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散文爱情范文

散文爱情精选(九篇)

散文爱情

第1篇:散文爱情范文

【关键词】非血之爱;毕淑敏;爱情观

人世间的爱有很多种,毕淑敏在她的散文《非血之爱》中提出了一种非常简明的划分方法,那就是以血为界:一种是有血缘的爱,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亲人之间的爱,这种爱是以血缘为纽带与生俱来的;另一种爱与血缘无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的爱,而一提起非血之爱,人人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爱情。打开毕淑敏的散文,在她秀美的字里行间寻求一脉为我们洗涤心灵的清澈温泉。让我们追寻毕淑敏的笔迹,去寻找爱的真谛。

一、选择没有唯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人的诗词告诉我们,爱人是一种命里注定的唯一。而毕淑敏在她的散文《成千上万的丈夫》中却这样写道:“有成千上万的男人,可能成为某个女人的好丈夫。”刚看到这句话时着实吓了一跳,这看起来是相对于“非谁不娶,非谁不嫁”的另一种极端。很多人会问:找一个合适自己的人真的很难,怎么会有成千上万的对象呢?而毕淑敏是这样回答的:婚姻是一般人的普通问题,不要人为地将其复杂化。“就像我们是早已存在的普通女人,那些普通的男人,也已安稳地在地球上生活了很多年了。我们不单单是一个人,更是一种类型,就像喜欢吃饺子的人,多半也热爱包子和馅饼。”

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抱住唯一不放,有人为了一次失恋而轻生,有人则生出组装男友的念头——相貌堂堂、学识渊博、品味高雅、事业有成,当把所有的这些组装到一起生成一个唯一的标准时,这无疑给自己的婚恋之路打了个死结。

在婚姻中,自然天成的唯一伴侣几乎是不存在的,更多的还是过程之中的磨合。真正的金婚银婚甚至钻石婚,成功的秘籍是在这其中历久弥新的磨合与默契。需要包容彼此的小缺点,需要沟通需要交流。毕淑敏在最后时说:“世上没有唯一只能成为你的妻子或丈夫的人,只要有自知之明,找到合适你的类型,天长地久真诚相爱,就会体验相伴的幸福。”

二、爱情没有快译通

沟通与交流,是毕淑敏的心理散文中一直都在强调的方面。沟通是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相爱的两个人之间更加不能缺少沟通,人们经常会以为,相爱的人之间有无可替代的默契,有了默契,即便很少沟通交流两人之间也自然会相互地理解支持。而毕淑敏却说:不!爱情没有快译通。“爱无法破译人间所有的符号,爱纵是金属,也会有局限和疲劳。”

毕淑敏在文章中通过让恋人们参加一种心理游戏的方法,证明了自己的上述观点。游戏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其中一方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种心情,比如生气、开心、痛苦等等。写完后将这张纸收好,不能让对方看到,然后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出纸上写的这种心情。实验结果证明,即使是感情再深的恋人也不能完全正确的猜出对方所表现的那种心情。

沟通包括两个方面:诉说和倾听。不要以为“说”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很多时候,人们先是不敢说,再是不肯说,然后是不屑说,最后就成了不会说。有时候当我们痛苦或不安时,觉得向别人诉说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殊不知,说的本身就是一种正视,当我们正视困难时,勇气也会随之产生。学会倾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会聆听的心是一种会容纳的心,当我们在倾听他人的诉说时,首先是要学会理解与包容。爱情没有快译通,默契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不管何时何地,沟通是最好的良剂。

三、金钱的位置

“钱”在爱情中是一个敏感的字眼,有些人因为少钱而放弃了爱情,也有些人因为多钱而遗失了爱情。总之,该把“金钱”摆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成为让很多人迷茫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物质化,人们也都变得越来越现实。看看现在大多数相亲女的择偶标准吧:房子、车子、薪资水平、职业前景……几乎每一项都与“金钱”挂钩。人们不禁会问道:这样的婚姻里有多少真爱可言?那么在婚姻中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金钱呢?毕淑敏在她的文章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钱很世俗,但很实际。贫贱夫妻百事哀,当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没有保障的时候,我不知道家庭幸福的青鸟,可以栖息在哪枝无果的树上做巢。婚姻里沉淀这那么多的柴米油盐,每一件都与金钱息息相关。我们有许多清高的场合可以不谈钱,但家是一个必须坦荡地经常地反复地裸地议论金钱的地方。”

看到这段文字后,我先是惊异后是接受。毕淑敏的散文一向给我一种唯美崇高的感觉,第一次看她在文章里这么直接的谈论金钱的问题,而且还是说的这样直白露骨。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样一直都认为爱情是清高的,不容许其他的东西来玷污,婚姻中最首要的就是爱。可是毕淑敏说了,钱“很世俗”“很实际”。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段话确实有道理。

第2篇:散文爱情范文

关键词:语言密码;散文诗;意象;关键句;情感;音韵;诗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七篇文章,《雪》、《雷电颂》、《日》、《月》、《海燕》、《浪之歌》、《雨之歌》,内容涉及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这些美丽的形象传递了作者的丰富的情思。所有的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文体:散文诗。散文诗是既有散文之韵,又有诗歌之美的独特文体,小巧、凝韵、空灵、具有浓烈的感情。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章之美?很多老师对这个单元的教学感觉为难。四月份上教学研讨课,我选择了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我以语言为突破口,作了一些探索。

(一)解析意象,领略意蕴之美

意象是理解诗歌的钥匙,也是理解散文诗的钥匙。袁行霈说:“语言是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由语言分析深入一步就是意象的分析。散文诗的艺术不能停留在语言的表层上,它的艺术奥妙,从它的意象上可以得到不少。”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融合就形成了散文诗的意象,由此看来,我们要领悟作者的情感,散文诗中意象的解读是不可少的。

在《浪之歌》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浪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至此,我们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还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为了理解海浪这一形象,我从“海浪”这一意象入手,设置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诗中的“我”是谁?

生:海浪

师:海浪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

生:它是海岸的情人,从“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可以看出。

生:海浪很爱海岸,诗中说:“我拥抱着他”、“我扑到在他脚下”。

生:还可以从“合为一体”、“海誓山盟”、“把爱恋的祷词歌吟”等词语可以看出。

师:可见爱浪是深爱着海岸。但海岸仅仅是爱海岸吗?

生:它还深爱着世间万物。

师:哦?你有什么依据?

生:诗中“曾有多少次”那一组排比句就写到他陪美人鱼跳舞、他帮助有情人吐露衷肠、他陪礁石对饮打趣,还托起落水者、为美女丽人偷出海底的珍珠,可见世间万物都是他深爱的对象。

师:说得太好了,可见海浪是一个热恋者,也是一个守护者。你觉得这一形象符合浪的特点吗?

生:符合的,“海誓山盟”、“爱的祷词歌吟”写的是海浪的声音,“拥抱”是指涨潮海浪扑到岸边,“扑到在他脚下”是指退潮时海浪渐离渐远。

生:还有,“曾有多少次”排比句引出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海边,符合海浪这一身份,“跳舞”就是海浪的涌动,“长吁短叹”、“嘻嘻哈哈”就是海浪的声音,“托起……躯体”、“偷出……珍珠”更是海浪最常见的行为。

生:写海浪声音的还有“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有道理,海浪这一形象首先是作为“浪”的形象,它身上具备了“浪”的各种特点,但同时,诗人还赋予它以“人”的形象,他是一个“热恋者”,也是一个“守护者”。正是兼具“浪”与“人”的特点,“海浪”这一形象才形象生动而又感人至深。

“诗歌是表现生命情感和人生体验的,意象是主体内在情感的感性化、客体化,所以诗人常以可以感知的客观事物来代表主体意识。有人认为诗歌是意象的创作,分析诗歌的意象,发掘它的深层语意,对于更好地领会诗的意境和欣赏诗歌的美是非常重要的。”①《浪之歌》中“海浪”的形象意蕴丰富,纪伯伦借“海浪”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炽热衷肠,表达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热爱与为之终身守护的愿望。由意象入手,散文诗的情感、主旨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品析关键句,解读情感之美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是从符号到旨趣,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到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从表面上看,《浪之歌》是一首爱情诗,但纪伯伦借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倾述了他对祖国的炽热衷肠,也表达了他“守护万物”的博爱情怀。学生能否理解文字符号背后的旨趣?这是阅读本文的一个难点。

为了了让学生理解纪伯伦对祖国的炽热的爱,我补充了纪伯伦的生平简历:

纪伯伦生平简历:

1883年出生于黎巴嫩北部的贝什里;

1895年(12岁)随母亲去美国波士顿某生;

1898年(15岁)被送回故国学习阿拉伯古典文学;

1901年(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叛逆性刊物《真理》被驱逐出境,再度前往美国。后家中遭变故,母亲、长兄、小妹相继亡故;

1908年师从艺术大师罗丹学习雕塑;

1912年移居纽约;

1931年(48岁)去世。

一个文学作品的诞生,都有其特定背景,这个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特点、作者生活经历、情感历程以及触发作者写作的特定事件等等,联系这些背景能立体地理解作品。纪伯伦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寓居美国,有了这一份生平简历,学生很容易理解纪伯伦笔下“爱情”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个流浪在异国的赤子的衷肠。

但是,若理解只停留在这样的层面,显然还是未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旨趣”。诗歌后半部分留下了太多需要琢磨的诗句。我做了如下的引导: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对诗歌的情感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理解,但是老师觉得诗歌的后半部分依然留有很多谜团,我们大家一起来琢磨琢磨。

生:文章后面“曾有多少次”这一组排比句也是写对祖国的爱吗?

