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精选(九篇)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

第1篇: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兴趣可以提升学生对某个事物产生心理倾向,能够促使学生观察和学习这个事物,因此,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果。要想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质量,就必须采取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想要被表扬,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成就感,那么教师就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使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3、注重教学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课内教学和校内活动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愉快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提升道德情操。在目前竞争比较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子女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对此,很注重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很缺乏。因此,教师应该利用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用来弥补学生的道德品质缺陷,让学生能够进行全面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善,通过应用生活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小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是很重要的。

4、灵活运用说理教学法

说理教学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说理教学法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本人现状等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让学生会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自我评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会评价自己是先从认识别人的品德开始的,对自己的评价只能重复教师或家长的看法,已慢慢学会独立评价别人,最后逐步过渡到对自己的评价。我邻居有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有一次她妈妈带她去看电影,要进去时发现妈妈没给她买票,她怎么也不肯进去,很认真地对妈妈说:“老师说了,看电影要买票,妈妈不给我买票是不对的,我没有票进去看电影的话,我也是不对的。”结果,她妈妈给她买了票,她才肯进去。可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培养他们,要善于运用教材、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对比,并指导他们做好经常自我监督、检查和总结,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6、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

第2篇: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教育;心理品质

一、语文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黄金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开端。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维系孩子们的健康,帮助他们形成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德育有着重大笔墨。因此,德育历来都是我国教育中的永恒主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文明习惯以及法纪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培养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因此,所有的学科中都容纳了丰富的德育材料。其中语文为最,语文中的德育内容充足多彩。她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世间最美的情感;用最纯真的文字,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将德育渗透,使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得到提高,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

二、教程目标

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制订了本学期详细的教学计划,意欲做到德与智的平衡发展。

1.从根本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动员学生读准书、写对字,说标准的普通话。

2.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把握大自然、古诗、现代文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自然、崇敬古人、热爱祖国的意识。

3.在落实学科教育规划的同时,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领略道德的天地,感受人间真善品质,使学生优良品格形成,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4.加强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关注,帮助一些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并有可能走向歧路的学生,让他们在这个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的阶段安全度过,并形成一定的防御能力,永远健康的心理及品质。

三、实施方案

1.坚持德、智结合的原则,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各个学科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做到德、智结合,教师在教学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这种文字优美和感情真挚的课文时,可提前介绍文章背景,让学生了解感情,然后指导朗诵。在朗诵中,引导学生欣赏领悟,归纳总结,使学生自己感受,获取真谛。最后加以补充总结,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培养学生真挚感情,确保德育功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在德育过程中也是真理,是受教育者晓之以理的关键。在那文质彬彬的文学作品中,即使是一方小小的感情天地,教师也能巧妙地将其渲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章有的真善美,进而培育出学生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祖国的热情。

3.深挖教材,加强品德教育。教材中的德育,往往隐藏在文字深处,需要我们教师加大开发力度,从中挖掘研究,号召学生与我们共同一起欣赏品味,理解字、词、句所引发的深思。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无限魅力,体会其独特技巧的妙处,引发更久远的深思。

4.将德育渗透到语文的各个角落。语文教学活动多种多样,在课下开展另类形式多样的有关活动,既是对语文专业知识的补充,又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又一方式。诗朗诵比赛、辩论会、演讲赛、成语接龙、手抄报大赛等,都是较为有意义的项目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感受团体的重要性。各个专题的项目也有针对性的效果,例如,赞美祖国的诗朗诵或演讲赛,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5.课外辅导中进行德育。俗话说,五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都不相同,对此,我们教师应该对那些较吃力的学生多给予帮助。批改作业,补课辅导。这弥补了受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憾,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德育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而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德育寓于各科之中,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怎样,都应发挥语文对德育的工具性,利用语文的独特魅力,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新时代的栋梁。

第3篇: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探究

小学作为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用满腔的挚爱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慧眼细心观察他们的成长环境,捕捉孩子纯洁的心灵,贴近他们的生活,赋予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品德与学识并进,塑造生命的精彩。

