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新生儿护理培训精选(九篇)

新生儿护理培训

第1篇: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 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 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 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对产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内容系统培训,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

 

3 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 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 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

第2篇: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能力;培养;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儿科病人是一特殊群体的病人,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自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儿科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近年来由于医院发展迅速,低年资护士增多,通过短期培训上岗,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能不娴熟、协作精神不强、沟通协调能力不到位等;还有的护士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不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观察病情不仔细,健康宣教不到位,在配药时查对不严,输液故障未及时排查等,都可能对患儿的安全构成威胁。为了尽快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要求,

2010年儿科针对本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对12名专科以上学历、年资在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制定了临床护理能力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培养方法

1.1职业素质的培养

1.1.1爱心是赢得患儿及家属信任与尊重的前提,也是儿科护士职业素质必备条件之一,培养爱心与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儿科护士尤为重要。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组织专题讲座,激发爱岗激情,同时明确护士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开展“我是患儿家长”、“我为患儿和家长想到的”的演讲活动。帮助新护士建立以人为本的关爱之心,引导新护士关爱儿童,帮助她们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1.1.2培养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目前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独生子女占多数,患儿就诊有多名家长陪伴,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1]。护理人员亲切诚恳的语言能给患儿家长以安慰、信任和鼓励、调动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工作的理解,而不良语占可引起患儿家长情绪及情感上的不良反应,影响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的关系,易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语言应饱含关心、爱护、理解。作为低年资一名儿科护士,在培训计划中,首先必须参加礼仪学习,接受宾馆式服务训练,参加医德医风学习,应用规范性语言系统的学习,促使执业意识的增强。主动关心患儿,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赢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在工作中护士要根据护理对象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在静脉穿刺时,主动与家长交谈沟通,增强家长的信任感。穿刺不成功时,及时向患儿及其家长表示歉意,做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的家长的谅解和支持。正确运用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护患双方的协调性、合作性及有效性,使之取得较理想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2 专科知识培训

由护士长指派1名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按照培训计划,通过小讲课、专题讲座、特殊病例的护理查房等形式,指导低年资护士重点掌握儿科专科知识、危重患儿抢救流程、病情观察要点、重点药物的使用等。每月进行专科知识理论考试。

2.1 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重点培训儿科的专科操作(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静脉采血法及小儿吸痰、洗胃、灌肠等),要求护士掌握新生儿急救复苏台、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对侵入性操作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合格者,才能在小儿上进行。每月抽考一项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9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由带教老师培训后补考直至合格。

2.2急救护理技术培训我科对低年资护士急救护理技术培训主要采取现场模拟培训,在模拟抢救现场中训练能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把紧张的抢救变得得心应手,有利于的急救护理操作技术正常发挥。要求护士每月必须掌握一项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包括小儿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气囊操作、心脏电除颤、洗胃及呼吸机的使用等)

2.3观察能力的培训

儿科患者往往不能真实地描述反映病情,而病情却变化在瞬间,将患儿的表情、语言、行为和哭、叫声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敏捷的思维和预见性的想象力,预测病情的发展动向,是儿科护士必备的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为了培养低年资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采用床边查房,典型病历分析讨论,让低年资护士多看、多想、多辨别,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职业性的动手能力,提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果

通过院内培训基地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对低年资护士实施以上专科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12名毕业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理论和操作更加规范和贴近临床,培训前需半年至1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规范培训后只需要3~6个月;培训后操作考核合格率100%,优秀率达85%以上。临床综合能力、抢救配合能力明显提高。其中6名护士得到患者点名表扬,无1人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无1例护患纠纷投诉。

4 体会

在2年的规范化培养过程中,运用核心能力培养理论,从专业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制订培训计划,选择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带教、定期考核的方式,结合儿科临床护理特点,对低年资护师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上,经过严格规范化的培训,有利于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全面认识,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确定自己在医院工作环境中的角色,以建立起护理职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面对患儿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眼勤、口勤、手勤、脚勤的工作作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据初步统计,发生差错数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目前,这些护士既能在儿科完成专科性很强的护理和操作,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所以,通过儿科院内培训基地可以使儿科低年资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得到较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素玉,王柚芸.PDCA循环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蛇医,2008,4(8):324.

