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中医养生范文

浅谈中医养生精选(九篇)

浅谈中医养生

第1篇:浅谈中医养生范文

关键词:中医;经络养生;瑜伽;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75-02

一、前言

随着瑜伽运动的不断普及,如何提高瑜伽教学的有效性,使其更好地为学员服务,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瑜伽作为一种以静坐、拉伸、调息法等手段达到放松肌体、防治疾病的运动,与中医所言的经络养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在中医经络养生看来,经络的作用不仅可以“决生死”,而且还具有“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重要作用。结合中医经络养生理论,进行瑜伽教学,不仅可以把瑜伽的身体锻炼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中医经络养生来达到健身强体,最大化其健身功能的作用。

二、中医经络养生在瑜伽教学的状况

就目前来说,瑜伽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与普及度。但在结合中医经络养生方面还有欠缺。瑜伽教学中,有效的授课时间大部分用来对运动技术与动作技巧进行讲解与示范。另外就是针对学员的动作进行纠错与练习。对于中医经络养生理论与学员个体情况的结合教学较少。如很多瑜伽学员都是想通过瑜伽来达到瘦身纤体、保养身体等目的。而其中很多学员也都有痤疮、湿疹等问题,如果瑜伽教练可以通过授课来结合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关注点来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员的练习热情,也可以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一方面,对于学员某些时候身体部分出现的酸、胀等问题,瑜伽都可以从中医与瑜伽训练方面进行经络问题的分析与改善。

为了提高目前的瑜伽教学效果,瑜伽教练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整合中医经络养生理念,用自身的行动来进行教学与示范。在教学过程中,目前的瑜伽教材在中医经络养生方面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结合与实例引用。教练对于教材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动作化与细节化。应着眼于这一项,进行教学工作的改进,增加瑜伽教学中的人文知识与中医传统理论知识。

另外,中医养生的宣传度不足也是目前瑜伽教学的一项问题所在。瑜伽教学对于不同体质、不同情况的学员还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没有把瑜伽与中医共通,对于强身、防病、治病三个方面还只停留在简单的统一性动作训练中。对于修身养性与强身益智这两个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学中应关注到这一点,结合中医经络养生知识,对不同学员进行不同与动作的个别性差异化指导。

三、如何结合中医经络养生进行瑜伽的教学

1.瑜伽姿势与中医经络的结合。瑜伽姿势是通过不同的变化,分层次地进行身体每个部分的肌肉收缩与伸展。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每个姿势完成后的进行经络按摩,循经取穴地对经络进行双向调节。在瑜伽放松肌肉,促进气血流通的同时,通过经络调节,进行气血的正确引导,对人体脏腑进行正面疏通,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而在瑜伽历史中,有记载的有一千多种,目前流传下来的已经没有这么丰富。但在进行瑜伽练习时,的训练只要进行正确地引导与合理安排,还是可以起到打通身体所有经络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对于人体经络不通的调理,主要是用内调、针炙、推拿、拔罐、按摩等手法进行。辅之以元气的补充,来达到阴阳平衡,最终得以保证身体健康。从这方面来说,瑜伽的养生理论与中医经络养生是相通的,只是在疏通经络的方法与手段上有所不同。在瑜伽看来,是把身体当成了疏通经络的方法,通过不同的动作,如:坐姿、后仰、侧弯、扭转、倒立、平衡、前屈等对身体的不同经络与穴位进行按压与疏通。在此过程中,结合中医的挤压、按摩、扭转,配合呼吸,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瑜伽的锻炼效果,取得更好的强身健体成果。

2.瑜伽静坐与中医经络的结合。对瑜伽练习来说,静功中,静坐即佛教中所说的“禅定”,道教中称为“坐忘”。其共通点在于,都是通过静坐达到忘记一切有形之物,忘记肉身所在,把意念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一般来说,瑜伽中的静坐姿势有简易坐、全莲花坐、至善坐、半莲花坐、雷电坐等几种。在静坐的过程中,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在长期的静坐练习下,人体多处韧带、颈部、胸部、腹部、腿部等肌肉可以得到放松,内脏肌肉也可以得到有效伸展,进而达到经络畅通的目的。在静坐过程中,教练可以有意识地教授学员从一个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引导到另一个部位或穴位。利用瑜伽冥想时的练习手法,有意识地用两手大拇指与食指进行相交,进而对人体的太阴肺经、手阳明经大肠经进行经络疏通,结合正确而有效的呼吸方法,达到舒经活血的效果。另外,在练习中,还应注重对于舌顶上颚的关注。此处连通着任督两脉,任脉是从下颌的承浆穴到下体的会阴穴处,而督脉则是从口部的龈交穴到背部最下的长强穴。在练习时,应用舌头进行顶上颚,即上牙齿根部处,达到刺激唾液分泌,滋润喉咙与杀菌消毒,滋养消化的效果。

