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贸易新业态范文

贸易新业态全文(5篇)

贸易新业态

第1篇:贸易新业态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新产业;新业态;自主创新意识

1前言

我国既是世界煤炭生产大国,也是煤炭消费大国,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行业身为传统工业基础环节,改革对其造成了重要影响,煤炭企业为实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积极发展新产业,构建新业态。

2煤炭企业发展新产业、构建新业态现存问题

煤炭企业发展新产业、构建新业态的现存问题分三方面:一是薄弱的技术力量。很多新产业项目都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需要煤炭企业内部技术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二是发展资金的短缺。在煤炭企业发展新产业、构建新业态过程中,会受到资金的限制,这主要是因为融资渠道不够广阔,企业领导发展思路过于狭窄导致。三是缺少市场意识。市场是利润实现的保障,也是项目检验的关键,煤炭企业如果缺乏市场意识,就很难让新产业形成规模。

3煤炭企业发展新产业、构建新业态必要性

煤炭企业发展新产业、构建新业态具有必要性,首先,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也就意味着煤炭会在有一天走向消亡,煤炭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积极转型,转移劳动力重心与产业重心;其次,在煤矿壮年期间,需要对新产业进行积极发展,在煤炭产业已经十分成熟后,可以在新产业发展中在人力、资金、市场、技术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持,煤炭主业可以作为坚强后盾;最后,煤炭企业发展新产业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战略,在精神的指导下,煤炭企业必须积极谋求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环保且效益显著的产业及项目。

4煤炭企业发展新产业、构建新业态策略

4.1树立自主创新意识

对于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来说,自主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引进科学技术,但是不能引进自主创新能力。为让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为让创新型国家得以建设,煤炭企业必须积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需要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积极引导,让煤炭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认清形势,提升自身危机意识,让市场观念得以树立,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引导下,采取一系列开拓创新策略,发展新产业,构建新业态。对技术进行引进的目的是利用技术来完成自主创新,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得以形成,对此,需要对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先进技术、实现自主创新进行结合,让引进技术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

4.2提供资金保障

在新产业的开拓中,煤炭企业需要一定资金作为保障。对此,煤炭企业需要对融资渠道进行开拓,利用调整结构、节能减排、建设品牌、产业升级、改造技术等方法,来对国家优惠政策与专项补偿资金的支持进行积极争取。加强自身和银行的合作,让合作平台得以搭建,让二者的沟通协调性得到增强。同时,煤炭企业需要对金融平台建设工作进行加强,通过集团金融公司的组建,金融机构的参与,可以让资金支持的可靠性得到提升。同时,煤炭企业还应该对自身财务管理能力进行提升,让财务控制水平得到增强,让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4.3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

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资本关系以及生产合作等多方面进行合作。让煤炭企业充分利用科研院和高校的研发能力,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在未来发展中,煤炭企业必须要以知识为后盾,让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得以形成,让新产业的发展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需要对三种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即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产学研合作中,煤炭企业也可以对此三类人才进行积极引进。

4.4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4.4.1矿山技术服务

现阶段,其主要趋势为业务量锐减,对此,煤炭企业需要对矿山技术服务水平进行提升,主要方法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统一对外开展服务。煤炭企业需要集中对外完成煤炭生产、矿山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让项目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前期阶段,可以利用业务托管、劳务输出、项目总包等方法;二是构建生产服务机构。在煤炭企业中,需要对当前组织架构进行积极调整,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围绕当前主要业务中的设计、勘探、安装、矿建等方面整合专业化队伍,利用管理与输出技术,来让经济效益得以实现;三是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煤炭企业需要确保为客户提供的矿山技术服务具有可靠性,以此来赢得市场。

4.4.2新能源产业

煤炭企业首先需要对省内新能源项目的开发速度予以加快,如风电项目开发、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开发、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发等;其次,煤炭企业需要对省外的新能源领域进行积极拓展,依托“一带一路”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省外地区新能源项目予以积极开发;最后,需要对新能源的合作开发进行积极推进,让其和大型新能源公司的交流合作进行加强,对人才进行适当引进。

4.4.3物流贸易产业

煤炭企业需要做好三项工作:首先,需要构建物流贸易运作平台,煤炭企业需要依照运作情况对物流贸易区进行逐步拓展,并对物流贸易公司进行设立;其次,需要对物流贸易区域布局进行优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信息流聚集、专业市场繁荣是物流贸易区域布局优化的重要支撑。最后,需要对物流贸易网络发展进行积极推进,对此,需要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工作予以积极开展,整合电商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带动作用,利用B2B平台和第三方物流平台,可以让物流贸易产品交易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4.4.4生态园产业

