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范文

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精选(九篇)

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

第1篇: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范文

ABC集团公司(应作者要求,隐去文中所涉及公司的真实名称,以ABC集团公司代之)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总部设在北京。现在公司IT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有两方面:第一部分是IT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包括SAP生产管理系统、Oracle财务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以及邮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第二部分是IT基础架构的管理,包括机房、服务器,还有入侵检测、防病毒等IT系统一般控制的管理。

随着业务部门的需求和系统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IT系统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管理层对IT部门运行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公司需要对IT部门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日常工作,使IT真正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驱动力。

2002年7月份在美国通过的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对财务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负直接责任。虽然从字面上看,这和IT部门的工作不直接相关,但却一夜之间就把IT部门和IT技术人员推到了内部控制和财务控制的风口浪尖。这是因为大型公司的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与IT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ABC公司需要对内部控制的整个流程进行统一梳理后,接受

美国证监会每年的年审,也就是萨班斯法案的审计。

ABC公司的四个困惑

对公司的IT系统,ABC集团的管理层存在四个难以解开的困惑。

第一个困惑,是长期以来的巨额投资好像都没有明显的回报。投给IT部门的钱都派了什么用场?

第二个困惑,是公司看不到IT投资带来的回报。系统实施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个别系统刚上线就失败了,但就是找不到失败的原因。

第三个困惑,是如何找到一个可行的办法来管理有形或无形的信息系统资产,从而使IT真正成为驱动集团业务发展的力量。

第四个困惑,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公司要如何通过萨班斯法案的合规审计?

咨询公司的四个问题

ABC集团公司管理层决定聘请咨询公司来对他们的IT管理控制进行统一调研,辅助他们通过萨班斯法案。结果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中标咨询公司以四个简单的问题就征服了ABC公司管理层,因为他们的四个问题正好和公司的四个困惑一一对应。

首先,公司是否在进行正确投资?公司在进行商务投资的时候会制定财务计划,商务投资具体的回报额是多少,什么时候开始,都有一个定量的计算。那么进行IT投资时,ABC公司是否有一个定量计算,投资又是否正确呢?

其次,公司是否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实施?因为ABC公司不是IT企业,而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其IT系统只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业务。那么正确的实施,就是通过IT的应用让传统运作方式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不是为了拥有一个庞大的IT部门。日常工作多了一项IT的维护就好像多了一个负担,IT部门能够隐身于这个企业之中,才是IT部门运作的最高境界。

再次,管理层是否知道IT部门的运作过程?为什么系统失败以后没有办法让相关人员或部门来承担责任?实际上,ABC集团在进行IT管理控制咨询之前,IT部门的职责非常简单,公司管理层不知道IT部门如何运作,也不知道IT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最后,公司是否明确萨班斯法案对IT的真正要求?根据管理层的要求,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基于满足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要求,但是ABC集团也可以借助这次机会,来解决以上四个具体问题。

最终,ABC集团公司管理层和咨询方一拍即合。

实施过程:步骤环环相扣

在聘请咨询公司以前,ABC公司管理层了解了业界的很多做法,也了解了很多国际IT管控标准,包括COBIT、ITIL、ISO 17799等,在考虑能否直接把这些经验和标准作为企业的制度引进过来。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COBIT有34个高级管理目标和318个详细的管理目标。如果把这些目标一股脑地强加给公司IT部门,IT部门可能变得更混乱,这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型企业,ABC集团运用IT的目的很明确,即提高运行效率和通过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审计。在确定了项目目标以后,ABC集团公司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确定了项目实施的原则:参照标准,针对需求,分步实施。

在项目原则确定以后,咨询方进入ABC集团公司,开始分阶段进行项目的实施。

调查研究

在调查研究阶段,首先要了解企业IT系统目前运行的状况。实际上,在了解企业现状的过程中,咨询方会编制两套流程图,以此来了解企业整个IT系统的运行状况,包括IT一般控制流程图和企业的IT应用控制流程图。

咨询公司把IT的一般控制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为变更管理,变更管理又包括了程序变更、数据变更、配置变更三类。

比如实施方实施完ERP系统就走了,但后续可能有一些补丁要打,程序有一些源代码需要修改,那么在程序进行变更的时候,需要有一套流程来进行控制。也就是说,要有一套标准的流程来让程序变更是可控的,这就是程序变更中的控制。

比如ERP系统前台录入以后,发现录错了,需要修改。但由于系统已经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前台不能修改,需要IT部门来协助修改。假如前台直接给IT部门打电话,要求进行数据修改的话,从标准上来讲,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错误,数据变更中的控制问题就显示出来了。

配置变更则会落实到具体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设置上,主要包括服务器的安全设置,比如一些安全参数。在变更这样一些参数的时候,有没有遵循标准的流程,就是配置变更的内部控制所关注的。

第二大类是逻辑访问控制。逻辑访问的控制包括用户,用户的账号、密码、权限是如何申请的等等。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所要求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发表意见,实际上对IT部门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可控。因为只有管理层心中有数,业务和IT都是可控的,那么在年终给证监会提交报告的时候,公司领导才能拍胸脯说财务报告是可靠的。

第三大类就是IT运行维护管理。IT运维管理包括防病毒、运行监控、业务持续性计划以及灾难恢复计划这样一些和IT部门息息相关的工作。

咨询公司把变更管理、IT运维管理、逻辑访问控制管理统称为IT一般控制。他们通过了解、访谈来绘制一套流程图,从而了解企业的现状。而绘制流程图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能够访问企业的各个内部控制点。

流程优化

在调查研究阶段,主要是了解现有IT的运行状况,及财务相关控制点是如何运行的。在流程优化阶段,则对流程图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和欠缺进行优化。

比如变更管理,以前可能只需要一个电话,IT部门就会应要求做变更。但是实际上,根据COBIT的要求,需要有一套正规的流程。这个流程可以归纳为变更的申请、变更的审批、变更的执行,以及重大变更最后上线这样几个环节。在优化的过程中,变更的主要问题是ABC公司没有成文的规定,且没有区分变更的类型。

以程序变更为例,从变更的时效性来区分变更的类型,可以分为紧急变更和普通变更。普通变更就是时间要求不那么紧急的变更,紧急变更则相反。对紧急变更,则需要另外的一套流程,流程定下来以后,每个人都要遵守。

在咨询方找到了ABC集团公司在IT运行方面的漏洞之后,在流程图中对控制进行了优化。进行优化以后,他们编制了控制矩阵(control matrix),用它与所有的控制连接起来,每个控制一环接一环,最后能够看到财务报表输出的整个过程。比如某个销售数据出了错误,马上可以追溯到是哪个控制出了问题。这样,管理层就可以通过控制矩阵,很快找到是哪一个点出了问题,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出了问题还不知道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制定规则

制定规则阶段,是针对优化后的流程图和与管理层沟通过的控制矩阵,来制定整个公司的IT管控体系。制定这些规则所参考的标准,可以理解为和COBIT相似的、符合ABC集团自身情况的一个具体操作规程。

这里包括高层的管理策略,比如如何指导IT的工作,规范变更管理、逻辑访问控制、IT运维管理的操作流程等等。只有当企业不是把IT部门当作救火队来用,而是遵守一套流程,有审批和最后确认的过程时,IT才能做到可控。

