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2)加强“双证书制”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责任心及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培训包实施的必要措施。

第2篇: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2004年度工作

2004年度,协会在抓好政治学习、搞好廉政建设、加深对“十六大”会议精神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鼓励中介机构发展,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加强监督,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行业诚信建设”这一中心,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全面完成了厅“青财函字[2004]51号”文件下达的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行业自律性管理体制工作

在协会行政职能交接后,2004年度协会重点工作是依据“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原则,建立“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协调”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按照厅领导关于在注册会计师管理方面拿出几条操作办法的批示,在加强内部惩戒、执业人员维权和执业人员申诉工作管理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内部检查办法,同时建立了事务所执业的报备制度,促使了行业自律性管理体制的落实。

(二)落实了《**省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诚信建设实施意见》

该办法自03年推行以来,得到了广大行业同仁的积极拥护,搞好诚信建设符合事务所的执业原则和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2004年协会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不动摇,以张光荣厅长关于鼓励发展中介机构的工作思路不变的指导思想,把行业诚信建设的这一工作思路具体体现在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培训、注册、监管、标准建设、技术指导等具体工作之中,并在年内建立起了诚信档案制度,切实把诚信建设落到了实处。

(三)规范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

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治理机制是关系到行业发展前途的大事,是提高执业质量和保障事务所永续发展的前提。2004年协会带领全行业树立起以人为本、从严治所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尊重人为出发点、以发展人为目标,倡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的作风,积极创造了一种凝聚、培养、关心人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工作氛围,在全行业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进取、激励、公平的用人机制。增强了事务所的凝聚力,培养注册会计师后续人才。

(四)加强制度建设,抓好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

搞好培训工作是提高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前提,协会在年初工作计划中就把培训工作列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搞好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协会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切实落实好培训制度,将培训工作同注册会计师年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未完成培训课时的注册会计师在年检时坚决不予以通过;二是协会为支持州县事务所的培训,决定州县事务所学员的食宿费由协会负担,多方面调动事务所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严格课堂纪律,实行点名制度,保证培训取得预期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手段,有力的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搞好培训工作,协会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从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师资,分别讲授了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风险导向审计、小规模企业报表审计风险控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及案例分析、司法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和塑造高效团队和职业道德建设等内容,培训内容既与注册会计师业务操作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又紧扣行业形势,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向,参加培训的学员,尤其是各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深感受益匪浅。授课老师高水平的理论阐述和精彩的案例分析,得到了学员的好评。

搞好培训工作,是协会适应形势,提高服务水平迈出的坚实一步。今后,随着中注协远程教育网络的开通,培训方式将有大的改变,协会将适时转变培训思路,调整培训方案,进一步为会员做好服务工作,并将执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做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五)切实做好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

按照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严肃纪律、严格要求、精心准备、万无一失”的要求,在财政厅领导的关心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省2004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圆满结束。在考试组织方面:一是财政厅成立了以主管厅长为主任的“**省财政厅第十三届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及其下设的**省财政厅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考办”),考办设在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并明确考委会及考办职责,以便各司其职;二是报名工作开始之前,在《**日报》、《西海都市报》等省内主要宣传媒体上报名广告,提高宣传力度;三是加强对考办工作人员的培训,在报名工作中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提高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考试实施方面,为了保证考试万无一失。一是认真选聘监考人员,在考试举行之前,认真培训监考人员学习考试操作规程,保证监考工作的严肃性;二是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关于做好200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实施工作的通知》(财考办[2004]154号)要求办理,环环相扣,没有出现差错。

高标准、严要求,保证考场纪律。为维护国家考试的社会信誉,省保密局的领导自始至终参与了今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从试卷的出库、分发到试卷的密封、回收、入库,都有保密局的领导监督,一方面促进了我们工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考试的严肃性。

考试期间考场秩序良好,应试人员遵守考场纪律,没有发现违纪、作弊等现象;考场监考人员认真负责,各项工作都能按照考试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六)认真做好注册管理和年检工作,搞好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注册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了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机构的年检,将个人资格年检和机构年检相结合、与后续教育培训相结合、与人事档案管理相结合,进而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以达到搞好队伍建设的目的。

(七)继续净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

行业执业环境在最近几年逐渐好转,但行政干预、压价收费、给予客户回扣,部分执业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出具虚假验资、审计报告等不正当竞争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中介服务市场。对此,协会加强了与省纪委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力争在明年开展一次执业环境的清理整顿行动,对遵守道德、诚信为本的事务所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执业环境。

(八)完成了全省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脱钩改制工作

2004年我省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脱钩改制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省27家需要清理整顿和脱钩改制的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脱钩改制材料基本上报送完备,审查验收工作也基本完成,将在年底之前向社会公布完成脱钩改制的社会中介机构名单,至此此项工作将得以全面完成。

(九)为了进一步推动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壮大,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形象,我们在给中介机构创造良好执业环境、促使提高执业质量的同时,经过积极努力,调整了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标准,这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与壮大提供根本性的保证。

2004年厅里下达给协会的工作目标虽已完成,但是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存在的问题有协会自身班子弱的问题,也有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发展不规范的问题,更有整个社会执业环境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根据光荣厅长在传达省委常委会精神会议上强调的“结合财政部相关精神,认真思考,进一步明确明年的工作思路,安排好明年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对一些问题作深入研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切实做好2005年的工作。

二、2005年度工作安排

(一)抓好行业诚信建设,维护行业执业形象

落实贯彻好《**省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诚信建设实施意见》是协会长期重点工作。这不仅符合会计师(资产评估)事务所执业原则的需要,更能体现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以及体现行业形象的需要。所以,协会将坚定不移地把行业诚信建设的这一工作贯彻好、落实好!并具体体现在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培训、注册、年检管理、业务监管、行业惩戒、标准建设、技术指导、行政审批等工作之中。

(二)规范会计师(资产评估)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执(从)业人员的管理

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是关系到行业发展前途的大事,是提高执业质量和保障事务所永续发展的前提。2005年协会将继续带领全行业树立以人为本、从严治所的理念,坚持以尊重人为出发点、以发展人为目标,倡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的作风,积极创造一种凝聚、培养、关心人的工作环境和融洽的工作氛围,在全行业建立并巩固一个进取、激励、公平的用人机制。协会将通过加强执(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来实现上述目标。

(三)建立行业自律公约、落实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报备制度

在目前的执业环境下,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2005年协会将制定出包括收费价格在内的行业自律公约,以此遏制不平等竞争、压价收费等不正常现象的蔓延,致力于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自身素质。与此同时,实行业务报备制度,把可能出现的执业质量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使事务所执业行为朝着科学、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另外,建立起政府——协会——中介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维护事务所的合法权益。

(四)几项具体工作

1、开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复查工作,7月初做好有关所停业整顿情况的审查工作,在9、10月份继续按照中注协、中评协的要求开展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

2、做好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考试报名及按照“三严一保”的要求实施好考试工作;加强执(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并完善培训和后续教育制度,在7—8月份继续举办全省执(从)业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并根据中注协的要求适时举办远程教育视频(同步学习)培训班;组织安排事务所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和业务骨干参加三个国家会计学院的培训工作。

3、搞好“注册两师”的年检工作,指导被撤销的格尔木诚信所的终止清算、人员安排以及被延期的**江源、西宁振青事务所的规范运作工作。

4、清理挂名、未参加后续教育培训的执业人员;清理事务所擅自违规设立业务代办点以及乱设分所的现象;及时清理对已设分支机构但执业人员不到位或委托他人招揽业务的现象。

5、加强非执业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非执业会员的基本信息,保证将行业发展状况和信息资料分发到每一个非执业会员的手中。同时加强一般从业人员的档案管理,督促事务所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为一般从业人员建立“三金”等生活保障制度,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保障其合法权益。版权所有

第3篇: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总结的深度等于成长的速度,等于发展的速度。写好工作总结,帮你更快成长。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党建创新项目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党建创新项目工作总结范文一

为充分发挥离(退)岗干部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经信系统确定“加强离(退)岗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鼓励发挥余热立新功”为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按照项目要求,公司党委紧紧围绕活动主题要求,认真搞好组织落实,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离(退)岗干部党员队伍是一支忠诚党的事业、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勇于吃苦的队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企业深化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离(退)岗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更好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大局,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搞好活动,公司党委专门召开会议,将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了党建创新书记项目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工会主席、党办主任、人事科长等任成员,具体负责书记项目落实工作。公司后勤党支部由45名离(退)岗党员组成,承担着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为发挥好作用,确定责任心强、熟悉党务知识、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并按照联系方便、利于活动的原则,就近划分党小组,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教育效果

公司党委从离(退)岗干部党员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组织生活、通报工作、民主评议党员等管理制度,确保教育效果。

1、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三会一课,学习传达文件、布置有关工作、座谈心得体会、相互交流思想等。并根据老党员的年龄、身体状况,不断研究离(退)岗干部党员开展活动的新形式,以保证组织活动正常开展。

2、通报工作制度。及时向离(退)岗干部党员通报全县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成果、新成绩、党内的重大事项和全县及本单位重要工作。让老同志耳闻目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3、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个老党员都要对照党员标准从思想上、行动上进行自我小结,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三、加强教育管理,积极开展活动

从实际出发,本着有利于参加活动、有利于教育管理和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对离(退)岗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座谈会、学习讨论会、谈心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对有条件的离(退)岗干部党员依托“临朐e支部”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活动,变简单说教为寓教于乐。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活动的,及时送教上门。在教育内容上,以思想政治、党性理论教育为重点,使离(退)岗干部党员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和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互相交流学习体会,交流生活工作情况,开阔思路,解放思想,积极发挥余热,做一些对经济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事。

二是发挥离(退)岗干部党员作用,为企业发展发挥余热。离(退)岗干部党员离职前在企业工作多年,有的亲身见证企业的变革改制,对公司情况了如指掌,法律专业知识深厚;有的从事生产运行管理多年,对产品制造、工序控制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的从事过财务、成本核算、物资管理的领导工作;有的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参与过产品开发设计与跟产制造,有较高的技术业务水平;有的曾是生产技术能手,有高级工人技师职称,是操作工人中的佼佼者。他们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为此,公司从离(退)岗干部党员职工中聘请专业技术顾问,参与法律、技术、生产等方面的工作,遇到问题一起探讨,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了许多难题。“七一”前夕,公司专门邀请离(退)岗干部党员代表召开茶话会,介绍我县工业立县形势,介绍企业发展情况和远景规划,就目前所生产经营状况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踊跃发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关心离(退)岗干部党员生活。公司依托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成立离退休职工办公室,具体负责离退休职工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工作。着重抓好离(退)岗干部党员的信息咨询、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等亲情化服务项目。公司还定期走访退休人员,结成对子,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体验到组织的温暖。离休干部刘启凡在公司家属院居住,子女不在身边,今年夏天,家中下水道堵塞、水管漏水,公司立即派人帮助检修,因下水道设计不合理,又年久失修,已经无法通开,只能重修改造。公司又专门请专业修建人员连续施工,用两天的时间帮助修好,解决了燃眉之急。

“加强离(退)岗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鼓励发挥余热立新功”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通过精心组织,细致工作,一大批拥有一技之长、身体健康的离(退)岗干部党员投身于社会活动及经济建设,积极发挥余热,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党建创新项目工作总结范文二

根据《剑川县结合白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剑办发[20__]30号)和《剑川县县校合作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剑办发[20__]31号)文件精神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农村科学发展”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近年来,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加大我县农村市场营销技能培养工作力度,为调动我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现将我局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的领导。

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程,我们根据商务培训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主动做工作,积极向省州商务部门汇报申请项目和培训经费。在积极争取项目的同时,我局加强对项目工作开展和实施的领导,由局长杨双燕同志直接领导,副局长杨顺泉同志主抓,杨松涛同志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领导机构的确立,为确保顺利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开展技能培训工作。