第3篇: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从重庆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中抽取109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持有执业护士证书;从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工作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自愿参加。排除标准:进修护士。由专人负责发放及收集问卷资料。

1.2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所采用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PCQN),以及根据White等和Botwinski改编的问卷量表。调查量表主要包括姑息护理具体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与新生儿姑息护理相关的8个条目的重要性进行等级评定。采用Likert等级计分法,回答“不重要”记1分,“一般”记2分,“重要”记3分,“非常重要”记4分。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为91.6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主要采取统计学描述。

2结果

2.1一般资料

被调查的109名参与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75±1.57)岁,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平均(3.70±0.58)年,54.13%未婚,67.89%为本科,56.88%为初级职称。

2.2姑息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了解姑息护理知识,但是掌握的较差。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新生儿姑息护理培训。本组护生姑息护理知识问卷平均分为(10.73±3.61)分,对姑息护理相关知识的需。

2.3姑息护理需求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超过56.88%的被调查者认为疼痛控制是在姑息护理培训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其后依次是怎样告知患儿父母或家庭病情的进展(47.71%)及患儿家属不满意时如何沟通(43.12%),可见,与患儿家庭的交流是一个较大的阻碍,需要加强培训。在护理需求中,最不重要的两项为疾病治疗及相关前沿知识(38.53%)和自我的心理调整知识(24.77%)。

3讨论

第4篇: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本文作者:赵秀芳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总体要求总培训时间为2年3个阶段。进人临床前,经过医院和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1周。第一阶段12个月,在妇产科、儿科、门急诊部分别轮转4个月(本院是妇产儿童专科医院),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第二阶段6个月,根据自愿和科室意见选择二级学坏斗(妇产科、儿科和门急诊);第三阶段6个月,也在自愿和科室意见基础上在三级学科(某个专业)定向培养。儿科规范化培训在儿科的培训时间共l年4个月,可轮转4个病区,分别是第一和第三阶段各1个病区,第二阶段轮转2个病区(每个病区3个月),如果该生毕业前订实习是在本院儿科,则在培训结束后可轮转儿科所设的全部5个病区。培训期间要求掌握基础护理相关知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儿科护理基础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急救技能,在第三阶段时更注重于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使受训者能全面掌握或熟悉儿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医院建立完善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包括《管理办法》、《培训细则》等,成立规范化培训管理职能组织(四级)并明确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各二、三级学科在医院《培训细则》基础上,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各科培训细则并组织实施。专人管理,建立《规范化培训手册》和《带教老师手册》。本人填写《规范化培训手册》,其中的操作量化表要求每天登记并有老师签字,月底汇总后交教务部审核保存,培训周期结束后手册归档保存。带教老师做好《带教老师手册》记录,以备查。护士长做教学管理,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中。考核方法分平时抽查、出科考核、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平时抽查包括带教老师、护士长、科护士长和护理部的抽查:出科考核在轮转下一个科室前完成,包括劳动纪律、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理论、技术操作和分管病人情况等:在每一个阶段结束和完成培训后进行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考试内容第一阶段为基础护理知识,第二阶段为儿科相关知识,第三阶段为所在儿科某专业理论知识,结业考试为综合应用性试题。所有考核均以百分制计算,结果交医院教务部存档,并作为评优(评优比例为巧%)和培训结束医院选留的依据。自2007年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以来,共招收5届,300余人,已结业3届。本文结果只统计已结业的3届学员情况。理论成绩总体上均有提高,各届一阶段与三阶段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o,01),二阶段与三阶段具有统汁学意义(P<0.05),一阶段与’二阶段仅2009届学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技术操作成绩各阶段无统计学差异。