还有操作层面文档的管理。为了应对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审计,要把IT支持的财务报表生成的每一个控制点上如何运行,做一个记录。

对控制测试文档的管理,首先是为了管理层的日常管理,但最主要的,是为了通过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合规审计。因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公司会查看变更管理的流程,在了解流程之后,他们会取出一些证据,以此检测这个流程是否真的按照规范运行。在那之前,企业通过对文档的管理,为通过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做了积极的准备。

控制测试

操作规程出来以后,就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看这个操作规程是否切实有效。制定规程后,将新规程交由管理层去推广,由咨询方负责培训。在企业内部推广实施三个月以后,咨询方要在外审对ABC集团进行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审计之前自行测试一遍,包括穿行测试和主要控制点的抽样测试,并把测试结果直接报告给公司管理层,以便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在测试的第一阶段,要从财务风险落实到IT风险,从IT风险落实到IT控制。由于是为了应对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审计,也就是针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发表意见,所以首先把财务报表的潜在错误列举为最可能出现的几个风险。因为在绘制控制矩阵的时候,绘制了IT的应用控制风险矩阵图,所以每一个可能出现错误的财务流程,都可以追溯到IT的相关风险。比方说销售数据出现了错误,那么很可能是ERP前台录入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数据备份出了问题,或是数据传输出了问题,于是财务相关的风险落实到了与IT相关的风险。在列出几个财务风险以后,通过控制矩阵,就可以找到与这些风险相关的控制流程,在企业内部,也就制定了与风险相关的控制。

第二阶段,要把控制分类,区分哪些是主要控制,哪些不是。如果这个控制失效,就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这个控制就会被定位为主要控制。然后需要确定主要控制的属性,因为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控制类型会有不同的测试方法,属性可以决定测试的方法是什么。最后根据主要控制的类型,咨询方会制定一套测试计划。

整个测试过程的逻辑,就是从财务风险落实到IT风险,考虑如何降低和减少相关IT风险的控制难度和复杂度,分清这些控制哪些是主要控制,哪些不是主要控制。对主要控制,除了穿行测试以外还要进行抽样的具体测试。

比如说,根据流程发生的频率来进行测试,如果频率发生低的,抽取样本就高,而频率发生高的,抽取样本就低。总之,就是要保证在企业内部关系到财务风险的每一个控制,不仅有政策层面的控制,也有操作层面的控制。

项目跟进

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咨询方给ABC集团公司提供了一整套适合于企业IT内控管理的文档规范,以及给管理层制定了定期测试标准,对人员进行了培训。

项目小结

第2篇: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范文

一、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困惑

1.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功能和软件维护的困惑

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是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流程设计的,各单位会计业务处理方式不尽相同,管理上所需会计信息资料也有差异,若程序要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必定存在许多不必要和无效的中间过渡数据文件,这些文件的存在直接影响软件操作程序的简化,而且还会出现所需信息无法满足的情况,这是软件供应商与会计人员之间在业务技术上沟通的差异。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会计人员苦于贫乏的计算机知识,对软件及数据系统的维护均无法达到标准。

2.传统观念与习惯管理方式的困惑

在手工会计工作中,账务处理方式是平行登记法,总账和明细账是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进行平行登记,总账对整个账簿体系起控制作用,总账和明细账之间是统驭与被统驭、控制与被控制关系。而计算机记账则采用的是集中处理方式,总账和明细账都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的,登账的依据相同,因此,这里的分类账已经不是手工会计意义上的总账和明细账了。在运用会计软件后,很多会计人员认为软件只是将传统的手工记账改为机器记账而已,软件所提供的报表信息并没有比以前多,而且有些报表取数较繁杂,很多人并未尝到使用财务软件的优越性,传统观念及管理方式始终在会计工作程序中起主导作用,会计电算化除了减少会计人员记账结帐的工作量外,并未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有多大帮助。

3、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的困惑

现代信息技术在产业内部搞得非常火爆,但在业外似乎有点出人意料,有关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和专有名词,有些会计人员从来就未听说过,好多英语单词不认识,会计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中应发挥什么作用更是无从谈起,就连许多领域的管理人员也存在同样的困惑,这种对企业信息化保持冷漠的态度,归根到底是知识的更新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4、会计无纸化及会计信息安全性的困惑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实施,会计数据信息不再是以活页账、订本账的形式记载,而是以电子会计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因此,会计无纸化产生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和审核确认,电子会计数据安全保护和无纸化的会计系统的审核问题,已经成为会计领域的新课题。电子原始数据的审核和确认,在现有计算机会计环境下,存放在磁盘或光盘上的会计数据可以通过适当的计算机工具修改,并且可以做到不留任何痕迹,确保这些电子数据的安全是无纸化信息系统的关键,会计资料的无纸化对会计信息的安全造成了直接威胁。

二、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财会人员的思考

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运用,其速度和效率是手工会计所无法比拟的,在其给会计人员带来困惑的同时,又给会计人员带来怎样的思考呢?

1、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改变,使传统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会计电算化业的发展,给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能只是固守传统的会计方法和传统的会计程序,而要不断更新知识,改变知识结构。今后,会计人员执行的任务应侧重于财务预算的编制,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对子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管理决策所用的各种内部报表,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各种信息等等,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中的作用,使会计电算化由会计核算方法的电算化向会计管理电算化的方向发展。

2、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

会计电算化事业关键在人才,只有培养大量既有计算机知识,又有一定会计业务水平的人才,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根据《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人员进行强化电算化岗位培训,无疑是会计人员初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捷径。通过初级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些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通过高级培训,使一小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

3、进一步加强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安全有效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有效

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机构的职能和组成要素都相应发生了变化,但不论电子数据处理机构怎样设置,职能怎样变化,其职能间的牵制措施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必不可少的,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部门应首先加强对岗位的授权及密匙的管理;其次要加强对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稽核、传递工作的控制:另外,还要坚持岗位轮换制度,加强各岗位各职能间的互相牵制。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保管一般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其会计档案不仅包括证、账、表,而且还包括会计软件技术文件。因此,要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结合会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保管、 调阅、复制、修改、销毁等制度,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及软件维护等工作环节也要制定相应的保密安全措施,以减少无纸化会计信息带来的困惑。

第3篇: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范文

摘要: 澄清认知、剖析症结和意义指引是思想咨商的主要环节,意义指引居于“顶层设计”的地位。思想咨商的意义指引有两个逻辑出发点,即个人的与社会的。马克思以社会发展为意义取向,对学院性的思想困惑和时代性的思想难题,如资本生成悖论、资本主义发展悖论和人的异化问题等,给出了精到的分析和洞彻的开解,具有丰富的群体思想咨商意蕴,对于化解思想咨商之当代中国式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中图分类号: B15; B8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5)02015307

On Implication of Counseling and Resolving Doubts of Marx's Thought

WANG Xisheng (Research Center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Key words: Marx's thought; group thought counseling; meaning guidance; life meaning

Abstract: To clarify the cognition, analyze the crux and meaning guidance is the main part of thought counseling. The “top design” status is meaning guidance in thought counseling. There are two points in meaning guidance that ar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Marx analyzes the academic or the social ideological confusion from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s meaning orientation, such as paradox of capital formation, paradox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issue of human alienation, and gives subtle analysis and thorough explanation, which contain rich implication of the group thought counseling, and have important inspira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style problem solution of thought counseling.