近年来,我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商贸流通市场现状和从业人员的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大致掌握和摸清了我县的基本情况,为正确指导开展商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在职业技能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局从自身情况出发,充分整合培训资源,邀请省劳动服务局、大理州泉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剑川仁和商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行业专家到我们的培训课堂授课,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专家熟悉操作生产流程和具体生产技能技巧。他们现身说法,以师徒的务实培训方法,在生产岗位上手把手地教会学员掌握具体的职能技能,达到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目的。与此同时我局结合开展和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剑川松茸基地县建设”等工作,又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加大了岗位实训的力度,力求培训的现实效果,在具体岗位上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

二、取得的成效

(一)工作涵盖范围广,有较强的实效性。

1、农村市场营销人员技能培训。结合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我局对有开办农村小超市意愿的农村党员,有计划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从商店营销管理、农特产品营销、经纪人职业道德等方面,提高其从业素质,经过培训后,安排建设指标,帮助他们建设农村小超市,以农村小超市的经营管理,逐步引导他们开展农特产品营销业务,最终达到为我县农村培训一批会管理、善经营和特色农产品销售能手。近年来,我局共争取到培训经费10多万元,一共举办了4期培训班,共培训农村学员300多人,兴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47个。今年9月份,我局还将继续举办一期培训班,计划培训农村学员60人,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8个。

2、野生食用菌管护、促繁和采摘技术培训。我县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是全省松茸基地建设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松茸出口的主要集散地。我局结合松茸基地县建设工作,先后邀请了省野生菌研究所、省进出口检疫检验局、省松茸协会和省松茸商会等部门专家到我县,对全县各产区农民和收购人员进行产地管护、促繁技术、采摘技术、产品营销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近年来共开办培训班5期,参训人数达230多人次,对我县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农民经纪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山区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我县目前全县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实际,我局根据《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决定从20__年开始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文件精神,积极向省商务厅争取项目,计划开展全县重点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和家政服务培训工作。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广大农民工提升从事服务工作就业职业素质,进一步促进服务就业。这项工程作为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工作,有利于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解决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目已报送省商务厅并得到省商务厅的意向支持,我局已委托县高级职业中学准备培训前期工作,计划年内开班培训,培训学员250人。

4、带领农村党支部外出学习培训。我局在近年来工作中,在积极开展行业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利用省、州商务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学习考察的形式,组织带领挂钩联系的狮河村、天马村、四联村的党员干部,先后赴瑞丽、大理及周边县市就木雕产业营销、旅游服务行业、商贸流通管理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的营销策略,提升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引导农村党员干部从事农村经纪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实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双丰收

我们通过多方整合社会资源,以多种方式组织技能培训,为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提供免费就业援助服务。使得不少学员通过学习和培训,取得了从业相关技能,提升了从业素质,为他们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运用所学技术大力发展从事个体经营,都实现了经济收入的大跃进。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要点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近年来的工作在各方的努力配合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工作依然还是任重而道远。主要反映在农村劳动力对工作认识上的不足,我们宣传工作力度做得也还欠缺。在开展工作的同时,我们也遭遇了经费不足、学员配合不积极等现实情况。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依然还是今后工作的难点。一些群众对培训学习和培训就业存在无所谓的态度,认为社会急需人力是事实,所以让广大群众明白提高务工的品质还是当务之急,应当让他们懂得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具体地掌握一门生产技巧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宣传工作还应当做得更加深入细致一些。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职业技能培训才能真正有效开展下去。第二是培训的经费还是十分的有限,不能开展更加深入的培训工作,为农民工上岗前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是岗位实训的指导工作,例如家政服务,这些行业急需能够掌握一定操作技巧的,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和较好的敬业精神的务工人员,但是这些培训工作需要时间较长,学习的内容较多,费用相对较高。因此我们既要邀请较好的有丰富的就业一线操作经验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并且是有针对性的辅导,又要控制紧张的培训费用,培训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

(二)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是要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各部门对我局工作的支持,增加对市场营销技能培训经费的投入;二是调动各种力量,疏通就业渠道,保证畅通,扩大培训后就业率;三是做好技能培训的宣传工作,将国家的惠民政策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精神传达到全县各个角落。

总之,我们要以务实精神切实做好具体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为剑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党建创新项目工作总结范文三

20__年以来,柳河社区认真贯彻区委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党的建设一系列重要部署的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实质,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大力实施和推进党建项目创新工程的通知》的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一居一特色”工程,着力实施和推进社区党建创新工程工作,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在不断改革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全面提升,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实施和推进党建项目创新工作总结如下:

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一项造福民心的工程,社区党组织十分重视和提升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创建工作与当前党中央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认真按照中央文明办领导在福州调研时对创建工作提出的要求,切实提升思想认识,以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为宗旨、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2、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的主题活动中携手社区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工作。社区党员在创建活动中主动靠前指挥,自觉奋战在创建工作最艰苦的第一线,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个个争当创建楷模,为创建工作尽心、尽力、尽责。充分展示了社区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良好形象,参加创建活动的社区共产党员累计达170余人次。

3、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以“夯基础、美家园、促和谐”为主题的社区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攻艰克难,做实做细,对无物业管理小区环境卫生实施全面整治、实行长效管理。今年以来社区把辖区高峰南巷34号小区、高峰南巷美术局、柳东新村、城管公寓和幻灯厂宿舍以及柳河路40号、42号等无物业管理小区列为整治重点实施持续不断的整治工作。

1)对无物业管理小区二次供水进行定期清洗,积极宣传推广小区自来水一户一表制取得可喜进展。

2)指导监督小区的车辆停放实现规范、有序。

3)梳理、规整小区管线,及时配置更换毁损的公共设施。

4)平整圆挡街、芍圆里和柳河路等路面坑凹约350平米。

5)对小区排水沟道实施全面清理疏通,同时铺设沟面水泥板共200多平米。

6)修剪绿化带约200多平米。

7)为小区小公园修缮铺设水泥地面200多平面米。

8)组织社区党员和社区环保志愿者清理清运小区楼面、路面卫生死角杂物垃圾计300多车,清除乱张贴小广告450余处。

9)粉刷小区外墙400余平米、修补、油漆拦杆约600余平米。

10)聘请区园林局工作人员为小区树木修枝剪叶计30株,修剪路面绿化树木300多棵,实现了小区环境硬化、亮化、净化和绿化的整治目标,让无物业管理小区旧貌换新颜,切实改善了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11)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中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共投入资金4.5万元。

4、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拆除辖区违章建筑30余间。

5、开展辖区餐饮业普查工作,取缔无证照经营企业15家。

6、广泛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和社区环保志愿者坚持每月周末卫生日公益活动,积极开展辖区环境卫生整治、维护辖区环境保持整洁、优美,每周参与该活动的党员和群众计200余人。

7、每月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除四害”活动。月售鼠药400余公斤,灭蟑、灭蚊药7000多包,每月请专业消毒人员对辖区下水道实施喷药灭杀,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了蚊虫、蟑螂和老鼠的滋生,有效改善辖区的环境卫生。社区根据市爱委会的部署,每年开展辖区室内烟熏灭蚊、灭蟑活动。

8、依托社区市民学校,不断加强对居民群众卫生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每月授课、每两个月出一期卫生健康专刊以及不定期向居民群众发放有关居民健康和环保的宣传材料,激发和增强广大群众爱护生态环境、提升健康生活的意识。

9、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积极开展“寻找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的活动,营造“讲文明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今年8月4日由市文明办和福州日报社主办的“文明社区行”活动来到了柳河社区,福州日报社为社区群众送上了数百份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材料,福州日报社的记者还现场采访了社区的文明创建情况,对社区里的文明人和文明事进行了报道。社区还从建设和谐家庭入手,依托市民学校开展“五情教育”、“知荣耻、讲正气、促和谐”道德实践活动24场,积极营造了“人文奥运”的浓厚氛围。

10、20__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绿色奥运和友好型社会,与绿色同行------携手共创绿色未来”公益活动在金牛山公园拉开帷幕。柳河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和社区环保服务志愿者计15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宣传绿色奥运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为办好绿色奥运、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天,社区党员志愿者和社区环保志愿者自金牛山公园出发,骑单车环绕江滨大道至乌山西路。一路宣传支持绿色奥运,共建宜居家园活动。弘扬了爱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良好的社会风尚。通过宣传,使广大市民意识到珍爱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行为准则。广大社区群众应该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大力节约资源、善待环境,养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使福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

11、今年以来为配合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需要,社区广泛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对当前福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的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5000余张,经初略统计居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达94%。显示了广大社区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的认可和支持。

12、文明城市呼唤文明,文明市民创造文明城市。“20__年奥运会前夕,社区组织市民学校开展“迎奥运、讲礼仪、创建文明城市知识讲座,对“如何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合格公民”、“提倡文明言行,要着力纠正哪些行为?”、“如何保持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的十六个字是什么?”“日常交际有哪些礼节?”等社会生活礼仪知识。让广大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倡导从我做起,多为城市添光彩、争当文明的践行者。

13、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在创建工作中社区始终坚持“创建为了百姓、创建依靠百姓、创建成果由百姓共享的理念,统筹兼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创建总体思路、夯实文明城市的民生基础,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全力参与,形成了政令、民心、民力的良性循环。

14、认真负责地做好创建文明城市的测评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达标。根据测评标准和分解的任务要求,逐项梳理存在的问题、细化条块的责任,切实做好测评自测。经上级有关部门的测评检查,基本达到创建工作要求。

第4篇: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农民学习特点

新型职业农民是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工作,具有较高农业生产技能,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且高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的职业化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本质仍然是农民,其职业化进程是资源聚集和再学习的过程。新型职业农民是新生概念,对其开展教育培训,首先要了解农民的学习特点。

对农民而言,学习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双重影响,外部环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生产资源。目前,中国农民人均耕地仅1.4亩左右,排在世界120多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影响了农民生产经营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育培训资源。近年来,农业中等职业院校纷纷转制、合并,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又深入不到基层,凸显出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不足。而作为农民教育培训骨干和主体的县级农广校,实力与农民教育培训要求相比却力不从心,据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县级农广校固定资产平均125万元,教学设备平均5.6万元,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教育培训需求。三是经费投入。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民教育培训资金虽然逐年都有增加,但仍远远不足,基层单位的设施和条件还比较落后,不仅不能适应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也成为了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障碍。

农民本身的问题依然主要体现在文化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以及家庭生产活动条件差等方面。在外部环境、自身问题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特殊性。一是文化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弱。据统计,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农民对一些比较高深的理论知识理解困难,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期望获得通俗易懂的讲解。二是思想局限性,学习主动性不强。受历史因素、生产条件等多方面影响,“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较为严重,对发展前景期望不高,影响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在岗学习,学习时间少。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属于在岗学习,不仅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还要负担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繁杂,学习精力分散,集中学习的时间较少。四是学习目的明确,期望实际。农民是生产经营者,学习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当生产上遇到了问题或寻求进一步发展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期望能接受到与他们的需求相一致的教育培训,学习后就能用得上,用上就能获得效益。

面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形势、新任务,不仅要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量大面广问题,还要解决职业农民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问题,远程教育广泛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很好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的远程教育学习质量,需构建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核心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二、体系构建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环境等,服务的核心是新型职业农民,要以方便农民为出发点,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为目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 实用实效原则

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是保障高效的远程学习质量的主要措施。支持服务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做好支持服务工作,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实际需求。

3. 导向性原则

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中心,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导向,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知识水平、学习动机以及信息素养等,提供特定的服务内容。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

4. 服务产业原则

立足当地农业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把服务产业、支撑产业作为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农民综合素质为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急缺人才和急需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三、落实主要环节

