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

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精选(九篇)

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

第1篇: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

    1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及危害

    在计算机病毒刚出现时,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够,防范意识不强,还没来得及深刻认识它的作用,它就已经开始大量传播,肆意横行了。刚开始的计算机病毒只是在单机中传播,而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病毒凭借互联网迅速的传播、繁殖,其速度和危害性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目前,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计算机病毒特别是网络病毒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攻击手段。

    1.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根据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弱点,编制出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

    电脑病毒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九八二年,Rich Skerta撰写了一个名为:“Elk Cloner”的电脑程序,到现在已经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七十万个,极大地威胁着计算机信息安全。从广义上讲,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其中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传染性

    这是病毒的基本特征。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是否具有感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条件。

    2)隐蔽性

    病毒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分开来的。计算机病毒的源程序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体,源程序经过扩散生成的再生病毒一般采用附加和插入的方式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采取分散和多处隐藏的方式,当有病毒程序潜伏的程序被合法调用时,病毒程序也合法进入,并可将分散的程序部分在所非法占用的存储空间进行重新分配,构成一个完整的病毒体投入运行。

    3) 潜伏性

    大部分病毒感染系统后,会长期隐藏在系统中,悄悄的繁殖和扩散而不被发觉,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的时候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

    4) 破坏性(表现性)

    任何病毒只要入侵系统,就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则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则可导致系统崩溃,根据病毒的这一特性可将病毒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良性病毒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无关紧要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恶性病毒具有明确的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 不可预见性

    从病毒的监测方面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计算机病毒常常被人们修改,致使许多病毒都生出不少变种、变体,而且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地深入性提高,病毒对反病毒软件常常都是超前的,无法预测。

    6) 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进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攻击力,就必须有可触发性。

    病毒的触发机制用于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触发条件,它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点上激活并对系统发起攻击。

    触发的条件有以下几种。

    ?以时间作为触发条件。计算机病毒程序读取系统内部时钟,当满足设计的时间时,开始启发。

    ?以计数器作为触发条件。计算机病毒程序内部设定一个计数单元,当满足设计者的特定值时就发作。

    ?以特定字符作为触发条件。当敲入某些特定字符时即发作。

    ?组合触发条件。综合以上几个条件作为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条件。

    7) 针对性

    有一定的环境要求,并不一定对任何系统都能感染。

    8) 寄生性(依附性)

    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病毒程序在浸入到宿主程序后,一般会对宿主程序进行一定的修改,宿主程序一旦执行,病毒程序就被激活,从而进行自我复制。

    通常认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寄生性、破坏性。

    1.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所以,同一种病毒可能有多重不同的分法。

    1.3.1 基于破坏程度分类

    基于破坏程度分类是最流行、最科学的分类方法之一,按照此种分类方法,病毒可以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1) 良性病毒

    良性病毒是指其中不含有立即对计算机系统产生直接破坏作用的代码。这类病毒为了表现其存在,只是不停的进行扩散,会使计算机程序工作异常,但不会破坏计算机内的数据。

    良性病毒取得系统控制权后,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可用内存容量减少,某些应用程序不能运行,还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争抢CPU的控制权,有时还会导致整个系统死锁。常见的良性病毒有“小球”病毒、“台湾一号”、“维也纳”、“巴基斯坦”病毒等。

    2) 恶性病毒

    恶性病毒在其代码中包含有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在其传染或发作时会对系统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恶性病毒感染后一般没有异常表现,会将自己隐藏的很深,但是一旦发作,就会破坏计算机数据、删除文件,有的甚至会对硬盘进行格式化,造成整个计算机瘫痪,等人们察觉时,已经对计算机数据或硬件造成了破坏,损失将难以挽回。

    这种病毒很多,如“黑色星期五”病毒,“CIH系统毁灭者”病毒等。

    1.3.2 基于传染方式分类

    按照传染方式不同,病毒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三种。

    1) 引导型病毒

    引导型病毒是指开机启动时,病毒在DOS的引导过程中被载入内存,它先于操作系统运行,所依靠的环境是BIOS中断服务程序。引导区是磁盘的一部分,它在开机启动时控制计算机系统。引导型病毒正是利用了操作系统的引导区位置固定,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以物理地址为依据,而不是以引导区内容为依据这一特点,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进行转移或替换,待病毒程序被执行后,再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使得这个带病毒的系统看似正常运转,而病毒已隐藏在系统中等待传染和发作。

    引导型病毒按其寄生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主引导区病毒和引导区病毒。主引导区病毒又称分区病毒,此病毒寄生在硬盘分区主引导程序所占据的硬盘0磁头0柱面第1个扇区中。引导区病毒是将病毒寄生在硬盘逻辑0扇区或移动存储器的0扇区。

