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精选(九篇)

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

第1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听课数量:

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至少20节,校级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二、听课类型:

1、随堂听课:学校行政、中层、教研组长等事先不打招呼随时进课堂听课。

2、预约听课: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老师同伴与有关教师及学生家长预约,确定听课时间、教学内容及形式等,进行听课、评课。

3、教师自报听课:由教师个人提出申报,邀请学校领导、同伴和自己一起切磋教学方法。

4、教研活动听课:根据期初制订的教研组活动安排,由教研组长召集组员围绕主题有准备地进教室听课。

5、公开课听课:镇、校统一组织的研讨课、展示课、评比课等。

三、听课要求:

1、听课前应了解执教老师的教学内容,带着问题做好听课前的准备。

2、听课教师按时进入教室,坐在后排听课,听课过程不评论,听课中途不离场。

3、听课过程要有记录:标明日期、授课人、班级、课题;有重点地记录下教学过程;撰写教学建议和总体评价意见。

4、班主任尽可能多听本班课,以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学习情况;任课老师以本学科为主,鼓励跨学科听课,借鉴其他学科教师的长处。

5、听课后要及时与执教老师交换意见。

四、评课要求:

1、评教学理念:依据课堂教学过程与二期课改理念,评议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2、评教材处理: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容量是否妥当等。

3、评教法运用: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评学法指导:评议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情况。

5、评教学过程:评议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等。

6、评教学效果:评议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形成程度、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五、检查与考核:

第2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校长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有利于不断总结和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有利于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了解教师的备课状况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情况;有利于掌握教学管理的主动权,改善管理效能,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校长听评课应做到“六看”:一看教师的敬业精神;二看教师的教育理念;三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四看教师的教学技能;五看教师的课堂效果;六看教师的仪表。

一、听前准备

盲目是高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校长盲目听课与有所准备地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听过这节课的内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听课类型

校长对所听课的听课目的应当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种课型:

1.调研课。听这类的课,目的是了解教师执行课标和教学计划情况,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课前准备、处理教材能力、驾驭课堂能力等。听这类课是校长监督、督促教学的一种最经常和最普遍的形式。

2.指导课。听这类课多数是针对教学能力偏差或刚上岗的新教师。校长听课之后,主要是给予他们帮助指导。校长要同他们一起备课,研究课标、分析教材、选择教法、预设方案,必要时还要指导试讲,每次听课后应及时提出意见,只要可能,还应连续进行随班式听课一段时间,直至该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不足有了明显改进。

3.推广课。推广性听课,目的是推广优秀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听课对象是对教学有造诣的优秀教师。这种听课具有选择性,首先要发现好的经验,校长在听课时要善于观察、鉴别、发现教师典型的经验、合理的模式、灵活的调控、科学的方法等,还要帮助教师反复探究、总结提炼,形成特色,逐步推广。

4.观摩课。听这类课,对象一般是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听这类课的目的在于进行研究实验,校长对那些热衷于教学改革,不断探究的教师,应给予支持与鼓励。对于实验研讨课成功与否,校长不可指责、埋怨。关键是发现问题与不足,针对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整改的方案,从而使教改实验不断完善,日臻成熟。

5.评选课。听这类课的目的是为了评选优质课或推荐教学能手。听这种课要按照有关的评判条例,客观、公正、合理地进行评判,结论力求公正准确。评议时,应采取统一标准,在对比中选优,在选优中总结,将评优与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三、听课方式

校长听课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即打招呼听课、推门听课、跟进听课。

1.打招呼听课。其做法是听课前一两天向教师打招呼,让教师充分做好准备。这种听课要全方位地观察课堂上师生的活动。如对教材的处理、环节的安排、课堂的调控、活动的组织、交流与互动、多媒体的使用、练习的设计、板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风格和特长等,然后进行指导性评课。

2.推门听课。目的在于真正了解每个教师常态下的教学水平与工作态度。听这种课能够督促每位教师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尤其对那些学生和家长意见反映多,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老师的课,应特别采取这种听课方式。运用这种听课方式要注意:(1)听课前校长要深入学生了解进度,熟知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架构教学方案。听课后诚恳地和老师交谈,做到有的放矢。(2)利用例会提前向全体教师打招呼,请大家有所准备。这种无个人针对性的“告示”会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师对“突然袭击”式听课的心理承受力。

3.跟进听课。目的是帮助教学能力较低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适应教学需要。这种听课方式,要求校长要全面审视每一个教学环节,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思想的渗透,从知识的逻辑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从教学风格的体现到教学机智的发挥……校长都要悉心观察,认真听取。其次要抓关键,突出重点地听,主要抓住四大重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恰当、教材内容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课堂活动的组织是否合理有效、课堂教学是否高效。

四、评课方式

评课,是听课之后,对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校长评课应依据听课的类型与组织的形式,采取不同的方式。

1.个别交谈。这种形式是在听课人数较少或集体听课后,觉得某些问题不便在公开场合谈,而采取的交谈方法。先由执教者比较详细地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与校长交换对课的看法和建议。这种评课的好处是:首先,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交谈,容易建立宽松和谐的谈话气氛,可以诚恳地交换意见;其次,时间充足,探讨比较深入;最后,面对面的交谈,信息反馈及时,可以防止校长对课的片面理解。这种交谈法比较受老师欢迎,应该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2.集中讨论。这种形式适用于示范课、公开课、实验课和观摩课。这些课的听课人数比较多,有领导、教师,有时还有校外的同行、上级领导和教研人员。评课可采取下面的方式。第一步,执教者介绍教学设计的意图及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依据。第二步,评课教师可根据听课的情况及执教者的介绍,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提供给大家研究与讨论。第三步,校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对课做一个基本评议。归纳出几条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若干条应注意的问题,增强大家对这节课的总体印象。

