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系统变更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系统变更管理制度

第1篇: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药品检验;质量管理;变更控制

[中图分类号] R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9(a)-0165-05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chang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usage of systematic change control methods in drug control institute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reduce the quality risk, and ensure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ange control system in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 Drug Control, studied the typical ca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ange control in the laboratory test busines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upgrade project, analyzed the key points of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hange control procedure and the practical change control operation methods,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drug control institutes to carry out the change control management.

[Key words] Drug insp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Change control

对于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以下简称“药检实验室”),当外部要求发生变化,抑或是为满足实验室持续改进的要求时,管理体系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通常情况下,变更的目的都是为了要不断完善、改进管理体系及推进检验业务,是一种主动的预先计划的改变。所谓变更控制,目的并不在于控制变更的发生,而是要充分评估预先计划的改变可能会对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业务工作的开展产生的影响和质量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这些变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就明确要求药品质控实验室应在其管理体系中建立书面形式的变更控制管理程序及记录。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作为部级药品生物制品法定检验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多年来致力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并积极向国际先进机构的管理水平看齐,于2012年通过了WHO化学药品检验实验室预认证[2-5]。为满足WHO预认证评估标准的要求,中检院参照WHO《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了变更控制工作程序并应用实施。本研究在总结中检院变更控制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变更控制应用的典型案例,对变更控制程序的编制要点和变更控制实施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阐释,为药检实验室开展变更控制管理提供参考。

1 变更控制程序的建立

对于我国的药检实验室,变更控制管理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但在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已普遍实施。因此,中检院在建立变更控制系统时,不仅参照了WHO的相关要求,也分析借鉴了国内外先进GMP中有关变更控制的规定以及药品生产企业实验室实施变更控制的具体方法,并且邀请了国际先进药品质控机构(如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等)的专家来进行药品质控实验室变更控制方面的专题培训,最终较为清晰地梳理出了变更控制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包括实施变更控制的目的和覆盖范围、变更分级、工作职责与流程以及应形成的工作记录等,继而编制形成变更控制工作程序[6-7]。

1.1 变更控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建立变更控制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对任何可能对管理体系运行和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所发生的变动实施有效控制,从而降低变更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保证管理体系的平稳运行、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检验流程的合法合规。其覆盖的范围主要包括:人(包括人员和/或组织机构)、机(包括设施、设备、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料(检验所用的试剂、耗材、物料等)、法(技术标准和/或方法及管理工作方法等)、环(环境、场所等)等质量体系要素的调整变化[8]。

1.2 变更的分级

变更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势必产生一定的管理成本。中检院在建立变更控制系统时参考了GMP中要求生产企业将变更分级管理的要求,根据变更的性质、可能影响的范围和潜在的风险程度将变更进行分级为一般变更和重大变更,针对不同级别的变更采用繁简不同的变更控制流程和操作方法,这样的做法既能够确保变更控制的实施效果,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一般变更是指对管理体系运行和检验工作质量有一定潜在影响、涉及范围较小、变更发起部门自身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且采取一定措施能够排除风险的变更;重大变更指对管理体系运行和检验工作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涉及范围广、可能存在质量风险较大且难以完全认清或预知,而变更发起部门难以独立协调采取控制措施的变更[9-10]。

1.3 变更控制的职责与流程

变更控制的基本流程包括变更申请、变更受理、变更评估、变更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评价、变更通告、变更正式实施、变更结果跟踪确认、变更记录归档等环节。但对于一般变更和重大变更,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处理方法有所不同[11]。

1.3.1 一般变更的控制 对于一般变更,如实验室普通工作人员岗位的调整、小型非关键设备的变更、个别试剂/耗材批号或供应商的更换、个别检验检测标准/方法的改变等,药检实验室在以《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中,为了规避质量风险,实际上已经对此类变化的控制做出了相关规定[12-13]。例如:在人员管理程序中要求人员岗位调整时应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工作交接并针对岗位变化情况进行公示;在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中要求对设备的采购进行论证、招标,对新购和/或维修后的设备进行性能确认;在耗材及试剂管理程序中要求对新供应商进行合格评价,对新换批试剂进行适当的验收验证;在检验方法管理程序中对要求对新检验方法和/或变更后的方法进行方法验证或确认,需要时制订或修订相关的实验作业指导书;在文件控制程序中对于外来文件和内部制订文件的变更管理也有一系列详细的规定。因此,在处理一般性变更时,由变更发起部门的变更责任人提出变更申请,参照相关程序文件要求制订变更实施方案(在制订变更实施方案时,还要特别关注变更事项的宣贯培训、告知以及配套文件制修订方面的需要);变更发起部门负责人受理变更申请,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同时审核变更实施方案,对变更申请进行审批;变更申请批准后,变更责任人建立变更登记,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并收集整理相关记录和证明材料,完成后提交部门负责人对方案完成情况进行评估;部门负责人对所有变更控制方案实施的证明文件进行核对,确认符合要求时批准变更的正式实施;变更实施后,变更发起部门负责人应对变更执行结果进行跟踪确认和评价,至此变更完成。

在一般变更的控制流程中,虽然并未要求质量管理部门承担受理、评估等职责,但为保证变更控制程序规范且有效执行,也为了便于对整个实验室所有变更的统筹分析与管理,要求相关部门每季度末将所建立的“变更登记台账”提交质量管理部门备案,并将所收集的各项变更控制记录交由质量管理部门统一归档保存。一份完整的变更控制记录应包括变更申请审批表(包括附加说明材料,如可行性分析报告、详细变更实施工作计划、评估报告等)和变更实施方案执行的相关证明性材料(如实验原始数据、验证/确认报告、分析报告、相关文件、培训记录、会议资料等)。图1和图2分别为变更申请审批表和变更登记台账的模板以供参考。另外,在实验室的定期内审和日常监督工作中,各部门对于变更的管理情况也应纳入审核检查范围。

1.3.2 重大变更的控制 在药检实验室发生的重大变更,诸如组织机构调整、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实验室主要试剂/耗材供应商的更换、药典换版、实验室搬迁等,变更可能带来的质量风险高、影响面广、涉及到的部门多,因此建议由质量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变更控制的实施。对于重大变更,由变更发起部门向质量管理部门提交变更申请;质量管理部门在受理变更申请时,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变更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必要时报告实验室领导层统筹决策;在对变更进行评估时,各相关部门应对变更内容和控制方案等达成共识并形成评估意见,变更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或实验室分管领导)根据评估意见审批变更申请;批准的变更,质量管理部门告知变更申请部门及变更涉及的所有部门,各部门按照制订好的变更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并对各项任务的实施进行监测并记录;方案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要对变更控制任务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变更方案中所有任务完成后,质量管理部门对方案有效实施的所有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认符合要求时,由变更管理负责人批准变更的正式实施并由质量管理部门及时通知变更申请部门;变更实施后,质量管理部门要采取适当措施对变更效果进行跟踪确认并形成记录,评价认为变更实施效果良好时闭合全部变更控制流程。实验室重大变更由质量管理部门建立变更台账登记并收集整理变更控制记录档案。

由于重大变更的控制工作往往需要实验室内多个部门配合完成,在变更方案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证管理体系内部的信息通畅,对方案实施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变更涉及的各相关部门进行告知,使得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接口和联动运行[14-19]。

