资源,以此更加有效地解决了读者在与图书馆进行练习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2.2移动互联网与APP管理

移动互联网与图书馆管理互相之间的联系,也主要是体现在移动互联网APP的开发和利用上。移动APP实际上图书馆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管理的关键。在美国等一些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图书馆基本已经开发了相关的APP进行综合服务,很多读者通过APP也能够及时了解到一些相关的图书馆馆藏状况,而且也可以参考资讯以及配套的读者服务都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客户服务端口实现,并且延伸到读者的一些网络游戏以及信息化的素质培养方面。虚拟化的管理和服务,实际上为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节省了非常多的资源,特别是时间资源以及空间资源等。读者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并且随时可以查阅到图书馆的具体馆藏状况,和图书馆的一些在线的网络服务人员进行交流,从而依靠移动互联网提高了读者和图书馆互相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图书馆和读者互相之间的互动等。所以从移动互联网的APP开发方面,国内的图书馆也需要学习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让读者在相对比较轻松以及愉快的氛围当中就能够完成对图书馆资讯的了解,也让图书馆在高效率的互联网平台上对读者进行管理和指引,在信息化管理和便捷化的资讯上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当前一部分国内的图书馆也有开发相关的APP,但是在成熟化运营方面还缺乏一些经验。所以,当前图书馆要真正运用好相关的APP软件,就需要将一些新闻资讯和新书的通知等结合在一起,让读者能够更快速地检索到这些内容,这些完全都可以通过APP上面进行实现。

2.3破解图书馆的管理难题

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日常的图书馆管理,应该重视对图书馆的一些管理难题进行解决。很多读者都愿意去书店里面站着或者坐着看书,这也说明喜爱读书的人群还是非常庞大的,但是他们却选择去书店,而不是去图书馆,这也反映了当前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图书馆当中的书籍数量非常庞大,很多管理者都相对比较惧怕出现问题,比如盗取书籍或者是书籍出现比较严重的损坏等,所以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里面,往往没有让读者感到放松,反而让读者增加了非常多的压力,所以读者不愿意去图书馆读书,这些也导致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所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也是可以解决图书馆在管理方面的难题。比如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人气不够旺,或者管理运营过程里出现困难,这些实际上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一些宣传方式,比如互动游戏等。当前一些图书馆也非常重视建设一些移动化的公众号等,让读者可以在公众号上面进行互动,并且以公众号推动一些原创的阅读感想等,读者都可以方便地阅读到,这些都有助于拉近读者和图书馆的距离。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读者互动活动,让读者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感想或者最近读书心得等分享给其他人,或者由图书馆举办一些移动互联网上的读书会等,这些都能够帮助读者不断提升自己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兴趣,从而调动图书馆的阅读活力等。

3结束语

图书馆的移动互联网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互动化的管理方式。图书馆的移动化管理实际上需要全面考虑,特别是在移动APP的开发上应该积极探索,通过多种方式调动读者的积极性,鼓励读者和图书馆互相之间进行交流,以此让图书馆真正能够服务于读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应该具备一些新的思维,只有运用新的思维才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要革新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从实际出发,让移动互联网充分地和图书馆管理结合,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煜,吴丹妤.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承:江西卫视陶瓷频道开播的必然[J].当代电视,2017(1):96-97.

[2]石戈.文化复兴,贵在如何取舍[J].时代青年:视点,2017(1):13.