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儿科护理在护理评估、沟通交流和技术操作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规范化培训可满足儿科护理对护士的特殊需要。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儿童专科护士学校,刚从普通护士学校或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很难承担儿科临床护理的工作。每年均有部分受训者中途退出培训,原因之一为考核不合格(表1),还有部分不愿在儿科工作者(表2)。从护生到独立承担护士角色需要1.5一2年的过渡阶段,且在校学得的理沦知识需要一段时间(几年)有指导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因此,开展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受训者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培训细则中规定了各项护理操应完成的数量,建立操作量化登记表,要求受训者每日记录,并有当天老师的签字,月底汇总;带教老师、护士长和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各阶段结束要考核,规范其临床护理操作,强化理论知识。通过培训,学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表3)。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我还注重受训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粘神的培养,每轮转完9个科室都要对以上内容进行综合测评,结果纳人总成绩。同时还要求受训者在培训期间要进行高一级的学历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水平,所有持中专和大专文凭的学员都在继续大专和专升本科学习(未完成学历教育)。经过近2年的培训,学员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专业毕业后教育的重要阶段,是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稳定,提高护理水平,保障病人安全。儿科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适应了儿科临床护理需要,为专科护士培养奠定了基础,是儿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

第5篇: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 小儿; 静脉穿刺;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51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病房及相关科室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治疗、抢救的前提。小儿静脉穿刺质量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直接相关。研究表明,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做到一针见血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1-4]。为快速提高护士的临床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满足儿科及相关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于2010年9月开始在医院内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参加培训班,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学员共32名,均为女学员。年龄20~33岁,平均22.56岁。学历:本科9人,占28.13%,大专23人,占71.88%。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22人,占68.75%;2年以下临床实践经验6人,占18.75%;无临床实践经验4人,占12.50%。

1.2 方法

1.2.1 招收学员方法 面向院内护士招生,要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经学历和执业资格审查,经过考试和考核合格录取,获得参加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资格。

1.2.2 培训方法

1.2.2.1 培训原则 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甄选小儿静脉穿刺经验资料[5-9],制定培训教材,精选多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讲授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操作,采取理论授课,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分阶段进行经验交流及穿刺操作考核,终末小儿静脉穿刺技术考核合格获取小儿静脉穿刺培训结业证,成绩优异者颁发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培训周期为6个月。

1.2.2.2 师资确定 理论培训由儿科总护士长担任理论授课,具有儿科专业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穿刺经验,主管以上职称,专业教师资格,有较高的临床指导和授课能力,并聘请血管外科专家为学员讲授小儿血管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反应。操作培训由儿科科护士长及主管护师担任,具备1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主管以上职称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1.2.2.3 教学方法 以临床操作实践带教为主,结合相关理论授课,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理论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小儿静脉穿刺能手为目的,精选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结合临床实际,列举相关穿刺病例和亲身经验进行讲学互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定期组织案例讨论,现场演练,每月1次,包括模拟操作和实践操作。模拟操作主要培训手法,实践操作主要培训手感。技能培训中,心理适应能力是重点培训内容之一,指导教师设置不同的穿刺环境,让学员逐步适应压力。

1.2.3 评价方法

1.2.3.1 学员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收获自我评价,包括提高很大,提高较大,提高较小和无提高。

1.2.3.2 考核方式 (1)理论考试:培训最后进行总结性理论考试1次,强化小儿静脉穿刺的理论知识;(2)操作考试:分阶段进行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操作考试,每2个月1次。一律实行百分制,每次进行考核排名,增加培训学员的竞争意识。最后根据考核总评授予考核成绩前3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x±s)表示,以P

2 结果

2.1 学员对培训效果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在的评价。32人中有25(78.13%)人认为提高很大,7人(21.88%)人认为提高较大,无一人认为提高较小或无提高。

2.2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x±s)

组别 培训前(n=32) 培训后(n=32) P值 t值

理论成绩(分) 64.41±12.00 90.38±9.00

操作成绩(分) 62.81±3.65 88.16±7.50

3 讨论

3.1 培训要不断适应临床护理模式发展需要 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反映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反映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关爱患儿,减轻患儿痛苦,操作中树立防护意识,是现代护理对每名护士基本素质的要求[10]。只有树立为患者负责减轻痛苦护理理念,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才会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注重护士技能培训,护士穿刺技术水平就会稳步提高。从培训效果看,学员小儿静脉穿刺能力水平在短期内有很大提高,充分体现专项技术培训结合效果明显,所以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专业技能,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

