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机化学的特点范文

有机化学的特点精选(九篇)

有机化学的特点

第1篇:有机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结构 结构分析 官能团

有机化学是高中、中专化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有机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反应抽象、容易混淆,与前面学习的无机化学联系不多,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灌输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理念,使学生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技巧,引导学生利用有机化学的特点去思考、学习、总结,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科思维,使学生把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这是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的。

一、从C元素的结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牢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ⅣA族,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失去,又难以得到4个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难以形成离子键,故C原子通常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而C原子要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必须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即4条共价键。如C与H在一定条件下要结合形成化合物甲烷时,一个C原子要与多少个H原子结合呢?其分子式是什么呢?这由C原子的结构特点决定:C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H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使C原子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必须要有四个H原子与之结合,故甲烷的分子式(结构简式)为CH4。根据C原子的结构特点同样可推写出乙烷、丙烷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3、CH3CH2CH3。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可彼此连接成链状如链烃,也可以彼此连接成环状如环烃;碳原子彼此间既可以形成单键(两个原子间共用一对电子)如烷烃,也可以形成双键(两原子间共用两对电子)如烯烃、三键(两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如炔烃;碳原子间除了可以成键外,碳原子还可以与H、O、X(卤素原子)、N等其他元素的原子结合成键,如烃的衍生物,其键型如C-C、C-H、等。不管碳原子以何种方式成键,碳原子总是成4条共价键,氢原子只能形成1条,氧原子形成2条,氮原子形成3条;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多样性导致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也导致有机物种类繁多;但只要遵循碳原子的成键规则即可准确写出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等。

二、从官能团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同类有机物的性质特点

官能团是反映一类有机物具有共同特征的原子或原子团,同时也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能决定有机物的种类及该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并且有机物的许多性质都发生在官能团上。可见,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因此要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特点及性质,首先要知道常见官能团有哪些,具有这些官能团的物质具有哪些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每一类物质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

如烃类物质因键型不同导致以下区别(C-C、C=C、CC相当于烃类物质的官能团):碳碳链状单键(C-C)构成的物质代表为烷烃类,其通式为CnH2n+2,主要化学性质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火焰不明亮且无烟);碳碳链状双键(C=C)构成的物质代表为烯烃类,其通式为CnH2n+2,主要化学性质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火焰较明亮并有黑烟);碳碳链状叁键(CC)构成的物质代表为炔烃类,其通式为CnH2n+2,主要化学性质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火焰明亮而有浓烟);碳碳环状(苯环)芳烃代表物苯,其主要化学性质为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火焰明亮而有浓烟)。

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或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物的官能团分别是:-X、-OH、-C-O-C-、

-CHO、-C=O-、-COOH、-COO-,这些官能团分别决定了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卤代烃的官能团卤原子(-X):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醇、酚的官能团羟基(-OH):伯醇羟基可以消去生成碳碳双键,酚羟基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水,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二者都可以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醚的官能团醚键(-C-O-C-):可以由醇羟基脱水形成。醛的官能团醛基(-CHO):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氧化成羧基,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酮的官能团羰基(>C=O):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羧酸的官能团羧基(-COOH):酸性,与NaOH反应生成水(中和反应),与NaHCO3、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醇发生酯化反应。酯的官能团酯健(-COO-):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与醇(不完全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盐与醇。

三、通过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知识庞杂,物质种类繁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重要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尤其是主要官能团的结构,推导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断裂的化学键部位,并将该化学键的断裂与相应的化学反应联系起来,将某种物质繁杂的化学性质进行本质归类,便于理解掌握。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该类物质共同的化学通性,并可以将该通性演绎到具有该官能团的陌生物质的化学性质的预测中去,从而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甲酸乙酯、葡萄糖,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都含有醛基,因此它们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甲酸(HCOOH)从表面上看就是酸,具有酸的通性,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再具体分析其结构,发现甲酸是既有-COOH,又有-CHO,所以就会推断出甲酸既具有羧酸的性质又具有醛的性质,是具有双重性质的一种物质。

四、认识物质普遍性的同时掌握物质的特殊性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的性质,来推知同系物的性质,从而使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是,在考虑物质普遍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有机物的性质。如乙醇、苯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这是含有羟基的物质具有的普遍性。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基团各不相同,基团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使羟基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乙醇、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乙酸溶液呈明显酸性,这便是这些物质的特殊性。蕴含在有机化学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还有很多,关键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我们能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依据物质的内在特征、外部条件综合考虑,灵活地做出判断、做出处理,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

除此以外,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常会遇到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物质”,如醛类中的甲醛、羧酸中的甲酸、羟基羧酸等。它们与同类物质相比,往往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与化学性质,这时就必须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攻克难点。

第2篇:有机化学的特点范文

纵观中国近代大学的诞生,无不呈现出一个特点,即萌芽并诞生于清朝末年。“洋务运动”期间,许多开明的官员认识到当时中国最缺乏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会读经史、写八股的学究,在洋务事业中根本没有多大用处,传统的教育非革新不可,因此便下决心着手培养新式人才,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是洋务运动产生和发展时期,也是中国新式学堂开始创办的时期。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因此都是从事专业技术教育。譬如京师同文馆(今北京大学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前身)、焦作路矿学堂(今中国矿业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前身)、杭州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前身)、浙江中等工业学堂(今浙江工业大学前身)等等。当历史车轮行进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时,更多的近代高等学校创办,比如德文医学堂(今同济大学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今东华大学前身之一)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这些学校的诞生往往与其所在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历经百年的时间,依然清晰可见。

追溯其原因,我们发现自清末,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由于矿产资源的丰富,东北三省,尤其是辽中南地区的重工业得到了很好、很大的发展:广东的发展受益于鸦片战争的影响,对外开放口岸,改革开放后毗邻港澳的独特地域优势;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历史发展的较好积累,江南地区的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要持续长期健康发展,相关的行业人才培养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于是培养这些专门人才的大学(学堂)也就应运而生了。

目前,大学办学特色与地域特色的紧密结合,在全国范围内,其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的有四大区域,分别是位于东北地区的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住于华北地区的中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以重工业闻名),位于江南地区的中国第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长三角工业基地),以及位于华南地区的中国第三大综合性工业基地——珠三角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