第4篇: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范文

随着民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校园并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反映给学生家长,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如手机或者电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地与教师互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和互动及其便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将课堂设计和讲述得丰富并个性化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互动模式,互联网本身就是人机互动的一项技术,通过互动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不再为让学生对所授新知识有感官上的印象而准备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大大地节省了课堂的时间,更多地是辅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兴趣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也会被更加拓宽。

2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1改变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式

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探求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程教学质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课程内容,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需要做好三项工作:其一是根据课程内容展示需要,建设相匹配的展示内容(教学方面就是课程内容建设),支持使用者(师生双边)在PC或者手机上快速获取知识或服务的信息;其二是立足全网多通道网络,丰富的外部资源及手段,带来更多选择;其三是管理好客户群体(教学方面就是学生群体),才能持续深度互动,推动技术的应用。

2.2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成为现实

传统教学中,高校学习采用集中学习方式,根据课程表进度学生进行集中上课,教学相长的过程仅限于课堂中的时间。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教师将必备的教案、教学案例,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难点,放到移动平台上,为教学服务,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只要接通网络,随时随地与教师在既定的设计板块和知识点上互动交流,获取专题知识和信息,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轻松便捷地获取预习和复习资料,记录和积累成长需要的素材。

3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带来的影响

3.1首先是对学校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变,促使校园的现代化氛围浓厚,使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加重视,开始创造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对网络的使用需求,与互联网技术相关的师资力量将会改变,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和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将不断出现。

3.2其次是对教师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管理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有效地工具,必然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的教学方法出现。大大提高效率。例如翻转课堂中,学习的决定权转移到学生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传统课堂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各类知识点前期由教师通过视频、播客、电子书包等方式公布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和学跨域时空。

3.3最后是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怎么发展,理念都是以更好地为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为前提.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体除了教师,更多的是学生。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形态对学生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和知识进行图文并茂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的精神更加的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有接触新知识的机会,还增添了新的途径,使学生对于新知识更加感兴趣。

4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于《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改革的实例

笔者应用移动互联网码客技术实施了《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平移工作,运用码客平台成功完成这些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流程陈述如下:第一,定期登陆码客平台(或者微企秀)对本门课程内容进行建设,根据课程规划将课程所要涉及的内容完整地建设在移动互联平台中。第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立专题研讨和思考题库,并为教学互动建立在线反馈信息通道。第三,为教学实施过程回收考核信息预备后台数据管理手段,对跟踪教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对本门课程的全方位资源的构建和扩充。第四,为课程不断更新增加外部资源链接,在教学互动中积累更多的更新知识,跟踪本门课程相关技术和知识的进展,将学生回馈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上形成本门课程的资源库。

5结束语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利于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变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教学创新教学,在学生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校园、对各层面的教师、对各类学生将起到创新性的推动作用.采用互联网技术教学已经成为新型时代的必然需求.透过这种研究全方位帮助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同时,对教师整合网络学习资源,搭建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教教学改革,将有更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探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来凤琪.论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关照[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5-42

第5篇: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配网 现场作业 智能终端 移动互联网

1 引言

目前电力现场存在如下的几个问题:

1.1 电力配电现场作业缺乏信息化支持手段

主要以纸质工单的形式记录作业过程,现场作业采集或产生的数据无法实时上传给管理信息系统,并且现场操作处理结果需要返回后补录,且容易产生数据错、漏、遗失等情况,不利于统计归档,影响管理的实时性及有效性。

1.2 配电设备种类繁多、设备量大、布点复杂

工作人员的工作以经验为主,存在一定自由度。且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掌握全部设备信息参数,给日常运行、检修及抢修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得不到有效落实。

1.3 现场作业的过程无法实时监控造成监管真空

因此研究基于配电运检专业移动作业应用,通过移动作业途径解决目前配电现场作业存在的问题,能有效的实现精益化管理和“规范、高效、安全”现场作业的要求。

2 配电运检专业业务流程研究

本专题主要针对配网的设备巡视管理、缺陷管理和故障抢修业务作为研究的对象。

设备巡视管理:管理人员可按照管理辖区内的各种设备的巡视周期,制定巡视的月、周、日计划,并且指定各计划的执行人。计划制定完毕后自动下装到计划执行人的手持终端中,并提示执行人有新任务到达,执行人签收后即可按照任务内容对任务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检查时可结合GPS信号和RFID识别功能:设备上有RFID标签的,读取标签后方可认为巡视到位;没有RFID标签但目标设备有经纬度坐标信息的,现场必须到达设备所在位置区间(比如距离100米)内方可认为巡视到位。检查过程中可调看单线图、设备档案、历史缺陷及检修记录等。

