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财务风险课程教学范文

财务风险课程教学全文(5篇)

财务风险课程教学

第1篇:财务风险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财务素养;创业;高职学生

一、高职学生创业财务问题现状

(一)高职学生创业中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高职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外部财务风险与内部财务风险。复杂多变的外部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大了创业活动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势必给创业初期的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同时,高职学生由于缺乏企业经营经验和财务管理经验,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主观决策现象,缺乏科学性,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创业初期,创业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资金管理权责不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也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中忽视财务素养教育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中财务素养教育培养模式落后,课程体系不系统。近年来,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创业教育大大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然而,高职学生财务素养教育培养模式落后,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科学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比如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对非财会专业学生开设财会课程,或者仅仅将财会课程单纯的作为选修课程或者辅修课程。财务素养教育局限于概念层面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讲授,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严重影响学生对财会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让学生意识到财务素养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高职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和创业活动密不可分,彼此融合。财务管理在创业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创业准入门槛不断降低,高职学生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和困难认识不深入,尤其在创业初期,由于缺乏经营经验、创业经历和基本的财务知识,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短板,高职学生不免会置身于财务风险当中。高职学生创业阶段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对财务知识的系统学习,对财务风险缺乏全面的认知,从而对创业活动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预防及应对能力薄弱。

二、财务素养教育在高职学生创业中的作用

(一)财务素养教育是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素养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坚持需求导向原则,社会和国家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创业教育与财务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依据。以创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创业教育和财务素养教育融合进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理念和财务管理意识,为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促进财务素养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也体现了高职学生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二者有机融合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有利于推动创业相关理论知识走向市场和社会,将创业相关理论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有利于实现财务管理知识与创业知识耦合联动,使财务管理知识更加直接高效地融入创业活动,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有利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积累人力资本。

(二)财务素养教育可以提高创业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

创业者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和发展规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财务知识是创业者必备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金规划与预算、资金的筹资与融资、资金的运营与控制、纳税筹划、盈亏分析与分配等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无不需要创业者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具备一定的财务素养。据数据显示,国内外大多数企业家都系统学习过财务管理、公司理财、财务分析等相关财务核心课程。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通过财务数据体现,是创业者进行经营决策分析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加强和重视高职学生的财务素养教育,提高创业者的财会素质,从而提高高职学生创业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地保障和支持。

三、高职学生财务素养教育提升策略探究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财务课程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模块课程体系、加强高职学生财务素养的培养。随着新技术、新场景的变化,未来技术模式下人才培养理念也亟需发生改变。以财务素养养成教育为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财务理性思维能力;分层分阶段完善财务课程体系,探索财务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综合性财务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具备财务素养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将财务素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财务课程嵌入创新创业课程,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财务管理经验

产教融合已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将企业优势引进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和锻炼机会。高职院校与企业通过资源配合,建设教学工厂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既面向校内,让学生真项目真做,了解企业的真实业务场景;又面向社会服务,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大财务管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财务信息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云财务教学模式

“互联网+”为创新教学手段提供了技术支撑,围绕云财务特色,以财务认知平台、财务实习平台、财务实战平台为手段,创新财务课程教学手段,提高高职学生财务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运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发挥微课、慕课、弹幕教学翻转课堂以及手机课堂等新颖教学方法的优势,实现教学方式自主化与个性化;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中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更加直观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深刻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运行过程中财务操作流程有更强的专业基础,这将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创业就业的竞争力,增加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念萍,唐锋.基于“双创”理念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3):91-93.

[2]李克红.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财务会计,2017(1):55.

[3]王运陈.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教育,2017(4):114-118.

第2篇:财务风险课程教学范文

模糊数学理论的基本概述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过程中,许多事物都存在模糊的概念,对于涉及模糊概念的实际问题往往需要进行定量分析,模糊数学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工具。模糊数学是一门现代应用型新兴数学学科,也是一种研究不确定性以及模糊量变化规律的数学方法,它把数学应用范畴由确定性领域扩展到模糊性领域,近年来在医学、农业、化工、生物学、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模糊数学可以通过对事物特征进行系统化、清晰化描述,很好地解决认识模糊、难以明确以及无法进行总体性评价的一类问题,而运用模糊数学对风险问题进行评估,主要是将模糊数学专业知识作为理论依据,以此把定性问题转变为对应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最终使事物整体能够获得一个客观且科学的总体性评价。