3.2 培训要体现专业技术特色 穿刺成功率的提高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目前在许多科室,小儿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加上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政策,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而护士往往未经过专项技术操作培训,小儿静脉穿刺水平相对滞后,给患儿的治疗及护患关系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开展对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与不足,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水平,满足了患儿治疗护理的需要,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培训要有规范的教学和管理 针对培训班学员不同阅历、不同素质和不同层次采取个性化及人性化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笔者严格甄选教材,按需补给,以求实效。还专门为每位学员配备了指导老师与学员进行沟通,协调与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召开学员经验交流会,检查学员学习笔记和临床实践体会,了解学员动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有效地引导培训班学员系统地学习与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开展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的实践,使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形成了规范化的培训途径,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护士争先创优的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了针对小儿的护理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更好的培养了小儿静脉穿刺合格的专业化人才,提高了医院整体满意度,为和谐护患关系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竞.儿科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5,13(6):171-172.

[2] 张镇静.儿科输液室护患矛盾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6):713-714.

[3] 寿宇雁,陆月岑.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52-53.

[4] 君.儿童医院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44-46.

[5] 谢佐卿,罗文容,姚春花.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41-42.

[6] 帅玲.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38-239.

[7] 阳康丽.小儿静脉穿刺难点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73-75.

[8] 李玉兰.浅述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秘诀[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4):2008-2009.

[9] 李春梅,游海云,李春美.常见小儿静脉穿刺中“难题”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4):76-77.

第6篇: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与管理

新入职护士轮转培训是新护士培训的主要形式, 其培训效果直接能影响新入职护士能否尽快胜任岗位工作需要。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自2 0 11年开始至今已连续3 年开展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 制定新人职护士培训管理计划,并每年对新入职护士培训计划和方案进行修改, 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培训方法

1. 1 护理部岗前培训

1. 1. 1 岗前专业思想教育培训 岗前培训是使新入职护士熟悉组织, 适应环境和岗位的过程。护理部协同医院人力部门及相关科室安排岗前教育, 首先进行为期一周的人职培训, 内容包括介绍医院概况, 专业思想及医德医风教育, 医院各护理单元部门的情况介绍, 护士的行为规范, 岗位纪律和工作制度, 基本操作要求, 护理质量标准, 医嘱执行、医院感染控制以及护理工作取得荣誉和成绩介绍等等。能使新护理人员树立爱岗敬业,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护士行为规范, 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 从而激发新入职护士的主人翁责任感[1]。

1. 2. 1 护理安全教育 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四防安全等, 以增强法制观念, 掌握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 学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 学习护理病历书写, 了解知晓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法律程序中举证的重要性。

1. 1. 3 礼仪服务教育 进行礼仪服务和沟通能力教育, 如: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上岗礼仪、沟通礼仪等, 发放护理人员礼仪服务手册, 指导教师进行训练。

1. 1. 4 全院计划轮训培训 将新护士科室轮转培训定出计划, 护理部有计划的安排护士到到妇、产、儿、外科科系各轮训3个月, 在儿科轮训期间要完成儿科门诊静点室为期一周的静脉穿刺300针的工作量, 提高儿童静脉穿刺的技能。

1. 1. 5 严格考核 护理部每季度考核一次, 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及护理教学查房一次, 根据学习内容检查学习结果;轮转科室进行出科前考核, 并把考核成绩记入护士技术档案。

1. 2 轮转科室培训

1. 2. 1 新护士到科室后指定老师带教, 护理部通过公开竞聘考试考核选拔有一定教学管理能力、业务知识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护理人员为教学组长, 担任带教老师, 负责本科室及轮转护士的带教学习。

1. 2. 2 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培训 新护士分配到具体科室后, 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环境及各类物品的放置, 了解科室规章制度, 各班次岗位职责, 专科护理技能, 护理质量标准等,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使其循序渐进的适应护士角色转换。

1. 2. 3 护理技术操作及沟通能力陪训 科室护士长根据工作情况, 亲自指导带教或安排带教老师培训基础操作和专科技术操作, 达到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指派带教老师通过入院评估、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前后告知、出院指导等, 以提高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能力。

2 结果

通过实施规范化培训管理, 对新人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意义深远, 效果显著;培养和提高了新入职护士的工作能力和明确工作发展方向, 更有利于护理部对护士的人才培养和管理。