变更控制实例分析,随着检定业务范围的扩展和实验室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中检院原有的办公自动化检定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已逐渐难以满足检定业务高效运行和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需要,对检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势在必行。而检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院内所有业务部门,其变更对于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业务数据及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及管理体系合规等方面都可能造成影响。中检院将此项目列为重大变更,应用系统化的变更控制手段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管理,以保证旧系统到新系统的平稳过渡。下面就以此项变更为例,详细介绍重大变更的控制过程和工作方法。

2.1 变更的立项申请及受理评估

检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项目由中检院信息中心提出变更申请,申请材料中对当前系统使用状况、新系统目标使用状况、变更的必要性等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初步的变更实施方案,内容涵盖项目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项目实施的基本流程,变更涉及的相关部门,变更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点和控制方法以及计划完成的时间等。质量管理处在受理该变更后,将变更申请提交至院管理层,在院领导层工作会议上组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变更申请内容进行了论证评估并通过了变更立项申请,确定了分管院领导为变更管理负责人。

2.2 变更控制工作计划的制订

正式立项后,质量管理处组织信息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细化的变更控制工作计划。根据变更实施方案,信息系统改版升级的实施过程包括服务商比选与服务合同的签订系统需求确立系统设计开发系统与安装模拟运行与功能测试系统上线试运行系统正式运行与验收等一系列关键环节,针对各环节实施和项目推进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都应提前部署好控制措施,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并设定各项任务完成的进度要求。变更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在服务商比选与合同签订环节,要求信息中心按照中检院内部制订的《软件系统开发管理程序》规定执行,在挑选系统开发服务商时,要特别考虑服务商后续提供长期维护服务和拓展实现更多业务功能的能力;合同签订后,要求信息中心与服务商首先建立项目的组织机构,明确项目的管理、协调、执行人员及其职责与权限,避免项目管理混乱。

在系统需求确立阶段,要求信息中心会同系统开发方对系统涉及的所有部门开展全面的需求调研,各使用部门配合调研,经多方论证后确定,以免出现系统功能与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如在调研阶段发现现有业务流程不合理的情况,信息中心协调有关使用部门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整和优化,同时也要启动对所涉及的管理体系文件,如检验工作程序、检验报告制作规程等的配套修订;需求调研完成后,信息中心与服务商应配合制订出详细的系统需求说明。

在系统设计开发阶段,服务商根据需求拟定设计方案,信息中心对服务商的设计方案进行确认,协调使用部门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设计方案通过后服务商开始建立系统,信息中心对研发过程进行监督,必要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确认;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硬件需求由设备管理处配合保障。

在系统与安装阶段,信息中心应协调部署安装工作,组织服务商和使用部门进行安装测试;向系统中录入已有的静态数据时,信息中心要组织开展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验证;系统安装过程中发现的硬件需求,由设备管理处配合保障。

在系统的模拟运行与功能测试阶段,由于系统各项功能繁多,要求信息中心组织服务商事先制订详细的测试计划,在测试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求;在开展模拟运行和功能测试前,要求信息中心组织开展针对测试人员的必要培训;在测试阶段,如发现系统功能需要调整,信息中心监督服务商按照反馈要求逐一进行修改优化后重新测试;系统模拟运行的测试结果应经使用部门、信息中心和服务商三方确认,最终形成完整的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经分管院领导批准后才能开始上线试运行。

系统上线试运行前,信息中心应协调相关部门完成配套管理体系文件的最终修订,制订新系统使用管理的操作规范等必要工作指导性文件,开展针对院内所有使用部门相关人员的专题培训,确认培训效果后启动试运行;系统试运行过程中保留旧系统的操作功能,以免出现新系统故障导致业务工作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试运行要建立运行效果反馈机制,信息中心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协调服务商处理问题,处理结果需经使用部门确认;试运行阶段,信息中心要组织服务商和使用部门对数据在采集、流转、处理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行验证;试运行结束后,信息中心应组织服务商形成试运行确认报告。

系统试运行确认报告应经过适当评估,由分管院领导批准后进入正式运行;信息中心应提前告知所有使用部门系统正式上线的注意事项,包括新系统正式实施后旧系统停用、正式上线的时间、是否设立工作节点等;信息中心组织完成项目验收后,系统进入维护期,应确保服务商应能提供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置、维修,以及系统的进一步完善等相关服务保障。

2.3 变更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细化后的变更控制工作计划经分管院领导批准后,由质量管理处和信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项目启动会议,宣贯工作计划内容并部署相关工作,之后各部门开始按照计划开展工作。质量管理处对计划推进过程进行监督,按照进度规划在各阶段任务完成时审查工作记录和辅助证明材料,确认变更控制有效执行,针对所发现的工作漏洞和改进空间随时向相关执行部门提出整改/改进要求并跟踪确认整改/改进效果。

2.4 变更的正式实施和效果跟踪

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前,信息中心和质量管理处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试运行确认报告的评估会议,对系统正式上线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后正式向分管院领导提出了变更正式实施的申请,批准后新系统正式运行。正式运行后的两个月内,质量管理处采用询问、调取记录等方式开展了新系统运行情况的跟踪监督,而后参与了新的检定业务管理系统的项目验收,变更最终完成。变更全过程闭合后,质量管理处将变更控制记录整理归档。

3 经验分析

中检院在建立了变更控制程序后,首次运用系统化的变更控制工具,对“实验室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这一管理体系重大改进项目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项目执行过程的规范性;有效避免了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各相关部门合作与工作交接时协调性增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推进过程中意外、突发事件显著减少,从而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使得项目各项目标需求得以充分实现,保证了项目实施进度。变更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充分体现出了系统化的变更控制手段的管理先进性。

既要达到变更控制的质量保证目的,又要最大程度地降低管理工作对于业务效率的影响,各药检实验室建立变更控制程序时应结合自身的规模、组织管理和业务工作特点,以求流程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但不论一般变更还是重大变更的控制,都要充分发挥质量管理部门的作用,对变更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特别是对于重大变更,质量管理部门全程参与,可以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协助变更部门识别潜在的质量风险,制订控制措施,协调各部门配合、联动完成各项任务,从而更好地保证变更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在变更控制流程中,变更评估是最重要的环节。变更实施前如果评估不够充分,在实施后可能会发现不可行,这样已经进行的变更项目可能需要作废,造成费用、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无谓损失;在评估时若不能较为清晰、全面地识别出变更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造成管理或业务工作不符合要求的意外事件,难以达到实施变更控制的真正目的。

对于我国的药检实验室,变更控制管理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实验室内推行变更控制时,针对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全员对变更控制意义的认识,提高相关人员在变更控制方面的专业管理水平。

4 小结

任何变更,除了能解决原有的问题,还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实施变更控制的核心意义,就是要识别变更的潜在影响与风险,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从而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平稳、有效推行。对于药检实验室,系统化的变更管理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当前背景下,在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引入变更控制理念,建立变更控制系统,是与国际先进药品质控机构管理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的趋势所在[20]。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79号,2011.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WHO Guideline on Good Practices for Pharmaceutical 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ies [S].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No. 957,2010.

[3] 张河战,毛歆,张才煜.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控实验室管理规范简介[J].中国药事,2011,25(3):301-312.

[4] 黄宝斌,许明哲,杨青云.WHO药品检验实验室预认证推动我国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国际化[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0):1354-1356.

[5] 张宁.解读世界卫生组织药品预认证项目[J].中国新药杂志,2016(6):645-649.