为了便于大家通过区域特色锁定、认识、选择这些极具行业特色的大学,我们将逐个分析这些区域的各种优势、大学的创办背景、环境,进而解读该地区所辖的大学特色。由于涉及的大学数量较多,加之篇幅有限,我们将通过上下两期为大家呈现。本期为大家解读江南和东北两大地区的高校。

江南地区

区域优势:坐拥中国第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长三角工业基地)。

区域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点的三角地带,还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宁波等城市,也称长江三角洲。本区域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之一,比如上海市正朝着国际资本集散中心、国际国内的投融资中心、金融活动的交易中心、金融信息中介服务中心的目标迈进。江苏省则以吸引外资居国内前列而著称,浙江省以民间资本充裕和民营经济发达而闻名。不仅如此,长三角是中国的城市群,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集吸引外资、对外投资、贸易、物流、金融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是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和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基地,最大的外向型经济综合体,也是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基地。

代表性支柱产业:纺织、化纤、机械、化学、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食品、服装加工等多种行业,在全国总产量中占很大比重。

与支柱产业相契合的特色院校名单:东华大学(纺织、服装为主打特色)、同济大学(交通、车辆、机械、土木为主打特色)、江南大学(食品、轻化工程为主打特色)、浙江工业大学(轻化工等为主打特色)、浙江理工大学(纺织、服装为主打特色)、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为主打特色)、南京工业大学(化工、机械为主打特色)、南京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为主打特色)、苏州大学(纺织、医学为主打特色)、江苏大学(轻化工程为主打特色)、江苏科技大学(船舶、机械为主打特色)等。

代表性特色院校解读: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始建于1951年,地处东方明珠——上海,其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后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现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东华大学在纺织领域的学科最有特色,也最具实力,在学校拥有的7个部级重点学科中有6个为纺织类,如纺织科学与工程、纺织工程等,另外1个学科是材料工程。值得一提的是,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81个一级学科评估中,两度名列全国第一,同时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

东华大学在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该计划中走出来的学生都称得上是这些行业中的佼佼者。服装设计与工程是该校的老牌强势专业,学的都是大学物理这些理科性很强的课程,录取分数相当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也是该校的优势专业,学的是宇航服的研制,总体科研教学力量很有实力。另外。如果想去德国、日本留学,可选择轻化工程、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如果擅长化学,可选择应用化学、轻化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如果擅长数学,可选择电气信息类等专业。

如今,毕业生依托于强大的发展平台,已遍布国内外的研究院所、高校、银行证券、外资企业及著名IT专业公司,薪资水平亦是在同级毕业生中名列前茅。学校近年来成功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第25届国际数据工程大会等诸多高档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且依托于上海这一广阔平台积极实施其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战略。同时,东华大学有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等领域。2011年,学校的“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材料研究成果在“天宫一号”上得到应用,在国家的“神五”“神六”“神七”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功绩显著。

同济大学

有人认为同济大学首屈一指的专业应该是土木类、建筑类,这本身没错。事实上,汽车类专业同样是同济大学赫赫有名的王牌。同济的汽车类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很高,在大众集团的支持下取得了飞速发展。汽车类专业的教授大都是德国留学回采的,现任科技部长、前同济大学校长万钢。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曾在德国奥迪公司工作过10年的时间。

与此同时,同济大学跟梅赛德斯——奔驰的交情,或许多少与它们同出德国的血统有关。奔驰公司在同济中德学院投资设立了汽车电子基金教席,通过这一基金教席资助同济汽车电子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比如汽车电子测试、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等等。

有媒体称,德国著名政治家只要去上海,肯定都会去同济大学。之所以如此众多的德国政界人士逢来上海必参观同济大学,其主要原因是同济大学还与德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00多年前,一名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了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即今同济大学前身)。

同济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享誉全国,这要归功于它的一项重要课题——环保汽车发动机的研发。前德国环境部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每年都作为客座教授来上海同济大学授课两个月。他说:“我不是到这里做演讲的。上一次我指导了一个研究生班,不仅有中国学生参加,还有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学生。因此需要我们负起责任,并尽可能建立各种联系,我也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同济大学已成为国内国际具有一流水平的汽车产品研究和开发基地,通用公司也为其慷慨解囊,捐赠了总价值超过4.7亿美元的软硬件设施用于教学科研。

江南大学

一个半世纪以前,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国大门时,或许从来没有预料到未采之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奶粉消费市场。中国人对于奶粉的疯狂需求甚至令全球各国忧心忡忡,纷纷限购。这是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一个显性反映。现代人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含量在提高食品附加值的同时也引发诸多隐患,与食品相关的行业正愈发吃香。

位于小城——无锡市的江南大学就是以培养食品科学、轻化工人才为鲜明特色的学府。她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有关科系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原为中国轻工业部唯一的直属大学,1998年国务院部委改革后,划归教育部直属。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和工业设计等学科领域享誉业界,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誉,该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中国唯一一个通过美国IFT国际认证。2001年1月,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

该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该校建有教育部“工业发酵及生物催化”创新团队、“食品精细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创新团队及江苏省“重要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创新团队。国内唯一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科技部批准并开始建设。在逾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里,该校充分发挥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物联网等方面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地区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该校十分注重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成立了由海尔集团、国酒茅台集团、青岛啤酒集团、无锡国联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各学院也建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中粮集团、嘉里粮油、希捷公司、中国电信等一批著名企业和荣智权等一批社会名流都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奖教金。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占地面积2100余亩。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她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

服装学院是浙江理工大学办学特色鲜明和社会影响最为广泛的学院。该校于1979年创办丝绸美术与品种设计专业,1982年创办服装设计专业,1985年成立服装系,1993年成立服装分院,1999年更名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04年调整为服装学院。

该学院现拥有服装设计与工程、设计艺术学及纺织工程工程硕士(服装设计与工程方向)等四个硕士点,服装设计与工程为浙江省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共有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营销、时装表演与营销、染织、服饰品设计、人物造型设计等专业。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日本杉野服饰大学、韩国水原女子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互派教师与学生访问。