缺陷管理:现场人员在现场巡视过程中发现设备缺陷时,可启动缺陷处理流程。首先填写缺陷记录单,记录缺陷的详细情况,现场状况,并可对现场情况进行拍照。缺陷单填完后实时传递到后台系统,由后台管理人员进行消缺安排。缺陷单作为标准作业表单的一种,自动下发到消缺人员的手持终端中,消缺人员签收缺陷单后启动消缺处理过程,消缺处理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中定义的各个步骤进行,消缺完毕后可拍照归档。消缺处理的现场情况及进度实时自动上传到主站。

故障抢修:故障抢修任务来源可能有:现场巡视人员发现的故障、客户发现电话报到客服中心的故障、调度中心发现的故障等。故障发现后需要立即处理。管理人员进行抢修安排。抢修任务自动下发到抢修人员的手持终端中,抢修人员签收抢修任务单后启动故障抢修处理过程,现场抢修处理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中定义的各个步骤进行,确保安全。抢修完毕后可拍照归档。抢修各个进度(如签收、出发、到达现场、故障确认、抢修完毕)情况实时自动上传到主站。在GIS系统中可看到系统中当前发生的全部故障的地理信息,处理状态,抢修人员的当前位置,所负责抢修的故障,行进轨迹等。

现场作业完整的数据流和信息流的闭环应用的模块设想

2.1 移动作业平台技术架构

根据系统建设架构,系统功能主要分为主站层、移动终端层、前置服务层及主站支持平台几个层面。

2.2 前置服务层功能

前置通讯服务程序运行在前置机上,和终端进行通讯,并进行心跳控制和协议解析。

终端开机启动客户端应用程序,程序启动后进行3G网络拨号,拨号成功后,发起到前置机的连接,连接时向前置机提交客户端身份认证凭据。前置机收到连接请求后,根据客户端提交的认证凭据向认证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后,才接受终端的连接。

前置机的主要功能包括:接受终端的连接;进行安全认证;与终端维持链路心跳测试;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协议解析、装包为Java对象,然后发送到应用服务器(或根据网络结构要求,由应用服务器定期来取);对于操作层发送的命令(Java对象),根据协议进行拆包,转换为数据帧,进行终端寻址,在相应前置机上发送出去。

目前支持的通讯方式有TCP及HTTP两种。TCP消息主要用于发送数据包较小而传输频率较高的报文或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报文,如心跳、命令、消息通知等;HTTP消息主要用来传送业务数据。

2.3 主站支持平台功能

主站平台作为移动终端层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中间层,主要负责业务数据的处理,设备标准库管理、计划管理、设备台账管理、终端资产管理、任务监控等管理功能。设备标准库主要存放设备各类作业的作业标准;计划管理模块用于计划的制定;设备台账管理模块展示来自PMS的设备台账数据;终端资产管理负责终端资产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任务监控管理可以查看现场作业的过程,包括现场作业中各个步骤的执行结论、执行时间地点、现场拍摄的图片,同时可以基于GIS地图回放作业的轨迹。

同时主站层负责和PMS之间的接口通讯管理,目前主站和PMS之间的接口通讯方案有如下几种:

2.3.1采用SOA架构,基于WebService技术来实现,针对数据量不是很大,实时性要求比较强的业务,可以考虑用这种技术来实现。

2.3.2对于部分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性不强的我们考虑使用数据文件进行传输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交互,能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2.3.3对于部分业务我们也会考虑通过中间数据库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交互,提高数据交互效率。

2.3.4移动终端功能

终端应用基于Android平台来实现,主要包括了基础平台功能、业务应用、辅助支撑功能三大块。

基础平台功能主要包括了用户登录、基础参数更新、数据的上传下载、软件在线升级、外设管理、通讯服务管理等。

业务应用层主要包括了巡视功能应用、消缺功能应用、抢修功能应用,下面以巡视功能来描述使用智能终端后的作业方式:

(1)任务的派发和下载:班组管理人员根据计划制定巡视的计划,然后选择巡视负责人、制定计划的基本信息后即可进行派工。巡视负责人使用移动终端登录后,终端自动下载巡视任务。

(2)作业前准备:作业人员进入任务后可以查看巡视任务的基本信息,然后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指引,进行作业前工器具准备、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前工作做完之后即进入到作业现场进行巡视。

(3)现场巡视:作业人员到达设备现场后,按照设备巡视标准进行巡视,若发现设备不满足巡视标准则可以现场记录缺陷,同时可以现场进行拍照。缺陷信息可以通过3G网络实时回传到管理信息系统。当设备巡视完毕后终端会记录巡视结论、巡视的时间和位置信息。

(4)作业终结:所有设备巡视完毕后,作业人员即可对本次巡视任务进行终结,终端提示作业人员检查工器具是否有丢失,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

(5)数据回传:作业任务终结后,移动终端通过3G网络将现场作业的数据回传到主站管理信息系统。

终端辅助功能:终端辅助功能主要包括了设备导航、单线图查看、RFID射频读取。

设备导航:终端软件实现了和商业导航的集成,能够通过设备坐标点信息直接导航到设备。解决了工作人员因为对设备位置不熟悉造成的各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单线图查看:智能终端将单线图电子化,基于多点触屏技术实现单线图的方便查看,解决了工作人员现场作业需要携带图纸的问题。

RFID射频读取信息:对于贴有RFID卡的配电设备,终端能实现对其的读取,同时能查看跟设备关联的缺陷、故障信息。

3 总结

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在配电班组的应用,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向现场作业的延伸,弥补了现场作业缺乏信息化支持的空白。通过作业标准的电子化实现了作业过程记录、现场数据一次录入及时回传,实现了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量。通过终端集成设备导航、图纸查看等功能为现场人员提供了更多智能化的工具。总之,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现场作业的应用在管理上实现了精益化,在现场作业中实现了“规范、高效、安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伟.移动互联网业务与OMA技术标准[J].电信网技术,2010(2):1-7.

第6篇: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范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正迅速形成巨大规模。在用户方面,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规模,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8亿。

 

3G的发展和WEB2.0技术的提升,使得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快速发展。目前,核心人才稀缺是移动互联网企业遇到的最大瓶颈,其中以中高端技术人才为主。根据众达朴信《2014年移动互联网行业薪酬调研报告》显示,参与调研企业几乎都对技术岗位人才有需求,其中安卓开发工程师需求最为强烈,超过85.8%的参与企业表示对此类人才有需求,紧随其后的是塞班应用工程师、IOS工程师、SE架构师等。2014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开发人员需求量是200多万,但实际从业人员不到70万,差距悬殊。

 

同时,随着移动应用的深入,以前仅限于移动终端Native APP开发的模式已逐渐被APP+WEB服务的综合模式替代,移动终端的应用必须和后台的WEB服务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和WEB服务端数据挖掘技术的优势,因此,掌握WEB后台服务的技能的软件开发人才必然是移动互联网人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工作室教学模式特点

 

工作室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德国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并被用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该模式强调“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

 

工作室教学模式自由开放,课堂以项目制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由教学主导的角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帮助者的角色。同时,实现了综合跨专业合作式的教学,淡化“专业”的概念,逐渐弱化个人设计师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需求。以工作室为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并加快学生就业适应力。

 

3.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要求

 

移动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与该技术相关的课程教学方法必然要区别于其他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汲取基础理论教学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技术、新知识。

 

3.1 创新教学理念

 

在实训过程中,除了要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发扬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分享、互动、创新”的精神,彻底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及提交的项目成果来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以此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完成课程要求的核心指标。

 