第2期王习胜: 马克思思想的咨商解惑意蕴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3卷依据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神,马克思一生至少有两大发现,一是基于唯物史观而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规律,二是基于剩余价值学说而发现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特殊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解和误识,似乎马克思只关注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的事实问题,缺少对“现实的人”的思想之人文关怀。本文试图以几个个案,呈现马克思思想①中的人文意蕴,彰显其所饱含的开解世人思想困惑的咨商意义。

一、思想咨商的意义路向与马克思思想解惑的意义归置

思想咨商是基于意义指引的“解惑、去苦”之思想关怀活动。这一活动过程可被分解为多个环节,笔者曾将其分解为倾听、叫停自动思维、问题化、逻辑分析、化解认知症结、意义指引和思想开解等七个环节。[1]这些环节大多是技术性的,比如“倾听”“叫停自动思维”“逻辑分析”等,也有哲学性的,比如“问题化”等。这些技术性和哲学性的环节,对澄清求助者混乱的认知,辨识和分析其思想症结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些技术性和哲学性的环节,思想咨商师就无从了解和把握求助者的思想状况及其症结之所在,也就无从为求助者给出条分缕析的思想解说。但是,思想咨商仅仅依靠这些技术性和哲学性的环节是不够的,因为思想问题,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是思想的与观念的问题。虽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涉及“是什么”和“为什么”的认知问题,但更多关涉的是“为了什么”的目的与意义的问题,即生存是“为了什么”、生活“有什么意义”、生命“有什么价值”等。

显然,这些都是涉及价值观念的问题,在更为准确的意义上说,是关涉人生价值观的问题。生存是艰难还是幸福,生命是有意义的还是无价值的,生活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这些感受、态度和情绪都可以找到其思想观念特别是其价值观念的根源。正是价值观念的作用,正是出于对“意义”的追求,人才异之于禽兽,才具有独特的人文情怀。相应的,人之所以会有思想的困惑、精神的痛苦,也正是因为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所具有这种特殊的非生物性的人文意蕴。所以,思想困惑只有在人生价值观层面才能找到它的最终根源,也只有在这个层面才能获得真正的解答。因此,在思想咨商中“意义指引”是居于“顶层设计”地位的。

人生价值观层面的“意义指引”有两个逻辑出发点,一是个人的需要及其价值实现,二是社会的需要及其价值实现。如果将这两个出发点截然分开,固守一端,就容易形成“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的偏狭观念。在人类思想史上,这两种偏狭的观念都有人坚持,也各有其存在的空间。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思想咨商而言,笔者倾向于将这两个逻辑出发点看作是两种思想解惑的维度,即“个人维度”与“社会维度”,而不是相互拒斥对方存在之合理性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其实,在个人需要及其价值实现与社会需要及其价值实现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对立的鸿沟,二者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消解特定对象及其具体的思想困惑的问题上,针对具体的问题域,不能单独以“个人维度”或以“社会维度”进行开解,或者侧重从个人维度或社会维度进行开解。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乃至在道德生活领域,思想咨商的意义指引主要是从个人维度铺展的,因为日常生活和道德践行主要是个体性的活动,满足个体需要及其价值实现是开解“现实的人”具体而又特殊的思想困惑之基本诉求;至于在职业价值取向乃至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思想困惑的开解则应该从社会维度铺展,虽然从事某种职业是个体谋生的手段,但其工作产品的意义或价值毕竟要在社会层面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政治生活其本身就是社会性的人的“类”活动,非个体性的特殊活动。所以,在面对不同对象具体的思想困惑时,思想咨商应该有不同的维度选择。

从个体或社会的逻辑出发点看马克思思想“解惑”的意义维度,我们并不难对其进行类别的归置――它显然是“社会维度”的,即它开解思想的意义指向是侧重于社会发展之层面的,也就是以社会需要及其价值实现为诉求的。这是因为唯物史观乃至剩余价值学说,所反映和揭示的都不是个体具体的和特殊的思想问题,而是群体性的、社会性、时代性甚至是历史性的问题。

我们知道,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青年马克思就已发现,发展的辩证法往往是进步的经济改造与人类的痛苦同时出现的,而这对矛盾又不能通过废弃进步的经济改造获得解决,只能在解脱人类痛苦的方面寻找出路。那么,解决人类痛苦的出路在哪里呢?在科隆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时,马克思就逐渐觉悟到,面对穷人的“林木盗窃”,面对限制言论自由的新闻检查,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痛恨那些森林占有者和新闻检查官身上,而要追问支持森林占有者和新闻检察官的社会制度,也就是普鲁士政府颁布的“林木盗窃法”和“书报检查制度”。由此,他走上了从社会制度层面寻求解决“现实的人”普遍的精神痛苦之路,才将“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2]。

这样的批判,关注的焦点显然不是在具体个体的思想困惑之上,而是在人类群体特别是无产者的精神痛苦方面,个体在马克思那里是作为“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2]539。正是从社会、历史的逻辑点出发,才会出现这样一种“不近人情”的现象,即“在恩格斯的终身伴侣逝世之际,马克思只表现了有限的同情。他那寥寥几句的慰问信甚至使极其忠诚的友人都感到――暂时地――不快”[3]120,但这并不代表马克思本人没有个体性的思想困惑和精神痛苦,马克思是伟人,也是尘世中的凡人,当他年仅8岁的孩子埃德加・穆希(Edgar Musch)夭折时,他同样为失去爱子而痛苦得难以言表。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

我已经遭受过各种不幸,但是只有现在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不幸。我感到自己完全支持不住了。

他之所以能够忍受丧子之痛,能够“放得下”这份私人情感的痛苦,是因为他时刻希望与恩格斯“两人还要在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3]123。这个“意义”就是无产者的彻底解放和人类社会终极发展的事业。可见,在马克思那里开解世人思想困惑的意义指引,主要是从社会需要及其价值实现的维度展开的。

二、马克思思想解惑的个案举要

对“现实的人”普遍痛苦的关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人类社会终极发展的思考,是马克思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说,马克思的思想大多具有开解世人认知困惑、思想困扰或意义迷茫的功能与意义。本文限于篇幅,只能从中撷取思想认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等主题中的几例个案,呈现马克思思想所内蕴的咨商解惑意蕴。

(一)消解资本生成悖论,开解古典经济学家的认知困惑

“知、情、意、信”是广义“思想”之主要结构和要素,其中“认知”在思想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认知混乱是造成思想困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思想主体因其思考的问题不同,造成认知困惑的情况也会有所差异。就对社会发展而言,经济问题无疑是人们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困扰经济学家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资本生成问题,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死货币何以能够变成活资本,或者说,钱到底是如何能“生”钱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重商主义者从商业资本的运行现象出发,勾画出“货币-商品-货币@”(G-W-G@)的变化运行路线,在没有区分“资本”和“财富”之差异的前提下,给出了利润是通过货币在贱买贵卖的流通中产生的、货币只有在商品流通中才能变成资本的论断。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鼻祖的重农主义者认为,货币只是为了便利商品流转和获得资本的流通手段,其本身并不是资本,财富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增加,劳动创造价值,因此,只有投在农业上的生产资本才是真正能够带来利润和财富的资本。重商主义者与重农主义者各执一词,却皆有道理,这就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推入恶性循环的悖论陷阱中: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4]

