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贸易产业融合范文

贸易产业融合精选(九篇)

贸易产业融合

第1篇:贸易产业融合范文

关键词:外贸企业;结构性贸易融资;融资选择;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200-02

近些年,世界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一直萎靡不振,国际贸易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受危机影响造成信贷萎缩而带来的资金压力连同经营压力使外贸企业面临资金紧缺、生产链断裂的困境。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进出口额逐步恢复,出口增速由2009年的-16.01%,到2010年的31.3%,2011年的20.34%已经慢慢趋向于稳定,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 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① 外贸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同时出口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飞机汽车船舶等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大宗能源产品均有很大的不同程度的增长,新的贸易结构变化也需要更适合、更高效的贸易金融服务与之相适应,中国商业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也在贸易融资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尽管如此,资金匮乏仍是中国出口企业迈向国际市场最大难题,贸易融资仍然是外贸企业维系资金链的重要依赖和保障。因此,合理的贸易融资方式选择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选择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必要性

(一)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结构贸易融资起源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最初用于金额较大的自然资源和基础工业的大宗商品如钢铁、石油等的交易。随着融资业务的不断发展,进出口商面对激烈竞争要减少成本,使得在欧美信用证交易正在慢慢减少,而赊销由于成本低、效率高,交易方式直接被越来越多的采用,而我们在与其进行交易时需要更多地规避风险,需要新的贸易融资方式,同时银行为了寻求信用证以外的担保措施,也需要重新构建融资结构。此外,随着融资和财务管理理念的深入,企业对于融资服务已经不仅仅限于交易支付和现金流控制,而是寻求更好的融资方式来实现资金最有效的利用和财务增值。由于进出口商和金融机构都想要在贸易融资的发展中寻求更高效,更灵活的融资产品,结构性贸易融资也就越来越受欢迎。

(二)结构性贸易融资的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结构性贸易融资由于其高灵活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融资效果上对企业有更好的适用性。

首先,结构性贸易融资是一种全程性的融资服务。它是多种贸易融资方式组合,根据贸易项目的不同要求,量体裁衣,在不同的贸易阶段、不同的需求和要求下对各种融资工具进行设计、组合。对于非常规或者复杂的个案,结构性融资的灵活性使其有很强的适用性。其次,银行会对贸易全程进行风险控制,这样一来就减轻了外贸企业的风险负担。比起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的分段融资,银行不能控制整个贸易流的全部风险,而只能进行部分控制。而结构性贸易融资是对整个贸易项目的融资,银行可以对整个项目流程提供风险控制服务。这样可以使企业在贸易流程中的各个阶段减轻风险负担,提高价值度,增加企业贸易的附加值。再次,结构性贸易融资条件简单。结构性贸易融资安全性是靠该融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来源,贸易交易状况和未来现金流来保障。银行会对特定的贸易活动来提供融资放款,放款的时间和金额和贸易项下的时间和金额一致。这样,对于企业而言,解除了由于资信不足而难以融资的压力,为企业融资减除了更多限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最后,融资价格灵活。由于结构性贸易融资有不同的融资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操作难度和风险控制,使得银行提供融资的成本也会不同,企业在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产品时,会产生不同的融资成本。企业可以参照融资成本的不同,综合考虑融资结构,相较其他的融资方式,企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结构性贸易融资使企业融资更安全便利,出口商可以接受对方苛刻的付款条件,扩大销售量,进一步巩固或者占有市场;进口商可以及时付款提货,保证生产、资金顺畅。对于受经济危机影响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收款风险大等难题的外贸企业,结构性融资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

二、中国企业结构性贸易融资的问题

结构性贸易融资在国际上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贸易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中国结构贸易融资的融资手段少,业务量稀少。随着中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贸易企业对适用性强的结构性贸易融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各银行也抓住趋势开展各种创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但是调查表明,传统贸易融资方式仍然是大多贸易企业融资方式的首选,而银行尽管开展了福费廷、银行保函、银团贷款等融资方式,却仍旧没有形成规模,以福费廷、银行保函、银团贷款等融资方式作为支撑的结构贸易融资更难以被企业大规模运用。

中国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外贸企业在结构性贸易融资方面缺少参与性,主要是由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工具较少,方式单一。虽然中国银行在开展贸易融资的业务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但在实践中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而国际保理、福费廷和银团贷款等新兴的融资方式整体上却发展很缓慢,业务量较小。贸易融资工具普及度和新型融资方式的推广度不足也就使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更困难。此外,目前主要的结构性贸易融资品种不外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和福费廷的组合,缺乏个性化的设计。银行融资业务的不完善给企业的融资条件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其次,外贸企业对结构性贸易融资认识不足。中国外贸企业进行贸易融资方式选择时更倾向于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没有认识到结构性贸易融资的便利,也没有借助贸易本身的现金流获得融资的意识。而且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贸易企业会更加保守地认为新型贸易融资方式更加复杂、风险更大,而有抵触情绪。此外,中国外贸企业有融资需求时,更多的是向国内商业银行求助,而中国银行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和普及尚不完善,企业在融资方式上会更多的选择银行熟悉的传统方式。但是,相比中国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开展更成熟,更有优势。其中,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在中国开展的结构性贸易融资走在前列。最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贸易融资是一项对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很高的业务,而结构性贸易融资更是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操作。中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人员往往缺乏足够的贸易知识,因此倾向于选择简单的融资业务,这势必造成企业融资时选择更多的传统融资方式,而放弃结构性贸易融资。

三、中国外贸企业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对策

针对之前提到的外贸企业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企业要提高对结构性贸易融资的认识。外贸企业要真正重视贸易融资的作用,提高贸易融资的认识,树立融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意识,全面学习了解结构性贸易融资的适用性和风险,建立必要的企业的融资管理机制,在企业自身需求和贸易项目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贸易融资方式或者贸易融资工具组合。第二,企业在进行结构性贸易融资时要选择合适的融资银行和融资产品。外资银行由于融资业务开展的早,融资体系和产品设计比国内银行更有优势和经验,贸易融资业务开展也更加成熟,是企业开展新型和复杂贸易融资的最佳选择,但是企业在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到不同银行融资的产品定位不同,如渣打银行,主要集中于大宗农产品、金属、原油和煤炭、通讯行业和半成品、资本性商品。中国商业银行结构性贸易融资方面虽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有不少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而设计出的不同的融资产品,例如中国银行的基本具备仓单融资特性的“融货达”、与出口信用保险相结合的“融信达”等。民生银行专门为企业定制的各种不同的融资方案,如应收账款、进出口贸易链等融资方案等。外贸企业要及时全面了解各银行的不同贸易融资服务,结合贸易条件和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合理选择不用的银行服务。第三,选择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外贸企业要充分重视贸易融资的管理,在选择贸易人员时要注重对其融资知识方面的考核,加强贸易人员融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必要时可以和银行合作,使贸易人员及时了解新产品的功能,同银行人员一起合作加强对融资进行管理,以求达到最大化的双赢效果。

结构性贸易融资是一种创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比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更加灵活,融资性更强,风险更低。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外贸企业要在经济“严冬”中安全度过,需要保证企业资金流的连续和高效利用,实现财务增值最大化,风险分担最小化。结构性贸易融资显然比传统的融资方式更能帮助企业实现这个目标。外贸企业要重视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应用,慎重合理的选择融资银行和融资产品,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对贸易融资管理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实现融资效应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徐晨星.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3):57-59.

[2] 叶莉,白宝翠,周砚青.结构性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应用及其对策[J].金融与经济,2010,(10):62-63.

[3] 刘宁.中国商业银行结构性贸易融资发展研究[J].求索,2010,(7):11-13.

