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调研信息报告范文

调研信息报告精选(九篇)

调研信息报告

第1篇:调研信息报告范文

一、我县财政信息公开情况

1、公开我县财政预决算报告等信息

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将经县人代会审议批准的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度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政策法规、财政动态等信息,通过县财政局门户网站及时有效地向公众进行公开。

2、公布财政信息及行政审批事项

通过县财政局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公布财政信息及行政审批事项,公布内容涉及县财政局全部股室,有工作业务类信息、政策法规类信息、财政动态类和财会类信息及行政审批事项,这些公布的规范性文件,都可以在县政务公开信息网和县财政局门户网站上实现“一站式查询”。

3、公开政务公开电话和电子信箱

县财政局对外公布公开电话和电子信箱,公开电话和电子信箱分别由局有关股室组织专人负责,解答市民政务公开政策咨询、申请等信息。

4、受理申请公开财政信息

县财政局依法受理申请公开财政信息,凡应当公开的,及时向申请者公开,不收取任何费用。在接受来访人员和政策咨询的过程中,县财政局坚持政务公开与为民服务、为民理财紧密结合,热情耐心解答大家咨询的问题,提高了理财的透明性和财政的服务质量。

5、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情况

建立县财政局联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工作体系,聘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任财政监督联络员,定期以走访或邮递的形式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公开我局的政务信息。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我县财政局按照国家、省、市领导部门的要求认真细致扎实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满意。但是与当前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希望相比,还是存在不足与差距,需要继续努力和提高,目前特别要改进的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按照省、市“阳光财政”建设的总体要求

县财政局要继续把“阳光财政”进入推进完善阶段,要进一步推进我县“阳光财政”建设工作,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健全相关制度、体系,推动财政各项改革进程。

二是扩大公开的方式与提高公开时效

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主动公开相关政策信息;要提高公开时效,正确、迅速、及时公开相关政策信息,发挥政策信息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遵循政府信息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完善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目录,做到完整齐全,不遗留。

四是继续落实完善《财政局政务公开工作体系》

建立政务公开联动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精细化管理,使公布的财政信息质量更高,提升人民群众对县财政局财政信息公开的满意度,为创建和谐财政夯实基础。

三、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建议

1、提高认识,努力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

县财政部门干部职工要提高认识,明确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设财政部门与人民群众和谐关系的必然要求;是推进财政部门服务型机关建设,促进转变机关作风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构建惩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制度;是宣传财政、解疑释惑,树立财政机关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财政信息公开工作要紧紧围绕“让群众知情,解群众疑惑,保群众满意,促事业进步”这一目标,切实做到公开内容全面、公开重点突出、公开渠道通畅、公开信息及时。

2、加强领导,健全财政信息公开机构

要按照县财政信息公开工作的统一要求,组建县财政局财政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财政信息公开工作,审批拟公开的政务信息;下设工作机构县财政局财政信息公开办公室,负责制定本部门财政信息公开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组织和汇总全局对外报送信息。局党组要高度重视财政信息公开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并把财政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部门目标考核体系。

3、明确目标,推进阳光财政建设

在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中,要明确目标,推进阳光财政建设,制定《“阳光财政”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阳光财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布置“阳光财政”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提出“阳光财政”建设的工作步骤和具体措施,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基础工作;深化依法理财;推进各项改革;建立财政信息公开信息审批制度;积极开展财政宣传工作;加速财政信息网络;加强财政窗口建设;为“阳光财政”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完善机制,强化信息公开监督工作

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建立阳光财政,必须要完善机制,强化信息公开监督工作。要继续完善落实《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体系》,对财政信息公开的内容及工作分工进行明确,完善财政信息公开的工作程序及要求。要加强建设财政信息公开门户网站,逐步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财政信息公开监督体系,努力实现机关工作的公开、透明、务实、高效。同时要在局机关及其所属单位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增设依申请公开受理点等措施,明确分工、细化步骤、优化流程,确保财政信息及时主动公开,信息公开申请及时办理反馈。

5、加强考核,提高财政信息公开工作效能

要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建立阳光财政,必须加强考核。要建立健全财政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财政信息公开工作有监督、有考核、有奖惩、收实效。要把财政信息公开工作放到财政改革与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切实做到财政信息公开与推进政府政务公开相结合、与强化财政预算管理相结合、与推进依法行政相结合、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相结合,提高财政信息公开工作效能。

6、拓展渠道,提升便民服务质量

第2篇:调研信息报告范文

教育局副主任科员 XXX

依据局党组制定的主题教育调研方案,X月XX-XX日,由教育局副主任科员赵洪宇同志带队,对部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随后会同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等单位人员座谈,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

滨泉凤亭小学、第三中学、崇德学校;第一幼儿园、第五幼儿园。

二、调研方式

听取学校主管领导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三、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教育信息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新增学生用计算机846台,教师用计算机675台,多媒体设备262套,光纤新接入12条。全县10个乡镇学校新装备了48台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目前,全县多媒体设备共496套,多媒体教室设备普及率达98%。宽带接入共26条,其中,带宽百兆及以上学校22所,宽带覆盖率达100%。

全县共建成录播教室2个,分别为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2014年以来,为全县26所学校1765名教师录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程近2,000节。录播教室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的摄录平台,满足了全县教师公开课、优质课等课程视频制作需求。

目前我县师生主要依托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获取教学服务和教育教学资源。计划未来2-3年建成XX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可管可控的网络资源学习空间建设,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

2、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

XX县高度重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提升全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手段教学积极性,2013年以来,XX举办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依托国家省市等资源平台,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课堂模式建设。陆续组织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电子白板应用专题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共培训教师近2,500人次。全县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全县共有5所学校276名教师和652名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XX县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本次调研和近年来在工作中了解掌握的情况,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学校重视不够,信息化工作效能低下

目前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实质仍是考试成绩,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权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教育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各项工作效能较低。有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高,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积极性和水平不高。部分学校在多媒体设备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存在资源闲置现象。