师:是啊,这里写海浪陪美人鱼跳舞,写它帮助有情人吐露衷肠,同礁石对饮,救助落水的人,偷取珍珠馈赠丽人。这一系列的事情是“爱国”的行为吗?

生:我觉得是,但是这是升华了的爱国之情,诗人因为爱国而爱天下人,爱天下万物。

师:可以理解为是由“爱国”而升华为“博爱”,说得很有道理。

生:“我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这里“歌唱”和“叹息”的内容是什么?

生:歌唱爱情呗。

师:那为什么还要“叹息”呢?

生:刚才背景里介绍纪伯伦曾经被驱逐出国,诗人是为自己的“爱情”得不到祖国的回应而叹息。

生:也可以理解为为上文提到的那些为爱情所苦、那些得不到爱情、那些在大海里死难的人叹息。

师: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能有所联系,做得很好。

生:为什么“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师:是啊,老师认为爱情的真谛是忠诚,诗人为什么认为是“清醒”呢?

生:“清醒”就是“理智”,都说“恋爱的人智商是最低”的,所以“爱”需要清醒。

师:爱需要清醒,有道理。能联系诗中的具体内容说说吗?

生:海浪是日夜流动的,是不用睡觉的,所以是“清醒”的。

生:诗人愿意像海浪一样不眠不休地守护着世间万物

生:海浪虽然对海岸有着炽热的爱情,但是海岸有时却不理不睬、无动于衷,但海浪依然一往情深,这就是理智的爱。

师:能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吗?

生:诗人被驱逐出祖国,但是诗人却没有背弃祖国,长期在国外做着爱国的事,这是炽热的爱,也是清醒的爱。

师:“清醒”中透着炽热,透着理智,透着执着,这就是诗人的“爱”。

耿林莽《散文诗的美学追求》一文中说:“对于散文诗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如实地、客观地反映现实,而在于抒情地、主观地、心灵化地折射现实。当然,散文诗也有叙事,有细节以至情节,但多是抒情地表达,即经我创造后的诗化产物,这便形成了她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的表现特色了。”通过对关键句段的分析,那些事件、那些情节、那些景物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情感内核才渐渐显现,诗句折射出来的诗人的内心旨趣才一点一点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分析句式与韵脚,感受音韵之美

“音乐性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虽然散文诗语言向散文语言有所借鉴,但它仍然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因此,音乐性也是散文诗语言的重要特征。”②《浪之歌》在句式上多用对句,但又整散结合,显得整齐而不呆板,匀称而又灵动,它就是一首情歌,是从纪伯伦心坎里流泻出来的情歌。

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规律,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散文诗大多传承了诗歌的这一特点。句式之美是文章的节奏美,押韵是文章的音韵美,学生深入文本之后,发现蕴藏于文章之中的韵律之美,品出了散文诗这一独特体裁的别样风致。

(四)变换形式,呈现诗意之美

散文诗是诗,但又有别于诗,它的诗意往往蕴藏在铺排的文句后面,简单地以朗读来感悟诗意,学生的感受很可能被阻滞在景物、事件之外。我认为只有用诗歌的形式才可以呈现散文诗的诗意之美。因此,我在课堂了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

“请你选用文中的词、句,重新加以组织,把这首散文诗改编成一首更加精炼的自由诗。题目依旧是《浪之歌》。”

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又有弹性的活动。学生在课本中接触过自由诗,如《天上的街市》、《华南虎》等,对自由诗的形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活动要求选用文中的词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编的难度,在意象的选取、情感的确定、甚至于句子的组织等方面,其实并不需要太化心思,学生主要考虑的是选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表达诗歌的本意,应该如何组织才可以体现出诗歌的形式美。这又可以考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主题的理解,考察学生对自由诗的积淀,让不同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以不同的呈现。十几分钟后,学生交流,精彩纷呈。教师也交流了自己改编的诗歌:

浪之歌(改编)

黎巴嫩.纪伯伦

(一)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

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清晨

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

傍晚

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

我生性执拗,急躁

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来时我拥抱着他;

潮去时我扑倒在他脚下

这就是我的情意

这就是我炽热的衷肠

(二)

曾有多少次

我围绕美人鱼跳过舞

曾有多少次

我帮助有情人吐露衷情

曾有多少次

我与礁石同席对饮

夜阑人静

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

惟有我彻夜不眠

因为我满腹爱情

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

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改编的《浪之歌》基本选用原诗的语句,只是少数句子为了形式的匀称作了一些增减。两个诗节从两个层次表现海浪的“爱”,这也是原文的设定。简单的改变却呈现了另一种美。

这一依托文本的活动,让学生直接从“文”中看到了“诗”,无需任何言语的诠释,他们已经能够理解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诗意。因而对散文诗的特点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从诗歌撷取了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把握了散文诗的特点就找到了学习的方向;以语言为突破口,破解了语言的密码,散文诗别样的美也就呈现在学生面前了。

注释

第3篇:散文爱情范文

冰心曾说自己的“诗的女神”是“满蕴着真情,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1]。这道出了她的诗歌、散文的特色。她的散文诗也是如此。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2]她以直白自己的思想见长。她兴之所至,“说我心中想说的话”[3]。冰心的散文诗感情纯真,像一支温暖柔美的歌谣,飘着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而母亲、儿童、自然是冰心散文诗的三个基本主题,通过对这些她心目中最美、最崇高的景物、境界、感情的描写和歌颂,表现她对现实不满的情结,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1.冰心散文诗的艺术题材

a.讴歌童真

讴歌童真是冰心散文诗写作的题材之一。她不仅尽情地展示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写出儿童的情态美,心灵美,而且总是用优美的笔触,在纯洁如洗的情感和大自然的非凡仪态的抒写中,寄寓人生的哲理,表现对美好道德情操的追求。《梦》中抒写“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梦一样的小军人的生活结束了,回到故乡学习儿女情性,遗忆,让人心动。《往事·一》,诗人把童年时代烟台海滨的生活和北上京华后的时光,浓缩在生命树的两个圆片里。快乐的、憨嬉的、寂寞的、泛泛无着的图画,描尽的洋溢着童真和诗趣的童年生活,其间透露着诗人对人生意味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深思,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冰心的语言文学文本中,爱的哲学理念固然无不落实到具有“母爱”本质特征的文学形象上,但她又绝不仅仅是生物之爱。而儿童是冰心之“母爱”最喜寄托于上的人物形象。这些儿童因其具有冰心“母爱”的理念特征,而使他们同一地具有母亲式的情怀,具有小母亲式的形象,在黑暗冷酷无情的现实生活中,展露出一缕人性尚存的“光和爱”,这就是常常被人解读为冰心笔下的儿童具有“真、善、美”或者“纯洁、天真”的那一部分内容。她笔下的“童真”,如母爱般温柔给予人们生存的“理想和信心”。

b.歌唱大自然

冰心的散文诗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爱。她歌唱自然,对大自然的奇光异彩和千姿百态给予深情的描画。她总是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来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河。她描写在朝霭中最有古趣的泰山,也描写在暗淡的日光下徐徐走过一串骆驼的荒凉的长城。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亚,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水乡地方特色的水墨画。

在冰心的笔下,大自然既美丽,又神秘,既是一个可心可意的美人儿,又是一片甘泉潺潺,香飘四季,叫人流连忘返的仙境。

c.“爱”是冰心散文诗的永恒主题

冰心终生都在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亲人和儿童的爱,对大自然的爱,正如她自己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4],这种爱心形成了她独有的艺术品格。在冰心的散文诗中,不管是歌颂母爱、童真,还是赞美大自然,其间都注进了诗人温软平和的“爱”的主观情调,“憧憬着‘美’和‘爱’的理想的和谐的王国”[5],理想成分大于现实。

冰心的散文诗里,对弱小贫病者充满了同情。曾说:“我对于以人类欺压人类的事,我似乎不能忍受”[6]。为着“正义”,她要“抵御”掠夺者。而她的怀念贫病的胸怀,更使她往往以慰藉者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冰心曾在通讯中向小朋友介绍了几位在病魔纠缠下经受着严重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折磨的病友,她们是一些置