[4] 刘屹东.透视结构性贸易融资[J].中国外汇,2010,(7):58-59.

[5] 石柏宏.商品交易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上)[J].中国外汇,2009,(9):32-33.

第2篇:贸易产业融合范文

关键词:贸易融资;监管;外汇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1-0050-03

一、当前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状况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贸易融资业务虽然从产品品种和业务量来说已经有了长足进步,进出口企业使用贸易融资产品也较为普遍,但是在管理和操作等方面还相对较为粗放,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管理标准和操作流程也有待规范,与贸易融资有关的衍生业务发展存在欠缺。

(一)当前银行主要的贸易融资产品

1.打包贷款,指银行对出口商凭其与进口商签订的商务合同和境外银行开立的有效信用证正本,为出口商在装船前对出口商品的采购、生产和装运等经营活动发放的专项授信。

2.出口押汇,指出口商发运货物并交来信用证或合同要求的单据后。银行向出口商有追索权地提供以出口单据为质押的资金融通的一种授信。根据结算方式的不同,出口押汇可分为信用证项下的出口押汇和跟单托收项下的出口押汇。

3.授信开证。指进口商申请开立信用证时银行在未收取全额保证金的情况下,为进口商办理进口开证的一种授信业务。

4.进口押汇,指进口商以进口货物物权做抵押,银行为其提供有追索权的短期资金融通的授信业务。根据结算方式的不同,进口押汇分为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和进口代收项下进口押汇。

5.提货担保。指信用证项下进口货物先于单据到达目的地。银行应进口商的申请,为其向船运公司承运人或其人出具的提货担保书以提取货物的一种授信业务。

6.授信开立保函,指银行受理客户对外开立保函时,在未收取全额保证金的情况下。为客户办理对外开立保函的一种授信业务。

7.出口保理,指出口商发货后,采用商业承兑交单(D/A)或赊销(O/A)方式收取货款的情况下。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再由银行转让给国外进口保理商,由进口保理商为出口商提供应收账款的催收与坏账担保。并由银行向出口商提供融资与收账管理的一种授信业务。

8.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指出口商发货后。采用商业承兑交单(D/A)或赊销(O/A)方式收取货款的情况下将应收账款转让银行,银行保留追索权地以贴现的方式买入出口商业发票项下应收款项,为客户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授信业务。

9.进口保理,指进口商进口货物时。采用商业承兑交单(D/A)或赊销(0/h)方式支付货款的情况下,银行应国外出口保理商的申请,为国内进口商核定信用额度,从而向国外出口商提供应收账款催收、资信调查、坏账担保等服务的一种授信业务。

10.福费廷。指银行无追索权地买入出口商持有的、经银行保付的远期汇票或本票的一种授信业务。

(二)与贸易融资有关的衍生业务

由于规避监管部门制度限制或银行为了创造更大收益,从而推出部分与贸易融资业务所类似同样具有为企业提供融资或结算便利的业务,同样属于传统贸易融资业务以外的新型融资产品。

1.海外代付。指在进口贸易结算项下,银行根据企业要求利用海外分支机构或境内外同业机构的资金代企业对外支付款项。到期由企业归还银行融资本金及利息,银行扣除价差后,将本金及利息归还代付机构。

2.汇出汇款融资,指银行占用企业授信额度或接受担保。以自有资金向企业发放专项贷款用于完成对应贸易项下支付。到期企业按照约定利率归还本金及利息。

3.贸易融资组合。指银行将传统贸易融资产品与远期结售汇业务相结合。从而为企业提供融资的同时,帮助企业顺应汇率变动预期选择有利的结售汇时点。

(三)银行对于贸易融资产品的风险控制

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由于涉及到国际贸易、信用审查、同业协作、操作风险和政策限制等多方面风险,要求银行在开展过程中加强对企业信用状况了解,并建立完备的审核和内控制度。目前境内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内部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健全;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市场竞争激烈,存在无序竞争和竞相降低风险审核标准问题:贸易融资专业人才队伍发展薄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和监管协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因此要求监管者和银行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在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同时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

二、对企业贸易融资产品使用与需求情况的调查

(一)对企业使用贸易融资产品情况的调查

为了解企业贸易融资产品使用现状,我们选择了29家企业就贸易融资产品的了解程度,使用贸易融资产品的频率和目的。选择贸易融资产品的决定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是绝大多数企业对贸易融资有需求并已使用贸易融资产品,但对贸易融资产品了解程度不深。被调查的企业中,有4家企业对贸易融资产品的了解程度仅限听说而已。绝大多数企业为一般了解,了解程度不深;8家企业(外商独资4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国有企业1家)表示不需要贸易融资或无所谓;1家外商独资企业表示需要贸易融资,但受限于授信额度而未使用。其他均表示需要并已使用贸易融资。对于不需要贸易融资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企业资金较为充裕;二是使用集团资金池,内部融资;三是来料加工、进出口等业务模式对资金需求不旺盛。

二是企业和银行对贸易融资产品的定位一样:主要为了资金周转。少数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极个别为了无风险套利。对于贸易融资产品的功能定位,绝大多数银行定位为资金周转,少数银行表示有规避汇率风险功能,只有1家银行表示有无风险套利功能。企业使用贸易融资产品的目的也与其功能相吻合,主要为了资金周转,少数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极个别企业为了无风险套利。

三是企业选择贸易融资产品主要考虑产品的费用和功能。银行为企业提品主要考虑企业的资质和授信额度。贸易融资产品的费用和功能成为决定企业是否选择贸易融资。以及选择何种融资产品的主要因素。企业的资质决定了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而这成为了银行决定是否为企业提品以及提供多少额度的主要因素。

(二)企业使用贸易融资产品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企业反映银行目前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种类基本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但在使用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限制。

一是产品的高门槛和银行低授信限制。某些银行贸易融资产品有门槛限制,例如对每笔交易金额的要求,门槛较高,企业较多业务因不满足门槛要求而无法使用相关产品。同时,银行对企业资质要求较高,一般企业的授信额度有限,难以满足企业大量的融资需求。

二是较高的产品费用推升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在24家使用过贸易融资产品的企业中,4家企业认为费用很高,15家企业认为高,只有5家企业认为较为合理。同时,企业对银行的收费和成本不是很清楚,并且有企业反映在津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费用要高于其他地方。较高的费用大大推升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使用贸易融资产品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三是产品可操作性不强,审批手续繁琐、耗时长。企业反映,目前银行对某些放款业务的审批,所需单证较为繁琐且要求较为苛刻,有些单证企业较难提交:审批时间较长,不能较为及时的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所融资金下发较为分散,不利于企业使用:有些产品流程较为复杂,企业较难操作。

四是现有融资产品仍无法满足企业有关需求。现有出口贸易融资产品中,装运后的融资产品较多,装运前的产品较少且门槛较高,而企业装运前的融资需求又很多,很多有需求的企业被挡在门槛之外。同时,有企业反映,某些产品使用过程中因要执行海外银行政策,不太适合于大陆企业的实际运营需求。

五是缺乏相关贸易融资的知识。由于贸易融资相关程序较为复杂,知识含量高,对操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有些企业反映,缺少贸易融资相关知识,对贸易融资相关产品认识也较为浅显,什么情况可以使用贸易融资,又可选择什么产品使用等问题。企业觉得有些难以应付。

三、银行提供贸易融资产品的情况调查

被调查的10家银行均表示,银行目前正在采取加大宣传力度。了解客户需求,加快新产品开发等措施,来积极响应和应对企业的需求。

(一)银行现有贸易融资产品种类

目前,各家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同质性较强。主要种类有:出口押汇、保理、福费廷、出口发票融资、打包贷款、出口信用证议付、信保项下融资、订单融资等产品。

