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数字化治理范文

城市数字化治理精选(九篇)

城市数字化治理

第1篇:城市数字化治理范文

2008年是全市提出的城市管理"服务年",全区城市管理工作要在去年取得成绩基础上,继续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再创辉煌。今年城市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区建设全市科学发展先导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和谐社会首善区的中心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城市综合管理的新局面。今年城市管理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树立"新城管、新理念、新形象、新人文"的总体要求,开展城市管理"细胞化、数字化、精细化"三大工程,继续深化城管交警联动机制和跨区协作机制,以"三新突破年"、"惠民行动"和加强城管队伍建设为主要工作任务,达到构建和谐城管、亲民城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总体目标。

一、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城管

这里讲和谐城管不是要"和稀泥"管理,而是要改变原来"以我为主"的单向执法模式,要注重与被管理者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管理者与市民关系的和谐。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百姓工程,作为城市的管理者,首先要清楚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直接代表着政府形象,构建和谐城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要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着力打造"和谐城管"的新形象。

一是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使广大市民和违法违章者了解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让市民充分认识到城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城管执法人员履行职责的艰苦和困难,使之更加支持和配合城市管理工作,营造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共建和谐城管。

二是抓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加强城市管理人员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转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施人性化执法,规范执法程序,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水平。努力做到"办案零差错,执法零投诉"。

三是抓管理,培养过硬的作风。城管工作的性质要求执法队员必须养成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过硬作风。积极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用军人的规范、理念、意志、作风和纪律来锻炼队伍。加强标准化建设,培养规范化养成,养成整齐划一、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开

四是抓监督,促进工作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建立和完善内部督查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作用,同时,加强外部监督,聘请行政执法监督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城市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执法队伍地的管理水平,推动城管执法工作向前发展,开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二、开展"三大"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开展"细胞化"工程建设,夯实城市管理基础。继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管体制,积极推进城管进社区、进院落、进楼幢、进单元、进店铺的"五进"活动,拓宽城市管理的工作渠道,扩大管理的外延。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临街商家店铺、广大市民等城市管理参与者的主体作用,在全区开展无违章建筑、无噪音扰民、无楼道占用、无卫生死角、无绿化损坏、无积存垃圾的"六无"评选活动,以点带面,从而夯实城市管理基础,提高城市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开展"数字化"工程建设,强化长效管理手段。以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为突破口,确立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城市秩序等公共服务领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机制、处置机制、综合评价机制及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

开展"精细化"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文明素养的提高,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城市管理工作要科学规划,创新机制,提高标准,精细操作,不断推进管理理念科学化、管理机制长效化、管理作业市场化,建立和探索长效管理和常态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努力实现市容环境卫生整体达标,园林绿化提档升级,环卫设施管护到位,城管行政执法严格高效的目标,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三、实现新突破,不断深化城市管理新机制

深化城管与公安交警联动机制。继续发挥城管和公安交警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加强城市管理的作用,定期针对城市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与公安交警联合开展市容秩序综合治理,并使综合整治工作日常化、制度化。

一是建立分层次管理制度。加强公安交警分局与区级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交警部门所属大队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联系;警务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达到分层次、分重点、精细化管理;二是建立"四位一体"目标管理制度。把社区民警、交警、城管执法人员、城市协管员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工作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实行目标管理。从而把城管与公安交警联动同开展城市管理"五进"、"六无"活动和"门前五包"责任制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把城市管理工作的考评排名制度引入城管与公安交警联动机制中,真正达到城管与公安交警联动效果大于声势、内容大于形式。

深化城管跨区协作机制。继续发挥城市管理区与区之间、街道与街道之间跨区协作的联动作用,深化跨区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扬尘"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协作管理,彻底消除城市管理上的盲区和死角。

深化城管检查评比机制。根据我区"数字化城管"的建设及实施的需求,在继续实施现有的城市日常管理"周检查通报、月考核排名"考核评价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数字化城管"考核评价模式无缝衔接,建立一套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数字化城管"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三个方面,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从而达到即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的效果,有效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深入开展。

四、突出重点、完成"惠民行动"和"三新突破年"工作目标。

持续开展绿化建设工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全年完成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新建绿化小游园小广场2万平方米以上;实施31条林荫道路和14个小游园增绿工程,完成城区主干道破墙透绿2000米,义务植树120万株。大力推行生态建设,力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67平方米。

持续开展容貌整治,社区整治工作。完成川陕路、新成彭路两侧立面整治工作。今年要继续开展容貌和社区整治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要挑选1-2条群众关心和硬件条件差的道路和1个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差的社区作为2008年容貌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并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力量打造,达到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目的。

持续开展违法建筑治理工作。以建设"四个第一区",实现"三个全面接轨"统领违法建筑治理工作,完成拆违10万平方米(其中外环路生态带拆除面积1.5万平方米)。狠抓落实、突出实效,将2008年整治违法建设工作纳入专项目标督查,严格落实违法建设巡查、发现、查处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按照目标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督查、考核。

持续开展扬尘污染治理工作。为有效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完成2008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5天以上的目标,结合我区实际,按照分级管理模式,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完善扬尘污染日常巡查监管和集中整治机制,把扬尘污染治理作为每天对全区城市日常管理督察、考核的重要内容。

持续开展环卫设施建设工作。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域新建1座生态环保移动公厕,在小游园或公共绿地内新建2座固定公厕;加强公厕管理,提高公厕档次,改造5座二星级公厕。

持续开展城市景观整治工作。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完善审批、备案、处罚公示制度为保证,建立城市景观管理新机制。坚决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确保完成市上下达124块户外广告拆除任务。

五、建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

高标准,全面完成区级数字化平台建设任务。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是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今年5月底完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建设,6月份以前,在城区一环路内的5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步,年底在三环路以内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三步,在三环路以外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从而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

高质量,组建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今年,将分期分批面向社会招聘符合我区实际数量的城管监督员。从加强培训、落实制度、抓好日常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监督员和信息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

高效率,建立数字化考核评价机制。努力建立科学、公正的监督考评机制,切实履行考核评价职能,促进各专业部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强化城管工作实际效果。采取发案数和结案率相结合的方法,对专业部门履行数字化城管工作情况进行考评,使考评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公正。

同志们,2008年,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而光荣。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以新的面貌、新的作风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为我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化城管跨区协作机制。继续发挥城市管理区与区之间、街道与街道之间跨区协作的联动作用,深化跨区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扬尘"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协作管理,彻底消除城市管理上的盲区和死角。

深化城管检查评比机制。根据我区"数字化城管"的建设及实施的需求,在继续实施现有的城市日常管理"周检查通报、月考核排名"考核评价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数字化城管"考核评价模式无缝衔接,建立一套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数字化城管"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三个方面,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从而达到即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的效果,有效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深入开展。

四、突出重点、完成"惠民行动"和"三新突破年"工作目标。

持续开展绿化建设工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全年完成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新建绿化小游园小广场2万平方米以上;实施31条林荫道路和14个小游园增绿工程,完成城区主干道破墙透绿2000米,义务植树120万株。大力推行生态建设,力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67平方米。

持续开展容貌整治,社区整治工作。完成川陕路、新成彭路两侧立面整治工作。今年要继续开展容貌和社区整治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要挑选1-2条群众关心和硬件条件差的道路和1个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差的社区作为2008年容貌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并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力量打造,达到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目的。

持续开展违法建筑治理工作。以建设"四个第一区",实现"三个全面接轨"统领违法建筑治理工作,完成拆违10万平方米(其中外环路生态带拆除面积1.5万平方米)。狠抓落实、突出实效,将2008年整治违法建设工作纳入专项目标督查,严格落实违法建设巡查、发现、查处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按照目标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督查、考核。

持续开展扬尘污染治理工作。为有效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完成2008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5天以上的目标,结合我区实际,按照分级管理模式,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完善扬尘污染日常巡查监管和集中整治机制,把扬尘污染治理作为每天对全区城市日常管理督察、考核的重要内容。