    2) 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存放在可执行文件的头部或尾部。目前绝大多数的病毒都属于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将病毒的代码加载到运行程序的文件中,只要运行该程序,病毒就会被激活,引入内存,并占领CPU得到控制权。病毒会在磁盘中寻找未被感染的可执行文件,将自身放入其首部或尾部,并修改文件的长度使病毒程序合法化,它还能修改该程序,使该文件执行前首先挂靠病毒程序,在病毒程序的出口处再跳向原程序开始处,这样就使该执行文件成为新的病毒源。已感染病毒的文件执行速度会减缓,甚至会完全无法执行,有些文件遭感染后,一执行就会被删除。

    文件型病毒按照传染方式的不同,又分为非常驻型、常驻型和隐形3钟。

    ?非常驻型病毒:非常驻型病毒将自己寄生在.com、.exe或是.sys文件中,当执行感染病毒的程序时,该病毒就会传染给其他文件。

    ?常驻型病毒:常驻型病毒躲藏在内存中,会对计算机造成更大的伤害,一旦它进入内存中,只要文件被执行,就会迅速感染其他文件。

    ?隐形文件型病毒:把自己植入操作系统里,当程序向操作系统要求中断服务时,它就会感染这个程序,而且没有任何表现。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随着微软公司的Word字处理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Internet的推广普及,又出现了一种新病毒,这就是宏病毒。宏病毒应该算是文件型病毒的一种。宏病毒已占目前全部病毒数量的80%以上,它是发展最快的病毒,而且宏病毒可以衍生出各种变种病毒。

第2篇: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 计算机病毒 防范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所产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快的扩散速度,而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大面积的传播,这样就会对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近些年来,由于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很多网络用户的计算机系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为了充分保证计算机的系统安全,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一、研究网络环境下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义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联络,然而与此同时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威胁也随之产生。在通常状况下,病毒往往会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的缺陷进行传播,所以为了更好地防御计算机病毒,需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最近几年来,互联网逐渐引入新的病毒传送机制,而病毒已逐渐成为影响网络发展以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关键性问题。最近几年我国爆发的大规模病毒基本上都是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与传统病毒相比,网络传播尤其是使用电子邮件传播途径,传播变得更迅速,而杀伤力也更大。所以,各行业要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

二、计算机病毒的内涵与特点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所谓的计算机病毒,即为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或编制的可以破坏计算机数据或者功能的,会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同时还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程序代码与指令[1]。所有的可以引起计算机故障、可以对计算机中资源的代码都可以统称为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1)破坏性。所有的计算机病毒在进入系统以后都会对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危害小的病毒会在启动电脑以后占用电脑系统资源,降低工作的效率。而破坏性大的病毒会删除计算机中的文件等,这样就会造成程序无法正常运行,导致数据丢失,甚至是机器瘫痪。

(2)隐蔽性。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编程技巧的可执行程序,计算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即使在计算机上安装一些病毒软件检查工具,也很难查找出较为隐蔽的病毒。假如没有计算机病毒代码扫描或者是进行程序代码分析,根本无法区分正常的程序和病毒程序。

(3)潜伏性。一些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很强,等时机成熟以后,其就会快速地扩散与繁殖。潜伏性越好,病毒在系统中存留的时间就会越长,而且其传染范围也就越广。例如熊猫烧香病毒,平时根本无法察觉其存在性,然而当时机成熟以后其就会突然爆发,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系统。

(4)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很多渠道从被感染病毒的计算机逐渐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而一旦病毒产生变种或被复制,其传染速度就会加快,变得难以控制,这样就会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甚至造成机器瘫痪。

三、网络环境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病毒报警中心

创建完善的病毒报警中心可以有效地控制潜伏期的计算机病毒。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在服务器上创建系统管理中心,这样就可以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码进行及时地更新,可以及时地对系统中潜伏的病毒进行扫描,同时还可以合理配置防毒软件等,这样就能够从根源上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预防。此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监视网络病毒,使得网络管理人员可提前预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地阻止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大大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二)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

目前由于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及监控措施还不够积极主动,这样就无法有效地对抗计算机病毒。在计算机的网络管理方面不能仅仅依赖于技术,而是要把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与控制病毒的扩散与蔓延。在管理方式上,首先必须要加强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使得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对于一些有威胁的程序或者是网页保持较高的警惕,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病毒的扩散。第二,在管理与配置系统软硬件方面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使得人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加强对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懂得管理工作的规范流程并且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要逐渐创建预防为主,技术知识为辅的完善的管理体系。

(三)完善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

采用技术手段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的主要措施即为完善计算机的安全防护体系,如可以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等,同时网络运营商还可以提供一些综合性的服务。虽然很难完全杜绝计算机病毒,然而可以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对病毒进行预防与控制。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需要随时地检查与更新防火墙与杀毒软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程序侵入计算机系统当中。而一旦发现正在运行的计算器出现异常,就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地更新,其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毒传播带来的危害。不仅要充分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与性质,而且要健全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及建立病毒报警中心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与控制计算机病毒,降低其产生的危害,从而为广大计算机用户创建比较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文捷;姚红星.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新特征及其防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9).