(二)银行应对企业贸易融资需求的措施和计划

一是积极开发新产品。努力拓展新业务。各银行均表示已结合市场形势变化和企业需求开发新产品,如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专门为企业量身定做了近50个产品,浦发银行天津分行正在着手信保项下的出口贸易融资和国际双保理业务,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天津分行正加大跨境人民币业务融资产品的开发。

二是多措施增加企业授信额度,降低准入门槛。各银行表示对于企业授信以及单报措施上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如渤海银行与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结合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给予授信。兴业银行天津分行与一些大型国际物流监管公司合作,通过控制物权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并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大中型客户实行单报单批。中国进出口银行天津分行表示将降低企业准入门槛。

四、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外汇管理问题

(一)贸易融资的发展对外汇管理造成的影响

一是贸易融资的快速增长对国际收支失衡影响较大。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对外汇收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融资产品可以延长(缩短)付款(收款)期限,同时企业通过贸易融资产品还可以延迟结售汇时点,造成贸易项下资金流与货物流的偏离。大量贸易融资产品的使用。存在导致或加剧国际收支失衡的风险。

二是贸易融资存在投机套利的隐患。银行根据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判不断开发新的贸易融资产品,在人民币汇率依然存在单边趋势的情况下。企业往往可以选择相关产品进行套利活动。例如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可以贸易融资来代替人民币贷款,或在境外代付时尽可能把应付货款直流境内等操作获取无风险的利益。

(二)贸易融资项下外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贸易融资管理缺乏明确政策依据。统计监测存在薄弱环节。目前,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迅猛,产品不断丰富,但相关政策缺少统一规定。管理方式不明确,各银行对贸易融资的管理也不尽相同。对于贸易融资业务是否纳入国内外汇贷款管理缺乏统一的口径和标准。导致难以实时统计和把握贸易融资情况的变化,影响到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是缺少对贸易融资产品的了解。目前,银行开发的贸易融资产品繁多,但业务的开办未向外汇局进行备案,不利于外汇局掌握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状况和产品对外汇收支形势造成的具体影响。

五、相关政策建议

(一)完善银行贸易融资统计制度

目前对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统计制度还不完善,只有贸易信贷业务实现了通过系统进行登记和统计,而对于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融资业务则没有专门的统计制度,常常是根据需要临时要求银行报送相关数据,报送方式也以人工统计和纸制报表为主,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很难保证。完善对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的管理,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贸易融资统计报告制度,明确数据报送口径,建立数据统计系统,只有准确掌握贸易融资数据,才能够做好分析预测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加强对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对外汇收支形势影响的分析工作

银行贸易融资产品造成外汇收支与货物流在时间上错配,提前或延后了外汇收支和结售汇,贸易融资产品的大量使用必然会对国际收支形势产生一定影响,也形成了对外隐性的债权和债务。因此应加大对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对外汇形势影响程度的分析工作,为更加准确分析外汇收支形势提供保证。

(三)加强部门之间协调,促进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健康发展

加强与银监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防止出现银行不顾风险盲目扩大贸易融资业务以及为争抢业务恶性竞争行为的发生,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健康稳定发展。

课题组组长:李璐

第3篇:贸易产业融合范文

内容摘要:如何向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金融产品支持成为当下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研究的重要课题。供应链融资要求商业银行更新信用评价体系,扩大贸易融资的业务范围,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成本。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金融创新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从我国实际经济环境出发,对我国供应链金融的融资创新设计进行相应的研究,以促进供应链融资创新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从而帮助解决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难题。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国际贸易融资

引言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是商业银行在国际银行信贷业务中,基于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工具的有机组合与重新设计,从而创造出新的、有别于传统国际贸易融资工具创新融资产品,并且借鉴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一些技术推出的新的贸易融资避险产品、流程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目前,无论是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种类创新上,还是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技术和体系构架上,我国商业银行和国外同行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任重道远。针对目前中资商业银行进行国际贸易金融业务创新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融资现状的分析,从供应链融资创新的角度入手,设计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从而帮助解决我国大量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一直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使一些没有足够抵押物或足够信用担保的企业通过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更加有效的发展。

我国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渐渐与国际接轨,在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额迅速增长的同时,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也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其融资安全、流动性高和易于盈利的特点而越来越为商业银行所重视。如今,由于国际环境恶化和一些国家对人民币升值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不可避免,同时由于金融危机过后国际汇率市场的不断波动,国内企业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下对国际贸易融资需求比以往有更大的提高。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缺乏创新导致贸易融资产品种类和结构单一,并且由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理念保守、技术落后,使得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落后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为293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60%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据统计有超过80%的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面对如此巨大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有力地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国外先进同行进行竞争,提升市场份额。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际贸易量萎缩,许多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愈演愈烈,而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特有的经济体系特点,各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客户往往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这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局限于一些较为弱势的民间筹资和拆借或者是政府小额救济式的贷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缺乏金融信贷支持的困难。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能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供有效支持的我国中资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与外资银行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国内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国有商业银行受传统观念的局限,往往不能认识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扩展银行盈利渠道方面的作用。此外我国外贸企业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停留在传统的信贷理念上,在其需要资金支持时不了解国际贸易融资的作用,从而使其主观上缺乏使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动机,致使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错位,引起商业银行的错觉而使其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更加忽视。

二是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化经营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必要前提。国外先进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都已经成立以事业部形式组织的国际贸易融资部门,专门负责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推广、物权跟踪、业务监控等工作。而我国商业银行受限于以往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将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流程分布到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中,导致业务衔接不畅,各个部门间缺乏协调和了解,使得整个业务流程无法一体化、高效化,业务主线不明,职能边界不清,完全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时效要求,由此可知体制因素也制约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是现有的授信管理不适应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国内银行在对待国际贸易融资上习惯以传统授信的方法为基础,以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核定对国际贸易企业的授信额度。银行的信用等级准入制往往对资信状况一般的企业客户要求提供抵押担保,这种制度使大量净资产减少,但贸易关系可靠,物流、现金流稳较的潜在企业客户被银行拒之门外。

四是产品设计和技术手段落后。国内银行的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常常不适应现今结算方式的快速转变。技术系统的落后和产品设计理念的保守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对于现今使用得越来越多的记账式国际结算手段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使其白白丧失了很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机会。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多针对供应链单一环节融资,较少提供整合化服务方案。

五是进出口企业资信状况不甚理想。我国进出口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受限,加之国内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往往容易在遇到困难时不遵守与银行的信贷协议,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利益受损,打击了银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热情。

六是相关法规建设滞后。目前为止,我国对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方式并无专门的法律规定或司法解释,也基本上没有任何判例。如我国虽然已经加入了FCI,并且接受了“国际保理惯例规则”等规范,但这些规范还不能用于指导监督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具体实施,我国亟待建立一套指导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法律体系。这种监管方式的缺位也给国内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造成困扰。

中小外贸企业供应链融资创新

供应链融资是一种创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供应链融资要求商业银行更新信用评价体系,扩大贸易融资的业务范围,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成本。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金融创新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融资创新强调商业银行对资金流和货物流的有效控制,强调对上下游规律、行业信息、结算规律、运输和仓储、商品性质等了解和掌握。该贸易融资创新通过掌握国际贸易背景而开展的特点离不开供应链的存在。供应链和国际进出口贸易链所涉及的存货、预付、应收等众多环节产生的金融需求,为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提供了理想的业务资源。