我们知道,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思维混乱的表现。资本生成悖论所带来的后果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如商品与资本、价值与价格、剩余价值与利润等显得极为混乱,由此导致的认知分歧很难消解。资本生成悖论给当时的政治经济学家以及研习政治经济学的人所造成的思想之困苦是可以想象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的这份困苦是马克思帮助消解的。马克思充分肯定了重商学派和重农学派的理论研究成果。他认为,重农学派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是极为重要的理论见解,其所指认的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虽然有失偏颇,但的确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重商学派从流通领域研究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运行路径也是极富价值的,因为,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4]那么,究竟如何理解资本生成问题才是正确的呢?马克思从资本的周转角度,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之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的方式,把资本划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并根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值中所具有的不同职能,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可变资本中,因为有劳动力的参与、劳动价值的产生而产生了剩余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货币所有者支付劳动力的日价值……劳动力被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它自身的日价值多……货币所有者赚得了这个差额……剩余价值产生了,货币转化为资本。[5]

今天我们知道,资本是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等不同形式存在的,重商主义者只是抓住货币的循环形式考察资本的运动,重农学派只是从商品资本的循环中考察资本运动,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则从生产资本循环中认识资本的运动,由于这些学派都是各执“资本”属性之一端,难以全面地把握资本生成的真正本质。马克思不仅对“资本”的性质和形式作了细致分析,而且将资本运行的三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面考察资本运动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发现剩余价值秘密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生成的真相。这一悖论的消解,不仅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更是让困苦中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获得了彻悟的思想开解。

(二)消解资本主义发展悖论,开解原始资本主义时代性社会发展道路的困境

打着自由、理性的大旗,鼓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资产阶级,通过削弱神权和限制王权,为资本的逐利本性铺平了张扬的道路。当资本的逐利本性得到肆意张扬时,带给资本主义的不再是短期的社会生产率的高涨,也为它留下了自身无法解决的发展悖论。

在物质生产方面,骄横的资本必然会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失衡。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要把“剩余价值的生产作为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6],竭力剥削工人,节约劳动成本,加大资本的密集型投资,而这样做的后果是利润率的降低,而利润率的降低则会导致“劳动和资本的关系难以维系,最终迫使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金融系统趋于崩溃”[7]。在精神生活方面,抽象的资本独居价值观之核心必将导致人的尊严的丧失。当“将原本勤劳善良的人类扭曲成为疯狂追逐抽象资本的邪恶物种”[7]7时,逐利的人只会懂得“从牛身上刮油,从人身上刮钱”[8]31,即便是在专事人类精神生活的宗教领域,也不能幸免这种社会性物化的侵蚀。正如马克斯・韦伯(M.Weber)所认识到的:“新教把全部理想世俗化,才造成了人们汲取于物质追求的实利主义。”[8]13资产阶级在削弱了上帝这个人格神的权力之后,又亲手炮制了另一个非人格神的宗教,即商品拜物教。拜物教中的“社会组织分散瓦解成为一盘散沙,它使社会内人们共同的志趣和共同的利益汇集而成的社会团体,变成为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沙砾堆”[9]。

人,丧失了超越物质利益世俗性的人文精神,放弃了对伦理精神和道德境界的追求,变成了内心充满孤独的逐利的“原子”,“每个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久而久之……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10]1867年前后,欧洲资本主义中心的“巴黎、伦敦等城市变成了肮脏、臭气冲天的城市。每个人把大小便、垃圾都往街上倒,因为我只要自己好就是了,根本不管别人死活”[7]134。或如有的经济学家所指认的,这种资本主义几乎走到了尽头,“马克思心目中的原始的资本主义确实已经灭亡了”[7]135。

在原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越是发展越是倒退、越是发展越是走向毁灭”的发展悖论是其自身所不能解决的。换句话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那么,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在马克思去世后的130多年里还仍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时段还出现过辉煌呢,究其根由,恰恰是它们得益于马克思的批判,是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帮助资本主义缓解了其发展中的时代性困境。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很多方面,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尤其是对支持其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有制形式的批判,即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批判。马克思指出:

私有财产这项人权就是任意地、和别人无关地、不受社会束缚地使用和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这项权利就是自私自利的权利……这种自由使每个人不是把别人看做自己自由的实现,而是看做自己自由的限制。[11]

现代资本主义特别是欧洲资本主义正是汲取了马克思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批判、对剩余价值的批判,以及对极端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批判,通过调整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推行股份制,通过“做大蛋糕”特别是通过科技创新――增大资本利润而增加社会福利,通过法制和法治的建设而部分地实现马克思所主张的社会公平,通过限制极端个人主义――以“有道德的利己”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在福利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整,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对其极端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微调,一些所谓的“有道德的利己”论调不断被提出来,并作为新的价值观被倡导,如理性个人主义、合理个人主义、新个体主义等,可以看作是原始资本主义时期粗陋个人主义的升级版,即精致的个人主义。方式实现“ 道德资本主义――协调私利与公益”参见[美]斯蒂芬・杨《道德资本主义:协调私利与公益》,余彬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作为“考克斯商业原则指导手册”,书中明确提出了要与“割喉式生存”的野蛮资本主义分道扬镳,进而提出“道德资本主义”的口号,试图要“将私利投入公益”、要“让贫困走开”。在笔者看来,这正是精致的个人主义在现代资本主义商业价值观中的体现。的关系等,实现了原始资本主义精神向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转变,即“一部分人财富增加,其他人财富不能减少;透过严刑峻法、阻断和内部交易,保证社会基本公平;藏富于民”[7]130-143等。通过这些调整,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化或马克思主义化,才避开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布下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咒语而得以继续生存。可以推想,现代资本主义若想继续发展,自我救赎,就必须要继续进行自我革命而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化或马克思主义化是其必然要走的道路。显然,这也是符合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趋势的。

(三)消解人的异化难题,开解世人关于人类的发展取向的困惑

“异化”原先是一个法权概念而非学术概念,早在17、18世纪,社会契约论者霍布斯、卢梭等人将“权利”的转让视作“异化”,后来人们将“关系的疏远”也看作异化。到了18、19世纪,德国哲学家开始用“异化”指称“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比如,黑格尔把异化看作是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我否定与对立的一个环节。费尔巴哈从人的本质角度看异化,他认为人应该以自己的方式认识自己,以宗教的方式认识自己就是对人的本质的异化。青年黑格尔派成员赫斯认为,人的异化根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在观念世界中创造了“上帝”,二是在现实世界中创造了“金钱”,人创造了“上帝”和“金钱”之后,又被自己的创造物所驱使和统治,造成了人的异化。这些“异化”如何获得解决呢?黑格尔指望的是客观精神的自我运动,通过否定之否定的方式克服异化,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概念思辨。费尔巴哈指望的是批判宗教以恢复人的本质,其实,仅仅批判宗教是无法实现人的本质的现实回归的。赫斯的分析虽然比费尔巴哈有所深入,但同样囿于伦理的人本主义,也找不到走出人的异化困境的现实出路。