第3篇: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系统已成为人们日常办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系统安全问也因此被关注。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的特性,使计算机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它不轨的攻击,一旦操作不当,将给使用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计算机安全中的特殊问题是计算机病毒,实际上,计算机系统中经常发生的信息丢失或遭到破坏,其罪魁祸首就是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种类

计算机病毒、上指点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程序代码。就是说,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专门威胁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程序。用户口令设置过于简单,或用户的访问权限设置不当,或将管理员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威胁。将一些处理过的机密文件随意存放在工作站的共享文件夹内,或在硬盘上留有备份,这就有可能使得某些重要文件在局域网上随意地流传,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留下了安全隐患。主服务器上的数据库存放着所有重要数据,不能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如果这个数据库遭到破坏,将会遭到无法挽回的损失。

计算机病毒通常是指可以自我复制,以及向其他文件传播的程序。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几大特点,病毒的种类也不断变化,破坏范围也由软件扩大到硬件。新型病毒正向着更具破坏性、更加隐蔽、传染率更高、传播速度更快、适应平台更广的方向发展。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有:网络病毒、邮件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引导型病毒、变体病毒、混合型病毒。随着计算机在日常工作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从早期对单台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破坏,中期对局部网络范围内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到如今对全球网络安全乃至整个社会都构成极大的危害。

主要表现为:病毒发作对计算机信息数据的直接破坏作用、非法侵占磁盘空间,破坏信息数据、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等这几个方面。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木马、黑客病毒:木马病毒的共有特性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并获取有用信息,是病毒技术和黑客攻击技术相结合。如采用跨站攻击、邮件攻击、网络钓鱼(Phishing)”等网络攻击技术,病毒技术与网络攻击技术的日益融合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木马病毒种类繁多,网络游戏木马、网银木马、即时通讯软件木马、网页点击类木马、下载类木马、类木马。如“武汉男生2005”、“MSN性感鸡”就是利用MSN、QQ、UC等多种聊天软件发送带毒网址,盗取游戏的帐号和密码,“灰鸽子”、“黑洞”是网页点击类木马的典型。

三、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即防患者于未然。而预防工作应包含思想认识、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三方面的内容。(1)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病毒防治的关键是要在思想上足够重视。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加强管理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严格地贯彻落实。由于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和主动攻击性,要杜绝病毒的传染,在目前情况下,特别是对于网络系统和开放式系统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国此,采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治策略可降低病毒感染、传播的几率。即使受到感染,也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将病毒消除,从而达到把病毒的危害降到最低的目的。(2)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管理措施,并严格地贯彻执行。大量实践证明这种主动预防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包括:尊重知识产权,使用正版软件;建立健全各种切实可行的预防管理规章、制度及紧急情况处理的预案措施;对服务器及重要的网络设备实行物理安全保护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专机、专人、专用。严格管理和使用系统管理员的帐号,限定其使用范围。

采用技术手段有效防护恶意攻击病毒。恶意攻击防范的特点在于网络的管理功能,如果没有管理功能,很难完成网络防毒的任务。只有管理与防范相结合,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恶意攻击防范的预防在于完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机制。病毒防范的主要方法有:(1)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保证及时、快速的病毒响应机制,发现病毒及时进行处理,迅速抑制病毒传播。(2)防止电磁辐射和电磁泄露采取电磁屏蔽的方法,阻断电磁波辐射,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防止计算机信息泄露的目的,而且可以防止“电磁辐射式”病毒的攻击。(3)及时修补系统和应用软件安全漏洞。绝大多数计算机病毒都是利用操作系统或第三方软件漏洞进行传播和对用户进行攻击的。应及时下载安装补丁修复各种漏洞,切断病毒入侵的渠道。(4)在网络环境中应用防火墙,建立起一道安全保护屏障。(5)做好系统和重要数据的备份,以便通缉在遭受病毒侵害后及时恢复。(6)为了从物理上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特别是防止外部黑客入侵,可以将内部计算机网络中所分配的IP地址与电脑网卡上的MAC地址绑定起来,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在侦别内部信息节点时具有物理上的唯一性。

第4篇: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病毒预防;有效措施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恶意程序或者是指令集合,它通过相关的途径,潜伏到目标用户的计算机内的相关程序,当达到某种条件的时候,这种非法程序会被触发从而开始对用户的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者来说,计算机病毒的强大之处还在于对于电脑的破坏,能够自发的对其他没有受到感染的程序以及文件进行病毒程序的复制与应用,更可怕的是计算机病毒还能通过被感染的程序以及文件进行下一级的病毒复制与传播,特别是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大量的病毒开始传播开来,比较有名的病毒有特洛伊木马、墨菲病毒等。