对于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融资创新,商业银行强调链上企业之间的稳定合作。因为链上企业高度相关的合作关系可以增强供应链中单环节承受意外风险冲击的能力,从而保证供应链上商品流的顺利流通以实现融资收益。假定供应链融资中银行提供结构性国际贸易融资的贷款利率为:ri=r0+ci+Piλ+ki(δ-r0),其中:r0为资金的利息率,ci是银行供应链融资的操作成本,Pi表示融资企业的违约可能性大小,λ为供应链融资失败带来的损失。ki(δ-r0)即为银行进行供应链融资所要求的风险回报,ki即企业的信用级别。

因此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回报有:

,其中Li为国际贸易融资金额。

作为与银行合作业务较多,资信等级较高的客户,供应链融资环节中的核心企业Ec往往可以获得较高的授信额度,从而得到比供应链上其他企业EO更有利的贷款条件,因而商业银行对二者的风险溢价要求也不一样,应满足kEc≥kEO。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产品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回报为:,其产品的贷款成本和违约概率均应当由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决定。而供应链融资中,链上核心企业贷款利息支出为。令πs表示同时期核心企业的资金收益水平,πE0为其初始收入,PiLi为供应链融资过程中合作企业的违约给核心企业带来的损失额,从而核心企业的利润可以计算为πEc(1)=πEc0-CEc(1)。供应链上与核心企业合作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利息支出便可以缩小为CEi(1)=Li×ri=Li×r0+Li×ci+Li×PEcλ+Li×kEc(δ-r0)。由于供应链融资产品的使用,中小外贸企业的运营周期缩短,其固定时期内的营运收入必然增加,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必然带来额外的收益:πE(1)=πE0-CEi(1)+πs。

相反,如果没有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贸易融资,相关各方的收益将降为:

核心企业:πE(2)=πE0-CEi(2)+πs,有CEi(2)=Li×ri=Li×r0+Li×ci+Li×Piλ+Li×ki(δ-r0)

中小外贸企业:πEc(2)=πEc0-CEc(2),其中

由此本文认为基于供应链融资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博弈模型如图1所示。

通过博弈各方的受益分析可知πB(1)≥πB(2),πEc(1)≥πEc(2),πEi(1)≥πEi(2),应用动态博弈理论可知,在节点2与3上,中小外贸企业将倾向于使用供应链融资创新产品,因而,节点B中,通过分析收益向量1和收益向量4,外贸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也将使用供应链融资创新产品。所以在O节点,商业银行提供基于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方案是有利的选择。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各种带有核心企业的基于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产品。在该创新产品中,其产品设计应当首先使得πEc(1)≥πEc(2),并且保证(πEi(1)≥πEi(2))I(πEi(1)≥πEi(3)),所以为中小型外贸企业设计的供应链融资创新产品的资金成本上限为:

,同时满足:,因而商业银行进行供应链融资创新产品设计的最佳资金利率为:

综上,基于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意图是通过资信较好的核心企业带动链上的中小型企业共同实现国际贸易融资,因为这些中小型企业在与核心企业合作贸易的同时,往往具有较良好的运作状况和财务状况。通过供应链上的国际贸易融资,银行可以在风险较低的前提下扩展一些较为优秀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争取更多的核心企业客户,从而有效而安全地扩展国际贸易融资。

参考文献:

1.Harry M.Venedikian,Global Trade Financing[M].New York,John Wiley &Sons,Inc,2000.

2.Weiss, Judith.Disclosures about the Credit Quality of Financing Receivables and the Allowance for Credit Losses[J].GAAP Update Service,8/30/,2010,16(10):1-8.

3.龚芳.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金融论坛,2007(8)

第4篇:贸易产业融合范文

        一、我国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现状

        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余额仅为220亿美元,这与当年进出口总额1.76万亿美元形成鲜明的反差,占银行贷款的0.7%,而从国际银行业看,贸易融资一般占银行信贷的20%以上,发展中市场的贸易融资约占进口总额的1/6。由此可见,贸易融资业务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加快信贷业务转型的原动力,应该成为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目前,贸易融资业务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国际结算方式逐渐从信用证转向赊销为主。信用证的特点是成本高、单据处理程序复杂。而进出口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需要尽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营运效率,这就使得贸易双方自觉寻求更加低成本、简便和灵活的支付方法来取代信用证。随着国际贸易买方市场的形成,对买方有利的赊销、货到付款等结算方式替代操作较为复杂的信用证成为主要的贸易结算手段。

        (二)应收账款融资成为主流趋势。随着国际结算非信用证化趋势的发展,贸易融资种类和功能也在发生变化。由于进口企业大幅减少开出信用证,对出口企业非常不利。过去出口企业可以凭借信用证到银行融资,但在赊销贸易模式下,出口企业必须等待一定期限的应收账款。面对流动资金短缺的压力,出口企业迫切需要新的应收账款融资产品,主要有资产抵押贷款、发票融资、保理、福费廷等。

        (三)结构性贸易融资开始兴起。随着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之间贸易的迅速增长,传统贸易融资产品无法满足对一些高风险地区的出口、期限长达数年的资本品出口、金额巨大的基础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等的融资需求,促使结构性贸易融资兴起。结构性贸易融资以货权为核心,通过整合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性融资方案中,借助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功能,结构性贸易融资同时还可以为大宗商品贸易以及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商品贸易提供风险管理。

        (四)贸易融资资产流动性增强。结构性贸易融资同时促成了贸易融资二级市场的活跃,对于金额大、期限长、风险高的融资项目,往往由多个银行共同参与,逐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二级市场,使得银行可以分散风险,或者进行风险投资,贸易融资资产流动性大大增强。

        二、大力拓展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控制风险,减少风险资本占用,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项下融资时,银行掌握货权凭证,企业有着清晰的贸易背景,利用贸易本身的现金流偿还银行融资,银行贷出的资金并不进入企业的生产过程,因此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还款来源确定的特点。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点有三方面,即融资主体、担保条件和贸易过程中的资金流。三点支撑下的贸易融资业务可实现与贸易背景紧密相连的封闭运行模式,融资质量较之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更为稳固和安全。

        (二)贸易融资对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流动资金贷款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用途难跟踪等突出的风险隐患。而贸易融资期限通常比较短,资金周转快,流动性强,风险相对可控。特别是在融资规模受到约束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通过发展贸易融资,逐步替代、压缩流动资金贷款,可使信贷结构更为合理,降低总体风险。

        (三)贸易融资对提高银行结算收益具有重要意义。贸易融资建立在结算的基础上,是结算业务的延伸,可以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交易链各环节提供配套融资服务,丰富信贷产品体系。该业务在前期属于中间业务,银行从中获得结算手续费收入和结售汇收益;在后期属于资产业务,银行从中获得利差收入。因此,该业务可有效带动本外币结算、衍生产品、存款、理财等业务发展,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高综合回报。

        (四)贸易融资对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银行客户来说,一旦适应了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方案,就会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不会轻易地发生变化。因此,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对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抢占客户资源、提高与同业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贸易融资业务中涉及的结算业务与国内外银行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有助于提高银行在国际和国内的声誉。

        三、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在贸易融资的产品开发方面进展缓慢。近年来,进出口 企业 对于银行提供的服务能否便利其整个交易过程、扩大信息来源、减少相关风险提出了更高要求。出口企业希望更快地得到付款,进口企业则希望更好地管理存货。企业对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控制的需求, 发展 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这种变化意味着对现金流、贸易流、物流、信息流的趋同管理要求。

        (二)银行贸易融资营销模式还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环境。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规范化仍处于完善之中,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尤其是风险防范体系不够完善,争揽贸易融资市场份额也显得不够主动。一些银行对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仍然将主要精力停留在传统信贷业务上,导致贸易融资业务被边缘化。