生态环境和煤炭产业存在着密切联系,大量燃烧煤炭会带来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硫排放问题、酸雨问题等,煤炭企业积极开展生态园产业可以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以临矿集团王楼煤矿喻兴农业园为例,该生态园坐落于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东南,北距济宁市区15千米,是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王楼煤矿积极探索塌陷地治理新模式建立起来的现代农业园区,是临矿集团非煤产业战略布局的试点工程。现阶段,该生态园已经成为运用全新模式的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园,在“循环经济、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下,充分利用了矿井水余热资源,对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现代畜牧渔养殖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截至目前,生态园已开发了热带水果种植、有机鳜鱼、生态水稻、浅塘莲藕、乡村旅游等六大板块项目,获得山东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四湖生态渔业产学研示范基地、山东省国家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这对于当地的环境改善,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结论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发展新产业、构建新业态具有必要性,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可以通过树立自主创新意识、提供资金保障、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和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方法可以让煤炭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我国很多煤炭企业的矿山技术服务产业、新能源产业、物流贸易产业和生态园产业的发展都已取得一定效果,对于我国其他煤炭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任世华.我国煤炭业态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6,36(4):57-60.

第2篇:贸易新业态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经济贸易;转型发展;数字化;产业链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基本现状

电子商务推动经贸产业转型发展的作用愈加突出。近年来,伴随科技革命的逐步深入,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电子商务迅速兴起并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颠覆了传统商品交换形式和消费模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经贸发展格局,带动经贸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不断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大大促进了经贸企业规模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加快了全球商品流动,在国内国际市场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根据国家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的数据,2019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4.81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10.6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0.7%。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到5125万人,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肺炎疫情冲击下,电子商务仍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带动经贸企业强化创新驱动,保障商品供应,加快企业向电子商务和数字化转型,有力激发了企业活力。电子商务成为引领经贸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电子商务推动经贸产业结构效益不断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在线消费不断扩大,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网络拼团等新业态不断涌现,顺应了新时代人们重视体验、注重个性的消费需求,商品消费逐步向品牌化、品质化、高端化发展,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促进传统经贸产业格局加速演进。很多经贸企业顺应电商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广泛探索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率先向电商方向转型升级,主动拓展线上市场空间,经贸电商一体化和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态势正在形成。农村电商借助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有利契机,商品流通双向渠道更加畅通,农村经贸企业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信息化技术逐步融进企业经营管理全流程,企业信息化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和能力大幅提升。在电子商务推动下,我国经贸产业的转型发展步伐大大加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电子商务促进经贸企业转型发展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随着全球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电子商务和经贸产业的支持,完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构建公平有序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2019年网络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达45.6%,成为我国经贸发展的稳定器。特别是稳外贸、稳增长相关措施陆续出台,推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一些跨境电商企业逐步向供应链全过程服务商转型,成为引领外贸发展的新业态。经贸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依托跨境电商,优化配置国内外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业务布局,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等大力走出去,同时积极引进海外品牌和优质商品,从本土到全球、从全球到本土,经贸企业国际化转型升级战略开始落地见效。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达到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年进出口贸易总值的33.3%,对我国外贸经济的贡献连年增长。跨境电商成为外贸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从总体上看,电子商务促进经贸企业国际化转型的作用更加显现,电子商务促进经贸企业转型发展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