受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也看到了人的异化问题,并在标志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发源地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本义应当是人的自由、自觉的行为,是人自由、自觉地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和对象化的过程,是人的生命力的一种表征,因而是体现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劳动者应该充分享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中的劳动者应当是喜悦的。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能享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反而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所制约,工人必须集中精力去制造他们的产品,否则他们将面临被解雇;产品被生产出来之后必须尽快销售出去,否则他们将拿不到报酬。[12]在生产中,“工人”被降到了机器或“物”的水平,把本来应该是“自主活动、自由活动”的劳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13]58,看不到劳动所应该具有的“自由、自觉地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和对象化”的“生命力的表征”,使得劳动者无法从生产劳动中肯定自己的生存意义,这样的劳动只是对自己生存意义的否定,是精神和肉体的摧残。

如何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实现人的本质的回归呢?马克思给的出路是走向“共产主义”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在今天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理论课题。把共产主义设想为在物质财富方面“按需分配”的社会形式,是对马克思之共产主义思想的误读,也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遭遇到的难以说清的问题之一。。由于人的异化和劳动异化的根源是私有财产制度,这种制度“使得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13]85要改变这种愚蠢和片面,一方面要对私有财产进行积极的扬弃,就是要在保留私有财产之物质财富的基础上扬弃其使人自我异化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人自身的素养,因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13]87。

只有提升了人自身的素养才能真正确证人的本质。在积极扬弃私有财产和实现人的本质回归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是一种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状态,这种社会状态“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13]81。人的异化被解决的状态应该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而劳动异化被克服之后应该是“由劳动而变得坚实的形象向我们放射出人类崇高精神之光”[13]129。马克思指明的共产主义道路,不仅化解了世人对人的终极发展取向的困惑,而且已经成为无数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信仰,并将其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远大目标。

三、马克思思想解惑的当代咨商意义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4]马克思思想解惑的个案留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答案,而应该是化解思想困惑的方法。那么,从马克思思想解惑的个案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思想咨商的方法论启迪呢?

(一)要以科学理论解决认知困惑

“思想”具有复杂的要素和结构,如前文所论,价值和意义在其中居于“顶层设计”的地位,而认知则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澄清认知是解决思想困惑的首要环节。马克思思想之所以能够解决古典经济学家关于资本生成悖论的困惑、解决资本主义时代性的发展悖论难题,解决历史性的人类发展取向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的思想具有的无可辩驳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简单地说,就是科学的属性。至于何谓科学,有哪些属性,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科学”之所以为科学,总是离不开它的根本属性――客观性。所谓科学之客观性就是对规律的揭示和呈现。揭示或呈现了自然规律的理论是自然科学,揭示和呈现了社会规律的理论是社会科学,而揭示或呈现了人类思想规律的理论便是人文科学。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特殊规律,正是因为马克思思想揭示和呈现了这些规律,它才具有令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者乃至广大无产者无比信服的说服力,才具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评价的那种“豁然开朗了”的解惑效果。马克思思想的这些个案启示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开思想的“扣子”,仅有关爱的道义情怀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和创造令人信服的科学理论。

(二)要以意义指引消解思想困惑

困惑、困扰、纠结、悔恨等情绪反应,在归根结蒂的意义上,关涉思想内容中的价值与意义的问题,涉及个体或群体乃至社会对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与意义的体悟、指认和选择问题,因此,只有在思想的层面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负性情绪的症结。因此,在思想咨商中,技术性的分析手段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意义指引”之“顶层设计”的功用,否则,思想咨商将会陷入繁琐的语义或情绪的丛林而难以获得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解惑效果。马克思思想之所以具有良好的解惑效果,与其引领世人认识世界、认识历史、认知自己、认识未来之意义和价值指向是分不开的。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把“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己的完美”[3]2作为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始终伴随着马克思的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上述几个思想解惑的个案中,马克思的这种意义情怀同样饱含其中。比如,消解资本生成悖论是出于对贫苦民众和工人阶级精神和肉体痛苦的同情;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不忍“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物化”和“孤立”[15],而共产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所陷入的“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的困局的开解,是对人的自由、自觉活动与其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怀。这里,马克思思想给我们另一启示是:思想咨商不可能“价值中立”。

(三)要以“共识”方式解决群体思想困惑

在思想的要素和结构中,“情”和“意”,即情绪、情感与情结,意识与意志等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是思想的构成要素,也是外显思想的重要的表达形式,所以,在个体思想咨商中,平复情绪、了解情结、达至“共情”,形成意识、坚强意志等是十分重要的咨商路径,咨商师与求助者之间如果能够产生“共情”将更易于发现思想症结、消解思想困惑,但在群体思想咨商中,个体的具体独特的情感、情绪、情结乃至其意识、意志和态度倾向等很难得到特别关注,只能抽离其个性而在群体之“一般”的层面考量其共性的问题。此外,群体思想困惑究竟能否化解,还要经得住群体的集体理性的追问。马克思思想所具有的群体性、时代性、历史性的解惑效果启示我们:化解群体之共性问题的重心不在于“共情”而在于“共识”。只有以科学的、充分的道理说服人,才能真正开解群体思想之困惑。

马克思思想解惑的效果已为历史所证明,其中的个案有的已成历史,有的仍在发挥作用。温故马克思的解惑思想,除了对我们开展思想咨商活动具有方法论的启迪之外,还有另外一层特殊的“意义”: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期,思潮迭起、价值多元、文化多样,这在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更多色彩和滋养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时代性的思想冲突和困惑。既然群体的或时代性的思想困惑难以通过心理共情的方式获得解决,只有通过价值共识或意义认同的方式获得解决,那么,要解决思想咨商之当代中国式问题[16],就必须要深刻挖掘马克思思想的咨商解惑资源,构建适应时展的科学而且丰富的思想咨商理论,同时还要树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唯有在理想信念方面获得了普遍认同,在咨商理论方面得到了普遍理解,在价值观层面获得了普遍共识,作为时代性的中国式思想问题才有可能获得真正完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习胜.思想咨商的示例与理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视角[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3]伊林・费彻尔.马克思:思想传记[M].黄文前,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3.

[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9.

[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033-1034.

[7]郎咸平,杨瑞辉.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改革:前言[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7.

[8]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M].李修建,张云江,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9]R.尼斯贝特.个人主义[J].李肃东,罗梭永,译.哲学译丛,1991,(2).

[10]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25.

[1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38.

[12]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65-69.

[1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4]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6.

第4篇: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范文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状探析

几年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借防腐反腐之风,席卷全国。其工作范围涵盖国土,财政,卫生,教育……诸多方面。可以说,只要涉及到政府资源,都属于它需要“融合”的范畴。

这是一个充满巨大想象力且充满诱惑的空间,但同时又是一个让人犯愁的范畴。机构的定位,人员的分配,制度的设置,几乎在所有节点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都面临着或大或小的问题。甚至也不乏唱衰者。

但这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提出它的问题,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我们秉承着尽量客观的操作方式,来还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现状,以及探讨这些原有平台的“融合”之术。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专题,和财政既有关系,又关系不是那么紧密。

公共资源是政府的重要资源,公共资源的交易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行使好了职责,可以实现交易优化,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行使好,则有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权钱交易等等。

目前,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在全国各地开始慢慢展开,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负责公共资源交易和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是公共资源统一进场交易的服务平台。

其工作内容包括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疗用品采购、司法机关罚没物品拍卖、国有文艺品拍卖等所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等。

基于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成立,可能意味着政府资源和部门事权的重新整合,政府理财模式的重构,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根据财权与事权的分割,如果财政做的更多的是“理财”,那么这一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立,可以说是政府的“理事”行为。

本专题至少需要解决几个问题:该机构如何设置?谁领导?如何运行?