农化生产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资金通常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为增强经济效益、扩大生产规模,许多企业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资金。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相互竞争激烈,发展行情瞬息万变,企业财务资金能否带来实际效益存在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企业筹资在可能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从而产生了财务风险。企业发展过程中造成财务风险的成因有许多,对于农化生产企业而言,财务风险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风险。大部分农化生产企业投入资金有限,在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的前提下,盲目投资可能会导致发展计划功亏一篑,此外,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短期内无法达到一定的收益标准可能会导致资本撤资、企业资金外流等情况发生。二是筹资风险。受市场环境和经济水平限制,许多农化生产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复杂且难以获取长期融资,这样容易造成负债率较高、偿还压力大,进而引起较高的偿债风险。三是回收风险。农化生产企业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较大,但由于农业生产周期和投资回报期都偏长,易于受到自然灾害、市场环境、大众消费偏好等外界因素影响,从而对资金回收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农化生产企业要想实现较为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财务风险评估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模糊数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第3篇:财务风险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创业教育;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当普遍,比例高达20%—30%,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大学生财务能力欠缺,影响了大学生成功创业。在大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今天,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应用课程,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下产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新形势下时展的需求。为满足创业教育需求,我国一些学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如案例教学模式有吕洪雁(2006)提出的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姚丽琼(2011)提出的“合作性学习模式”、蒋敏周(2011)建议将大学生理财创业计划作为实践教学案例引入到财务管理教学中;宋小萍(2011)和闫华红(2013)提出了ERP沙盘模拟教学模式;蒲林霞(2013)认为,CDIO工科教育模式也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王璐(2011)提出了问题探究性教学模式。

一、财务管理课程与大学生创业的关系

(一)增强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意识缺乏是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大学生缺乏筹资分析能力、融资能力差、缺乏投资分析能力、忽视内容部资金的管理与循环等。财务管理课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资金的管理、掌握和运用财务管理活动的四个方面,即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

(二)财务管理内容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全过程

大学生自主创业从启动资金的预测到利润的分配、从成本的核算到风险的控制、从财务报表的分析到企业经营的决策,每项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同时,财务管理也延伸到企业的每个角落,大到整个企业,小到每个员工,每项经济活动都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指导、约束和审核。

(三)提高了大学生财务管理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获得和使用资金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能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创业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财务管理问题。

(四)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了保障

大学生创业是否成功直观体现在财务成果上,财务成果是所有创业活动综合的结果。创业要成功,就要保证经营决策正确、经营要合理、风险能控制、产品要畅销、企业制订的计划能贯彻、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财务管理课程,了解和应用相关财务指标进行控制和考核,为大学生创业成功提供了保障。

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能力表现分析

(一)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意识

据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2%—3%,即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浙江省,成功比例也仅为5%左右。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多样,但主观原因是缺少创业应具备的财务管理知识,特别是一些非财经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财务计划和财务风险分析较少,甚至没有,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最终因财务问题导致创业失败所占比例居多。

(二)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环境分析能力

财务管理环境分析能力无论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还是企业管理都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初创业者,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环境分析能力,主要表现在缺乏金融市场与企业理财活动关联性的分析能力,如获取资金的筹资能力、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的投资能力和长短期资金的转化能力等。财务管理环境分析本身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它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需要的知识多,也有很强的“艺术性”。

(三)现金流观念淡薄

许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不是项目选择不好,而是片面追求规模,不顾自身经济实力,盲目投资,对现金流管理不重视,现金流观念淡薄,最终因资金链条中断而导致创业失败。具体表现在只注重销售、不注重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存货等短期资产的管理不重视、对已有现金流缺乏规划上,造成现金多余或不足。

(四)财务核算缺乏精度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和会计标准体系,会计账记录简单或记录不清,漏记、错记现象严重。这表现在成本核算不够准确,将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列入成本项目,个人和家庭其他来源的收支与创业投资项目收支混淆;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财务分析;对短期资产的管理没有周密计划,随意安排,影响资金流的周转效率;不注重筹资成本的核算,筹资方式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等方面。

三、创业教育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适应大学生自主创业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及应用的需求,培养适应创业需求的创业型人才,本文提出建立三维一体的高仿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