电子商务和经济贸易企业协同融合不够。电子商务和经济贸易企业是经贸产业链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只有彼此紧密合作,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国经贸企业发展起步较电子商务早,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特别是广大农村经贸企业,对电子商务促进经济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创新理念和经营模式难以适应电商迅猛发展要求。加之双方企业最初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存在差异,经营模式大相径庭,所以一些企业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层面,缺乏整体意识和协同融合意识,缺乏协同共享机制,企业之间协同融合不够,双方的渠道和资源的优势难以发挥,直接导致经贸企业对消费者和消费市场的了解研判不够,市场反应速度不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步伐较慢,引导市场和消费的能力不足,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步伐,转型发展缓慢。外贸企业与跨境电商企业的资源共享仍有壁垒,双方互补优势发挥不足,难以适应全球商品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要求,对整个产业发展和供应链协同形成阻碍。经济贸易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与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不匹配。电子商务一直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因而企业的经营理念非常超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同样走在前列,社区拼团、直播带货、视频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而经贸企业则不同,一些经贸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化认识不够,信息化投入不足,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不广泛,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和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认知有限,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比较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西北部地区的经贸企业,对于商品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等的全供应链重视不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电商物流服务体系、经贸产品供应链体系同样急需统筹完善,以便及时跟上电子商务发展步伐,真正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电子商务促进经济贸易企业的软环境不够优化。当今世界格局加速演进,特别是疫情的冲击,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单边主义、贸易保持主义抬头,经济体之间的经贸摩擦不断,全球经贸环境更加复杂,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困难挑战。而我国电子商务促进经济贸易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监管机制还不完善,一些产品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与国际规则的衔接还不顺畅,金融服务、检验检疫、海关通关等相关部门监管机制一体化还有欠缺,政府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电子商务和经济贸易企业中存在数据信息孤岛,数据协同共享有待加强。电子商务的诚信体系还有缺陷,中小微型电商企业竞争不规范,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频发。与一些国家的贸易通道和供应链还有堵点,经贸谈判争端解决机制还需加快建立。部分经贸企业技术创新高端领军人才不足,企业转型缺乏人才支撑,也对适应电子商务发展形成制约。电子商务促进经济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软环境尚需优化。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应对策略思考

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和经贸企业融合协同发展,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经济贸易一体化产业链。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子商务促进经贸企业转型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加快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经贸产业深度融合,要充分借助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构建以电子商务为核心,连接上游产品制造商和下游买家客户的供应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产业链条。经贸企业要主动适应电商快速发展的趋势,加强与电商企业的协同合作,以电商服务倒逼经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要重点围绕电商服务消费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经营模式,推动传统经贸产业改造升级,努力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适应用户网购产品品质升级的需要,不断开辟电子商务新战场。要注重将电商服务贯穿于经贸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推动网络零售向产品生产制造前端领域延伸,向客户服务领域延伸,努力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经济贸易一体化产业链,引导经贸企业坚持市场导向和用户需求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推进柔性化生产和智能化制造,设计、研发和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不断激发经贸制造业和服务业潜力,努力实现经贸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利用电子商务赋能传统经贸企业,加快推动经贸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型。数字经济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是经贸企业转型的必然选择。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领着数字化发展潮流,是传统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经贸企业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加快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探索应用电子商务模式,不断拓展和延伸现有经贸手段,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不断赋能传统业务,以此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要致力推动经贸产业链数字化连接,加强经贸企业之间横向协同,整合供应链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服务等相关资源,推动产品订单数字化,提高运营效益和效率。要致力推动经贸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产业链整体产供销全过程协同效率。通过数字化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好帮助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在生产、研发、营销、物流等多个方面实现高度协同融合,不断提高智能化、柔性化和数字化服务能力,实现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下门店融合发展同步运营,赋能传统经贸企业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推动实现经贸企业转型发展。

大力推广电子商务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提升经贸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要进一步推广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线上线下融合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驱动消费体验升级迭代,深度挖掘消费潜力,提升用户体验,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要依托电商持续创新驱动优势,充分借助电商新模式,引导经贸企业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经营情况、商品销售、营销效果、供应链、财务状况等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努力打造包括金牌统计、超级分析、数据魔方等数据平台产品,实现消费数据、生产数据、用户数据的智能化精准化匹配,实现精细化运营与精准营销,不断拓展用户新渠道,满足消费选择多元化、消费内容个性化的要求。要大力发展农村经贸产业,加快推动农村企业转型,要以完善农村电商和经贸产业联动发展机制为切入点,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机遇,持续推进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从电商扶贫、农产品供应链、数字乡村、物流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补齐农村经贸产业短板,促进农村地区经贸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品牌化,打通多层级市场,扩展销售领域和渠道,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跨境电商贸易快速发展,不断增强电子商务促进经济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政府层面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畅通沟通渠道,打破经贸壁垒,构建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机制,为国际贸易发展创造条件。电商经贸企业要紧紧抓住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战略机遇,加强与各个经济体和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降低通关成本和效率,提高我国跨境电商的国际竞争力。要完善跨境物流服务网络,深化经贸企业与电商物流企业协同,增强物流服务跨境电商能力,提供国际快递、海外仓、国际电商专递等多样化的服务方案,满足国际客户不同的购物需求。加快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促进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全球一体化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向供应链服务转型,降低跨境物流成本,激发经贸活力。经贸企业要坚持客户导向,依托国内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努力提升统筹国内国际资源能力。要瞄准不同国家客户需求,深化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开展精准服务,打造个性化的系统服务方案。要打好经贸电商“组合拳”,发挥跨境电商优势,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优化国际贸易结构,推动“模式+产品+技术+服务+管理”全方位走出去,努力迈向产品价值链高端,打造全球知名品牌,充分展示我国大国品牌形象。加快国际金融服务升级,拓展跨境支付业务,助力电商经贸企业转型发展。

