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

网络经济的核心精选(九篇)

网络经济的核心

第1篇: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

一、引言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不同的时代需要企业做出不同的应对战略。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无形中就要已经昭示,所有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与发展同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网络经济的迅速扩展实际是也给所有企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那么,在这种网络经济大潮的刺激下,到底催生了企业的和心境该呈现何种经济形态?企业又该作何战略来应对挑战?本文将就这个问题来进行分析。

二、网络经济下企业竞争的趋势与特点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而网络经济的产生与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地理距离已不再是竞争的障碍,更加使整个社会的资源整合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效率一步步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也今非昔比。那么,与之而来的便是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全世界的经济实体都面临着同样的竞争,强者生存。

网络经济以之为代表的便是虚拟企业的产生。对虚拟产业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具有完整的从生产到销售的功能,但在企业内却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企业为了节约资源或者无力承担其他环节的资源支配,所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其虚拟化,并依靠外部作用来完善缺陷,进而将其创造为自己的竞争优势。虚拟产业的产生,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进入了全新的竞争模式。

随着经济进一步虚拟化,信息流已经稳居核心地位。信息流在体现在任何企业形态中,而我们所熟知的物流和工作流,在经济发展中无论呈现何种生命形态,最终都与信息流难逃干系。因此,深入认识和研究“信息流”,将会打开企业发展的全新面貌。在当今网络经济时代,谁懂得了信息流的规律,谁就掌握了经济的主动权。可以这样说,信息流已经成为现今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命脉。

三、网络经济下如何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优势

网络飞速发展,为企业缔造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企业为了谋求发展,也不得不适应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并积极去寻求与自己发展轨迹相和谐的电子信息手段进行自身的完善与资源整合,以达到优化成本、优化资源和缩小与其他企业之间差距的目的。下面我们就从企业技术联盟和企业管理边际成本两个方面来谈论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应该如何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企业在网络经济下要想改变自己的不利位置,就必须要建立起来一条完善的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的链条。当然,这也是利用网络经济塑造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网络经济的出现催生了各种经济状态,对整个社会历史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而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网络效应,就不得不要求企业在竞争中必须要发挥出规模经济的作用,这也就要求使得企业必须强化其研究与开发工作,抢先一步向市场推出自己的优势产品。但是在每家企业都时刻追求创新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都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维持自己的某种产品长期的技术优势,更不可能在生产技术上一直遥遥领先。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就是这样,总会有后起之秀,来将你取而代之。因此一些企业就必须在竞争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路,寻求自己的技术伙伴,建立起企业之间可靠的技术联盟,共享信息资源,进一步优化彼此资源,使得企业效益最大化。这种新形势下的技术联盟,可以防止因企业单独开发与研究失败后的资源浪费,这种以联盟方式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可以有效的将资源开放和项目研究的风险降到最低。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除了要和其他企业建立起技术联盟之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降低企业管理边际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现今企业之间发展,一再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相对集中与统一的领导机制,这个机制中心必须要对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和信息流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强化。在企业中,网络技术应用于各个环节中,这具体表现在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方面。网络技术可以保证在企业组织内部的资源共享,分担管理成本。一旦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交易数量的增加,企业管理的边际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便是网络化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的一个明显优势。同时,这种征兆也昭示了企业管理边际成本曲线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管理层收集、传递和处理各类信息的效率,这种运作方式打破了传统企业种种规则的限制,将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效率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网络经济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模式

在网络经济大潮的萌动下,企业核心竞争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在这种压力挑战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一系列明确而又创新的思路,信息化战略是众多选择的一个不二之选。要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就如同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的企业不仅可以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对市场前景、内外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析探索,而且这也是企业与外部建立起沟通的最便捷的桥梁。另外,该种模式,还是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建立起以其他信息管理的基石。

第2篇: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核心竞争力是不可缺少的必备能力之一,所指是企业在发展运作的过程中对于资源获得以及资源配置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要保持企业的市场地位,从而体现出企业所具备的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能够通过自身实力获取社会资源,并通过内在运作将资源转化为企业经营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指企业嫩巩固通过高效的管理实现企业运作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统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基于企业整体科学技术与知识水平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文化软实力,主要通过企业提供的服务或者经营的产品来体现。有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够打下坚实的长远发展的根基。根据相关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用于产品研发的总经费以及占企业运转资金的比例、企业中科技人员的数量、比例以及整体水平、企业服务或产品在同类领域的市场份额以及顾客满意度、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等。基于这些指标,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网络经济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意义

1.通过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增加效益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必须利用计算机网络,也就加速了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就企业内部而言,在进行工作安排时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有效缩短了决策与执行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内部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为内部员工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构建民主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交流沟通渠道的通畅能够给发生的问题提供一个及时的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危机应变能力。其次,网络经济所具有的特点也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网络经济业务的开展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销售成本,例如中间环节的减少、店面租用等费用的节省等。其次是企业成产成本的降低,主要是建立在网络经济规模化的基础上,网络商品的低价格也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客户,间接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2.为企业之间的联合双赢提供可能网络作为一个企业发展强有力的平台,能够为企业的联合双赢提供可能。笔者认为,网络经济所带来的联合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首先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稳定联动机制的形成。对于企业而言,保障高效运转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信息沟通以及交互分享来避免工作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借鉴国际基于网络经济的同类企业的发展模式,他们的一个显著的创新点就是部门之间人员的交换,这样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存在隔阂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员工对企业运作的全面了解及其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更多的可能。其次为企业之间的联合提供机遇和可能。随着网络经济的普及,企业之间的联合更加深入,从基本的资源共享上升到了信息技术层面,企业之间通过优势互补达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树立起更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实现双赢。最后则是为企业提供一个跨国发展的机遇,打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之下的隔阂与差异。

三、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言,良好的内部管理是中哟啊保障也是必要前提。真正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应该是完善的、健全的、科学的、制度化的。但是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企业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治色彩浓厚,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这就导致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模式等都受制于人,松散且随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之下,企业很难应对网络经济环境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就难以体现其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管理体制僵化,不能随机应变、整体组织架构不科学不合理等,都深深地影响到了网络经济之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2.企业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所带给企业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且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与技术人员比例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当前,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企业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产品的技术投入和升级换代。在这样的现状之下,企业很难从中得到长远发展的动力以及网络经济下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的技术已经严重落后于同类企业,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必然阻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3.企业在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就是经营管理,而企业经营能力的塑造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当前,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未体现出对战略的重视,反而过多的关注于战术问题。这就造成了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难以摆脱传统的定式思维,也就难以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此外,多数企业将盈利放在了核心地位,没有制定出明确的长远的经营战略,最终一定会造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偏离目标目标,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经营迷失。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随意性、盲目性以及投机性等都严重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提升。