3.书面评议。这种评课方法,可以弥补当面评课的缺陷。有时由于教师的课程的原因,或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深入挖掘与评议,可采取书面评议。书面评议有许多好处,由于校长听课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形成的意见,见解说的透彻、有据,也是个很好的总结,有利于升华到教学理论的高度。这种评课要求校长做到:一是要把听课的情况做认真回忆和整理,二是要切实用教学理论来进行分析判断,评得有理有据,让老师信服。

五、评课五忌

校长评课是对课堂教学透彻地分析和总结的过程。通过评课,及时与教者认真分析这节课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与努力方向,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校长评课应做到以下六忌:

一忌应付差事。校长评课不能—味地说好,还行……含糊不清,根本提不出什么好的意见,讲不到点子上来。这样的评课,—没有指导性;二没有总绪陛;三没有理论性。只能降低成长的威信,是不可取的。

二忌百般挑剔。校长听课之后,千万不能百般挑剔,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教师上课总会有许多优点也存在—些不足,存在问题在所难免。为此,校长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千万不能百般挑剔,造成教师的反感。

三忌不懂装懂。不管校长的学识水平怎样高,都不可能对各个学科都精通。尤其是担任校长工作时间长了,业务上也会生疏。这就要在听评课时抱以虚心的态度、探讨的语气,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讲个不停,不得要领,甚至闹出笑话,遭到教师蔑视。本专业的要全面听,非本专业的听理念和方法。

四忌固执己见。因为评课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如果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要发扬民主,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能议课的尽量采取议课的办法。切忌运用行政命令来进行评课。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评课就很难实事求是,造成不良的后果,这也是不足取的,是校长听课的大忌。

第3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督导员;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60-02

教学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进步的基石,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教育的长久大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生源会越来越少,高校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作为培养人的基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高校在竞争中屹立不倒的关键。可以说,教学质量要得到保证,教学效益要不断提高,离不开教学督导工作,而督导工作的效果又取决于督导员作用的发挥。

高校督导员按照“跟踪听课、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指导改正、帮助提高”的工作思路,以“保证教学秩序的有序运转、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的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监控理论、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为途径,通过跟踪听课和师生访谈、调查的形式,依据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代表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等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并及时向有关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反馈,从而帮助教师查找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教学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教学改革的开展,促进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由此可见,高校督导员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学质量的监督员

督导员对教学体系的监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督管。所谓督管,就是对学校各级教学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督导。督导员通过检查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及学校有关教学制度、规章、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情况,通过检查各院(系)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情况,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教学管理、各院(系)教学工作落实、运行等状况,并从中发现问题,查找问题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向学校领导提出问题、提供建议,促进教学管理的改善和改革;另一方面及时向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反馈信息,查漏补缺,给予指导,助其提高,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督教。所谓督教,是指督导员深入到教学第一线随堂跟踪听课、评课,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教学水平、育人程度、课堂管理等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到各学院和相关教师,对教师产生良好的鞭策作用,形成一定的教学压力,这样不但有利于克服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而且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进取心,增加在教学上的投入,促进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督导工作的实践证明,置教师的教学活动于全面而经常的动态监控之中,对教师优良教风、良好师德的形成,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督学。所谓督学,是指对学生的学风进行监督、评价和引导。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固然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授课水平有关,但最终却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不听课,甚至无故缺课,再好的教师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只有学生真正端正了学习态度,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把教师的“教”落到实处。因此,督导员不仅要督教师的“教”,而且要督学生的“学”,不但督导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而且还要督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效果等情况,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工作的指导员

教学督导员不但要“督”,更重要的是要“导”。

一是教研室工作的指导员。督导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从整体上把握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教材的使用、教学内容的安排、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好坏等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指导相关教研室做出积极调整。督导员参与教研室活动,督促教研室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教改等活动,结合督导实践的结论,指导教研室工作良性运转,提高实效。

二是教师教学的指导员。督导员通过随堂听课,了解和掌握任课教师的服饰仪表、教学态度、课前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的突出及教学难点的突破等情况,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并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充分肯定其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中肯地提出改进意见,引导教师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帮助教师成长。目前,在高校有相当一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教师,他们在专业水平上有很高的起点或造诣,但缺少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艺术,授课时照本宣科,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鉴于此种情况,教学督导可通过教研活动、专题报告等形式,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重点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员。

三是学生学习的指导员。一方面督导员通过与学生个别谈心、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听课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现行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建议,以及对任课教师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纪律、学习状况以及学习中的困惑等,及时向校(院)和任课教师反馈意见并提出建议,促进校(院)改进管理和教师改进教学,使学生的诉求和困惑得到重视和及时解决。另一方面督导员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凭借着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积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澄清思想困惑、指导学习方法,这些帮助无形中增进了督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心理距离近了,学生就会乐意向督导员倾诉困惑,反映教与学方面的情况与问题,这样既有利于督导员全面掌握教学状况,又有利于督导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增进师生和谐。

三、教学网络的信息员

沟通和协调是一种剂,是一个组织或单位凝聚力的源泉之一。督导员是教学体系中沟通和协调的主体力量,是教学文件的上传下达、左右横贯,教学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桥梁。一方面广大师生对教学改革和整体发展有切身体验,他们有很多好的思路、办法和经验,也有许多困难和苦衷,需要有人及时总结和反映,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和管理部门需要及时获得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教学运行信息,督导员当之无愧地承担了信息反馈的任务。