加强经贸电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营建有利于电子商务促进经济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软环境。政府部门要积极适应经贸电商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监管和执法水平,建立政府相关部门一体化联动机制,努力为电子商务经贸企业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务。要按照电子商务法要求,加强对相关国家经贸电商政策法规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促进经济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法规,修订完善一批电商标准、体系、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贸电商法规制度与国际接轨,同时吸引全球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促进国内经贸企业发展。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电商企业信用平台,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加大失信惩处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服务,加快广大农村地区经贸企业转型,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注重提升跨境服务能力,提高通关水平和金融服务能力,支撑跨境电商持续发展。搭建政企对话平台,加快和相关国家的自贸协定谈判,构建互惠互利的经济贸易规则。积极推动世贸组织、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贸易机制建设,推动与伙伴国多层次交流,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及时提供预警、风险等服务,为经贸企业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20

2.李音韵.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7(24)

3.付杰.“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J].工业设计,2017(4)

4.李瑞吉.电子商务环境下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2)

第3篇:贸易新业态范文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发展路径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的数字经济渐入大众视野。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经济形态,近年来,在中国获得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相继提出“互联网+”计划和“数字中国”战略,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蓬勃发展态势,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19年的35.9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36.2%提高到38.6%,占比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当前,河北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以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永久落户河北为契机,并依托建设雄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两大载体,加快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步伐,探求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一、文献综述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界定

数字经济伴随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而产生。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对数字经济的内涵进行界定。第一,从生产力的层面看,数字经济是一种至少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集群(OECD,2014);第二,将数字经济上升到商业运作的高度,认为数字经济是数字技术集群衍生出的一种商业模式(BureauofEco-nomicAnalysis,BEA,2016);第三,将数字经济视为一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活动(Rukht等,2017)。

(二)数字经济与区域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

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丁志帆(2020)以微、中、宏观的视角来探讨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在探寻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上,国内部分学者从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平台经济、完善支持体系、促进新基建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任保平,2020)。在数字经济与产业优化升级的关系上,部分学者从定量角度分析,认为数字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边际递增效应(陈小辉等2020),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正向非对等的相互作用(李晓钟、吴甲戌,2020)。在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路径上,有学者分别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扶持、培养数字经济人才等方面归纳了其发展路径及保障机制(金伟林等,2020)。基于此,本文聚焦数字经济下省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相关问题,通过分析当前数字经济大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数字经济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路径。

二、数字经济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一)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随之产生变化。根据《河北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产值构成方面,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从2000年的16.2∶50.3∶33.5变为2020年的10.7∶37.6∶51.7。可见,第一产业的产值占比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16.2%下降至2020年10.7%,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下降速度加快,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18年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引领经济作用日益显著。目前,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已形成“三、二、一”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

在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构成方面,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构成从1978年的76.88%、13.88%、9.24%优化为2019年的31.83%、33.25%、34.92%,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速度最快,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基本趋同,都呈逐年增加趋势。可见,就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尤其是对于势头向好的第三产业来说,其未来就业前景广阔。但与全国就业发展情况相比,河北省自2017年开始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才超过第一、二产业,而全国是201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就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相比低于全国水平。为此,河北省应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及培育政策,特别是向第三产业倾斜,吸引更多劳动力投身于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贡献率方面,河北省三次产业贡献率由1978年的20.8%、60.5%、18.7%转化为2019年的2.5%、28.9%和68.6%。可见,经过40余年的发展,河北省第一、二产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贡献率上升速度最快,发展迅速。特别是在2019年河北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1.3%,且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拉动河北省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综上所述,虽然河北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具体来看,第二产业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河北省总体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再加上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倒逼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适应全球及我国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势,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三、数字经济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产业化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但对河北省来说,作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不容乐观。《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统计显示,从总量来看,2020年河北省数字产业化规模未超过1000亿元,不敌山东、河南、安徽等地:从占GDP比重来看,2020年河北省数字产业化占比相对较低,占比不足5%,发展缓慢。2020年,河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仅为0.86%,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仅占全国的0.43%。可见,河北省数字经济产业化水平较低,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产业数字化发展滞后,制造业数字化水平较低