持续开展环卫设施建设工作。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域新建1座生态环保移动公厕,在小游园或公共绿地内新建2座固定公厕;加强公厕管理,提高公厕档次,改造5座二星级公厕。

持续开展城市景观整治工作。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完善审批、备案、处罚公示制度为保证,建立城市景观管理新机制。坚决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确保完成市上下达124块户外广告拆除任务。

五、建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

高标准,全面完成区级数字化平台建设任务。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是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今年5月底完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建设,6月份以前,在城区一环路内的5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步,年底在三环路以内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三步,在三环路以外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从而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

高质量,组建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今年,将分期分批面向社会招聘符合我区实际数量的城管监督员。从加强培训、落实制度、抓好日常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监督员和信息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

第2篇:城市数字化治理范文

(一)整体推进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

(二)全力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

(三)着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四)着力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

(五)积极推广城市绿色照明,实施亮丽工程。

二、切实打响五大整治战役

(一)开展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小区院落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综合整治战役

(二)开展视觉污染问题专项整治战役

以中华路、遵义路等城区23条主干道及筑城广场等城区广场,甲秀楼等重要区域为重点,对户外广告(含LED显示屏)、门头牌匾、霓虹字幕广告、缺损灯箱字幕开展清理排查、集中整治工作。在原有示范街的基础上,指导各区分别再打造1条高标准、高品位的户外广告示范街,将出入城口作为重点整治区域,努力减少视觉污染。

(三)开展公厕、垃圾中转站专项整治战役

切实解决我市城区范围内公共厕所存在的设施老化、损坏及“脏、乱、差”等问题,档次和标准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建立和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区所有城管部门管理的免费公厕不得低于二类标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整洁、排水畅通、标志清晰、装饰得体、兼顾特殊群体的需求,公厕、垃圾转运站“脏、乱、差”现象彻底解决,外环境清洁、卫生,管理规范。

(四)开展占道经营规范管理专项整治战役

按照“疏堵结合、科学管理与严格执法相结合、人性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思路,再次对现有占道经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结合社区可用资源,对临时占道摊区进行合理化规范设置,强化“门前三包”管理,并对不规范临时乱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严格执法,重点加大对夜间非法占道洗车的打击力度。

(五)开展市政设施专项整治战役

全面修复破损的车行道、人行道、桥梁及路灯、夜间亮丽设施;完善主干道无障碍设施,加大都市陷阱的管理力度;定期清洗桥梁护栏、声障墙、休闲座椅、主干道路灯灯杆等市政设施;对地下人行通道广告栏、摆放植物及时进行维护、更新,营造良好的通行环境。

三、重点构筑五大协同管理工作机制

(一)构建与住建物业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

通过建立与住建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设置物管企业年度审批城管部门介入环节,提高物管部门履行物业小区内城市管理职责的意识,加强新建小区、高楼的违法建筑管控,户外广告、霓虹字幕、高楼亮丽灯饰、立面保洁等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果。

(二)完善渣土运输公司化管理机制

通过全面推进渣土运输公司化运行机制,强化公司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责任,形成城市管理部门与社会团体的互惠合作机制,解决现有渣土运输车散兵游泳,不履行城市管理社会责任的问题。

(三)建立区级城管部门市容巡查情况定时报送机制

通过制定落实市容巡查动态定时报送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功能,时时掌握一线市容管理及控违动态,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同时进一步提高街面执法队员见勤率。市级数字城管指挥平台统一对各区平台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四)建立重点工程建设周边违法建筑控违机制

通过指导各区探索建立有效的违法建筑防控机制,加大拆违控违力度,降低城市开发建设成本,确保城市建设顺利推进。

第3篇:城市数字化治理范文

一、数字城管“杭州样本”的主要经验

(一)建设经验――资源整合逐步向行业监管领域拓展

在建设上,杭州数字城管坚持走资源整合之路,在做强数字城管主平台基础上,逐步向行业监管领域拓展延伸。杭州数字城管没有单独组网,而是借助政务外网,实现了与数字城管各处置部门的互联互通;同时基于统一的数字城管网络数据库,实现了与公安视频监控、桥梁在线监测、地下水资源在线监测、城区防汛决策、环卫GPS、固废监管、综合统计、四化抄告等多个行业监管系统的“串珠成链”,建成了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打通了“信息孤岛”,提高了资源使用率,大大提高了政府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

(二)运行经验――全国数字城管领域首创“市场化采集”

市场采集、保质带量的发现机制,协同互动、分层交办的管理网络,效率为先、严格考核的制度设计,标准引领、法规定向的保障体系,以及快速回应、破难解困的城管服务等,是杭州数字城管保持快速、高效、良性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一,市场采集、保质带量的发现机制

发现问题是数字城管的首道关。要确保问题的全面、及时、公正和准确发现,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尽可能降低政府的成本投入,根据建设“效能型政府”的要求,杭州数字城管在问题发现上坚持政府“掌舵”,而将街面问题的采集这一“划桨”的具体事务交由市场化招聘的信息采集公司去完成,并通过合同设定和科学考评强化对采集公司的管控。从上线之初的“保量促质”、中期的“量质并举”以至目前的“保质带量”、落实“举手之劳”(信息采集员代为解决细小的城管问题)等,体现了较强的管理应变性和政策层递性,更好地满足了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现实需求。“市场化采集”也是杭州在全国数字城管领域的首创。

第二,协同互动、分层交办的管理网络

将“监督”和“指挥”职能剥离开来,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数字城管的要求。如此既保证了各自独立,又能够提高效率。杭州数字城管按“一级监督,两级指挥,属地管理,按责处置”的模式,搭建了市、区两级数字城管网络。市级层面建立以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受理大厅为“监督轴”、市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平台为“指挥轴”的“新两轴”,各城区政府设立二级协同指挥中心。市、区两级“协同平台”采取相关部门派驻的形式,将全市815家单位联接为可以实施扁平化管理的闭合网络,对数字城管问题实行分层交办,横向交由相关责任主体,纵向交由城区政府落实,强化了部门协同,增强了城市管理合力。

第三,效率为先、严格考核的制度设计

为不断提升运行实效,杭州市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了运行考核的倒逼机制。推行并完善了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以及时解决率作为评价城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单位)数字城管运行绩效的唯一指标,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对城区政府的城管目标考核(占20―40%的权重),纳入市委市政府对主城区党委政府的经济、社会、文化综合考评指标之一,纳入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考核指标体系,对年度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考核排末位的,启动问责制。二是建立了配套的协调处置机制。坚持“问题处置在先,责任追究在后”,全面实施“代整治”,积极推行“备货制”,设立了“代整治”和“备货制”专项基金,建立了数字城管情况向市委市政府直报制度,确保问题的第一时间解决。

从图1数字变化可以看出实施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后,杭州数字城管运行成效逐年提升效果。

第四,标准引领、法规定向的保障体系

根据城市管理动态性、差异化的要求,杭州数字城管出台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立案、结案规范》,并逐年调整和完善,强化了刚性执行,减少“自由裁量权”。2008年8月,杭州还以“政府令”颁布实施《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对数字城管的实施职责、规划和建设、监督和考核以及法律职责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开创全国数字城管的立法先河,加快了数字城管的立法进程。此外,还落实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等。