1. 学员组织管理

针对农民开展的远程教育培训是开放式教育,学员的组织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的首要环节。由于农民对接受教育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自律性较差,造成了农民学员组织困难。如何把新型职业农民学员有效组织起来,是摆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面前的一个难题。县级农广校具有扎根基层,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先天优势,一方面熟悉农民的生产生活规律,另一方面能经常开展“三下乡”、“送教下乡”等活动,与农民关系密切。充分利用政策支持,采取基层组织推荐、自主招生等多种形式,将真正有学习愿望、积极性高、有生产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组织起来,将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

2. 学习合理规划

县级农广校按照远程教育培训的总体要求,根据农民生产生活规律,及时掌握有关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结合当地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远程教育培训规划。在原则上,农忙季节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安排生产技术课程,农闲季节根据教育培训需求,组织开展农民创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县级农广校进一步落实责任分工,制定长效机制,使远程教育培训逐步纳入科学化、正规化、经常化的规划轨道。

3. 理论答疑辅导

设立农民教育培训“教学点”,在每个教学环节配置相应的教学人员、场所、设备等,围绕学习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工作。教学辅导采用“导师制”辅导方式,将培训农民学员按专业分组,辅导教师分派为培训小组“农民教育培训导师”,“农民教育培训导师”送教下乡,开展学习过程全程辅导。“导师制”方便教师与学员的互动交流,面对面答疑释惑,解决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4. 技术实践指导

远程教育培训仅仅讲解理论知识,农民学员难免存在难以理解或困于直接应用的难题,需要加强技术实践指导服务,满足农民在远程学习中实践性教学、生产实习与现场操作等方面的需求。技术指导服务以农民实践技能培训为主,把课堂搬到农民生产现场,根据远程学习反映的问题和需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入社,深入农民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打造“农民田间课堂”。加强学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开展后续跟踪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学员回访,了解并协调解决学员在技术上遇到的困难,有效保障教育培训质量。

5. 创新考试考核

考试考核是远程教育培训的必要环节,是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员的考试考核应当以能力提高和技能培养为导向,强调对学员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一是过程管理,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组织实施作业和检测,体现职业农民学习的态度和过程;二是考试考核,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专业测试,实现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考核的统一;三是第三方认证,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等有关证书的认证,实现不断改善和提高内部质量的目的。

四、强化质量保障

建设远程学习服务体系,需要创造更良好的远程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远程教育学习的满意度,提高远程教育核心竞争力,保障远程教育培训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支持服务”认识

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学习效果的有力保障,需要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和制度,为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的保障,落实服务过程,加强服务评价,建设服务文化,为远程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2. 加强“空中课堂”建设

针对农民数量众多、居住分散的特点,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推进“空中课堂”建设。将农民教育培训视频、语音或课件等资料搬到网络上和栏目中,农民学员接收端只要能上网或接收电视信号就能进入课堂听课。教育培训机构与学员之间通过语音网络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通过卫星远程教育网络,结合“农广在线”互联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山东电视台《农广校之窗》、山东广播电台《致富指南》、山东党员远距离培训网《农事》等栏目作用,实现空中课堂立体化。

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保障远程教育培训实践效果,结合本地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和分布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依托和整合现有农民教育培训资源,重点扶持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基地,打造出具有较高水准和地区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实训基地主要功能是技术技能的实践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岗位和技能的实际操作训练,使学员的技能操作得到充分锻炼,制订“菜单式”培训制度,突出实训基地教育培训针对性和科学技术先进性,为“技能落地”提供平台。

4. 加强 “流动课堂”建设

为了方便农民就近培训,通过农广校配备的“科技培训直通车”,以巡回课堂的形式,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等服务。在汽车上配备电视、投影仪、电脑等设备,以及适合当地农民需要的图书、光碟等技术资料,在农民方便的地点设置课堂,进行生动形象的视频培训,再配合培训教师的答疑,使农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技术。

5. 加强“办学队伍”建设

教师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对校长、教学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分级开展轮训。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训基地培训相融通,培养一支既有理论会讲课,又有技术能动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把一线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去,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明确教师在学习支持服务工作中的职责,激发教师开展支持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知识更新培训,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支持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设立农民教育培训讲师团、导师团和辅导团,切实提高远程学习支持服务。

第5篇: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为切实提高我区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社区干部队伍,为全面实现创建和谐社区的目标提供组织保证,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区*---*年社区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创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全面提升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积极建立我区社区干部的长效培训机制,努力开创我区社区干部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二、培训目标

*-----*年,举办各种培训班10期以上,对我区所有社区干部全部进行培训。同时,选派其中10----20名优秀社区干部赴外地培训学习。

三、培训形式

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座谈讨论、现场参观和外出学习等形式进行,以集中授课为主。

四、培训班次

1、信息技术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8月,学制2-3天。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分管社区信息工作的专干。培训内容为社区信息资料的采集和录入;社区网站资料和信息的录入、更改和程序;社区网站内容的收集、整理、审查和更新;社区信息网络系统的维护等。

2、工作创新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9月,学制1天。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社区专干。培训内容为如何拓宽思维,探索创新,增强社区工作的创造力;如何创出社区工作特色,培育社区工作亮点,积极推动社区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等。

3、社区主任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10月,学制1-2天。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培训内容为如何认真提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协调解决社区各类矛盾和问题;如何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使社区产生良好的凝聚力,积极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等。

4、新聘干部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12月,学制2-3天。培训对象为各社区新聘任的社区专干。培训内容为社区干部入门教育、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工作技巧、社区业务基础知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创建和谐社区等。

5、社区党建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1月,学制1天。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培训内容为如何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增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党员电化教育和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等。

6、社区服务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3月,学制1天。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分管社区服务工作的专干。培训内容为如何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创新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各类服务需求;如何健全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等。

7、社区综治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4月,学制1天。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分管社区综治工作的专干。培训内容为如何健全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建立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如何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提高其应对日常生活中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8、社区卫生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5月,学制1天。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分管社区卫生工作的专干。培训内容为如何健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等综合和心理保健咨询服务等。

9、社区文化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6月,学制1天。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分管社区文化工作的专干。培训内容为如何用理想信念、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引导居民自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推动者与和谐社区的创建者;如何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激励鼓舞社区居民,不断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等。

10、社区教育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9月,学制1天。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分管社区教育工作的专干。培训内容为如何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如何结合社区实际,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活动等。

11、社区环境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10月,学制1天。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分管社区环境工作的专干。培训内容为如何增强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自觉维护社区环境秩序,爱护社区环境卫生;如何使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净化美化绿化社区环境,共同建设整洁、宁静、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等。

12、赴外地学习培训班。举办1期,培训时间为*年12月,学制一周。培训对象为各街道推荐的优秀社区干部(原则上每个街道推荐1-2名)。培训内容为学习外地社区成功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本社区特点和自身工作实际,谈心得,论体会,找差距,促使社区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几点要求

1、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围绕创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和我区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突出能力建设,强化社区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培训教育工作更加贴近能力建设的需要,更加贴近强化社区服务的需要,更加贴近社区干部队伍发展的要求,为促进我区社区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努力。

2、教育培训社区干部是建设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的需要,是全面实现创建和谐社区目标的需要。各街道要认真抓好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好本街道的社区干部参加培训,确保社区干部培训任务落到实处。

3、在区职工学校成立社区干部培训中心。社区干部培训中心承担全区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任务,该中心要建立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制度(如学分制、学时制等),集中一流的教学师资、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确保一流的教学质量,为全区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作出努力。

第6篇: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服务业的挖掘深度不断加大,企业竞争的加剧,促进了营销观念的提升。而培训市场中的竞争也逐渐从产品(课程)营销转向服务营销。由于培训服务中服务标准不一,导致服务质量高低不一,所以标准统一的培训服务规范的建立,对于稳定和提高服务质量有重大意义。

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及有关文件研究标准化、流程、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度原理基础上;立足EDP培训行业的现况;根据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现状,运用SWOT分析模式对行业进行了分析;根据培训服务行业的相关特性及原则,提出了培训行业现场服务规范流程。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培训现场服务标准化规范,为EDP中心标准化服务规范制定奠定基础。

文章的最后一段,结合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项目进行分析。培训服务规范的运行并不是独立的,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费、环境等因素。以重庆大学经管学院承接的广东中山市国资委EDP项目为例,来阐述现实因素对服务规范运行的影响。

1相关基础理论

1.1标准与服务标准化

1.1.1标准与标准化相关理论

标准化定义中所说的“标准(standard)”是指: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的特征包括:明确的目的性;严格的科学性;特定的对象和领域。

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

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能够保证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是加强国际贸易与合作的有效工具。

1.1.2服务标准化与培训服务标准化相关理论

服务标准化,是指通过对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获得优质服务的过程。应当指出的是,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和服务过程程序化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由它们共同实现服务标准化的功能。

服务的标准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细化划分成下面两部分:一是服务流程层面,即服务的递送系统,向顾客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各个有序服务步骤,服务流程标准的建立,要求对适合这种流程服务标准的目标顾客提供相同步骤的服务。服务流程标准化着眼于整体的服务,采用系统的方法,通过改善整个服务体系内的分工和合作方式,优化整个服务流程,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寻求服务质量的保证。

二是提供的具体服务层面,即在各个服务环节中人性的一面,在一项服务接触或“真实的瞬间”中,服务人员所展现出来的仪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即服务人员语言标准化、服务人员动作标准化(对时间动作进行研究最早是由泰勒提出的)[2]、服务人员态度标准化。

由上述理论总结得出培训服务标准化的定义,即在培训服务中,运用标准化原则和方法,通过制定、和实施培训服务标准,实现培训服务资源合理、有效配置,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经济效益,使培训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1.2流程

1.2.1流程的相关理论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给出的定义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3]。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我们认为的流程:流程就是一系列活动的组合,这一组合接受各种投入要素,包括信息、资金、人员、技术等,最后通过流程产生客户所期望的结果,包括产品、服务或某种决策结果。流程有六要素:资源、过程、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即结构)、结果、对象和价值。

1.2.2流程管理的相关理论

流程管理就是从公司战略出发、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从业务出发,进行流程规划与建设,建立流程组织机构,明确流程管理责任,监控与评审流程运行绩效,适时进行流程变革。

流程管理的目的在于使流程能够适应行业经营环境,能够体现先进实用的管理思想,能够借鉴标杆企业的做法,能够有效融入公司战略要素,能够引入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使公司降低成本、缩减时间、提高质量、方便客户,提升综合竞争力。

1.3顾客价值理论

顾客价值理论研究是随着企业实践中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对相关理论展的总结与借鉴的基础上出现并发展完善的。总的来锐,顾客价值理论的创之处就在于是企业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上来看待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顾客决定的。

顾客价值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顾客价值仍然没一个确切、统一的概念,很多管理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顾客价值进行了阐述。西方营销学者关于顾客价值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l)顾客感知价值理论:Zaithaml[4]在1988年首先从顾客角度提出了客感知价值理论。她将顾客感知价值定义为: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取产品或服务中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整体评价。

(2)可让渡价值理论:科特勒(Kotler) [5]是从顾客让渡价值和顾客满的角度来阐述顾客价值的。其研究的前提是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认知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所谓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总顾客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产品或服务付出的成本,包括金钱、时间、耗费的精神和体力等。顾客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在购买产品时,总希望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以使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3)价值过程理论:格鲁诺斯(Ravald Grouroos) [6]认为顾客在感知价值的过程中,不仅关注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关注其余企业的持续关系所创造的价值,这就是关系价值(Relationship Value)。以往的顾客价值理念只关注企业与顾客交易的一个片断,称为“情境片断”,但由于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顾客价值将在一个长时间内出现,即存在全情景价值。

上述观点尽管看法各不相同,但对顾客价值的核心的认识是一致的,即企业应该真正的站在顾客角度来看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只有为顾客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价值,才能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顾客价值被视为竞争优势的新来源(Robert B·woodruff,r997) [7].