产业数字化是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从总量来看,信息产业大省广东省产业数字化发展在全国遥遥领先,规模高达3.5万亿元,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区产业数字化规模也超过2万亿元;而相比之下,河北省产业数字化规模还未及1.5万亿元,产业数字化发展较为滞后。此外,目前河北省第二产业的占比相对较高,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制造业,尤其是钢铁业、建材业、装备制造业这些传统产业,各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参差不齐;虽然目前河北省是“三、二、一”产业结构,但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现代水平不高,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尤其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河北省传统服务业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这就不得不倒逼这些行业为了自身发展由线下转为线上。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北省亟须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改造传统产业结构。

(三)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数字人才相对短缺

创新能力不足是河北省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一大障碍。2019年,全省R&D投入强度1.62%,位列全国第18位;2019年,全国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13.3件,其中河北省仅有3.82件,仅为全国平均值的28.7%。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智力基础,目前河北省在信息技术领域缺少专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缺乏数字技术人才。而且产业数字化需要精通信息化与生产制造的复合型人才,而河北省在引进和培育复合型人才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缓慢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其发展过程中衍生了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比如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共享单车等等。相比于部分发达省份,河北省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较为滞后,表现为缺少平台型经济、共享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政务服务网络化、智能化不足;区块链、新零售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创新能力薄弱,原创较少。

四、数字经济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一)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步伐

1.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河北省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位居全国上游,但相比部分发达省份,发展基础有待夯实。一是改造升级宽带网络。深入贯彻“宽带河北”战略,大力推进新一代IPv6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分区域重点部署5G网络并推进其商用推广。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大众化、智能化、数字化,培育发展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引领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大数据中心及平台。二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和改造。紧紧围绕雄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重点在交通、电力、能源等领域,推进其大数据分析及应用。2.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打造一批示范性强的重点园区。以建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契机,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一批产业园区创新发展。重点在石家庄、唐山、邯郸等地区,在钢铁、交通装备、化工等行业布局建设数字化转型试验示范区。另外,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尤其是推进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在大数据、软件及服务等领域形成自身比较优势,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进而带动并推进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加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

1.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农业。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河北省作为京津农产品的主要供给基地,应充分发挥其农业大省的优势,改造升级传统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的示范应用,引导农户开展精准作业并动态监测农业生产全过程。另一方面,促进农产品经营流通和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支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和鼓励农业引领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创新合作,形成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强化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另外,构建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系统,以“1+4+N”智慧农业云平台为依托,在农产品供应、市场监管等方面实现网络化处理,推动农业管理方式的数字化,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2.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新动能。重点实施生产的智能化改造。目前河北省第二产业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应加强钢铁、建材、机械、石化等这些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智能融合,具体表现为: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并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企业生产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等。3.开展智慧服务,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一是推进生活性服务的智能化。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发展智慧养老、智慧教育等。例如在智慧养老方面,在秦皇岛、廊坊等地区建立智慧养老示范基地,构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养老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丰富其内容形式;在智慧教育方面,以河北“教育云”为基础,推进河北各县市的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并加强与京津地区教育的线上与线下合作,发展定制教育等新业态的数字教育模式。二是推进生产性服务的数字化。推进智能技术与港口、物流、交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开展“一站式”服务,推进各部门、各区域的数据资源、管理服务的开放共享共用。

(三)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大数字人才支撑力度

1.深化产学研协同发展,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一是在钢铁、汽车、化工等领域,鼓励龙头骨干企业进行产学研协作,与高等院校、互联网优势企业协同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公共服务智能云平台,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及服务能力。二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汇集人才资源,进行关键技术的科研与攻关工程,并组织设立省级的科技专项,打造一批高竞争力的科研创新成果。2.政、企、校三方联动,加强培育数字经济人才。一是深化政府、企业、学校的协作。省政府可根据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根据各重点企业和领域所需,各高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企业要加强对各行业领域的所需人才进行数字经济职业培训,并规范数字型人才的评定标准。二是汇集人才资源,引进高端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河北省以“燕赵英才计划”为依托,引进和培育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的精英人才和创新团队,并搭建数字人才信息沟通共享的平台,完善对数字人才在生活、科研等方面的政策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依托河北省本地高校资源,鼓励省内高校的数字型人才留冀发展,并加强与企业合作培养数字经济应用和复合型人才。