在培养的学生中,先后有四位毕业生获全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每年都有学生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颁布的“新人奖”,学院因此每年获得院校“育人奖”,名列全国时装院校第二位。另外,时装表演与营销专业的学生也经常在国内外的大赛中获奖。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历年来受到社会相关行业的欢迎,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工程和染织艺术设计、时装表演与营销等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非常高。在杭州服装行业的几百个品牌中,有近50%是服装学院学生自主创立的,许多毕业生在企业已成为首席设计师或设计总监,做出了不俗的成绩。

华东理工大学位于国际大都市上海,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13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她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该校现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承担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与石油化工关键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在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方面特色鲜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入选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等六个部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别是向美国最大的炼油企业Valero公司进行的“石油焦气化技术”实施许可,标志着中国大型化工成套技术首次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技术转移,也是中国高校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海外技术许可费用项目。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之一、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之一。该校也是国内最早成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专业的院校,该校更是拥有我国首批批准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博士、硕士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工程硕士招生点的院校。1997年美国权威的斯坦福研究院推荐中国五所著名研究院所作为美国公司在华开展合作研究对象,华东理工大学为唯一入选的化学工程研究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由化学工程系、石油加工系、产品工程系、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化学工程研究所、石油加工研究所、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成。

江苏科技大学源自1933年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经历了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等时期,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一年后学校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办学7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船舶工业、国防工业和蚕业服务,形成了船舶、国防、蚕业三大特色,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决定共建江苏科技大学。随后举行了共建江苏科技大学协议签字仪式,此举不仅彰显了江苏科技大学与船舶行业的密切联系,也体现出上级部门对该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船舶工业发展能力的高度认可。

江苏科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该校最早设置的船舶工程系,拥有该校最具优势的传统学科和特色学科。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该学院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江苏以及全国造船界均享有声誉。

学院现拥有“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中心”。拥有MTS系统公司生产的结构疲劳试验系统、大型结构试验平台、船模拖曳水池、风浪流综合试验池、波浪水槽等重型实验设施和目前国内外先进的FD/CAE/CAD/CAM软件系统,高性能工作站等。

与此同时,该校不断拓宽办学途径,积极开展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合作科研和合作办学。与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英国劳氏船级社、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广州厂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熔盛重工集团、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20多项,年奖助学金总额近1700万元。

东北地区

区位优势:拥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中心)也位于此区域。

区域特点:中国东北三省的工业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该区集中了中国主要的重化工业、加工工业,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东北地区是中国重型机械、钢铁、化工、成套设备、交通设备、船舶、飞机、机电设备的主要产区,并且在医药、食品加工等行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代表性支柱产业:钢铁、冶金、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

与支柱产业相契合的特色院校名单:东北大学(钢铁、冶金、机械为主打特色)、大连理工大学(钢铁、机械、船舶工程为主打特色)、沈阳工业大学(机械为主打特色)、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化为主打特色)、东北石油大学(石化为主打特色)、辽宁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为主打特色)、沈阳化工大学(化学、材料为主打特色)、辽宁工业大学(计算机、机械为主打特色)、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机械为主打特色)、吉林大学(车辆工程、计算机、材料、测控为主打特色)、长春理工大学(机械、光电、计算机为主打特色)、长春工业大学(机械、化学、材料为主打特色)、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气、通信、计算机、材料为主打特色)等。

代表性特色院校解读: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东北大学在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个中国“第一”,如中国的第一个建筑系是梁思成和林徽因教授在东北大学设立的,中国的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和第一台医用CT机诞生在东北大学,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是东北大学的学生,中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在东北大学,等等。

东北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高校,目前已形成了面向基础产业的特色优势学科(冶金、材料、机械、矿业等)、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学科(自动化、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科技哲学、管理、行政学等)协调发展的格局。

东北大学冶金工程实力很强,名列全国前三。东北大学钢铁冶金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钢铁冶金学科,在原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包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以及特聘教授岗位等方面均为首批获准。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本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科。在钢铁冶金学科的绝大部分研究领域内,尤其是在研究生培养能力方面,本学科不仅在省内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在全国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该校的大部分工科专业都是学校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自动化专业在全国学科排名第二,与排名第一的清华差距不大,是学校录取分数最高、学校最重视、各种科技大赛得奖最多的专业。冶金工程专业是东北大学传统的强势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二,就业率高,毕业季全国大型矿企都会来招聘,中国两大航母级的钢企宝钢、鞍钢现董事长都是东北大学毕业的。矿物加工工程在全国学科排名第一,在北方的影响力还不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专业也走在全国的前列。另外,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采矿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也很强,是学生报考的热门。

大连理工大学于1960年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111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也是自主选拔录取“卓越联盟”成员高校。该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部级科技奖励3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2项。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于1999年,由原机械工程系、模具研究所和工程训练中心整合而成。机械工程系成立于1949年,是该校最早设立的8个系之一。2010年,该校的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共同组建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学院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是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拥有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米技术及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精密,特种加工及微制造技术教育部(B)类重点实验室、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起重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原大连大学工学院的造船系,成立于1949年4月,是该校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船舶工程学院设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该学科是国家“九五”“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985”重点建设学科,具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学科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博士点授予权,下设“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博士点与硕士点。

吉林大学始建于1946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这是学校努力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软实力”。目前,在本科专业方面,该校的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电子学、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学等一批优势专业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名牌特色专业群。