四、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与建议

1.从整体上制定出适应网络经济环境的企业发展战略在网络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资源整合和战略制定入手,这两方面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奠基。具体的应对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综合考量网络经济之下的企业发展现状,并根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产品、管理以及技术等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体现出继承与改革交融的企业文化。其次是要重视基于网络经济的企业发展前景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够制定出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合时代背景和企业状况的发展战略。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才能够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最终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目的。第三是在企业内部构建起一个积极向上的、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致力于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最后则是缩短企业发展战略与时代背景的融合进程,只有企业不断通过内部的完善才能抓组网络经济的发展机遇。2.重视科学技术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在网络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的效用越来越大,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通过科研与创新开发出属于本企业的核心科技,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所在。企业发展除需要具备完善的坚实的资金基础之外,网络经济之下的企业发展中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地位也逐渐提升。基于强大的网络资源,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并通过吸收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使企业不断拓展和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除此之外,企业可还以通过与技术性较强的其他企业进行联合或者并购,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并通过不断地整合最终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3.着重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网络经济时代,文化也成为重要的生产力之一,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管理、技术、资源等都是外在表现,真正能够体现企业内核的一定是企业文化。而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经济的时代背景,企业的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且独具特色。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文化的塑造必须基于多方面的措施,如企业内部的奖惩机制、学习创新与改革发展机制以及民主和谐的机制等,都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认真落实,才能构建起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另外,企业文化的塑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得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的高效发挥,必然能够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4.重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也是潜力最大的资源之一,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人才机制的建立和管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无论是技术型人才还是管理型人才,都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体现出人才的核心价值。就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言,科技创新型人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也是其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因此,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以及完善的激励体制等来体现进行培养。而作为企业的技术型员工,要明晰自己身上肩负的企业发展使命,通过自身掌握的科学技术以及创新能力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结语

第3篇: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

回顾会计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一条重要的线索:不同的经济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又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方法要与管理的模式相适应。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社会开始,经过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到网络经济的新时代,传统会计方法的某些方面在网络经济的发展的制约便显现出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管理方式和会计方法上必然要作出改进,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企业通过Internet/Intranet不断开拓市场,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大量涌现出没有固定经营场所、没有固定办公地点的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实质是借助电子商务手段,突破企业间的时空界限,通过业务外包等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动态配置和优化组合。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必须作出更新,网络会计的产生也就势在必然。

一、网络会计的主体与职能

(一)网络会计的会计主体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长期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在会计工作中遵循的约定,是保证会计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主要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假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会计的一般原则,如划分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等。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虚拟企业所形成的商业环境普遍存在,而虚拟企业是建立在利益共享原则基础上的临时性结盟组织,他们根据任务的要求和市场变化迅速进行重组分合,使会计核算的主体、内容都呈现出模糊状态。

会计主体是会计服务的特定对象,它规定了会计活动的范围。确定会计主体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够控制其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并提供会计报表。为讨论网络会计的会计主体可以对虚拟企业作如下分类:(1)聚集型虚拟企业,即在虚拟企业中划分层次和结构,核心企业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和控制,虚拟企业利用网络充当买卖中介,实现直线营销。(2)价值链型虚拟企业,这类企业是虚拟企业采取的主要形式,核心企业把价值链中低层次、非核心的业务活动,外包给其他最好的专业公司去做,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回报。在这种类型企业中,核心企业是生产作业链的主导,上下游企业互为顾客,在网络环境中组成一个联合体。(3)联盟型虚拟企业,即各自拥有关键技术和资源的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制定统一的标准,加强相互产品的兼容性,以达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虚拟企业,其一,都必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了有效的组织生产和经营,明确虚拟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必须相互提供会计报告;其二,虚拟企业必须自主营运其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按照传统的标准,虚拟企业应该是网络会计的主体。特定的会计主体决定了网络会计与传统会计或电算化会计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处理普通实体企业的会计业务,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是会计技术手段上的改进,没有突破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的核算范围,所以会计电算化还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会计。

(二)网络会计的会计职能

传统会计的两大职能,一是进行会计核算,二是实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就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记录计算与分析,以价值指标来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会计监督职能是在全面系统的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考核和控制。在虚拟企业中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与控制是超越时空和多方位的,网络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原有的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的内涵难以满足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网络会计的发展,要求赋予会计职能以新的内容,网络会计职能,应由传统核算型转变为动态管理型,监督职能转变为全方位的安全控制职能。

网络会计要以全新的方法对各项会计数据作出表述,最大限度的满足虚拟企业对网络会计信息的要求。网络会计为客户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两个特征:一是实时化提供会计信息。这是网络会计有别与传统会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会计核算将事后的静态核算提前到事中的动态核算,由于及时处理会计数据,经济业务一旦发生和确认后,就立即存入服务器,自动进入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检测和处理。方便快捷的产生反映经营状态和资金状况的动态会计信息。二是多元化提供会计信息。传统会计只能按照行业统一标准提供规定模式的相关指标和数据,而不同的顾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网络会计应该以满足顾客需求为首要任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会计完全可以提供多元化的会计信息,例如市场行情,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生产环境等等。

二、网络会计的基本体系

(一)网络会计的基本架构

网络会计必须采用网络结构系统来设计,按照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分别设置。对内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处理系统相连接,对外通过公用系统多极链接融入整个社会网络。内部会计系统作为整个经营管理网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各个具体业务处理点紧密相连,从各个业务处理环节直接输入基本数据,并通过网络系统按设定的路径及时的传送到会计系统的中央处理机上,形成一个以电子联机实时处理的网络化控制的信息系统。网络会计对外部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收集相关的经济业务信息,如网上购销,网上办税等,并进行相关业务的处理,通过设置会计频道方式向外界会计信息和相互交流,保持与外部的沟通。设置内部和外部网络会计系统,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和以业务为中心的责任考评,协调好各成员的协作关系,同时能够实时的反映与核算经济业务,及时地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网络会计的组织构成

按照虚拟企业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虚拟企业可以分为二类,即主导型虚拟企业和平等型的虚拟企业。主导型虚拟企业是以某个掌握核心技术或资源的企业为主体,去组织其他企业而形成的虚拟企业。平等型虚拟企业是企业各个成员均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资源,提供的产品互不矛盾,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组成的虚拟企业。

在主导型虚拟企业中,企业的会计组织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设置:一种是在主导企业会计机构的的指导下,根据事先达成的会计制度或标准,由各个成员的会计机构利用网络自主进行核算。另一种是在主导企业设置会计处理机构,处理和控制整个虚拟企业全局性的事务,各个成员只设置业务输入终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经过各个成员的一致同意。在平等型虚拟企业里,各个成员企业一般各自设置会计机构,依据多方达成的协议,利用网络各自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

(三)网络会计的核算方法

传统的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会计检查的方法。网络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内进行协调、核算、控制和管理,对外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其方法也就围绕其主要任务来确定,通常应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和会计控制的方法。现就虚拟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会计核算作以下设想。

