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航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民航安全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民航安全工作总结

第1篇:民航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民航安全 人的因素 研究方法

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也会发生空难事故,即便是“最安全的2015年”,仍有560人遇难。纵观历史,由人为因素,天气原因、机械故障以及其他不可预因素造成的死亡数量是威胁民航安全的关键因素,其中人的因素比重最大,各国开始重视研究民航安全中的人的因素。实际上,中国研究人的因素时间不长,探讨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的研究方法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推动民航飞行和维修工作的发展,还可以减少由于人的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是保障民航安全的重要工作。

1 民航安全中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差错类型

研究人的因素主要内容就是研究如何避免人为差错。人为差错是预期结果无法明确的一中因素,造成差错的原因与技术、科技和外部环境无关,纯粹是人为造成的。在航空领域,受人的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既定目标,或者令目标差强人意。目前的研究将人为差错分为两类:第一,缺少技能基础水平造成个人执行差错,航空人员在打算开展行动时,行动适当,但是执行不正确,无法实现既定目标,主要分为疏忽和失误两个方面;第二,由缺少规则和基础知识造成计划差错,航空人员在打算执行活动时,操作没有问题,但是行动不符合规则,从而造成失误[1]。

2 研究人的因素对民航的影响

2.1 提高民航管理和维修水平

研究人的因素,可以提高民航飞机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方便民航管理人员操作和管理,在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上报,保障及时维修,保障民航安全。

2.2 提高民航行业机组管理

在民航行业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将人的因素融入管理工作,加强管理,可以提高各环节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规范程度,从而保证各项工作平稳运行,提高民航安全系数。

2.3 完善人为差错评估体系

研究民航安全中的人的因素的结果可以丰富人的因素的理论,提高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完善认为差错评估体系,做好预防工作以保证民航安全[2]。

3 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的研究方法

3.1 飞机设计考虑飞机驾驶员人的因素

根据对以往民航安全事故的分析发现,相当一部分的事故是飞机设计和功能与飞机驾驶员不匹配造成的。保证飞机正常飞行依靠的是飞机驾驶员,所以飞机设计各环节都要充分考虑飞机驾驶员的人的因素。研究过程中,要从理论上分析飞机机舱的设计各环节是否符合人的需求,各设备的开关是否符合人体力学等方面,找到不过渡损耗体力、保持意识清醒的方案。这个方法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各民航的型号和承载量做依据。这个方面研究有很多种途径,如问卷调查法、评定量表法(CH方法)、工作负荷量表等,从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出发,减少设计方面问题对人造成的心理影响和操作错误。

3.2 注意分析人的失误的种类并加强理解

民航事故主要原因就是人的失误,也就是人的差错,上文已经对人的差错的类别做了概括,研究人的因素过程中一定要重点考虑这个方面。研究之前要认真分析以往由于人的失误的事故,总结概括人的失误的种类,并加强理解,然后再开展研究。研究发现,传统意义上分辨人的失误的种类主要有四种:第一,执行过程中失误或缺失;第二,运用哲学的分析方法对操作人员技能、规则和知识的水平做出综合判断;第三,从操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上将人的失误进行分类;第四,结合操作人员操作前、操作过程总和操作结束后的失误分类。而上面四种方法都不能全面研究人的因素,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研究人的可靠性。人的可靠性研究方法是工业生产中尤其是核发展中的主要内容,主要的目的就是对人的失误量化分析,达到预测失误和减少失误的目的。将这个方法用到民航安全人的因素分析中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分析人的失误的原因,将原因与可能发生的问题对应起来,从而提高预测能力,在相应问题上做好管理,保证民航安全。

3.3 运用先进技术实现用实况模拟方法研究人的因素

上文中提到的研究办法要基于原有事故研究和主观调查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有局限,如判读过渡会造成管理过于严格,不仅增加费用,也不利于提高人员的积极性,或者研究结果随机或判断不全面,则使研究没有意义,所以提高计算机技术水平,将其运用到民航安全人的因素研究中,增加设备的先进程度,实现实况模拟演练,然后再进行研究可以大大丰富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模拟民航飞机运行中的操作,通过运用模拟机技术,模拟各种天气情况或者恐怖袭击等来训练飞行员,;运用维修模拟软件,模拟飞机的各种故障状态进行排故等;第二,人体行为模拟器,这个技术目前广泛运用在航天工程中,要将它用到民航中;第三,失误模拟,模拟管理,观察人员在高强度工作时和空闲时的心理和生理反映,在那个时间段最容易处刑人的因素的失误,从而得到工作负荷程度值,保证工作中的安全[3]。

4 结语

总之,人的因素对民航安全有重要作用。这个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中国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虽然我国民航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低,但是研究民航安全下的人的因素,可以早日实现零事故,而且还为商业航空、军事航空、海上航空等各领域的人的因素研究奠定基础,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晓利,秦凤姣,孟斌,李海龙.基于信息加工的管制人误分类分析模型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5,04:29-33.