[6] 项新华,张河战,于欣.初论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框架[J].中国药事,2013,27(6):584-591.

[7] 肖镜,项新华,王青.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开展变更控制的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6):1354-1356.

[8] 刘祝东.探讨新版GMP中偏差处理、纠错和预防措施、变更控制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运用[J].中国药事,2012, 26(6):646-649.

[9] 刘枳岑,梁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变更控制[J].中国药业,2009,18(18):5-7.

[10] 丁周延.解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变更控制[J].民营科技,2014(7):293.

[11] 袁彦稳,张文慧.浅析制药企业实施变更控制保证产品质量[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97-298.

[12]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国认实函[2006]141号,2006.

[13]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CNAS-CL01:2006,2006.

[14] 宋洪波.浅谈针对实验室地点变更的内审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4,5(6):49.

[15] 裴有志.浅谈药品生产中的变更控制[J].北方药学,2014, 11(9):98-99.

[16] 邹莹.新版药品GMP中的变更控制[J].河北化工,2011, 34(7):30-32.

[17] 叶民雄.药品生产企业如何实施变更控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1):214.

[18] 飞.如何理解药品GMP管理中的变更控制[J].管理观察,2009(5):21-22.

第2篇: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系统;功效

1贵州省高速建设实施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贵州省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目前包括厦蓉格都、水盘高速、汕坤高速等项目。为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贵州省高速公路全面使用“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利用网络系统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实现了公路建设全过程的办公自动化,为贵州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2 HCS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简介

HCS(Highway Construction System)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把公路项目建设的全面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其业务范围涵盖了业主、监理和承包人三方面的工作,集公路项目建设的招标投标、概算管理、合同管理、计量支付、计划进度、变更设计、质量管理和台账管理以及竣工文档管理等各项业务。

它真正体现了对业务的全面管理,体现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使项目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数据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场或更有技术性的管理工作中去,切实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为公路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管理信息,实现了业主、监理和承包人三方异地自动化办公,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各阶段计划的及时制定和有效实施。

该系统所实现的异地远程办公、透明操作、公开监督,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避免了暗箱操作,增强了工程施工与管理的透明度,方便建设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查询。系统用户界面友好、灵活,适用于各种类型、级别的公路建设项目。

系统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3 HCS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贵州省高速公路在使用HCS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管理中,根据各个项目工程的特点又做了针对性修改,使其完全符合了贵州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需要,及时、准确、科学地反映了建设的进度、计量和变更等情况,为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做出了贡献。下面主要从以下方面介绍HCS在贵州高速公路中的具体应用:

3.1合同管理使用

合同管理是管理各类合同及处理相关审批流程,并生成各种报表,提供各类查询统计。该模块需要输入合同信息及合同相关审批信息。招标完成后,中标单位的工程计量清单可以直接导入系统作为合同的工程量清单。合同都要经过各级审批和核准才有效。系统自动建立起详细的合同目录台账,并根据支付模块的各支付通知单自动统计出整个项目所有合同的执行情况,使合同管理人员随时对合同有更准确的管理。

3.2变更管理使用

变更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数据化管理后其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在使用HCS变更管理程序中,施工单位依据工程变更类别提出变更申请,并按相应的管理流程进行逐级审批。审批确定后的变更基础数据,将参与工程计划的制定、工程计量与支付、甚至再次发生的变更,并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变更报表。HCS变更管理内容与清单相对应、相对比,两者的结合使变更管理更加清晰,方便了承包人和业主的查询。同时根据贵州高速公路实际情况,又制作了变更会审表和变更更改记录,保证变更数据的准确无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3计量管理使用

HCS计量管理程序操做简单灵活,方便使用和查询,并提供了全套计量报表:中间计量单、计量支付报表、清单支付报表(章汇总)、计量支付会审单、中期支付证书等一系列的报表,同时根据沧黄高速公路计量支付的实际情况, 对有关内容进行了专门制作或修改,实现巨量数据的汇总、统计,全面、系统的反映了计量的情况,为及时掌握工程的实际进度及造价的详细数据提供了依据。

3.4概算管理使用

概算管理是系统将以计量的工程量进行汇总,自动生成整个项目的概算动态和各种统计信息,反映出整个项目的概算执行情况,为建设单位的决策和计划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依据。

3.5竣工管理

竣工管理是提供业主管理者对各类业务数据(清单、单标段分项、计量、变更)的查询,及时的汇总信息,大大加强了管理人员对业务过程的监控和决策,提高了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对防止项目建设中的越权、不良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6 HCS其它功能管理使用

贵州高速公路在HCS建设管理系统其它功能管理方面,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如招标管理、计划管理、材料管理等,各项业务数据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使得HCS建设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 HCS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在贵州高速建设中的功效

在贵州高速公路HCS项目建设管理系统从开始筹建至现在的正常使用过程中,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和很大的成效,提升了信息效率、协作效率、办公效率和管理效率,不仅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工期,降低了项目造价,还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具体分析应用系统所带来的直接、间接功效。

4.1规范工程各项管理程序

在HCS系统的计量支付和工程变更管理中,规定了以下的流程:承包人编制、上报中期计量和工程变更 驻地监理审批 总监审批 筹建处审批。各项管理流程清晰、透明,责任明确,提高了各项管理的可操作性和监管的力度,加快了计量支付和工程变更审批速度,缩短了周期,经济效益显著。

比如应用于项目招标时,能系统分析和整理投标资料,快速完整。同时在评标阶段,在总价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不平衡报价的调整,使通过招标降低工程造价更加切实可行,实现了造价控制的初步目标。应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管理,公开客观,避免随意性。项目建设中,合同管理、变更设计审批、工程费用计量和支付等有大量的业务往来和业务处理,这个过程如果不严格控制,会有一定的漏洞。HCS 系统清晰界定了施工管理中各项业务的处理流程,切面和责任人明确,各项业务处理和监督有章可循,不能提前或越级审批,避免了以往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随意性和跳跃性,提高了业务管理的可操作性和监管的力度,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了操作的严肃性。

4.2网络化运行正常,办公自动化程度明显提升

HCS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将合同、计划、计量、进度、变更、材料、支付等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各种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大大节省了业务数据处理的所需时间、人力、物力,避免了重复的计算、复核和差错,满足业主各类查询和统计的需求,为及时掌控工程的实际进度及造价的详细数据,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工程联系单实行网上流转后,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各参建单位还可以通过流程监控适时了解工程联系单的审批进度,实现了透明化办公。

4.3减少了中间环节和人为干扰,提高各项业务往来的透明度

业主、监理和承包人三方通过HCS系统网络化平台,各项业务处理流程和处理情况直观明了,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了“事务公开”。减少了业主、监理和承包人三方的直接接触,避免了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做到了“各方明白,自己清白”。

4.4减少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以变更设计为例,所有变更(包括一般、重要和重大变更)都要上网公开申报,既避免了由于月底计量签证时文件的大量积压容易产生错漏和卡、拖、压等现象,也避免了承包人与监理、业主之间由于过多接触所引发的不良现象。业务上网操作,增大了透明度,业主各职能部门、上级各职能部门和领导可以通过业务审批过程加强网上监管,加快了审批速度;计量方面,由于系统为承包人提供了及时的计量功能,为监理提供了实时的审核功能,计量的审核审批周期可减少一半。高速公路项目标段较多,按手工操作计划部门至少需要配置多人负责复核与统计工作,工作强度大,而且容易出错。应用了HCS 系统后,繁琐的复核、统计、报表生成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计划部只需1到2人对计量支付进行抽查和跟踪管理,大大减少了内业管理人员及费用开支。承包人应用HCS 系统可以随时在网上申报计量,并可以通过上网及时了解计量的审批情况,从而大幅减少了交通费用和应酬费用的发生。