身于怨望痛苦之中的幼弱病苦者。冰心在信中向小朋友发问:“扶持慰藉,是谁的责任?见此而不动心呵!空负了上天付与我们的一腔热烈的爱!”(《通讯·十五》)冰心这种对弱小者与不幸者所表现的深切同情,充分说明了在这位女作家的心中,激荡着何等炽热的爱心和挚情。

2.冰心散文诗的写作手法

a.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阿英的评价冰心的散文时说:“她的文体,在文坛上也引起极大的波动,形成当时的一种非常流行的作风。……就是她的诗似的散文的文字,从旧式的文字方面所伸引出来的中国式的句法,也引起广大的青年的共鸣与模仿,而隐隐的产生了一种‘冰心体’的文字。”[7]这用来说明冰心散文诗语言的特点很恰当。冰心散文诗的语言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具有和谐悦耳的声律美。如《往事(一)·二十》:要何必以人间暂时的花朵,来娱乐海中永久的灵魂!看天上乱星孤月,水面的晚渐朝霞,听海风夜奔,海波夜啸。比新开的花,徐流的水,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诗人精心安排声调,平仄相间,抑扬交错,使之具有和谐流畅,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冰心散文诗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美,她运用的是“诗似的散文的文字”。如《往事(二)·三》:“山中的千百日,山光松影重叠到千百回,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用“滤”与“襟怀”构成动宾结构,化虚为实,寓抽象于具体,形象而生动地显示出山光松影对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显得含蓄蕴藉。

b.“自我告白”的抒情特征

冰心人格的最本质、最突出的特点,是她的真诚,她真诚地热爱人类,真诚地追求理想,她又真诚地把她的希望与失望都告诉人们。“自我告白”成了她的抒情特征。从这告白中,我们看到一位执着探索宇宙与人生意义的文学青年的精神历程。冰心以审美标准为其道德标准,不仅意味着她在哲学上的选择和在人生价值上的取向,并且蕴含了她崇尚自然美的美学理想。这一理想,使其作品自成一种“自然率直”的美学风格。

从早期开始,冰心就以自己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全身心地涌现于读者面前,作品往往具有浓郁的自传成分。同时,她的作品具有永久的魅力,正因为她表现了真的感情。严家炎说,冰心的创作“有如满天‘繁星’,有如一江‘春水’,带给读者光亮和温暖,解人干渴,使人心安,让人慰藉”,“滋润着一代一代青少年的心”[8]。

第4篇:散文爱情范文

【摘 要】明代散曲随着文人创作的热涨而趋于文人化,特别是明中叶以后,辞藻化,音律化的倾向比较突出。史槃散曲“那末清隽俊逸的歌曲,确是这个庸腐时代的珍品”。对史槃散曲的探析,无论对明散曲的认识还是明散曲的个案研究无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史槃;散曲;清丽;本色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曲,作为曲的一种体式,属于广义的诗歌。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因而又称为清曲。散曲源自于民间的文学样式,兴起于宋、金之际,至元代进入兴盛期,明代散曲承袭元代散曲的特点又有了新的创新,明代散曲进入了继盛期。作家人数众多,创作数量可观。[1]在不同阶段以及具体作家身上,明代散曲从题材开掘到艺术风格,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虽元曲独得天时,明人难出其右,而单就“言情”一类而言,明代言情小曲,其情词之生动真切,动人情肠,则“有非后世诗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 [2]明代散曲则随着文人创作的热涨而趋于文人化,特别是明中叶以后,辞藻化,音律化的倾向比较突出。从作家的地域分布和风格特征来看,明代散曲大致上可以分成南北两派:南方才子,习染奢华世风,逍遥词场,以言情为大宗,向宋代雅词复归,趋于婉媚雅丽;北方士子,根基儒学,然仕途受阻,其曲多抒愤言隐,承元曲余绪,豪丽掺用。史槃就属于南派风格的散曲作家。

史槃(1531?—1630?),字叔考,号荷汀,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以同里徐渭为师,擅书画,工词曲。

一生偃蹇,布衣终身,寄诸词曲,著述甚富,但大多已失传。有《童羖斋集》(已佚)。所撰戏曲十八种,其中杂剧《苏台奇遘》、《三真状元》、《清凉扇余》三种,均佚;传奇十五种,今仅存《樱桃记》、《鹣钗记》、《吐绒记》(又名《唾红记》)、《梦磊记》四种和《忠孝记》、

《合纱记》的残曲、散出,《檀扇记》、《孪瓯记》、《琼花记》、《双鸳记》、《冬青记》、《双串记》、《双丸记》等已佚。散曲集《齿雪余香》亦佚,散见在《南宫词纪》、《吴骚合编》等选本中约有套曲十首,冯梦龙《太霞新奏》亦收录史槃几首散曲。[3]

史槃的散曲,《全明散曲》辑有小令8首,套数7篇,复出套数3篇。史槃创作的这8首小令分别是:【南仙吕醉罗歌】《题情三阙》、【南南吕六犯清音】《宫怨》、【南南调黄莺儿】《咏病鹤》、【南仙吕九回肠】《赠李姬湘兰》、【南南吕六犯清音】《咏簾栊》、【南南调黄莺儿】、《答僧惠茶》以及7篇套数:《咏红叶》、《旅思》、《泊舟连河怀清源胡姬》、《闺怨》、《为陈姬雪筝赋》、《闺情》、《怀晋陵王姬秀真》和复出套数3篇:《擬冬闺怨》、《旅愁》、《春闺》。其题材内容可分为:闺情怨思,咏物言情,怀人寄思三种,而以闺情怨思为主。总体风格以清丽婉约为主,虽描写闺阁怨思和青楼艳情较多,却不乏本色质朴、饶有曲味的佳篇,如写闺情怨思的【南仙吕醉罗歌】《题情三阙》:

难道难道丢开罢?提起提起泪如麻!欲诉相思抱琵琶,手软弹不下。一腔恩爱秋潮捲沙,百年夫妇春风剪花。耳边厢枉说尽了从良话!他书难信,我见已差。虎狼狠不过这冤家!(南宫词纪)

月上月上梧桐树,风透风透碧纱橱。一番恩爱水和鱼,今向何方去?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牍雁书。此情浑似风中絮,鸳帏

冷,鸾镜虚。文君何日嫁相如?(南宫词纪)

相见相见情难吐,眼上眼上下功夫。谁知道目成心许事模糊,走遍章台路。云深雾杳花惊柳逋,风狂雨骤莺娇燕雏。这桃源惯把渔郎误,心魂断,气力无。黄金空买鲁秋胡。(南宫词纪)

此曲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对薄情负心的怨恨和愁思。面对着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主人公想丢开,却“泪如麻”,想起从前的种种,而“一腔恩爱秋潮捲沙”,如今只有“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牍雁书。此情浑似风中絮。鸳帏冷。”纵使“走遍章台路”也无力寻觅往日的恩爱和情人。散曲中的情事虽是常见的闺情怨思,但曲中构思命意,行文走笔,却不落俗套。用“秋潮捲沙”比喻往日恩爱的一去不返,新奇别致;而曲中“春风剪花”、“风中絮”、“花惊柳逋”来描述两人的感情,出语生动;“虎狼”之喻,更见其怨深恨烈。散曲用明言快语活画出曲中人的情态,直写心曲,曲味盎然。任中敏称赏此曲道:“盖此一体文字,非如此一掴见痕,一鞭见血,倾筐倒箧而出不可。若吞吞吐吐,读之令人沉闷,则何有于曲。故当行曲家,下笔总须具有辣手。” [4]

史槃散曲中咏物言情的曲作,既有对所思之人的怀想,如《咏红叶》

【南正宫白练序】金风巧,把一片霜枫绣绮罗。关情处最是绿窗青琐,蹉跎恋旧柯。看飘落吴江冷奈何。愁鸦过,却疑寒烧,骤飞惊堕。

【醉太平】惊堕,长门月冷。正书空无纸,唤起宫娥。临风袅娜,闲相傍露柳霜荷。吟哦,谩誇好景在春多。这秋色撩人尽可,醉眠酣坐,落霞孤鹜汉水湘波。

【白练序】商歌奏已和,飘飖浪过。深闺里惟伴得金剪银梭。青蛾鬓欲皤,犹检胭脂落茜坡。风虽大,尚留残树,夜砧催我。

【醉太平】婆娑,相随画舸。更巡簷扫径,银灯吹破。绣帏闲卧,搅相思梦魂空做。由他残阳红处鸟争窠。还映到晚江渔火,似绛梨秋果,多情错认做杏腮樱颗。

【尾声】镜中莫妒黄花朵,看咫尺青阳在左,愁杀秦川宝髻髽。(南宫词纪)