第2篇:民航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航天科工强军梦的内涵主要包括航天产业、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其中航天产业包括航天防务(国防武器装备)即传统安全和民用航天两个领域。航天防务就是维护国家国防安全,民用航天就是把航天防务转化民用,搞好军民融合。从以下几方面可深入了解航天科工强军梦的内涵及其圆梦的强健步伐。

维护国家国防安全――放飞神剑,收获和平。航天科工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国防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为我国国防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航天科工研制生产的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很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为国家提供了几十种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装备,创造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史上多个辉煌的“第一”,极大地提升了国防实力,巩固了大国地位。经过航天事业50多年的积淀,特别是近十年中国导弹工业的快速发展,航天科工基本形成了完备的航天防务装备体系,大幅度提升了核常兼备、近中远结合、多类型战斗部、精确制导的地地导弹武器和亚超结合、多平台、中远程、多种精确导引方式的飞航导弹武器研发生产能力,形成了全空域、多平台防空导弹武器研发生产能力。航天产业中的航天防务领域是实现强军梦、中国梦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党中央赋予航天科工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是航天科工实现强军梦最直接最核心的内涵。

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筑牢经济安全防洪堤。我国经济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航天科工是我国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唯一指定的研制、生产和销售许可单位,是“三金工程”(金税、金盾、金卡)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航天科工研制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已推广覆盖了全国所有一般纳税人企业,它的广泛应用成功遏制了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偷逃骗税等犯罪现象,每年为国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亿元,写下航天高科技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光辉一页。战略资源储备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航天科工在保障国家水利、粮食等资源安全、数字水利系统,为国家争得众多荣誉,作为国内物联网行业领军企业,将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粮食收购、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保障了国家经济运行安全。

承担社会公共安全――做老百姓贴身安全卫士。航天科工致力于社会公共安全建设,充分利用航天自身优势研制的天地一体化应急救援系统,成功用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系列大型重要活动,引发了人们对城市生活方便、舒适、安全的向往。航天科工是中国首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项目第一中标供应商。航天科工放眼国内外城市发展趋势,将自身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全面融合,在国内普遍获好评。并在2013年6月第十一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参展智慧教育、车联网等项目,引起强烈反响。

守护空间事业安全――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等国家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以“精于安全”的技术优势,成为我国空间事业安全至关重要的守护者。“精于安全”既是航天科工致力于我国空间领域发展的技术优势,更是航天科工致力于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价值追求。在历次载人航天任务中,诸多系统都含有航天科工的核心技术。航天科工以此为起点,为我国空间事业全方位打造天地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助力中国空间技术能力和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搭建人才成长安全――培育杰出人才。航天科工,不仅走出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和1500余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还诞生了无数优秀管理者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在第二届IPC手工焊接大赛中国赛区比赛中,航天科工青年技能工人陈洁获总冠军,IPC中国区总监彭丽霞感慨的称中国航天工业不愧为中国工业的脊梁。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是航天科工实现强军梦的关键,强军必须十分注重强人才。

坚守文化传播安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航天先进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科工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承航天先进文化,不断深化具有航天科工自身特色的质量文化、安全文化、保密文化、廉洁文化和创新文化建设,用先进的航天文化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为航天科工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柱。时代先锋、“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用毕生精力铸造中华“神剑”,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航天向社会输出的不仅是高科技产品、自信心、自豪感和优秀品牌,更有融合了民族特征、高科技特征、军工特征的优秀文化。

航天科工实现强军梦的基本途径

加快充实完善强军梦战略目标。国外先进的军工企业具备5个特点:军品销售额高;军民融合度高;业务多元化;具备全球销售能力;具有知名的武器。航天科工2013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五大战略目标,即经济实力更为凸显、战略地位更加稳固、军民融合更富成效、科技水平再上台阶、和谐企业更具活力。航天科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主要指标应包括进入世界500强、军品收入在所有防务公司中进入前10名、总营业收入进入前20名等内容。为了加快实现航天梦、强军梦,航天科工还有待进一步将这个战略目标充实完善和细化。

把航天防务产业作为实现强军梦战略基点,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实现强军梦主线。一方面,把航天防务产业作为实现强军梦的战略基点。重点发展航天产业,不仅是企业的根本使命,也是国家和人民对于航天科工的期望所在。为实现强军梦,航天科工航天防务产业在保持和提高传统已有优势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加强核心专业建设,积极拓展产业领域,丰富产品系列。以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专项以及重点型号任务为着力点,着力提升武器装备的体系化发展能力,推进武器装备信息化和信息装备武器化发展,坚持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体系配套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长远发展与近期急需相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开拓相结合,突出重点,进一步完善装备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拓展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市场,加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装备领域的研究,积极探索军民一体化保障模式,增强协作配套能力。另一方面,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实现强军梦主线,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强军用成熟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成熟产品向民用市场的产业化,充分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惠政策。航天科工在2013年5月园博园建设中,“化腐朽为神奇”,造就了城乡环境“脱胎换骨”、建设生态文明的优秀范例;高层楼宇灭火系统“导弹灭火”2013年7月初试验成功,在国内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航天科工实现强军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途径。

将信息技术产业和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做为实现强军梦的强劲两翼。当前,航天产业科研生产任务繁重而又不平衡,信息技术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星星之火尚未燎原,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航天科工要通过“三网融合”等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加快推进新一代平安城市建设,逐步打造航天科工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柱板块。将航天科工打造成为国内具有突出特色和重要地位的信息集成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商。航天科工先进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期间,将在航天防务产品精密加工、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上,积极推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市场空间大的产品产业化发展 ;同时积极拓展与主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实现航天科工主业与辅业之间的一体化良性发展。航天科工要充分借助和发挥航天科工在军用产业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和国家多年投入积累形成的资源优势,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大力发展智能电网装备和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打造航天科工装备制造业的支柱板块。这强劲两翼的大发展,一定会带来强军的大发展。