第五,快速回应、破难解困的城管服务

随着杭州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管理破难解惑的任务日益艰巨,广大市民对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诉求也与日俱增。加强对这些“难题”和“诉求”的回应,开展各种公众所盼、发展所需的城管服务活动,是数字城管实现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杭州数字城管坚持“在您身边、为您服务”的根本宗旨,建立了全时段、广覆盖、多层次的回应机制。一是开通“12319”城建城管热线,建立全天候回应机制。通过与数字城管的并轨联动,实行全天候受理服务,全面受理城建、城管十二类问题以及停车服务诱导方面的咨询和投诉。二是开展近距离服务活动。会同相关部门,经常性地开展数字城管与12319联合进社区、进广场活动,面对面地释疑解困,帮助广大市民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普查,落实管理长效。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共开展各类专项普查300余次,为行业专项整治提供了及时、准确、翔实的数据信息,并将专项整治内容逐步纳入日常采集,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四是破解城市难题。围绕杭州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停车新政”的实施,建设了停车收费管理服务和道路停车服务诱导平台,提供多种手段帮助市民实时查询泊位信息,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停车资源,缓解停车、行路“两难”,同时还合理缓解了“清洁难”问题。

(三)拓展经验――加速城乡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形成

五年多来,杭州数字城管逐步建成为一个可延、可控、可深化、可连通的平台系统,推进了资源整合共享,加速了城乡一体的“大城管”格局的形成,在城市综合管理中发挥了作用。一是管理内容不断拓展。随着城市管理要求的不断调整和提高,杭州数字城管在管理时间、区域和内容上不断拓展延伸。城市管理事件(动态的“事”,即人的行为和自然因素)、部件(静态的“物”,即所谓的“城市家具”)由原先的122类问题增至201类,全面覆盖了城市街面、立面、水面、桥面等的“四化”(洁化、序化、亮化、绿化)管理问题。二是管理区域不断拓展。根据全市数字城管推进“三年计划”,坚持“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评价”,基于杭州市主平台,利用同一套硬件、软件和网络体系,全面建成了包含所属十五个区、县(市)在内的市辖城域统一平台,并探索建立了对应的运行模式,即:在主城区建立“一级监督,分级指挥”的“主城模式”,在副城区建立“一级监督、自行指挥、市级保障的“副城模式”。同时提出向区域内各中心镇覆盖的“三年计划”,萧山的临浦镇和余杭的余杭镇数字城管已上线运行,开创了依托区平台,建立两级监督、一级指挥、按责处置、区镇联动的适应城镇实际的数字城管运行新模式。目前,全市数字城管覆盖面积已达404.19平方公里。

二、数字城管“杭州样本”的启示

(一)开辟民主参与新途径,逐步消解了城市管理方面的“政府失灵”问题

通过对数字城管“杭州样本”的研究,不难发现信息采集的市场化模式是其最大的亮点。这一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一方面实现了数字城管监督与指挥职能的剥离,而将其中的监督职能交由通过市场化招聘的“社会第三方”――信息采集公司去完成,以市民的眼光巡查发现街面问题且都做到有案可查,从而直接将问题的发现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之更为阳光、公正、客观,开辟了社会公众民主参与的新途径,实现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对公共事务的互动合作管理;另一方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资本特性,使各采集公司这一“市场主体”在数字城管工作中奋发作为,积极参与竞争,不仅成为街面城管问题发现的最主要力量,而且不断向城市摸底调查、行业监管、重大节会保障等城市管理的多个领域延伸,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综合效益,参与解决了很多政府想管也管不了、管得了效率也不高的事情,使政府得以在众多繁琐的复杂事务中“华丽转身”,不事“划桨”而专事“掌舵”,逐步消解了城市管理方面的“政府失灵”问题。

(二)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开拓了数字城管发展的广阔空间

杭州数字城管积极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型,几年来不断拓展参与社会管理领域,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从市容、市政、公用、环卫等街面问题发现到破解停车、行路“两难”,从城市日常“四化”(洁化、序化、亮化、绿化)管理到渣土乱倒、广告整治、重大节会保障等突击治理,从防汛抗台、防雪抗冻等应急管理到古井保护、夜市设置、“盲流”管理等城市摸底,从高考考场外秩序、夜间噪音扰民、“文明工地”管理到“背街小巷”、庭院改善、截污纳管等民生工程管理,等等,涵盖城管、交通、环保、教育、绿化等多个行业的管理需求,涉及百姓的就业、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全面、及时、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成为了城市实施综合管理的一个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而且还有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的趋势,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通过展示民主、效能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实现数字城管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资本

是否具备丰厚的社会资本,是影响政府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字城管实现科学发展的促进因素。从实践层面看,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一个政府积累的社会资本越多,绩效就越高;反过来,一个政府的绩效越高,便越能促进社会资本的进一步积累。杭州数字城管在实施中,始终坚持以“市民利益无小事”为宗旨,建立了多渠道的问题解决和为民服务机制,通过“三进四问”(进基层、进广场、进社区;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绩于民)服务、开通“12319”全天候受理热线、邀请市民代表亲临体验等途径,架设与市民沟通和互动的桥梁,社会公众对数字城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进一步提升。据杭州统计局连续三年对5000名市民的问卷调查,市民对“数字城管”保持了较高满意度,2010年达到了98.4%。

(四)坚持新型城市化、城市网格化的“双轮驱动”,是数字城管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新型城市化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体制加快转轨、社会阶层加快转换、发展方式迅速转变的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它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以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为物质技术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合理的结构和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并以城乡和谐发展为目的,城市带领农村发展,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其核心是城乡和谐发展、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它并不单是以城市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的大小作为城市化的唯一标志,而是以要素互补、城乡一体、共同富裕,全面流动为标志,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共生。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体。杭州数字城管是适应本地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并在新型城市化的推进中不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在2008―2010的三年间,杭州数字城管坚持“平台统一,梯度管理”的拓展原则,覆盖区域由起初的四个主城区拓展为覆盖市域内全部十五个区、县(市),并逐步向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和中心镇延伸,既消除了各区、县(市)发展数字城管的资金和技术顾虑,又满足了城乡居民不断提高的城市管理诉求,促进了城乡一体和社会和谐。

城市网格化是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根据城市区、街道、社区行政区划设置和城市地面建筑、道路、水域分布实际情况,按照方便管理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将城市所辖区域划分成许多个网格单元,对每个单元网格内的城市管理对象实施责任制管理和监控。数字城管将城市管理区域划分为从区、街道、社区到单元网格的4个逐层包含的管理层面,由此,城市管理就建立起一个分层的、精确的、立体的、透明和可控的管理空间,即网格空间,实现管理空域、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部门和社会参与者的整体融合。在基于网格空间的城市管理中,城市管理过程与空间数据和行为属性通过网格做到密切相关,城市管理者可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反映问题,快速处理问题。从理论上讲,一方面,城市管理可能遇到的所有事件都将能够纳入网格化管理的范畴,具有极大的延展性和动态包容性;另一方面,所有相关的城管职能部门,均能从网上获得归属自己管理的信息,具有一网多用和资源共享的优点。目前,杭州主城区有10074个单元网格,建立了200余万个部件数据库。网格的划分,构成了实施精确城市管理的基础条件。网格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管理责任的精确化,即网格内的每个城市管理对象(事件、部件)的责任主体和属性要素都十分明晰,可据可查,为实现数字城管问题准确和及时处置提供了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重光.新型城市化是必由之路[J].理论参考,2010(2):9-11.

[2]牛文元,李倩倩.可持续发展,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认识[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1):14-20.

[3]张勇进.基于网格空间的城市管理创新[J].行政论坛,2008(3):83-86.

[4]阎耀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6(2):76-79.

