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精选(九篇)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第1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如何尽快地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成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是我们的神圣责职。同样音乐教学也得尽快实施有效性教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切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得顺从老师的一切,被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东西,有用没用都得听,爱听不爱听也得听,爱唱不爱唱还得唱,这样根本发挥不了学生的特性和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凸显有效性音乐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正是我们音乐教师有待于深钻细研的重要课题,更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首要话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亲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身教学实践,深深感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有利条件,因此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灵活应用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方法,有机地激活学生的音乐兴趣,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

一、启迪学生心灵,培养识谱情趣

我们开展编儿歌,唱儿歌,在教学儿歌的同时来传授识谱知识。识谱知识的传授本来就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能把歌曲唱好、唱准、唱会,进一步理解歌曲,掌握好乐谱是很重要的,学生必须要懂得乐谱知识。可见,乐谱对于唱歌来说一定是关键的关键了,所以我们完全可将枯燥无味的、难学难记的乐谱知识编成有趣的儿歌,要他们唱好唱会,从而激发他们最大的兴趣。

如教学五线谱我们可编成如此的儿歌: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犹如五线谱;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向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台阶,越上音越高。这样易于学生动手动脑,朗朗上口,易懂易记。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比较幽默地收到事半倍功的良好效果。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最易于感染,他们的好奇心很容易激发,但我们必须要有情有趣地触动他们的心灵,让他尽快产生爱学爱唱的主动性。让他们开口会唱,倾耳会听,养成能歌善舞的好习惯,丰富自己的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赏识学生的心灵美,激发学生的歌唱欲

唱歌最大的作用是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感染。当你在生活苦闷、烦躁时能听到甜美悦耳的一首歌或一曲音乐是最开心的,也是最美的享受,甚至当你最郁闷时放歌一曲也是释放你心头苦衷的最佳方式。所以,唱歌也好,听歌也罢,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爱唱歌是天性,我们激发学生的唱歌欲更是天职。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感受音乐美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凸显真情实感,表现出艺术魅力,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坚定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真乃不易。

首先要我们引领学生高度认识音乐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作用。同时,必须要使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与思想。如果我们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微不足道的,必须把歌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语言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让他们去感受,去领悟,去斟酌,从而激活他们学习的情趣;让他们亲身走进音乐课,走进歌曲世界,走进歌声中,来逐步领略音乐世界,以此来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这才能将我们的学生引入有效的音乐课堂。

如我们教学《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

转贴于论文联盟

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与感受吗?”这一问,同学们便来激情了,纷纷举手回答。我们还可追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上海了,到你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再问“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天津”、“北京”、“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可当你们的播音员。”于是音乐响起来,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他们真的坐上了火车,有的学生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相互谈吐着各自的感情,那眼睛活象在说话;有的随着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这样的课堂就有生机,有活力,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第2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属于集体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要想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合唱产生音色互相融合、声部互相协调的效果,就要让所有的学生集中自我意志力和注意力完成。合唱教学具有一定的音乐综合性,需要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协奏,在合唱过程中突出纵向和声、横向旋律,还要兼顾其他声部的音准或者音程,从而保证音乐效果达到和谐性的要求。

一、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属于系统性较强的课程,与其他科目教学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规范课堂教学的规律,但是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音乐教师要能够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出发,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乐意地学习相关合唱知识,例如在日常合唱音乐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外优秀的合唱音乐作品进行欣赏,通过使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培养。学生只有对音乐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从根本上对这些合唱作品进行自我情感抒发。例如,在进行《柳树姑娘》这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该首作品进行欣赏和聆听,然后让启发学生对柳条沙沙作响的声音加以模仿。其次,教师对系统的合唱相关知识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白该首作品属于二声部合唱歌曲,最后通过小组唱、轮唱等不同的歌唱形式来对该首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加以展示。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合唱或者独唱的效果加以分析,通过这种系统的训练方法,就能够让学生的音准和音色都得到锻炼,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通过科学发声训练来奠定合唱教学的基础

学生要想把合唱作品演唱得更具有感染力,需要教师对发声训练加以重视和利用。良好的发声技巧是学生顺利歌唱的基础,保证学生的发声器官在自然合理的生理的条件之下达到真挚的情感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具体的合唱需求,学生在合唱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平直和自然,呼吸的流畅,使用鼻孔以及嘴巴进行同时吸气,还要注意保持呼气的均匀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歌唱过程中需要具备准确的一种母音状态以及良好的起声状态,从根本上增强歌曲演唱过程中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