督导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具有搜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如果没有反馈,教学督导的地位将得不到确立,其作用和效应也将逐渐丧失。督导员经常深入到各院(系)、教师和学生中,比较了解领导的工作意图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他们便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是教学信息网络的信息员。督导员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各类信息,有督导反馈信息、校领导听课信息、同行评教信息、学生听课信息、教学工作会议信息、师生座谈会信息等。督导员通过信息收集与反馈,可以及时了解教师对教学管理部门及对学生学风的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师师德、教学态度、敬业精神的意见,收集到大量信息后,加以规整,把意见和建议系统化,对校风、教风、学风做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学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这些信息反映出教学管理、教师授课、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许多值得改进、改革的问题,这必将促使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认真研究和探索,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四、教师队伍的激励员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教与学不断呈现出新特点,教师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或缺乏发展观念就会被现实所淘汰。在督导实践过程中,督导员应充分重视教师的发展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通过听课,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引导教师树立新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把学科前沿的新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成长和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督导员在工作中,通过及时发现和宣扬优秀教师的事迹,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弘扬优秀的师德师风,形成力争上游、积极奋进的良好教学氛围。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是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评价结果与课时津贴挂钩,与年终考核挂钩,与教师职务评聘挂钩,与教师评优结合,这样一来,必将产生更大的激励功能,在教师中自然形成相互学习、你追我赶、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局面。

五、教学管理的参议员

第4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实时全程;监控与评价

评价教学质量(以下简称评教)一般分为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专家评教。每种评教都不尽完美,但认可度较高的形式则是以学生评教为主、以督导专家评教(复查或抽查)为辅。但是这一形式常常在课程结束或考试结束后进行,因而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问题反映出来后,往往只能在下一轮教学中才能加以调整。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其所在专业全部教学活动的全程参与者,所以最有资格也最方便把整个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反映出来。如果能实现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妥善进行决策和处理,那么不仅可以使学生尽快受益,而且也可以使有关教学问题的出现与后果尽可能地减小,这样对双方都很有利。此外,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和完善,不单单与教和学相关,而且还与考试、评估、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紧密相连。

本文结合燕山大学几年来教改实践,探讨以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带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教、学、考、评、管、建良性互动模式的成效。

一、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成与作用

近年来,学校在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基于教学评价制、教学督导制、信息沟通制、领导听课制、学生参与制以及专家决策制“六种机制”的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其实时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不再是仅由最终结果来控制,而是随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的过程,这样对教学问题响应和处理的周期能够大大缩短;而其全程性体现在不仅贯穿学生的整个培养周期,而且也贯穿教师、学生、管理、督导等方面。

1、教学评价制

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是改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教学效果网上评价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最直接地感受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学的最终目标也要体现在他们身上。因此,来自于学生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和直接的。

从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我校利用教务管理软件的网评功能模块,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对其学习的所有本科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网上评价。根据不同学科以及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类,将理、工、文、法、经、管、教育归为一类,外语、体育、艺术、实验、设计(论文)各为一类,共计6类。每类中各列出能够全面反映教师教学情况的10个指标。对于评价指标中的每一条,列出了非常满意(10分)、满意(8分)、基本满意(6分)、基本不满意(4分)和不满意(0分)五个选项。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评教结果的客观性,网上评教时间一般选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了解考试成绩之前进行,即学生必须先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否则不能查询成绩。而且,对学生的原始打分进行了科学的统计与处理,在全校范围内对教师讲课评价分数进行横向比较时,要对学生原始打分数据进行二次处理等。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校园网上查看到学生给其所教课程的评价结果,包括评价总分数、单项分数以及评价人数等。

(2)学校、学院教学运行状态的分析与评价

为了深化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学校已逐步实行了教学管理工作重心向学院下移的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为了全面掌握实行两级教学管理后各学院的教学管理状况,有必要对学校、学院的教学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参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学校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运行状态评价指标。通过学校、学院教学工作状态的分析与评价,准确获得教学第一线的反馈信息,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促进各级教学及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

2、教学督导制

为了加强教学督导工作,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学校于2004年初成立了专职教学督导团,聘请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的、在全校教职员工中有较高威信的离退休教授和管理专家作为督导员,并制订了督导团工作条例,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学校教学政策、规定、措施的贯彻执行和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督导团自成立以来,经常深入各教学单位和教学班级,了解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调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教务处及各学院通报。各教学单位根据督导团的意见认真改进教学工作。教学督导制的建立,对于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3、信息沟通制

实行信息沟通制的目的是在学生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信息反馈通道”,及时了解教与学的状况、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学的要求等,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意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

2004年初,学校在本科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并出台了燕山大学教学信息员制度暂行条例。从2005年秋季学期开始,教务处还设立了教学工作处长接待日,每两周举办一次,以听取学生和教师代表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及建议,并向学生解释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其不但对学校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教务处设立了教学意见与建议箱。教学意见与建议箱分为教师和学生两部分,教师和学生若有任何问题和建议,可直接写信反映。教务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后送交到各个科室或学校的其他相应职能部门,能解决的立即给予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说明原因,并给出解决期限。

4、领导听课制

为了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完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同时也为了促进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学校制订了《燕山大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要求学校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现场,了解教学第一线的信息,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师生也非常欢迎各级领导能到教学第一线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领导干部到学生班级听课,对营造一个全校上下都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开展领导听课活动是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

5、学生参与制

学生参与制是指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教学过程,提出自己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参与制包括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学生评教、聘请学生作教师教学比赛评委等,是学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民主化的具体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学

生对教学各个方面的意见,学校在许多教学活动中(如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经常邀请学生参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制订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6、专家决策制

专家决策是指学校在制订相关教学规章制度以及组织各类评比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的作用。除了聘请专家作为督导团成员外,院(系)教学质量的评价、各类评优、新教师试讲以及各类教学建设项目的评审等都聘请专家作为评委。学校的各类教学培养计划和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规章制度等均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专家委员会决定。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实践与分析