资讯

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加快技术创新

――北京成立城市照明协会

第4篇:城市数字化治理范文

数字城管建设是一项立足长远、创新体制、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需要的全新工作模式。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年前,我市数字城管建设方案已经通过了专家论证,*年将全面启动全市数字化城管工作,力争在5月份投入试运行。

一是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步伐。在市数字化城市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及建设单位紧密协作,加快建设步伐。要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有关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平台。完成地理编码系统,科学划分城市管理的物件和事件,实行网络化管理。组建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按照实际需要聘用监督员。形成上下贯通、信息共享、科学高效、精细快捷的数字化城管新模式。

二是建立数字城管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受理机制。明确流程和责任,特别是“12319”热线等受理工作;其次要建立沟通机制。通过定期沟通制度,保证信息对称,确保运行高效;第三要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疑难问题的协调,保证问题的及时和高质量解决,特别要重视解决群众呼声高以及紧急事件的处理。同时,要构建高效明确的责任体系,在提高问题解决率和及时率上下功夫;

三是健全绩效评估考核体系。编制数字化城管《工作手册》,制订数字化城管工作考核制度,实行考管分离。要加强监督员队伍管理,提高监督员素质和责任心,发挥他们在快速发现问题上的作用。要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三定方案”,对各自辖区进行切块划片,落实管理责任,构建执法队员、环卫职工、协管员、沿街单位“四位一体”的网格管理责任体系,真正实现人人有责任、个个受监督、事事有人管。

2.突出精品亮点打造,进一步推动“三化”建设。

城市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要求我们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自我加压,精益求精,全面推进城管工作,从而实现城市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一是推动“精细化”管理。要结合“数字城管”建设,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对辖区内所有设施摸底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设施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要精心制定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推进精细化制度建设,组织编印《城管行政执法精细化管理手册》,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岗位责任,细化工作标准,量化考核目标,规范执法流程。要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推行徒步执法,强调处理问题的时限,树立快速反应、雷厉风行的过硬作风。要精心制定各级应急处理预案,详细制定应对措施,建立应急人员、应急装备、应急措施档案。

二是推动“规范化”建设。我们必须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队容仪表,严格按制度工作、按制度管理、按制度执法,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要规范工作方式,把规范化建设与即将实施的“数字城管”工作对接起来,根据“数字城管”的要求和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规范化建设的工作目标。要规范执法管理制度。从案件办理程序入手,规范在执法培训、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环节上的工作制度。以制度保障执法办案,以制度促进队伍形象的提升。

三是推动“人性化”执法。“城管无小事,事事关民心”。实行人性化管理是解决城市管理中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有效方法。要牢固确立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执法的工作理念,在强化管理、严格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畅通为民排忧解难的渠道,成立城管服务中心,开通城管服务热线电话,热心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一敬礼、二亮证、三指违、四纠正、五处罚”的执法程序。要坚持管理前的宣传教育,管理中的讲法守法,管理后的回访征求意见。在执法言行上做到文明礼貌,严禁粗暴执法,野蛮执法,积极使我们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的队伍形象得到群众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3.突出市容环境整治,进一步强化市容市貌管理。

市容市貌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它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要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精心组织,谋求合力,动真碰硬,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提升品位,加强广告管理。要认真制订重点区域、重要建筑群和主干道的广告设置规划。以市区十二条主要道路为重点,组织“百日会战”,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控制审批大型户外广告,减量治乱;强力拆除未经审批、擅自设置的违法违规广告,拆违治乱;统一设置部分广告、店招底框,出新改造陈旧破损的门头店招广告和霓虹灯广告,提档治乱。按照《城市容貌标准》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规范店招店牌的设置,实行新设店招店牌规格、材质、色调、亮化设施、艺术风格的全面控制,逐步淘汰平面喷绘和普通亮化工艺,采用铝塑板、亚克力等优质材料、立体镶嵌字体,辅以霓虹灯亮化,确保白天美化、夜晚亮化。督促新建一批体现城市特色亮化设施,提高市区美化亮化效果。继续大力开发城市无形资产,将户外广告经营权等公开拍卖,为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筹集更多资金。

二是坚持维护规划权威,加强违章建筑查处。我们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查处违章建设行为的经验,加强宣传引导,以求营造守法环境,降低违建意欲,减轻对抗压力。另一方面,要从重从严查处违章建设。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组织开展拆除违章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取缔占用人行道和有碍市容的沿街破旧亭棚。要充分发挥“城管进社区”的功能和基层组织的作用,确保老城区、住宅小区、城乡结合部的违法建设逐年减少。特别是对市区控制区域内的违章建筑查处工作上,要坚决执行城市规划法,坚决予以,着力维护建设秩序、社会公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三是坚持标本兼治,加强治理市容“顽症”。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治理“乱拉挂、乱贴画、乱挖占、乱洒漏、乱堆放”等市容顽症。要加强对“小广告”的治理和清理,组织执法人员按照责任区分工,实行“同色覆盖”。建立昼查夜伏、错时整治、分类管理等制度,针对动态性、反复性等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开展集中整治、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年各类整治不得少于12次。制订12分考核方法,建立违章档案,实施扣分累积考核,分级递进执法。扎实开展“城管进社区”、“市容环卫责任区”活动,实施整治工程向社区、后街后巷的延伸,让整治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四是坚持打造精品亮点,开展示范路创建。以建设路、世纪大道等主干道“示范路”创建工程为重点,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理,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推广”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制定详细的路段管理标准,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努力打造精品示范路段。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晴天与雨天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拆除违法设置、不符合设置标准、影响城市形象的设施。严格规范行政许可,积极组织沿街单位对户外广告、招牌进行更换新建,高档优质建设。对沿街装修出新要提前介入,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管,提升街景容貌的档次和品味,打造特色亮点,提升城市品位。

五是坚持长效管理,科学完善考评机制。城管办要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部门、各单位参与城市长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居委会和社区的社会辅助管理作用,提高市民参与度。要加强监督和考评,要对“数字化城管”未涉及区域的市容环境加强监管,组织、督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治理。要继续深入开展“卫生周”活动,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落实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4.突出环卫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探索环卫市场化运作机制,逐步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运作方式。

一是改革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对已形成的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公厕管护五大块的作业模式加以相关形式明确。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绩效挂钩考核的模式。将道路清扫、保洁、公厕保洁维修等部分权限发包给环卫内部人员,实行内部竞标。

二是实行环卫保洁全覆盖。根据市里的要求,逐步实施主次干道与街巷保洁一体化作业制度。将街巷、绿地等保洁纳入环卫专业队伍保洁,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切实改善市民群众的卫生环境。

三是强化环卫设施建管。切实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努力争取增添扫路机、高压冲洗车,填补道路清扫机械率的空白,力争机械化清扫率40%以上。努力争取增添移动电瓶保洁车,在城区重点地段增设移动公厕。要加强环卫设施的日常养护,逐步取消主干道暴露垃圾桶。组织环卫设施总量普查,建立“定岗、定额、定标、定考”的保洁网络和环卫作业机制。积极建立和培育设施维护、公厕养护的内部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聘,择优养护。

四是切实加大环卫保障力度。落实环卫工人基本保险,逐步提高一线环卫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改革创新垃圾费征收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居民垃圾费与其它收费平台捆绑收费方式,探索垃圾收费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提高征收率。

5.突出宜居城镇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的质量

建设宜居城镇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城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指导,扎实推进。

一是要认真制订工作标准。本着标准化、系统化、个性化的原则,重点围绕督促加快健全管理机构,建立环卫队伍,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制订镇容镇貌、环境设施、机构建设、环境质量等管理工作标准,突出硬性指标。要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镇管理网络体系,构筑城、镇一体的城市管理组织机构框架,明确各镇、各有关职能部门宜居城镇的管理责任。

二是要积极指导开展工作。制订具体工作方案,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各镇进行检查指导,通过与各镇党委政府、管理机构、街道办(居委会)开展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听取介绍、查看资料、实地检查,全面了解集镇管理现状,研究管理的对策措施。重点帮助解决各镇在开展“宜居集镇”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城镇管理办法,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文明执法水平。遣派执法人员配合各镇开展综合整治,确保实实在在的创建效果。

三是构建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置”的模式,构建农村垃圾清扫、收集、处置运行机制。指导各建制镇、村建立保洁队伍,实现农村保洁网络的全覆盖。扶持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全市每个镇都有垃圾处理能力,做到农村垃圾有人管、有设备运、有地方处理。