积极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和空间领域拓展工作。航天科工务必高度重视并积极争取这一领域承担抓总或系统级任务,多争课题、多争项目。切实完成好承担的国家重大工程和空间领域后续任务。

第3篇:民航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民航运输业; 安全管理; 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016-01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我国民航大众化、多样化趋势明显,快速增长仍是阶段性基本特征,中国民航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航空运输市场要求快速增长,综合安全保障能力丞待提高。“十二五”期间行业综合安全保障能力与快速增长的运输要求之间的矛盾将是中国民航发展的主要矛盾,低空开放政策的实施给通航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将给通航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国民航在航空业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有必要进行改革,需要尽快建立新的能够自我审核、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

“十二五”时期,中国民航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行业的安全工作,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的工作总体部署,积极实施安全战略,以行业安全为主题,以增强综合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进一步完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运行机制,持续提高安全水平,为民航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曾经一段时间,民航业内一直质疑中国的机场数量太少,也有人认为不是数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无论如何,《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的出台,使得这场争论落下了帷幕。至2020年,民用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这对于旅客而言,机场数量增加了,出行就更方便了,但对于机场来讲,事情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等待着机场的将是一场新的挑战。

市场运营、资源调配失衡、资源浪费、机场超负荷运转、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机场属地化改革、管理不到位、金融危机、机场存活问题,机场业饥饱不均的情况仍将是未来几年的主题,不管是看中国民航的发展之路,还是看国外民航业的改革之路,对民航业的管制始终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序竞争的环境,以此发展壮大民航业。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强化民航专业人员资质管理,按照国务院要求完善企事业单位法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重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从准入、训练、考核、能力、保持重点管控等环节入手,严格资质管理和监督管理。二是深化系统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和行业安全水平,结合基本安全制度的建设,实施安全绩效管理,加大安全生产隐患的治理力度,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以及行业的安全运行品质。三是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在促进安全生产、转变民航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学习并借鉴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管理经验,促进中国民航科技进步以及管理上的提升。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的民航安全文化。中国民航的安全发展离不开安全的理念、安全的意识、安全的规章等航空安全文化因素的支撑,中国民航要进一步发挥安全文化在管理和运行中引领观念,塑造道德,养成作风优化环境,锻炼精神等方面的功能,促进持续安全,为促进民航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援。

榆林机场将大力实施“十二五”安全规定,进一步提升航空安全水平,为改进航空安全业绩作出积极的贡献。“十二五”期间,将是西北乃至榆林机场进一步缩小差距,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由于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对外交往日益繁荣,为航空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国家、行业到地方,其大环境较好,特别是西北民航、榆林机场经过多年的努力,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企业,为了实现宏伟的目标,从真正意义上“持续安全、科学发展”,还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不断改进、完善与执行的制度,在制度的范围内,规定了员工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等问题,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与规章制度,能很好地制约与发展员工,员工能在制度中不断提升自己,给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制度,关键的是看这个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任何人都不喜欢在一个约束性太强的制度里工作,但也不愿意在没有约束的制度里工作。恰当的约束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有的制度太过苛刻,对员工的束缚超出了实际工作需要,让员工感觉自己每时每刻都没有自由,这样,其工作的热情提不上来,工作效率低下,渐渐的对工作就失去了信心,导致发生人为差错,这是企业和员工都不想看到的结局,但在现实工作中,此类情况时有发生。

第4篇:民航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中国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入世对我国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职能、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挑战。我国入世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主要承担三大职责:第一,我国政府必须保证WTO规则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第二,我国政府必须保证管理经济行为的公开、透明。第三,我国政府必须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实施的管理经济的行为有向法院提起司法审查的权利。WTO对中国最深刻的影响在于它推进了中国的法治进程。概括起来,这种影响就是“深刻、全面、强烈”。“深刻”在于WTO将影响中国的公法制度,推动政府行为走向法制化;“全面”是指WTO的影响涉及中国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各个方面;“强烈”则是说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审查制度以及其他WTO的监督机制将使中国政府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的推进法治的外在动力。为了保证我国政府入世后能全面履行上述三大职责和相关承诺,我们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观念,改革行政体制和方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而作为民航系统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执法部门,民航公安机关必须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自己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方能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

有学者指出入世后公安工作将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战略颠覆和渗透将更为直接和露骨,政治领域的斗争将更为尖锐复杂;二是产生大量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入世后经济领域中因劳资矛盾、社会福利保障、失业、金融风险、产业调整等各类利益冲突和矛盾有可能增多,将会引发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三是入世后刑事犯罪领域会出现更多的涉外案件、经济案件、跨境案件,而且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化、智能化,打击犯罪的任务更加繁重,国际间的警务交往和合作将大量增加;四是入世促使国内外财物流动、技术交流和产业调整,国际间交往频繁,涉外警务工作繁重;五是入世后西方的思想观念、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强烈冲击将增大稳定公安队伍、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难度。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航形成了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自然垄断行业之一,市场化程度低,计划经济色彩浓,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民航公安的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入世之后,民航业的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深度只会更进一步加强,对民航公安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入WTO之后,民航公安机关首先必须正视自我,彻底解决下述不足之处:

1、现有的民航公安机关组织体制、管理机制难以适应入世后的挑战。民航公安是受民航总局和公安部双重领导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民航总局既代表国家行使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又是民航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和代表人。民航公安的经费和人事由民航总局控制,由于机场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部分民航公安机关的经费实际上已被某些控股机场的企业控制。在这种格局下,出于部门利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考虑出现行政干预执法、狭隘的部门保护主义等违法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公安机关是法律职能部门,在现有体制下,企业过多干预民航公安的执法权,这和我们依法治国主旨是背道而驰的,是与依法行政的治国方针不相符的,更不能很好发挥公安机关独立、依法行使职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快理顺现有民航公安机关组织体制已是当务之急。在管理机制方面,民航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将面临从传统的管理型向现代的服务型转化,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从经验型向法制型转化,从规范型向科技型、智能型转化,现代管理方式将随着民航业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而带动民航公安工作的国际化。这种变革是深刻而又全面的,也是我们民航公安机关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2、民航公安机关传统的治安管理模式活力进一步受限。入世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促进利益的再分配和新的利益格局的形成,可以预见的是将有为数不少的外资挟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绝对优势参与到我国民航业的竞争中来,进一步市场化的民航运输企业和机场将不得不承受强大的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和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生产秩序、利益格局将受到冲击,势必造成民航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增多,内部和外部的治安形势会相对严峻起来,将增加民航公安机关对内、外部治安工作防范、控制和管理的难度。

3、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挑战民航公安机关的传统工作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体现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民航业的飞速发展的强力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培育”出具有高智能、高技术、高危害性的新型的犯罪形态和犯罪成员,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降低,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则剧增。目前,民航公安机关的工作方式还是依赖传统,还存在信息化基础薄弱,新技术新成果转化率低,民警科技素质和使用先进技术手段的能力不高等问题,缺乏必要的科技强警意识。

4、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将影响民航空防安全。加入WTO以后,我国将面临范围、程度更广更深的开放形势,现有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利益格局都会发生深刻的变革,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在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社会矛盾可能会激化,不 安定因素激增,这必然会影响到民航内部的稳定;美国“9·11”事件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乘机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借以实现其政治目的,这已成为一种令人不安的新趋势,境内外敌对势力针对民航的有组织犯罪和涉黑性质的犯罪活动也有可能借鉴本拉登的成功“经验”蠢蠢欲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5、缺少国际交流与合作,应对国际性犯罪的经验少。入世后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化强化,国内外人、财、物流动、技术交流、产业调整和国际间交往将更加频繁,由于我们缺乏外事管理经验,缺少专门的外事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会难以适应。同时在政治领域,境外敌对势力、黑恶势力、势力也会通过各种形式进入国门,其迷惑性、隐蔽性、破坏性更强,境外新的犯罪手段也将不断传入,境内外势力勾结犯罪案件将会出现,其团伙化、智能化、流动性加强。面对新的犯罪手段,民航公安机关预警性研究、前瞻性研究相对滞后,民警的外语水平低、国际法律知识贫乏和处理涉外警务活动经验不足,适应世贸规则的培训教育少,民航公安机关的工作将更富有挑战性。

6、管辖范围广、人员素质不高制约民航公安机关的发展。民航覆盖范围广泛,而且地区性发展不平衡,经济差距比较大。各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千差万别,民航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广、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民警素质相差悬殊等现实情况。总体来说,民航公安机关民警文化程度、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特别是计算机、外语、涉外法律人才更是缺乏。入世后我们将全方位的和世界接轨,民警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将“国际化”,目前的民航民警的政治、业务、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素质还很难适应国际化挑战,不少民警年龄趋于老化,难以接受新的工作方式,知识急待更新。短期很难适应民航公安工作“国际化”的挑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中的这两句诗的确是发人深省,催人奋进。面对挑战,我们必须结合民航公安工作实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措施强化“二种意识”,提高“三个水平”。

第5篇:民航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民航空管;问题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0引言

早在2006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有关机构就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空运输量将在当时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近十年来,我国民航航空运输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经从2003年的世界排行第5位上升到世界前3位,并且未来十年仍将以10%的速度增长。航空运输量的持续增长也给民航空管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风险评价体系的很多指标还存在着局限性和实质性,同时缺乏标准性、连续性,不利于风险的动态管理。因此,构建并建立成熟的,可信赖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实施基于问题的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是我们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1我国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安全管理体系概念(safetymanagementsystem,SMS)逐步被航空业发达国家所采用,国际民航组织已在其公约附件中要求成员国在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和飞行运营等单位建立SMS。有关资料统计,70%的世界民航的飞行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剩余30%的原因主要是天气、机械故障和其它原因。因此,民航空管安全工作的核心是人,做好每一个参与安全生产的人的工作,就抓住了安全工作的关键。而问题管理恰恰是紧紧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识别安全风险,解决安全问题及其隐患。所以,研究并实施问题管理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扭转民航空管安全工作局面,有着很大的帮助。问题管理倡导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管理变间接管理为直接管理;变专职管理为全员管理;变滞后管理为超前管理;变僵化管理为创新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模糊管理为务实管理。借鉴这种新型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在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实施以问题管理为中心的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主动管理和超前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构建并建立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对于适应民航空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问题管理与安全工作