在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合唱音色统一的基础之上对其音域进行扩展训练,从而形成明亮纯净的高音区音色,学生声部之间的互相配合也是合唱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和谐的配合才能够对合唱歌曲所具有的内容进行表达,在实际演唱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准确听到自己的声部,还要准确听清其他同学的声部演唱,让学生通过分组唱来对声音的融合加以锻炼。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他们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进行发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合唱魅力加以感受,教师还需要根据小学生群体的个性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他们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发生方法,从而达到和声演唱的要求。

三、通过乐器对教学效果加以优化

口风琴属于一种音准相对较好、体积较小、具有优良旋律的一种键盘式吹奏类乐器,该首乐器还有显著的和声能力、宽广的音域,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对教学效果加以优化,对于丰富合唱教学内容、调节气氛、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习积极性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所以,音乐教师要能够对口风琴教学优越性加以重视,选择合适的教学插入点来获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口风琴是我校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器乐,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以及音乐能力有着一定的功效,也是提升学生识谱能力和歌唱能力的主要乐器,通过口风琴开展合唱教学,能够让学生的音乐视野得以拓展、知识掌握能力得以提升。合唱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生不能够准确掌握各个音准。在学生合唱过程中,教师使用口风琴教学,对每一个声部加以伴奏,通过轮流交替进行来快速解决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音准问题。在对两声部合唱歌曲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高低声部以及分旋律声部所存在的视奏旋律与歌曲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领唱、齐唱以及接龙唱,并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增加对速度的处理力度。作为我校合唱教学的特点,在学生二年级开始就开展口风琴教学活动,通过利用口风琴加以伴奏,能够对学生的创作热情加以激发,并在伴奏与合唱的独特创作中来提升学生的合唱以及演奏水平。口风琴指导下的合唱教学能够对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加以强化,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课堂气氛的活跃有较大的影响力。通过使用口风琴开展合唱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弹奏、唱谱以及识谱中建立有效的音准概念,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开展的相关活动以及相关比赛中我们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通过社团活动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合唱能力

音乐合唱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活动,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在不断锻炼以及实际演唱过程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我校每周五下午都是社团活动时间,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选择学生喜欢、积极性较强的曲目来组织他们进行练习和演唱,从而提升他们的合唱能力。例如,我校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开设了“太阳花合唱团”,排练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包括《湖光校园,成长的摇篮》《在灿烂的阳光下》《好大一棵树》等。

学生在实际演唱过程中能够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来实现更加和谐的演唱效果。通过不同的活动来对学生的合唱能力加以锻炼,从而在每年的新城区庆“六一”文艺汇演中取得较为优秀的成绩。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和群众性特征,属于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学活动。合唱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团结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音乐素质提升。在实际合唱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的是合作者、指导者以及实践者的角色,不仅能够通过奥尔夫教学、口风琴教学以及社团教学活动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还要对合唱教学的难度进行增减,通过有效合理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从而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津津.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14(04):10-13.

[2]耿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音乐时空,2014(15):180-181.

[3]杨玮娜.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J].艺海,2011(11):149-150.

第3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赏识;艺术

赏识就是一种认可,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认可方式,俗话说就是“你行”。

《新课标》的出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标准》不仅对音乐学科的性质、价值、定位、依据基础的理念作了全新的表述,而且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赏识教育外在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态度;内在素质则注重自我成长,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的人格,其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教学理念。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呢?本人将从赏识教育中的原则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信任孩子

信任孩子是赏识教育的原则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怯懦的学生,他们不敢回答问题,不敢进行歌唱表演,甚至不敢抬头看老师一眼。孩子们即有脆弱心态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用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来激发他们。怎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老师信任他呢?