1、设置更为灵活的会计账户体系。

传统会计严格的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划分账户类别,许多账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较为抽象,非专业人士难以理解。在网络会计的环境中,实时的会计报告系统随时反映综合的信息,并且信息的内容易于公众所理解。因此,要尽可能按照虚拟企业的经济业务内容来设置账户体系,账户的名称要简明、易懂,账户的结构只设”增加、减少、期末余额”,取消”借、贷”符号;采用现金收付实现制,取消跨期摊提账户,以避免人为的调节成本和利润的现象;账户的余额要反映现时价值,即每日按照市场的报价进行调整,以便动态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总之,设置的账户应与网络会计处理系统相适应,又能被外界普遍接受。

2、自动化、无纸化、实时化的报告系统。

传统的会计报告具有内容高度综合,报告数据可比,信息格式统一,定期以书面形式发表等优点,但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客户对信息的要求愈来愈高,传统报告提供的信息单一,人为的调节报表数据,信息内容相对滞后等问题已显现出来,因此,网络会计报告无论从内容和形式都应作出较大改革。自动化、无纸化、实时化的报告系统是网络会计报告的重要特征。从存储技术上看,会计报告的载体由纸质存储发展到磁介质、光电介质存储。从数据的录入来看,网络会计报告系统已由手工录入发展到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库系统,自动计算、分类、和组合,随时产生能够满足特定需要的会计报告。从会计报告的传输形式来看,已由人工传递、邮政递送、报纸公开发表,发展到通过互联网传送或公开,报表的传送不在受到时空的限制。从会计报告的内容来看,网络会计报告能提供一切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包括按照统一标准产生的信息和特定要求定制的信息,既有过去已经发生的信息,又有正在发生业务的信息,同时又有对未来的状况进行的预计。因此,网络会计报告的报告应该是多元化的,全方位的。对于虚拟企业内部各成员间的相互提供的报告应根据多方的约定来实现,对于向虚拟企业外部的报告则应根据立法或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来执行。

参考文献

第4篇: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

教育的本质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性、综合性人才,从科学知识的本质性层次发展生产力,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最终有效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作为成人职业教育的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有效打造、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直接关系到不同职业能力层次学生学习的效果。文章立足于专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在深度剖析《西方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构建新型职业能力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教育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

网络教育;案例教学;存在问题;措施

一、网络教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网络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学生可以通过面授、互联网、电视广播、辅导专线等多条渠道进行学习。网络教育的教学对象不限年龄,性别。通过这个教育过程,使网络教育学生可以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转向新的方向。网络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许多地方都有区别。专科学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引导学生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推动学生掌握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技能,基本的经济思维,并学会用经济思维解释经济现象;第三,促进学生培养网络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传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注重应试结果,忽略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西方经济学》网络教育的专科学生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文化基础较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因此,其实际的专业知识水平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远不如普通全日制大学生的基础扎实。另一方面,部分网络教育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他们掌握知识的进程相对缓慢。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学传统模式以应试目的为主,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取文凭,课程期末考核也仍以笔试为主,使学生往往趋向于死记硬背,力求考试过关,缺乏自主性、探讨性学习的积极能动活力,而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使得多数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自如,相应的职业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没有和职业能力培养相关联,缺乏分类和层次性

一方面,《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涉及到的模型分析较为抽象。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学生本身的自有能力不足。因此,随着课程教学难度的不断深化,会迫使学生在受自身教学基础等因素的限制下,压力不断增加。在这种对比鲜明的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社会现实案例的引入,更缺乏对来自不同职业层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分类,导致《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与社会工作的诸多现实的操作技能不相匹配,学生个性化培养特色远远不够,也正是因为缺少相应的课程实践训练和成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消磨兴趣,日益消减学习动力。

(三)工学矛盾突出,师生之间有效沟通渠道不足

广大网络教育的学生是来自社会的各个工作阶层,大多数是在职学习生,学习的起点与基础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网络教育的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应仅停留在“打基础,引入场”层面,更多的是要在督促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内容、锻炼自主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兴趣下功夫。但面对学生在学习、工作和家庭时间上的矛盾,传统网络教育模式中非常缺乏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使得很多学生遇到问题时不知该如何联系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这种师生交流“断层”局面,在网络教育课程学习时有限的限制下变得更为突出,是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热情不高,最终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关键性因素。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以终结性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必备检验。在传统《西方经济学》网络教育模式中,虽然也有日常的形成性考核占据一定比例,但总体来看,仍然坚持以终结性考核为主。从客观角度而言,这种考核方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知识巩固作用,但从长远学习及学生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忽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评价、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职业技能考察。在这样的考核环境中,学生通常是依靠老师划定考核范围和重点进行复习,常常借助死记硬背方式通过考核,而从其本身而言,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远远不足,这就导致网络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职业能力分类体系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体现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职业能力的分类,安德森和马歇尔在1994年出版的《核心能力与特定的职业核心能力》一书提出核心能力的分类,将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概要能力三类。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网络教育的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出一套新的职业能力分类指标体系。在新分类体系构建中,将网络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分成两大类: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细分为知识类和技术类,知识类分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技术类分为观察能力、领导能力等。专业职业能力又分数理分析、经济建模、实际运用、职业规划四类,每类下面又再细分相应的小类,从而构建出层次更为鲜明的职业能力分类体系及其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中的体现。

四、进一步提升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措施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课程,要求学生充分做到学以致用,对于网络教育的学生,更应通过课程学习着重培养自己的综合性职业能力。本文认为,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课程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起“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效结合的案例教学新模式。

(一)推动线下教学模式创新,加大案例教学实施力度

在网络教育过程中,线下的面授辅导环节可以作为网络教育的辅助教学手段,成为学生在线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重点和难点。首先,传统的线下面授辅导教学重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因此,要在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充分梳理的前提下,针对成人专科学生,选取基本性、简单化、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减少对单纯数学模型、公式的推导;其次,加大案例教学实施力度,既要广度延伸,又要深度研讨。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传统面授辅导教学中也夹杂着暂时性、短效性的案例讲解,但这种非正式化的案例疏导成效甚微。只有紧密结合学生们的成长、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情况,以全面案例教学的理念推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改革,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扩充案例教学层次,富化教学支持方式

1.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式扩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安排案例组合及阐释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在在线课程页面每一章添加引导性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再根据教师推荐的学习安排把握进度,完成各章节的学习。如以中国石油公司的油价垄断为引导案例,引出“自然垄断”的知识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线下的面授辅导环节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扩充其他的与“自然垄断”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来把握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形成“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