1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计算机病毒开始工作时,首先进行大量自我复制,迅速的占据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以及计算机资源,从而为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在网络接通的条件下,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播性,更高的感染率以及具有更隐蔽的破坏性。例如,我们最常见的木马病毒,就具有很大危害,当木马病毒侵入电脑后,会盗取用户的账号密码,操控用户的机器,盗取用户机器中的数据信息,甚至远程监控用户电脑的所有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电脑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一切信息文件就都暴露在了编写病毒的人的手里,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2.1“蠕虫”型病毒

“蠕虫”型病毒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它们在系统存在时,除了内存不会占用其它任何资源。在传播过程中,文件和资料信息并不会发生变化,病毒通过网络从一台主机传播到另一台主机,就这样呈指数型增长进行传播,传播速度非常惊人。例如,著名的墨菲病毒病毒就是一种蠕虫性病毒,它在传播时,首先扫描网络上的主机,对网络出口造成大量链接,造成网络拥塞,使网络无法正常连接。病毒确认主机存在后,将病毒文件复制到该主机的系统目录下,并经过远程控制启动该病毒文件,注册启动项、注册账号、开启系统后门、完成感染。此病毒利用了系统共享、弱口令等漏洞进行传播。类似的蠕虫病毒都是先发现漏洞,利用漏洞种植病毒,运行病毒程序,然后再去感染其他机器。

2.2伴随型病毒

伴随型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XCOPY-COM。病毒把自身写入COM文件并不改变EXE文件,当DOS加载文件时,伴随体优先被执行到,再由伴随体加载执行原来的EXE文件。

2.3寄生型病毒

寄生型病毒是除了伴随型病毒和“蠕虫”型病毒的其它病毒,它寄生在可执行文件中,一旦文件运行,病毒就会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从而对文件造成损害。由于是寄生在文件中,所以发作要通过文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发作,也被称作时间炸弹和逻辑炸弹。

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3.1正确安装计算机的系统以及应用软件

大多数的计算机用户在选择系统程序和软件的时候,常常更倾向于选择免费的,这种免费软件安全性极低,对于自己的计算机具有潜在的威胁。因此,计算机用户尽量选择比较正版的系统和软件,选择盗版软件不仅是对软件开发者的不尊重,而且,盗版的软件的安全性也有很大问题。一般情况下,正版的软件和系统的安全系数都比较高,系统本身都自带防火墙,木马病毒要感染计算机并不容易。

3.2安装杀毒软件

有一些计算机使用者没有充分意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问题,他们的电脑上没有安装任何杀毒软件,病毒可以轻而易举的进入到他们的计算机中,盗取他们的用户信息和数据。对一些计算机高手来说,这样的计算机就像一个没有大门的屋子一样,任人随意出入,毫无任何安全可言。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们抵挡病毒的入侵,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

3.3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虽然提高防范意识是必须的,但有时候也会不小心遭到病毒入侵,目前,我们的计算机技术还不能找到完全有效的预防措施来规避所有的计算机病毒,这就要求计算机使用者必须要提前把一些关键的系统数据或者重要文件备份好,即使计算机被病毒入侵,数据损坏,那么关键数据也没有丢失,不会造成实质性的损坏。

3.4及时更新病毒库

只有及时的更新病毒库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机内杀毒软件对于可能感染病毒的实时防范。一款杀毒软件如果无法进行病毒库的更新,那么新的病毒一旦出现就没有杀毒能力。此外,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的时候,最好选择安全系数比较高,技术过硬,有完善售后服务的厂家。

4结束语

计算机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计算机病毒每时每刻都在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威胁,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入,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平时我们也要及时地关注网上最新的系统和软件的漏洞补丁,及时下载安装,更新计算机杀毒软件,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宗亚,张会彦,安二红.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分析研究[J].煤炭技术,2013(05):176-178.

[2]张长河.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分析研究[J].信息通信,2014(07):145.

[3]孔向军.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分析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180-181.

[4]高霞.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的研究[J].电脑迷,2016(12):4+19.

第5篇: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入侵途径;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09.5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病毒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重要影响。从广义上说,计算机病毒就是一种人为制造的,且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的一组程序或指令的集合。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病毒会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露洞进行病毒的传播或者感染。

1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比如社交时常用的QQ、EMS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工具。然而,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计算机病毒逐渐侵犯者人们的“领土”,私人资料、账户密码等被窃取等都令人倍感气愤。从传统意义上讲,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特点:

1.1 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

只要是病毒入侵到计算机系统中,都会对计算机应用程序或者系统产生不同的损坏度,也就是说,凡是软件能触及到计算机资源处都有可能受到计算机的感染或破坏,不仅占用系统的资源,使系统变慢,降低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严重者导致系统直接崩溃。

1.2 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

大多数病毒程序都隐藏在正常的程序中,人们的肉眼很难发现,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我们就很难区分病毒程序和正常程序。通常情况下,我们最常见到的病毒一般都是依附在磁盘教隐蔽处。如果计算机没有防护措施,计算机病毒就很容易侵入到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中,感染大量病毒程序。