首先,教师要想办法帮孩子们树立自豪感。记得在一次低年级的期末测试中,我们班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名叫刘文静,在测试过程中,老师刚点到她的名字就有许多同学在偷偷地笑,还有个别同学干脆直接对我说:“老师,她不行的,别喊她了”。可我相信这孩子能与其他孩子一样表现自己。我用赏识的目光、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她,在我的鼓励和同意一起带她唱的情况下,她怯生生地来到讲台上,然后按测试的要求进行表演。表演的结果是只有我的声音,而她只是微笑地动了动嘴唇,没等唱完,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回自己的座位,头深深地埋在课桌下,此景引来一片轰笑。这时候,我就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刘文静同学今天终于大胆站上舞台了,我们为她的进步感到自豪。掌声鼓励。”全班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来鼓励他,到第二节测试课中,我发现刘文静的手欲举又不敢举。我面带微笑边给其他同学测试边不时地看她,过了一会儿,她的手终于举起来了,我立刻用赏识的目光示意她,只见她小声说:“老师,我能再考一次吗?”听到她的话,我带头鼓掌鼓励。刘文静同学带着羞涩终于又一次站上了讲台。这一次虽然她唱得不理想,但是她已经从一定的心理障碍中解放出来了。在我的带动下,全班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刘文静同学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班里。

要孩子们增强自豪感,就要给孩子们力量,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我从这个孩子的身上领悟到:培养孩子们的自豪感是多么重要。

其次,老师要学会崇拜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每个生命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作为老师就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最棒的!

二、尊重孩子

赏识是一种尊重,运用赏识教育就要学会尊重孩子。在音乐课堂中,如果老师仅做到信任学生,不注意尊重学生,单有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被学生认可的。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在课堂上老师认真倾听孩子们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现。在音乐课堂上,孩子们会碰到许多小事情,而他们都会当成大事情并自觉地报告给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老师认为妨碍课堂进度,而立刻制止他们的报告,结果会发现,学生因报告后得不到理会而窃窃私语,这才真正地影响了课堂教学。在我刚担任教师时,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记得有一次我上一年级的音乐课,有位小朋友报告说有人扔垃圾给他,当时我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他可能是认为没有举手就说话,老师不理他,又举起小手,可我还是不理他,过了一会儿,他的桌子底下传来嚓嚓的响声,许多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并争着向我报告发生的事情,我的课只好暂时停下来。这次教训我非常深刻。其实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会使孩子们产生满足感,从而增强注意力,课堂教学才会得以顺利进行。其次,要尊重孩子,老师还要学会向孩子们请教,用心理学来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这样就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向孩子们请教,如用“老师这样做好不好?你们喜欢吗?怎样做你们才更满意?”等课堂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关心,激发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应。

三、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是赏识教育的主要表现。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老师想不通的,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理解的作用。就拿音乐课中的端坐来说吧。端坐的姿势要求腰杆挺直,两腿并拢,小手放平。大部分的音乐教师都抱怨自己不是班主任,一节课里没几个学生能端坐听讲。我曾做过端坐的实验,看电视时,要求自己以端做的姿势来完成,结果不到30分钟,累得腰酸背疼,更何况一个儿童要端做35-40分钟。其实,这时如果教师再换一种角度去看待孩子,你会发现,趴在桌面上听你讲课的孩子是可爱的,歪着身子用手托头思考的孩子是认真的。

四、激励孩子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音乐课堂教学应以正向激励为主。表扬孩子,告诉孩子怎样去做,为孩子指明方向。如:我常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表演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赞赏地说“你唱(演)得真棒!如果速度再慢些就更好了”等等。正向激励的同时,负向激烈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向比较大胆的学生质疑:你行吗?向他们提出挑战,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编写新歌词,最后师生一起同唱新编歌词,在不断地演唱新“作品”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编写欲望。

五、宽容孩子

宽容不等于放任,一方面宽容是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一味地要求唱得好,表演到位,对孩子的纪律要求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丝缺陷,实际上违反了儿童的成长规律。

总之,在音乐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方法是多样化的。这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而是通过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努力塑造健全人格,从而打造出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

第4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教学内容;音乐;现代教育技术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我们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就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音乐课老师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而且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1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因人而异

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对唐诗有研究的人,就容易理解《但愿人长久》;熟悉外国文学的人,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还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一般不需要作过多的探究,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所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视听结合

鲜艳色彩、生动图像,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专心地听,只会注重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我们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学生就会注重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开阔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就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因此,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3 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有深有浅,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音乐形象本身不同于视觉形象或文学形象。因此,我们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听一曲《保卫黄河》,学生被其粗犷、雄浑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听一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学生会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小桥流水、青青草地,牧童横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