3.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模式,校企合作将充分调动各自的资源,实现产学研结合和优势互补,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4.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实训中的应用

 

为在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中应用“工作室模式”,从 2011 年以来,笔者所在的高博软件学院启动了该教学模式的试点,建立了手机靓妆工作室,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实践场所,该工作室有一个固定、独立的空间,由一名专业老师负责,且由该老师负责组织和实施工作室的实践项目和日常管理。虽然该教学模式还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工作室模式”,但学生报名参加这种工作室的积极性非常高。

 

目前,工作室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①校企合作,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参与完成企业的相关项目,专门针对性地培养与其对口的人才。②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机相关学科的竞赛。

 

工作室模式为学生独立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在此环境下,学生能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在这方面的提高,同时,教师的参与既能辅助指导学生,也为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好的参考依据,进而更好地促进整个专业的教学实践工作。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正好契合了移动互联网的实训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校企结合的方式,又为移动互联网实训提供了更为真实的企业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提高了专业综合水平,又培养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辅助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也收获了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的教学创新模式。

第7篇: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智能终端 应用移植

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人们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地访问互联网业务[1]。相比于传统的电脑访问互联网操作,智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接入技术,能够随时随地地连接到移动互联网[2]。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重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应用的研究和开发,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PC机应用迁移到智能终端上来,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移植技术,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2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有别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在其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既具有传统互联网共有的特点,又具有移动通信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4]。

2.1无线接入。移动互联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智能终端通过无线接入技术来完成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访问,主要的无线方式包括:WLAN技术、WIFI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几种,无线接入的访问方式有利于智能终端将传统的语音业务逐步转化为数据业务,为移动互联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2终端资源受限。尽管近年来智能终端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等方面有了飞快的发展,但是随着智能终端性能需求的日益增加,对智能终端的硬件技术仍具有较大的挑战。由于智能终端的内存、屏幕尺寸等限制,导致了智能终端在显示方式以及显示内容上有别于传统的互联网,如何针对有限的资源对智能终端的显示进行优化处理,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是智能终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5]。

2.3安全性高。移动互联网的全网安全目标是在合理的安全成本基础上,实现移动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业务安全,必须确保移动互联网中各类网元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存储传说,为移动互联网上承载的各类业务提供安全保证,保障移动互联网网络的运营维护管理安全。

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移植

3.1需求分析。完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移植,主要的技术性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平台/操作系统需求。目前的智能操作系统种类繁多,想要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及业务进一步推广,就需要能够支持不同的终端硬件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使应用及业务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 资源受限的终端显示需求。尽管部分智能终端已经开始支持图形加速卡,但考虑到尺寸限制和节能要求,其能力都是无法比拟PC机的。在PC机上显示的Web页面可能在终端上不能完整显示或由于带宽等原因反应迟钝,甚至无法显示。而且终端可能对传统Web页面的某些标签不支持,在创建Web页面时需考虑到终端的各种限制。

3. 数据传输优化需求。随着智能终端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通信服务也由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变,访问web服务的用户可能会有许多与服务器交互的数据,而且刷新机制也导致了流量的增长。这些因素导致了智能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存在着大批量数据的交互过程,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迁移提出了数据传输优化的需求。

3.2技术方案。虽然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熟,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通常受限于电池供电能力、CPU计算能力、内存存储能力、无线通信带宽等几个方面,移动互联网主要通过终端显示技术、传输优化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等关键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1.终端显示技术。相比于传统PC机的显示方式,智能终端的显示技术需要结合用户偏好以及终端性能等各方面的需求,研究合适的终端显示技术。相比于传统PC机上面丰富的图形化显示功能,为了达到相应的显示效果,在智能终端需要寻求替代的显示方式,或采用服务器端生成图片并推送到终端的方式,以降低终端实现的复杂度。