        (三)银行的贸易融资缺乏专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性银行均以事业部形式设立贸易融资部门,专门负责该项业务的营销推动、业务管理等工作。而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仍然把贸易融资业务定位在依附于公司业务的产品线条,营销、产品、风险审查、政策管理等分散在多个部门,业务主线不明确,职能边界不清晰,流程环节多,难以形成合力和整体竞争力,也不能满足贸易融资专业化服务和时效性要求。体制不顺成为制约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

        (四)授信管理与贸易融资特点不符。传统授信方法以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为基础核定授信额度,而贸易型企业具有净资产少、负债率高、经营现金流量较大的特点,按现行办法无法测算授信额度或授信额度很小,不能满足融资需求。在业务准入上以信用等级为主要标准,对资信状况一般的客户要求提供抵押担保,使大量净资产较少,但贸易关系可靠、物流和现金流稳定的客户被拒之门外。

        四、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努力方向

        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的情况下,贸易融资业务也必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了促进贸易融资业务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贸易,创造更高的收益,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对贸易融资的管理。

        (一)成立贸易融资业务的专业化机构。要充分发挥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促进作用,就需要改变目前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状态,将其纳入整个经营战略中去考虑,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成立贸易融资的专业化机构,作为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和管理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其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中心、专业审查中心、产品定价中心、服务指导中心以及创新开发中心的职能,制定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目标、营销计划、产品创新和推广以及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实行贸易融资业务 科学 化审批制度。推动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理顺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批流程,按照贸易融资业务的 规律 形成科学的流程促进业务发展。银行应对于贸易融资的发展方向有明确、清晰的定位,应该将贸易融资提升至战略高度,将其作为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区分责权利,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从体制上为业务发展提供原动力。

        (三)培育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银行不应再将贸易融资客户的营销范围限制在传统的国营外贸公司上,而应形成规模小、性质多样、行业千差万别的进出口企业客户群。因此,银行应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北京地区企业融资的实际需求打造出合适的产品,实现产品为支撑、业务为手段的客户营销力式,逐步壮大贸易融资客户群体。

第5篇:贸易产业融合范文

【关键词】大宗贸易 国内贸易 贸易融资 企业间融资

由于国内贸易市场中企业的规模参差不齐,有些大型企业具有完整的企业资质,雄厚的经济基础,完整的资金链条,而有些中小企业并不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这些企业对大量稳定的资金保证是渴望的,致使市场有贸易融资业务的产生。国内贸易融资,是指金融机构对国内经济活动主体之间因进行货物、劳务交易等贸易行为,与物流流转相匹配,根据交易各方在交易的不同阶段产生的融资需求而提供的融资业务。近年来银行的融资信贷业务发展较快,在业务产品体系设置、具体产品设计、应用推广和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均处于一种较完整和规范的状态。银行贸易融资产品能够适用于贸易市场中企业资质完善,规模较大的企业,该类型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获得一部分资金支持供企业运转。由于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的准入门槛较高,其给国内贸易融资市场带来了问题:第一,大型企业在获得银行融资之后,需要更多资金支持的时候,他们已无法借助银行融资产品再次获得资金,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办法或者渠道使得他们能够获得融资;第二,贸易市场中的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被挡在了银行门口外,无法通过银行融资产品获得融资时,他们该如何解决融资问题。此时我们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根据上面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贸易融资市场的所有需求,它只能解决贸易融资市场中的部分融资需求。因此,企业间以贸易为基础的融资方式旨在当银行融资产品不能满足贸易融资市场的融资需求时,分析提供另外一种贸易融资模式供企业应用,以此来解决贸易融资市场中的融资需求。随着国内贸易融资市场的发展,企业间以贸易为基础的融资方式在实际业务中应用而生,为贸易融资市场另辟蹊径,尤其是为贸易融资市场中的中小型企业打开了融资通道,使得他们通过该融资方式获得企业发展运营所需的资金,有助他们往更强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

企业间贸易融资是企业之间利用资源互换,形成以提供融资为实质,产品交易为背景的合作方式。该模式以银行融资规则和产品为参考依据,针对贸易和产品特点制定经营模式、风险控制办法、以及盈利模式。贸易链条中的购买方,即出资方,通过对贸易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和节点进行风险分析,参考银行产品和规则设定反担保方式,以保证资本和利益按期回笼,同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那么,产品贸易链条模式和风险分析是决定企业间融资能否建立和成功的基础。交易模式如图2-1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图:

图2-1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图

融资方上游采购环节的货物流转:签订大宗产品采购合同预订货物;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验收货物;生产厂家开具采购货款的全额增值税发票。

融资方下游销售环节的货物流转:签订大宗产品销售合同预售货物;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验收货物;收款前的货权控制;融资方开具销售货款的全额增值税发票。

融资方上游采购环节的资金流转:按生产厂家融资时间需求预

采购货款;收取生产厂家开具的收款收据。

融资方下游销售环节的资金流转:货权转移前预售货款。

(一)实例业务模式。

CM公司与GL公司签订《国内货物全年采购协议》,并与GL公司指定的下游客户DL公司签订《国内货物全年销售协议》,以规定双方在全年合作基本模式,规定产品的交货期为三个月,即全年中每三个月完成一组合同的交付结算工作,通过“季度买卖合同”以确定具体每季度购销货物的规格、价格、材质、交货期等细节。通过该模式CM公司按季度连续、均衡地自GL公司订购钢材,同时销售给DL公司。如图4-2业务模式流程图 所示:

图4-2 业务模式流程图

注:上游购销合同卖方GL公司;上游购销合同买方CM公司;下游购销合同卖方CM公司;下游购销合同买方DL公司。

(二)货权转移。

CM公司在上下游办理货权转移时,应尽量避免和减少持有货物的时间,尽可能将上下游办理货权转移地点和时间设计为统一时间,使得CM公司获得上游采购环节的货权时,同时转移给下游买方,以避免货物在转移过程中发生风险。

(三)CM公司风险控制办法。

CM公司在整个贸易链条中设置各种组合的有效担保方式作为出资的前提条件,以保证向GL公司提供的资金按时回笼,常用方式如下:在合同执行前,DL公司向CM公司支付季度采购款项10%,共计550万元预付款/履约保证金。由具备合同履约担保资质的优质担保公司作为第三方担保为GL公司提供预付资金5500万元的连带责任履约担保,一年期按批次循环担保。GL公司将账面净值2亿元的生产设备抵押给CM公司(第一债权人),并在注册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设备抵押工商登记手续。

二、企业间国内大宗贸易融资项目适用条件

(一)出资方对合作对象的审核。

融资企业需在银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生产经营正常,购销渠道通畅,无不良财务记录,未发生重大贸易纠纷;在银行无不良贷款或欠息行为;以质押商品为主要原材料,主营货物或主要资产,对质押商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所处行业上下游订单执行能力强;所处行业内企业及经营者具有良好口碑;出资方根据以上条件衡量出资额度和合作模式。

(二)融资额度与担保方式的关系。

担保方式是出资方自我保护及风险转嫁的重要手段,担保方式的设计和有效落实至关重要,决定了出资方向融资方提供资金支持量,担保方式的有效执行应涵盖出资方提供的资金额度。

(三)生产厂家与下游买方的关系。

由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图及分析看出,出资方的资金回笼即下游的销售货款是依靠下游购买方支付的货款实现的,因此,在融资期限到达时,即出资方回收融资款时,该贸易方式要求融资方将该笔融资款转给下游购买方,下游购买方以支付货款形式向出资方归还该笔融资款。这要求融资方与下游购买方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使得双方资金自由的安全的往来,以保证该贸易链条安全有效的进行。