4 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使教学情感化

第5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优化

当今社会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是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形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忽视学生的特点,只是根据自己对课程的设计进行单一的讲授,小学生天玩,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最终导致原本活跃的音乐课堂沉闷,缺乏活力。

2.教师自身定位不准确,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把自己当教学主体,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很少给学生时间去欣赏和体会音乐的美感,遏制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好。

3.问题设置不合理。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对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在提问时,问题设置不科学,不能调动学生思维,只是为提问而提问,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首歌好听吗?”“大家想不想学这首歌?”这种没有实质性意义的问题会使学生逐渐对课堂失去兴趣。

二、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对策

1.教学设计要合理。音乐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欣赏音乐的美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遵循音乐的本质,突出音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听和练学会歌曲,体会歌曲的韵味。教师在让学生听歌曲时,不是盲目的听,要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倾听,有目的地教学,学生的参与性会更高,也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删减或增加,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情况,突出学生的特点,被学生所喜爱和接受。

例如在学习《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节课时,教师只为学生播放一遍歌曲,学生很难感受到音乐的强弱与情感,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清唱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听”中感受音乐蕴含的技巧和情感的抒发,指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准确的把握。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他们的学习状况,可以在对歌曲进行演唱时,适当地加入二声部的合唱,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生,要使其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就要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若只是灌输音乐知识,课堂会枯燥,缺乏兴趣,不愿意学习。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积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对这些新鲜东西感兴趣,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教学中来,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这节课时,学生已经学过了这个童话故事,大致上了解其中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把这个故事编成一段表演,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用多媒体配合播放相应的场景。小学生天性就爱玩、爱表演,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提高积极性,而且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明白歌曲中老公公、老婆婆以及金鱼的心理变化,对歌曲的掌握也就更容易。

3.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音乐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为学生举办歌唱比赛、音乐会、小组表演等活动,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第6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一、动静结合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它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

二、亲身经历

意境是美学的核心范畴,是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在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鸟叫虫鸣、水流草动、雨落风起,等等,这些都是音乐语言的重要来源。如《野蜂的飞舞》表现的就是大自然的声音。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 静静的听,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请你用画笔把它画下来。学生听后, 伴随着音乐声马上画了起来。几分钟后,学生的作品出来了, 他们有的画了一群蜜蜂在百花丛中飞舞, 有的画的是蜜蜂在蜂箱中飞舞, 还有一个同学画的是一个小孩把马蜂窝捅了, 马蜂在满天飞舞等等。每一个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农村学校周围有着广阔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场”,具有城镇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走出校园,在田间听各种鸟叫,听风吹禾苗的声音,听各种农机具的声音,听各种劳动的声音;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下雨时红薯地和玉米地雨打叶子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记忆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声音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讨论,培养他们的听觉技能和听觉记忆。

三、畅所欲言行动起来

小孩子都有喜欢听故事讲故事。针对这个特点,我便在孩子欣赏乐曲前讲讲关于这首乐曲的故事。例如:在欣赏莫扎特《渴望春天》一曲前先让学生欣赏一下“音乐神童”莫扎特的简要故事。听了故事以后,学生迫不及待会比原来更想听这首曲子,然后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请学生欣赏,学生的期待感会在欣赏中,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引领学生专心聆听乐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我经常欣赏课中使用律动,因为这种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孩子们好动的特性,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情绪、风格特点,而且便于操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四、用心启迪和联想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 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 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 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 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 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 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 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 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把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写下来。

第7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毕业论文 [摘 要]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音乐教学成为学校整个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理念”要求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陈旧的音乐课堂就要创新,要大胆改革,我们可以制造“快乐课堂”,实施“快乐教学”。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新理念 快乐教学 音乐教育 创新

Summary : Since “course standard of the music”of making a fresh start was issued , music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hole quality of the school, “new idea” require music teaching must convey feelings through , educate persons with situation , shift students initiative to the maximum extent, offer many angles , multi-channel emotion to student to experience , make students experience happiness to study music, experienced beauty , ability of making beauty and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Increase students studys interest, want innovation in the outmoded music classroom, want the bold reform, we can make “the happy classroom” , implement “happy teaching”.