1.3 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病毒感染系统后,可以长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一旦满足了特定条件就可以直接启动破坏程序,严重者可致系统崩溃。

2 计算机病毒入侵途径探索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主要通过文件的拷贝,文件的传送或文件的执行等方式进行传播病毒程序,比如,像Word文档、Excel表格等文件较易感染的宏病毒,就是通过Word、Excel调用间接执行。因此,文件的执行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径。由于计算机病毒本身就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只要能进行数据间交换的介质都可能是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因此,我们最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移动媒介下的计算机病毒传播

计算机病毒通过移动媒介进行传播,这主要有光盘媒介下的计算机病毒传播和U盘或移动硬盘媒介下的计算机病毒传播。由于光盘本身能够存储较大的可执行文件,就给予许多病毒程序藏身的空间,对只读式类型的光盘内隐藏的病毒是不能够被是删除的,这主要是因为只读式光盘不能进行写操作,尤其是盗版光盘中隐藏的病毒最多。而对于一般U盘或移动硬盘来说,若是插入一台已经受到感染的电脑上,那么,已感染电脑病毒便会趁机迅速植入到U盘中,而用户再将U盘插入到其他正常电脑上,该电脑也会迅速受到病毒感染。

2.2 网络媒介下的计算机病毒传播

一般情况下,网络媒介下的计算机病毒传播,主要由病毒制造者将病毒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进而传播出去,诱使受害者打开电子邮件而传染病毒。

2.3 操作系统漏洞下易感染病毒

正常情况下,人们没有浏览网页,也没有使用非法软件,可能会认为就不会感染病毒而来,其实不然,只要计算机连接着网络,病毒程序就会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病毒的传播,严重者将直接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

2.4 间谍软件易感染病毒

间谍软件是一种恶意的程序,能够直接捆绑在软件的安装包、共享文件、可执行图像或文件中,它可以趁机潜入用户的系统内,就能够直接更换用户主页,窃取用户账户密码或隐秘信息等资料。

2.5 网络钓鱼软件易感染病毒

网络钓鱼软件包括假冒网上银行、假冒购物网站等虚假网站,这些网络钓鱼软件直接引诱用户调入陷阱,比如,我们经常收到的一些垃圾邮件或信息,大都是用户中奖等内容引诱用户上当,一旦用户填入相关信息,网络钓鱼软件将直接窃取用户的相关资料,进而窃取资金。

3 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预防策略

一般来说,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关键还是靠预防。为了降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还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对于陌生人的电子邮件或通过其他网络传输的文件,不要随意接收或者轻易打开,即便打开也要提前进行杀毒后再打开;对于附件中的EXE及COM等可执行程序不要轻易执行;附件中的文档文件不要轻易打开,如果是对方所发的电子邮件和相关附件,则可以将其“另存为”命令在本地硬盘中进行保存,在对其进行防毒软件检查无毒之后,才可以将其打开并进行使用。

3.2 计算机用户不仅要设置登录密码,还要安装强大的防护措施,如杀毒软件等。由于计算机病毒是不断更新且能自动升级,所以,安装的杀毒软件等防护措施也要定期更新或者升级。另外,对于一些U盘或硬盘,要定期进行扫描杀毒,确保不受病毒感染。若发先系统存有漏洞,也要及时更新修补补丁,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3.3 对于不正规的网页尽量不要浏览,下载的文件也要经过扫描杀毒之后方可打开。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给计算机扫描杀毒,一旦发现计算机中出现奇怪文件要立即运行杀毒软件进行处理。

3.4 及时安装各种补丁。在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更新中,及时对各种补丁程序进行安装,是加强计算机系统防护的重要措施。同时有很多新型病毒也均是借助于操作系统的漏洞实施传播的,例如2001年所出现的红色代码病毒,其传播途径则也是Windows2000Server IIS漏洞;在03年出现的冲击波病毒传播途径则是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Windows 2003操作系统的RPC漏洞等等。如果没有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对其存在的各种漏洞进行弥补,即使在计算机中对防毒软件进行了安装,依然会受到病毒的入侵。其中作为Windows操作系统,其必须要对以下补丁进行安装:IE6 with SP1,其适合在Windows 98和以上版本中应用;对系统补丁进行安装,其中Windows XP安装SP1、Windows 2000安装SP4;还要对RPC补丁进行安装。

总之,对于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进行网络活动时,时刻提高警惕,一切文件都要经过杀毒软件的扫描体检下方可进行下载或打开。只有从自身做起,谨慎操作,才能在计算机病毒防治过程中取得良效。

4 结束语

由于计算机病毒形式多种多样,难以剔除。因此,我们更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措施。不仅要提高我们每个人的计算机安全知识,还要加强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培训。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科学而又合理的方法,从自身做起,增强对计算机的使用和保护能力,从而使计算机病毒得到抑制。

参考文献:

[1]吴晓微.e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预防[J].现代交际,2009(11):7.