1.4顾客满意理论

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简写为CS)是指顾客对其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己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1985年,顾客满意理论首先由美国学者提出来,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得到广泛应用。1989年,瑞典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顾客满意指数,随后,德国、法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全国或地区性的顾客满意指数测评模型,该理论成为全球上商界盛行的一种新型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

顾客满意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首先,顾客满意能给企业增加收益,降低经营成本,增加企业品牌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调研结果表明:每100个满意的顾客会带来25个新顾客;而保持一个满意顾客的成本与获得一个新顾客的成本的比是1:5;一个非常满意的顾客至少会把他满意的感受告诉12个人,其中大约有10个人会去体验这种感受;顾客满意可以减少其对价格的敏感,他们更愿意为他们得到的产品付费或容忍价格的上涨。如果一个企业很多顾客对其产品都表示满意,这个企业就会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其次,顾客的不满意只能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影响企业声誉和企业进一步发展,威胁到企业的生存。调研结果表明:一个非常不满意的顾客会将他的不满向至少20个人诉说,使别人对该企业产生不良印象;当一个顾客发现一个不良产品,生产企业就要失掉40个新顾客;顾客不满意时,只有4%的人表示出来,96%的人什么也不说;91%不满意的顾客不会再购买这种产品。如果一个企业的很多顾客对其产品表示不满,这个企业就很难生存和发展下去。

1.5总结

由上述四大基本原理的研究情况来看,顾客满意度是实施客户价值的前提,而流程、标准化的目的又是提高顾客价值。因此,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度理论是流程、标准化的前提。

2 EDP及经管学院EDP中心相关内容

2.1EDP的相关内容

2.1.1EDP的概念

EDP是英文The 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的简称,即高级经理人发展课程,中文意思是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项目[8]。

EDP是基于现代公司企业的具体特点,开设的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短期强化课程,旨在满足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对时间较短、针对性较强的管理课程的学习需要。本项目的培训时间长短和课程内容根据具体需要确定,其内容可以偏重综合管理技能,也可以偏重某一具体管理领域的知识与技巧,例如经营战略、财务管理、领导艺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生产与经营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等。

EDP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管理教育,它将培养对象锁定为企业高层领导者和核心决策者。它的系统化培养模式均依据领导者、决策者的特点与需求设计。它是一种全新的领导力发展模式。

2.1.2EDP的分类

按照课程对象,分为公开课程和企业内部培训课程;按照课程内容,分为综合类模块制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前者偏重综合管理技能培训,后者偏重于具体管理领域的知识与技巧,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按照课程时间,分为短期课程和分阶段的长期课程。短期课程一般为2~4天和10~15天,或1~3个月,也有的课程和EMBA学制相同,需要连续1~2年[9]。

2.1.3EDP的特点

= 1 \* GB3 ①EDP相比MBA、EMBA,它的针对性、灵活性更强。

1)MBA、EMBA都是学历教育,他们提供给学员的是打包式的全套培训。比如:你是企业的财务总管,在EMBA打包式的教育中你需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不相关的课程。而在EDP中,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培训模块或课程体系,学员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而课程的制定也更加灵活。

2)由于EDP项目开办不需要类似MBA、EMBA的审批、计划等的限制。即使在同一所大学中,不同的学院也可以利用各自的学科优势开办不同EDP 项目。

= 1 \* GB3 ①EDP的包容性更强。EDP强调终身学习,具有其他教育培训所不具备的包容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终身学习和发展。如果已经读了EMBA,不可能再读一个EMBA。而EDP则不一样,从3到4天的短期培训到长达一年的长期培训,EDP虽然不提供学位、学历,照样可以吸引众多管理者或经理人多次“搬着板凳当学生”。EDP更像是“后EMBA”。一个经过完善学习的管理者或经理人学习的顺序很可能是 MBA、EMBA、EDP。

= 2 \* GB3 ②EDP具有更强的实践性。EDP 不是枯燥的理论学习和培训,更注重实践与工作内容的结合。在项目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很多有助于提高关键领域技能的现实工作任务,并设立目标,过程,评判标准让学员完成该项任务,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功效。同时EDP会锁定企业战略中几个关键环节和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设计相应的技能培养方式。在EDP项目中我们不仅仅是授课,更偏重于策划、引导、组织学员实践,使他们真正能够掌握这些技能。

2.1.4国内外EDP市场的发展

= 1 \* GB3 ①国内市场

据统计,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10]。赛迪顾问的数据表明,2007年整个IT教育和培训服务市场销售额达到41.49亿元,并仍然保持着年增长率30%以上的发展势头。未来3到5年内,该行业的增长率基本会在20%至25%之间。从全国来看,国际上一些顶级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并占据了我国高端培训市场,如:麦肯锡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IBM咨询公司,等等;我国本土管理咨询培训公司近年来也得到快速成长,并涌现了一些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管理咨询培训公司,如: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美世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汉普管理咨询公司、北京九略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等等。

据有关人士预测,中国的高层管理培训市场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保守估计市场总量在30亿元左右。有专家曾粗略计算,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企业共1000多万家,成规模的企业约100万家,属于大中型企业有5000家左右。如果每个企业的领导班子或者中高层管理者有几十人想要接受培训,每人预计花在培训上的费用有几千元(实际可能不止),30亿元的高层管理培训市场不无可能[11]。 国内的EDP培训起步稍晚,但是市场发展迅速,中欧去年销售额为1.2亿元,其中1/3来自企业内训,清华经管学院EDP营业额在5000万元左右,北大光华也有4000多万元。尽管目前EDP市场被为数不多的几家商学院瓜分,但未来市场规模无可限量。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提供EDP课程的主力是国内的各高校商学院,少量的是由咨询机构和企业大学完成的。中国国内 EDP 项目的收费差别很大。有的著名院校的个别项目,收费已经达到了 1,000 美元 / 人/天的国际较高水平。中等水平的课程价位大约是 3,000 元 / 人/天,低端的收费也达到了 1,000 元 / 人/天。在中文版的调查中,收费高(24.3%)被认为是 EDP 市场存在的三大问题之一,其他两项是市场混乱和缺乏品牌(30.9%)、教学与实际脱节(27.8%)[12]。

= 2 \* GB3 ②国外市场

目前在全球EDP市场中,领跑公开课程的是哈佛商学院、达顿商学院和法国INSEAD等,领跑公司内部培训课程的有美国杜克企业教育学院、瑞士IMD、法国INSEAD和西班牙IESE等。

哈佛商学院在整体研究和案例开发上投入巨大,聚集众多全球顶尖学者潜心研究,学术成果斐然。全球管理者对于去哈佛分享理论前沿的最新发现始终保持相当热情,所以哈佛的公开课一直是管理者趋之若鹜的。哈佛EDP公开课学费平均为1200~1300美元/人/天。为了满足中国高管对于哈佛的热情,并且克服语言障碍。哈佛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作CEO课程,学员锁定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规模企业的一把手,为时半年,总共近20天课,全年招生30人,学费为32万人民币,平均2000美元/人/天。另外,哈佛与中欧和清华共同合作,开设锁定正在成长中的CEO接班人的课程。在波士顿、北京、上海三地三个模块,36天,学费4万美元,招生情况很好。

瑞士IMD是从雀巢公司内部培训中心发展起来的独立商学院,它的部分高管培训课程,形式就像我们熟悉的夏令营,学员在一个时间点从全球赶赴目的地,酒会、参观等活动不断。教授更多扮演课堂协调人的角色。

在内训课程方面,美国杜克企业教育学院是业内的领头羊,其师资都是从全球招募。2000年成立当年的销售额就为850万美元,2006年则达到5000万美元。在亚洲,INSEAD和香港科技大学在内训市场的收获也都颇丰。

全球企业对内训课程的需求增长迅猛,激发商学院走出象牙塔,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研发更能应对企业国际化变革和跨文化领导力的课程。内训方式的高管培训逐渐从单纯教育向“教育+咨询+教练”的方向深化。

2.2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的现况分析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EDP(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是为满足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更新需求而设立的非学位短期培训项目,目的是将中外管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服务于企业。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以重庆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的强大学科实力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基础,整合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兄弟院校师资,以及资深管理咨询师、著名企业家和政府高官等社会资源,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中国管理实践相结合,根据高管人员的知识需求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前瞻性知识以及急需的实用性管理技能,旨在为中国企业培养一流的高级管理人才。

重庆大学管理学院EDP现有公开班项目和集团内训项目。包括企业总裁培训班;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培训班;企业经理人员培训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专项培训班等。由于学科研究和师资方面的原因,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项目一直偏向于企业综合性管理培训,而对专业性领域的管理培训涉猎不多,如电信行业3G方向、石油行业、航空业等[13]。

2.2.1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业务的SWOT分析

目前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可以称为“朝阳产业”,而细分之后的EDP培训仍是一块有待开发的蛋糕。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主要竞争对手有兄弟高等院校、咨询公司、企业培训中心等。虽然有如此多的竞争对手,但是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仍然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存,风险与机遇同在。下面将运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分析相关的利弊[14]。

= 1 \* GB3 ①优势

资源优势。EDP中心背靠的管理学院拥有在全国学界较为出名的经济、金融、管理、会计、营销、商务英语方面的师资。而本身所在的重庆大学也拥有全国拔尖的学科和师资。拥有众多的培训场地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作为培训机构,本身的培训成本比较低。与其他培训机构相比,具有显著的师资、专业服务、价格优势。经验优势。EDP中心作为经管学院面向社会服务的窗口,拥有多年的培训经验和市场资源。加上与重庆市国资委等部门的协议,有培训过重庆市众多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优势。

= 2 \* GB3 ②劣势

市场化步伐缓慢。由于深处校园环境中,对市场中培训服务行业中的进步敏感度不够。同时服务意识落后于众多市场中的竞争对手。项目单一化。培训中心一面努力的对外营销,另一方面自身在项目的设置和课程设计中止步不前,对客户的吸引力越来越低。

= 3 \* GB3 ③机会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培训行业必将得到十足的发展。而经管学院培训中心也将面临重大机遇。产业机遇—我国经济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保持高速、健康、持续发展,使得企业业务保持快速发展。企业为了开展业务,必须招聘新员工、培训老员工,为培训业务总量的提升带来了机遇。自身机遇—随着EDP中心外向程度的不断加深,开始正视市场中的竞争,充分利用重庆大学专业学科和师资优势,挖掘专业性领域的培训市场。同时也开始联合兄弟高等院校的资源进行交流整合。

= 4 \* GB3 ④威胁

经管学院EDP中心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威胁和挑战。竞争风险—由于世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他知名高校EDP业务开始伸展到重庆地区,挖掘有限的资源。市场风险—培训需求的多变性与业务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培训中心的不适应性,从而增加了培训市场开拓风险和行业洗牌的风险。

2.2.2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业务开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1 \* GB3 ①业务开展状况

EDP中心利用学院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影响力,在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不断支持中,培训业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培训中心紧紧把握时展的要求和培训业发展的潮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课程内容不断增设课程类别、不断增加培训业务种类,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实现了跨行业、多种类、宽领域的业务格局。

2)培训层次持续提升。培训中心在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还注重培训层次持续提升。培训的对象由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和经理人员提升到公司总裁、大中型国有企业高层领导,以及政府机构中的厅局级干部。

3)培训收入稳步增长。随着培训中心的业务不断扩大、层次的不断提升,其培训收入和盈利水平不断提升,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 2 \* GB3 ②存在的问题