所谓问题,是指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事故或意外。问题管理是一种行动型的管理职能,它谋求确认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或萌芽的各种问题(立法的、规章制度的、政治的或社会的)。然后,动员并协调该组织的一切资源,从策略上来影响那些问题的发展。问题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成有利于该组织的公共政策。由于安全工作的目标难以确定,安全工作的结果难以量化,事故的偶然性等原因,给安全工作的计划部署、监督控制、验收评比等带来了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在管理的大框架下,把注意力投向于问题,实实在在地在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做工作。并以问题的解决程度,作为衡量安全工作达到水平的度量。通过实施问题管理,企事业单位能及早地发现影响其潜在的或萌芽状态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解决这些问题。

3基于问题管理的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框架

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要围绕航空安全问题为中心进行制度、组织、日常管理方面的构建,构建基于问题管理的航空安全风险管理模式,首先是在制度层面,将问题管理制度化,落实问题管理责任规范安全管理;在组织结构方面,为保证问题处理的有效和及时,需要进行组织流程的重构,尽可能使组织扁平化;在安全日常管理中,注重强调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突出惯性、重点问题的控制,突出问题管理的分析和经验积累,将风险识别和恰当动作贯穿于问题管理的过程中。此外,还要注重将安全管理工作与企业危机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1)在制度层面,通过将安全问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将问题的安全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从一些问题管理的实践经验看,不但要将问题的后果影响落实到个人,而且需要鼓励从业者积极识别自己的、别人的和组织的问题、暴露自己的、别人的和组织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启发和培养个人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航空发展步伐不断加大,风险积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越来越要求民航全体员工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风险安全管理工作中。实施安全风险问题管理,化过去专职部门的安全管理为全员管理,化过去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无疑能适应航空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管理客观要求。(2)在组织层面,空管单位具有人员多、组织层次丰富、规模大的特点,在实施基于安全问题管理的危险管理模式中,应进行组织流程的重构,尽可能使组织扁平化,提高安全问题信息的流动速度,保证安全问题处理的有效和及时。这种组织流程的重构也不需要每个信息流动环节上都设立相关实体部门,除了一定要有职责明确的由专家、管理者组成的专职安全问题处理委员会外,其他的可以是虚拟化的部门,由安全问题处理委员会赋予明确的职责。(3)在安全日常管理中,从问题管理的实践经验中看,通过绩效考核,强调员工和管理者,尤其是强调管理者的安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对于高效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突出惯性、重点安全问题的控制,对于一再发生,屡禁不止的安全问题,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由于航空业的风险种类复杂多样,管理面临的安全问题多,而安全管理可运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强调安全问题的轻重缓急,注重解决问题的整体效益考虑。对于直接危及航空安全的重点问题要突出管理,强调对于问题解决的适度反应,实现安全效益最大化。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管理经验积累,积累安全问题的适度反应阈值,注重对安全问题进行跟踪和分析,进而建立基于航空安全问题的风险预警系统,使解决安全问题的措施直接有效。(4)航空业实施基于问题管理的安全管理要注意与危机管理融为一体。危机管理属于企业公共关系的范畴,传统的危机管理是危机处理的狭义概念,随着现代风险的扩大和管理方法的进步,现代的危机管理理论强调危机的事前预防。航空业是高风险行业,安全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危机,直接威胁企业生存空间,因此,经营者有必要从整体上注重资源部署,将安全管理与危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基于问题的安全管理有效地消除危机的发生;同时一旦发生危机,通过积极地实施基于问题的危机处理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并通过总结教训,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危机管理理论指出,随着问题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多。因此,危机管理工作应该集中在问题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可见,在资源部署上在保障危机管理能够衔接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下,资源分配重心应向安全管理倾斜。

4新模式实施后的优点

事故的发生可以说是安全问题管理失效的体现,通过直接抓安全问题,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抓住了安全管理的实质。问题管理倡导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地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倡基于安全问题的管理模式具有的优点如下:(1)由个别部门少数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变为各职能部门全员额的安全管理;(2)使安全管理的层次扁平化,把安全工作直接伸向基层一线,使存在的问题及时被发现,并迅速反馈到决策层;(3)将安全问题的发现和处理变成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和制度;(4)可营造一种安全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大家主动提自己的安全问题、提他人的安全问题、提组织的安全问题,强化领导和群众的权责意识,培养责任心,营造了安全文化氛围;(5)这种管理模式本身也是一种务实的管理方法论,它强调的是安全管理的安全问题导向,有利于明确人们的思想,使安全工作中模糊的“管理”二字被清晰地界定。

5结论及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基于问题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新模式下,对于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优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模式运行主要有注重强调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突出惯性、重点问题的控制,突出问题管理的分析和经验积累,将风险识别和恰当动作贯穿于问题管理的过程中。从空管单位的安全工作开展来说,任何一个安全事件的产生,都亟待着空管安全组织结构的全体成员在事件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发现更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民航安全风险管理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随着风险管理时代的到来,又赋予了它新的思想和内容。不仅仅是航空业,谁先去挖掘谁就取得了安全风险管理的主动权,这对我国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的各行各业来说更加尤为重要。只有抓住了机遇,把安全风险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才能保障民航空管的持续安全运行。

作者:华晓晨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天津分局

【参考文献】

[1]刘钧.风险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黎威.东方航空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0.