提到中国汽车行业的专业人才教育,吉林大学绝对是一处令人膜拜的圣地。吉林大学在行业里的地位是公认的,不但拥有国内汽车类专业领域最早且唯一的部级重点学科——车辆工程,而且拥有国内唯一的汽车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工程学院郭孔辉院长。该校的汽车学院也是中国目前实力最完备的两个汽车学院(系)之一,另一个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吉林大学的汽车学院被称为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摇篮,也是长春一汽集团的后备军,目前拥有三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动态模拟实验室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散布在天南海北,遍布国内汽车行业。无论是汽车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管理机构,或者是国内各个拥有汽车专业的高等院校里,都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可能是生产教学一线员工,可能是中层管理人员,甚至是行业风云人物。吉林大学汽车类专业如此厉害,还因为吉林大学完善的相关学科设置,比如交通学院、机械学院、材料学院等,都与汽车行业有着科研和人才培养关系,给汽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不久前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院庆五十周年时,香港大学亚洲汽车之父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位院士也加盟该院,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看来,吉林大学汽车学院享有“中国汽车工业人才之摇篮”的美誉,真是实至名归。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隶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坐落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是第一家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样板学校,是国家首批“985”工程、首批“2011计划”牵头高校之一,也是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和中国顶尖学府“常青藤联盟”的重要成员。

哈工大是东北地区的最高学府之一,其在国防、航天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哈工大的力学类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8个学科排名全国前十。飞行器动力工程是国防特色专业,核反应堆工程是国防紧缺专业,这两个专业在哈工大均具备很好的软硬件条件,就业率很高。文科类专业中的社会学(省重点专业)、俄语、日语等专业也有不错的口碑,在东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

该校的机械工程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之一,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始终名列前茅。机器人理论与技术、超精密加工与纳米加工、特种制造、自动化与数字化制造等特色研究方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是全国重点学科。

不仅如此,哈工大始终保持航天、国防特色,攻克了大批航天、国防关键技术,科研实力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先后成功研制并发射“试验卫星一号”和“试验卫星三号”,创下了国内高校两度研发小卫星、连战连捷的纪录。为“神舟”号研制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提供多项技术支撑,是全国唯一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的高校单位。此外,该校在机器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同年更为现名。

该校紧紧围绕辽宁省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和抚顺市建设中国北方石化城等发展战略,在原有石化、机械、信息等工科学院的基础上,新组建增加石油工程、化材、环境、计算机等工科学院,形成了以重点学科为先导的石油化工、石油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生物、化工机械、控制工程、信息工程、经济管理等体现行业和地区经济特色、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群。学校还注重培育新兴、交叉和应用学科,发展人文和社会学科,先后建立了一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专业。

该校石油化工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建校时成立的石油炼制专业。始终保持鲜明的石油化工学科特色。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应用化学2个本科专业和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化学工程3个硕士点。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科研工作一直走在学校的前列,形成了重质油加工、清洁燃料生产、非常规石油资源与生物资源利用、石油加工助剂与添加剂、新型能源材料化学、石油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石油物性与化学、分析测试新技术、新型反应与分离技术、石油化工节能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

辽宁科技大学始建于1948年,坐落于钢铁名城鞍山。1958年成立本科学院——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2006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该校培养出以冶金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宝钢集团创始人黎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顾问、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吴溪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特别是冶金工业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做出历史性贡献,享有“钢铁摇篮”之美誉。

第3篇:有机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教育;应用

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也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与数字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典型代表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而且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发的明显和重要。不但应用于关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包括军事、农业、商业及工业等,为国家的繁荣和人们的生活安定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然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和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近年来,计算机的普及也渐渐转变了人们的思想,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观念也在逐渐的转变,开始越来越依赖这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和应用方面的内容,对于计算机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得借鉴意义。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发展现状

计算机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提倡,又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体系[1]。一般来讲,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以电子管为主要原件;第二阶段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第三阶段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第四阶段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第五阶段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

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五阶段,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技术逐渐以多种方式并存,多种机型共同发展为主要标志。同时对与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与教育也特别广泛,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均有计算机的培训机构;同时在学校中也都开设的计算机技术学科,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学习和应用。

1.2发展趋势

尽管计算机技术在现阶段已相对成熟,然而随着各国学者的不断探索,其还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因此在未来也主要概括在以下两个趋势进行发展[2]。

1.2.1结构化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首先是结构化发展明显,从纵向来看,计算机技术逐渐由大型到小型进行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到如今,也出现了用于特殊情况的巨型化计算机和微型化计算机。

从横向来看,计算机技术能够进行自我修复、升级和增长功能。这体现了计算机所具有的独立性、智能性、累积性和渐进性的特点。而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结构也呈现了折中兼容的趋势。

1.2.2空间化发展

计算机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则是其空间化的发展。其中包括复杂性特点、多样性特点、高集成性特点及人性化特点。经过重组和更新,计算机技术更加复杂,以适应其逐渐微小化的特点;对于多样性来说不仅在形式上,在其功能上则适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对于高度集中性来说,其内部元件则更加的集中,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工作环境,同时其应用领域也呈现集中的特点;关于计算机技术等人性化发展,是其基本特点,通过代替人脑进行工作,同时兼有评价、审核和计算的功能,更加的便捷和高效。

二.计算机技术培训教育

2.1教育特点

鉴于上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因此对于见算计技术的教育和培训方面,也具有其相应的特点[3]。

2.1.1实践环节强化

在计算机的教育方面,尤其强调实践和操作要求,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对其输入有用信息,才能够输出相关的信息。如此才能培育高质量的和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在实践阶段必须得以强化。

2.1.2培养方式变革

由于计算机教育不同于其它的学科教育和培训,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通过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这就强调了在实践中实施问题——解答——分析的过程来实现。同时,各个环节都要彼此相关联进行。

2.1.3面向职业需要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呈现专业化特点,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根据学员的不同职业性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分析、计算等方面。同时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进行实际操作,以适应本职工作。

2.1.4多种模式并存

鉴于计算机的发展多样性,对其培训也要具有多样化特点,即多种模式并存的培训理念。不但包括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多样性,还包括应用领域的多样性。

2.2教学措施

在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与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进行一定的措施[4]。

首先需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的认识,以增加学习的观念,并培养学习习惯;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要坚强建设,提供其综合实力;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要不断完善,同时提高对学习相关设备的认识和支持;最后以计算机为依托,结合教师、学生和设备等各种资源,已达到综合利用。

2.3计算机技术教育新方式——协作式教育

在目前的计算机教育中,随着应用范围的广泛和深度的不断加强,单凭自身的能力已经无法完成给定任务,因此有关的学者逐渐提出一种新的学习及应用模式,即协作式教育[5]。通过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对计算机的学习和应用效果提高到了你一定的水平,这种模式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3.1应用领域