3 讨论

3. 1 使新护士能尽快适应角色,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 对护理人员个人、科室, 乃至整个医院的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

3. 2 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规范培训过程,提高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目标。实行人性化的科学培训, 针对新护士存在角色适应不良、工作经验缺乏、责任心不强、护理安全意识差、不严格遵行规章制度、专业观不稳定等特点,实施人性化、规范化的培训,提高新护士的应用技能和理论知识[2]。

3. 3 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通过采用示教室和实际科室相结合, 以现场点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 在培训操作的过程中采用相关多媒体及影像法,使新护士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技术。

综上所述, 本院在新人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展, 使新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3] 。规范了各科室的临床带教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护理部对护士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应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以护士的职业生涯为基础, 实现护理人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光纬, 郭放, 江浩, 等.新入职护士培训探讨. 全国儿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 中国会议, 2012, 6(9):876-877.

第7篇: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由此母婴安全就显得更为重要。每位产妇既是一个生理现象,也是一个急诊。作为基层医院的管理者更要树立这样的观点。现将基层医院产房常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1 基层医院产房常见的安全隐患

1.1.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够 基层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也缺乏执行力。如虽有《产房人员出入管理制度》,但医护人员仍随意进出,不更衣,不换鞋,制度形同虚设。

1.2服务态度生、冷、硬 产房急诊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基层医院接待人群接受能力较差,在繁忙的工作中助产士缺乏耐心,态度生硬,解释不仔细,使产妇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引发纠纷。

1.3助产人员基础差 基层医院助产人员中专学历占80%~90%,新上岗人员未进行系统岗前培训,很多助产士上班十几年都未外出培训过一次,知识更新慢。

1.4急救安全管理不规范 基层医院急救设备和药品缺乏,即使有也未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2]。助产士急救技能不熟练等都可延误抢救最好时机,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1.5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1.5.1基层医院有的病历记录过于简单,缺乏连续性,不能动态反应病情变化。如产程中使用催产素时,只记录宫缩、胎心音,未写明使用指征和产程进展情况[3],对异常情况观察不仔细。

1.5.2新生儿脚印和拇指印记录不规范 如剖宫产时手术室忘盖脚印,回病房后又忘补盖;或抢救新生儿或转诊,漏盖脚印;少数护士在检查病历时为保证病历的完整,伪造新生儿脚印和拇指印。

1.5.3.记录书写不及时、不完整 由于紧急分娩,抢救新生儿,工作繁忙,出生记录多数是进行回顾性记录,易漏记或记录内容与事实有差异或与医生记录不相符,造成记录不完整、不一致或欠真实。

1.5.4代签名或签名不规范 由于助产士忙于接生,为及时完成工作,巡回护士帮忙做记录,代替助产士签名,使病历缺乏举证作用[4,5]。

1.6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6.1三查八对制度执行不严 如给新生儿做手圈时,把母亲姓名或婴儿性别写错,甚至抱错婴儿;甚至还有错把卡介苗当作乙肝疫苗进行皮下注射。

1.6.2违反技术操作常规 不按护理常规严密观察产程,未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又如不按常规接生完毕进行阴道检查,将纱布遗留阴道内,给产妇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7助产人员编制不足 产房工作风险性大、技术性强、节奏快,产房人员配备不足,常致助产士压力增加,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1.8.管理因素 主要指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设备物资管理不到位,不能合理排班,管理者对安全隐患预见性不足等。

2 管理对策

2.1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工作流程,强化落实 针对影响产房安全因素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病历书写奖惩制度》《正常分娩护理流程》《子痫抢救流程》《产后大出血抢救流程》《DIC抢救流程》等相关制度、流程和常规。

2.2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加强继续教育。

2.2.1鼓励助产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以提高学历层次。每年分批送人外出进修或进行短期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更好为产妇服务。

2.2.2法律知识培训 每年进行2次法律知识培训,强化安全质量教育,让大家知法懂法,并利用法律知识实行产妇与自我双向保护。加强护理病历书写培训,进行护理病历评比,强化病历书写质量。