2.基本保障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需要得到保障。目前,我县班班通、计算机教室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很大,但售后服务工作跟不上,没有建立售后维修基金或采取其它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故障较多。一些设备老化、损坏无法及时更新,导致当初高价买来的设备因维护管理麻烦、电费负担较大而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在乡镇学校尤其严重。

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因学科专业技术性强,很多学校存在信息技术教师不足、专业不对口问题,使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1.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先进科技的了解和认识,让信息化与业务工作的结合更紧密,更有实效。

2.推进“两平台”建设

加快XX县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步伐,尽快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解决全县教研问题和资源建设问题,提高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

3.加强“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售后维护工作

第3篇:调研信息报告范文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数字内容创意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内容。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抽调专门力量,深入有关企业和单位采取听取介绍、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现场察看等形式,就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鞋业企业信息化、政府部门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及电信、移动运营商的信息化网络建设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全面地掌握了解我县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现将有关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几年来,我县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网络建设扎实推进,信息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较快。

我县不断增加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通信网络已形成一定规模,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县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一是网络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县电信固定电话用户达18万户;小灵通用户达5万户;189手机用户达1万户;光纤上网用户达5000户,专用光纤达1000多户;人均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2.5%;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普及率达100%;移动手机用户达56多万户;通信网络能力逐步提高,物流业务稳步发展。联通、铁通等网络运营商均已建成本地sdh传输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全县245个行政村100%覆盖广播电视,1733个自然村96.3%覆盖有线电视,边远山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二是互联网用户规模较大。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全县拥有计算机总数约7.5万台,宽带用户达6.5万户;全县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数40多台。全县245个行政村全通宽带,农村计算机互联网用户也日益增多。城镇、农村用于计算机互联网的消费逐年增长。

(二)政府信息化稳步推进。

几年来,我县坚持“讲求实效,应用为先”的原则,在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一是建成和启用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公文系统从去年8月建成和启用以来,已有90多个单位应用该系统收发公文上千件(次),大大提高了公文流转速度,提高机关办事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

二是建成和启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目前已有24个行政审批部门的346项行政审批和一般业务管理事项纳入在线监察和实时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单位的办事效率,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三是即将建设电子政务系统。从去年开始,我局对政府大院各单位的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使上网速度达到100兆,并发动大院外各单位自筹资金加大网络改造力度。同时,还组织开发商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于今年4月底完成。

四是完善县政府门户网站。几年来,我局对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多次大幅度的改版,增设了“百件实事网上办”、“网上”等民生栏目,大大丰富了网站的内容,提高了网站的点击量。目前,每月浏览人数超过30万。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均建成网站,部分镇政府(街道办、管委会)和县直部门也建起了各自的网站,并链接到县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五是开通“惠民在线·网络问政”论坛。为确保县领导和部门领导从今年3月开始每月进行一次在线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拓宽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从今年2月底开始,我们在借鉴惠州市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了“惠民在线·网络问政”论坛,并挂在县政府网站。3月19日晚,县委黄书记作为第一位上线领导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同时,也促成了各级各部门重视办理网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几年来,我县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中,重视引进以家电、计算机等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特别是珠三角产业转移园的招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__年,我县外商投资且已投产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有15家,其中“三资”企业14家,投资总额24607万美元;“三来一补”企业1家,总投资额878万港元,外资主要来自台湾和香港。08年我县电子信息产品出口21869.43万美元,与去年同期23215.69万美元相比减少1346.26万美元 ,下降6.16%,占同期全县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32.84%。立隆电子(惠州)有限

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电解电容器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该公司销售总收入达1亿多元,产量居世界同行第五位。以生产环保、节能、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为主的光胜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tuv iso9000认证,成为我县首家获此证书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以生产电容器引角为主的全用电子工业(__)有限公司坚持走技术创新的路子,以一流的产品质量和竞争优势赢得了市场份额,在全球同行业中仅次于日本。(四)信息化服务成效显著。

几年来,我县通过宣传推广、典型示范、调研培训等形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各行各业提供信息化服务。

1、企业信息化示范效应逐步凸显。20__年,我局会同县中小企业局利用近2个月的时间,采取问卷调查和抽样走访的形式,对全县15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省厅、市局和县领导。争取市20__年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扶持有关制鞋业的发展。并积极协调有关运营商和it行业主动加强与鞋业、商贸物流业、星级酒店等企业的沟通联系,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推广了一批企业应用信息化进行生产、营销、管理的成功案例,带动了全县一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利用“中小企业网”和“__鞋业技术创新网”等企业信息平台,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网上宣传、网上交易。目前,全县企业信息网络的应用普及率明显提升,中小型企业互联网应用率达到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40%左右;鞋业、电子产品龙头企业开始尝试电子商务应用;信息技术对产业的改造提升取得明显成效。“阿达彪”引进cad软件进行服装设计,东聚电子公司运用sap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华丽鞋厂建立erp管理系统;一些上规模的鞋业、商贸物流业、外资企业、酒店注重完善网络布线、生产流程、物业管理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在省山区信息化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我县目前已建成了县信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14个镇级信息服务站和43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建成了农信通、农业视频点播系统和马铃薯、荔枝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__山区网、__草莓网,加大了农村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力度。组织开展了农村中青年信息能力培训工作。建成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系统”。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对信息化的意识有所增强,农业信息化需求有所扩大,信息化为“三农”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去年5月中旬召开的全省山区信息化建设总结表彰会上,我县有四项获得表彰奖励。

3、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我县公安系统借助移动短信/gprs/edge网络,实现个人身份信息查询、在逃人员信息查询、车辆信息查询等,并随时随地记录传输各种数据和图片需求,为警务人员现场办公执法提供了便利。我县还建立起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首批建成的平安视频监控系统在辅助公安管理社会治安、侦破案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已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地区发案率平均下降30%,破案率明显提高。最近,我局还制定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作方案》,拟通过县政府转发至各级各有关部门参照执行。同时,积极加强与电信、移动公司的沟通联系,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为广大市民上网提供服务。联合这两家运营商,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积极扩大社会化信息服务范围。