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包括诸多的应用领域[6]。包括课堂教学与培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办公自动化管理;医疗分析;工业生产的检测与维护等,都过对其进行数据或者其他相关心得输入,从而得到理想中的数据,包括音频、视频、图像或者曲线等方面。

3.2应用产品

同时也派生出多种应用产品[6]。例如人机智能化和一体化计算机,主要用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环境。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升级套件和软件等产品,与计算机进行结合,从而实现综合应用。

3.3关键技术

就目前来说,计算机在应用过程中,所运用并体现其优越性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压缩/解压技术;各类标准和协议;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以及相关的驱动软件技术等。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介绍,说明了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和培训至关重要,不仅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科技型和先进性,同时也是在其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顾桂英.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2008.6

[2] 冯航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今日科苑.2011(4)

[3] 王君.阿迪拉.计算机课程专业知识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22)

[4] 刘映杰.马义德.张新国.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教学应对策略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2(3)

第4篇:有机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有机化学;高考复习;知识链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生活中有机化合物无处不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物品,如医药、有机肥料、食品、炸药、香料、塑料和一些建装修筑材料等都是有机化合物。人体是一个有机体,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有机化学学科对于人类征服疾病如癌症、控制遗传、延长寿命将起到巨大作用。所以学习有机化学和了解有机化合物性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是自从2006年9月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以后,高中的有机化学教学“岌岌可危”,这不是耸人听闻。有机化学教学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怎样改变已经边缘化的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在2016年我省高考并入全国命题的背景下怎样做好高三有机化学总复习,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实验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设置、高考考试方案与我省教学情况

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高中化学学科由两本书、两个体系(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变成两个必修模块(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和六个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化学中重要分支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必修2》与《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前后配合教学。根据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高考必做题出自《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知识,选做题出自《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知识。考生要完成化学必做题以及二选一的选做题。所以高考理综化学卷的有机化学知识考题出现在试卷的两个地方,一是试卷Ⅰ的必做试题,二是试卷Ⅱ的选做试题。这样就产生两类考生:(I)类考生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选做题,高考只考有机必做题不考有机选做题;(II)类考生以“有机化学基础”为选做题,高考既考有机必做题,又考有机选做题。

自主命题的我省高考理综化学卷的特点是:两道有机化学试题,一道是有机选择题(必做,6分),一道是有机选做题(选做,13分)。由于以《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知识命题的选做题,结构复杂,考点多,试题的答题点一般前后有关联,回答时容易造成失误,其题目给考生的总体印象难度高于“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从这几年我省考生化学选做题的答题情况看:90%考生选做“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

考生不选“有机化学基础”选做题,有机化学的必做题又是一道简单选择题,在应试教育思想还在校园中挥之不去的情况下,其结果是: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我省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现状是什么?大部分学校《化学必修2》的有机化学教学“草草过场”,《化学与生活》(一般学校此模块教材都不订)模块教学“青蜓点水”,高三有机化学总复习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有机化学必做部分考什么复习什么。

2016年我省高考将并入全国命题范围,全国卷理综化学卷有机化学试题在必做题中分布增多(必做部分:有机选择题平均1.5题,26、27、28填空大题往往以有机物作为试题背景),我省必须改变当前有机化学的教学状况与复习办法。

二、基于选择不同选做题的两类考生的高考复习方案

重视公众有机化学的科学素养,培养或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有机化学研究的行列,提高高中课堂有机化学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考虑,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对这两类考生应该采取复习框架相同,复习要点、要求、时间不同的方案。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有机化学教学要求和高考考试大纲有机化学考点,构建有意义的有机化学知识链,开展高三有机化学总复习,具体见表1。

说明:(I)类考生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选做题,只考有机必修不考有机选修。(II)类考生以“有机化学基础”为选做题,既考有机必修,又考有机选修。

* 有机化学实验复习可并入高三总复习“化学实验专题”。

三、高考有机化学选做题的难点突破

高考有机选做题的题型怎样?命题有什么特点?难点在那里?教学中要怎样突破难点?分析2010-2015年全国I卷理综化学有机选做题,发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特点:

1.有机选做题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2.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景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下面以2015年全国I卷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为例说明解题过程(试题略)。

本题的考点是:有机物分子结构,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此题目学生“怕”在那里?难在何处?“怕”在有机合成路线步骤多、过程复杂。“难”在分析推断各步骤时,如果卡在“一步”或错在“一步”,都会影响试题答案的正确性。事实上此题若能采取以上介绍的分析法,即直接从反应物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 推理思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等,不难推断试题的各步反应。

(1)步骤①⑤,从乙炔与丙酮分子含有碳碳或碳氧不饱和键,且反应前后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判断该步骤发生加成反应。

(2)步骤②⑧根据反应物由反应前的小分子变成反应后的高分子,且有不饱和键,判断该步骤发生加聚反应。由此可推出C4H6O2分子烃基处有一个双键。

(3)步骤③根据反应物分子有酯基,反应是在酸性溶液条件下进行,判断发生酯类水解。

(4)步骤④根据产物是聚乙烯醇缩丁醛,说明该步骤是聚乙烯醇与丁醛的缩合反应,则D为CH3CH2CH2CHO。

(5)步骤⑥根据反应物分子有一个叁键,氢气是加成试剂,该步骤是加成反应。

第5篇:有机化学的特点范文

为调查农村中学学生科学学习动机,我们采用了胡卫平著《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中的“中学生科学学习动机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包括科学特点、个人发展、升学就业、远大理想、教师教学、交往动机六个大的方面。

我们对学海中学初一到初三的学生共394名学生(每个年级取两个班)进行了调查,经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第一,“科学的学科特点”是学习科学的主要原因随年级的变化,如图1。