3.瑜伽呼吸与中医经络的结合。在练习瑜伽姿势时,主张通过内气进行修炼。以意念来控制呼吸,进行生命活动的有效引导。从中医经络来说,气是人体中的组织液,有效的练气可以达到对免疫力的提高作用。而对于脏腑来说,瑜伽中的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与完全呼吸三种呼吸方法,只有完全呼吸是可以把肺部完全活跃起来的一种方法。由于其同时具有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的双优点,那么其对于全身作用不仅在于可以调整氧气的进入量,对生命器官进行全面的滋养,而且能把呼吸从简单的生理活动提高为一种有效生命之吸取的过程。通过锻炼正确的呼吸方式,让人体头部得到良好而充足的血液营养供给。在进行瑜伽练气时,还应结合中医经络养生理论,把呼吸这一动作看作是心与身体的连接,进行针对性的体力锻炼与精神修养,把呼吸作为一项重要的经络锻炼与意念引导手段,对内分泌腺、神经中枢、镇静神经系统、机体组织进行有效地滋养,身心平静、心律平和有规律,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说,人生病是因为体内所流动的生命之气产生了紊乱,遇到了障碍,只有通过正确的呼吸训练,有效地引导,净化呼吸系统,才能达到净化血液,排除身体毒素,在意念的引导下深呼吸,提高内气作用力,保证经络的畅通,进而达到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作用。

四、结语

瑜伽与中医对于疾病的产生都有相同的见解。认为是由于人体自身内部各项元素失去平衡所致。如瑜伽认为,当组成身体的五大元素失衡时,就会造成人内心不平静,再加之生活方式不规律、气候不适等外因,就会造成人体的疾病。而我国中医也认为,只要人体阴阳调和,饮食有节制,生活有规律,经脉活络,气血充足,自然一通百通,通则不病。所以,瑜伽与中医经络学都是站在发挥人体自身调节能力,通过对身体的调整来达到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瑜伽练习中,强调身心清静,心平气和。与中医所强调的平心静气,内养元神,也是相通的。综上所述,在进行瑜伽教学时,有效整合中医经络养生知识进行身体的锻炼与呼吸的控制,不仅可以达到内敛平和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员身体与心灵的双和谐,让学员在瑜伽练习中,培养成调身、调心、调息三方面的立体养生健康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敏,刘珺.高校瑜伽教学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2,(13).

[2]陈雯.浅谈瑜伽教学对学生的益处[J].科技信息,2011,(13).

[3]周松贤.将中医养生理念融人高校瑜伽教学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02).

[4]张凤娟.瑜伽练习对中医经络养生辅助作用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12).

第2篇:浅谈中医养生范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医药是我国数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发扬中医药的过程既需要继承,又需要创新。这项伟大的使命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学子完成。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医药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包括控制招生人数、改进课程设置、参与科研、重视实践、举办创新型活动和建立创新型师资队伍等六项措施。

关键词 :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8—0009—02

基金项目:天津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产学研结合体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研究——以天津高校为例”(CE3007)。

收稿日期:2014—03—12

作者简介:李沛(1990— ),女,河北石家庄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药产业战略与创新。

通讯作者:张健(1963— ),女,天津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医药战略管理与创新系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处理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继续更好地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更好地运用中医药知识为国民健康服务。要振兴中医药事业,培养创新型的中医药人才至关重要。所谓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主要是指中医药学子具备能从医学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为人类卫生保健做出创造性贡献。他们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学习态度,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愿意为中医药事业献身。中医药学子能够在本科期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本科也是培养中医药人才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笔者认为,中医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严把招生关,控制招生人数

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逐步从高等化向大众化发展,各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中医药院校也不例外。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师资队伍不能同时扩大的情况势必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与其他学科不同,中医药作用于人类健康,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甚至是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中医药院校在招生方面应该严格控制招生人数,保证师资力量充足,进行小班授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确保其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同时,小班授课便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利于学生思考。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定学生要学习许多必修课,这导致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自主性太小。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多数学校以各个学科大类为基础设置课程,导致课程的综合性差,专业课多,内容过于专业,学生难以理解,而且多数学校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完成科目的学习,真正能学到的知识所剩无几,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这种课程设置还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允许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他们更加自主地学习。为保证学生学到足够的知识,学校可以规定学生应该修到的学分,实行真正的选课制和学分制,如此一来,既能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授课方式方面,现如今,中医药院校以“老师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灌输为主,课堂气氛活跃度不高,且大班授课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阻碍其创新思维的形成。为了培养中医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授课方式上,讲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或问题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课上或课下发散思维。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担任讲师角色讲解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老师充当此类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与反馈,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

目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并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应用。而如果一段时间内不加以巩固,加之新知识的灌输,以前的旧知识便会被逐渐淡忘。应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加深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因为发现有意义的选题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随着科研计划的进行,他们会感到理论知识的匮乏,便会回归书本或课堂汲取更多的知识,此时他们的学习带有强烈的目标性和自主性,对理论知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运用起来就会更加得当,也不容易遗忘。

科研问题都是围绕实践展开的,当现实中的某个问题不能被现有理论所解释时,大学生就需要发散自己的思维来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在科研方面,学校可以为学生配备导师,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

为了激励学生投身于学术,中医药院校可以加大对学生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以激励更多的学生投身到科研浪潮中,从而提高学校的学术氛围。浓郁的学术氛围又会激发更多的学生转向科研,长此以往,便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引导学生重视实践

中医药的目的是为了解除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其最终结果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理论为主,要真正掌握并加以运用,还需要通过临床或实验来进行。中医药学生在对专业基础理论有一定认识后,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走进实验室或临床,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从实践中发现理论与现实的差别,通过询问指导老师或与同学交流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在实践中,学生容易发现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所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巩固学过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五、开展创新型课外活动

除了参与科研和参加实践活动,开展创新型课外活动或学习项目也是提高中医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中医药院校可以经常开展创新型活动,如创新大赛、校内义诊、读书交流会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举办创业或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宽思路,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并请专家对这些想法的可行性做出评价,可行性高的,学校可以适度地为学生提供实现的平台,以激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参加比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培养其自信心。定期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义诊活动,为学校的其他同学解决一些常见的保健或健康方面的问题,老师可以在旁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着想出更有效的方法。日常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必要时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收获,定期在本专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大家分享一段时间以来的收获。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丰富自我。