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改变政府理财的模式?

解惑之一:机构设置

按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涵义,它包含了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疗用品采购、司法机关罚没物品拍卖、国有的文艺品拍卖等所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部纳入中心集中交易。

一看便知,它的工作内容涉及到财政、国土、卫生、司法等机关。

那么,它“归谁管”?

经过记者的了解和调查,情况五花八门。由于各省市(县)原有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不统一规格,有些地区甚至没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存在,因此更多的是按照“哪个原有平台大,就基于哪个平台”的想法来发展。其中按照管辖论,分为纪委牵头单设机构,原有机构(政府采购中心,财政局政府采购处、招标局等)扩张等方式。在此基础上整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项目投资交易中心,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的国有资产转让信息服务中心(矿业权交易中心)等一些行业内分散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或机构成立的。

据了解,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并不增设过多的财政供养人员,而是利用原有各分离交易平台人员来组成新的平台。而在此过程中的建设资金,由各级财政拨付。其他省市多数如此。一些原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地区,也有利用原有场地作为新交易平台建设用地的。由于新交易平台工作较为复杂,人员较多等原因,需要办公地点也较大,一般县级都要在1000平方米上下。现有的建设模式一是整体改革类型(独立新建),二是改造升级类型(在原有有形建筑市场基础上改造),三是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共建(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场地)三种建设模式,各地通过实践又提出第四种类型既依托银行共建的模式。一些地方财政对记者表示,纯新建设施对财政预算的压力也较大。而一般政府要求建设任务在一年到两年不等,如此“着急”,也对一些地区的财政预算造成了客观上的影响。尤其是某些贫困的县级财政。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许多地区的中心还都在建设中,甚至是在筹划中。

除开建设费用不谈,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对原有部门事权的一次巨大震荡。

解惑之二:领导和运行

现有的资料显示,新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至少与原平台的行政层级相等。在我们的了解中,大多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由当地纪委主管,由当地党政一把手(二把手)挂帅,由上级党政机关副职督导的形式出现。

当然,这里说到的领导,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监督权处于谁的手中,第二层,是实际项目的领导权在何处。由于第二层属于实际运行层面,我们先来说第一层。

以河南省焦作市提供的资料为例,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始建于2010年5月5日,是我国较早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省市之一。该中心为直属市政府管理的正县级全供事业单位,这与一些直接受市纪委管辖的中心有所区别。其实施的是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模式。这也是许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用的模式。

那么要解决的第二层问题,就要看在运行中,该中心是否独立?

这是一个多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难以回避的问题。目前,大多在建成投入运行的交易市场仍然是以各行业“入驻式”运行模式,各业务部门交易行为各行其事,分而不离,“换汤不换药”,权力和利益关系隐形存在,行政干预难以杜绝,同体监督依然存在,甚至为权力寻租披上了合法外衣,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离、规范运行”。

这是可以预见的现实,但也是这个新成立的部门无法逾越的障碍。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整合规范共易流程、优化流程设计,形成统一、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以及交易流程“八统一”的原则,意在打破行业壁垒,排除阻力干扰,变分类交易管理为流程交易管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有一定困难。湖南省某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处工作人员表示,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做了和不做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迟迟未成立。

原河北省财政厅科研所所长武永义表示,财政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党政一把手的推动。其中涉及到更多部门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牵扯到更多的,更深层的利益联系。

解惑之三:政府理财模式改变

毋庸置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起点是好的。从廉政建设来说,它给制度反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从财政制度来说,它让政府的每一分钱花的都更加透明公正;从市场调控来说,它让更多的市场因素介入到了政府理财当中。

那么它对政府理财的模式会有哪些改变?其一,问题还是在于财权与事权的同步交接上。河北省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新平台的建立,往往面临着原负责单位领导“事情你们做,给钱我点头”的尴尬局面。许多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也如此。那么何时能够在各方努力下理顺原管理部门和现有平台之间财权和事权的共同交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才不会落为一句空谈。而据我们的调查了解,仅有极少数的地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达到了这样的要求,而且在主管部门的强推背后,还需要承担其他部门巨大的“人情风险”。

第5篇: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范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纪实 齐抓共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早在198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依托思想政治教研室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室。20世纪90年代初,心理咨询室发展成为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先后完善、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细化了职能部门和基层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职责,规定思想政治教研室、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宣传部、校医院等单位都要根据部门工作的不同特点承担相应任务,并在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负责全校的年度工作规划、日常工作的协调落实。各基层学院还在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内设立了“身心健康辅导站”;学生公寓楼内的团支部成立“心理健康互助小组”,广泛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 2003年,学校成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学校”,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干部、骨干开展规范、系统的心理学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学生干部和骨干580余人。 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每到新学年,凡是跨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门的新生,都会收到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编印的内容涉及“环境适应”、“宿舍生活”、“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独立理财”、“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大学生活20个怎么办》小手册,解答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容易引发心理困惑的问题,把校园里的心理健康教育送到了大学生心里。 对大二、大三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开设“学习心理”、“交友心理”、“创造心理”、“恋爱心理”、“情绪困惑和心理障碍”、“心理调适方法”等专题讲座。 对毕业班学生,则紧扣“辉煌人生”这一主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职业规划、择业心理调适、职业心理准备、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向社会。 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园,你可以看到橱窗、板报上开辟的心理健康专栏或专题,部分学院和学生社团自己创办的心理健康刊物。在学校还开通了心理健康专业网站——心灵驿站()。 每年举办一届、为期一个月的“快乐生活在西电大学生心理健康节”,邀请省内心理学专家举办心理健康系列讲座,放映心理健康系列影片,开展大型心理咨询等活动,吸引了半数以上的学生参加。 便捷有效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该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把“普查建档”、“朋辈互助”、“身心健康辅导”、“心理沙龙”、“团队训练”、“心理咨询”、“心理诊疗”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工作环节,为存在心理困惑和心理疾患的学生架设起健康成长的“绿色通道”,形成了一个便捷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每年9月,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要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存在心理困惑和心理疾患的少数学生分层次进行服务“跟踪”。 分布在教学工作区和学生公寓楼的21个“大学生身心健康辅导站”,承担着为一般心理困惑学生提供咨询服务的任务。辅导站成立以来,已累计为15000多人次的学生提供了心理健康辅导。对于中度心理困惑者,由心理咨询中心组织面谈。对于严重心理问题者,如心理咨询中心解决不了,则及时转介至校医院的心理诊所或专业精神卫生中心。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普查建档到筛选高危人群,从朋辈互助、心理咨询到专业心理治疗,从学生公寓的心理健康互助小组、身心健康辅导站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联系紧密、反应迅速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用真诚和热情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烦恼。据统计,在2003年,校咨询中心共预约面询859人次。

第6篇: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范文

企业规模的困惑。企业做不大、涉及业务不广不行,但是当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后往往又存在着渠道分崩离析的危险。