一、擦亮慧眼 捕捉生活

一个人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组成的,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不可能一次完成,它是通过交往活动,在不断的解决道德要求与个体意愿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呈螺旋式的上升趋势。由于他们年龄和心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缺乏准确的定位和理性的认识,不能正确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因此,对小学德育教育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体现出“生活化”的特点,引导他们从小处着眼,用身边的事和人影响和带动他们,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挖掘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因素,精心寻找德育素材,以情感教育为契机,突出道德情感与道德品质的萌发、养成和巩固,使他们在主动生活、自主发展的同时,其道德素养也得到同步的发展与提高。

二、播洒雨露 倾注爱心

现在的小学生是父母、爷奶眼中的宝贝,掌上明珠,过于娇惯、溺爱,俨然家中的“小皇帝”。其实,孩子小,缺乏爱心,错不在孩子,主要是成人,成人没有让他们学会感激他人、关心他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父母首先要做榜样,经常做到言传身教。作为教师更要用满腔的爱赋予每一位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生活情况都要铭记在心,特别对一些特殊家庭和特困家庭的孩子更要了如指掌,用绵绵春雨般的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不歧视冷落,不放任自流。在爱心感化的同时,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丰富形式让他们认识;通过角色扮演、移情训练,以及重大节日进行爱的教育,来体会爱、表达爱。并不断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教育上要保持一致,为孩子做出“爱心”榜样。

三、精彩活动 装点童年

小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我们以活动为契机,将德育目标融入小学常规活动中去,用多种主题形式开展系列活动,如每周升降国旗仪式,“三八”、“六一”、“十一”、“元旦”等主题活动,促进德育教育。在升降国旗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三八”节时,开展“我的好妈妈”主题教育;利用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了解其历史由来及风俗习惯,突出民族特色,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还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在楼房过道两侧和教室外墙上,悬挂名人画像,设立“校园文化墙”, 还通过古诗文大赛、文艺汇演、主题讲演会、元旦灯谜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德育成长元素,力求德育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生活化。

四、强化常规 健康发展

学校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要明确认识常规活动中潜在的德育目标,注意合理挖掘活动的德育价值,合理有效“渗透”,力求学生易于接受,对其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在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不断渗透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无论是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还是户外活动,都把德育教育放在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去,始终从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着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幸福快乐的成长。

五、家校互动 共建乐园

第4篇: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德育评价 标准 方式

由于种种原因,德育的评价没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如何评价教育的对象,还缺乏一个崭新的系统的比较科学的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客观标准和评估方式。

一、循序渐进,知行合一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我们称它为“德育评估导向标”),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激励为主,处罚为辅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作为出发点,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当然,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使其对常犯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以后日子里能自我改正错误,重新做起,做好记录并给予鼓励。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作则,以情感人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

在进行德育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为此在教师中开展教师工作评估,实行教师工作积分制)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受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荫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

在评价小学生德育的同时,要为其道德行为的培养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少先队、班集体,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寓德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之中,使其产生出各种道德情感,培养意志,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

设计“小学生思想评估导向标”,使评价序列化、立体化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和不同年级的实际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教育和评价具有连续性。实践证明,这个标准应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行为到习惯、由感性到理性,遵循“教育--领会或掌握--(心理)发展”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第5篇: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一、在教学中用爱心魅力润育学生

实践证明,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滋润人心的巨大力量。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商品经济的浪潮对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号召力、推动力,可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还可以抵御这种负面影响。同时对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把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德育目标和德育发展方向的内容。

二、在生活中用行为魅力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垃圾就自觉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学生弄歪的课桌椅等,久而久之,学生受到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三、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并与家长相互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教育的整体性。

四、利用品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其教学基本功能之一。在教学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才能充分体现其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为了探索品德课教学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方面的途径和规律,以充分发挥其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

1.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道德情感是人们用自己所认识和掌握的道德规范去衡量别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态度体验。道德情感在人的品德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它对道德认识的提高有直接推动作用,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是联结“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

2.分析每课道德情感教育因素和内容,规划每课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在实验和研究中,我们还发现道德情感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序列,并在不同年级体现了层次性要求。

其中,责任感、荣誉感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小学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低年级教材中则又以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心中有他人的情感为教育内容的主旋律。教师在把握每课情感教育内容上必须认真研究每课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情感教育因素。同时,还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相关教育内容。在明确把握情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对每课的情感教育内容作出水平及层次的分类,使之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教育目标体系。

3.进行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选取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以道德情感教育原则作指导,在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中贯穿情感教育的线索,并选择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是落实道德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重要步骤。在实践中,我们将其划分为四个步骤来认识和设计。在每个步骤的实施中,教师又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