六、建立创新型师资队伍

倘若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作大学教育的目标,那么,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就是建立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只有教师提高了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医药院校应该对教师提出明确的创新培养目标,鼓励教师注重改革授课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课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有计划性地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师评价方面,应将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性改革作为评价其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给予善于创新的教师一些激励,这样才能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卞军,魏晓伟.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2]杨丽,温恒福.大学创新教育的内涵、难点与推进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3]杨碧霞.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第3篇:浅谈中医养生范文

[关键词] 中医;妇科;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1-0005-03

[作者简介]庞秋华(1979―),女,广西贵港人,博士,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讲师;林寒梅(1963―),女,广西合浦人,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主任,教授;黄巍(1975―),男,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副主任,副教授。

一、德艺并重,培养德艺双馨的中医妇科人才

一名医生,除了需要有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扎实的医学技术,还需要有仁爱的思想品德。妇科常见病有盆腔炎、不孕症、先兆流产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身体生理健康,还影响家庭的稳定性及幸福感。因此,多数妇科患者具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情绪忧虑,我们在临床上不仅应耐心治疗其生理疾病,还需要时时安慰,减轻其心理忧虑,使其坚持配合治疗。而对病人的关怀安慰,需要我们具有仁爱的品德作为基础。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时,需从思想上强化妇科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培养德艺双馨的中医妇科人才。德,指道德;艺,指才能、技艺;德艺双馨者,指德艺兼优的医生。医学乃仁心仁术。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代医家孙思邈就已经给我们注入这样的思想: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大医精诚》出自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是论述医德的重要文献。《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这一点与美国医生E.L.Trudeau的理念有共同之处。“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是E.L.Trudeau在撒拉纳克湖畔的墓志铭,意思是告诉患者,面对疾病,有时医生也无计可施,但我们会尽力关爱你们。也就是说,即使无法治愈患者的疾病,医生也应该努力解除他们的苦痛,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因此,我们在培养妇科研究生时,应加强社会责任教育、人文关怀教育,即让学生在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非凡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1]我们鼓励研究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健康咨询、义务检查、卫生宣传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科研、临床及日常生活中树立诚信观念,加强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兼具“仁心”与“仁术”的现代优秀医生。

二、中西汇通,培养中西医融会贯通的能力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多学科交叉、渗透,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医妇科研究生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良好的妇科临床操作技能,还要掌握丰富的现代医学知识。中西汇通,即将中西医经典理论、病因病机与现代医学理论、技术联系汇通,才能在临床和科研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中医妇科研究生而言,具备中西医融会贯通的能力是适应社会和医学发展的需要。

中医方面,他们应熟读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妇科名家医案及医著。鼓励研究生跟随名老中医出诊学习,撰写名老中医经验总结,提高自身的临床思维及临床经验。西医方面,他们应熟悉妇科常见疾病西医病因病理、诊断、治疗方案及治疗机理,还应熟悉现代实验方法及测量方法,包括细胞生物学技术、基因检测、电镜等,如PCR技术、蛋白印迹检测蛋白表达量等。中西医融会贯通,可促进医学的发展。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原广西中医学院)为例,该校有四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附属瑞康医院和第一附属医院各1个),这些实验室均是先进的生化实验室,具有成熟的细胞培养及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我校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医院与学校联合举办的“实验技能培训班”,让学生结合其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向采用当时本学科领域较为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设备进行科学研究。若想设计一份好的科研项目,必须是融合了中医经典内容和现代先进技术。培养学生将中医妇科疾病病因病机、辩证方法、中医症候诊断及治疗与现代医学病因病理及治疗相结合,将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中医学的科研及临床实践中。

三、双向培养,科研能力与临床技能培养同样重要

目前中医妇科研究生培养,出现片面强调临床或科研的问题。科研型研究生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成果难以在临床中应用推广;而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科研思维,无法在临床工作中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因此,我们应采取双向培养的方式,同时提高中医妇科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不能忽视学生科研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为他们是将来推动医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不能忽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科研为临床服务,先进的科研成果最终目的是应用于临床,从而推动临床的进步。因此,在中医妇科研究生的培养中应将科研培养与临床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一)加强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应该鼓励他们多阅读文献,利用国内外专业数据库,如中国知网、PubMed等了解本专科疾病研究热点、难点,熟悉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熟读中医妇科经典及名著,如《傅青主女科》《金匮要略》和《妇人规》等,以便学生在深刻掌握中医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善于发现新问题,才能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的推理方法形成学术假说,大胆求索。我们应采取多种手段激励研究生独立思考,提高其创新能力,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思维。具体而言,就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科研探讨,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病例讨论,加强与同领域科研专家人际交流合作。通过这些手段培养中医妇科研究生科研及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将来推动医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1.临床技能培养

加强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养,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强调中医妇科优势,重点提高中医辩证论治思维。当学生在门诊跟诊或在病房实习时,均让他们亲自望闻问切,与指导教师共同讨论后拟方药,用药后对该方药疗效分析研讨,切实提高学生中医诊疗水平。第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妇科常见病的诊疗技术和小手术,如人流术、后穹窿穿刺术、诊刮术、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等。第三,让学生掌握妇科常见病种的中西医诊断治疗方案及辅助诊断检查方法,如不孕症监测排卵、子宫输卵管造影、性激素六项等。