[2]徐春丽,陆治."三打三防三禁"预防计算机病毒入侵[J].中国检验检疫,2008(04):32.

[3]汤军,公学成,吴小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预防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09):171-172.

第6篇: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网络电子邮件传输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根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在我国垃圾邮件的日传输量高达1200亿封,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我国计算机用户平均每天都会受到接近20封的垃圾邮件,有绝大多数的邮件都是由病毒计算机发送出来的,一旦查看了这些病毒邮件就会使得病毒侵入计算机,令人防不胜防,因此,企业与个人应了解这些病毒邮件的危害,并且将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

2内部员工泄密问题

根据公安机关的统计结果显示,大约有70%的泄密案件其犯罪源头都来源于企业内部,由于当前烟草公司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或体制贯彻力度不够,致使员工对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无法满足公司需求,构成安全系统的投入资金与维护资金存在较大矛盾,致使电脑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无法有效的实施出来。假若相关操作人员有意违规操作,即使公司的安全系统十分强大也无法保证网络运行环境和网络信息的安全。另外,因为计算机的技术发展与人的认知能力都存在较强的局限性,所以在设计软硬件过程中难免会留下很多技术问题,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3防范措施

1)构建有效的防病毒体系通过对病毒系统的完善采用主流网络版的病毒防护软件,其中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服务器采用的是病毒防护系统,下载的是更新的病毒库,系统客户机端主要由计算机统一进行管理,并且其必须可以自动更新病毒库,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县级烟草公司的信息安全,从而实现全面的病毒清杀,在硬件角度上,为了阻拦来自外部的病毒,企业应由其出口处设置网络病毒网,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在主干网络上的扩散。根据相关实践经验,我们应将病毒防护体系统一纳入到全局安全体系中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从而以规章体制为基础,用技术手段保障网络安全,营造出可靠、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

2)入侵检测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连接起来,通过防火墙检测局域网内外的攻击程序,与此同时,监测服务器的主要网络异常现象,防止局域网的内部攻击,预防无意的滥用行为和误用行为,这样有效的扩充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

3)建立安全信息管理制度,采取访问控制手段构建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规范日常的管理活动,确保计算机运行的效率和流程,在计算机安全管理问题上也同样应该如此,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规范和完善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程序,网络信息安全的组织结构应实行责任制度,将领导负责体制建立健全,在组织结构上确保计算机安全体制的执行。访问控制能够决定网络访问的范围,明确使用端口和协议,对访问用户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管控,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审计机制和访问控制体制,通过对网管的控制,为不同单位和不同职位的员工设置差异化的网络访问策略和网络访问权限,从而确保网络访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强化日常检查体系,对业务实行监控,部署检测入侵系统,将完善的病毒反应系统和安全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对计算机内出现的所有入侵行为进行有效的阻断和报警。

4总结

第7篇: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分析计算机病毒入侵微机的特点及途径,指出互联网是病毒发作酶最大载体?我们要坚持依法治毒,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并且要制定严格的病毒防治技术规范,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

一、计算机病毒入侵途径

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等特点。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理分析可知?只要是能够进行数据交换的介质都可能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根据计算机病毒传播媒介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病毒入侵微机的最主要途径?此外?传统的软盘、光盘等传播方式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大致有以下四种途径?

1、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asi c芯片和硬盘等。这种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却极强?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检测手段对付。

2、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这些设备包括软盘、磁带等。在移动存储设备中?软盘是使用最广泛移动最频繁的存储介质?因此成了计算机病毒寄生的“温床”。一部分计算机是从这类途径感染病毒的。

3、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病毒种类和数鼍伴随网络的发展迅猛增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强?计算机病毒对我国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和工作形成严重掣肘。

4、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目前?这种传播途径还不是十分广泛?但预计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这种途径很可能与网络传播途径成为病毒扩散的两大。时尚渠道”。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我国目前的病毒疫情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国外流行的网络化病毒大肆侵袭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另一种趋势是出现大量本土病毒?并且传播能力和破坏性越来越强。为了有效降低病毒的危害性?提高我们对病毒的防治能力?我们每一个计算机用户都应积极参与到病毒防治工作上来。

(一)建立计算机病毒预警系统。在我国主干网络和电子政府、金融、证券、税务等专业网络建立病毒预警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监控整个网络的病毒传播情况?发现、捕获已有的病毒和新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单位应建立病毒应急体系?并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的应急机构和国家的计算机病毒应急体系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无论谁发现病毒疫情应及时上报。同时?注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病毒疫情?以便在爆发病毒疫情时?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病毒造成的危害。对发生的病毒事故?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到病毒突破防护系统的原因?及时修改病毒防治策略?并对调整后的病毒防治策略进行重新评估。确保恢复。减少损失。一旦发生了病毒侵害?事故?启动灾难恢复计划?尽量将病毒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并尽快恢复系统正常工作。