通过分析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所反馈的评价数据,学校可以全面掌握整体教学运行状况,从而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学院(系)根据获得的评价数据可以规范教学秩序;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专家和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价意见,找出不足,改进教学方法。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学状态,我校加大了评教工作宣传力度,通过校园网、告同学书等方式,利用教学工作处长接待日和教学意见与建议箱等渠道,向学生说明客观地进行网上评教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理解网上评教结果对自身学习的重要影响。经过反复宣传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对评教有了正确的认识。目前,网上评教工作已经开展了四个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各学院(系)反馈的意见看,绝大多数教师对评教结果是认可的。

教学督导制、信息沟通制和领导听课制是监督检查教学状况最直接的方法,由于在整个学期内随机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检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和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务处会同学院(系)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给予解决,从而实时地弥补了目前教学评价中信息反馈和问题解决相对滞后的不足。

针对学生参与制的实践过程,教务处在2005年的教学观摩大赛中,就首次邀请学生代表作评委,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各个方面的关注情况。通过对教师评委和学生评委的打分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对比,找出了二者关注的共同点和差别,并将这些信息以及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有关各学院(系)及专家委员会。各学院(系)及专家委员会在制订教学规章制度时,都充分地考虑了这些因素。

第5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没有水平的校长抓门房,有水平的校长抓课堂。”事实证明,校长坚持听课评课能获得三种权力:一是严格教学常规的指挥权;二是指挥教学改革的主动权;三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校长听课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注意听课的目的性、计划性与广泛性。校长听课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安排,不能随心所欲,“乱点鸳鸯谱”;更不能虎头蛇尾,一曝十寒,而应当持之以恒,使之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始终。还要注意听课的广泛性。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体艺课;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无论是练习课还是讲评课都要听,以便及时了解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

二要尊重任课教师,遵守课堂纪律。听课之前,要事先给上课教师打招呼,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起码尊重,而且也能够消除教师的某种逆反心理。校长听课,同样要遵守课堂纪律,做到不迟到、早退,不交头接耳、边听边议,关闭手机,以免影响正常教学。这既是为学生做出表率,也是尊重上课教师的基本修养。

三要专心听课,不忘听、看、记、想。校长进了教室,就要专心听课,不能身在课堂心在外,听课时,既要听、还要看;既要记,还要想。教学中的观点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分析是否透彻,这是听的范畴;安排是否合理,讲练是否得法,板书是否规范,学生是否活跃,这是看的范畴。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校长要及时记好听课笔记。通过听、看、记获得信息后,就得想了:这样教行吗?成功之处有哪些?需要改进、探讨的是什么?要对这堂课的成败得失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并及时把意见和建议记录下来。

校长的评课,评的应该是自然真实的教学状态,评课要突出一个“实”字,倡导一个“促”字,实事求是,直截了当,成绩说够,缺点说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导人。

作为调研检查型的听课,校长评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一是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也就是能否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看教学目标是否科学适度,看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从教学内容进行评价,首先看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同样一节课,由于教者对教学内容处理不一样,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其次,结合课堂教学评议教者是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者能否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三是从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教法主要评价课堂提问和课堂训练的设计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学法主要评价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掌握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核心,评课时要重点评价教者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四是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一般可以先从教学时间上评议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目标要求;再从学生参与教学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达到学会并会学的目的。在评课时不能仅就形式、问题评议,还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观、教学思想进行指导。五是从教师的素质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教师的素养、语言和特长。如教态、语言、教具演示、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机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校长听课并形成了评价意见后,应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要先肯定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既不说奉承话,也少说外行话、空话,使教师感到亲切、实在。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以探讨、商量的语气提出,不能隔靴搔痒,不着边际;更不能自以为是,以“权”压人,要真正使任课教师心悦诚服。校长听课后,对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能“揠苗助长”,操之过急,忌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全部抖出,只宜提出一两个较突出的问题。既要帮其分析原因,也要引其寻找对策,使其快速成长。对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应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之不满足现状,让其自定目标,自加压力,促其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第6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教学目标】

1.

初步建立口语交际的对象意识。说话有自信,能在适当的场合“大声说”“注意听”。

2.

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小朋友们在做游戏。)

2.引言:游戏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今天让我们做我说你做的游戏吧!(板书:我说你做)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交际中来。】

二、读教材内容,了解交际要求。

1.明确本次交际的内容:

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一个人发指令,其他人做动作。

2.一起按照指令做游戏:

(1)观察情境图,发令的小朋友在说什么?(请你抬起一条腿)

(2)哪个小朋友做错了,想一想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做错?

预设:有一位穿着条纹的小朋友没有按照要求做。

(3)这到底是问什么呢?

(可能是听的小朋友没有认真听,也可能是说的小朋友声音太轻,别人听不清楚。)

(4)做这个游戏,发指令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做动作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发指令的小朋友要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听得清。做动作的小朋友要注意听发令小朋友说话,并迅速做出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明确交际的要求。】

三、明确交际要求

(1-2)

(3—4)

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板书:大声

听得见)

到底“大声说”该用多大的音量才是合适的,才能让全班同学都听得见呢?可以练习“发指令”:

教师发指令,先小声,让听见的学生举起手:“全体起立。”“男同学坐下。”教师先用平时说话的音量说,再放大声音说,直至全班同学都听见,让学生直观感受用多大的音量才是合适的。

2.注意听别人说话,才能听清指令,做好动作。(板书:注意听

做明白)

四、游戏活动,戏中交际

1.做第一个指令游戏

(1)看图辩一辩。

观察图画,看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看他们都听到了什么指令?