四是加强创建工作考核。进一步加强对建制镇城管创优工作的督查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在结合各建制镇年中调研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对建制镇创建活动的考核。按考核得分评定宜居集镇创建工作星级单位。对在宜居集镇创建活动成绩突出的建制镇进行授予通州市“宜居集镇”创建活动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奖牌。对五星级镇申报南通市集镇管理创优单位。以促使“宜居集镇”创建工作全面、深入、均衡的开展。

6.突出队伍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队伍形象

一是强化能力素质培养,着力增强队伍执法本领。要切实加强一线队伍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执法队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要构建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今年局将分别举办中层干部、一线人员培训班,每次集中培训不少于2期,分批组织执法人员为期一个月的封闭训练。从实际需要出发制订教材教范,革新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的针对性,通过执法典型案例的剖析,辩明是非,掌握方法。

第5篇:城市数字化治理范文

测绘工作成果丰硕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陈伟说:“‘十一五’期间的测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区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从仅仅的254家增加到480家,增幅达43%;从业人员增幅40%;测绘仪器设备增加了56.2%,测绘产值增加了84.9%。在落实规划过程中,基础测绘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由“十五”期间的每年400万左右,到2006年首次突破了3000万元,当时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2007年达到4000多万元,2008年达到5000多万元,2009年达到一亿元,2010年超过7000多万元。五年实际经费投入和基础测绘工作已经超过《规划》指定的目标。”

另外,在建立自治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方面,已完成覆盖全区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简称NMGCORS)”,以及GPS B、C控制网布测和大地水准面精细化工作,建立起了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完成全区1:100万、1:50万、1:25万、1:5万、1:1万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库建设和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库建设。数字城市的建设、遥感数据获取以及地理信息共享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陈伟副厅长介绍,在数字内蒙古建设方面内蒙古也取得显著成效,我区数字城市列入国家试点的有2个、列入推广项目的有3个,占我区地级市的40%。数字城市可通过动态的城市影像信息,用GIS进行高效的数字加工分析处理,提取三维城市的定位信息、拓补信息、分类信息与属性信息,再经过整合修饰,便可快捷、高精地得出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用GIS进行高校分析、处理、模拟与方案的优化,可根据人们的视觉习惯创建城市,可研究城市园林与建筑物的关系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城市规划方案的科学形成、方案影响因素分析和输出等过程。城市管理人员在有准确三维坐标、时间、属性的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决策与管理,其感觉如同在飞机上俯城市或漫步街头一样,数字城市对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对城市的发展目标、规模、性质等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解决地理信息资源部门所有交换不畅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测绘事业局先后建成了河套灌区水利信息管理系统、自治区政务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自治区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自治区经济动员管理子系统、内蒙古自治区投资指南和内蒙古地震灾害评估系统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

未来的重点工程

会议指出,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日新月异,测绘成果的多样化,应用的广泛化,对测绘的依赖程度、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基础地理信息已然成为各级政府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因此,对测绘提出来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各级部门的讨论,要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完成新型的建设项目,从而完善更新我区的测绘系统。

在信息化测绘生产、资料档案存储分发与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十二五”时期要全面完成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的转变,测绘生产与服务模式将发生根本的改变,测绘生产与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是在要保障信息化条件下更好更快地提供测绘服务。目前我区现有的测绘生产与资料分发场地狭小,设施落后,无法满足信息化测绘生产与服务的需求,需建设信息化测绘生产、资料档案存储分发与地理信息产业基地。

第6篇:城市数字化治理范文

【关键词】 智能应用 新型城镇化 智慧城市

一、引言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目前已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不断伴随着相关的城市管理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化的力量来创新性给予解决。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陆续会出现一系列治理方面问题,包括:城市治安落后、交通拥堵、环保卫生差、教育发展滞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为解决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智慧城市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效管理、科学管理、智慧化管理,不断促进提升城市管理、城市治安、地方生活等整体水平。

二、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城市管理为核心,构建一整套从基础通信层到智能应用层的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涵盖城市管理的诸多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旅游、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城管等,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管理高效运转,形成良性的智慧生态城市模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三、智能应用规划的思考

(1)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控制化技术构建综合性一体化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包括移动GPS/GIS主控系统、企业用户子系统、移动服务门户、GPS车载终端、用户远程终端及移动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实现全城市内人员、车辆、道路的全方位、实时性、智慧化管理,有效疏导交通拥堵,提升道路运营效率,降低交通故障,减少单位资源能耗,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高效服务于市民交通出行和运输行业的广泛需求,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2)智能旅游系统。运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推动旅游业转变,构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对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全过程实施信息化应用。建设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和无处不在的旅游体验服务;加快信息化改造,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实施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加快旅游定位服务系统和旅游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涉外旅游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大旅游产业数字化改造,构建网上体验旅游、影视基地旅游、特色自助旅游及旅游电商服务等智慧化旅游体系。

(3)智能医疗系统。智能医疗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移动通信技术、位置定位服务、视频通信和传感技术,构建医疗信息化通用服务平台,搭建医院与患者、医生与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患者更方便的了解医院的医疗资讯和专家的出诊时间,并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围绕患者搭建了医疗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该系统构建市民医疗资料数字化管理模式,统一化管理城市医疗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管理、共享医疗资源,服务于患者、医生、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等对象,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进而提高医疗运营效益。

(4)智能教育系统。智能教育系统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统一整合校园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通过校园全部资源的数字化改造,构建一个育、培训、科研、学习、实践、生活等校园活动为一体化的智慧化系统。通过构建统一的身份验证系统、数字化校园门户、移动教学服务系统等,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化,进而提升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构建高度信息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

(5)智能城管系统。智能城管系统是运用城市万米网格单元化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充分结合城市部件配套管理,构建一套网络精细化管理、部件精准匹配管理、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综合治理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城市管理资源数字化改造,实现资源整合管理,围绕城市管理的全流程各个环节,明确城市管理主体及目标的相互匹配,实现了管理流程化、流程数字化、资源精细化,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政府实施公共服务措施的效率,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束语: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深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运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围绕城镇化建设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搭建一批成熟的智能应用系统,促进城市智能应用水平提升、智能产业升级、智能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率明显提高,城市管理配套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城市管理能耗成本明@下降,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参 考 文 献

[1]王家耀,刘嵘,成毅.让城市更智慧[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

第7篇:城市数字化治理范文

一、20xx—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结合城管工作实际,积极创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新方式、新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创了城管工作新局面,全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市城管局先后荣获了“四川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四川省建设行政执法先进集体”称号,至今已连续6年获得全省城乡建设目标考核一等奖,连续9年获得全省爱国卫生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

(一)实施精细管理,城乡市容环卫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近年来,我们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重点,突难点,不断提升城乡市容环卫管理水平。一是精耕细作,全面整治“垃圾乱扔”。认真落实“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责任制,实现了主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密闭运输,日均冲洗路面34万平方米,清运处置垃圾650吨、粪便6吨,清扫路面等公共区域近153万平方米,环卫保洁“七无一净”率98%以上,市容管理“五归”率85%以上。二是多管齐下,有效遏制“广告乱贴”。采取“清、抓、疏、引”四管齐下,综合治理城市“牛皮癣”。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狠抓户外广告清理规范,全面拆除市区主次干道到期、违章大型户外广告,扎实推进店招店牌改造;出台《xx市户外广告设置办法》,积极开展户外广告市场化试点,20xx年对城市路灯杆和楼顶广告位进行了两次公开拍卖。三是堵疏结合,切实整治“摊点乱摆”。采取“划区域安置、建市场安置、强化配套安置”等方法,在主城区规划设置10条夜市街,在新改扩建的农贸市场预留进城菜农临时经营点,强制开发商为较远的社区、小区开办规模不等的便民农贸市场,引导经营户入市、入室、入小区经营。四是规范管理,整治“车辆乱停”。加大人行道临时停车点改建力度,合理增加临时停车位。编制城区临时占道停车收费实施方案,会同交警部门在主城区施划4900个临时占道停车位,交由三个区实施管理,有效规范了临时占道停车秩序。五是严管重罚,治理“工地乱象”。会同市住建、环保、交警等单位和区城管部门,对工地管理不到位、运输车辆抛撒滴漏污染道路的建设施工单位,通过现场监控、定期巡查,对违章建设施工单位,一次督促整改,二次罚款,三次勒令停工,增强了制度执行的刚性。