(一)重新设定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理财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这一笼统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过程中常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实际培养出只会解释问题而不会实际解决问题的财务管理者。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创业型人才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应将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的设定通过设立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将财务理论知识和方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枯燥的理论通过实际问题直观呈现出来。能力目标包括环境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并具备对环境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能独立思考、吸收和运用新知识,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素质目标包括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基本素质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专业素质是作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二)优化教学内容

当前大多数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仍沿用传统的框架,即财务管理目标、货币时间价值、筹资方式、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投资决策、营运资本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分析。为适应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首先,结构上需要调整,如将投资决策可以放在货币时间价值后讲授,有助于学生对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解,财务分析较综合地体现了会计学的知识,可以将它放在投资决策后讲授;其次,教材内容要更新,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如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一个趋势是物流融资,但教材仍未将其纳入融资内容,讲授时不能仅仅介绍一些大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要考虑到创业初期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介绍更符合它们的融资方式;最后,注重相关知识的联系与补充。如在讲授项目投资时,可以联系会计中的收入成本、折旧等知识,讲授资金成本与资本结构时联系增加利息与企业利润、所得税间的关系等。同时,学生创业除财会知识外,还涉及创业教育学、市场营销、管理会计、经济法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虽然部分课程会单独开设,但在讲解相关问题时要适当引导学生回顾或补充,这样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注重行动导向型的高仿真演练设计

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主要是灌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为培养创业型人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合作性学习”模式,设计以行动导向型的高仿真演练为主的教学策略。为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单独完成创业的前期工作,如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财务计划和风险分析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的良性循环。其次以“合作性学习”模式作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构建4—5人的创业团队,以模拟企业为载体,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竞争经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培养不同环境下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经营思维能力。最后,根据前两个环节的综合表现,指导优秀团队申报学校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真正实现教学—经营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完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设计的内容要以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为基准。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为载体的,要确保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因此需要对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梁俊杰.论财务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企业中的重要性[J].大学教育,2013,(22).

[2]单晓琼,娄钰华,吴艳青等.大学生创业影响因子与创业失败研究———基于166位创业失败者的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

[3]吴从慧.基于创业计划的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

[4]刘淑华,孙险峰,孙志梅.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完善[J].财会通讯,2010,(31).

[5]王璐.基于创业教育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2).

第4篇:财务风险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大智移云;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1《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大智移云”背景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脱节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会计的基本职能由原来的核算、监督逐步向数据分析、经营决策转变。目前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简单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系统软件的简单开发与设计过程以及其功能,重点讲解在系统模块的原理与使用。在讲授的过程中,一般以用友、金蝶等常用的财务软件为基础,通过演示法使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具体应用,多以模块讲授与实验为主,对于财务分析、财务预测与决策的综合性实验较少。“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更多的是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很多会计的职能将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而未来的会计人员则需要具备财务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预测、决策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简单的软件操作,无法理解信息系统中数据传递间的逻辑关系,很难适应“大智移云”背景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1.2缺乏与“大智移云”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等理论知识较少,因此,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在这方面比较欠缺,使得其在教学的过程缺乏理论支撑,只是将软件的运行原理作为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另外,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除掌握基本的操作外,更应该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深入掌握相关理论,更关键依赖在于教学软件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高校一般采用的是用友或金蝶K/3财务软件的教学版,但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较快,一个软件一两年就会换一个版本,往往新开发出来的软件,功能较前期更强大,信息化程度也更高。虽然这些新开发出来的软件能满足目前教学的需求,但是每次的升级费用较高,大多数高校为了节省开支,仍然使用旧版本的软件,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并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实训;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数据涉及企业的机密,一般企业也不会让学生到每个岗位去实习,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盘点、资料整理等辅助工作,因此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3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更新滞后于“大智移云”时展的要求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与新技术结合最紧密的课程,随着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备会计学专业知识,同时要懂得计算机及信息化知识,在这个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相关知识,具备智能会计、财务共享及大数分析等理论基础。目前,具备这些知识、能力的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会计信息系统》的授课需求,大部分高校讲授《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师主要来自于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对计算机新技术的知识更新相对难以尽快适应。在上课的过程中只就业务流程进行演示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对“大智移云”在信息系统的理解不透彻,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法解决,难以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所学知识滞后于“大智移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