4.5严把计量关,控制工程造价总体水平

从合同纳入造价系统开始,系统就对合同的计量、支付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由于计量审核的工作量很大,以往在审核计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错漏,超过合同数量计量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工程造价增加。而HCS系统可以自动为计量工作把关,当承包人申报的工程量超过合同数量时,系统自动报警,对超出部分的工程量一律不予计量;只有通过各级变更审批程序,超过合同数量的工程量才可以计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

4.6实现造价管理科学化、实时化,完善社会监督体体系

工程投资巨大,信息化的管理使造价有了透明化的监督体制,使监督体制向公众开放,公开工程各阶段的造价信息,以使工程建设程序透明化,使工程造价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发展。

4.7创造显著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

利用项目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整合作用,涵盖了前期信息、招投标、合同、工程变更、计量支付、计划进度、质量、安全、劳务队伍、施工现场、行政管理、项目交竣工管理等业务范围。该系统的实施明显加快了交通项目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实现了工程建设的造价、质量、进度、竣工文档、办公等协同工作,保证了信息充分的共享,为各参建单位节省了大量的办公费用;业务处理的准确性避免了认为差错,有效防止了不良现象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为开展关键业务提供了帮助。

5 贵州高速建设实施HCS的成功经验总结5.1创建规范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项目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重要的, 但最重要的还是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制度的自身完善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因为不管计算机系统有多么先进、多么完善, 归根到底还是反映管理者的需要, 要受到现有管理水平发展的制约。基于规范管理制度上的管理系统,才能帮助企业走上现代化的管理之路。因此, 在筹划信息化平台时, 首先应对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5.2推进信息化工作改革,加强公司领导重视、部门协作

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项目上要有主导思想,各部门一定要互相协作。在贵州高速公路HCS项目建设管理系统实施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必须以项目办为主导、领导重视、部门协作、精心组织、强力推进,这是信息化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5.3推进信息化工作,必须典型带动,分类指导,强化措施

信息化办公是一项较新的工作,虽然有一定经验可以借鉴,但各参建单位对贵州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管理适应有一定差异。因此,试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试点取得成功,对其他参建单位的改革才有促进和带动;区别对待曾经参加过贵州公路施工的参建单位及未参加过贵州公路施工的参建单位,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强制推行信息化管理。

5.4加强培训,提高应用能力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系统管理过程,人员素质是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对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HCS平台建设完成后, 应该做好员工和参建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 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计算机管理意识, 提高他们的信息化使用水平, 同时也要做好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使HCS平台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3篇: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项目整体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194-02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以下简称公路局)长期以来面临公文数量大,纸质办公,催办困难,办公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推广交通电子政务,解决公路局面临的种种问题,我公司承接开发了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内网办公系统(以下简称公路局内网办公系统),不仅实现了公路局所有纸质公文的电子化,还实现了各地市交通局对厅公路局的远程公文上报,并且和厅电子公文系统实现了对接。系统运行后,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我担任该项目的项目经理,项目整体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具有综合性和全局性的特点,从始至终需要密切关注。全局把握项目各个过程的执行,才能正确引领项目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项目整体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制定项目章程、制定项目初始范围说明书、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项目监督与控制、整体变更控制以及项目收尾。下面将就这几个环节介绍在该项目中的实践经验。

1 制定项目章程

项目章程是正式批准项目的文件,记录项目干系人初步的期望与要求[1]。项目章程对项目经理进行授权,以便他可以使用组织资源执行项目[2],项目章程的批准标志着项目的正式启动。合同签订后,公司首先确定项目管理团队及项目主要前期成员,包括项目经理和需求分析人员,我作为项目经理,参与了项目章程的制定。在了解项目基本需求后,我还研究了公司的项目库文件,在项目档案中查找到了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内网办公系统,其在需求和流程上与本系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其项目文件如:项目章程、项目计划、项目管理说明书、项目代码和项目文档对本项目都有借鉴作用。在做完上述工作后,公司颁布了项目章程,项目正式启动。

2 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要明确项目的范围,明确要做和不要做的工作。首先确定该项目的项目干系人,了解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并积极进行沟通,推进需求分析的进展。该项目的主要干系人为公路局办公室主任,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将公路局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和文件管理员召集开会,让大家畅谈对系统要求的设想,每次座谈会做出需求报告,请办公室主任签字,并在此基础上在此召开座谈会,进行下一轮的需求讨论。在经过四版需求报告的修订后,最终将需求确定下来。需求确定后可以明确项目范围。从后继的执行来看这种方式做出的需求是比较明确的,通过多次讨论,使得客户明确了对项目的期望和要求。

3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是开展项目管理的依据,用于指导项目团队实施项目,是全体项目干系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根据项目目标和已有的历史项目模板,我对系统的需求和业务很快熟悉起来,选择生命周期为瀑布模型,将项目划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六个阶段,并且制定详细的阶段实施计划。

抽调原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内网办公系统项目组的成员加入项目团队,以提高编程效率,降低项目风险。根据历史模板,编写项目管理计划,并编写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预算等分析计划。将编写的项目管理计划提交公司的项目管理办公室评审通过后正式。

4 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过程是指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执行项目管理计划上的行动以完成项目范围说明书所定义的工作[3]。组织需求人员在已确定的需求报告基础上做出概要设计方案和详细设计方案。由开发组长负责各模块的开发工作。由于程序员具有以往项目的开发经验,所以对系统的业务逻辑都相对熟悉,项目进度和项目只送得到保障。测试人员依照测试计划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对源代码进行测试。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项目,主要涉及工作报告,变更管理、绩效分析的管理。我要求所有项目组成员提交阶段计划,阶段计划完成情况、周工作计划及周计划完成情况;测试人员需提交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分析项目绩效,掌握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进行控制,定期出具项目绩效报告、月报告作为项目监督与控制、项目整体变更控制和项目收尾的重要依据。

5 项目监督与控制

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就是对项目的启动、规划、执行和收尾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是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以实现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绩效目标的过程[4]。我的主要工作是将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工作绩效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评估项目绩效,看当前的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重要指标是否在可控的范围内。若存在项目延迟、成本溢出、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要及时做出反应,提出预防措施。

在监控项目工作时,我主要采用正规和非正规的控制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项目团队有每周例会,要求所有项目组成员参加,主要是讨论项目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平时作为技术人员出身的我还经常和开发组长、程序员和测试人员进行私下交流,可以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而这些情况有时是不写入工作报告中的,协调项目组各成员关系,帮助项目成员解决问题,是我对项目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

6 整体变更控制

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贯彻始终,并且应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项目需求的变化、进度的变化、成本的变化都会导致变更。一个项目能够成功与能否对变更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息息相关。

在本阶段,我制定了严格规范的变更控制流程,成立了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所有变更必须先提出变更申请、对变更进行初审,论证变更方案,接受项目变更委员会的审查,发出变更通知并实施,监控变更实施的结果,并对变更结果进行评估。所有步骤均由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变更管理模块来完成,实现对变更的规范管理。