用人的困惑。家族化管理的民企往往通过血缘关系和朋友关系为纽带对企业进行控制,而企业要发展就要挣脱家族化管理的牢笼。在“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之间,企业家难以抉择。

管理上集权和分权的困惑。企业的发展需要外部资本的介入,而让企业走进资本市场从而获得外部资源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企业控制权的分流。

……

随着困惑越来越多,企业在初步积累了行业经验和财富之后,往往由于缺乏权责明确的组织管控体系和运行机制而陷入发展的“瓶颈”,始终处于“长不大”的状态,外在则表现在企业管控处于无序局面中。比如:

长官意志。企业的大小事务基本都由老板决策,公司的规章制度很难得到遵守,老板是第一权威。

突发失控。在没有充分预防和应急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了突发事件,且发展到短期内难以解决和控制的状态,给企业造成较大的人事、财务或声誉等方面的损失。

忙于救火。老板经常需要处理一些本属于下属部门职责的“非常情况”,而这些突发状况实则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或流程来得到控制。

企业管控的无序局面也正是处于成长阶段企业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掣肘。企业总部管控职能的空心化、总部和下属机构职能界定不清晰、企业总体管控职能不够成熟给企业运作带来很大风险;企业对下属机构的管控范围、管控机制和手段及管控效果不进行跟进,造成对企业财务、人事、行政、信息等资源管理上的失控,导致发展战略上的错误决策,等等。要走出企业管控无序局面,破解企业管控之惑,就需要深谙管控中要遵守的原则。

第一,责权要分明。当你去管控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企业的时候,你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有哪些人来对这件事、这个部门负责,负哪个方面的责,负多大的责?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何让三个和尚有水吃呢?这就要首先明确是谁来挑这个水,什么时间去挑水,明确管控系统中执行人的权责。

第二,做事讲依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标准和规则。决定让一个人来管控这件事、这个部门、这个企业,你的依据是什么?而他在具体管控时,又是依据什么来做决定、做计划?这些标准和规则是你在管控之前就必须制订出来的。

第三,措施要得当。如果今天你已经确定了由谁来挑水,什么时间挑水,接下来你就要确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挑水,需要哪些工具,在挑水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什么才是关键?措施是保证管控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环节。没有措施这个巨大的后盾做依托,任何责权和依据都只会是一个外表包装精美的空心球而已。

第7篇: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制度委托会计信息

一、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工作目标定位的不明确

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都制定了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规范,以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不仅直接涉及会计规范的价值取向和会计方法程序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会计目标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在规模、组织结构和资金来源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导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是以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为背景制定的财务会计规范,与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和资金运行的模式差异较大,再加上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研究和制度建立上的缺位,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不可避免地陷入选择适用性财务会计制度的困惑。

财会人员的双重受托责任,源自于委托关系,他要求财会人员同时维护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履行核算控制和监督经营者的双重责任。按照我国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企业、个体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均属中小企业之列,他们中的大多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却浑然一体,企业所有者自行管理企业,也就是企业不存在委托关系。财务会计人员只接受所有者委托,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无偏离原定的企业目标,确保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此时,却仍要求财务会计工作代表利害关系各方,保证为所有利害关系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实践证明是不现实的,这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又一困惑。

中小企业在会计制度方面正面临着漠视相关法规和制度,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同时还存在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小企业老板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必要的投资,聘请高质量的会计人员,会计出纳必须严格分人管理,控制资金风险。

二、针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不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财务会计是以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导向的,虽然财务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经营者用来评价企业经营情况,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参考,但由于经营者是企业的“内部人”,掌握着财务信息的生产和供给的权利,他们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从自己的决策需要出发,直接从企业取得比财务会计报告更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如果以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需求为主导,则企业会计所披露的范畴就不再仅局限于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还包含了管理会计等内容,不仅可提高会计信息的提供成本,更重要的是还易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第8篇: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范文

要不要扶持

在认识和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公共财政关系问题上,当前面临着困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是否要扶持经济发展,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我国已确立了市场经济的目标,企业已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转向公共服务上来。而财政部门公共财政的目标也逐步贯彻实施,支出的重点应转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何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多年,政府不该再干预企业的经营发展,财政一般也不应该给予企业直接的优惠与补助。

另一种看法是:政府调控经济要有政策,财政部门一直表示要支持经济发展,手头没有东西,怎么样支持,谁相信你。如果我们没有政策,别人有,我们的经济就会落后。再说,政策毕竟是引导性的,相对于企业的贡献是小数,以小换大,何乐而不为?这也是培植财源、壮大财源的需要。

要正确看待这一问题,确实较复杂。笔者认为,我们目前处于特殊时期,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政府职能尚未全部转变,企业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水平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财政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有必要发挥对经济(产业、行业)的引导、扶持和促进作用,这也是公共财政的职能之一。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样也有通过优惠、补助政策对经济进行引导、扶持和干预的先例。

钱少怎么扶持

可以这么说,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但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资金逐步转移到满足公共需要上,不可能有大量资金投入。关键是把握好扶持什么样的产业和企业,怎么样扶持。

首先还是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这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服务业、外向型经济等原则,制定各项奖励政策。其次,结合本地的实际,鼓励扶持主导、支柱产业(或者说传统产业)的提升和调整,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帮助企业走出去,财政扶持政策还是要把做强做精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财政部门怎么扶持

从这几年出台的政策来看,实际操作有时会与大政策相抵触。财政部门如何既能落实当地党委政府的意图又不超越大政策的底线,笔者认为工作要提前介入,在参与政策的调研、制订、兑现过程中,要着重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明确财政的职能,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确保财政资金不“缺位”,不“越位”,营造公平环境,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推进企业发展。

二是要充分注意财政资金使用的成本效益。财政资金扶持的产业、企业、项目要选择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评价其成效。既要分析财政投入的数量,也要评价投入对象贡献率,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合理判断政策的合理性、科学性。

第9篇: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范文

古生物化石的珍贵程度众人皆知。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不法分子开始了破坏性地挖掘,同时参与倒买倒卖化石,大多数更是通过走私流向了国外。

在海关近两年查获的案件中,涉案化石数目及珍贵程度相当惊人,但目前所发现的古生物化石走私情况可能不过是冰山一角。仅以孔子鸟化石为例,流失到美国的就有一百多件,而中国国内馆藏的不过才二十件。

面对愈演愈烈的古生物化石走私,缉私部门却遭遇了不少难题。

首先,古生物化石的法律地位难以界定。现行刑法在“走私罪”的具体10项内容中并未单列“走私古生物化石罪”。目前司法实践中对走私古生物化石的行为都是以“走私文物罪”加以定罪量刑的,但化石不是文物这一显而易见的“致命伤”,给惩处此类走私行为带来困难。

其次,古生物化石的定级存在困难。化石在科学分类上不归属于文物,所以《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无法适用。目前国内只有《辽宁省古生物化石定级标准》的省级标准可以借鉴,而辽宁省的标准具有区域特性(主要针对辽西本地的化石品种),同时,这一标准缺少相应的权威性。

第三,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2002年7月国土资源部施行《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2003年6月国家文物局、国土资源部又联合发文,就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分工。但这一办法更注重规范化石的挖掘开采,而对倒卖、走私化石等情形未在法律责任中作出规定。