2.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临床思维能力是让学生用专业理论和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综合的分析、逻辑推理、诊断和鉴别的能力。我科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讨论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法的综合,采取“案例和问题”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教学。案例讨论学习每两周举行一次。收集近两周妇科疑难或特殊病例,由学生采集病史,把病例的特点整理打印提前交给参与讨论的指导教师和其他学生。学生带着疑难问题通过教材、图书馆、互联网、参考书籍等查阅资料,对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案及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归纳,每位学生提出各自的看法及问题。科主任及指导教师针对学生们对病例讨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对该病中西医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临床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亦应注重临床科研兴趣、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其从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发现科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形成学术假说,进而大胆设计科研方案实验求证。科研课题是培养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提高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参与撰写研究报告,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临床与科研双向培养,可构架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使基础研究成果更好更快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医学技术发展。

综上所述,在培养中医妇科研究生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德艺并重、中西汇通和双向培养的原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妇科接班人,推动医学临床和科研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旭,王波,李文志.医学生沟通能力标准化和个体化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医药管理,2011,31(7):58-59.

第4篇:浅谈中医养生范文

核酸疫苗研究及其应用前景林天龙,俞伏松,杨金先,龚晖

单克隆抗体与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刘健宏,王标,庄向生,王长兵,周伦江,刘玉涛

大豆磷脂的开发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陈婉如,李利明,官琼

振兴福建中兽医事业为21世纪的畜牧经济发展服务吴德峰

漳州市养猪业的污染与防治措施曾中华

漳州市外向型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张成裕

仙游县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阮慧敏

加入WTO对福建省养猪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福建畜牧兽医 陈玉明

认真开展"村会协作"推进科技兴牧蔡卿河

浅谈福清市畜牧业环境保护状况和几点建议翁万平

谈畜产品中兽药残留量控制汤海平

加入WTO对德化县畜牧产业的影响张国森

怎样提高家禽的免疫效果林金远

建设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议刘富祥

一起仔猪腹泻病的诊治报告曹进国,郭建同

新世纪福建省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郑鸿钧

充分利用本省黄牛资源开发培植牛黄项目发展山区畜牧业林立中,金颜辉

规模猪场传染病防制措施李国平

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中对我省优质肉鸡发展的思考江宵兵

闽台合开发优质畜产品探讨杨邦钊

畜牧业环境污染及环保技术应用黄国清

惠安县畜牧产业结构调查潘志忠

乳牛生产中几个关键的技术要点林增俊

农业县要以畜牧业为主刘富祥

21世纪三明市养猪发展思路吴悌霖

应当把乳牛业列为三明市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柳锡登

莆田市禽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龚惠然

山区县发展肉牛生产的思考陈长溪

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禽生产魏成长

集约化养猪的环境污染及综合治理策略张景生,叶长兴,黄秀珠

我国兽药残留的现状与危害吴静,陈如登,丘建华

莆田市应大力发展山羊养殖陈清华

鹌鹑新城疫和白痢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林善正

浅谈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防制措施陈元奇,甘善化

龙文区发展养鹅产业的思考王小红

浅析鸡非典型新城疫的病因及防制对策蔡雅端

仙游县防治猪囊虫病体会张春和,陈渊泉

静脉输氧疗法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郭加丰

2000年蕉城区牛蛙大规模死亡原因初探兰明钟

耕牛蝇蛆症病例报告兰扬生,钟泰旺

某猪场猪瘟的防制报道陈义诚

浅谈鸡霉形体病的诊治福建畜牧兽医 沈聪耀,江斌

抗血清配合菌苗防治兔魏氏梭菌病黄淑禧

两个猪伪狂犬病病例报道林太明,林崇

浅谈禽病防治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林金远

雏鸡甘保罗病的诊疗艾国良,单柏舟,陶钧

浅谈中兽医对畜禽疾病的群体防治黄恒威

治疗猫头鹰骨折的体会林锦官

乳牛疥癣病的诊治王小红

浅谈鸭疫里默氏菌病诊治刘道泉

浅谈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与净化许才发,王喻玲

谈福清市鸡传染性鼻炎流行动态和防制郑珠兴

浅谈禽病发生的特点及其防制对策方仁成

夏季山鸡热应激病的预防游元祯

运输引起乳牛产后瘫痪的诊疗报道林善正

浅述规模化养猪的防疫灭病措施卢志强

肌注甲胺磷处死疫牛张运昌

犬猫常见病的防治方仁成

养禽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谢周勋

浅述科研档案原始记录的重要性林梅,王缨HtTp://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仔猪调运成活率黄贤云

如何提高雏鸡质量陈雨泉,吴志勇

农村畜禽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倪全忠

控制仔猪断奶后腹泻的技术措施王光其

仔细观察鸡群搞好饲养管理吴志勇,陈雨泉

优质鸡种鸡场疫病防制要点林致和,林圣顺,林榕

提高母猪人工授精产仔数的技术要点陈国淡

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诊治江斌

当前农村鸡病防治的误区张莹

工厂化养猪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福建畜牧兽医 潘振锋

兔巴氏杆菌病防治黄淑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疗报告方洪枝

浅谈仔猪的护理池秋华

邵武市兔业发展的思考付丹红

浅述家禽的生理特点与用药的关系兰泽清

抗生素肌肉注射治疗甲鱼肝脓疡病疗效观察温彩霞,林宗宇

饲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林惠宗

浅谈饲有瘦肉精猪肉对人体危害及其检疫李俊杰

浅谈省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的意义朱仁寿

浅谈炭疽及其对人类的危害陈启斌

加入WTO后动物产品卫生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陈信忠,龚艳清

牛血痢病综合防治总结李土堆,杨忠聆,叶叁水,凌伦将,吴再金,蔡伟强

福建省动物产品安全的现状及对策陈雯,李华明,余金鸿

试论闽北发展"有机牛奶"的生产林增俊

试述人畜共患病及抗菌兽药使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黄国清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病因分析和防制对策范功镇