(图中小朋友发出的指令是“抬起一只脚”。)

(2)为什么几个小朋友抬起的不是同一只脚?

(指令对抬哪条腿,怎么抬腿没有明确要求,所以不论怎么抬腿都符合要求。)

2.做第二个指令游戏

(1)看图辩一辩。

观察图画,看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看他们都听到了什么指令?

(把铅笔放到文具盒里,把书合上,然后做端正。)

一人指令,其他同学做动作,说说自己做对或做错的原因。

(2)合作做一做。

小组合作做一做游戏,一个人发指令,其他人做动作。

①单一指令:

“请你举起手!”

“请你和同学握握手!”

“请你坐在草坪上!”

“请你跳三下!”

②多项指令

要求:有的指令,需要做几个连续的动作,且要有一定的顺序。注意要认真听,然后按顺序完成动作。

1

个指

令到

3

个指令,有一定难度。因而,中间可适当增加两个指令的游戏。如,“请你站起来,把凳子放到桌子下。”“请把凳子从桌子下面拿出来,然后坐端正。”再完成

3

个指令

“把铅笔从文具盒里拿出来,把书打开,然后坐端正。

③多指令任务完成方法:

A.听:边听边竖起手指,听到一个指令竖起一根手指,逐一增加。

B.想:根据指令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C.做:按顺序完成动作。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做游戏,反复游戏中,“大声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11)

,“注意听、听全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

五、评议谁最棒。

小组评议,看谁的表现最好。看是否做到了“大声说”“注意听”。

(12)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大声

听得见

简单的话

做明白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是本册教材的第一次口语交际,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我说你做”来营造自然轻松的交际氛围,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快乐地交流,减轻互动交流的心理压力。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示了游戏的做法,并以小贴士的形式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初入学的小学生,有的胆子小,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有的说话声音轻,表现力不强。因此在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交际的对象意识,在游戏中体验大胆说和注意听,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发指令是游戏有效开展的基础。通过发指令练习,让学生感受、体验“大声说”该用多大的音量才是合适的,才能让全班同学都听得见。

第7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摘 要: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是抓好党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正确认识教学信息的性质和含义,通过及时准确收集教学信息,反映党校教学运行状况,并向相关教学部门人员进行反馈,使之成为改进党校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党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党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11-0045-03

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党校教学除了要遵循教育的一般原则和普遍规律外,还要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这样才能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实践来看,党校保持教学正常运行,维护教学正常秩序,总是离不开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作为支持依据。通过收集反馈在教学运行和教学组织管理中产生的各种相关信息,全面理解党校办学“做什么”、教师“教什么”、学员“学什么”,从而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成效。做好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应当成为搞好党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一、正确认识党校教学信息的性质和含义

党校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党校教学是整个办学的中心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需要,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党校教学是教师和学员的双向互动活动。要了解党校教学工作做得如何,是否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党校工作的指示精神,是否体现当前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具体要求,首先必须扎实做好党校教学信息工作。党校教学信息是教师和学员双向互动活动时产生的各种相关信息。对党校教学具体信息可从教师“教什么”和学员“学什么”两个角度来把握。

党校教师“教什么”。根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以及党校工作条例精神,通过党校教学信息反映“党校教师应当教给干部学员什么内容”。比如,党为完成新时期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相应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这些要求既为党的使命和任务所决定,也为一定时期党的干部队伍的现状所规定,可以说是党校教育和干部培训的宏观需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更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现实要求。还有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同,对干部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不同要求,这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求。

党校学员“学什么”。党校教育必须研究、把握和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培养规律,通过党校教学信息了解“党校学员需要学习什么内容”。干部成长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干部各有其成长规律和培训需求,不同年龄层次的干部的教育培训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只有对干部成长规律心中有数,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干部的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价值追求和对自己的要求不同,因而对参加学习培训也可能提出不同的需求。这方面的信息,在教学组织中往往集中表现为需求、意见和建议的形式,直接、具体,有时还很尖锐,更应当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二、全面收集党校教学信息的形式和方法

党校教学信息工作,是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从收集设计到结果反馈,都需要认真组织和客观的分析。党校教学信息表现有多个层面:有办学思想的,也有教学计划的;有教学课程专题的,也有教学方式方法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党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工作需要,建立能够及时准确反映教学运行状况的教学信息收集的形式和渠道,全面了解教学运行状态和教学组织情况。在具体操作中,一般分内部信息收集和外部信息收集。

党校内部教学信息,主要指内部教职员工和学员反映的有关教学信息,比如,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等。常用的收集形式有:

一是材料分析。请学员入校时提交“关于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议”、“当前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和认识问题”等材料,对这些材料加以汇集,可以了解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学员的思想状况、理论水平以及关注热点,了解学员学习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可以提供给教研部门和教师作为授课的主要参考,也可以专题调查研究的形式报送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

二是召开座谈会。学员座谈会应在不同教学组织阶段召开。入校时的学员座谈会,主要是听取学员对教学的要求;学习中间的座谈会,可以了解学员对已经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意见及今后一段时间教学的建议;学习结束前的座谈会,可以了解学员对在校学习的总的看法和评价,包括教学计划是否合理,教师讲课质量如何评价,教学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等。不但可以有重点地听取某一班次学员的意见,也可以听取同期在校不同班次学员代表的意见。这些都是制定新一轮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

三是调查问卷。不定期地在学员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的面比座谈会要宽,而且得到的关于教学的需求、意见、建议也更真实。因为问卷调查可以是不记名的,而座谈会上,学员面对党校领导和有关人员提出的意见往往是委婉的,有保留的。就党校教学管理开展问卷调查,需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从方案设计、内容选择到组织实施都要遵守严格的调查理论和方法。中央党校就根据教学组织管理需要,经常在中青年干部班、县委书记班等班次进行专题问卷调查,掌握这些学员的思想理论情况,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服务。