(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1.培育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一方面,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形式的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受到大众的欢迎。对于创立之初的企业,河北省要加强在办公设备、空间和生产制造等要素的共享,发展新业态的共享物品、共享租用等。此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应建立科研人才、数据信息资源、咨询与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模式,不断培育发展共享经济。另一方面,加强河北省重要领域的优势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合作,尤其是在钢铁、汽车、化工、医药等领域,推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构建一批物流和电商云平台及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生活性服务平台。另外,可结合本地特色产业,以云平台建设为契机,带动产业内的数据信息资源在各行业平台流通。2.发展数字贸易。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河北省应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发展契机,推进正定、大兴机场、曹妃甸和雄安四个片区的贸易建设,创新贸易的新兴发展业态。当前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推进贸易与数字经济的有机结合,可在跨境支付、海关检验检疫等方面进行创新。此外,发展数字贸易,不仅需要打破技术壁垒,开展开放式合作,还需加强各片区内企业的公平竞争,保护数据安全,不断探索高端化的贸易业态。

参考文献:

[1]丁志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现代经济探讨,2020(01):85-92.

[2]任保平.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3(02):5-9.

[3]陈小辉,张红伟,吴永超.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产业结构水平?[J].证券市场导报,2020(07):20-29.

[4]李晓钟,吴甲戌.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区域差异[J].国际经济合作,2020(04):81-91.

第4篇:贸易新业态范文

一、数字经济引领现代服务业扩规提质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产业数字化——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长和效率提升。数字经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不同的行业产业和领域,是服务业的一部分,数字技术与服务业具有高度的互动互助和耦合性。一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数字产业化的先导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先导,数字产业化是由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形成的新型数字产业体系。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是重要的支撑产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发挥着引领技术迭代创新、群体突破的关键作用。二是数字化转型现代服务业是产业数字化的核心内容。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升,与其他产业相比,呈现出发展速度最快、产业生态最多样、应用牵引最广泛等特点。三是两者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赋能点。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不仅是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更是推动整体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纽带,能对制造业与数字融合、社会治理与数字融合赋能、赋值、赋智,成为生产方式升级、生产关系变革、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苏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挑战

2020年,江苏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08万亿元,是继广东、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迈入“万亿元俱乐部”的地区。总的来说,江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领先,信息技术服务占比超30%,总体结构高端化转型成效明显。二是支撑载体和市场主体基础扎实,参与创建和试点的中国软件名城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多地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16家企业入围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7家企业入围全国互联网成长型企业20强。三是服务业数字化融合应用不断深化,2020年江苏网上零售总额位列全国第四,部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部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量全国领先,面向政务、医疗、交通、教育、养老、农业等各服务领域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正不断涌现。但也要看到,当前我省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依然面临巨大挑战。一是推动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引领不足。江苏现已全面实施数字经济强省战略,但具体到产业类的纲领性规划,存在战略高度方面不够突出的问题。这容易导致行动方案不聚焦,重要任务落脚点过多,分散有限资源。如在实施工程的具体引导路径中,浙江把数字赋能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北京提出数字赋能产业融合升级工程。二是支撑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头雁集群偏弱。在新一轮数字技术驱动的结构大调整时期,转型升级压力剧增。这是由于产业内部结构偏于传统,内生性的创新型业态不足,造成现有企业大都属于市场迁入型和追随型。三是支持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企业意愿不强。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市场主体大多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服务标准不统一,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中的广大中小微企业受限于人力、资金等条件的约束,数字化转型意愿不足。省内平台企业缺乏集成式、低成本的数字产品服务,短期内难以支撑现代服务业高覆盖率的数字化改造升级。

三、推动江苏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第5篇:贸易新业态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广告;新业态;监管对策

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其他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推销商品或服务的商业广告。①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2016年的288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666亿元。近两年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规模增速放缓,但是仍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互联网广告传播链条正在重塑,新业态发展平台例如抖音短视频、快手、小红书、微博等成为互联网广告的主要聚集区。广告载体也从传统的纸媒变成了庞大的互联网,具有受众更多、距离更近、广告阅读量更大、成交可能性更大的特点。随着互联网广告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网络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移动APP、短视频、自媒体账号等新业态互联网广告呈现井喷式增长的态势。“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明确广告工作监管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定期公布违法广告典型案件等全面加强对互联网广告的监管,以“组合拳”方式维护互联网广告市场的秩序。

一、互联网广告新业态监管现状及难点

(一)互联网广告监管现状

由于新业态的推动,互联网广告传播的形式不再仅仅是网页中的静态文字、图画,还以网络直播、微信、微博及各种短视频为载体进行动态传播。对于监管部门而言,监管的覆盖面更广、数量更多且难度更大。近些年,市场监管部门虽然出重拳予以打击,每年查处的违法互联网广告案件占广告案件总量的50%以上,但是互联网违法广告依然屡禁不止,给监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二)互联网广告新业态监管难点