二、我县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问题

1、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县现代信息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行业发展也不平衡。以电信、移动、广电、医疗等为代表的服务性企业,信息服务功能比较完善。但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建筑业、物流仓储业、酒店餐饮业等领域的运用层次依然偏低。我县通信技术有一定的规模和能力,但软件技术以及动漫产业技术还未涉足。

2、信息服务业规模偏小。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县信息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在全县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偏小、竞争力不强,缺少有实力的信息内容服务机构和应用服务提供商。

3、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工作有待加强。我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深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程度较低,存在信息不够畅通和信息“鸿沟”问题。信息和网络资源整合力度不大,网络利用率不高,导致有限资源的浪费。

4、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目前,我县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偏少,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技术研发相对滞后。特别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奇缺,难以提供较高的技术支撑,造成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强。部分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还反映,由于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难引进,即使进来也难以留住。

5、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目前,我县尚未建立起电子商务数据中心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实行电子

商务意识不强,绝大部分企业尚未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加上目前由于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许多企业对电子商务安全交易问题仍持怀疑态度。三、加快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产业。

要继续发展电信和广播电视传输等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业。加快电信服务业的发展,鼓励拓展电信服务新业务,使之实现由传统的语音服务向现代多媒体综合服务转变,全面提高面向农村的信息传播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我县在通信网络市场消费的优势,迎接第三代移动信息(3g)、下一代网络(ngn)等新一代信息传播服务业的到来,通过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互动合作,加快产业发展步伐。要鼓励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业、互联网增值服务业和移动通信增值服务业。电信、移动运营商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多开发一些面向大众和企业增值业务。积极加强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媒体、增值电信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传统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企业转变。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以及电子订货系统的应用。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开展网上营销,实现“网上市场”和有形市场的有机结合。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上网工程”,协助中小企业建立网上专业市场,通过产品上网商机,构建一个虚拟的交易市场。按照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提供语音通信、无线上网、移动oa、移动商城、手机认证、手机支付等个性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商务能力。把制鞋、服装、电子、建材、化工和农产品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建立一批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开发基于短信、彩信的新型远程报警技术,推广基于手机的远程多人电话会议技术,建设灵敏度高的综合应急通信系统,快速便捷地采集和水文、气象、地质、交通、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社会公共安全信息。

(二)突出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产业。

要发展数字设计与文化创意业。依据我县特色产品和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化的工业设计、产品外形外观设计、工业模型与模具设计与工业数字设计创意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产品包装设计、视觉传递、建筑装饰设计、广告和平面设计为主的视觉数字设计业。整合各领域的数字设计创意产业从单一产品设计走向形象设计,从产品外观设计、性能设计发展为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设计,促进信息技术在文件传媒、新闻出版、工艺美术、咨询策划、广告会展、时尚消费、娱乐休闲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创意、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要发展数据库。以电子公文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形成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市—县—镇三级网络的互联互通,完善以网络安全为主的管理制度,保证网络、设备、系统、数据安全运行。加快建设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宏观经济、专利等对经济社会资源的开放、互联和共享。加快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的产业化,推进商业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发公益性信息资源服务,建设若干个全县性数据资源服务中心和网络数据中心。加大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开展公文档案数字化工作,加快建设全县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建立全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

要发展面向商贸流通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大力推广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自动识别和采集跟踪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依托交通、港口、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进以互联网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发展,通过互联网对物品进行跟踪管理,实现商贸流通各环节的全程控制和管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要发展面向生产制造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引导我县制鞋、服装、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化工、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医药、玩具等制造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推进制造业设计、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持面向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网络技术服务、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等业务,规范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市场。要发展面向农村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大局,以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为导向,在继续巩固和发展省支持我县山区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力度,扎实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大力发展面向农产品流通、农业科技种养、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业天气预警预报、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法制建设和村务管理等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面向农村的通信服务资费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开发面向农村市场质优价廉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品,扶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新业务的发展。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建设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促进电子商务支付业务发展。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应用平台。

(五)大力抓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统一规划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光纤骨干入网,优化网络结构。加快有线接入网络的宽带化改造,建成可承载多业务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接入网。推进光纤到大楼、光纤进家庭、宽带到个人。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双向数字化改造步伐。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__〕1号)精神,推动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进村入户能力。要加强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引导,把太阳工业城打造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珠三角产业转移

工业园内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分工有序、特色鲜明、协作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产业。鼓励电信运营企业为园区提供质优价廉的电信网络服务。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依托我县现有的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中介机构和龙头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广东省专业镇(黄埠)鞋业创新中心、岭南荔枝(四季鲜)技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南方马岭薯(九华农贸)技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无线射频识别、卫星导航等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建设。(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构建现代信息服务业招商引资平台。抓住《纲要》实施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深化惠港澳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支持平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推动惠港澳产业基地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

第4篇:调研信息报告范文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以今天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又将人们推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国际化的竞争,迫切地要求我们用高科技的手段改造现有的畜牧业,全面推进畜牧业信息化是提高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把畜牧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用户手中,实现畜牧生产、管理、畜产品营销网络化,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什么是畜牧信息化

畜牧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企业竞争力,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畜牧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畜牧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畜牧信息化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畜牧业网络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复建设、小而散,而真正能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访问价值大的网站并不多。畜产品市场动荡不定,需求与供应之间,始终处于周期性的波动之中,经常出现“买难”、“卖难”的现象。

建立畜牧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网络建设

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畜牧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例如,美国建立了畜牧信息数据库系统,包括饲料、活畜和畜产品的价格、销售、库存、运输和进出口等很多动态信息,同时将信息及时地向网络传送,全国各地的政府、研究所、大学、企业、饲料厂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到这些数据,以进行市场预测和生产决策。转变了政府职能,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