(二)加强反病毒安全法制建设?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盗窃、盗取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防范和打击。2004年?利用木马、恶意网页等病毒程序窃取网上帐号和网络游戏中的装备等情况明显增多?利用木马程序窃取信息的情况也比较突出?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建议在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中?加强对此类病毒的发现、防范和侦查打击工作?在电子政务、网上交易、电子商务中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加强相关宣传。

(三)国内邮件服务提供商需提高自身的安全性。目前?很多计算机病毒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传播的主要渠道。尤其近两年?本土制造的病毒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些病毒常常利用国内邮件服务器的安全漏洞?将这些服务器作为传播病毒的跳板。因此?需要邮件服务提供商安装使用邮件防病毒系统?加强收发邮件的身份认证工作?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建立联系?发现利用邮件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及时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四)不断加强计算机技术防范措施。我们作为计算机使用者?要经常从软件供应商那边下载、安装安全补丁程序和升级杀毒软件?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之间安装使用防火墙?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新购置的计算机和新安装的系统进行系统升级?保证修补所有已知的安全漏洞?使用高强度的口令?尽量选择难于猜测的口令?对不同的账号选用不同的口令?经常备份重要数据?并且对备份进行校验?选择、安装经过公安部认证的防病毒软件?定期对整个硬盘进行病毒检测、清除等工作?以减少病毒侵害事件。

由于计算机病毒形式多样化?难于根治。并且病毒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病毒分析显示?虽然新病毒不断产生?但较早的病毒发作仍很普遍并有所发展。此外。新的病毒更善于伪装?如主题会在传播中改变?许多病毒会伪装成常用程序?用来麻痹计算机用户?因此?我们对病毒入侵防治更加要认真对待。

第8篇: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目前计算机的应用遍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计算机病毒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因此为了确保计算机能够安全工作,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入手,浅谈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防范措施。

对于大多数计算机用户来说,谈到“计算机病毒”似乎觉得它深不可测,无法琢磨。其实计算机病毒是可以预防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深入,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在越来越受到计算机用户的重视。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一般来讲,凡是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能够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代码,统称为计算机病毒。而在我国也通过条例的形式给计算机病毒下了一个具有法律性、权威性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1]”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一)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因此,这也是计算机病毒这一名称的由来。

(二)潜伏性。有些计算机病毒并不是一浸入你的机器,就会对机器造成破坏,它可能隐藏合法文件中,静静地呆几周或者几个月甚至几年,具有很强的潜伏性,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迅速繁殖、扩散。

(三)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如不经过程序代码分析或计算机病毒代码扫描,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

(四)破坏性。任何计算机病毒浸入到机器中,都会对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轻者占有系统资源,降低工作效率,重者数据丢失、机器瘫痪。

除了上述四点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不可预见性、可触发性、衍生性、针对性、欺骗性、持久性等特点。[2]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这些特点,给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与清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自从1988年在美国发现的“蠕虫病毒”至今,计算机病毒以惊人的速度递增,据国外统计,计算机病毒以10种/周的速度递增,另据我国公安部统计,国内以4种/月的速度递增。病毒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不一。为了更好的了解它,根据目前流行的计算机病毒,把它们概括成如下几类:

(一)从其传播方式上分为

1.引导型病毒。又称开机型病毒。当用户开机时,通过DOS的引导程序引入内存中,它不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因此也没有文件名,十分隐蔽。由于它先于操作系统装入内存,因此它能够完全控制DOS的各类中断,具有强大的破坏能力。常见的大麻病毒、巴基斯坦智囊病毒及米开朗基罗病毒等均属这类。2.文件型病毒。这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病毒,一般来讲,它只感染磁盘上的可执行文件(COM,EXE,SYS等),它通常依附在这些文件的头部或尾部,一旦这些感染病毒的文件被执行,病毒程序就会被激活,同时感染其它文件。这类病毒数量最大,它们又可细分为外壳型、源码型和嵌入型等。3.混合型病毒。这类病毒兼有上述两种病毒的特点,它既感染引导区又感染文件,正是因为这种特性,使它具有了很强的传染性。如果只将病毒从被感染的文件中清除,当系统重新启动时,病毒将从硬盘引导进入内存,这之后文件又会被感染;如果只将隐藏在引导区中的病毒消除掉,当文件运行时,引导区又会被重新感染。

(二)按其破坏程序来分

1.良性病毒。这类病毒多数是恶作剧的产物,其目的不为破坏系统资源,只是为了自我表现一下。其一般表现为显示信息,发出声响,自我复制等。2.恶性病毒。这类病毒的目的在于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删除文件,对数据进行删改、加密,甚至对硬盘进行格式化,使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甚至瘫痪。