(二)切实加大投入,城乡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一是大力实施百条街巷改造。从改善民生入手,五年来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了太平巷、祥和路、冠山路等535条街巷升级改造,改造面覆盖了江阳、龙马潭、纳溪3个城区,惠及群众20余万人。二是健全完善市政环卫设施配套。五年来,主城区新建公厕、垃圾库32座,改造公厕、垃圾库128座,新建移动公厕9座,新安装果皮箱2087个;新建、改建夜景项目4个,新增路灯智能控制点303个,光亮工程终端控制点11个,完成了新二村、稻子田、惠利巷等234条偏街小巷路灯安装,安装路灯4178盏,敷设或架设线路约12万米。完成了江阳路、酒城大道等120余条道路人行道板、临时停车站改造,及时做好下水道、人行道和城市桥梁等设施清淘、修补和维护工作,市区平均一、二类道路完好率为97.62%,三、四类道路完好率为96.1%,下水道畅通率为98.06%。三是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环保硬性指标,五年来,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6.45亿元,先后建成泸县、合江、古蔺3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鸭儿函、纳溪、叙永、古蔺、二道溪5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并全力加快纳溪、叙永在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泸县、合江县2座在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xx年的55 %提高到20xx年80%,五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同时,为提高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效率,20xx年启动了xx市生活焚烧发电项目,项目估算投资5.6亿元,采用炉排炉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预计2014年建成并运行发电。四是积极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20xx年启动数字化城管项目,项目概算投资12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系统硬件平台建设、软件开发、场地装修、机构编制落实并人员招聘培训等。目前,我市已被列入了全省首批10个数字化城管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项目前期手续全部完成,已进入工程建设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三)树立宗旨意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得到增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涉及群众日常生活,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在执法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和谐诚管”理念,按照“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的总体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和法制意识。着力加强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严格遵循 “一敬礼、二告知、三劝导、四处罚”四步走执 法规范,以文明劝导为主,做到有礼有节有据执法。积极开展“柔性执法”,组建女子执法中队,大力开展“城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为主题的“城管三进”活动,延伸服务触角,贴近群众提供周到服务。近年来,市城管监察支队每年处理大量的占道经营、违章广告拆除等案件,未发生一起因不文明执法而导致的,以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申请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的案件。

(四)加强统筹协调,爱国卫生工作不断巩固深化。五年来,全市各级爱国卫生工作机构不断健全,“国卫”迎检长效机制逐步完善,顺利通过了第四次、第五次“国卫”复审验收。五年来,“国卫”细胞创建工程深入开展,建成省级卫生县城2个,省级卫生乡镇4个,市级卫生县城2个,国家卫生城市辐射工程结出丰硕成果。五年来,农村改厕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xx年底,全市累计建卫生厕所67.56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60.80%;累计建无害化卫生厕所60.97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54.87%,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极大改善。五年来,病媒生物防制和健康教育深入推进。通过完善“四害”防制设施,引入专业公司开展“四害”灭杀,有效控制了“四害”密度。健康教育不断深化,世界卫生日、禁烟日、洗手日、爱国卫生月等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效果明显。

(五)深化体制改革,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市城管局管理职能由单纯的城市管理调整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范围由城区扩大到城乡,增加了对区县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考核职能;各区县城管部门对照市局职能变化,调整充实了机构和人员编制,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针对以往市、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实施市、区城市管理事权调整,从20xx年8月起,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方针,将市城管局承担的部分事权下放江阳区、龙马潭区,进一步确立了城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理顺了市、区、街道和社区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配合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

(六)狠抓巩固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深化。20xx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五乱”治理、城乡风貌塑造、示范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实施百条街巷改造、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病媒生物防制、煤改气和煤油烟专项整治以及公厕升级改造等特色工程,“五乱”治理成效不断巩固,风貌塑造特色日益凸现。我市治理工作多次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在20xx年6月14日召开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城镇村庄20xx年度命名大会上,我市被授予“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合江县和江阳区泰安镇、纳溪区龙车镇、合江县佛荫镇、古蔺县箭竹乡4个乡镇,以及江阳区华阳街道白湾村等45个村庄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

二、未来五年工作打算

(一)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加快市、区县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设,力争20xx年建成市级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并投入使用,并在未来五年内覆盖所有区县、重点乡镇和工业园区。通过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起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

(二)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专业化。围绕打造“精品国家卫生城市”、“四川省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目标,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着力在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修编城市照明、户外广告设置、环境卫生等专业规划,完善区县市容环卫检查考核办法、城市排水管线建设实施方案等办法方案,高标准修订市政环卫设施建设、验收、移交、日常养护等制度,着力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二是加强体制建设。根据职能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一方面,拟将环卫一所、三所整体合并,成立新的环卫一所,撤销环卫三所机构编制。将环卫一所承担的垃圾收集、处理职能剥离,成立xx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负责城区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拟成立xx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负责建设、维护、管理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机构、编制、待遇等方面入手,配齐配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保洁人员和执法人员“四支队伍”,通过内部培养、外部送学、择优选聘等方式,改善队伍年龄、专业结构,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着力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尽快出台《xx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实施意见》,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制度保障,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再上新的台阶。落实市、区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的机构和编制,作为一级常设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风貌塑造、“五乱”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真正得到落实。继续贯彻“1573”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国卫”成果巩固深化的结合,力争将我市创建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实现全省城乡环境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确保2015年“国卫”第六次复审顺利通过。

(四)着力加强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抓好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收集工作,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特种垃圾处理设施、环卫设备和污水处理及管网等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我市建成区新建垃圾收集点30座,新建中、小型垃圾压缩中转站8座,大型垃圾压缩中转站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餐厨垃圾、污泥、化粪池粪渣处置厂各1座,改建垃圾收集点18座,启动环卫基地建设,县区按照规划要求完成垃圾处理厂建设任务。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率达80%;江阳、龙马潭、纳溪三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古蔺、叙永、合江、泸县四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医疗废弃物处置达到100%,餐厨垃圾处理率达8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输、县处理”或“适当集中、区域共享”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成。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存在薄弱环节。区县与区县之间、城区与乡镇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五乱”现象在个别地区回潮反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尚未真正破题。二是市治理办工作人员是从各区县抽调的精干力量,作为非常设机构,市治理办无法解决借调人员的编制、待遇和职称问题,同时借调人员在原单位的提拔晋升也受到影响,部分借调人员人心浮动,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三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矛盾依然突出,少数城管执法队员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有待加强和转变,构建“和谐诚管”仍然任重道远。四是基层单位人员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单位正式职工津补贴未能按时发放到位,临时聘用人员起薪低,部分优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另谋高就,不利于城管队伍稳定,也不利于城管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五是基层单位人员经费和维护经费严重不足,客观上导致许多应当维护的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维护。基层单位办公条件较差,如工程处分散在两个地点办公,环卫三所五年内搬迁3次办公场所。