(四)产品检验环节。

出资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还应着重考量产品特性,整个贸易链条的设计应尽可能避免除资金往来之外的其他环境,尤其在产品检验环节,尽可能选择易于检验外形,产品特性稳定,运输方便快捷的货品进行交易。以避免在该贸易链条中发生其他风险。

(五)货权转移环节。

货权转移的时间节点应是融资方向出资方交货的时间节点,也应该是出资方向下游买家交货的时间节点,货权转移时出资方,融资方和下游买家应同时在场进行货物验收及交货,此环节的设置可以避免出资方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及风险。

(六)融资方具备有效的担保物资。

担保物资应为大宗原材料、产成品和存货,或者为固定资产,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具有通用行,用途广泛,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且不属于国家环保政策限制的物品;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易变质,便于长期保管,规格标准化,便于计量;市场流动性强,有活跃的销售渠道,易于变现;权属清晰,借款人以合法方式取得商品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未将商品转让给任何第三人。

(七)资金使用成本。

出资方核算贸易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成本,如库房租赁,第三方监管,第三方担保费用等,应将所有成本计入费用成本,以便核算融资金额与抵押物货值间的比例关系了,每个贸易融资模式都自由一套该比例的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蔡粤屏.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07(8).

[2]巴曙松.金融创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J].金融博览,2009(7).

[3]刘嘉.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J].银行家,2008(1).

[4]陈雅玉.熟知银行产品[J].中国中小企业,2009(7).

[5]陈雅玉.熟知银行产品(续)[J].中国中小企业,2009(8).

[6]谷秀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技术与应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7]邹小燕,樊兵.结构贸易融资[M].中信出版社,1998.

[8]吕香茹.商业银行贸易融资[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9]交通银行信贷管理部.信贷业务手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0]吴征.中小企业有效融资方式选择-贸易融资[J].经济师,2009(12).

[11]蒋琳,戴鸿广.助力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破解存在问题及其瓶颈[J].今日海南,2009(5).

第6篇:贸易产业融合范文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已经开始由量的增加转向对质的关注,同时朝大宗化、资本化方向发展。然而,资金匮乏仍是中国出口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难题。大型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出口呼唤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结构贸易融资方式,并结合其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应用对策,以期为出口商寻找更加灵活方便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结构贸易融资 应用 对策

经济的全球化,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潜力。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达1.8万亿美元,2008年,达25616.3亿美元。外贸高速发展有效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出口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出口货物已开始朝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成套产品转变,并具有大型化、资本化特点。然而,资金匮乏仍是中国出口企业迈向国际市场最大难题。结构贸易融资对中国重点支持的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将会提供巨大而有力的支持。为优化贸易结构,顺利完成向贸易强国转变,中国将面临如何以有效融资模式提升大宗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竞争力的课题,由此,研究结构贸易融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以结构贸易融资为切入点,首先总结国内目前关于结构贸易融资研究文献;其次介绍相关概念、发展前景以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再次,从实际应用角度,举例分析渣打银行如何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最后分析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对策。

文献回顾

对于结构贸易融资,目前从国际贸易角度分析,已有许多银行和企业涉足和操作,但学术界对结构贸易融资问题还没有非常系统的研究。石高宏(1999)指出,在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尝试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以扩大出口,同时分析结构贸易融资使用的工具,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朱红艳、石冬莲(2000)指出,中国的外贸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严峻竞争,因此应加强金融创新,为贸易融资开辟新途径。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研究员(2001)初步探讨了结构贸易融资在国际贸易中的特征、作用,商业银行在其中的地位与就业机会,同时借鉴美国结构贸易融资模式的经验与流程。金欢阳(2004)认为,为了有效地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中国应该从法律、政府、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着手与改善。热依扎(2004)详细分析了仓单融资的基本程序,并对其风险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对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侯敏(2007)分析了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她认为,结构性贸易融资代表着未来贸易融资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此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有赖于金融、法律及人才方面的改善。

结构贸易融资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结构贸易融资的涵义、产生与发展前景

目前国际上关于结构贸易融资的涵义没有统一界定,大多数学者、专家比较认可的定义是:结构贸易融资是创造性的运用传统的融资方式与非传统的融资方式,根据国际贸易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项目社会环境的具体情况要求,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使得项目的融资得以实现,并使企业获得全程的信息和全程信用管理。结构贸易融资流程图见图1。

结构贸易融资起源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最初用于金额较大的自然资源和基础工业的大宗商品如钢铁、石油等的交易。随后,为满足外贸企业多样化需求,结构贸易融资体系逐渐发展和完善,结构贸易融资方式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近年世界上出现的融资手段证券化趋势,进出口企业和银行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各国政府机构对本国出口贸易的扶持促进,都为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尽管结构贸易融资拥有巨大市场潜力,但由于展开较晚,其优势一直没有被世界充分认识。

从国际贸易操作角度来看,传统贸易融资做法是在贸易过程中分段融资,银行并不能控制整个贸易流程中的全部风险,像应收账款、提货风险等就只能由企业承担。结构贸易融资是通过银行把贸易流程中所有环节都串起来,银行可以对贸易流程中每一个环节提供风险控制服务。从增加企业贸易附加值角度,结构贸易融资的技术含量很高,只要有贸易流存在,就存在风险,就有结构贸易融资。

结构贸易融资的精髓在于利用各种融资方式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社会环境,有选择地创造性运用贸易融资工具,制定最适合项目需要并为买卖双方认可接受的融资方案。

(二)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虽然结构贸易融资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中国却鲜有开展。具体来说,目前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融资市场不发达,金融系统开发、使用结构贸易融资滞后。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的银行数量少,业务种类仅涉及工具,与国外银行结构贸易融资网络化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由于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商惯于用传统结算方式,新型融资方式没有真正大量开展。

银行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对金融工具、融资手段不是很了解,同时也不清楚如何应用,更谈不上对风险进行准确判断与把握。因此,造成中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在综合运用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国内企业习惯使用传统贸易融资模式。首先,中国企业对结构贸易融资还不了解,不知道结构贸易融资会为其带来好处。其次,由于成本高、程序繁琐,即使国内企业对结构贸易融资有一定了解,也会由于节约成本和精力而采用便利的传统贸易融资。

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体系。中国政府号召和鼓励银行全力支持产品出口,但政府没注意解决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融资时面临的困难,缺乏完备的外贸融资体制和机构,在提供融资优惠方面和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

结构贸易融资发展空间大,但主要集中在外资银行。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资料,2007年前四个月,中国外贸出口总值达到8570亿美元,其中仅化学制成品及机械、运输设备的出口就达到450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6%。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见图2。

目前一些大型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的出口更加倾向国外银行的融资方式,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面临同样的竞争市场,如果企业不得已完全依赖外资银行,不利于中国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结构贸易融资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实例

目前,了解并掌握结构贸易融资方式的运作与发展趋势,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银行可从中获得扩大业务、增加收入和利润的机会,提高自己在贸易服务领域中的地位,增强竞争力。

在国际上,结构贸易融资业务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渣打银行,它被The Asset杂志评选为2006年度“最佳结构贸易融资银行”。本文以渣打银行为例,分析其如何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为中国银行业提供借鉴。

首先从业务具体操作角度,货物买卖当中现金流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银行根据现金流形式,对每个阶段给予不同的融资。以渣打银行在原材料融资的业务操作为例。融资业务流程:开采前融资运输过程中的贸易融资仓储融资加工融资加工后的运输和仓储融资(根据需要而定)。在整个流程中,结构贸易融资发挥了作用。一方面,结构贸易融资对货物进行现金流管理,将企业现金变为生息资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将未来现金流向银行进行抵押融资。将不同时点发生的货物流、贸易流和现金流整合在一起,这就是结构贸易融资的技术含量。