1.4教学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重结果轻过程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挥。而在考核时,则侧重课本知识点及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一般情况下,采用固定的案例进行期末考核,并且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进行合理的评价,无法全面反应学习效果的真实性。由此导致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重结果轻过程,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

2《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措施

2.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除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会计核算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对数据的采集、储存、加工处理,从而输出对财务决策有用的数据,并且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应局限于基本的信息系统设计与操作流程,需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增设与计算机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结合企业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探索理论创新。

2.2充实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搭建课程实践平台

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财务机器人可以代替会计人员进行高效的处理会计核算、报销等基本的会计业务,会计人员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原先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构建适合新技术发展的信息系统理论体系,将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不断完善、优化。具体来说,为了适应会计人员的职能的转变,应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理论相融合,构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理论教学体系。搭建课程实践平台,一方面,在加强维护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应用本地虚拟技术,安装虚拟机软件。通过安装虚拟机,提供软件系统环境,可以让学生练习相关的操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虚拟技术搭建虚拟云桌面,通过云桌面连接,学生就可以完成学习与练习。另一方面,应用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作。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既可以将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人才引入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从而让学生在与企业合作的教学的过程中接受新技术、激发新思维,提升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效果。

2.3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推进的时代,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地更新。高校必须加大对授课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教师在需要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时期,能够有机会参加新技术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全面的拓展。在“大智移云”背景下,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培训模式,分类实施,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既可以聘请其他高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及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本校的教师传授新知识和教学经验,也可以将教师送往到其他高校及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学习。另外,鼓励教师在授课之余积极参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2.4设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虽然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复习,使学生将前后所学内容串通起来,但也会有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学生抱着期末“抱佛脚”的态度,忽略平时的学习,只是到最后死记硬背,无法灵活应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考核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模式,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注重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成果的考核。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考核方式:理论部分的内容可以用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会计软件的开发设计部分,分成小组,让学生发挥个性化思维,积极创新,最后将自己的成果做成PPT,在全班汇报,各小组间互相评分;软件的应用部分,在班级开展竞赛,比拼对财务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教学平台,主题讨论,把学生的参与度,作为平时考核的形式之一,激发学生的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学生间的互相讨论,教师的点评,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在“大智移云”背景下,新技术的发展给会计工作环境带来了大的变革,会计行业正逐步向智能化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与信息技术结合最紧密的课程,高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模式应做出新的变革。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深入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的相关知识。同时,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推行“大智移云”的理论,结合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重新设置课程教学的内容,搭建多方位的实践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校在“大智移云”背景下,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祝扬.“大智移云”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研究,2021,(07):52-56.

[2]张嘉欣.“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3):77-78.

[3]高闻婧,范晨诚,徐克,等.大智移云时代下会计高等教育转型及人才培养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2):123-124.

[4]王曙光,刘伟乐,张子山,等.“大智移云”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能力构建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J].财会通讯,2021,(11):147-151.

[5]赵兰芳,黄嘉诚.“大智移云”时代提升会计人才胜任能力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1,(04):86-87.

第5篇:财务风险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会计学;实训室建设

引言

“互联网+会计”时代下,对会计的影响,主要有:(1)会计技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有了新的进步。随着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数据处理更实时、高效、集中、动态,会计业务核算更标准、规范、便捷,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技术的变革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2)财务人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在“互联网+”时代新兴技术的帮助下,使社会经济组织构建涵盖战略规划、资本运作、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价、预算管理、财务分析、预测与决策等较为完备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变为现实,也推动会计核算向企业价值创造、财务风险管控等为内容的管理会计转型。(3)“互联网+”为促进会计职能的加快转变提供了新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以“信息处理和提供”的会计职能进一步削弱,而以“信息的分析使用和辅助决策”的会计职能将得到增强,“事后算账”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因此,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训室要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基础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创新创业大赛”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

1“互联网+会计”时代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1.1经济市场的竞争压力带来就业形势的严峻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符合政务管理的要求,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业务、财务、税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熟悉民间审计模式的管理,那么具备与之相应的业务、财务、税务、审计都了解的高应用能力高素质院校毕业生就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一方面,毕业生数量剧增,据相关报道,我国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为870万人左右,再创新高,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企业却面临着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境地。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即“需要将学生放到企业中去进行锻炼和实践”,然而却很难为学生找到一个合适的企业以进行实践。如何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如何打造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1.2孤立的课程内容导致综合实训课程难以开展