曲中写为情所困而备受相思折磨的情景,生动逼真。此曲用“霜枫”、“愁鸦”、“月冷”、“梦魂空做”、“愁杀秦川宝髻”来铺排,渲染,把相思之情娓娓道来,生动真切。

史槃和当时的文人一样,奔走科场,希求用世,兼济天下,却仕

途蹉跎,一生布衣,其内心的愁苦不言而喻。从其曲中【南南调黄莺儿】 《咏病鹤》就可略见。

絮氅怯飞鸣,步跰跹影更清。捧心西子娇难称,朱轩怎乘?焦山可铭,浮丘相尔今方应。瘦伶仃,倦游玄圃,何处访卢生?(南宫词纪)

史槃以病鹤自喻,其孤苦、凄清、寂寞之情跃然纸上。“怯飞鸣”不只是史槃自己的切身体验,更是当时大多数文人士子面对日渐衰颓的明王朝内心的惶恐和不安,可如“病鹤”般的文士们又能怎么样哪?只能以“瘦伶仃”的形体作为抗争的答案。“倦”字更写出了对仕途的失望和悲伤。最后只能希求像卢生一样黄粱一梦,借以满足对仕途的渴求和绝望。

史槃的套数,虽多赠妓、怀妓之作,题材内容无甚特别与新奇,但大多有真情实感,如《怀晋陵王姬秀真》

【南南吕石竹花】相思最苦,好事偏魔。生平祗为热肠多,又惹下风流过。薄情怎么?恋别馆去日如梭。恁甘心欢娱几何,闲愁染倒,忍丢开我?料应是弄巧藏乖,闪得人一病沈痾。

【前腔】想当日怕你遭罗,几朝特地寻思破。稍蹉跎,翻教受折磨。方才得比交颈鸳鸯双卧。数日里恩情较可,羡他们百岁如何。扁舟已驾昆陵舵,听谗言反把我责过。怎知道泪眼愁眉,别后也甚时安妥。

【渔家傲犯】莫不是蓝桥滚浪波?莫不是巫岫云锁?莫不是婚姻数不和?莫不是墙外桃花命犯他?我为你似醉如痴被亲友笑唾,我为你瘦骨崚嶒浑身似火,我为你今日昏昏坐,我为你短叹长呵。

【前腔】爱杀你新诗赓和,爱杀你怯交权蹙定双蛾,爱杀你相将月下歌,爱杀你贴香腮悄唤亲哥。这深情耐何割舍,两下担摧挫。从前悔错轻分手,如今枉泪满春罗那么,忧愁是你我经过。设山盟已讹,计离程许多。任彼温存,想也应难似我。

【尾声】哀肠写,诉玉娥。若是姻缘终坎坷,我也宁相催入爱河。(彩笔情辞)

史槃在此套数中对晋陵王秀真的相思,读之令人下泪。曲中写到因相思不得的愁肠百结,染病沉疴。回想往日恩爱,如今都似一江春水,一去不返。曲中连用四个“莫不是”来揣测两人感情的乖违和对方心理。尽管有对对方的怨恨,而相思之情却不曾减少半分,以致为她“似醉如痴被亲友笑唾”、“瘦骨崚嶒浑身似火”、“今日昏昏坐”、“短叹长呵”。值得注意的是史槃对她的喜爱和他人对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两人是心心相印之爱,两人的爱情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曲中“爱杀你新诗赓和。爱杀你怯交权蹙定双蛾。爱杀你相将月下歌。爱杀你贴香腮悄唤亲哥。”就可看出。尽管感情之路布满荆棘,可史槃对爱情依然执着,最后发出了“若是姻缘终坎坷,我也宁相催入爱河”。誓言,令人惊叹!

其复出套数三篇:《擬冬闺怨》【南正宫倾杯赏芙蓉】隔墙新月上桃花。《旅愁》【南仙吕桂枝春】青灯残夜。《春闺》【南南吕针线箱】万斛愁等闲堆埵。也是抒愁表怨之作,无甚特别之处,暂且不提。[5]

史槃的散曲虽总体成就不大,但“那末清隽俊逸的歌曲,确是这个庸腐时代的珍品”,[6]虽称为“珍品”未免过誉,而其散曲用语的清丽,风格的婉约,对研究晚明南派曲家的特点和成就,无疑有着其不可忽视的意义,特别是其以闺阁怨思为主的散曲,对了解史槃的传

注释:

[1]据《全明散曲》统计,明代有名可考的散曲作家达四百多人,存小令一万零五百多首,三套两千零五十四篇。

[2]李开先《词谑》引何景明语,引自《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3册第286页。

[3]《南宫词纪》、《吴骚合编》、《太霞新奏》中所收史槃诸曲均可见于《全明散曲》中。

[4]引自任中敏《曲谱》卷三第49页。

[5]以上三篇复出套数是否为史槃所作虽尚有歧义,但从整体风格分析,仍归于史槃名下。

[6]引自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下册)第1124页。

奇剧作也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伯阳《全明散曲》,济南:齐鲁书社,1994.

2、〔明〕李开先《词谑》,《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3、〔明〕冯梦龙《太霞新奏》,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

4、任中敏《曲谱》卷三第49页.

5、杨栋《中国散曲学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梁乙真《元明散曲小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赵义山《明清散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梁扬、杨东甫《中国散曲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第5篇:散文爱情范文

[关键词]《散步》;文本解读;文本设计;师生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3-0091-03

近日,再备《散步》,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就像一位老朋友迎面而来,给我一个温暖如春的拥抱。10多年后再读文本,感慨良深。

一、导语设计不可“曲高和寡”,要在亲切自然中营造语文“场”

一读《散步》,感觉文中所写事情虽小,但这个温馨的画面,让人怦然心动。我的年龄和作者相似,都是承上启下的一代,父母渐老,想尽孝却是物质给予重于精神关怀;儿子尚幼,爱的天平不知不觉地偏向了他。所以,这篇文章让我在感动之余也心生愧疚。散步看上去很平常,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一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却不多;现在的学生,在校有学习任务,在家要看电视、玩电脑,和家人散步就更鲜见了。那么如何拉近文章和学生的距离呢?因此,我决定用谈话的方式自然引入,带领学生来一次心灵的散步。以下是我的导入过程:

师:同学们有过散步的经历吗?

学生(兴奋,大声):有!

师:和家人散过步吗?说说印象深刻的情景或感受。

生1:那次我去妈妈单位接妈妈,我们就走回家,过马路时,妈妈拉着我的手,很紧,好像怕我丢了似的,我感觉妈妈的手很粗糙,抓得我很疼。

师:我想,你的心更疼吧,因为妈妈太辛劳了。

生2:我的父母最近老是为一点小事争吵。那天去超市买东西,爸爸走在最前面,妈妈走在后面,我在中间,三个人拉得很远,我感到很心酸。于是,我拉住爸爸,等上妈妈,我一手挽住爸爸,一手挽住妈妈。晚风很温柔地吹着,那天,我感觉爸爸妈妈话多了起来,我们不时发出笑声。这种久违的感觉很好。

生鼓掌。

师:多感人的场景,散步中包含着爱,一种看起来淡若水,品起来却浓于酒的爱。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莫怀戚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下面请几位同学轮读课文。(配音乐《春野》)

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说起,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进入到教学的情境和氛围中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所以,理想的导语犹如一把奇妙的钥匙,能打开心扉,能营造情感相通、心理相融的语文“场”,而这“场”的形成,则应基于教者对文本的适度把握,基于教者对学生基础的准确定位。

二、品读细节不可“浅尝辄止”,要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

二读《散步》,重点研究其细节。本文有三处重要细节值得细细品味。

一是发生分歧时的场景和“我”的心理活动。二是文章结尾部分,“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三是文章中的两处景物描写。品读细节,绝不能“浅尝辄止”。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研读课文,找出打动你的句子,仔细品读,体会感情。

要求:结合字词、句子、段落,可抓住句式、修辞等,体会其对表现出人感情、作品主题的作用。并有感情地朗读。

以一示例引入: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赏析角度:1.关键词:“我的”表现这是一份至亲之情;“熬”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担心,为母亲挺过冬天后的庆幸。2.体会人物心理:母亲在这个酷冬受尽了煎熬,我真替她担心呀,好在春天来了,我要好好陪陪母亲,让她感受到春天的温暖。3.作用:全句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关心之情,为下文写分歧时“我”难以决定作铺垫。

(在此过程中,注意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重点点拨上文分析到的三处细节)

预设下列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

一是发生分歧时的场景和“我”的心理活动。面对小分歧,“我”为什么会如此慎重?请把“我”当时的心理补充完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二是最后一句。本文只出现了四个人,一个家庭,为什么作者是“整个世界”呢?(教师可以把“家”板书大些,给学生以由“小家”体现“大家”的直观的感受)

三是景物描写处。此处有两个层次的指导。过渡一:你能抓住关键词,读出景物特点,读出人物感情吗?过渡二:同学们,这两处散步场景,有什么不同吗?