2.2.3进行医学人文精神培训 让医务人员明白,如何关心和关注,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继而尊重产妇的生命和人格,了解产妇合法的医疗权利。

2..2.4强化助产专项技能培训 制定专科理论与技术操作培训计划,安排高龄助产骨干授课,初毕业进院的助产士,护理部进行规范的岗前培训,在模拟分娩机转模具上反复训练至娴熟,并进行相关理论考试,然后进入临床,实行一对一带教,并规定必须接完100个生之后,由主任、护士长进行考核,合格后,符合《产房助产人员准入标准》,才能单独在产房上岗。

2.2.5组织模拟演练 根据制定的抢救流程,每年根据不同的病种组织4次演练,管理者不定期抽查1~2次,保证医疗团队较高应急能力。

2.3加强人员管理

2.3.1加强医护人员管理 对于实习生、见习生,制定实习生管理制度,拟定带教计划,指定带教老师;初毕业进院的助产士,护理部进行规范的岗前培训;根据产房工作量,合理配备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充分调动人员能动性;护士长经常了解助产士的思想动向;

2.3.2强化产妇管理 产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生化、B超等必要检查;进入产房后,常规用21号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可以给产妇补充能量,如遇抢救时,可以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2.2.3.规范新生儿管理 接生前备好复苏台吸痰设备,必要时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断脐必须使用专用脐带剪;生后即刻用预热毛巾擦干新生儿,并采取种种保暖措施,有条件的用新生儿复苏台,没条件用热水袋(注意防止烫伤);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前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护理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和防止坠床;避免产房人员过分拥挤;密切观察新生儿脐部残端。

2.4急救设备和药品 根据本科特点,不同的病种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相应的抢救盒,如"新生儿窒息专用盒""羊水栓塞抢救盒""子痫抢救盒""DIC抢救盒""产后大出血抢救盒",并且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5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产房是胎儿脱离母体单独存在的第一个外界环境,我们以检查为手段,以控制感染为目标。主要措施为:规范医务人员洗手流程和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物表、空气、消毒剂、和无菌物品进行监测;规范管理无菌物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进行分类收集、处理。

3结论

总之,基层医院产房的护理安全必须引起每个管理者的重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保证基层的助产水平,保证基层母婴安全,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2]催焱.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4.

[3]戴小红.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与管理对策 [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12-16.

第8篇: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职院校的教学盲目性,并且提升教学效率,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保培训课程内容准确性。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同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同医院儿科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以了解医院儿科护理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咨询医院儿科工作的具体需求。同时,高职院校方面应该做好对医院教学意见和需求的统计分析工作,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将相关内容同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有侧重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为保证实际教学质量,提升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效果,高职院校方面必须要重视教学课程的改革,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目前儿科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课程群划分并不明显,因此必须要重视对课程群的划分,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比如,儿科护理课程体系应该划分为基本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四大部分,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是由基础的教学教学课程组成,如化学、政治、体育、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等等,这些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文培养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性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工作意识,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具体包括了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等;专业基础课时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技能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今后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知识,包括了人体机构学、营养学以及病理学等等;专业课则是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的专业类科目知识。

三、开放实践场所,保证实践质量和效率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临床服务能力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对于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来说,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工作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教学是较为有限的,学生必须要利用实践来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实践场所,除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医院实习机会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备和引进更多先进的实践设备,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补充学生的学习实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加强对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老师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老师的能力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决定着院校的教学水平。就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来说,由于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同高等院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教师能力问题成为危及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大因素。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适当提升教师待遇水平,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加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于儿科护理专业来说,临床服务水平是学生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为学生创造实践场所的同时,应该适当引入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老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全面的培训流程,定期要求国内优秀的护理人才和专家参加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确保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儿科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语

第9篇: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 助产士;培训;分娩结局;产科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1-0115-03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midwife train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obstetric quality

WANG Junxia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Rongcheng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in Shandong Province, Rongcheng 264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f midwive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bstetrics. Methods 2026 cases of all mothers who gave birth at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in 2016 were tak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l the mothers who were deliver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in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rineum lateral episiotomy r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rate, neonatal asphyxia rate and cesarean s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dicat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idwife; Training; Delivery outcome; Improvement of obstetric quality