会计专业课程在教学上均是以循序渐进的形式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安排,先行安排基础课程如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学等课程,再逐步进行专业课程的深入讲解。在授课过程中,均是一门课程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与训练,训练案例相互之间不具备勾稽串联,这就导致学生在完成综合性实训课程过程中,无法针对案例情况串联起各个课程所学的知识及技能,孤立性的授课教育导致综合实训课程开展效果不佳。

1.3以会计核算为主的课程教学难以适应现阶段人才培养

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以会计核算为主,在考测过程中,也将会计核算作为重点,从而忽视了专业人才在岗位中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判断、综合统筹等方面的内容。仅仅只会核算的会计工作者,无法深入了解岗位工作的前因后果,无法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及分析内容。在大智移云时代下,会计核算也正逐步被人工智能等取代,以会计核算为主的课程教学已落后于时代,人才培养应往复合型、管理型发展。

1.4顶岗实习环节的缺失导致锻炼效果不显著

顶岗实习应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会计岗位的职业技能的使用及职业素质的重要组织方式。现阶段会计顶岗实习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期间无法接触核心业务,实习行业多导致实习难管理、难指导,实习成效低等。因此在实习管理、实习指导、实习成效等方面,应利用行业企业的研发成果、合作需求等,不断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推进顶岗实习校企合作。

2“互联网+会计”时代下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训室建设目标

2.1满足教学需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应根据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要求,由简单—复杂—综合、抽象—仿真—真实,从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到提升学生双创能力,逐步建立一个由手工会计专项实践、会计信息化专项实践、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实训(ERP)、虚拟仿真财务综合实践、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等多个平台构成的专业性、综合性、逼真性、时效性的实践教学中心。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来进行动态调节,使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各类经济组织实际业务应用保持一致。通过实训室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以及创新型人才服务,全面提升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2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实训室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实训使学生具备会计基本业务处理、涉税业务办理、成本计算、会计实务操作、报表编制与分析、审计监督、财务分析与管理、财务预算与审核、经营决策与分析、沟通协作等多种业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3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

财会职业能力是零距离上岗,无缝对接工作环境所具备的能力,实训室建设项目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基本可以教会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所具有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训,提高学生财会职业能力,对其系统规划职业目标,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以此带动就业,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4服务地方经济

借助会计学专业实训室,开展区域或全国范围内的经管类专业师资培训服务,大学生及社会学员的综合实习实践培训服务、非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培训;对于从事经济管理类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提供跨专业的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实践培训;同时,以跨专业多行业综合实践为基础,进行企业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等,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训室的开出率、利用率,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互联网+会计”时代下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训教学任务

3.1当前经济环境下,应满足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国将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内企业不仅面临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冲击,还面临管理模式、战略机遇等方面的挑战。企业只有树立创新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充分挖掘管理潜力,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培养或引入熟练掌握战略规划、资本运作、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控、信息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会计人才,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从容应对国际国内双重挑战,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必然的历史选择。

3.2在“互联网+”时代下,应改革传统会计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在以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下,创新了管理会计教学模式,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仍然以课程讲授为主,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内容相对缺乏,教学与实践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教学要求。

3.3全面推进管理会计教育教学,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逐日激烈,单纯的财务会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实现经营价值最大化的需求,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够根据大数据分析,并结合企业内外部经济环境,全面、系统、及时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过程与主要方面,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个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的管理会计人才。

3.4以能力为本,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体验型、设计型、综合型课程开发与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整体建设格局,将目前课程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优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综合型实训,教学、科研并重,以能力为本,将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贯穿人才培养的全局,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转化为各种能力,如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团队沟通、领导能力,信息分析、决策支持能力,风险管控、统筹协同能力等,从而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3.5“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针对现阶段的技术创新、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展趋势,建设“大学生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进行“业务”“账务”“税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综合性、专业性、管理性实训教学,发挥实训推进教学改革的功能,不断优化教育现代化新模式,重视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4“互联网+会计”时代下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训室建设的重点内容

通过笔者最近一次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的申报、实施,以及实践教学效果来看,笔者认为“互联网+会计”时代下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训室建设的重点内容有以下。