浅谈规定动物疫病的防制对策曾春琳,林碰美

动物产品安全问题与对策林惠宗

莆田市无公害生猪生产初探陈智敏

惠安县生猪定点屠宰的现状与思考张钦逊

浅谈动物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对策游元祯

农村养犬的危害及防制对策李贤辉,邱绍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猪气喘病吴美荣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王孟华

竹林与山田轮养山羊的体会福建畜牧兽医 吴景央,邓其盛,罗旌晶

牛结核病检测及存在问题探讨王孟华

猪圆环病毒的研究现状陈枝华,张德明

用猪瘟免疫金标试纸条诊断非典型猪瘟林伯全

晋江市创建无公害生猪基地的思考朱远瞄

农村饲养土杂鸡疫病综合防治措施王有木

当前猪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特点及防治对策徐斯良

宠物犬猫与人畜共患病的关系林立中,金颜辉

福建省畜牧产业化问题的探讨郑鸿钧

肉品口蹄疫和猪传染性水疱病带毒检测情况的报告陈武森

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株的分离与鉴定何少瑜,陈先进,刘美容,吴春华,何亚蓉

复合预混料中铜、锌含量的评测张晶,陈如登,黄冬菊

漳州市猪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福建畜牧兽医 陈祝茗,许中山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发展前景孔繁德,黄印尧,赖清金