我努力想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解读文本,分析文本,只有从文本中提出问题才能进入文本,不从文本中提出问题,远离文本,对文本的核心价值,不但没有深化之功,相反有歪曲之嫌。”在引导学生与《散步》深度对话时,我抓住了三点:一是让学生走进作者心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朗读课文;二是抓住文本中的作者的矛盾,这些矛盾之处,其实是作者内心独具匠心、含义深刻的地方;三是抓住文本中一些重复的词、句进行揣摩。文本正因为有了深度解读,才愈加意味深远。当然,解读文本不能一味拔高,脱离实际;也不能受应试教育影响,出现功利化现象,要求学生学了就要会用,要求“立竿见影”式地“迁移”。

三、提炼主旨不可“生搬硬套”,要尊重文本、尊重学生生活实际

三读《散步》,我所获得的感悟不仅仅是“尊老爱幼”,我的心灵会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而荡漾,让我在亲情、人性、生命等方面受到熏陶。当我读到“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个酷冬”时,我分明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关爱是切肤之爱,可以想象,那个酷冬,母亲在痛苦中煎熬时,作者又何尝不在担心,不在企盼,不在受着煎熬呢?在这里,爱是关心,是担心,是盼望。当我读到解决分歧时,我被作者慎重的态度所感动了,那种责任感正是我辈所缺少的。在这里,爱就是牺牲自我,就是那沉甸甸的责任。当我读到文章最后,品味“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时,这个很有象征意义的描写不正告诉我们,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到这里,我对于爱的理解又深了一层,爱就是希望整个世界和谐。我想到自己,虽懂尊老爱幼,心中也有爱,可总羞于表达,总在粗心中使爱淡去,我又悟到:心中有爱不难;把爱表达出来,才是真爱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不能“生搬硬套”“人云亦云”。“如果我们让模式凝固起来,把它变成僵死的条条框框,不考虑各种具体情况而生搬硬套,那就限于程式化了。程式化是形式主义的表现,它同科学化现代化无缘。要科学方法,要模式,但不要程式化,这就是我们的结论。”教师是文本解读的引领者,但不应该是主宰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即个性化的文本意义建构。“文本解读的实质就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方参与,相互作用,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

我想,我们的教学设计应建立在教者对文本的适度解读基础上,应建立在对教学对象的准确了解基础上,应建立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元对话”环境的基础上。总之,第二次备《散步》,收获颇多。

参考文献:

[1] 张艳慧.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对话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第6篇:散文爱情范文

一、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形式美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认真揣摩作者的思路,把握散文内在的行文线索和情感主线,让学生感悟到散文的结构特色和行文之理,从而在大体上把握住散文的形式特点。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藤野先生》,从结构上来看这篇散文感觉似乎很“散”,从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看樱花、学跳舞,再写了“我”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得到了“物以稀为贵”的礼遇,再写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与离别,写到日本教员、日本“爱国青年”的表现,时间跨越20年,写到大小的事情10多件,人物也比较多。但是从文章的内在行文线索上看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以自己的情感经历为线索将繁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这既表现出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关心“我”的可贵精神,也凸现出鲁迅先生到日本求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文章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描写“清国留学生”颓废庸俗生活的内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游离在主题之外,实际上紧扣主题,充分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二、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尽管散文的风格众多,在语言上也各有特色,但是都具有精致的美感。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加以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选用进行深入地分析,体会到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从而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散文,也有很多精美的语言值得学习借鉴。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写紫藤花“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用了“挨”“接”“推”“挤”四个动词,把紫藤萝花开时茂盛、繁华的景象以拟人的手法进行了生动描绘,带给人生动、活泼、欣喜的感觉,让紫藤萝瀑布的美景犹在眼前。又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春》,作者了大量的叠字:“偷偷的”“嫩嫩的”“绿绿的”等,不仅从形象上表现出了春天里小草嫩绿柔软的特点,音韵上也具有很强的美感。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引导学生对散文的语言进行反复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沉浸其中,才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来,欣赏到其中的美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引导学生体验散文的情感美

情感真挚是散文的一大特点,也是散文的内在魅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散文的学习,综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能够通过散文展现的不同情感对学生加以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善良宽厚等美好情感。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文中所描绘的父亲的背影感动过许许多多的读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父亲在母亲去世,自己又赋闲在家,但仍坚持为“我”送行的事件,通过对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描写,和“我”四次流泪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切体会到父亲在家国两茫茫的时候送子远行的复杂感情和“我”对父亲的深情,并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体会到父子间浓浓的亲情。

除了叙事之外,写景和抒情也是散文的主要形式。很多优美的散文都是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例如《白杨礼赞》《月迹》等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的景物描写、名句和中心句、情感变化线索等的把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很多写景散文也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例如《济南的冬天》,“最妙的还是下点小雪呀!”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四、引导学生感悟散文的哲思美

第7篇:散文爱情范文

关键词: 《散步》 情感教育 道德教育

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浸润着浓厚而深沉的情感。走进莫怀戚的散文《散步》,走进田园牧歌式的情境,我的心湖似投进一颗石子,刹那间泛起圈圈美丽的涟漪;我的胸膛如火星落入干柴,顿时燃起熊熊的烈焰。我感到我的心正随着那一行行文字而不住地震颤,我的心灵世界已被深深地震撼。

这篇散文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情景,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精神,表现出中年一代对生活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莫怀戚并没有把家庭生活铺开来写,只选取了“散步”这生活的一角,只几个细节就体现了厚重的情感,这是一种以小见大、尺水兴波的写法。文章不长,却写得情趣盎然,很有波澜。

一、生活点滴见真爱

时值初春,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正是出门踏青的好时节,“散步”这一日常生活活动于是由儿子提上了议事日程,母亲起初不肯,原因很简单,理由也很充分,“老了,身体又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儿子心领神会,“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我们能从那平凡又朴实的文字里读出作者的情怀与良苦用心:您看,春天来了,空气新鲜,景致又好,散散步对您的身体大有裨益,走吧。“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了。儿子成功地说服母亲,得益于“我”对母亲的了解,“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可见,暮年的母亲对正值中年的儿子感情上的依赖,生活上的信任也由来已久。

散步途中,奶奶与孙子为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而在这抉择两难的当儿,我做出选择――决定委屈儿子,听母亲的,但母亲却又要依着小孙子,于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矛盾得到了完满的解决。这里有母亲的不坚持,不固执,听从儿子;也有孩子不哭不闹,聪明可爱,不“小皇帝”气,更重要的是妻子的温良、贤淑与顺从,这绝不是临场作秀,在文章的第5自然段,作者写道:“我和母亲走在前面,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的细心、周到、体贴,善解人意。她一言未发却故意放慢速度,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怕婆婆有个闪失什么的,这是一种习惯性的自觉行为。所以有了矛盾,在尊老还是爱幼的问题上,妻子相信丈夫的选择,也就变得顺理成章。母慈子孝,子孝儿乖,夫唱妇随。当“我”决定走大路时,对困难的自觉分担无可挑剔,“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老人在关键时候的谦让、慈爱溢于言表,令人敬仰。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种美德,“我”是一位称职的孝子,年迈的母亲已进入生命的倒计时,对她来说,最好的孝顺就是用母亲喜欢的方式去爱她,让母亲在晚年活动筋骨时享受天伦之乐。我们今天的家庭结构有人喻其为“金字塔”形,孩子便是这宝塔尖儿,作者的儿子却不在塔尖上,他接过父母的孝心接力棒,懂得孝顺奶奶,爱爸爸,听妈妈的话,这是父母平时言传身教的结果。晚辈孝敬长辈,长辈爱护晚辈,互敬互爱,其乐融融,和睦得令人嫉妒。

文章最后写道:“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蹲下来,妻也蹲下来,蹲下去的是身子,蹲出的却是一颗为人子为人母的心,有了这颗心,老的小的,都在背上了,夫妻二人,风雨同舟,携手并肩,挑起了这个世界的两头。人在中年,肩负了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着高度的使命感,谱写了人间最真最美的乐曲,这也是人间最壮美的画面,正是这样一幅幅平常而不平凡的画面扮靓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二、课堂探究悟真情

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叙的是真事,写的是真人,抒的是真情,绘的是真景,较之纯粹的虚构更有生活的实感,切实为开展课堂探究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正推崇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健康、高尚、文明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与积极的人文价值观是语文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而填鸭式的硬性灌输,不仅很难让学生走进课文情境,也很难得到情感的熏陶与道德素养的提高。从这一层面说,莫怀戚的《散步》便是开展课堂探究活动,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佳文本。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认识到文章中“我”的行为与观点,表明“我”的行为与追求是传统儒家文化式的,它代表了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其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其具体标准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处能“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相交要“仁、义、礼、智、信”,理想的社会为“天下大同”。孔子在《论证・先进》中表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暮春天气,穿上春装,约上五、六个朋友,带六、七个随身童子,去沂水冲洗,上舞雩台临风披凉,然后边咏边唱,踏上归途。简言之,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和谐,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这些有益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在具体操作时,我是这样来设计探究过程的:

首先,感知文本,读出真情。

《散步》的语言富有浓重的情味,文中的景物描写也充满生机。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自由而充满感情的朗读,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从而初步领会文章的主旨。

其次,立足文本,领悟真情。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的目的在于加深积淀,学会表达。我首先尝试让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表述介绍文中的人物,如祖孙三代人――中年人,老年人,幼儿;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天真可爱的孙子等;提炼出:中年――成熟的生命,幼儿――幼小的生命,老人――衰老的生命。其次,通过师生互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如:三代人之间深深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等等。顺势将探究得出的结论板书出来:成熟的生命人生的一种责任感。再次,让学生与作者交流对话,体悟作者的情感,接受情感熏陶、渐染,并列举出自己生活中的此类场景,譬如:过生日、走亲戚、逛商店、看电视等生活细节都体现了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凸显了生活之美,于是我适时地引领学生展开讨论: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像莫怀戚的儿子那样做到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了?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气质不一样,所表现出的道德观念也千差万别,因此不可唱高调,强求一致,而应鼓励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对内心所涌动的情感作真实的富有个性的表达。这时,学生就能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甚至积极主动去发现。最后,引导学生从文中眼寻找“美点”谈感受,例如最后一段:“……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就是一处很好的探究点,这句话通常作释为:①世界上所有的家庭都是由这种承继性的三代组成的,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世界的缩影。②作品中“我”的全部责任在于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儿女,整个世界就在这种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美德中延续下去。当然,学生也有许多疑问,但都是可以通过介绍儒家文化中的理想大同社会,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达成共识:文中的“散步”与古人的交流形式虽不是完全一样,本质上却是相通的。文中的“我”也是一个知足常乐、心态健康、尊老爱幼、行事明智、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君子形象。

最后,超越文本,体验真情。

探究到此,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又趁热打铁,将学生被打开的思路与当前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链接。设计一道仿写题让学生明白“爱是什么”,令人欣慰的是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并写出了令人感动的真心话,如爱是妈妈腰酸背疼的时候,我帮妈妈敲敲背;爱是爸爸口干的时候,我倒水给他喝;爱是小弟弟迷路的时候,我送他回家;爱是爸爸捉来一条鱼,我把它放掉了。孩子知道了爱其实就是付出而不是索取。

三、和谐社会需要真爱

当前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社会日趋稳定,政治更加清明,经济日益繁荣,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仍不乏盲目追求无限财富的物欲者,他们常怀戚戚之心,不停地攀比,不断地敛财,不思奉献,专为索取,甚至不惜为财铤而走险。他们可以为财忘其德,为财忘其身。这类人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养成有益的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东方文化价值观。笔者认为,《散步》及引申出来的悠久的文化历史正可以为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当古老的童音再次回响在课堂,我深受震撼,“申之以孝悌之义”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家庭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美好而崇高的社会理想,在越来越完善的社会制度下,越来越美满的家国氛围中,家庭的教育越显得重要,父母的陪伴尤其关键,关爱“空巢老人”,关心“问题少年”,呵护“留守儿童”,与长辈们唠唠嗑,和孩子们聊聊天,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让我们的家庭更温馨,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从教学的实际入手,通过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将传授语文知识与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我国的长期发展和社会和谐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加强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虽然具有知识体系完备的优点,但由于知识过于抽象,教学时容易使知识流于空洞教条,脱离多数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而“道德品性的个体生成又是在一定的价值情境或价值影响中完成的”[1],语文教学正好可以提供这样的情景和影响,弥补这一缺憾。

在这方面,本文可以作为一个典范。文章取材于作者的真实生活,以一家三代人散步这样看似寻常的小事为切入点,以一个普通父亲的口吻讲述一段温馨的往事,通过奶奶和孩子的小小矛盾冲突及其缓和表达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通过奶奶和父亲、母亲和儿子这两对母子间的“爱”表达中国家文化中宝贵的“孝”。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如果不是在祖孙三代人一起的家庭散步中,可能这不会成为冲突。试想如果是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一起散步,抑或是“我”和儿子两个人一起散步,那么“我”肯定会顺从母亲或者儿子的意思,因为这正是“我”对他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但正是母亲、“我”和妻子、儿子这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情景的设置,使得这种“孝”和“爱”,学生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文章的人物是奶奶、爸爸、妈妈和儿子,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感知和老师的引导,结合自己与家人散步或者逛街等活动的经历,就会将自己与文中孩子的角色融为一体,理解其中宝贵的“爱”。在文章提供的情景下,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生看似只是懂得了生活中一个简单的道理,其实是一次有益的道德教育,德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迄今为止以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的名义,用清晰而肯定的语言给中小学语文课程做出的最恰当的定义。”[2]人文性的要求即是语文教育必须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完成。

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德育更是一向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方面被摆在重要位置。编进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都渗入了对美好人性的赞颂,文章本身就形成了各种人性化的情景。它们或正面歌颂、或从侧面和小事入手,通过文字的叙述表达主流的价值观。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材料,同时背负着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中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将德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切合实际的文章和语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接受到情感教育、精神教育、审美教育等,感知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拥有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学生在感动和陶醉中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对道德的教育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中小学生正是在对诸如本文的语文教学中接受着仁爱、修身、孝敬、诚信、勤俭、谦虚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使他们能够接受并传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正如文中祖母、父母亲和孩子这祖孙三代人的情感传承一样,美好的情感从母亲传向“我”,再传向儿子,一代一代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第8篇:散文爱情范文

在中国散文发展的过程中,女性作家拥有众多的群落和高质量的作品,同时新人叠出。在她们的作品中,自我经验及纯个人化的独语则成为首要的特征。她们甚至将写作方式与生存行为融合为一体,以她们自由鲜活的情感和语言,细腻、敏感的心理,构造完全属于自己的女性话语,尽情展示她们潇洒而饱有青春魅力的人生姿态,向人们敞开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神奇微妙的女性世界。

一、爱情是女性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纵观中国文学的创作历史,爱情无疑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涉入爱河的女作家们可谓很好的发挥了她们内在的才华。在她们的笔下,爱情是那般美好,充满诱惑力。在生活中,她们同异性的交往,总表现得那般纯真友好,“他远远地离我,坐在车后的暗处,偶尔回眸,只望见两片闪光的镜片,镜片后的眼睛也在望着一个遥远的光明么……”(梅洁《爱的履历》)施雁冰《桂》中那个桂先生,“他年轻英俊,学问渊博,名字中带个桂字,他是我的老师。在上桂先生的课时,我感到不自然,眼睛不敢直视,又忍不住抬起头来,四目相触时,惊慌失措。”这种与异性之间朦胧的感情,表达得惟妙惟肖。叶梦《月之吻》,廖华歌《三角梅》,刘绪英《爱情三题》,都是对爱情的沉醉与向往。

当一个稚气未脱,洋溢着激情的青年人一旦坠入情网,便容易认为爱情就是自己的全部世界,“可是生活有时候会捉弄人,曾以为自己属于本人属于一种被未来首肯的类似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的光辉人格,睁开眼,才发现自己原不过在演小小一出两千年的老戏,我的魂儿早被偷换……”(于君《我的三次初恋》)初恋是难忘的,但失恋的痛苦固执地留在人生道路上,印在心灵深处。在臧小平的《初恋》中,失恋的痛苦折磨了她,但也使她懂得了“没有果实的初恋之花纵然令人惋惜,但仍然是美丽的。因为它是青春绽放出的一朵纯洁的情感之花”。

女性散文作家抒写情爱的酸甜苦辣及其心灵世界的深邃幽微,她们在情感体验方面更细腻、更敏感、更真挚、更缠绵。女人在钟情的时候,那种细密无奈,那种百转千回,那种隐痛伤怀,连她自己都对自己毫无办法。在黄殿琴的《夏天落下的第一颗红豆》中,大胆而热情地袒露了自己的心声:“我一生都相信你,正如你相信我的生命。……那我会让你相信痛苦之后是何等的欢乐。”在情有所钟的散文里,她们敢于大爱大恨,大喜大恸,甚至大喊大叫;她们有感则发,有情则许,有泪则流,不袖掩,不躲闪。生活的际遇不同,各人的感受不同。有的则发出了《为了爱情去远方》(英子)、《去播种自己心中的一亩田》(陈萍)。作为善良而痴情的女性,她们从心底流露出了爱的苦吟和呼唤。女性散文作家把女性特有的为爱所困、为情所殇的复杂精神世界和曲折心路历程,勇敢、率直而又生动、细腻地袒露给读者,从而挖掘女性深层生命之光。