在业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提升的同时,培训中心存在的问题也随之不断暴露。

1)标准化管理与服务制度尚未建立。培训中心在培训产品开发方面,低端培训项目体系还没有健全,高端层次培训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培训产品的系列化、差别化、层次化。在服务标准制定方面,培训服务流程还没有完全规范,服务过程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建立,服务标准的差异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服务标准的流程化、规范化、差异化有待完善。特别现场服务流程的不规范导致服务满意度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培训中心的声誉和业绩的扩大。而本文后面将着重分析、研究培训现场服务的标准化流程,为培训中心服务流程规范化,提供相关建议。

2)服务推广方式仍需创新。培训中心在创新营销模式方面,主动营销、“双赢”营销和个性化服务营销等营销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在“促销”策略方面,服务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过程展示”还没有充分运用。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仍需创新。

3 现场服务的相关内容

3.1现场服务的特点

现场服务的特点可以概述为服务性强、管理难度大、规范性和标准化要求强、动态性强的这几点。

3.1.1服务性强

培训现场管理不同于工厂、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培训现场管理与其说是管理工作,倒不如说是服务工作。因为它固然需要维持现场的气氛和秩序,但更多的是为顾客或学员提供服务。所以,培训现场管理既要积极维持现场,又要体现服务的特性,不能气势过剩;既要提高服务水平,又要尽量简化、完善服务,努力为学员提供服务。

3.1.2管理难度大

= 1 \* GB3 ①培训现场具有人员众多、要求多样化的特点,因而往往是顾客或学员不服管理,课堂秩序不一,如出现迟到、人员随意出入、喧哗等。

= 2 \* GB3 ②培训现场管理中管理人员任务重,而且素质、能力要求更高。现场管理的目的是要求学员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下接受预先计划的完整的培训课程。然而课堂中另一主角是教师,管理人员更多的是配合教师维持现场秩序和课堂气氛。另外在课外的培训项目中,众多的野外实战、景区旅游、工厂观光等,须更多的精力和带队沟通能力。

3.1.3规范性和标准化要求强烈

培训服务属于服务行业。现场管理与服务的目的在于为学员提供理想环境的课程服务,即是培训过程中的工具,是对培训环境进行控制。由于服务的结果只有顾客知晓,所以不规范的服务必然会导致顾客对服务满意度的降低。另外不同的培训项目和培训班所需的现场管理与服务的强度和量度也不同。而且因为服务人员的不同,也会导致服务结果的不同。所以就要求统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服务规范。

3.1.4、动态性强

培训现场管理,一般要求服务人员(助教)随时跟踪课堂的进程。服务人员根据课堂中情况的不断变化,需要做出相应的努力,维持课堂秩序和相应的环境。

3.2现场服务原则

3.2.1以学员为中心

现场管理人员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必须秉承“客户至上”的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更多的关注客户、尊重客户、了解客户、为客户着想。培训中心与学校不同,而学员与学生也是不同的。只有站在学员的角度,才能知道服务中欠缺什么,学员可能会要什么,什么样的服务他们才会满意。而不是我们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让学员被动的接受。服务业由于门槛,竞争比较激烈,若要提升有竞争力的话,则必要往差异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而差异化和精细化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所以只有想顾客之所想,才能使顾客处处满意。

作为培训服务,所提供的产品是课程服务和现场辅助服务。课程服务很大程度上说是由讲师决定的,而不是由现场管理者决定的。现场辅助服务是由现场管理人员提供的,是对培训现场或环境的一种保障。对现场管理者来说,现场服务的可操作性很大。服务好,培训授课质量高、学员满意度高;若现场服务很差,则学员的听课质量差、心情不好,培训效果必然差。

3.2.2服务规范须标准化和规范化

现场服务是由极为凌乱的单个服务活动组成的集合体,其所包涵的服务细则和要求众多。由于学员要求的多样化,导致所提供的服务也得多样化。对客户最大的尊重就是同一尺度对待同一类客人,凌乱和多样的服务水平必然会导致客户满意度的降低。由于人作为服务主体,每个人对服务的标准和尺度判断不一,会导致现场服务质量和效率受影响。

现场培训服务规范的标准化,可以优化现场管理水平,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现场管理效率。当服务规范标准化后,人不再作为现场管理中的唯一要素。执行标准化规范成为现场管理者唯一要做的。有了统一的标准后,现场管理中的漏洞也会被不断补全。同时对现场服务人员的要求会不断降低,因为培训中心可随便让一个人按标准规范,完成与现场管理人员相当的服务水平。标准化同时还提高了效率,包括员工培训入岗的效率和工作服务效率。

现场培训服务规范的标准化,有利于权责明确。将会大大的降低了由管理紊乱带来的责任推脱和不负责任。岗位职责的明确可以使得现场服务人员得到更大的进步。

3.2.3统一性与协调性相结合

在培训中,一个项目给中心带来的利益是短期的,但是其带来的声誉影响是长期的。现场管理者对现场服务的态度,虽然是个人性格和职业道德所致,但是它影响的不仅是个人的满意度,而且整个培训机构的满意度的变化。所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与培训中心有相似的发展规划和意识。

当员工的眼光和利益与企业的相一致时,企业的执行力也会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且此时员工的现场服务水平与企业培训的满意度成正比。现场管理人员具有了长远的眼光和全局观念,其责任心会更强。对于每个培训项目,我们不能抱有“杀鸡取卵”的想法,这是不利于二次消费和三次消费的形成。最重要的是培训中心的声誉,“过路宰客”这种行为将对“产品销路”造成致命一击。

4 EDP服务标准化与流程设计

4.1流程设计依据

4.1.1培训的服务价值

培训的服务价值,是指顾客接受培训课程和服务时所感受到各项无形产品满足他们的程度。各科所享受的培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功能就是他们得到的价值。

从培训中心的实际运营来讲,顾客价值可理解为顾客从培训中心购买课程和服务中所能获得的总收益与在购买时所付出的总成本之间的比值。在顾客对所付出的感知中,时间、人力、体力、精力等因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训中心可通过节省顾客的时间、体力、精力来减少顾客所感知的货币支出。培训中心服务流程标准化,一方面可以提高培训服务的质量,增加顾客获得的总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培训中心的工作效率降低顾客感知成本。因此,服务流程标准化对提升顾客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4.1.2培训顾客满意度

美国学者帕艾思和吉尔莫在《体验型经济》一书中指出:在体验经济时代,企业该将产品转化为服务,将服务升华为顾客难忘的消费经历[15]。顾客正是根据自己整个培训经历来评价培训中心的服务质量的,在向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顾客对培训中心满意度的评价就会逐步形成。培训过程中的任何差错都会降低顾客的满意度。而培训中心向顾客提供的服务过程,又是培训服务流程决定的。因此,培训服务流程设计,直接对顾客消费过程的满意度产生影响,为了在顾客消费过程中提高顾客满意度,培训中心应该对服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标准化。

4.2流程图制定

在一个培训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很多流程,大的流程中的环节,又可细分为大量的小流程。其中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科学性必须相当的强。

一个培训项目的运营必将涉及一个系统的流程。流程图如图1.1.1:

图1.1.1 培训项目流程图

此图中的流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整个培训服务的流程包括培训项目接洽、培训项目分析、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合同签订、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服务调查、培训效果追踪;另一部分是本文主要研究的的培训项目实施中的现场服务流程包括现场服务团队、服务人员要求、项目方案熟悉、技术服务、现场服务、场外项目服务、项目结束。

4.2.1培训项目流程

对于整个培训项目的流程可由表1.1.1进行介绍:

培训项目流程表 表1.1.1

程 序

介 绍

培训项目接洽

是指通过上门访问或电话咨询项目的相关事项包括课程大纲、师资、上课方式、费用等。

培训项目分析

是指在接洽后,达成初步意向。分析调查客户的需求,分析公司客户所需的真实要求。

培训方案设计

是指EDP项目根据企业需求草拟培训方案,企业可以对此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并最终通过双方交流确定方案。

培训合同签订

是指最终方案确定后,双方签订甲乙双方合同,以便履行权利和义务。

培训项目实施

是指对所确定的培训方案的实施。

培训服务调查

是指在培训项目结束时对客户进行的服务调查。

培训效果跟踪

是指对客户的培训效果进行定期的跟踪与调查,已确定培训的实际效果。

4.2.2培训现场服务流程及标准

虽然整个培训项目拥有众多的程序,但是其中与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价值最直接相关的是培训现场服务。所以培训现场服务流程将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流程如下图:

= 1 \* GB3 ①现场服务团队,笔者设计的现场服务是由专门的团队来完成的。

所谓的团队是指由专一的现场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培训项目班主任负责一个项目的现场服务。但是经管学院EDP中心工作人员的人手有限,可以实行助教(现场服务人员)专一服务制度,即一个项目在培训的任何时段,必须有至少一个专一的助教(现场服务人员),而班主任则不要求专一,可经营多个培训项目。只有专一的服务才能保障服务的质量,否则现场服务质量无从谈起。

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可合理设计团队,执行两个现场服务人员负责一个团队,以保证培训现场服务人员的时间统筹。

= 2 \* GB3 ②服务人员要求,是指对服务人员的相关语言、着装、仪表、纪律的要求。如下:

服务人员要求 表1.1.2

程序

内容

服务人员要求

a语言

b着装

c仪表

d态度

e纪律

服务过程中统一使用普通话。由于培训项目来源广泛,不乏大量外地企业的培训,所以普通话可以破除交流障碍,使服务更加流畅。

服务过程中统一着工作正装(西服)。稀奇古怪、花俏、随意的着装不仅不能彰显服务人员的身份,同时也会让顾客产生不佳的印象。

服务过程中面带微笑、精神饱满、自信、阳光。服务人员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本人的形象,更多的是培训中心乃至学校的形象。

要热爱现场服务,服务态度端正;服务过程中始终保持诚恳、端正、稳重的服务态度。服务过程中要热心与学员交流,切莫保持距离;对学员尊重,切莫与学员发生争执等行为。

现场服务项目一旦确定,服务人员就必须遵守培训中心的相关规范。严格考勤(不得迟到、早退等违纪)。请假等必须提前一天向项目班主任汇报。

= 3 \* GB3 ③项目方案熟悉,是指项目团队得到任务后,对该培训方案的熟知。一般有表1.1.3中的要求:

项目方案熟悉 表1.1.3

程序

内容

项目方案熟悉

a项目熟悉

b任务熟悉

c场地熟悉

得到任务后,要第一时间联系该项目的负责班主任,落实团队、商量接待事宜。

获得项目方案说明包括该项目的客户情况包括来源、人数、住地、习惯等,以及项目安排的老师、课程、活动等,做好心理准备。

在培训开始前,必须熟悉培训场地包括教学楼位置、教室位置、厕所、安全出口、物管办公室、教学设备等。

= 4 \* GB3 ④项目开学,是指在项目方案熟悉后,举行项目的开学活动等事宜。

项目开学表1.1.4

程序

内容

项目开学

a场地设置

b开学宣传

c开学典礼

d注意事项

确定教学场地及具体教室,以及教室内环境布置,桌椅的摆放

联系学院进行前期宣传,制作横幅;确定学员名单,制作座位牌

场地、鲜花布置,邀请领导及学员讲话,开学合照

宣布培训纪律,发放学员手册,发放培训中心宣传材料,组建、选举班委,划分学习小组

= 5 \* GB3 ⑤技术服务,是指在项目开学后,课程开始前对培训项目的场地、设备、教学、茶水的准备。

技术服务表1.1.5

程序

内容

技术服务

a场地准备

b设备准备

c教学准备

d茶水准备

在课程开始之前,整理教室的桌椅、检查地板的干净度、以及教室的温度和灯光的开启。

课程开始之前,对教室的电脑、话筒电源、音响、投影仪进行开启和预热,有问题的设备立刻让物管修复。

课程开始之前,签到、点名(一般用点名,方便、快捷),发放课程的讲义或资料(一般在开课前10分钟确定讲义的发放,不能则服务人员需要亲自去打印处拿回)。

课程开始之前,在教室合理位置摆放茶叶、热水(夏天可不必)等。

= 6 \* GB3 ⑥现场服务,是指在课程开始之后,在对现场的教学、学员的服务。

现场服务表1.1.6

程序

内容

现场服务

a教学服务

b保障服务

c信息服务

在课程刚开始时,对讲师以及培训课程进行介绍包括姓名、职称、专业领域、业绩等;课中休息时播放音乐(一般为优雅、励志的歌曲)。

在课中密切注意讲师,以帮助其教学、更坏教学设备等;保障课中教学环境的情况,劝导学员不要课中打电话、大声说话等不良现象。

有关培训课程安排以及活动;每天必须与班委进行相关的交流,并询问相关对课程、讲师的意见等,并及时反馈、改善;及时对当天的讲义、资料进行归档。

= 7 \* GB3 ⑦场外服务项目,是指在课堂以外的地方进行在培训合同范围内的活动项目。课外项目不同与室内的现场服务,其所关注的多是娱乐性与安全性。这项服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学员的凝聚力、学员与学院的感情、学员与培训中心的感情。一般来说,培训中心服务人员必须全程跟随,包括以下程序:

场外服务项目表1.1.7

程序

内容

场外服务项目

a活动策划

b活动分析

c活动安排

d活动进行

e活动结束

根据合同约定的事项,策划相关的活动包括运动比赛项目、自然景观项目、企业(工厂)参观项目、城市观光项目,以学员的角度进行策划,考虑学员的心理和需要。

将活动策划与学员进行交流、讨论,确定其中的时间、地点、费用等。

活动确定之后,考虑交通,并与活动单位(参观的地方)进行交流,确定具体的出发时间、地点、注意事项、饮食等。

在活动中,注意观赏性、娱乐性与安全性,遵守观光、旅游规则和注意事项。

活动结束后及时、安全、全员的返回,并听取学员关于活动中的意见。

= 8 \* GB3 ⑧项目结束,是指在培训的中后期,在现场服务的同时准备一些学员毕业时所需要的服务。包括以下几点:

项目结束表1.1.8

程序

内容

项目结束

a毕业准备服务

b毕业现场服务

c项目总结

在课程开始的过程中(结业前一个星期),对学员进行毕业照片采集、培训证书制作(主要是贴照片和签章)、毕业生联系表以及毕业酒会的安排等。

此项服务主要集中在毕业当天,对学员发放毕业合照、发放礼品、发放证书;发放培训服务调查问卷有甚者还需要助教发表感言等。

一个培训班的结束后,现场服务人员必定有一些经验、教训要总结,最后对该培训项目班的经验总结有助于该培训现场服务标准化流程的流程再造。

4.2.3培训现场服务主要内容

现场服务的主要内容,笔者将以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实习期间及日常现场管理的活动、任务作为模板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本文研究的现场服务规范是以高校EDP培训中心为对象,所以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的现场服务规范也尚在研究范围内。

同时现场服务并不是一气呵成的,需要划分几个工作时间段。现场服务一般包括培训课前服务和培训课中服务还有特殊的场外活动。

= 1 \* GB3 ①课前服务部分内容

课前服务表1.1.9

项目

内容

交流、熟悉方案

第一,在培训活动开展之前的几天时间里,首先向培训对象(团队或个人)进行沟通、交流,以熟悉所接项目的人员等相关情况。

然后向培训方案设计部门或人员询问培训项目的主要内容与具体安排,并向培训对象介绍一下培训内容,使他们有前期的了解。

最后于培训对象沟通确认培训的日程安排、教学要求(课堂分组等)以及参加培训的具体人数。

第一,在培训开学典礼前要确定培训教室,制作相应的欢迎横幅,根据学员人数制作座位牌,鲜花道具准备,邀请领导、学员代表讲话

开学准备

课前项目

开学典礼

第一,在开学典礼当天,履行典礼程序(领导致辞、学员代表讲话、照相)然后宣布相关纪律,选举班委,并划分小组

第二,根据小组划分情况进行桌椅摆放,一般有以下三种:a团队型,4-6人围成一组,培训总人数在20-36人左右,划分4-6组。b扇形,扇面对着讲台,要求场地够宽,培训总人数在40-70左右,划分8-10组。c马蹄型(U型),人数比较多控制在80分一下,一人一座。

现场服务

第一,服务人员需每天提前(20分钟)左右到达教室(相对于学员和教师),对相关的硬件设施进行开启。

第二,要求物管人员将场地打开;然后开启培训现场的灯光、窗户等。

第三,是对现场的教学设备进行预热,包括投影仪的开启、电脑的开启、音响设备的开启、话筒是否有充足电源。若相关设备不能正常运转,需在开课之前请物管人员进行维修。

第四,查看现场的不足之处,包括黑板是否干净、地面有无杂物等。

茶水

在培训现场环境和培训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培训现场管理人员可以在教室前面或后面(不影响行走和授课的位置)提前为培

训对象准备好茶叶或咖啡等饮品。一方面可以为学员消解倦乏、补充体力;另一方面也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可以集中休息和交流的场地环境。

签到

提前做好点名或签到的准备。一般来说,开课前3分钟签到(要准备好签到桌、签到表、签到笔)或点名的形式(能保证效率和质量)。

细微服务

第一,要赢得学员的满意还须在服务细节中下功夫,细微之处的服务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往往也是最容易打动人,体现服务竞争力的地方。培训现场的环境,教室的温度、空气舒适的环境对教学是保障。

第二,现场管理人员可以提前打好水(饮水机的热水量小,加热周期长),以供学员饮用,减少学员集中取水引起的不便。同时也可以让学员在课前或课下不至于太多分散,给培训教师一个好的印象[16]。

= 2 \* GB3 ②课中服务部分内容

课中服务表1.2.1

项目

内容

课中项目

教辅事务

第一,主持课堂中各种教学辅助事务。作为现场的管理者,是伴随着培训的开始至结束。而培训的开始和结束两个时间点对现场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两个点中,开始对现场管理者意义更重大。作为培训班的助教或现场管理者,第一节课是表明身份的时间,之后的工作开展才能合情合理。

第二,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内容:做开场白、讲师介绍、纪律宣告、培训时间或课时安排、活动安排等;另外应学员要求可临时增加教学内容以及特别事件的处理如临时取消培训、临时更换讲师、临时更换授课内容等。

第一,培训现场管理人员要作为培训讲师的助手,协助讲师把培训做好。课堂中有许多教学型的事务须现场管理者来做,如收发讲义、教学设备替换、教学光盘的播放等。

第二,与讲师一起控制培训现场的气氛,主要是搞活气氛,避免冷场的出现。如果培训中出现对立情绪、尴尬下不了台时,现场管理者需要站出来进行调节,与学员、讲师进行交流沟通,克服困境。若不能成功的话,需要立即取消当堂的培训。

教师助手

音乐与游戏

第一,音乐和小游戏在培训中能起到环境气氛,引发生理及心理“共鸣”,引发联想及思考,增进彼此感情、陶冶情操、增加行动欲望的作用。运用正确,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播放时间一般有课前、课间休息,特殊情况是课中。一般有激励型的如《真心英雄》、《烈火青春》等,团队型的如《朋友》、《相亲相爱一家人》等,煽情型的如《感恩的心》、《暗香》等,交流型的如《秋日私语》、《森林狂想曲》等,颁证颁奖音乐如《喜洋洋》、《万宝路进行曲》等。

第二,小游戏的话,有“心灵相通,你比我猜”、“ 成语(或词语、诗)接龙”、“寻宝行动”等。

交流改进

第一,学员是培训现场管理人员的客户,对学员的服务工作一定要跟上,这样才取得较高的学员满意度。在培训中的服务除了培训机构主动提供的,还有被动接受而形成的服务。培训的好坏等一切的评价还得靠学员来。

第二,要倾听学员的心声与意见,如讲师培训的优缺点、讲课速度的快慢、培训内容的深浅、培训形式的认可度、培训疑难解答等等,要把学员的意见及时反馈给讲师,并与讲师协调改进,争取让学员满意。

第三要观察学员的表现,如学员在课堂中出现的对培训内容无动于衷、哈欠连天,交头接耳甚至是不断离场等。此时现场管理人员需要主动询问原因,若是涉及教学方面的问题,则需要与讲师商量更进、调整[17]。

= 3 \* GB3 ③场外管理与服务部分内容

场外管理与服务表1.2.2

项目

内容

场外管理与服务

在甲乙双方的培训合同中,会约定、策划培训期间的服务,其中不乏培训场外的活动。单一的课堂教学必定不能引起学员的兴趣,更容易增加劳累。另外,现今的企业培训或员工培训更多的是一种福利,即是一种休息、放松和补充。所以一般培训项目安排中会有场外的娱乐休闲项目。若是外地的公司来培训则会对本地的风景名胜有向往,这也许会是场外项目。此外,作为管理类的培训课程,一般的著名工厂或公司的实地参观考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活动内容灵活性很大,所以参照流程图中程序进行,无具体流程。

5现场服务流程运行的影响因素

一个严格的、科学的标准化服务程序在接受实地检验的时候,会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因为标准化服务程序并不是空洞的、独立的存在,它是受到培训组织、培训环境等的影响。从重庆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来说,一般主要有培训经费、培训环境、客户需求这些方面。这就需要根据培训项目的现状作出灵活的调整。

培训经费的影响。由于经管学院的EDP中心与学院关系的现实存在,所以任何一个培训项目的经费都需要通过的学院的审批。而为了考虑培训成本的控制、提高培训收益,很多时候所申请的经费并不能完全批准,这就会造成现场服务流程中某些变化。例如接待中山市国资委班时,用车的规格。过高规格的车,培训成本直接上升;过低规格的车,直接造成学员满意度的降低,有损培训中心的形象。另外就如培训过程中提供的茶水,用什么档次的茶叶,300元/斤的普通茶叶还是4000元/斤的龙井茶。所以,具体的项目都需要方案设计者结合情况,在不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情况下控制成本和预算。

培训环境的影响。由于经管学院的培训场地和教室,多数时候是在经管学院大楼里,所以学院不会为培训班开“绿灯”,一切该有的规矩照常执行。例如由于中山市国资委班,很多学员抽烟已成习惯,而与经管学院的无烟楼目标相冲突,当然要执行学院的相关规定,但是这势必对学员产生影响;另外一个人数过30的培训班,在课间休息喝水的时候必然会有一半的人喝不到热的纯净水(饮水机的容量以及数量有限),而中山的项目由于时间只有3天,可全程提供矿泉水;还有就是教室空调的开启,学院有明文规定多少度才能打开,但是很多时候温度未达到规定标准,学员感觉很热建议打开,而我们则无能为力。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需要现场服务人员去解释与安抚。

客户需求的影响。由于现场服务流程是一种客观的程序,某种程度上时固定的,而学员(客户)的需求则是不断的变化。例如09年6月15日开班的中山市国资委班,其培训时间只有三天,但是由于高额的培训费用,其要求也必然是相当的高。由于是旅行社的方式,食宿方面和项目考察这块我们则不需要安排。现场服务这块,我们出于对其重视和本身形象的塑造,实行与XX酒店借用服务人员的方法。这样现场服务流程必然要出现相应的变动。

结 论

第7篇: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改革

2013年4月,自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示范校建设以来,会计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通过实施“1234工程”,推进“课证融合、技能递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迫切需要“课证融合”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自主扩招,会计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大量涌入社会,给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对口实习难。财务会计岗位是单位的核心机密岗位,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企业的真实账务。二是毕业生对口就业难。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而从业资格考证难度大,通过率低。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根据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岗位要求,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研究,积极探索和实践“1234工程”,构建了“课证融合、技能递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探索“1234工程”,培养合格会计从业人员