渣打银行不断推出新产品,除提供传统的出口前融资、生产货付款融资等融资方式,还提供如应收款买断、应收账款管理等多种创新的贸易融资手段。渣打银行还注册了一个全资的贸易公司,以渣打银行为中介。该贸易公司目的在于根据客户需求的时间交付货物,降低客户的存货水平,防范出口商无法按期交货风险。

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银行负有考察贸易方资信的责任,因此最担心欺诈行为。传统银行只是看一下财务报表,但渣打银行做得更深一步,根据历史记录考察这个公司的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层能力和业务人员的经验。渣打银行的结构贸易融资业务人员不仅具有企业财务知识、银行知识,还具有产品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成功经验都值得中国银行学习与借鉴。

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建议

通过以上对结构贸易融资实际应用分析,不难看出,结构贸易融资对进出口商和银行都有很大好处,但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大力发展多种融资方式。结构贸易融资需要更丰富、更灵活的融资工具,而中国目前融资品种极为有限,且缺乏个性化设计,出口商选择的余地很小。尤其是商业银行,许多融资工具尚未健全。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福费廷业务为例,其核心特点就是汇票没有追索权。这与中国的票据法相冲突。但无追索权是福费廷业务的核心,阻碍了其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鉴于此,中国必须在法律上加以完善,可以考虑修改票据法,以便与国际接轨。

加强对银行人员的培训。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结构贸易融资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对任何一种融资方式的操作训练,结构贸易融资是由多种融资方式结合而来的;第三,加强员工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的熟练度与技巧。

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已有融资工具,吸收并且开发新的融资模式。首先应使银行认识到结构贸易融资的前景: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工厂,结构贸易融资必将成为出口企业和项目公司的最佳选择;其次,在业务开展方面,商业银行可从自身具有的工具着手,逐步开展;第三,商业银行可以外资银行在华机构为桥梁,不断引进新融资工具,再结合国际信用保险机构产品,不断加速国际化进程。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保险体系。中国政府应加强金融方面的监管,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之间定期的协商、通报和交流必不可少。还要加强风险方面控制,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此外,遇到的风险也可通过保险来降低。

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开发和利用结构贸易融资。国内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总是依靠传统贸易融资方式。应积极了解和学习结构贸易融资方式,凭借企业对行业环境和产品的熟悉,完全可以选择合适的结构贸易融资产品。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数量必然不断增加,结构贸易融资无疑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无论政府、企业、从业人员等都应全面地了解和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国结构贸易融资业务必然在未来得到快速有效发展,成为国内大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助推器。同时,也为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朱红艳.浅议结构贸易融资及应用[J].经营管理,2003(3)

第7篇:贸易产业融合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12年,国际贸易总额达到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和进口第二的世界贸易大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数量和国际结算量与日俱增,为银行业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外资银行纷纷聚焦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拓中国贸易融资市场。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将近500万户,而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是由中小型企业创造的。然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额却只占中国外贸企业所有使用各种融资的20%,其中又以大型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少。主要是商业银行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为了规避风险,通常把实力强的国有大中型外贸企业作为主要客户,从而造成国际贸易融资分配上,中小外贸企业的额度只占很小一部分。由此可见,我国贸易融资业务市场潜力巨大,开展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必将成为今后商业银行加快拓展的新领域。

二、当前商业银行开展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品种较少,并以传统方式居多

商业银行由于缺少对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深入研究,使得相应制度不够完善,只有部分银行制定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办法。从国际贸易融资品种上,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十分有限,仍以传统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难以提供全面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贸易融资方式基本上是简单的形式,如:贸易贷款、打包贷款、票据贴现等。虽然这些业务风险较低,但品种少,功能单一,而国际保理、福费廷、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应用较少,且发展缓慢,很难满足那些积极参与国际化的中小企业的需要,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审批时间长

商业银行一般将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按照贷款业务程序进行审批,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更是如此。银行为了减少融资风险,强调在审批项目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公司授信的要求外,对于一笔简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不论其融资金额大小、风险高低,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查,层层把关,无形中抬高了国际贸易融资的门槛,而忽略了贸易融资业务特点,缺乏一套切合其特点的快速、高效的审批方法。由于贸易融资业务要求时间短,如一笔出口即期信用证业务,收汇时间一般为1个月内,如果将贸易融资业务按普通贷款审批方式处理,经常导致审批时间比贸易融资期限还长。

3.银行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信用歧视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按传统贷款业务审核,标准过严,除了要把握企业的贸易行为、控制贸易项下的资金流和物流,还要求企业提供第二还款来源。例如,打包贷款,除了要求企业有资信等级较高的银行开立的信用证正本,还需要确认有效的担保(保证或抵押),甚至是要求存入百分之百的融资保证金。由于社会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有限,周转资金短缺等自身缺陷,企业无法达到银行所要求的过高的融资条件。银行信贷人员为了规避风险和责任,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十分谨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4.商业银行缺少科学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多且质量实力参差不齐,信用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分散在各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未能实现互联共享,缺乏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更缺乏一套适合中小外贸企业实际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银行在无法充分了解贷款企业真实情况下,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形成主观上排斥,客观上压缩授信额度,实行更为严格的贷款条件和执行利率。

5.商业银行缺少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激励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由于在人员、技术及规模等方面不具备优势,长期以来,未把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和客户营销户数计入绩效考核,客观上也影响了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积极性。由于银行对贸易融资缺乏应有的重视,贸易融资营销人员只知道融资业务的皮毛,对现有融资产品的审批流程、规章制度、产品特色、业务优势等知之甚少,贸易融资的推广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6.缺乏专业素质人才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内、外两个市场,贸易融资业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精通法律、国际贸易、金融、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规模不大的现实状况下,很难在所有的分支机构同时配齐精通贸易融资业务所需要的人才。在日常操作中,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成本、收益和风险的控制取决于从业人员个人能力的高低,营销人员对金融工具、贸易手段、结算方式的不了解也加大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目前,我国银行业缺少贸易融资方面专业人才的现象严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限制了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拓展商业银行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

1.改进授信理念,创新审批方式

商业银行应改进授信理念,利用自偿性的特点,将国际贸易融资作为切入点,主要考察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及其上下游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以单笔或循环授信的方式,发放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采取封闭运作,可以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身资信实力以及担保条件的限制,通过具备真实交易背景的单笔业务来获得融资,在贸易的反复流转中不断获得循环资金支持。同时银行应根据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的特点简化审批程序,以高效快速的审批满足企业的需要。商业银行应扩大国际贸易融资的授信对象,增加业务机会,拓展业务市场,促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2.完善风险控制手段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自偿性特点,商业银行为控制操作风险,确保国际贸易融资还款资金安全,须对融资实行封闭管理,密切跟踪企业销售货款回笼或贸易所带来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以此作为直接还款来源。每笔真实的业务发生后收回的资金,应及时归还融资,以控制风险。贸易融资由于涉及资产业务,不仅存在风险,而且依结算方式的不同,风险的高低也有区别。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除存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还有单据风险、运输风险及欺诈及政治风险等。商业银行为有效防范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应加强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和贸易融资贷款自偿性管理,严控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从而实现有效控制风险。

3.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应该有别于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级标准。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制订专门的信用评级制度,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客户正常贸易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还款的第一来源,而客户的自身盈利能力是第二来源。银行应该为客户建立业务往来档案,根据客户的业务能力、交易对手资源及客户履约的信用记录评定其信用等级,以作为贸易融资的依据。