四是随堂听课。课堂是收集教学信息的主要场所,要想全面了解党校教学信息,必须深入课堂一线。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一线听课,参加听课、讨论、研讨等教学活动,是掌握教学运行情况的最直接的方式。听课分随机听课和专题听课,主要根据事先制定的计划和目的要求而定。听课时应注意观察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方法以及学员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听课后要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意见,尽可能收集学员对教学的反映,并按规定填写听课记录,给予相应的评价,写下具体的意见或建议。

党校外部教学信息,主要是指向已经从党校学习毕业的学员以及选送学员的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听取到的、关于党校办学水平和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对党校教学的满意度、毕业学员的认可度等等。内部教学信息要和外部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全面反映和准确评价党校教学水平和教育培训质量。党校传统教学管理一般只注重内部教学信息收集,不太关注外部信息收集。

三、准确选定党校教学信息反馈的对象和范围

教学过程是一个合目的的可控制过程,全面准确的教学信息是实施教学过程控制的直接依据。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作用在于供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计划目标与教学实施效果之间的对照中,把握教学实际运行状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以及改进教学的措施方法,以保证教学组织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在党校教学管理中,通过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党校教师可以掌握学员现状和教育目标的差距,明确教学内容的取舍,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基本指向教学计划所要达到的教育培训目标。党校学员可以强化正确的理论知识,矫正错误的理论知识的影响,明确自身理论知识不足,从而有目的地改正自己学习行为,尽可能获得学习需求的满足。党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知道在具体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等,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教学管理成效。党校教研部门可以从学科专业的角度,组织教师就有关专业课程或重点专题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一些重要的教学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学管理决策部门,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教学管理措施,发挥教学信息反馈应有的积极作用。

教学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可靠,具体要做到三点:一要及时。随时掌握最新教学信息并及时加以反馈处理,及时的反馈处理能使教师迅速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抓住最好的时机调整教学内容,或者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能使学员自觉获得教师更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满足各自学习培训需求,从而准确控制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效果。二要可靠。可靠的信息反馈准确反映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易为教师、学员、教学管理人员所接受;不可靠的信息反馈,会给教学管理造成误导。三要全面。对教学信息允许教师、学员有不同的分析判断,但要避免教学信息的片面性,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教学信息。在对党校学员的教学反映进行具体分析的同时,还要听取教师的意见和看法。因为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学员的需求可能是不同的;对同一位教师的授课,学员可能做出不同的甚至反差很大的评价。只有全面的教学信息反馈,才能真正地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

四、党校教学管理要共享和利用教学信息

搞好党校教学管理,在实际教学运行中收集反馈的教学信息是十分珍贵的信息资源,应该在适当范围使适合对象(主要是指教学决策部门、教学管理辅助门、教研部门和个人)充分共享和合理利用。具体来说:

一要建立教学管理等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党校教学管理牵涉校内多个部门,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共同配合才能落实解决。因此,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管理部门要进行分类整理,并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开会协商、共同处理等方式来解决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二要开展党校教学信息的交流分析和研讨活动。要定期召开教学形势分析会、情况总结会、教学理论研讨会等,对全校教学情况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全面交流分析。具体来说,教研部门教学分析与总结会,一般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召开,对主讲教师授课情况、下班教师辅导情况以及教学组织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全校教学分析与总结会一般在每学期结束前召开,教研部门和教辅部门分别进行总结和情况交流。全校教学分析与总结会的有关情况,要形成会议纪要,全校通报,作为下学期制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

三要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学信息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党校教学信息平台,一方面全面反映党校教学组织安排情况以及教师和学员的教学体会、学习心得;另一方面及时有关教学检查信息以及其他教学相关信息,反映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处理意见或处理结果,则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及时发送给相关部门和个人,或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告。

四要建立教研部门、教师教学情况信息档案。对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获得的有关教研部门、教师的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料进行建立档案,长期跟踪;对各类班次课堂教学听课评议记录,对收集到的有关改进教学的意见、建议等,经汇总分析处理建立教研部门或者教师的教学信息档案。这既可作为教研部门和个人教学统计、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党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依据。

党校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工作,虽不是直接的教学组织活动,也不是直接的教学管理活动,但是,全面及时准确的教学信息,在党校教学管理中起到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在党校教学管理中,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收集反馈机制,不仅是改进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更是党校事业不断巩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艳.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思考[J].理论月刊,2008(1):95.

[2]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2002年1月1日,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3]褚利民.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68-169.

[4]乔健.加强对转型时期劳工政策的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3):6.

[5]褚利民.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70.

第8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要重视学习,丰富学识。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的知识更新很快,很多原来在学校读书时学的东西已经过时了、陈旧了,而新的知识大量涌现。重视学习是对所有教师的要求,而校长更应该这样。因为校长是师德规范的示范者,是教改的先行者。因此,要发奋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不“充电”,就适应不了校长的工作需要。有些校长在学校里没有威信,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掌握的知识不如教师多,业务能力不如人家强。

二要善于协调,凝聚人心。作为校长,一所学校的最高管理者,要把学校办好,把队伍稳定好,就要善于协调。通过协调,使大家的意志、力量都统一到一个目标上。协调工作是一门学问,也需要研究,古人有一个“三易”的原则。一是要善于“交易”。情况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发展,要学会随机应变,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政策、法律,既不能闯“红灯”,又要把事情办成。二是“不易”。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有自己的立场,特别是校长,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随风飘荡。三是“简易”。要化繁为简,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去分析、去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努力创设和谐互动的校园氛围,让教师轻松愉快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要清廉公道,树立形象。无论是大学校还是小学校,校长是学校的主要领导,代表学校的形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要树立好形象,除了前面讲的那些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清廉、公道,不贪、不占,有好的修养。孟子说,人的修养的初级阶段就是“寡欲”,欲望要少,现在很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就源于个人的不能清心“寡欲”。第二个阶段是“养浩然正气”。校长要有浩然之气,对人要公道,处事要公道。校长只有做到了清廉、公道,才能在教职工中、在学校中树立一个高大、正派的形象。