1.违法广告甄别难。当前互联网广告已经不再局限于直接的展现方式,其随着营销方式的不同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如穿插在网络直播中、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网络小视频抑或是文章中,这些较为隐蔽、间接的互联网广告传播方式在技术监测手段尚未成熟的当下,依靠人工识别需耗费大量的成本。因此,以何种手段甄别违法广告,以何标准鉴别违法广告,成为监管执法面临的首要难题。2.违法广告主体确定难。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能够通过网络广告,并成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或成为广告传播平台中的任意角色或全部角色,甚至在各个角色之间不断进行身份转换,其身份的模糊性已经无法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明确界定,由此对于违法主体的认定也存在困难,从而导致执法部门在发现违法线索后不能确定违法主体,后续执法程序也无法继续进行。3.违法广告证据固定难。互联网广告的随意性对应其篡改删除的随意性。当互联网广告涉嫌违法时,违法者能够随时对其的广告信息进行任意修改或者直接删除,致使监管部门对其进行调查时无法获取有效证据②q。同时,互联网广告运营商能通过信息技术对广告内容进行加密处理,禁止下载或采取加密手段对广告信息进行保护,而单纯依靠截屏又缺乏证据效力。因此,无论是发现者对违法广告进行举报投诉,还是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广告,证据难以固定是对违法互联网广告进行查处的一大难题。

二、我国互联网广告新业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协同监管生态尚未形成

1.协同监管“大生态”尚未统一。面对形形色色的互联网广告,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下,只靠政府部门进行互联网广告监管,其效果难免差强人意,需要互联网广告自律组织与社会各界的合力对其进行监管。就当前的协同监管现状看,政府监管部门在互联网广告监管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行业自律组织如中国广告协会及地方广告协会主要发挥了互联网广告前的引导作用,如广告前合法性咨询及日常的宣传倡导。对于社会监督而言,当前常见的为消费者协会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但是此种监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仅覆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自身利益的互联网广告,监管范围具有局限性。2.协同监管“小生态”存在壁垒。当前对互联网广告监管的政府部门主要是市场监管部门,但在运行过程中,各内设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协同执法等还存在不畅通的问题。此外,根据《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属地管辖和源头治理的原则,主要承担辖区内互联网广告监测、治理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比如公安、网信、工信、卫生等部门都应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对互联网广告的审查、进行协同监管,但实际上这些部门之间并未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联系。目前,一个互联网广告的与传播所涉及的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区域,领域交叉、地域广泛是当下互联网广告的一大特点,而监管仍固守“各扫门前雪”的执法理念,导致协同监管效果不甚理想。

(二)互联网广告领域法律法规和规章缺失

随着各种互联网广告形式的不断出现,对于互联网广告监管,《广告法》已难以适应互联网广告监管的需要,2016年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近两年,面对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等针对重点监管领域的相关法规文件应运而生,但同时也凸显出其不全面、不成体系且具有滞后性的弊端。面对互联网广告庞大的监管领域,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章不够完备,且大多以通知、办法、规定等形式出台,法律规范位阶较低,导致监管部门能够作出的处罚力度较小,难以对互联网广告违法行为产生震慑。

(三)互联网广告监管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国家已上线全国互联网监测平台,一些省、地市市场监管部门也研究开发互联网广告监测系统。尽管如此,互联网广告量级大、互联网广告精准投送背景下的分散性、违法广告识别标准难以确定、广告图片不易识别等技术性难题成为制约监管力量发挥作用的瓶颈,技术监管对于互联网广告监管还不能实现全覆盖,且当前各地对互联网广告的监管方式仍以人工搜索巡查为主,监管效率低,技术监管的智慧程度难以匹敌互联网广告的“狡猾”,难以在互联网广告海洋中精准甄别出真正的违法广告。

三、国外互联网广告监管经验

(一)美国互联网广告监管情况

美国建立了包括政府管理、行业自我规制、跨行业非政府组织机构管理在内的成熟的互联网广告监管体系。美国对于互联网广告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针对互联网广告监管制定了行为手册,对广告主、广告承办者和者的行为及责任进行了规定,2000年至今,已修订多次。同时,在互联网广告涉及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方面,美国除制定了《互联网广告网民保护法》以及《电子信息保护法》外,还依靠行业组织进行规制,如美国TRUSTe组织(一个帮助美国政府对网站隐私保护政策进行审核的非营利性实体组织)推出“网络隐私认证计划”,各大网站遵循其基础准则便可得到认证标志,保障公民隐私安全③。另外,美国在互联网广告方面重视网络平台的自我规制,各大搜索引擎通过制定严格的关于广告的相关禁止或限制规定,规范广告者行为,从源头上减轻了政府监管负担。