4.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纳入银行绩效考核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业务,应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统一纳入中小企业贷款考核体系。建立产品营销的激励机制,将营销任务纳入分支机构的行长绩效和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通过绩效考核调动员工做好国际贸易融资营销工作的积极性。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比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能创造更多的综合收益,让员工充分了解产品给企业和客户经理带来的效益,找到营销的着力点。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实践中,激发员工自觉学习和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融资专业知识技能,树立主动营销理念,促进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

5.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组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专业团队。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实质上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竞争。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应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组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专业团队,熟练掌握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技能,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各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满足中小外贸企业客户 的融资需求,全面提升员工业务素质,以适应国际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型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向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种类单一,相关的配套设施比较落后,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应用和推广。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灵活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转变观念,积极主动的调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客户结构,开发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当放宽融资条件,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发展方式,最大限度挖掘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盈利。

第8篇:贸易产业融合范文

关键词: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1 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统一授信管理下,银行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而中、小企业方面,虽然不考虑报表情况,但是只注重有效房产抵押。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且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核定,则一年内仅仅简单地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1.2 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国内银行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极少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各行的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1.3 缺少针对性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理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另外,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2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2.1 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鉴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的贸易背景和票据交割背景,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查必须坚持动态化原则。如果简单地使用授信额度,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最终会把自己逼迫到被动的地位。

2.2 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对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

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2)国际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就单个企业而言,其主要银行往往面对的只是贸易流的一端,而试图仅从贸易流的一端来把握整个贸易过程显然是徒劳的,那样就不得不将单个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如今,随着商业银行国际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银行有能力和条件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2.3 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这种制度的建立,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地保全银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贸易融资对银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因此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银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3)加强行内的联动机制,防范潜在风险。若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在同一银行办理业务,通过行内的联动机制有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情况,准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同时一旦贸易双方出现资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协调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联动。

2.4 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风险掌控能力

第9篇:贸易产业融合范文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国际贸易融资仅占中国外贸企业所使用的各种融资方式的20%,其中又以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小。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虽然逐年增长,但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尤其困难。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供需失衡

截止2010年5月,中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达到4153.1万户(包括3130万个个体工商户),在全部注册企业中的比重99.83%,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价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50%,并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尽管如此,从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看,与其社会贡献度不成正比。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高达56%。虽经各方努力,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问题,但多数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严重失衡。

(二)新型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应用不多

我国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选择缺乏自主权,即使采用,也仅限于几种简单的传统方式,如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等,甚至有时候连打包放款的条件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资产数量与市场提供的潜力不相适应,银行更习惯于操作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管理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国际贸易融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够明确和充分,提供的新型贸易融资方式要求条件对中小企业相对偏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贸易融资的应用和推广。wwW.133229.COM另外中小外贸企业本身就不精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多数都从银行获利贷款。随着近年来国家提高贷款利率,使其贷款成本增加,企业纷纷转向了民间融资,更加压缩了国际贸易融资的比例。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状况较差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从银行获得贸易融资。据调查,中国中小企业一半以上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绝大多数信用等级都很低。中小企业的信用较低体现在商业信用不足,企业信用档案记录缺乏等多个方面。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乏资本等。

(二)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一般地,中小企业自身难以提供合适的抵质押,企业自身机器设备虽可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费用高、手续烦琐,不符合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而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因此也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授予其融资额度。所以,担保难是外贸企业在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银行融资方式单一,融资对象集由

201 o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占国内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而银行贷款余额中的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约3%的比例。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仍然集中在传统的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相对较弱,在人员、技术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导致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仍以传统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如打包放款、贴现、进出口押汇等。虽然这些业务风险较低,但是品种少,且功能单一。国际保理、福费廷、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开展较少,且发展缓慢,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限制了其发展。

(四)银行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信用歧视

首先,中国的金融政策、融资制度,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设计的,缺乏为中小企业设计的信贷评价体系。其次,当前中国银行业对贸易融资业务的授信管理未与其它信贷业务的授信管理相区别。由于缺少专门的审查标准,仍使用传统的5c法(品德、资本、担保、能力、环境)。例如,银行将打包贷款视同于流动资金贷款进行管理,除了要求企业提供有效的担保外,还需要有其它银行为企业开立的信用证原件。这样做已经失去了打包贷款的意义,中小企业因提供不了相应的抵押,而被银行拒之门外。再次,很多中小企业拥有良好的国际贸易业务,但银行没有采取逐笔业务测算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影响了中小企业获得贸易融资。银行的做法变相提高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门槛。

(五)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国际贸易融资属于风险业务范畴,涉及国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银行按照《巴塞尔协定》的有关规定,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商业银行因为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不长,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备,没有将承担风险的各个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也缺乏对各类风险统一的测量标准。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设计的风险较为复杂。但它们是可以预测的、防范的,然而在实践中,科学有效的预测方法和防范措施没有得到具体运用。

(六)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机构

在我国,就贸易融资方式种类而言,依然以采用传统贸易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品种少,且功能单一。主要原因是我国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数量少,且发展较慢,只是在近几年才陆续涌现了一大批股份制银行,同时,区域性的地方金融机构由于技术及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提供全面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

(七)人力资源问题

贸易融资业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精通法律、国际贸易、金融、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日常操作中对成本、收益和风险的控制也取决于从业人员个人能力的高低。中国银行业缺少贸易融资方面专业人才的现象严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限制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对金融工具、贸易手段、结算方式的不了解加大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缺乏还限制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创新。例如,福费廷、国际保理、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方式虽然早已在中国得以开展,但因为业务人员水平不高的限制,使得这些业务发展缓慢。

(八)中国的贸易融资法规不完善

中国的金融立法缺失问题严重,明显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将业务当中涉及到的,包括抵押、信托等行为的权利与责任给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现有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与国际惯例不符情况。例如,银行在押汇业务中当客户违约时如何有取得货物的所有权,信托收

据在进口押汇中是否有效,法院对银行已承兑的远期信用证汇票是否有支付的权利等。金融立法的缺失,使银行和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面临更大的风险,阻碍了中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应提升自身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要有信用意识,比如必须及时偿还到期款项,力争做到无不良的信用记录,这既有赖于资金的合理筹措和经营业绩的提升,同时也依赖于高层管理者的信用意识。此外,还要有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要提高产品质量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竞争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经营理念、扩大其营销网络,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中小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充分意识到国际贸易融资所涉及到的风险,转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思路,利用不同的结算方式合理、科学的控制风险。同时,通过全面调查国外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降低风险。

(三)应要求银行积极创新

银行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要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仍然以传统产品为主,采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融资产品较少,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金融产品创新势在必行。银行除了发展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新型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外,还可以发展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通过将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搭配组合,满足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如打包放款和出口押汇的组合、退税质押贷款与授信开证的组合、福费廷加出口信贷与远期外汇业务的组合等。

(四)银行应完善内部风险监控体系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需要完备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作为保障。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完备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进行保障。要把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到授信管理体系之中,建立专门的银行风险评估部门,对相关的国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开展风险评级,核定风险或授信额度,由一线部门开展操作控制。

(五)开展外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只有在政府支持下,开展好外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才能实现外贸企业的信用信息透明化,促使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更为便捷。因此,政府应着手启动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以解决我国外贸企业长期存在的信用不透明问题。同时要根据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贸易现状,完善与修订《对外贸易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及实施办法》,继续实施年度全国外贸企业的信用评级活动,及时、快速、准确地外贸企业信用信息,让外贸企业信用信息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l机制

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中小企业的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结算及融资业务技能。与企业一样,银行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银行工作人员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其能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各种结算业务、评价客户的信用、了解国际市场行情,达到向更多的客户推销自己的金融服务、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

(七)健全完善与国际贸易融资有关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