在变更控制工作中,我尤其注重需求变更的管理,因为需求的变更可能导致进度、成本的相应变化,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实施情况。用户可能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对我们提出需求变更,对于这些要求,不能一味的接收,也不能全盘拒绝,应该首先召开需求变更会议,请用户代表和我方项目组相关人员共同讨论需要变更的需求。会议结束后提出需求报告申请文件。进入变更程序对这些变更进行评审和实施。如本系统在项目开发后期提出开发公文上报模块,采用VPN技术方便各地市向公路局上报电子公文。这一需求的变更经评审通过,但是相应的进度和成本都有变化,有变更了合同,补签了公文上报模块的子协议,追加了工期和合同款项。

7 项目收尾

当系统各个模块均已开发完成后,系统进入项目收尾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系统测试、试运行、培训、回款和整理文档。

测试和培训都进展顺利,在试运行阶段用户提出新的需求变更,按照变更控制程序进行处理也没有造成工期延误。随后我开始整理项目的相关文档包括:项目章程、项目计划、项目管理说明书、需求文档、开发文档(包括技术文档和数据库文档)、测试文档、项目源代码、数据库、项目工作报告、项目绩效报告、项目变更文档、项目合同等。需要给客户的文档将作为交付物一起交给客户。其余全部文档提交到公司的项目库中备案。

在公路局内网办公系统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全面应用了项目整体管理的方法,使得项目最终顺利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主中还存在不足。

一是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对时间和成本的预测不够准确,没有给突发的变更预留足够的应对时间,面对用户的需求变更,开发团队有长达2个月的加班期,虽然最终没有拖延进度,却增加了项目成本,最后只好补签了合同附本,追加了项目款项。

二是在整体变更控制工作中,虽然制定了变更控制流程,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出现差错。客户对需求的办公是今天提一点,明天提一点,需求经理为了搞好客户关系,什么样的需求都满口答应,我了解情况后,对需求经理做出了批评,规定有变更要求先记下来,在攒到一个阶段后,统计召开需求变更研讨会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 张友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第2版).2001.

[2] 柳纯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2版).2008.

第4篇: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36-01

本文以XX公司采购项目管理项目为例,结合作者实践,主要论述了项目范围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内容、项目范围的定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如何进行项目范围的确认和范围的控制等五大过程,并探讨了该项目范围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针对存在不足之处,提出今后的改进思路。

【正文】2012年3月,我参与了XX市XX企业的X公司采购项目管理项目的建设,由于本人具有较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项目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又是单位软件开发部门的负责人,因此有幸被指定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XX公司采购项目管理项目是投资70余万元,项目开发周期7个月,项目团队有15个人,包括:项目经理1人,开发工程师8人,测试工程2人,文档工程师1人,配置管理人员1人和SAQ 2人。该企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该系统结合X公司招标工作的需要,系统划分为网络通讯层、硬件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应用中间层,设计并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采购项目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我的工作空间、综合业务、会议纪要、用户系统权限模块、系统日志、公告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功能模块。

在项目启动阶段,公司领导组织召开了项目启动会议。会议上,领导介绍了项目的前景以及项目的重要战略意义等。为了便于该系统的实施与推广,XX公司采购项目管理项目系统采用了B/S结构。另鉴于对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公司决定采用三层架构模式,以基于构件及服务技术的开发、整合、项目工程化管理的ResourceOne作为支撑平台,为一体化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分配角色和权限、角色的身份验证、一体化系统界面的统一集成提供了环境。以IBM WEBSPHERE作为中间层运行环境,鉴于XX企业大部分业务系统数据库均采用ORACLE 10G,为了便于该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具有更好的兼容性,此系统也采用此版本数据库技术。

由于本项目的建立,涵盖短信提醒、可移动办公等内容的有效沟通渠道,实现了后台支持前台、部门相互协调、渠道顺畅、沟通到位的目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为了保证采购项目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与交付,在本项目中,项目范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范围管理,它的主要任务是界定项目包含且只包含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并对项目其他管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以保证顺利完成项目的所有过程。确定了项目范围,也就确定了项目的工作边界,明确了项目目标和项目主要可交付成果。对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如果不能明确地定义和有效地控制项目范围,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如何做好范围管理工作,我主要从项目范围管理的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管理。

一、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范围管理计划,规范项目范围管理工作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项目经理要想真正管理好项目范围,没有必要的技术和方法是肯定不行的。国外曾经有人对项目失败原因进行调查,其中计划被放到了首位,可见它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此为了避免项目的夭折,我借鉴了公司相关项目的模板,制定了该项目的范围管理计划。在此计划中包括了定义项目范围、制定详细范围说明书、定义和编制工作分解结构以及验证和控制范围的步骤和方法。为了确保该项目管理计划的合理、有效,我还召集了相关专家、范围管理等技术经验丰富骨干任何等若干重要项目干系人,对此项目范围管理计划进行论证。

二、《项目范围管理计划》为纲,做好项目范围的定义和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工作

定义详尽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它主要是基于项目的主要课交付物、假设条件、限制条件等。在本项目中根据本项目的章程和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项目管理计划,进行详细描述项目和产品的过程,并把结果写进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中。详细范围说明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项目的目标。包括成果性目标:后台支持前台、部门相互协调、渠道顺畅、沟通到位,提高工作效率。

2、项目的可交付物:到位管理、事务管理、绩效考评、监督管理、金点子、营销论坛、远程培训。

3、产品验收标准。提交可交付物后先根据政策文件与客户一起进行评审,然进行项目试运行正常且稳定1个月后进行验收。

4、项目的约束条件:2012年10月1日完成项目交付工作。

完成项目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采取分解的手段把主要的可交付成果分成更容易管理的单元,最终得出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在此项目中,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是在项目范围书基础上制定的。本项目采用了比较常用的方式是以项目进度为依据划分WBS,第一层是大的项目成果框架,每层下面再把工作分解,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结合进度划分直观,时间感强,评审中容易发现遗漏或多出的部分,也更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

三、做好项目范围确认工作,确保项目准确、满意完成

范围确认是项目干系人(发起人、客户和顾客等)正式接受已完成的项目范围的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WBS上的可交付物进行监控,对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的可交付物及时进行会议评审,涉及核心业务的,提供相关文档由客户一起进行确认.比如,在事物管理开发完成后,我组织组长、业务专家依据政策文件逐一进行会议评审,评审后要求测试人员写测试文件,并将系统计算出的结果截图附在测试文件中,发送给客户相关人员进行确认。

四、把握项目范围,确实做好项目范围控制工作

第5篇: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架构以及整个网络系统的功能。

1.1网络架构

文章采用B/S架构的浏览器访问模式,硬件与网络架构为:上层由数据源数据库统一管理项目归集的数据,通过网络平台将多个客户端以及WEB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相连,以使客户端和服务器与总的数据源数据库的数据实现共享。文章网络平台利用java语言开发,展现层应用extjs开发与腾讯微信公共平台以及和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交互使用。其数据流向为:浏览器通过HTTP以Form提交和请求参数提交的方式,首先经过平台的编码过滤器和安全认证器,然后将数据采集到控制逻辑器Action中,Action将界面数据包装为Dto后调用Dao进行数据查询或调用业务服务组件BizService进行业务处理后,将查询结果集或业务处理返回结果序列化为JSON对象通过HttpSerletRe-sponse返回给浏览器客户端。文章所述数据库选用ORACLE数据库,它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作为一个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完备关系的产品;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它实现了分布式处理功能,其处理速度快且安全级别高。支持快闪以及完美的恢复,即使硬件坏了也可以恢复到故障发前的1s。另外,根据业务需求,订制开发了ExcelExporter报表生成器,此组件可以方便快速地将所需数据导入Excel模板。此报表生成器底层获取数据采用本平创的dao数据操作组件(基于Spring对iBatis的支持机制实现,支持自定义的数据操作)和read数据读取组件。