(二)欧盟互联网广告监管情况欧盟对互联网广告的监管,重点关注药品、视频、机动车、影音媒体、酒精广告等,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欧盟成员国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同时欧盟也制定了欧盟法,不仅实体性、程序性法律规范完备,而且还有各种规范互联网广告的决议及行为准则,利用强制手段与非强制手段引导互联网广告业健康发展。除了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外,在对互联网广告的具体监管上,英国对各类广告的监管有明确分工,不同部门主管不同的广告领域。这样既避免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也提高了监管效率;法国则成立多个部门,负责网络调查和安全,同时借助新技术手段综合管理互联网广告。

四、互联网广告新业态监管对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虽然具有先天的滞后性,但是面对当前在互联网广告新业态中出现的新问题,其是维护互联网广告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因而必须与时俱进,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法律上的明确。一方面,当前与互联网广告监管最密切、最直接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仅为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与其实际发挥的作用与功能不相匹配。建议在合适的条件下,提升该办法的法律位阶,同时加快广告法实施细则的修订,细化广告法的条款,以便相关条款在执法过程中更具有操作性。另一方面,结合新业态下互联网广告新的发展趋势及监管难题,深入研判欧美国家设计互联网广告的相关法律,在系统分析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网络安全法》《广告法》《电子商务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的实践经验,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互联网广告监管立法,同时细化已有的法律法规,形成以《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为主,相关法律尤其是重点领域法律法规为辅的法律规制体系。

(二)完善政府行政规章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对于监管执法部门而言又尤为重要。针对互联网广告中难以锁定违法主体、难以固定证据等问题,应制定配套实施的执法办法或执法指南,使得监管执法于法有据,为打击违法互联网广告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应结合网信、工信、公安、知识产权和药品监管等部门职责,研究制定《互联网广告行政执法协作办法》,以便部门协同时更具有规范性,提升行政执法协同效能。

(三)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首部《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标准》已由中国互联网广告协会制定,包含《互联网数字广告基础标准》《移动互联网广告监测标准》《移动系统对接标准》三部分。但是构建完备的互联网广告标准体系,不仅要关注上述标准内容,还应针对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等监测平台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互联网广告监测平台数据接口规范》等系列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于互联网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根据互联网广告发展的趋势,制定前瞻性的地方标准及区域标准。同时,引导各行业协会与广告业协会、联盟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互联网广告团体标准,如《投资理财广告指南》《药品广告指南》等。作为互联网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的各大搜索引擎或社交平台企业,可以联合制定相关广告、审查的企业标准,确保广告经营者与者审查义务的履行。

(四)加强监管生态建设

监管生态的建设是形成互联网广告良好监管氛围的前提。对于监管大生态的建设而言,政府部门、自律组织、社会监督都应在互联网广告监管中积极作为,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政府部门应坚守好执法岗位,加强对违法广告的惩处力度;自律组织履行好对成员单位互联网广告的指导义务,引导行业自律;其他社会组织、媒体、公民等社会力量则应在政府“看不见”或者“手难以触及之处”,为监管部门提供违法线索,做好监督工作。对于破除监管小生态的壁垒而言,应构建以市场监管部门为主,宣传、网信、公安、工信、卫生等相关部门为辅的互联网广告政府监管体系。国家层面要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形成对网络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移动APP、短视频、自媒体账号等互联网媒介上违法广告行为的监管合力。同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尤其是省、市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其内部相对独立的知识产权、药品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更加完善的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充分释放大市场监管的体制优势。

(五)加强监管技术建设

应当加强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的建设,深入分析监测系统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业态互联网广告监管的需求,研究应用区块链、云计算、爬虫和智能语义分析等技术手段,构建互联网广告智能监测的新模式,解决互联网广告违法主体锁定、证据固定等问题,为互联网广告执法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各种社交平台、互联网广告经营平台也应当承担起审查广告是否合法的义务,运用自身技术优势针对关键词语、字节进行严格监控,辅助人工对广告合规性进行甄别与判断,以防违法广告的任意。

(六)加强重点领域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