我个人认为,针对近年来古生物化石走私越演越烈的现状,为防止国内有限的化石资源进一步遭到破坏,必须填补有关古生物化石走私中的法律真空。立法机构应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古生物化石的法律地位,解决古生物化石走私、倒卖案件中的法律问题。同时,国家应制订统一的古生物化石鉴定定级标准,使相关部门的鉴定结论更具法律依据。

(苏州/龚震)

医疗改革的合力

杭州退休女医生赵华琼,本着让农民工看得起病的心愿,自己出资开办了一家民工医院。医院开张后颇受民工好评,但却屡遭卫生管理部门的“刁难”。

这事乍一看,似乎双方都有理。赵华琼提供低价医疗服务,让穷人看得起病,堪称善举。而卫生管理部门“依法办事”也无可厚非。作为民间医院,硬件设施必然存在不足,监管部门加强管理也在情理之中。

在两种正义的交锋中,行政力量显然占据优势,而个人义举则逐渐败下阵来。这家深受民工喜爱的私人医院在重重压力之下,生存维艰,一旦关门,那些瑟立在寒风中的进城务工农民又将走上有病看不起的老路。

说到底,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的医疗体系该如何发展。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但看病难和看病贵似乎也在同步深化。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向大城市和好医院集中,而能够享受这些优势资源的患者也越来越向一小部分人集中。

由于参保的不同,患者被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其中最苦的就是那些尚未被纳入医疗体系的广大农民,他们或深居乡下,缺少像样的医疗机构;或务工在城,高昂的医疗费和药费同样使他们难于就医。

卫生部长高强前不久曾表示,我国将继续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逐步改变医疗服务体系基本由公立机构包办的状况,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真正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筹资发展的格局。

我国人口众多,由国家把全民的看病问题一手包起来是不可能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医疗卫生事业中来,发展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使资源能够做到均衡分配,这一思路显然是正确的。但仅有正确的改革方向是不够的,同时还应有一个有利于社会资金参与医疗事业的宽松环境。

赵华琼筹办民工医院,尽管规模不大,但其行为本身已经构成了民间资本进入到医疗事业建设中来的事实。虽然硬件方面有所缺陷,但其行为本身是需要加以鼓励的。

民工医院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医疗改革的未来。医疗改革的顺利开展,需要的是不同力量的合力。当公共管理部门缺乏现场救助的力量,它所应该做的是,鼓励和扶持另一种能够惠及百姓的力量,使其不断发展壮大,而非东风压倒西风的交锋和二者的消耗。

(新疆/肖青白)

不要“官八股”总结

文山崛起,会海泛滥,久治难见其效,并非纯粹药不对症,关键是缺乏猛药。比如年终岁末,各类总结风行机关,明知是一纸唬人的玩意,可总也舍不掉。

总结风行于各级机关,归根结底跟“官八股”的市场巨大有关。所谓“工作做得好、不如总结写得好”。按说,作为年终总结,除了汇报各项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外,更为重要的是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还要弄清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实实在在的教训,这样才能做到所谓的“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利再战”。可实际上,现在的各式总结,大都是优点说足说够、成绩一点不漏、问题笼统瞎凑,至于教训,既然没有发生过失误,又何来教训?这种下级关起门来编总结、上级根据总结论优劣的通病,才是长期以来总结风行、文山崛起的真正原因所在。

因而,要端正官员作风,提高机关效率,首先要废除那些代表“官八股”的年终总结!废除多年一贯的总结,归纳起来,有如下优点:其一,减少了弄虚作假者赖以支撑的吹牛擂台;其二,清理了官僚懒虫滋生的沃土;再者,减轻了基层负担。

总结作为弄虚作假和赖以生存之载体,任其生存和敷衍,着实弊多利少。若上级需要了解基层实情,理应另辟蹊径,而没必要抱残守缺,通过那些所谓的总结去雾里看花。

(新乡/周士君)

解惑的列侬

25年前的12月8日,一个名叫查普曼的25岁疯狂青年用四颗罪恶的子弹结束了约翰・列侬40年辉煌无限的音乐人生。

在披头士引领时尚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经济发展黄金时期,但绝对财富的积累并没有改变幸福“奢侈品”的属性。美国的问卷调查显示,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声称自己“很幸福”的人始终保持在30%左右的低水平,而声称自己“并不幸福”的人几乎没有任何比例的下降。

行为经济学给这一经济困惑提供了一些解释:从效用的“主观性”出发,人们的财富幸福感大部分来自于鹤立鸡群的“比较”。较之绝对财富,相对财富的增加才是幸福增加的真正原因。不管收入的具体数字是多少,只有和同类人相比是高的,才会感到骄傲和幸福。但遗憾的是,在任何一个社会阶段,处于同行业顶层的人数总是有限的,这种“相对财富地位”的稀缺使得财富幸福本质上就不可能普及。同时“相对财富说”也使得追求财富的竞争本身就是一个“零和博弈”。这一“零和博弈”中同时还包涵着老鼠赛跑式的紧张和疲惫。

披头士乐队传达和宣泄了经济困惑,经济学解释了经济困惑,但他们都没有给出走出困惑的答案,这个任务留给了列侬。1970披头士乐队分崩离析之后,列侬在爱妻大野洋子的支持下走上了孤独而自由的音乐个人之旅。

列侬在他的音乐中宣扬着爱、平等、和平和自由,而这正是治愈财富“忧郁症”的良药。经济学在经济困惑面前的无能为力要归因于经济学的基础性理论哲学:个人效用最大化。这种理性的利己主义虽然为一整套行之有效、精密绝伦的市场运作体系提供了支撑,但并不能给精神世界的丰富带来过多帮助。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单的财富幸福显然并不能满足人类的全部需求,此时利他主义指导下对和平的畅想、对平等的追求、对自由的斗争、对爱的付出构成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来源。

(上海/程实)

博客的新泡沫

博客(BLOG)即网络日记,最近突然火爆起来,原因是某门户网站搞了个博客名人秀,畅销书作家、演艺界明星、文化界精英,诸色有头脸人物皆被拉来一“博”。

2005年中国博客数量从年初估计300~400万个、占全球10%左右,一下子在年底“猛增”至4000万以上,达到中国网民(CNNIC在去年6月底统计数据是1.03亿)38.83%比例。虽然个人撰写博客的初衷并非出于商业目的,但因博客快速聚拢超高人气,从而可能蕴含的商业价值还是被人们发现和认同。如此巨大的商机虽令人艳羡,但深思一下,其中还是有很多难解的问题。

目前来看,任何一个博客网站都无能力从经济上、法律上对众多博客进行管理。如果能够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又将悖离博客的自由精神,从而丧失博客客户。这样左右为难的局面,短时间内还看不出解决的方案。

此外,风险投资也存在不确定性。第一波互联网泡沫洗劫后的第四年,风险投资家们似乎忘记了伤痛,2005年蜂拥中国,但风险投资在中国问题重重。基于中国目前缺乏扶持风险投资与直接投资的法律基础,很难说风险投资家们不会重蹈覆辙。

内耗之殇也不可避免。博客网站内部的洗牌和大型门户网站的扩张使得博客网站前景不明。博客网站的勃兴之年也是其内部人员的利益相争之时,新浪网的博客秀的背后是利益的驱使,但如此巨大能量的聚集,隐藏的危险在于“垄断后的控制将有悖于互联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