1.2系统功能

根据前述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的系统功能主要有:(1)计划管理,包括系统以项目数据为基础,针对单个项目进行文档管理、初步设计评审工作。(2)计划任务,包括系统通过该功能录入项目信息,并提供对项目记录的修改、删除、查看明细的等操作。另外,系统提供项目信息的Excel导入功能,通过下载导入模板,导入项目数据。(3)项目信息查询系统,提供项目信息查询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查询项目数据信息,通过选择不同的查询条件进行自定义查询。针对查询结果提供Ex-cel导出功能。同时,该系统还可针对不同文档制定文档格式规范要求,例如说明书类文件、依据性文件为不加密的PDF格式文件,材料清册文件为MSExcel2007及以下的表格类格式文件;图纸类文件为Auto-CAD2006及以下版本的DWG格式文件;概算书类文件为MSExcel2007及以下版本的表格类格式文件等等。

2电网项目管理方案研究

电网项目管理方案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项目进度规划、文档管理、沟通管理、进度控制、变更控制和质量控制。

2.1项目进度规划

进行项目实施,是要进一步明确系统各项建设任务,进行有效的阶段划分,确定各阶段、各项任务的工作量,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最终达到预期建设目标。在项目过程中在各关键点设置里程碑,进行阶段划分,有利于控制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这一阶段应遵循以下原则:将系统总体工期控制分解到各个关键环节的控制上,以便减小总体工期的压力和降低项目风险,而且增强使项目工期控制的可操作性;采用快速原型方法建设系统,使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建设周期相对缩短,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提前;应对项目各阶段中的各种培训工作充分重视,保障最终用户对系统使用操作的熟练和系统投运后的有效运行维护。

2.2文档管理

软件文档的编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在一个软件项目中,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文档的编制,并由专人进行文档的管理。文档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合同、项目任务书、项目技术文档和客户文件,其中项目技术文档包括:项目投标方案、设备标准规范文档、项目实施方案、应用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技术文档编码规范、系统测试计划与用例、系统测试分析报告和用户手册;客户文件主要包括:项目招标书、需求说明书、用户意见反馈表、用户使用报告和项目验收报告。

2.3沟通管理

由于项目组成员之间沟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项目管理的成败,沟通管理对于项目的开发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经理对该项目负责,同时必需对项目的沟通进行详细的规划及组织,项目组的沟通形式将采用的主要方式有:例会、电话会议、E-Mail以及其他有利增进团队建设的沟通方式。对于重大事项,项目经理必须采用正式发文形式进行沟通,必要时启动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对影响项目进度的重大变更,必需书面提交申请,经项目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并签字确认后,对项目进度及相关计划进行变更处理,并以新的项目计划基线为实施标准。

2.4进度控制

项目管理者应按既定的项目计划定期进行项目进展的考察,应结合剩余工作,分析项目进展趋势,预测风险及机会;应确定进度计划偏离的根本原因,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应采取措施确保不利的偏差不至于影响项目目标;应确定进度计划变更对项目预算及资源和产品质量的可能影响;对项目目标有影响的变更,在实施前应经顾客及有关利益相关者同意。为了有效管理项目进度,项目经理及有关的工作人员需借助一些工具去了解工作的进展,并及早察觉出现问题或脱期的环节。管理进度的方法主要是收集项目完成情况的数据与计划进程进行比较,一旦项目进程晚于计划,则采取纠正措施,常用的工具包括项目定期状态报告、项目例会、项目过程检查、项目测试、问题清单和尚待处理事项清单等。

2.5变更控制

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与项目计划不符的项目范围、进度、与费用的变化是正常现象,以上三项项目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项目计划的变更,变更控制是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以下变更控制方法:清楚定义项目变更申请及审批控制流程、明确各级项目管理控制人员的控制权限、并确定项目计划变更信息方案、确保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处理,尽可能降低因项目变更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6质量控制

第6篇: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2.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的,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3.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由此可见,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是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来看,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一、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授权和领导认可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这关系到系统开发、发展、更新等项目的成败。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都比较大,对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也比较大,往往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较大的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对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而且领导的授权和认可也有利于保证系统开发和发展的物资和资金的需要。

(二)符合标准和规范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由财政部1994年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地也颁布各种地方标准,如上海市财政局颁布的《上海市会计电算化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标准。按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使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发展、更新。

(三)人员培训

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四)系统转换

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在投入使用,替换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或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必需经过一定的转换程序。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是否优于旧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不一定比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甚至购买或自行开发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还不如手工会计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因此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并行运行的时间一般至少为三个月。

(五)程序修改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的软件进行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也会发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因此,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二、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等。

(一)组织机构设置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企业可以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等组室;也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二)职责划分

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帐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三)上机管理

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四)档案管理

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的措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五)设备管理

对于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控制,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控制,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防止设备用于其他方面等。

三、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指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日常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一)业务发生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是,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字符、代码等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经济业务是否超出了合理的数量、价格等的变动范围。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二)数据输入控制

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非常快,如果输入的数据不准确,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在数据输入时如果存在哪怕是很小的错误数据,一旦输入计算机就可能导致错误的扩大化,影响整个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三)数据通讯控制

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

(四)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检查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的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五)数据输出控制

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

(六)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第7篇: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多应用里程碑控制、过程控制这两种方式。流程中涉及多个要素,很多要素属于明确的、可控制的,这时就可以应用里程碑式监理法。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多由同行审阅,如果发生错误在编码、测试时才会发现。信息系统工程的流程存在很多不确定与风险,里程碑式监理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辅助生成代码会变成为里程碑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能捕捉全部问题,却会使很多风险更隐蔽,无法正确评估工作量与价值。通过里程碑式监理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待问题出现后才会发现。里程碑监理法会将所有问题积累,错过了解决问题好的时机,如果进行过程动态的评估可以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会使问题累积。过程控制监理法会受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具有极佳适应变化与不确定性,可以为里程碑式监理实践应用提供复审,在更高层次对信息系统工程做出评价。