同时加速推进畜牧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加强标准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以各省畜牧信息中心为枢纽,上联农业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县乡的畜牧信息网络体系,并使畜牧信息网络与畜牧业龙头企业、全国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养殖大户及畜牧业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

完善畜牧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畜牧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畜牧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畜牧信息采集、整理、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用户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供求信息”、“市场动态”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农民养殖户是畜牧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第5篇:调研信息报告范文

一、我市近年来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农机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各级农机部门高度重视农机信息化工作,先后下发了《__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加强农机化网络信息工作的意见》(日农机字[20__]3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化宣传工作的意见》(日农机字[20__]4号),制定了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将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列入全年重点工作和目标量化考核体系,加强了农机化宣传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定期对信息宣传情况进行汇总和调度,并对重点季节、重点事项的宣传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保证了农机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农机信息化体系日益完善。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初步形成了行业媒体、地方媒体、系统内媒体三个层次的农机化新闻宣传体系。一是农机化信息网络初步形成。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农机部门相继增加了投入,添置了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采访机等信息化宣传工作必要的设备,为农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市级农机化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完成了市农机局局域网建设,实现了局内部计算机的联网共享和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并与各区县农机部门、各媒体通过电子邮件实现了互联互通。建立了《__市农机化信息网》,为广大农机手、农机基层管理组织、农机行业从业人员、农机管理部门等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农机化信息网可以方便的将典型经验、做法宣传出去。二是农机化信息宣传渠道进一步优化。市农机部门加强同新闻媒体单位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记者更多地了解农机,认识农机,熟悉农机,形成了__电视台《今日乡村》栏目组、__日报社、《新农村周刊》、《中国农机化导报》等一些较为固定的合作关系,为信息宣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农机部门内部实行了信息员制度,进一步畅通了信息沟通渠道。三是农村网络基础不断改善。随着我国“金农”工程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市农村对信息网络的投入也不断加大。这其中,部分农机手和农机大户由于资金较为充足且接受外界信息能力和需求较强,纷纷添置了微机并接入了互联网。他们通过这种新的方式学习农机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寻找致富门路的积极性很高,这为在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广泛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农机信息化服务逐步展开。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机化中心工作,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采取传统信息传播与现代电子网络信息传播两条腿走路的形式,广泛开展农机信息化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机化传统信息媒体的作用,在报刊、电视等公众宣传媒体上开辟专刊、专栏,向全社会提供农机化信息。并通过《农机化情况》在内部各级、各有关部门传递农机工作情况,注重多个层面的宣传。如在《__日报》上开辟专版,学习贯彻《农机化促进法》、《省农机管理条例》、《省农机化促进条例》等;在《__日报》、市电视台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公布跨区作业服务电话等。另一方面,积极应用现代电子网络信息手段开展信息服务。以市农机化信息网为主要平台,农机动态信息、推广农机先进技术、宣传本地农机化情况,初步建立起了农机化政策法规数据库,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和设备,专职负责“__市农机化信息网”的管理工作。互联网的宣传方式满足了大信息量和交互性的要求。如:三夏、三秋生产期间每天在网络上公布各区县播种面积、联合收割机需求状况、跨区收获价格等信息,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民、机手及时掌握机收动态,促进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提高跨区收获社会、经济效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公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名录,相关的农机购置补贴信息;为广大机手提供机具养护知识、新机具新技术知识、农机产品市场行情信息等。同时,农机化信息网络的建立还为本地农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企业展示平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由于我市的农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尤其农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他先进地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有: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区县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工作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投入不足,特别是区县农机信息化建设缓慢;三是信息网络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专业素质较差,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工作的需要;四是信息服务水平较低,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五是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传输方式有待改进和加强。

三、加快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建言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农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机化信息工作的认识,把农机化信息工作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同农机化重点工作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信息工作全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力支持农机化信息工作。通过产业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经营集约化推进农机化信息工作。当前,要重点加强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将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将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同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以信息宣传促进重点工作开展。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量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组织协调到位的五到位。

第6篇:调研信息报告范文

本文考察的信息产业主要是指信息服务业,认为它是由以数据和信息的生产、处理、传递和服务为内容的活动构成,包括数据处理业、信息提供业、软件业、系统集成业、咨询业和其他等。从行业分类的角度来界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的G门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包括3个行业大类和14个行业小类。

一、浙江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一)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2010年,浙江信息产业共有14966家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数达到17910家。其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有法人企业1291家,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别有8405家和5270家。实现产业增加值5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信息产业既创造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又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到2010年,信息产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增加值占到GDP的2.1%。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产业明显超过传统产业的发展势头,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为215.7,同期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增加值指数为244.3 (以2004年为100)。从2004年以来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差距越来越大,7年时间后者已高出28.6点。

(三)龙头不断涌现,企业成长迅速

近年来,浙江信息领域企业成长迅速,规模企业阵营不断扩大,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大企业倾斜,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对全行业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信息产业50强优势企业营业收入从2000年的286.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5.7亿元,净增1239.6亿元,2010年是2000年的5.33倍,年均增长18.2%;利税从2000年的35.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4.1亿元,净增128.7亿元,2010年是2000年的4.64倍,年均增长16.6%。软件10强的软件业务收入从2000年的7.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14.8亿元,净增207.6亿元,2010年是2000年的14.5倍,年均增长40.3%。

龙头企业开始跻身于国内国际舞台。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联合的2010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排行榜中,浙江有11家软件企业入围,数量居全国第三位,有198家企业通过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总认证数量列全国第四位。

优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据初步统计,截止到2010年软件十强企业获得软件产品登记证书577项,软件著作权561项。其中华三通信以3000项专利数位居制造业30强第一,占全省信息技术专利申请总量的12%以上,恒生电子以235项软件著作权位居软件10强第一。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浙江省共有18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浙江电子信息行业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占比达27.8%,主要是由全省信息产业“50强”优势企业中的浙大中控、恒生电子、信雅达、华三通信等单位承担。