第二,“提高素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动机随年级的变化,如图2。

第三,“升学就业”是学习科学的主要动机随年级的变化,如图3。

第四,“实现远大理想”是学习科学的主要动机随年级的变化,如图4。

第五,“教师教学水平和师生情感”是学习科学的主要动机随年级的变化,如图5。

第六,“交往动机”是学习科学的主要动机随年级的变化,如图6。

由图1~图6以及对具体项目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科学的特点”是中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同学对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科学现象感到好奇,因而产生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愿望;大部分同学看懂科普读物中的趣味现象,弄清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也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初三年级学生认为“科学的学科特点”是学习主要原因的百分比比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而教学中又没有充分重视实验和直观的原因,更何况还有沉重的升学压力。

第二,认为通过对科学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素质的学生人数随年级增高而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中学科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但现在往往不能将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三,认为“升学就业”是学习科学的主要动机的学生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加。七年级科学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故而所占比率并不高,到初三是一个突变点,这与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有关。

第四,具有远大理想的学生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降低。这与胡卫平教授在1998年的调查结果不一致。这也反应现行教育中理想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第五,教师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机的影响随年级的增高而逐步减少。这一方面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因为初中的学生依赖性强,自控力差;另一方面可能与教师教学水平有关。在调查中发现,高水平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喜欢其所教学科。

第六,中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交往动机随年级增高而减少。这一点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第6篇:有机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24

高职和大学的教育存大着一定的差别,其表现主要有两点分别是: 在培养的标准上,高职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在培养的形式上,高职以社会的需求为目的,以适用的能力为主设计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重点进行培养人才。有机化学属于药学专业一门比较重要基础性课程,可以直接称其为药学的核心。在经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后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药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合成,了解药物的结构及药效的相互联系。为以后的药物生产,药物质量的检测及新药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有机化学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非常出色的教育工作人员。针对教育方法他们提出了很多观点。从总的方面来看,所有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的学习还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水平差课时少有机化学知识应用广的一些主要特点,提出了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着重关注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尽一份力。

1 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药学和有机化学的是同时存在的,他们一同走过了极为久远的历史路程。有机化学是在19世纪初其出现的,有机化学当时注重的是关于有机体的问题,针对的目标大多数是,从有机体中经过分离纯化的有机化合物。药学的持续发展,也在带动着有机化学的进步。我们坚信药学和有机化学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它们依旧会相互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发展。因此学生们如果能把有机化学学好可以为药学专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 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

有机化学所研究的是有机化合物这一门科学。研究其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及命名,以及有机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变所遵照的规律等。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来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整体性特别强,大多数教学内容都遵照各官能团化合物来给章节顺序排列,但它们没有被孤立也不是零散个体,他们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因此把握好有机化学教学的结构,对于学好这门学科是比较有益的。

3 有机化学在高职药学专业中,探讨内容整合、编排方式及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材的,高职医药类专业大都选择用刘斌主编《有机化学》,内容主要以官能团教授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的主要化合物,着重讲述构效关系有机化学原理。在结合高职教材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重点介绍,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并运用有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避免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讲述,应尽可能的采用药学普遍的化合物及化学现象的案例,增强实际应用性。在有机化学的教学经验中了解到,如一程不变的按原来的课本的顺序拿过来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人员与学生都会感到自如,但当把教材的内容学完后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感觉有机化学的知识太过复杂,各种化合物品种众多,需要硬背的知识太多。在这样一种问题上,依照大学的有机化学课本,对高职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编排和调整,全部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绪论、命名和异构 ,这一部分是讲述,有机化学的历史、基本理论概念这些基础性的内容。学习有机化学这类学科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自信心。如果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对学习就没产生兴,让学生对这一学科失去自信心的话,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都会是一种折磨。因此开始对基础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非常重要的。这就使教师用简洁易懂、有趣的方法把有机化学的内容在药学中的作用,展现给学生。用易懂的形式把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给同学,让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第二部分,几章化合物的相关内容。这几种化合物比较简单,主要的难点就是对学生清楚讲述基础的有机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及术语,讲述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水平。第三部分,讲从醇到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内容。这一章节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有些杂乱不好理解,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察觉,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位判定的。因此本章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在了解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清楚并分析各类化合物其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各类化合物电子效应,只要掌握其分析的方法,推测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就容易多了。并且是高职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主要目的。第四部分,有机合成的简介,在有机化学中,最难学习的部分便是有机合成,其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转化反应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的逆合成分析思路。使学习者对整体内容关于化合物性质归类汇总,在其思想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然后经过多多的练习来设计形成思路。对于高职的学生这章的内容难度较大。

4 结束语

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必须要跟学生说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在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再把有机化学这一W科的基本特征展现给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到主题的内容上。此种方式的学习经进实际的实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应随着目标人才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许玉芳.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黄声岚.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法探讨[J].海峡药学,2014,26(03).

第7篇:有机化学的特点范文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教学愈加重要,在党校计算机教学也同样是重要的,同时,党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对象为党员,因此,教学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党校计算机教学应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注重学员的实际操作,才能满足党校计算机教学的需求,才能符合党校学员的实际需要。文中将对党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特点,给出提升党校计算机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改革;党校;计算机教学;成效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化,党校计算机教学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将计算机理论与实际操作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党校计算机教学根据其学员的特殊性,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党校计算机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将对党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阐述党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将给出提升党校计算机教学的具体对策。

1 党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党校计算机教学逐渐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党校的不断发展需要计算机教学,党校学员的不断进步需要计算教学,党校学员在学习党政理论与计算机理论的同时,要注重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才能实现计算机在工作中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传播愈加深入,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了党校教学的必然选择,党校作为给国家培养党政机关专业人才的基地,更应该尽快的熟悉计算机教学,并对其教学不断进行创新、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党政机关工作的需求。同时,党校计算机教学要根据党校教学的具体特点进行安排,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养成,根据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2 党教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党校计算机教学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创新教学,才能满足党校计算机教学的需求。党教计算机教学的主体比较特殊,并且教学主体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教学的设计。党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主体为党员,首先,党员的文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博士、硕士、中专、高中等,文化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计算机教学,同时,对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掌握也会因文化水平而有所差异,文化水平偏高的学员对计算机的适应能力较强,反之,文化水平偏低的学员对计算机的掌握会比较缓慢。其次,党员的年龄差距较大,相比年长的学员,年轻人对计算教学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掌控能力都会比较快速,但年长的学员其政治理论基础较好,可以将政治理论与计算机技能实现更有效的结合。再次,党校计算机教学的学员普遍都有自己的家庭,其家庭对计算学习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致使学员的学习精力不足。最后,学员对计算机的认识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学员对计算机都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可以实现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但小部分学员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存在空白,在日常生活中甚少了解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严重制约着计算机教学的开展。