进境鱼粉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孔繁德,龚艳清,陈信忠

应用中草药防治连城白鸭疾病刘富祥,江天杰,林郁葱

谈几种安全性饲料添加剂黄冬菊,林红华,张晶

水禽流感黄瑜,彭春香,李文杨,程龙飞,施少华,徐斯良

推行生物安全体系生产安全畜禽产品江宵兵

浅议安全食品生产的对策陈清华

梅花鹿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诊治报告龚艳清,陈信忠,黄印尧,张春安

第5篇:浅谈中医养生范文

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

3.烧烙术治疗牛状瘤梁克勤,王云龙,郭建平,吕寻玉,陈红香

4.采用配套技术提高育肥牛的经济效益吴博,王新慧

5.防制畜禽受感染调节免疫是关键——中草药在调节免疫功能中的作用徐玉俊,王靖

6.浅析鸡免疫失败的因素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刘艳芳

7.初生仔猪感染巴氏杆菌的诊断技术杨旭华,郭丽娜,李镇虎

8.传染性鸭浆膜炎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曹元吉

9.母猪产活仔数少的原因浅析李怡娜

10.猪痢疾与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型诊治体会武瑞生,柳根潭

11.牛羊规范化饲养管理配套技术的推广吴妞霞

12.生猪肉品检疫曹莉琼

13.盛夏如何饲养奶牛王彩桃,李志仪

14.猪群的冬季管理技术宋燕,李明轩,苗翠萍

15.畜禽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及控制曹生辰

16.浅析鸡啄癖的产生原因光东娟

17.奶牛乳腺炎病因及防治王栋,韩惠瑛

18.常见犬寄生虫病的防治康香莲,刘刚

19.布病的诊断与防治郭转转

20.牛柞树叶中毒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袁茂连,张瑞珍

21.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马丽芳

22.奶牛卵巢机能减退的诊断与治疗温亮珠

23.应用中西医诊治仔猪重度腹泻的方法纪金娃

24.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环境污染及应对措施芦姣娅

25.规模化养羊园区饲养管理要点探讨韦金虎

26.试论动物疫病的控制与预防张瑞珍,马连英

27.对宠物诊疗机构在年度审验中发现问题的探讨郭立民,林世武

28.山区农户规模养羊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张军,范朝霞

29.农民"贴心人"畜禽"守护神"——记沁水县嘉峰畜牧兽医中心站站长刘军强郭建芳

1.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冯晓龙

2.奶牛冷冻的选购、使用及保存胡月伶,弓瑞娟,张鹏,张春燕,贾建纲,陈瑞斌

3.用血凝抑制实验对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监测结果的比较史彩红

4.中草药驱虫制剂对山羊吸虫的驱除效果观察田泰安,武守艳

5.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牛羊舍饲圈养综合技术许清龙,于海平

6.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岳井岗

7.商品仔猪的选购与运输温飞跃,宫爱喜

8.浅谈家禽免疫接种技术银爱香,高智军,郭晓红

9.浅谈肉雏鸡的饲养管理解建平,庞彩娜

10.浅谈山西省榆次区农村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柳月瑞

11.秋冬季节谨防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生武安胜

12.中国畜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防治概述徐玉俊,张树方,游佳音,王靖

13.中兽医学发展亟待加强药生荣,穆治元,段光新,刘国珍

14.生态养猪场的五项关键措施闫四毛

15.养殖户预防畜禽疫病暴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陈云飞

16.猪蓝耳病的防治体会兰艳云,王震

17.雏鸡白痢的防治李玉明

18.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王利君

19.泄泻的辩证论治刘向东,韩官卿,代有万

20.构建林草生态畜牧业之我见赵向朝,王晚善,张成龙

21.山区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宫爱喜,葛海鹏

22.改革开放30年阳城畜牧大发展毕家闹,王树兵

23.山西省广灵县发展畜牧业的对策与研究李顺吉

24.布病净化现状调查与对策张天云

25.生无所息创新激越——写在2008年山西省畜牧业科技大会召开之际吕鹰

1.我国禽肉产品"破垒"返欧

2.加快我国畜牧业物流体系建设

3.浅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母猪产后瘫痪张德功

4.浅析鸡多病因吸道疾病与防制对策谢红丽,赵丽萍

5.使用磺胺类药物不当可引发蛋鸡叶酸缺乏症赵志明,赵迎庆

6.浅析黄牛消化不良的中兽医辩证施治史怀亮,张建平,庞临萍,赵丽萍

7.锌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江甲

8.蜜蜂复眼颜色的遗传杜焱,杜桃柱

9.产后母畜和新生仔畜的护理技术乔栋

10.浅谈产仔哺乳期母猪的养殖技术岳井岗

11.绵羔羊舍饲育肥综合配套技术霍新丽,郭建芳

12.如何构建鸡场综合防疫体系董保平hHTTp://

13.养鸡业中使用疫苗兽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吉令记,王莲英,刘延春,马红荣,张治中

1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原因及防制措施卫广来,李艳慧

15.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张学强,刘雪强,郭建芳

16.夏季猪流行感冒的诊治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任生平

17.中医治疗牛的胎衣不下刘国宇

18.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制措施马华俊

19.猪"蓝耳病"的正确透析与防治武瑞生,柳根潭

20.山区黄牛跛行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王海峰,宫爱喜,王宝峰

21.中草药治疗牛的蹄叶炎赵刚

22.立足山西自然特点做强做大草食畜牧业李发

23.山西省大同地区草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高建军

24.秋季让牛羊莫食五种草料/细毛羊断尾好处多/秋季养猪抓三点

25.豆腐渣喂猪须注意/饲喂畜禽配合饲料应注意的问题

26.如何科学吃猪肝/"黄金早餐"吃什么?/吃蛋黄益处多

27.欧美人的"家常菜":喝牛奶吃牛肉+运动/秋后食用"生蜜"需谨防中毒

28.鱼香腰花/鸽蛋汤圆/火腿蛋香酥的做法

29.白果焖鱼腩/营养美味鱼鳞餐

30.浙江省嘉善县"鸭司令"带出致富"鸭基地"陈然

31.七彩山鸡"身披"锦衣"进超市茅天国

32.没有创新,拿什么打市场?王亮

33.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待营销佚名

34.神秘的青海湖湟鱼洄游/苍蝇如何呼吸/蛇为什么会闻歌起舞?

35.麻雀只会跳不会走/螃蟹为什么横着走/"色盲"也是一种"福气"

1.克隆食品,离餐桌到底还有多远?

2.克隆食物,该不该吃?

3.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4.多因素导致国内生猪价格快速回落

5.对抗体检验欠佳的分析及对策孙昧马,孙杰

6.赖氨酸铜对西门塔尔牛日粮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孙洁荣,刘强,王聪,黄应祥

7.浅析禽流感的研究进展郭俊华

8.甲氧氯普胺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王丕福,王跃红

9.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饲料中硒武晋孝,赵平伟

10.羔羊舍饲育肥技术要点侯美贞

11.农村猪病防治中的几个误区梁瑞喜,柳根潭

12.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张桂花,安明德,霍晓红

13.畜禽急性中毒病的处理柳飞

14.中西药防活奶牛炎张存平

15.圈养梅花鹿胃肠炎的防治张仙平

16.夏季慎防猪的弓形虫病高巧艳

17.猪流行性感冒浅析及其防治郑旭建

18.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仔猪慢性副伤寒病的诊治赵贵喜

19.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范朝霞,何芳,张守恒

20.猪瘟疫苗在养殖过程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左光大,王云堂

21.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农村经纪人调研报告张学良

22.对山西省洪洞、永和等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调研的总结和经验思考毛怀志

23.山西省晋中市畜牧业现状和发展措施探析孟玉莲,杨晓光,张丽明

第6篇:浅谈中医养生范文

摘要 简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形式和要求,以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重点阐述了该教学法在兽医专业学位教

>> 案例教学法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现代制造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探讨 淋巴瘤病理教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体会 专业学位研究生《矩阵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任务型教学法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团队学习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思考 讨论会教学方法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强化能力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途径探索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撰写模板探讨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MOOC教学理念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技术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任志华,龚杰,邓俊良,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235-238.

[4] 李培.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优势作用[J].当代医学,2014,20(10):160-161.

[5] 李荣芳,文利新,曹迎春,等.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12):217-218.

第7篇:浅谈中医养生范文

>> 关于公立医院“以药养医”问题的一些分析 如何破除“以药养医” 以药养医不破 公立医院难公 论“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 破除以药养医,难在补偿到位 新医改下县级公立医院管理的思考 市场机制下公立医院医改探讨 公立医院推进医养结合的问题和对策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研究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思考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影响分析 百所公立医院的医改之路 医改不应忽视公立医院的综合优势 浅谈医改试点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 浅谈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成本控制 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以药补医”的落实状况简析 以完善补偿机制为前提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 试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论新医改推行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应用 公立医院医改后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作者不详.医生收入到底有多少[EB/OL].