二、浙江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

浙江信息产业在发展中结合本地实际,在重点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一)优势领域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发展,浙江信息产业紧密结合浙江的特色产业和金融较为发达的特点,着重发展了物联网技术和嵌入式软件、金融证券软件、电子商务、CAD辅助设计等。

1.物联网和嵌入式软件前景广阔。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产业链,在智能化生产、节能降耗、改善生活品质方面都有巨大作用。

目前,浙江省物联网产业规划的框架已经基本明确:把浙江打造成部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成以杭州为核心,嘉兴、温州乐清为“两翼”的物联网产业集群。杭州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总体走在全国前列,在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在工业控制、电力安全监控、区域入侵防范、建筑能耗监测、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为物联网产业化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嘉兴已成为国内第一个步入无线传感网项目产业化的城市,已拥有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181项。此外,乐清市已被确定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区,宁波、绍兴等市在传感网产业化方面也开展了相应的推进工作。

能够在“物联网”主题中受益的领域主要有三大块,一是二维码和RFID(射频识别),二是传感器,三是TD-SCDMA芯片与SIM卡。没有嵌入式软件,物联网将无法运转。在新一轮汽车、通信、信息电器、医疗等行业智能化装备等巨大需求的拉动下,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发展迅速。我国嵌入式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少数几个省市。浙江这几年来出现了一批研发嵌入式软件的企业,如宁波波导、杭州新利、浙大中控、浙江中正、杭州数维、杭州华越、杭州海康威视、嘉兴万众等。

2.金融证券软件发展迅速。凭借较强的金融实力和出众的经济活力,浙江已经成为国内的金融大省。同时,上海是国内的金融中心,浙江作为上海的近邻,有便捷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人才优势,这些都为金融证券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据浙江日报的资料,中国证券业中的40%、基金中的80%的IT系统设计都聚集在杭州。这充分表明了浙江的金融证券软件在国内的实力。

3.电子商务独占鳌头。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其应用与推广将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浙江的电子商务不仅起步早,发展得也最出色。目前已形成了千余家电子商务网站,中小企业上网比重、行业网站数、B2B和C2C综合交易平台交易额均居全国第一,行业网站数占全国的21%,全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浙江占54席。阿里巴巴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原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业内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电子商务类上市企业。尤其是阿里巴巴集团近年来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业务从B2B起家,逐步向B2C和C2C领域延伸,其中B2B业务已经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48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旗下淘宝网2010年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商品数达到8亿,单日交易额峰值达到19.5亿元;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云计算业务也处在业内领先地位。

4.CAD辅助设计大显身手。在传统制造业推广CAD辅助设计,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一环,也是众多信息企业施展身手的重要舞台。“十一五”期间,围绕提升浙江省制造业的产品创新设计能力这个中心,立足自主创新,探索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前沿,浙江企业研发了低压电器数字化设计与仿真一体化技术、饮料瓶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技术、整体家居三维模拟技术、重大钢结构设计、制造与工程安装集成软件等一批基于CAD的应用系统。

(二)支撑平台日益完善

产业支撑平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浙江在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建设信息产业基地。这是集中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研发创新核心和关键技术、提高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凝聚各方积极性、延伸行业管理组织机构、合力推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长期努力,浙江已经建成十余个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园区。通过这项工作,完善了产业配套链体系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

2.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信息产业前期投入较大,而发展信息产业所需的软硬件系统具有良好的共享性。几年来,浙江先后搭建了浙江省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宁波市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浙江软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投平台等。部分服务平台设立了IDC机房,引入微软、INTEL、IBM、CISCO等国际著名原厂商的认证实验室、技术服务中心和高技术体验环境,构建了国际先进的集群计算中心,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撑、人才实习培训、知识产权服务和服务外包业务交易洽谈等公共服务。

(三)集聚效应已经形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信息产业呈现出地域集聚现象。借助空间基尼系数,可以对信息产业在全省11个市的集中度作出定量测算。空间基尼系数公式为:

G为行业空间基尼系数,Si为i地区某行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全省)该行业就业人数的比重,Xi为该地区就业人数占全国(全省)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空间基尼系数的值介于0和1之间,其值越大,表示该行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越高,即产业在地理上愈加集中。经测算,浙江信息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为0.122,要显著高于制造业的0.008[1],意味着浙江信息产业在地域上的集聚程度要高于制造业。

我们还可以借助区位熵来判断11个市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区位熵计算公式:Q=S/P,式中,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Q大于1,说明区域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发达,反之欠发达;Q越大,说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否则发展水平越低。S和P分别为该区域GDP和人口数占全国的比重。本文对行业和区域的范围都作了缩减,仅考察信息产业在11个市的发展水平。

2010年浙江省11个市中,杭州市和宁波市的区位熵大于或等于1,其中杭州市以2.6分遥遥领先,表明这两个市的信息产业在省内属于发达水平。其他市的得分均低于1,表明其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偏低。

(四)推动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浙江社会经济总体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兴电子信息服务业正在起步,政府部门和行业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初具规模,信息专用网之间的互联已取得一些成绩。

企业信息化开始启动,信息技术不断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大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过“九五”期间全面开展CIMS应用示范工程和CAD推广应用示范工程,“十五”期间围绕提升区域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浙江的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十一五”期间,浙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各主要环节应用成效明显,73.75%企业开始利用CAD技术,53.75%的企业应用ERP系统,50%以上企业信息化达到中级以上水平。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冶金、纺织、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信息化应用有了新突破。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集群、块状经济紧密结合成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

从量化指标分析,据国家统计局研究报告,2009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浙江信息化发展指数为0.787,比全国水平高出0.1点。

三、浙江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因素分析

信息产业是浙江经济进一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途径。跟传统产业相比,信息产业属于“知本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源有较高的需求,进入门槛较高,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少。浙江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良好的科教基础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随着科教兴省和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省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达到832.44亿元,R&D为494.23亿元,占GDP的1.78%。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学校由1978年的20所增加到2010年的80所,在校本专科学生超过88万人,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