2.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生活中有大量的经济学现象,这些经济学现象都可以在教学中以视频案例和音频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制作视频教学案例,方便学生线上收看;制作音频教学案例,方便学生在线下收听,更丰富了学生的“线下学习”。3.学生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除了个人的努力外,离不开老师的及时答疑。教师可以开展网上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以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具体案例为话题,进行在线讨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增强案例集的广度和深度研讨,提升教材实用性

1.应增强案例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好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西方经济学》课程网络教育领域的教学案例更需要结合本研究领域特点进行精心编撰。为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改革升级,必须尽其所能地继续填充、完善案例集,让其在涵盖西方经济学的各重点板块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现象,并结合网络教育领域学生的特点侧重加强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培养。针对经济形势的日益变化,网络教育全局知识体系都急需丰富和完善,必须着眼于提高网络教育领域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首要目标,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弱、应试目的明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特点进行编写,争取达到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双重目标,将案例集建设成高质量、系统性的案例库。

2.要充分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在扩充案例集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有效考虑到网络教育学生的目标性和职能层次性,定期对《西方经济学》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性修改,结合经济学教材的基本知识元素,融入案例考察,做好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交融。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促进考评体系优化升级

教学模式的效果离不开考核,科学性的考核方式是推动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新模式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对网络教育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应大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考核方法上,规范化的考核指标不仅包括期末试卷成绩,还应结合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综合评定,合理调整二者之间的比重,为此,应重点改革以往以期末闭卷方式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方式,推进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例如学生总成绩=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可以采用“线下测评”和“线上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测评”主要是基于面授辅导环节的测评,可以设置为“某一情景案例的小组讨论式考核”、“线上测评”主要是学生在线完成章节作业。

作者:周祥 赵鸿鹞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欧阳金琼,刘春风.《西方经济学》本科教材建设改革思路———以人大版教材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07).

[2]彭光细.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导报,2016(08).

[3]董彦龙.基于“微博”动态案例库的“微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6(01).

第5篇: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网络经济 电子商务

21世纪的现在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一、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 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在计算机网络促使网络经济的发展的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电子政务等的发展,又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加强网络建设,通过TCP/IP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公共通信服务的网络互连,增强web功能;还要加强相关软件技术的开发,以切实满足构筑新形态商务活动应用环境的需求,如Java技术、xml技术及组件技术等等。同时,网络安全问题对电子商务等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加大网络安全建设的步伐,尽快建立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体系(如OSI安全体系),对数据进行加密,建立各种认证系统,使得网上交易等一系列活动能够安全准确的进行,这也是网络经济能够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二、发展计算机网络促进经济建设

1.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它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几乎渗透到每一个经济部门,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呼唤计算机技术的更快进步与创新。因为随着网络经济的繁荣,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金融等的深化发展,一系列网络及计算机问题随之出现,如网络安全问题、多媒体传输及网络速度问题等等都急需解决。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2.在企业中建立自身网络实现新的营销渠道

在企业内部,制约企业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信息的缺乏和扭曲。当一个企业扩大它的生产规模的同时,监督费用会成倍增加。各企业应该重视网络营销的新渠道,建立自身的网络体系。建立企业内部网络系统,既可独立成网,又可连接国际互联网络,可内可外,一鱼双吃,优越性极大。内部网络系统对企业技术数据库、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反馈等,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美国的通用公司、波音一麦道公司、德国的宝马公司、意大利疲累里橡胶公司、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东芝电气公司和花王公司等数亿功绩的大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其中有些公司还拥有自己的卫星通讯系统。

3.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

网络经济实施的基础是人与电子工具的紧密结合。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网络经济所涉及的人才包括各个层面,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标准化建设和处理,以及贸易、海关、工商、税收、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网络经济目标的确定、扩展、组织规划的实施都是在相应的技术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人文背景下由各方面的人共同确定的。离开电子设备目标、组织、规划的制定者或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网络经济是难以运行的。网络经济的具体运作过程是商务理论、商务实践与电子工具的有机结合,也需一大批实施网络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是完全有以必要的。然而,网络经济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是个薄弱环节我们必须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4.完善法律法规保障

网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变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带来了很多以往社会发展中从未出现的问题。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的发展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国家现在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传统的法律条文在解决新型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时的滞后性。因此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是网络经济良性发展的又一重要保障。 5.加快制定网络经济发展政策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吸取世界各国和地区实行产业政策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信息和通讯技术产业, 国家积极干预,并且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有日本、韩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而美国、以色列、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信息和通信产业的发展完全是由市场主导的。至少这些产业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却阻碍了这些产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的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全球信息网所引发的涟漪效应已经远达网络的瀚海之外,并且已经冲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引发了一波又一波新的浪潮。这不是媒体业界所受的巨大冲击,也不是人际通讯的新奇工具,而是经济结构的全新变化,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

1.竞争会更加激烈

由于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和生产者直接交易,那些效益低服务差的公司会在和效益高服务好的大公司竞争中败退下来。那些过去由于地域的隔阂而形成的“地区垄断”会逐渐消失,我们将面临一个竞争激烈的全球性的市场。正因为如此,在某一产业内部的企业的数目,会逐渐减少。例如,生产作为最终产品的汽车或计算器的企业的数目,会逐渐减少,但是,由于不同零件由不同企业生产,企业的总数目,则未必会减少。

2.企业会变得更加专业化

由于网络能减少企业使用市场的交易费用,企业之间会“垂直脱钩”,个别企业集中生产它的优势产品和提供核心业务,而从市场上购买非核心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垂直生产链上的企业数目会增加。这对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第6篇: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具有会计信息的公开性、会计核算的实时性、信息处理的综合性等特征。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会计目标的转变、核算重心的转变、会计信息的转变等方面。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产生的影响表现在财务会计环境、财务会计处理、财务会计报表等方面。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应采取如下对策:提升财务安全防范意识,完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加强数据档案信息管理,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

关键词:

网络经济;财务会计;影响;对策

一、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特征

(一)会计信息的公开性

通过网络在社会中的推广,企事业单位信息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及债务人等都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到相应的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而且能够在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企事业单位具体经济业务的明细信息,还能够对网络上公开提供的企事业单位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将其作为自己企事业单位所要用的财务会计信息。在网络上获得的企事业单位人事及营销等方面信息,分析、预测和评估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规划企事业单位未来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的发展空间。

(二)会计核算的实时性

在网络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会计核算从以往的静态的事前核算转变成了动态的事中核算。网络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快速地产生反映企事业单位资金状况及经济动态的财务报告,随着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产成的实时动态财务报告将替代以往的月、季、年度财务报告。通过计算机网络,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但可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还能够随时查阅企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动态。

(三)信息处理的综合性

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建立,不仅解除了以往会计信息的局限化,还使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高。通过网络对各种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以往使用的单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将被企事业单位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所替代,将信息整体串连,使得会计信息与其他经济信息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整体,通过整体处理反映出企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内容。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目标的转变