[3]邹国良.加强中国民航空管安全风险信息管理迫在眉睫[J].中国民用航空,2004(11):56~59.

[4]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评估管理办法[S].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2011.

[5]杨军.立足现场控制实施问题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序控制[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4(1):38~39.

第6篇:民航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轩余恩总裁围绕2011年工作情况以及2012年工作计划做了题为《大力倡导“共有文化”积极推进企业变革 探索一条精品特色航空公司的发展之路》的工作报告。报告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2011年公司保持了平稳的安全运行态势,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圆满完成了各项经营工作指标和安全生产目标,这是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报告还强调:我们不能被眼前的阶段性胜利所麻痹,要着眼未来,看到危机,并积极采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变革,积极倡导符合昆明航发展实际的“共有文化”,积极学习实践“共享、共赢、共荣”的共有文化内涵,这才是未来昆明航发展成败的关键之所在。同时,报告要求:全体干部员工必须认识到推进企业变革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实际中积极践行起来,这样我们的企业才有希望,有前途,才能成为一个有特色、有活力、有潜力的航空公司。

沈锋副书记针对轩余恩总裁所作的报告,对公司工作做了指导发言。发言肯定了公司2011年在安全生产方面所做的努力,对公司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李洪涛副总裁所作的安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11年公司安全工作,明确了2012年公司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对2012年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提出了要求。

刘睿常务副总裁、高文戈财务总监分别就了营销与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鄢建平副总裁就民航局和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会议精神进行传达。

第7篇:民航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飞行员安全意识

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指的是民航飞行员对民用航空飞行活动中的人、物或环境免受危害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心理过程的总和。民航的职业特征决定着它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比如:远距离飞行、复杂的天气、时差、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机场和航路设施等因素影响着飞行安全。飞行员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需要具备很强的适应力,而且还要承担着飞行安全和保障服务对象在旅途中的满意度,所以在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

一、影响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体因素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独特的工作态度,以及独立的安全意识,个体是职业安全因素的主体,也是影响职业安全的首要因素。影响个体职业安全意识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认知、情感和情绪、个性特征、意志。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闻、看、思等方面。飞行员有时因为幻听、视觉幻象、记忆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对信息进行准备地判断。情绪和情感是安全意识中的非理性部分,对飞行员的安全认识能力的发挥和运用产生导向、选择、激发等作用,在工作中如果飞行员有不良的情绪或情感,可能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或因为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紧张情绪,使得神经兴奋或抑制失控,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正常的动作程序错误或决策失误,最终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飞行员没有坚强的意志力,遇到突发事件或困难,就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或因为缺乏责任感,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只顾自己逃生,而不能冷静地处理紧急事件。个性和情绪的过度紧张或不稳定,对飞行安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群体因素

调查指出,机组造成的飞机失事占事故总数的70%—75%。航空飞行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飞行员的密切配合、职责明确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机组群体的主要影响表现在群体意志影响个体成员的行为,跟一个群体工作时间长了,个体的认知、判断、行为都倾向于群体的一致性。一个职业安全意识不高的机组,少数平时循规蹈矩的飞行员会顺从机组的违规行为;一个不团结协作而极力表现个人能力的机组,遇到事情时往往因为个人的“英雄主义”,不和机组人员进行协商,单独采取行动,容易导致飞机事故的发生。

(三)环境因素

飞行需要在高空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有时因为恶劣的天气,致使飞行员的缺氧,导致其神志不清或脑筋“短路”,不能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或因为恶劣的环境影响,使飞行员的身体不能自由运转或操作失控,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管理因素

管理对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管理不当,不对飞行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不磨炼其坚强的意志,就不能让飞行员清楚地认识职业安全的重大责任和重大意义,飞行员在工作中将掉以轻心,增加安全事故的隐患。

二、有效应对安全事故的措施

(一)民航企业高度重视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

高风险的飞行任务,对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行员具备优秀的职业安全意识,才能预防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确保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据我国民航总局调查报告,60%的飞机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飞行员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而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职业安全意识不够强。因此,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是民航飞行安全的核心部分,民航企业要高度重视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强化。

(二)从根本抓起,积极创新民航飞行员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提高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根本手段。虽然民航系统几十年来都十分重视飞行员的安全教育,但是却没有明显的效果,反而使飞行安全教育出现高原现象。要克服高原现象,提高安全教育效率就得改变传统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方式,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理念来改善安全教育状况,从而提高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

(三)抓住关键,着重磨炼飞行员的安全意志

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薄弱环节是安全意志。要想提高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就得瞄准安全意志这个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手段来磨炼民航飞行员的安全意志,强化飞行员的安全意志力,使民航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民航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水平。

(四)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提高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重在教育养成,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人是社会中的人,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社会环境对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单位安全状况良好,那么就有利于提高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同时,安全文化也对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起着重要的影响。安全文化对飞行员的安全价值观、方法、态度具有一个引导的作用。民航系统应当制订文化发展战略,全面地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优秀的安全文化环境,这样有助于熏陶飞行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

总之,民航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对于我国的航空业来说产生重大的影响,它涉及运输中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民航飞行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磨炼自身的安全意志,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为我国的民航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云,樊运晓,马晓春.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15.