随着产时服务模式的转变,对产科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分娩创伤、改善妊娠结局是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的重要内容。助产士是一个特殊群体,专业性比较强,既要具备产科医师的业务素质,又要具备护士的操作技能,还要掌握一些新的助产理念。因此,助产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整个产科质量及母婴安全[1]。快速培养高素质的助产人员是当务之急。我院通过对助产士轮流强化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0月份在我院分娩的全部产妇202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1~10月在我院分娩的全部产妇19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平均年龄、身高、体质量、孕产次、孕周、估计胎儿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培训考核形式 培训期间我们分期分批将产房护士长和资深助产士(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派往三甲医院进修3~6个月,产房护士长每年参加2~3期省级及部级短期专业培训班,请知名专家来院授课。产房护士长和资深助产士对资历较浅及新上岗的助产士进行院内培训并一对一带教,医务科、护理部对产房及助产士每月进行1次考核。

1.2.2 培训考核内容 (1)助产新技术、新理念的培训,包括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自由分娩、导乐陪伴与导乐镇痛仪镇痛、硬膜外镇痛技术及产程观察、LDR一体化产房的服务模式等。使助产士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打造全新的人性化的服务模式[2]。(2)掌握产科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流程、异常产程的识别及处理、高危孕产妇预警流程等。助产士与产科医师密切配合,每月进行1次产科急危重症救治的应急演练。(3)对新上岗助产士进行产科基本知识、产程观察、助产技术、护理操作技能、医疗核心制度、沟通能力等的培训。(4)由产房护士长和Y深助产士对资历较浅的助产士及新上岗人员传授助产新理念、新技术,并通过模型进行操作技术演练,且一对一进行实际操作技术的带教。(5)资深助产士定期在孕妇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让孕妇了解妊娠及分娩的相关知识、产时减轻疼痛的技巧、自然分娩的好处等,使其增强分娩信心,增加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待产过程中感觉更加温馨、舒适、安全,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3]。(6)严格考核:每月考核的重点指标包括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导乐陪伴、镇痛分娩、LDR一体化产房的服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并定期检查持续改进情况,对助产士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考核。并每年组织两次新生儿窒息复苏、肩难产及产后出血抢救操作技能比赛。

1.2.3 产时服务模式逐步转变 培训前,我们的待产模式是产妇入院后在产前病房、待产室、产房、产后病房等多个房间内转换,一个待产室可以有多个产妇待产,一个助产士可以同时观察多个产妇,助产士轮班转[4],产妇情绪不稳定,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发生率较高;采用的助产技术是仰卧位常规保护会阴法接产,会阴侧切率较高;重视产科医师的外出进修及规范化培训,忽视了产房助产士专业水平的提高,助产士思想较保守,观念相对陈旧,接受助产新理念的机会较少,产房助产士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比较欠缺[5]。近年来,我们开始实施导乐陪伴与非药物镇痛技术、硬膜外镇痛技术、自由分娩、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LDR一体化产房的服务模式等,使待产分娩过程更加人性化,减轻痛苦,减小创伤,降低并发症[6]。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8版[7],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参见《儿科学》第8版[8]。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倡导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是国内产保健发展的趋势。助产工作是围产保健的关键环节,助产专业素质的高低将影响整个产科质量,绝大多数妊娠及分娩并发症是可以预防或避免的,掌握熟练的产科专业技能、规范的危重症抢救流程就要求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从助产士培训开始抓起,在管理上提供保证,可以提高助产质量,促进产科学科的快速发展,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近几年来,助产技术迅速发展并与国际接轨,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助产士的教育与培养是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9]。

有资料表明,98%的孕妇对分娩有心理负担,可能因疼痛、疲劳而产生焦虑情绪,将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产程延长,间接导致宫缩乏力及产后出血量增多,甚至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传统的助产理念是助产士在待产室观察产妇的宫缩及产程进展,注重产妇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按时交接班,而忽略了产妇的心理需求,缺乏与产妇充分沟通,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在分娩过程中感到孤独、焦虑、恐惧。采用的接产技术是仰卧截石位常规保护会阴法,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常出现仰卧位低血压,产妇出现出汗、头晕等症状,也常为缩短产程或为避免出现其他母婴并发症,进行会阴侧切,增加了会阴损伤及产后出血率。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力差,致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上升[10]。寻找既能加快产妇产程进展,促进阴道分娩,又能减少阴道分娩带给产妇损害的产时助产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产科的研究方向[11]。