校企对接活动广泛开展。2009年,全省高校组织了以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重点、以企业对接帮扶和培训企业职工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据初步统计,活动中参与高校达到40余所,教授、博士1200余人次;在9个市开展集中与分散的对接活动20余场,直接服务企业达2000家以上,签订高校与地方政府全面合作协议10余个,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300余个,协议资金达1.3亿元;建立各种科技与人才培养服务平台110余个,直接为企业培训员工3000余人。

高校不仅在高新技术方面起到研发、引进、培训的作用,不少有高校背景的企业还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的排头兵。依托浙江大学综合应用学科优势组建的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软件百强企业中已位居第七。

(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信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单机--点对点通讯--互联网这样一个发展历程。近来3G业务应用正在推广普及,三网融合已经在包括杭州在内的全国重点城市试点,物联网技术已经从许多方面悄悄渗入我们的生活。邮电通讯是浙江基础设施中增长最快、变化最大的领域,目前已建成覆盖全省、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光纤通信、数字微波、程控交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先进技术装备得到广泛运用。良好的邮电、通讯和互联网设施,为发展信息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010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1914.61亿元,居国内第3位。2010年末全省电话用户达7046万户,全年新增49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9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047万户,年内增加611万户,其中3G电话用户300万户。互联网用户达3970万户。全省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为36.92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25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普及率为16.04%。

(三)工业化水平的提升给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进入新世纪,浙江在发挥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到2008年,浙江新型工业化水平综合得分已经达到68.9,表明浙江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在华东六省一市中仅次于上海市。2010年,浙江装备制造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790家,比上年增加1354家;资产总计达17511.9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资产总计的比重为37.7%;工业总产值达18377.7亿元,增长34.2%,发展速度快,势头强劲。大量的装备制造企业不仅对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决策系统、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有着巨大的需求,机电产品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嵌入式软件。

(四)紧迫的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为信息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浙江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社会向先进的工业化社会的历史性跃迁,浙江经济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不断上涨,拉闸限电逐渐频繁,严重影响了浙江经济的发展。种种迹象显示,出口放缓、成本提升、融资困难等“内忧外患”,使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一方面直接起到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必将起到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作用。

第7篇:调研信息报告范文

一、牡丹黄河宣传信息工作现状

多年来,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单位、各部门的重视下,经过广大通讯员的共同努力,牡丹黄河河务局的宣传信息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了以“优化舆论环境,服务‘开放式治河’”主题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和通讯员们,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发表了一大批有分量、有水平的稿件,为治黄工作的顺利开展添砖加瓦、鼓劲架势。特别是从2008年以来,牡丹黄河河务局的新闻稿件在质与量上都有新突破,每年都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2009至2011年共发表稿件649篇。

一是强化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牡丹黄河河务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信息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一支拥有专职、兼职通讯员共11人的专业写作队伍。每年年初,专门召开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将新闻宣传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并落实有效的稿酬奖励等激励办法,还把宣传任务指标下达到各科室,明确到个人,动员人人写稿。可以说,各级领导的重视,有力的推动了宣传工作的提高。

二是注重培养“新兵”,建立一支能经常写稿的队伍。

目前有几个有一定写作能力、热爱宣传工作的写作通讯员。由于他们的辛勤努力,全局发稿量一直很稳定。针对有些新走上宣传岗位的同志,业务不熟悉,写稿热情虽然很足,但投出的稿件经常如石沉大海,我们采取了“以老带新”的模式,让一些宣传骨干为新走上宣传工作岗位的年轻通讯员出思路,改稿件,最后联合署名发表,不仅圆满完成了宣传任务,也使这些年轻通讯员的积极性得到保护,迅速提升了写作水平。

三是加强与各级媒体的沟通与联系,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和用稿需求。

针对发稿的主要阵地“一报两网”(即:黄河报、黄河网、山东黄河网),加强了同黄河报社和省局调研室的沟通联系,将他们的采稿需求通知给各单位、部门,做到投其所需,大大提高了中稿率,发稿量不断攀升,同时也大大激励了广大通讯员的写稿热情。

四是积极组织宣传骨干参加各级业务知识培训。

写作需要积累素材,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最忌闭门造车。因此,凡是黄委、省局、牡丹区委等组织的写作培训班,都积极组织通讯员参加培训。同时牡丹黄河河务局每年都组织通讯员培训学习,广大通讯员通过培训班上的学习、沟通和交流,理论素养和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认识,做好宣传信息工作,努力服务实施“开放式治河”战略及牡丹黄河舆论环境

新闻宣传工作是治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黄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为治黄事业营造良好氛围,以及进一步促进治黄事业顺利开展。治河新理念需要进行深入地宣传,调水调沙需要进行深入地宣传,水管体制改革需要进行深入地宣传,我们发展经济,搞好水资源的管理调度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宣传。因此,只要充分看到、认识到宣传信息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来推动我们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宣传能带来理解,能带来支持,能带来上层的决策,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宣传也是动力,也是生产力。

强化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有机结合,密切与沿黄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沟通,提倡“开放式治河”,创造和谐的治河环境。当前,牡丹黄河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繁重的工作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黄河的事情日益关注,黄河与沿黄人民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要实现人水和谐,要搞好黄河民生,促进牡丹黄河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需要沿黄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些都离不开宣传工作。对此,我们只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自觉地把宣传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同时强化领导责任,建立宣传工作领导责任制,重视和搞好宣传工作的发展规划,把宣传工作纳入全局整体工作布局,从而促进宣传信息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措施

总体来看,多年来牡丹黄河河务局的新闻宣传工作,成绩斐然,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差距和不足,我们的宣传工作,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需求相比,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是在领导认识的程度上,还存在不平衡现象。有的单位、部门负责人对新闻宣传工作只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缺乏具体有效的推进措施。“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措施:强化领导,纳入年度考核指标,有效地推动各单位、部门宣传信息工作的开展。