会计目标是企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在传统的会计信息当中起到了过滤无关信息的角色,其主要目标是如何让会计工作融入到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当中。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随着资本化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事业单位的投资者结构也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企事业单位不仅要考虑到投资者的相关主要信息,还要能够将具有潜在投资企事业单位能力的投资者吸引过来,着重吸引投资者们的注意,以此来增加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潜力。

(二)核算重心的转变

在网络经济时代环境下,对人力资产和物力资产的拥有都为企事业单位拥有或控制,并且为企事业单位的未来经济利益提供了保障。企事业单位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企事业单位资源逐步趋向于多元化,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成为了企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在企事业单位总资产中地位越来越高,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企事业单位向不完全依赖物力资源和资金等有形资产的方面发展,转而向主要依赖人力资产、专有技术、商誉、知识产权等企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转变,企事业单位资产从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事业单位的地位明显提高,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环境下,财务会计核算的重心从对有形资产的核算转移到了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上,增加了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评估和计量,详细反映和记录了无形资产的主要构成组织,取得、使用和摊销等情况。

(三)会计信息的转变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中,信息的提供缺乏安全性,在技术上受到限制,提供会计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网络经济环境条件下,对财务会计数据的收集、处理都进行了改善,能够做到迅速快捷,更好的建立双方沟通的桥梁。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登陆企事业单位网站进行信息查询,或根据自身的需要在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基础上进行加工,获取更加具体的信息。

三、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产生的影响

网络经济环境的发展对财务会计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以下几点影响较了明显:

(一)财务会计环境方面的影响

1.网络经济环境给财务会计环境产生了影响。

它改变了企事业单位以往的管理结构,企事业单位通过利用网络淘汰了传统管理上采取的金字塔式结构,改为实施逐层逐步的,不同层次管理结构。由于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较多又较为频繁的原因,企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信息的交流和物流之间的流动都很大程度上的加速了企事业单位的负荷。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不能适应企事业单位发展,抑制了企事业单位前进的步伐,所以,网络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

2.网络经济环境实现了企事业单位内部之间与企事业单位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更有助于企事业单位的优化配置。

企事业单位把内部信息放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上,进而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伙伴的查询,使得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共享企事业单位最新动态信息和最新数据,实现了企事业单位信息对外公开、透明化的策略。

(二)财务会计处理方面的影响

通过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处理系统,实现了会计业务的高效自动化处理。财务会计处理系统能够自动对电子原始凭证和数据进行自动采集,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比以往的手工记账,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精力。还可以根据企事业单位实现情况的要求,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会计处理流程和账务处理方法,能够自动进行账务处理,然后自动登账,依据客户需要随时可以生成会计报表,并且准确、及时。

(三)财务会计报表方面的影响

以往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表格式缺乏灵活多样性,在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多变、善变的当今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传统的年度对外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且数据都为人工手工填报存在漏洞和虚假情况。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会计信息提供者之间都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会计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数据都在网络的监管下进行,而且根据网络系统还可以向提供使用者不同类型的报表方案,信息数据在很大程度保证了真实、可靠性。

四、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采取的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提升财务安全防范意识

影响网络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两类。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要防止这两方面因素造成系统安全,发生影响网络系统安全的事件,如果发生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系统能够尽快的恢复到正常状态。提高财务会计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主要是针对会计人员而言,完善对财务科内部人员的控制,防范因内部人员道德、计算机病毒等有可能带来的风险。积极采取保护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的措施,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管理制度,对会计人、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病毒等具有针对性的,保证财务会计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运行,避免因网络安全防范过失而造成的不必要经济损失。

(二)网络环境下完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

在网络环境下完善以往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企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目标为动力,以企事业单位的核算流程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组织管理,更大程度的提高企事业单位整体战略目标。财务会计核算利用网络发展技术,生成快速、有效的财务会计报表,这表明了发展的行之有效,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和财务运作方式。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数据档案信息管理

网络经济环境下加强对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管理,电算化系统下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在计算机操作中形成的,由于计算机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造成会计数据信息的丢失或损坏的危险。所以,要加强对数据档案信息的管理,采取对数据备份等有效的防范措施,严格管理,加强防范。

(四)网络环境下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素质

在网络经济时代,对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全新的企事业单位管理理念,还要有能够操作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倡导财务会计处理方面的创新。网络信息技术与财务会计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财务会计工作,相反的,财务会计工作也推进了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

(五)网络环境下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

当今经济社会中,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各项法规制度。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财务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相互借鉴,在符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进行改革,这是会计实现网络化的大前提。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建立健全一套在网络环境下,符合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让我国的财务会计网络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行业健康的发展。

结语

近几年来,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事业单位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企事业单位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成了表现企事业单位竞争实力的标准,更证明了企事业单位是否能在社会中立足,发展的能力。总之,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具有可发展性、智能性、持续性、创新性等特点,为传统的财务会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理念及实务处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只依靠以往的那些财务会计处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财务会计理论及会计处理将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发生质的飞越,要用全新的知识来武装企事业单位自身,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带领企事业单位立足于网络经济环境市场当中,让财务会计领域在网络环境中更有助于企事业单位发展,研究出适合企事业单位并能够解决企事业单位问题的新方法。

作者:刘莎 单位: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妇女联合会

参考资料

1.赵金萍.浅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15,(11).

2.张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5,(11).

3.李艳.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几点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5,(4).

第7篇: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复杂网络;制度;鲁棒性;脆弱性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20(2009)05―0661―06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和数学大师,对经济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即经济可以看作一个演化的复杂系统(第45页)。研究经济问题应该从系统理论出发讨论经济系统,只有运用系统理论方法来讨论经济系统所得到的相关结论才具有现实性和说服力。

近年来,复杂网络正逐渐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图论、统计物理学、计算机网络、生态学、脑神经科学等领域。研究复杂社会网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已成为目前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第28页),制度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社会网络系统,其演化是一个在复杂社会网络中不断涌现出多种多样新制度的过程。因此,对制度演化的研究需要借助复杂网络研究的方法。

一、制度系统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

复杂系统理论认为,如果将系统内部的各个元素作为节点,元素之间的关系视为连接,那么系统就构成了一个网络(第511页)。复杂系统是一个由大量节点组成的复杂关系网络,每一个节点本身也是一个关系网络,它由更低层次的节点组成,节点之间依据规则相互作用并因此维系系统整体的存在。

制度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是一个由一层层复杂的关系网络所构成的复杂社会网络系统。制度系统的网络化结构,既是制度产生(涌现)的必要机制,又是制度作用的对象。从本源上说,“网络”正是制度产生的方式,还是影响制度绩效的方式。从制度系统的特点来看,制度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制度演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复杂关系,网络作为反映主体之间联系的一种存在方式,正好在关于制度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途径方面,提供了量化研究的方法。