LDR一体化产房是集待产、分娩、产后康复为一体的单人房间,居家式的待产环境,各种设备齐全,环境优雅,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产时护理服务,产妇在家人的陪伴下,由有经验的助产士全程指导分娩过程,产后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母乳喂养知识及母儿的日常护理知识宣教等,既具备高标准的医疗护理质量、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母婴安全,又具有宾馆式的典雅,让产妇体会到温暖幸福的家庭氛围,大大缓解了分娩后的疲倦和情绪低落,充分享受初为人母的幸福[12]。

导乐陪伴分娩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倡导的一种产时服务理念,是由有丰富经验的助产士做导乐师,在产前、产时及产后的一段时间陪伴产妇,给予持续的生理上的支持帮助及心理上的安慰与鼓励,使其顺利完成分娩过程。产前评估产妇的身心状况和对分娩的认知程度,了解家属及产妇最迫切的心理需求,向产妇介绍医院状况及分娩的相关知识,消除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其自然分娩的信心;进入产程后,帮助产妇改变,给予按摩及生活照顾等,并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可以使用导乐镇痛仪非药物镇痛,或硬膜外药物镇痛,分娩镇痛技术可以明显缓解产妇宫缩疼痛,减少体力消耗,缩短产程,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13]。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用手托举保护会阴的接生方法,只用单手控制胎头不要娩出过快,使会阴体得到充分的扩张和伸展,不用保护会阴,胎头娩出时对阴道的压力分布均匀,没有外界阻力,减少了会阴体的充血和水肿,顺应胎儿通过产道的生理过程,不易引起会阴裂伤及胎儿损伤,减少了会阴侧切及产后出血,促进了产后快速康复。

自由分娩是指产妇采取自感舒适的待产及分娩,在待产过程中采取卧、坐、走、站、跪、趴、蹲等各种姿势,而不是躺在床上,可以分散产妇注意力,减轻痛感,符合产妇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第一产程采取各种舒适的,这些姿势相对孕妇来讲都是纵,与胎儿的纵轴一致,可以有效增加胎头对宫颈的压迫,加速胎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从而加快产程进展,是促进自然分娩更有效、更人性化的分娩方式。自由分娩及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应用,避免了过多的人为干预,使分娩回归自然,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伤口出血、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总之,降低会阴侧切率及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确保母儿安全是产科质量的重点。而助产士专业技能的培训是提高助产护理质量的保证[14]。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强化助产士的综合素质培训,并加大培训考核力度,使助产士掌握全新的服务理念,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显著降低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15]。培养知识全面、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助产士,转变服务模式,倡导和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科干预,可以显著减轻分娩创伤,改善分娩结局,对提升产科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6]。

[参考文献]

[1] 任辉,常青,刘兴会,等.助产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61-265.

[2] 成晓玲.新助产士的带教模式及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11):2273-2274.

[3] 朱珠,张爱霞.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4):9-11.

[4] 侯香.产科家庭一体化产房产后母婴护理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0):192-193.

[5] 徐玲娣.导乐陪伴分娩联合无创分娩镇痛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4,21(4):475.

[6] 熊婴.140例运用无保护阴道助产技术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4,(11):509-510.

[7]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

[8] 王卫平.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8.

[9] 付春江.产房新助产士规范带教的实践及效果[J].医药前沿,2014,(15):386.

[10] 关爱民,朱志辉,谭务贞.全程责任制助产加导乐陪伴分娩对提升产科质量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 30(8):1325-1327.

[11] 刘佩蓉.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临床观察[J].实用R床医学,2013,14(4):70-71.

[12] 施青林.产科家庭一体化产房产后母婴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4):323-324.

[13] 杨红梅.导乐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5):46-48.

[14] 邱碧清.搞好助产士临床教学管理是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4):152.

[15] 石中兰.提高助产士综合素质在产房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3,34(17):3499-350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