四、当前破坏性大的几种病毒

(一)“武汉男生”病毒

俗称“熊猫烧香”,这是一种经过多次变种后的蠕虫病毒,当机器感染该病毒时,其可执行文件会出现“熊猫烧香”图案,故因此而得名。

(二)CIH病毒

在CIH病毒没有被发现之前,人们认为计算机病毒仅仅破坏计算机中的软件资源,在1999年的4月26日,CIH病毒的大规模暴发,使人们认识到计算机病毒不仅能破坏计算机的软件资源也能破坏计算机中的硬件。

(三)电子邮件炸弹(E-mailBomber)

这是一种恶作剧式的计算机病毒。具体是指发送者用来历不明的地址,在很短时间内连续不断地将大容量的邮件发送给同一个人,而一般收信人的邮箱容量是有限的,在这些数以千计的大容量信件面前肯定是不堪重负,而最终“爆炸身亡”。

(四)“台湾1号”宏病毒

它的发作日期是每个月13日,此时若打开一个感染该病毒的文档,病毒会被激活,在屏幕正中央会弹出一个对话框,给出一个心算题目要求用户回答,如果回答错误,它将无限制地打开文件,直到内存不够,系统出错为止;如果回答正确,便继续提问:“什么是巨集病毒(宏病毒)?”,回答是“我就是巨集病毒”,再提问:“如何预防巨集病毒?”,回答是“不要看我”。

五、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预防

(一)病毒的检测

从上面介绍的计算机病毒的特性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隐蔽性和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在日常中如何判断病毒是否存在于系统中是非常关键的工作。一般用户可以根据下列情况来判断系统是否感染病毒。

计算机的启动速度较慢且无故自动重启;工作中机器出现无故死机现象;桌面上的图标发生了变化;桌面上出现了异常现象:奇怪的提示信息,特殊的字符等;在运行某一正常的应用软件时,系统经常报告内存不足;文件中的数据被篡改或丢失;音箱无故发生奇怪声音;系统不能识别存在的硬盘;当你的朋友向你抱怨你总是给他发出一些奇怪的信息,或你的邮箱中发现了大量的不明来历的邮件;打印机的速度变慢或者打印出一系列奇怪的字符。

(二)病毒的预防

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可能给用户带来无法恢复的损失。因此在使用计算机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病毒,从而最低限度地降低损失。

不使用来历不明的程序或软件;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之前应先杀毒,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使用;安装防火墙,防止网络上的病毒入侵;安装最新的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实时监控;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定期优化、整理磁盘,养成定期全面杀毒的习惯;对于重要的数据信息要经常备份,以便在机器遭到破坏后能及时得到恢复;在使用系统盘时,应对软盘进行写保护操作。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御措施都是在不停的发展和更新的,因此我们应做到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及早发现病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确保我们的计算机能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第9篇: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

(1)病毒存在媒介。

病毒媒介的不同可做不同的划分: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网络病毒。入侵系统引导扇区及系统启动扇区的病毒为引导型。感染计算机中已经存在的文件的病毒是文件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并通过网络感染相同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的病毒为网络病毒。

(2)算法设计。

设计算法的不同病毒分为:伴随型病毒,即通过产生了一中不同扩展名但文件名相同的文件,使得系统误加载;蠕虫型病毒,即只占用系统内存,并且通过网络映射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传播;寄生型病毒,即存在于引导文件中,传播途径是系统功能,又分为练习型病毒、变形病毒和诡秘型病毒。

(3)传染方式。

根据传染方式不同将病毒分为:非驻留型病毒,即虽然病毒被激活,但病毒基本不存在与内存,也不会感染内存;驻留型病毒,即病毒在感染计算机后仍旧存在于内存,并驻留其内,此过程还通过拼接系统而实现拼接到操作系统中,整个运行过程处于激活的状态。

(4)病毒的破坏程度。

根据病毒的破坏过程将病毒分为:无危型病毒,即病毒激活不会减少磁盘空间;微危型病毒,即激活会减少内存;危险型病毒,即激活会严重到影响操作系统;高危型病毒,即激活后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2.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方法及措施

我们正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最少的减少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干扰,使得人们更加安全有效的工作和学习。在之前对于计算机进行了相关分析之后,我们需要着手探讨下防控计算机病毒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我们需要认识的一点就是,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预防,计算机是不可能完全免遭病毒攻击的。既然如此,计算机病毒出现后,我们只能被动采取方法来控制,期待病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计算机被病毒如前,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重要数据的转移和重要文件的备份。然后使用正版软件对系统杀毒,目的是隔离文件及病毒清除,甚至是删除。我们需要清楚地一点是,互联网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也为杀毒提供了途径,互联网可以即时收集处理病毒信息,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既可以快速更新病毒库,也可以升级杀毒软件,进而实现更好地效果。事实上,现在大多数杀毒软件的云安全概念就是基于这一点。但是即时多次杀毒,我们仍旧发现病毒残存在计算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备份的引导盘杀毒。如果仍旧无法解决,则需要检查系统启动项、注册表、系统配置等文件的异常。最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重做系统以达到系统干净。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