二是新闻宣传骨干缺乏。表现在新闻宣传力量薄弱,没有实践经验,面对工作中大量的新闻素材视而不见,不会采写。措施:加强新闻宣传骨干培训学习,以老带新,进一步提高个人写作能力。

三是新闻稿件的质量偏低。集中表现在综合性文章多,典型文章少;发表的动态消息多、深度报道少;在网上发稿多,报上发稿少;写消息多、写通讯少;一般稿子多、有影响的稿子少。文章公文化、模式化、不鲜活,可读性不强,让人看了印象不深。措施:强化新闻宣传信息知识的培训学习,聘请专业老师授课,努力提高广大通讯员的写作素养和工作能力。

四、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努力开创牡丹宣传信息工作新局面

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新形势,对我们来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开展好宣传工作,为我们的治黄大局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创新思路,结合实际,着力开展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点,认清形势,把握好宣传工作新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会议精神,服务于实施“开放式治河”,创造和谐的治河舆论环境,结合牡丹黄河河务局的实际,突出抓好重点工作的宣传。一是要抓好防洪保安全的宣传,做好防汛准备、责任制落实、群防队伍培训、防汛抢险工作动态的宣传;二是要抓好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宣传,宣传近年来防洪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成效,为工程项目立项提供舆论支持。积极宣传优化运行机制、加强工程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三是要抓好经济工作的宣传,宣传在参与市场竞争、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实施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四是要抓好依法治河、科技治河的宣传,加强对水利政策法规的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和黄河职工依法治河意识;五是要抓好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宣传,大力宣传牡丹黄河河务局在抗旱保丰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希望大家紧紧围绕这些宣传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更好地为治黄事业搞好舆论服务。

(二)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宣传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善于发现宣传人才。宣传工作是靠人来做的,是一项生产精神产品又促进物质产品的工作,需要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广博的知识和新闻专业的技能。因此说,做好发现宣传人才的工作非常重要。写作还要善于思考,要把文章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要鼓励同志们热爱这项工作,自学成才。要把一些有写作功底、善于写作的同志及时调整到宣传工作岗位上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二是要加强培养宣传人才。对有写作潜力、热爱宣传工作的同志,要送出去学习,使他们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不断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同时,在系统内部也要搞好传帮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三)努力创新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宣传效果

要以贴近工作、贴近实际、贴近基层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突破口,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总结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努力在观念上创新、在内容上创新、在方法上创新、在体制上创新,从而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重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采用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宣传效果。要找准切入点,做大文章,有重点地进行报道,增强宣传效果。

(四)落实好奖励政策,关心和支持宣传人员做好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是一项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文字工作很枯燥、很清苦,各级要关心宣传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鼓励他们热爱宣传工作。

第8篇:调研信息报告范文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认识

首先,要破除档案信息无用论的思想。在一些档案利用搞的不好的单位,主要是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对档案的作用、价值认识不足,认为档案只是过时的材料,档案工作就是守门看摊,不丢不少就行了,看不到档案对企业工作查考、经济和文化建设、对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作用,看不到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要大力宣传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档案是巨大财富的思想,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破除开发档案信息危险论的思想。在过去档案工作被神秘化,档案的机要性和保密性被不适当的夸大,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至今仍有些人对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扩大利用持否定态度,担心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会造成档案内容的失密和档案利用者的失控,担心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会带来麻烦,惹出事端,因而不愿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其实,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根据档案的不同内容,区别不同的利用对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只要档案部门认真执行政策,掌握好政策界限,正确处理好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不会出现失控失密现象。

三是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长期以来档案室的利用工作就是“坐等上门”,你来我找的被动局面,《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档案工作由封闭转向开放,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定期走访有关部门,请利用者出题目,档案人员做文章,走出去,请进来,增进联系,提供服务。在编研上、档案深层加工上做文章,档案室应根据企业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把分散的、不系统的档案材料加以综合整理,汇编某一方面的专题资料主动、系统地提供利用,把死材料变成活信息,闯出一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新路子。

二、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提高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率

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是档案室为开发利用档案而进行的各项业务建设,搞好档案业务建设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前提,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首先要丰富馆藏,优化结构。

1、必须做好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丰富档案收藏内容。档案资料是档案信息资源,所有具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档案材料是否收集齐全、收藏的档案内容是否丰富、全面,档案内容结构是否合理、优化,直接关系着档案室能否满足当前和长远利用的需要,是否具备信息资源的持久的开发能力,但就目前来看还有很多档案室馆藏不丰富,存在收集不齐全,有的只重视“红头”不注意“白头”的,只重视文档不重视科档,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保存尚少,这种现象势必导致开发面窄,给档案的开发利用造成很大的限制,所以档案室要加大档案资料的收(征)集工作,在收(征)集工作中要扩大进馆(室)范围,要在原接收范围的基础上扩大征集具有历史的、科技的、专业的特殊载体的档案资料,将存于个人或单位手中的资料也列为归档范围。

2、必须做好优化结构,优化馆藏。大批的档案资料进馆后档案人员要做好几项工作,第一步对接收的档案资料严把检查关,检查是质量保证的手段,注意不能光检查不整改,对于不合格的文件资料和原产生单位共同进行加工整改,合乎标准后再接收进馆。第二步要对接收进馆的档案资料做好鉴定工作。鉴定工作是一项严肃、细致、原则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鉴定的质量是鉴定工作的中心环节,而鉴定工作主要是抓两头,一头是有保存价值的,另一头是需要销毁的,一定要按原则取舍,分清取舍界限,对于需要保存的文件资料按照分类大纲的原则和方法,坚持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判断他们的价值,去粗取精,确定保管期限,对于同一问题,期限一致的尽量合并同类项,优化组卷。第三步对于重复文件资料,坚持依法定期做好清销工作,既丰富馆藏又优化馆藏。加强整理提供有序信息。档案整理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基础,整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的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优化具有直接的影响,档案材料只有经过整理才能使杂乱无章的信息成为条理有序的信息,才便于利用,才能使档案信息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真正提高档案信息的效率。