[3] 丁香园 .2012――2013年年度中国医生薪酬调查报告[EB/ OL].http:///trends/news/587297.shtml

[4] 周琦.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讨[J].经济广角,2013(2):98,104

[5] 陈丹,黄靳哲,黄明安.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可操作性研究[J].医学信息学.2013,3(26):48- 49

[6] 屠彦.天津市公立医院补偿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0,7(13):172- 174

[7] 赖昕,蔡筱英等.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财政补偿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11,7(7):9- 11

第8篇:浅谈中医养生范文

>> 浅谈创新驱动下的人才发展战略 深圳游戏产业发展驱动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校企协同创新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分析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全球健康学科发展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背景下的高职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基于“产业市场驱动”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思考 创新驱动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卓越计划”背景下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S―ESE’人才培养模式”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探索实践 艺术产业化背景下“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探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智慧餐饮人才培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新华网,2012.

.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Drove by Innovation

YU Song-cheng1,HE Lei-liang1,YU Huang3,LIU Jie1,WU Yu-ming1,CHANG Ai-wu2,WU Yong-jun1

(1.College of Public Health,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1,China;

2.Medical Experimental Centre,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52,China;

3.Shenzhen Mingde Foreign Language Experimental School,Shenzhen,Guangdong 518104,China)

第9篇:浅谈中医养生范文

论医学科技的突破 王秀峰

深化科技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张孟华,王玲

知识经济与卫生人力资源 李峰,晋草

对研究所科研管理部门职能的认识与实践 吕立宁

临床诊断试验中几个流行病方法学问题 丁元林,毛宗福,陈捷

论临床科研选题中的定位 华危持,杜立颖,奚淑英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中几个新问题及对策 刘兆民,胡修周,邱玉环

中华系列杂志论文及引文统计分析 周杰,刘吉祥

科技信息管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何建军

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科技信息服务 邓可刚,李长城,邓灵燕

对北京医科大学部分中青年学术骨干基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乔力,赵春辉

对我院研究生近五年从事科研工作情况分析 顾寿年,张皖瑜,光

从血研所的发展谈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 姜昌斌,周一鸣,于金德

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初探 陈国良,黄连帅,陈建中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学科建设 卢圣贤,张斯虹,袁凯瑜

建立医院科技运行机制促进医院发展 唐运昭,琚华

专科技术中心在医院的“龙头”作用 姜继传,肖鹏云,王晓辉

医院科技合作管理的体验 周民伟,胡建平

科研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实践与体会 贾立辉,岳辉,周景春

医学科研机构能力评估研究现状 孟宏道,刘海林

广东省卫生科技现状与发展战略 黄庆道,曾广辉,吴少林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卫生科技进步 周复,许四虎

加大深化改革力度逐步适应市场竞争 廖菁,李绍兴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医学科技事业的做法与体会 俞荣华

论强化医学科研中的道德修养 张勘,张秀英,王剑萍

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加强基础性研究 李新军,孙桂芳,包志宏

要重视基金会在科技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邹效宁,高勇,李宣海

软科学评估研究方法学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李朝,王山青,吴乐山

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顾琴龙,周一鸣,姜昌斌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内涵价值的六要素 李玺,孟天华,温杰

科研协作与科研成果 瞿东滨,史先东,叶深溪

湖南省十年获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项目分析 欧阳泽生

我校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和引证状况的统计分析 张廷翔,杨晓秋,洪启文

合理引导促进科技高效产出 张瑛,王锋

浅析我院近三年情况 王青,赵劲秋,张柏根

我院十六年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闵桂芳

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是我校跨世纪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 李祥之,李巧兰,李锐

引进高级人才提高科研水平 饶从志,左红,冯世容

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高素质人才 肖纯凌,孟俐丽,叶协杰

科研管理中的“用人之道” 余倩平,宁方芹

论影响重点学科发展的主要环节和对策 樊世斌,党金雪,杨湘华

独立性医学科研机构的分类研究 谢红,张淑兰,姜志温

科研考核在医院科研工作中的应用 陈敏怡,刘瑜,吴萍

克隆人与伦理 王秀峰

国家创新体系与迈进新世纪的医院科研管理 江朝光,苏元福

加强医学科研道德建设 唐运昭,琚华,王少鑫

我们对“科技兴院”内涵新的理解与作法 李继光

论文产出量化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价值 张明

综合评估法在计划生育科研机构科研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崔念,田爱平,付伟

安徽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招标工作的回顾性调查与思考 周可能,陈建中,黄连帅

省级预防医学研究所1996年与1991年经费收支情况分析比较 王锦文,廖菁,李华芳

浅谈科研大协作课题的管理问题 郭秀荣,曹也丁,曹洪红

关于科研基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朱央央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几个问题 李冠宏,陈丽芳,周静

医学院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初探 肖纯凌,孟俐丽,叶协杰

十年来我校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情况的分析 刘莉,卢维,刘晓清

查新工作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张祖慈,陈荔子

吉林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论文产出状况统计分析 王伟,徐桂香,冀慧聪

“八五”期间十所医学院校科技论文被收录状况的统计分析 张廷翔,陈世浩,顾琴龙

加强科研原始记录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 彭世喜,周伯琪

中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选拔的实践和体会 伍蓉,王佩珍

我军优秀科技人才成才因素调查研究 贺加,罗长坤,高京生

重视高层次科技人才——博士后的培养 张斯虹,卢圣贤,袁凯瑜

中国药科大学“211工程”项目建设的思路和实践初探 殷晓进,朱庆振,潘裕坚

医学学科群体建设模式探讨 王渝葳

医院基础科学研究的价值定位 徐振彪,孔筠,姜立功

浅谈医院科研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徐海涛,魏海龙,刘东会

谈综合性医院开展科研活动的对策 贝春花,姚磊,陈珊茗

我院加强科技管理的作法与效果 林院昌

紧密结合实际搞好临床科研工作 杨前勇,詹志荣,胡新勇

对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考察的见闻与启示 刘俊立

美国基金会考察见闻与启示 施强华,马海官

论技术创新的合力 王秀峰

医药卫生关键技术评估与选择研究 毛军文,包志宏,吴桂琴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初探 韩邦荣,张小军