2基于CMM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研究

动态控制:信息系统监理重点在于控制信息工程投资、进度与质量,做好这三个目标的控制工作,可见,监理是在动态控制基础上开展的目标控制,根据计划确定承建单位的成果,纠正实际中发生的偏差,保证预期得以实现。信息系统监理通过全程、全面监理工作,对项目重点环节或里程碑监理。对可能发生灾难的后果及时阻止与解决,掌握管理结果,在过程中进行管理。完善监理的环境,整合项目管理的流程,以此改进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生成机构产品,保持竞争力。过程是为持续改进动态循环,维持各方收益。可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要建立可视的过程,当实施计划和信息系统性能发生偏差时及时纠正,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与施工变更等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信息安全。CMM信息系统改进:根据信息系统工程和监理特点,监理过程中改进工作需要根据几点为中心开展,可视化的过程作为设计基础,以支持环境作为目标控制和管理基础,这时业主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可以合作实现信息系统项目的价值。监理时要考虑到工程的规划、设计、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等阶段,注重过程作为目标控制的基础,由事后检验向事前预防进行转变,以此避免大量的设计更改发生。过程管理的监理要考虑到设计与实现的流程,防止工程后期大量变更,可以保护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利益。可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改进包括了承建单位过程的控制与持续改进,对设计进行监督与支持,实现里程碑监理的目标。CMM系统监理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是软件组织在不同过程实践的发展描述。CMM有5个成熟度等级,分别为初始、重复、已定义、已管理、优化等级别。根据改良朝更高成熟度等级发展。CMM级别提高会使信息系统工程可视性提高,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项目情况与执行现状。信息系统监理引进CMM模型后,会提高信息系统工程的可视化程度。CMM系统监理能力:信息系统监理不能消除承建方所有问题,通过CMM框架可以提前预测问题的发生,通过管理与监理共同对问题进行控制,对问题实现科学的、有效的度量,保持项目连续改进,以过程为中心,并不以结果为目标。提高信息系统监理能力,指导监理机构控制软件,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

3基于CMM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实践

CMM监理过程实践:CMM等级中把软件过程实施质量管理,管理是监理质量的根本,监理要从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对和监理流程进行定义,需求定义、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项目实施、系统测试、验收、试运行等流程。软件过程元素分成生命周期、支持生命周期、组织生命周期等过程组,分别进行供应、配置、管理。CMM监理过程持续改进:监理过程需要高等级模型才能满足工程可视化要求。CMM3等级在监理过程改进时,要注意软件配置的管理,软件质量、软件产品过程等进行跟踪和监督,实现监理的持续改进与完善。CMM系统监理过程模型基础应用于工程施工中,可以更好的验证效果。以某工程为例:应用信息化资源,形成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资源信息化水平,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监管,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为宏观调控提供数据支持。通过CMM监理模型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进行监理,CMM3等级进行过程监理,对软件进行开发、测试、应用,保证软件对配置活动管理,发挥出监理的作用。根据监理成果,对监理效果进行评价,评语良。

4结语

第8篇: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 工作分解结构 计划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单位管理的主流和趋势。科研院所的工作,主要围绕科研项目展开,科研项目一般涉及的专业较多,技术攻关过程中多反复、变化快,研制周期相对较长,通用的项目管理工具往往不适用于科研项目的管理,针对这种计划结构复杂,进度难以预测的科研项目需要更精细的管理,注重多级分解,加强变更控制,更好地利用科研项目管理有效监控项目经费使用。

2 系统概述

从科研项目的立项开始就应该做好人、财、物的信息化管理,确保科研项目能顺利完成。主要思路:通过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研究,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基于先进的项目管理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项目计划管理、进度管理、资源分析和调配,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实现人力、资金、科研基础条件等资源分配及相关管理流程的整合与优化,使整个管理行为趋于标准化。并与门户、文档、资产、成本等系统集成,建立精细的项目工作任务与文档、资产、费用等的对应关系,及时掌握项目各类文档、了解资源使用、建立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应关系,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3 系统组成及设计要点

3.1 系统功能组成

通过统一的项目结构体系,将项目群进行工作与责任分解,形成项目群的责任矩阵,既可实现多项目的分布式管理和控制,也可以实现对项目群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主要功能:

(1)项目群及多项目管理,通过统一的项目结构体系,将项目群进行工作与责任分解,形成项目群的责任矩阵。

(2)项目计划管理,各级责任主体根据计划纲要协同完成项目的启动、执行、反馈、收尾等全过程管理。

(3)项目工作任务分解,根据项目研制流程和经验制定WBS模板,规范项目任务分解结构。

(4)资源管理,建立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

(5)计划动态控制,各级计划变更执行不同类别的审批流程。

(6)计划反馈及上报,每月对工作进行反馈,上报后逐级审核,最后计划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最终考核。

(7)多维统计分析,对组织结构、产品项目、经费科目等多个维度数据的组合查询分析。

(8)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与财务、人力、合同、资产等系统进行集成。

(9)知识管理,建立模板库,直接用于指导、规范和改进项目管理过程,实现知识共享和再利用。

3.2 系统设计要点

结合科研项目周期长、难预测的特点,在系统设计上有以下要点:

3.2.1 多级计划分解

与工程项目一人经理负责责任不同,科研项目跨学科、多专业、分工细、工作前后逻辑复杂,由单一人员或单个团队很难实现,对科研项目的工作结构分解也相对复杂,一般要根据科研项目涉及领域、专业形成自上而下的多级分解结构,即可设计为项目负责部门、学科领域、技术专业等多级分解方式,每级计划可根据需要形成规模大小不同的工作包,将项目按照其内在结构或实施过程顺序逐级细化,各级计划可由管理或技术等不同人员负责,这样能从顶层总体规划保证项目完整、结构清晰。同时通过里程碑、界面计划、作业逻辑关系定义等多种方式,建立底层任务之间的约束关系,保证研制任务严谨定义,达到细粒度项目管理的目的。见图1。

3.2.2 变更流程控制

科研项目具有科学探索性质,一般其在进度、资源使用上很难准确预测,为此科研项目管理中计划的变更相对频繁,如何控制好变更,防止随意变更,影响进度尤为重要。配合上面提出的多级计划分解,计划变更也分为多级,不同级别计划根据变更内容、对后续工作进展的影响程度,须执行不同的变更流程,一般影响范围越大,审批级别越高。同时系统设计时要注意保证关联任务的同步变更,做好上级对下级的变更提示。

3.2.3 数据管理

如果科研项目研制规模较大,复杂程度较高,科研项目工作分解结构规模也随之增大,如何确保数据完整不丢失、提高数据访问效率、有效利用历史数据则是对科研项目中的数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1)单支数据导入/导出。为防止因对项目数据误操作导致的数据丢失,又不覆盖其他变更信息,设计提供对WBS单支的导入、导出功能。

(2)项目数据整理备份。随着科研项目的积累,保留的项目数据越来越大,而为更好地借鉴历史科研项目的研制过程,对其数据留存的时间又要求较长,这样对系统数据库的压力较大,数据的访问速度下降,提供将项目涉及的WBS、资源、文档、变更全部信息导出、导入功能。

(3)数据库及系统环境备份。数据库每天做出导出全备份,在磁盘(应用服务器)上保存最近一周的备份,每天对应用服务器作增量备份,每周对应用服务器做全备份,保存三个月。可恢复三个月内的任已备份点的系统数据。数据库及系统环境的备份与恢复满足关于数据的可追溯等业务要求,符合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

(4)知识管理。科研项目研制一般都建立了一整套的项目管理流程,需要通过统一的项目管理工具来将其演绎出来,并在过程中建立相关的标准化,如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任务清单、估算工期、工作量、步骤、参考文档、操作流程与规程、标准报表、标准视图、项目工作中心等。标准化的管理工具+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业务运作。

在科研项目研发完成后,将项目包含的各类信息以模板形式保存下来。在研发新的项目时,可以基于经验模板库的参照项目进行新项目的创建,创建过程中可以由项目的复杂程度及内容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裁剪。真正实现在重复利用以前的项目经验的同时,也保持了项目管理的标准化与内容的独特性。

(5)以WBS为基础串接各业务。为有效监控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避免超支,及时预警,可通过项目管理系统与成本、合同、采购、资产等系统进行集成,利用WBS串接各业务信息。通过EPS+PROJECRT+WBS+ACTIVITY分层结构串接各项目管理业务领域,实现了围绕计划WBS的进度、经费、资源、合同、采购、资产的多部门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见图2。