二、婚姻生活是女人渴望的一种结果

人生与婚姻有着不解之缘。女人经过了爱情之后,要做伟岸丈夫身边小鸟依人式的爱妻,她们对婚姻和家庭投入过多的感情和精力,希望夫妻之间平等互助,期待生命的平衡与快乐。

叶梦的《月之吻》《孤城不再拒绝》《今夜,我是你的新娘》《失血的灵肉苍白如纸》《不要碰我》等等,细腻真实大胆地描写了一个女人的初潮、初吻、新婚、怀孕、流产的全部体验,这是纯属于女人的一切生理的和心理的体验。叶梦的这些作品展示了一个当代女性在一定生命历程中的灵魂、心态,尤其写自身,充满了“女性意识”,不好把握。以这样“主于女性社会角色”题材取向构成的散文,在当今的中国女性散文中还不多见。

在作品中,女作家们毫不隐晦地流露出对丈夫的诚服、信赖和倾心,表达女性渴望得到男性的支持与理解,夫妻两人共筑爱巢。如唐敏的《“走西口”的长途电话》,它写夫妻情感的丰富、深厚和专一。文章抑扬起伏、曲直升降地将东方传统女性的情感心态,作了生动而有意义的展现,丈夫不愿意“我”离开他,一说出差,“脸上就多云转阴”。夫妻间因出差的短暂离别,竟如此挂念,足以表现其情感的深厚、绵密和忠贞。作品写“我”远在北京,“想到厦门,真是天好地好什么都好,唯有丈夫可气,居然断情绝义地声称不给我打电话!”远离家,对丈夫的思念加深了。

在杨妮《丈夫戒烟》中,她喜欢看丈夫盘腿坐在地毯上翻弄皮箱里那些香烟时的孩子般得意洋洋的神情。男人吸烟的嗜好,在她们眼里是潇洒的举止。但是当看到丈夫“整整一个晚上,一言不发,神情茫然地瞅着电视发愣。腿一会翘在茶几上,一会翘沙发扶手上;手一会摸摸鼻子,一会挠挠头,或者站起来无所事事地在屋里走一圈,东看看,西瞅瞅,话也懒得说,茶也懒得喝,万般无奈的难受”样子时,“我”的心里也很难受,也很心疼丈夫。即使丈夫戒烟后,也细心地保存着几条好烟,以预防丈夫哪天开戒时奉献在他的面前。

每一个追寻爱情的女性都会同时渴望一个结果,那就是婚姻。在女性散文中,这类描写婚姻家庭的作品可谓洋洋大观。

三、生儿育女是一个完整女人的标志

生儿育女作为爱情与婚姻的结晶,几乎每位进入家庭伊甸园的作家都有此方面带有感情的一笔。做母亲很苦很累,孩子的出现使女性特有的母性情感骤然回升,苦中更多的是甜,累中蕴含着乐。“有了孩子,自己失去了做姑娘时的苗条秀美,脸上的蝴蝶斑使自己的青春光泽跑得无影无踪;整日在尿布奶瓶之间忙碌穿梭,整日围着‘小太阳’转个不停”(珍尔的《不要拒绝做母亲》)。于是,自己就发现:一个女人做了母亲,心甘情愿地去自讨苦吃,自找受罪,似乎是经历了一次灵与肉的脱胎换骨的重新塑造,这是孩子的功劳,是孩子塑造了母亲。

王英琦在写自己的婚姻、家庭时,特别写到儿子和对“女人”的认识上。“儿子犹如一部书,一部爱不释手、永读不倦的书;从刚诞生时的语不能谙,到五个月时的第一次喊‘妈妈’;从一岁半时会说‘尿地下妈妈打,尿痰盂妈妈不打’到二周岁时会背‘生当作人杰’、‘千山鸟飞绝’”(《生活的散文》)。在王英琦散文变化的母性时期,她细腻、沉静、骄傲、激动的体验着那份幸福。她真正体会到了母性角色的实际意义,多年沉积在心底的热情并未泯灭,这是生活给了她太多太多。

叶梦的《陌生的儿子》是写婚后“跳跃”为母亲的思绪情态。生了孩子,先是觉得那小生命于“我”很陌生,但由于我“忍不住伸出指尖轻轻地抚摸他芳香柔嫩的肉体,随着指尖温润的一触,便似有电流通过,儿子笔直地走到我心里了”。她没有一味疯狂地赞美所谓“伟大”的母爱,她强调的是一种沉浸于母性创造的生命体验。

细读这些散发女性气息的散文,会使人深切感受到生命创造的喜悦、温馨、庄严,完全发自一个女性自然本能的母爱,让我们看到的是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与生命意识。

四、独立自尊是女人生存价值的体现

女性散文注重女性深层生命的自我开掘,她们以独立自尊的姿态与洁美高雅的追求投入到社会、人生、文化的探求与反思中去,以承担生命分量与女性责任的散文写作,为女性寻找着通往实现自身价值之路,使女性散文更具时代意义。

筱敏在作品中尖锐地提出女人作为人的价值尊严标准:女人的独立与尊严,是作为知识女性精神上的自立自主,经济独立与否不是唯一或特别重要的标准。她在《下雨的时候》中有这样的描写:“在织就这个世界的时候,男人是经线,女人是纬线,我不能把自己变成一条软体长藤,攀缘着他们的干子,陪同他们直刺天空。即使我这样做了,除了某种附生的累赘,我并没有以我的生命给予这个世界创造的意义。”于是,她在《血脉的回想》中直抒胸臆,为自己预设了一个真正超拔的起点:“在我窗外的废园中有一株野树,就是在一堵密不透风的高墙挤压之下生长的……这使我知道一个微妙的个体生命的力量,相信生活的空间可以由自己去开启。我要求自己抵抗世世代代对妇女的剥夺,依凭个人的选择,独立成株。”

张小娴借《透视爱情》发出了现代女性人格独立宣言与现代女性尊严倡议书。女性人生权力、价值尊严只有靠自己去奋力争取,于是她们以绝决勇敢的现代批判精神,自我否定,自我重塑:新好女人最大的特色不是贤良淑德,而是独立自主,自给自足;新好女人懂得赚钱也懂得花钱;新好女人不会给变心的男人三次机会;新好女人自己有应酬,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新好女人知道女人最大的成就不是找到归宿,而是不用求男人。

孙蕙芬在《生活中总有冰山》,马莉的《伤害》,申力雯的散文作品如《女人你输不起》《女人四十岁》《京城闲妇》《博士帽敌不过女人味儿》《女性包装》等,始终在思谋女性的生存价值与尊严,显示了觉悟而敏慧的女性尊严观,通过丈夫事业成功、孩子学业有成,来衬托自身的价值。这是现在社会发展中女性跳出既有的社会形象、生活角色,完成的一次实质性的、现代意义的自我角色转型,独立而知性。现代女性除了为爱情而活着,还要有一份事业心,独立、知性、自信、宽怀、敏慧、热情、浪漫,要活出现代女性的万般风情,活出现代女性的价值尊严。

第9篇:散文爱情范文

女主持: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晚上好!

男主持:欢迎大家来到《开心军团》,参加《同一蓝天下》爱心主题晚会,愿您在这里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

女主持: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

男主持:蔚蓝天空、浩瀚苍穹,造就了炎黄万代人的勤劳和善良

女主持:在这一片晴朗辽阔的蓝天下,我们奋发图强、吟咏歌唱

男主持:在这一片晴朗辽阔的蓝天下,我们继往开来、自由翱翔

女主持:蓝天下并不都是白鸽蹁跹,也会有雨雪风霜

男主持:蓝天下并不都是芳草萋萋,也会有漫道黄沙

女主持:今夜,让我们共同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望天空闪烁的星辰,去寻觅远方渴望的目光

男主持:今夜,让我们共同挽起友爱的臂膀,让皎洁的月光,也来倾听我们爱心旋律的唱响

女主持:《同一蓝天下》爱心主题朗诵晚会现在开始

1、男主持: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在梦想与希望中成长。童年的天空是那样的清澈,童年的一切是那样的令人怀想,童年的目光里有太多的希冀与渴望。希望每个童年都能幸福快乐,都能勇敢荡起人生航程的双桨。请听散文朗诵,《童年》,作者:晚会集体创作,朗诵者:玉笛飞声

2、女主持:在同样的蓝天下,有同样辽阔无垠的蔚蓝海洋,它像我们人生奋斗的沙场,当我们疲倦的时候,总希望有一个避风的港湾或小岛,可以让我们休憩、成长。这避风的地方,需要善良的人们共同携手去开创。请欣赏散文朗诵《谁是你生命中的“小岛”》,作者:谢布南.迪尔凯希,朗诵:同心大卫