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评估研究 林端宜,林丹红,金浪

探讨高等院校如何加强基础研究 朱央央,王月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后期管理的再认识 樊世斌,苏景宽

医学高等院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存在问题浅析 吴汉森,杨云滨,刘杰

获得国家重点项目资助的成功经验 周小平

中华医学基金项目及其管理 刘兰

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提高成果获奖率 贾秀萍,周文颖,陈为纲

对高校科技产业化的思考 叶玲,钱正松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王斌,李冠宏,陈丽芳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工作现状的分析 刘俊立,马智,于清涛

信息与研究课题 杨立明,刘晓新,张铭

试论科管干部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 刘利道,周裕香,王要红

浅谈博士后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张斯虹,卢圣贤,袁凯瑜

从博士后的流动看高层次科研人才的管理 叶茹飞,卢圣贤,张斯虹

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加速跨世纪人才培养 张淑兰,肖玉平,何钦成

议学科带头人的学识素质和能力 华危持,朱琴芬,王奕奕

在科研中注意培养高素质人才 石晓露

管理者应具备必要的公关素质 孔筠,谢伟斌

重视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张兰海

地市级医院创建医学动物实验室的思路及实践 黄幸青,贝抗胜,刘晓燕

知识经济时代与医学科研管理 沈昭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开发型研究院所的出路 麦路

关于研究院所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思考 胡家乐

浅谈评估对我校研究院所发展的促进作用 王文斌,石昭,张高孟

试论高校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孙宪民

从科技发展规划的角度看社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 朱曼璐,陈旭利,王依群

投入产出比用于科研项目贡献分析指标体系探讨 齐松仁,孙瑞华,左焕琮

医院科研基金对科技活动的推动作用 何小湘,王银华,黄秋霞

医学科研基金项目结构的探讨 吴少林

发展风险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叶玲,钱正松

面向二十一世纪医院信息管理大决策 胡东武,黄剑

重视和发挥统计学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孙荣国,倪宗瓒

吉林省卫生科研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研制 史蕴萍,赵桂英,吉淳

大型国际卫生科技合作项目成功因素的分析评估 陈新,赵平,郑俊池

重视科技道德建设养成良好科研作风 史套兴,黄留玉,房丹宇

重视人才培养和环境建设促进医院科研发展 李冰,梁晓东,佟建华

筑巢引凤开发留学人员智力资源 彭远慧,邓可刚,邓灵燕

加强人才管理促进科技兴院 郭敏,宋桂芝,赵丽萍

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特点与方式 马更新

护理专科学员科研能力调查分析 吴兰笛,高钰琳

《医学科研管理》软件通过卫生部评审

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建设的启迪 顾琴龙,席晓莺,钱关祥

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促进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叶深溪,陈志中,李博

我院实验中心的管理 袁振铎

临床科室的科研效益评估 宁方芹,余倩平,付亚芬

我院坚持科技兴院的做法与体会 姜继传,肖鹏云,姚远

实施科学化管理促进医院科技进步 袁相太,陈宝海

结合项目谈临床医学科研课题管理 陈文敏,姚国庆,郑玉明

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面临的问题 王秀峰

166所医院医疗卫生技术项目开展情况调研 霍仲厚,吴学贵,张闽

加强知识更新管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郭敏

广东"九五"医学科技项目投入产出初步分析 吴少林,刘颜,吴声穗,黄毓文

试论新时期军队医学学科和人才建设 余化刚

加强科研大协作促进科技发展 卢圣贤,周敏敏,朱锦柳

科研能力和效绩量化评价及其在职称评审中的应用研究 胡修周,刘学景,刘兆民,邱玉环,柳青,张振中,公冶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神经、病理学学科3000项落选项目原因分析 姬郁林,彭远慧,彭晓菊,李俊义

浅议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申报 吕虹,吕永秋

对我院"八五""九五"省攻关课题未完成因素的分析 张兰海

开发研究基金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杨伟文,吴乐山

关于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评审工作建议 宋哲民,苑淑玲

医学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与实践 高解春

改革奖励办法增强激励作用 卜让吉,巫新玲,施伟忠

医学科技查新与科研管理的关系 杨丽莉,李春英,殷蜀梅,高琴,陈荔子

机构和个人学术水平的文献计量评估 周薇

鼓励科技论文走向国际 吕立宁,傅文华

从五种护理期刊载文分析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状况 王斌全,程金莲,韩世范,孙玉梅

1989年~1998年SCI收录我国医学院校论文的统计分析 谭至娟,张子光,李俊义,范集才

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兴院之路 周敏敏,朱锦柳,林铿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探讨 王巍,汪丽芬

浅谈护理工作与科研 鞠成朝,胡守健,赛小珍

边远地区开展科研工作的策略与思路 强弘,杨玉春,齐秀琴

新时期关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思考 宋汝峰,宋尧玉

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在医院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吕一平,吴丹东,石晓露,封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