制度社会网络系统在结构上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制度社会网络系统由有限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制度节点构成,并通过节点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互动关系来凸显制度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特征;(2)构成制度社会网络系统的各个节点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我调节功能,而不完全依靠其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在制度社会网络中,制度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多层次的,存在于制度社会网络中的各种关系是制度主体在适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自身能力的有限性情况下自发形成的,制度社会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3)制度社会网络系统是动态的、耗散的、自适应的和有序的,通过不断地与环境共享知识、交换信息和能量来维持和发展。制度社会网络使制度主体很难逃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网络协调环境,制度社会网络的演进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第856页);(4)制度社会网络系统中的一些节点或由节点组成的局部网络(或称为子网络、社团)在网络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的处于重要的位置,对制度社会网络的一种或多种功能起着不同的关键作用。忽视或者破坏他们,会给网络带来局部或整体的创伤,甚至使整个网络毁于一旦。

二、制度社会网络的小世界性及网络弹性

制度社会网络是一个复杂网络系统,具有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特征以及网络弹性。

(一)小世界性与无标度性

所谓小世界特征(smalbworld effect),是指在制度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中,数量极少但聚集度极高的制度节点在调节其他节点的相互作用中起中心角色的作用(第56页)。小世界特征的形成来源于节点的择优连接(preferential attachment)。所谓择优连接是指制度社会网络中不停地有新的制度节点加入,但新节点连接到网络中现有节点的概率是有差异的,加入的规则是:连通度越大的节点获得新节点连接的概率越大,这样核心节点越能够获得优势连接,从而变得越来越强。这类似于社会网中的“富者愈富”现象。

当制度社会网络演化到一定时候,一个核心节点将会和网络中的每一个网络都形成连接,此时,核心节点将会控制整个制度社会网络,形成网络的“纲”,“纲举目张”,这就是所谓的“赢者通吃”。

所谓无标度特性(scale-free property)是指制度社会网络的结构和特性满足幂律分布(第1084页)。当制度社会网络中的节点增长到一定的数量时,网络中节点连接数量便会呈现少数节点拥有大量的连接,而大量的节点仅仅拥有少量的连接,即无标度性。由于制度社会网络是开放的系统,制度社会网络能够通过不断地增加具有择优连接特点的新节点到系统中,逐渐生长而成,最终从很少的几个节点成长成拥有大量节点的复杂制度社会网络。当制度网络中的节点增长到一定数量时,网络中节点连接数量便会呈现少数节点拥有大量的连接,而大量的节点仅仅拥有少量的连接,并且保持不变。

(二)网络弹性――鲁棒性

我们把网络节点的删除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称为网络弹性(Network Resilience)。网络弹性有两种:随机删除和有选择的删除,前者称为网络的鲁棒性(robust property)(第1086页),后者称为网络的脆弱性。

网络具有鲁棒性,意味着只有当网络中大量的节点被破坏后,整个网络才会瘫痪。制度社会网络的演化具有鲁棒性。在无标度制度社会网络中,度分布较小的制度节点数目远多于度分布较大的核心制度节点,发生故障的概率也远高于核心节点。与核心节点相比,非核心节点只拥有少量的连结。因而非核心节点的故障不会对网络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第1085页)。在制度演化过程中,制度的进化和突变可能在某个特定环境下发生,这个特定的环境诱导该制度系统的整体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制度整体结构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制度社会网络系统中核心节点制度的变化。在制度网络中随机的某个或某些非集散节点制度的消失或移动,并不影响整个制度系统的结构,整个制度社会网络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或抗风险能力。

(三)网络弹性――脆弱性

与网络弹性的鲁棒性相对应的是,在制度社会网络系统中,由于重要的制度节点在复杂网络连通性中的支配作用,其它制度节点与该高聚集制度节点构成高藕合关系,整个制度社会网络系统形成了对这些核心制度节点的高度依赖,这样有可能使网络面对核心节点的故障时会不堪一击,制度社会网络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即少数核心制度节点的故障会将整个制度社会网络系统割裂成许多子网络,严重影响整个制度系统的功能,甚至导致现有制度系统的解体。这表明了制度社会网络在抗风险能力方面具有脆弱性(brittleness property)的一面(第62页),一旦发生制度节点的故障,制度社会网络系统就可能

面临发生严重故障的可能。

制度社会网络系统的脆弱性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1)隐藏性。制度社会网络系统的脆弱性在平时并不表现出来,只有在受到足够大的外力作用时才表现出来。如前苏联、东欧国家政治制度的巨变,可以看作是这些国家社会制度系统的一次脆弱性表现。在这种脆弱性发生前,谁也没有料到一个庞大的苏联在一夜之间的解体和诸多的东欧国家在一夜之间从社会主义制度蜕变为资本主义制度;(2)连锁性或伴随性。当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于制度社会网络系统中的一部分(子系统),并导致其崩溃后,其他与该子系统有联系的系统,会因为伴随的脆弱性而发生相应的崩溃。同样以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巨变为例。随着政治制度在一夜之间发生巨变,与此相对应的经济制度系统、法律制度系统、教育制度系统、国防制度系统等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3)结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灾难性。由于制度社会网络系统自身的演化方式以及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因此网络的脆弱性的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脆弱性使系统产生的结果也不同。此外,制度社会网络的脆弱性导致的网络崩溃是从有序到无序的,从正常的工作状态到混乱的工作状态,因此,制度社会网络系统的脆弱性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将会对网络带来严重的危害。在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巨变中,由于这些国家的国情和社会条件以及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同,其发生巨变的方式及其严重后果的表现各不相同,但都是灾难性的后果,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一下子倒退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4)延时性。即制度社会网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一部分受扰而崩溃时,由于制度社会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自组织性和演化的路径依赖性等特点,因此当系统受到外力的突然冲击时,制度社会网络系统的脆弱性虽然被激发,但是网络整体不会立即崩溃,在一定时期内它还有能力维持它现有的运行状态,网络从遭受外力打击到系统完全崩溃会有一段时间的延滞。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巨变不是在国内外各种势力的打击或冲击下,马上就土崩瓦解的,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各种势力的反复较量。

制度社会网络系统同时具有鲁棒性和脆弱性,两者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仿佛“阿基利斯的足踝”,这与现实世界中复杂制度系统的演化表现完全类似。

三、制度社会网络系统的鲁棒性与制度结构的冗余特征

制度社会网络的鲁棒性特征,可以很好地解释制度系统演化的复杂性。制度社会网络中某个或某些制度随机地消失或移动,并不影响整个制度系统的结构。复杂制度社会网络的鲁棒性表明,在制度系统的演化中,维持现有制度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根本途径是保证现有制度结构中那些度值高、集聚程度高,在制度系统中起核心的制度不被删除。