四、20xx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打造“精品国家卫生城市”和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两项重点,强化内部管理,狠抓工作落实,积极转变工作作风,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精细管理为基本要求,全力提升城乡市容环卫水平。今年,我们抓重点,突难点,不断提升城乡市容环卫水平。一抓违章户外广告清理。严格执行《xx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全面清除过期、破损、违章设立的广告标识,严控市区新批户外广告,拆除各类违章广告500余幅。同时,为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今年我们对城市路灯杆和楼顶广告位实行公开拍卖,目前已开展了两次户外广告位拍卖。二抓占道经营整治。坚持堵疏结合治理占道经营,加大城市广场、干道等重点地段整治力度;在主城区规划设置10条夜市街,引导经营户入市经营;成立夜间餐饮占道整治组,规范城区夜市占道管理。针对城区停车难的问题,会同公安交警部门编制了临时占道停车实施方案,在主城区施划了4900个临时占道停车位,交由三个区实施管理,有效规范了临时占道停车秩序。三抓城市“牛皮癣”整治。采取“清、抓、疏、引”四管齐下,综合治理城市“牛皮癣”,清理各类“牛皮癣”4万余张。四抓渣土整治联合行动。会同市住建、环保、交警等单位和区城管部门,对渣土处置、运输、消纳实施全过程监管,查处违章行为80余起,有效遏制了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抛洒滴漏污染路面行为。五抓环卫保洁。市、区两级环卫部门在认真落实“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责任制基础上,实现了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密闭运输,日均冲洗路面34万平方米,清运处置垃圾650吨、粪便6吨,清扫路面等公共区域近153万平方米,并认真落实了垃圾处理场和公厕、垃圾中转站的安全运行措施,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清扫保洁“七无五净”率达97%。加大对区县环卫工作考核指导力度,制定出台《xx市区县市容环卫检查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对3个区实行每周抽查、每月检查,4个县实行每月抽查、季度检查,考核结果每季度通报并纳入区县年终考核排名,切实调动各区县做好环卫工作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全市环卫质量持续提高。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提升市政环卫设施配套水平。今年,市上下达我局市政、环卫和照明设施新建改造项目49个,总投资2915万元。目前,各专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将全部建成。除专项工程外,今年,我们还重点抓了数字化城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两大项目。一是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启动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是今年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作出了的决定。项目概算投资12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系统软硬件平台建设、场地装修、落实机构编制并招聘培训人员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城管项目建设,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数字化城管建设领导小组。我局由一名分管副局长牵头,抽调4名精干力量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前期手续已全部完成,列入了全省首批数字化城管建设试点城市。本月4日软件开发和数据普查标段招标工作已经启动,接下来将陆续启动硬件建设和系统集成、场地装修等标段招标工作,以及管理机构和编制的申请报批工作,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二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采取bot方式建设,30年特许经营期,项目估算投资5.6亿元,采用炉排炉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预计201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预可研编制、审查,招标机构已确定,编制完成了招标文件初稿,待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即可开展招标工作。

(三)以和谐亲民为宗旨,全力提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涉及群众日常生活,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在执法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和谐诚管”的理念,按照“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的总体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和法制意识。加强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严格遵守“一敬礼、二告知、三劝导、四处罚”四步走的执法规范,做到有礼有节有据执法。近年来,市城监支队每年处理大量的占道经营、违章广告拆除等类案件,未发生一起因不文明执法而导致的,以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申请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的案件。

(四)以统筹协调为基调,全力提升爱国卫生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卫生城镇乡村建设行动”,力争年内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四川省推荐乡镇7个、新建四川省卫生村70个;力争合江县在20xx年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古蔺县在20xx年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四川省推荐县城。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今年我市农村改厕计划5000座,目标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可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狠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市财政为三个区落实了150万“除四害”经费,区上按照1:1标准进行配套。狠抓“全民健康素质提升行动”、第23个爱国卫生月和“5.31”无烟日宣传活动,市民文明健康意识得到提升。

(五)以巩固提高为目标,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今年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深化年,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按照“坚持不懈、全面覆盖、构筑机制、树立典型、保持常态”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全省“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为总体目标,以“抓规划、抓‘五乱’、抓风貌、抓设施、抓示范、抓教育、抓机制、抓民生、抓创新”为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实施“1573工程”,巩固治理成果,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今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确保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今年重点抓了“五乱”治理、风貌塑造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

一是持续深入治理“五乱”。在推进“五乱”治理中,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坚持全域覆盖与重点治理相结合、坚持集中整治与常态管理相结合,相继开展了“治理不断档、持续治五乱”专项行动、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行动、滨江路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清理卫生死角、规范流动商贩和占道经营、拆除违章搭建,清理和规范修(洗)车场点以及废旧物资回收站,切实推进了治理工作向基层、向村庄、向盲点死角延伸。

二是深化立面清理和风貌塑造。按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既讲原则、又讲方法,既全面推开、又突出重点,既注重实效、又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推进全市风貌塑造工作。今年以来,我市结合园区建设、旅游开发、新农村成片推进建设等工作,共投入资金1.3亿元,全市城市、县城、乡镇主要街道风貌塑造覆盖率进一步扩大,背街小巷、城效结合部、“城中村”、部分边远乡镇和村庄等薄弱环节容貌得到有效治理,纳溪、古蔺、叙永主要公路沿线风貌塑造基本完成。

三是强化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首先,抓紧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共投入2.91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47亿元,社会筹资0.41亿元,村民缴纳0.03亿元),建成垃圾处理场6个、区域共享垃圾填埋场71个,建设村镇垃圾回收站点294个,1382个行政村建有村级垃圾收集点、占总数的92%,838个村建有村堆肥处理点、占总数的85%,配备农村垃圾转运车辆1495辆(台); 98.9%的行政村配备保洁员,村级保洁员总数9458人。其次,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广城区垃圾分类收集,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启动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特许经营权项目。第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纳入20xx年度治理工作目标管理,作为示范工程建设考核评定的刚性要求,严格实施考核。对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不力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xx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精品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两大目标,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城管及“大城管”管理模式,着力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力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着力强化城管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着力提升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确保“省级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创建成功。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确保20xx年市级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借鉴成都市城管局做法,成立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构建起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

(二)完善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垃圾收集点、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公厕、城市照明、道路设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改造速度,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造必要条件。

(三)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和“五定”责任制,继续加强户外广告、建筑弃土、占道经营和城市 “牛皮癣”治理力度,规范洗车站点管理,完善区县环境卫生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促进我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四)抓好市政环卫设施管理维护。健全市政环卫设施管护标准,加强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力度,保障全年无事故安全运行,确保城市照明设施的完好率达95%以上,燃灯率达99%以上;全市平均一、二类道路完好率90%,三、四类道路完好率85%,人行道完好率90 %,下水道畅通率90%,市政环卫设施完好率90%。

(五)搞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着手对城区现有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改造,分别选择2—4家物管小区、农贸市场、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场、粪渣处理场等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力争20xx年城区垃圾分类收集率达50%以上,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以上。

(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贯彻《xx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认真组织实施“1573工程”,抓好巩固提升、示范推广和常态长效管理,持续深入开展“五乱”治理、城乡风貌塑造和示范工程建设,落实各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门机构编制,力争20xx年将我市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实现全省城乡环境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

第8篇:城市数字化治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治理 巴尔的摩 数字化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11-02

一、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城市治理模式,才能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市场经济追求的是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而我国现在的城市发展却呈现出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状态,有悖于我国城市发展的目标。当前我国城市治理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城市治理的总体战略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缺乏统一性,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目标和行为,缺乏有效配合和统筹

在我国城市治理的实际运行中,许多城市缺乏整体治理理念和总体目标规划,而城市治理的各职能部门又将其工作的侧重点和着力点放在各自的职能领域上。同时受到本位利益的驱动,各个部门都难以从整体角度思考城市治理的使命和价值,整体考虑本部门在城市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这就导致城市的治理结构分散、资源分割、流程断裂,战略发展目标与日常任务的行为方向脱节,城市治理缺乏有效的统筹能力。