Key word: Course standard New idea Happy teaching Music education Innovation

第8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有效提问

在多年的中小学教学和听课评课实践中,我发觉教师在教案设计和课堂实践中有的缺乏精心设问的技巧,有的实施了精心设问却忽视了对学生回答的点评,当学生无法回答问题或回答错问题的时候教师缺乏有效又及时的牵引,有的课堂提问成了老师的“自问自答”……其实,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课堂提问更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预设和课堂实践中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和反馈,这样我们提问才能达到最好和有效。

一、提问要适时,注意及时反馈,有效牵引

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课堂提问是一种及时性的,非预见的获得与发展。这里的“非预见”,被一些老师理解为不可预测的,甚至不可预设的。不少优秀教师在公开课上都能把握那些非预见性的意外情况,巧妙地将那些不和谐的“音符”转化为课堂教学主旋律的“辅助音符”,甚至由此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学习能力等在课堂的的有机生成,这样的课堂教学就闪耀出了“无法预约的精彩”。

有一次,我在设计小学三年级执政党教学《萤火虫》的时候,我先和同学们交流了萤火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然后在征第一遍静听整首歌曲的时候,在媒体上打出了这样的设问: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在第一个班级试教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说:音乐的情绪是愉快的、安静的、幸福的……在第二个班级试教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说:音乐带给了我无限的惆怅和哀伤。我为了赶教学进度,就归纳说:原来这位同学考虑到萤火虫的生命周期很短,过了夏天萤火虫就直到了生命的尽头,所以感觉到音乐的伤感的。第二班级学生的回答有其思维和逻辑的道理,但这却是非预见性的意外情况,看似音符“不和谐”了,看似教师的归纳肯定了音乐是“伤感”的,教学片段似乎很顺利地过去了。然而我课后却悟出:《萤火虫》的音乐情绪真的是既愉快又伤感吗?伤感和愉快是两个反义词啊。其实,整个音乐静听下来,我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说哀伤可以在歌曲的连续下滑旋律“17 65 65 31| 2---”中稍有惆怅的意境,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捕捉旋律中的特别情绪的。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觉所谓的差生被提问的次数是很少的,教师为维持课内活跃气氛、防止冷场,往往将80%的思维灵活者来回答,而作为提问对象的学生,由于先天和环境不同,其学习基础、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三年级的某个班我试教《萤火虫》一课时,问:通过欣赏《萤火虫》,你们是否喜欢萤火虫这个小昆虫,如果喜欢就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有的说喜欢它是因为它能发光,有的说是因为生于腐草却身姿优美;有的说是因为它在夜晚默默为路人和怕黑的孩子带来了光明和快乐;有的说是是因为自己从来也没见过真实的萤火虫…….回答是真实且朴实的,他们用不同语言道出了萤火虫是个“爱的天使”,而老师的提问只是“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这多贴切孩子的年龄特征啊,如果这节课在初中二年级上老师就可以直接提问:萤火虫身上凝聚着怎样的人格精神?我想,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可设计不同的提问内容,甚至考虑提问的阶梯性、深浅度。

三、提问要环环相扣,并注重鼓励性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作答后,教师的反应也要因人、因答而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可重述、追问、评价,也可以用情感性的语言表示惊讶、喜悦、赞美、好奇等等。我在上到初中音乐教材《阿里郎》的教学导入时问:有谁知道阿里郎的故事?竟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知道。我用欣赏的目光指向学生,并邀请她讲故事:今天老师上了感觉同样内容的音乐课,你是唯一能讲述这个故事的同学,你的举手让我很惊讶,让我们给她一点掌声!当一个学生回答出“X·X |XX”的附点节奏是为了表达思念的音乐情绪时,我喜悦地说:“你的回答真是画龙点睛,道出了音乐中最典型的节奏,那么有没有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接着又有学生说“5-5|5 3 2| 3 23 16 |5 - - 这个节奏是舒缓加紧密再舒缓,这样的节奏比多次出现的附点节奏更能显现思念的高潮情绪。”我马上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她,说: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她指出 的这段旋律,我们是否能在视唱中感受到那种思念的情绪?接着又问:我们能否在视唱的时候注意三拍子的强弱特征,更好地表现无限思念的情绪?一遍下来,学生真的能动情地视唱。看着学生们投入的样子,我心里,别提多乐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都在一连串的设问中迎刃而解了。

四、提的问题要新颖,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9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有效提问