“1234工程”的“1”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2”是课证融合,即将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两者有机融合;“3”是“三层循环”,即工学循环、教学循环、学练循环;“4”是“四个阶段”,即根据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认知训练阶段、技能训练阶段、考证训练阶段和跟岗训练阶段。通过实施“1234工程”(见下图),有力地推动了“课证融合、技能递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解决了从业资格考试过关率低的难题,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图 “课证融合,技能递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三、校企深度合作,实施“1234工程”

1.编制开发“课证融合、技能递进提升”人才培养方案

笔者所在学校于2013年7月启动了《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制工作。在行业企业调研、校内外专家研讨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标准》的开发编制工作。2014年3月,《标准》通过了安徽科技贸易学校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审定。

2.修订“课证融合、技能递进提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

按照《标准》总体要求,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12门项目化《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构建了专业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岗前岗位实训递进式实训教学体系,将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实现了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训化、实训课程岗位化。

3.做实“三层循环”,完善“四个阶段”

(1)“三层循环”:一是工学循环,即在第三、四学期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走进学校附近义乌大市场中的小微企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接触企业真实会计岗位,然后再回到学校进行教学;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跟岗训练,直至毕业,按照“工作―学习―工作”的流程,实现工学循环。二是教学循环,即通过对会计岗位群的调研分析,按照企业会计工作岗位流程,由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项目课程与教学资源,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1个月以上,获取企业真实业务资料,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会计岗位需求对接,教师按照“课程教学―企业学习―课程教学”的流程,实现教学循环。三是学练循环,即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合作编写校本实训教材,将企业真实会计业务等融入学生的技能训练中,按照“学中练―练中教―练中学”的流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练循环。

(2)“四个阶段”: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认知训练、技能训练、考证训练和跟岗训练四个阶段。认知训练阶段主要强化企业环境认知、财经法规认知、会计基础认知和会计电算化认知,提升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技能训练阶段主要训练珠算技能、点钞技能、传票翻打技能、收银技能、数字书写技能和会计票据填写技能等,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考证训练阶段主要是分项目分阶段强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的考证训练,提高学生从业资格考证过关率。跟岗训练阶段主要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安排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训练指导,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自示范校建设以来,围绕“三层循环、四个阶段”课程体系改革,学校陆续开发了6门精品课程,其中,基础会计、网络营销、会计电算化3门课程已成为安徽省精品课程;财务会计课程已通过省级立项;与企业合作开发校本教材3部,公开出版发行教材1部;开发微课程6个。

4.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新型合作模式

学校与广州福思特科技公司共同开发了3套会计教学软件,与合肥九方税务师事务所等4家财务公司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与中粮米业(巢湖)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在教师企业实践与培训、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与安徽华运集团蚌埠华运超市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展“冠名班”的培养。

5.加强实训室软硬件建设,构建岗位导向的现代化“会计仿真”实训教学体系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采用以模拟实账操作(会计仿真)为主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技能学习结合会计岗位工作流程来进行,以会计职业能力表述为课程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以工作岗位任务为参照点和教学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岗位任务;以会计岗位(项目)为载体,重点是让学生在综合化(会计仿真)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从一张原始凭证、一页账簿、一张报表做起,不仅掌握了财经理论和会计准则,更精于实际操作,实现了实训目标和就业目标一致的职业性要求。

笔者所在学校的会计专业共建有8个标准实训室,其中模拟超市、模拟财务公司、手工账等实训室均按企业业务流程规划布局,充分满足了学生专业实训的现场操作要求。

四、健全三个机制,保障“1234工程”顺利实施

1.健全资金保障机制

笔者所在学校是省属财政支持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省财政每年都从预算中分配50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会计专业软硬件建设。学校还制定了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长期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2.健全师资培训机制

学校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分层分类培养机制,从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加以保证。在建设期内,每年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为期1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4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8名教师参加了同济大学举办的骨干教师素质提升培训;17名教师参加了厦门网中网公司会计教学软件、动画电影课件制作等培训。通过培训和企业实践,37名专兼职教师全部成为“双师型”教师,打造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保障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

3.健全实训保障机制

会计专业是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建有8个功能完善的标准实训室。在建设期内,新建校内实训基地340平方米,投入资金154.5万元,新建实训室2个,新增教学软件12套,扩展实训功能48项,新增校外实训基地6个,为实施“1234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训保障。

五、“1234工程”结硕果,“技、率”双提升

1.技能赛场展风采

2013年至2015年度,笔者学校的学生连续三年包揽了蚌埠市中职技能大赛会计电算化和手工账项目团体和个人一、二等奖。2013年6月,学校学生杨洋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个人总分第一名,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个人三等奖。2014年、2015年学校学生获得了安徽省会计手工赛项团体一等奖,5名学生获得了会计电算化赛项二等奖。两年来,通过实施“1234工程”,学生考证通过率进一步提高,三年制学生考证通过率从2013年的不足20%提高到了50%。

2.会计岗位显身手

学校毕业生主要在蚌埠地区中小企业就业,主要岗位有出纳员、收银员、仓管员、统计员、会计核算员和办税员等,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两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对口就业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很多学生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3.专业改革成示范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制定的《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被多所兄弟学校借鉴和参考,省级专业带头人王支宝老师作为全省支持金寨县职教中心筹建专家组成员参与该校会计专业建设,专业带头人陈红雨老师参与全省对口高考会计专业技能测试大纲编写工作。学校连续六年承办蚌埠市会计技能比赛:2014年11月,成功举办了全省技能大赛经验交流会,多所学校的会计专业同行到学校参观交流;2015年,成功承办了安徽省职业院校(中职组)会计技能比赛和企业信息化沙盘选拔赛;安徽第一轻工学校等十余所学校来学校交流学习,在蚌埠地区形成了“学会计到科贸”的良好口碑。

六、体会与思考

第8篇: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COSO理论; 教育培训机构; 内部控制体系

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期,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幅度提高,促使大量的在职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新的案例式、研讨式、社会实践式、情景体验式教学已成为这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培训模式,教育培训机构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以资产保全和防范舞弊为主要目标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不适应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要求,急需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个以应对各种挑战,确保实现战略目标,提高运营效率,化解财务及违规风险,使教育培训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发挥有效作用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及政策指引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历了内部牵制、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要素结构、COSO理论和萨班斯法案五个阶段。目前,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多关注于对COSO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是我国政府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引入了COSO理论的主要成果。

(一)COSO整体框架理论

1992年美国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法案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al)、风险管理(risk 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y)、信息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和监督(monitor)五个要素。强调全员参与的思想,重视内部控制的“责任”和“风险”,以及内部控制与管理过程的融合。

(二)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引入了COSO理论

2008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制定并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提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管层、管理层及员工实施的旨在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强调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环境、风险、控制过程、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要素。2011年,财政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称: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目标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各项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显然,我国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两个内部控制规范都引入了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

二、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

当前,教育培训机构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主要以防范舞弊和财产保全为目标,以财务收支控制、会计核算控制、资产保全控制为主要内容,多采用制度约束和流程规范、岗位牵制的方法。主要体现在:

(一)财务收支环节制度和流程的建设

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建立收费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了对学员培训费收入环节的控制,防止收费人员对培训收入的挪用、隐瞒,确保教育培训机构的收入完整,也重视对日常培训活动支出的管理和控制,为了加强经济责任,建立了经费支出的审批制度,根据支出金额的大小,由各级管理层按相应权限审批后才能支付。在管理条件比较好的教育培训机构,甚至实现了培训项目组式管理制度,实现了权责利的统一,节约了培训成本。这些制度和流程,都是针对财务收支环节的内部控制活动。

(二)会计核算和资金资产保全的监督及控制

会计核算尤其是培训成本的核算,是教育培训机构高度重视的关键环节,加强对学员餐饮、住宿以及日常培训活动支出的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培训活动中各类支出的变动情况,使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层能够精确掌握培训活动的成本信息,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同时,也为了防止在日常管理和培训项目开发等活动中资金浪费和损失,加强对资金的核算和监督,及时、准确地反映管理和培训项目开发活动中的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建立了对保障教育培训活动正常开展的教育培训设施、设备以及各类实物资产的保全性制度,如固定资产账务和实物管理相分离制度,定期清查盘点、领用和报废审批等制度,确保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目标单一,要素不完善。单一目标的内部控制建设难以推动教育培训机构的长远快速发展,要素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活动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是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目标单一

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主要以财产保全和防范舞弊为目的,集中于财务领域和资产管理方面,针对的是财务人员及财物资金的保管人员,目标过于单一,难以同企业及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一样,完成战略目标、运营效率目标、财务目标及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实现经济及社会效益。

1.缺乏总体战略目标的控制

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培训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要通过总体战略和一系列的运营目标来实现。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虽然从管理的角度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缺乏确保战略目标实现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导致教育培训活动不能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实现终极使命。体现在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缺乏计划和目标,不能科学规划教学培训项目,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仅仅考虑当前的经济利益,缺乏分层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目标计划,更忽视了打造高素质优秀人才的终极使命,从而不能够合理分配教学培训资源,也不能将核心和优势培训资源集中于高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上,难以产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培训成果。

2.缺乏运营效率目标的控制

在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中,缺乏对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的考核和控制,尤其是新的研讨式、案例式、情景体验式、社会实践式教学存在方法不成熟、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也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缺乏对运营成果的控制,在日常培训活动中,对新型的培训模式,如现场体验、社会实践式教学成本的核算和控制,缺乏成熟的方法,使教育培训资源的使用缺乏效率,培训成本的增长相比培训收入较快,运营成果不断降低。

3.缺乏财务信息及合规性目标的控制

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财务信息失真和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如利用教育培训机构的设施和资源,从事旅游、休闲和度假等超出教育培训范围的活动,主要的财务收支业务发生在非教育培训方面。此外,还有一些委托培训的单位,通过教育培训机构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额外福利,并从教育培训经费中开支。这些情况的存在,使教育培训机构为委托培训单位提供违规服务,并违规进行财务处理。

(二)内部控制要素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教育培训机构在内部控制要素方面也存在着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内部环境的建设

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着眼于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活动开展等日常运营方面的工作,缺乏对内部环境的建设,体现在管理层缺乏创造培训价值的意识,也缺乏对培训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操守的培养,使教育培训师的素质和道德难以持续提高,难以满足培养优秀行业人才的需求,使部分教育培训机构难以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当前缺乏高端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原因。也有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培训内容的设计和开发上比较片面,注重对学员技能的培训,缺乏对学员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培训,难以培养出行业高端的优秀人才。这些问题,都要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内部环境和文化建设,来提高自身素质和内涵予以解决。

2.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素质参差不齐,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生存,主要原因是在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形成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训内容体系、培养能力素质过硬的培训师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创造教育培训价值、遵循教育培训行业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教育培训品牌影响力方面,缺乏必要的机制。这些是导致教育培训机构难以生存发展的主要风险,应通过风险控制机制予以重点防范。

3.内部控制活动不完善

教育培训机构只局限于对财务活动、资金和资产管理活动进行以制度约束和流程规范、岗位牵制为主要方法的内部控制,不能解决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教育培训项目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绩效目标和重大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问题。在教育培训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采购上,存在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使部分管理人员有机会利用漏洞谋求不正当利益;教育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的开发上,缺乏有力措施确保不偏离既定的内容和方向;在培训组织管理中,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一些工作中出现了扯皮、推诿和摩擦的现象,造成学员满意度的降低;在培训后勤服务保障中,出现了资源浪费甚至个别舞弊的情况,使培训服务保障成本上升。