四要深入一线,引领教师。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参与教学与科研工作,并且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参与备课。校长应主动参与教师备课过程,实现与文本、教师的交流互动,从而熟悉教材,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意图,再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领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上的指导,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调控课堂的能力。

2.深入听课。这里的“听”包含两个层面的行为:第一个层面指的是听课。听课的重点不仅要放在听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贯彻了设计理念,是否实施了“以学定教”;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的状态与效果。第二个层面指的是倾听教师对所听课的评议,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以便自己在评课时做参考。

3.指导性评课。对评议要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原则。一方面要肯定优点,另一方面要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

4.亲自示范。校长亲自执教方能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对课堂的预设才能科学合理。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才能驾驭自如。更重要的是,校长身在课堂,才能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之中,成为学校课改与实践的领路人,只有校长敢于亲自示范,教师才能信服,指导才会有效。

5.专题讲座。校长可结合自身学习、研究的感悟,围绕学校实验课题或教师急需的有关方面的理论,在理论层面上对教师进行指导,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五要有服务意识,关心教师。校长不要自认为是学校的一校之长,就一手遮天,“老子第一”“就我说了算”,这是极端错误的。校长应该时时刻刻为广大教师的积极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各种便利,创造良好校园氛围与条件,让教师安心工作。

第9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形式是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2012年福建省高中化学教师远程研修班的学员,学员来自全省九个地级市,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690人,调查对象设区市分布情况见图1:

调查对象学校类型分布情况见图2。

二、调查问卷的编制

我们自行编制了《福建省高中化学教师听评课态度调查问卷》,本问卷主要由5道选择题和1道开放题组成,具体细目表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问卷细目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教师在听评课活动中“无话可说”或“有话不说”现象明显

对于“您在听评课活动中,是否感到无话可说?”这个问题,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在听评课活动中,有15.51%的教师感到无话可说,43.17%的教师偶尔会感到无话可说,42.32%的教师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可见,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在听评课过程中会或偶尔会感到无话可说。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进行了随机访谈,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听评课本身不感兴趣,“被迫”参加听评课活动;二是教师不具备听评课的专业能力,不知道如何进行听评课;三是教师碍于情面不敢说真话;四是教师听课前准备不足,无从入手;五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足,无法进行有效反思;六是教研风气不正、氛围不好,缺乏听评课的环境;七是由名师、骨干教师主评,其它教师难以参与;八是教研组织人员组织不当、引导不利,难以引导教师参加听评课;九是教研组织人员自身缺乏听评课的专业能力,难以指导教师进行有效听评课,等等。以上这些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很多教师在听评课过程中“无话可说”或“有话不说”的现象。

2.大部分教师未参加过听评课方面的专门培训

对于“您是否曾参加过听评课方面的专门培训?”这个问题,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调查结果显示,有参加过听评课方面的专门培训的教师占27.10%,没有参加过听评课方面的专门培训的教师占72.90%。可见有3/4左右的教师没有参加过有关听评课方面的专门培训。

通过对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进行随机访谈,发现参加过听评课方面培训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厦门、龙岩、泉州等设区市。近年来,厦门、龙岩、泉州等设区市在组织地市级的教师培训过程中有专门开设听评课方面的课程,通过专家引领的形式将听评课作为一门专业技术来抓。同时,作为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福建教育学院近年来也充分意识到听评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研形式其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研组织人员和教师未能全面掌握听评课的方法,在各类培训过程中我们都加入听评课方面的课程,以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有一部分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参加的有关听评课方面的专门培训就是由福建教育学院举办的。

3.有一半的教师未阅读过有关听评课方面的著作或书籍

对于“您是否阅读过有关听评课方面的著作或书籍?”这个问题,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调查结果显示,56.52%的教师阅读过有关听评课方面的著作或书籍,43.48%的教师未阅读过有关听评课方面的著作或书籍。可见,有一半左右的教师未阅读过有关听评课方面的著作或书籍。考虑到问题2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4左右的教师未参加过听评课方面的专门培训,我们认为教师对听评课的认识和了解是比较欠缺的。

对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进行随机的访谈,发现很多教师确实既没有参加过有关听评课方面的专门培训,又没有阅读过有关听评课方面的著作或书籍。很多教师对听评课的认识和了解完全来自于实践过程产生的认识。由于各个学校、县(区)、地市听评课活动组织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导致了教师对听评课的不同认识和了解。有教师认为听评课就是为了继续教育学时,为了签到,为了打卡,如果不需要签到或打卡,自己不会参加;有教师认为听评课就是为了完成学校、县(区)、地市教研主管部门交给的任务;有教师认为听评课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非常有帮助,等等。这些不同的认识和了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听评课活动过程的感悟。

4.有六成的教师撰写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

对于“听评课以后,您是否撰写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这个问题,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调查结果显示,有60.72%的教师在听评课以后,撰写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有39.28%的教师听评课以后,不撰写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可见,有六成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撰写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的重要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认为,撰写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对于发挥听评课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成长与教学反思一样重要,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来说可能比教学反思还要重要。