第8篇:民航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民航;垄断;规制

1 中国民航业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原称中国民航空局)成立于1949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拥有了相当数量的机场和较为完备的航线网络,特别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各级机构及普通公民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民航国际航线迅速增加,同时改革开放提高了国内居民收入,也使得国内航线业务愈加频繁,民航客运量在近年中上升迅速,并有望在今年内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预计客运量将超过1亿3千万人次。民航客运历年数据(国内客运)见表1。

在1978年以前,中国民航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及干部人事工作直归空军负责管理,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1978年、1980年,邓小平先后指出民航空要用经济观点管理、民航要企业化,由此拉开了民航改革的序幕。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此外,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并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也于1989年7月成立。在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的同时,在原民航北京管理局、上海管理局、广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西安管理局和沈阳管理局所在地的机场部分基础上,组建了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东北6个地区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安西关机场和沈阳桃仙机场。6个地区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区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企业,领导管理各民航省(区、市)局和机场。2002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主要内容有: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的联合重组。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组成为6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 虽然我国民航分成了6大集团公司,但是可以看到,我国民航业仍是一个高进入壁垒的行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92条、第93条的规定,设立航空公司应当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适应保证飞行安全要求的民用航空器、有必需的依法取得执照的航空人员、有不少于国务院规定的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这从资金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对企业进入形成了一定的壁垒。同时,我国民航还面临着较高的退出壁垒,这对鼓励各种类型企业特别是民营航空企业的发展,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很不利的,因此形成了国有企业集团缺少竞争的结构和环境。

2 我国民航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航业一直是高度集中、政企合一的企业,政府对民航票价实行严格控制,使民航业具有垄断结构的市场特征,行政垄断占主体的局面不仅造成我国民航业的市场结构不能影响企业的价格决策,也构成了我国民航业与世界民航业之间的重大差异。

民航业的垄断结构决定了民航业在经营中存在着各种垄断行为:一是价格联盟,这是最常见的横向垄断协议,2001年3月底国内24家航空公司续签了2001年国内航线收入联营协议,取消了各航空公司之间结算的轧差上限,增加了违约条款,明确了赔偿标准,这即是一种典型的垄断行为;二是独家交易行为,这主要体现在我国航油供给上,我国的航油供给由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独家经营,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完全垄断油源和全国机场的储供油设施,实行高出国外市场50-100%的垄断价格,这也是造成我国航空公司成本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价格歧视,民航按照季节不同、班次不同等因素,向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1997年又实行“一种票价、多种折扣”,名义上放松对航空价格的管制,实际上是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四是索取不合理的价格,这主要体现在春节期间全国民肮票价普遍上涨上。

3 民航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民航的行政垄断与其运输业的发展间存在着不适应性,必须采取必要的反垄断政策和措施。

首先,在6大民航集团重组的基础上,应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下一步必须从产权制度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在目前政府确定的重组格局的基础上,要继续推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同时要防止单纯追求规模而不讲质量的联合兼并,并倡导通过市场主导的重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要强化安全、消费者保护等社会性管制,采取激励性规制措施。在逐步减少对航空企业的直接经济性规制之后,政府应将重点放在安全规制、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上来,强化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政府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执法能力。

再次,要打破国内民航业上游产品的行政垄断,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民航内部的航油、航材、机场及财务结算中心等均属航空运输的上游产品,为航空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各大航空公司可通过参股或兼并等方式实现纵向一体化,从而提高社会福利和消费者福利。

最后,航空公司应当做好战略定位和市场定位,真正成为微观市场主体。各航空公司应尽快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市场定位,取得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航线结构的优化、机队布局的调整、业务流程的再造、组织机构的归并、人力资源的调配和企业文化的培养。此外,在实行企业股份社会化的同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多种形式引入其他社会资本,或在条件具备之时引入外资,适当降低国有股持有的比例,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加快我国民航业的市场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俊豪,周小梅. 中国自然垄断企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对策[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2]王俊豪. 中国政府管制体制研究改革[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第9篇:民航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热词:统编教材 专业出版 民航行业

当前,各行各业对高质量、“订制式”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解决人才的适用性和专业性问题,一些专业水准高、实用性强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的行业统编教材得到大力开发和推广,其中,有些优质教材还实现了“墙内开花,内外兼香”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受众的广泛好评。在诸如“指定教材”“推荐教材”“规划教材”等各种教材名目的激烈竞争中,行业统编教材因其定位精准、实用性强和不可替代性而独具特点和优势。行业统编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服务于行业发展,满足行业特色人才需求而组织业内人士统一策划、编写、审定、出版、管理和评价的教材,从而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提高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在集中和优化教学资源、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行业统编教材也为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提供了相对统一的参照尺度。

鉴于以上思考,我社依托民航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民航行业学科建设的迅猛发展,于2011-2015年在民航特色专业如飞行、空管、机务、空乘、运输、机场、安保等选题方面进行深耕细作,推出一批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实验实践类教材。回顾整个策划出版周期,我们始终不忘,紧紧依托民航行业发展,准确把脉民航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切实做到行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编写和出版工作真正服务于民航行业发展。