建立检索体系,实现多角度检索,档案检索工具的多样化,能为档案利用者提供多角度多途径的检索,快、精、准的向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档案工作新的要求,也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馆藏档案再丰富,档案整理的再有条不紊,倘若不通过编制工具提供利用,就无法快捷迅速的为用户服务,档案室仅靠一套案卷目录是很难满足开发利用需要的,因此,要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侧面制作多种适用的检索工具。

三、做好档案信息的利用工作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档案的生存与发展也在于提供更大的利用价值,现在很多单位在编研工作中还主要是一次性编研,如:大事记、组织沿革、档案利用效果汇编等等,深层次编研近年来刚刚起步,还有待于探索和掌握,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主要做法:

1、档案人员要熟悉馆藏内容,档案人员只有熟悉了馆藏,掌握了企业、社会的需求,才能做好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主动权。

2、档案人员要不断的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岗位练兵,亲手整理档案,编制检索工具,这样才能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9篇:调研信息报告范文

一、现状

北京电力公司在建立了综合功能的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受理95598热线电话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从提高抢修速度,加强服务监督力度出发,在城八区范围内建成了抢修车辆定位系统(以下简称GPS系统),配置了安装GPS系统的抢修车。

1.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机构设置

第一层:95598客服中心;第二层:二级基层单位报修中心(以下简称报修中心);第三层:班组内勤;第四层:班组外勤(修理人员)。

2.目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GPS系统与95598系统不是同时建成的,两者在工作流程上存在差别。95598系统,是班组内勤派工单,而GPS系统的派单功能在报修中心。

(二)95598系统只有两级,班组无法通过网络收到工单,抢修人员处理故障后,只能通过传真的方式将信息反馈给报修中心,由报修中心再把记录填入系统。

(三)95598系统发出工单后,接收方是否收到,无法知晓,由于工单传输问题,造成部分抢修工作延误。现在只能采取发完工单后,再马上打一个电话核实的办法解决。

(四)45分钟到现场,目前在系统上反映的时间为:95598受理时间、值长发出时间、报修中心派发时间、收到传真时间、到达故障现场时间。关键时间点缺乏,不便于责任的判断。

(五)GPS系统只能接收一张工单,无法接收第二张工单,这也是影响GPS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对报修工作流的分析

为了便于客户报修整体目标的实现,要将责任划分明确,进行目标分解,确定8个时间点,7个时间段。

1.时间段图

A点,计时起点,客户放下电话的时间点

B点,95598值班员填写记录后,95598值长发出工单的时间点

C点,工单到达二级报修中心的时间点

D点,二级报修中心发出工单的时间点

E点,工单到达班组的时间点

F点,班组受理工单的时间点

G点,班组出发处理故障的时间点

H点,班组到达故障点的时间点

2.确定各时段目标与责任

对每一时间段做出详细规定,即目标分解,采取过程控制,每一时段的考核时间采取“一般时间消耗+1”的原则,进行界定。

AB段:<=2分钟,责任部门:95598客服中心

BC段:<=4分钟,责任部门:由当时网络状态决定

CD段:工单在报修中心停留的时间,<=2分钟,责任部门:报修中心

DE段:与二级报修中心在同一办公地点的班组<=2分钟,与二级报修中心不同一办公地点的班组<=4分钟责任部门:由当时网络状态决定

EF段:<=2分钟,责任部门:班组接收工单人员

FG段:<=3分钟,责任部门:班组抢修人员

GH段:班组从车辆启动到达故障现场的时间<=28分钟,责任部门:班组抢修人员

三、制定客户报修管理的工作流程

1.报修流程机构设置

95598系统和GPS系统改进并结合使用后,报修中心直接指挥到每一辆车,可省去班组内勤设置。即三层:95598客服中心、二级报修中心、班组(不包括内勤)。

2.报修流程信息系统

95598客服中心发工单给二级报修中心,二级报修中心同时发工单给班组和对应车辆,车辆通过GPS装置接收,工单处理完毕,由抢修人员自己将故障记录填回信息系统,最后由95598对处理过的工单填写客户回访意见。全部采用计算机网络形式。

3.报修流程职责分工:

(1)城区供电所负责辖区内低压电网的抢修维护工作,郊区供电所负责辖区内10千伏及以下电网的抢修维护工作。

(2)社区服务所负责低压配网事故的抢修,包括接户线、户表等。

(3)紧急修理班负责区域电网10千伏事故的抢修。

四、信息联系沟通机制

为了保证整个流程的各环节信息畅通,需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制定并执行如下信息沟通机制:

1、95598到二级报修中心:若4分钟后,工单未被接受,信息系统反馈95598信息,95598电话联系相应二级报修中心;

2、二级报修中心到班组:若4分钟后,工单未被接受,信息系统反馈二级报修中心信息,二级报修中心电话联系班组,若联系不到班组值班人员,找班组的行政主管领导(处级或工区级)。每个涉及故障抢修的部门要留给二级报修中心两个主管领导的电话;

3、班组抢修人员出发后,利用GPS装置返回信息系统“开始出发、到达故障现场、故障处理完毕”信息;

4、收到不属于本部门业务的工单,马上通知发送部门收回,包括收回已发送的GPS工单;

5、报修中心发现某部门或某专业,在某一时间段经常出现车辆忙,造成无法派单或影响承诺兑现时,报修中心及时反映相关领导,协调增加抢修力量;

6、抢修车辆空闲时,若抢修人员由于某种原因(吃饭等),收到工单不能马上出发,提前通知报修中心,报修中心另择其他车辆,但同一工种的人员不能同时有事。事情结束后,要向报修中心说明,转为待命状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