3、男主持:是啊,当我们在寻找休憩的小岛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成为弱者的小岛?而当你将关注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自身的得失痛苦与悲伤,或许我们就会发现,在都市眩目璀璨的天空下,还有另外一些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地方。请听散文朗诵《都市里的乡村》,作者:世纪迷茫,朗诵:笑里低低语

4、女主持:孩子,你会梦想什么?是不是梦想着去畅游知识的海洋,去扬起你人生的风帆?知识是生命成功的铺垫,是兴国安邦的动力与保障。知识对那些贫瘠的乡村和土地,是滴滴甘纯的清泉和希望。请欣赏散文朗诵《泉水的歌唱》,作者:侯德云,朗诵:叶儿

5、男主持:蓝花花哭了、村里人哭了,泪光中饱含着多少喜悦与感伤?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是用怎样的力量在与严酷的自然和命运抗争,谱写着世代不息追求的生命顽强篇章!请听散文朗诵《石缝间的生命》,作者:林希,朗诵:旭日

6、女主持:石缝间的生命是顽强的象征,同样的蓝天、同样的星空,却并没有给生命同样的状态和环境,不同的境遇下,人们又是怎样的情状?(这里以大姐写的串词为准)请听歌曲《爱在天地间》,演唱:缘梦伊人

7、男主持:刚才大家听到的是缘梦伊人给我们演唱的《爱在天地间》,谢谢缘梦伊人。爱在天地间,爱是我们人类最动人的情感,爱让我们在奉献的同时,去享受和拥有生命的辉煌。请听诗朗诵《我折叠着我的爱》,作者:席慕容,朗诵:一品先生

8、女主持:这是一首亘古传唱着的长调,在大地与苍穹之间,我们彼此倾诉那灵魂的美丽与寂廖,人间多少可歌可泣的真情和爱的故事,曾经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悄然泪下啊。请欣赏散文《生命中的两袋红枣》,作者:陶柏军,朗诵:苦咖啡;(直接切麦)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演唱:海冬青

9、男主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众人齐心却可以共同撑起一片蓝天。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爱心却可以是无限的,当我们的生命无法抗拒自然生存和衰亡的法则,依旧有爱的动人旋律继续在天地间回响、升华,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的富有更加源远流长。请听散文《富翁与乞丐》,作者:李家同,朗诵:小白杨

10、女主持:是啊,小小地球之上,富翁与乞丐共存,是一件羞耻的事。当我们在自己的失落和迷茫中挣扎,感叹命运与社会的不公,给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太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还有更多的人们比我们生活得更差?那些原本应该是花季灿烂的孩子,却因为贫困,在挣扎着喊着“我要读书”这样简单而纯粹的愿望。请欣赏散文《爱无崖》,朗诵:香水百合

11、男主持:让寒冷的地方不再寒冷,让黑暗的地方重现光明,这是爱的力量,这力量可以让我们共同携手,不断地向着未来的美好进发,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起航。请听男女和声诗朗诵《光的赞歌》,朗诵:海上明月无言如风12、女主持:光召唤我们前进,信心和勇敢伴随我们成长,爱会始终在我们身旁。你无需迷茫更无需忧伤,在你关爱别人的同时,也同样真切地享受着爱的光芒,让更多的爱去融化钢筋水泥的冷漠吧,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是相互支撑的力量。请听散文《黄土高原上的姐弟情》,朗诵:茱萸,(直接切麦)歌曲:《爱的奉献》,演唱:萍安

13、男主持: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因为有爱,生命才能不息,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爱别人也是爱自己,爱自己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努力寻找成长的空间,请欣赏散文朗诵《生命的空隙》,朗诵:一个人过年

14、女主持:是啊,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在你尽心的时候,时光会给你眷顾,机遇会向你招手。请听散文朗诵《时光啊,你为何走得这么慢?》,朗诵:欧阳寒非

15、男主持:人间的爱有好多种,母爱是其中最温馨、最令人感动的无私的音符,孩子的生活和成长离不开母亲,母亲的爱带给孩子的又应该是什么?请欣赏散文《母亲的纯净水》,作者:乔叶,朗诵:同心无盐;(直接切麦)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演唱:同心秋月

16、女主持:与母爱一样无私的还有老师的爱,正像歌中唱到的,在孩子幼小的世界里他们希望长大后可以成为你。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是引路的一盏明灯,是蓝天里的启明星,甚至老师充满理解和爱心的一句话,也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方向。请听散文《改变命运的一句话》,作者:宋以民,朗诵:陶然听

17、男主持:是啊,人本身就是一座难以估量、蕴藏丰富的矿山,在成长的路上,能得到周围的爱的呵护与发掘,当是一种幸运。常常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很脆弱,而有时候那脆弱却是一种温馨、幸福的体验。请欣赏散文朗诵《美丽的脆弱》,作者:肖复兴,朗诵:秋枫映日

18、女主持:美丽的脆弱,是人们褪去无奈的保护色,洗尽铅华后的自我回归,仿佛自然生长的一株小草,在不经意间开出的小小的花朵,正努力地去汲取阳光雨露的精华怒放。请欣赏散文《没有一种草不是花》,作者:李雪峰,朗诵:冰韵孤清

19、男主持: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草要开花,鸟儿要向着光明、向着蓝天勇敢自由地飞翔,路途尽管遥远漫长,稚嫩的翅膀需要爱的护航。然而,童年终要远去,温室不会是雄鹰的理想。请欣赏散文《只能陪你一程》,作者:游宇明,朗诵:莲的记忆

20、女主持:你只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只能与人同走一段路,这一段路是如此的珍贵,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流和共享,在同样的蓝天下,我们共同成长,我们同舟共济在人生的辽阔海洋,总有一天我们会去各自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方向,却依旧共同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请听男女和声诗朗诵《春天里拥抱太阳!收藏阳光!》,作者:悠久的大地,朗诵:品、清风戏鱼

21、男主持:我们热爱春天,因为春天充满着希望;我们拥抱春天、拥抱阳光,我们在春天里听到大地在成长。我们倾听到的一切,也有杂音,需要我们用心去分辨和思量,用我们的爱心去感受人间真情的交响。请欣赏散文《用爱倾听》,作者:方冠晴,朗诵:恬静淡雅

22、女主持:是啊,想享受美妙动听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用爱去倾听,我们会发现好多我们曾经忽略掉、遗失掉的美好,它们象春风和煦温暖着人间,吹醒了大地的沉睡和蓝天的明净。当我们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其实也是在爱我们自己。我们同情尊重弱者,给他们爱的关怀,同时也是尊重我们自己,只要真诚用心,我们还会发现,自己其实和弱者在一同收获、成长。请听散文《开往春天的列车》,作者:曾有情,朗诵:清风;(直接切麦)歌曲《同一首歌》,演唱:同心方正

女主持: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

男主持:星光照耀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间的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女主持:我们在同一首歌中,从不同的方向走到一起,走在今夜这片晴朗的蓝天下,用我们真挚的爱的情感,去寻找、放飞理想和希望。

男主持:我们在同一首歌中,今夜将走向不同的方向,在明天的同样晴朗的蓝天里,我们会有新的收获和展望,并将爱的旋律继续唱响。女主持:《同一蓝天下》主题文艺晚会由《天涯同心》网站和论坛主办,《中国拥军网》协办,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晚会的全体工作人员,向大家说声感谢,道声珍重!

男主持:今天起一个新的论坛——《天涯同心》论坛也正式成立了,论坛以文学类为主,将爱心主题活动作为其中一个特色,欢迎朋友们光临,希望我们共同携手去开创。下面请本次晚会策划、导演和文字撰稿,《天涯同心》网站站长遥远的岸说几句话。

遥远的岸:首先,真诚感谢今晚所有到场的朋友们,你们的热心和支持,为我们的晚会圆满举办增添了色彩,同时,感谢晚会主持人和全体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和辛勤付出,特别要感谢晚会的字幕、护麦、试麦、维护,包括碧聊管理等许多幕后的英雄们,是大家齐心协力的合作,让碧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主题晚会,取得了成功,很好地诠释了《同一蓝天下》的爱心主题。我和我们《天涯同心》论坛的全体会员,向大家问好,并致以崇高的敬礼!《天涯同心》论坛由天南地北、一群志同道合的真诚朋友们,共同携手创立,论坛试运行刚刚两个月,还有众多的不完善,但已经显现出旺盛生机和团结心齐的特色。由我们论坛和《中国拥军网》联合举办的《同一蓝天下》爱心主题文艺晚会,源起我们论坛塞翁、塞婆夫妇的救助失学女童倡议,倡议提出以后,得到论坛许多会员的热烈响应,我们不求沽名钓誉式的花样文章,只想本着自愿的原则,以论坛集体的力量,踏实地去为那些品学兼优、渴望读书而又家境贫困的孩子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我们的爱心和微薄的力量,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热诚欢迎朋友们参观并加盟我们的论坛,《天涯同心》向所有同样真诚的朋友们伸出友谊的手。再次谢谢大家!