第一,情感引发。指在开课揭题时,借助必要的手段,配合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关注于课题。第二,情感体验。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下,配合“学文明理”的主题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种内心体验,使之与教育要求相适应,达到共鸣的效果。第三,情感深化。在学生产生与道德要求相联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对一类道德现象较为稳定的态度。第四,情感投射。这是集中发挥情感功能的步骤。指的是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自身积极的情感,倾注、投射到一定的客体上。此步一般与“导行”、“练习”环节配合。

4.对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水平的评。对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水平的评是实施道德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既能为教育效果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又能反馈调控教育过程。在实验中,我们采取课前调查、课中查、课后考查的方法,将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过程性评价调控教育教学,通过阶段性评价检查实施效果。

第6篇: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思想道德;德育合力;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50-01

思想品德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思想品德教育是任何社会或阶级为使自身得以继承和发展而培养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古往今来,没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全党及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由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小学生、根据他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情感认识规律来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确立思想品德教育为首的主导地位

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首先是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取得共识,其真正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地位是由秩序的功能所决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功力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对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保证作用。因此,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职工必须更新育人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四坚持”、“四抓。”即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为首,抓“五育”并举,坚持面向全体,抓后进生的转化;坚持全程负责,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坚持全面丰收,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根本宗旨上。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人人都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增强全员思想品德教育意识。这种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共识,才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样。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班会,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

三、品德教育要联系生活实际,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时期,但发展不够充分和成熟需要加以训练和培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在指导道德行为中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是行之有效的。例如教学《我爱国旗》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知道升国旗,降国旗时要立正、敬礼,那么在每周星期一升国旗时你这样做到了吗?让学生落实到行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除了老师的引导,学校教育外社会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能改变人的思想。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如果干扰很大那会有赖宁,张海迪,李向群式的人物产生!一些旧思潮、观点、做风对提高人们道德不利,但是有一批又一批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物产生。总之,良好的社会坏境,可以酿造出辈出的人才。另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家庭,就教育出不同的孩子,比如,某个家庭品质好,忠厚老实、勤劳朴素,他的后人也亦如此;如果某个家庭好逸恶劳、阳奉阴违、老奸巨猾他的后人多般如此。当今世界,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达到某个目的,策马扬鞭地进行严教严管。在这种高温高压下,他们就有一个固有的品德观念。这种观念就是家庭教育中形成的,所以对整个人生价值来说,是基础,但必须要有这个基础教育。

五、建立建全完善的思想品评价体系

第7篇: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名言说明了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而对于正处在花季的小学生来说,《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可以说,学生在这个时期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其受益终生。因为在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可塑性较强,同时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非常之大。倘若这一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无疑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插上理想的翅膀,从而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反之,一味地让学生埋头于书本中,则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大家知道,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都始于青少年时期,而小学生正是这一时期的重要部分,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而小学《品德与社会》正是担负着这样的历史重任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本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情操放在首位,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把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作用于他人,作用于社会,以便达到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那么教师就要给学生解开这些困惑。我在上《遵守交通秩序》一课时,有个小男生对我说,他坐公交车时 ,发现有个孕妇模样的妇女站着,他便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这名妇女,因为他想起了老师在课堂上说过,乘车时要照顾行动不便的人。可最后这人连句客气话也没说,小男生感觉心里不舒服。而有个小女生则说出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她和爸爸正要过马路,这时红灯亮了,爸爸说有急事,便催促她赶紧过去。她想起了课堂上老师讲过,过马路不闯红灯的交通规则,对爸爸说等绿灯亮了再过去,而她的爸爸不由分说连拽带拉硬把她拖到了对面马路。过后,她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遇到学生提到的这些问题,我感到既难过,同时也为学生的成长而高兴。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做法是对的,大人们的做法欠妥然后我开导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大舞台,既有和谐的乐谱,也有不和谐的音符,关键是我们去如何对待它。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人要有宽容之心,更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前面提到的那位孕妇,嘴上不说谢谢二字,其内心一定会感激的,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而已;爸爸闯红灯,也许是一时糊涂,事后也会觉得惭愧。看到学生若有所悟的表情,我明白,学生的心结解开了。