通过系统集成,可以实时查询每个工作包的工作进度、工作量、合同执行情况、人力资源使用、各类费用支出、分析成本与预算执行情况。

4 系统实现

4.1 系统组成

系统的网络环境是园区网。系统采用C/S模式,在基本的项目管理任务分解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计划过程监控、流程管理、计划查询等功能。见图3。

信息门户:企业不同机构和角色的相关人员通过项目门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协同工作,并能有效整合第三方的系统;

项目管理业务组件:提供进度管理、投资成本、知识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等业务管理模块;

系统基础组件:封装Portlets运行环境、工作流引擎、流程监控、标准和报表引擎、企业集成服务、CA认证、消息管理等底层技术实现细节,有效降低系统集成、应用部署的复杂度;

数据仓库:提供业务数据集中存储和管理,通过视图展现机制,建立直观的项目进度、项目费用曲线等图表,挖掘项目实际数据信息。

4.2 系统架构

系统资源层,可使用不同的关系数据库,所有的持久数据都保存在数据层。使用数据库服务器的对象关系功能来存储数据对象,并通过Java数据库连接接口JDBC连接不同的数据库。

数据访问层,用于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和访问,从数据库获取数据或保存数据到数据库。

服务层,服务总线接受业务层提出的服务请求,通过基本服务、中介服务、流程服务组成的服务库与数据访问层建立连接获取相应的服务。

业务层,通过业务将各类业务处理请求分配到Oracle P6、Web服务、业务编排等业务逻辑中,用于对上下交互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实现业务目标,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表现层进行展示。

表现层,客户端使用IE浏览器,结合JSP/Servlet/HTML/XML接收客户端发出的请求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动态生成响应,完成不同的用户任务,担当用户接口的角色。见图4。

4.3 集成模式

一对一的数据交换,通过SDK和基于WebService的业务交换接口,保障其他业务系统对项目管理系统业务对象进行验证存取;对于业务流程进行任意点挂接;对于权限提供单点登录集成支持;对于表现提供Portlets集成。

一对多的数据交换,如WBS面向多个应用系统开放,采用ESB和CDC方式,由CDC监控数据变化,ESB将数据推送至其他应用系统。

5 结束语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了计划编制与变更、反馈和考核,及时监控进度、平衡资源,并能够实时快速的归集每个任务包各个阶段的成本,在执行中实现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发现差异及时纠正。通过系统的使用加强内部管理协同和数据集成,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池仁勇.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范玉顺.信息化管理战略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刘国平.科研项目计划及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8.

作者简介

李凌(1976-),女,辽宁省沈阳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信息网络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第9篇: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 整体管理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46-01

一、引言

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学校教务管理任务越来越重,不仅增大了工作量,更加增大了工作难度。这些根本性变化的同时也对学校的教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些新变化,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建立一套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教学管理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在该项目中,本人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了项目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项目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管理控制等。整个工作按制定项目章程、编制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执行、整体变更控制和项目收尾管理的流程进行。同时在项目中做好实时的进度监控,根据项目实际进度绩效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或纠正措施,促进项目的健康发展。

二、教务管理系统的整体管理

教务管理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选课管理、排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报表统计等模块。主机主要有一台数据库服务器(Sun Fire 6800)和一台应用服务器(Sun v880),主机操作系统主要采用强大的UNIX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则从方便考虑采用Windows 2003操作系统,数据库则选择业内领先的企业版Oracle 10g,应用中间件平台使用BEA的WebLogic10,应用服务运行在J2EE平台。

项目的整体管理是项目取得全面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项目整体管理,可以确保项目所有的组成要素在适当的时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顺利、成功地完成项目。具体来说,项目的整体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项目章程和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章程是正式批准一个项目的文档,是项目启动阶段首先要做的工作。每个项目在开始前首先应该制订好项目章程,并在此基础上编写项目的初步范围说明书。项目范围说明书是以项目章程、工作说明书、事业环境因素及组织过程资产为依据对项目的边界、交付的相关产品和服务、验收标准进行确定,并邀请相关的技术专家对其进行评审。在评审通过之后,就可以把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进行存档,并着手开始制定项目计划。

2.项目计划编制

正像人们常说的有原则不慌,有计划不乱。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没有计划就没有整体的方向。在制订项目计划的过程中,我们是以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项目管理各过程、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为依据,以专家判断为工具来制订项目计划的。项目计划的内容包括:范围管理计划、进度计划、成本管理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质量计划、沟通计划、采购计划和风险管理等计划。

譬如,项目都是具有风险的,风险一旦发生,会对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制订风险管理计划时格外谨慎。计划是根据项目章程,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利害干系人对风险的容忍度,以及风险管理计划模板等为依据,组织公司领导、项目组成员、甲方代表参加的风险管理会议来制定的。在该计划中,可以确定项目的基本风险管理任务,如每周召开一次风险评估会议,制定了几套备选行动方案等。

3.项目计划的实施

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是项目组完成整个项目计划任务的过程。项目的各项任务需要在这一过程完成,各种目标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各项专项计划要在这一过程中落实,大量的资源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被消耗和占用,项目的产出物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这一过程中我们着重注意协调各种相关资源,完成项目或阶段的各项活动,并使这些活动与项目管理计划保持一致。在实施过程中,任何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作为项目管理者,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预先制订的项目计划,领导项目团队开展各项工作,管理和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成功地将项目计划投入实施。做好计划的实施管理,是保证项目能够按时、按预算交付合格产品的关键。为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项目进行定期跟踪,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的情况,看项目的成本、规模等是否有偏差,如果发生偏差则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合理的纠正措施。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开展,定时向用户及高层经理提交项目的状态报告,让其对每周完成的工作情况、输出的工作产品、到当前为止项目进度与计划基线的偏差、对偏差采取的纠正措施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每周定期和用户方的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展中的问题进行交流,了解用户方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4.综合变更控制

综合变更控制是项目经理及其项目团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指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对项目变更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在我们项目团队中,只有一名成员做过教务管理系统,其它成员均未接触过此类业务。该学校中部分主管领导对信息化技术并不十分了解,导致经常有需求的变更。如何管理好变更,做好变更的控制,是使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项目组成员以及用户的特点,在前期需求设计阶段,项目组的需求人员和设计人员与用户需进行反复沟通与确认,保证项目组对需求理解的正确性及一致性。对于用户的需求意见进行引导,提出他们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规范项目变更管理,由监理牵头,各方参与制定了《项目变更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变更控制流程和变更文档模板,并成立变更控制委员会,主要由用户代表、软件质量控制人员、配置控制人员、我方销售人员等5个人构成,必要时邀请专家顾问参与。项目组依据该办法先进行需求调研及分析,确认与用户理解一致后,提出变更后的实施方案,随变更请求,提交变更控制委员会进行批准。批准通过后,变更方可实施,实施后要及时验证,并更新相应的项目计划、纠正措施和经验性教训记录。

三、结束语

从该项目启动到竣工验收,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总结整个项目的实施,本人认为得益于在项目初期阶段就建立了项目管理过程体系,引入了项目整体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项目进行了科学、规范的整体管理。通过项目整体管理,使项目所有的组成要素在适当的时间充分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率。

参考文献:

[1]左美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