2.传输优化技术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一直过程中,传输优化的目标通常包括带宽优化和延迟优化两个部分,尤其是智能终端与服务器之间数据量交互较大的应用,需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压缩和优化处理,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传输效率和输出效率。常用的传输优化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压缩技术、Ajax技术与Widget技术、缓存利用技术、实时刷新技术等几种。

3.安全认证技术。安全认证技术是访问控制等其他安全服务的基础,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认证主要实现:各安全域之间的身份认证、端系统各网络层次的身份认证、端系统与安全域之间的身份认证。采用的认证技术主要有:基于特征如IP地址的认证机制、消息鉴别和密码技术;用于实现身份认证功能的设备主要有:防火墙、IP协议加密设备、带VPN的路由器和带VLAN功能的交换机等。

4 结束语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各大公司和企业都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和业务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巨大的热情,然而由于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差别,将传统PC机上的应用服务移植到智能终端仍面临着重要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移植技术进行了研究,从需求分析入手,讨论了终端应用移植的主要关键技术,以期望能够对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

[2]陆钢,朱培军,李慧云,等.智能终端跨平台应用开发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12(05):14-17.

[3]刘泽.我国企业应用商务智能的现状、挑战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2):34-37.

第8篇: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 应用业务的发展

1 移动互联网

(1)移动互联网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产业,而构成互联网的方式是利用移动接入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用户享受无线终端,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可避免的会使用手机来进行对信息的查询,或是利用手机QQ客户端、飞信客户端与手机上的联系人进行通信交流,或是把自己随时拍摄的照片上传到网站上等,这些均是在日常生活中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投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让用户可以在有移动网络资源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但这并不能将互联网定义为手机和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运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各个部分技术的相互结合而发展形成的产物。从广阔的方面来讲,移动互联网技术所指的是利用蜂窝移动电话、PDA以及一些手持设备,经过不同的无线网络,大致包含了移动无线网络(如2G、3G以及新科技4G等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无线网络,从而让其接入到互联网中进行语音、数据、视频、发信息等通信方式。

(2)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将移动通信的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与互联网开放、共享、互动的特点相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明确的表明了互联网以后的发展方向。而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把移动终端与互联网自身独特的优点进行了结合,由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移动互联网在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显的尤为突出,而移动互联网作为接入网的一种方法,其包含了传统互联网所没有的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a.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用户可以打破时间、地点、空间上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接收到互联网,使其使用起来更加的迅速方便;b.根据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特点发现,大部分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通常会选择在空闲的时候,如在上下班的途中、工作休息时间内等,而这样会让互联网的使用不能形成一定的连续性,造成一些数据输送出现阻断现象;c.对于互联网的投入使用,可以让其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以此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需要;d.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商家在手机制造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将手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变的越来越快,实现了链接移动终端,从而展现各种各样的特点,即使如此,不同种类之间的移动终端是存在着不同的,其具体的操作系统和一些硬件也是不同的,对于接口的定义还是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

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的迅猛发展,又由于一些新的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的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将来的移动通信中慢慢会形成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的发展是需要结合一些其他技术来完成的,例如,定位技术、切换技术、职能天线技术、交互干扰抑制技术等。对于定位技术来说,是用来满足移动终端对准确位置的测量与计算的;切换技术是用于方便移动终端在不一样的位置之间、不同信号频率之间选择适合的通讯信号;智能天线技术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信号与自动调节的作用;而交互干扰抑制技术能够将相邻与共用通信之间的干扰及时的消除,便于共用信号的使用,以此来保证接收高质量的信号。

(2)根据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状况来看,促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详细应用技术包括了Web2.0技术、SOA技术、SaaS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而其中的Web2.0技术是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总称,其采用的工作原理是把用户放入应用中心,这样就让用户形成了即是创造者又是享受者;HTML5.0技术展示了一部分全新的应用方式,这样有利于索引整理与推动改变手机屏幕的尺寸;SOA技术是经过一些独立的连接端口与各功能单元进行连接,从而使各种服务能够统一进行交换与使用,从而给新分布系统的形成带来方便;SaaS技术是把互联网看作能够给应用基础提供软件服务的功能技术,能够依照不同的用户需求建立不同的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并能够经过“云端”进行简单的处理,从而带动用户终端的发展,以此来减少工作处理中的负担,从而加强云端处理效率。