同时,党校计算机教学需要协调学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党校计算机教学要兼顾学员的工作与学习,实现对工作负责,并能够掌握学习内容。党校计算机教学需要在较短时间内,使学员获得较大的进步,计算机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更好的服务于工作需求,这导致学员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对计算机知识将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对工作有帮助的将进行学习,所以党校计算机教学要根据学员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并逐渐深化计算机改革,最终实现党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3 提升党校计算机教学的对策

3.1 调整教学内容

党校计算机教学根据教学主体的特点,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党校计算机教学的主体是党员,党员在文化水平、年龄结构、知识理论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求党校计算机教学要采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并根据学员的需求对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不断进行调整,才能满足学员对计算机的需求,才能实现党校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党校计算机教学根据学员的差异进行分层式教学,让每个学员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计算机教学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并注重学员的实际操作和其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与操作能力的提升,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学员学习的需求才能得以满足。党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其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创新,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联系,让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活力。

3.2 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党校计算机教学要积极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保持学员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党校计算机教学的效果。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部分学员对计算技术都有基本的掌握,但还有一部分学员未曾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学习还存在畏难心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努力,提高学员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并逐渐实现学员的自主学习,才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掌握计算机的能力,才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作中,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3 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

党校计算机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党校计算机教学要实现改革,紧随计算机发展的潮流,党校计算机教学通过不断的改革,能够教授给学员最先进的计算机理论与技能,从而保证党校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提高党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4 总结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愈加频繁,党校计算机教学是重要的,其不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提高党校学员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学员的工作效率。文中对党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提出党校计算机教学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不断进行调整、创新,同时,文中给出了提高党校计算机教学的具体对策,相信,通过这些对策的逐步落实,党校计算机教学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昊.论党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J].黑河学刊,2014,2(02):152-154.

[2]梁丽江.对党校计算机教学的两点认识[J].党校教育,2000,(04):92-94.

[3]雷花妮.党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11,9(43):160-161.

第8篇:有机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警察院校;学训研战;教学改革;计算机教育

随着我国迈入信息化社会,犯罪手段越来越智能和隐蔽,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在这种形势下,以“金盾工程”为依托的信息警务应运而生,引导着中国警务改革的新潮流,科技强警、警务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在各级公安机关展开[1]。当前的警务工作,无论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还是警务管理,都已经同信息化深层次结合,且更是朝着“智慧化、大数据化、网络云化”方向发展[2]。如何培养满足公安工作需求、具备一定实战技能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是当前各个警察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不少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但大多是解决某一个方面问题[3,4]。本文以“学训研战”人才培养模式为视角,对当前警察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体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学训研战”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学训研战”相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新兴人才培养模式,其思想可以归结为“学为基、训为战、战促训;以研促战、以战促训、以研促学”。“学”是指传授知识,理论教学,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训”是指各类技能训练,以警察院校为主,公安机关为辅,制定训练项目、训练大纲以及考核方式,力求达到实战要求。“研”是指各领域的科研,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针对需要,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创新,提高实战装备和技术水平。同时在科研过程中促进教学内容、训练项目的更新,提升教学质量。“战”是指实战训练,通常是以业务实践或实习实践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公安一线工作。通过实战训练,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发现教学内容、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学训研战”培养模式中,“学”是基础,“训”和“研”是手段,“战”既是培养目标,也是“学训研”的检验方式,更是警察教育改革的动力。同一些职业教育的“产学研”培养模式相比,“学训研战”培养方式更加细化,目标更加明确,更好的符合警察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出满足工作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于“学训研战”的计算机教学问题分析

警察教育身兼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任务,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某一个教学领域。因此在教学教法上应该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特别是计算机教育,由于应用领域的差异,势必与普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下面就从“学训研战”培养模式的视角,分析当前的警察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这里的陈旧不仅指授课内容还有课程设置方面。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讲授的计算机系统与软件都落后与当前主流一代甚至数代,使学生在实践中不得不再一次自学。另一方面,课程设置脱离实训实战要求,没有设立相应的课程,照搬其他学历或者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没有突出警察教育的特点。

(二)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是教学领域的一大通病,虽然有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出现,但不符合警察教育的特点。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计算机犯罪方法层出不穷,需要警察拥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思维逻辑。但是,当前大多被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授,学生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训练环境落后

计算机教学实训环境分为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包括实训项目设置、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和各类警务信息平台,硬件环境则包含了计算机硬件、网络设施以及警务专业技术装备。不幸的是,不少警察院校认为设立几个计算机实验机房就是良好的训练环境,这种观点导致缺乏符合实战需求的实训项目、缺乏各类专业警务信息平台以及技术装备,不能达到警察教育的训练目标。

(四)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警察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公安一线的实战经验,不了解公安实战中的具体需求,无法结合公安实战特点开展计算机教学。另一方面缺乏实战经验,不能准确把握科研方向,科研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五)缺乏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警察院校也不例外。但评价体系较为单一,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不能做出有效评价。

综上所述,在当前警察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理论教学与实际需求不统一、实践教学与实战相脱节、教学方法简单与教师实战经验有待提高等问题,其根源一是没有认清警察教育的特殊性,二是没有一个明确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基于“学训研战”的计算机教学改革

“学训研战”是根据警察教育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是根据公安工作需求,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整,使得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教学评价更加符合警察职业教育,达到培养满足各警种需求的合格人才的目标。下面从“学训研战”培养模式的视角出发,谈谈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根据专业特点,强化教学侧重点,更新教学内容