一、全面调研民航统编教材市场――结合行业发展,先从空管专业着手,分步骤实施

由于行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编写和出版涉及整个行业的需求,在最初策划阶段尤为审慎,首先开展全面市场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全行业发展来看,近些年来,中国民航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速度惊人,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人才需求巨大,人才缺口矛盾突出。而且在行业发展的带动下,民航院校的发展速度和招生规模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为民航行业统编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创造了需求旺盛的机遇期。从民航院校建材建设情况来看,民航教材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就,部级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数量大幅度增加,教材质量不断提升,教材专业门类更加丰富。但就民航每一个特色专业来看,诸如飞行、空管、机务、空乘、运输、机场、安保等专业的选题规划数量和教材建设成果并不均衡;而具体到每个院校,其教材建设和开发重点又各有侧重,造成优势资源分散,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缺少细化的标准与衡量尺度。而开发、编写和出版民航统编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克服校本教材或自编教材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并能够汇聚各院校的优势资源和最新成果。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为少走弯路、及时总结经验,就整个策划阶段而言,我们结合行业人才培B需要和民航特色专业教学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首先采取先从某一成熟学科开始,先期完成后,视市场反馈情况再开始进行其他特色专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经过综合考虑,确定先从民航学科发展比较成熟的空管专业开始着手。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都在开办空管专业,而且招生量逐年稳中有增。此外,空管也是民航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签派员被称为“不握操纵杆的飞行员”,从业人员数量可观。这就为民航空管专业统编教材的编写、使用和推广提供现实基础。

事实证明,“空管先行”、分步骤实施是正确的。民航“空管专业统编教材”于2012年首次推出,作为民航教育史上首次具有自己行业特色的专业统编教材,在业内获得很大关注和引起广泛响应。

二、紧密结合民航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加强顶层设计,作出总体策划

在“空管先行”的带动和启示下,我们在飞行、空管、机务、空乘、运输、机场、安保等特色专业的选题方面进行挖掘。为保持整个策划工作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在组织民航行业统编教材编写过程中,坚持以现有各类相关教材为基础,兼顾区域的技术、设备和人员现状,结合民航行业新技术、新成果,力争编写出针对性强、实用面广、统一规范、便于使用且品种相对齐全的民航行业统编教材。具体落实如下:

1.注重区分学历层次,分类建设民航特色专业本科/高职教材

从民航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主要以本科教育和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兼顾中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层次。在民航特色专业统编教材编写过程中,在以提升教材质量为核心的前提下,我们注意区分本科教材和高职教材“质”的不同,亦即文化程度的差异,高职教材不再是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版”。

例如,机务专业统编教材首次推出适用不同教育层次的系列教材,分为“机务专业本科适用”和“机务专业高职适用”。正是这种对于教育层次的精准认识和细化把握,机务专业统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密结合民航机务专业本科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在教材编写上各有侧重,机务专业高职教材在编写原则上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实际操作技能。比如,《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维修与实训》作为机务专业高职教材,通过大量的实训操作,使学生逐步掌握民用航空器维修工作中的基本安全常识、标准维修操作规范和维修工作基本技能。

2.勇于创新,积极开拓新兴发展专业教材建设

当前,我国的民航安保工作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已经形成机场公安、地面安全以及空中安保三大安保领域,十支安保力量以及七八万安保人员的规模。此外,为满足民航安保人才培养的需要,民航院校也纷纷成立了机场安检、空中安保等专业。伴随着我国在机场实施更加严格的安全要求,引进更先进的安检设备,对航空安全保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航空安保人员成为很多高等院校要思考的问题。而教材和资源匮乏是当前的最大问题。无论是实践部门还是院校教育,都急需一套涵盖增强航空安保系统的认识,介绍国际、国内民航安保法律法规,提升航空安全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内容的系列教材。

在此背景下,民航安保统编教材经过全面、系统论证,组织民航五大院校骨干教师参与编写本套教材。这些教材的系列出版不仅开创了安保教材的编排体例和编写风格,为民航安保人才培养提供有益支撑,而且从长远来看必定能为民航安中安全保驾护航。

5.对于社会关注高、参与性强的学科教材,注重增强行业特色和系统建构,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在近几年空乘职业受热捧的驱动下,社会上不少出版社涉足空乘教材出版,并以各种名目参与图书市场竞争。其中,不乏优秀教材涌现,对空乘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发现,有些教材由于作者并非民航从业人员,对民航工作流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了解和掌握并不是很全面,致使教材的“民航特色性”不足、系统性不强、专业性缺失,直接进入民航课堂教学显得“水土不服”。而此次空乘专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编写立足民航五大院校,以“校企合作”为指导思想,由民航院校扎根教学一线的空乘培训教师和航空公司在职优秀乘务员共同承担教材的编写,围绕空乘职业岗位技能需求来设计教材内容,从而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求标准和社会需要。包括《民航乘务概论》《航空运输地理》《空乘实用中外民俗文化》《民航服务心理学――“理论・案例・实训一体化”教程》《民航服务礼仪》等教材。其中,《民航服绽褚恰贰斗苫客舱设备与系统》还人选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4.着重优化教材结构,适当增加案例教材和实训类教材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