3 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由于互联网能够在无线情况下使用,因此可以依据其覆盖范围的不一样,可将其划分为无线个域网(WPAN)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无线城域网(WMAN)接入、无线广域网(WWAN)接入。

(1) WPAN适用于家庭网络或是个人区域网场所,把IEEE802.15作为发展的基础,由此将其命名为“附加以公里”。而在这一项技术的发展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蓝牙技术,其能够通信的范围为10m以内,宽带为3Mbit/s;还有一些其他技术也属于WPAN技术,例如超宽带(UWB)技术,其主要是用于短范围内的快速输送;对于Zigbee技术来说,是针对与短距离之间的低速数据的传送。

(2) WLAN适用于商务休闲、企业娱乐、校园等网络环境中,其把IEEE802.11标准作为工作的基础,即日常使用的Wi-Fi网络技术,其能够带动静止与低俗数据的移动。而对于802.11g来说,其覆盖率是在10m左右,宽带为54Mbit/s。由于Wi-Fi技术发展迅速,在技术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成熟期,在很多场所与领域都使用到了Wi-Fi。

(3)WMAN 是近期一种新流行的使用于城市地区接入的技术,把IEEE802.16标准作为基础,通常被命名为WiMax网络,其作用是用于中速移动,传输信息的范围为50Km左右,宽带为70Mbit/s。WiMAX能够为高速数据的使用提供更好的移动性,由于互联互通和全面的i应用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

(4) WMAN是根据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互联网的接入,其网络的覆盖范围较大、还可以在高速移动中使用、用户在使用中接入便利,基本的适用范围在7Km左右,在室内运用宽带可达到2Mbit/s,其在高速移动中只能够承受384Kbit/s的数据输送。现在对于市场中流行的3G制式分别为WCDMA、CDMA2000 、TD-SCDMA,其投入应用的范围十分宽广,而这些技术有同一个技术就是快速达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

4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典型业务

4.1 娱乐业务

由于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从而促使人们对娱乐类型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由此带动了娱乐事业的发展,让娱乐事业在服务水平和服务技术上有很大的改变,可以让用户在娱乐中享受互联网的优点,让用户经过移动终端来接入移动互联网,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享受很多娱乐,比如,利用手机接入移动无线网后可以进行图片、文字的接收,音乐以及多种软件的快速下载,还可以让用户通过视频、新闻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的热点,在无聊时可以让用户进行看电视电影,图书在线阅读、玩游戏等,从而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

4.2 商务类业务

根据对现在商务领域的调查发现,其商务领域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非常广泛,可以说若是离开了移动互联网就会造成整个商务事业的瘫痪,所以移动互联网在商务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移动互联网又研究出了一款关于商务专用业务,例如,把邮箱服务与移动网络相结合,从而保证用户能够不受时间地点上的限制来进行信件的接收和发送;移动互联网能够实现移动办公,能够在不受时间地点的控制的情况下用手机及时的处理公司文件,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还能够采用移动互联网来实现移动会议模式,通过利用移动电话来完成会议,既能够降低成本又能够速迅速召集员工进入会议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对移动网络广告的点击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其他广告的点击率,而且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其移动电子商务包含了很大的商机,这会成为以后移动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4.3 社交类业务

用户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中的虚拟网络来进行信息处理,这样从某种形式上来说其推动了沟通社交类业务的发展。例如,现在流行的一种通话方式为视频通话,能够让远距离的人与人之间利用手机接入移动网络实现面对面聊天,此技术既可以传输语音通话,又可以以图像的电话方式来进行通信;在如今流行的微博中可以让人们利用手机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关注查看好友的状态,自己也可以随时上传自己的状态和观点,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5 小结

根据以上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研究分析表明,其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受到社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是目前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参考文献

[1]胡文昌.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06).