对于警察院校不同的专业,应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向和各警种发展的特点,突出各专业计算机教学的侧重点,形成符合各警种需求的计算机教学目标。对于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根据当前警务信息化的特点,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网络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各项基础技能,满足警务工作中信息化要求。而对于信息类专业,例如公安情报、计算机犯罪侦查、网络安全与执法等专业,则需要细化专业需求,设立相应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使得学生面对复杂的计算机犯罪活动,能够学以致用,在情报收集分析、计算机犯罪侦查等警务工作中突出专业能力,成为复合型计算机人才。

(二)被动教学变主动学习,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

改变当前被动式的课堂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我要学”。这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不再是简单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而是根据警察院校的特点,树立学生“我是未来警察”的观念,将教学知识点以案例—问题一体化、项目驱动等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对于计算机基础类知识,以项目驱动等方式,通过实施项目任务完成知识点教学,例如通过“利用word进行犯罪现场绘图”、“利用excel进行简单情报收集分析”等任务能够完成办公软件的知识点教学。而对于计算机专业课,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案例重现等方法设立相关问题,在案例—问题的转化过程中完成网络知识、数据恢复、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例如利用钓鱼网站诈骗案例,可以设置“如何防范、侦破此类案件”,“模拟钓鱼网站获取相关信息”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任务。

(三)满足“实地、实兵、实景”需求,加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对公安一线的实战案例、实战方法进行调研,加强警察院校与公安实战部门的交流,充分了解警务工作中信息化战法与应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设立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大情报通用平台等实训环境,并作为全校性的实训课程。同时,面对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设立计算机取证、公安情报检索、网络攻防、数据恢复等专业实验室以及相关的实验实训项目,贴近“实地、实兵、实景”,更好的为理论教学提供实践环境。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到公安一线进行业务实践

同公安一线实战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教师定期到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实践,一方面提高教师公安业务水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更新授课内容,紧跟警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拓宽科研领域,通过业务实践,开展科研工作,更好的为警务工作服务。目前,公安部实施的“双千计划”就是很好的体现,对于教师个人以及实战单位,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五)建立多元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发展学生,教学评价体系不应简单的通过成绩来实施,应该建立多元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过程的一系列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认知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实施相应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面对当前警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培养合格的数字化警察是警察职业教育的一大难题。警察院校应积极面对存在的问题,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加强能力训练,提高专业技能,突出警务计算机教学特色,为新时代的公安工作培养更多、更精的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强.论完善我国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D].东北大学,2009.

[2]顾晓军,王新猛.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警务云思维[J].森林公安,2014,(5):28-29.

[3]杨明,王任华.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2):94-97.

第9篇:有机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教学策略

部分学生由于对高中有机化学没有掌握到学习要领,因此对化学知识吸收能力不强、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出现知识拖欠情况,逐渐跟不上课堂进度,进而陷入学困境地。针对这一问题,高中化学教师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本文中笔者所要重点提出与研究的。

1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教学的最佳时机

对于任何学习科目而言,良好的学习兴趣都是其能够主动投身到学习过程当中,在课堂上完全跟随教师的思维而展开学习和理解活动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所以教师在展开有机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选择更加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思想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表现的教学时机,在课堂上引入新内容、新观点以及教学重点等。由于化学本身是与现实生活、人类生活科技进步、乃至于人体机能构造都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这样一种关联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例如,整个高中化学教材的设置,其内容划分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两大版块,当无机化学的学习结束之后,学生随即而来接触到的就是有机化学,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因为接触到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而感到好奇和兴奋,这本身就是一个兴趣拔高点,也是教师可以用来把握教学的第一个最佳时期。

2处理好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高中有机化学部分的教材内容涉及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必修板块和选修板块。相对而言,前者是内置于“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部分展开的较为笼统的介绍,而后者则是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有非常详尽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与模块设置。鉴于此,教师在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就需要充分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过渡和缓冲心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下述两方面内容:首先,时刻把握化学课程学习的主题与精髓,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同时这也是有关有机化学学习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在解决诸多有关该系列内容的题目当中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指的是学生必须充分认知和理解“官能团”在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和所扮演的角色,在通过必修课程模块当中理解和掌握到一定有机化学代表物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官能团”的一致性,由代表性物质引申出一系列具有相似性或关联性的物质,例如从甲烷到乙烷,甲醛到乙醛,甲醇到乙醇的过渡;或者由乙醇过渡到一半醇类化合物和其它经济基化合物等,实现从个性到共性的推论。其次,充分认知和理解自然科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例如在学习脂肪烃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充分采用“复习再现、迁移提高”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演示甲烷、乙烯等有机化学物质的立体模型,通过复习、总结出个性特点和结构规律;然后通过学习迁移,根据有机化学学习的关键点“结构决定性质”,进一步的出所有有关烷烃、烯烃的结构化学式的表达方法、结构特点以及其性质表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手动的观察过程中,能够更为清晰和直观到感受到有机化学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从而在由手到眼、再到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思维判断能力和类比迁移能力。

3利用多媒体或其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有机化学当中所涉及到的物质大多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特征,其内部空间排列、次序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都呈现着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会为学生理解和充分认知这一章节与该系列内容的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各类辅教学资源(挂图、视频影像、立体模型等)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引入各类现代化的辅教学设备,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有机体的空间构型、元素比例、结构排列以及同分异构等问题产生非常直观的认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关联性,从而起到加深学生学习效果与理解力、记忆力的作用。

4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者而言,在教材设置促使其必须有传统无机化学转向有机化学进行过渡时,会出现思维上和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其不仅表现在解题过程和理解问题中出现的“不适应”,也表现在课堂上传统的思维模式却没有办法接受全新的知识讲解过程,事实上这些都是由有机化学这一全新知识模块其独有的特点所造成的。相对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从整体课程的设置以及内容的排不上来说,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记忆点都比较少,需要强行理解的部分也不多。但是由于有机化学本身是“结构至上”的一系列内容,因此多样的组合导致了多样的变化,也导致了学科的复杂性,这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出现了不小的挑战与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学生就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不断提升自我的思维判断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展开有机化学的学习。

5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是整个高中化学进程中的关键点与难点。对于化学教师而言,为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教学的最佳时机;处理好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利用多媒体或其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克服对于有机化学学习的困境,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对知识理解和内容吸收的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周莉.新课改下有机化学教学有效性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3,20(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