(二)以部门为主的条块化管理方式,割裂了城市运行的脉络,造成了城市治理的部门化、利益化和运动式管理

在“部门化”管理模式中,部门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在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在本部门管辖的范围内,管什么、管多少、怎么管都由各部门决定。各部门在对社会进行实际管理中,为了追求本部门的利益,实现所谓的本部门的“低成本、高效率”,只管社会中那些容易管理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看得见的问题,以及有利可图的问题,而城市运行中的复杂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无利可图的甚至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各部门却避而远之,不去管理。这些城市问题日积月累,最终导致城市危机的大爆发,此时政府又不得不惜一切代价解决,呈现一种“运动式”的管理态势,最终导致了城市治理的“高成本、低效率”。

(三)城市治理缺乏有效的问题反馈和信息沟通系统

这就对公众反映的管理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回应,造成问题解决的时滞。在目前的城市治理结构中,政府职能部门很少以开放的态度回应外部公众的需求,而城市治理水平的高低恰恰与公众生活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公开透明、反应迅速的信息沟通系统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四)各部门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公众伙伴关系,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非政府组织发育缓慢,存在“强政府、弱社会”问题

这就严重制约着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平等权利的实现,难以在城市治理中发挥应有的决策和参与作用,这在根本上制约着城市多元化网络治理体系的建立。

二、数字化城市治理模式:以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为例

我国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治理的经验。数字化治理模式是城市治理的发展方向,美国巴尔的摩的Citi-Stet模式被誉为“可能代表了近十年来最具标志性的政府管理创新”,基于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效仿这一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模式,突破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的管理流程是:1.通过市民电话,采集城市运行层面存在的各种问题;2.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是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的重要一环,它的任务是对将要提交到市长综合协调会议的城市问题进行筛选和总结;3.举行市长综合协调会议,这是该模式的核心驱动力,整个会议过程被设计成一种问责等级,市长和助手是责任问责人,部门主管及其高层管理者作为责任人,针对城市运行过程中冲突性的、难解决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4.主管部门解决问题;5.社会监督。通过市民监督、新闻监督、市长综合协调会议的工作跟踪监督,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及时将各类结果整理成图表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成功的基础概括为以下四点:1.准确及时的判断;2.高效的战术战略;3.对资源的快速部署;4.硬性的后续行动和评估。这也是我们在建立数字化城市治理模式时应该向巴尔的摩CITI-STET学习的经验。

三、对我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在信息化时代,城市治理强烈地依赖着大量的、及时的、准确的信息流通,而先进的治理手段,特别是科技手段,则是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借鉴美国巴尔的摩城市治理经验,可见数字化的城市治理模式,可以实现从技术、机制与制度三个层面全面解决传统城市治理弊病,以解决当前中国城市治理中存在的诸多城市问题,从而实现中国城市治理的变革。

(一)建立网格化的城市治理信息平台

我们在城市治理中运用网格地图技术,将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然后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需要管理的所有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且实现储存数据的实时更新,由城市治理的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如果单元网格内某一城市部件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解决,第一时间被反馈,第一时间被检验。网格化城市治理信息平台的建构与技术运用使中国的城市治理逐步走向透明化、精细化与现代化,为解决我国城市治理的弊病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建立城市治理监督系统,执行系统分立制衡的治理架构

监督系统即设立城市治理的监督中心,作为负责城市治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指挥系统即设立城市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城市环境的综合管理部门,统一调度分散在城管、市政、公用、房管、规划、环保、园林、市容、环卫等各个方面的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共同履行城市治理职责,并对城市治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置和执法。监督系统和指挥系统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对于城市运行过程中有无问题和问题能否结案,由监督中心负责;而问题由谁处理和如何处理,则由指挥中心负责。这就克服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弊病。这样既能实现对各部门出现问题的低成本管理,同时又能满足社会对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做到城市治理的低成本、高效率,在机制上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城市治理悖论难题。

(三)注重公众参与和监督,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充分吸收社会、企业、社区及城市居民参与城市治理,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推动城市治理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走向现代城市治理。网格化城市治理模式以信息平台为依托,建立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所谓内部评价,就是按照已有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根据信息平台自动记录的有关数据资料,实时生成评价结果。所谓外部评价,就是对信息平台记录数据不能反映的指标,由有关人员按照要求征求市民和相关方面的意见,进行主观评价。这种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为数字化治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孙柏瑛.我国政府城市治理结构与制度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7(8).

[2]叶裕民.中国城市管理创新的一种尝试[J].中国软科学,2008(10).

第9篇:城市数字化治理范文

Abstract: Changes of our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city's rapid development directly expose the problems ofnot sound function,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and the means, not strong authorityin the existing Urban Design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analysis of these problems,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reform.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management system;reform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187-01

1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与之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①政府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对违法、违规建筑的查处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机制。越是违法的建筑,越出现机构之间的互相职能不清,互相扯皮,导致规划管理体制不顺,干扰了正常的规划管理体制,使城市建设丧失了原有的整体性和统一性。②政府、规划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规划管理部门既是规划的编制、审批单位又是规划的决策、执行机构,导致了规划只是政府与规划专家之间的单向交流,政府缺乏对规划的宣传,群众对规划缺乏了解,缺少了群众对规划的参与和支持。③规划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缺位,规划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质量不高,规划部门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专业结构单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滞后,难以适应和加强城市规划管理。④新的《城市规划法》缺乏有力的司法解释,干扰了正常的规划管理。如实际工作中计划部门对新法规中的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理解有分歧,造成工作中矛盾突出,破坏了城市规划实施的整体性。

2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模式

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他们所采用的强管理模式和弱管理模式,在机构设置、管理手段、管理职能上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建设城市发展的市场调节机制,强化中央政府的调控和监督职能,对省级和市级规划机构进行改革,应是我国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要学习的。从国外的经验看,拥有中央集权体制的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行政机构大多为强力部门,人员充足,机构健全;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为了确保我国各级政府在新的形势和环境条件下切实有效地履行政府调控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职责,城市规划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必须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市规划新体制。

3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创新趋势

3.1 法制化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使之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这是摆在每一位城市规划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这一“龙头”作用,把纷繁复杂的各项城市建设活动纳入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轨道,使整个城市的运行机制活而不乱,协调和谐,充满生机?很显然,只能依靠法制。加强法制建设,实行法制管理,既是搞好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规划管理热切呼唤、迫切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可以说,法制建设是搞好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生命线”;是实行“依法治市”、“依法治城”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城市各项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的需要。

3.2 民主化民主化实际上指的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共参与。在我国,一方面,政府在社会中的职能不再是以往的直接干预、大包大揽,而是注重市场调节、法律引导,这为市场、社会领域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化,社会精神的变迁,促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化组织,正是这些组织,成为了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的新载体。

而对于城市规划管理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要素(土地、住房、公共设施等)进入市场领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部门所采取的单边、独断式的决策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出了其不足和低效,难以平衡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利益;同时,由于城市规划决策越来越紧密地与私人的利益相关联,公共对于该领域的关注理所当然。“公共参与”的社会基础与日俱增。规划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必须及时调整角色,学会使用大众媒体的语汇,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大众媒体交流中,与公众参与者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合意,实现城市规划早方法论上的“交往理性”化。

3.3 数字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高度密集,传统的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城市数字化工程服务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符合高新技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正确方向。数字化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扭转传统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式落后的局面,同时数字化城市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丰富表现手法,增加信息含量,提高分析能力和准确性;使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更加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也能提高城市规划行业动态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技术近十几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其重要的意义和对人类深远的影响举世公认。数字化的意义不仅是体现了一种技术,而是向人类展现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城市规划这个“龙头”部门入手,可以说抓住了关键环节,为其他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因此,数字化城市规划将成为建设“数字城市”的核心工程之一,并可提供基于网络化的基础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必然,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要求。城市规划管理必须推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保证规划的前瞻性、科学决策,同时要掌握新技术,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

4结束语

只有加快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转型才能提高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率;实现良好的城市管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决策的多元化、政治的透明化、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最大参与化,建设适应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积极变革时期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之路,实现对城市的良好管治。

参考文献:

[1]周建军.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