[2]沉晶.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发展[J].中国集团经济,2008(12).

第9篇: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问题;对策

一、移动互联网和精准营销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移动商务指的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来完成在线消费的过程。在移动技术条件下分析相关经济实体是如何通过移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并创造、实现价值然后获得利润的。

精准营销是有态度的互联网营销理念中的核心之一,它建立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客户沟通服务体系,最终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简单地说,“精准营销”就是用准确的市场定位、广告投放、产品投入和价格策略,对目标市场进行精准攻击,有效地降低附加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二、中小企I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现状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种崭新的局面,很多中小企业跃跃欲试,尝试着新科技带给企业发展的便利,中小企业利用自身很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全新的互联网环境中通过精准营销有针对性的向消费者传递其营销信息,增加营销收益。

1.中小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SWOT分析

2.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微博、微信、QQ、陌陌等各种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以不同的方式给中小企业实施精准营销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在调查到的所有媒体推广渠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推广渠道是微信,达到75.5%。从很多互联网企业公布的移动营业收入所占总收入比例来看,企业客户正在向移动营销市场转移。

三、中小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存在的问题

1.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理念不成熟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维,时刻准备好去接受新信息、新理念的挑战,从我国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发展现状来看,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低,精准营销的理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精准营销的认识比较片面,不科学的放大了移动互联网营销的风险,这样不成熟的认识在理念层面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误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具备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专业技术的人才比较缺乏

中小企业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实施精准营销,目的就是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商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抓住消费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网页或上网购物、消费的时机,能够通过特定的专业技术在海量数据中有针对性的挖掘出企业的目标顾客,进行有的放矢,进而减少成本,增加企业收益,然而,不管是数据挖掘技术或是LBS定位技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具备这些专业技术的人才。这样,就会让企业的营销存在盲目性,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3.移动互联网营销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特点之一就是营销效果的可评价性,中小企业资金状况、技术手段比较有限,就忽视了营销效果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或者构建的不完善,这样,企业就难以判断营销方式选择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到企业营销效果的预测,营销效果评估也就无从谈起,最终失去了实施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意义。

4.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一览无余的暴露给企业,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所有行为都掌握在互联网商家手中,若企业自身系统的安全管理有漏洞,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隐私被侵犯,甚至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受到威胁。不仅如此,有些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违背诚信原则,将信息资源作为商品出卖给其他需要数据信息的企业或个人,这就使消费者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解决中小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存在问题的对策

1.创新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理念

科技的发展,必然为经济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中小企业要开展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管理者就必须打破传统营销思想的束缚,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勇敢的接受新事物的到来,不断创新营销理念,接受有利于企业开展精准营销的信息,以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有针对性的挖掘目标客户,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引进或培养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

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发展,需要有具备数据挖掘、LBS等技术的专业人才,企业要想真正获得收益,就应不惜引进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代价,一方面引进移动互联网营销专业人员,尽快让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公司的情况,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培训企业内部移动互联网营销人员,尽量使更多的员工熟悉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相关技术,不断深化员工的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意识。

3.构建移动互联网营销效果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在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营销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精准营销的最大优势就是其营销效果的可量化与可控性。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切实利用这些特点,把握营销效果评价这一重要环节,使其能够随时对营销效果进行跟踪,通过效果评价来反馈营销方式选择的正确与否,也可以根据顾客的反馈及时对精准营销战略做出调整,以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以期赢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4.加强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个人信息安全保障

面对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一方面,政府立法和监管的步伐必须紧跟甚至超过技术的发展。政府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并具体和细化,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大对员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最后,企业技术人员应及时维护数据库系统,避免系统安全漏洞问题,从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李巧丹,王红林.基于LBS的O2O移动电子商务精准营销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55-57.

[3]于政杨.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研究[D].柳州:广西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