制度社会网络表现出来的鲁棒性,说明制度系统中,有相当部分制度是冗余的,它们对保持制度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远不如那少部分起核心作用的制度重要。假如在某个制度社会网络中,有高达90%的制度仅与3个或小于3个其他制度有联系,而与多于15个其他制度联系的制度仅占制度总体的0.7%,显然这0.7%的制度对整个制度社会网络的影响是致命的(第41页),对整个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虽然制度社会网络中有大量冗余制度,但它们的存在还是很有意义的,是制度社会网络容错性的基础;同时,它们的存在是制度系统多样性的良好表现,也是制度间竞争的基础,其对不同制度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丰富多彩是不可或缺的。就制度系统而言,在制度演化过程中,很多并不具有效率的制度会被“产生”出来,即使是制度系统最后生存下来的“适者”,并不一定是新古典经济学所说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的“完美”制度,“最有效率”制度常常并不存在。在制度系统中一些低效率制度形式的存在,反映了制度系统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一种必经的过程。

制度系统中非最优“制度”的存在,反映的是制度系统对环境适应表现出的弹性和鲁棒性。这样一些并不完美制度的存在,使整个制度系统充满生机与适应力的竞争。比如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施行高度集权、精确控制的市场分配制度,在所有制结构上过分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形式,一切非公有制经济均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强行割掉。在片面强调全民所有制是最优“制度”的同时,低估了集体所有制和其他经济成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合理性。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突破这一认识误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共识逐步形成。从中共“十五大”之前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到“十五大”后确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中国原有的单一的公有制结构终于被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所取代,形成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新格局。

此外,制度社会网络中冗余制度的存在是确保制度间竞争的基础。根据哈耶克(Hayek)“竞争作为发现过程”理论(第48页),制度之间存在着竞争。制度竞争(institutional competition)是指制度主体所选择的规则或规则体系之间的竞争,它是一个制度搜寻和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制度学习、制度模仿和制度创新以及发现更适宜制度的过程。排斥和缺乏竞争将会导致制度僵化,从而难以发现更好的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动态适应性效率。

以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为例。如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介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准正规金融之间的竞争,这些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或者活动各有其不同的功能。非正规金融具有合理性,不应无理取消。应当将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结合起来,通过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和调整金融体系结构可以促进金融竞争秩序的建立,以真正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四、制度社会网络系统的脆弱性与制度的演化

(一)制度社会网络系统脆弱性的衡量

第8篇: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

网络资源与域名标准

要探究网络资源分配不公道现象与中文域名标准之间的瓜葛,首先要了解网络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域名的含意以及中文域名的含意。域名是解决Internet中地址对于应问题的1种法子。要想在网上动静,首先要注册自己的域名,有了域名他人才能走访。所以,域名注册是在互联网上树立任何服务的基础。中文域名是指在TCP/IP(传输节制协定/网络协定)中,网络系统中主机的中文名字。从用户方面讲,就是采取中文地址进行上网阅读。中文域名系统由中文域名空间资源以及中文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映照机制组成。

因而可以看出,域名是作为互联网上的1种资源存在的,因为域名的首要作用,也就抉择了域名标准在互联网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具有了标准的制订以及施行权,就具有了在该标准体系下资源分配的主动权,也就具有了通过该资源发生商业利润的安排权。所以,将网络中相干产业的标准作为网络资源是再恰当无非的了。正由于中文域名注册存在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众多商业机构都纷纭推出中文域名注册服务,使患上中文域名注册市场呈现了1些凌乱现象。

目前,在Internet上不存在中文域名系统的国际标准,中文域名系统没有自己的“根”。

域名是1种网络经济资源,每一个国家都应当以及中国1样,责无旁贷地维护它、应用它,使它成为1种可以同等同享的资源。虽然网络互联是无国界的,但网络资源的持有者则是有国界的。在世界规模内,以本国语言进入国际性网络是1个大趋势。

网络经济中资源的从新分配

咱们知道,市场的1个首要功能就是配置资源,而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是通过平衡供求瓜葛实现的。因为历史的缘由以及认识水平的差距,发达国家掌握着网络核心技术以及服务定价的绝对于主动权,也就构成了不能同等竞争的市场,从而构成了网络经济资源配置的不公道局面。

中国以及许多使用非英文文字的国家都是网络经济中的后来者。要扭转网络资源分配不公道的局面,构成信息网络经济中的公平竞争市场,咱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1是网络标准的肯定。

首先,咱们应明确网络标准的核心内容。网络经济的直接产业标准包含:IP地址标准、域名标准、硬件标准以及操作系统标准。这4个方面的资源,目前几近完整掌握在先进国家手中,这4种标准支持着整个Internet。所以说,互联网每一进入1个新的领域,都会给这4种直接产业带来新的市场份额,也就带来了新的赢利机会。发达国家应用本身的技术优势以及先入为主的机会,盘踞了网络经济市场份额的绝大部份。在这4个直接产业中,中国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最容易参与,也最容易引发连锁反映的就是域名标准,由域名标准再分散到操作系统标准(包含通讯标准)、硬件标准以及地址标准,然后向网络经济的间接产业分散。

其次,网络是作为出产力存在的。网络是出产力,标准作为网络出产力的核心内容而存在。从中可以患上到1个启示:发展与国际互联网标准协会互相融会的有关网络标准,是网络经济后来者在深层次进入网络经济的最有效途径之1;也是争夺网络资源公道的从新分配,推进本民族相干产业进入网络经济主流的战略手腕之1。

信息网络做为出产力的1种,不但能直接影响1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它对于1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也是巨大的。形成总需求的消费、投资、出口,都与网络经济有直接或者间接的瓜葛。

国家监管的目的

逾越时空的国际互联网,它的影响无比广泛以及巨大,随之而来的许多不肯定因素,比如网络资源分配的不公道现象就显患上越发严重。为保证网络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需在全世界规模内以及国家规模内抓紧治理。

网络资源、信息、知识以及技术锻造了庞大的互联网体系。发达国家在此领域1直盘踞主导乃至垄断地位,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缺少人材、技术、资金等难题,而且发达国家掌握着网络的核心技术以及管理机构,发展中国家要想不被网络经济淘汰,国家介入对于网络经济的监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网络经济的国家监管,就是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指点,制订与本国网络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计划条例和管理办法,实现本国网络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进程。

发展中国家对于网络经济的国家监管,应从管理、技术、资金、人材等几个方面入手,迅速树立以及规范规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以及国际网络管理组织的联络,推动网络经济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过程。

履行国家监管网络经济,应鉴戒发达国家网络经济发展的先进管理经验。要到达网络资源的从新分配,对于网络的核心技术必定要履行国家监管政策。国家监管的终究目的,是要将本国的IT行业推到1个公道的竞争位置。

在网络经济中,为企业营建自由、公平、公道的竞争环境,是国家监管的首要内容。另外,还应包含健全以及完美知识产权法律维护程序,使IT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法可依,有法律保障。国家同时应适量加大企业经营范围,以增强产业总体竞争力。