4.1企业财务会计理实互动实训教学平台

企业财务会计理实互动实训教学平台是基于中级财务会计体系构建的课程配套实训教学平台,平台涵盖“精品课堂、理实教学题库、业务实践”三大模块,以学习→实训→实践为教学路径,旨在延伸课堂教学空间维度,融入模块化业务流程指引,让学生感知财务会计实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升对知识点的吸收理解,为学院的阶梯式人才培养路线夯实理论与实操基础。企业财务会计适用于企业财务会计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训教学,可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实训、课后练习及考试。因平台自主性较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在无教师督促的情况下,通过题目解析、对比答案等方式自主学习。平台搭载大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教师可通过平台练习、作业,并可进行分章节的学习成果考核、实施期中、期末的考试,最终对作业、考试过程及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

4.2管理会计实战平台

管理会计实战平台是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建立跨学科教育体系,以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为核心,融汇经济学、投资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经济管理类课程理论知识,并将知识点融入整个商战游戏过程中,人人对抗的行业竞争中,让学生在经营管理决策中,感知财务管理的实用性及各门课程知识的连贯性,体验全局观,感受团队的力量,塑造勇于创新的精神、理性创业的观念,培养智慧管理的能力。学生分别担任企业首席执行官(CEO)、财务总监(CFO)、市场总监(CMO)、运营总监(COO),明确职责:CEO负责企业战略制定,股本结构设置,股利分配政策制定;CFO负责资金筹集、投资、财务分析等;COO负责资源配置、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管理;CMO负责销售渠道铺设、广告投放策略制定及实施、产品销售,分角色自主经营虚拟企业经营活动,并进行分组对抗,经营期为6-10年,模拟企业管理决策、体验商战竞争、演练商业分析、从成本控制、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风险管理、现金管理、市场份额、行业地位、履约、研发、分配等多个维度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对企业经营进行深度剖析,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商业头脑、全局意识,创新思维,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领导力、规划报告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4.3财报可视化分析案例库

平台利用内置多种热点现象及案例,针对案例本身对企业经营、企业战略、公司财报项目、财务指标等进行综合财务分析。平台数据来源于国内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内置多样BI分析模型,通过智能化、可视化、动态化图表的对比,分析研究上市企业并进行可视化成果展示。培养学生分析决策能力、数据挖掘应用能力、经营决策分析能力、行业洞察能力,为社会输送财务数据分析优秀管理人才。

4.4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软件

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软件是一款以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为目的的专业性、综合性、逼真性、时效性的业财税审一体化实训软件。软件平台将“业务”“账务”“税务”“审计”融合成一个整体,透过现代经济社会的典型行业主体案例,以经济业务发生为主线,将财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时与外部机构:银行、税务局、工商局、会计师事务所、客户、供应商等串联,融合创新创业核心内容、行业业务内容、内部控制内容、财务分析辅助决策内容、业务账务税务审计综合应用内容及专业操作内容,及时以国家最新政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减税降费行动改革等)为指导标准更新,贴合实际工作不断升级,实现流程串联、数据关联、逻辑通连、操作互联,以无缝链接企业会计岗位工作,多元化培养学生财税审相关技能,在实践中开发提升学生财税审技能,综合性考核评判学生能力养成。

4.5税务筹划及风险管控教学平台

税务筹划及风险管控模拟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的纳税申报业务处理、税收风险管控与业务筹划等能力,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练习企业纳税申报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加强学生对税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实际上动手能力,具备税收风险管控能力和意识,提高学生的政策运用及主观判断能力。税务筹划及风险管控教学平台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5结语

“互联网+会计”时代,财务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网络记账、财务机器人、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云会计与云审计服务等第三方会计审计服务模式初现端倪;财务、业务、税务、审计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逐渐成熟;联网管理、在线服务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管理模式成为会计管理新手段;远程培训、在线教育、联机考试等已成为会计人才培养重要的方式。高校会计学专业应转变思路,顺应时展潮流,从需求侧(社会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供给侧(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等项目)的改革出发,紧贴趋势变化,建设好适应本学科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高质量实训室。

参考文献

[1]王贵.高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基于新开会计专业类高校[J].科技资讯,2017,15(11):183-184.

[2]张忠红.高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62.

[3]宫俊梅,钟山.加强高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0):110-111.

[4]秦向东.新时期高校专业实训室建设及管理分析[J].才智,2019,(36):40.

[5]韦相贵,欧跃发,刘科明,等.“互联网+先进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9,10(2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