总之,《品德与社会》养成方面的内容涉及面广,它体现在社会、家庭及学校的各个方面。我们不单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规教育,还应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在家庭中,培养学生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同时做好社会公德教育,包括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等;并开展好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是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任务。作为品社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提高学识水平,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广泛涉猎,博古通今;做到居高临下,左右逢源,那么,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品格等,就会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潜滋暗长,从而达到学生形成良好的养成教育的目的。

第8篇: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 观念 传统文化 弟子规 方法 理念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9795(2014)05(c)-0000-00

良好的思想品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相对于知识教育而言,思想品德教育是追随人一生的教育。正确的价值观、认知观、是非观,在任何时代都是至关重要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要从小开始,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所培养的学生要为社会负责,更要为民族负责。随着社会的变迁,思想品德的标准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伦理道德都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传统的儒家文化《弟子规》重新又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回归是非常必要的。

一、回复传统的教育理念

在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各种知识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更新,各种信息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来关注、来反思,那就是我们今天所培养的孩子,有着与其父辈、祖父辈截然不同的人生理念,他们得到了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课余时间走进各种补习班,有很多孩子他们的考试分数非常高,并且怀有各种技能,通过十多年的应试教育,走进了知名的学府,受到了非常好的知识教育,但是孩子们毕业以后,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及时发挥自己的才能,甚至有极个别的知识型人才游走于社会的边缘。所以出现上海复旦大学这样知名的学府,在研究生仅有两个人的寝室里,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用实验室的药品毒死自己的室友。致使在网上有大学生打出“感谢室友四年不杀之恩”的条幅。

在中学生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发生,那就是出现叛逆、早恋、忤逆父母等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被有些学者笼统的定位“青春期”,这个名词是近年来出现的,难道只有现在的孩子才有“青春期”吗?他们的父辈、祖父辈为什么没有这种现象。

在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懂的做人,不知道应该怎样与人相处,不知道怎样融入社会,甚至不懂得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这些看似单一、独立的问题,在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同时,更多的是引起我们的反思,出现这些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那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反思的结果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多年来我们只注重知识教育,忽视了做人的教育,而这恰恰又是非常基础教育,没有基础的万丈高楼终究是废墟,没有良好品德的知识储备者也不能称为人才。知识可以更新,但是我们教书育人的理念是不能改变的,不能只是教书,而不育人。做人的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贯穿于整个人生的必修课,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理念,这是我们的根基,我们必须回归传统的教育理念。《弟子规》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及时的被有识之士纳入我们的教学范畴,《弟子规》全文1080字,具体讲述113件事,看似简单,确是对教育缺失的有效补充。这种教学内容不但适应孩子们,更适应每个人,正如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所提倡的:党员干部都要提倡学习《弟子规》。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多年来我们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往往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社会主义,同学之间要友爱……老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无奈。教育结果并不是我们期待的。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那些细致的条文,生动的规范,当我们认真的阅读时,是那么的亲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简单的文句,具体的行为准则,把我们一生的修养准则都有次第的指出来了。当我们在思品课上把这些具体的内容读给学生的时候,孩子们是在静静的听,我作为老师感受到当时的课堂气氛,是一种祥和的氛围,仿佛感到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用文化的传承护佑着他的儿孙一样。在看似简单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条文中我们与学生共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父母不孝,何以谈爱国家。“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简单而有力的语句直指我们当前的教育问题,只有泛爱众、而亲仁,在这个基础上,有余力、则学文,这个“文”字,不是指简单的文学,而是指技能,也就是在把人做好的前提下,有余力才能学技能。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教育的理念。我们应当反思,我们的教学内容出现了偏差,教育次第出现了问题,所以当务之急是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

三、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

第9篇: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 美国学校的品德教育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美式德育理念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浅析美国中小学的惩罚教育 探析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 浅析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五举措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学视野 生命视野下的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增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儒家文化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略论 美国中小学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 美国中小学教育财政公平模式研究 浅谈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 浅谈美国中小学自主性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3-10-2.

[4]Alan L. Lockwood.The Case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9.

[5]Thomas Lickona.“Character Education: Seven Crucial Issues”[J].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1999(4).

[6]Thomas Lickona.Educating for Character: How Our School Can Teac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M].New York: Bantam,1991.

[7]David Isaacs.Character Building:A Guide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M.Portland,OR:Four Courts Press,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