为使网络经济中资源的分配流向公道,互联网国际管理组织也应尽快增进全世界网络经济的民主化治理工作。互联网国际管理组织主动制订将互联网管理单1化变为多元化的政策,将垄断市场转变成竞争市场的政策。这样,才有益于互联网的进1步发展。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中国家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怎么的机遇呢?咱们知道,每一个时期都有其主导行业,网络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干产业的发展。

网络经济的发展,会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总体素质,会使就业结构产生很大的变化,使总体糊口素质提高。所以,发展中国家尽管在信息行业起步较晚,但由于发达国家带来的网络前沿效应,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鉴戒以及继承,从而能够加快技术更新以及经济发展节奏,使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可能。

据联合国秘书处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通过信息技术以及知识来创造价值的“网络经济”使患上“富国现象”更为严重。这1现实向所有发展中国家的IT界以及政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多语种域名资源的维护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之1。多语种域名资源是1种人文资源,它与良多自然资源,如煤、水、希有矿藏等有着无比首要的共同点。主动维护以及开发多语种域名资源,使之成为各民族同等互享的网络资源,是需要介入网络经济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当真对于待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网络技术水祥和

第9篇: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网络经济;会计环境;会计假设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网络经济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末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全球经济带入前所未有的开放世界。在网络经济里,由于信息交换速度的提升,市场透明度的增加,经济体运行的成本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互联网将信息从单一的被浏览到可被利用创造经济价值,信息已经逐步替代资本在企业中的资源地位[1]。网络经济构建了一种虚拟的经济环境,从企业的构建到运营,从消费者的需求提出到满足,都在互联网这种虚拟网络中进行。在这种发展势头强劲的未来经济模式网络经济中,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财务数据和信息的会计必然要受到冲击,必然改变传统经济环境中使用已久的理论,方式和方法,以顺应经济时代的发展。

二、网络经济对会计环境假设的影响

1.会计主体假设的扩大

会计主体假设是对会计核算交易或事项的空间范围的界定。在会计假设的前提下,只要找到会计核算主体,就可以划分出主体相关的经济利益的交易或事项,与此同时也可排除非主体的交易或事项。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迅猛,市场机会稍纵即逝,有意进行利益角逐的投资人在较短时间无法完成所有资源的配备,因此必须为特定目的,临时整合不同企业的资源,共同参与一个项目的开发,分摊成本,分享项目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新的经济体——虚拟企业就形成了。虚拟企业的特点是存在时间短,以网络信息作为联系纽带,因为存在于网络,企业透明度高,监督成本低。虚拟企业符合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内容,即可以独立核算,但是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有实体、有办公地址、有资产,但是虚拟企业,存在于网络,当项目存在时,各企业提供资源,如果没有项目,虚拟企业也就是网络中的一个名词[2]。由此可知,在网络经济中,会计主体假设的内容被扩大了,界定要比传统经济更复杂,更难划分独立核算主体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区别,界限模糊,不易把握。

2.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

持续经营假设的设定是为会计核算的稳定在时间上划定了范围,假定企业的经营是持续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在这个基础上,会计核算使用了一系列的方式方法进行稳定的价值核算。要在竞争激烈的网络市场下生存发展,必须要更快的对机遇有所反应,更快的整合资源,更快的提品。由于虚拟企业是为满足某一市场需求而存在,当这种需求消失时,其存在的意义也就随之消失,企业也就快速消亡,这在传统经济中是不被期望的。持续经营假设其初衷反映了传统经济下企业发展的目的,即在现有模式下不断发展,通过经营获取稳定收益,同时这也是国家管理者的希望,通过企业稳定的发展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网络经济中,虚拟的企业将占据多数,它的存在时间短,结合清算之间可能只有过去的一个会计周期,因此企业的核算就不能在现有的持续经营假设下进行会计核算方式,它与市场价值变动更为密切,同时要素内容的划分也面临新问题。这无疑是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

3.会计分期假设的改变

会计分期假设是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人为地对会计的核算工作进行分期。首先,由于会计分期假设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发展,如果持续经营假设受到网络经济的冲击,会计分期的存在也必然受到动摇。其次,电算化会计被普遍运用,以及其与互联网络的紧密结合,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会计数据的索取不再像传统经济中那样被动,依靠企业主动提供。会计信息可以随企业财务状况实时更新,随时形成报告,并通过互联网络被信息使用者随时采取,而且信息使用者还可根据个体偏好读取相关数据,并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分期假设显然跟不上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了。一旦会计分期假设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那么由此产生的会计基础也将面临改变,是否还是坚持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现金流量的反应等。

4.货币计量假设的缺陷弥补

会计的最后一个假设是货币计量假设,要求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必须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假设下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首先,其他计量单位是一个补充辅助的地位,往往存在于原始的凭证和明细账目当中,在报告中是无法直接获知,不能及时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对于数据读取和采集的需求;其次,抽象的非财务信息,不能或难以货币进行计量。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企业在其网页中对自身信息的披露或其他网络信息媒介中获得,所以网络经济下,货币计量假设存在的无法计量的信息可以第一时间被信息使用者获得。

三、网络经济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1.会计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的内容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的表象相似,主要以有形资产为主,但由于网络经济中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的增大,对于这部分资产的核算变得更加重要,商誉等以前不能直接核算的内容,现在因为对企业更为重要和影响更大,而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3]。会计核算的程序在传统经济中要经过信息的确认、录入及输出,倚重会计初始凭证,以账簿为核心,以报告为终结。会计工作者的重心是对信息的处理,保证信息载体所载内容的真实。在网络经济下,利用财务会计软件,会计工作程序被简化,核算工作实际只需要进行数据的确认与输入,通过软件即可自动生成账簿和报告,并且通过互联网共有权参阅的单位分享和使用。这种特性,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在程序简化的基础上,内容涵盖扩大,效用得以提高,与此同时,更加强了监督的功能[4]。互联网是信息共享成为现实,在最大程度上使得企业内部管理透明化。通过对企业信息的随时采集,企业管理者能及时掌控企业财务状况,避免会计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同时,信息使用者和关注者也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更有力的参考。

2.会计延展职能

会计延展职能包括反映经济状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和参与经济决策。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和普遍使用,信息的高效处理、快速传递和最大限度的共享使得会计工作的延展职能将被逐步放大,成为财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当信息使用者可以自行使用软件对企业公布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时,财务工作者必然要提高服务的内容和质量,管理会计将超越财务会计成为更为重要的会计内容。财务工作环境的变化促使财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必须得到提高,以面临更为复杂抽象的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岩.浅谈网络经济的特征及发展[OL].新浪新闻中心,(news.省略/c/2008-03-10/054213546290s.shtml)

[2]朱勤丰.试论网络经济对传统会计假设理论的冲击[J].中国集体经济,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