4.缺乏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目前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对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致使在参与外部市场竞争过程中难以取得优势。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信息反馈机制,使保障教育培训活动按照既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进行的控制措施产生的效果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缺乏信息反馈机制,无法通过学员了解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和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方面,缺乏信息反馈机制,对各项活动是否规范、有序开展无法及时了解。因此,难以监督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正常持续进行,对教育培训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识别,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四、基于COSO理论的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创新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创新以目标设定为导向,要素完善为抓手,将战略、运营、财务和合规性目标作为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通过完善教育培训机构的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反馈及监督五要素来实现。

(一)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目标设定的创新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目标设定,以确保实现战略和业务目标、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遵循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主要内容。

1.设定实现战略的内部控制目标

教育培训机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关系到教育培训创造行业价值,实现使命的首要目标。主要通过三方面目标的设定来实现:(1)建立战略目标管理体系。从科研开发、培训实施、服务保障、人才支持等各个方面,对教育培训机构实现核心培训理念的目标进行详细描述,并分解到管理和实施的各个模块。(2)建立阶段性教育培训规划目标。针对阶段目标,建立分层次、分重点的行业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3)制定各个教育培训业务方面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的规划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促使日常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创造培训价值,培养行业优秀人才展开。

2.设定提高运营效率的内部控制目标

教育培训机构不断提高运营效率,以优质的培训内容、精细化的学员服务保障体系、较低的培训成本,吸引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端人才参加在职培训,对教育培训机构本身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运营效率目标的设定包含以下方面:(1)设定培训质量考核目标体系,不断加强对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2)设定成本管理目标,制定对培训项目组织管理、服务保障的成本考核目标,尤其是对情景体验式、实践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成本考核,降低培训成本。

3.设定确保财务和业务活动遵循法律法规的内部控制目标

良好的财务秩序和遵循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也可以确保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等业务活动规范、健康开展。主要有以下内容:(1)制定遵循行业法规及政策的目标。遵循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行业规范和监管要求,按照管理部门许可的从业范围从事日常业务活动,按照许可的收支项目进行财务收支。(2)建立财务及合规性控制目标。在培训内容体系开发、培训机构建设、培训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财务收支,并规范招投标、重点项目采购及合同签订的程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经济业务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合规合法。

(二)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构建和完善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缺陷的完善,以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反馈与监督五个要素为主要内容,对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五个方面进行优化。

1.控制环境的构建和完善

控制环境的构建和完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完成:(1)抓培训理念的建设,树立教育培训创造价值的观念,树立打造行业优秀人才的意识。通过不断对内部教育培训师的职业道德、操守进行培养,使教育培训师拥有行业最优秀的技能、最先进的理念,并通过教育培训活动将这些技能和理念传输给学员,实现教育培训机构成为推动行业发展“加油站”的功能。(2)重视对管理员工职业能力素质和道德操守的培训、考核及奖惩,提高员工胜任能力和道德及诚信意识,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坚持标准,在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活动中坚持制度和规定。(3)通过优化培训内容结构,做到技能培训和职业操守、道德的培训并重,以先进的培训文化,在改善和重塑职业行为及行业风气中发挥重要作用。

2.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教育培训机构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提高风险意识,尤其是对支撑长远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文化缺乏的风险要高度重视。(2)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培训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在对各类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列出所有影响教育培训机构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教育培训质量和运营成果的提高、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及遵循法律法规的潜在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动态监测。(3)建立教育培训机构风险追溯机制。将上述风险,从产生的后果、条件、特征及征兆倒推到产生的根源,采取补救措施消除隐患和堵塞漏洞,将产生风险的根源和诱因消除在萌芽状态。

3.健全控制活动和措施

通过对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教育培训项目组织管理等活动中采购及合同、项目预算及财务、工程建设、后勤服务等具体业务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列举存在的漏洞和关键控制点,制定系统、详尽的控制方法和流程。主要有:(1)教育培训设施设备建设和采购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制度和程序控制措施,规范建设项目的申报、决策、实施等环节,尤其是重大采购项目,需要建立以制度规范、程序控制、岗位分离为主要措施的内部控制规范,确保在重大项目的招投标、重大合同的签订中有严格的制度、程序,并由不同的岗位实施。(2)教育培训内容开发上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目标责任控制、检查分析控制等措施,加强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活动的目标责任考核和检查分析,确保教育培训内容体系的开发紧紧围绕实现教育培训机构核心培训理念的目标进行,对偏离目标的活动及时进行纠正。(3)培训组织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组织控制、授权审批等控制活动,使教育培训机构内部职能完善,在培训组织管理的日常事项中,责任清楚、权利明确,在非日常事项中也有合理的授权机制。

4.构建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建立信息管理机制,对外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内部运行的最新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并通过信息管理职能部门及时收集和反馈给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外部信息反馈机制。收集、整理行业最新成果,反馈给教育培训研究部门,作为教育培训内容改革和更新的素材,及时将最新成果运用到教育培训内容中。(2)内部运行信息的反馈机制。通过建立战略目标信息管理系统、运营信息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违反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管理系统,将教育培训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进行,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是否提高,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是否高效、规范、有序开展等信息反馈给管理层。(3)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机制。通过对内外部信息的准确掌握,及时有效地监督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正常持续进行,对教育培训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识别,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五、结束语

通过对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创新的研究,使各类在职教育培训机构从文化和制度安排上,摆脱传统内部控制意识的影响,不断与COSO所倡导的全员参与、过程融合的理念相趋近,推动教育培训机构更好发展,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S].1992.

第9篇:环保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思潮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提高公共部门的组织绩效就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基本内容。追求公共部门的“廉洁、廉价、效率、效益”成为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核心价值,与之相联系,提高公务员的能力与素质就成为实现组织目标和价值的“关键因素”。因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公务员培训就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部分,是政府组织重构和改善组织绩效的重要内容,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干部培训产业化趋势明显

我国的改革开放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正好在时间上同步,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干部培训也进入一个新阶段,特别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和1994年公务员制度在全国推行以后,我国的公务员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培训了大量的人才,基本适应了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但是,也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我国干部培训模式,从培训机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和培训目的等方面出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干部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改革的重心逐步由经济体制改革向社会体制改革的方向转化,干部培训的重点也由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向确立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培训的方向转化。换句话说,培训由“新公共管理模式”在向“社会治理模式”转变。与新公共管理模式的核心价值不同,在社会治理模式中,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与对话、政府以合作伙伴和服务为导向的价值定位、政府的社会责任、政府以公共精神为指导的公共政策制定、政府的谈判技能等等,是治理模式的核心价值,也是新时期、新阶段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但是,从目前的干部培训状况来看,符合我国干部实际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以社会治理模式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培训模式似乎并没有确立,培训的目的性不强,效果不佳。

目前,我国干部培训产业化趋势非常明显,政府投入非常大。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据资料显示,我国县以上正规公共机构设立干部培训单位或中心的达4600多家,从科级单位一直到部级单位都有,仅这些机构的维持费用就不是一个小数,再加上一些大学和社会也在搞干部培训,而且较之正规培训机构似乎更有“吸引力”,以至于培训项目成为一些大学和社会机构创收的来源之一。

与干部培训政府投入和一个机构培训效果难以量化考评相联系,个别正规培训机构的“官僚化”现象较之大学要严重的多,用办机关的办法办培训几乎是培训机构的常态。“官本位”思想渗透到培训机构的方方面面,不仅是教学管理部门,就是学术评议机构也被“领导”占据,而教授则被边缘化或者利用权力把“领导制造成教授”。在这种情况下,培训机构本身人心浮躁就是必然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当也是必然的。认真研究教学培训的人不多,认真研究如何当官的人就比较多,这是激励机制使然,怪不得员工。当然,这样的培训机构也能混日子,甚至表面混的很好,因为有政府拿钱,倒闭不了。

为何出现“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培训目的不明确,对中央新时期的改革精神、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的需求和心理结构吃不透,甚至没有研究,这就必然会出现为培训而培训,并逐步出现“干部培训福利化奢侈化倾向”。与之相联系,干部培训过程就必然会导致基本价值空洞化、基本内容庸俗化或娱乐化、培训方式西方化;培训全过程休闲化的现象。

培训机构的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一些学员把培训当成了福利,当成“串串门、认认人、养养神”的地方,把学习考察当成了参观旅游。以至于个别机构把干部培训、参观考察大力推进到国外,以各种“充分理由”扩大国内外培训。按理说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外国人学习,但实际上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几乎没有成批出国学习培训的,在信息时代也没有必要这么做,特别是花纳税人的钱这么做。

由于国内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针对性、目的性不强,与干部的职业发展、工作绩效联系不紧密,甚至与政府机构背景和国家的政治发展背景相脱节,一些老师的讲课内容几乎十多年不变,或为取悦学员娱乐化、休闲化,一些学员对课程的兴趣也以休闲为标准。据说前一段时间干部自主选学,排在前几位的无非是佛学、国学、养生学之类,而与工作有关的或事关国计民生的学问乏人问津。这或许能说明目前我们的一些干部的精神状态,也能说明我们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培训菜单是领导定的,当然要适合领导口味。

保证干部培训的实效性

说了这么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要否定干部培训。事实上,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要适应竞争的要求,都必须要锻造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的能力和素质是国家首要的“软实力”,公务员的品质和水平,决定了国家发展的品质和水平,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公权意识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本保证。虽然公务员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培训是一个方面,但从成人教育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还不是一个主要方面。

在一国之中,与其它公民一样,公务员首先是一种职业,差别是这种职业是一种掌握“公共权力”的职业,职业素质要求更高,来自于社会的监督更严。作为一种职业,公务员也具有普遍人性或“功利心”,也有职业发展的要求。因此,一个国家的公务员能力强不强、素质高不高、有没有责任心、对国家和人民忠诚与否、适应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决定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社会环境是决定公务员基本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社会的基本价值导向和基本的制度安排,对规范公务员行为和培育公务员素质有着本质性的影响,反之亦然。这就是说,社会环境影响人,决定人的价值导向,同样,公务员作为社会的标杆人物,其行为也反作用于社会,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也要大于一般人。因此,在培育公务员良好品质和工作作风上,社会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作用。同样,公务员的良好的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对改善社会环境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来自于整个社会环境的培育。

其次。组织文化和组织机制也对公务员基本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基本价值导向、工作态度和热情、工作动力,来次于组织的激励机制,组织环境是培育一个人素质最有效、最直接的土壤。如果一个组织在用人上、工作安排上、领导作风上风气不正,组织文化遭到破坏,组织的激励机制失灵,那么,什么样的培训也不会起作用,人是从自己的切身感受中学习的,人的心态来源于“世态”,特别是来源于自己生活工作其中的“组织小环境”,这是被社会心理学证明了的真理。因此,形成鼓舞人、激励人的组织小环境,是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的关键。

最后,公务员基本素质的提高,有针对性地培训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有针对性是指两个需求,一个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一个是公务员的实际业务和工作需求。一般来说,国外对公务员培训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中高级公务员培训,一种是普通公务员培训。前者由于主要针对政策制定或领导层面的公务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时期、一个阶段政府的重大公共政策的学习和研讨,以提高理解力和政策执行力为目的,主要由政府的培训机构来完成;后者主要针对普通公务员,以提高或扩大与本质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或学习前沿知识为主,目的是拓展普通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公务员的职业预期。公务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课程、学校,可以连续3到5天集中学习,也可按自己的需求分散听课,公务员只要按照相关的培训要求完成要求的学时即可,普通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是提高社会培训机构和大学来完成。

因此,提高公务员的整体能力与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环境的改善,组织文化和激励机制的建设,以及公务员培训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公务员培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我国公务员培训之所以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仅就培训本身来说,有两点需要改进:一是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政府培训机构的专业水平;二是要把培训与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和职业预期联系起来,形成公务员自觉学习的有效的激励机制。

当然,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改革的任务复杂而艰巨,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发展环境,对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经验证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和平、要发展,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干部的清正廉洁、责任精神、国家意识、能力水平等,是我们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干部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培训体制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