在多年的中小学教学和听课评课实践中,我发觉教师在教案设计和课堂实践中有的缺乏精心设问的技巧,有的实施了精心设问却忽视了对学生回答的点评,当学生无法回答问题或回答错问题的时候教师缺乏有效又及时的牵引,有的课堂提问成了老师的“自问自答”……其实,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课堂提问更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预设和课堂实践中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和反馈,这样我们提问才能达到最好和有效。

一、提问要适时,注意及时反馈,有效牵引

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课堂提问是一种及时性的,非预见的获得与发展。这里的“非预见”,被一些老师理解为不可预测的,甚至不可预设的。不少优秀教师在公开课上都能把握那些非预见性的意外情况,巧妙地将那些不和谐的“音符”转化为课堂教学主旋律的“辅助音符”,甚至由此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学习能力等在课堂的的有机生成,这样的课堂教学就闪耀出了“无法预约的精彩”。

有一次,我在设计小学三年级执政党教学《萤火虫》的时候,我先和同学们交流了萤火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然后在征第一遍静听整首歌曲的时候,在媒体上打出了这样的设问: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在第一个班级试教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说:音乐的情绪是愉快的、安静的、幸福的……在第二个班级试教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说:音乐带给了我无限的惆怅和哀伤。我为了赶教学进度,就归纳说:原来这位同学考虑到萤火虫的生命周期很短,过了夏天萤火虫就直到了生命的尽头,所以感觉到音乐的伤感的。第二班级学生的回答有其思维和逻辑的道理,但这却是非预见性的意外情况,看似音符“不和谐”了,看似教师的归纳肯定了音乐是“伤感”的,教学片段似乎很顺利地过去了。然而我课后却悟出:《萤火虫》的音乐情绪真的是既愉快又伤感吗?伤感和愉快是两个反义词啊。其实,整个音乐静听下来,我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说哀伤可以在歌曲的连续下滑旋律“17 65 65 31| 2---”中稍有惆怅的意境,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捕捉旋律中的特别情绪的。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觉所谓的差生被提问的次数是很少的,教师为维持课内活跃气氛、防止冷场,往往将80%的思维灵活者来回答,而作为提问对象的学生,由于先天和环境不同,其学习基础、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三年级的某个班我试教《萤火虫》一课时,问:通过欣赏《萤火虫》,你们是否喜欢萤火虫这个小昆虫,如果喜欢就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有的说喜欢它是因为它能发光,有的说是因为生于腐草却身姿优美;有的说是因为它在夜晚默默为路人和怕黑的孩子带来了光明和快乐;有的说是是因为自己从来也没见过真实的萤火虫…….回答是真实且朴实的,他们用不同语言道出了萤火虫是个“爱的天使”,而老师的提问只是“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这多贴切孩子的年龄特征啊,如果这节课在初中二年级上老师就可以直接提问:萤火虫身上凝聚着怎样的人格精神?我想,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可设计不同的提问内容,甚至考虑提问的阶梯性、深浅度。

三、提问要环环相扣,并注重鼓励性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作答后,教师的反应也要因人、因答而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可重述、追问、评价,也可以用情感性的语言表示惊讶、喜悦、赞美、好奇等等。我在上到初中音乐教材《阿里郎》的教学导入时问:有谁知道阿里郎的故事?竟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知道。我用欣赏的目光指向学生,并邀请她讲故事:今天老师上了感觉同样内容的音乐课,你是唯一能讲述这个故事的同学,你的举手让我很惊讶,让我们给她一点掌声!当一个学生回答出“X・X |XX”的附点节奏是为了表达思念的音乐情绪时,我喜悦地说:“你的回答真是画龙点睛,道出了音乐中最典型的节奏,那么有没有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接着又有学生说“5-5|5 3 2| 3 23 16 |5 - - 这个节奏是舒缓加紧密再舒缓,这样的节奏比多次出现的附点节奏更能显现思念的高潮情绪。”我马上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她,说: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她指出 的这段旋律,我们是否能在视唱中感受到那种思念的情绪?接着又问:我们能否在视唱的时候注意三拍子的强弱特征,更好地表现无限思念的情绪?一遍下来,学生真的能动情地视唱。看着学生们投入的样子,我心里,别提多乐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都在一连串的设问中迎刃而解了。

四、提的问题要新颖,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