对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进行随机访谈发现教师不写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没有形成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日记的习惯,更遑论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二是听评课活动过程中思考不够,收获不大,无从下笔;三是备课、批改作业、批改试卷花费太多时间,没有时间撰写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四是没有意识到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的重要性,认为那是浪费时间的事情;五是职业倦怠,认为自己职称已到高级,失去奋斗目标;六是教研主管部门只检查听课纪录,从不检查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引领不够,等等。以上原因,就导致了四成的教师很少或从不撰写听课日记或听课反思,这直接影响到了听评课的效果。

5.绝对大部分教师能将听评课的收获用于自己的教学

对于“您是否将听评课的一些收获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这个问题,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调查结果显示98.12%的教师能够主动将听评课的收获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只有1.88%的教师表示自己无法将听评课的收获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或者听评课没有收获可以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可见,绝大部分的教师认为自己可以将听评课的收获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关于教师是如何将听评课的收获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的,我们对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进行了随机的访谈,发现教师将听评课的收获应用于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将听评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的优质课件拷贝,用在自己的课上;二是将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应用于自己的课上;三是发现授课教师的不足,避免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同样的问题;四是将听评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用于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等等。我们认为,前面两种应用属于较低层次的应用水平,后面两种属于较高层次的带有教师自觉反思的应用水平,属于应该大力提倡的应用方式。

6.各校各地听评课活动各种问题突显

对于“您认为,当前本地区的听评课活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个开放性问题,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对教师的回答进行归纳、理整,我们发现全省各校、县(区)、市听评课活动各种问题突显,教师普遍对当前的听评课活动不感兴趣,认为当前的听评课活动缺乏实效。主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听评课流于形式走过场,效果欠佳。

很多教师认为当前的听评课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的问题,教研活动的组织者热情不高,不能够很好地引领参加听评课活动的教师充分地参加到听评课活动中,参加听评课的教师也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参加听评课,参加听评课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教研主管部门颁发的继续教育学时,为了签到,为了打卡,而不关注听的是谁的课,是什么课,该课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自己来上会怎么样。听评课过程中,经常有教师在做自己的事情,比如批改作业、试卷或备课等。听评课的氛围较差,效果欠佳。

(2)缺乏专业的听评课技术引领。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教师都希望能通过培训得到专业的听评课技术的引领,很多教师都对如何进行听评课感到很困惑和迷茫。在平时的听评课活动中,一般先由授课教师开课,紧接着在教研员或其它人员的主持下开展评课活动。很多时候,教研员或其它主持人员只是起一个组织的作用,不能在专业上很好地引领广大教师掌握听评课的技术,听评课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广大教师抓不住听评课的关键和要点。因此,对教师进行听评课的专门培训,指导教师阅读有关听评课的著作或书籍,培养教师的听评课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3)不能根据学情有依据地评课。

很多教师反映,在平时的听评课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能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学情,学生的生情等方面进行有依据的评课。很多教师在评课过程中总是想到哪说到哪,评课缺乏依据,不够规范,有时候还存在信口开河的现象,这对授课教师是不够尊重和不够负责的。他们认为,应该在听评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听评课才能确实改善当前听评课的现状。

(4)听评课研讨的目标不够明确,太过分散。

听评课过程中,由于研讨的目标不够明确,导致教师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现象比较常见。教师们的发言比较分散,观点很难聚焦,很难形成观点之间的碰撞,自说自话。因此,我们认为在听评课过程中,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应该适当缩小研讨的目标,将听评课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才不致于发言过于分散。每一次听评课可以有不同的观察目标,这样也有助于教师们更好地掌握听评课的技能。

(5)评课时间太短,未充分研讨。

听评课过程中,听是一方面,评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目前评课时间太短,很多教师都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整理就匆匆发言,在未充分研讨的情况下,评课活动就结束了,这很难保证评课的效果。

(6)多评“教”,少评“学”。

当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非常关注“以学定教”的理念,说明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没有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再好都没有用。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比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在听评课过程中,多评“教”,少评“学”的现象与“以学定教”的理念是相冲突的。因此,我们认为在听评课过程中不应只关注“教”,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

(7)以名师或骨干教师主评,其他人“复议”。

当前各校、县(区)、市的听评课活动都存在以少数名师或骨干教师主评,其他人“复议”的情况。有不少教师反映,每一次听评课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名师或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发言的机会或次数不多。这种情况不利于良好的研讨氛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普通教师参与听评课的积极性。当然,我们不否定名师或骨干教师主评对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指导作用。

(8)只提意见,不提建议。

参加调查的教师反映,当前的听评课存在一种不良的倾向“多说好话,一团和气,只提意见,不提建议”。很多教师对这种倾向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认为这对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没有好处。授课教师只能听到好话,无法了解听课者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真实评价,听课者只提意见,不提建议的做法很多时候是由于听评课教师没有实事求是地评价授课教师的课,脱离了学生的学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做法使授课教师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知道如何改进。因此,我们认为在听评课过程中应该改变这种不良的倾向。

(9)听评课的成果没有得到关注。

很多教师认为,听评课结束后,听评课的成果应该以适当的形式得到推广,比如以案例加点评的形式下发给各个学校或教师,让教师可以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听评课的成果。对于授课教师,评课结束后,应该按照听评课过程中同行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并再次通过课堂教学来实践听评课的成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10)听评课过分集中于公开周,未能常态化实施。

调查中发现,有很多教师认为听评课活动主要集中于各个学校的公开周,暂时还没有常态化实施。各个学校的公开周教学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开课,这些公开课很多时候都是全校化学教师共同备课的结果,是反复演练、反复改进的结果,带有很强的表演性质。对这样的课型开展听评课,很难发现并解决平时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听评课活动最好的载体应该是一些常态课,通过对一些常态课进行共同研讨,可以促进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